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大学音乐鉴赏选修课论文
音乐鉴赏
20113789 马全扬 材料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2班
音乐之美
社会在大跨步地向前迈进,音乐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无可替代的角色!我们不难从中发现音乐之美!
音乐之美,价值之美,美哉!
从价值的范畴来讲,音乐包含着审美价值和功用价值。在功用价值方面,音乐能改善物理环境和调节人类的心里环境。早在十五世纪欧洲就开始有环境音乐的雏形和原始性记载。环境音乐,有的人也称为背景音乐、氛围音乐。有广义的环境音乐和狭义的环境音乐。广义的环境音乐是指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并作为人们生存环境构成因素的音乐。狭义上的环境音乐,是在把握实验数据的基础上,为特定环境设计的背景音乐。作为非鉴赏性音乐,也就是非审美性的音乐,它对于提高生产效率、调动劳动积极性,调节生产主体及营业顾客、医院病人的情绪都有有效的作用。其实在人类的早期活动和现在尚存的原始部落中,音乐作为功用价值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音乐的高度专业化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的高度发展,人们已经逐渐忘记了最初的音乐活动具有的一些功能。直到现在,音乐对人类生存本身的重要意义才又逐渐地为人们所认识。
中国的环境音乐起步较晚,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渐被介绍到国内。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在音乐的领域,产生了一些和其它学科交叉的学科,如,音乐心里学、音乐地理学、音乐治疗学等学科。音乐的社会功用价值几乎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样,环境音乐的理论研究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和发展,同时对音乐的实践活动的指导性也日渐加强。
环境音乐的功用性主要是通过音乐作用于人的心里,从而达到功用目的。在环境中随意播放和演奏的音乐从严格意义上讲不能算作是环境音乐。这些随意播放和演奏的音乐,如能对人类的活动产生和心态产生积极的作用,则可纳入环保音乐的范畴。
音乐之美,民族之美,美哉!
民间歌曲,这一人类最本质的音乐之声,从缅邈的远古响起,穿越时间的长河,数千年来跌宕不绝,奔腾不息。作为这一厚重历史文化的受惠者,我们一直为拥有一座如此丰富的旋律宝库而骄傲。尤其从文化学的角度认知我们民族音乐拥有与这种文化相辅承的音乐形态,其中的语言和结构的“语法”规律体现着特有的文化积淀。中华文化的思想精神内化在这样一种旋律形态中,独有的文化性格、外显为一种乐音模式的结构形态,我们常会从一首短短的、结构简单的民间歌曲体味出的咂摩不尽的韵味,不由的惊叹,前人怎么能赋予简单的旋律如此丰厚的审美容量!
要说民间歌曲,就不能不提及它的创作者,保存者和传承者——“民”。“一种艺术传统的存在是以大量从事这种艺术的先人为前提的。”正是那些生活在平民世界的默默无闻的人民大众无休止的传承守业,不断创造,才使得民间歌曲五彩斑斓、绵延不绝;也正是由于他们朴拙自然的演唱,才使我们得以窥探民间歌曲深厚的审美意蕴,我们也不能不提及民间歌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民间”。使用“民间”这个概念,我们有时候意指一种在当时社会中不占主流,处于边缘化的东西,有时候也指一种不很明晰的、沉积下来的东西。那些普普通通、质朴无华,从事劳作,与知识阶层相比书面文化的修养较少,与社会其他有政治或经济领域内较为显赫的阶层相比较不起眼,在社会生活各个层面都默默无闻的普通民众,他们的天地、他们的人生整理提供——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融合在一起的人生,就构成了一个既同汪洋大海一般但又仿佛可以视而民间歌曲是全人类共同类的精神财富,套用一句俗语,它是人民大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民间歌手是确保这一伟大的财富一代继一代不断往下
第二篇:选修课《音乐鉴赏》课程论文:茶花女观后感
《茶花女》观后感
----选修课:音乐鉴赏 作业论文 看完音乐鉴赏课上播放的名著《茶花女》,今天我真正领略了这部世界名著给人带来的震撼力,我的心在看后很久仍颤抖不已。我不知道几百年来它使多少人同情和伤心地落下了眼泪,但它确实让我长久不息地难过和同情。
墙角里钻出一朵茶花。一个阴冷、黑暗、潮湿、没有阳光的墙角,糜烂是它的养料。然而,这茶花却比别的茶花,甚至别的任何一种花都美丽,美得脱俗,美得惊人,美得如痴如醉。可凡是花都是向往阳光的。努力、再努力一点,在茶花碰触到阳光那一刹那,在它因阳光的滋润而娇艳欲滴的那一刹那,无情的风折断了花枝,让它又倒在了阴冷的角落,无力再爬起,再去触摸那伸手可及的阳光。上帝是仁慈的,为了弥补命运对它的不公,没让它凋零后再死,而是让它保持着美貌离开了世间。
无疑,这是一段感人肺腑的,悲壮凄惨的,让人同情的,美好的爱情,尤其在十九世纪中期资产阶级社会早期世态炎凉中,赤裸裸金钱关系的那个社会,更让人赞叹不已。
也许跟小仲马自身的经历有关,在他细腻的笔下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位圣洁的女性——玛格丽特。也许很多人也并不相信,一位如此风流的女性,竟然会拥有那么纯洁圣贞的爱情。也许,玛格丽特根本就不属于那个年代,她是独特的。但被迫走上一条肮脏的道路,心却始终追随着圣洁。在那个金钱,肉欲横飞的年代,她不得不这样做来维持自己的生计。
玛格丽特的爱情悲剧故事就是这样的。一介弱质女流在放荡且无目的的生命中找寻到了真爱,为此放弃了自己习以为常的大量物质享受,放弃了一切能使自己暂时快乐的糜烂生活习惯,只为求能和最爱的人呆在一起。要从深陷的泥潭中爬出来,是要花很大的力气和决心的,况且还要使自己最小程度地被泥水污染。玛格丽特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出色。可如此巨大的付出,换回的仍是人们的不理解和排挤,还有自私的人们的恶意中伤。巨大的阻力最终还是使玛格丽特和爱人分开了,误会使最爱的人再自己最需要安慰的时候羞辱她,这是何等痛苦的事情?也许真的只有死亡可以拯救她。是的,玛格丽特死了,孤独的死去,再也没
了活着时的奢华,以前无数的情人也忘了她。生前的生活愈是轰动,死的时候就愈是冷清。
亦或许,玛格丽特并不是个完全的悲剧人物,至少,她得到了真爱,她的灵魂得到了净化。贵妇人们只看到了她生活的奢侈和物质的享受,却不知道她高尚的情操也是自己所望尘莫及的。奇怪的资本主义上流社会的人们,明明鄙视放荡的妓女,却又要逼良为娼。如果玛格丽特没有生在这样一个肮脏、虚伪、残忍的资本主义时代,或许她就是圣母玛利亚。可惜那样的社会,那样的时代,连圣母也会被玷污。而在玛格丽特被玷污的躯壳下,顽强而又圣洁的灵魂正是读者们暗暗哭泣的原因。
没有华丽的文字,但那真挚的感情对白却让每一个有过恋爱经历的人身临其境,渐渐地把主人公与自己融为一体,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的恋爱着想,为他们的欢乐而轻松,为他们的悲剧而沉重。
妓女是一种职业还是一种称谓?不管它是职业还是称谓,都是一种与肮脏相提并论的东西,男人们讨厌它却又忍不住想靠近它,讨厌是从道义上来讲的,靠近是一种男子嗜色的本性;女人们厌恶它却又悄悄的模仿它,厌恶它是因为它的存在给她们的家庭带来了不幸,模仿它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留住自己唯一的男人。
茶花女是一个高级妓女,生前应该是挥霍享乐、喝酒跳舞、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了,以时下部分人“笑贫不笑娼”的标准来衡量,她应该算是成功女性了。但她却选择了死。对于她来说,死亡是一种清洁济,可以净化空气,也可以恢复人的记忆,并且还将让她的灵魂得以超生,所以死亡是值得庆幸的好事。那些曾经沾污过她的身子和灵魂的人得之她的死讯后,便可松下一口气来,因为她死了,她的死亡将那些人的丑恶和秘密一同带进坟墓中去了。如果她不是在正值大好年华的时候死去,到老时也得死去,但那时也许到她会集疾病与贫穷和唾弃于一身,带着肮脏的身躯和负罪的心灵而寂寞的老死。同样是死,年轻的死较之老了的死多了几分让人怜惜的成分。所以死是她最明智的选择。
以前看《茶花女》时,还很年轻。那时也曾为她在年轻的时候就死去了而感到庆幸,当时我的想法同作者的一样,为这年轻的生命叹息着惋惜着,早一点死总比晚一点死少遭受很多世人的轻蔑,并且也不必为容颜老去生活无着而操心,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我才发现,原来苍天对人的施予都是一样的,烟花女子也好,良家女子也好,只要是女人,命运都不会有太多的差别。如果说妓女的衰老是她们的第一次死亡,那么女人的婚姻是否可以称为女人的第一次死亡?没有人去体慰过她们的悲伤,也没有谁真正怜惜过她们——哪怕是那些自认为是最怜惜自己的女人的男人。
“这种晚年没有一点点尊严,引不起别人的丝毫同情,这种抱恨终生的心情是我们所能听到的最悲惨的事情,因为她们并不是追悔过去的失足,而是悔恨错打了算盘,滥用了金钱。”这是作者对放荡生活的最终结局的预测或者经验之谈。妓女的晚年如果过得凄凉的话,或者是老天对她们曾经放荡奢侈过的一种惩罚;那么平常的小家女人呢?她们背负着因男人的放荡而造成的恶果,仍然过着被人鄙视的悲惨生活。一名妓女能以文字的形式在身体成冢后,栩栩如生地活下来,而她们的最后命运又会将是什么样的呢?没有人知道她们年轻时的美丽,也没有人会为她们苍老的背影感到叹息,她们如风如尘,来世一遭,却如同没有存在过„„这充满悲凉色彩的命运之根源在何处呢?茶花女也好,其他妓女也罢,她们都没有罪过,她们的不幸全在于她们不幸选择了做人,并且被上苍造就成一个女人。
世界上最难做到的不是任何一次的成功,而是始终追随自己的心,追随着纯洁与美丽。在如此繁乱的社会里,玛格丽特做到了,她始终追随着自己的心。她是那样的善良,没有将阿尔芒父亲对他的侮辱透露给阿尔芒一个字;她是那样的坚强,对于阿尔芒的侮辱始终默默地承受,没有告诉自己心爱的人离去的原因;她是那样的伟大,那样的圣洁……
感谢小仲马塑造了茶花女这样一个可悲却又可敬的美丽女子。然而,希望那已死去的花朵再次从泥土中萌芽、重生的时候,远离那阴暗的墙角,能每天和阳光为伴,即使不再那么美丽,也不要重复前世的悲剧。
桌子上满是我擦过泪的纸巾,可怜的茶花女,坚持到了最后!弥留之际一次次的呼唤,到现在还在我耳边回响。
第三篇:酒文化鉴赏选修课论文
《酒与酒文化》课程论文
《我谈酒文化》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姓名:朱启航学号:
——“酒”之独魅
10级工业设计 201001050040
指导老师:付亮 2012年12月22日
“酒”之独魅
摘要:“如此江山,对海碧天青,万里烟云归咫尺,莫辞樽酒,值蕉黄荔紫,一楼风雨话平生”翻开中国文学艺术史,就是一部酒神精神舞蹈的历史。中国人酿酒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了,自酒出现以后,便与生活紧密相连。酒承载了中国精神的心理的诉求,丰富多彩的中国酒文化,包含有深刻的哲学,诗文,科技,艺术乃至于安邦治国的道理,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酒文化
酒与健康
酒的种类
魅力
正文:
一、酒为何物?
酒是多种化学成份的混合物,酒精是其主要成份还有水和众多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可分为酸、酯、醛、醇等类型。决定酒的质量的成份往往含量很低,但种类却非常多。酒精的学名是乙醇,分子式:CH3CH2OH,分子量为46。糖转化成乙醇的化学反应式: C6H12O6 → 2CH3CH2OH + 2CO2
在古代,“酒”是所有酒的统称,在蒸馏酒尚未出现的历史时期,“酒”就是酿造酒。蒸馏的烧酒出现后,就较为复杂了,“酒”这一名称既是所有酒的统称,在一些场合下,也是谷物酿造酒的统称,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当时的酒分为三大类:酒,烧酒,葡萄酒。其中“酒”的这一节,都是指谷物酿造酒,由于酒既是所有酒的统称,又是谷物酿造酒的统称,毕竟还应有一个只包括谷物酿造酒的统称。因此,黄酒就作为谷物酿造酒的专用名称了。
二、酒的分类
中国酒品种繁多,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不尽相同,有以原料进行分类的,有以酒精含量高低分类的,也有以酒的特性分类的。酒的分类按酒的生产工艺,可分 为蒸馏酒、发酵酒和配制酒。a.蒸馏酒
是以粮谷、薯类、糖蜜等为主要原料,经发酵、蒸馏、陈酿、勾兑而制成,酒精度在18%~60%(V/V)。因原料和具体生产工艺不同,蒸馏酒的种类繁多,风味各异,如威士忌、白兰地、福特加、劳姆酒、锦酒和我国的白酒等。
我国的白酒俗称“烧酒”、“老白干”等,按不同的生产工艺可分为固态法白酒、固液结合法白酒和液态法白酒三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①固态法白酒:是采用固态糖化、固态发酵及固态蒸馏的传统工艺酿制而成的白酒。按所用酒曲和主要工艺分为大曲酒、小曲酒、麸曲酒、混曲酒及其他糖化剂酒。
②半固态法白酒:是采用固态培菌、糖化,加水后,于液态下发酵、蒸馏的传统工艺酿制而成的白酒。
③液态法白酒:是采用液态糖化、液态发酵、液态蒸馏而制成的白酒。按工艺分为传统液态法白酒、串香白酒、固液勾兑白酒及调香白酒。b.发酵酒
指原料经糖化和发酵后不再蒸馏而制成的酒类,乙醇含量较低,一般在20%以下,由于原料和具体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果酒、啤酒和黄酒。
①啤酒:是以麦芽(包括特种麦芽)为主要原料,加酒花,经酵母发酵酿制而成的、含二氧化碳、起泡、低酒精度[2.5%~7.5%(V/V)]的发酵酒。根据酵母的品种、生产工艺、产品色泽、麦汁浓度、包装等的不同,啤酒有不同的类型,按大类可分为熟啤酒(经巴氏灭菌的啤酒)、生啤酒(不经巴氏灭菌,采用其他方式除菌达到一定生物稳定性的啤酒)及鲜啤酒(不经巴氏灭菌的新鲜啤酒)三类。
②葡萄酒:是以新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经全部或部分发酵酿制而成的、酒精度等于或大于7%(V/V)的发酵酒。按酒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和加工工艺分为平静葡萄酒、起泡葡萄酒和特种葡萄酒三类;根据酒中的含糖量和总酸、二氧化碳压力等又可分为若干类,如平静葡萄酒可进一步分为于酒、半干酒、半甜酒和甜酒。
③果酒:是以新鲜水果或果汁为原料,经全部或部分发酵酿制而成的、酒精度在7%~18%(V/V)的发酵酒。果酒的分类方法与葡萄酒相似,分为平静果酒、起泡果酒和特种果酒三类。
④黄酒:是以稻米、黍米、黑米、小麦、玉米等为原料,加曲、酵母等糖化发酵剂发酵酿制而成的发酵酒。c.配制酒
酒一般是以蒸馏酒和食用酒精为主要原料,加入水、糖、香精、食用色素、药材等配制而成。其乙醇含量20%~40%.严禁使用药用或工业用酒精为配基,注意添加剂的卫生问题。
二、酒之独魅
中国酒文化的特点
(一)中国传统酒文化的最大特色———“酒礼”和“酒德”
酒礼,是酒行为的礼节,用以体现酒行为中的贵贱、尊卑、长幼乃至各种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它的礼乐色彩和政治色彩。
酒德,指饮酒的道德规范和酒后应有的风度。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夏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于酒。”
(二)中国酒文化的精神价值更突出地体现在酒与文学艺术的关系上
1.酒与诗歌。我国历史上就有“酒文一家”、“酒文天地缘”之说。从我国三千年前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当代诗人郭沫若的《女神》、郭小川的《祝酒歌》等,他们诗作的字里行间,随时都能闻到扑鼻的酒香,诗酒兼优的大家名流更是灿若星辰。
2.酒与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关羽温酒斩华雄、单刀赴会,曹操大宴铜雀台、煮酒论英雄;《水浒传》中的吴用智取生辰冈,武松醉打蒋门神、醉杀白额虎,鲁智深醉打镇关西、醉闹五台山,宋江醉酒题反诗;《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痛饮蟠桃宴等。
3.酒与散文。我国历代关于酒方面的散文很多,如东晋庚阐的《断酒戒》、戴逵的《酒赞》及刘伶的《酒德颂》;南朝梁刘潜的《谢晋安王赐宜城酒启》等。
4.酒与戏剧、曲艺。中国的戏曲中有许多剧目涉及到酒的内容。如关汉卿的《单刀会》;高文秀的《好酒赵元遇上皇》,《杜牧之诗酒扬州梦》等。曲艺内容说到酒的也很多,最著名要数是我国相声大师侯宝林的相声小段《醉酒》,将醉汉的醉态刻画的惟妙惟肖。
5.酒与书法。书法是我国的传统艺术瑰宝之一。嗜酒者不一定是书法家,但书法家大都嗜酒。中国古代许多书法家都有嗜酒的记录,据说书法大师王羲之等每见金文刻石刻字,即坐卧其旁,探索笔势,体会其五光十色的神采,领略其音乐般轻重缓文急的节奏。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对“醉墨”颇为欣赏,将其作为新建屋堂之名:“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消百忧。”
6.酒与绘画。在我国,历代文人墨客都离不开酒,不但诗坛书苑如此,绘画界的名家们更是“雅好山泽嗜杯就酒”。中国历代名画有很多都与酒文化的题材有关。可以说,绘画和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不解之缘。
(三)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酒文化,为中国的酒文化增添了特色
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酒文化是中国酒文化中的宝贵财富,使中国酒文化体现了更多的民族性特点。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的56个民族中,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酒习俗,如壮族敬客人酒的风俗是饮交杯酒;云南佤族有以泡酒待客的习俗;藏族待客的青稞酒;布依族人饶有风趣的“迎客酒”等,无不体现出我国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酒文化特点。
酒文化的四大功能
(一)定位功能
通过文化的联系、联想、想象、创造,使人类确认自身的生存空间和生存状态,满足人们的心理安全需求,使人类能够从观察世界中确认自身的位置,减少宦海红尘中的飘泊感、虚无感,增加历史现实中的当下感、现实感。情感得到抚摸,心灵得到抚慰,思想得到抚助。文化由此成为现实人生的心灵归宿,是心情的停泊港,是灵魂的避难所,是情感的共生地,是思想的生发点。
(二)催生功能
文化需要载体,载体承扬文化。深厚的酒文化催生新兴酒品牌。2010年宜宾新出的一个酒类品牌,就是以周洪谟文化为载体的。关于周洪谟的史料、著述、神话、传说、家谱、字迹等精神文化,由关于周洪谟的古居、古墓、古道、古器、古玩、古砖、古窖等物质载体承载和传播。洪谟文化催生洪谟酒,洪谟酒助推洪谟文化。
(三)推动功能
一个优质的酒类商品,仅靠质量是不行的。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产品质量是基础,没有优良的酒质做基础,一切规划和设想都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但抱着“酒好不怕巷子深”的固有观念,同样有害于酒类事业的发展。商品传播、口碑传播、大众传播是商品做强做大的基本路途。质量、品牌、文化是消费者选择商品的三层境界。好酒必须要有好文化,好文化与好酒结合,必将如虎添翼、迅猛发展。好酒与不好的文化相结合,将损害品牌,造成内伤。
(四)挽救功能
文化的开拓与创新,对于困境中的企业来说具有挽救功能。红楼梦酒业的战略重组,从形式上看是经营形式的转变,但其实质是文化理念的现代转换。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小主之一的《红楼梦》,其核心意象是“千红一窟(哭)”茶“,万艳同杯(悲)”酒,是由锦衣玉食、富贵荣华因内忧和外患而走向凋零破败、凄苦悲凉的过程。这种文化象征暗合红楼梦酒业曾经走过的路程。酒文化,应当担负起“救名(酒)于水火之中”的重任。对曾经短暂辉煌过的过气名牌进行文化重塑,是挽救名牌酒的重要途径。
结束语: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像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深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这就是酒带来的文化: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它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
参考文献:
[1] 选自《中国六千年酒文化》 [2] 选自《中国酒文化漫谈》 [3] 选自《酒与诗的文化》 [4] 选自《酒的品评》 [5] 选自《酒与健康》
第四篇:选修课《音乐鉴赏》课程论文:《第五交响曲》听后感
选修课《音乐鉴赏》课程论文:《第五交响曲》听后感 《第五交响曲》听后感
在音乐鉴赏课上听了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也就是《命运交响曲》,我被深深地感动了。短短的时间里,描写了个人的孤独感和人类世界的冲突。
第一乐章开头是由三短一长的四个音符构成的短句,即命运的敲门声,虽然这个动机非常简洁,但是它包含了极大的气势,而且悬念极强。整个乐章带着动荡感向前发展。被称为“平民的骄傲”的贝多芬在这部交响乐的第一章中让“命运”的音型肄虐横行,成为难以遏制的主宰力量。随着一声“命运”巨响,大地长久地响彻着它的回声与余震。弦乐轻弱地呼应着“命运”音型,它急促地出现在各个声部,惶乱不安地又迎来稍有变化的“命运”音调的轰鸣。随后,使汇成排空的浊浪向前冲去……
第二乐章乐曲带有宗教色彩,悲凉而坚强。曲中的提琴和大提琴奏出温柔、起伏宽广而平顺的第一主题,仿佛是参加葬礼的人们护送灵柩走向墓地的情景,又好像人的心灵在天国翱翔。赞美诗式的对比主题在管乐声中辉煌地响起,将人们的心灵照亮。第二乐章是激战之后的安适的“间奏曲”。它使强烈紧张的气氛得到松驰,带有宗教色彩,悲凉而坚强。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温柔、起伏宽广而平顺的第一主题,好像人的心灵在天国翱翔。赞美诗式的对比主题在管乐声中辉煌地响起,将人们的心灵照亮。沉思的音调,稳健的节奏,掩抑不住高昂的情绪。在主题结尾乐句,那个犹如号角一般向上挺进的音响,唤来了具有英雄气质的第二主题。两个主题轮换变奏,乐曲从温情柔弱逐渐发展成坚定有力的进行曲。在这个豪放雄健的进行曲中,也兼有贝多芬温柔细腻的笔锋,乐曲象是人们对生活的朦胧的探索与追求。乐章结尾,充满思索探求意味的第一主题,象是舒展开紧锁的眉头,显露出喜悦的神情,准备迎接新的搏战。在命运的重压下,他从英雄的群众中间汲取了无穷的力量,并对光明和胜利充满乐观的期待与坚定的信念。
第三乐章和第一乐章是对比的。如果说前面的“命运”是一个历史和现实的遭遇,严峻、真切,具有压迫感的话,那么这里的“命运”就是鬼鬼祟祟,影影绰绰,颇具幻想性了。紧接着,在这虚幻的,几乎无声的“命运”之中。第三乐章是谐谑曲的快板乐章,人们已经以宏大的声势向命运发起了总攻。这个乐章展开了两种力量紧张冲突的广阔场面,这是人与命运的最后搏斗。主部音乐中两种矛盾因素形成对比,大提琴和倍大提琴在辗转沉思,这时,圆号带着那命运的叩门声再次闯入,但是这次已不是低沉的暗示,而是响亮威严,严峻地行进,具有进行曲的特征。“命运”之声消声匿迹后,天地
一片寂然。第三乐章在凯旋的欢腾气氛中直接过渡到第四乐章,充满光明和胜利的情绪。当耸立在终曲乐章之首的胜利凯歌,以压倒一切的宏伟气势高昂奏响之刻,人们不曾忘记,是那些在黑暗中与命运搏击的英雄们用艰辛与痛苦,用血与汗铺就了通向胜利的途程,筑造起辉煌壮丽的凯旋大厦,最后的狂欢是对人的力量的赞美和歌颂。辉煌的凯旋进行曲踏碎了命运复苏的幻梦,在胜利前进的潮流中,命运的阴影最终在这部题为“命运”的交响曲中消逝了。就这样爆发了第四乐章的胜利欢呼,将人们的卑微和怯懦一扫而光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展现出一幅惊心动魄的、与命运交战的宏伟画图。全曲揭示了“通过斗争,达到胜利”,从黑暗到光明,从与苦难“命运”抗争和与封建势力搏斗,上升为欢乐和胜利的整个过程。这一部以歌颂为主题的交响曲,结构严谨、完整,手法简练、明快,发展紧凑、均衡,主题形象鲜明、生动。作为一部英雄性交响曲来说,它的矛盾冲突、情绪对置及紧张的戏剧性。各乐章之间紧密的内在联系,使全曲情绪激昂,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浑然一体的雄伟气魄,代表着贝多芬的艺术风格。
毫无疑问,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是一部英雄性、史诗性的作品。英雄的贝多芬短短的30分钟里,描写了个人的孤独感和人类世界的冲突,他用“扼住命运咽喉”的《命运交响曲》在历史的和人生的舞台上演出一场“通过斗争,达到胜利”的悲壮戏剧,展现了人的精神世界的激烈斗争和获得灵魂自由的胜利欢悦。贝多芬在自己的音乐中凝聚了个人与广大人民的理想、意志与力量,鼓舞着人们在斗争的风暴中抵达胜利的光明的彼岸,并且他与命运展开了顽强的抗争。法国作曲家柏辽兹说,这简直就是勇士奥赛罗的“恐怖的暴怒”!在交响曲之首,“命运”泻下威力无比的岩浆洪流,在终结的凯旋门前,终于化为英雄们火山进发一般的热情.辉煌地结束了这都雄伟的交响曲。
第五篇:选修课《音乐鉴赏》课程论文:《第五交响曲》听后感
《第五交响曲》听后感
在音乐鉴赏课上听了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也就是《命运交响曲》,我被深深地感动了。短短的时间里,描写了个人的孤独感和人类世界的冲突。
听过这首交响曲的人都知道,这首交响曲从开始的明显威胁开始,以光明战胜黑暗、正义战胜邪恶结束,这是贝多芬英雄主义时期的代表作,也是他对困扰他的恶劣形势的征服。在他的交响曲中,人的胜利是同命运的暴力进行殊死的斗争得来的。他的《第五交响曲》揭示了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失败和胜利、痛苦和欢乐,说明生活的道路是艰难曲折和满布荆棘的,但是对社会负有的崇高责任感,使人们格外奋不顾身去建立功勋。英雄扯断束缚着他的锁链,点燃自由的火炬,朝着欢乐和幸福的目标胜利前进。从黑暗到光明,通过斗争走向胜利,这就是《第五交响曲》的戏剧性冲突的整个发展历程。因此,这部作品实际上最深刻地阐释了贝多芬 “通过斗争从黑暗走向光明,获得胜利”的思想。表达了作者象一头雄狮永不向命运低头,而是向命运奋力抗争。这个主题旋律就象一枝小树芽,在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它萌发成千千万万叶子,这些叶子虽大小不同,但密切相关。作者就用这些小树芽——发展成了一棵蔚为壮观的大树。这部乐曲记载了:“人类从痛苦走向智慧,从智慧走向勇气,从勇气走向希望,从希望走向永恒生命的漫长历程”。欣赏这部交响乐,可以说是境界上的一次升华,给人以勇气、信心和力量!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结构精炼、简洁, 一气呵成, 是十分完整的统一体。“命运”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 快板;第二乐章为歌同谣式曲体, 慢板;第三乐章为舞曲或诙谐曲,快板;第四乐章为回旋曲体, 快板。
第一乐章开头的 “命运在敲门”的四个音。FF之强度震撼人心!不难想象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已经完全耳聋的贝多芬徘徊在命运与希望、现实与理想的斗争中,我想,这构成了第一乐章感情展开的主线,就正如他心中呐喊的声音——“扼住命运的咽喉!”。
第二乐章同第一乐章的悲剧感觉全然不同,这好像是一首抒情诗。在这一乐章中,平和的观察和深沉的思索,同温暖的感情和光明的幻想轮番交错,犹疑不定。转化为他坚定的决心。
第三乐章为快板的诙谐曲,强烈的斗争情绪逐步上升。交错式的音符对比强烈。
第四乐章中爆发出了最绚烂的光辉。最后在急板的速度中展现了英雄的凯旋与胜利的欢腾。
第五交响曲的斗争主题原是启蒙运动时期悲剧的典型。但贝多芬改革这个传统的主题,加以新的处理,使人的意志付诸行动。从他的交响曲中,我们不难读到,人的胜利是靠与命运的暴力进行殊死的斗争得来的。而恰恰,他的第五交响曲揭示了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失败和胜利、痛苦和欢乐,说明生活的道路是艰难曲折和满布荆棘的。但是贝多芬又对社会负有的崇高责任感,他迫不及待的想去建立功勋。这仿佛就像一位英雄试图扯断束缚着他的锁链,点燃自由的火炬,朝着欢乐和幸福的目标胜利前进。从黑暗到光明,通过斗争走向胜利!我想这就是第五交响曲的整个发展历程。因此,贝多芬的这部作品实际上是一部名符其实的“斗争和胜利的交响曲”。
众所周知,贝多芬在写作这首作品期间,不仅面临着生活的压迫,还遭遇了失恋的打击。多次失恋的他爱上了一位女士,虽然那位女士有了婚约,但贝多芬仍旧众生未娶。耳聋、社会等级等众多打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在对命运宣泄着不满的情绪同时,心中仍保存着一份理性,我想,就是那一点点的温存支撑着贝多芬继续与命运抗争下去!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如何面对今后人生路上的坎坷与困难,收获与成功呢?
我们企盼人生旅途一帆风顺,然而现实生活并不都是那么尽人意,它是即有风和曰丽,又有惊涛骇浪;即有鲜花,又有荆棘。因为社会是复杂多变的,在社会急剧变化中把握不稳前进的航向,人生旅途出现曲折或坎坷是在所难免的。只是坎坷有多少之分,深浅之差,大小之别而已。所以,每个人都有一个如何对待人生坎坷的问题。
有一句名言:“时间顺流而下,生活逆水行舟”。人在生命的历史长河中,难免不遇到什么困难,实际上,困难一直是与人为伴的,直到今天,还有人为温饱问题而挣扎,气候灾害、地质灾害和其它灾难也不时的发生,无论多么幸运的人也避免不了和困难打交道,最起码每个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这一规律。另一方面,人们都渴望成功,而成功的人士都有不平凡的经历,他们的成功都是从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中走过来的,古今中外,几乎没有例外的。所以一个人无论想过平静、简单的生活,还是想有所作为干一翻事业,都应该树立正确的面对困难的态度。
既然困难不可避免,那我们就不该逃避、不该抱怨,就应该以坦然、积极乐观的态
度对待困难。面对困难还应该树立不怕吃苦、不畏艰险的精神,面对长期的困难,耐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就显得特别重要。
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困难,在困难中使人倒下的往往不是困难本身,而是消极悲观的态度,是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是没有坚强的意志。人的信念、人的精神起着很大的作用,人们常听说这样的例子,一个没患癌的人,被搞错了,以为自己得了癌症,人马上就不行了,而真正患癌的人,以为自己没有患癌,反而表现很正常。在困难中,人们通常怀着必胜的信心,而有时以顺其自然的态度面对困难,应该是更好的态度,因为有些事情的结果是难以预料的,也是难以左右的,期待着什么结果也许会使人失望,能做到尽力而为就是了。
看看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是《英雄交响曲》的续篇。贝多芬在这里突出地表现了与敌对力量的斗争及获得胜利的全过程。他力图用音乐唤起民众的行动来变革社会, 来改变现状,让人民觉醒!听完这首交响曲,我已经知道,贝多芬的目的达到了。“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来自贝多芬的经典名句。我想,《命运交响曲》就是以这一中心思想为出发点。不仅在过去, 就是在现在, 就是这首曲子它所表现出来的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仍是鼓舞我们前进的力量。在黑暗中寻找光明,面包总会有的,不管天色多么黑沉,而黎明也总会来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