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点评与下水文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影像与人的日常生活 【试题呈现】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试题解读】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陈少华解读2014年广东作
文题
2014年广东省高考作文以“影像与人的日常生活关系”设题,以影像在不同时代与生活关系的呈现形态为表述,作文材料隐含了科技与人的关系的探讨,作文材料从考生熟悉的生活题材切入,陈述了照相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及情感体验带来的改变与影响,内涵丰富。材料中的“黑白胶片”和“数码技术”的陈述,既描述了不同的时代特征,也提示了“科技改变生活”的内涵。不论是“黑白胶片”的发明,还是“数码技术”的普及,科技的发展使物质变得丰富而易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变得更加便捷多样,科技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我们的情感体验。两段材料并举,对比了照相技术发展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每则材料本身都富有辩证意味。材料精短易读,只陈述事实,不作价值判断,呈现了意义的容涵性、开放性,这些都给考生较大的写作空间。
考生在审题时,既可以对两段材料表达看法,结合照相以及科技与人的关系进行思考和联想;也可以在科技与人的关系的背景下,以一段材料为重点,结合自身的经验,围绕照相技术与分享方式、情感体验等展开讨论;还可以在材料的基础上,选择其他能反映科技与人的关系的材料展开联想与想象。以上角度和立意,“没有高下之分、优劣之别”。
文化学者、北京 师范大学
教授于丹:
出这样的作文题很有意思
我觉得广东的作文题和北京的作文题在怀旧这一点上,其实是异曲同工,在给孩子们做一种引导。
比如说广东提出的老照片,可以说中国人原来照相那都是要上照相馆的,而且都是孩子过生日,或者是过年照全家福,我现在就记得我小的时候是每年要去照相馆照几张大头照,而且我小的时候还有一些照片,是我爸爸一点一点涂成彩色的。到我的孩子,拿着数码相机一照上千张照片,一张一张在电脑上删,不好的就删掉了,这个中间不是隔着多少代的历史,只是一代人与下代之间生活方式的差距。
可以说今天从我们影像记录的便捷性上,已经到了极端的便捷和廉价低成本,但是从我们珍惜的程度上来讲,反而会变得特别不在乎了。老照片里面其实就像过去物质贫瘠时代大家过的年一样,按票买回来的那点花生瓜子都是让人眷恋的、珍惜的、分享的。
所以我就一直在想今天的这种状况,为什么物质越发达的时候,我们对于手里可以掌握的资源会变得更加地不在乎、不珍惜。所有的照片背后都是藏着岁月,藏着喜怒悲欢,藏着一种情结的。高考能出这样的作文题很有意思,就是让今天的孩子能够在这样一个便捷的影像时代背后看见一种历史。
羊城晚报记者 黄丽娜 张林 编辑:王燕子
立足多元理解 文体更为
开放
广州市基础教育系统名教师、广州市第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邱海林: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是一道由材料引出写作要求的新材料作文题,使用的是概述性的事实材料。广东卷从2012年开始采用新材料作文的命题方式,命题上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中学也对这种命题方式比较了解。这道作文题的材料由两段组成,分别阐述黑白胶片、数码技术的优劣,突出了材料内涵的多元性,考生有较为丰富的写作角度和广阔的表达空间,审题难度不大。
审题立意时,考生既可以从黑白胶片、数码技术任一角度发表看法;也可以紧扣材料含意,找到材料内涵与传统、现实的切合点,将思维的触角或伸向传统,注重文化内涵,写出作文的厚重感;或抚摸现实,暗合时代潮流,写出作文的现实性。
这道作文题在文体选择上比前两年的材料作文也更为开放,考生既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散文或记叙文;如果选择后者,主题必须暗合所给材料的内涵。
羊城晚报记者陈晓璇 2014年高考广东卷作文试
题点评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茹清平
一、作文试题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二、作文点评
(一)材料解读 2014年高考广东卷作文题型与2013年的相同,即陈妙云教授所说的“材料引……”的题型。材料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于“黑白胶片的时代”。这个时代照片少,留下的照片“泛黄”“模糊”,画面弥足珍贵,记忆“永不褪色”。第二部分聚焦于“数码技术的时代”,这个时代照片数量多,传递快,效果好,但人们对照片的珍惜度却较以前有所降低。材料从“黑白胶片的时代”跨越到“数码技术的时代”,对比鲜明,以小见大,“照片” 的少与多,折射出科技落后与先进,影响的是人们的生活与情感。
材料表面看,是在谈“照片与时代的关系”,从深层来看,是在谈“科技与人的关系”,隐含的中心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
材料侧重于对不同时代有关“照片”的生活状况进行陈述,没有作出是非褒贬等价值判断,使材料具有多元的思考维度,具有很强的意义容涵性和立意开放性,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如,考生可以侧重于第一或第二段来写,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思考,回答“我”对第一(第二)段叙写的情况得出的价值判断“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判断,面对这样的现状该“怎么办”;可以整合第一、第二段的相关内容,围绕“时代、照片、情感”三个关键词进行拓展、开掘;可以围绕“科技进步对社会生活、个人情感的影响”进行辨证思考;可以谈“胶片时代与数码时代,该如何珍惜珍藏情感”;可以对“黑白胶片的时代”和“数码技术的时代”的“同与异”进行评点与分析……
(二)命题意图 1.防宿构,反套作,鼓励学生写出独到思考
温如敏先生在《高考语文改革的走向分析及建议》(《光明日报》2014年3月18日)一文中强调“高考作文回归理性,强化思辨,摒弃宿构、套作、模式化与文艺腔”,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试题命卷人的命题意图大抵与温如敏先生的观点相吻合。
这道题在审题上没有设置过多障碍,但能够有效地“防宿构,反套作”,而且在“鼓励学生写出独到思考”方面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材料涉及照片与时代与生活与人们情感等诸多因素,如果考生对材料缺乏理性的判断和审视,只是背诵了一些名篇、名段、名句,对材料缺乏个性化解读与思考,不可能写出具有思想含金量的佳作来。
2.勤观察,厚积淀,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 照片,每个中学生都了解,每个家庭都有收藏,每个人都有与照片相关的记忆。照片是记忆的收藏,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而且,生活中与“照片”类似的变迁很多。如从“纸质阅读”到“电子阅读”;从“书信”到“短信”“微信”;从“日记”到“博客”“微博”……可见,这道题明显是在向学生的生活回归,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的意图,是在倡导说真话、抒真情,是在倡导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事物,将自己的生活积淀与自己的体验、思考结合,来表达健康、朴素、清新的思想情感。
(三)美中不足 2014年高考广东卷作文试题多少显得老套,在材料的选择上与近几年一些省市的高考试题材料雷同,与2014年广东省部分地市的高考模拟试题的材料也有几分神似。如,2012年高考湖北卷: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
学生甲:“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经常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
学生乙:“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
学生丙:“即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
学生丁:“要是这样说的话,改变的又何止是书信?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再如,2013年北京卷:
21、根据对话,按要求作文。
科学家:假如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科学家和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深圳2014年模拟考试作文试题:
有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游戏产业规模超过了831.7亿元人民币,全球游戏产业规模超过了700亿美元。还有一组让人惊愕的数据:世界所有玩家花在“魔兽世界”上的总时间超过593万年,相当于人类的演进时长;美国青年在21岁以前,玩游戏的平均时长超过10000小时,10000小时的练习足以让任何人成为专家;如今中国有600万人每周至少玩22个小时的游戏,相当于干了一份兼职工作…… 所以,在一些家长眼中,游戏是洪水猛兽;在玩家眼中,游戏是让人无法自拔的娱乐方式;在主管部门眼中,游戏是新兴的文化产业支柱;在从业者眼中,游戏是很有前途的朝阳行业……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是用哪个坐标系来看待游戏产业的?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谈谈你对游戏的看法,文体自选(诗歌除外),800字以上。
惠州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作文 “微”字被《新周刊》评为2012中国年度汉字。推委会给出的理由是:微博的“见微知著”、微信的造微入妙、微公益的“积微成著”,以及北京暴雨中152位农民工救人时发出“我们不要钱,是来救人的”的“微言大义”等等。从微博、微信到微公益,从微表达、微力量到微监督,社会生活中是无“微”不至。我们已经迈入了“微时代”。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说:“微是你我,是每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微小分子。只有微幸福,才是真幸福。”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影像与我们”:益情益
理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
简评
深圳外国语学校 葛福安 与2013年的“慈善捐助”相比,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的“影像对人的生活与情感的影响”可谓情理兼顾。“情”的角度,题目关涉“相片”,无论是胶片还是数码相片,学生都不陌生,而且一定会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在里面;题干中有两个关键句子:“……永不褪色的记忆;……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这里不仅仅是科技改变生活方式的问题,还有这种改变给我们的情感世界带来怎样影响的问题,这就又超越了情感体验的单一角度而指向了“理”的角度,题目的“相片”指向于时代与科技的关联,会引发考生思考时代与个人、情感与载体、瞬间与永恒、快速与稀释、快节奏与慢生活等等内容。这种情理兼顾的特征,也正是人的本身,是生活于任何一个时代的生命的必然特征,因此说,这个题目从“相片”这样一个人人皆有,关联人人的角度,达到了“贴近学生的生活”的要求。
贴近学生生活,是广东高考作文的一贯风格。2013年的“慈善捐助”可以是对社会中存在的这类现象的关注与思考,只不过,它客观的味道多了些,体验的意思少了些。从这个角度看,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有所拓进,开始改变广东作文试题理性有余、情感不足的缺憾。
“科技与人的生活与情感”这样一个内容,也是近期人们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如高铁带来了速度,却使人们旅途的美感丧失殆尽;科技让地球成为村级单位,却也构成人们更深的隔膜,如此等等,都是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可能是人们需要思考,需要反省的问题。当然,世界上没有相对的好与坏,一切皆为参半其中。胶片可以怀旧,唤起永不褪色的记忆,但是,在新时代来临之时,我们谁也不愿意做一个远离时代的现代隐者,这就是当下的矛盾,也促发人们产生自己的思考。因此,这样一个作文题目,能触发学生内心深处柔软的一隅,也可以引发学生置身于时代对这类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益情益理,入情入理,便有佳作。
当然,这也就意味着,学生不能仅是陷入自己对老照片的回忆中而不可自拔,还要有跳出来看时代理解生活的自觉。虽说照片与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写出能表现高中生思维特点的文章,也并非轻而易举,它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时扣准备材料中的“时代”“记忆”“珍惜”等词语,思考出其中一些必然的东西,在自己的体验之上,有独立的思考,而且思考的结果又可见出是否扣题,是否有理,表达出的文章是否成熟,是否有条理、有文采。这样就有了文章的高下之分,文野之别了。因此,从思维考查的角度来看,还是可以考查出考生写作层次和水平的。
著名学者温儒敏在《光明日报》(2014年3月18日)以显著篇幅发表《高考语文改革的走向分析及建议》中指出“高考作文回归理性,强化思辨,摒弃宿构、套作、模式化与文艺腔”。近几年广东高考作文是“材料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自然有出于防套作、防宿构的无奈,更主要的还是让考生带着思考的大脑上考场,而不是带着一脑袋准备好的素材上考场。从这个意义上讲,材料作文这种考试形式,的确是能真正考查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考查写作“现场感”,考查出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因此,要写好考场作文,关键要学生能在考场之外关注现实生活,有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多读书,多思考,多练笔;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引导学生注重写有思想、有思考、有真实人生态度的文章。这样,高考考场写作是一次精神贯注的现场“原创”,这样的文章,必然是人如其文,文如其人,符合一个高中生这样准成人的认知水平的和表达水平的,也一定会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教师下水作文】
什么让你“模糊”,什么让你“清晰”
深圳外国语学校 葛福安
看过《开国大典》,记得毛泽东的那声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得益于当今的科技,看到的是彩色,是唐国强健康自信的脸。但在彩色的镜头中,却夹有一段黑白胶片,那是当年的纪录片,是伟人领着他的团队登上城楼的时刻。如果没有这段“黑白”,我觉得唐国强演得真“出彩”,简直那就是“毛主席”,但是,有了这段黑白,我觉得,他更多的还是“唐国强”。
“黑白”与“彩色”,“胶片”与“数码”,看似不是同一等级的选手,在给人的印记上,却可能有着反转过来的效果,那么,“照片”,是什么让你“模糊”?是什么让你“清晰”?
也许有人会说是时光,是风。是的,有人恶俗而真实的称“时光是把杀猪刀”,它杀死了青春靓丽而成为满目沟壑,它杀死了彩色绚丽而成为黯淡无光。但当它在得意长笑之时,却无法抹去我们心底的亮色,因为你,“相片”给它的是假象,你把真色彩珍藏于我们的内心,你和我共同保鲜着一段时光的记忆,它让我们催眠于假象之下,只要我和我爱的人轻启你那一页一页,那一段段鲜活的生活便“复活”了。
不过,有人觉得应该让“鲜活”永远鲜活,于是,他们发明了数码技术。数码,如同一切的高科技一样,它因便捷而易得,因易得而丰富,因丰富而稀释。无论如何,我们的生活已然被它无情的改变着,比如,电子阅读改变着纸质阅读的优雅,而使阅读“碎片化”,网络社交改变着“鸿书往返”的亲切,而使彼此“隔膜化”,高铁朝发昔至改变着“应接不暇”的“山阴道上”的风景,而再不会有“骑驴过剑门”的柔美,而使旅途“无趣化”。愈清晰却愈模糊,愈丰富却愈单薄„„
当然,数码时代的到来,没有谁能拒绝它的诱惑;科技推动的时代,没有谁做成真正的“隐者”。但是,稀释值得珍惜的“点滴”的神妙液体,也无法回避时光的淘洗,也无法避免时光对它的“萃取”,只要是“值得珍藏”,只要我们让内心细腻起来,被科技快捷了的生活也会成为“慢放模式”,单薄了的内心也许因此丰厚起来。毕竟今日的数码,也许就是明天的“胶片”。
当初的黑白胶片,也是科技使然,相对于数码技术,犹如竹简刻字与活板印刷。未来的科技走向何处,谁能知道呢?但是我们知道,未来一定会有什么“技术”会替代“数码”,那里,人们会从电脑里打开数码照片,就如同耄耋老者寻找自己的童年,那时的“不泛黄、不模糊”的照片,相对于“新技术”,也会一样“模糊”,一样“清晰”。
是什么让你“模糊”,是什么让你“清晰”,你和我一样,“懂得”!
且看且珍惜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吴丰强
无论是老照片,还是新照片,都是我们人生的刻痕,这一点没有什么不同。技术可以提高照片的质量,倘若丧失珍惜的态度,未必能够提升情感的品位。有了珍惜的态度,那么,寥寥可数的人生几个瞬间,就定格成瞬间的永恒,宛如绝句小令,言有尽而意无穷;而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也会联珠成为一部长篇小说,舒卷而流丽。
这正是:欲得人生真滋味,请君且看且珍惜。
为了人生的不朽,人类总是在和易逝的时间作
第二篇:2014广东高考作文下水文东华褚峥
重返伊甸园
褚峥
人类的影相技术从黑白胶片的时代走进数码科技的时代,无疑是一种科技的进步。在黑白胶片的时代,物质的匮乏使人难得留下几张照片,物以稀为贵,所以显得格外珍贵;而数码科技的时代,人们一方面享受着视觉的盛宴,但另一方面,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那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为什么“可能被稀释”呢?我认为主要的原因应该是人的视觉器官的钝化,快速地、频繁的刺激,让视觉器官产生了“审美疲劳”,进而让人的心灵变得麻木、冷漠。
这种钝化同样出现在人的其它感官体验上。譬如味觉的钝化,人们更加怀念在黑白胶片的时代里吃过的东西,而对今天的餐桌上的鸡鸭鱼肉常常没有胃口。《舌尖上中的中国》之所以热播应该跟这种心理有一定的关联吧。譬如听觉的钝化,人们更喜欢黑白胶片的时代里的那几首经典老歌,却对丛出不穷的新生代歌曲感到喧闹。
这是一个科技发展发展的时代,一个物质丰富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感官钝化的时代。
这种感官钝化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是生理上的。人生为肉身,口思五味,目思五色。但“快速的”“频繁的”刺激,就会产生“审美疲劳”,甚至于感官钝化。《淮南子》云“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五声哗耳,使耳不聪;五味乱口,使口爽伤。” 正是此理。
二是心理上的。科技的发展,带来物质的极大的丰富。人类对唾手可得的东西,不再珍惜,已经是人类的心理通病。
难道人类的科技的进步,物质的丰富,就要以牺牲人类敏锐的的感官为代价?
其实又何止于此,感官钝化,那原本应该珍惜的“点滴”被稀释,这样必然会使人类的心灵一点点被风化,渐渐裹上了一层又冷又硬的壳,于是人心日益冷漠,人情越来越淡薄。
古人因为交通的不便,只好望月怀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那是一份多么浓郁的思念之情啊!但是现代交通工具的快捷,似乎并没有使人心变得更近。“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低头刷手机。” 在黑白的时代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可是曾几何时“马年马航马伊俐”,如今却“失忆失航失文章”。在“摇一摇”手机就容易找到异性朋友的今天,人们对爱情“审美疲劳”,也就不难理解了。
人类在享受科技所带来的物质“盛宴”的同时,感官钝化,情感冷漠,必然导致精神的“剩宴”,迷失寻找幸福的方向,丧失幸福的能力,人类离幸福的伊甸园渐行渐远。甚至有科学家这样描绘人类的未来:人类的很多器官将会退化,只有脑袋越来越大,每天只吃一片营养药片就OK了,就像美国大片里的外星人一样,聪明而冷酷!果如此,人类的前景细思恐极!
那么人类应该怎样才能重回幸福的伊甸园呢?
我认为主要靠人类对欲望的节制。人类的欲望固然推动了科学的进步,历史的发展,但是欲壑难填,不加节制,人类就会最终毁灭在欲望上。人类文明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建立在对资源的消耗的基础上的。这个资源,一是物质资源,它终有会耗尽的一天。二是人力资源。工业文明的兴盛就是建立在人的快节奏的工
作和生活的基础上的,人类为了得到更到更丰富的物质文明,却失去了悠然的田园牧歌的生活。人从大自然中来,却不断地背离自然,不断地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最终会让人类疯掉的。所以,人类要长治久安,就必须节制欲望,节制对资源的无穷无尽的挖掘。只有节制欲望,人类才有希望。
其次,在生活中,要懂得慢下来。朱光潜先生在他的《谈美》一文中写道:“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所以,他说:我们要“慢慢走,欣赏啊!”生活的美好和幸福,原来就在那路途的点滴之中。
总之,人类只有节制欲望,慢下来欣赏,才能走出感官钝化的时代,永葆“新鲜的味蕾”,品尝到人生的美味,重返幸福的伊甸园。
2014年6月8日
第三篇: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点评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点评:富翁捐款之后(看看
跑题没)
羊城晚报讯 记者林世宁、张林报道:今天上午11时,广东高考作文题目出炉,形式与去年相似,均是根据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
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专家点评
审题上不为难考生
邹寿元(华师附中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今年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式与去年一样,依旧是由材料引出写作范围,即新材料作文。这是规定的三种命题方式之一,是符合要求的,在备考过程中广东考生对这种命题进行过重点训练,应该是比较熟悉的。
与去年相比,审题难度降低,一般不会离题,也可以体现出区分度。平时关注现实、有一定思想认识水平、有较强写作能力的考生可以写出好文章,符合高考选拔性考试的要求。就审题来说,角度可以多种多样,可从四种人的四个角度任选其一来写。比如从富翁的角度说,可以赞扬他的行善之心、慈善之心,是如何体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第一种受捐助者的角度说,可以谈对别人的信任和感激之情;从第二种受捐助者的角度说,可以谈要
经过思考鉴别之后决定取舍等;从第三种受捐助者的角度说,可以谈当今的信任危机,进而分析其原因和危害,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可以说虽然贫困但不受嗟来之食,有骨气。其中每个角度又可以引起其他一些小角度,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角度来写。总之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不从审题方面去为难考生,符合广东考生的实际。羊城晚报记者 陈晓璇
考生立意没有高下
陈少华(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语文课评卷组组长)
慈善捐助是近年来我国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话题,本则作文材料与社会现实有较大的关联,又能引发深入的思考,每个考生应该能够在相关日常生活的体验中,对捐助与接受的多个方面找到切合自己立意的角度进行述说,从而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表达关注社会、直面现实的感悟和思考。虽然人人都可以有话可说,有针对性地说,但要说得精彩说得有分量,还要看考生的思想见识与表达水平。
广东省2013年高考作文材料是一则关于捐助的小故事。从捐助者的角度来看,三个家庭对捐助的不同反应,既有对其行为的肯定,也有对他的提醒,即帮助别人也要注意方式和加强沟通,以体现捐助的本意。
考生审题立意时,既可以对整个故事发表意见,进行评论,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考生既可以选取其中的任一人物进行立意,也可以从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进行对比立意。以上角度和立意,没有高下之分、优劣之别。考生可以展开联想,以适合自己的文体,写出精彩的文章。
价值维度相对单一
谢有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我觉得并不理想,甚至可以说出得很差。估计很多学生都不知该如何写。它貌似可以写叙事类作文,但讲述这样的故事毫无新意,学生肯定不敢冒险;那就只能议论,发感慨了,可讨论这样的话题,能有什么立意?即便有立意,这样的立意也太浅了,没有深入探讨的空间。
材料所提供的三个贫困家庭的反应,看似各有不同,其实在价值观上是没有冲突和交锋的。站在富翁的角度,他的价值选择是正面的、没有争议的;站在三个贫困家庭的角度,他们的态度也都是正面的,是个人选择的自由,也没有任何价值争辩的空间。价值的维度如此单一,究竟要学生作何思考?他们又能思考些什么有个性的话题?
现在的教育,就连作文题都无法激发学生的思想自由和思想争辩,无法创造条件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而是在所提供的材料上设定了单一的价值方向和思考路线,这怎么能培养出有创造精神、有自由思想的学生?我对此深表忧虑。
羊城晚报记者 张演钦
考察的是财富的价值
于丹(著名文化学者)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时效性的题目,它能够反映当下人们的价值观,这个作文题目里面如果我看是在反映两个方面的考察,一个是考察价值观。慈善是最近这两年在热议的一个话题,什么是慈善现在的意义,你看看这三户人家的态度就是对于慈善三种不同的理解,第一个人家是把慈善当成一种无偿的捐助,一种扶危济困,那它就是一个接受,第二个人家的反应是把慈善当做一种借贷,它是有偿的,借来了以后会偿还,那它就是缓解燃眉之急的周转,但是它不是一种理所应当的接受。而第三个人家认为这样给钱只是一种施舍,这是一种以尊严为代价的,所以他会选择拒绝。
另一个角度是关于财富的价值,财富到底能够去做什么,首先这里声明捐助人他是白手起家挣的钱,这个是很干净的钱,是自己的钱,我们社会现在需要这样的人,但是这个钱用什么样的方式能够达到他最大的效应,可以说每个人对待财富都有他不同的观念,每个人用财富都能换来不同的效益。而决心以后要偿还,这是对自己有自我要求的,完全拒绝这种施舍是把尊严看得高于一切的,这一切都是我们人和财富之间的一种关系,它是一种平衡,是一种观念下决定的行为。
羊城晚报记者 张林
名家点评
考的是人生观
桥本隆则(日本著名作家)
广东的高考题目体现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人富裕了该怎么办?个人做公益,还是回报社会?
贫困的人该怎么面对他人的帮助。
人有各种,有些人会欣赏陈光标式的慈善,但是更多人并不接受,所以从社会的角度、文化的角度看这个问题,说明我们的社会正在走向多元,而不是黑的,与白极端对立,这个题目是考验考生的思想观、人生观的作文题目。
点评:
慈善捐助是近年来我国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话题,本着作文材料与社会现实有很大的关联,又能引发深入的思考,每个考生应该能够在相关日常生活的体验中,对捐助与接收的多个方面找到切合自己立意的角度进行述说,从而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表达关注社会,直面现实的感悟和思考,虽然人人都可以有话可说,有针对性的说,但要说得精彩说得有份量,还要看考生的思想见识与表达水平。
广东省2013年高考作文材料是一则关于捐助的小故事,从捐助者的角度来看,三个家庭对捐助的不同反映,既有对其行为的肯定,也有对他的提醒,及帮助别人也要注意方式和
加强沟通,以体现捐助的本意。从受助者的角度来看,第一家心存感激并接受了捐助。在困难的时候学会了接受帮助和利用外部条件发展自己,这是一种成熟理性的处世态度。第二家以等价偿还这一方式来接受捐助,从中隐约可见古人所说的“苟非己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修身准则,这是一种立身处世严守本分、不贪便宜、知恩图报的人生态度,也可能是多数人会做的选择。第三家认为捐助含有施舍的性质,因此明确的拒绝,虽然故事本身看不出捐助者有这方面的主观意图。人穷志不短,困难的时候要自食其力。
考生在审题立意时,既可以对整个故事发表意见,进行评论,也可以从不同的人物角度进行思考。考生既可以选取其中的任一任务进行立意,也可以从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进行比较。以上角度和立意,没有高下之分,优劣之别。考生可以展开联想,以适合自己的文体,写出精彩的文章。
第四篇:2014安徽高考作文分析与下水文
改要恰到好处,变应本其灵魂
——2014年安徽高考作文浅析
安徽省示范高中东至三中 张峪铭
我去年对高考两类材料作文进行了微探,此文发在《现代语文》杂志上。我在文中列举了几年来高考材料作文出现了一个小规律:一是“比较式”材料;一是“关联式”材料。我的观点是,“比较式材料,一般将两件事或者一件事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从观点、方法、动机、思维、情态、效果等方面直接进行比较,有的给出比较后的差异事实,和基本结论。有的只给两件基本事实,不给事实差异,更遑论结论了。对比较式材料作文审题的一般思路是:A比B是否好?差异在何处?两种是完全对立,还是辩证统一?是何原因导致A和B差异的?”
我们先看一看今年的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们剧作家就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表演艺术家说: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
剧作家说: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意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一,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显然,今年高考作文符合“比较式”材料作文特点,不过一改以往温和的对举,而是一种激烈的交锋。对照审题思路,(A与B,谁的观点正确,是完全对立呢,还是辩证统一呢?是何原因导致A和B的差异呢?)应说把握不难。
当然总体难易是适中的。这边降了,总有一边突起。窃以为,今年安徽的高考作文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审题难度降低了
为了避免学生宿构,安徽高考作文往年的审题比其它省市要稍难,可当你厘清了如何对付这类材料作文时,他又削减了高考作文的审题难度。令人惊奇的是,审题难度虽降低了,但套作又不太可能。甚至你动笔时,竟找不到合适的例子。
当然,降低审题难度并不代表没有难度,高考毕竟是选拔性考试。若根据一面之辞去立意,显然有失偏颇。我们先看看表演艺术家的观点: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咋一看,没错,演员不是木偶,他是活生生的人,他有自己的思考,改动台词应说没有什么。当年郭沫若的剧本,婵娟骂宋玉,演员就将“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郭老觉得这字改得很是恰当。
这时,你是不是举起右手支持表演艺术家的观点?那你就大谈特谈改动、变革„„
别急,再看看剧作家是怎么说的: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意愿。这也对。谁的孩子谁不爱?你随便糟践辛辛苦苦抚养大的孩子,能不与你急吗?
此时你是不是举起左手支持剧作家的陈述?那你就大声高呼:手下留情,不准乱动!你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剧本你不懂。
那请你将双手放下来,静静思考:此二人完全对立,没有调和的余地?非也!你看表演艺术家用了一个词“根据表演的需要”,剧作家也用一个词“随意改动”,有了这样的修饰词,观点就拉近了。其实表演艺术家与剧作家对剧本的改动都有一个前提:不是乱改,是根据需要改;不是不让改,是不能随意改。
你看你手白举了吧?他们观点其实是一致的,那就是:改要恰到好处,变应本其灵魂。根据这核心立意,你可以谈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可以谈社会的变革与稳定,可谈本与末,可谈拿来与创新„„总之要牢牢把握住,改不是随心所欲,变不是无可遵循。变而无度是毁弃,改而有度是再生。
二是写作素养突出了
毋庸讳言,当将核心立意“改要恰到好处,变应本其灵魂”分析出来时,你背的热点素材竟没有一点能套得进去。当有些专家分析说,安徽作文贴近生活,在我看来是个套话。这种生活大概是无聊主妇的贴近吧!
若仅仅是从表面上看改与不改之争,那也算容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支持一方,不及其余。可问题不是生活中对一个陈腐观念的废除,不是改革与保守之争。从材料看,你选这个剧本,是对剧本的认可,你就不能随心所欲地改得面目全非,否则你就不要这剧本作蓝本。剧本是根,表演是末,你的表演一定建立在这个根的基础上。在根本之外斜逸一枝,往往就破坏了其内在的逻辑性。你表演得再好也只是局部精彩,最怕的是这种精彩是别人院中的花,与自己庭院无关。
不能再绕了,你必须要有800来字的文章,你必须调动你的词汇、语句。当没有那些真材实料做填充物时,你的语言功底就显得格外重要。你可以搜肠刮肚,想起了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中,郭沫若剧本被改的例子。你这才想起,改或不改也很简单,关键是你向何处改,是将饕餮大餐改成了盒饭,还是将高富帅改成了瘪三。若这样编剧打死也不会同意。这样一想,你思路有开阔了点。你再极力联想,白居易动情地相邀“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是将曲改词,好像琵琶女也没什么异议。所以说用心改的,是朝正方向,朝精彩处的,这种改变,何乐不为?
再来反弹一下琵琶,少数演员胡乱改台词,或有哗众取宠之心,或有道德缺失之嫌。那么生活中有些改变是不是也有自私之心、随意之为呢?那就来个迁移延伸,如有的地方殡葬改革逼死了老人;有的地方赋税新政加重了负担„„如些等等的改动,是违背了以人为本这
个宗旨。
摘其花,不能动其本;饮其水,不能断其源。正讲反说,反讲正说,考查的就是你的语言功夫和思辨能力。
三是理性思维强化了
外国有一种鲦鱼,从众行为突出,没有自己的思考,跟着领头的,那怕领头的脑残了,也义无反顾。当下生活中我们许多人缺少自我判断的能力,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戾气充斥,暴力横行。因为我们缺少了理性的思维。缺乏理性思维的表现在哪里呢?以作文材料为例,你站在表演艺术家一方,但很偏激,只考虑一面,只管自己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振振有辞,为演员改动台词极力开脱,不错你引经据典,你巧舌如簧,你生拉活扯,可总让人觉得像堂吉歌德,骑马仗剑斗风车。
你若站在剧作家一边,比剧作家还上心,你像天下所有慈母一样,瘌痢儿子自己疼,坚决不让你去动。那样的护犊子,也属妄自尊大或过度迂腐。
感性思维让我们血脉贲张,我们偶尔也需要,但我们更要的是一种理性思维。理性思维让我们更加接近事实的真相,也让我们减少一些无味的伤害。正如前面分析那样,我们不能一味否认或接纳那方观点,应辩证分析,找出其合理性及不足处。如材料中朝好的方向改,不脱离基本精神,那肯定好;若脱离原本,胡编乱改,那肯定不好。同样,允许和鼓励不违背创作意愿的改动,肯定是好;闭关自守、自尊自大、不愿改动肯定不好。
理性思维不能简单的说是骑墙思维,理性思维是站在一个中正立场上,树靶子,投标枪,观点也是鲜明的,不过它兼顾了双方。
总之安徽作文要求考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多角度思考,多层面生发,精思深虑,事理俱现,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理性思维较强的文章。
附:下水文
改而有“度”
张峪铭
你若将大地呈给天空的水汽,幻化成五彩云朵;你若将山泉汇聚给大海的细流,变得波澜壮阔。我想大地会缄默而窃喜,山泉会高兴而欢歌。
可不是一切改变都那么令人惬意。
这不,表演者将剧作家的台词改变了,剧作家有些不快。表演艺术家说: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剧作家说:剧本是一剧之本,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意愿。
真可谓各执一端,莫衷一是。
作为表演者,对作品进行再次创作,达到“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的境界,这是表演者的终生追求。可作为一剧之本的剧本,让演员随意改动,伤害了根本,逆袭了意图,创作者面对面目全非的剧本,不仅啼笑皆非,而且有切肤之痛。
可改乎?不可改乎?
其实表演艺术家说改,剧作家也没说一定不改,而是不能随意改。说到底,是如何改,朝什么方向改,改到什么程度,也就是说改而有度。
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中记载,郭沫若先生的剧本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位演员将“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郭老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一字之妙,全在味道。如此改变,编剧求之不得。
改变,让氤氲的水汽更为靓丽,瘦弱的细流更为生动,无味的句子更有味道。
就像将商品作个二次包装,卖出比裸品高出很多的价钱;将文化作个改变,让更多的人去喜欢、去接受。正如任继愈所说,防止文化衰减,就必须有所改变,但终极目的是让文化有所增益。
浔阳江头,白居易动情地相邀“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才有了曲词一体的至臻完美的艺术境界;丹山道上,李商隐真心地感叹“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吟出青出于蓝而青于蓝的和谐。这种改变,谁都乐享其成。
当然问题可能不那么简单。让编剧气恼的是,一句严肃的台词,可能从演员嘴里流出的是粗俗不堪;一段精心的描述,可能让演员无厘头得一哄而散。台词追求标新立异,若为人物形象服务,也无可指责,但只是哗众取宠,迎世媚俗而博得一笑,那就弱化了主题表达效果。让人感觉一个漂漂亮亮的孩子,因被人教说些不着调的话,而毁掉形象的悲哀。
这不难理解,就像老师,可以依纲据本的去发挥、创造,但若抛开了课本,东拉西扯,离题万里,可能也关乎知识,但与此文本无关。
所以,一张蓝图,你可以稍加改变,但你不能动其根本;一个剧本,你可以稍改台词,但你不能动其灵魂;一个传承,你可以因时而变,但你不能动其精神。细流不能变成死水,水汽不能改成雾霾。改不是随心所欲,变不是无可遵循。
变不可怕,可怕的是乱变。变而无度是毁弃,改而有度是再生。
第五篇:2012广东名师点评高考作文
广东名师点评高考作文:考生可以选择穿越时空
作者: 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点击次数:154 次2012-06-08
命题颇有新意
善思可出佳作
邹寿元(华师附中语文正高级、特级教师):
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是2007年新高考以来广东采用的命题方式,是符合考纲要求的。审题有规律可循,考生可以抓实质、抓关键、抓因素、抓本义。今年给出的材料中,居里夫人的话很容易懂,强调人对生活环境可以有主观能动性,可以为了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而不懈努力,这是实质,考生可以联想到古今中外许多律句。
此命题发人深思,可以对所处的时代生活怎么看、怎么做的角度去考虑,比如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要迷失自我,不要失去追求人生的价值之类。如果比较善思考的考生写,可以写出有深度的文章,如果是文采好的考生,可以写出文情并茂的文章。命题颇有新意,选题难度中等,学生有话可说,不太容易套作,可以拉开距离,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要求。
这种新材料作文在中学平时的训练时是会提到的,但很多人不将其作为重点,所以可能对于部分考生来说有点生疏。
关注理想立足当下
即使穿越同样适宜
陈少华(2011年广东高考阅卷语文科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
今年广东省高考的作文与往年命题作文、标题作文不同,属于材料作文,一则材料讲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希望自己生活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一则材料是居里夫人的说法,她认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两则材料,在思想内容上关注理想,立足当下,各有侧重,不论是选择生活,还是被生活选择,都涉及有理想,关注现实,奋发向上的人生观,每个考生对此都会有自己的思考,我觉得这样的材料作文是合适的。
第一,考生可以选择贴近现实,贴近日常生活的兴奋点,有趣有用,这就非常广阔,将考生个人的志趣充分表达出来;考生也可以选择穿越时空,将自己超越现实条件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与追求表达出来;此外,考生结合现实与理想的关系,表达自己的思考都是可以的。
第二,今年材料作文给考生的思维、立意的多向丰富性留有很大空间,考生可以在写作中多角度思考,自由发挥;同时这两则材料也有利于选拔善于思考,富于创新性表达的优秀考生。
第三,考生对文体的选择更加自由,可以发挥自己擅长的写作水平,不论是议论文、散文、记叙文都是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