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年福建高考改革最新方案
2017年福建高考改革最新方案
经教育部备案同意,24 日,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福建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到2021年,福建省将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本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不是“单项突进”,而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改革,整体设计涵盖了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层次、各类别的考试招生制度。
●高考(精品课)综合改革●
取消文理分科,录取机制:“两依据、一参考”
福建省现行高考采用“3+1”模式,即语、数、外三门加文综或理综的考试成绩录取。2021年起,实行新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高校通过“两依据、一参考”来实现对学生的多元评价录取机制,发挥高考“指挥棒”的正确导向作用,增加学生选择机会,分散应试压力,促进高校科学选才。
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课程)3门,不分文理科,其中外语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选考科目由考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高校选考科目要求,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考生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3门选考科目成绩组成。
招生投档录取模式方面,本科院校艺术类招生继续实行按专业“一档多投”录取。2017年起,使用统一高考成绩录取的专科高职院校的招生,实行按专业“一档多投”录取。待条件成熟时,减少本科院校招生录取批次。
文中提到的“两依据、一参考”被视为此番高考改革的核心。
这就涉及到以下两项改革。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由反向会考转向全科考,设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
改革前,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采取文科学生考理、化、生、信息技术4门,理科学生考史、地、政、信息技术4门。
2017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开始实施新的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所学14门科目均列入考试范围。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新生开始不再分文理科,实行全面考核,设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学生须参加所有14门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成绩合格作为毕业的依据。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还设等级性考试,由学生自主选考3门,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省教育厅负责人表示,我省提出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进一步增加学生选择空间,促进学生学会选择,规划人生;同时,还为高校科学选拔适合学校特色和专业要求的学生提供服务,促进高中、大学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既作为学生毕业的依据,又用于普通高校招生录取,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升学考试的压力。
●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扭转“唯分数论”,促学生全面发展
2017年秋季,部分普通高中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2017年起、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评价注重考察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
此项改革旨在促进学生品学兼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单纯用分数评价学生的做法,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为确保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可靠,我省按照规范严谨公开的原则,建立公示与举报、申述与复核、诚信与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弄虚作假行为。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具体的使用方法由高校提出,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此外,这种有“依据”、有“参考”的做法在其他类型的考试中也得到推广。
●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改革●
评价方式:文化素质+职业技能
实行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分类招考,有利于高职院校选拔技术技能人才,有利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对推进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我省率先探索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改革,取得良好成效。2017年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将成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2020年起,我省将实施新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专科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考核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报考专科高职院校,参加省里统一组织的职业技能测试,文化素质考核使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后,不再组织实施高职入学考试。
作为中职学生毕业和高职院校录取依据的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目的是促进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提高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2017年秋季入学的中职学校新生开始实行。
今日,省教育厅召开新闻通气会,正式发布了《福建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至此,继多省陆续公布高考方案之后,福建版高考改革方案也尘埃落定。福建省将在2018年启动高考改革,高考科目由目前的3+文综/理综的“套餐”,变成了考生自主选择性更大的“3+3”的“自助餐”。业内表示,这次改革是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改革。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变化与你息息相关。
1.“3+文综/理综”变身 “3+3”不分文理科
1、统考科目有哪些?
据了解,2021年起,福建省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其中外语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
2、考生总成绩怎么算?
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3门选考科目成绩组成。
3、选考科目有哪些?
选考科目由考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高校选考科目要求,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
省教育厅表示,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时代性、实践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普通高中学生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考查,加强中职学生专业基本技能与基本实践操作能力考查。探索笔试、面试、实践操作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2017年起,统一高考使用国家卷。
2.多元评价,录取看成绩,还看选考科目和综合素质
1、高校招生制度又怎样调整?
福建省将建立基于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评价的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机制。2018年6月底前,招生高校要根据本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需要,按专业提出对考生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向社会公布。同时,福建省将改革完善高校人才选拔制度。高校要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增加学生选择权的高度,统筹考虑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培养需求等,改革学科专业设置,研究制定不同学科门类或专业(类)的录取要求。
2、具体实施方案时间表?
2018年6月底前,福建省将向社会公布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2021年起,实施新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3.高中生14门学业水平考试要合格
据介绍,福建省将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
注意,这14门科目均列入考试范围
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14门科目均列入考试范围,实行全面考核,设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
14门科目均设合格性考试,同一科目设提供2次考试机会。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还设等级性考试,同一科目提供1次考试机会。普通高中在校学生须参加所有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成绩合格作为毕业依据。
学生可根据兴趣、特长和高校选考科目要求,在6门等级性考试科目中选考3门,成绩作为高校招生录取依据。
“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
2017年,省教育厅将制定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报教育部备案后,向社会公布。2017年秋季,普通高中新生开始实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2018年秋季,普通高中新生开始全面实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
同时,福建省还将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学业水平考试为合格性考试,考试科目包括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3门科目,同一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须参加所学专业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合格作为毕业依据。
省教育厅表示,2017年8月底前,省教育厅制定出台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2017年秋季,中等职业学校新生开始实行学业水平考试。
4.建立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1、学生综合素质怎么评定?
省教育厅表示,福建省将建立完善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普通高中评价注重考察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修养、社会实践等。中职学校评价注重考察学生公民素养与职业道德、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能力、专业学习成果以及职业创新能力,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素质、文化素质、职业素质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学校负责组织实施,评价程序包括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录入系统、形成档案等。
2、具体什么时候开始施行?
省教育厅表示,2017年将制定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报教育部备案后公布。2017年秋季,在部分普通高中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2017年秋季,全省普通高中新生开始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2017年8月底前,省教育厅制定出台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2017年秋季,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新生开始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5.高职院校实行分类考试
据了解,福建省将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改革,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等学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
2020年起,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专业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考试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
2020年起,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报考专科高职院校,参加省里统一组织的职业技能测试,文化素质考核使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017年起,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成为高职院校招生主渠道,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
2017年,省教育厅制定出台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实施办法。2018年,省教育厅制定出台普通高中毕业生职业适应性测试实施办法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职业技能测试实施办法。2020年起,实施新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
6.2018年起,取消福建省所有地方性加分项目
这些项目以后都不加分了
省教育厅表示,2017年起,福建省已经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迹者等5项全国性加分项目,以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填报省内高校部分农林类专业加分2项地方小加分项目。2018年起,将取消福建省所有地方性加分项目。
此外,福建省将聘请社会监督员参加学校招生录取过程的监督,增加工作透明度。健全考试录取申诉机制,及时回应处理各种问题,全面实施招生问责制,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福建省还将进一步规范高校自主招生、保送生、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类型招生管理,严控招生规模,强化考生报考资格审核、公示和监督。
7.统一使用高考成绩录取的专科高职按专业“一档多投”
未来将减少本科院校招生录取批次?
据介绍,福建省将改进高校招生投档录取模式,逐步推行按专业“一档多投”录取模式改革,增加学生和高校的双向选择权。本科院校艺术类招生继续实行按专业“一档多投”录取。
2017年起,使用统一高考成绩录取的专科高职院校的招生,实行按专业“一档多投”的录取。待条件成熟时,减少本科院校招生录取批次。
8.2017年起,中考全省统一实施
福建省将改革完善高中招生办法。2017年起,中考语文、数学、英语(精品课)等科目由省里统一组织实施。省一级达标高中或县(市、区)一中等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比例不少于50%。
2017年,省教育厅制定出台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当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开始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2020年实施新的高中阶段学生招生考试制度。
9.增加农村孩子上重点本科人数
福建省将实施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试点高校面向福建省农村单独招生计划,拓宽农村、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学生就读重点高校升学渠道。实施省属本科一批高校面向福建省2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招收农村学生专项招生计划,确保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本一批录取比例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10.小升初单校划片对口或多校划片派位
在义务教育方面,福建省将完善中小学招生入学办法,实施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小学按常住人口合理确定招生范围,初中学校通过单校划片对口直升或多校划片随机派位等方式,组织入学。
福建省高考改革进程
据了解,福建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从2017年启动,目标是到2021年,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一起来看看哪些进程和你息息相关。
2017年:开展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2017年秋季,在部分普通高中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
2017年: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2017年秋季,普通高中新生开始实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中职学校新生开始实行学业水平考试。
2017年:全省统一组织实施中考,启动新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改革。当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开始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2020年,实施新的高中阶段学生招生考试制度。
2018年秋季:普通高中新生开始全面实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
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2020年:实施新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等学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
2021年:实施新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第二篇:福建交通改革方案
福建交通改革方案
近日,关于漳州市交通运输局及所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事项的请示,漳州市编委作出如下批复:
一、局机关
(一)职责调整
增加对全市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检测机构的监管、路政行政许可、专养公路的建设规划、运输行业以及内河通航水域、船员、船舶的审核审批等职责。
(二)内设机构调整
增设养护管理科、运输管理科、地方海事科。调整后,养护管理科的主要职责为:
贯彻执行国家及省有关公路养护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指导全市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拟订公路养护生产与管理相关制度、标准、办法等;参与全市公路养护计划编制工作;负责公路养护检查监督、考核评比工作;协调、指导、监督全市交通运输行业防汛防台风抢险救灾工作。
建设管理科的主要职责调整为:
承担全市公路、水路建设市场的监管工作;承担普通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招标投标、工程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管工作;参与交通建设项目中重大技术问题的审核,协调交通建设工程中的重大问题;参与港口、铁路、地方民用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关事宜; 开展交通扶贫工作。
“运输管理与安全监督科”更名为“安全监督科”,主要职责调整为:
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公路、水路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拟订并组织实施公路、水路安全生产有关制度和应急预案;指导有关安全生产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承担综合协调、指导公路、水路交通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承担公路、水路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处置,依法组织或参与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指导公路、水路交通行业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
总工程师办公室主要职责调整为:
负责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管理、技术培训、技术人员的业务考核,负责拟定地方交通技术标准及实施办法等;对有关项目立项、可研审批或核准提出行业意见;负责组织开展项目建设有关前期论证及推进工作;参与工程质量、进度督查工作;负责设计文件(初设、施工图、设计变更等)审核审批核备;负责组织交通建设项目中重大技术问题审核;对工程质量事故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调查并定期公布砂石等地材价格等;协调、指导公路、水路交通行业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
(三)人员编制调整
核增市交通运输局机关行政编制18名、正科级领导职数3名、副科级领导职数3名。调整后,市交通运输局机关行政编制为49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4名、市交通战备办公室专职副主任1名、总工程师(副处级)1名,正科级领导职数15名(含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副科级领导职数3名。机关工勤人员编制3名。其他 机构编制事项不变。
二、所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事项
(一)撤销漳州市地方海事局。
(二)撤销漳州市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局,成建制划转到市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将其承担的“对全市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机构、检测机构的监管、评审、评定”职能划转至市交通运输局建设管理科;将其承担的“出具公路工程交工验收前工程质量检测意见,出具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工程质量鉴定报告”和“对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职能划转至市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三)调整漳州市公路局及所属事业单位职责和编制事项
1、“漳州市公路局”更名为“漳州市公路养护中心”,规格仍为副处级,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主要职责调整为: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国、省道及上级交通、公路主管部门明确的其它公路养护工作,制定公路养护规划、养护作业规范和操作规程,开展专养公路养护和日常巡查,负责建立路网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路网运行情况;负责公路、公路用地和养护设施的登记造册,完善路产档案资料;办理路产的确认、变更、转移等法律手续,维护公路民事权益;督促检查公路养护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应急抢险队伍,配备应急抢险机械设备和物资,健全完善应急保障机制;组织实施公路养护科研项目;承接市委、市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下达的工程建设任务;指导全市公路养护机构开展党建、精神文明、党风廉政和平安公路建设 等工作。将承担的“办理路政行政许可事项”、“负责辖区内专养公路的规划、建设”职能划转至市交通运输局;将“开展公路路政行政执法,检查、督促辖区路政管理工作;查处损坏、侵占路产路权的违法行为”等职能划转至市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2、撤销市公路局政策法规科;保留政治处、办公室、人劳科、计划养护科、工程管理科、总工办、财务科、审计科、监察室、机电物资科、安全管理科、信息化管理科、路网与应急科等13个科室。其中,工程管理科更名为“工程科”,安全管理科更名为“安全科”、信息化管理科更名为“信息科”,路网与应急科更名为“路网应急科”。增设“路产科”,主要职责为:对本辖区内的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养护附属设施等路产进行调查核实、登记造册,建立健全公路路产档案资料,办理路产的确认、变更、转移等法律手续,维护公路部门民事权益。内设机构规格均为正科级。重新核定人员编制100名,人员结构为行政管理人员20名、专业技术人员65名、后勤工作人员15名,经费自给。核定副处级领导职数1名,正科级领导职数20名(其中副职领导6名),副科级领导职数25名。
3、撤销漳州市公路局路产路权管理分局,收回自收自支事业编制20名,在编和退休人员划转至市公路养护中心、公路养护所。
4、“漳州市公路局直属分局”更名为“漳州市公路养护中心直属所”,“漳州市公路局龙海分局”更名为“漳州市公路养护中心龙海所”,“漳州市公路局漳浦分局”更名为“漳州市公路养护中心漳浦所”,“漳州市公路局云霄分局”更名为“漳州市公路养护中心云霄所”,“漳州市公路局东山分局”更名为“漳州市公路养护中心东山所”,“漳州市公路局诏安分局”更名为“漳州市公路养护中心诏安所”,“漳州市公路局平和分局”更名为“漳州市公路养护中心平和所”,“漳州市公路局南靖分局”更名为“漳州市公路养护中心南靖所”,“漳州市公路局华安分局”更名为“漳州市公路养护中心华安所”,“漳州市公路局长泰分局”更名为“漳州市公路养护中心长泰所”。各所机构规格均为正科级,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各公路养护所主要职责调整为: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国、省道以及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委托养护的其他公路养护工作,执行公路养护规划、养护作业规范和操作规程,开展专养公路养护和曰常巡查;
负责建立路网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路网运行情况;负责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养护设施的登记造册,完善路产档案资料;
办理路产的确认、变更、转移等法律手续,维护公路民事权益;督促检查公路养护安全生产工作,健全完善应急保障机制,建立应急抢险队伍,配备应急抢险机械设备和物资。
各公路养护所编制和领导职数重新核定为:
漳州市公路养护中心直属所核定事业编制100名、科级领导职数1正4副,人员结构为行政管理人员15名、专业技术人员45名、后勤工作人员40名,经费自给。
漳州市公路养护中心龙海所核定事业编制175名、科级领导职数1正4副,人员结构为行政管理人员25名、专业技术人员75名、后勤工作人员75名,经费自给。
漳州市公路养护中心漳浦所核定事业编制215名、科级领导职数1正4副,人员结构为行政管理人员25名、专业技术人员95名、后勤工作人员95名,经费自给。
漳州市公路养护中心云霄所核定事业编制120名、科级领导职数1正4副,人员结构为行政管理人员20名、专业技术人员50名、后勤工作人员50名,经费自给。
漳州市公路养护中心东山所核定事业编制102名、科级领导职数1正4副,人员结构为行政管理人员20名、专业技术人员42名、后勤工作人员40名,经费自给。
漳州市公路养护中心诏安所核定事业编制120名、科级领导职数1正4副,人员结构为行政管理人员20名、专业技术人员50名、后勤工作人员50名,经费自给。
漳州市公路养护中心平和所核定事业编制210名、科级领导职数1正4副,人员结构为行政管理人员25名、专业技术人员90名、后勤工作人员95名,经费自给。
漳州市公路养护中心南靖所核定事业编制210名、科级领导职数1正4副,人员结构为行政管理人员25名、专业技术人员90名、后勤工作人员95名,经费自给。
漳州市公路养护中心华安所核定事业编制135名、科级领导职数1正4副,人员结构为行政管理人员20名、专业技术人员57名、后勤工作人员58名,经费自给。
漳州市公路养护中心长泰所核定事业编制130名、科级领导职数1正4副,人员结构为行政管理人员20名、专业技术人员55名、后勤工作人员55名,经费自给。
5、“漳州市公路局机械处”更名为“漳州市公路养护中心公路设施所”,机构规格为正科级,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核定事业编制46名、科级领导职数1正4副,人员结构为行政管理人员8名、专业技术人员20名、后勤工作人员18名,经费自给。
主要职责调整为:执行公路交通设施技术规范和标准,负责对辖区内专养公路的公路交通设施进行设置;参与专养公路交通设施的验收;定期组织公路交通设施的曰常巡查和维护;定期检查养护应急抢险机械设备,负责养护应急抢险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6、“漳州市公路局试验检测中心”更名为“漳州市公路养护中心试验检测所”,机构规格为正科级,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20名、科级领导职数1正3副,人员结构为行政管理人员4名、专业技术人员10名、后勤工作人员6名,经费自给。
主要职责调整为:负责专养公路路面的检测、技术状况评定;负责专养公路养护工程材料、质量的技术指标试验检测,参与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与评定。
7、“漳州市公路局桥隧养护管理中心”更名为“漳州市公路养护中心桥梁隧道所”,机构规格为正科级,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核定事业编制60名、科级领导职数1正4副,人员结构为行政管理人员12名、专业技术人员24名、后勤工作人员24名,经费自给。
主要职责调整为:负责制定全市专养公路大中型桥梁、隧道的管理和养护方案的组织实施;负责专养公路的桥梁、隧道曰常检测和技术状况评定及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负责专养公路的危病桥梁、隧道的维修和加固等养护任务。
8、将“漳州市公路局工程处”和“漳州市公路局郭坑储运处”整合为“漳州市公路养护中心养护与应急保障所”,机构规格为正科级,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核定事业编制120名、科级领导职数1正4副,人员结构为行政管理人员20名、专业技术人员52名、后勤工作人员48名,经费自给。
主要职责调整为:组织实施公路大、中修养护工程,公路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抢险、公路自然灾害的防治,制定实施公路交通战备保障方案,以及漳州台商投资区专养公路的养护工作和漳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委托其它公路养护任务。
(四)“漳州市运输管理局”更名为“漳州市运输综合服务中心”。
更名后,机构规格仍为相当副处级,确定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收回自收自支事业编制7名,其佘的编制和人员,除处级领导由市委统筹安排和过渡安置到局机关的人员外,按“编随事走、人随编走”原则全部划转至市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并继续保留其原有职级、工资、社保及待遇。
将其承担的“负责道路、水路运输行业管理工作;承担对全市道路旅客运输、货物运输、搬运装卸、车辆技术与维修及运输服务的行业管理工作;
负责道路客运经营、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客运(货运)从业人员资格的考试发证、驾驶培训学校的资格管理,出租汽车经营资格证、出租汽车驾驶员资格证及出租汽车车辆营运证的行政审批;负责起草全市道路、水路运输有关政策,组织实施道路、水路运输准入制度、技术标准和运营规范;
承担城市客运、出租汽车、城市地铁和轨道交通运营、汽车租赁等的指导工作;承担全市道路运输线路、营运车辆、运输场站等管理工作;承担车辆(不含拖拉机)维修、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机动车(不含拖拉机)驾驶员培训机构和驾驶员培训的管理工作;
承担水路运输经营管理;承担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的审核工作,负责汽车出入境运输、国际和国境河流运输的有关管理工作;组织协调国家重点物资运输与紧急客货运输; 参与组织实施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参与拟订并组织实施有关交通对台政策、规划、计划,归口协调交通系统对台工作,承担市促进对台“三通’工作小组的曰常工作”等职能划转至市交通运输局。
将“负责全市道路旅客运输、货物运输、站场经营、机动车维修、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公交汽车客运、巡游出租汽车客运、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汽车租赁经营等道路运输行业行政检查、行政监督职能和履行水路客货运输、运输服务业经营行为的行政检查、行政监督,负责处理水路运输质量、仲裁水路运输的商务纠纷等所有行政监督检查”职能划转至市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职责和编制调整后,漳州市运输综合服务中心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另行“三定”。
(五)调整漳州市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机构编制事项
1、主要职责调整为:
负责组织开展全市道路运政、水路运政、公路路政、地方海事、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等方面的行政执法工作。负责组织全市道路运输经营、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的行政监督检查。
负责组织全市路产路权保护、货物超限运输的行政监督检查。负责组织全市内河水路运输及内河水路运输辅助业务、内河通航水域秩序的行政监督检查。
受主管部门委托,履行政府对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负责组织查处全市交通运输违法违规行为。对县(市、区)级交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负责组织协调重大交通综合行政执法任务及跨区域交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承担交通综合行政执法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及其行政执法的宣传工作。参与制定交通综合行政执法的工作规划、业务范围和管理制度,承担交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的教育、培训、考核、监督和行风建设工作。
负责交通综合行政执法的安全监管工作,协助或参与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和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承担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2、内设机构调整。职能调整后,重新设置内设机构15个,分别是:
办公室:综合协调机关工作;负责有关重要会议的组织协调,督促重大事项的落实;负责文秘、文电、档案、政务公开工作;负责机要、保密、内保、绩效工作;负责管理机关各类行政事务;牵头负责机关招投标管理和效能建设工作。
政治处:承办党委日常事务;负责党委决定事项的组织实施和督查;负责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负责机构编制、干部人事、社会保障、离退休管理工作;负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政策法规科:负责政策法规研究和法制建设工作;负责体制改革、执法监督检查、“普法”教育、执法证件管理和公路水路“三乱”治理工作;牵头负责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财务管理科:负责财务管理工作;负责部门预决算编制、预算执行、专项资金、罚没收入和票据管理工作;负责支队财务核算工作。
科技信息装备科:负责科技信息和执法装备管理工作;负责信息化建设相关标准的管理工作;负责信息系统的研发、应用、推广、维护和管理工作;负责科技成果的审查、申报和推广应用;牵头负责节能减排工作;负责交通执法装备规划、规范、配置和管理工作;牵头负责行业系统有关招投标管理工作。
安全监督管理科:负责督促指导全市交通综合行政执法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组织交通综合行政执法安全监管专项整治活动;负责综治工作;参与或协助安全生产有关事故调查处理。
监察审计科:承办纪委日常事务;负责纪检、监察、财务审计工作;负责党风廉政建设、党纪政纪教育、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建设工作。
宣传教育科:负责宣传和教育培训工作;负责对外宣传、信息发布、新闻报道和行业舆情动态的分析研判工作;负责网站、微信等宣传媒介的新闻内容更新;负责业务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工作;负责组织实施交通综合执法人员定期轮训。
违法处理中心:负责对交通综合行政执法违法案件的立案、核实、处理和信息公开;负责交通综合行政执法违法案件 12 的档案管理工作;负责交通综合行政执法违法案件处理情况的统计分析。
应急指挥办公室:负责接收信访、咨询、投诉的处置,上报和通告相关情况;负责编制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调度、指挥;参与或协助安全生产事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负责各类信息平台的侦息发布。
道路客运督察大队:负责督促指导道路客运执法业务工作;负责组织道路客运专项执法活动;负责组织道路旅客运输、客运站场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出租汽车客运、公交汽车客运、汽车租赁经营等的行政监督检查;负责协调道路客运跨区域执法、区域间执法和跨部门联合执法工作;参与保障紧急客运的有关组织工作。
道路货运督察大队:负责督促指导道路货运执法业务工作;负责组织道路货运专项执法活动;负责组织道路货物运输、货运站场经营、机动车维修等的行政监督检查;负责协调道路货运跨区域执法、区域间执法和跨部门联合执法工作;参与保障国家重点物资、紧急货运、军事和抢险救灾物资陆路运输的有关组织工作。
路政督察大队:负责督促指导路政执法业务工作;负责组织查处损坏、侵占路产的违法行为;负责组织路政专项执法活动;负责协调跨区域执法、区域间执法和跨部门联合执法工作;负责超限运输检测站的规范化管理、业务指导、监督、检查等工作。水路督察大队:负责督促指导水路执法业务工作;负责组织水路专项执法活动;负责督促、指导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组织水路客货运输、运输服务业经营行为和通航水域秩序的行政监督检查;负责协调跨区域执法、区域间执法和跨部门联合执法工作;参与保障国家重点物资、紧急客货、军事和抢险救灾物资水路运输的有关组织工作。
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大队:负责全市交通建设工程监督项目施工中的质量监督;负责全市交通建设工程监督项目施工中的安全生产监管;负责全市交通建设工程监督项目的质量评定。
3、人员编制调整。
漳州市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确定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重新核定事业编制157名,其中,财政核拨72名,自收自支85名(从市运输管理局划转42名,从市公路局路产路权管理分局划转23名,从市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局划转20名,编制划转后原经费来源不变)。核定副处级领导职数1名,正科级领导职数20名(其中支队副职领导5名,内设机构正职领导15名)、副科级领导职数24名。
第三篇:高考改革方案
据京华时报报道
昨天,教育部发布了今年的工作重点。酝酿已久的高考(微博)改革写入今年的工作要点,并明确将制定发布改革方案。在其中指出了高考改革的一些方向,比如将扩大改革试点范围,制定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实施定向就业招生工作方案等。
向贫困地区定向就业招生
从2010年教改纲要推出后,高考改革方案就一直在制定和试点过程中。今年的工作要点中指出了一些改革的方向,比如规范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逐步扩大改革试点范围;清理规范高考加分等。
出于对教育均衡的考虑,将制定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实施定向就业招生工作方案,探索完善定向录取等多元录取方式。目前很多学校也在招收定向生,所谓定向招生,是指在招生时就明确就业方向的招生办法,其目的是为了鼓励学生到比较艰苦的地区或者岗位工作。
异地高考问题成为去年最被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之一,这一点被写入了今年的工作要点。教育部指出,要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确保实现投入GDP4%
根据教改规划纲要的要求,今年是实现教育投入占GDP4%目标实现的最后一年。据统计,2010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66%。
为了保证4%目标的实现,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落实4%工作办公室,加快教育经费监管事务中心建设,建立健全财政拨款、监管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国家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制度,制定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办法。
(新闻晨报)
第四篇:高考改革方案
高考改革方案》正式颁布!家长一定要看
分享
全国高考改革方案初定为考语数外三门(注:指全国卷,下同),外语一年两考,再让学生选考三门,按五级制评价。高考改革方案具体如下:
1、高考命题杜绝繁难偏旧,基本以2013年的试题难度为标准;
2、2016年,英语将正式退出新高考(也就是6月7、8两天将没有英语考试),但是学生的会考成绩计入高考总分(A等100分,B等85分,C等70分),学生可以多次报考会考,最终以最好成绩为准;
3、在2016年之前,高考英语分值逐年降低:2015年,英语120分,相应的,语文将提高到180分;2016年,英语100分(会考),语文提高到200分;
4、除了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以外,其它加分政策都将取消;
5、志愿填报也有微调:考前填报,但从明年开始执行平行志愿,第一志愿可以同时报2个,第二志愿可以同时报3个。2017年英语分降,语文分增,2016年,高考文史类、理工类总分均为750分。语文(文理同卷)180分,数学(文)150分,数学(理)150分,文科综合320分,理科综合320分。英语文理同卷,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英语满分100分。英语学科要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回归到学科应有的位置上,突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及课标的基本要求,降低英语学科分数在高考招生中的权重。考试分值由150分降低到100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三年内有效。目前,中高考改革是大趋势,家长一定要看!!最近很多人问的、英语学科虽然不参加统一高考,但是将采取等级录取,假如你总分考了500分,其中英语90分,按照高考老的制度,你依然可以报一本。但是这样改革后,如果你英语90分,只达到F,那么你选择的院校可能只是三本了!一些家长误以为高考不考英语了,这是错误的,只是英语考试的方向改变了!更加注重语言的实际应用 和听说能力!不要因为一时的误解迷惑而耽误了孩子的未来!改革方案
◆取消一本线,保留本科线,文理不分科。
◆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可多次参加。按150分制,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成绩。◆除语数英外,其余学科都分等级考和会考。会考分合格与不合格,等级考按满分60分制。两者择其一考试。最多可选6个学科参加等级考。最终选3科等级考成绩(满分180分)计入高考。
◆高考考语文,数学两科,各150分。与英语成绩和3科成绩合并,总分630分。政策解读
◆取消一本线,保留本科线。致使各大院校会设置自己的专业线,好高校,好专业的竞争变得尤为激烈。
◆文理不分科会导致试卷难度上升,对善于文科的学生不利,善于理科的同学扩大了竞争优势。
◆明面上,英语退出统一高考,但其实竞争变得更加残酷。名校对于英语成绩有要求,这就促使你不断提高成绩。改革前如果你的英语成绩不够好,可以通过优势学科拉分。改革后,英语成绩不够好,甚至可能失去进入名校的资格!◆三科等级考的存在,使得每门学科都要均衡发展。
应对策略
◆夯实所有学科基础,不让任何学科成为“短板”。
◆高中知识抢先学习,避免学习落差。新高一开学后,就将面临“分班考”,分班考将是抢占高中优秀师资的一个机会。很多学校都会拿高一期中试卷作为考卷。这就要求你,各门学科在暑期达到高一期中水平。
◆极其重视英语,从现在开始抓起,力争第一次英语社会化考试,就考最高分,减轻日后的学习负担。
◆提前树立目标,为“高校自招”做准备。
准确定位英语
◆高考改革后,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三年六考。考生可多次参加,取最高成绩。这就意味着考生如果能在自己英语水平最好的时候(中考后)把握时机,在高一就尽早考出最好的成绩,那么就可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拿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其他科目的学习。
◆英语课程需要我们科学合理地规划。在高一想取得英语社会化考试的最高分,需要在初中做好充足的准备,做好初中三年英语的整体科学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力争在初中三年夯实英语的基础,一举决胜中考进名校,摘取英语高考最高分,两全其美!
英语课程规划
◆英语考试无论如何改革,考试内容的基本体系不会改变。英语的综合能力提高了才能从容应对各种形式的英语考试。
◆中考聚焦初中英语,专门从事初中英语教学、教法、师训和教材研发,以及聚焦中考命题研究,致力于帮助众多培训学校科学规划初中三年,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分闯关进名校。
第五篇:高考改革方案
高考改革方案:文理不分科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出发,认真总结经验,突出问题导向,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有力保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坚持正确育人导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着力完善规则,确保公平公正。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法律法规,健全体制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
体现科学高效,提高选拔水平。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科学选才,完善政府监管机制,确保考试招生工作高效、有序实施。
加强统筹谋划,积极稳妥推进。整体设计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衔接沟通,统筹实施考试、招生和管理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先行,稳步推进。
(三)总体目标。
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
1.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综合考虑生源数量及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状况等因素,完善国家招生计划编制办法,督促高校严格执行招生计划。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部属高校要公开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合理确定分省招生计划,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2017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3年的6个百分点缩小至4个百分点以内。
2.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继续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由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部属高校、省属重点高校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农村学生。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人数明显增加,形成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
3.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破解择校难题。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具体办法,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升学考试的政策措施。
(二)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
1.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业水平考试主要检验学生学习程度,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学业水平考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国家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组织实施,确保考试安全有序、成绩真实可信。各地要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和考试时间,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2014年出台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指导意见。
2.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内容。严格程序,强化监督,确保公开透明,保证内容真实准确。2014年出台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各省(区、市)制定综合素质评价基本要求,学校组织实施。
3.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2017年成为主渠道。
4.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评分方式,加强评卷管理,完善成绩报告。加强国家教育考试机构、国家题库和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
(三)改革招生录取机制。
1.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探索完善边疆民族特困地区加分政策。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加强考生加分资格审核,严格认定程序,做好公开公示,强化监督管理。2014年底出台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2.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申请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试点高校要合理确定考核内容,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
组织专门培训。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3.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高校要将涉及考试招生的相关事项,包括标准、条件和程序等内容,在招生章程中详细列明并提前向社会公布。加强学校招生委员会建设,在制定学校招生计划、确定招生政策和规则、决定招生重大事项等方面充分发挥招生委员会作用。高校可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巡视学校测试、录取现场等方式,对招生工作实施第三方监督。建立考试录取申诉机制,及时回应处理各种问题。建立招生问责制,2015年起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
4.改进录取方式。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5.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扩大社会成员接受多样化教育机会,中等职业学校可实行注册入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实行弹性学制、宽进严出。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参加考试提供服务。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制度,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实现多种学习渠道、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的相互衔接,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2015年研究出台学分互认和转换的意见。
(四)改革监督管理机制。
1.加强信息公开。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健全分级负责、规范有效的信息公开制度。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的内容,及时公开招生政策、招生资格、招生章程、招生计划、考生资格、录取程序、录取结果、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事件违规处理结果、录取新生复查结果等信息。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的监督。
2.加强制度保障。健全政府部门协作机制,强化教育考试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构建科学、规范、严密的教育考试安全体系。健全诚信制度,加强考生诚信教育和诚信档案管理。健全教育考试招生的法律法规,提高考试招生法制化水平。
3.加大违规查处力度。加强考试招生全程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追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责任,及时公布查处结果。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1.改革考试科目设置。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2.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高校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研究提出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报考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
3.开展改革试点。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选择有条件的省(市)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及时调整充实、总结完善试点经验,切实通过综合改革,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试点要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
三、加强组织领导
(一)细化实施方案。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切实加强领导。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文件。各省(区、市)要结合实际制订本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经教育部备案后向社会公布。
(二)有序推进实施。要充分考虑教育的周期性,提前公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给考生和社会以明确、稳定的预期。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完善措施。
(三)加强宣传引导。要加大对改革方案和政策的宣传解读力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解疑释惑、凝聚共识,营造良好改革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