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评课稿[最终版]

时间:2019-05-14 12:19: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莫高窟评课稿[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莫高窟评课稿[最终版]》。

第一篇:莫高窟评课稿[最终版]

《莫高窟》评议会记录

胶州市第四实验小学

语文教研组

《莫高窟》听课评议

任凤田:听过朱莉老师很多课,每堂课她都上得得心应手,不追求表面的热热闹闹,有的是扎扎实实的训练,这得益于她对教材深入的钻研和独到的解读。本次研修磨课上的是苏教版五年级《莫高窟》一课,经过两次打磨,集合研修小组全体老师的智慧,本次馆课给我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一、导入新课,别具匠心。

课一开始,朱老师便询问大家“十一”黄金周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学生回答后便用饱含激情的语言总结导入:在茫茫戈壁的怀抱中,在刀削斧劈的断崖上,敦煌莫高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对于莫高窟的珍贵价值,课文中用两句话进行了概括。然后让学生找句子,再找最能体现莫高窟价值的词语,并指导朗读。这样的设计遵循了阅读教学的原则,从整体入手,感受莫高窟的宏伟瑰丽,充分激发起学生对莫高窟的向往。

二、组织教学,精彩纷呈。精彩一:抓中心句,感知写法。

朱老师为让学生感悟本文的写作特点,在总结课文主要内容的时候便把每段的中心句找出来,并告诉学生,有些文章的中心句便是这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的主要内容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朱老师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总分总”的构段方法。大胆的设计,拓宽了我教学的思路。

精彩二:飞天仿写,精妙绝伦。

朱老师课堂上利用媒体,强化语言文字训练,落实语文教学的双基,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在教学彩塑时,不仅提供图片,还让学生给每幅图片加个小标题,并说说理由,最后让学生填空背诵。学生在说的时候,不仅落实了本课的基础教学,更强化了学生语言文字训练。在教学飞天时,用四字词语想象飞天的样子,结合结尾处的省略号进行想象练笔。图文声像相结合,让学生置身于多种感官的刺激中,有效的促进了学生语文交际水平的提高。学生交流别样精彩:“有的脚踏青云,漫天飞舞。”“有的轻吹竹笛,清脆悦耳。”“有的手端果盆,供神献佛。” “有的轻提画笔,题诗作画。”„„从学生训练有素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周老师平时的每一堂课都是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课。

段瑞香:朱老师的课,不仅强化了语言文字训练,还渗透了德育内容,润物无声。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教材。在教学藏经洞时,朱老师抓住“曾”字设问:从“曾”字你感受到什么?这六万多见珍贵的文物如今到哪里去了?然后出示了一组信息,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当学生说:“我痛恨这些帝国主义者,他们带走了我国的文物”时,老师适时引导:“用‘带’字适合吗?能表现你愤慨的心情吗?”学生马上意识到应该用上“抢”、“盗”、“掠”。一字之差不露痕迹地渗透了德育,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另外,周老师每教完一个部分,总要用铿锵有力的语言作一番小结,让学生不无骄傲地朗读课文。学生在一次次地朗读中,激起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赵玉香: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学到了一些用词造句的方法,表达方法、写作方法等,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为将这些优美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所以朱老师课后作业布置了背诵课文二、三、四段,并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把自主权还给了学生。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朱老师还推荐学生查阅中国三大石窟的资料,有效地找准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整合的切入点,为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信息能力架起了一座桥梁。

郑云花: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的教学朱就是通过自读自悟、感情朗读等手段,让学生与作者一起走进文本,了解莫高窟,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环节的设计精当、巧妙,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实践性,让“以读为本”的教学法的实效性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朱莉:远程研修几个课例的学习让我对语文教学的系统性认识不断清晰,给本次磨课带来很大的自信。我想主动而大胆地挑战自己,选一篇学生不熟悉的课文进行磨课。经过反复甄选,再加上同伴们的建议,于是有了我对《莫高窟》的选择。开始的时候我读一些经典的课例,关注一些有意义的讨论,明白我们目前身居何地。第二步我便聚焦到了敦煌这个主题的了解,收集相关信息,想从一个高位把握敦煌艺术的精髓,第三步才聚焦到了这个文本,分析文本的语言特点,寻找它作为课文进入教材的语文特征,我们发现,这是一偏非常典型的说明文,而且仅用四百多字就为我们展现出莫高窟这样一座丰厚的艺术宝库,从语言学的角度,这是一个颇有价值的写作训练范本。第四步,我决定走进课堂,再同伴们的帮助下,探索“以读为本”导读策略在阅读教学中的实效性。

范艳:朱老师的课整个教学自然、流畅,看似随意,处处在理解和表达,内容和形式两个层面走来回,学生参与度极高,问题在于由于自己对莫高窟艺术的精髓把握不准,对各种信息的占有量有限,同时信息梳理工作没有完成,所以,在理解课文,推动情感时有力不从心之感,内容之间有机联系不够,整体性有所欠缺。

战在欣:把文字读厚有一定的尝试。但小亮点还没有用大价值联系起来。学生倾听有进步。朗读时有亮点闪耀,但少了回到大背景的高度。

毛新香:对“明珠”的理解太空,明珠应该是使人眼前一亮(外形),再渐渐感受出内在的价值。

刘梅:学生对莫高窟的资料了解不多,课后“搜集其他两大石窟的资料”改为“搜集莫高窟的资料”是否会更合适。

第二篇:《莫高窟》评课稿

《莫高窟》评课稿

桂芝小学

徐鑫

本周三是我们桂芝小学语文高年级组第二次教研活动,五年级的汤老师和叶老师共同执教了《莫高窟》这篇课文,他们的研究主题是“自主学习”。在这次听课活动中,我们学到了很多,同时也带给了我们很多思考,接下来就做简单评析。

一、同课同构共精彩 1.教学设计结构清晰

《莫高窟》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现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它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从全篇看,作者以“总——分——总”的形式来结构全文。两位老师教学设计能充分利用教材呈现的特点来安排课文的结构,使学生对莫高窟有一个完整而又清晰的印象,从而更好地认识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2.利用画面丰富教学

《莫高窟》这一经典历史文化艺术,远离现代儿童的生活。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所讴歌的敦煌艺术和世界文化历史,在课堂上,两位老师借助电教画面,向学生展示了莫高窟的彩塑与壁画艺术,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语言文字所反映的那活生生的事物,引导学生欣赏莫高窟彩塑、壁画的绚丽多姿,精妙绝伦。再加上是所配的音乐,宁静悠远,把大家带到了久远的年代,浮想联翩……这时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来写一写其他飞天的形象,这时的片段训练,恰到好处,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射……其实这篇课文要的就是这种意境,很好地为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整个人都跟着飞天飘呀飘……

3.手段灵动贴近生活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壁画的宏伟瑰丽,突出了“四万五千多平方米”这一个震撼人心的数字,这个庞大的数据,对于学生来说,概念是很模糊的,老师能联系实际,让学生猜一猜,在多次猜测中,对这个数字充满好奇与惊讶,从而形象地加深了学生的认识,对壁画的宏伟瑰丽自然感受得更加真切。

4.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阅读与写作不分家,这是我们语文教学永远坚守的阵地,充分阅读就是为了更好地写作教学中两位老师都关注了总分总构段方式与点面结合方法的指导。

二、同课同构显特色

相同的教学设计,相同的课件呈现,给我们听课者一种貌似雷同的倦怠,我们真希望听到不同的声音来彰显各自的课堂特色。我认真地听着,努力地比较着,在一个个细节之处,我看到了不同的精彩。

1.汤老师的课堂自主味更浓一些。

(1)有思考。在学习彩塑那一段,汤老师问学生“写了哪几种类型?”学生的回答中出现了“4种”,汤老师没有说对与错,而是让学生再读,让他们在争论中自己找出答案,一个学生说出了“卧佛是菩萨中的一种”的精彩答案,我当时为此处的处理心理暗暗叫好。同样这个环节,叶老师是直接把“3种类型”告诉给学生的,也就少了一份思考。

(2)有质量。抓住关键词品读文本,一字值千金。课堂接近尾声,汤老师对“曾”字的解读激起了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那段补充的文字资料,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愤怒的情感匣门被打开,从内心激起对侵略者的强烈谴责,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样此处,叶老师的收尾就显得单薄了一些。

(3)有意境。学习飞天的一段,同样有画面,同样有音乐,可效果却不相同。为什么呢?我细听,细想,其实真的就在一个细节处。汤老师自己轻声配乐朗读引出飞天,而叶老师的那个环节是引着学生齐说的,破坏了当时的那份神秘的云端之上的感觉。

2.叶老师当堂积累,注重实效

本课其中的一个教学重点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同时背诵二、三、四段,如何在课堂中落实背诵,进行背诵方法的指导,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叶老师在课堂上处理不露痕迹,也可谓“巧夺天工”,在不经意间,孩子们记住了精彩的片段。

三、共同的思考

这次教研活动结束了,给我们所有语文教师留下了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在同课同构的教研活动中,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上出自己的特色。

第三篇:敦煌莫高窟说课

辉煌灿烂的敦煌石窟

新乐市东长寿学校 郭娜敏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时:全2课时,本课为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以冀教版美术八年级《辉煌灿烂的敦煌石窟》为教学的出发点,从石窟艺术追溯佛教的起源,对雕塑、壁画艺术的欣赏,引申到对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对宗教文化的了解。

在本课教学中,打破了以往单纯介绍作品的美术特征的局限,把敦煌艺术放在特定的文化和历史情境中,以便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敦煌艺术,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敦煌石窟艺术的基本情况。

2.能力目标:欣赏敦煌艺术的经典作品,提高学生对敦煌艺术的欣赏能力,尝试探索敦煌艺术的独特审美特征。

3.情感目标: 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提高对古代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对石窟艺术的三种类型作初步了解,介绍佛教文化 教学难点:对我们古代艺术宝库石窟艺术有一定的认识。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相对有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思维较为成熟,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认知。宗教艺术虽离学生实际较远,但学生们好奇心强,探究欲也强,为了便于加强认识、加强学生理解,设计了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尝试通过感受、分析、描述、比较与讨论来学习欣赏评述的方法。

教法学法

1、直观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课堂内容,加强课堂的直观性与趣味性。

2、倡导“表现性学习”,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3、谈话法、讨论法、情景创设法

采用欣赏优秀作品与德育渗透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来组织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出新课

欣赏千手观音舞蹈视频

组织教学,提问:看了这段古典舞有何感受? 哪位同学能谈谈这个舞蹈是根据什么人物创作的?

师:不仅服装华丽,而且内容丰富,美轮美奂,深深地吸引和感动着全世界的人。舞蹈《千手观音》的舞姿形态出自于敦煌石窟壁画。

活动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导入新课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共分四个环节 环节一:自主学习

了解敦煌石窟艺术的基本情况。

敦煌是大家熟悉而又向往的地方,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到底因何而闻名天下?这节课就跟随老师一起走进敦煌。

(板题)辉煌灿烂的敦煌石窟

带着问题看课本: 莫高窟被称为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为什么?

多媒体展示丝绸之路咽喉要道敦煌,出示本课的知识要点,从这7方面进行 了解。(找生回答)

活动设计意图----这是学好本节课最基础的认知。从而了解莫高窟的由来,以及它的历史背景。

环节二:知识探究 欣赏-评述

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进入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分析敦煌艺术建筑、壁画、雕塑的整体艺术特点。

1、提问:敦煌莫高窟中有哪些景物?(彩塑、壁画、建筑)总结:三种艺术相结合完整的宗教氛围,佛国世界。

2、建筑欣赏------(中心塔式建筑)

敦煌石窟的建筑尤以莫高窟保存的五座唐宋木构窟檐为稀世之珍和一些宋元土木古塔;壁画中也出现不少代表时代的古建筑图样,可说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不可缺的第一手资料,具有研究历史和艺术的价值。

3、彩塑欣赏

欣赏视频;敦煌彩塑、图片 总结:敦煌彩塑的发展及特点

试着分析唐代、隋代和西魏菩萨像的特点?

发展时期:(北魏前期、后期)---深沉宏达浑朴单纯

鼎盛时期:(隋唐)----规模宏大 造型生动细致绚丽多彩

衰败时期:(宋、西夏、元)----形神、塑工、敷彩均失盛唐活力

敦煌石窟的彩塑、文物多以夸张的色彩表现人物性格,神态各殊。其丰富内涵,堪称是一部中国古代千年佛教彩塑史。

4、壁画欣赏-------(45000平方米)

欣赏视频:岩彩壁画、图片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内容丰富,技艺精湛。45000万多平方米的壁画分为佛像画、经变画、民族传统神话题材、供养人画像、装饰图案画、故事画和山水画.。

敦煌飞天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主要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

比一比

较两幅图,感受敦煌壁画线条的美。欣赏视频:花开敦煌、图片

活动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石窟中的彩塑和壁画作品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1.学生通过欣赏、比较、探究,发现敦煌莫高窟三大艺术的形式美感,是以壁画为主、雕塑为辅的大型石窟寺。

2.渗透和强化我国优秀美术传统的历史渊源和成就,升华对传统艺术的情感。环节三: 合作探究

敦煌因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历经沧桑,几度盛衰,步履蹒跚地走过了近五千年漫长曲折的里程。悠久历史孕育的敦煌灿烂古代文化,使敦煌依然辉煌;那遍地的文物遗迹、浩繁的典籍文献、精美的石窟艺术、神秘的奇山异水„„使这座古城流光溢彩,使戈壁绿洲越发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就像一块青翠欲滴的翡翠镶嵌在金黄色的大漠上,更加美丽,更加辉煌。

分组讨论:敦煌艺术历史价值 从文化角度、历史研究的角度分析讨论。

1、小组讨论,提供不同的学习对象,听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学习成果,达成目标。

2、组际交流,一人发言其他小组可补充。小组成果变成全班成果。老师总结:

1、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珍贵资料,是人类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中华民族发达的象征。

2、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贵的形象史料。

学生欣赏、比较、探究,发现石窟三大艺术的形式美感,认识我国古代已创造灿烂的文化艺术并能总结归纳。活动设计意图----

1、从文化角度、历史研究的角度分析讨论文化遗产的价值,通过组内交流,学生更多的参与,组内启发,将个人独立思考转化为全组共同认识成果;

2、通过组内帮助提高学习的正确率;通过组内合作,学生养成更多的合作精神。

环节四:能力展示

佛教艺术表现与生活的联系

1、竞技抢答

(1)、右图是春节联欢晚会上的舞蹈《飞天》剧照,七年级的张旭一家在观看此节目时,发出了以下议论,其中存在错误的是()A.妈妈:她们把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演活了,真是美轮美奂 B.叔叔:我到陕西西部旅游时参观过敦煌莫高窟

C.爸爸: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雕塑 D.张旭:莫高窟的大部分洞窟是隋唐时期开凿的(2)、以下哪部动画片是根据敦煌壁画改变的()(3)、歌舞剧是依据敦煌莫高窟里的哪种艺术形式创作的?

活动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假如你是敦煌莫高窟的导游,你会怎样向游客介绍敦煌?

活动设计意图----使学生的感受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学生体验生活,感受角色。

三、教师小结:

敦煌莫高窟是我国古代美术的重要宝藏之一,也是世界佛教的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早在1987年12月,甘肃敦煌莫高窟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相信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将会一直闪烁着绚丽夺目的光彩。作为中学生,我们不仅要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还要珍爱和学习我国传统艺术,并立志保护和发扬我国传统艺术。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刻苦学习,为振兴我们伟大祖国而努力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对敦煌艺术成就有了总体的认识,能对彩塑、壁画作品做简单评价。本课知识容量大,学生对内容也比较陌生,生怕学生兴趣不浓。不过学生好奇心强,探究欲也强。积极讨论、各抒己见。又很喜欢当导游体验生活,课堂表现很积极。不过好多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较差。还需循序渐进提高美术素养。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也更好地体会到“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四篇:五年级语文《莫高窟》评课用语一2

五年级语文《莫高窟》评课用语一2

以读为本,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新课标》中也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朱老师执教《莫高窟》一课,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而有效地读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读中解决问题、读中悟出感情,在读中品词析句……让学生在读中自悟自得,从而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创造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

一、以疑促读,读中理解

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呢?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有疑处。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的效率。莫高窟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敦煌,历史悠久却远离现在学生的生活环境,如何设立情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质疑解疑的过程,是一个学生自主实践、自行发现、自我建构的过程。上课开始,朱老师围绕莫高窟的艺术价值,课文是从哪些方面的具体描述。从而带动了全篇的阅读,读文学习,贯穿全过程。

二、“读中品,品中悟”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讲过,让孩子们读,读,反复的读。的确,只有把读作为理解与感悟的手段,通过读,去解决阅读课上的几乎所有的问题。唯有多读,才能理解,才能运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读”在语文学习中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的确,课文的理解靠读,字词的掌握靠读,语感的领会靠读,主题的把握靠读,学生感情的融入也靠读,好的朗读胜过繁琐的讲解。

本课结构明确,条理清晰。特别是二、三两自然段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通过教师朱老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发现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合作自学,将品发展到学、仿、创新。朱老师将第二自然段“彩塑”部分作为教授的重点,引导学生总结本段的写作特点:

(1)总——分的结构。

(2)习作手法:排比句,分写的部分详略得当。将第三自然段放手交给学生交流自学,当然放手不等于不管不问,教师在此时是幕后的指引者,通过自学前的几个指引性的问题(1、画本段中心句;2、面的描写,点的.描写,游人的感受),给学生自学的方向,辅助学生自学。如果所提问题更具层次性、坡度性,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就更好了。

三、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文的教学中,朱老师力求让学生学会朗读,即通过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读,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出感情来,在反复朗读进入文中情景。根据不同人物的特点、用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感情、使学生明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这一道理。总之,朱老师这一课是成功的,值得学习。

朱老师在主讲《莫高窟》一文时,采用了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全面理解,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第五篇:莫高窟(本站推荐)

《莫高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第九册(苏教版)第18课《莫高窟》。教学目标:

1、认识彩塑、壁画、藏经洞的样子和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莫高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莫高窟的什么?(板书:彩塑、壁画、藏金洞)那么,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呢?作者又是怎样介绍它们的呢?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莫高窟。

二、学习“彩塑”

1、欣赏3幅图片

(1)首先,让我们来欣赏莫高窟的彩塑,老师这有3张莫高窟彩塑的图片,想请同学们猜猜他们分别是谁?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出示3张图片]

(2)谁来猜?她说得对吗?【带字的3张图片】对,回家预习肯定很充分,我们把掌声送给她。

(3)老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3张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他们的外貌、神态、动作,说说你这样猜的理由是什么?

(4)谁来说?

菩萨:是啊,眼睛微闭,嘴角上扬,一看就是一位菩萨,而且是一位这样的菩萨?【出示:慈眉善目】

天王:衣着,是啊,身穿铠甲,的确威风,是为天王。

动作,你从他的动作,手里拿着武器,发现他是一位天王,这是从动作看出来的,还有别的地方吗?他的神态可不可以看出来呢?

神态,他的眉毛都快竖起来了,给我们一种特别威严的感觉,让我们一看就知道是一位天王,而且是一位怎样的天王呢?【出示:威风凛凛】

力士:这位力士,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肌肉,肌肉多么发达,肯定力大无穷。

动作,五指张开,好像准备决斗。

神态,怒目圆睁,真是一位【出示:强壮勇猛】的力士。

2、阅读3尊彩塑的语句

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这3尊彩塑,打开课本,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这3尊彩塑的,找出句子来读一读,读出他们的不同特点。【出示3尊彩塑的语句】

个读,齐读。

3、欣赏“卧佛”

(1)课文还为我们介绍了另一尊彩塑,自己往下读,找一找。

(2)这是一尊怎样的彩塑?【卧佛图】神态安详,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他神态安详的呢?

是啊,他侧身卧着,好像在睡觉,嘴角还露出浅浅的微笑,面部表情很柔和,这就叫——【神态安详卧佛图】

4、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莫高窟,欣赏了彩塑,他们有的——【4幅彩塑图】引说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有的——神态安详。

5、每一尊彩塑都有各自的特点,每一尊彩塑都是那么形象逼真,请在第2小节找出2个表示彩塑各有特点的词。

对,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但这些彩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板书:惟妙惟肖)

6、莫高窟有这样惟妙惟肖的彩塑多少尊?对啊,两千多尊,课文只列举了其中的4尊,但我们已经了解了两千多尊都是这样个性——鲜明,神态——各异,都是这样的——指读板书惟妙惟肖。

7、看到这样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呢!让我们带着这种赞叹之情读课文的第2小节。

8、练习背诵。这么惟妙惟肖的彩塑,我们要牢牢地把它记在脑海

中,能做到吗?【出示填空】

9、同学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记住这段文字,真了不起。

三、学习“壁画”

1、【播放音乐《大梦敦煌》】教师范读第三节。

2、同学们,拿起课本,像老师一样,读读描写壁画的内容,捧起课本,读一读这小节。

3、好,我们来看这句话,【出示过渡句】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在结构上叫什么句?起什么作用?承接上文的是哪一句?引起下文的是哪一句?这句话中的四万五千多平方米这个数字,让你觉得莫高窟的壁画怎么样?【出示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变红的过渡句】

4、四万五千多平方米,那是多大呢?老师打个比方,如果把我们的教室的四壁和天花板上都画上壁画,那么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就大约有400多间教室那么大,的确非常宏伟。

5、这么宏伟的壁画中,最吸引你的事什么呢?【出示飞天的语句】

6、请同学们读一读描写飞天的语句,找出你喜欢的一种飞天,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7、飞天形态各异,但仅仅是课文中列举的5张吗?你是从什么地方发现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你能想象出还有什么样的飞天吗?

8、是啊,同学们想象的飞天很美,莫高窟的壁画不仅飞天美,内容也是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很美,描绘神佛形象的很美,反映民间生活的很美,描摹自然风光的也很美,总之,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的壁画都很美,我们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它——【板书宏伟瑰丽】

9、看到眼前这么美的壁画,想到古代劳动人民在那么简陋而又艰苦的条件下能够绘制出如此精美的壁画,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说的?

10、是啊,勤劳而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为我们留下如此丰厚的财富,让我们一起捧起课本,读出变化的宏伟瑰丽。【音乐】

四、学习“藏经洞”

1、同学们,刚才我们走进莫高窟,欣赏了惟妙惟肖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莫高窟的藏经洞,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4小节,想想这小节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2、你从这小节中了解到了什么?

3、刚才,同学们说到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千多件。可是老师要告诉大家的是现在的藏经洞是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为什么来到莫高窟的人都要到藏经洞去看一看,走一走呢?既然什么都没有了,还来看什么了呢?

(1)文物没有了,但灿烂的历史还在,那些流失的文物根在中国,魂在敦煌。

(2)人们来看还有什么原因呢?想想大量珍贵的文物为何被抢走?人们来藏经洞是为了?

4、小小的藏经洞,见证了中国的兴盛与衰弱,站在藏经洞,我们能想起很多很多。

5、著名作家余秋雨曾三次来到莫高窟,他曾这样写道【出示余秋雨的文章】

五、学习第5节

同学们,我们欣赏到了惟妙惟肖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走进了饱经沧桑的——藏经洞,这些都告诉我们——引读【第5节】

六、作业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莫高窟,了解了课文第一小节介绍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2、3、4小节分别介绍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最后一小节点明了莫高窟的意义这叫什么结构?请你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介绍我们美丽的校园。

下载莫高窟评课稿[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莫高窟评课稿[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莫高窟》第一课时教研课教案

    莫高窟(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经验学会本课生字,注意辨认“绣”“锈”字形的异同,读准文中的多音字“佛”。在语境中理解并积累“威风凛凛”、“惟妙惟肖”、“精妙绝......

    评课稿

    评课稿 千阳县启文小学 李红荣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本周在学校的安排下,我听了四位年轻漂亮的老师的精彩课堂展示,使我受益匪浅,但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谈谈自己听了赵静老......

    评课稿

    浑然天成,熠熠生辉 ——浅谈一节好的语文课 前天,在市马市街小学认真的聆听了几位老师的语文优质课,听后,我感慨万分。对于一节好的语文课,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前总以为,只要学......

    如何评课(推荐)

    如何评课?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 每一次外出听课,听完课总会有评课这一环节,每到这时候,我就特别佩服那种能系统地有理有据进行评课的人,反观自己,一节课到底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评......

    评课(模版)

    评 课 珍珠老师 听了全国阅读课老师一堂声情并茂的语文课,我感触颇多,受益匪浅,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自己的感受: 一、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合理整合,形象的思维和抽象的思维......

    评课稿

    数学研讨课评课稿 城 关雷 小 学 鹏 数学研讨课评课稿 本周我们通过早读时间,听了三位老师的课,使我受益匪浅。 秦老师这节课的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设置问题情境,打破原有知识......

    评课稿

    初中思想品德课评课稿 2018年4月25日上午,我听了一节八年级思想品德课《做个聪明的消费者》,听了之后我受益匪浅,觉得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下面我着重谈谈对这节课的看法。 一......

    评课稿

    评张丽君课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步骤清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张老师在语言表达,语调控制,课堂组织上的表现极其出色,值得我们学习。学生和听课老师都跟着教学思路,学到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