第一篇:2014年安徽省政法干警申论热点预测:法治中国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来源:http://xuancheng.offcn.com/ 2014年安徽省政法干警申论热点预测:法治中国
2014年政法干警考试即将开始,为方便广大政法干警考生备考政法干警考试申论考试,申论部分不仅要多关注社会热点,更重要的是勤动笔练习,并使用适当的教材提升自己,也是掌握申论热点的基础和前提。最近法治中国话题,引起了不小的关注,现中公政法干警考试网为大家收集了最新最热的申论热点预测,供广大考生学习参考。
法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秩序与合作、和谐生活所持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趋向的总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就必须着力培育发展和传承传播我国社会主义法文化,以法文化建设助推法治中国建设。
法文化是人们从事法律活动而形成的普遍而共通的观念和意识,以及由此形成的行为、成果等。这种观念和意识即规则文化、制度文化,可以通过政策来引导,通过教育来培养传承。
法文化建设对法治中国建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形成法律条文制度等成果,成为人们法律活动的行为依据和法治中国建设的制度保障;二是在全社会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观念、意识,和尊重法律、相信法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维方式。但法文化建设不能一蹴而就,社会的法文化氛围必须经过长期培育和涵养。
首先,要继承创新我国传统文化中符合法治中国建设的精华。比如,继承创新仁爱、诚信、孝悌、礼义、廉耻,以及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理念中保护环境和善待一切生命的理念,也是符合现代法治精神的价值取向。传统文化中这些深入人心的精华,值得我们研究、继承、创新,使之为我们正在进行的法治中国建设所用。
其次,要着力培育具有法律思维的“法律人”,尤其是高度重视并加强高校的法制教育。高校的法制教育要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建立科学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强化法律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教育氛围,培养一大批具有法律思维的“法律人”。
再次,要着力传播、推广和弘扬法文化。总书记在纪念现行宪法施行3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在全社会加强宪法宣传教育,让宪法家喻户晓,要在全社会形成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宪法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而且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这对传播、推广和弘扬法文化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应以形式多样、喜闻乐见、广泛而深入的方式使民众逐
步接纳先进的法文化,并使法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民众的生活,改变民众的行为方式。更多信息查看:宣城人事考试网 宣城政法干警考试网
第二篇:2014年安徽省六安市政法干警申论热点:中国式溺爱
2014年安徽省六安市政法干警申论热点:中国式溺爱 2014年安徽省政法干警笔试面授辅导课程
2014年安徽省政法干警笔试网校辅导课程
可能是独生子女的原因,也可能是家长缺乏教育方面的指导,总有父母恨不得天天什么都不干跟在孩子身边鞍前马后,所以导致太多太多的孩子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以下中公教育政法干警考试专家就中国式溺爱这一热点做深入探讨。
【背景链接】
26岁已婚女每天让母亲帮穿袜子,吃完父母做好的早饭后她仍由妈妈陪着到家门口车站,母亲目送她上公交车后才离开。
母亲陪85后已婚儿子应聘,并主动替儿子回答面试官问题,结果被拒。近日这样几则新闻引起了网友的围观,网友纷纷吐槽“中国式溺爱”,不少网友也表示不要让爱成为伤害。
【标准表述】
因过度溺爱而发生的荒唐闹剧和事件比比皆是。从现实中分析,中国式溺爱产生的原因有三方面:
第一,父教长期缺位,母亲凡事包揽,导致家庭功能失衡,孩子极易和母亲建立深度依恋关系,成人后也很难心理断奶,很多“妈宝男”便是最好证明。据一项调查显示,60%的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占绝对主导地位,过度母爱严重将挤压父教空间,男人丧失话语权和自尊感。
第二,父母把“一切为了孩子”当成口头禅,无底线满足孩子的诉求,有种不差钱的态度,觉得只要学习好什么都可以牺牲,其实这是一种捆绑和剥夺,大批生活低能儿由此批量生产。
第三,国内的家庭教育大都高举权威、听话的牌子,没有自由选择和民主交流的空间,无论是报兴趣班,还是升学、求职和择偶选择,孩子必须服从大人的安排和摆布,这样的教育势必会使亲子关系变得紧张,成长历程中孩子心中累积着不满、愤怒、自卑、胆怯等负面情绪,缺乏独立能力和社交能力,融入社会时极易产生强烈挫败感,对事业和婚姻带去双重冲击。
[措施]
培养子女独立自强的能力,要从小做起:
第一,平等而不放任。
从小就不给儿童独特的家庭地位。儿童有了缺点、错误,给予充分的理解和谅解,但该管则管,决不护短、放任,教育儿童明辨是非。如果处处庇护,娇宠、姑息、迁就,反而会使儿童变得骄横任性,不求进取。
第二,父母应从自身开始改进,善于向他们的诉求说不。
一味超前满足儿童的需求,在他还不需要时,你就预先准备好,甚至对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你也有求必应,那是非常错误的。在满足儿童需求方面,尤其是物质上的,要让他知道一切来之不易,这样他才会珍惜。在面对宝宝不合理要求时决不能轻易妥协,更不能意见不一,否则儿童会以此“要挟”,抓住你们情感上的弱点。
第三,培养孩子在挫折面前的防御能力和免疫能力,这是家庭教育的重要部分。对父母而言,基本思路就是要做到“放手”去爱。“放手”并不是不管不顾,而是要恰当地处理好“喂奶”和“断奶”的节奏与关系。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克服孩子的依赖心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强化孩子的劳动习惯,鼓励孩子的独立决策,这些都构成了“放手”去爱的基本路径。“自己的事自己做”,这既是个体融入环境必须经历的社会化过程,也是个体在人群中识别自我、发现主体性的心理认知过程。
更多信息查看:安徽人事考试网 安徽政法干警考试网
第三篇:2012政法干警申论热点预测3
学生营养餐
【事件链接】近日,央视《经济半小时》连续调查了云南、广西部分学校免费营养餐情况,在引发了学生集体营养餐安全事件的云南
镇雄县顶拉小学,学生反映“豌豆闻起来是臭的,很难闻;不吃不行,要被罚款”;广西部分学校鸡蛋采购价高出市场价 75%,猪肉与油豆腐的采购价比市场批发价都高出 25%左右。(4 月 21 日央视《经济半小时》)
广西那坡县有学校将补助用于购买营养品“壮壮水牛奶”,供货商可从 3 元补助中赚取 1 元。在青海也有学校将补助款采 购萨其马等零食。而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细则并未对此加以约束。此外调查发现,那坡县财政局拖延下拨补助款,学校只能 赊账供餐;广西一些学校的食堂卫生安全存在隐患;当学校用补助款给学生加餐,厨师又面临超负荷工作。比硬件提高更为 严峻的是,学校老师的营养意识亟待提高,许多老师不知道什么叫营养不良。
【政策回顾】 回溯农村学生免费营养餐的起步,是 2011 年 3 月凤凰周刊记者部主任邓飞等 500 多位记者、多家主流媒体,联合中国福
基会发起的一项名为“ 免费午餐” 的公募计划,倡议每天捐赠 3 元为贫困学童提供免费午餐。一年后,这一民间慈善上升为政 府行为。需要思考的是,“ 免费午餐” 在民间慈善的层面曾经风生水起,有声有色,何以上升到政府行为之后,就暴露出了种 种问题?
观诸民间慈善的“免费午餐”计划,用邓飞的话说是“赢在公开透明”。一方面,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免费午餐”倡导 直接帮助当地学校建立食堂,在当地采购新鲜蔬菜进行加工;另一方面,每个受捐学校开设微博,每天公开账目信息,接受 全社会监督;再者,“免费午餐”依赖当地的村民代表和老干部,对学校进行日常监督,并且动员志愿者对学生和老师进行抽 查。
从 2012 年春季学期开始,国家对 160 个试点区县的中小学生,每人每天给予 3 元钱伙食补助,财政拨款达到 160 亿元。但是,试点实施刚刚四个多月,即暴露出两个要害问题:其一是食品安全问题没有得到根本保障;其二是资金安全问题存在 一定风险,每人每天 3 元钱的补助没有足额吃到孩子们的嘴里。这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农村学生营养改善 计划势必大打折扣。
【问题分析】 营养改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几方面问题。其一,一些地方缺乏周密部署,仓促上阵。贵州八步镇政府有关负责人
解释,“对于我们来说,供餐还是新鲜事,工作中有很多力不从心的地方 ”。这一解释反映出当地在推行营养餐计划时比较草 率。因此,从这起食品安全事故中,应该认真反思其中存在的工作疏漏,把这一项惠民工程真正做好。
其二,没有建立起营养改善计划的贴补机制。根据广西有关部门的解释,如果在中央财政补助之外,地方政府不为营养 餐的供给提供配套支持,3 元钱不大可能变为孩子们碗中的饭菜。因为这 3 元钱,除了要购买食材,还包括加工、运输、管 理等成本。应该说,这是违背营养餐计划初衷的。要让 3 元钱全部变为孩子们碗中的饭菜,必须考虑到运营成本,这部分资 金要么由中央政府追加,要么由地方政府补贴承担。
其三,监督机制尚未建立。国务院去年在决定推出营养改善计划时,明确提到,“要全面公开学校食堂和学生营养经费账 目及配餐标准,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从广西和贵州的两起事件看,这一点并没有做到位。如果经费账目主动公开,所谓“3 元补助赚 1 元” 不可能出现误读;如果配餐标准公开,贵州的家长就不大可能同意 3 元的补助,全用于给孩子们买面 包、牛奶。
【探索之道】 一方面,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制度不完善,跟踪落实和监管不到位,由学校自由做主实施,势必会产生一些利益链,从中吃“回扣”获利,这是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和做法,对学生的健康和国家政策的不负责任。另 一方面,学校对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重视不高,对食品原材料进货把关不严、贮存手段不善、食品留样意识不强,甚至是对 外承包经营,经营者只注重利润,不重视安全,必然给孩子带来安全隐患。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营养状况,不仅关系着个人的成长发育和全面发展,也关系着整个民族素 质的养成和提升。二十年前日本全民族提倡每天一杯牛奶,直到今天一杯牛奶强盛了一个民族身体素质,提高了一个民族的 身高。可见加强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早已在国际上得到高度重视。
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一个长期工程,任重而道远。作为政府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和监 督机制,加大对学生营养补助专款专用的管理,建立规范一体化学生营养食品渠道,保证孩子的营养安全,作为学校只有积 极完善学校食堂设备和卫生堂管理条件,严格进货渠道,提高教职员工的营养意识,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吃得好,吃得放心,身体才能得到保障,党和国家的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之路走得更好。
为此,在营养餐计划的实施中,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各地要制订周密的营养餐计划,完善营养餐成本分摊机制。当前要让 3 元钱补助货真价实,地方政府应适当给予
补贴。具体的贴补方式,可以是向营养餐的供应商贴补(在 3 元钱的饭菜钱基础上,贴补供应商的加工、运输、管理成本),也可以是向学校食堂贴补。前者适用于将营养餐供给外包的情况,后者适用于由学校食堂加工营养餐的情况。其次,要创造条件,让营养餐经费账目和配餐标准接受学生和家长、社会的监督。前不久,教育部发布《关于建立中小 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家长委员会拥有参与学校管理的职责;对学校工作计划和重要决策,特别是事 关学生和家长切身利益的事项有权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予以支持,积极配合;对学校开展的教育教 学活动进行监督,帮助学校改进工作。因此,结合营养餐计划的推行,应加快启动建立家长委员会。
再其次,要进一步发挥民间的力量。据笔者调研的情况,此前民间资金发起的营养午餐计划运行一年多来,基本没有出 现食品安全事故。这其中的经验,值得政府部门在推进营养餐计划时借鉴。他们在推进营养午餐计划时,禁止牛奶、面包,而供给正餐。同时,有必要在实行营养餐计划时,引入民间力量,参与管理和监督。比如,可在每地设一个志愿者观察员,跟踪食品的选择、制作和配送,并及时公布信息。
针对当前营养餐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关部门应检查营养餐计划的每一个环节,探索全新的家长和社会力量参与的 管理机制,真正把这一好事做好。
【最新政策】 继国务院下发专项文件后,教育部等 15 部门近日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用一系列配套文件“打
包”的形式强化学生营养餐规范管理。
实施细则总计 8 章 39 条,重点对食品安全管理、资金使用管理和食堂建设管理等主要方面提出了要求。根据实施细则,县级政府作为责任主体,要制订实施方案和膳食营养指南或食谱,确定供餐模式和供餐内容,建设、改
造学校食堂(伙房),制订工作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对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负总责。实施细则从工作机制、供餐内容与模式、食堂建设和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资金使用与管理、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等
方面都提出具体要求。如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学校和有关企业(个人)之间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评估;学校、供餐企业(单位)、托餐家庭(个人)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管理员;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作人员)每年必须取得有效的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从事餐饮服务;学校食堂由学校自主经营,统一管理,封闭 运营,不得对外承包。
又讯 据京华时报报道,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规定,学生 “营养餐”应以肉蛋奶为主要供餐内容,供 餐模式应逐步以学校食堂供餐替代校外供餐,学校负责人应陪餐,餐费自理。
不得以保健品替代肉蛋奶 实施细则要求,试点县和学校应结合学生营养状况,根据专家组制定的膳食营养指南或带量食谱,选择肉、蛋、奶和其
他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作为主要供餐内容,建立定时、定量供给制度,保证学生充足的能量和营养摄入。供餐食品必须符合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营养要求,确保食品新鲜安全。供餐食品特别是加餐应以提供肉、蛋、奶、蔬菜、水果等食物为主,不得以保健品、含乳饮料等替代。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度开展勤工俭学,补充食品原料供应。学校食堂供餐是最好模式 目前学生“营养餐”供餐模式主要有三种:学校食堂供餐、企业供餐、家庭(个人)托餐。学校食堂供餐是营养改善计
划的主要供餐模式,也是现阶段最好的模式。细则要求,试点地区应加快学校食堂(伙房)建设与改造,在一定过渡期内,要逐步以学校食堂供餐替代校外供餐。
实行供餐准入和退出机制 细则中有一个食品安全保障管理办法。该办法提出,学校食品安全实行校长负责制和学校负责人陪餐制,餐费自理。建
立由学生、家长、教师等代表组成的膳食委员会,充分发挥其在确定供餐模式、供餐单位、配餐食谱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 方面的作用。
其次是实行供餐准入和退出机制。无论哪种供餐模式,都要实行严格的准入机制。同时,企业(单位)供餐、家庭(个 人)托餐等校外供餐若出现下列 4 种情形之一者必须退出:餐饮服务许可证被吊销或注销;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监管部门在 监督检查中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的行为。
【范文】
学生营养餐,少不了制度保障 2012 年 4 月 9 日,云南省镇雄县塘房镇顶拉小学 300 多名学生在吃了学校统一供给的营养餐后,出现腹泻、高烧等不适
症状。记者从孩子们口中得知:“当天吃了米饭、豌豆、小瓜、葵瓜,豌豆闻起来是臭的,很难闻;但是不吃不行,要被罚款,老师说不吃一次要罚 10 元。”(4 月 22 日央视)
这不是学生营养餐第一次发生问题了。从营养餐里面出现鸡毛到供货商赚差价,再到多起学生食用营养餐后食物中毒,这些让我们不得不思索,这“营养餐”为何变成了“问题餐”?总结各种“问题餐”事件,主要有三方面的问题:第一,食品 安全出问题;第二,执行力度打折扣;第三,接受监督很不够。食品安全是根本,然而现实却是已发生好几起食物中毒;地 方政府、校方对于推行营养餐的执行力度不够,很容易为图省事而将营养餐配送工作交给社会企业,造成各种问题,比如被 央视报道的云南顶拉小学就是将食堂承包给了一个不具任何资质的私人老板;而营养餐工作接受的监督不够,其资金使用、执行过程、具体配餐工作等各方面,就更容易被操作。在这三方面中,监督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监督,好的政策也 容易在执行中走形,食品安全、资金使用等问题就容易出现。
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缘起――邓飞等人发起的“免费午餐”计划却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就在于该计划从一开始就确立 了资金使用和监管的原则:在食物供给方面,邓飞倡导直接帮助当地学校建立食堂,在当地采购新鲜蔬菜进行加工,给孩子
们提供热腾腾的午餐,从源头上阻挡问题食品进入学校;在资金监管方面,目前免费午餐计划到账善款已经超过两千万,在 免费午餐的官方微博上,我们可以看到来自受捐助学校的账目信息公开,邓飞认为,有效地监督才能确保资金真正落实到孩 子们的身上。
因此,政府版的“学生营养餐”计划,可以学习“免费午餐”的做法,但在监管上需要更加给力。在制度层面,可以要 求收到专项补贴的地方政府专款专用,并公布资金的具体去处,落实到每个学校、每个孩子上面。在执行方面,各级政府和 教育主管部门更需要明确分管领导的责任,加强工作检查监督,实施校长负责制等,切实承担起具体组织实施的相关管理责 任,为学生的安全健康把好关、站好岗。比如吉林就规定,实行营养餐计划的有关学校要建立并落实岗位责任制度,设立专 门食品检验员,实行学校负责人陪餐制度。――让领导先吃、真吃,且再看这营养餐是否还问题频出?至于社会监督方面应该 让家长们参与进来,教育部曾发文要求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家长委员会,而在实行 “营养餐”计划的地区,就可以让家长委员 会参与进来,让家长们进行供应商的选择、营养餐菜谱的选定,以及对食品安全、质量的监督。
对于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曾说,这不是可干可不干的事,而是必须要干的事;而且 是只能干好,不能干坏的事。而这也是保证 “营养餐”不会营养流失变成“问题餐”的应有之义。
第四篇:2014年安徽省政法干警面试热点:法治是平安中国的“守夜人”
中公教育 ·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年安徽省政法干警面试热点:法治是平安中国的“守夜
人”
2014年政法干警考试笔试部分已经结束,在政法干警面试的考核阶段,考生们需要提前准备一些面试热点问题,学会根据面试热点问题来进行分析,并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为了让政法干警考生们顺利备考,现中公政法干警考试网为大家收集了最新最热的面试热点并进行解析,供广大考生学习参考。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线程的复杂社会,每一个线头都连着平安。平安的概念有多丰富,平安中国的治理任务就有多艰巨
俗话说,平安是福。对于群众而言,社会平安有序、人民安居乐业,是检验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最有效的标准。正因此,11月3日召开的深化平安中国建设会议强调,要发挥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总书记批示指出,“把政法综治工作放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局中来谋划”,指明了方向,道出了真谛。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人的平安概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果说过去的人们对平安的憧憬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那么身处社会转型期,人们对平安的期待已经大大拓展,既意味着良好的社会治安,更意味着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风险社会,制度能起到更好的庇护功能。这正是在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法治之于平安建设的意义所在,也是为什么总书记要特别强调“发挥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和问题”。可以说,法治是平安中国的“守夜人”,也是照亮前路的“燃灯者”。
去年召开的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第一次在国家层面提出“平安中国”战略。此次再度谋划平安中国建设,是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局中推进。这意味着在平安建设中,将主要依靠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来推进各项工作,让“法治”成为各项工作的共同价值。
这也是一年多来,各地平安建设有益经验的总结。比如,针对“信访不信法”难题,各地政法机关依据中央精神,大力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努力把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纳入法治轨道,推动“弃访转法”。又如,针对一些地方接连发生的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相关部门于去年10月联合发布了《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实践证明,遇事“一断于法”,遇险“加固于法”,是解决问题的良药。
事实上,从化解信访难题到建设平安校园,从维护食品安全到打击网络犯罪,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的平安中国,已是一个涵盖方方面面的综合工程。给人民群众全方位的平安感受,需要按照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总体思路,加快创新立体化的社会治理体系。实现这一目标,不能只靠政府单打独斗,而需要在政府、社会和千
中公教育 ·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家万户之间,建立起有温度的联系。孩子是家长的心头肉,针对幼儿园、游乐场等地,能否构筑更为严密的防范机制?公民个人隐私泄露,能否针对电商网站、快递业加强监管,同时促进行业自律?凡此种种,都离不开法治思维的明晰、法治方式的运用。
与平安有关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具体工作的抓手,也是百姓评判的标准。与此同时,法治中国背景下的平安中国建设,何尝不是一场全民动员的普法行动?每一起个案既是公平正义的“影响力因子”,也是培育法治信仰的种子。人们常说,要养成“遇事找法”的习惯,而群众在“找法”的过程中,无形中也提升了自身的法治信仰、契约精神和规则意识。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线程的复杂社会,每一个线头都连着平安。平安的概念有多丰富,平安中国的治理任务就有多艰巨。将法治思维、问题导向和改革创新融入平安中国建设,加快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平安才会从“易碎品”变为“耐用品”,从而筑牢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根基。
更多信息查看:马鞍山人事考试网 马鞍山公务员考试网
马鞍山中公教育
马鞍山中公教育 祝您考试成“公”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花雨路99号海外海写字楼15A06 公务员交流群:260238420 联系电话:0555-2814688 *** 网址:maanshan.offcn.com
第五篇:【2014年安徽省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点:国务院督查纪实
【导读】马鞍山人事考试网http://maanshan.offcn.com/为您提供:【2014年安徽省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点:国务院督查纪实,欢迎加入2014年政法干警QQ交流群:344472778。更多信息请关注马鞍山人事考试网
推荐阅读:2014年政法干警笔试辅导课程
欢迎加入2014年政法干警QQ交流群:344472778
2014年政法干警考试8月中旬即将开始报名工作,对于想在2014年政法干警考试中拼搏一把的考生们来说,提前进行有条不紊地复习备考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政法干警申论的复习,我们了解到申论热点可以帮助考生拓展解题思路,形成具体有效的思维模式,因此积累时下的申论热点是备考复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现中公政法干警考试网整理了一些申论热点供考生参考。考生可结合政法干警备考教材进行深入复习。
“问题出在哪?”“政策落实的阻碍是什么?”“有什么意见建议?”„„每到一处,国务院督查组的督查人员都要提出类似问题,追问到底。
国务院出台的政策措施在落实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是检验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全社会的关注所在。
6月25日至7月5日,新华社记者跟随国务院八路督查组分赴各地各部门,“无缝隙”参与到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督查中。
行政审批“没撒手” 履职能力待完善
在住建部行政审批集中受理办公室,广州汉德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工作人员谢维维正在换领新的甲级设计资质证书。谢维维告诉记者,去年10月,这一资质延续审批事项已经下放到省里,但审批时间并没有压缩,前后仍然花了近3个月的时间。
取消了,得管得住;下放了,要接得稳。这是检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当前各部门推进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力度较大,短时间内下放了大量行政审批事项,但有些地方的制度建设和履职能力还跟不上。
对此,有部门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正在加强对承接下放审批权限地方政府的培训工作。“简政放权,主要是减少行政干预,要把权放给市场,而现在不少地方审批权仅仅是从上一级政府下放到下一级政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说,有些项目名义上取消了,但把审批改为前置性备案,不完成备案就不能做,还是变相审批。不少企业反映这是“明放暗不放,放小不放大”,政府“没撒手”。
督查组发现,在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国家对行业自律组织承接资质资格认定工作缺乏统一指导,行业自律组织有序承接资质资格认定工作尚不规范。再如,取消审批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尚需完善,中央和地方的监管事权还需进一步明确。
此外,在此次督查中,有的督查组还专门设立“约谈”环节,与行政审批权限下放改革力度不够的部门负责人一对一沟通,这将进一步倒逼部门加大下放力度,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政策落实缺抓手 配套措施要跟进
国务院办公厅2013年发出的《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若干意见》提出,要赋予符合条件的原油加工企业原油进口及使用资质,扩大原油进口渠道。
然而,督查组在山东省淄博市了解到,目前淄博市的地方原油加工企业具备国Ⅳ乃至国Ⅴ标准汽油、柴油生产条件,承接了中石油、中石化一定数量的委托加工,但这些企业均未获得原油进口指标及使用资质。
“这一情况导致地方炼油企业因原料不足而造成部分产能闲置。建议将地方炼油企业的产能纳入国家综合生产调配范围,实现国家和地方炼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山东汇丰石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学专说。
为什么这项政策在地方遭遇“水土不服”?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副巡视员郝福庆说,目前出台的有些政策制定周期短、涉及领域较新,在实施推进过程中,通过地方反馈和实地调查,会发现一些新的政策着力点和改革空间,这就需要政策及时“跟进补位”。
督查中,有行业协会和企业反映,扶持企业政策落实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有些政策“看上去很美”,但很难落实到企业身上。
江苏西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桂华说,从目前看,各类奖励资金申报审批需要经过各层各级部门的批准与发放,有时从项目批文到资金到账要达1年之久。
“对企业的优惠政策如税费减免、资金补助等在兑现时宜采取‘轻申报、重监管’的做法。”浙江欧拉姆阀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志远说,只要企业符合政策要求,政府即以最便捷的方式予以兑付,然后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监管上,一旦发现企业骗取优惠政策,则一查到底并将其列入黑名单。
督查组还从各地了解到,一些政策顶层设计有了,指导性意见有了,但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不够,造成不接地气、衔接不畅;还有一些政策出台后往往在部门或地方政府门户网站“一挂了之”,缺乏对政策的详细解释说明,公众不了解,政策效果自然“打折扣”。
对此,一些部门建议,要进一步认真梳理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列出需要细化、实化的政策清单,抓紧研究制定专项措施,切实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
信息不畅效率低 沟通协作是关键
今年5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加快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作出总体部署,要求在今明两年和“十三五”期间分步建设纳入规划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
这是一项既有利于稳增长、又有助于惠民生的措施。但督查组在水利部督查期间了解到,在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中,前期协调工作难度较大。
“审 批立项程序复杂、周期长,影响工程及时开工建设。既要协调上下游、左右岸的地方不同利益相关者,又要协调相关部门,最快也要两三年,慢的四五年,有的更 长。”水利部总规划师周学文建议,应借鉴铁路建设模式,建立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以利协调各方推进建设。国务院的政策部署推进顺利与否,部门间协作是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然而,各个督查组在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发现,各部门之间职能交叉、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导致效率低下和重复浪费等问题滋生,直接影响政策“落地”。
与此相对照,在创建电子示范城市过程中,国家发改委发起成立八部门协调机制,目前运转顺利、效果初显。
一些部门的负责同志表示,当前,正处于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必须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部门间的资源共享与信息互通,建立定期通报机制,形成政策合力,确保攻坚克难。
国务院督查鞭策地方改革提速 地方政府改革工作正在提速。
在迄今为止的半个月内,共有18个省(区、市)政府先后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或者常务会议,其中13个省份会议涉及对下阶段改革工作的部署。
6月25日至7月5日,国务院派出8个督查组分赴中央27个部门单位和16个省(区、市),对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2014年重点工作和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务院出台的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督查,以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这是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国务院对所作决策部署和出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的第一次全面督查。按照时间表,6月25日前,各地区各部门开展自查并向国务院上报自查报告。7月10日前,各督查组要将督查报告上报国务院。
在督查活动带动下,各地改革工作明显提速,抓落实,抓重点任务,以改革促增长成为下阶段主要着力点。6月24日,河北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听取关于对部分设区市落实国务院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督查情况的汇报,对下一步抓落实工作进行部署。7月1日,江西省政府常务会议要求,各级政府和部门要高度重视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坚持敢于担当,有所作为,采取针对性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进一步简政放权、加速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各地会议中被反复强调。6月23日,陕西省常务会议决定再取消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据悉,去年以来,经过三轮取消下放,陕西省行政审批项目已经从此前的1056项减少到834项。再经陕西省法制办逐项进行合法性审查并继续清理后,减少到目前的721 项,精简比例达31.72%。
近期,陕西省政府门户网站和省编办网站还将开辟“陕西省行政审批事项汇总”专栏,公开这721项审批清单。在广泛征集公众意见后,最终确定《省级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汇总目录(2014年版)》,凡是未列入目录的事项,一律不得实施审批,违规审批的要追究责任。此外,陕西省还将逐项制定审批流程图并向社会公开,流程图将明确每一个审批事项的办理时限、收费依据及标准、监督电话等。
6月27日,山东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了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等工作。随后在7月4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又召开了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有学者指出,山东经济总量、活力之所以小于广东、江苏,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民间金融产业的薄弱,致使民营企业实力弱小。这也使得山东与广东、江苏相比呈现出大企业多、国有企业多的“群象经济”生态。
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袁红英表示,深化改革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经济转型的根本出路。当前要紧密结合山东实际,抓好中央重大改革措施的细化和落实,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全面深化、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为打造升级版山东经济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原则,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使政府的经济职能转向提供良好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上来。二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支持和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稳增长向改革要动力则是本届政府的一贯思路。6月30日,四川省政府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定和扩大投资工作的意见》,明确将从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加强重点项目重点区域投资、多渠道解决项目投资融资问题等方面着力,扩大有效合理投资,确保实现全年投资预期目标。7月3日,辽宁省政府常务会议强调,在积极促进稳增长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当前与长远结合起来,把调整结构与转变方式结合起来,把质量与效益结合起来。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树立信心,咬定目标不放松,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努力完成预期目标,保持经济社会平稳持续发展。
秉承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去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三项主要政策取向。第一,向深化改革要动力。第二,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第三,着力提质增效升级、持续改善民生。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
7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湖南主持召开部分省份和企业座谈会。李克强说,稳增长与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相辅相成。要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在经济发展中不断改善民生。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下半年,各级政府应该“把注意力从短期的稳增长中转向改革的动力问题,从而保证中国经济能够较快地恢复增长的活力。”他对记者说,稳增长政策只能在短期发挥效应,当前中国经济存在问题多是深层次的,那就是一系列唤起了社会民众和投资者极大热情的改革方略尚未落实,许多各级政府官员应该主动去创新试验的许多改革项目并没有推行。李稻葵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地区正常的经济决策搁置停顿,处于无人负责的状态,这种全面懈怠观望的不作为局面对整个经济的发展是极其有害的。因此,当务之急是如何在整顿整个官员队伍、清理****的同时能够调动一系列政府机构改革创新、简政放权,形成各级政府敢于担当、锐意进取的新局面。这是中国经济在明年、后年以及未来若干年能否焕发活力的关键。
更多内容查看:马鞍山人事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