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我国成人高考考试科目改革的价值取向(柴永生)
摘 要:考试科目设臵是否科学合理,是否体现成人实际,是否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直接关系成人高校招生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1986年实行全国统一考试以来成人高考考试科目改革的分析,论述我国成人高考统考科目改革的价值取向,并对考试科目的未来改革趋势提出一些设想。
关键词:成人高考 考试科目 价值取向 改革 趋势
成人高考是国家教育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第一环节。1986年以前,我国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基本是由各个学校或省级地方自行组织,没有统一的考试科目和复习大纲。1986年,原国家教委对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实行全国统一入学考试,考试科目也从数量众多、内容参差不齐的局面转变为全国统一格局,即由国家颁布统一的考试复习大纲,统 一组织命题、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评分标准,使成人高校招生考试的政策做法由繁杂趋向一致,有效地遏制了社会上一段时期出现的乱招生、乱办班、乱发证的现 象,提高了新生的入学质量,使得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了质的飞跃。那么,对我国成人高考考试科目改革的价值取向进行研究,对于促进考试 科目改革,推动我国成人高校招生改革和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成人高考考试科目改革的价值取向
何谓价值取向?从本体论的角度看,价值取向就是价值的指向性;从价值观的角度看,价值的指向性就是价值取向。无论是取向还是指向,其实质是以谁为价值主体,并对价值主体的需要、目标作何理解的问题。简言之, 价值取向是指行为方向的选择和过程的把握。价值取向对人们认知与行为具有经常的导向性,决定实践活动的方向、性质及其成败。
那么,我们可以认为,成人高考考试科目改革的价值取向,是指成人高考考试科目改革的方向和目的,以及对改革发展过程的把握和控制,直接关系到成人高校招生改革的走向和成败。主要包括三层涵义:
1.目标价值取向:以考生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无论是普通高考或是成人高考,其价值主体都是广大考生,招生考试改革归根结底是更好地为考生服务,满足考生升学愿望,促进考生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的最高价值形态,它的基本内涵是“以人为本”。周济部长在教育部2005年度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教育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在高校招生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考生为本,促进考生全面发展,这也是高校招生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社会价值取向:体现成人特点,符合成人考生利益
成 人高等教育主要为在职从业人员服务,考生来源层次多、分布广,相当部分考生长期工作在一线,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工作能力,但是整体文化素质参差 不齐,他们对成人高等教育的需求受地域性、专业性和职业性的影响很大,这是成人高考的重要特点。成人高考考试科目设臵需要考虑成人考生的文化素质差异,以 及他们对成人高等教育的不同需求,这样才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公平,维护成人考生的利益。
3.技术价值取向:符合两个“有利于”
无 论促进考生全面发展,或是符合成人特点,最终还是需要通过所设臵的考试科目组织考试来实现。考试科目设臵除要充分考虑实现最终目标和符合成人特点外,在技 术价值取向上还要符合两个“有利于”,即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方便操作。也就是说,成人高考考试科目的设臵,既要能够科学地选拔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 格考生进入成人高校学习,又要避免因为单纯顾及各个层次成考考生特点,而设臵过多考试科目,给组织考试及录取工作带来困难的局面。
二、统考以来考试科目调整及其价值取向分析 在全国统考格局的背景下,我国成人高考考试科目的调整主要分四个阶段:
1.统考最初几年基本沿袭普通高考模式(1986-1993)全国实行统考后,我国成人高校招生考试科目按文科类和理科类统一设臵为: 文科—政治、语文、数学(文史类)、历史、地理;理科—政治、语文、数学(理工类)、物理、化学。由于这一模式基本沿袭了普通高考的科目设臵,仅从难度上适当降低了要求,虽然组织考试难度较小,但体现成人教育特点不够,不能反映出不同层次 成人考生的素质差异,考试选拔的科学性不够。这既不利于成人、在职人员报考,不能满足成人考生不同教育需求,也未能很好体现教育公平原则。
2.统考科目改革起步(1993-1998)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成人学历教育要加强和普通学校的联系与合作,努力体现成人教育的特色,注重提高质量”。为贯彻这一精神,教育部决定在部分院校的部分专业试行成人高职“3+2”的考试科目设臵模式,报考成人高职考生除统考政治、语文、数学三门文化课外,再加试两门专业课。以此为起点,成人高考的考试科目设臵开始兼顾测试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朝着体现成人考生特点迈出了重要一步。尽管这次改革有利于促进考生自主选择参考科目,满足了考生的不同需求,体现了以考生为本的宗旨;对于促进成人高校面向社会灵活办学、针对成人特点组织招生考试和教学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除政治、语文、数学三门统考课外,另外两门专业课基本上是以行业生源为对象进行设臵的。随着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招生对象日趋复杂、招生专业日趋增多,考试科目也相应地逐渐增加,统考科目数量最多时达到114门,从而使得命题、组织考试以及录取工作操作难度很大,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考生多样化的选择。
3.新一轮考试科目设臵改革(1999-2003)
1999年,教育部制定并启动新一轮的考试科目设臵改革工作,以解决考试科目按行业生源的不同进行设臵所造成的考试科目过多、过繁的问题。改革后,高中起点统考科目由79门减为6门,专科起点统考科目由41门减为10门,同时允许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要求自定一门加试科目,这一改革充分体现了统一性与自主性的原则和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有利于促进考生的发展,也有利于成人高 校招生考试的顺利实施。但是,由于成人高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同,对自定的加试科目的内容、要求也不相一致,这不利于保证录取的公平,不利于确保考 生的利益。
4.统考科目的重大调整(2003年至今)
从2003年起,教育部对全国成人高校招生考试科目设臵做进一步的调整。专科起点升本科统考科目按学科门类设臵,不再按生源类别设臵。统考科目为政治、外语和专业基础课等三门;高起专考试由过去的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五门改为语文、数学、外语等三门;高起本在统考三门基础上还需加试“文综”或“理综”。这次改革主要是将执行了多年的高中起点专科入学考试科目“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 改为“语文、数学、外语”。这次改革最大的变化是把英语作为统考科目,并计人总分,由“外语”臵换“政治”。尽管不少考生及其家长反映“过去只是数学挣不 着分,而今数学、外语都挣不着分,难上加难了”。但是加试外语会使考生随着这个“指挥棒”而律动,促使新生人学时具有较好的外语基础,进而产生提高外语水平的内心冲动和浓厚兴趣,为确保公共外语教学质量和解决考学用不衔接的问题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对外语的考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清晰地标识现代考生的综 合素质,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促进考生的全面发展。此外,本次改革分三个层次和不同学科门类设臵考试科目,既照顾到不同层次考生的素质差异及教育需求,符 合成人考生特点,考试内容又更加符合学科教学要求,体现考学用一致的原则,同时也有利于当前形势下成人高校招生工作的组织进行。
三、我国成人高考考试科目改革的趋势预测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对我国成人高校招生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在论述成人高考考试科目改革价值取向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成人高校招生工作所面临形势的分析和展望,本人认为,我国成人高考考试科目将会出现以下改革趋势:
1.专升本考试科目适当增加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入学方式的多样化,使得不同生源对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有了不同选择。由于普通高等教育连年扩招,其他形式的高等教育的出现,以及成人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成人高考录取率超过60%。部分省(市、区)如重庆、黑龙江、湖南、甘肃、新疆、广西等,在2004年甚至出现报考人数小于计划招生人数的情况,江苏省近两年专升本部分招生科别也出现上述情况。可见,成人高考的选拔功能已经大大弱化,正在由选拔性考试向适应性考试转变。在这种背景下,考生升学已经不是什么问题,关 键是选择合适的学校与专业,特别是专升本考生,他们多数是已经取得专科学历证书的在职从业人员,对成人高等教育需求的职业性、专业性、定向性更强。应根据 专升本考生来源变化特点及对知识技能的需求,设臵更加符合成人特点、更能体现专业性、职业性的考试科目。这就要求在现有考试科目基础上,本着科学选才、利 于操作的原则,适当增加专业课考试科目,并改革考试形式,注重测试学生的职业性向和能力水平,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从而达到为不同的成人高校选择合适的学生,为不同的考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高校和专业的目的。这样既能体现以考生为本的宗旨,促进考生发展,而且能够满足不同考生的高等教育需求,符合成人特点。
2.高中起点科目设臵保持不变
目前,成人高考考生低龄化趋势明显,就江苏省近两年报考情况看,25周岁以下考生占报名总数的70%左右。其中,21周岁以下考生达到报名总数的50%以 上。这部分考生多数是高中文化程度考生,未能进入普通高校学习,想通过报考成人高考高中起点层次的成人高校及专业,来满足自身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由于这部 分考生多数不是在岗从业人员,没有工作经验。因此,高中起点层次的考试科目应体现基础性,高起专考试科目设臵语文、数学(文理)、外语,高起本在高起专统 考三门基础上还需加试“文综”或“理综”的格局将在长时间内保持稳定。这样既有利于考生打好文化基础,促进考生进入成人高校更好地学习,也有利于招生工作 的顺利组织和实施。
总 之,考试科目设臵的调整是成人高校招生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体现,社会影响也很大。成人高考考试科目的改革应坚持以考生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体现成人特 点,符合成人考生利益;有利于科学选才,有利于方便招生工作。只有坚持成人高考考试科目改革的价值取向,才能促进考试科目改革顺利进行,推动我国成人高校 招生改革和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成国:《高校招生改革价值取向的反思与重构》[J],《教育与职业》,2007年11月;
2、姜钢:《成人高考发展二十年的回望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第21期;
3、李永涛:《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的历史回顾和理性思考》[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12月;
4、课题组:《成人高校招生考试的历史回顾和理性思考》[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3月。
第二篇:成人高考考试科目
成人高考考试科目
(1)成人高考简介
成人高考属国民教育系列,列入国家招生计划,国家承认学历,参加全国招生统一考试,各省、自治区统一组织录取。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分为三种:专科起点升本科(简称专升本)、高中起点升本科(简称高起本)、高中起点升高职(高专)(简称高职、高专)。
(2)授课方式
成人高考的授课方式大体分为脱产、业余及函授三种形式,考生应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形式。
业余:业余授课方式一般在院校驻地招收学生,安排夜晚或双休日上课,所以,适合在职考生报考。
脱产:年龄较小或者想进入大学校门体验大学生活的考生可选择脱产的形式。脱产学习就是在校内进行全日制学习方式,其管理方式与普通高校一样,对学生有正常的、相对固定的授课教室、管理要求,有稳定的寒暑假期安排。函授:该种学习形式也适合上班族人,业余时间少的考生。函授教学主要以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的自学为主,并组织系统的集中面授,函授教学的主要环节有:辅导答疑、作业、试验、实习、考试、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答辩。每学年安排3次左右为期10天或半个月的集中面授。面向教师招生的院校,面授时间一般为寒暑假。
注:脱产、函授和业余的学习形式所发毕业证书没有区别。
(3)成考报考条件
成人高考属国民教育系列,列入国家招生计划,国家承认学历,参加全国招生统一考试,各省、自治区统一组织录取。
报考高中起点升专科、本科:应届和往届高中、中专、职高毕业生及同等学历者。
报考专科升本科:已取得或将取得国民教育系列专科文凭者。
(4)报考条件与报考对象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身体健康。
(二)在职、从业人员,高中、中专、技校应届毕业生及社会其他人员。
(三)报考高中起点本、专科考生应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报考专科起点本科及第二专业专科的考生必须是已取得经教育部审定核准的国民教育系列高等学校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颁发的大学专科毕业证书的人员。
(四)生活能自理、能坚持学习的残疾人也可以报考。
(五)有关院校专业招生范围
1、西医类(不含药学)专业招收符合报考条件的在职卫生技术人员。
2、中医药类专业招收符合报考条件的在职、从业中医人员。
(5)报考所需材料
1.身份证明。身份证及相应复印件,如果身份证遗失,应及时到派出所办理带有本人照片的户籍证明,同时标明身份证号码,并应迅速补办身份证,以不耽误考试。
2.学历证明。本人最高学历的毕业证书原件及相应复印件,按照教育部规定,报考专科起点升本科的考生,须持国民教育系列专科及以上文凭。
3.工作单位证明。成人高校的某些专业对招生对象会有特殊的要求,如不少省对报考脱产专业的考生,要求考生出具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报考医学专业要求出具对口单位证明等等,因此考生如果选报这些有特殊要求的专业,一定要预先备好相关工作证明书。
(6)专升本考试
专升本考试统考科目均为三门。两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确定。每门满分均为150分。
(一)哲学、文学(艺术类除外)、历史学以及中医、中药学(一级学科):政治、外语、大学语文。
(二)艺术类(一级学科):政治、外语、艺术概论。
(三)工学、理学(生物科学类、地理科学类、环境科学类、心理学类等四个一级学科除外):政治、外语、高数
(一)。
(四)经济学、管理学以及职业教育类、生物科学类、地理科学类、环境科学类、心理学类、药学类(除中药学类外)等六个一级学科:政治、外语、高数
(二)。
(五)法学:政治、外语、民法。
(六)教育学(职业教育类一级学科除外):政治、外语、教育理论。
(七)农学:政治、外语、生态学基础。
(八)医学(中医学类、药学类等两个一级学科除外):政治、外语、医学综合。
(九)体育类:政治、外语、教育理论。
上述科目实行全国统考。除日语、俄语由各省(区、市)自行组织命题外,其他科目均由教育部统一命制。各科命题范围不超出《全国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复习考试大纲》。
(7)高中起点升本、专科考试
高起本、高起专考试按文科、理科分别设置统考科目。公共课统考科目均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其中数学分文科类、理科类两种,外语分英语、俄语、日语三个语种,由考生根据招生专业目录中明确的语种要求进行选择。
报考高起本的考生,除参加三门统考公共课的考试外,还需参加专业基础课的考试,文科类专业基础课为“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理科类专业基础课为“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以上试题均由教育部统一命制,每门满分150分。各科命题范围不超出《全国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复习考试大纲》。
(一)高起本各专业考试科目:
文史类、外语类、艺术类:语文、数学(文)、外语、史地。
理工类、体育类:语文、数学(理)、外语、理化。
(二)高起专各专业考试科目:
文史类、外语类、艺术类、公安类:语文、数学(文)、外语。
理工类、体育类、西医类、中医类:语文、数学(理)、外语。
第三篇: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价值取向
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价值取向
金立义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发挥诊断、反馈和激激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由此看来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试题要给学生生命舒展、个性发展留下空间,从内容到形式都要朝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变革,这样的试卷才具有效度和信度。
一、基础知识考查要巧设语境 【问题诊断】 1.看拼音写词语。pán xuán tuǒ tiē()()shãn yùn xiã tiáo()()2.成语填空。
坚韧不()惊慌失()身临其()张牙舞()3.课文填空。
蝉儿的肚子在不停地颤动,每颤动一次,身上的颜色由,渐渐地变成了,变成了。
以上这组试题是当下小学语文试卷中经常看见的试题。应该说这样的试题考点单纯,强调基础,导向是好的,但是缺少语境,学生做起来单调乏味,如果整张试卷都是这样的试题,试卷就显得零碎繁杂,缺乏重点;试题孤立单一,缺少融合;题目偏重记 tZ,,考的是死知识,没有灵活性。这样的试题很难促进学生的发展,也无法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突围之路】
学生学习语文是一种言语综合实践活动。而考试的过程就是把各种语文知识、技能、能力进行相互交叉渗透,以衡量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过程。因此,语文命题要加强整合,改变以往一道题只考查一种知识或能力的单一功能,在试题中注人多元考查,促进学生多项发展。
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命题时应多创设语境,考查学生在具 体的语境中调动知识积累及灵活运用的能力。这样的试题能唤醒学生 已有的经验储备,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表现力,展现自己的潜能 和创造力,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试题革新】 1.看拼音写词语。【试题列举1】(苏教版五上)xǐng yǐn xiàn □睡按时,□食□制,duàn liàn zāo zāi □□身体,不□病□; miǎn lì yì 互相□ □,□手同行,biān câ yì □□自己,友□长存; dã shànɡ mào 品□高□,礼□待人,bó zūn 知识广□,值得□敬。
【评析:把本册课文中学到的生字重新组合,形成新的语境。每组四 个短语,力求浅近通俗,意思关联,朗朗上口。这样的试题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受,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不难。同时试题既是考查,又是育人。】
【试题列举2】(苏教版六下)在句子的括号里写出不同的“ ɡōnɡ shì”词语:(1)我们在数学课中学到了很多()。
(2)中国拳击运动员一上场()凶猛,一下子就击败了对方,获得了冠军。
(3)学校星期一把十位大队委候选人的材料都()了,供同学们了解。
(4)坚持原则,()公办,这是每位执法者必须做到的。
【评析: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同音词的考查放在具体的句子中,一方面考查学生词汇的积累量,另一方面考查学生词语辨析能力,提 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培养学生言语智慧。】 2.语言积累。
学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积累了不少成语、古诗句、名言警句、歇 后语、对联等,对于这些语言积累的考核,命题者要巧设语境,给这些语言提供存活的空间,再激活学生的存储,把消极的语言变成积极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试题列举3】(苏教版四上)根据要求写词句:
(1)节日的天安门广场犹如一个 的大花园。(填成语)(2)学了《九色鹿》,我想对调达说:。(填诚信的俗语)(3)叔叔喜欢买彩票,总幻想哪天中大奖,但每次结果都是。(填歇后语)(4)为了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祝福,可以写这样的一副春联:。
(5)人们放鞭炮、喝酒庆祝新年的到来,由此你想到的诗句是:。
【评析:积累词句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运用。把语言积累和生活情 景对接起来,不仅考查了学生词句的积累,还考查了词句灵活运用的 能力。而学生搜索、调集和运用词句的过程,正是分析、比较、提取等较高层次思维活动的过程,这样的试题有利于思维的培养。】 3.课文填空。
课文内容填空是小学语文试卷上不可缺少的题型。而目前课文内 容填空命题形式单一,考纯记忆的试题较多,视角狭窄,缺少思维的含金量,对学生的发展没有益处。命题者应研究、发现、寻找课文之间内在的联系,重组教材,巧妙整合,形成新的阅读语场,检验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促进阅读能力发展。【试题列举4】
1.《微笑着承受一切》告诉我们要像桑兰一样做个 的人;《大作家的小老师》告诉我们对人要平等相待,做个 的人;《 》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要做个自信的人;《 》告诉我们,要做个遵守社会公德的人。(苏教版第6册)2.爱是心语: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爱是力量:海伦因为对生活无比热爱,尽管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她,一生写了14部著作,其中她的自传《 》家喻户晓。爱是情怀:彭总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所以忍痛下令枪杀了大黑骡子。(苏教版第10册)3.有的课文是借物抒情,如作者喜欢夹竹桃是因为它不仅有韧性,还能 ;有的是借物言志,如诗句“,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于谦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有的是借物喻理:如《山谷中的谜底》让你明白了。(苏教版第12册)【评析:这三道试题最大的特点是命题者按照一定的主题,对课文进行了梳理归类,重组教材,巧设语境,考查学生对课文的记忆、理解、拓展。试题主题鲜明,视角新颖,考点丰富,综合性强。既有内容的理解,也有学法的指导,还有育人的功能。】
二、阅读理解考查要着眼能力 【问题诊断】
阅读《穷人的自尊》,完成题目(六年级):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打“√”。顺便来瞅瞅老师(chǒu qiǔ)留下抹不去的记忆(mǒ mā)2.用“/ ”将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划去。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拘谨()诧异()惊恐()4.文中表示“看”的词有:、、,除文中出现的,请你再写两个:、。
5.第5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6.你认为女学生的父亲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六道考题存在两大问题:① 真正考查阅读能力的只有第5、6两道题,前面4道题目都是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核,这样的题目和文章关联不大,学生甚至可以不读文章照样做题。② 两道阅读题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过于简单,造成学生“浅读”文章,认识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不能促进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发展。类似这样的试题在小学语文试卷中不是个别现象,带有普遍性质,它偏离了阅读考查的价值取向,降低了语文考评的信度和效度,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突围之路】 阅读试题的内容及类型只有指向阅读能力,且和年段学生阅读实 际能力匹配,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阅读水平。
其实围绕阅读能力来命题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究竟包括哪些方面?语文课标没有具体说明,专家也没有定论,大部分老师在命题时只是跟着感觉走,凭着经验在出题,这样的试题就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和偶尔性。
如何科学合理地拟定阅读考题? 首先要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提出的阅读目标:第一学段可侧重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第二学段侧重考查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第三学段侧重考查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
其次要借鉴“国际学生能力评估项目”(简称PISA)的理念。PISA把阅读能力要素界定为三类:获取信息、解释文本、反思与评价。“获取信息” 是依据文本信息进行逻辑上的理解,包括字面信息和隐含信息的理解;“解释文本” 是指整合并加工文本信息,结合自己既有的知识经验来建构意义;“反思与评价”则要求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对文本的观点进行反思性的批判和评价,包括对内容和表达形式的评价。
如果把语文课标的阅读考查目标和“国际学生能力评估项目”提出的三类阅读能力结合起来考虑,笔者认为,阅读考试命题不凡从以下方面着手: 1.提取信息的能力。
① 找出中心句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② 整体感知文章,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③ 能理出文章的写作顺序或人物的情感变化。
④ 根据要求,能准确地从一段或多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完成指定题目。
2.解释文本的能力。
①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体会文章中关键词的意思,以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② 对文章中的关键句子,有一定的感悟和理解,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③ 直接利用或整合文本中的相关信息,对一些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
④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把握事物特点,了解基本说明方法。
⑤ 初步了解环境描写、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基本表达方法。3.反思与评价的能力。
① 感受文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对人物进行简单评价。② 对文章所表达的观点提出自己的判断及理由。③ 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和表达方式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试题革新】
(一)草原(片断)(苏教版六上)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作者通过对、、、等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草原的美丽。
2.作者总想高歌一曲的原因是 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作者借骏马和大牛的表现想说明
第一道题目是提取信息,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第二道题目是解释文本,要求学生利用文本有关信息,对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第三道题目是让学生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其实是考查学生的评价能力。三道题目紧扣文本,层次清楚,都是指向阅读能力的考核,且符合六年级学情。
(二)玩滑梯的小星星(三年级)小刺猬坐在田埂上。他仰面朝天,看着满天繁星— — 他看到天边有两颗星星一亮一亮地闪烁着。他知道,那是两颗星星小不点儿在聊天。他还看到,银河里有那么多的小星星在洗澡。小刺猬仿佛听到了星星们的笑声、歌声和流水的哗哗声。
小刺猬可开心了,不禁也扭动着身体跳起舞来。
突然。一颗流星划过天空。小刺猬呜呜地哭了起来。刺猬妈妈问:
“孩子,刚才还好好的,怎么啦?”小刺猬难过地说:“有一颗星星小弟弟掉了下来,他会摔痛的。”“哦,”刺猬妈妈看了一下夜空,微笑着说,“傻孩子,哪里是星星掉下来,那是顽皮的星星小弟弟在玩滑梯呢,他一下子滑得好远好远,你没有听到他的笑声吗? ”
“是吗?真的是他在玩滑梯吗?”小刺猬挂满泪珠的脸上又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就像他自己也在玩滑梯一样。
星光依然闪耀,田野里还是那么美好。
1.这篇短文先写了小刺猬在田埂上,再写小刺猬因 为看到 哭了起来,最后写小刺猬听了妈妈的解释后脸上。
2.小刺猬最后笑了,是因为(),把序号写在括号里。① 星星小弟弟好好的,并没有摔痛。② 妈妈告诉他,没有星星从天上掉下来。③ 小刺猬相信了妈妈的话,希望星星玩得快乐。④ 小刺猬知道了星星在天上玩滑梯,滑得好远。
3.读句子,想一想加点部分反映了小刺猬什么样的心情,把想到 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① 小刺猬可开心了,不禁也扭动着身体跳起舞来。()② 小刺猬呜呜地哭了起来。()③ 小刺猬挂满泪珠的脸上又露出了欣喜的笑容。()4.你喜欢这只小刺猬吗? 为什么? 四道题目是紧扣“课标”提出的第二学段阅读目标来命题的。第一道题目用填空的方式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体现“课标”提出的“对文章大意的把握”这一要求,实质是考查学生准确提取信息的能力;第二道题目考查学生利用文中多种信息对问题作出合理解释的能力,采用选择题的方式符合三年级学生思维特点;第三道题目是体会关键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考查的是学生评价的能力;第四道题目检测学生对小刺猬这一形象的感受能力,这也切合了“课标”的要求: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
三、习作表达命题要回归儿童 【问题诊断】
从幼儿到小学生,这是一个台阶;从小学生到中学生,这又是一个台阶;从不会写作文到会写作文,这也是一个台阶。我们都是踏着台阶前行的。请以“台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六年级)这样的习作命题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是不言而喻的。“台阶”是指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而成长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学生并没有意识到是沿着一级级台阶前行的,更何况小学生还没有经历过中学的生活,无法体验到中学生和小学生的区别,这样的命题和小学生的生活脱轨,思路无法开启,无从下手,很难选择到合适的材料,很有可能就陷入假大空的泥潭之中,更谈不上表达真情实感了。
言为心声。学生写作应该做到“我-y-写我心,自说自话”。可现实是学生写作只能按照命题者指定的内容去写,“你手须写我心”,而命题者指定的写作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往往又没有完全对接,甚至和学生的生活有较大的距离,但学生为了完成考试,只好搜肠刮肚,无病呻吟,学生成了命题者的“代言人”。
【突围之路】
小学生习作是什么?是学生用儿童的思维,从儿童的视角表达儿 童的生活及情感。因此习作命题理应要从儿童立场出发,回归儿童的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考场习作和平时训练的习作有着一定的区别。它有时间的限制和特定的要求,相对平时训练的习作显得不够“粗放”,从立意到选材,甚至题目的确定,都有规定,一定程度上来讲缩小了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
如何给习作命题,让学生考出真实的语文水平,为学生的成长给 力?对于命题者来说是一次考验和挑战。
首先,命题的表述语言要清晰,简洁明了。学生读了之后,很快明白本次习作写什么,有哪些具体要求。要避免人为干扰,影响学生审题,甚至误导学生。
其次,习作的命题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要充分考虑到 小学生的生活经历,尽量和学生的生活实现无缝对接。要减少对学生 写作的束缚,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力求让话题成为学生 倾吐的兴奋点。鼓励他们说心里话,表达自己的思想。
第三,要仔细斟酌提示语。除了话题的确定,还要注意提示语的推敲。不论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还是自由作文,都要对提示语仔细斟酌,要让提示语帮助学生快速提取素材,触动情思,开启思维打开话匣子。
【试题革新】 1.题目:小事不小
提示:小事往往包含着智慧、道理;小事也能表现出一个人的精神风貌,真可谓“小事不小”。你在生活中一定经历过这样的小事,请选择其中的一件写一篇作文,表达真情实感。(六年级)【评析:学生身上或身边天天发生着不少小事,这些小事给学生启发,让学生感动。这样的小事处处可见,学生可以信手拈来。提示语的表 述也能启情激趣,开启源头,唤醒积累,激活经验,打开思路,拓宽言路,让学生明白本次习作可以写事,也可以写人,只要写出真情实感就行。】
2.在现实生活中,“让”随处可见。在家庭里,让出了浓浓的亲情;在校园里,让出了深深的友谊;在社会中,让出了和谐的天地„„请以“让”为主题写一件你亲身经历的或看到的或听到的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题目自定。(五年级)【评析:这篇习作题目和生活紧紧相连。学生选材的空间较大,不仅可以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还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所选的事情可以发生在家里、学校,还可以发生在社会上。学生拥有广阔的表达空间,自由表达的背后,一定会催生出个性鲜明的习作来。】
考试评价仅仅是一种手段,不仅要考察学生学了什么,更要考查 学生是怎么学的;不仅要关注学生当下的能力水平,更要关注学生未 来的发展。这才是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价值取向。要想达到这样的要 求,关键在于命题者对语文课程核心价值的准确理解,对语文考试评 价目标的准确把握,对年段学情的准确了解,唯有这样,考试评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助推器,成为引导小学语文教学的航标。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
第四篇: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市场化改革价值取向的批判(推荐)
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市场化改革价值取向的批判
刘美平
【专题名称】体制改革 【专 题 号】MF1
【复印期号】2011年12期
【原文出处】《当代经济研究》(长春)2011年10期第46~50页
【作者简介】刘美平(1970-),山东曹县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研究,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郑州 450002 【内容提要】 对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而言,可以用“简单市场化”、“过度市场化”和“市场化不足”来概括。“简单市场化”改革是导致医疗服务行业出现“以药养医”问题的关键。“过度市场化”改革是引发“看病贵”问题的主要原因。至于“市场化不足”则表现为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资不足和社会性政府管制错位。这说明医疗卫生体制市场化改革存在以“利”为主旨的价值取向问题。为此,我们应深刻反思这种“泛市场化”改革之弊端,在认识到医改决策纠错机制尚未建立和肤浅模仿国企改革及照搬美国医改等主要问题的前提下,实施以“人民健康为本”作为价值取向的社会主义市场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关 键 词】市场化/体制改革/价值取向
世界卫生组织(WHO)第五十三届卫生大会发表的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对全球191个成员国的卫生绩效进行了排序,我国总体绩效列第144位,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列第188位。这一状况引起了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并促使我们对过去多年医疗卫生改革进行深刻反思。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我们进行的所谓医疗卫生体制市场化改革到底是什么样的市场化改革?改革的绩效怎样?是否解决了改革前存在的问题?新出现了那些问题?面对这些新问题我们要进行什么样价值取向的进一步改革?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弊端
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医疗卫生服务不属于创造剩余价值的生产部门,只是作为居民的一种消费或者作为一种社会福利提供给居民。在“收费越低、减免越多,就越能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福利观支配下,医疗卫生服务收费价格多次大幅度降低。面对巨大的卫生需求,财政又没有能力给公立医院以相应投入,直接导致医院运转困难,并由此造成“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20世纪80年代逐步推进的卫生改革就是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的,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增强卫生机构的生机与活力,改变医院“越办越穷”的状况;其主要目的是增加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克服卫生资源短缺的问题。在公立医院改革的导向上,采取市场化的方式,以一种偏激的思维来评价计划经济时代的医院建设,片面认为过去的办院理念、经营方式、管理模式都是不好的。
这样一来,对公立医院进行改革是必然的了。但是,由于当时片面的否认计划经济时期公立医院的一切成绩,认为只有市场化才能解决上述问题,因此,片面市场化的出现就在所难免。在片面市场化作用下,“经济杠杆”在公立医院运作中被置于突出位置,重视经济利益也自然成为众多公立医院追求的首要目标。绝大多数公立医院尽管口头上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但实际上却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甚至为了单位经济利益和个人利益不惜损害患者利益。显然,公立医院的片面市场化改革既偏离了公立医院的自身职责,又损害了广大患者的切身利益,更重要的是还背离了社会主义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
二、对经济转型期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价值取向的批判
根据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自身发展历程,将改革开放后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分为两个阶段,其中,1998年是划分这两个阶段的分水岭。1998年以前为医疗体制改革的第一阶段,其主要内容是关于医院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医疗服务能力扩张方面的改革与探索医疗保障制度框架的改革。[1]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启动的标志性事件主要有两个:一是1985年1月召开的全国卫生局厅长会议。该会议要求卫生系统必须贯彻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部署全面开展城市卫生改革工作;二是当年4月国务院批准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该文件要求:卫生部门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由此拉开了医疗机构市场化改革的序幕。
为进一步推动医疗卫生体制市场化改革,1989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财政部、人事部、国家物价局、国家税务局《关于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该文件提出:第一,积极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第二,开展有偿业余服务;第三,进一步调整医疗卫生服务收费标准;第四,卫生预防保健单位开展有偿服务;第五,卫生事业单位实行以副补主、以工助医。此文件意在通过市场化来调动医院及相关机构创收的积极性。
1998年以后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方面的改革,2000年又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流通体制三项改革一起推进,2002年又开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的试点工作。在此,我们并不否认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取得的阶段性成绩,但是由于最初的体制改革设计存在部分缺陷,加之改革过程中缺乏法律法规的制约,因此才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在1985-1998年期间,中国政府探索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两个方向是:一是减少甚至不给财政经费,二是允许医院成为自负盈亏的服务机构。如果说医院仍然还是名义上归各地卫生部门管理的公立医院的话,那么这个“公立”名称背后剩下的只有政府负责医院院长的任免,至于医院的具体运行机制,政府则完全放手。政府对公立医院在改革过程中所给的政策是允许收费,即允许“以药养医”——医院可以提取15%的医药差价费。这两项政策是政府不投资或少投资、又想让公立医院运行下去的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政策。
市场化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确实调动起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公立医院创收的热情,但代价是牺牲患者的利益,甚至于以降低绝大多数人的健康水准为代价。正如李佐军所说的那样,在教育、医疗和住房等领域的改革中,可能过多考虑了如何调动学校、医院和开发商的积极性,过多考虑了政府减轻自身负担的需要;在价格改革中可能较多维护了垄断者的权益;在政府改革中可能较多考虑了政府自身的权益得失;在对外开放中可能过多照顾了国外投资者的权益等。总之,许多改革举措的重心放在提高效率上,而没有放在人本和公平上,这是许多人质疑和批评“市场化改革”的根源。[2] 从社会主义经济学角度来讲,我们改革的目标,是邓小平说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包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改革,包括政治改革、经济改革、社会改革、文化改革、政府改革等等,不能都叫做“市场化改革”,而是社会主义制度在各领域的自我完善。[3]既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社会主义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就要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公立医院以自身利益为中心,以患者利益为半径,严重损害了广大患者的切身利益,这是在降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不仅如此,公立医院通过高收费实现自身创收的做法,也背离了中央政府的改革目标。显然,医院的目标是全体医务人员福利最大化,而政府进行医改的目标是全体患者就医过程中的实际福利最大化。而医患之间的福利却有着此消彼长的关系,也就是说,医务人员福利的增长是以患者利益的减少为代价的。
从资本主义经济学即所谓的西方经济学角度讲,市场经济也是效率与公平兼顾的经济形态。微观经济学以非常完整的逻辑令人信服地论证了:市场经济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即实现“帕累托最优”,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但人们往往忽视了其假设前提——完全竞争。所谓完全竞争背后包含着很丰富的内容,如公平竞争、制度合理(交易成本为零)、信息完全、分工理想(纯生产者与纯消费者分离)等。即便是西方经济学强调的分配准则——“帕累托改进”也是指在不减少其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增加一部分人的利益,即保证公平是前提。也就是说,现代经济学所论证的市场竞争效率是建立在公平基础之上的。根据这一理论,公立医院的效率和福利提高了,但是损害了公众的公平和患者的福利。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营利性医疗机构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和二者的效率问题。如前所述,政府在设计医改方案时,也考虑到了让营利性医疗机构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之间形成公平竞争,更好地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消费需求这一问题。然而,事情往往事与愿违,营利性医疗机构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之间不但没有形成公平竞争,反而出现了更加复杂的问题。由于营利性医院是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其发展的动力来自市场外部的竞争压力。但令人遗憾的是,当前不论是民营医院还是民间资本参股的医院,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营利性医院。反观公立医院,尽管也打着“非营利性”的大旗,享受着政府的财政拨款和免税优惠,还无需承担破产的风险,实质上却在药品销售和医疗检查服务上大肆谋取利润。通俗地讲,对营利性医院而言,收益和亏损都是自己的,国家是不给予任何优惠条件的;而对公立医院来说,收益独享,亏损由政府负担,国家还给予诸多优惠条件。这种机会不平等,让营利性医院根本无法在市场上与公立医院展开公平竞争。由此可见,非营利性医院的公平与营利性医院的效率处于“双输”的境地。
三、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失败原因的深刻反思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失败的,这一点已是政府、学术界和广大患者的“共识”。然而,在分析医改失败的原因方面,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种观点认为,医改不成功的根源是走了市场化的道路,得了所谓的“美国病”,因而有必要恢复并扩展公费医疗体制;[4]另一种观点则持相反意见,认为计划经济下的医疗卫生体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因此要实行公立医院的产权多元化,鼓励发展营利性医院,严格规范非营利性医院;[5]还有学者认为,中国20多年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成功,其根源与其说是医疗服务的市场化,不如说是在市场化过程中政府职能的缺位,因此要走一条“有管理的市场化道路”。[6] 第一,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决策纠错机制尚未建立。当初,医改的方案是“给政策不给钱”。试运行了一个阶段后,发现的确调动了以创收为内容的公立医院的办院积极性,但是,却违背了医院“救死扶伤”的使命之要求,严重损害了广大患者的利益,公立医院因此成为“救富人不救穷人”、“救少数人不救多数人”的势利眼医院。公立医院本来应该具有提供公共卫生产品、稳定医疗市场价格、调整医疗资源结构、维护卫生公平、推动卫生科技进步的职能。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医疗服务目的、公立医院职能也应该是一致的。然而,所谓的市场化医改却使得公立医院的使命和职责大大减弱。这说明中国医改体制设计的确存在决策错误。当我们发现这些问题时,却没有及时的对当初设计不科学、不合理的医改体制进行纠正,显然,纠错机制尚未建立。
第二,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措施的简单模仿化是医改失败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医改模仿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子,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模式。但是,在模仿的过程中却忽视了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的特殊性。从某种意义上讲,“看病贵”——诊断费用贵、药品费用高的源头就是在于这两项市场化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试想,允许收费情况下的自负盈亏型的公立医院,只想“盈”了又“盈”,不想“亏”了又“亏”,诊疗费用只能越来越高。允许“以药养医”提取15%医药差价费,即只有高价药品才会在医院与医生那里有市场,因为对于医院来说高价药品提成多;对于医生来说,大处方给自己带来的收入多。医生收入与所开处方含金量挂钩、医院收入与药品差价挂钩。这两个“挂钩”制度彻底将医院与医生推向以“盈”为中心的行为境地。可见,高价位的药品经销商、医院、医生三者之间借助市场化改革政策,依据医院收入分配制度,通过医生的处方权这三个环节实现了从虚高药价向现实高昂的医疗卫生服务价格这一惊险的跳跃,而承担这些高价格医疗服务的消费者只能是患者。
事实上,医疗卫生服务是涉及人的生命健康权的严重专业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诊断过程与治疗过程。医学专业信息不对称致使医生对患者疾病的诊断过程与治疗过程具有完全的垄断性,处于绝对优势的支配地位,从而使医疗服务消费又具有了患者出于求生本能要求下的强制性与医患之间源于治疗过程的不可逆性以及患者在整个诊疗过程中的被动性这三大特点。
医生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过程中医生的完全垄断权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它会演变为医生的话语权,而医生的话语权又可以演变为诊疗过程的医生决策权,医生的决策权再具体化为医生处方权。医生的处方权利却是可以向着不同方向使用的:一个是本着“治病救人”的高尚道德方向,根据科学的初步诊断结论,选择适宜的检查手段与检查器械,运用合适的药物对患者进行负责任性的治疗;另一个是本着医生自身利益(收入)最大化方向,根据在诊疗过程中能够获得收入的多少,选择昂贵的检查器械,运用高附加值的药物对患者进行非完全责任性的治疗。医生处方权本身无可厚非,任何一个国家的医生都必须拥有医生这个职业所特有的这一权利,问题是处方权的使用动机,不同目的使用动机会提供质量不同、疗效不同的医疗卫生服务。
在公立医院私有化与市场化的导向下,在逐利性潜规则逐渐发生作用的态势下,在忽视了医疗服务行业特殊性的情况下,如果在中国出现医院创收越来越低、医生收入越来越少、药价越竞争越低的现象,反而不是“理性经济人”所做的传统行动了!这说明中国要实现从“传统行动”到“价值理性行动”的嬗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7] 第三,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简单照搬美国医改市场化模式也是医改失败的重要原因。这是因为,在照搬美国医改模式的过程中忽视了中国的国情,忽视了人口大国医疗卫生服务行业自身的发展规律。美国的医疗体制是以市场为主导的,医生看病以赚钱为激励机制。大多数人通过雇主获得医疗保险或自己购买保险,政府投入较少。美国的医疗技术水平位居世界第一,医疗服务质量较高,但医疗费用越来越高。相当一部分没有购买医疗保险的人,小病自己负担,大病由国家负担,导致相当的浪费,因为他们小病不治,大病由国家出钱救治。国家实际承担的医疗费用不低,而效率却较低。美国政府采取措施试图减少医疗支出,但收效甚微。这说明,美国的医改并不成功,也存在很多问题,否则,不能现在仍然在继续改革。
尽管美国的医疗卫生投入在绝对数上大大高于其他发达国家,但它的医疗卫生各项指标,如平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等均排在发达国家的后位。[8]这说明美国的医疗卫生效率也不高。在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美国,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通常建在卫生资源缺乏的地区,90%的老人和贫穷者的医疗服务是由公立医院提供的。美国是卫生服务市场化国家,但美国的很多州运用计划手段,对卫生服务价格实行管制。
再来看中国,我国人口多、技术相对落后、财政资金不足;而美国人口少、医疗技术先进、财政资金充足、市场经济成熟,这些都是中国无法比拟的。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美国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我们要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国政府进行的任何一项改革都要“以人民为本”,而美国的医疗改革更大意义上是满足上层社会少数人的利益要求。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如果评价以往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绩效的话,可以用“简单市场化”与“过度市场化”以及“市场化不足”来概括。“简单市场化”是指将医疗卫生机构的资金筹集渠道“简单市场化”,这种“简单市场化”的结果是患者承担最终所有医疗成本。[9]“过度市场化”是指政府把本应自己承担的一部分投资责任转嫁给市场,引发“以药养医”、“以医疗器械养医”问题的出现,特别是允许医院自行设置收费项目与收费标准的做法是导致“看病贵”的直接诱因。而当公立医院一旦以追逐“利”为目的时,公立医院就会偏离了他的公益性质,或者说他的公益性质淡化了。[10]这样的市场化改革完全偏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核心价值理念,我们必须要对此进行反思和批判。“市场化不足”是指私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或者称民营医院既在数量上不能满足私人医疗消费需求,又在服务质量上参差不齐,甚至坑人害人,而政府又没有及时规范并惩处这些非法行医者。这足以充分说明中国过去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成功的,以“利”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完全错误的。
针对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以上诸多问题,政府必须加大力度纠正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完善医疗卫生体制:一是摈弃以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简单市场化”的错误做法,加大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公共财政支出,并使其制度化。二是取消“过度市场化”导向的错误政策,使其制度设计走向更科学、更客观、更原则的方向。三是弥补医疗服务行业“市场化不足”的缺憾,在减轻民营医院税负和增加民营医院数量的基础上,为各级各类医院发展营造良好的公平的市场环境,使得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公平竞争。四是在确立公立医院是公益性组织机构的前提下,强化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彻底改变公立医院今后改革的“泛市场化”倾向,使得公立医院走向正确的改革轨道。五是建立健全医改决策纠错机制,在遵循医疗服务行业自身发展规律性的基础上,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医改新路径。【参考文献】
[1]彭瑞骢等主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9:5.[2]李佐军.“市场化改革”如何健康推进[J].金融经济,2009,(6):18-19.[3]刘国光.试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3.[4]王绍光.人民的健康也是硬道理[2].读书,2003,(07);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概要与重点)[N].中国新闻网,http://www.xiexiebang.com[2005-07-29].[5]赵敏,马建华.关于杭州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05,(4):64-67.[6]胡颖廉.管制与市场: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困境的实证分析及应对策略[J].经济体制改革,2006,(6):34-38.[7]彼得·华莱士·普雷斯顿.发展理论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00.[8]张蕴萍.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经济学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07,(12):83-85.[9]李义平.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失衡与校正[J].经济学动态,2011,(4):79-83.[10]程广德,葛余兆.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淡化原因与实现途径[J].卫生经济研究,2006,(11):9-11.^
第五篇:2021年湖南成人高考经管类考试科目有哪些
2021年湖南成人高考经管类考试科目有哪些
成人高考,是我国成人高等学校选拔合格的毕业生以进入更高层次学历教育的入学考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2021年湖南成人高考经管类考试科目有哪些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1)高起本考试科目:
文史类、外语类、艺术类:语文、数学(文)、外语、史地。
理工类、体育类:语文、数学(理)、外语、理化。
(2)高起专考试科目:
文史类、外语类、艺术类、公安类:语文、数学(文)、外语。
理工类、体育类、西医类、中医类:语文、数学(理)、外语。
(3)专升本考试科目:
经济学、管理学以及职业教育类、生物科学类、地理科学类、环境科学类、心理学类、药学类(除中药学类外)等六个一级学科:政治、外语、高数(二)
成人高考的学习方式是很灵活的`,有函授、业余、脱产三种学习方式。可以在校学习,也可以在家学习,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