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江苏卷高考作文题评析及考场分类作文[推荐5篇]

时间:2019-05-14 12:3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江苏卷高考作文题评析及考场分类作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江苏卷高考作文题评析及考场分类作文》。

第一篇:2010江苏卷高考作文题评析及考场分类作文

江苏卷高考作文题评析及考场作文

【作文题目】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江苏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依然采取了“提示语+标题”的形式,这是预料之中的。这种命题形式,或许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延续,成为江苏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

江苏作文阅卷组在制定评分标准时指出,对于“绿色生活”这个题,考生不能离开“生活”谈“绿色”,也不能离开“绿色”谈“生活”。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是题中之意:从情感层面解读,那就是热爱自然;从实践层面解读,那就是护卫自然;从思想层面解读,那就是顺乎自然。

阅卷组还指出,“绿色生活”主要是指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凡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多次使用、救助物种、保护自然之类的环保生活行为均属此列;大凡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不追求过度的时尚、拒绝过分包装、支持可循环使用的产品、随手关闭水龙头、尽量乘坐公共汽车之类的低碳生活方式均属此列。而精神层面的生活,则要扣住“道法自然”(道家)或“天人合一”(儒家)的核心意蕴去找准契合点;人们的情智、态度、灵魂、禀赋诸方面都要紧扣“顺乎自然”这一核心意蕴去选择。例如重在享受过程的积极主动的快乐学习生活,又如既敬业乐业又能寄情山水、休闲身心的工作状态等。

从阅卷的实际情况来看,这是一道上手容易写好难的题目,貌似贴近生活,而且也不太容易跑题,但考生大多落入俗套,围绕着低碳、环保、保护环境等泛泛而谈,像是在写一篇“环保征文”,且鲜见新意,不见深意,因此普遍得分不高。更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考生把爱国、亲情、友谊、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等直接套入“绿色生活”之中,呈现出“泛绿”倾向,这类作文被打到了及格分以下。而能扣住“绿色生活”内涵作个性化的解读,认识独到、深刻,或者能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切入,进行层层深入的分析论证的文章;以及能从一个小且巧的角度切入,叙写自己或他人“绿色生活”的经历或过程,进而引发自己的体会或感悟,或者以独到的故事情节为开篇,简洁而传神地描写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中“绿色生活”的图景画卷,引发自己对“绿色生活”的体验和感悟的文章,实在是少之又少。【考场优秀作文1】

绿色生活 江苏某考生

蜗居一隅。剥落的朱红,凌乱的书架,飘摇的老屋„„这一切,与理想中的绿色生活太不相称。

今天,你是否还在为日益暴涨的房市殚精竭虑?是否还在替明天的落脚点大声疾呼?是否还在为身居蜗壳怨天尤人?你终日翘首期盼头顶那片绿,却发现自己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陷于名利中,一身污泥„„你的书架蒙了尘,你的心灵生了灰。

生活本绿色,菩提本无树,然,何苦惹尘埃?

可我还是终于瞥见了你的满架藏书和藏书后面的那盆文竹,它透过几千年厚重的扉只,袅袅动人,青翠欲滴。你摸摸那文竹的叶片,眼里有我读不懂的深意。你建议:何妨用只透明的玻璃杯,来泡一杯春色?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茶源于尘土却止于流水。这杯中的茶,竹雨缤纷翩翩而下,如御风群舞,绿波荡漾。此时捧起,雾色弥漫,影影绰绰。这已不是墙上的画,书上的诗,而是胸中的万千气象,是锦绣河山浓缩于身体里的悠然体会。

你呷一口茶,望向窗外,发现绿竟有如此丰富的层次和差别,鹅黄浅嫩,苍翠葱郁,青碧墨黛,展现尽你所能想像到的每片绿。在这时,每棵树,每株草,每片叶,都是一片独立绿,绿到你自身也要幻变成一片绿,一片匍匐在万绿丛中的叶。

你收起目光,看了我一眼,似有深意。你说:阿拉伯人品茶有三道,一道苦若生命,二道甜若爱情,三道淡似微风。而佛门悟道有三个阶段:勘破、放下、自在。其实,无论是茶,是诗,还是禅,都是使人回归到至纯至简,至明至净,过一种绿色的生活。你再呷一口茶,不再言语。

好,我知道了。现在,什么也不要说,让我们端坐下来,坐成道,坐成神,坐成佛,看这文竹的翠片长久的绿下去,看我们的心灵空灵到最佳境界,让我们拂去尘埃清扫花径。

行走于尘世,有人低头捡拾别人落下的钱币,埋头刨尘埃里的富贵,亦有人向往绿色生活,他们抬眼揣测云的心思,聆听天边的落羽,观察刺入天际的大树,他们全长着富有哲理的眼睛。

绿色生活,先是“静“,再是“净”,最后是“境”。

简单而闲适,人因植于对绿色生活的歆羡而得以荫庇在美的浓荫下。

【简评】

就散文而言,最重要的是意境。这个意境,“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这篇考场作文是一篇意境很美的散文,它有三个层次,或称三重境界:一是写实,二是传神,三为妙悟。从“写实”的角度来说,它写了“饮茶”这件事,这是一件“雅事”,可谓选材讨巧。从“传神”的角度来说,“剥落的朱红,凌乱的书架,飘摇的老屋”画出饮茶的环境,“竹雨缤纷翩翩而下,如御风群舞,绿波荡漾”画出茶叶入杯的形态,可见语言功底。从“妙悟”的角度来说,作者用“静“、“净”、“境”三字概括对“绿色生活”的理解,可谓对人生真谛之透视,对生活本质之发现。本文被判为满分也有如下导向作用:水平高的考生是不必要拘泥于传统的记叙文和议论文体的。70分。样卷2

绿色生活

江苏某考生

当哥本哈根大会在无果、无奈与无声的叹息中结束时,我不禁感慨,也许绿色的生活只能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之中。

当捕鲸船荐一次出海并满载而归,当孤独的北极熊再一次无助地望着海面,找不到一块落脚的浮冰时,我不禁惊慌,无情的现代化正在唤醒沉睡的碳魔,以摧毁让我们无比怀念与痛惜的绿色生活。

你看过春天的雪吗?它轻盈、柔美,还记得那年春天,我来到城外的绿草地上放风签。

瞬间,漫天的蒲公英将我团团围住。我兴奋地伸手去捕捉飞舞的飘絮,顽皮的它们却一次次地从我的指间溜走,又一次次地从我的面颊跳过。这些充满生机的风的使者在恣意地舞动着动人的华尔兹,那一刻,蓝天与绿草相映成趣,共同搭建了只属于它们的百老汇舞台。

可这绿色的生活也终究成了过眼云烟,一去不返。当灰色的混凝土成为城市的地标,就算是刺耳的玻璃反光也无法再现充满生机的绿色。这一刻,我只能用回忆甜蜜我的心,用怀想温暖我的情。

记得小时候,奶奶家的后院是我的迪斯尼乐园。尤其在夏天,我总喜欢躺在夹杂着些许绿色的紫葡萄藤架下欣赏夜空,数着银河里的星,想像着牛郎织女的情。现在只要我一闭眼,就能立马感受到那份清凉、清幽的绿色。

可一睁眼,炫目的霓虹又将我拉回到现实。那花花绿绿的彩灯显然不能重塑以往那宁静的绿色生活,它除了带给人奢华,就一无是处了,星星再也不能为迷路的孩子照亮回家的路了。当这充满生机的绿色生活真的离我而去,我们也只能祈祷月光宝盒真的存在„„

其实,真正沉睡着的魔鬼并不是地底深处的碳,而是人们心中那种“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的思想,它比现代化更具杀伤力,却也更难解决。

当死神真的穿着黑衣,手持镰刀来将绿色的生活从我们身边带走,它也只能草草地与这个世界挥手告别,而我们也将更加无可奈何。也许到那时,“天人合一”也只能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因此,朋友,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为了和谐的绿色生活一起努力,让它不再离我们而去。

【简评】

文章以众所周知的哥本哈根会议无果落幕入笔,以“也许绿色的生活只能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之中”开篇,引人思考,发人警醒,直入主题。在文章主体部分,又用几组对比(绿草地上飘絮纷飞的蒲公英与灰色的混凝土成为城市的地标、奶奶家后院的欢乐与霓虹给人的奢华等)揭示出作者对强势的工业文明将恬淡的农业文明驱逐的一种忧虑。全文镜头意识很强,让读者读来留下了画面感。用语方面,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运用,也为文章增色不少。故此,本文被判为一类卷。68分样卷3

绿色生活

那是一块地,一块青草地。那时的生活是绿色的,因为,有这块地。

总怀念那天高云淡,总怀念那芳草青青。曾几何时,那片绿地躺在城市的近郊,尽情地呼吸,恣意地生长,没有人能打扰它的安宁,它的欣喜,它以为可以一直这样下去,蓬勃而淡然,我也以为。

那片地上什么草都有,参差而杂乱,远比不上城里的景观草坪美观,但我总觉得这里多了些什么,一种自然,一种蓬勃,一种生命的本真。

那时的我总爱在这里,一坐一个下午,这块地踩上去软绵绵的,但却厚重,不像城里的水泥地,虽然坚硬,但我总觉得踩上去空荡荡的。

看那些草恣情地生长,任生活被绿意染透,绿得闲适而舒畅。

城市像发酵的馒头,像是要吞没一切,推土机轰鸣着,翻起那一层层的泥土。我看见泥土被掀起,那原本蓬勃的青草已然发黄、干枯,它们的根裸露着,任风摆弄。

我愣在那里,心中一阵痛,泪无声的漫出眼眶。

为什么?为什么要夺走这块地,夺走这一片绿意?夺走这春天的芳草依依,这夏天的繁 花满地,秋天金黄的热烈,冬天莹洁的静谧。

我不明白。

绿色,澄净,闲适,却似乎与这现代化的社会格格不入,人们拼命地追逐,追逐着名,追逐着利,一刻也不放松,人们喜欢红色,红色代表着财富,代表着利益。

“煮酒话桑麻”已成为一种奢鼋,“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稻香渐渐飘散,蛙声早已消逝。没有人愿意停}?脚步,欣赏一路的风景,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心境早已失落。

我怀念那片地,也怀念绿色的生活,绿色的人心。

当城市将我们包围,我们是否还能做一个绿色的人,过绿色的生活?

突然想起一个人来,那个凤凰小镇吊脚楼房的身影,沈从文。一切的尘嚣到他的心里都寂静了,只剩下水的纯粹、泥的厚朴,只剩下一片盎然的绿。不为名,不为利,静静地,只为寻求生命的真谛。

让心情变得疏松些吧!稍稍放慢些脚步,给心一片澄明与自然,这样便会感受到阳光与雨露。

淡泊,安静,这便是绿色的人。澄澈,透亮,静静地坚守,静静地追寻生命的本真,这,便是绿色的生活。

【评语]

这是一篇紧扣命题,主题鲜明的文章。引文从一块充满绿色的青草地切入,描写绿色生活的闭适和舒畅,与后文因现代化进程中绿色生活的渐行消逝而失落、惋惜形成鲜明对比。文章语言流畅,表达自然,构思独到,极富生活气息的描写中体现了作者目光的深邃和思考的深入。判为一类卷,得分69分。

样卷4

绿色生活

俯首即是春,仰首即是秋。

——借来的题记

红墙绿瓦这样的房子怕在城市里快要绝迹了吧黾在我的小城里西北角的一隅看着这样一

片房子,统一的如书上所说的“钩心斗角”的屋檐,一样斑驳的墙壁,一样的锈蚀了的铁门。

这样残败的屋子旁与之遥相呼应的是一幢幢高耸入云的高层住宅区。

总是以几近九十度的仰角仰起头用景仰的神情看着那幢幢高楼,以卑微的眼神看着自家

小楼,看着穿着落拓的中年妇女提着自家小煤炉在路边生炉子。黑烟袅袅,总会鄙夷的想一

点也不环保。

可就是这样残破的房子,不算整洁的巷道在我的脑中挥之不去,是这样的地方让我吐几

近享受的姿态拥抱生活。

这里的老人如农村的庄稼人一般守着春秋过日子,闲不住的他们总是佝偻着腰几近趴在 地上,用铁铲子开垦出自己的土地,播下种子,时不时浇浇水,除除草,松松土。一季后,绿色总是不期而至,不多也不少,低低矮矮的,只有些青菜、韭菜,但老人们总会看着这片

新绿欣慰的笑着。总记得外婆的那句话:“踩在泥土上,踏实。”之后,老人们便会拄着拐杖,街坊邻居的一家家玎p门,乐呵呵的分几颗青菜、几根丝瓜,抑或一小把豆荚,嘴里念叨着:

“自家门前长的,无公害,绿色蔬菜。”这么一点东西甚至都做不了一盘菜,却总觉得心里如

这片绿色般漾着温暖的生机。

一年里,一直萦绕我身旁,挥之不去的是那抹绿色的清香。端午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

就早早的开始准备粽叶、糯米、咸肉、红枣,几个妇女,几个老太太围成一团,堵在巷子里,洗粽叶的、拌馅的、生炉子的,忙得不亦乐乎。一个个都是包粽子高手,两手一卷一翻,一

个漏斗式的形状且订或,舀点米,夹几块大肉往里一塞,再来两片粽叶一裹,三下两下.黄铜

针一戳一穿一拉,一个漂亮的三角粽子就成功了。往锅里一扔,直至满满当当的一银,便往

炉上一放,当锅盖被气流顶得发出“眦呲”声时,一阵阵幽香掺杂着甜甜的糯米味拌着绿色

特有的香气就弥漫开来,散发在空中,飘至无穷处。这时刚好经过的路人便会受到老太太们

的热情招呼,“来吃粽子哦,刚出锅的”。香甜的粽子,真诚的微笑,总是让我感动于绿色

的清香。

无论是绿色蔬菜,还是绿色粽子,总是让我深处绿色生活中,正是这样残败古老的红墙绿瓦中包容了一切绿色,那些友善,那些真诚,那些热情,总让人们时时生活在生机勃勃的绿色中。

依然用景仰的神情仰望高楼,依然用享受的姿态拥抱绿色生活。

【评语】

本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叙写了“一直萦绕我身旁,挥之不去”的、与城市“钢筋森

林”对比鲜明的“绿色生活”、“钧心斗角”的屋檐、斑驳的墙壁、锈蚀了的铁门、不算整洁

的巷道以及那些“浇浇水、除除草、松松土、串串门、包包粽子”等“农家乐”景观。读来

使人“赏心悦目”。

文章的结尾也很精致,不仅首尾呼应,而且主旨更为显豁。

综上所述,本文判为一类卷,赋66分。样卷5

绿色生活

六月,经过整整一个春天的酝酿,大自然的绿色如刚开坛的陈年老酒一样喷薄而出。

窗外是一片生机,小草在和风中摇头晃脑,粉蝶在花丛间醉舞蹁跹,太阳也是醉眼微睁,整个世间都在绿色中沉醉,而我们,本该生机勃勃,激情四射的青年学生,却一个个像生了 根的车前草,匍在桌面上,等待即将到来的高考的倾轧。

我抬头看看讲台,老师正在为一位同学讲解题目,面无表情的两个人,身后是一块墨绿 色的黑板。黑板的左上角,“距高考还有×天“的提示分外刺眼,与之相对的,教室的后面墙 上,也有一块,上面写着“坚定信心,稳中求胜”。我望着黑板发呆,为高考而惴惴不安。在 我眼神迷离之际,前面的黑板,仿佛正缓缓向我压来,与后面的一块合谋,要将我压死!我 一惊之下回过神来,原来是眼睛酸痛,泪水模糊了视线,产生了错觉。

我收敛了心神,环视四周,想看看我的竞争对手们都在干些什么。绿色总是那样吸引人,我的目光停留在那个穿着绿色外套的男生身上,他是尖子生,是家长的希望,也是老师的希 望。然而此刻,他穿着那件绿色的外套,蜷缩成一团,在纸上演算着什么,他目光专注但脸 色却病态地白,绿色的外套将他衬得更加无力。

我低头叹一口气,为他悲哀,也为自己。我转头望向窗外,希望窗外充满生机的绿色能 转变我的心情,让我安下心来,继续复习。,风还在吹,小草还在摇晃,粉蝶还在飞舞。目光向远处推进,校园的尽头,一道护栏将 绿色绝然切断,绿墙高院,我们被圈在其中,不得自由。

然而这时,我看圣I一只蝴蝶,它扑扇着翅膀,轻而易举地从护栏中穿过,飞向了更为广_ 阔的绿色——田野。它起初还迟疑着,不知所措,然而很快,它便找到了同伴,一只飞向我 目光不及的更为厂阔的天地。

高考过后,我要奔向田野,奔向绿色,在田边小路上欣赏风景,在芬芳的花丛间与蝴蝶 嬉戏,在美丽的大自然中享受我所向往的绿色生活。

【评语]

从小巧的角度入手,描摹六月考生的人生困境,贴近校园生活真实情状,表达对“绿色 生活”的独特体验,抒发对“绿色生活”的思之不得的向往。文章娓娓道来,扣题紧凑,表 达独到,富有艺术感染力。如用“眼神迷离之际黑板压来的错觉”,形象点明考试围城的沉重 压力,借自由的粉蝶漫舞、坚硬的护栏隔绝,呼应向往自由而不得的心情。行文平实,思路 灵动,意识流动,从容自在。综上评为一类卷,判为63分。样卷7

绿色生活

春风拂柳,垂柳柔柔地对着湖面梳妆,细长的发丝不时轻掠湖面,荡起几纹涟漪。

家里,奶奶在扎着布鞋。

大人的手里拿着拾来的红砖碎块,在布上划下一个个比真人脚印略大的布样。然后,拿 起剪刀将其剪下。一旁的我,仔细瞧着。

布底只有正反两面是崭新的布料,而针扎的鞋底中央夹着的都是拼接而成的碎布。我皱 了皱眉,问奶奶:“不是做新鞋吗?为何用旧布?”奶奶依旧盯着-T-中t做的布鞋,笑着说: “这布放中间夹着,看不到,鞋还是新的,丢了既浪费,还污染呢!’’我听了,愣了愣。

坐在一旁,看着奶奶扎布鞋,棕黄的老花镜许久没换,耷拉在她的鼻端,粗糙的双手缝 着一针一线。突然想到,便问了旬:“奶奶,你不是好久没做鞋了吗,怎么突然记得做了?,奶奶剪断线头,推了推眼镜:“还不是你爸,突然叫我做布鞋,说穿着舒服,还有你爷爷脚上 的布鞋也坏了。”听了奶奶的话,我不禁拿起扎好的一只鞋开始瞧了起来。

厚厚的底,都是用一层层布扎起来的,黑色的前沿用细密的针脚订得直挺,看着确实简 单舒眼a

突然记起小时候,家里的鞋都是布鞋,那时的我很爱穿布鞋,每次穿新的布鞋便开心地 跳东跳西,甚至到了晚上都不让奶奶脱下来。低头瞧着脚上艳丽的“耐克’’板鞋,皱了皱眉,顿时觉得它有些碍眼。脱去板鞋,将脚丫伸进扎好的布鞋,好像太大了,顿了顿,抬头对着 奶奶说:“也帮我做一双吧!”奶奶笑着答应。怀念布鞋的感觉,有些迫不及待的期待。

三个月后,我和爸妈又来到奶奶家。一进门,我便追着奶奶要鞋子,硬是把她从厨房给 拉了出来。

看着手上的鞋,笑得很是开心,回头看看爸爸,发现他也咧嘴笑着。我蹲下来,急切穿 上新鞋,甚是舒心,将那双名牌板鞋扔至一旁。

晚饭后,我拉着爸爸出去走走,想感觉下布鞋的轻便——那久远的感觉。

走到河边,杨柳傣依,河水清澈,不时传来麻雀叫声。爸爸慨叹着说:“现在新农村好啊,空气清新,.一片绿色,还真成了低碳生活了。”

我低头看了看我和爸爸脚上的新布鞋,对爸爸说:“我们现在引领时尚潮流,过着那是无 污染、‘拿自然的吖布鞋’生活,这可是绿色生活呀!”

说完,我和他,都笑了。

[评分】

生活化的场景,自然清新的叙述,虽无激越的矛盾冲突表浓烈的情感言表,却也独到地 表露出作者对“绿色生活”的那一份思索和情怀。全文文体清晰,结构完整。叙述眼前奶奶 做布鞋的情景,又巧妙地插入回忆儿时穿布鞋的开心,在时空的跳转中显现出对如此绿色生 藩的迫}乙。结尾处的内容安排,顺理成章,巧妙点题。

平实而贴切是本文的亮点。综合评价,判为二类卷上,62分。样卷8

绿色生活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我很疑惑,真的会如诗中所写的那样吗?我相信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低谷,但我没想到我高中的低谷会持续这么长的时间。如果说我的 高一是迷惘的,那么我的高二便是在挣扎中度过的。挣扎着努力,挣扎着取得好成绩。而今 已至高三,我,依然没有太大的起色,山已穷,水已尽,柳暗花明在何方?

周末,我在家复习功课。在这张椅子上,我已经坐了十一年了,仅剩的一年,我还能坐 在这里收获多少?我如是想。窗外绿草如茵,树木茂盛,显出一番祥和的绿色。但我知道,这绿色维持不了多久的。冬天,就快要到了。绿色啊,生活不就该是绿色的吗?而我的生活 为何枯燥无味,暗淡无光?窗外传来几声鸟叫,貌似欢快,自然。窗外是一片绿色的世界,而它们却不能映入我的眼帘。

到了寒假,尽管过年时的热闹气氛微微消除了我心中的一些灰色,但是窗外已经一片灰 色。

那天,却是下了一场大雪。次日清晨,母亲却是难得有雅兴带我一同去爬山,也算是让 我放松心情。刚下过雪的山,真不好爬,太滑,太冷。我和母亲便一步一步慢慢地踏雪而上。爬到山顶,看着远处的风景,我心情似乎好了许多。突然,母亲似是发现了什么,指着上来 的山路,叫我看。乍一看,便是只有我俩的脚印,但细细一看,便可发觉,脚印下的雪已慢 慢融化,露出的,竟是青青的草。我猛一抬头,才发现,满眼的树,都是绿色的。冬天,又 如何,下雪,又如何,寒冷,又如何?这山上的一草一木竟是依然青翠。

我顿时就懂了。管它有多少困难,只要如这山上的绿树一般挺拔,就是无所畏惧的。

高中的最后一学期,我的成绩终于在模拟考试中有了大的突破,我之前的努力,竟是终 于有了回报。

果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的心也变得开朗,自然得多了。我的生活 又变得充满生机。是的,我相信,只要心中所念不倒,生活,是绝不会令我失望的。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天来了,家中窗前的那片地又长出了新的小草。天上下了朦胧的雨,远看,却只能看见一片淡淡的绿。而我知道,我的眼帘定有一片更浓的 绿色。

【评语】

小草萌生希望,雪后小草,不畏严寒,依然青翠,给跋涉者迷途顿悟的联想,由自然而 人生,“绿”的感悟,自然贴切。通篇围绕高三学生的疑惑、挣扎、感悟、突破、紧扣自身的 心路历程,真实可触。绿色萌童希望,孕育未来,这一解读,积极进取,较为贴切。因“顿 悟”而“突破”,过程有点突兀。综上评为二类卷,判为58分。样卷10

绿色生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陌生了“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的恬淡,陌生了“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然,陌生了“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从容,陌生了“日 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好。

我们每曰埋在习题中,粗略地背诵着先人们的诗作,却来不及领略那些诗歌里美好的景 致。我们住在这个交通发达的城市,心灵却困在这座石头森般的城市里寸步难行。我们的生 活条件越来越好,可是内心却越来越茫然。

于是我们唱出了渴望,我们需要绿色的生活。那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

电视上,报纸上,富士康十二跳的数字触目惊心,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二切都在飞 速地向前奔跑,伴随着人们过劳过压的心灵,连爱情更要“天亮说再见”。我想是时候,在疲 惫的时候停下来一下,平静一下自己的内心,感受一下生命的美好,而不是一味的追逐与奔 波与追逐。

下雨时,停下来,静静地听一听雨声,感受一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诗句,为这样一种美而欣喜快乐。

我想,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是有一片绿色的桃源的,不染世俗,永远纯净如初。守护着我 们的梦想和心灵。陶渊明的东篱菊香浸染了中国千百年来文学的书页,林逋的月影梅魂感动 了无数文人墨客。

而真正让我们内心共鸣的,是心中的那片绿色。

桃花坞星洮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当酒伯虎看透 了世事纷杂,名利追逐后,他回到了桃花庵,做回了他的六如居士。

《穿普拉达的女王》中,女主角为了工作追逐名牌和物质,在时尚中穿梭,享受着灯光 与众人的羡慕,为了穿上香奈儿的小裙子而减肥。可是忽然有一天,她发现,她丢失了自己,朋友和爱人都在离她而去,包围她的只有冰冷的物质。于是她毅然放弃了这份让人羡慕的好 工作,重新做回了自我。

绿色生活,我想是一种心灵的绿色,是心灵的救赎。在浮躁的物质社会中,洗尽铅华,寻找那一份真我,与心的宁静。

一本书,一杯香茗,一个下午,静静地体会生活的快乐,和生命的意义。永远地为自己 守护着一个梦想,和灵魂的纯净。

这就是绿色生活。

【评语】

本篇切合题意,引例丰富,有自己的主张。首段从反面入手,以“陌生”一词引领,一 气呵成。二三两段接应首段诗作内涵,交代了绿色生活源于我们的渴望。第四段以下从现实 现象入手,提出应“平静一下自己的内心”的主张。最后三段,归结、升华自己的认知。

本篇是散文,个别语段有散逸之嫌,行文结构欠紧凑、明晰。标点、用词有瑕疵。综合 赋分:54分。样卷1I

绿色生活

金黄的麦田露出灿烂的笑脸,阵阵麦香扑鼻而来,骑着车我暖暖前行,享受着难得的田 园风光j脑海里浮现出老师布置的课题:营造绿色环境,共享绿色生活。

刚到家,妈妈就让我帮着把麦子晒开来,然后忙这忙那。晚上,出去散步,忽然见到一 大片火光乘风直长,我心中疑惑不吕,上午老师还发了一张通知“严禁焚烧秸秆,构建绿色 生活家园”的,怎么会晚上就有人„„

妈妈看我发愣,说:“想什么这么入神,那不是你叔叔家为了图方便,一把火烧完了事吗? 现在查得紧,白天不方便,晚上就好多了„„”听了这话,我的心情不由地难过起来。难道 就为了这一己的私利,来破坏大家所赖以生存、息息相关的环境吗?难道就为了图一时之方 便,就可以焚烧这么多秸秆释放出破坏环境的温室和有毒气体吗?我绝不能容忍,可是那是 我叔叔家啊,从小就对我无微不至的叔叔家啊,我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不知该如何抉择。

要么,为了大家的绿色生活和良好的生存环境,与这些“知法犯法’’的人斗争,要么,站在亲情和感性角度包庇、纵容这样危害环境的行为。通知上的举报电话数字一个一个从我 眼前跳过,老师那坚定的维护绿色生活的眼光也不时浮现在我面前。终于,我按下了通话键,对叔叔家的行为做了详细的举报。不一会儿,我听到了警车和外面嘈杂的声音,可不知为何,除了一点负罪感,我心里竟是勇g/z,N然,想起了那句1:3号:绿色生活,有你有我。

是的,我要坚定地维护绿色生活,绝不能纵任这些破坏生态的行为,因为地球只有一个,它是我们的家园。我不忍看着{2012))里的场景变为现实,我亦不忍《明天》里的故事变成 我们的未来。

只要我们现在树立保护环境的绿色理念,用自己的行动带动你的家人,朋友,同学,亲 戚,用正义的行为抗击那些破坏环境的“敌对分子”,相信我们的绿色生活不是梦,相信我们 的家园永远生机。勃勃。

于是,我在课题本上郑重地写下了我的一页:拒绝秸秆焚烧,还我绿色生活,绿色家园,有你有我!麦田依旧是N/z,金黄,天依旧那么蓝,云依1日N/z,自。带着笑,我梦见了我的绿 色生活,我的绿色家园。

【评语】

本文在情节上并无特别吸引人之处,但仍不失为一篇有着浓厚生活气息的记叙文。主要 优点:

1、能紧扣题目要求完整地叙写了“我”为营造绿色环境“大义灭亲”举报了叔叔家焚 烧秸秆破坏环境的行为,选材恰当;

2、构思合理,事件过程写得具体清晰,同时加入了恰当 的心理描写,有真情实感;

3、语言朴实自然,并注意前后照应。

不足;文章仅仅停留在环境保护这一层面上,对材料挖掘不够,缺少对绿色生活的深切 感悟,虽切合题意,但难以写出新意。个别地方用词不够准确,例如“破坏环境的敌对分子”。

本文判为三类卷,综合得分:52分。样卷12

绿色生活

“汹涌的海啸涌入纽约城,冲垮了一座座摩天大楼,冲倒了自由女神像,人们歇斯底里 地尖叫、奔跑,却跑不出海浪的魔爪„„”这是电影《后天》的一组镜头,是我们对未来未 知的恐惧,而这些景象也正时时刻刻地提醒着我们人类,我们必须过绿色生活。

绿色生活·畅想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科学家们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填补了臭氧层的空洞,地球母亲穿上 了完美的保护衣,温室气体被消灭,地球上处处绿草茵茵、绿树成荫。大街上人类、动物_ 起行走着,和谐美满。人们过上绿色生活,不再使用一次性制品与不可再生能源,人人都有 环保意识,街上不再垃圾乱丢,而整洁的环境又更使人们心情愉悦,不再想着为了=利益而图 省事污染环境,人类与自然又回到了最本真的状态,于是和谐相处,繁衍生息,延续着人类 的文明,一直一直绿色地生活着„„

绿色生活·现实

看着缭绕着苍蝇的无人看管垃圾堆、看着一棵棵树木被无良商家砍去做一次性用品,思 绪又无情地将我从美好的畅想中拉回残酷的现实。是啊!现实中还有太多太多的人为了利益 而摒弃绿色生活,而一步一步地扼杀着地球与人类自己的幸福,殊不知他们自认为的聪明其 实是最大的愚笨!而相反地,也有一些人默默地过着绿色的生活,不再用一次性用品,每年 定期种植认养树木,不再乱丢垃圾„„这些人只占了-4,部分,而更多的人为了利益而蒙蔽 了自己的双眼。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那尊随气温曰益融化的北极熊骨架深深地刺痛了人 们的心,而各个国家为了自身利益却谈判得不可开交。

现实是残酷的,但我们不能被它吓倒,提倡绿色生活应当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多一个 你,多一个他,再多一个她,我相信总有一天,大多数人会站到绿色生活的这一边。

那好,从现在起,让我们慢慢学习怎样绿色地生活,和谐地共处,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 球!

【评语】

文章从“生态环保”角度出发,提出“我们必须通过绿色生活”这个论点,然后将对“绿 色生活”的畅想图景与“绿色生活”的现实状况进行对比,来论证“过绿色生活”的重要性。

文章写作切合题意,思路比较清晰,但论证过程失之简单:只是简单对比,没能深入剖 析。

文章给人总感觉是四平八稳,无明显突出之处,故判为三类卷,得50分。样卷14

绿色生活

绿色,是春天的颜色,是生命的颜色,春意盎然,生机勃勃,赋予了我们生命的色彩。绿色,与我们息息相关。

绿色,是大自然之颜色。自然,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我们。既然,大自然为我们付出了 那么多,我们又为何不懂得回报呢?创建绿色生活,你我势在必得。创建绿色生活,从我们 做起,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我想,所谓绿色生活就是“低碳生活”,渐少尾气的排放,渐 少使用塑料袋,开发新能源,有效利用现有的一切资源。

绿色生活,能给我们带来清新的空气,无污染的水资源,环境得以改善,绿色生活就是 无污染的,环保的生活。

绿色生活,也等同于健康的生活。每天都遵循规律,加强锻炼,增多步行的机会,健康 的饮食,’每天都保证充分的睡眠,健康地度过每一天。绿色生活对你我的生命意义非凡。绿 色生活,健康的生活方式。

·

绿色,是一个崭新的理念。共创绿色社会,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义务。以步代车,减少车 辆的使用从而减少尾气的排放,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可以减缓“温室效应”,全球气温将不会再升高,也将会减少有些国家被淹没的可能性。减少白色垃圾的产生,即减 少使用塑料袋,增加使用环保袋的机会,减少白色污染。坚持做好“可回收,可利用”,利用 好身边的有效资源,增加重复利用的次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使物质得以循环再生。

绿色生活,会使我们远离污染,远离喧嚣,远离污染,远离灾难。你我携手共创绿色生 活,使地球变得更美丽。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你我共同爱护,才得以使它更美丽。

绿色生活,人文生活,低碳生活,与现今的我们息息相关,是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的。只有付出了才会有回报,火有行动了,才会有收获。从我们做起,从身边做起,绿色生活,需要我们携手共同努力。

为了美好的明天,为了我们的未来,共同创建绿色生活,我们需要有一个绿色的家园。

【评语】

本文开头套用提示语,审题立意只是泛泛而谈,缺乏自己对绿色生活独特的思考,缺乏 深刻的思想观点。结构完整,但个别层次混乱。语言平淡无奇,论述只是诠释提示语,充斥 空洞说教,缺乏有力论据。考虑尚能围绕绿色生活行文,故判为四类卷下,42分.

绿色生活

前些日子,西南严重干旱,喝水成了重要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我国水资源 分布不均,所以各地水价不同,随着发展,估计还能一涨再涨,故而不管是为7国家,还是 为了自己l都应该谨慎用水。小学时的课堂上,老师早就教过我们如何做:将洗脸水用来洗 脚,然后用来洗拖把,最后再用来浇花或冲厕所,这样两三笔水费就省下来了,那些急需水 的地方也得到了帮助。

绿色一真以来都与生命相联系,人要绿色概念,懂得尊敬师长,乐于助人。在平常生活 胄7.我们不应该做破坏环境的事,比如乱扔瓜果皮,那样会破坏城市的美观,破坏绿色生活 的美好。

据报导,那些曾经在现代举办过世博会的城市都大变样了。曾经在加拿大、日本等国的 城市中,一些环境非常恶劣,一些偏僻,但自从举办世博会后,面貌全变了,人们的眼界开 阔了。世博会举办时的种种规章制度被人们确定了下来,现在那些城市不是和{蜡家园,就是 旅游胜地,地方上的人们也过起了绿色生活。

绿色生活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希望世博会之后的人们仍然能按照规则办事,将风气流传 开来。

【评语】

本文虽然是从“绿色生活’’落笔来写的议论文,但文章立意不集中,一会儿写“科技创 新”,一会儿写“节水”,一会儿写“绿色概念?,几个角度之间缺乏有机的内在联系。在结构 上,文章从世博入手,最后又回到世博。首尾有呼应,但中间几段又游离于第一节中提出的 观点,显得较为混乱。再有文章语言贫乏,书写欠佳,故判为40分。

样卷

绿色生活

生活之于人,因人而异,有些人面对挫折痛苦;一蹶不振,而有些人却能够撑起自己的 天空,心中充满绿色,充满信念,努力地直面挫折,为自己构筑一片绿色的生活,在自己的 绿色之下快乐地思考、生活。

帕尔卡斯·克雷曼,一位DJ音乐制作人,但他并没有因为失去双臂而放弃自己对理想的 追求,他曾说过:“我没有双臂,但我却能热爱我的生活;我放弃法律,从事DJ音乐,因为 我想追求我的梦想,我追求酷爱的DJ,却不害怕你们嘲笑,是因为我的心中充满信念。

克雷曼用自己的力量撑起一片绿色的天空,他虽然没有双臂但却拥有一双肉眼看不见韵 翅膀,即使身体缺陷,但心中充满绿意,有人说克雷曼的一双脚给他撑起了生活,但这句话 只说对了一半,克雷曼隐形的翅膀的真正名字应该叫信念。

t

克雷曼抒写了一段传奇,为我们带来了不同的听觉盛宴,在困难面前,他毫不沮丧,而 是勇敢地向前走,心中充满绿意,为自己构筑绿色城堡而努力,就是他对信念的不懈追求? 才换取了今天的生活的成功。

同样在美国,海伦·凯勒——被马克·吐温誉为19世纪最伟大的两个人之一,她的命运 也是如此的曲折,幼年因患了一场大病,从此与世界隔绝,她生活在黑暗中却活得比正常人 潇洒,她不仅学会了本国的语言,还学会了德语、希腊语等语言,最终如愿考入哈佛大学,正是一种绿色,一种信念支撑着她,使她不惮于前驱。

生活总会充满曲折,但要坚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总会有一天绿色 的生;焉将会向你招手,但历史上却不乏将自己的生活毁于一旦的人。

刘备为夺荆州,报关羽之仇,意气用事,不听孔明、赵云的建议派兵攻打吴国,陆逊火 烧七百里连营,蜀军丢盔弃甲,大败而归。刘备最终落下个白帝城托孤的下场。因为心中缺 乏绿色信念,刘备最终死得很惨,遗憾终生。

也许我们总会遭遇挫折,但请相信,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要我们心中充满绿色,并坚持地生活下去,相信终究你会看到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还有你嘴角边甜甜的笑。

【评语】

本文开篇在对比中提出自、己的观点,主体部分以三则材料对观点进行正反两方面的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符合一般议论文的写法。但作为议论文,本文的缺陷也非常明显:

1、观点显 得牵强,逻辑不够严密。将“充满信念”、“追求梦想”、“直面挫折”强行理解为“充满绿色”、“构筑绿色生活”。

2、所引材料不能为观点服务。克雷曼与海伦·凯勒的例子尚能为自己的 观点服务,.而刘备的例子则与观点与“绿色生活”无任何关联。

3、克雷曼的例子过长,占全 文近一半篇幅,文中有错别字。故本文判为五类卷,综合得分38分。

样卷17

绿色生活

这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由各种颜色组成,而我最喜欢的,恰恰就是绿色。

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小草,树木,“青山绿水”而不是“青山蓝水",就是因为绿才 应该是大自然真正的颜色。古有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也说明了这个道理,古人把春作 为一年的开始,而景色转绿,则是春到来的象征。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当我们看到一株小草从土中探出头来,当我们看到一叶树叶从枝 中冒出芽来,这就是生命;当我们看到小鸟破壳而出的瞬间,当我们看到小羊艰难站起的时 候,这就是生命;当我们看到婴儿睁开双眼,当我们听到婴儿的第一声啼哭,这就是生命。

绿色,是金钱的象征。还记得同学们曾经开我玩笑,说我喜欢绿色是因为喜欢钱。其实 我也纳闷为什么钱是绿色的,只因为美元是绿色的?那为什么中国画钱不用红色?我只能理 解为世人都认同了绿色作为钱的颜色。

由此看来,绿色确实是所有颜色中最美的一个,它是大自然,它赋予我们生命,给我们 金钱,然而,我们对它做了什么呢?

现在的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贪婪的人类为了自己的发展,竟不惜破 坏大自然,疯狂地砍伐树木,烧尽草地,然后,一座座灰色的水泥长方体建筑树了起来,一 条条灰色的马路铺了出来,于是,青山绿水没有了,有的只是秃山臭水;绿树蓝天没有了,有的只是树根黑云„„惟一还存在并不断增长的,便是钱。记得以前有一句反映社会现实的 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确实,没钱不行,但我们是否注意到前半句了呢? 钱不是万能的„„

所幸,人们已经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并在努力弥补。“可回收利用”、“绿色经济”、“低碳” 成了现在的流行词汇,还记得几天前,我妈说笺我高考结束了带我去学车,以后给我买辆车,我回她一句我以后不开车,太不低碳了;誓经还和同学们一起抱怨过学校惨无人道的考试,说学校印这么多试卷真是太不低碳了!可见保护绿色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希望不是太晚。

绿色,就像卡布基诺上的泡沫,就像可口可乐的汽泡,就像汉堡中的调料,对于我们来 说必不可少,十分重要。

【评语】

本文以“喜欢”始,以“重要”终,围绕“绿色”展开论述,对题目中的中心词“生活” 着墨极少,对题意的把握不够准确。

形式上结构完整,主体展开有层次感,主要段落均有分论点,但各段之间松散杂乱,无 内在逻辑,抓到一点是一点,有“脚踩西瓜皮”之嫌,丈思不够清晰,没有切题、合理的中 心论点可以统率全篇。

部分段落的分论点有待商榷,如“绿色是金钱的象征”,既与题中“绿色生活”不够融合,本身说法也难以成立。

判为五类卷,35分。

第二篇:江苏卷高考作文题评析及考场优秀作

江苏卷高考作文题评析及考场优秀作文

【作文题目】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江苏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依然采取了“提示语+标题”的形式,这是预料之中的。这种命题形式,或许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延续,成为江苏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

江苏作文阅卷组在制定评分标准时指出,对于“绿色生活”这个题,考生不能离开“生活”谈“绿色”,也不能离开“绿色”谈“生活”。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是题中之意:从情感层面解读,那就是热爱自然;从实践层面解读,那就是护卫自然;从思想层面解读,那就是顺乎自然。

阅卷组还指出,“绿色生活”主要是指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凡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多次使用、救助物种、保护自然之类的环保生活行为均属此列;大凡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不追求过度的时尚、拒绝过分包装、支持可循环使用的产品、随手关闭水龙头、尽量乘坐公共汽车之类的低碳生活方式均属此列。而精神层面的生活,则要扣住“道法自然”(道家)或“天人合一”(儒家)的核心意蕴去找准契

合点;人们的情智、态度、灵魂、禀赋诸方面都要紧扣“顺乎自然”这一核心意蕴去选择。例如重在享受过程的积极主动的快乐学习生活,又如既敬业乐业又能寄情山水、休闲身心的工作状态等。

从阅卷的实际情况来看,这是一道上手容易写好难的题目,貌似贴近生活,而且也不太容易跑题,但考生大多落入俗套,围绕着低碳、环保、保护环境等泛泛而谈,像是在写一篇“环保征文”,且鲜见新意,不见深意,因此普遍得分不高。更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考生把爱国、亲情、友谊、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等直接套入“绿色生活”之中,呈现出“泛绿”倾向,这类作文被打到了及格分以下。而能扣住“绿色生活”内涵作个性化的解读,认识独到、深刻,或者能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切入,进行层层深入的分析论证的文章;以及能从一个小且巧的角度切入,叙写自己或他人“绿色生活”的经历或过程,进而引发自己的体会或感悟,或者以独到的故事情节为开篇,简洁而传神地描写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中“绿色生活”的图景画卷,引发自己对“绿色生活”的体验和感悟的文章,实在是少之又少。

本次江苏作文命题和阅卷情况引发本人思考颇多,择两点芹献如下: 1.作文命题中的时事性。“题材撞车”的问题是本次江苏高考作文中暴露的最为严重的问题。有人说,这和命题过分追求时事化有关。的确,这道题和时事有着极强的关联度:2010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参观了上海世博园,在听取了广东馆特点和亮点介绍后,胡锦涛指示广东要率先倡导绿色生活,发展绿色

经济;2010年“6·5”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号召公众从我做起,推进污染减排,践行绿色生活,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命题者似乎确有这样的初衷:引导学生养成对社会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把关注自我与关注时代、关注社会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但有道是,“文章合为时者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我们难道不要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应试题”的学生从考海题堆里引导出来么?我们难道非要让学生丢开生活,丢开他生活的这个世界,去写那些花花草草的无病呻吟之作?造成“题材撞车”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绿色生活”是一个热门的话题,而恰恰在于学生对这个热门话题的关注度不够,思考度不够,积累度不够,只知皮毛,不知其里,缺少材料的占有和整合,缺少思维的深化和综合,缺少观点的提炼和形成,因此只能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泛泛而作。这充分暴露了当前作文教学中重技巧轻材料,重语言轻思辨等倾向。

2.作文命题中的思辨性。我们从本次命题的“导语”中来看看“绿色生活”这个题目的思辨性。有人说,文题中三句提示性的导语,通俗而又深刻,层层深入,把学生的思维渐渐地引向深入。“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此句是对绿色的描述,可谓观其形。“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此句是对绿色功用的阐释,可谓析其质。“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此句是对绿色的价值进行嫁接,可谓搭其桥。关键在于末句,把绿色上升为价值理念,与生活对接,引领生活的潮流。我同意这样的观点,但我认为,事物总是矛盾的统一体,“导语”有时候也是双刃剑。正是这貌似层层深入(和去年“品味时尚”导语类似)的导语设置,把学生引向了思维的定势:绿色是生机勃勃、赏心悦目(广大的股民朋友就一定不会答应这样的论断);绿色在今天已成为一种崭新的理念;绿色生活是一种应当追求、必须追求的美好生活……似乎,“绿色生活”已成为一个定论,一个公论,一个莫逆的命题。那么,绿色生活和时尚生活有没有一些碰撞?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有没有一些矛盾?顺乎自然和尽行努力有没有一些冲突?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可不可以反对“绿色生活”?诸如此类,本来在“绿色生活”题目下应当有的思辨,极有可能因为导语的限制,而让考生不及延展甚至不敢触碰。因此,从保护考生积极的求异性,让考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鼓励考生洞察的敏锐性,让考生将现场观察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获得发现;允许考生想象的丰富性,让考生带着主观臆测,哪怕是虚假和错误,将感性认识暴露出来;激发考生灵感的活跃性,让考生火花一闪、心头一颤等出发,本人认为以后可以直接命题而不用导语。尽管导语在客观上照顾了一些中等以及中等偏下写作水平的考生,但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不必照顾全体。

【考场优秀作文】

绿色生活 江苏某考生

蜗居一隅。剥落的朱红,凌乱的书架,飘摇的老屋……这一切,与

理想中的绿色生活太不相称。

今天,你是否还在为日益暴涨的房市殚精竭虑?是否还在替明天的落脚点大声疾呼?是否还在为身居蜗壳怨天尤人?你终日翘首期盼头顶那片绿,却发现自己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陷于名利中,一身污泥……你的书架蒙了尘,你的心灵生了灰。

生活本绿色,菩提本无树,然,何苦惹尘埃?

可我还是终于瞥见了你的满架藏书和藏书后面的那盆文竹,它透过几千年厚重的扉只,袅袅动人,青翠欲滴。你摸摸那文竹的叶片,眼里有我读不懂的深意。你建议:何妨用只透明的玻璃杯,来泡一杯春色?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茶源于尘土却止于流水。这杯中的茶,竹雨缤纷翩翩而下,如御风群舞,绿波荡漾。此时捧起,雾色弥漫,影影绰绰。这已不是墙上的画,书上的诗,而是胸中的万千气象,是锦绣河山浓缩于身体里的悠然体会。

你呷一口茶,望向窗外,发现绿竟有如此丰富的层次和差别,鹅黄浅嫩,苍翠葱郁,青碧墨黛,展现尽你所能想像到的每片绿。在这时,每棵树,每株草,每片叶,都是一片独立绿,绿到你自身也要幻变成一片绿,一片匍匐在万绿丛中的叶。

你收起目光,看了我一眼,似有深意。你说:阿拉伯人品茶有三道,一道苦若生命,二道甜若爱情,三道淡似微风。而佛门悟道有三个阶段:勘破、放下、自在。其实,无论是茶,是诗,还是禅,都是使人回归到至纯至简,至明至净,过一种绿色的生活。你再呷一口茶,不再言语。

好,我知道了。现在,什么也不要说,让我们端坐下来,坐成道,坐成神,坐成佛,看这文竹的翠片长久的绿下去,看我们的心灵空灵到最佳境界,让我们拂去尘埃清扫花径。

行走于尘世,有人低头捡拾别人落下的钱币,埋头刨尘埃里的富贵,亦有人向往绿色生活,他们抬眼揣测云的心思,聆听天边的落羽,观察刺入天际的大树,他们全长着富有哲理的眼睛。

绿色生活,先是“静“,再是“净”,最后是“境”。

简单而闲适,人因植于对绿色生活的歆羡而得以荫庇在美的浓荫下。【简评】

就散文而言,最重要的是意境。这个意境,“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这篇考场作文是一篇意境很美的散文,它有三个层次,或称三重境界:一是写实,二是传神,三为妙悟。从“写实”的角度来说,它写了“饮茶”这件事,这是一件“雅事”,可谓选材讨巧。从“传神”的角度来说,“剥落的朱红,凌乱的书架,飘摇的老屋”画出饮茶的环境,“竹雨缤纷翩翩而下,如御风群舞,绿波荡漾”画出茶叶入杯的形态,可见语言功底。从“妙悟”的角度来说,作者用“静“、“净”、“境”三字概括对“绿色生活”的理解,可谓对人生真谛之透视,对生活本质之发现。本文被判为满分也有如下导向作用:水平高的考生是不必要拘泥于传统的记叙文和议论文体的。

绿色生活

江苏某考生

当哥本哈根大会在无果、无奈与无声的叹息中结束时,我不禁感慨,也许绿色的生活只能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之中。

当捕鲸船荐一次出海并满载而归,当孤独的北极熊再一次无助地望着海面,找不到一块落脚的浮冰时,我不禁惊慌,无情的现代化正在唤醒沉睡的碳魔,以摧毁让我们无比怀念与痛惜的绿色生活。

你看过春天的雪吗?它轻盈、柔美,还记得那年春天,我来到城外的绿草地上放风签。

瞬间,漫天的蒲公英将我团团围住。我兴奋地伸手去捕捉飞舞的飘絮,顽皮的它们却一次次地从我的指间溜走,又一次次地从我的面颊跳过。这些充满生机的风的使者在恣意地舞动着动人的华尔兹,那一刻,蓝天与绿草相映成趣,共同搭建了只属于它们的百老汇舞台。

可这绿色的生活也终究成了过眼云烟,一去不返。当灰色的混凝土成为城市的地标,就算是刺耳的玻璃反光也无法再现充满生机的绿色。这一刻,我只能用回忆甜蜜我的心,用怀想温暖我的情。

记得小时候,奶奶家的后院是我的迪斯尼乐园。尤其在夏天,我总喜欢躺在夹杂着些许绿色的紫葡萄藤架下欣赏夜空,数着银河里的星,想像着牛郎织女的情。现在只要我一闭眼,就能立马感受到那份清凉、清幽的绿色。

可一睁眼,炫目的霓虹又将我拉回到现实。那花花绿绿的彩灯显然不能重塑以往那宁静的绿色生活,它除了带给人奢华,就一无是处了,星星再也不能为迷路的孩子照亮回家的路了。当这充满生机的绿色生活真的离我而去,我们也只能祈祷月光宝盒真的存在……

其实,真正沉睡着的魔鬼并不是地底深处的碳,而是人们心中那种“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的思想,它比现代化更具杀伤力,却也更难解决。

当死神真的穿着黑衣,手持镰刀来将绿色的生活从我们身边带走,它也只能草草地与这个世界挥手告别,而我们也将更加无可奈何。也许到那时,“天人合一”也只能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因此,朋友,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为了和谐的绿色生活一起努力,让它不再离我们而去。

【简评】

文章以众所周知的哥本哈根会议无果落幕入笔,以“也许绿色的生活只能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之中”开篇,引人思考,发人警醒,直入主题。在文章主体部分,又用几组对比(绿草地上飘絮纷飞的蒲公英与灰色的混凝土成为城市的地标、奶奶家后院的欢乐与霓虹给人的奢华等)揭示出作者对强势的工业文明将恬淡的农业文明驱逐的一种忧虑。全文镜头意识很强,让读者读来留下了画面感。用语方面,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运用,也为文章增色不少。故此,本文被判为一类卷。爱心天使的感谢信

敬爱的老师:

您好!

我是一只迷失方向的蝴蝶,虽然美丽却看不到前景;我是一只柔弱无力的小鸟,虽有翅膀却无法飞翔。可自从遇上了您,我的生活便有了生气。

您没有常人所赞美的那种甜蜜的微笑,也没有大家所欣赏的那种柔情的细语,可在我心里,您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都在传递着爱的暖流。

那一次,在我为朋友的误会而深感痛苦的时候,您凭借一段朗诵走进了我的世界。那天讲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只见您稍一酝酿,深呼吸之后,便静静地朗读起来。看到您的样子,好些同学都抿嘴窃笑。是嘛,瞧您摇头晃脑,拖腔拉调,这是朗读吗?我禁不住也跟着笑了起来,可您似乎完全沉浸在课文的意境中。渐渐地,您越吟越带劲,越诵越凄切。听得出,您近乎沙哑的声音是理智克制感情的结果。默无声息的教室里,一张张面孔也都露出感动的神情。

有些事已渐渐淡忘,可当时您讲过的一句话我一直记在心头:“将充满爱心的画面记在心头,才会成为传递爱心的天使。”您的目光与我接触 9 的那一瞬间,我这个一直受人冷落的学生,仿佛感受到了一股父爱的暖流。

毕业前的那次班会课,气氛很热烈。夕阳从后面的窗口洒进来,把教室照得光亮耀目。我有一个“去敬老院献爱心”的提议进入表决程序,可由于复习紧张,没有一个人赞成,我觉得很尴尬,就嚷着说算了,想撤销提议。您“唰”地从后排站起来,义正辞严地说:“虽然没有同学支持,我还是要投一票!”我更忘不了您那面带微笑的赞许:“人要有感恩之心啊!还记得我说过的话么,你就是传递爱心的天使!”

您的一句话,让教室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也是您的那句话,让我感受到了关爱他人与被人关爱的快乐。一个曾经失落的孩子,就因为您的那一个眼神,那一句话语,真的变成了能够自由飞翔的“天使”。熟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老师的这份特别的关爱,一定会在我心中酿出香醇的心灵之泉。

【简评】同题作文新者胜。也许是美丽的考题拔动了心弦,小作者对老师的尊重与感恩之情便喷射而出,于是就有了这封书信。虽是书信,作者并没有满足于平常的叙说,而是紧紧抓住了两件平凡却让自己感动的故事。语文课上的一个眼神,让倍受失落的作者涌上了一股“父爱的暖流”;班会课上的那一票“支持”,更让作者享受到了“爱心天使”的快乐。10

老师爱学生、学生爱社会,一股感恩之泉就这样在师生之间欢畅地淌了出来。

【满分真经】用书信抒发情感,自然;用细节表达主题,深刻。

第三篇:江苏卷高考作文题评析及考场优秀作

江苏卷高考作文题评析及考场优秀作文

江苏省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袁卫星

【作文题目】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江苏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依然采取了“提示语+标题”的形式,这是预料之中的。这种命题形式,或许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延续,成为江苏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

江苏作文阅卷组在制定评分标准时指出,对于“绿色生活”这个题,考生不能离开“生活”谈“绿色”,也不能离开“绿色”谈“生活”。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是题中之意:从情感层面解读,那就是热爱自然;从实践层面解读,那就是护卫自然;从思想层面解读,那就是顺乎自然。

阅卷组还指出,“绿色生活”主要是指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凡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多次使用、救助物种、保护自然之类的环保生活行为均属此列;大凡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不追求过度的时尚、拒绝过分包装、支持可循环使用的产品、随手关闭水龙头、尽量乘坐公共汽车之类的低碳生活方式均属此列。而精神层面的生活,则要扣住“道法自然”(道家)或“天人合一”(儒家)的核心意蕴去找准契合点;人们的情智、态度、灵魂、禀赋诸方面都要紧扣“顺乎自然”这一核心意蕴去选择。例如重在享受过程的积极主动的快乐学习生活,又如既敬业乐业又能寄情山水、休闲身心的工作状态等。

从阅卷的实际情况来看,这是一道上手容易写好难的题目,貌似贴近生活,而且也不太容易跑题,但考生大多落入俗套,围绕着低碳、环保、保护环境等泛泛而谈,像是在写一篇“环保征文”,且鲜见新意,不见深意,因此普遍得分不高。更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考生把爱国、亲情、友谊、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等直接套入“绿色生活”之中,呈现出“泛绿”倾向,这类作文被打到了及格分以下。而能扣住“绿色生活”内涵作个性化的解读,认识独到、深刻,或者能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切入,进行层层深入的分析论证的文章;以及能从一个小且巧的角度切入,叙写自己或他人“绿色生活”的经历或过程,进而引发自己的体会或感悟,或者以独到的故事情节为开篇,简洁而传神地描写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中“绿色生活”的图景画卷,引发自己对

“绿色生活”的体验和感悟的文章,实在是少之又少。

本次江苏作文命题和阅卷情况引发本人思考颇多,择两点芹献如下:

1.作文命题中的时事性。“题材撞车”的问题是本次江苏高考作文中暴露的最为严重的问题。有人说,这和命题过分追求时事化有关。的确,这道题和时事有着极强的关联度:2010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参观了上海世博园,在听取了广东馆特点和亮点介绍后,胡锦涛指示广东要率先倡导绿色生活,发展绿色经济;2010年“6·5”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号召公众从我做起,推进污染减排,践行绿色生活,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命题者似乎确有这样的初衷:引导学生养成对社会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把关注自我与关注时代、关注社会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但有道是,“文章合为时者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我们难道不要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应试题”的学生从考海题堆里引导出来么?我们难道非要让学生丢开生活,丢开他生活的这个世界,去写那些花花草草的无病呻吟之作?造成“题材撞车”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绿色生活”是一个热门的话题,而恰恰在于学生对这个热门话题的关注度不够,思考度不够,积累度不够,只知皮毛,不知其里,缺少材料的占有和整合,缺少思维的深化和综合,缺少观点的提炼和形成,因此只能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泛泛而作。这充分暴露了当前作文教学中重技巧轻材料,重语言轻思辨等倾向。

2.作文命题中的思辨性。我们从本次命题的“导语”中来看看“绿色生活”这个题目的思辨性。有人说,文题中三句提示性的导语,通俗而又深刻,层层深入,把学生的思维渐渐地引向深入。“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此句是对绿色的描述,可谓观其形。“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此句是对绿色功用的阐释,可谓析其质。“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此句是对绿色的价值进行嫁接,可谓搭其桥。关键在于末句,把绿色上升为价值理念,与生活对接,引领生活的潮流。我同意这样的观点,但我认为,事物总是矛盾的统一体,“导语”有时候也是双刃剑。正是这貌似层层深入(和去年“品味时尚”导语类似)的导语设置,把学生引向了思维的定势:绿色是生机勃勃、赏心悦目(广大的股民朋友就一定不会答应这样的论断);绿色在今天已成为一种崭新的理念;绿色生活是一种应当追求、必须追求的美好生活„„似乎,“绿色生活”已成为一个定论,一个公论,一个莫逆的命题。那么,绿色生活和时尚生活有没有一些碰撞?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有没有一些矛盾?顺乎自然和尽行努力有没有一些冲突?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可不可以反对“绿色生活”?诸如此类,本来在“绿色生活”题目下应当有的思辨,极有可能因为导语的限制,而让考生不及延展甚至不敢触碰。因此,从保护考生积极的求异性,让

考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鼓励考生洞察的敏锐性,让考生将现场观察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获得发现;允许考生想象的丰富性,让考生带着主观臆测,哪怕是虚假和错误,将感性认识暴露出来;激发考生灵感的活跃性,让考生火花一闪、心头一颤等出发,本人认为以后可以直接命题而不用导语。尽管导语在客观上照顾了一些中等以及中等偏下写作水平的考生,但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不必照顾全体。

【考场优秀作文】

绿色生活 江苏某考生

蜗居一隅。剥落的朱红,凌乱的书架,飘摇的老屋„„这一切,与理想中的绿色生活太不相称。

今天,你是否还在为日益暴涨的房市殚精竭虑?是否还在替明天的落脚点大声疾呼?是否还在为身居蜗壳怨天尤人?你终日翘首期盼头顶那片绿,却发现自己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陷于名利中,一身污泥„„你的书架蒙了尘,你的心灵生了灰。

生活本绿色,菩提本无树,然,何苦惹尘埃?

可我还是终于瞥见了你的满架藏书和藏书后面的那盆文竹,它透过几千年厚重的扉只,袅袅动人,青翠欲滴。你摸摸那文竹的叶片,眼里有我读不懂的深意。你建议:何妨用只透明的玻璃杯,来泡一杯春色?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茶源于尘土却止于流水。这杯中的茶,竹雨缤纷翩翩而下,如御风群舞,绿波荡漾。此时捧起,雾色弥漫,影影绰绰。这已不是墙上的画,书上的诗,而是胸中的万千气象,是锦绣河山浓缩于身体里的悠然体会。

你呷一口茶,望向窗外,发现绿竟有如此丰富的层次和差别,鹅黄浅嫩,苍翠葱郁,青碧墨黛,展现尽你所能想像到的每片绿。在这时,每棵树,每株草,每片叶,都是一片独立绿,绿到你自身也要幻变成一片绿,一片匍匐在万绿丛中的叶。

你收起目光,看了我一眼,似有深意。你说:阿拉伯人品茶有三道,一道苦若生命,二道甜若爱情,三道淡似微风。而佛门悟道有三个阶段:勘破、放下、自在。其实,无论是茶,是诗,还是禅,都是使人回归到至纯至简,至明至净,过一种绿色的生活。你再呷一口茶,不再言语。

好,我知道了。现在,什么也不要说,让我们端坐下来,坐成道,坐成神,坐成佛,看这文竹的翠片长久的绿下去,看我们的心灵空灵到最佳境界,让我们拂去尘埃清扫花径。

行走于尘世,有人低头捡拾别人落下的钱币,埋头刨尘埃里的富贵,亦有人向往

绿色生活,他们抬眼揣测云的心思,聆听天边的落羽,观察刺入天际的大树,他们全长着富有哲理的眼睛。

绿色生活,先是“静“,再是“净”,最后是“境”。

简单而闲适,人因植于对绿色生活的歆羡而得以荫庇在美的浓荫下。【简评】

就散文而言,最重要的是意境。这个意境,“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这篇考场作文是一篇意境很美的散文,它有三个层次,或称三重境界:一是写实,二是传神,三为妙悟。从“写实”的角度来说,它写了“饮茶”这件事,这是一件“雅事”,可谓选材讨巧。从“传神”的角度来说,“剥落的朱红,凌乱的书架,飘摇的老屋”画出饮茶的环境,“竹雨缤纷翩翩而下,如御风群舞,绿波荡漾”画出茶叶入杯的形态,可见语言功底。从“妙悟”的角度来说,作者用“静“、“净”、“境”三字概括对“绿色生活”的理解,可谓对人生真谛之透视,对生活本质之发现。本文被判为满分也有如下导向作用:水平高的考生是不必要拘泥于传统的记叙文和议论文体的。

绿色生活 江苏某考生

当哥本哈根大会在无果、无奈与无声的叹息中结束时,我不禁感慨,也许绿色的生活只能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之中。

当捕鲸船荐一次出海并满载而归,当孤独的北极熊再一次无助地望着海面,找不到一块落脚的浮冰时,我不禁惊慌,无情的现代化正在唤醒沉睡的碳魔,以摧毁让我们无比怀念与痛惜的绿色生活。

你看过春天的雪吗?它轻盈、柔美,还记得那年春天,我来到城外的绿草地上放风签。

瞬间,漫天的蒲公英将我团团围住。我兴奋地伸手去捕捉飞舞的飘絮,顽皮的它们却一次次地从我的指间溜走,又一次次地从我的面颊跳过。这些充满生机的风的使者在恣意地舞动着动人的华尔兹,那一刻,蓝天与绿草相映成趣,共同搭建了只属于它们的百老汇舞台。

可这绿色的生活也终究成了过眼云烟,一去不返。当灰色的混凝土成为城市的地标,就算是刺耳的玻璃反光也无法再现充满生机的绿色。这一刻,我只能用回忆甜蜜我的心,用怀想温暖我的情。

记得小时候,奶奶家的后院是我的迪斯尼乐园。尤其在夏天,我总喜欢躺在夹杂着些许绿色的紫葡萄藤架下欣赏夜空,数着银河里的星,想像着牛郎织女的情。现在

只要我一闭眼,就能立马感受到那份清凉、清幽的绿色。

可一睁眼,炫目的霓虹又将我拉回到现实。那花花绿绿的彩灯显然不能重塑以往那宁静的绿色生活,它除了带给人奢华,就一无是处了,星星再也不能为迷路的孩子照亮回家的路了。当这充满生机的绿色生活真的离我而去,我们也只能祈祷月光宝盒真的存在„„

其实,真正沉睡着的魔鬼并不是地底深处的碳,而是人们心中那种“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的思想,它比现代化更具杀伤力,却也更难解决。

当死神真的穿着黑衣,手持镰刀来将绿色的生活从我们身边带走,它也只能草草地与这个世界挥手告别,而我们也将更加无可奈何。也许到那时,“天人合一”也只能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因此,朋友,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为了和谐的绿色生活一起努力,让它不再离我们而去。

【简评】

文章以众所周知的哥本哈根会议无果落幕入笔,以“也许绿色的生活只能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之中”开篇,引人思考,发人警醒,直入主题。在文章主体部分,又用几组对比(绿草地上飘絮纷飞的蒲公英与灰色的混凝土成为城市的地标、奶奶家后院的欢乐与霓虹给人的奢华等)揭示出作者对强势的工业文明将恬淡的农业文明驱逐的一种忧虑。全文镜头意识很强,让读者读来留下了画面感。用语方面,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运用,也为文章增色不少。故此,本文被判为一类卷。

第四篇:2018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评析

2018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评析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卷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化。

2018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评析 口

江苏省涟水中学

薛和平

一、作文题解读与评价

作文材料由三段话组成,以“花解语,鸟自鸣”引出“生活中处处有语言”,从“生活语言”拓展到“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进而提升到“语言”“丰富生活,演绎生命,传承文化”。材料紧紧围绕核心概念“语言”,言简意赅,但内容丰厚,发人思考;材料关注生活,体现了语文的学科本质和使命。

第一段由自然的、人类的语言引出了核心概念“语言”,写作对象明确。“花解语,鸟自鸣”,花鸟美好可人,这是“引子”;写鸟鸣、写花语当然可以,而且也能写得好。在这一点上,老课文《大自然的语言》可称范本,多年后邂逅江苏高考!但是,无论鸟鸣还是花语,都离不开人,正如矛盾的《风景谈》所言“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本质特征。“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生活中处处有语言”,材料有意将考生的目光引向现实生活,提示考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理解生活。那么,生活中的“语言”是什么?材料引领考生思考生活,认识未知,在思考和辩证中使考生的认识逐渐由模糊变得清晰起来。“处处”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强调了语言的广泛性。由此可见命题具有生本意识,把考生作为认识“语言”的主体,引导考生思考生活语言的丰富意蕴。对考生来说,读第一段 犹如宝黛初会,大有“这个妹妹我认识”之感。

第二段由有声到无声点明“语言”的功能和种类。“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生活的“语言”丰富多样,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作用。语言与世界具有广泛的联系性,这个“世界”就是某一具体的“语言”关联的对象。“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这是材料提供的对“语言”的多角度、多层面的理解,也是给考生架梯子,帮助考生展开联想,让考生的思维发散开来,体现江苏高考作文“不在审题上为难考生”的一贯传统,让考生的精力更多地集中在 思考和表达上,突出作文考查的重点一语言的运用,体现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础性要求,思维、审美、文化都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的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省略号前面内容从有声到无声、从无形到有形、从艺术到科技,例举了音乐的语言、雕塑的语言、程序的语言、基因的语言等人类文明创造的优秀的语言形式,从自然界的语言到人类的语言,不论文科生,还是理科生,或者艺术生,都有话可说。大家熟悉的,上面提到的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又如阿炳的“二泉映月”,又如书法艺术、建筑艺术,又如梁祝、高山流水,还有“一个人”“一本书”,等等,能引导考生找到适于自己发挥的“语言”。“总有一款适合他”,对考生而言只是不知“你是否依然记得

/ 3

我”。

第三段上升到无声无形的语言,揭示“语言”的作用和意义。“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化”,自然形成三个角度、三个层次、三个高度,由实到虚,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这是材料的主旨所在,是对写作的限制,引导考生从生活、生命、文化等角度思考语言的价值和意义。好写不等于能写好,这是表达的分水岭,立意高下立显,“想说爱你不容易”!

以上三段话紧紧围绕核心概念“语言”,生活中的语言千差万别,含义丰富,能有效引发考生思考,有丰富的写作资源可供挖掘,考生可根据个人的经历、感悟、思考选择长于发挥自己优势的素材和文体来展示。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的文明成果。材料和写作都以语言为核心,审题难度较低,立意方向广,切入角度多,对于考场写作和平时作为教学都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命题紧跟时代的脉搏,关注社会,体现时代特征,是立足现实的好题材。贴近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生活,是便于学生选择和发挥的好材料。话题开放,思维灵活,以语言运用和语言表达为重点,体现课标精神,突出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命题即问题,突出立意和思维能力、思维水平的考查,有利于中学作文教学。写作强调目的和问题意识,写作就是要回到具体的问题情境这个原点。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真实思考,才能表达真情实感,才能以事实说明事理。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和恰当表达是真实写作的前提条件和最 高追求。

二、立意与写作建议

关于核心概念"语言”的解释,权威的主要有以下三种版本。1.①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语言”一般包括它的书面形式,但在与“文字”并举时只指口语。②话语。(第7版(观代汉语词典》)

2.关于表达和交际的术语。以语音和字形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则构成的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人类借助语言表达思想、记载经验,并把它看作适应环境的手段。语言本身也是人们(尤其是儿童)学习的对象。应用于交际过程的语言,称言语。研究语音词汇和语法形式等语言结构 及其历史发展特征,是语言学的任务。语言和言语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言语离不开语言,否则人们既无法表达思想,也无法进行交流。同样,语言也 离不开言语,否则,它将得不到发展。有些语言就是由于人们不使用,变成“死语”而被自然淘汰的。(《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

3.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人类思维和表达思想的手段,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信息载体。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共同的语言又常是民族的特征。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 构成的符号体系。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语言没有阶级性,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各阶级服务。社会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群也会影响到语言,因而造成语言在使用上的不同特点或差异。(1989年版《辞海》缩印本)

从以上权威工具书的解释看,语言是“交际工具”,用以“思维、表达意思、交流思想”;是“言语、口语、话语”;是“民族的特征”;“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 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社会集群也会影响到语言”;“有些语言……不使用,被自然淘汰”。所以,“交际”是语言的最重要的特征和特点,行文注意扣住“交际”

/ 3

这一关键词,突出交际、交流、表达的“主动性”。语言有真有假,如何对待“假言”;语言有谦有敬,你能说出多少;如何看待当下语言附着的视听因素;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我们阅读了大量的古代诗歌,你是怎样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等等。作为 “民族的特征”,学生一定会想到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作为“爱国主义”的符号,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读者,懂得了“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它好好地保存着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掌握了打开监狱的钥匙”。“社会集群也会影响到语言”,这种现象学生最易想到的是网络语言和广告用语,学生应该最有话说。“有些语言……不使用,被自然淘汰”,这一点,学生应该很容易联想到方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很容易想到贺知章的“乡音”。

“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可依据材料第二段“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拓展开来。“语言”引申出来的比喻义有哪些?材料作了很好的提示,“音乐、雕塑、程序、基因……”音乐语言包括很多要素: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雕塑语言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材质、机理等。程序语言包括数据类型和数据结构、指令类型和指令控制、调用机制和库函数等。行文注意所选“语言”与相应的“世界”的关联,突出这种“语言形式”的特点,这是理解“世界”的关键。“基因”后的省略号是留给考生的,前面有例子引路,后面有发挥的空间,降低了难度。你可以说语言,也可以说文化,可以说审美,也可以说思维,可以说艺术,也可以说科技……各显其能!比如,除了音乐和雕塑,你还了解哪种艺术形式;再比如淮扬菜,你最喜欢那一道,你有故事吗。

考场作文不同于创作文,也不同于竞赛文。它要求在规定的场合、规定的时间里写出符合规定的作文来。考场作文的第一要着是精准审题,其次是立意。审题对不对是能不能拿分的问题,立意高下是得分高低的问题。你的见识,你的才情,你的语言,就是你的写作素养的直接体现。所以,你得清楚明白地显示你的观点和态度。考场作文一定要突出两个关键点:一是围绕“话题”,把“话题”说清楚,让人听明白;二是立足“考场”,把文章写清楚,让人看明白。

论述文要有思考,要有真实的感受、感悟。对具体的“语言”能有自己的想法,并能够说出点道理来。想法人人都有,人人都有,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没有。所以,你得用心思考,形成主见,哪怕是偏见;虽然也许显得浅薄,但毕竟是经过自己认真思考得出来的观点。观点真、有共鸣、合逻辑、有条理,才能让人接 受。叙述文要有生活味,要有烟火气。有形象、有语言、有情节、有场面,才有可读性,情才能动人。

考场作文要易于“上手”,角度宜小不宜大,切口一定要小,小才可能有“痛感”,才可能让心“动”一下、“抖”一下。切口小,议论才有可能落到实处,才有 可能接地气,避免华而不实。切口小,记叙才有可能巧妙,给人现场感和真实感。考场作文的选材一定要有生活味,你选的必须是你熟悉的生活;熟悉,才可能说“内行话”。考场作文拟题要有点题意识,不着痕迹是真风流。行文紧扣“语言”,显示强烈的扣题意识,哪怕来点“硬扣”。另外,要营造一个好的开头,第一印象很重要,不玩深沉,不故作高深。

/ 3

第五篇:2013江苏高考作文题

2013江苏高考作文题(真题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他们发现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的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群美丽的精灵。数日后再来,他们发现这群蝴蝶早已不在原处,而是远远地退到了更深的洞穴。他们恍然大悟,也许那里环境更适合吧,小小的蜡烛竟然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

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下载2010江苏卷高考作文题评析及考场分类作文[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江苏卷高考作文题评析及考场分类作文[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江苏高考作文题及满分作文

    【江苏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

    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题

    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忧与爱 6月7日上午11点30分,2012年江苏高考第一科语文结束。作文题目是《忧与爱》,这与此前网上流传的《故事与结局》相差甚远。不过多位考生反映,今年......

    专家评析2012江苏高考作文题

    专家评析2012江苏高考作文题:有利于拉开档次人民网江苏视窗南京6月7日电 (唐璐璐)7日,江苏高考作文题目被考生公布后,人民网江苏视窗第一时间邀请了专家对作文题进行评析,并从专家......

    江苏高考作文题2006-2016

    江苏2006-2016高考作文题汇编 2006年作文(60分) 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 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

    2015年江苏高考作文题

    2015年江苏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 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江苏高考作文题2002-2012

    【2012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013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探险者与蝴蝶

    2013年江苏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3年江苏卷高考[微博]作文题: 材料作文: 一群人来到光线暗淡、人迹罕至的洞穴里探险,洞穴里很神秘,他们就点了几只蜡烛,发现里面竟然有一群......

    2012新课标卷高考作文题

    2012新课标卷高考作文题:船主与油漆工 2012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2年新课标卷(河南、黑龙江、吉林、宁夏、 陕西、海南、山西、新疆、云南、内蒙古、河北)高考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