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一大代表的最后结局 陈独秀

时间:2019-05-14 12:28: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共一大代表的最后结局 陈独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共一大代表的最后结局 陈独秀》。

第一篇:中共一大代表的最后结局 陈独秀

中共一大代表的最后结局 陈独秀、李大钊没有参加中共“一大”,是历史上的一些偶然因素造成的。当时陈独秀担任广东政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又兼任大学预科校长,正在争取一笔巨款修建校舍,如果他离开广州,这笔款子就会落空,所以未能出席“一大”。而李大钊当年担任北京八校的教职员联谊会议主席,正在领导索薪斗争和暑期会务,也不能离开北京。他们虽然没有参加中共“一大”,但不影响他们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的历史地位。

“一大”会议的曲折

许多人都知道“一大”在上海召开时曾遭到法国巡捕的搜查,但很少知道事情的原委是出在马林身上。马林作为共产国际代表从欧洲来到上海,一路上已引起各国反动当局的警觉和注意,并掌握了他的行踪。租界巡捕房详细记录了他1921年6月至12月在上海的化名和几度迁移的地址,当他在李汉俊家参加会议时,就发生了法租界巡捕房搜查“一大”会址的事情。

上海开会遭到搜查后,经“一大”代表李达的夫人王会悟提议,“一大”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开会时为掩人耳目,还特意将带来的麻将牌倒在桌上。王会悟也装扮成歌女的模样,坐在船头充当会议的哨兵。

“一大”13位代表的人生归宿

13位代表的人生归宿可以归为五类。

其一,践约信念,奋斗终生:包括毛泽东、董必武、王尽美。毛泽东参加“一大”期间虽然寡言深思,但他担任中共中央主席的时间超过了几任总书记的总和。董老长期在党和国家重要领导岗位上工作,1975年去世。王尽美从1923年至1925年担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积劳成疾,于1925年8月病逝。

其二,英勇献身,视死如归:包括何叔衡、邓恩铭和陈潭秋。1935年,何叔衡在转移途中与敌人遭遇,壮烈牺牲。邓恩铭1928年被捕入狱,1931年英勇牺牲。陈潭秋1942年被新疆盛世才逮捕入狱,1943年被秘密屠杀。

其三,性格倔强,身离心仪:包括李达和李汉俊。李达在上海机关工作时,多次和陈独秀、张国焘发生矛盾,于1923年夏愤然宣布脱党。但李达从未放弃信仰,一如既往地从事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李汉俊也因与陈、张意见不合,逐渐脱离了党的活动,被开除党籍。1927年12月,李汉俊被桂系军阀杀害。其四,误入歧途,迷途知返:包括刘仁静和包惠僧。刘仁静是“一大”最年轻的代表,1929年赴苏学习,回国途中拜会托洛斯基,从此开始成为党内的反对派,后在国民党政府任职,1950年回北京,1987年死于车祸。包惠僧在1927年革命低潮时决定退党,后曾迫于生计在国民政府内政部任职,1949年回到北京,1979年病逝。

其五,投敌叛党,下场可耻:包括陈公博、周佛海和张国焘。陈公博是“一大”代表中最先脱党的人物,抗战时期追随汪精卫卖国求荣,成为第二号汉奸,1946年被枪决。周佛海1924年脱党,抗战期间投靠汪精卫成为大汉奸,1948年病死于南京监狱。张国焘因为在参加“一大”时带来了李大钊的意见,会议推举他为主席,之后长期在党内担任要职;在长征途中和到达延安后,张国焘分裂中央的严重错误受到批判; 1938年初,张叛党投靠蒋介石并当了军统特务;1949年后寓居香港,1979年客死加拿大。资料来源:http:// 中共“一大”代表生平归宿(1)总体简介

中共“一大”代表生平归宿(1)总

体简介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0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召开。31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在南湖游船上,完成“一大”所有议程,伟大的中国共产

党正式诞生。

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3人,他们是:上海小组的李达、李汉俊;武汉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小组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小组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小组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小组的陈公博;旅日小组的周佛海;还有武汉小组的包惠僧(他是在广州与陈独秀商谈工作期间,受陈个人委派参加会议的)。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清一色的知识分子。当时,对党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李大钊、陈独秀因各在北京和广州,工作脱不开身,而没有出席大会。共产国际派马林(荷兰人,共产主义活动家,1942年被纳粹杀害)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俄国人,俄共(布)党员,1938年因莫须有的间谍罪被枪决,1956年平反昭雪)出席了会议。最后一天的会议,两位国际代表因目标太大,李汉俊、陈公博也因故都未去嘉兴南湖参

加。

李达夫人王会悟(浙江嘉兴桐乡人)作为中国第一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参加了大会的筹备、会务和保卫工作。大会期间,由于密探闯入,会议必须另选地点。王会悟立即建议到嘉兴南湖去继续开会,与会者采纳了她的建议。

“一大”选举中央领导机构時,代表们认为目前党员人数少、地方组织尚不健全,暂不成立中央委员会,先建立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并选举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任组织主任,李达任宣传主任。党的第一个中央领导机关由此产生。

参加“一大”的与会代表年龄分别为:何叔衡45岁(最大);董必武35岁;李达和李汉俊31岁;陈公博29岁;毛泽东28岁:包惠僧27岁;陈潭秋25岁;张国焘和周佛海24岁;王尽美23岁;邓恩铭20岁;刘仁静19岁(最小)。平均年龄25.9岁。其中,董必武、陈潭秋、李汉俊、包惠僧、刘仁静为湖北籍;毛泽东、何叔衡、李达、周佛海为湖南籍;邓恩铭为贵州籍(唯一的一名少数民族代表);王尽美为山东籍;张国焘为江西藉;陈

公博为广东籍。

“一大”代表的人生归宿可大致归纳为四类:

(1)、人民领袖,开国元勋。有践约信念、奋斗终生的毛泽东、董必武二人。

(2)、革命先烈,志士仁人。有英勇献身、视死如归的何叔衡、陈潭秋、邓恩铭和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的王尽美以及性格倔强、身离心仪的李达、李汉俊六人。

(3)、误入歧途、迷途知返。有悲观失望、落伍掉队的包惠僧和不听劝阻、参加托派的刘仁静二人。

(4)、叛徒特务,汉奸走狗。有分裂红军、另立中央、投敌叛党、沦为走狗的张国焘和朝秦暮楚、反复无常、阴险狡诈、投机钻营、叛党叛国的大汉奸陈公博、周佛海三人。

第二篇:中共一大代表生平简介及最后归宿

中共一大代表生平简介及最后归宿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召开。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2人,他们是:上海小组的李达、李汉俊,武汉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小组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小组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小组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小组的陈公博,旅日小组的周佛海。参加会议的还有武汉小组的包惠僧(他是在广州与陈独秀商谈工作期间,受陈个人委派参加会议的)。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当时,对党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李大钊、陈独秀因各在北京和广州,工作脱不开身,而没有出席大会。共产国际派马林(荷兰人)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俄国人)出席了会议。以下是与会代表生平简介:

№1毛泽东(1893 ~1976)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 ~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 ~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 ~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 ~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 ~1959)。

№2何叔衡

何叔衡,字玉衡,学名瞻岵,湖南宁乡县杓子冲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18年加入新民学会。1919年参加“驱张”运动。1920年受聘在岳云中学任国文教员,同年冬同毛泽东等同志在长沙秘密建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和毛泽东出席党的“一大”。1921年至1927年,历任中共湘区委员会组织委员、湖南自修大学和湘江学校的负责人,并按党的指示,帮助组建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大革命失败后,去上海做地下工作。1928年5月,去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30年7月回国,在上海任共产国际救济总会和中国济会主要领导人,1931年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执委,并任中央政府工农检察部部长、内务部代理部长等职。1934年10月,红军长征时被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1935年2月,和瞿秋白、邓子恢等向闽西转移,在福建上杭遭敌人袭击,壮烈牺牲。№3王尽美

王尽美生于1898年,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山东党组织早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被推举为山东学生联合会负责人之一。1920年3月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后,被发展为外埠会员。同年冬,与邓恩铭等人发起成立励新学会,出版《励新》半月刊。

1921年春,王尽美发起创建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7月,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山东区支部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分部主任。1922年1月,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7月,在上海出席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被留在中央负责领导工人运动。参与制订《劳动法大纲》,先后领导山海关、秦皇岛等地的罢工斗争,并为开滦五矿总同盟罢工指挥部的成员之一。

1922年11月,在山海关领导建立党的组织。1923年2月,被反动当局逮捕,经工人营救获释。后重回山东,主持山东党的全面工作。1924年1月,参加在广州举行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1月,任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1925年1月,出席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2月,抱病组织青岛国民会议促成会,参与领导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因长期积劳成疾,于1925年8月19日在青岛逝世,时年27岁。

№4董必武

董必武,原名贤琮,又名用威,字洁畲。1886年出生于湖北黄安县城一个贫苦知识分子家庭。从小跟随教私塾的父亲读书,18岁应试中秀才。随后在家乡高等小学任教,1905年到武昌考入中学堂,接受近代教育,五年后毕业赴黄州任中学英文教员。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董必武赶赴武昌投奔军政府任秘书官,担任过同盟会湖北支部评议员,军政府总务科长。1913年反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东京,入日本大学读法律。当时孙中山建立的中华革命党只有几百人,董必武加入其中。

1915年潜回原籍组织反袁起义被捕,袁世凯死后出狱,回日本完成学业。留学期间,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书籍,1917年回国后在武汉开办律师事务所并办学,成为湖北颇有些名气的教育家和律师。

1919年五四运动发生后,董必武的思想转向共产主义,翌年夏通过李汉俊与陈独秀为首的上海共产党小组接上关系,随即和陈潭秋等在武汉组织共产主义研究小组。1921年7月,董必武赴上海参加中共“一大”,此时35岁,在代表中仅次于何叔衡为第二年长者。

“一大”后董必武返鄂,公开职业是主持武汉中学,并在湖北一师等校兼课。他在校内秘密向学生进行革命教育,从而在省内发展了最早的一批党团员。北伐军占领武汉后,董必武成为湖北省政府三常委之一,并兼农工厅长,积极组织农民运动讲习所并推动工人运动。1927年7月武汉政府反共后,因他已遭通缉且目标太大,由党组织安排赴日本,再转往苏联学习。1932年回国后进入江西苏区,任中央党校副校长、临时中央政府最高法院院长等职。1934年董必武以近五十岁的年龄和体弱之躯参加长征,在干部休养连任党支部书记,其间拉着马尾巴爬过雪山,拄着拐棍走出了草地。1937年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派他重返武汉,担任长江局常委,后迁往重庆和周恩来一起主持南方局工作。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被缺席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1947年从国统区撤回后,主管华北财政工作,翌年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董必武担任过政务院副总理、政法委员会主任,领导过司法工作。后因年岁已高,主要担负名誉性职务,1959年任国家副主席,“文革”中还代国家主席。因惟有他与毛泽东在党内资格最老,受命主持党史编写,在极“左”环境中却难下笔。他在毫无实权的情况下,洁身自律,应邀题词时总大书“群言堂”三字,种种心曲尽在不言中。1975年4月2日,董老以89岁高龄因肝癌去世,病榻上的毛泽东闻讯连续几日伤感不已。开天辟地一代英杰虽相继凋零,党的事业却后浪推前浪,不久神州巨变便足慰英灵。

№5陈潭秋

陈潭秋,1896年生,湖北黄冈人。青年时代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秋,他和董必武等在武汉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出席党的一大。此后,陈潭秋先后任中共安源地委委员、武昌地委书记、湖北区委组织部长、江西省委书记、江苏省委组织部长、满洲省委书记、江苏省委秘书长等职,领导各地的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和兵运工作,为党的事业四处奔波。

1933年初夏,陈潭秋到中央苏区工作,任福建省委书记。1934年1月,在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中央政府粮食委员(即粮食部长)。红军长征后,陈潭秋留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江西分局组织部长。1935年8月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后参加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工作。

1939年9月,陈潭秋奉命回国,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他同新疆军阀盛世才进行了灵活巧妙的斗争。当盛世才公开走上反苏反共道路后,1942年夏,党中央同意在新疆工作的共产党员全部撤离。陈潭秋把自己列入最后一批,表示:“只要还有一个同志,我就不能走。”

1942年9月17日,陈潭秋被捕。敌人对陈潭秋施以酷刑,逼迫他“脱党”。陈潭秋拒不屈服。1943年9月27日,陈潭秋被秘密杀害于狱中,时年47岁。

1945年6月,在党的七大上,中共一大代表、党的创始人之一的陈潭秋当选为中央委员。当时代表们并不知道,早在1年零9个月前,陈潭秋已告别了全党同志,在新疆被国民党杀害。

№6邓恩铭

1931年4月5日,在响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口号声和悲壮的国际歌声中,一位著名的共产党人在济南纬八路英勇就义。这位烈士便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邓恩铭。

邓恩铭,又名恩明,字仲尧,贵州荔波人,1901年生,水族。1918年,倚靠在山东的亲戚资助,邓恩铭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五四运动爆发后,邓恩铭积极参加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选为学生自治会领导人兼出版部部长,主编校报,组织学生参加罢课运动。1920年11月,他与王尽美等组织励新学会,介绍俄国十月革命,抨击社会现状。1921年春,邓恩铭参与发起建立济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同年7月,邓恩铭与王尽美代表山东共产党早期组织,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回济南建立中共山东区支部,任支部委员。

1922年1月,邓恩铭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同年底,邓恩铭赴青岛,创建党组织,先后任中共直属青岛支部书记、中共青岛市委书记。

大革命时期,邓恩铭先后领导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和青岛全市工人大罢工,组织成立青岛市各界联合会和市总工会。1927年4月,邓恩铭赴武汉出席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回山东后,任中共山东省执行委员会书记。

大革命失败后,邓恩铭辗转山东各地,领导党组织开展斗争。1928年12月,邓恩铭在济南被捕。在监狱中,邓恩铭领导其他党员组织越狱斗争。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残酷地将他杀害。水族人民的好儿子———邓恩铭

董必武同志1961年8月21日在纪念王烬美的一首诗中写道:“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7李达

李达生于1890年10月,湖南永州人。1919年五四运动后,致力于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夏与陈独秀等人发起成立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并主编《共产党》月刊,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21年2月起任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代书记。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局宣传主任,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1921年8月至1925年5月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委员。1921年9月创办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出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和革命丛书。1922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同年11月应毛泽东邀请到长沙出任湖南自修大学校长,并主编自修大学机关刊物《新时代》。大革命失败后,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险恶环境中,他坚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阵地,成为卓有建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1937年5月在上海出版《社会学大纲》,被毛泽东誉为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号召党的高级干部学习此书。建国后,长期担任武汉大学校长和中国哲学学会会长,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应用和发展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毛泽东曾当面称赞他是理论界的鲁迅。1966年8月在武汉逝世。

№8李汉俊

李汉俊(1890—1927),湖北潜江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早年留学日本,接受马克思主义。回国后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大力推进建党工作,为召开中共一大做出了卓越贡献。1922年回武汉组织学生、工人开展革命活动。1927年被反动军阀杀害,年仅37岁。195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亲自签发了《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证书上写着:“李汉俊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

№9刘仁静

刘仁静(1902-1987)又名养初,后改名刘宇。湖北应城人。1919年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春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之一。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中,刘仁静是最年轻的一位,当时只有19岁。作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是党在早期的重要领导骨干,曾在北大工作和学习。1922年和邓中夏在北京创办《先驱》。同年9月,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继又出席了少共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1923年回国后,曾在上海担任过团的书记,后到北京主编《政治生活》。1926年赴莫斯科列宁主义学院学习。后参与托洛茨基派活动。1929年回国后,即进行托派组织活动,1929年被开除出党。1935年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抗日战争前出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1951年后调到人民出版社工作。1987年8月5日清晨刘仁静在北京街头散步时,被飞驰而来的一辆公共汽车撞倒。由于颅骨破裂,当场遇难,终年85岁。谁也没有料到,最后一位中共一大代表,是这样去世的。

№10张国涛

张国焘(1897 ~ 1979)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938 年成为叛徒。又名张特立,江西萍乡人。1916年入北京大学,后来曾参加五四运动。原为无政府主义者,后转信马 克思主义。1920年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局三个成员之一,兼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1922 年初代表中共出席在俄国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见过列宁。1923 年参与发动和领导京汉铁路大罢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四、五、六次代表大会上均被选为中央委员。1924年1月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后举行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 会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同年5月在北京被北洋军阀政府逮捕,叛变自首,出狱后隐瞒了叛变行为,任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等职。1927年5月当选中共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国共合作破裂后他是中共五人中央常委成员之一,以中央代表身份去南昌,阻止南昌起义未逞,参加起义。后去苏联,在对右倾错误作了自我批评之后,于1928年6月在中共第六次代表大会后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留在莫斯科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工作。

1931年初回国后,被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中央派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任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委会主席。曾以 “肃反”为名诬害许多正直的共产党人,并于1932 年和1935年在国 民党军队压力下先后放弃了鄂豫皖和川陕根据地。

1935年6月率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四川省懋功(今为小金)与毛 泽东率领的红军第一方面军会师后,任红军总政治委员、中央军 事委员会副主席。他反对中共中央关于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定,且要求改组中共中央。1935 年9月擅自率8 万红军南下,公开分裂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自行成立党中央。由于中共中央的批评,朱德、刘伯承等的抵制,四方面军大多数指战员的不满,南下又遭到重大失败,1936 年 6 月他被迫取消他所成立的党中央。在同红二方面军会合后,红二方面军领导人任弼时、贺龙等坚持党中央北上方针,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7 月初他才率领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共同北上。同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地区会师。1937年3月中共中央举行会议,清算了他的右倾分裂主义错误,继续让他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1938年 4 月初他只身逃离陕甘宁边区,经西安到武 汉,脱党逃到国民党方面。4月18日中共中央决定开除他的党籍。1949 年移居香港,后转赴巴西和加拿大。在他所写的 《我的回忆》 中,对自己在革命中所犯的错误进行辩解,自我吹嘘,并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作了许多歪曲事实的叙述。1979年12 月因病去世于多伦多。

№11周佛海

周佛海,湖南沅县陵县人,早年留学日本。他曾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并代表日本小组出席过中共“一大”,1924年冬脱离共产党。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周佛海投靠蒋介石。抗日战争爆发后,周佛海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代理部长。随着全国抗战的呼声不断高涨,周佛海与汪精卫一伙组织“低调俱乐部”,与抗日唱反调,鼓吹“战必败,和未必大乱”的投降主义言论。还与日本侵略者暗中勾结,进行谋求“和平”的勾当。1938年12月,周佛海先于汪精卫等逃离重庆,经河内到香港。之后,由香港潜入上海,开展卖国活动。汪伪政权成立后,周佛海任财政部部长兼行政院副院长等重要职务。1941年3月,汪精卫去日本治病期间,周佛海代行行政院长一职。8月初,汪病情恶化,周佛海应日本政府之召抵达名古屋探视汪,并与陈璧君商谈人事调整问题。后又抵东京,分别拜访日本首相、海相、陆相、军令部长、参谋总长等,讨论对重庆民政府的诱降及汪死后的人事安排问题。汪精卫病死后,周佛海任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抗战胜利前夕,周佛海感到前途不妙,便暗中与国民党联络,寻求后路。抗战胜利后,周佛海曾被蒋介石任命为军事委员会京沪杭行动总指挥,后改任“总司令”,负责维护京沪一带的治安和秩序,等待重庆国民党军队的到来。他向蒋介石表示:“与其死在共产党之手,宁愿死于主席之前。” 当国民党大批人马到达上海后,周佛海失去了利用价值。1945年9月30日,周佛海等被押送重庆。次年9月押到南京。10月21日,南京高等法院第一法庭对周佛海进行公审。11月7日,法庭以“通谋敌国、图谋反抗本国”罪行,判处周佛海死刑。周佛海被送往南京老虎桥监狱。次年3月,蒋介石发布特令,以“响应反正”、“戴罪图功”,“以观后效”为由,将周佛海“减为无期徒刑”,免其一死。1948年2月28日,周佛海在惨呼哀号之后,一命呜呼

№12陈公博

广东南海人。1920年北京大学毕业。回广州和谭平同创办《群报》。1921年初参加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被开除出党.1925年加入国民党,曾任广东省农业厅长、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党政府实业部长等职。因对蒋介石独揽大权不满,同汪精卫、顾孟余等到人于是1928年底在上海成立“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汪投敌,任汪伪政府立法院长,1944年汪死后,任伪国民政府主度兼行政院长,抗战胜利后逃亡日本,后被解回,1946年被处死。

另外一个特殊与会代表就是包惠僧

曾用名晦生,亦名一德,笔名栖梧老人,湖北黄冈人。1917年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1919年北京大学文学系肄业。曾任《汉口新闻报》、《大汉报》、《公论日报》、《中西日报》等外勤记者。1920年与董必武、陈潭秋组织武汉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一大”。1922-1923年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长江支部主任、中共北京区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共武汉支部书记等职。

1924年包惠僧以共产党员身份加入国民党,任国民党中央党部党员训练班委员、铁甲车总队政治教官、滇军干部学校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等职。次年参加广东革命政府东征。1926年1月参加国民党“二大”。后出任黄埔军校高级政治训练班主任、政治教官。随北伐军抵达武汉,任新闻检查委员会主席、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筹备主任。1927年1月调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十四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大革命失败后脱离共产党。1949年11月从澳门回到北京,任内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国务院参事等职。1979年7月2日在北京病逝。著有《包惠僧回忆录》等。

13位代表的人生归宿可以归为五类。

其一,践约信念,奋斗终生:包括毛泽东、董必武、王尽美。

毛泽东参加“一大”期间虽然寡言深思,但他担任中共中央主席的时间超过了几任总书记的总和。

董老长期在党和国家重要领导岗位上工作,1975年去世。

王尽美从1923年至1925年担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积劳成疾,于1925年8月病逝。

其二,英勇献身,视死如归:包括何叔衡、邓恩铭和陈潭秋。1935年,何叔衡在转移途中与敌人遭遇,壮烈牺牲。邓恩铭1928年被捕入狱,1931年英勇牺牲。

陈潭秋1942年被新疆盛世才逮捕入狱,1943年被秘密屠杀。

其三,性格倔强,身离心仪:包括李达和李汉俊。

李达在上海机关工作时,多次和陈独秀、张国焘发生矛盾,于1923年夏愤然宣布脱党。但李达从未放弃信仰,一如既往地从事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

李汉俊也因与陈、张意见不合,逐渐脱离了党的活动,被开除党籍。1927年12月,李汉俊被桂系军阀杀害。

其四,误入歧途,迷途知返:包括刘仁静和包惠僧。

刘仁静是“一大”最年轻的代表,1929年赴苏学习,回国途中拜会托洛斯基,从此开始成为党内的反对派,后在国民党政府任职,1950年回北京,1987年死于车祸。

包惠僧在1927年革命低潮时决定退党,后曾迫于生计在国民政府内政部任职,1949年回到北京,1979年病逝。

其五,投敌叛党,下场可耻:包括陈公博、周佛海和张国焘。

陈公博是“一大”代表中最先脱党的人物,抗战时期追随汪精卫卖国求荣,成为第二号汉奸,1946年被枪决。

周佛海1924年脱党,抗战期间投靠汪精卫成为大汉奸,1948年病死于南京监狱。张国焘因为在参加“一大”时带来了李大钊的意见,会议推举他为主席,之后长期在党内担任要职;在长征途中和到达延安后,张国焘分裂中央的严重错误受到批判; 1938年初,张叛党投靠蒋介石并当了军统特务;1949年后寓居香港,1979年客死加拿大。

第三篇:中共一大代表李达的最后岁月

中共一大代表李达的最后岁月

一、重修旧作

李达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一向被尊为“中国的理论巨匠”。

1961年,李达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这年夏天,因为双手颤抖的病症,加上劳累过度,他来到庐山休养。

8月25日,刚刚抵达庐山的毛泽东约见了李达。这是继1959年他们在武汉相会后又一次相见

。那一次两位好友谈论文章时,毛泽东不止一次地赞赏李达的《社会学大纲》。随后他也中肯而直率地告诉李达:“你的文章没有从前那样有锋芒。”从那以后,李达十分注重自己文章的“骨肉与血气”。

“看你的气色不太好,人也比过去消瘦许多,是不是工作太重,你可要注意身体,注意休息。”毛泽东一见面就非常关注李达的身体健康。

听到毛泽东的关心,李达十分感激。随后毛泽东又一次赞赏李达30年代所写的《社会学大纲》是那样“脍炙人口”,接着衷心地建议李达“是不是根据新的材料再修改一下,重新出版”,并希望李达在武汉大学多找几个助手共同承担这一任务。

李达当即表示:“我一定不会忘记你的嘱托,尽快把《社会学大纲》修改好。”

接受任务后,李达便雷厉风行。他一边打电话给助手,要求立即把有关书籍带上庐山,一边写信给武汉大学哲学系副主任余志宏,告诉他接受了毛泽东交给的修改《社会学大纲》一书的任务,希望他能在优秀毕业生中物色两位有所作为的学生作他的助手,并介绍自己准备花3年的时间修改或撰写《唯物辩证法大纲》、《历史唯物论大纲》等6部哲学著作的计划。

给余志宏的信发出不久,李达中断休养,由庐山返回武汉。回校后,第一件事是筹建毛泽东思想研究室,李达调集了几名助手,随后又向学校要了几间房子,毛泽东思想研究室就这样成立了起来。这是全国大专院校里最早建立的毛泽东思想研究室。

李达与助手们经过5年的共同努力。数易其稿,1965年第一部著作《唯物辩证法大纲》终于问世了。当此书征求意见稿送给毛泽东审阅时,毛泽东给予了很高的肯定和评价:“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其它范畴如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联系、发展等等,都可以在核心规律中予以说明”;“盖所谓联系是诸对立物间在时间和空间中互相联系,所谓发展就是诸对立物斗争的结果”,这些结论是对对立统一规律核心地位的“突出阐述和高度概括”。

二、抵制“顶峰论”

还在李达与助手们聚精会神地全面研究撰写《唯物辩证法大纲》时,康生与林彪等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唱起了“顶峰论”。

早在1958年夏天的一次会议上,“顶峰论”的始作俑者康生就抛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顶峰”。1960年10月,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林彪指出:“现在的马列主义是什么?就是我们毛主席的思想,它今天在世界上是站在最高峰,站在时代思想的顶峰。”

对于康生、林彪等人大力倡导的“顶峰论”,李达认为这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有一位领导特地撰写了一篇题为《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顶峰》的文章。当这篇文章送给李达提意见时,李达一看题目,就把文章丢在桌子上,毫不讳言地指出:“这篇文章题目本身就不科学,谁也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顶峰,因为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不可能一次就完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也是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接着他要求助手们“在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时,绝对不能出现这类字眼”。李达的话传了出去,弄得这位领导非常尴尬。

李达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但这并不能阻止那年月大报小刊上连篇累牍的“顶峰论”。相反,在林彪反复叫喊“毛泽东思想是当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顶峰”的影响下,“顶峰论”成为人们最时尚最热衷的话题。一次李达助手在谈到撰写毛泽东哲学思想发展时,提出是否加上“毛泽东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顶峰”。李达立即对这种想法给予了严厉批评,指出“不能写。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汲取新的养料,不断丰富发展自己,决不会停滞不前,因此也决不会有什么‘顶峰’”;“‘顶峰’这种提法不符合辩证法,是形而上学,是吹泡泡,根本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李达的观点是鲜明的。然而许多人不能理解,认为李达是固执,是僵化,是埋头学问。当然也有一些好心人劝李达:“写上这一句话,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你何必那样坚持,说不定还会犯错误呢!”这些善意的劝告没有改变李达的初衷,他斩钉截铁地回答:“怕什么?犯什么错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犯错误,而违反辩证法的东西就能出成绩?”

李达这种“不讲政治”的“固执己见”,引起了一些领导的不满。

三、武大“三家村”

1965年底,经国家有关部门同意,李达已经搬到了北京,就任全国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然而由于《唯物辩证法大纲》还没有最终定稿,1966年2月,李达又返回了武汉,开始了全书的最后定稿工作。

正当李达全力投入工作的时候,文化战线上掀起了大批判运动。此时中共中央中南局的有些人对李达颇有微词,认为李达“埋头研究,不关心政治”,随即指示武汉大学整理出李达的一份材料,说李达是“反动学术权威”,并通过有关部门报到中央。因为李达是党的创始人之一,此事关系重大,中央有关同志就此事询问了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同志当时未置可否。4月,在杭州会议上,有人又向毛泽东谈及李达的问题,当询问可不可以对李达开展批判时,毛泽东仍旧没有表态。接着在上海会议期间,这人“不厌其烦”,再一次询问毛泽东是否可以对李达进行批判,并说湖北的群众有这方面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说了一句:“既然群众有要求,在校内批判一下也是可以的”。

紧接着形势急转直下。1966年5月10日,姚文元的《评“三家村”、〈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的反动本质》发表后,全国上下对邓拓、吴晗、廖沫沙“三家村”的大批判迅速出现了高潮。中央“5·16通知”发出后,一场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拉开了序幕,北京率先揪出了邓拓、吴晗、廖沫沙所谓的“三家村”。

揪出“三家村”,批判“三家村”,一时间成为全国各地效仿的大事。湖北省一些人立即将武汉大学整理出来的李达的材料加以“修改”、“充实”,作为中南地区的“三家村”,上报给中共中央文革小组。

6月3日,武汉大学召开全校大会,传达中南局关于“文化大革命”动员大会精神,宣布珞珈山也有一个“三家村黑帮”。6月7日,在省委驻武汉大学教育革命领导小组的主持下,召开全校三级干部扩大会议,决定进一步发动群众,揭开武汉大学阶级斗争的盖子,将目标集中对准校长李达、前党委书记朱劭天、副校长何定华三人。

从此,李达再也没有安宁过。他先是被“勒令”停止写书,交待自己所有的“罪行”。接着他的助手们也被强制性地“集中”起来,强令写出揭发检举李达材料;他家的保姆被不明不白地弄走了,电话被剪断,北京的来信也被劫去了。

6月8日至9日,中共湖北省委召开贯彻中央《五一六通知》精神的会议,决定派出工作组到大专院校和文化艺术界开展“文化大革命”运动,指出要把革命斗争的矛头指向“‘混进党内’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反动学术权威’、‘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6月10日,中共湖北省委正式决定将李达与武汉大学前党委书记朱劭天、副校长何定华作为武汉大学的“三家村”。这是全国所有高校被“揪”出来的第一个“三家村黑帮”。

四、不屈的抗争

6月13日,武汉大学“组织”7000余名师生员工集会,批斗李达,“声讨”珞珈山“三家村黑帮”“反党反社会主义罪行”;湖北省、武汉市几十万人拥入武大校园“声援”武大师生的“革命”行动;《湖北日报》、《武汉晚报》等报刊,长篇累牍发表“批判揭露”文章,指出:“长时期以来,武汉大学存在一条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黑线。朱劭天、何定华和某资产阶级‘权威’等组成的‘三家村’黑帮,猖狂地反对毛泽东思想,疯狂地攻击1958年教育大革命,推行资产阶级路线,抗拒省委领导,阳奉阴违,欺上瞒下,打击无产阶级革命派,扶植资产阶级‘专家’,把武大变成他们复辟资本主义,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顽固堡垒。”与此同时,湖北省将李达、朱劭天、何定华作为武大的“三家村”,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批判。

此时“批判”和“声讨”,虽然用的是“某资产阶级‘权威’”,但被隔离起来的李达心情异常沉重,他根本没有半点辩解的自由,只有老老实实“认罪”,写“认罪”材料是他每天的“必修课”。

6月30日,对于李达的批判开始升级,李达的名字,在报纸上公开点了出来。《武汉晚报》发表了《李达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言行》和《揭发武大的“三家村”黑帮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罪行》,指出“武大校长李达、前党委第一书记朱劭天、副校长何定华组成的‘三家村黑帮’,就是这样一小撮妄图推翻共产党,恢复旧中国的反动的资产阶级代理人。”

进入7月后,批斗的方式开始残酷起来。武汉地区接二连三的批斗大会,李达总是“主角”,批斗、声讨、示众、审讯、辱骂,使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遭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迫害。然而倔强的性格,使李达从不在批斗者面前低头,所以每一次批斗,对他的人体摧残是最重的。

尽管李达遭受种种非人的磨难,但当他听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资料被抢走,助手被赶跑、研究室撤销时,愤慨地说:“你们把我的资料抢走了,把我的助手赶跑了,我怎样完成毛主席交给我写书的任务呢?”

无情的批斗,肉体的折磨,李达的身体再也无法承受。他的饮食锐减,病情逐渐加重,身体一天天地消瘦下去。妻子石曼华看到他这个样子,内心十分难过,但李达仍然抱着乐观的态度,“黑暗总会过去,等运动结束了,我一定到北京去,向党中央、向润之告状。”

7月中旬,为了加大对李达“罪行”的批判力度,武汉大学举办了“李达罪行展览”。这时李达胃病加重,伴有大量出血,每次发作,李达都非常痛苦,有时痛得大汗淋漓。尽管如此,对李达的批斗却没有半点减缓的迹象,批斗、游街、罚跪,可谓变本加厉,直到李达卧床不起。

五、巨星的陨落

1966年7月16日,毛泽东又一次抵达武汉视察的消息传遍了武汉三镇,可是李达被软禁在武汉大学自己的家中,无法知道毛泽东来到武汉的情况。

7月18日,中共湖北省委作出《关于开除混入党内的地主分子李达党籍的决定》,开除了李达这个“叛徒”、“地主分子”的党籍。

7月19日,看守李达的一个学生悄悄地把毛泽东已到武汉消息告诉了李达。这个消息让李达颇有些高兴,他认为毛泽东一定会出来给他说话的。当天晚上他强支撑起身体,准备给毛泽东写信,可是当他拿起笔来的时候,内心又充满了矛盾,是称呼润之,还是称呼主席?经过半天思虑,他选用了主席的称呼,因为他想在目前的处境下,直呼毛泽东的名字有些不合时宜了。全信的内容短得不到20个字:“主席,我有难,请救我一命。李达顿首。七月十九日。”

第二天,李达小心地用信皮把信牢牢包好,恳请学校“文革”工作队的人,将这封信尽快送给毛泽东。

然而,就在李将信交给学校“文革”工作队的前两天,毛泽东已经离开了武汉。此信只好辗转送往北京。

李达的病情更加严重了:胃病频繁发生,出血不止,糖尿病恶化,手颤抖得吓人,进食困难,每天仅靠少量的稀粥维持生命,身体骨瘦如柴。家人看到李达身体不行了,要求去医院治疗,但被拒绝。李达非常痛苦地对看守说:“我们共产党人和解放军就是对待俘虏,也是有病治病,病好后送回原地,可现在就是把我当作敌人,当作你们的俘虏,也要给我治病呀!”过了几天,家人看到李达时有昏迷,要求自费去看病,但仍然被拒绝。

李达的信辗转送到毛泽东手里,已经是8月中旬,毛泽东看后,立即在信上作了批示,要求湖北省委解决李达的困难处境问题。

8月22日,李达已经是奄奄一息了。这时可能是毛泽东的批示起了作用,也许是有一些人“良心”发现,他们才允许把李达“押送”去医院,化名看病。然而,一切都晚了。这时的李达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已经难以输液。8月24日,这位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毕生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作出了卓越贡献的理论家、哲学家、经济学家和教育家,走完了他76年艰难的人生之路。8月25日,在李达尸体即将火化时,学校宣读了经中央同意的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开除李达党籍,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戴上地主分子帽子,进行监督改造的决定”,并宣布“李达已死”。

第四篇: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最后结局

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最后结局

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共13位,他们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共同为世界第一大党的建成指引了最初的方向。一大会后,他们历经血与火的洗礼,纷纷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有的过早的为革命牺牲;有的成为叛徒汉奸而与我党为敌;有的脱离出党最后又回到党的怀抱;当然还有一直坚持党的最初信念而迎来最终胜利的。在路卫兵看来,由于对党认识的不同,目标理想的各异,他们走过了不同的人生轨迹,而他们最终的人生结局也不尽相同。

脱党或被开除党籍的7人。

张国焘:一大的风云人物,另立中央的叛逃者。

这个主持一大会议,并在一大进入中央三人局,出任组织主任的风光人物,最后却走到了另立中央与党为敌的境地。他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四、五、六次代表大会上均被选为中央委员。1927年5月当选为中共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国共合作破裂后他是中共五人中央常委成员之一,中共第六次代表大会后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留在莫斯科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工作。1931年回国后,被中央派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任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委会主席。1935年6月率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四川省懋功与毛泽东率领的红军第一方面军会师后,任红军总政治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反对北上并擅自率四方面军南下,另立中央。1937年3月中共中央举行会议,清算了他的右倾分裂主义错误,并继续让他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1938年4月他只身逃离陕甘宁边区投奔了国民党。4月18日中共中央开除他的党籍。1949年张国焘移居香港,后转赴巴西和加拿大。1979年12月因病去世于多伦多。

李达:有理论之才,却无政治之能。

一大中央三人局成员,宣传主任。一大后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委员,并创办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192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受到张国焘的排挤,未能选进中央,从此淡泊明志,渐渐与党疏远。同年11月应毛泽东邀请到长沙出任湖南自修大学校长。1923年酝酿国共合作时,李达反对国共党内合作,主张党外合作,与陈独秀意见不合,又不满张国焘的行径,遂于1924年9月脱党。之后他致力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研究,成为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937年出版的《社会学大纲》,被毛泽东誉为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1949年,李达参加并策动了湖南和平起义。建国后,由刘少奇介绍,毛泽东、李维汉等人证明,李达重新入党。历任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校长和中国哲学会会长。1966年8月在武汉逝世。

李汉俊:学者型的理论家,特立独行的革命者。

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发起人之一,一大的筹备者之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家,董必武称之为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老师”。1922年李汉俊因与陈独秀、张国焘存有意见分歧,离开了中共中央。1925年彻底脱离中国共产党并于1926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7年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执行委员、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省党部青年部长。1927年12月在武汉被桂系军阀杀害。1952年,毛泽东为其家属签署了“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证”,上面写着:“李汉俊同志在大革命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

陈公博:中共一大的懦弱逃兵,叛国投敌的二号汉奸。

陈公博是一大代表中唯一没有开完全程会议的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李汉俊的哥哥李书城家里召开时,受到法国巡捕搜查,陈公博在受到盘问盯梢后受到惊吓,当夜他所住的旅馆又发生了一起谋杀案,惊魂未定的陈公博便于第二天便溜之乎也,没有参加“南湖会议”。回到广州后便开始与中央作对,支持陈炯明叛乱,还在给陈独秀的信中声明:今后独立行动,不受党纪约束。之后又在广州党组织会议上明确宣布:不再履行党的义务。1923年陈公博被开除党籍,1925年他加入国民党,在国民党二大上,当选执行委员会委员。抗战时期,陈公博追随汪精卫叛国投敌,在汪伪政府任立法院长,汪精卫死后,他任代主席兼行政院长,成为第二号大汉奸。日本投降后出逃日本,在国民政府的要求下被引渡回国,于1946年6月被处决。

周佛海:利欲熏心最终脱党,汪伪麾下三号汉奸。

周佛海是留学日本的海外代表,一大后,他奉党的指示,参加和领导上海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工作。周佛海有着强烈的个人欲望和政治野心,1923年在他毕业回国苦于找不到工作之即,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戴季陶邀请他去当秘书。1924年冬周佛海脱离共产党加入国民党。1931年当选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抗战爆发后组织“低调俱乐部”,鼓吹“战必败,和未必大乱”的投降主义言论。1938年随汪精卫投敌,历任汪伪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汪伪政府警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上海市长、代行政院长之职,汪精卫死后任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南京高等法院以“通谋敌国、图谋反抗本国”罪行,判处周佛海死刑,后“减为无期徒刑”,1948年2月因心脏病死于南京老虎桥狱中。

包惠僧:情绪化的性格注定了他道路上的曲折。

包惠僧实际上是替陈独秀参加一大会议的,这个被陈潭秋戏称为“暴徒”的情绪化的热血青年,在大革命时代也同样表现的狂热。一大后他出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长江支部主任、中共武汉区委员会委员长。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历任中央党部党员训练班委员兼任广东大学师范部教员、铁甲车总队政治教官、滇军干部学校政治部主任、黄埔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第三团党代表,参加了第二次东征,之后调任黄埔军校教导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6年1月,被选为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十四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八一南昌起义后,包惠僧与中共脱离组织关系,并于1930年恢复国民党党籍,一度升任人口局局长要职。1948年离开国民党后举家迁往澳门,解放后回到北京。曾任国务院参事,1979年7月病逝。

刘仁静:一大最年轻的代表,御用枪手的最终回归。

刘仁静是一大中最年轻的代表,当时只有19岁,他也是最后一个离世的一大代表。一大后他和邓中夏一起创办并主编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先驱》,之后去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继又出席了少共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1923年任团中央书记。1926年去莫斯科列宁学院学习,参加托洛茨基派的活动,回国后组织托派“十月社”。1929年被开除出党。1948年他投靠国民党宣传部副部长陶希圣,在其授意下发表包括《评毛泽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反共文章,成为国民党的御用枪手而向共产党开炮。解放后刘仁静重又回到党和人民的怀抱,195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后在人民出版社从事编译工作,1987年8月因车祸在北京去世。

为党牺牲的一大代表4人。

陈潭秋:持枪杀敌的战场英雄,宁死不屈的革命战士。

陈潭秋是一大代表中唯一持枪杀敌在疆场浴血的革命战士。一大后他先后任中共武汉地委、武昌地委、湖北地委主要负责人。1923年参与组织了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在任江西省委书记时秘密配合南昌起义。1934年1月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陈潭秋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执行委员,粮食人民委员,在反“围剿”中保证了部队供给,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央红军长征后,他留任中央苏区,领导开展游击战争,在一次突围中被子弹打中右耳。1935年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并留驻共产国际工作。1939年回国后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1942年9月被新疆军阀盛世才逮捕,在狱中坚贞不屈被折磨致死。

王尽美:积劳成疾而最早离世的一大代表。

一大后任中共山东区支部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分部主任、山东省委书记等职。他发展党组织,开展工人运动,为党做了大量工作。1922年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回国后积极组织罢工运动,担任过开滦五矿总同盟罢工指挥部的成员。1925年8月,因长期积劳成疾在青岛逝世,时年27岁。

邓恩铭:用热血演绎传奇一生。

邓恩铭一大后回到山东,积极开展建党和工人运动,历任中共青岛支部书记、山东区委、省委书记等职。1925年他组织领导了青岛纱厂工人大罢工,成为“五卅运动”的先导。他还参与领导了四方机厂的工人大罢工和青岛全市工人大罢工,组织成立青岛市各界联合会和市总工会。1928年因叛徒告密被捕,1931年在济南英勇就义。

何叔衡:默默无闻的革命志士。

一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1927年马日事变后,在上海为党创办地下印刷厂并开展地下工作。1928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国后在上海负责全国互济会工作,营救被捕同志,组织革命者去苏区。1931年11月,何叔衡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内务人民委员和中央政府临时法庭主席等职。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他留在中央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2月在长汀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59岁。

最终走上天安门城楼的2人。

董必武:对党忠诚一生的革命志士。

一大后历任中共武汉区委委员,湖北民运部部长,湖北省委委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领导筹建了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并任湖北省国民党工作委员会主任,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1928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学院学习。回国后历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最高法院院长,工农检察委员会副主任。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到陕北后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代理主席。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战胜利后,是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谈判的代表之一。1945年代表解放区参加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建国后,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政务院副总理,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1975年1月任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75年4月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伟大的缔造者。

他是党的创始人之一,是一大的书记员,是党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伟大的缔造者。毛泽东初期在党内几经沉浮,最终在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上,他的正确思想得到认可,从而确立了他的领导地位。从此他领导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抗战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解放了全中国。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按动按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并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中国共产党“一大”已离我们远去了88年之久,当时这个只有13位代表参加,在组织准备上还略显仓促的会议,却成就了中国历史最伟大的辉煌,开创了从未有过的历史新纪元。大浪淘沙,13位代表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经历了最后的洗礼。历史会永远记住他们缔造的伟大时刻。

第五篇:13位代表后来结局

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不同结局

参加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的13位代表,其最终结局可归为五类。其一是奋斗终生者;其二是英勇牺牲者;三为性格倔强,身离心仪型,;四是误入歧途型;其五为投敌叛党者„„

毛泽东董必武:从南湖到开国大典

1921年夏天,毛泽东与湖南的另一位年长的代表何叔衡乘船赴沪。对毛泽东参加“一大”的表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比较活跃,善于思辨;一种是比较沉稳,勤于思考。他的确沉稳,善于听取大家意见,但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他颇具见解,胜过他人。

毛泽东没有参加党的二大。在党的三大之后,毛泽东进入中央局,担任相当于中央秘书长的职务。此后,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一起探索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辈子,成为当代中国最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1976年9月,毛泽东走完了他83年的奋斗人生。

董必武是另一位和毛泽东一起同时参加了党的一大,又同时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的中共领导人。

1920年,曾为前清秀才的董必武在武汉创办私立中学。就在这年夏天,他接到李汉俊从上海的来信,告诉他上海已成立共产主义小组,请他在武汉成立类似的地方组织。

1921年6月,董必武再次收到上海来信,他与武汉小组另一负责人陈潭秋被大家公举赴会。在这次大会上,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组织成立的发起人、见证人之一。

作为一位忠厚长者,历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董必武一生信仰马列:“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

1975年4月2日7时58分,这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董老享年90岁。何叔衡、邓恩铭、陈潭秋:血洒疆场志未酬

何叔衡生于1877年,是参加会议最年长者。尽管董必武比毛泽东长9岁,何叔衡比董又长9岁。他也是一位前清秀才。“老秀才”革命之初,是在1918年参加新民学会,而且是这个团体的领导人之一。

一大召开那年,何叔衡44岁,已有相当的经历和学识。“一大”闭幕后,何叔衡与毛泽东回到长沙,着手湖南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工作。不久,中共湖南支部成立,他利用捐资办起了湖南自修大学,培养党的干部。

1927年5月,长沙发生“马日事变”,正在指导农运的何叔衡被捕,但他很快机智逃脱。后经组织安排,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三年后,何叔衡返回上海,被组织分配去中国互济总会,担任总会主任的工作。

1935年2月24日,何叔衡、瞿秋白、邓子恢等一批中央领导人从江西转移到福建长汀县,不料与敌“义勇队”遭遇。何叔衡落崖受伤,被两个匪兵发现,结果被匪兵连击两枪,壮烈牺牲。

邓恩铭从研究马克思主义到领导党的运动只有11年,但这11年生命确实壮观。

邓恩铭出身在贵州荔波县一个水族家庭。1918年,邓恩铭在亲戚帮助下考上济南省立第一中学。也就是在这里,他开始了革命的起步。

在1920年末,山东共产主义小组秘密诞生了,邓恩铭和王尽美成为负责人。

中共一大召开时,正值邓恩铭放暑假,他接信后迅速从青岛赴沪,是到会较早的代表之一。在这次会议上,他是较活跃的青年。一大之后,他又作为中国的代表之一出席了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结第一次代表大会。

1928年底,当邓恩铭在济南深入进行革命活动时,由于叛徒告密,被捕入狱。

1931年4月5日黎明,30岁的邓恩铭从容整装,与难友们一一告别,然后高唱《国际歌》昂首阔步走向济南纬八路刑场,英勇就义。

陈潭秋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时,他不仅是武汉湖北共产主义小组的负责人,同时已是著名的学生领袖。

大革命失败后,陈潭秋在江西、满洲、江苏等地做党的工作,曾被捕入狱。

1933年春,陈潭秋与谢觉哉化装同行,秘密进入中央苏区,出任中华苏维埃粮食部长。1935年7月,陈潭秋回到上海。不久,被中央派往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1939年5月,陈潭秋奉命回国。中央电示他留在新疆接替邓发任中共中央驻新疆办事处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并担任我党与“新疆王”盛世才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任务。

1943年9月27日,陈潭秋和毛泽民、林基路等同志被与蒋介石暗中勾结的盛世才秘密杀害于乌鲁木齐。李汉俊、李达:脱党而不放弃信仰

李汉俊是中共一大代表,后来血染刑场,被敌人所害。但此时他已不是中共党员。

李出生湖北潜江,后留学日本。在京都大学遇到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河上肇,汲入马克思主义营养,由学数学转而钻研马克思主义,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有一定见解。

一大召开后,他把自己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与兄居住的厅堂做会场,终日备烟沏水准备会务,同时也阐述了大量建党主张。会议后期,他从容应对特务的骚扰,保护了与会代表。

二大后,李汉俊与张国焘和陈独秀发生矛盾,就渐渐脱离了党的活动。

李汉俊不在党组织中活动,但并没有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和革命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他利用“合法”职位,掩护了一批尚未暴露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进步人士,为革命做了大量工作。

1927年12月17日下午,李汉俊在寓所被新上台的桂系军阀胡宗铎抓走,在未审讯的情况下,当晚被枪决。桂系军阀在刑场贴出告示,称李汉俊为共党首要分子。呜呼,烈士没有在党的花名册上,却死在“罪”为共党首要分子的布告下。

李达也是农家之后,1890年出生在湘江之滨。完全靠苦读,他考入北平师范学校后,以优异成绩考上留日官费生。

1918年6月,李达完成了一生中最大的一次转折,成了一个热烈的马克思主义追随者。他放弃了理科,专攻马克思主义学说。

早在20年代,如此醉心钻研马克思主义的人不多,这为李达后来成为党的理论家,从而在社会科学战线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奠定了基础。1920年他启程回国,很快与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共同成立共产党上海发起组。

李达在一大上提出许多见解是自然的,因为当时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超过他的人并不多。一大结束后,李达还在上海机关做了一年的实际工作。

但不久,他便携家返湘,同毛泽东等合作办湖南自修大学去了。李的这次返湘,既有毛泽东所邀,也因他与陈独秀和张国焘的矛盾所致。

是年,李达愤然宣布脱党,犯下他一生“最大的错误”。

1949年12月,毛泽东作为历史见证人,刘少奇作为介绍人,李达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后,李达奉命改造湖南大学,很快取得成效。接着又去改造武汉大学,同样成果甚丰。这一期间,他主要是办校和从事党的理论研究。他是在毛泽东晚年少有的几个能够与之理论对话的人。毛称李达为:真正的人!

“文革”一开始,他就被迫害致死,终年78岁。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背信弃义叛党投敌

陈公博是广州代表,是一大代表中最先脱党的。1921年7月30日,一大会场遭敌探骚扰,次日会议移至南湖,惊魂未定的陈公博脱离集体而逃,返回了广州。

此时,正赶上广东军阀陈炯明叛变,中国共产党特别会议决定联孙反陈,但陈公博却拒不执行。此后,他又在党的会议上明确宣布:不再履行党的任务。

在汪精卫的支持下,陈公博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1925年回国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书记长。1年之后,当选国民党中央执委。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蒋汪再次联合,汪精卫出任行政院长后,陈公博出任国民党中央民众训练部长、行政院实业部长。

1940年3月20日,他在南京就任汪伪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立法院长及军事委员会训练部长要职。然而,就在汪陈联手、多行不义之时,汪精卫在日本名古屋帝国大学附属医院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陈公博由汉奸中的二号人物升为一号魁首。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投降,陈公博仓皇逃到日本。随后,国内掀起惩罚汉奸的浪潮。陈被送回南京。

1946年4月5日,江苏高等法院审理陈公博。6月3日,将陈公博移往苏州狮子口江苏第三监狱,判处死刑。

随着一声沉闷的枪声,陈公博罪恶的一生结束了,时年54岁„„

周佛海是旅日代表。1917年初夏,周佛海赴日留学,进入鹿儿岛第七高等学校学习。通过阅读大量社会主义书籍,周佛海开始信仰共产主义。

1921年,周佛海在鹿儿岛接到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的信件,成为唯一从境外赶回来的一大代表。

11月初,周佛海返日,改入京都大学,在错误的理论指导下,周佛海逐渐与共产主义背道而驰,并为生活所困而沉沦。

回国后,周佛海很快与国民党右派分子沆瀣一气。1924年9月,周佛海给中共广州执委写信要求脱党。周佛海一脱党,便马上踏上反共道路,成为蒋介石翼下一得力谋士。然而,蒋介石的重用未能满足周佛海对权力的追求和欲望。“九·一八”事变后,周佛海、汪精卫一见如故,共谋“和平”。

1938年12月15日,周佛海以视察宣传为名,先期到达昆明等待汪精卫等人逃往河内。此事最后取得成功,周立了头功。继而,周佛海出谋划策,建议汪精卫开展“和平运动”,建立和平政府。

与此同时,周佛海非常重视特务工作。他采用种种特务手段,使自己成为伪政权起事人和“开国元勋”。1945年8月,日本投降,历时5年4个月的汪伪政府作鸟兽散。

周佛海故伎重演。他迅速给蒋介石发电,利用他担任上海市长一职表示将沪完整交给中央。蒋介石收电后,任命周佛海为行动总队司令。1946年3月,蒋迫于全国压力,把周佛海押往南京。周以“迫谋敌国、图谋反叛本国”之罪被判处死刑。

周佛海的婚外恋人杨淑慧以公布蒋周往来密电为由,要挟蒋介石特赦周佛海。

1947年3月26日,国民政府下达主席令,特赦周为无期徒刑。1948年2月28日,周口鼻流血死于南京老虎桥监狱一囚室之中。

张国焘是北京代表,一大会议主持者,中途叛党。

五四运动期间,张国焘参加示威游行,成为“学生领袖”,被推举为北京学联主席。1921年6月,张国焘和刘仁静作为北京党组织的代表到上海参加一大。

张国焘同时也是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领袖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为了发展全国工人运动,于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张国焘受命此任,并与同仁一道发表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宣言》,揭开了中共正式成立后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序幕。

1924年5月21日,张国焘及夫人杨子烈被捕,由于大量文件落入敌手,张国焘被迫投降自首。出狱后,张国焘隐瞒变节行为,参与中共驻国际代表团留在苏联。客居苏联三年的张国焘一回国,立即撰文拥护王明。不久,张国焘以中央代表身份被派往鄂豫皖苏区主持工作。

1935年夏,长征途中的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川西会师,张国焘自恃人多枪好马壮,先是要夺红军总政委一职,继而在中委、中央政治局委员中要官要位,并发展到对抗中央路线,对中央北上的决议拒不执行,直至最后抛出一个非法成立的第二中央。

1938年初,张国焘利用离开延安到陕西中部黄帝陵祭祖的机会,只身投靠国民党,并面见蒋介石,决意叛党。

张国焘叛党后,立即投奔到戴笠门下,从事反共活动。他在上海办过宣传反共的《创进》报。1949年,张逃往香港,同第三势力一起办起《中国之声》杂志。

1966年,张国焘匆匆离开香港,移居加拿大。十几年后,客死他乡。刘仁静、包惠僧:历经曲折迷途知返

刘仁静出身在湖北应城的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他中学时代到武昌博文书院就读英国人创办的教会学校。在这里学到了许多民主意识和外文知识。

刘仁静真正的革命旅程是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在此基础上,他与李大钊、邓中夏接近,成为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发起人之一。

在一大会议上,刘仁静极力反对西欧社会党的议会政策以及改良派思想。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应积极从事工人运动,为共产革命作准备。他的这些观点与另一位代表毛泽东有许多相同之处。

1926年,受中央派遣,刘仁静赴莫斯科国际马列学院学习。在这里,他学习与研究马克思主义。不料,他在学习上发生了一些意外的事情:

“1927~1928年,我在马列学院学习时,看过托洛茨基的文章,我同意他的观点。”

1929年,刘仁静在苏学习结束。回国途中,刘仁静突然转到土耳其,拜见托洛茨基,由于受托派思想影响,刘仁静回到中国,便投入陈独秀门下。此间,刘仁静自命为“中国托派天字第一号”人物和“特等理论家”。

1939年,刘随着国民党三青团机关撤离武汉至重庆。抗战胜利后,刘仁静回到上海,进入特务刊物《和平与统一》担任主编。刊物停办后,又辗转于国民党各个机关。

1951年下半年,组织上安排他到人民出版社任编辑。直到退休。

1987年8月5日凌晨,一位司机因刹车不及,撞死一名老人。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位老人就是最后一位健在的一大代表――刘仁静。

包惠僧是陈独秀指派的,代表陈独秀参加会议,并负责向陈汇报会议情况的代表。

包惠僧当初是武汉党组领导人。上海党组织负责人李汉俊委托包前往广州找陈独秀回上海主持工作。包到达广州,陈独秀不同意,并把包留在广州工作。

而后,李汉俊来信说要各地派代表参加共产党成立大会,陈独秀因事不能赴沪,于是就派陈公博和包惠僧两人去出席会议。

革命低潮时期,他回到上海。上海是白色恐怖,苦闷、灰心、失望跃上心头,加上在党内有张国焘的处处责难,他决定退出中国共产党。

1931年,包惠僧任蒋介石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谋。1936年转任国民党政府内政部参事至1944年。1944年夏,国民政府缩编时,包惠僧看透黑暗,加上终不得志,便自动申请遣散。获批准,携家眷到澳门谋生。

1957年,包惠僧被任命为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从此之后,他就笔耕不止,写下大量历史回忆,最后结集《包惠僧回忆录》。

1979年7月2日,包惠僧因病久治无效去世。王尽美――英年病逝 感撼后人

王尽美是济南代表。1921年6月,王尽美接到一大通知后,乘轮船到上海。

一大结束后,他与瞿秋白、邓恩铭等同志一道,代表中共参加了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会议,并会见了列宁。

回国后,王尽美协助罗章龙组织了京奉铁路、开滦煤矿等地政治大罢工,亲自指导了山海关铁路工人大罢工。

从1923年至1925年5月,王尽美担任山东省委书记,他积极发展组织,办报写文章,还经常组织民众演讲。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王尽美带病到上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8月19日,年仅27岁的王尽美因肺病逝世。

下载中共一大代表的最后结局 陈独秀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共一大代表的最后结局 陈独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