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十二五”规划如何影响中国经济

时间:2019-05-14 12:40: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专家解读]“十二五”规划如何影响中国经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专家解读]“十二五”规划如何影响中国经济》。

第一篇:[专家解读]“十二五”规划如何影响中国经济

专家解读“十二五”规划建议

编前语:日前,中共中央制定的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建议全文首次公布。十二五规划建议称,十二五规划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十二五规划将对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的工作生活都有怎样的提示作用?本报记者进行了全面解读。

专家解读“十二五”规划建议 原文要点一

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

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解读要点:

可通过国企利益分配来实现

花旗银行中国经济学家彭程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也就是提高劳动者的税前收入,即要涨薪。诚然,在这方面政策会起到一定帮助作用,但是工薪主要是由市场决定。

另一点,规划建议要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意味着要调整中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利率决定系统。

第二,提出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十二五规划提出将扩内需放在首要位置,对于实现由“国富”向“民富”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将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第四,提出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收入分配改革。收入分配改革将直接决定未来我国最终消费率的回升速度。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可能意味着在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方面会有实质性改革。此前,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不断下滑,而国家收入和国有企业利润占比则大幅上涨。

数据显示,近些年居民的消费率(消

费/可支配收入)一直在70%~72%之间,保持相对稳定,但是居民的消费在GDP中的比重降低到了40%左右,原因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GDP中的比重由过去的70%降到了现在的60%左右。而与此同时,政府收入的占比却从10%涨到24%左右,企业的未分配利润比重也大幅上升。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指出,提高居民收入占比,可以通过国有企业利益分配来实

现,建议国家参与国有企业的分红,然后进行再分配。

原文要点二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参与国际金融准则新一轮修订,提升我国金融业稳健标准。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深化政策性银行体制改革。健全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体制。解读要点:

人民币利率决定将逐步市场化

人大财经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些内

容,在十二五规划里面正式提出,意味着在未来5年里,这些工作是必须做并取得实质性进展。比如存款保险制度,估计在未来5年内会正式实施。利率市场化方面,也会尽早推进。

赵锡军表示,目前,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利率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并未市场化。未来5年,估计在这些方面会不断加快步伐。

中山大学金融系主任陆军表示,由于国家提出2020年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估计未来5年会在推进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方面有较大进展。

对于存款保险制度,陆军表示,十二五规划简洁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估计会在未来5年内建立。

彭程表示,目前我们的存贷利率差太大,资本市场将居民的存款转入银行,银行再以较低的价格转向企业,从而得以压缩资本成本促进经济发展。要改变这种局面就是要改变利率的形成体系,最终走向市场化,从而缩小存贷利差。其中存款利率最迫切需要上涨,以扭转当前长期的负利率状况,贷款利率也要小幅上涨。

原文要点三

研究房地产税改革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

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逐步建立健全

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继续推进费改税,全面改革资源税,开征环境保护税,研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

解读要点:

财税收支依据将更明朗

一位税务专家对本报记者表示,十二五规划提到要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这是很重要的财政改革方向。相信随着十二五规划对这个问题的关注,税收依据与监管的问题会更加明朗化。

彭程称,地方政府收入要多元化,房地产持有税迟早都要实施。如果中国经济改革转型成功,中国税源的重点要逐步从企业税收转向消费税。比如现在的个人所得税只占总税收的6%,太低了。

原文要点四 抑制投机需要

加强土地、财税、金融政策调节,完善符合国情的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合理引导住房需求。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

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抑制投机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解读要点:

未提到“遏制投资”和“稳定房价”

业内专家表示,作为指导性建议,至少说明未来五年,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是严加控制的,还原房屋的民生功能。

加大保障性住房投入

不过,记者注意到,在建议当中,没有提到“遏制投资”和“稳定房价”。另外,“稳定房价”在建议中也没有出现。杨红旭分析认为,现在政府是在以

时间换取空间,加大了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投入。不过,有专家表示,目前房产税主要是在旧税种上修改,准备工作也基本完成,“因此,未来五年税收改革主要还是围绕着物业税。”杨红旭称。

原文要点五

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

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作用。下一步国家将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保持现有出口竞争优势。

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到境外投资合作。同时要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作用。

解读要点:

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研究部主任李钢对本报记者表示,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关注“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这是未来五年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构想,下一步国际贸易结构将向这个方向积极转变。

据了解,商务部方面将编制《对外投资合作“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重点国别和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与有关国家商签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相关部门将做好海外投资环境研究,强化投资项目的科学评估。定期发布《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对外承包工程国别产业导向目录》等指导性文件。今后,落实安排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发展资金,扩大对东盟、上合组织、非洲等地区优惠信贷支持规模。范为表示,这意味着我国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再像过去那样只倚重投资和出口两驾马车。

吴敬琏:对“十二五”规划的四个意见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表示,一个好的发展规划应当是吸取之前的经验,对重大问题有持续深入的研究。对“十二五”我们大家有很高的期待,我想提几点意见。第一要总结十一五的经验,我看我们十一五规划是个很好的规划,但是他的实际的进展不多,做一个好的规划,怎么样从过去4年总结出经验来,我们“十二五”能够制订一个好的规划。

第二是教育,以效率提高为基础的增长方式,已经30多年了,30年中有很多进展,一方面深化,另一方面丰富了。对于干部和群众的教育都是个很大的问题,这个教育要编点教材还是什么,能够一层层展开,一直到落实。要进行全面教育。第三,对一些重大问题要进行研究,在制订的过程中和执行过程中都会提出很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需要深入的研究,然后根据研究的结果制订具体措施。第四,我们要学我们过去30年一个好的办法,要放手,让各个地方来创造,而我们这些企业家可以跟地方同志相结合,总结各个地方的经验和教训,因为地方有自己的特点,如果能够发挥大家创造性的话可能更好,所以我建议我们要多关注和地方一起创造一些区域性经验提供各地参考,用一定方式交流。杨伟民:应加入新的约束性限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杨伟民表示,第一是如何编订操作性的方案性的,我说的是一个规划的写法,“十二五”能不能改善一些,专门就每一个重大的专题和重大问题,比如扩大消费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会带出来其他很多方面变化。第二个问题,如何确定“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在于如何确定约束性指标,十一五规划将目标分两类,一个预期性,一个约束性,目前来看是非常好的创新,当时确定约束性指标涉及到公众利益,是一个简单的经济指标。我个人觉得,可以考虑加入新的约束限制,开发强度是一个指标,是所有的这个地区建设空间占整个这个区域的比重,包括各种道路等等。夏斌:财政金融政策要明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建议,人大应定期对国务院的规划进行检查,向“十一五”规划发问,否则是贴在墙上的。规划要讲政治,“十二五”规划和过去五年规划定完以后是不是每年财政部人民银行,我们党组在讨论每年工作和规划两码事,在十一五规划专家座谈会我讲,怎么办,怎么执行这是“十二五”规划的关键,要有这些,要讲不是应该怎么样,而是要讲如何达到这个目的,怎么要求,怎么制度变化,这是关键。

第二点,为了落实这样的状况,我提过,人大通过两年半,一年半必须对国务院的规划进行检查,我在十一五规划发问,否则是贴在墙上的。发改委长期搞国民收入,都是搞的是投资项目什么的,而现在我们更重要的是增长方式改变,全球经济等等。

因此这个体制下我想说的第二个问题是,可能更多在财政金融政策方面要有非常明确的要求,否则规划里面就加上财政的话。我没看,如果延续过去那样,大部分是发改委讲的项目民生等等,真正的机制不变化,要具体的东西,这才使规划真正变成中国人民利益推动的计划。郑京平:应明晰规划的定位

国家统计局总工程师郑京平表示,讨论研究制订十二五规划时,应注意如下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考虑“十二五”规划面临环境的时候需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新和旧的关系,既要注意挖掘新特点,也不能忘记旧的因素,要注意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国际与国内的关系,既要考虑国际趋势的变化,更要考虑国内实际情况。

第二个问题是规划定位的问题。我们制订五年规划时一定要进一步明确规划的定位,明确规划的功能。规划到底是给中央政府制定的,还是给地方政府制订的,还是给企业还是公民制订的,应怎样规定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公民在规划中的责任和义务等等。只有明确好规划的定位才能使规划可行。张曙光:规划要从强国到富民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张曙光表示,“十二五”要实现从强国到富民的转变。不完成这个转变,“十二五”很多问题很难解决。

一个“十二五”要从强国到富民的转变,咱们前30年基本的战略是以政府为主导,国有企业为基础,以强国为目标,所以不完成这个转变,“十二五”很多问题很难解决。

第二个要完成一个转变,从外援工业化到内援城市化转变,前30年基本上是外援工业化,也是世界上最能成功的工业化,哪个国家内援工业化很难成功,但是问题在于外援工业化成功以后,咱们现在出现的问题需要转变,城市化的事情需要动我们内部资源管理,不能寄希望于外部。

第三,如果咱们政府主导,如何使得现在的相对价格关系在“十二五”能够逐步合理化,使经济不断从政府所谓主导的转变成价格作为基础,作为很重要的参数来引导。

[专家解读]“十二五”规划如何影响中国经济

中广网1月27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报道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二五”的关键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把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必须加强工程创新能力,更需要加速工程科技发展,以实现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观点辩论“十二五”规划特别访谈,主持人徐强邀请重量级权威专家一起全面解读。本期访谈专家潘云鹤,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沈骥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主持人:经济之声观点辩论,欢迎朋友们收听我是主持人徐强。今年是我国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这样一个发展战略的布局方式和政策的绩效将会影响到今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模式和运行效率,从今天开始我们在节目当中将会为大家安排一个系列节目,站稳“十二五”系列访谈,我们将会邀请到来自各界的高端专家为大家解读“十二五”规划,我们一起来分析和研判一下,“十二五”规划的布局调整将会对中国的经济带来一种怎样的影响,今天来到我们节目当中做客的两位嘉宾,分别是来自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先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沈骥如教授,我们欢迎来自中国工程院的潘云鹤副院长。

潘云鹤:谢谢。

主持人:同样我们欢迎来自社科院的沈骥如教授。潘云鹤:主持人好、听众朋友们好。主持人:在“十二五”规划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重要的战略重点就是实现中国经济的一个结构转型,实际上在此前我们已经提了一年多时间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现在更是明细的提出了一个结构的转型的目标,我们也看到,在结构转型的过程当中,我们看到很多方面都在提出,关键是要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对此我们先请教一下潘云鹤副院长您怎么来理解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对于整个经济结构转变的重要性? 潘云鹤:经济结构要进行调整实际上是有两个重要的工作要做,第一是对原有的产业要把它提高水平。第二个要发展一批新的,这个产业我们就把它叫做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个产业两个重大的特点,第一个特点它是由高新技术进行引导。第二个发展的今后会对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国家把这样的一些产业定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现在国家定义的有信息产业、环保产业、能源产业、深化产业、高新制造产业、新的材料产业,还包括技术,当然这个技术是新能源 技术,这些产业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技术上面都发展非常之快,比如说像信息产业,它的技术现在来讲应该是风起云涌,我们前一阶段用的台式机,后来台式机拿计算机来讲马上变成了笔记本电脑,现在变成平板电脑,平板电脑中间又争斗的很厉害,现在出来的iPad风起云涌。再比如说拿技术来讲,可能我们前面经历了互联网,现在又开始兴起了。主持人:物联网。

潘云鹤:互联网和传感器,把这类运行生成物流,把这类控制结合在一起变成物流了,所以你们可以看到这些产业有两大特点,第一大特点它对技术的要求很高,比如说物联网兴起的话我们将形成一些新的技术,比如说传感器网络,空气中间布满了很微小的传感器,我们讲传感尘埃和灰尘一样大小,它可以去探测环境的变化,可以探测气候的变化,可以去探测灾难的预防。但是也可以用作各种各样其他的用途,比如交通控制等等。第二个很重要的特点是这些东西它对经济有巨大的影响,比如物联网的产生,首先它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产业,它既能够推动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又能推动通信产业的发展,这个网需要把消息进行传播,又能推动传感器产业的发展,传感器要发展的好还会推动新材料的发展,然后它还会推动数据服务的发展,我们就讲,过去讲的我们要建成数据库,今后数据库不很了,可能要建成数据海,海和库有什么不一样呢?那就是数据的形式非常丰富,有数字的、文字的、图象的、动画的、声音的,这个海里面都可以互相交织在一起。

主持人:库是有容量的,而海是无穷的。

潘云鹤:无边沿的,可以不断的进行增加,所以这些都会变成很基础的产业,而这些产业的发展又会推动像农业、医疗、公共卫生、制造业、交通运输这些产业的发展,所以这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特点,高新技术引领对经济有全面的带动作用。

主持人:刚才听到潘云鹤院长讲,未来的发展有点像看美国大片的这种感觉,确实中国经济已经是高速发展了30多年,也是建造了一个全球的奇迹,我们回过头来做一个反思,这30年中国最主要依靠的优势是什么呢?实际上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一个人力的成本,而经过30年之后这样一个优势在逐渐的消失,或者它的比较优势在逐渐消失的情况下,我们中国的经济应该如何做这种调整和转型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刚才潘院长也是提到,为什么战略新兴产业如此之重要,就是说要把我们的优势从原来这种比较低端的就是劳动力便宜要战略到这种科技的高端、产业的高端和这种信息技术的高端,再请教一下沈老。

沈骥如:刚才潘院长说的非常好,我觉得这七个产业里面有三个和能源有关系,一个是新能源一个是节能环保还有一个新能源汽车。刚才潘院长已经提到这七个产业对我们的经济,转变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有很大的作用,我回顾了一下历史我觉得人类进入蒸汽革命以后,英国的工业革命它的代表就是能源革命,过去我们用柴草、用人力、用畜力到了蒸汽革命用煤了,煤炭推动蒸汽整个产生了一个一整套的工业革命,英国就成了世界的最大的制造。

主持人:没有完成这种转变的中国,对于中国来讲变成了另一个转折。落后于世界。沈骥如:所以我们现在面临的我觉得是新一轮的产业革命,那么英国的工业革命它是确定了资本主义在历史上的地位,就是它使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力远远的高于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已经没有还价之功了,那么现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它的生产力还是差不多,甚至我们还要落后一点,但是我们可以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我们可以跳过一些阶段,像我们的电话,我们用铜线导线的电话就很少,我们一下子就跳到了程控电话,光缆电话,这样我们花的钱很少我们就跑到前面。现在中国是世界上电话最多的国家,只是短短的几十年。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刚才主持人说的,以前我们是用的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来打天下,来积累了一大笔的钱,但是现在国外有一种对经济的总结,它说当人均GDP达到了3、4千美元的时候,就是我们今天的水平。就有可能进入一个现代中等收入陷井。怎么说的呢?就是它达到了这一步以后,再往前走它没有新的动力了,劳动密集型不行了,因为工资要提高,我们要改善人民生活。主持人:现在沿海地区已经面临这个问题了。

沈骥如:已经出现民工荒了,但是你过去搞的是国际分工链上最低的那个装配,我们经常说的300多块钱一个手机,我们只拿到了10几个美元,其他都是专利费、外国的发明,都是给他们经销商拿去了,我们再靠这样的模式,发展方式是不可能把三千美元四千美元的人均GDP再往上推了,所以就有可能陷入停滞。他们说,国际上的一些经济学家说,像拉美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就是在三千美元,那么怎么样克服中等收入的陷井呢?就是要科技创新,就是刚才我们院士说的,如果我们在科技创新上有所建树,就是我们中央说的在七个产业上面,那么我们就在推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继续前进。所以这七大产业是非常战略性的,潘院长所说的工程创新也是这七大产业的一个灵魂。主持人:说到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我们过去经常会听到一个例子,就是这边放一架波音飞机,这边放一堆跟波音飞机一样重的中国产的皮鞋,你得卖出去一千万双皮鞋赚的钱可能会等于一架波音飞机。但实际上今天我们既然说到战略新兴产业,我倒不妨和听众朋友来方向另一个比较,你这边放一架波音飞机,那边放跟波音飞机等重的比尔·盖茨他们卖的微软windows操作的光盘,你们可以再算一下多少架波音飞机才能卖出这么多等值的windows操作系统的一个钱,这也是说我们为什么要做这种战略转型的一个背景,至于说做转型这是大家的一个共识。但是下面一个问题了,我们如何做好?怎么才能实现,刚才潘院长给我们描述的这种未来我们有可能会看到的这种美国大片、星球大战或者黑客帝国这样的场景,我们真的要去实现,我们应该是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潘云鹤:这个首先我们要看到做战略转型,实际上刚刚正如沈教授讲到的,实际上我们面临着第一个是调整,我们不做是不行的,我们到了人均三千美元的这样一个GDP,我们如果不做战略转型,我们就上不去,就进入到这个陷井里面,然后我们的资源发生了很大的瓶颈,我们的人员发生了很大的瓶颈,我们的环境又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所以无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是从我们的环境资源来讲我们都必须进行转型。另一方面也是个机遇。如果我们转型做的好,我们不但在经济上搞上去,我们在科技上也搞上去。刚才比如说讲到的我们的产业,我们的产业在转型的过程中间我们可以走一条超越之路,走一条跨越之路,充分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正因为如此要做好转型,所以必须依靠科技的支撑和引领。这句话不是我讲的,这句话是今天上午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面,温总理做了重要讲话,原话是这样的“如果我们要做好工业转型的话,经济转型的话,我们必须依靠我们的科学技术的支撑和引领。”这个作用就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支撑,支撑的话我们把现有科学技术的成果,包括我们自己创造的也包括全世界,世界各地创造的,进行结合起来,进行创新支撑我们工业的发展,支撑我们经济的发展。另面我们要进行自己的创新,要开发自己的新的技术,要开发自己新的产品来引导新的经济的产生,新的产业的产生,新的产品的产生,这一些能够使 我们的创新更好的前进。比如说你讲到了这边是波音飞机,这边是皮鞋,皮鞋无疑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是我们不能把支线行业全部丢掉吧,我们要用高新技术来支持它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比如我们这边是波音飞机,这边是软件,当然软件比波音飞机更加钱。这个软件就是新兴产业,所以讲我们的转型既要把皮鞋做好也要把软件做好。

主持人:同时飞机也不落下。

潘云鹤:飞机也不落下,这就是我们要走的转型之路。主持人:潘院长讲的这个转型其实不光是单纯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问题,包括传统产业,包括这两年我们刚刚强大起来的制造业实际上都要面临这样的一个转型,它所有转型依靠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创新,实际上说到创新可能过去我们一般听众,我们朋友之间一聊天说创新都会经常听到一个词叫“科技创新”,我注意到之前潘院长在一些场合也经常会提到另外一个词叫做“工程创新”我们怎么理解这两个词之间的区别?

潘云鹤:科技创新包括的范围非常广,包括科学、技术、工程,现在你看美国和欧洲凡是描写科技的时候都描写这样三个概念,当然他们没有科技这个概念,他们的概念是科学,如果科学要进行发展的话要科学science、technology和engineering,科学、技术、工程一起进行,科学创新实际上是描写了自然科学的进展,人类新的发现,人类的自然界新的认识。比如说我们发现基因的结构—双螺旋结构这个就是一个很大的科学创新。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也是很大的科学创新,而技术创新和工程创新是描写人类进行新的创造,比如说iPad、iPhone这个就属于工程创新,工程创新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施工方法的创新,生产模型的创新这些都属于工程创新的范畴。所以人类只有不断的把科学创新的成果,通过转化为技术创新的成果再转化为工程创新成果,最后才能在经济领域产生效益,才能推行政生产力,推动人类文明各个方面的前进。主持人:说到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我们过去经常会听到一个例子,就是这边放一架波音飞机,这边放一堆跟波音飞机一样重的中国产的皮鞋,你得卖出去一千万双皮鞋赚的钱可能会等于一架波音飞机。但实际上今天我们既然说到战略新兴产业,我倒不妨和听众朋友来方向另一个比较,你这边放一架波音飞机,那边放跟波音飞机等重的比尔·盖茨他们卖的微软windows操作的光盘,你们可以再算一下多少架波音飞机才能卖出这么多等值的windows操作系统的一个钱,这也是说我们为什么要做这种战略转型的一个背景,至于说做转型这是大家的一个共识。但是下面一个问题了,我们如何做好?怎么才能实现,刚才潘院长给我们描述的这种未来我们有可能会看到的这种美国大片、星球大战或者黑客帝国这样的场景,我们真的要去实现,我们应该是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潘云鹤:这个首先我们要看到做战略转型,实际上刚刚正如沈教授讲到的,实际上我们面临着第一个是调整,我们不做是不行的,我们到了人均三千美元的这样一个GDP,我们如果不做战略转型,我们就上不去,就进入到这个陷井里面,然后我们的资源发生了很大的瓶颈,我们的人员发生了很大的瓶颈,我们的环境又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所以无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是从我们的环境资源来讲我们都必须进行转型。另一方面也是个机遇。如果我们转型做的好,我们不但在经济上搞上去,我们在科技上也搞上去。刚才比如说讲到的我们的产业,我们的产业在转型的过程中间我们可以走一条超越之路,走一条跨越之路,充分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正因为如此要做好转型,所以必须依靠科技的支撑和引领。这句话不是我讲的,这句话是今天上午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面,温总理做了重 要讲话,原话是这样的“如果我们要做好工业转型的话,经济转型的话,我们必须依靠我们的科学技术的支撑和引领。”这个作用就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支撑,支撑的话我们把现有科学技术的成果,包括我们自己创造的也包括全世界,世界各地创造的,进行结合起来,进行创新支撑我们工业的发展,支撑我们经济的发展。另面我们要进行自己的创新,要开发自己的新的技术,要开发自己新的产品来引导新的经济的产生,新的产业的产生,新的产品的产生,这一些能够使我们的创新更好的前进。比如说你讲到了这边是波音飞机,这边是皮鞋,皮鞋无疑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是我们不能把支线行业全部丢掉吧,我们要用高新技术来支持它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比如我们这边是波音飞机,这边是软件,当然软件比波音飞机更加钱。这个软件就是新兴产业,所以讲我们的转型既要把皮鞋做好也要把软件做好。

主持人:同时飞机也不落下。

潘云鹤:飞机也不落下,这就是我们要走的转型之路。

主持人:潘院长讲的这个转型其实不光是单纯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问题,包括传统产业,包括这两年我们刚刚强大起来的制造业实际上都要面临这样的一个转型,它所有转型依靠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创新,实际上说到创新可能过去我们一般听众,我们朋友之间一聊天说创新都会经常听到一个词叫“科技创新”,我注意到之前潘院长在一些场合也经常会提到另外一个词叫做“工程创新”我们怎么理解这两个词之间的区别?

潘云鹤:科技创新包括的范围非常广,包括科学、技术、工程,现在你看美国和欧洲凡是描写科技的时候都描写这样三个概念,当然他们没有科技这个概念,他们的概念是科学,如果科学要进行发展的话要科学science、technology和engineering,科学、技术、工程一起进行,科学创新实际上是描写了自然科学的进展,人类新的发现,人类的自然界新的认识。比如说我们发现基因的结构—双螺旋结构这个就是一个很大的科学创新。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也是很大的科学创新,而技术创新和工程创新是描写人类进行新的创造,比如说iPad、iPhone这个就属于工程创新,工程创新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施工方法的创新,生产模型的创新这些都属于工程创新的范畴。所以人类只有不断的把科学创新的成果,通过转化为技术创新的成果再转化为工程创新成果,最后才能在经济领域产生效益,才能推行政生产力,推动人类文明各个方面的前进。主持人:我明白了,就是说科技特别是说科学创新它更多的是些原理性的而真正进入到实践当中是要靠工程的创新,比如说我们很多听众是非常喜欢听广博的,我不妨拿它来做拆解一下,当科学家发明了这种技术,就是说把声音转化成无线电讯号再把无线电讯号还原成声音这种技术有了这是属于科学创新,但是依托这种技术发展起来的广播电台使用的各种设备,最后把它真正变成产品让大家听到广播这是工程的范围?

潘云鹤:你的理解很快,对。

主持人:沈老怎么说?

沈骥如:经过潘院长这么一说我把这两个概念也分清楚了,我的理解您看对不对?就是居里夫人他们发现了核裂变的这样一个原理,但是这个时候原子能还不能给我们用,然后后来的科学家把它进一步的研究,怎么样把这个核让它再一个反应堆里进行炼试反应又不爆炸,爆炸的话是原子弹,要慢慢的反应,然后把热量引出来,推动蒸汽发电这就是核电站,后面这个就是技术工程,施工,这个核电站怎么造这是工程,工程创新,这个电站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那是技术创新,所以这样三个环节我们都得搞的,否则的话你就不可能把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另外在国际分工链里我们永远要依靠别人。比方说像现在西方国家不给我们解禁武器禁运,那么你求他是没有用的,如果我们的技术创新,我们的科技创新上去了,我就非常主动了,最近美国防长盖茨访问中国我们的一个歼-20战斗机试飞了,就是用这个行动等于告诉他你遏制我是遏制不了的,我们技术创新,工程创新我们自己能搞,这个就长了我们的志气,也增加了我们的政治筹码和他谈判,应该说我们就很主动了。

潘云鹤:刚刚沈老师讲的中间有一个词用的非常正确,他讲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的现象,这个科学与创新的一个特点就是发现,它就是对自然规律的一种发现,所以如果翻译成英文的话,科学创新要翻译成科学发现,叫science discover。

主持人:实际上在我们的整个产业结构的转型和调整的过程当中,我们不是说科学发现,不是说它不重要,但是我们觉得是不是可以理解工程的创新实际上是更有实效的,是不是可以这样去理解?

潘云鹤:工程创新和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关系非常密切,也就是你讲的非常有实效。主持人:更容易见效益,比如说过去我们还是停留在这个概念当中我们去跟国外比我们总是感觉,比如我们的科学水平会比它差多少,我们今天既然潘院长给我们带出了这样一个工程创新的概念,我们这里也要请教一下潘院长您觉得我们国家整个工程科技的水平,现在发展的一个程度和世界的先进水平相比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潘云鹤:这个要完全评价一次是非常困难的,我来试做一下这是我个人的观点,我认为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点点差距的,但是非常幸运的是我们发展的很快,我们赶上去赶的非常的快,其中上升的最快的就是工程科技,这个大概在科学技术中间一马当先,可以用这个词里描绘,我们想象一下我们不是经常老是在埋怨中国没有出科学技术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我们不讲其他的诺贝尔奖,比如和平奖,那是玩笑。但是物理的诺贝尔奖、化学诺贝尔奖那个都是属于科学的,那不是属于工程的。

沈骥如:那是比较硬碰硬的。

潘云鹤:我们在工程中间发现我们现在已经产生了很多,你回忆一下,可以和诺贝尔奖媲美的东西,比如说杂交水稻,再比如说三峡工程,三峡工程的水平是非常之高,工程院最近对三峡工程进行了一次评估,发现完全不像社会上面前几年议论的那样,那个水平是非常高的。实际上中国的洲坝技术,洲坝工程是在全世界已经很有地位了,如果你哪个工程队在三峡工程干过,你到外面做洲坝他们非常相信,这个水平是很高的。再比如说青藏铁路,如此高原冻土地带中间把铁路修的如此之好,现在高速铁路也赶上去了。比如今天授奖的,授特等奖的大庆油田,大庆油田能够采油几十年保持高产。

沈骥如:五千万吨。

潘云鹤:大庆油田几十年保持五千万吨的水平。

主持人:是个奇迹。

潘云鹤:最后注了很多水,注了很多水还能够进行高产,里面发展了一系列的技术,这个技术都是独创的,不是人家的。现在高铁也开始上来了,我们看到,高铁中间尽管有一部分还是继承人家的,但总体系统的水平都上来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工程技术确实是在我们的科学技术中间一马当先。今年我们发 现超级计算机的速度也上来了,也是世界第一了,所以我们不能讲工程技术的整体,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工程技术在我们科学技术的整体中间是发展的最快的一环。我如果做一个整体评价的话,我个人的评价我认为中国的工程科技已经进入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主持人:已经接近了?

潘云鹤:进入了。其中有一部分还不如,有一部分已经领先,整体上来讲应该进入,我们如果个人的感觉,可以感觉到什么呢?我们的电视机水平也不差了,我们的洗衣机水平也不差了,我们的空调水平也不差了,已经可以和发达国家的产品已经开始比一下了。但是我不是讲是最顶端的,整体水平已经进去了。发达国家是机械的话,那么我们进得到,工程科技已经进入到它这个水平,整体不是讲每一项。

主持人: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二五”的关键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把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必须加强工程创新能力,更需要加速工程科技发展,以实现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观点辩论“十二五”规划特别访谈节目今晚18点到19点,主持人徐强邀请重量级权威专家一起全面解读。本期访谈专家潘云鹤,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沈骥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主持人:但是潘校长我注意到您刚才讲到的我们的工程技术水平有多少多少在国际上已经是处于领先甚至说超越其他国家的地位,但是我注意到一点,就是包括这一次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决定当中所提出的这七大产业当中,比如说节能环保,新一代的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好像这一系列我没有听到您提到我们的工程技术有多么的先进?

潘云鹤:我刚刚提到的是我们比较耀眼的几点,所以整体上来讲我就是讲我们近来的水平,这个怎么讲呢?譬如讲人员问题,人员问题整体我们的耗能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我们有一些人员技术已经非常可以,我们煤发电,煤发电中间超超临界发电的发电机组,我们的待机技术,每一度电的耗煤可以做到全世界最低,就是我们这个技术已经开始有了,当然我们还没有全部的把它替换下来,现在正在大力替换下来,我们这个能源技术提升的很快,我这里有个数据查起来比较费力我们的能源技术在近几年中间每一千瓦电的耗煤量在非常快的下降。这个就是计算,这个就是水平。当然中国由于能源的保持我们还是大量还是烧煤,烧煤对空气的污染,对二氧化碳的放射还是有种种的问题,但是整个在煤燃烧的技术,我想十年以后我们很可能会走到前面去。现在学者的评价,煤燃烧技术,大概全世界高的就是美国和中国,已经到了这个程度,所以我讲是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主持人:您的意思比如说我们将来可以通过科技的进步,通过工程技术的进步,我们传统认为烧煤肯定是污染最大的,这个问题将来是可以解决的是这个意思吗?

潘云鹤:我的意思是烧煤比现在更清洁,但不能讲烧煤比水电更清洁。我要讲一下,水电的发电量中国也是世界第一的,我们的水电发电量已经超出两亿多了,装机的容量也是世界最大的,我们能源的结构现在正在进行迅速的变化。

主持人:再请教一下沈教授,您怎么来看待这种工程科技中国目前的这种潜力和未来的发展,它对于未来的新兴产业和结构转型会起到一种怎样的作用?

沈骥如:我完全同意刚才潘院长的分析,中国的工程技术他的分析是已经进入了发达国家的层次,但是确实还不是太平衡,就是某些方面,比方说大型数控机床这个东西就是我们还比较弱,因为大型数控机床它是装备制造业需要的,它的花式品种是非常非常多的,从核潜艇到飞机都需要这些数控机床,那么在这个领域我们还有待于发展。还有比方说像化工、新材料有一些领域还是需要进一步发展。另外我觉得我们的发明还偏少一点,就是像刚才潘院长说了,洗衣机、电视机、空调,我们现在是世界的主要生产者,主要供应者,质量也很好,但是应该说它的一些基本的原理还是外国人发明的,什么时候在这个领域我们也能够走在前面那就更好了。因此我们一方面要觉得要有信心,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还有一些差距,特别是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数量应该说是不少的,但是我们每年的专利在世界上现在也是迅速在增加,但是把专利变成现实的生产力,这个转换我觉得不够。这个转换还需要很多中介机构来加以推广,因为很多企业家不习惯找专利,他就是这个东西不错我就找。那么怎么样让这些中小企业家都能够习惯于利用已经有的专利来开发产品?就是从科学发明到变成工程的利用,这个努力我觉得正是我们这七大战略产业需要带动的,在这方面我觉得做的非常好的就是我们的铁路,铁道技术过去好像我们中国总是比较落后,我80年代出国留学的时候我在欧洲他们的火车每小时150公里我们的火车7、80公里,我很害羞。

主持人:

7、80算快的了,在当时。

沈骥如:没想到我此生看到了世界上最快的铁路、火车在中国,现在最快的速度480几公里,这个不是一个数量的增加,而是一个质的变化。就是一般的道岔,一般的通信系统一般的机车要开这么快肯定翻车,但是它现在是非常安全的。比7、80公里的铁路还要安全多少倍,上次我看到一个专家的解释。所以这里头我们整合了全世界的新的技术,同时加以创新,像这样的进步就是一个革命性的,我就是非常衷心的希望我们工程技术界大家都学习咱们铁道的精神,在每一个行业每一个领域,比方说造船,比方说飞机,特别是咱们天天在北京看见的汽车,汽车这个技术咱们是有的,可惜就是老比人家差一点,在这方面我觉得我们应该很好的学中央的精神,七大新兴产业里恰恰也有汽车,怎么样把它搞好。主持人:经济之声观点辩论欢迎听众朋友继续收听,我是主持人徐强,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的系列节目——展望“十二五”,我们邀请到来自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先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沈骥如研究员为大家来解读“十二五”的规划。刚才潘院长和沈老也都分析了这种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对于实现我们国家经济结构转型的一个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当中特别提到现在我们国家在某一些领域,或者说实际上是很多领域,这种工程技术已经是世界领先水平,当然从整体来看还有一个不平衡的问题。而且我还注意到另外的一种不平衡,刚才潘院长您也提到了,实际上我们现在工程技术领域走在前列的,沈老也提到了像这种铁路、大型的水电甚至包括航天等等,其实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目前都是属于在国家的支持之下在发展的一些重点的产业,实际上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一种全面开花的场景,包括我们普通的企业,甚至我们的民营企业,我们经济当中实际上最具合力的细胞,他们这一块怎么来发展工程技术的一个创新?因为他们比如说在资金、科技实力等等很多方面是不能和这些国家的大项目,不能和高铁去比的,潘院长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潘云鹤:你刚刚用了一个词我认为非常好,就是要使创新全面开花。这个我想也是工程创新的一个特点,工程创新和科学的发现不一样,科学的发现往往是少数科学家完成的一项工程,而工程创新可以上至科学家,上至工程科学家,下 至普通的技术人员,乃至于普通的工人可以为之做出贡献的,包括工艺上的不断改进,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一直到上面的工程新的突破,这些都是可以的。所以工程创新为什么讲对我们国家经济很重要呢?它不仅是和经济的发展密切相连,而且它是和广大的工程科技人员密切相连的,它是可以进行一项非常声势浩大的这样一项创新的活动的。工程创新除了在我们国家只是一些大型企业的集中行为以外,另外在很多企业之间要灌输一种创新的精神。我建议我们国家以后提目标口号的时候,除了科学创新,我们叫知识创新,有时候往往叫知识创新,实际上就是知识发现的这么一种味道,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以外还应该强调产品创新,产品创新非常重要,这是属于工程创新的范畴之内。科学技术要转化为生产力,要转化到市场去,一个桥梁就是产品,刚才沈教授讲的,我们用的洗衣机、冰箱主要的模型都是人家外国人创造出来的,这是属于什么?属于产品创新。科学技术研究出来了,我们的成果奠定了,我们的论文发表了,不转化为产品它不会有价值,不会有财出来,它只有转化成产品在市场里卖,才能转化成钱这个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不能放弃,所以我认为工程创新有很多内容,其中有一款产品创新非常值得注意,需要大抓特抓。产品创新既包括高新技术的创新,iPad、iPhone这一类的,乔布斯可以创造出来,中国人也可以想办法把它创造出来,实际上我们在手机上面已经有很多创造能力了。广东在这方面创造出了很多手机出来,这是我们凝聚的非常强大的产品。工程创新要两手一手高新技术的产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品,另一方面传统产品我们也要进行创新,也要使得产生更多的利润,凝聚更多的技术在里面。

主持人:我们知道除了我们现在国家规划当中提到的七个大类的新兴产业之外,潘院长还地到传统产业,我们现在是制造大国,甚至包括一些很传统的产业,刚才我们提到皮鞋和服装等等实际上都存在一个创新,但是我想再追问一下刚才我也提过这个问题,比如说咱们提到大庆油田、三峡水电站这是国家大力的资金投入来解决的工程问题,比如说我们具体到一个小的就是一个皮鞋厂,就是一个很快小的小服装厂,可能现在外贸形势不太好我每年已经是能够保本已经很困难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也没有什么更多的支持我如何来创新?

潘云鹤:我来讲讲皮鞋,我原来皮鞋的技术中国都掌握了,后来问清楚还没有。比如说在北京市场中间卖的老头牌皮鞋,这些皮鞋很多大家讲是在中国制造的,但是皮鞋的鞋底都是进口的,中国造不出来,那个材料造不出来,我听了以后大吃一惊,皮鞋的高质量的鞋底中国造不出来,外国人到了什么程度?给你定5万双老头牌皮鞋它就运5万个鞋底进来,一个不给你多运,这些材料为什么中国会造不出来呢?我想可能不是真正的技术不行,而是我们搞材料的人对皮鞋的鞋底也许不屑一顾。我知道我们浙江大学现在大学里面搞高分子材料的人从来没有人去研究皮鞋鞋底的,而皮鞋鞋底又要软又要轻又要充满着气孔,还要有弹性,还要有轧膜,实际上里面包含了很多的技术,正因为如此它才能卖100美元一双。所以我认为这里面有非常大的余地可以进行,我们皮鞋的鞋面没有文章好做,我想也有文章好做。

沈骥如:我再补充潘院长的一点,就是中小企业有一个特点,就是它资本少,另外它科研人员也少,这里面怎么样中小企业也要进行一些工程创新、技术创新,我觉得要学习日本的经验,就是产学研,就是产业界、学校、科研机关和研究机关要密切的联合,企业家不要一有时间了就去卡拉OK,应该一有时间了就去找学校,找像潘院长这样的大专家、小专家和研究的科研人员交朋友,在交朋友的过程中你就把你的需要说出来了,他原来无心你的鞋底,感情鞋底还有这么多的 要求,我这个高分子化学我来给你研究研究,这不就出来了吗?我到韩国去我发现,它的大学有一个系,电子工程什么系,整个系的经营费用是由三星电子提供的,等于是三星电子的一个系,三星手机它需要什么样的科研人员就跟这个系说了,这个系的系主任、教授就往这边培养,将来这个学生毕业了,学的时候就是考虑到三星的需求,毕业了到三星去,产学研结合的很好。所以在这方面,企业家不要老是埋怨我的钱少,或者我没有科研人员,而是你是不是真的把心思用的科技创新上了,把这个作为一个社会责任,自己企业生存的一个必要的努力的条件。另外我觉得企业家还有社会责任。有一些工程上成功可以实现的东西,从社会的角度、从国家的角度未必是好的,比如说现在我们救火的水龙头,最高的压力达到350米这是北京进口的最先进的救火车,但是我们包括北京、武汉现在都要造500米高的大楼,其中武汉一个大楼要300亿人民币,这是企业家投资,企业家投资300亿搞这么一个大楼我觉得它是不节能的,另外它不安全,350米以上的着火你就变成烤鸭了,所以我觉得企业家在投资,尽管市场经济、投资主体是你,你爱投什么投什么,但是你要考虑国家的需要,你要考虑搞创新比搞大高楼,什么标志性建筑要好得多,这样子我觉得大企业家可以干大一点的创新,小企业家通过联合,通过产业工会、行业工会共同的来搞。

潘云鹤:我再接着沈教授刚刚讲的两个概念,我认为很重要,我现在讲讲企业家的创新概念,企业家你是向大批量薄利润这个方向前进还是向高论润换一种经营方向前进,这个目光非常重要,我们大量的中小企业在创新中间没有长久眼光,这个产业结构调整,它一直在调整还调整不过来,它老是停留在原来那种低成本粗放型的生产。第二个就是刚才讲到一村一品的问题,中国有很多沿海中国城市是块状经济?不知道你们听说过没有就是一块地方出现了很多很多类似的企业,比如温州,造皮鞋的,皮鞋产业很多。

沈骥如:块状。

潘云鹤:一块一块的块状经济,就是中国企业的一种集群,但是中国企业的块状经济都是相同类型的企业,而你去看高水平的块状经济都是相补类型的企业,比如说我是生产手机的,有一家是生产键盘的,有一家是生产荧光屏的,有一家是生产电池的,有一家生产天线的,这样合在一起整个成本就非常低,现在深圳就形成了这样一种非常好的模型,他们给取了个很坏的名字叫山寨手机,山寨手机实际上是一个很低成本的,山寨手机实际上是一个很低成本的可以非常快速度的创造新类型的这样一种模式,而我们在有一些城市看到,比如双星,在温州看到它是相雷同的企业放在一起。最近有一个政协做了个调研报告,对宁波的文具进行了调研,发现宁波有很多文具的企业大家都在生产笔,但是关键的有一些技术大家都非常掌握,而很多都进行低价的竞争。我们的皮鞋、纺织品同样也有这样的问题。所以一村一品如果要做好,要把一村一品的品要把它变成一个产业链,这个产业链在一个村,在一个镇或者在一个城市中间从上游到下游从创新到生产,从品牌一直到产业都把它形成一个有机的结合,把这一群中小企业都聚集起来,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这样一个企业形象。

主持人:我觉得这个是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对企业来讲,刚才潘院长讲,你究竟图的是一时之利还是说要你做一种百年品牌的一种思维,这个是导致你会不会有原动力加大创新的投入,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说安全责怪你企业应该怎么样,我们其实也要回过头来反思一下,我们的政府应该做一些什么样的引导和服务工作,包括我们的这些高校也好、研究机构也好,我们怎么能够为了立足未来的这种战略性的发展,能够树立和产业直接相接的理念,这里面确实还有很多 工作要做的。另外还有一点,我们还有一个权利,我们不能来割裂传统的产业和新兴的战略的产业,其实这两种东西是完全可以结合在一起的,比如刚才潘院长讲的很好,皮鞋是不是一个传统产业,但是如果你加了三维扫描之后就不是一个传统产业。另外一个汽车我们理解的就是传统产业,而我们看到这次七大产业当中就列入了一个新能源汽车,你怎么能够立足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通过战略的提升把你自己变成新兴产,潘院长您觉得这是不是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潘云鹤: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工程创新实际上是无所不在,包括在传统产业中间也可以进行工程创新,袁隆平不是在一个水稻生产中间搞出杂交水稻来了。而且现在的农业中间,一大创新就是有种基因工程,把各种各样的新品种搞出来,工业生产无论是创作的制鞋、文具。

主持人:到机械制造、汽车这些。

潘云鹤:都可以把高技术用上去,比如说最传统的炼钢、炼铁这个技术上面也能够进行创新。现在中国我为什么说除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外要十分重视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化呢?原因就是在于中国现在工业化中间,在全世界占优势的是传统产业,我们占的市场份额很大了,我们皮鞋的市场份额超过一半,全世界的,文具大概也超过一半,我看到浙江省做的笔就占全世界51%,就不讲其他地方做了笔了,所以我们如果把这块市场丢掉很可惜,但这块市场如果利润太低的话我们生活水平提不高。必须把高新技术集中进去,把信息技术、材料技术、传感器技术甚至生命科学的技术集中进去,让传统行业焕发新春变成高新技术产业。我认为这样的道路不仅完全走得通而且现在看起来是完全可能的,关键我们高新技术的人员要去研究这个传统产业,要把新材料、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技术用到这里。

主持人:就是说我们既要发展这种全新的新兴产业,同时像刚才潘校长提到的传统产业的高新产业化,往高端走高技术化,我们不要丢掉原来的这些强项,要继续保留,而是我们怎么想怎么样把它做的更强?

沈骥如: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我记得我们国家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经济学家叫孙冶方他驳斥一种说法,中国的经济的基数大了以后,增长速度就要慢,他说不是这样,如果我们每一个行业都把今天的技术水平当作零,在这个基础上往前走都是增加9%,那么整个国家基数再大也还是9%。这就是刚才潘院长说的,皮鞋是传统的,但是我们如果把它扫描技术弄进去了,个性化的生产了它就好了,还有我们刚才说的铁道也是。铁路本来是200年的东西了,但是我们中国把它整合、创新,现在比飞机还要方便,因为飞机你去机场很麻烦。你要是将来到上海的铁路,四小时到那肯定不坐飞机了,从时间上说不坐飞机了,所以这里头有极大的发展的空间。另外你将来出口这种技术,没有人说你威胁它,求你还来不及呢。你像奥巴马总统在2009年11月访华的时候他就说,我们美国也要学习中国,比方说高铁技术,那么你想,如果美国人来买高铁技术,美国国会还会有人说中国威胁了我吗?他求之不得,最好买多一点,让我的铁路快一点。所以我觉得全新的创新我们需要,传统技术的创新我们也需要,这样子我们就会全面开花。

主持人:确实今天通过和潘院长还有沈教授的请教,我们知道确实要实现中国经济结构的这种战略性的转型,全面的提升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工程创新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的步骤,而要实现这一点需要我们从战略布局到管理思维甚至教育模式等诸多方面还要做出很多的努力,非常感谢潘院长和沈教授来到我们的节目当中发表精彩的观点,也感谢全国朋友的收听,谢谢再见!

第二篇:专家解读“十二五”规划建议

专家解读“十二五”规划建议

日前,中共中央制定的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建议全文首次公布。十二五规划建议称,十二五规划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十二五规划将对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的工作生活都有怎样的提示作用?本报记者进行了全面解读。

原文要点一

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

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解读要点:

可通过国企利益分配来实现

花旗银行中国经济学家彭程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也就是提高劳动者的税前收入,即要涨薪。诚然,在这方面政策会起到一定帮助作用,但是工薪主要是由市场决定。

另一点,规划建议要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意味着要调整中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利率决定系统。

宏源证券高级研究员范为告诉本报记者,我国GDP总量已居于全球第二,十二五规划将标志着我国从制造型大国向消费型大国转化。

第二,提出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十二五规划提出将扩内需放在首要位置,对于实现由“国富”向“民富”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将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第四,提出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收入分配改革。收入分配改革将直接决定未来我国最终消费率的回升速度。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可能意味着在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方面会有实质性改革。此前,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不断下滑,而国家收入和国有企业利润占比则大幅上涨。数据显示,近些年居民的消费率(消费/可支配收入)一直在70%~72%之间,保持相对稳定,但是居民的消费在GDP中的比重降低到了40%左右,原因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GDP中的比重由过去的70%降到了现在的60%左右。而与此同时,政府收入的占比却从10%涨到24%左右,企业的未分配利润比重也大幅上升。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指出,提高居民收入占比,可以通过国有企业利益分配来实现,建议国家参与国有企业的分红,然后进行再分配。原文要点二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参与国际金融准则新一轮修订,提升我国金融业稳健标准。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深化政策性银行体制改革。健全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体制。

解读要点:

人民币利率决定将逐步市场化

人大财经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些内容,在十二五规划里面正式提出,意味着在未来5年里,这些工作是必须做并取得实质性进展。比如存款保险制度,估计在未来5年内会正式实施。利率市场化方面,也会尽早推进。赵锡军表示,目前,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利率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并未市场化。未来5年,估计在这些方面会不断加快步伐。

中山大学金融系主任陆军表示,由于国家提出2020年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估计未来5年会在推进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方面有较大进展。对于存款保险制度,陆军表示,十二五规划简洁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估计会在未来5年内建立。

彭程表示,目前我们的存贷利率差太大,资本市场将居民的存款转入银行,银行再以较低的价格转向企业,从而得以压缩资本成本促进经济发展。要改变这种局面就是要改变利率的形成体系,最终走向市场化,从而缩小存贷利差。其中存款利率最迫切需要上涨,以扭转当前长期的负利率状况,贷款利率也要小幅上涨。

原文要点三

开征环保税 研究房地产税改革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

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逐步建立健全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继续推进费改税,全面改革资源税,开征环境保护税,研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

解读要点:

财税收支依据将更明朗

一位税务专家对本报记者表示,十二五规划提到要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这是很重要的财政改革方向。相信随着十二五规划对这个问题的关注,税收依据与监管的问题会更加明朗化。彭程称,地方政府收入要多元化,房地产持有税迟早都要实施。如果中国经济改革转型成功,中国税源的重点要逐步从企业税收转向消费税。比如现在的个人所得税只占总税收的6%,太低了。

原文要点四 抑制投机需求

加强土地、财税、金融政策调节,完善符合国情的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合理引导住房需求。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

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抑制投机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解读要点:

未提到“遏制投资”和“稳定房价”

业内专家表示,作为指导性建议,至少说明未来五年,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是严加控制的,还原房屋的民生功能。

加大保障性住房投入

不过,记者注意到,在建议当中,没有提到“遏制投资”和“稳定房价”。对此,易居中国研究院综合部部长杨红旭表示,“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只提到抑制投机需求,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合理的投资可能不会遭到政府的严厉打压,现在有两三套房的,一套自住,其他的放租作长期投资,这种情况政策可能会有所放松”。另外,“稳定房价”在建议中也没有出现。杨红旭分析认为,现在政府是在以时间换取空间,加大了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投入。

不过,有专家表示,目前房产税主要是在旧税种上修改,准备工作也基本完成,“因此,未来五年税收改革主要还是围绕着物业税。”杨红旭称。

原文要点五 进口和出口

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

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作用。下一步国家将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保持现有出口竞争优势。

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到境外投资合作。同时要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作用。

解读要点:

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研究部主任李钢对本报记者表示,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关注“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这是未来五年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构想,下一步国际贸易结构将向这个方向积极转变。

李钢称,对外贸易投资结构变换也将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据了解,商务部方面将编制《对外投资合作“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重点国别和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与有关国家商签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相关部门将做好海外投资环境研究,强化投资项目的科学评估。定期发布《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对外承包工程国别产业导向目录》等指导性文件。今后,落实安排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发展资金,扩大对东盟、上合组织、非洲等地区优惠信贷支持规模。完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

范为表示,这意味着我国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再像过去那样只倚重投资和出口两驾马车。

第三篇:专家解读“十二五”规划建议

专家解读“十二五”规划建议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10-29 发表评论>> 日前,中共中央制定的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建议全文首次公布。十二五规划建议称,十二五规划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十二五规划将对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的工作生活都有怎样的提示作用?本报记者进行了全面解读。

原文要点一

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

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解读要点:

可通过国企利益分配来实现

花旗银行中国经济学家彭程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也就是提高劳动者的税前收入,即要涨薪。诚然,在这方面政策会起到一定帮助作用,但是工薪主要是由市场决定。

另一点,规划建议要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意味着要调整中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利率决定系统。

宏源证券高级研究员范为告诉本报记者,我国GDP总量已居于全球第二,十二五规划将标志着我国从制造型大国向消费型大国转化。

第二,提出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十二五规划提出将扩内需放在首要位置,对于实现由“国富”向“民富”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将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第四,提出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收入分配改革。收入分配改革将直接决定未来 1 我国最终消费率的回升速度。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可能意味着在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方面会有实质性改革。此前,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不断下滑,而国家收入和国有企业利润占比则大幅上涨。

数据显示,近些年居民的消费率(消费/可支配收入)一直在70%~72%之间,保持相对稳定,但是居民的消费在GDP中的比重降低到了40%左右,原因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GDP中的比重由过去的70%降到了现在的60%左右。而与此同时,政府收入的占比却从10%涨到24%左右,企业的未分配利润比重也大幅上升。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指出,提高居民收入占比,可以通过国有企业利益分配来实现,建议国家参与国有企业的分红,然后进行再分配。原文要点二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参与国际金融准则新一轮修订,提升我国金融业稳健标准。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深化政策性银行体制改革。健全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体制。解读要点:

人民币利率决定将逐步市场化

人大财经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些内容,在十二五规划里面正式提出,意味着在未来5年里,这些工作是必须做并取得实质性进展。比如存款保险制度,估计在未来5年内会正式实施。利率市场化方面,也会尽早推进。

赵锡军表示,目前,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利率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并未市场化。未来5年,估计在这些方面会不断加快步伐。

中山大学金融系主任陆军表示,由于国家提出2020年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估计未来5年会在推进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方面有较大进展。

对于存款保险制度,陆军表示,十二五规划简洁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估计会在未来5年内建立。

彭程表示,目前我们的存贷利率差太大,资本市场将居民的存款转入银行,银行再以较低的价格转向企业,从而得以压缩资本成本促进经济发展。要改变这种局面就是要改变利率的形成体系,最终走向市场化,从而缩小存贷利差。其中存款利率最迫切需要上涨,以扭转当前长期的负利率状况,贷款利率也要小幅上涨。

原文要点三

开征环保税 研究房地产税改革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

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逐步建立健全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继续推进费改税,全面改革资源税,开征环境保护税,研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解读要点:

财税收支依据将更明朗

一位税务专家对本报记者表示,十二五规划提到要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这是很重要的财政改革方向。相信随着十二五规划对这个问题的关注,税收依据与监管的问题会更加明朗化。

彭程称,地方政府收入要多元化,房地产持有税迟早都要实施。如果中国经济改革转型成功,中国税源的重点要逐步从企业税收转向消费税。比如现在的个人所得税只占总税收的6%,太低了。

原文要点四 抑制投机需求

加强土地、财税、金融政策调节,完善符合国情的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合理引导住房需求。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

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抑制投机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解读要点:

未提到“遏制投资”和“稳定房价”

业内专家表示,作为指导性建议,至少说明未来五年,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是严加控制的,还原房屋的民生功能。

加大保障性住房投入

不过,记者注意到,在建议当中,没有提到“遏制投资”和“稳定房价”。对此,易居中国研究院综合部部长杨红旭表示,“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只提到抑制投机需求,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合理的投资可能不会遭到政府的严厉打压,现在有两三套房的,一套自住,其他的放租作长期投资,这种情况政策可能会有所放松”。

另外,“稳定房价”在建议中也没有出现。杨红旭分析认为,现在政府是在以时间换取空间,加大了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投入。

不过,有专家表示,目前房产税主要是在旧税种上修改,准备工作也基本完成,“因此,未来五年税收改革主要还是围绕着物业税。”杨红旭称。

原文要点五 进口和出口

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

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作用。下一步国家将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保持现有出口竞争优势。

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到境外投资合作。同时要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作用。

解读要点:

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研究部主任李钢对本报记者表示,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关注“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这是未来五年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构想,下一步国际贸易结构将向这个方向积极转变。

李钢称,对外贸易投资结构变换也将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据了解,商务部方面将编制《对外投资合作“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重点国别和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与有关国家商签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相关部门将做好海外投资环境研究,强化投资项目的科学评估。定期发布《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对外承包工程国别产业导向目录》等指导性文件。今后,落实安排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发展资金,扩大对东盟、上合组织、非洲等地区优惠信贷支持规模。完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

范为表示,这意味着我国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再像过去那样只倚重投资和出口两驾马车。

工作总结

通过事业单位招考,210年9月本人考上仁怀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后分到信息管理中心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十个月后,被调往秘书一科至今。任职一年以来,按照各岗位的工作重点和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求真务实这条主线开展工作,自觉接受监督,尽职尽责,踏实工作,讲究方法,注重实效,与时俱进,创新破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将任职一年的学习、工作情况总结

一、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强化自我素质

一年以来,我始终坚持学习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学习新闻、行政法规、规章制度。我主动配合支部书记认真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组织并参加单位的各种政治学习活动,带头并组织全所人员撰写学习心得体会,以及业务论文《对加强×××农机监理队伍建设的思考》和《浅谈取消上路检查对农机监理工作的影响及强化农机监理工作对策措施》等。通过日常不断学习和上半年开展的党员先进性教育,使自身和全所人员的思想理论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思想上牢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业务上逐步适应了《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许可法》实施后农机监理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

二、开展监理队伍建设,提高以法行政、服务于民的水平 《道路交通安全法》和《行政许可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农机监理队伍依法行政、为民服务的水平,将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造就一支“政治合格,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纪律严明”的农机监理队伍是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要前提。任职一年来,按照市局“内 强素质,外树形象”和创“四型”的总体要求,开展了农机监理队伍建设。

(一)、加强规章制度建设。管理要逐步摆脱人治的怪圈,管理除了要以人为本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外,必须抓好各种规章制度建设。2004年下半年后,建立和完善了多种内务管理规章制度和对外工作监督制度,如学习制度、考勤制度、接待制度、用车制度、车辆维修制度、首问责任制度、ab岗工作制度、农机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制度,考试检验谁签字谁负责制度、服务窗口一次性告知制度、行政许可否定报备制度、预约登记服务制度等等,切实以规范约束人,用制度管理人。

(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结合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全所职工认真学习党员领导干部廉政从政若干准则及实施办法,以及《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积极参加局组织的党风廉政教育课,通过集中学习廉政先进典型事迹和对反面典型的剖析,进一步增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我和班子成员及广大职工廉政意识不断加强,全所已形成较好的廉政氛围。对违反党风廉政责任制规定行为,不仅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还要追究有关领导责任。我作为班长,注意廉洁自律,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做好表率,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认识到权力是人民给的,应经得起各种诱惑,做到既干事又干净,为人民用好权、慎用权。通过廉政责任的落实,全所职工把廉政建设真正溶入到日常工作中,在上牌、检验、监考等重要环节,至今未发生过徇私舞弊现象。

(三)、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比较注重团队意识和班子的团结,新班子建立后,迅速进行工作磨合,并用较短的时间,明确分工,分清职责,班子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迅速进入工作角色。我作为单位一把手,自己妥善处理好全面负责与分工管理的关系,充分发挥领导班子人员和所中层干部的作用,加强班子成员间的沟通工作,并经常尊求所中层干部和一般职工的意见,使班子成员之间、领导和职工之间做到多通气,多理解,多支持,多配合,多尊重,。农机安全监管工作责任重大,业务繁忙,但工作相对比较有序,班子人员心情都比较舒畅,整体战斗力比较强。

三、创新破难、踏实工作,努力开拓工作新局面

按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高效能,强化服务”的工作思路,创 新破难、踏实工作,抓好农机监理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机化工作会议精神,一手抓业务工作,一手抓宣传工作,既做实干家,又当宣传家,及时捕捉亮点,宣传工作成效。今年上半年,出台了《市农机监理所农机化信息工作考核暂行办法》,明确了考核对象、考核内容、考核指标、记分办法和奖惩办法。使喇叭中有了农机的声音、电视上有了农机的画面、报纸上有了农机的篇章,网络上有了农机的阵地。通过强化宣传,扩大了农机安全工作的影响,引起了市政府和市安委会的重视及支持,营造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农机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二)、转变思想观念,拓展工作思路。树立了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强化了服务意识,改进了服务方式。从过去“管、审、批”的干预型管理向“扶、帮、助”的服务型管理转变,更加重

视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更加重视农机行为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更加重视农机队伍自身建设和服务能力的提高。通过转变思想观念,逐渐拓展工作思路,从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其驾驶员的安全技术检验、驾驶技能考核、证件发放,逐步拓展到驾驶培训的监管和农村源头管理。提高拖拉机驾驶培训质量,加快“农机安全村”建设,将农机安全教育、技术检验工作向乡村延伸,推动农机监理工作重心下沉、防线前移。

(三)、开展警农合作,突破工作难点。随着我市农村“康庄工程”建设的加快,农村道路人车流量加大,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但是去年《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农机部门不能采取上路检查、违章处罚等手段,使农机安全管理工作遇到了困难和挑战。我和农机监理所一班人主动强化与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的协作,特别是加强与公安交警部门的协作。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农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成立了“公安驻农业联络室”,开全省警农合作抓安全管理的先河。“联络室”警农联合办公的工作机制突破了农机安全管理的工作难点。为加大拖拉机道路现场管理力度,开展外籍拖拉机的安全监管创造了条件,“联络室”的运作以来,有效遏制了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高发上升的态势。

回顾任职一年来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靠的是局领导的关心帮助,归功于全体监理员的共同努力,归功于同事们对监理所领导班子的支持配合。在总结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一是深入细致做思想政治工作还不够,不能及时掌握同事们的思想动态;二是忙于应付日常工作,对学习工作抓得不紧、学习流于形式;三是下基层调查研究少,对新时期农机监理工作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不够。

第四篇:专家解读“十二五”规划建议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专家解读“十二五”规划建议

日前,中共中央制定的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建议全文首次公布。十二五规划建议称,十二五规划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十二五规划将对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的工作生活都有怎样的提示作用?本报记者进行了全面解读。

原文要点一

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

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解读要点:

可通过国企利益分配来实现

花旗银行中国经济学家彭程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也就是提高劳动者的税前收入,即要涨薪。诚然,在这方面政策会起到一定帮助作用,但是工薪主要是由市场决定。

另一点,规划建议要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意味着要调整中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利率决定系统。

宏源证券高级研究员范为告诉本报记者,我国GDP总量已居于全球第二,十二五规划将标志着我国从制造型大国向消费型大国转化。

第二,提出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十二五规划提出将扩内需放在首要位置,对于实现由“国富”向“民富”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将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第四,提出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收入分配改革。收入分配改革将直接决定未来我国最终消费率的回升速度。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可能意味着在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方面会有实质性改革。此前,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分配中的比重不断下滑,而国家收入和国有企业利润占比则大幅上涨。数据显示,近些年居民的消费率(消费/可支配收入)一直在70%~72%之间,保持相对稳定,但是居民的消费在GDP中的比重降低到了40%左右,原因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GDP中的比重由过去的70%降到了现在的60%左右。而与此同时,政府收入的占比却从10%涨到24%左右,企业的未分配利润比重也大幅上升。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指出,提高居民收入占比,可以通过国有企业利益分配来实现,建议国家参与国有企业的分红,然后进行再分配。原文要点二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参与国际金融准则新一轮修订,提升我国金融业稳健标准。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深化政策性银行体制改革。健全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体制。

解读要点:

人民币利率决定将逐步市场化

人大财经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些内容,在十二五规划里面正式提出,意味着在未来5年里,这些工作是必须做并取得实质性进展。比如存款保险制度,估计在未来5年内会正式实施。利率市场化方面,也会尽早推进。赵锡军表示,目前,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利率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并未市场化。未来5年,估计在这些方面会不断加快步伐。

中山大学金融系主任陆军表示,由于国家提出2020年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估计未来5年会在推进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方面有较大进展。对于存款保险制度,陆军表示,十二五规划简洁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估计会在未来5年内建立。

彭程表示,目前我们的存贷利率差太大,资本市场将居民的存款转入银行,银行再以较低的价格转向企业,从而得以压缩资本成本促进经济发展。要改变这种局--------------------------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面就是要改变利率的形成体系,最终走向市场化,从而缩小存贷利差。其中存款利率最迫切需要上涨,以扭转当前长期的负利率状况,贷款利率也要小幅上涨。

原文要点三

开征环保税 研究房地产税改革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

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逐步建立健全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继续推进费改税,全面改革资源税,开征环境保护税,研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

解读要点:

财税收支依据将更明朗

一位税务专家对本报记者表示,十二五规划提到要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这是很重要的财政改革方向。相信随着十二五规划对这个问题的关注,税收依据与监管的问题会更加明朗化。彭程称,地方政府收入要多元化,房地产持有税迟早都要实施。如果中国经济改革转型成功,中国税源的重点要逐步从企业税收转向消费税。比如现在的个人所得税只占总税收的6%,太低了。

原文要点四 抑制投机需求

加强土地、财税、金融政策调节,完善符合国情的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合理引导住房需求。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

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抑制投机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解读要点:

未提到“遏制投资”和“稳定房价”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业内专家表示,作为指导性建议,至少说明未来五年,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是严加控制的,还原房屋的民生功能。

加大保障性住房投入

不过,记者注意到,在建议当中,没有提到“遏制投资”和“稳定房价”。对此,易居中国研究院综合部部长杨红旭表示,“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只提到抑制投机需求,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合理的投资可能不会遭到政府的严厉打压,现在有两三套房的,一套自住,其他的放租作长期投资,这种情况政策可能会有所放松”。

另外,“稳定房价”在建议中也没有出现。杨红旭分析认为,现在政府是在以时间换取空间,加大了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投入。

不过,有专家表示,目前房产税主要是在旧税种上修改,准备工作也基本完成,“因此,未来五年税收改革主要还是围绕着物业税。”杨红旭称。

原文要点五 进口和出口

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

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作用。下一步国家将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保持现有出口竞争优势。

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到境外投资合作。同时要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作用。

解读要点:

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研究部主任李钢对本报记者表示,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关注“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这是未来五年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构想,下一步国际贸易结构将向这个方向积极转变。

李钢称,对外贸易投资结构变换也将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据了解,商务部方面将编制《对外投资合作“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重点国别和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与有关国家商签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相关部门将做好海外投资环境研究,强化投资项目的科学评估。定期发布《对--------------------------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对外承包工程国别产业导向目录》等指导性文件。今后,落实安排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发展资金,扩大对东盟、上合组织、非洲等地区优惠信贷支持规模。完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

范为表示,这意味着我国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再像过去那样只倚重投资和出口两驾马车。

--------------------------精品

文档-------

第五篇:解读十二五规划

解读十二五规划

国家发改委负责人解读十二五规划纲要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6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副主任朱之鑫、徐宪平就“十二五”规划纲要回答记者提问。

“十二五”规划纲要体现六大特点

张平说,“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在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过程中,针对这些问题做了深入研究,期望在今后五年的发展进程中解决好这些问题。这也就构成了“十二五”规划的特点。

最突出的特点是规划纲要通篇贯穿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主题主线确定政策导向、设置规划目标、明确战略重点。二是力求做到五年与十年、当前与长远的有机结合,做好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巩固和扩大应对危机成果;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为实现奋斗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三是努力体现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导向,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四是坚持民生优先原则,在收入分配、就业、基本公共服务、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五是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六是在体现规划战略性、前瞻性的同时,努力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十一五”的发展使我国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朱之鑫说,这五年,我们大事办得漂亮成功,难事办得稳妥扎实,急事办得及时有效,喜事办得喜庆振奋。

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内生产总值五年年均增长11.2%,去年实现397983亿元,人均超过4000美元,财政收入达到83080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6倍。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五年城镇累计新增就业577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50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取得重要进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明显增强,特别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徐宪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相关内容篇幅最长,内容最丰富,措施最具体。

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公共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9个方面。城乡居民无论是生活在东部还是西部、农村还是城市,政府都要提供同样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特别是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继续坚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两个同步”的导向。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今后五年要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要新增1亿人。

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全民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新增6000万人以上,政策范围内的医保基金支付水平要提高到70%以上。

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十二五”时期将建设3600万套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使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到20%左右。规划中还部署了“改善民生行动计划”,提出了具体政策和措施安排。上述方面不仅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会发挥积极作用,对扩大消费、增强经济内生动力也将带来积极影响。

规划编制在中央领导下动员了各方力量集中了各方智慧

张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为依据,编制工作始终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进行,各个部门广泛参与,集中了社会各界、全国各族人民以及海外侨胞的智慧。

徐宪平说,规划编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基本思路研究阶段、中央建议制定阶段、纲要(草案)编制阶段。特别是去年底利用互联网等方式,在全社会发起了“共绘蓝图,我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收到的6万多份意见建议,已尽可能吸纳到纲要(草案)中。

有能力、有条件、有信心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张平说,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取得了初步成效。政府工作报告将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列为今年重点工作的第一条,宏观调控政策都要围绕实现这一目标来进行。

他说,从客观条件上来看,我国大多数工业品供大于求,重要商品、生产资料总体供给充裕,粮食库存达年消费量的40%,远高于国际通行的安全标准,小麦库存接近一年的产量,为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他指出,国家将采取五方面措施稳定物价:第一,大力发展生产,千方百计夺取农业特别是粮食丰收,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第二,加强市场调控,搞好粮、油、肉、糖等重要商品的储备吞吐调节;第三,加强流通设施建设,降低流通成本;第四,加强市场监管,对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行为坚决依法进行打击;第五,加强流动性管理,控制物价上涨的货币条件。同时还要完善对困难群众的补贴制度。

勾勒区域经济发展蓝图

在回答有关区域经济发展的提问时,张平表示,“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将港澳台单独列为一篇,是适应港澳各界人士的愿望和港澳特区政府建议作出的安排。

关于广东的发展和金融改革,朱之鑫说,将充分发挥广东改革开放的先行优势和临近港澳的地缘优势,通过金融改革开放和创新,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

关于成渝经济区的发展,张平表示,国务院原则通过《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这对于发挥成渝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为西部大开发培育新的增长极,探索西部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路子具有重要意义。

徐宪平说,“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支持香港巩固提升竞争优势,支持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增强金融中心在全球的影响力。

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体现了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张平说,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十二五”时期,中国将发展的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对经济增长指标提出了7%的预期目标,没有做出强制性安排。预期性目标主要体现的是国家的政策导向,是要各地从实际情况出发,避免互相攀比增长速度,这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

另一方面,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的约束性指标,要求落实责任,确保完成。例如,节能减排是必须完成的目标,要分解到各个地区和企业。“十二五”时期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节能减排工作,实现中国政府作出的承诺。

从十二五规划中解读中国发展思路

纵观2010年经济形势,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复苏的中国经济,主要得益于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政府主导的投资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然而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央决策层多次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按照这一主基调,2011年开始的国家“十二五”规划宏观政策走向将会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与以拉动投资增长为主的振兴计划不同的是,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市场秩序的规范将更被看重。促进传统产业的去产能化,推动更具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成为今后政策的着力点——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新医药、生物育种、节能环保、电动汽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刺激方案将成为明年“十二五”规划的“开场戏”。中央财政政策将发生调整:2009-2010年中央资金重点投资的领域“铁公基”(铁路、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将会失宠,取而代之的将会是民生、消费和社会事业,与此同时,政策将着力推动以消费增长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

信贷结构将发生改变:信贷支持从极度宽松走向注重信贷增速,强调针对性和灵活性,并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

由于宏观政策的调整,实体经济产能过剩以及大规模投资造成的资本边际收益率下降,明年将会有更多资金流向资产市场,资本市场投资竞争将更为激烈。因此,金融投资家如何正确解读“十二五”规划宏观经济政策,并在政策调整中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将是此次金融年会的核心内容。

年会将邀请海内外权威证券交易市场、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财务顾问公司等100余家金融投资机构和300余家国内优秀高成长企业,就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中国资本市场与投融资热点等主题进行研讨与交流。

十二五在中国改革历史中将处于什么地位?

应该是“社会主义财富共享因素”大规模回归并建立的关键时期,也即是中国由“封建资本主义高级阶段”向“社会资本主义初级阶段”进行历史性跨越的时期。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将会建立健全“社会公共福利保障共享制度体系”。正是由于这种“社会主义财富共享因素”的大规模引入,才是实现这种向更加文明进步的“社会性质变革”的决定因素。重庆正在引导这种文明进步的社会发展方向。

跪求“从十二五规划中解读中国发展思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对国家“十二五”规划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阐述。公报提到了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事实上,自“十一五”规划首次提出到“十二五”规划再次重申,国家“三位一体”构筑绿色经济的战略轮廓愈加清晰。

时至今日,从“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的即将完美收官到绿色GDP概念的深入人心,从低碳生活的兴起到环保主义的实践,从简约生活的流行到清洁能源的当道„„经济社会中随处可见的“绿色”,俨然已成为了时代的主色调。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绿色经济的根基

放眼人类文明发展史,每一种资源的替代都会诞生一种新文明。从薪火取暖催生的农业文明,到煤炭驱动蒸汽机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再到石油天然气将现代社会强劲助推,直至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等多种清洁能源相继开发利用的后现代文明„„每一种新能源的替代和应用都是一个新文明时代的开启。

进入21世纪,传统能源当选GDP功臣的同时也沦为了污染排放的最大祸首。

早在200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节能中长期规划》中就指出,石油石化、化工等行业是中国工业节能的重点。到2010年,主要产品的单位能耗指标要总体达到或接近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际先进水平,大中型企业要达到本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2020年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在为《低碳之路》写的序文中讲道:节能减排也是生产力。发展与能耗并不对立,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探索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不是限制发展,其目的在于提高有限资源的使用率,实现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探索新的替代能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绿色经济的根基。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绿色经济的机遇

当酷热、极寒、暖冬、春雪等气候异常现象变得越来越稀松平常;当沙尘暴、泥石流、干旱、洪涝等自然灾难以应接不暇的速度喷薄涌现„„我们开始意识到我们的大自然愤怒了,开始向人类开出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罚单!

从节能减排的强制执行到退耕还林、还湖的逐步推进,从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GDP依赖到对清洁能源企业的大力扶持,从去年哥本哈根会议上CDM的推广到今年天津全球气候大会上各国的诚意磋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技术,节能减排创造绿色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已成为深入人心的发展理念。

《诗经》中讲“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指出自然是有其固有规律的。

将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强度控制在自然生态可承受范围之内,与环境和谐相处,与生态互惠共生,是古人所讲的“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绿色经济发展的环境保障,又是其理念引导。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希望各国将气候问题的应对看做难得的发展机遇,进行一场“哥白尼式的低碳革命”。

我国2005年提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后,下大力气和决心治理高耗能产业,控制污染排放。据新华社报道,“十一五”期间,仅中央财政就投入2000多亿元,支持兴建了一大批重大的节能环保工程;“十一五”前四年,累计分别淘汰炼铁、炼钢、焦炭、水泥和造纸等落后产能2110万吨、1640万吨、7416万吨和150万吨;5年来,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5.61%,节能约4.9亿吨标准煤;国家重点控制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9.66%,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3.14%。

节能减排,低碳降耗,是挑战更是机遇。我国主动迎接环境问题,发展绿色经济,收获蓝天碧水的同时,更收获了经济增长方式的加速转变,清洁能源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以及绿色经济模式探索的丰富经验。

发展循环经济是绿色经济的着力点

从城市垃圾的回收处理到农村沼气的开发利用,从钢铁、建筑、电力等高污染企业的严格规范到全国第一个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的规划,循环经济以其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生产特点成为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着力点。

5年来,国家对循环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视,2009年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0.7亿元,支持了一批重点项目,在重点行业推广循环经济的典型经验,启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发布了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

循环经济的发展也有了不断的突破,如今循环经济不仅上升为国家战略,也逐步深入人心;资源产出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明显提高;钢、有色金属、纸浆等产品的1/5至1/3的原料来自再生资源。

循环经济属于技术主导型产业,无论是日益规模化的农业产业还是高能耗的工业产业或是发展迅速的第三产业,都离不开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只有依靠不断创新的节能技术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才能对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的制约。发展迅速的节能技术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更是未来绿色经济腾飞的双翼。

除了技术上的支持外,循环经济的发展还离不开立法保障。2009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把循环经济用法律的形式予以确认并维护其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明确立法宗旨是“为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专家解读“十二五”规划建议

日前,中共中央制定的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建议全文首次公布。十二五规划建议称,十二五规划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十二五规划将对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的工作生活都有怎样的提示作用?本报记者进行了全面解读。

原文要点一;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

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解读要点:可通过国企利益分配来实现

花旗银行中国经济学家彭程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也就是提高劳动者的税前收入,即要涨薪。诚然,在这方面政策会起到一定帮助作用,但是工薪主要是由市场决定。

另一点,规划建议要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意味着要调整中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利率决定系统。

宏源证券高级研究员范为告诉本报记者,我国GDP总量已居于全球第二,十二五规划将标志着我国从制造型大国向消费型大国转化。

第二,提出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十二五规划提出将扩内需放在首要位置,对于实现由“国富”向“民富”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将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

第四,提出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收入分配改革。收入分配改革将直接决定未来我国最终消费率的回升速度。另有业内人士指出,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可能意味着在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方面会有实质性改革。此前,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不断下滑,而国家收入和国有企业利润占比则大幅上涨。

数据显示,近些年居民的消费率(消费/可支配收入)一直在70%~72%之间,保持相对稳定,但是居民的消费在GDP中的比重降低到了40%左右,原因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GDP中的比重由过去的70%降到了现在的60%左右。而与此同时,政府收入的占比却从10%涨到24%左右,企业的未分配利润比重也大幅上升。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指出,提高居民收入占比,可以通过国有企业利益分配来实现,建议国家参与国有企业的分红,然后进行再分配。

原文要点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参与国际金融准则新一轮修订,提升我国金融业稳健标准。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深化政策性银行体制改革。健全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体制。

解读要点:人民币利率决定将逐步市场化

人大财经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些内容,在十二五规划里面正式提出,意味着在未来5年里,这些工作是必须做并取得实质性进展。比如存款保险制度,估计在未来5年内会正式实施。利率市场化方面,也会尽早推进。

赵锡军表示,目前,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利率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并未市场化。未来5年,估计在这些方面会不断加快步伐。

中山大学金融系主任陆军表示,由于国家提出2020年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估计未来5年会在推进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方面有较大进展。

对于存款保险制度,陆军表示,十二五规划简洁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估计会在未来5年内建立。

彭程表示,目前我们的存贷利率差太大,资本市场将居民的存款转入银行,银行再以较低的价格转向企业,从而得以压缩资本成本促进经济发展。要改变这种局面就是要改变利率的形成体系,最终走向市场化,从而缩小存贷利差。其中存款利率最迫切需要上涨,以扭转当前长期的负利率状况,贷款利率也要小幅上涨。

原文要点三;开征环保税 研究房地产税改革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逐步建立健全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继续推进费改税,全面改革资源税,开征环境保护税,研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

解读要点:财税收支依据将更明朗

一位税务专家对本报记者表示,十二五规划提到要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这是很重要的财政改革方向。相信随着十二五规划对这个问题的关注,税收依据与监管的问题会更加明朗化。

彭程称,地方政府收入要多元化,房地产持有税迟早都要实施。如果中国经济改革转型成功,中国税源的重点要逐步从企业税收转向消费税。比如现在的个人所得税只占总税收的6%,太低了。

原文要点四;抑制投机需求

加强土地、财税、金融政策调节,完善符合国情的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合理引导住房需求。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

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抑制投机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解读要点:未提到“遏制投资”和“稳定房价”

业内专家表示,作为指导性建议,至少说明未来五年,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是严加控制的,还原房屋的民生功能。

加大保障性住房投入

不过,记者注意到,在建议当中,没有提到“遏制投资”和“稳定房价”。对此,易居中国研究院综合部部长杨红旭表示,“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只提到抑制投机需求,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合理的投资可能不会遭到政府的严厉打压,现在有两三套房的,一套自住,其他的放租作长期投资,这种情况政策可能会有所放松”。

另外,“稳定房价”在建议中也没有出现。杨红旭分析认为,现在政府是在以时间换取空间,加大了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投入。

不过,有专家表示,目前房产税主要是在旧税种上修改,准备工作也基本完成,“因此,未来五年税收改革主要还是围绕着物业税。”杨红旭称。

原文要点五;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

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作用。下一步国家将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保持现有出口竞争优势。

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到境外投资合作。同时要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作用。

解读要点: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研究部主任李钢对本报记者表示,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关注“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这是未来五年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构想,下一步国际贸易结构将向这个方向积极转变。

李钢称,对外贸易投资结构变换也将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据了解,商务部方面将编制《对外投资合作“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重点国别和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与有关国家商签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相关部门将做好海外投资环境研究,强化投资项目的科学评估。定期发布《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对外承包工程国别产业导向目录》等指导性文件。今后,落实安排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发展资金,扩大对东盟、上合组织、非洲等地区优惠信贷支持规模。完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

范为表示,这意味着我国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再像过去那样只倚重投资和出口两驾马车。

下载[专家解读]“十二五”规划如何影响中国经济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专家解读]“十二五”规划如何影响中国经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二五规划解读

    十二五规划浅说 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

    解读十二五规划

    解读十二五规划-解读十二五规划--改善民生更外亮眼 新世纪的第一个 10 年,中国成功抓住了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 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 为世界做出了独特贡献。......

    解读十二五规划

    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认为,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对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全面部署,概括起来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

    专家解读规划热点问题

    我国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发布,专家解读热点问题异地高考,还有三大难《 人民日报 》 2012年 7 月 23 日 12 版日前,《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发......

    十二五规划解读三农问题

    从“十二五”规划解读“三农”问题 “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必将把着力点放到“最慢的船只”——“三农”问题的解决上。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人们也应当更加关注......

    十二五规划建议解读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编者按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战略全局......

    简单解读《十二五规划》

    简单解读《十二五规划》 备受海内外关注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一经发布,就立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全方位的解读,各路媒体......

    福建十二五规划解读

    · 福建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2011-04-30) · 福建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绿水青山是民生幸福的靠山 (2011-04-26) · 福建省“十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