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泰州市2010年历史中考试题
江苏省泰州市2010年历史中考试题
吴涛最后整理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50分)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请注意: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首诗中赞颂的历史人物是()A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2.贞观初年,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求取佛经精义的唐朝高僧是()B A.鉴真
B.玄奘 C.晁衡
D.郑和 3.下列货币中,哪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A
交子 会子 美元 英镑 A B C D 4.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世祖忽必烈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C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军机处
5.下列各项内容,按相关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B
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6.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读报纸,见志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A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西安事变 D.渡江战役 7.有关以下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其导火线 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其斗争目标 ③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④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某电视台组织了一次“追寻历史足迹”活动,途经卢沟桥和山东的台儿庄等地,是为了纪念()C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9.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近代以来,见证了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下列史实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
A.八国联军侵华 B.中华民国成立 C.日本法西斯制造屠杀惨案 D.国民党政权覆灭
10.右面的邮票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召开而发行的。关于这次会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 B.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
C.会议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11.1956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新中国取得的主要成就有()C
①“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起来
②基本完成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③中共八大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了重要成果 ④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2.“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突出表明文革期间()A
A.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B.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3.1993年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先进典型。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B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D.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14.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希腊内部极盛”的主要原因是()C
A.对外交流频繁 B.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C.民主政治达到极盛 D.农耕文明发达
15.名画《蒙娜丽莎》典型地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和人格力量,是一部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品,主要表现在()B
A.达·芬奇成功地运用“圣像图”的画法
B.它歌颂世俗人生,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表现人性的美 C.达·芬奇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其中 D.它充分体现了神权的力量 16.“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对于以上材料的解说不正确的是()C A.该材料摘自《权利法案》 B.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C.体现了孟德斯鸩的“三权分立”学说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17.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总统之一。他在美国历史进程中的主要贡献是()B
A.领导美国赢得独立 B.维护国家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C.领导美国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D.使美国经济复苏 18.提出了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英国生物学家是()D A.哥白尼 B.爱因斯坦 C.牛顿 D.达尔文 19.右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其中影响1921~1925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B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20.二战后,西欧国家逐渐走上了联合发展的道路,由欧洲煤钢联营到欧洲共同体再到欧盟的出现,说明西欧国家联合的趋势是()B
A.西欧国家之间的矛盾已完全消除 B.由经济合作走向经济政治一体化
C.由政治合作走向经济联合 D.西欧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已无差别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0分)2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阅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针对社会急剧的变化和发展,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 和主张,逐渐形成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许多学派,史称“诸子百家”。(1)材料一中,各个学派问相互争论和批判,又相互影响,形成了什么样的学术繁荣局面?其中儒家学说从哪一时期开始被确立为封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2分)材料二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文明与发展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尤其是公元1000年后的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2)列举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两项宋代科技成就。(2分)材料三 清朝赵翼说:“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3)材料三中提及“李杜诗篇万口传”,其中被称为“诗圣”的诗人是谁?明清时期独领风骚的文学形式(体裁)是什么?(2分)材料四 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
——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怎样的现实意义?(不超过20字)(1分)21.(1)百家争鸣;汉朝;(2)印刷术;指南针;(3)杜甫;小说;(4)言之成理即可。22.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自此,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 族百余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史也由此拉开了大幕。10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求索与奋斗,告别了曾经的苦难,正以崭新的面貌融人世界。阅读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有关解说词,回答问题。(8分)探索篇
以1861年1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为起点,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主 探索开始了,史称洋务运动。……残酷的现实证明,洋务运动无法实现其目的,不是中国现代化的方向。
戊戌变法它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的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呢,它是推动了民族的工商业的发展。(1)洋务运动提出的口号是什么?从戊戌变法政治和经济主张看,维新派代表了哪一阶级 的要求?(2分)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一些倾向于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集合起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2分)有人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推翻封建帝制的孙中山,为中国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建立起新中国的毛泽东,让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而挽救了社会主义的邓小平为中国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
(3)毛泽东为建立新中国,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革命道路?(2分)跨越篇
2007年7月1日,香港,这个中国近代百年沧桑的特殊见证者,以它在回归祖国10年中所走过的历程骄傲地告诉世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早已驶出了1840年的海面。两年后,澳门也将迎来回归祖国10周年。
(4)香港、澳门的回归,是邓小平提出的哪一创造性构想的成功运用?(1分)感悟篇
(5)回首过去的100多年,历史发生了沧桑巨变,走出了一条清晰的轨迹。一个有着灿烂文明的民族今天渴望再创辉煌,有许多历史经验应该去继承和发扬,请你写出其中之一。(1分)22.(1)自强、求富 ;资产阶级;(2)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3)井冈山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三者任选其一)(4)一国两制;(5)只要写出其中一点即可。
23.今年是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的举办之年,也是鸦片战争爆发170周年。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上海成为近现代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头堡。阅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时,清政府自以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并下令关闭沿海其他口岸,只留广州一个口岸对外通商,并以《防夷规条》限制外国人在华的活动。
(1)根据材料一,鸦片战争前清王朝推行怎样的对外政策?鸦片战争后,上海是在哪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2分)材料二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工业博览会,……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天时、地利、人和催发了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的诞生。
(2)根据材料二,结合当时英国的国情,试从经济(或科技)的角度说明英国能够成功举办第一届世博会最主要的原因。(2分)材料三
蒸汽机车 第一批国产“解放”牌汽车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多利(3)1992年,为纪念一位航海家发现美洲500周年,西班牙政府在塞维利亚举办了世博会,把博览会的主题命名为“发现的时代”。请问这位航海家是谁?中国馆展出四大发明及一些最新的科技成就等,被评为“五星级展馆”。材料三中哪一展品最有可能在中国馆展出?(2分)材料四
(4)结合材料四回答,20世纪90年代,上海迎来了怎样的发展机遇?世博会在上海举办,你认为会对泰州带来什么积极的影响?(2分)23.(1)闭关锁国;《南京条约》;(2)经济:世界第一强国或者日不落帝国;科技:工业革命的完成。(3)图片三;(4)开发与开放浦东新区;只要有利于泰州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即可。
24.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同时引起世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据此回答下列问题:(7分)(1)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之间的争斗酿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请写出这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2分)(2)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意、日建立起法西斯统治,对内实行法西斯暴政,对外不断发动侵略战争。试举德国法西斯对内实行恐怖统治的史实一例。(1分)(3)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西方大国采取妥协退让的绥靖政策,该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是什么?(1分)(4)二战爆发后,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受法西斯侵略的各国逐渐走向联合,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它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5)二战后,随着世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逐渐形成的当今世界两大时代主题是什么?(1分)24.(1)同盟国集团;协约国集团;(2)国会纵火案、屠杀犹太人等。(3)签订《慕尼黑协定》;(4)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和平与发展。
第二篇:江苏省泰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泰州市2018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
语 文 试 题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润泽以温”的无私fèng献品格,“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shàng,"白玉无瑕”的清正lián jié 美德。
【答案】奉 尚 廉 洁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常用汉字的能力。解答这道题,要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书写汉字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注意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功能外,还要注意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写法,对常见的、易写错的多音多义字应重点关注。对于在方框或田字格里书写,要做到妥善布局,结构匀称,笔画到位。本题注意“廉”字的写法。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颜氏家训》在中国广为人知,享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美誉。B.再见了!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感谢您!辛勤付出的老师们。
C.以“泰微课”为主题的创新案例,从1600多项申请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全国仅有20个)。
D.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B感叹号应该放在句末。正确的应该是:再见了,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感谢您,辛勤付出的老师们!据此,答案为B。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泰州举办老街旅游文化节,各地游客纷至沓来。....B.洪宗礼先生说,没有实践,教材编写便缺了源头活水。....C.诈骗分子推陈出新,利用最新的市场漏洞,想出了新的诈骗手法。....D.《朗读者》《见字如面》《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如一股股清泉,沁人心脾。....【答案】C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①为者常成,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其可。
③俱往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看今朝。④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_。
⑤读唐人诗歌,可见作者心胸气魄。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王勃旷达的胸怀,他心中的友情已突破时空的阻隔;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杜甫博大的胸襟,他舍己为人,至死不悔。
【答案】
(1).①行者常至
(2).②人而无信
(3).③ 数风流人物
(4).④鸡犬相闻
(5).⑤海内存知己
(6).天涯若比邻
(7).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8).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点晴: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
名著阅读
5.阅读《西游记片段,完成填空。
那猴道:“你可是东土大王差往西天取经去的?”……三藏闻言,满心欢喜,道:“你虽有此善心,又蒙A教诲,愿入沙门,只是我又没斧凿,如何救得你出?”那猴道: “不用斧凿……”
“此善心”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A是________(人物),三藏救得那猴出来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A.汤姆、乔和哈克三个小“海盗”在杰克逊岛的清晨生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充满了情趣。
B.《水浒传》中,高俅被梁山好汉擒捉上山,宋江安排筵会给他压惊,请他促成招安。高俅回京后,立即奏请招安。于是,皇帝派人去梁山泊招抚。
C.看着面对困难依然干劲冲天的筑路队员们,朱赫来感慨:“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D.飞岛国国王迫使地上人民归顺的极端手段是让飞岛直接落到他们头上,将人和房屋一起毁灭。E.《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祖母叫她阿长,是因她身材高大。
【答案】5.(1).(1)指那猴“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
(2).观音菩萨
(3).上山去把如来的金字压帖揭起(意思对即可)
6.BE 【解析】
5.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识记能力。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对于“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本题所写的内容是唐僧收悟空的情节。其情节是:孙悟空大闹天宫,自封为齐天大圣,被如来佛祖压于五行山下,无法行动。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路过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孙悟空。孙悟空感激涕零,经观世音菩萨点化,拜唐僧为师,同往西天取经。据此填写作答。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如文学常识、写作背景、主要的故事情节、精彩片断、人物的性格特点、书中的名言警句等,在平时就要对名著常识知识做好积累。本题中的B项,高俅回京后,并没有奏请招安。高俅回京奏道:“病患不能征进,权且罢战回京。”并没有提“招安”一事。E项,原文是:“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从中可以看出,祖母叫她阿长,不是因她身材高大。据此,答案B和E的表述是错误的。故答案为BE。
7.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学校开展“防止学生沉迷网络”系列活动,你参与其中。(1)【集思广益】
就如何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学校向大家征集建议。有位同学的建议是: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教育,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谨慎选择、正确认识网络。
他的建议有语病,把你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心系他人】
课上,同桌李华精神不振。课后问他原来是昨晚上网时间过长。你这样劝说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经典引领】
为消除部分同学的网瘾,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经典”活动。一位网瘾少年受益匪浅,他准备拟一副对联,上联已拟好:沉迷网络误学业。请你对出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合理使用、谨慎选择、正确认识”改为“正确认识、谨慎选择、合理使用”。(2).(2)示例:李华:晚上上网不能时间太长啊,要注意休息,因为第二天还要上课啊!今天你这样没精打采,上课不是受影响了吗?
(3).(3)示例:阅读经典长知识
【解析】试题分析:(1)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表意不明、语序不当、不合逻辑、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等。本语句是语序不当。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正确认识、谨慎选择、合理使用”。作答时要将正确的完整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其次写清劝说的原因或理由;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本题围绕着“上网影响休息和学习”作答即可。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3)考查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对联书写格式: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本题要根据活动主题“阅读经典”拟写下联。
点睛:正确使用句子是表达理解的需要,写好句子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判断病句,要有一定的步骤,先理清主干(主谓宾)看搭配是否有问题,成分是否残缺,再看是否存在用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或矛盾等问题。
8.阅读苏轼的《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一词,完成小题。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蕈①已知秋,更听寒蛩②促机杼。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③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④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注】①簟(dian):竹席。②蛩(qiong):蟋蟀。③江亭:江边的亭子。④君:指其弟子由。此时,兄弟二人天各一方。
(1)上阕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细节点明“秋”之时令。(2)赏析划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夜凉
(2).寒蛩
(3).(2)这首词的下片,写路途上的美好回忆。“梦中历历来时路”,在上半夜人睡时,梦见走这条遥远而漫长的路,要历经河北、河南、江苏,然后进入江西。一路风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犹在江亭醉歌舞”,到达虔州,还在清江畔的歌舞亭里接受好
友的宴饮享受。这两句,通过写梦,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凄凉、愁苦和对好友的深切思念。
【解析】试题分析:(1)考查对词意的理解。词的上阕通过写睡在竹席上,感受到夜的微凉知道秋天已经来到;又通过听到寒蛩不停地叫着知道秋天到来了。所以,上阕通过天气“夜凉”和动物“寒蛩”来点明“秋”的时令。据此作答。(2)考查诗词中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古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对比映衬、借古讽今、虚实相生、点面结合、动静结合、联想与想象、引用典故等。此外还有夸张、烘托和反衬等。作答时要根据诗句内容判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再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两句通过写梦(虚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凄凉、愁苦和对其弟子由的深切思念之情。据此分析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京师花木最古者,首给孤寺①。吕氏藤花,次则余家之青桐,皆数百年物也。……吕氏宅后售与高太守兆煌,又转售程主事振甲,藤今犹在,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其阴覆厅事一院,其蔓旁引,又覆西偏书室一院。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慕堂②在日,或自宴客,或友人借宴客,觞咏殆无虚夕③。迄今四十馀④年,再到曾游,已非旧主,殊深邻笛之悲⑤。
(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减)【注】①给孤寺:寺名。②慕堂:吕元龙,乾隆时举人,曾与作者同窗。③觞咏殆无虚夕:饮酒赋诗,几乎没有空过一个晚上。④馀:同“余”。⑤邻笛之悲:是哀念亡友的典故。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皆数百年物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藤今犹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始能支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其蔓旁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
A.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B.其真无马邪(《马说》)C.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幼时记趣》)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1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次则余家之青桐 12.翻译下列句子。
(1)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
13.《阅微草堂笔记》流露出作者对理想生存状态的追求,从选文可以看出纪昀追求怎样的生存状态? 【答案】9.(1).①皆:都是。
(2).②犹:还
(3).③始:才
(4).④引:延伸
10.B
11.次/则/余家之青桐
12.(1)藤花盛开时,犹如紫色的云彩垂落于地面,花的香气冲到了衣服上。(2)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
13.喜爱花木优美的居住环境;喜爱朋友相聚。【解析】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作者:纪昀 年代:清
9.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引”是“延伸,延长”;“始”是古今异义词,“才”的意思。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理解虚词的含义要注意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平时多归纳整理。本题中,例句和选项A、选项C、选项D中的“其”都是“代词”,或指人,或指物。而B项中的“其”则是副词“难道”的意思。故答案为B。
11.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句“次则余家之青桐”的意思是:其次就是我家的梧桐。根据句意和句首关联词要句读,谓语和宾语之间要句读即可作答。
点睛: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⑧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来句读。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1)句中的“花、垂、袭”几个词是赋分点,注意补写省略的内容。(2)句中的“跃、璧”两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 “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文言文主要内容及文章主旨的基本能力。解决此类题目要全面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结合作者传达的思想进行分析即可。本题从作者描述“吕氏藤花”的深幽的景致,表达了作者花木掩映、优美的居住环境的喜爱之情。“慕堂在日,或自宴客,或友人借宴客,觞咏殆无虚夕。迄今四十
馀年,再到曾游,已非旧主,殊深邻笛之悲”这几句又传达出作者喜爱朋友相聚在一起“觞咏”。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参考译文:
京城最古老的花木,要属给孤寺吕家的藤花,其次就是我家的梧桐,它们都已经生存数百年了。……吕家那所宅院,后来卖给了太守高兆煌,高太守又转卖给主事程振甲。如今,那株藤花还在,支撑藤箩的架子是用栋梁之材搭成,十分结实。藤箩枝叶形成的树荫覆盖着厅前的院子,它的枝节向旁边伸出,又覆盖了偏西书房的院子。藤花盛开时,犹如紫云垂地,香气袭人。慕堂举人在世的时候,有时宴请客人,有时朋友借这个地方宴请客人,饮酒赋诗,简直没有空过一个晚上。光阴荏苒,转眼四十余年过去,旧地重游,已非旧主,我不禁像魏晋时的向秀怀念老朋友嵇康一样,伤感不已。阅读《泰州道情》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道情源于唐代的《九真》《承天》等道曲。南宋开始用渔鼓和简板作为伴奏乐器,所以也叫“渔鼓”。至清代,道情同各地民间音乐结合,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种曲艺形式。....②明代,道情开始在泰州地区流行。至清代,用当地方言说唱,并吸收了本地民歌的许多曲调,成为泰州地方曲种之一,流传更为广泛。清道光时期,泰州一带有三位杨姓道情艺人,名噪一时,有“三阳(杨)开..泰”之誉。后来逐步以泰州为中心,在江淮地区和沿江农村传布,称为“泰州道情”。新中国成立后,泰州成立了道情协会,有会员300余人。.③泰州道情唱词雅俗共賞,文人唱此显示高雅,劳动者唱此消愁解闷。曲调易学易记,爱唱者甚多,随着听众增多,出现了大批以此卖艺糊口的职业艺人。表演形式古老简朴,演唱时,渔鼓抓于左手弯内,右手击打鼓面,左手击打简板,打击一阵后便开始演唱,有时夹有道白,有时全是唱歌,无论走街或登台,马上便会引来男女老少驻足细听。
(节选自《泰州曲艺艺术),有删改)14.结合选文内容完成填空。
“泰州道情”是泰州地方曲种之,源于唐代的道曲,吸收了______________的许多曲调,用_________来说唱,以__________为伴奏乐器。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中加点的“同源异流”,形象地说清了全国各地的道情之间的联系。B.第②段中加点的“之一”和“余”,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②段划线句,列举三位杨姓道情艺人名噪一时的例子,说明当时道情在泰州广泛流传。D.第①段按时间顺序说明,第②段主要按空间顺序说明。16.结合第③段内容,说说泰州道情广为流传的原因。
【答案】14.(1).本地民歌
(2).当地方言
(3).渔鼓、简板
15.D
16.泰州道情唱词雅俗共賞、曲调易学易记、表演形式古老简朴。【解析】
14.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了解文章说明的内容,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从文章中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能表现题意的词句作答。若内容过多,也可以采取对内容进行简单概括的方法作答。本题可结合文章中“用渔鼓和简板作为伴奏乐器”“用当地方言说唱,并吸收了本地民歌的许多曲调”的语句概括填写作答。
15.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说明顺序的理解。根据“明代”-“至清代”-“后来”-“新中国成立后”这些词语表明文章第第②段主要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据此,D项的理解是错误的。故答案为D。
16.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本题阅读文章的第③段筛选出符合题意的内容概括作答即可。泰州道情广为流传是因为“泰州道情唱词雅俗共賞”“曲调易学易记,爱唱者甚多”“表演形式古老简朴”这几个特点。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世事纷繁,倘若一个人始终能保持“自如”的状态,实属难能可贵。
②“任尔东西南北风”“乱云飞渡仍从容”“一蓑烟雨任平生”都是对“自如”之境的生动写照。清代王障的《今世说》记载了两则故事:一个叫罗贤的京官,有才华,有名望,却一直得不到提拔重用,但他毫不介怀,还“歌啸自如”;一个叫汪汝蕃的人,遇上饥荒年月,把家里的几百石米拿出来赈济别人,自己和家人则粗茶淡饭,“粗粝自如”。这些正是“自如”的高境。
③如今,生活的鼓点越敲越快,各种诱感扑面而来,人们时常感到被大流裹挟着往前走。调查显示,在受访者中,感觉“浮躁,踏实不下来”的人超过四成。现实中,有人汲汲于功名,一切围着私利打转,常常心神不宁,何谈“歌啸自如”?有人戚戚于贫贱,总跟别人攀比,一旦比不过就心态失衡,何谈“粗粝自如”?
④“君子有常度,所遭能自如”。所谓“常度”,其实就是应当恪守的准则或信条。匆匆赶路时,不妨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想想当初为什么出发。只有守住心中的“常度”,才能在内心深处积攢力量,抵抗“不自如”的焦虑状态。航天员邓清明,一次次入选“神九”“神十”“神十一”飞行任务乘组梯队,一次次与飞天梦失之交臂,当了20年“备份”也不后悔。守护不变的初心,越是时间久,考验多,越能彰显“自如”的价值。
⑤“胸中自有青山在,何必随人看桃花”。守住“自如”的心境,就能收获人生的曼妙风景。
(选自《人民日报》,有测改,作者:魏寅)17.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18.第②段列举《今世说》中的两则故事,顺序不能调换。请说明理由。
19.第④段划线句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答案】17.示例:守护“自如”的心境
18.《今世说》中的两则故事,一个是京官得不到提拔重用还“歌啸自如”;一个是把家里的几百石米拿出来赈济别人的富人,自己则“粗粝自如”。这一官一民与第③段议论中的两种现象一一对应:前者对应“有人汲汲于功名,一切围着私利打转,常常心神不宁,何谈‘歌啸自如’”;后者对应“有人戚戚于贫贱,总跟别人攀比,一旦比不过就心态失衡,何谈‘粗粝自如’”。所以两则故事顺序不能颠倒。
19.(1).航天员邓清明当了20年“备份”也不后悔
(2).“君子有常度,所遭能自如”(守住“自如”的心境)【解析】
17.试题分析:要议论文取一个合适的标题,可从标题的作用入手,议论文标题有四种类型,不同类型有不同作用: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②标题提示论述范围;③标题揭示论题;④标题表示论述对象。不论哪一种都多多少少有点明中心论点的作用,使人见其题而知其旨,传达出文章内容之大概,便于人们准确而快速地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本文谈论的话题是“自如”,拟题时可从“自如”这一话题的角度来拟,也可以用文章的中心论点“守住‘自如’的心境”作题目。答案不唯一。
18.试题分析:考查议论文语言和说理过程的严密性。可结合上下文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上进行分析作答。文章第《今世说》第②段中所讲述的两个故事:一个是京官得不到提拔重用还“歌啸自如”,与“有人汲汲于功名,一切围着私利打转,常常心神不宁,何谈‘歌啸自如’”对应。一个是富人拿几百石米赈济别人,自己则“粗粝自如”,与“有人戚戚于贫贱,总跟别人攀比,一旦比不过就心态失衡,何谈‘粗粝自如’”对应。这一官一民的事例与第③段议论中的两种现象一一对应,所以这两则故事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这体现了议论文说理的严密性。据此理解作答。
19.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本题先要概括事例,再分析其作用。概括事实论据要做到准确,依据论点和论据本质特点进行概括,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一般采用“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的格式解答。本题可概括为:航天员邓清明当了20年“备份”也不后悔。其作用要紧扣分论点和中心论点理解作答。本题列举邓清明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君子有常度,所遭能自如”或“守住‘自如’的心境”这一观点。
阅读余显斌的《独行玉器行》,完成下列小题。
①丰阳玉色泽光润,入手清凉,雕为小件,千金难(甲:买、求),很是红火。但是,此玉和当地一种荧光石极为相似。因此,就有玉匠以荧光石为之。
②王独行却不。王独行是丰阳著名玉匠,秉承祖业,开一家玉器行,不大,所有玉器均为手工雕琢。玉器行的职员,全部是自己的弟子。
③王独行规定,在他门下,不学满三年手艺,不许出师。王独行还特别规定,不许以荧光石充玉,否则,开除出师门。因此,“独行玉器行”货真价实,生意兴隆。人们说,买王独行的玉器,放心。
④王独行还有第三条规定,弟子出师,一般不许离开自己的玉器行。因为,他担心没有自已把着,弟子
们没了紧箍咒,会胡来的。这样,不只是坏了自己名气,也坏了丰阳玉的名气。当然,有弟子一定要出去单干也可以,必须通过考验,合格才行。至于考题,是临场发挥的。
⑤好在,一直没弟子愿意离开他,毕竟,借得大树好遮阴,更何况师父对他们一个个如自己的儿子。因此,第三条规定一直闲搁着。
⑥可是,也有例外。这人,就是曾白。曾白投到王独行门下,苦心钻研,手艺日进。
⑦一日,王独行雕一棵玉白菜,即将完工,菜叶上,一块玉石一崩,掉了,出现一块黑斑。王独行呆望半天,不知如何是好,继续雕琢吧,这个黑斑,会破坏白菜美感;放弃吧,这么大一块玉石就糟蹋了。
⑧他叹口气,走了出去。每次遇见这样的事,他都会去茶室,泡一壶茶,慢慢地喝,静静地想,究竟有没有挽回的方法。一壶茶喝罢,他想,算了,毁就毁了吧,不能让玉器有瑕疵。
⑨他走进作坊,玉白菜仍在案上,黑斑没了,上面趴着一只蝉,身子黑亮,薄翼如烟。他走近了,蝉竟不飞,仔细一看,竟然是用黑斑雕成的。
⑩这蝉,是曾白雕的。
⑪他少有地一笑:“小子,你出师了。”曾白眼睛一亮:“师父,真的?”王独行点着头说,明天,他就是“独行玉器行”的正式员工,可以加工资了。曾白却说,想离开这儿,自己开玉器行。
⑫王独行愣了一下。“那就准备接受考试吧。”曾白忙说:“请师父出题。”王独行笑笑:“急什么?早着呢。”
⑬几天后,王独行生病住院,将玉器行暂时托给曾白管着。一天,工商局的周局长来了,在玉器行转了一圈,对迎接他的曾白说。刘县长半个多月后过生日,县长喜欢丰阳玉器,自己想弄一件作为礼物相送。曾白建议,祝寿要应景的,自己细心雕琢一件,让周局长半个月后来拿。周局长点点头,转身离开。
⑭曾白回去,独自选料,设计,雕琢。
⑮半个月后,一件仙猴献桃的玉器出现在周局长眼前。一只猴子举着一个硕大的蟠桃,蟠桃白里透红,水灵灵的,周局长眼睛一亮,呵呵一笑,拿着玉器走了。....⑯当天,王独行回来,宣布曾白不能离开。“为啥?”大家不解。
⑰“考查不过关!”王独行说,“是我请周局长来索要玉雕的,这是一道考题。我一直(乙:告诉、告诚)大家,玉匠要人净心净,曾白如此做法,显然不合格。”
⑱但正说着,周局长赶来,微笑着说,“过关了,过关了!”王独行一愣,不解地望着他。
⑲原来,周局长拿回玉雕,用放大镜仔细一看,竟然是荧光石雕的。底座上隐隐有一行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为灵物,岂能贿官?”
⑳王独行听了,哈哈大笑。曾白问:“师父,我能离开了吗?” ....(21)“不行!”王独行一(两:挥、摇)手,“我老了,要退了,玉器行得有人主管。我决定,曾白上。”(22)至于曾白以荧光石充玉,王独行说,应该的。
(选自《林中凤凰》,有删改)20.结合文章情节,完成填空。
王独行立下三条规定 → 王独行雕玉白菜遇到黑斑,曾白_________ → 王独行要为曾白加工资,曾白________ → 周局长“索要”玉器送县长,曾白________ → 王独行留曾白接管玉器行。21.依次填入文章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买、告诫、挥 B.求、告诉、播 C.求、告诫、挥 D.买、告诉、摇 22.按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
(1)从人物形象刻画的角度,说说第⑧段的作用。(2)请分别说说⑮和⑱段中周局长“笑”的内涵。
23.阅读下面链接材料中胡屠户的两段话,结合本文第③段划线句和第段,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
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吴敬梓《范进中举》)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王独行对“以荧光石充玉”的态度都有变化,原因分别是什么?这样设计,都是以“变”写“不变”,胡屠户和王独行的“不变”分别是什么? 20.(1).将黑斑雕成蝉
(2).想自己开玉器行
(3).以荧光石充玉并在玉雕底座刻一行【答案】字
21.C
22.(1)这一段中“每次遇见这样的事,他都会去茶室,泡一壶茶,慢慢地喝,静静地想,究竟有没有挽回的方法”,表现了王独行一贯对艺术尽心尽力的追求精神;“他想,算了,毁就毁了吧,不能让玉器有瑕疵”表现了王独行高尚的行业道德;同时,这一段又通过写王独行的“叹口气”“算了,毁就毁了”反衬出下文中曾白高超的雕刻艺术水平。(2)第⑮段中周局长“呵呵一笑”,既有对曾白艺术水平的赞美之情,也有对他这次考试“人净心净”这一条件不太合格的惋惜和嘲笑之意。第⑱段中周局长“微笑”,完全是对曾白艺术水平和“人净心净”的认可和赞美。
23.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前倨(“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痴心”)后恭(“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体面的相貌”),是因为胡屠户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王独行对“以荧光石充玉” 的态度前“不”后“应该”,是因为王独行“人净心净”。上文和《范进中举》都以人物的“变”写“不变”,王独行的“不变”指的是他的“玉匠要人净心净”的行业道德不变;胡屠户的“不变”指的是他的势利之心不变。
【解析】
20.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进行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本文先叙写了王独行立下弟子出师的三条规定;接着写王独行雕玉白菜遇到黑斑,曾白将黑斑雕成蝉;在此情形下,王独行要为曾白加工资,曾白却说自己想离开玉器行;王独行安排周局长“索要”玉器送县长这一事来对曾白进行“考试”,曾白则用荧光石充玉并在玉雕底座刻一行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为灵物,岂能贿官?”;考试过关,王独行留曾白接管玉器行。据此内容梳理概括作答。
21.试题分析: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词语的选用要根据语境和词语的表达来综合分析。本题第一空用“求”,有恳托、乞助的意思,更能突出“玉”之难得,而“买”则不能。根据语境选择“求”。第二空用“告诫”,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警告劝诫的意思,与语境相合。而“告诉”则没有“警告劝诫”的意思。根据语境应该选择“告诫”。第三空用“挥”字更表现了王独行斩钉截铁的态度,“摇”字则不能。根据语境应该选择“挥”。据此分析,答案为C。
点睛: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一定要结合相应的语境和句子间的关系来选择。我们常说“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放到语境中揣摩出来的意思才会是正确的全面的。
22.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情节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重要情节作用类题型,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揣摩写作技巧,要根据语段写了哪些内容,与全文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对于主题有什么帮助等加以综合分析。文章的第⑧段通过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了王独行对艺术尽心尽力的追求精神和高尚的行业道德水平。这一段又通过写王独行的“叹口气”“算了,毁就毁了”等内容又反衬出曾白高超的雕刻艺术水平。据此理解作答。(2)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本题作答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作答本题,要在通读全文,对周局长“索要”玉器送县长是对曾白进行的“考试”这一基础上进行分析揣摩。第⑮段中周局长“呵呵一笑”,既有对曾白艺术水平的赞赏,也有对他这次考试不合格的惋惜和嘲笑。第⑱段中周局长“微笑”,完全是对曾白艺术水平和“人净心净”的高尚品德的认可和赞美。据此作答。
23.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的对比阅读的综合分析能力。本题作答抓住“变”的是人的外在表现,“不变”的是人的思想品质这一核心内容分析作答。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是前倨后恭,是因为范进的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化,但胡屠户的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性格特点没有变。王独行对“以荧光石充玉”的态度前是“不该”,后是“应该”,是因为曾白的“用荧光石充玉”正诠释了其真正的含义,王独行要人遵守的“人净心净”职
业操守的思想没有变。据此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作答。
作文
24.按要求作文
请以“拼在一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3)书写工整规范。【答案】拼在一起
一撇一捺拼在一起就是一个“人”字,“人”字最易写,“人”字最难做。
小时候,顽皮捣蛋,学习也不认真。写字课上,常常嘻嘻哈哈、涂涂抹抹,弄得纸上、脸上、衣服上都是墨汁。字也是东倒西歪,不成体统。老师走到我的身边,拿起我的手,握住笔,一边写一边说:“人字,一撇、一捺,要坚强有力。这一撇一捺就像人的两条腿,要有力量,就像人要站得直,走得远!”我被老师教育之后,羞赧不已;于是,端正坐直,凝神提气,一笔一画地去写这个“人”字。“一撇一捺写个人,一生一世学做人。”末了,老师这么说。
渐渐长大了,慢慢懂得,这一撇一捺拼在一起的“人”字还蕴藏很多的道理。一撇是身体,一捺是灵魂;一撇是才华,一捺是责任;一撇是事业,一捺是家庭;一撇是老人,一捺是子女……
工作后,有一次读到一副对联,“若不撇开终为苦,各为捺住即成名。”使我对一撇一捺拼在一起的“人”字又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
“若”字中间那一“撇”如果不放开,最终就是“苦”;“各”字中的那一“捺”如果能按捺得住,也就成了“名”。
人生当中,总有一些东西要“撇”开。大千世界,很多东西会让人产生无穷无尽的欲念,可当你奋不顾身去追求,最终却是镜花水月一场空。追求得越多,付出越多,品尝到的辛苦就会越强烈。因此,在名利面前,适当放下,就会减少很多痛苦。如果这也不肯“撇开”,那也不愿舍弃,这也看不穿,那也看不透,得了还想得,要了还想要,那就只能整天生活在痛苦之中了。“撇开”,就是要自觉克制那些不合理的欲望、脱离实际的欲望、超越自己能力的欲望、与自己贡献不成比例的欲望、有违道德法律的欲望,就不难摆脱痛苦的根源,走出“终是苦”的泥沼。
人生当中,还有一些东西要“捺”住。要“捺”得住寂寞,现实世界,诱惑太多,要忍住寂寞,努力提升自己、努力获取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才能成就辉煌,所谓“板凳要坐十年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捺”住怒气,学会克制,保持冷静,想办法化解矛盾和问题才是正确的选择。韩信按捺住怒气,没有跟流氓计较,最后成为一代名将;而名门之后杨志没能按捺得住,一刀杀了牛二,结果沦为阶下囚,最终落草为寇,岂不悲哉。要“捺”住懒惰,懒,是万恶之源。人生在世,凡有所得,必先付出。因此,要忍住懒惰,想办法提高自己的行动意识和能力,为想要的一切去努力奋斗。要“捺”住的东西还有很多,要“捺”住投机取巧的不良心态,“捺”住索需无度的贪婪欲望,“捺”住急于求成的急躁心理,“捺”住不择手段的罪恶行径。
这样才能赢得真正的“名”。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人生才不枉世上走一遭。
一撇为出世,一捺为入世;一撇为清高,一捺为务实;一撇为舍弃,一捺为执着……又想起小时候老师说的话,一撇一捺就像人的双腿,要走好人生之路,关键是弄清楚如何将这一“撇”,一“捺”拼在一起,这真是人生的真谛啊!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拼在一起”。这个题目对多数考生来说,作答起来并不轻松。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是“拼”。“拼”在字典里解释有“连合、凑合”之意;也有“不顾一切地奋斗,豁出去”的意思。题目有个限定要求是“在一起”。独木不成林,单花不成景,可以从“拼”字的“连合、凑合、结合”这个角度来立意,人、事、物、景都可以成为书写的对象。写事物的相互“连合”积聚出来的力量,带给人的强烈震撼。如:一滴水很快会被风吹干,然而无数的水滴却可以汇合江河。单个的生命,多么渺小,拼在一起,才是力量。从“拼”字的“不顾一切地奋斗,豁出去”的角度立意,可以选择人要在合作中奋斗、拼搏等方面的素材。可以写动物和植物的故事,人和动物的故事,人和自然的故事,人和人的故事……拼在一起就是力量,只要同心协力,就可以战胜困难,实现愿望和理想。本文可叙可议,选择最能驾驭的体裁作文。
点睛:命题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做到审题准确。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来确定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不能错误地理解题意。其次要立意深刻。就是要为文章确定一个鲜明、集中、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第三,选材要精当。要围绕着中心来选择材料,运用那些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或论述得透彻有力。写作时,依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要突出表现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结构文章时,注意内容上起、承、转、合,最好能写出文章的“波澜”;能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从小事情揭示大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语言上,要准确通顺,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
第三篇:泰州市2018年中考历史考点解读
泰州市2018年中考历史考点解读
第3课:炎帝与黄帝---“人文始祖”:名字、称谓、各自主要贡献。(图)P12---14 第5课:夏朝的建立、意义:时间、名称、建立者、意义(地位)P22
夏、商、周三代的更迭顺序:记住顺序即可
P22-P25
第6课:西周分封制:朝代、目的、内容、作用(注意权利、义务以及与一些姓氏的结合及史料运用),分封制图
P28—29 第7课: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春秋五霸名称、顺序、战国七雄名称及位置(图)P34-P37 第8课:商鞅变法:时间、人物、内容(注意切入口的变化,如性质的体现或新兴地主阶级拥护、贵族反对或平民欢迎、行政制度的措施)、影响及对人物的评价和改革的认识(相关图)P43—44 第9课:甲骨文:出现的朝代、含义和作用(注意教材中的图片)P46 第10课:老子、孔子及其主要贡献:老子生活时期、学派、主要贡献、著作P51;孔子:生活时期、地位、诸侯国,主要思想及具体内容、名言(注意结合学生实际、社会热点,如构建和谐世界、教育公平及今天对待儒家的态度等)、著作、人物图P50-51
百家争鸣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主张:出现时期、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主张(注意与时政的结合、运用及事件名称)P52 第13课:秦朝的统一的时间、意义:时间、意义、人物(图及教材中材料运用)P65 第14课: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及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实际上是两个考点:一个是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作用;另一个就是秦始皇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思想五个方面。注意这五个方面的细化、迁移(如秦始皇的主要贡献)。P69----72 第15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者、实施者、影响P74(注意与秦始皇对待儒家的态度、共同目的相比较)
政治上---“推恩令”:建议者、实施者、作用,以及监察制度、注意人物图。P75-76
第16课: 张骞出使西域:时间、相关人物、影响、(图,注意与丝绸之路的联系)P81---82
西域都护的设置:时间、朝代、意义(注意与新疆的联系)P82
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朝代、路线(路线图)、联系的两大洲、作用、P83---84
注意与新航路开辟的联系
第17课: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发明与改进的各自时期、改进的人物、影响(图)P86—87 第18课:司马迁与《史记》:时期、作者、体例、记述时段,名言P93-94 第20课:赤壁之战: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P103---104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与之联系的事件、各自时间、人物、国家、三国鼎立图 P105
第21课: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表现:原因及主要原因、主要表现P110 第22课: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目的、措施(运用)、作用、事件名称及对改革的认识(图)P115 第23课:祖冲之与圆周率:生活时期、最主要成就(图)P117 第24课: “书圣”王羲之:生活时期、美称、赞誉、代表作。(图)P121
七年级下
第1课:隋朝统一的时间、意义:时间、人物、意义、注意与秦统一以及元、明、清统一的联系P2
隋朝大运河:开凿时期、人物、概况(中心三点四段五大水系)、地位、评价(注意灵活运用及延伸拓展)(图)P6 第2课:唐太宗“贞观之治”:概念、措施(注意知识细化、教材中的图表)P10---11 第3课:唐玄宗“开元盛世”:概念、措施、(注意与唐太宗“贞观之治”比较)P15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创立、完善及僵化、废除的各自朝代、常设科目、评价、以及材料运用与现实的联系P20--21 第5课: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民族关系):民族、时期、影响(图,注意与社会发展的关系)P27---28 第6课:鉴真东渡:时期、目的、目的地、出发地、影响(走出去,图)P33
玄奘西行:别称、时期、目的、出发地、目的地、贡献及作品(走出去)P34-35 注意对以上两个事件的认识:对外开放
第7课:《金刚经》:领域、时期、地位(图)P40 第12课:经济重心南移:时期、原因、表现、流域、谚语(注意史料运用)P64 交子:时期、地区、地位、评价(图)P67 第13课:瓦舍:时期、内容、原因、评价(图、注意别称及材料运用)P73—74 第14课:行省制度:建立者、内容、影响(省级行政区划的开始及与前面相关知识的联系)P77---78
回族:朝代、形成P78---79 第15课:活字印刷的发明:时期、发明者、意义(图)P81---82
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各自发明或改进时期、外传及影响P82----83
注意以上三个知识点的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创造,同时注意时期。
第16课 :宋词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注意人物时期)P87—88 关汉卿与《窦娥冤》:朝代、领域、人物及代表作、地位(图)P89 第18课:宰相制度的废除、八股取士:朝代、相关人物、影响(分清政治与思想文化,注意建立时期与建立者以及与前面科举制的联系)P99---P101
军机处:朝代及设立者、评价(政治上,图)P100-101
注意以上三个知识点的概述:皇权的不断加强或明、清专制统治加强的措施 第19课:戚继光抗倭:朝代、背景、意义、名言(图)P104---105
郑成功收复台湾:时间、结果及意义、史料运用(图)P105---106
注意以上两个知识点的概述:明清维护国家统一,抗击外来侵略。第20课:**、**册封制度:朝代及各自时期、影响(图)P110---111 驻藏大臣:时间、内容、影响(注意以上两个知识点的概述:清对西藏管辖的加强以及与唐、元朝相关知识的联系)P110--111 第21课:明长城:目的、起止点、地位(图、注意与秦长城的联系)P117---119 第22课:《红楼梦》:朝代、作者、地位(注意我国相关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及体裁)P124 第23课:郑和下西洋:朝代、时间、出发地、最远到达地、目的及意义(注意与丝绸之路、大运河、新航路开辟等交通相联系,如共同作用)P127—129
闭关政策:清朝对外政策、含义、评价及认识(注意纵、横向比较及史料运用和今天革开放的分析比较,以及认识。)P129----130
八年级上
第1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背景、时间、地点、内容(理解)、影响。(图,注意延伸如事件)P3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时间、影响(开始沦为、近代史开端,注意理解)第2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期、地点、侵略者(罪行)、事件(图)P9-10 第3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危害:背景、国家、代表、时间、名称、内容(理解)、危害、事件。(图、注意与《南京条约》的比较)P17-18 第4课:《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影响:时间、名称、内容(注意切入口的变化)、影响、事件(图、注意与以上两个条约的比较)。P21-23 注意以上4课的延伸与拓展,如:受欺负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或认识)。
第6课:洋务运动:背景、时期、代表人物及阶级、目的、前、后期口号及创办的企业名称、结果、性质、作用(注意与后面相关知识的联系及史料运用)。P29-30 第7课:公车上书:原因、时间、地点、代表人物、内容、影响 P35 百日维新:别称、时间、代表人物、开始标志、内容(理解)、结果、失败原因、影响。(注意与前、后相关知识的联系)P37 第8课:孙中山创立同盟会:时间、地点、人物、组织、地位及性质(图)、纲领及意义P40 中华民国成立及意义:时间、地点、人物(职位、贡献)、意义(注意迁移及最大功绩)、法律及性质(相关图,与华盛顿进行比较)P43 第9课: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口号、作用:时间、代表人物、口号(两面大旗)、作用、(相关图、注意与前面有关知识及当今文化政策的联系)。P45-46 注意 以上4课的联系与拓展,如概述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或特点)及认识。同时注意与西方近代化历程的比较。
第13课:五四爱国运动的口号、重心、主力、意义:时间、导火线、口号(理解)、重心、主力变化、性质及意义。(图)P63-65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及历史意义:标志(时间、地点)、意义(分析)。(图)P65-67 第14课:北伐战争:时期、北伐对象、先锋及称号、主要战场及战役、性质(注意儿歌运用)P70-71 第15课:南昌起义的时间、意义:时间、意义。图P75-76 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意义:时间及时期、地点、内容、意义。(图)P78 第17课:九一八事变:时间、借口、蒋介石的方针、结果、影响。图P85-86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时间、目的、发起者、中共态度及派出代表、结果、意义(注意初步)。P88-89 第18课:七七事变:别称、时间、地点、影响。图P91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时间、人数、罪行。图P93-94
第19课:台儿庄战役:时间、指挥者、结果、意义。(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史实)P97-98 百团大战:时间、指挥者(图)、内容、意义。(共产党敌后战场抗战史实)P98-99 第20课:中共七大的意义:时间、地点、毛泽东思想(注意是革命时期)、意义(理解)。P103-104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时间、标志、主要原因、意义(理解)。图P104-105 第23课: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间、人物、标志、意义。(注意史料运用)P120 第24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各自时间、战术、北平和平解放及人物。P123-127;南京解放:事件、影响。(图)P127-128
八年级下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时间、标志、意义(注意理解、延伸)图P3---4 第3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人物、内容、影响(图)P16 第4课: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时间、主要成就(注意与苏联成就联系及材料运用)(图)P21
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意义:完成的时间、内容、意义(理解)P24 第6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大跃进的主要标志、人民公社的特点、后果及失误原因、危害(注意延伸及与斯大林模式的比较)、启示(图)P32----34 第9课: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间、联大届次、意义及主要原因。(图)P47---48
中美建交:“小球”“大球”的含义、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主要事件、时间、影响、最大问题、前提原则、认识(图,注意拓展)P49 第11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地点、内容、意义。图P59
农村改革、深圳等特区的设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时间、地点、方式及体制
名称、评价(注意与前面相关联知识的联系)、深圳等特区设立的时间、作用、概述对外开放的格局(注意与近代开放的比较并结合泰州)。(图)P60----63 第12课:袁隆平与杂交水稻:人物及主要成就、时间、赞誉、认识(图)P65 第13课:香港、澳门回归:与之联系的基本方针、人物、各自回归时间及相关国家、主要原因(图)、启示P71----73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方针、原则、表现、作用(注意结合时政)P73-----74 第14课: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间、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及内容、代表企业P77
注意以上相关知识点的整合及启示 第17课:《汉穆拉比法典》:国家、地位、性质。图P91 第18课:雅典的民主政治:国家、代表人物、内容、地位、评价(图)P95----96 第19课:伊斯兰教:创立时间、创立者、地区、经典、影响、标志P102 第20课: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上的地位及概述
九年级上
第1课: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时间、发源地、核心思想、实质及拓展(先进思想作用)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国别、注意相关知识点的细化如《神曲》的地位。(相关图)
P2---5 第2课:哥伦布的发现:时间、率先国家、主要贡献。(相关图)
新航路开辟的作用:、积极、消极作用,注意与丝绸之路、大运河及郑和下西洋的比较(如积极作用、目的、相关图)P8----12
注意以上两个知识点的整合,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第3课:“光荣革命”:时间、别称、影响(相关图)P16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注意前移后延,即《权利法案》目的、时间、内容、结果P17 第4课:《独立宣言》:时间、起草者、主要内容、意义(拓展)P21
“开国元勋”华盛顿:贡献及评价(人物图)、美国独立战争性质(理解)P24 第5课:《人权宣言》:时期、主要内容、性质(图)P27-----28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注意理解、分析P29 第6课:《拿破仑法典》:人物、主要内容、评价 P33----34
注意以上四个法律文献的比较,各自最主要特征。
第8课:珍妮纺纱机:时间、发明者、国家、地位(图,注意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P42
瓦特和“蒸汽时代”: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国家、人物、意义、进入时代(图)P42---43
火车机车发明及影响:发明者、国家、影响(图)
P44
工业革命的后果:起止时间、特征、后果(注意补充、迁移如英国)、启示
P45--46
第14课:废除农奴制法令及进步作用:时间、人物、主要内容(理解)、性质、注意设问的变化以及注意废除的是农奴制
P74---75 第15课:《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事件、时间、人物、内容、作用,注意废除的是黑人奴隶制P80
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性质、作用,以及林肯的首要任务和对林肯的评价,注意与美国独立战争和罗斯福新政的结合P81 第16课: 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时间、领导者、目标、主要内容(注意理解、角度变化)、性质
P86
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作用,注意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对
我们的启示 P87
注意以上革命与改革的比较,如它们的共同影响,以及由古今中外成功改革得出 的结论
第17课:电的发明和使用:核心、主要标志、进入时代、领先国家、相关人物及主要贡献
赞誉、注意与生活实际的结合P90---91 第18课: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相关交通工具的发明时间及发明者(国家)、生产工艺的改
进者、影响
P94---96
注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两次工业革命各自的动力机器及能源 第19课: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各自名称、组成国及核心国、性质P100----101 第20课:萨拉热窝事件:时间、人物、影响
P104
凡尔登战役:别称、地位、说明的道理
P106---107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一战的起止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性质、认识(或态度)P107
第22课:启蒙运动:时期、主要国家、核心思想、代表人物及主张、影响、图P113-115
注意与第一课的联系
第23课:牛顿、达尔文等人的成就:各自国别、最主要成就、著作、赞誉
图P119—121
九年级下
第1课:新经济政策:背景、时间、实施者、内容(理解)、特点、作用、评价、启示(史料运用)P4---5 第2课: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路线、方针、措施
P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成就、模式及特征、主要问题、启示P7----9 注意与我国社会主义探索失误的联系
第3课:《凡尔赛和约》:时间、会议、国家、内容(切入口变化)、性质、影响、注意与五四运动的联系。图P12--14
《九国公约》:会议、针对国家、内容(理解)、影响P14
战后世界新秩序:名称、有关会议,注意设问变化P14 第4课:经济大危机:起止时间、首先爆发国家及引发事件、特点、表现、影响(对美、德、日的影响)。图P18-19
罗斯福“新政”:时间、目的、主要内容(切入口变化)、核心与基础及发动的运动、特点、作用、启示。图 P20---21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组成轴心国的国家及集团名称
P34 第8课:《联合国家宣言》: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意义、注意拓展运用(图)P44 大战的转折:时间、战役、意义P45---46 雅尔塔会议:时间、目的、参加者、主要内容、评价 图P47二战结束时间、性质(相关图)P47-48 第10课:杜鲁门主义:表现、人物、目的、影响(相关图)P58
马歇尔计划:表现、人物、内容及地区(相关图)P58---59 美苏“冷战”对峙局面形成标志: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名称、影响、P57-61注意美苏关系的变化(战时的盟友到战后的对抗)以及两次世界大战后和当今形成的世界格局(结合我国)。注意以上三个知识点的整合即冷战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的表现;同时还要注意有关从美国独立战争到现在美国国别史的整合。
第13课:欧洲联合的趋势:欧共体的组成、成立时间及作用,欧盟成立的时间、单一货币名称、影响(目标)、注意是从经济一体化到经济政治一体化,相关图P77---79
日本经济的发展:时期、内、外因素、启示,注意日本史知识的整合并结合当前热点P79---80。另外注意以上两个知识点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以及与热点的结合和当今我国应怎么办才能处于有利地位
第16课:雅尔塔体系结束的标志:时间、事件P100,注意从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到苏联解体有关国别史的知识整合以及国际格局的变化过程。
第18课: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标志:时期、标志、核心、领先国家、注意三次科技革命的整合、启示。P110
第19课:应对全球化问题的挑战: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实例、利与弊(双刃剑)、问题及措施、合作成功事件、中国如何应对并能结合当前世界经济形势P118-121
中考复习建议
1、熟练掌握知识:由于我市中考历史实行的是闭卷考试,那么熟练掌握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同学们的解题就会陷入无本之源、无米之炊的境地。为此,务必要抓好学生对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要帮助他们了解历史阶段性特征,构建较为完整的历史知识框架体系。这在中考复习的第一阶段尤为重要。
2、回归教材:由于中考考点它本身就来源于教材,因此,我们在一轮复习中一定要紧扣教材进行。包括教材中的文字、图、表等内容,同时还要注意教材中相关联考点之间的纵、横向联系。要打破古今、中外历史事件在时间、地域上的界限,并按照其内在逻辑关系进行归类,做到有的放矢,所谓“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内”就是这个道理。
3、精讲精练:中考所列考点只是让我们知道考哪些知识点,并没有告诉你会怎么考,切入口在哪,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不是搞题海战术就能奏效的,必须选择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举一反三。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思考、比较归纳、迁移组合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关注生活、关注热点:纵观近几年来的中考历史命题,直接考学生死记硬背的题目较少,往往都是结合情境的创设进行设问,而情境创设的素材大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及一年来的重大时事、社会热点有关。因此,我们在平时复习中要多注意相关素材的搜集、处理、归类。让学生增长见识,提高能力,以达到中考历史成绩效益的最大化。
5、技巧、方法指导:在历年的中考成绩公布后,一些平时历史学得较好、基础知识较为扎实的同学,却拿不到高分,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掌握历史学科的解题技巧与方法,从而导致失去不该失的分,实在可惜。所以中考前夕老师们除了要抓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外,还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指导,注意不要忽视读图题。这样方能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不让我们的学生因历史成绩不好而留下遗憾。
第四篇:江苏省泰州市2010年中考政治真题试题(无答案)
泰州市二○一○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
思想品德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50分 考试形式:开卷)请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 1分,共 20分)
1.2009年9月15日至18日,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A.政治建设 B.党的建设 C.文化建设 D.社会建设
2.2010年1月11日,2009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京举行。和 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
A.黄 昆 李振生 B.闵恩泽 吴征镒 C.谷超豪 孙家栋 D.叶笃正 吴文俊
3.2010年4月14日,在我国青海省玉树 自治州发生7.1级地震,造成严重损失。地震发生后,党和政府迅速组织抗震救灾。
A.藏族 B.苗族 C.回族 D.彝族
4.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江苏 发展规划》。这对新形势下加快江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A.苏北地区 B.沿江地区 C.苏南地区 D.沿海地区
5.中国体育代表团在2010年第二十一届 冬奥会上取得历史性突破,共获得5 金2银4铜,列奖牌榜第七位。
A.伦敦 B.温哥华 C.悉尼 D.华盛顿 6.“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这一古训启示我们 A.自觉树立集体观念 B.在集体中不能张扬个性 C.我行我素挑战自我 D.同学之间要讲哥们义气 7.在中学生的日常交往中,常有不被他人接纳的苦恼。你认为与人交往应
①自然大方 ②自爱自重 ③真诚坦率 ④谦逊有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人要命、要守护,十条法则要记住,一旦灾害发生时,及时应用心有数……”这首口诀告诫我们要 A.珍爱生命 B.志存高远 C.关爱社会 D.明辨是非 9.当你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正确的态度是
①拒绝帮助 ②克服依赖心理 ③知难而进 ④绕过困难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原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益,因受贿一千多万元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这表明党和政府严厉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据此回答10~11题。10.王益的受贿行为属于
A.一般违法 B.犯罪 C.严重不良行为 D.不道德行为 11.对王益的严厉惩处说明了
A.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凡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制裁 C.刑罚是对待罪犯的唯一手段
D.惩治腐败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工作
12.玉树地震发生后,江苏省心理援助专家迅速赶赴灾区,对受灾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学校保护 B.家庭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13.右边的漫画启示我们
A.要追求自身的内在价值 B.要善于全面肯定自己
C.要善于掩饰自己的缺点 D.要有傲气并漠视权威
14.马克·吐温有句名言:紫罗兰把它的 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 是宽容。可见,宽容意味着 A.要一团和气,一味迎合别人 B.否定与排斥双方的分歧和差异
C.无条件的克制和对误解的忍耐 D.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15.“囧”、“槑”等字,虽然在网络上的意思与其原意毫不相干,但因为表达起来方便、形象,深得网友热捧。同时,网络生僻字的不规范使用也引起了一些专家的担忧。我们中学生参与网络生活应该 A.充分自由地行使自己的权利 B.模仿网友的各种行为 C.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D.拒绝接受网上的新东西 16.在我国的整个法律体系中,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是因为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②宪法与普通法律是母法与子法的关系 ③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和修改宪法
④宪法是一切团体、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必须巩固提高九年义 务教育水平;必须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这有利于 ①保障青少年的受教育权 ②促进教育公平③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④促进收入分配公平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右图《“食”面埋伏》中,问题食品的生产 者与销售者侵犯了消费者的
①依法求偿权 ②公平交易权 ③知悉真情权 ④安全保障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跨越三个台阶。1981-1990年:摆脱贫困,解决温饱;1991-2000年:实现总体小康;2001-2010年:迈向全面小康。这表明 A.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B.我国已实现了共同富裕
C.我国已基本实现现代化 D.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发达阶段
20.在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 “要让中国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句话,铿锵有力,耐人回味。这表明
①我国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我国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
③我国应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④我国应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0分)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1.材料一:荣膺2009“感动中国人物”的新疆青河县阿尼帕·阿力马洪,40多年来,共收养了4个民族的10个孤儿,并把他们抚养成人。若问她,哪个孩子是哪个民族,她会生气。她说:“在我们这个家庭,不分什么民族,都是一家人。”
材料二:2009年5月11日,教育部、国家民委联合召开会议,强调指出: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深入、持续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中华民族核心利益的根本要求。结合上述材料,请简要回答:(1)“在我们这个家庭,不分什么民族,都是一家人。”这句话说明我国已建立了怎样的民族关系?(3分)
(2)在全国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有何重要意义?(3分)
22.1951年,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来自山东新泰的刘绍安和江苏泰兴的张志久两人在战壕里约定:“万一我们中有一人死了,活着的人就要去照顾对方的父母。”战斗中,张志久不幸牺牲。战后,幸存的刘绍安落户张志久家,用一生践行与战友达成的“生死之约”。2009年,刘绍安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他的事迹被拍成题为《生死诺言》的电影。
(1)从刘绍安的事迹中,你感悟到他做人的哪些高尚品质?(3分)
(2)全社会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刘绍安的善良之举?(3分)
三、辨析题(6分)
23.下图是某校七年级小张同学在家中的一幕:
辨题: 未成年人只要口头上孝敬父母就够了。
四、实践探究题(12分)
24.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举行。让我们一起参与世博之旅。【体验世博】
世博会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本届世博会,一百多个充满创意的场馆,充分展现了各自的实力和魅力。这是我们拥抱人类文明最新成果的一次绝好机会,给我们带来的不只是增强硬实力的契机,也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契机。
中国国家馆 印度国家馆 美国国家馆
(1)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什么?(1分)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对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有何重要作用?(2分)
【低碳世博】
一部世博史,几乎就是一部浓缩版的科技发展史和工业文明进化史。人类对传统工业化的顶礼膜拜所促成的高碳经济,为地球今天的环境灾难埋下了巨大的伏笔。
上海世博会第一次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的理念,在世博园区内,太阳能发电、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示范技术都在大规模应用,其中不少技术在世博会后将得到推广。
(2)“低碳世博”的理念启示我国必须坚持走什么样的新型发展道路?(3分)
【世博行动】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也日益凸现。“低碳”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假如你班举行以“家乡,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演讲会,你的发言是……(3)请你将演讲稿的标题和要点写出来,与大家分享。(6分,其中含综合评价2分)(答题要求:①标题不得为“家乡,让生活更美好”;②要点不得少于三点;③内容必须体现“低碳生活”或“低碳发展”的理念;④正确使用学科语言。)
第五篇:江苏省泰州市201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江苏省泰州市201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
泰州市2014年中考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瑰 蕴藏 果/采
2、C
3、B
4、(1)亡羊补牢(2)草色入帘青(3)笔落惊风雨(4)走的人多了(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君直到夜郎西;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1)孙二娘,武艺高强,精明豪放,有勇有谋,为人仗义等(注:要体现优秀品质)
(2)C(“讲美女蛇的故事”是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
6、(1)洪氏教材30年暨洪宗礼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在泰州隆重召开
1晓华同学你好,这是一个病句,理由是“主语残缺”(2)○。因为“通过这些活动”是一个介词结构(或介词短语),不能作主语,所以“使„„”就没有主语了。这种病句,很容易修改,或者删“通过”,或者删“使”。
2语文课本是一架天梯,引领我们攀登智慧的高山。○
二、阅读理解 7(1)D(2)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3)A 1妻子儿女○2每天○3几,几个○4终了,结束 8.(1)○(2)C 9.遂 / 相近/ 结 庐
10.(1)即使有刺史来拜见他,他都不应答人家。
(2)人们就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11.答:(1)辞官回家后就随便在仲长子光的附近盖了茅屋居住;(2)有刺史来拜见,都不应答人家。
12.答:邓巴研究,人类受新大脑皮质影响个体能够处理的“稳定人际关系”的种群数,他估算的结果是148.13(1)答:“相对”,指非绝对的,准确地表达了灵长类的演化环境的稳定是与其他动物相比的结果,而非绝对稳定的种群,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答: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了威廉一世统计的英格兰村民平均数,具体真切地印证了“邓巴数”的数值,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14.答:人的新大脑皮质的大小。
15.答:通过具体事例,引起读者的关注、讨论;引出本文“行善需要技巧”的论点;充当论据,从反面角度论证论点。
16.答:因为一次没有技巧的行善,几乎等同于一次伤害(1分);行善如果没有技巧,会打开一个生活贫困之中孩子的享乐之门(1分),会让孩子不仅不能感到快乐,反而会觉得世界不公平,使他们内心更加痛苦(1分);而有技巧的行善可以帮他们靠自己的能力创造美好的生活(1分)。
17.答:(1)补写内容:我想让他感觉到,我们这是互相帮助,不是对他施舍。(2分)
(2)理由:“爸爸”资助老张家孩子上学然后收老张家东西,表明行善要有技巧,不能出自于“恩赐、怜悯”,更不是施舍(1分),要在人格上尊重别人,真正的善该是“平等、互助、友爱、共享”的(1分)。
18.邀她到河边 与她玩赛船游戏 给她送旱獭肉 19.B 20.(1)答: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节;营造出春意融融的意境;衬托了查玛的美,为下文写“我“对查玛的喜欢并讨她欢心作铺垫;
(2)内容上:写出了查玛喜欢吃旱獭肉,“我”因旱獭肉之少而不能让查玛多吃一点的惋惜、遗憾的心理,从而表现了“我”对查玛的喜欢;
结构上:开启下文,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写“我”去猎旱獭交代原因,也为开枪打伤牛犊、进而查玛不再理“我”埋下伏笔。21.答:(1)本文中“我”用烙饼喂牛犊,开枪伤牛犊,最后为牛犊包扎伤口,随着我对牛犊的态度的改变,可以体现“我”17岁懵懂的心路成长历程,表现“我”如初生之犊般的单纯、鲁莽与冲动;最后为牛犊包扎伤口,可见其自责愧悔之情,表现其心地善良。
(2)《安恩与奶牛》中安恩带奶牛到集市却不愿卖掉它,只是为了让村庄里惟一的奶牛跟同类相聚一番,让它“散散心”,可见安恩将奶牛视为同等的生命,重视动物生命的情感需求。借助安恩对奶牛的态度,塑造了她是个有慈爱之心的淳朴的老妇人形象。
三、作文
“我从终点出发”
点评:这是一个蕴含哲理的命题,“终点”即是“起点”,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终结”亦是“新生”,学生在审题时要深清关键词“终点”,它既可以是体育课上长跑的终点,也可以是初中即将毕业的“终点”出发走向高中的“起点”,甚至是人、物的终结,要写出新意来,最好避免第三种情况。所写材料一定要注意与题目的关系,避免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