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及反思
案例背景:
义务教育在第七年级和第八年级,大多数学生仍然对学习英语有更大的兴趣和热情,结果也是理想的。但到了九年级,随着词汇量的增加,语法时态难以深化,更多的学生好奇心消失了,学生感到很难。如何在各种语句的上下文中掌握正确的时态,消除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恐惧;体验到学院成就的快乐和成就感,增强他们对学习的信心尤其重要!
片段教学案例主题:
九年级单位1开始学习动词现在完成时态,我上面一节如何让学生开始,把握现在完成时态为例。我设计了这种情况下的课堂教学,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为了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满足不同类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要,能够接受这种新的紧张表达已经/已经做了),并很好地理解这种时态的背景。
案例详细信息片段:
前 哨声
你有过______(到)广州吗?
2我们有___________(学习)英语超过两年。3你有没有和你的新同学_____(make)朋友吗? 4我_______(有)我的早餐,我现在不饿。5李俊去年去北京。
6我们______(be)好朋友,因为我们在学校见面。
7我们找不到他在任何地方。也许他______(去)h 青梅。8他_____(读)之前的书
mr。绿色_____(教)我们很多关于9月以来的社会研究。10我_____不要(见)她的妹妹。
回答:
展示实践后,我主要设计了两个型号:
??1.让学生分组讨论:最终确定你认为是最恰当的紧张表达,并说明原因。
(虽然教师巡逻,玩监督,正确的指导和必要的答案)
??2.要求学生用简单的笔画,时间轴的数量,然后酿造,理解表达语句的语言。
(同时老师充分动员学生积极移动,动手绘画。在学习中温暖的气氛,效果是好的:不仅从简单的笔触,时间轴图形好的想象力,更好地理解声明响应上下文)
案例反映:
我认为英语教学 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英语能力。英语教学应该是为学生创造自己喜爱的感恩场景;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主动做学习的主人。??1.小组学习,使学生学会探索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主动性,促进探究或研究。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形式,为学生提供自学,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空间和时间,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生活和生活的互动,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老师,全屋下的机械重复,简单的记忆,而是经验,发现,经验,探究的过程。学生有情感投入,有内部动机的支持,并积极使用各种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学习知识,使用知识。
??2.小??组合作,使每个人都获得最大的发展
集体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团体目标的建立,学生的努力不再是一个单独的单位,每个人为了团体的共同利益和全力以赴。在合作学习中常常有一个人教你,大家 教一个人。不仅每个团队成员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且成员之间也必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即使你学习学习有困难,通过小组学习,经常也可以改进。作为同样的目标,学生也可以跳出自我冲突,听取别人的意见。因此,合作学习小组中的学生可以学会彼此尊重和理解,学习交流,学习彼此分享。
第二篇: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反思[范文模版]
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反思(2015.8-2016.1)
张连君
本学期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被广泛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给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广大师生从中受益匪浅,并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这种教学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由于主体意识和客观条件的不同,在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和实施的策略以及效果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英语合作学习的现状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合作学习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了尊重。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时,对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进行了认真观察和反思,并在反思中改进教学。
一:为了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量,使学生在英语课中真正“动”起来,尝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讨论问题。发现,虽然课堂讨论气氛异常热烈,但讨论的效果并不理想。
二: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或多或少都在交流;但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即有些小组气氛较沉闷,讨论不热烈,有与课堂无关现象。三: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员向全班汇报的只是其个人的观点;或各小组汇报的主要观点极为相似。这些雷同或重复的报告既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又缺乏创造性和新颖性,从而使学生对讨论渐渐地失去了兴趣。
四:一段时间后,学生对小组讨论的兴趣有所减弱,有一部分学生甚至表示不愿参与小组讨论。任务型学习法在合作学习中的应用
任务学习方法:就是以学习任务为中心,将任务落实到小组,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合作。这种学习活动与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紧密相关,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安排在课前、课中或课后进行。
1.课前小组任务学习一般可设计两种活动:
(1)预习单词,课文的活动(包括查字典,找出重、难点,提出质疑以及预做课后练习等)。
(2)课前演讲。每个学生围绕学过的内容进行演讲,小组在组员个人演讲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教师也可以将学习内容进行分解,这些活动方式既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气氛,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学习语言,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着相当大的差异。初一的学习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有些学生只要上课认真,回家不用太多的时间,就能学好英语,而有的即使花再多的时间就是记不住。因此,在学习中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实践证明,在初一英语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将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式的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
第三篇: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及反思
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及反思
一、案例背景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标提倡的合作学习已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然而,合作学习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流于形式,华而不实”,“着眼问题,淡化过程”,“表热实冷,合作淡然”,“能者独尊,弱者失趣”等等诸多不良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的有效性,也引发了许多 对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的怀疑。在这一背景下,我们的教学组长沈珊珊 用小组合作这一方式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课。教学内容是新目标初三年级U14.Have you packed yet?
二、课案的观察描述
课前,按6人一小组,把学生分成A—G七组,每组选一位组长,并按小组把桌子围成圆形。为了竞争需要,黑板上贴上七个不同颜色的有磁性的棋子,每个棋子代表一小组,每组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并向学生说明哪组合作的好,问题回答的对,代表那组的棋子就能向前移动,最后看哪组的棋子最向前,那组就获胜。课中,Step1.Warming-up 先放了些自已在各地旅行时拍的照片,美丽的照片立刻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又问:从这些照片能推断出 喜欢什么?学生很容易的回答出了traveling.又紧接着问:What do you think is important for traveling ?有学生举手回答,这时 就把黑板上该学生所在组的棋子向前移了一步,学生热情马上攀升,争先恐后举手回答,听了许多不同的答案后,把答案引导到了第一个活动的主题:Packing is quite important for traveling.Step2.Language input.抛出了话题:Different trips need different packing.What do you need to pack for the following trips ?(A beach vacation and sightseeing in a city).给学生三分钟时间,小组讨论,并且给每一小组只发一张汇总表,让他们把想到的东西记下,时间到后,各组都停下,学生举手很活跃,叫第一组汇报时 先问:“How many words do you have ?”该组汇报完毕后,把该组的棋子移动了两步,这下教室沸腾了,叫下一组时,先说:“which group has more words ?”并且学生汇报时不能重复前面组提到的。当然,这一活动中,并没忘掉黑板上各组棋子的前进步伐。
Step3.Listening task.处理课文中的听力部分,让学生看课文中的图片并猜:What are the family going to do ? What have they done for their trip?完成1B听力。Step4.Language input.听力完成后,又提了问题:What else do we need to do before leaving home ?再次让学生小组合作,列出尽可能多的短语。像lock the door and windows, feed the pets, turn off the TV and lights 等等。同样的,小组汇报时又掀起了一个高潮,学生都希望自已组的棋子能前进的更远,争先恐后举手,连平时比较内向或成绩较差的学生都在组员的带动下高高举起了手。这时,我注意到 比较照顾到棋子相对落后的组,若他们举手,就把机会先给他们。Step5.Pairwork.利用刚才学生已列出的短语,把本课的语法---现在完成时操练了起来,问:If you are leaving home , have you done the following things ? Do Pairwork with the above phrases.A: Have you …
B: Yes,I have.Yes,I’ve already …
Not yet.I’ll do it in a minute.Setp 6.Listening task.又穿插了课文中的2a、2b 听力练习。Step 7.Memory challenge.根据听力材料内容改编了一篇完形填空,让学生根据记忆填空白处,又是采取小组竞争形式。
Step 8.Groupwork.设计了第三个小组活动:Who have looked after themselves well in the past week? 给出的情景是:Suppose you are a parent who has not been at home for a week.List a set of questions to learn about what your children have done in the past week.并给出 Model:
Have you finished all your schoolwork?
Have you watched TV too much?
…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列出尽可能多的问题,再由每组的Parent 汇报:** has already „,but he hasn’t „
在课的最后,还设计了一个Teaching evaluation.让学生对自已这节课的状况进行了自评,然后再根据黑板上各组的棋子,评出了优胜组,并给予了奖励。
三、课堂结构与设计意图分析
本堂课,主要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讨论旅行时需要准备些什么东西。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讨论很热烈,想出了许多 也没想到的东西,通过这一活动,把本节课需掌握的新词汇都解决了。活动二:让学生讨论离家之前需要做些什么工作,大量短语的列出为下面句型的操练作了很好的铺垫,有了这些短语,再让学生操练现在完成时态Have you „ ?就非常容易了。
活动三:把现在完成时态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一直比较困难,而沈 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你是一个星期不在家的父母,回来后询问孩子在上周的情况,很自然的就用到了Have you „?句式。在此基础上,父母亲汇报孩子在上周的状况,又延伸到了现在完成时的第三人称单数用法,** has already „
四、反思
这节课,合作学习贯穿于始终。但却没有出现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自由化的弊病,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规则
合作学习效率低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因此。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规则。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目标、方法、步骤和任务分工,知道学什么、怎样学、达到什么标准;只有在小组成员明白
的指令和合作活动的任务时才活动。采用合作学习,切忌在 自已指令不明确的情况下进行小组活动,那样可能造成看似热闹,实为混乱的局面,这就冲淡了小组活动的意义,降低了小组的作用,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节课,对学生的分工明确,每一组都确定好组长,再由组长确定每次活动的记录员,汇报员等,这样就避免了为挑选临时组长,你推我让,或小组内为谁先发言而争吵不休造成的学习效率低下.并且,在合作过程中,不时的会提醒,请遵循规则,从而提高了合作学习的质量,也就是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2、活动具有目标性 小组合作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是否能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因此,合作学习的活动设置难度要适中,难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行。难度过高会使学生们无话可说,甚至无动于衷,从而丧失合作学习的信心;相反,难度过低,必然造成学生在活动中情绪高涨,争论不休,虽然气氛活跃,但却毫无意义。换而言之,就是所设计的小组活动要具有一定目标性。“目标性”即
设计的教学活动要准确而适度,使教学环节的难度恰好落在学生通过努力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成功的愉悦感,从而不断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并使之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完善,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本课中 提出的这几个任务都是从学生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既有一定的挑战性,又有可操作性。这样的小组合作才有真实的意义,才能收到较好效果。3.适当的竞争机制
高科技时代是竞争的时代,没有竞争,时代不会向前发展。学生只有具备了较深层次的集体主义观念,竞争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本节课, 从一上课就宣布各组要进行竞赛,最后获胜的组还可以拿到奖品。每次活动中学生的汇报、回答都能使自已组的棋子向前移。这大大激发了各组奋勇争先的积极性,形成组间明争暗赛的竞争局面,使学生始终处于竞争状态中,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在本节课的一次活动中,我看到有一组学生有一名男生没有举手,其他组员立刻督促,后来这名男生也举起了手。通过这种小组竞赛的方式,激起每一位学生的关注。这样就保证了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4.合理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英语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新课标提出:“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要有利于学生自主的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学生个人计分改为学习小组计分,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本节课中每次活动结束后,都引导学生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对优先的组进行表扬,对落后的组进行鼓励,并给予更多的机会。课的结束,还让学生对自已进行个人评价。既重视对小组的评价,也重视对个人的评价,激励了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了自已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五、结束语
新课程标准提高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课堂要努力实现从“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向“培养语言能力”转变,每位
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较快地提高课堂效率”这样一个关键问题。合作式学习为着手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但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仅仅靠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规则,设计有实际意义的活动,以及靠竞争和评价制度是不够的,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并进行行动研究。只要我们采用合理适当的合作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定能取得良好的实效。
第四篇: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
八年级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
城关中学仇惠云
一、引言
在英语课堂上,我特别支持和注重学生们的口语练习,同学们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进行目标语言的操练,学会运用英语思维来进行情景交际,表达自己对某一事物或问题的看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如能精心设计,特色指导一些恰当而又有效的活动,就能帮学生创设主动交流的环境,把课本资料还原成活生生语言材料的同时,又能把书本知识内化为实实在在的语言交际能力,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二、活动背景
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如果只是机械式的对话练习,学生们很难拓展思维,碰撞出创意和灵感的火花,也由于课程练习的经常性和同学们之间的熟悉度,有的同学对小组合作的新鲜感会慢慢减弱,取而代之的是积极性的散惰和练习效果的下降,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想办法,多搞活动,以激发孩子们参与交流的愿望。在八年级下册Unit 2 What should I do ?中,我就精心设计了小组合作这一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活动情境
1、导入:上课开始时,我以困倦状走进教室,两手揉着双眼,打着呵欠,对同学们说:Morning, boys and girls , I didn`thave a good rest last night.These days I couldn`t sleep well at night, so I feel tired and even anxious sometimes in the day time.That`s a big problem for me.What should I do ? Could you give me some advice ?请同学们简要回答后说 thank you , maybe I really need to see a doctor.2、德育渗透:我和同学们交流说,Dear boys and girls,everyone may have his or her problems.When we meet problems,we need to face them actively and try to deal with them.So we may need help from other.And he who is in need is really a friend.Helping others is helping ourselves.鼓励他们为别人排忧解难。
3、问题呈现:接下来我会问:As teenagers , what problems do you have ?以大屏幕呈现一些平常生活中的烦恼与问题,如与朋友吵架、看到父母吵架并离婚,担心自己肥胖、作业过多等四张图片。边呈现幻灯片边问:Have you ever argued with your friends ?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argued with your best friend? What would you do or say to him or her ?Has the similar problem troubled you before? When you see your parents quarrel and they even decide to divorce, you may feel upset.What would you do then ? Some students feel upset just because they are heavy.They are afraid of being laughed at by others.What`s your advice ? Facing so much homework everyday , how can you make yourselfrelaxed ?
继续问同学,What` your problem now ? What advice do you want to get from others ? Write down your problem and put it in the paper box.You needn`t write your name.请每个同学把他们最烦恼的问题写下来之后,把纸条放在一个纸盒里,他们不需要写上自己的名字,只写问题。
4、问题讨论,合作学习:本节课的高潮部分就开始了,教师不参与抽念问题。有的同学就非常积极地自告奋勇上台,随机地从盒子里抽出任一个问题,念给大家听,寻求建
议。同学们就所提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在讨论和建议的过程中,小组成员间展开竞争机制,哪个小 组想出的建议和方法越多,哪个小组获得的脸谱就越多,所以就激励小组内成员要齐心合力,集思广义,与此同时,他们还必须Try to think it in the way ofEnglish , 讨论结束时,各组代表提出建议,如派不同的代表就多得笑脸,所以这样激励他们多换不同的代表向全班汇报,这样站起来向全班发言的同学就会更多。课堂上所提到的问题部分如下:
I argued with my best friend.My parents push me so hard.My mother is not so good to my grandmother.I have bad grades.Others copy my homework.I am a little heavy.I feel nervous before exams.据建议的可操作性,给出评价,分发脸谱,分别对应为,good idea、okay idea and bad idea.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呈现,同学们依次讨论和发言。
四、反思与启示
1、小组合作进行口语交际时,教师要作好铺垫,给足气氛,预热充分,孩子们才能自自而然地进入情境,不至于觉得“爱说在心口难开。
2、由于在写PROBLEM 时,并不留名,有的同学就能把平时不敢与人言的敏感问题提出来,这样既能保护自己小小的隐私,又能让孩子们放开胸怀,关注自我的同时更能倾心投入。
3、毛遂自荐去读纸条的同学锻炼了胆量,推动了课堂
上自由的气氛,听问题的同学则希望自己写的纸条能被念到,希望同学们讨论自己的问题进而得到对自己有帮助的建议,这有助于课堂注意力的集中。
4、由于所谈到的问题是同学们身边的人和物,也确实的是他们感兴趣的共同话题,加上竞争机制的引入,他们从中真切地感受到了用英语交际的快乐,对于提建议句式:You may/should /can 和You`dbetter等有了熟练的掌握。
5、在这堂课上,他们能体会到彼此的那种人文关怀。
6、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也由于认知上的不成熟,有的同学的观点和建议显得有点幼稚和不可行,引起同学们的一片嘘声,课堂秩序有时显得杂吵,会影响课堂的紧凑和严谨。
7、这种小组合作形式侧重于口语交际练习,要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经常性的练习,才会有较高的默契,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也要很强。
8、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由于知识储备的欠缺,对有些快速反应的环节会显得被动和力不从心,从而影响到整节课“面向全体”的要求。
总之,要让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而不流于形式,让每个同学都 有不同的收获和发展,教师要投入十分的智慧和热情,多创设一些有意义、可操作性强的活动,让学生“有桥可搭、有法可依、有句可组、有话可说”。语言交际的发展和培养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够一蹴而就,我们当教师的,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敢说爱练的氛围,意识到语言学习和数学、物理等课程是很不相同的一种学习模式,它需要同学们的热情互撞,真诚合作,才能创造出1+1大于2的积极效果。
第五篇: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及反思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及反思
经过这么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摸索,总结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经过试用,总觉得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有合作学习这种方法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某一个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型学习。它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因而如何在教学中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成为我们教师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我们通过对初中语文新教材三年的教学实践,整理了几个自认为较有心得的合作学习的案例片段,以求同行们的批评与指正。[案例1]
《走进中秋》是七年级的语文综合活动课,以综合学习为主,结合写作和口语交际。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懂得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获取资料,了解中秋节,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
步骤一:把学生分为三组,“中秋节来历”学习小组、“中秋节习俗”学习小组和“中秋节诗词歌赋”学习小组。
步骤二:经过一个月的资料搜集,各个小组展示成果(制作成课件,并有专人解说)。
步骤三:重新分四人小组,选取小组成员感兴趣的内容制作手抄报,一人任版面设计,一人负责绘画,一人选材料,一人抄写。
步骤四:举办《中秋知识擂台赛》,设立了小组合作必答题和写作题,小组合作必答题中有“第一发言人答不完整,其他人可以补充、答题过程中小组分工明确,合作愉快加十分”,在写作题中有“合作完成,一人表述的规则”。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学会了获取资料的方法、分门别类整理资料的方法,还体会了分工、合作的乐趣。[案例2]
《父母的心》是八年级(上)的课文,属略读课文,通过本文的教学,要求学生能梳理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表达的挚爱亲情。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本单元中的三篇表现亲情的文章,已初步掌握分析文章思想感情、体会语言特色的方法,所以,这篇课文适合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一课时内完成。
教学前,教师先布置学生查找文章的背景资料,独立阅读课文,再根据自己的理解,从文章的结构、思想感情、语言特色等方面设计自认为最重要的五个题目,并做好解答。
第一步骤: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事先设计好的题目与答案:题目设计是否合理、明确;答案是否正确;去掉重复的问题并做整理。教师巡视、指点后表扬问题设计较好的小组。这是本节课内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
第二步骤:让问题设计较好的几小组向其他组发起挑战(向他们提问自己小组讨论整理的问题),挑战组可指定应战组内任何一位同学回答问题,应战同学如遇到难题,可先向组内成员求助,如不成功,可再向其他组求助。教师在旁适时点拨、点评。这是班级内各小组之间的合作及小组成员之间的进一步合作。
最后,评选最佳挑战组、最佳应战组和最佳援助者。这样,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既培养了提问意识和能力,又弥补了个人考虑问题不全面、不透彻的不足,使困难、中、优三类学生各有所获,且兴趣盎然。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不懂得如何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以为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分组讨论,所以在课堂上特别是有“花架子之嫌”的“千锤百炼”的公开课上,为了体现合作学习的理念,动不动就互动式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一两分钟后,让小组代表发表意见(有时还是安排的),外加“声、光、电”,真是一堂“上上下下”都满意的课。不敢苟同,我只能在私下里自己认为,这种“合作学习”实在没什么成效。似乎是最近才明白,其实这种一两分钟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比如:小组内应该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组织者、检查者、记录者、协调者、报告者等,而且应该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再如,学生在讨论前一定要有独立思考,否则,就容易出现“搭便车”的情况,从而无法达到通过合作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通过对以上几个案例的分析,我们认为,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我们必须考虑到如何使每个学生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否则,合作将流于形式;我们还应要求小组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小组合作中得到提高;合作结束后还应对合作的成效进行评估,才能促使学生去寻求提高有效性的途径。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在此,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策略匹配、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估等全程把握。但是,要使合作学习能始终卓有成效,仅仅依靠教师事先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除了事先宣布合作规则外,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比如说:
1、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
2、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
3、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或让这组学生的位置互相移近一点。如果小组讨论接下来声音小多了,教师应及时返回去表扬。
4、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虽然小组出现问题的原因和方式都不会相同,但教师如果事先在准备阶段做出问题预测,并采取一些措施,也能避免临时的手忙脚乱。
5、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了任务。如果是真正完成了任务,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备用活动:帮助其他组完成任务或可以自由活动,前提是不影响他人。
6、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