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学不做这件事,又会耽误孩子一年!
开学不做这件事,又会耽误孩子一年!
马上就要开学了,家长朋友们个个“摩拳擦掌”,想要跟孩子们一起努力,在新学期的学习阵地里收获满满。可是,还是有不少的担心啊:
孩子如果放学后只知道玩,该怎么办? 孩子不主动写家庭作业,该怎么办? 孩子只迷恋看动画片,该怎么办? 孩子不愿意预习功课,该怎么办? 孩子不喜欢复习知识,该怎么办? ……
这些让家长头疼的问题,其实有“法宝”施展魔法,那就是: “新学期学习计划”。
整个小学阶段,最主要的还是语、数、外三门课程。孩子们每天的学习量很大,如果没有良好的学期计划,特别容易出现手忙脚乱,疲于奔命的感觉,也严重影响学习的效果。
我们家长要跟孩子讲清楚学习计划的重要性,让孩子端正学习的态度,认认真真地制定学习计划,从而让即将开始的新学期显得井然有序,同时事半功倍哦!
学习计划为何物,我们就不用介绍了。不过,有几个点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在监督或配合孩子制定新学期计划时,要把握这样几个原则,即:内容具体、时间明确,同时要有可行性和灵活性。
怎样制定新学期学习计划呢?
1、结合已有的知识水平。
新学期的学习计划一定要考虑已学过的知识点,同时也要考虑自己的成绩在班级中的排名;对于自己的学习方式等,也要考虑进去。学习计划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或太低。太高,如果无法实现,自己会很有挫败感;太低,如果轻易达到,自己会觉得没什么成就感。
2、熟悉学习上的缺陷区。
制定的计划要具体可以分学科,即语数外三科,自己分别希望达到什么样的成绩。但是,在不同学科上面的一些薄弱的环节,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制定计划时,也可以简明扼要的标注好,以提醒自己加倍努力,攻克难关。
3、考虑不同学科的特点。
语数外三科的学习,有个核心部分,就是要会灵活运用。然而这几门学科又各有独特性。语文重点在背诵和积累;数学重点在思维和解题;英语重点在背诵和听力。
4、科学安排不同的时间段。
早晨是人记性最好的时候,可用来朗读和背诵一些美文和词汇;在学校里的自习课上看看多做一些数学题;晚上可以完成作业,进行复习和总结,同时用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读读课外书,谢谢读后感之类,当然也要适当放松一下。
5、检查学习计划的合理性。
新学期学习计划制定后,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当然,也要在实际的行动中,检查下学习计划的合理性。太满或太空的学习计划都不太合适。通过对自己的计划实施效果的检查,对于不合理之处,立即采取相应的调整。
怎样达成新学期学习计划呢?
1.预习:预习是说,我们可以提醒孩子,提前预习好第二天要学习的内容。认真预习过的孩子,在听课时更容易进入状态,学习积极性也更高。
(1)切忌走马观花。预习时要认真思考。最直接的办法是先让孩子将教材上的内容读几遍,边读边理解书上的知识,然后提出或记录下自己的疑惑。
(2)预习要抓住重点。小学语文的预习侧重记忆。了解文中的内容,特别是故事情节,其次可以提前记忆一些重点词汇和段落;小学数学的预习侧重理解,对于书上出现的一些公式,一定要联系例题好好分析;小学英语的预习侧重听力。可以提前将与课文同步的录音先多听几遍。听后再结合书上的语法点来理解和记忆。
2.听课:听课是新学期计划的重中之重。拥有良好的听课习惯,掌握一些好的听课技巧,孩子的课堂时光会变得轻松很多。
(1)会听。家长可以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之前的一些听课习惯,同时强调会听课的孩子,会跟着老师的节奏走。老师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其实也是有讲究的。提醒孩子听课时注意老师特意强调的内容。对于老师板书在黑板上或幻灯片上的重点内容,一定要认真理解,重点记忆。
(2)会思。上课时要积极开动大脑,多提问。对于新学习的知识点,要跟以往的内容联系起来思考,慢慢地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3)会写。老师在上课时强调的内容,除了用脑袋记住,最好也要适当记录下来,方便以后复习;对于课堂上的一些习题,要认真解答。一些自己悟出来的解答技巧,也可以写在自己的听课笔记本上。
3.复习: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认真真完成平时的作业;二是及时复习已学过的内容,就用备考的心态来复习。
(1)写作业,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动笔前,要认真看题目内容,真正理解后再下手,答题时表达要完整,字迹要清晰。写完后,要认认真真检查,有错误也要及时纠正。
(2)复习时,要学会总结与归纳。复习是对以往所学内容的再次理解与深化。
▋4.拓展:如果光学习语数外三科的教材内容,那显然是不够的。要结合每个学科的特点进行适当的拓展。小学语文的拓展,可以多看些课外书籍,写写读书笔记或心得;小学数学的话,可以看些趣味数学或奥数题目;小学英语的话,可以多看些英语动画片之类。
当孩子认认真真地完成了新学期学习计划后,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毕竟孩子是整个学习计划的制定者,会有责任好好学习,达成学习目标的;新学期学习计划的出炉,让我们也可以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监督角色啦!
第二篇:开学第一周, 所有优秀孩子都在忙这件事!
开学第一周, 所有优秀孩子都在忙这件
事!
2016-09-03
从老师发来的周报可以看到,孩子们开学的第一周大部分时间都在忙活着做计划。老师会跟孩子讲做计划的重要性,该怎么做计划,更有意思的是,他们还会有计划小伙伴。
计划本身做得怎么样并不是特别重要,关键是让他们知道做计划的重要性,就像学校走廊贴着的一张海报一样,“If you fail to plan, you plan to fail.”(如果你不好好做计划,那就是在计划着失败。)
逃逃上周开学了,原本我还在揪心他刚从国内回来就紧接着开学会不适应呢,结果小家伙好像完全不受影响,第一天放学回来就吱吱喳喳地给我讲学校的新鲜事,“妈妈你知道吗?我们今年有两个老师,语文和数学科学是不同的老师了”,“我每天上午在自己教室上课,下午还要到谁谁的班上去”,“今年突然来了很多新同学啊,校长说教室都快不够用了,要再修一些”……“噢,还有,我的午饭时间改成十二点半了” 啊?之前的内容我还只是有兴趣,听到最后这句一下就有点焦虑了。
逃逃今年升三年级,他们小学的午饭时间很有意思,学前班是11点开饭,之后每升一个年级就往后延半小时,所以逃逃这三年级的每天就得12点半才开始吃午饭,不知道这么设置的根据是什么,可能是考虑到年龄越大耐饿能力就越强吧,当然也是因为学校食堂不够大。不过既然有这规矩咱们就得去适应,从早上不到8点就上学一直到12点半,将近五个小时的消耗,早饭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马上行动,我和逃逃准备一起做个一周早饭计划,列出每天早餐吃什么,免得出现我忙乎半天他却毫无胃口,最后饿着肚子去学校的情况。我拿着笔摊开纸问他,“来说吧,周一想吃什么?”逃逃一撇嘴,说,“噢,妈妈,咱们得先定个目标,比如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营养,好吃,还是管饱就行,然后再选出一些符合这些目标的食物,最后我们再把食物搭配到每一天,就差不多了”。
在旁边一边表示关心又一边漫不经心地玩着手机的逃爸忍不住哈哈大笑:“得,我看你还是让逃逃来写吧”。我嘴上没说,心里却是异常欣慰,在做计划这件事情上,逃逃比我想象的更加轻车熟路。而背后的原因,想想还真是练出来的,因为美国小学对做计划这事真的很!重!视!
做个计划得花一周时间? 从学前班开始,我发现每年开学的时候,逃逃都会拿回来类似这样的目标计划表。
从老师发来的周报可以看到,他们开学的第一周大部分时间都在忙活这些计划。老师会跟孩子讲做计划的重要性,该怎么做计划,更有意思的是,他们还会有plan partner(计划小伙伴)。每位孩子会和他的计划小伙伴一起商量怎么制定自己的新学期计划,到了期中和期末,还会相互检查一下,计划都执行得怎么样。
记得一年级那年老师曾经和我们家长沟通过,即使花了不少时间来做计划,但未必每个孩子都能做出非常完美和严格执行的计划,计划本身做得怎么样并不是特别重要,关键是让他们知道做计划的重要性,就像学校走廊贴着的一张海报一样,“If you fail to plan, you plan to fail.”(如果你不好好做计划,那就是在计划着失败。)
学前班就开始用SMART目标法做计划?
在教孩子怎么做计划方面,美国小学老师常用的是SMART目标法。SMART目标法是一种很通用的目标管理方法,一般运用于企业管理中,每一个字母代表目标管理中的一项标准,合在一起组成的词组又有聪明、乖巧的意思,所以特别好记。
而其中R——Relevant(相关性),表示目标的制定不能够独立,要考虑和其他目标有关联。但这个概念对低龄的孩子来说比较难理解,所以很多老师直接把R改成Rewarding,就是按照计划执行达成目标后,给自己小小的奖励,这样孩子就感兴趣多了。
所以,孩子们的SMART目标解释可以是这样,具体的目标,比如本周要学会十个新单词;
可衡量的目标,比如你怎么证明自己达到目标了呢?
可行的目标,比如让孩子一天读完一本几百页的书听起来就不太现实了; 给自己的小奖励;
有时限的目标,比如一周内,或者一个月内要完成什么。
这些概念听起来还是很抽象,什么才算具体的目标呢?一开始学做计划的时候,老师会帮孩子们来列举一些具体的目标,看看这位学前班老师给出的列表,还真够具体的,连“不把脚放在桌子上”都有……
为了达成这些目标,孩子们会写类似这样的计划。逃逃说老师跟他们讲过一个有意思的研究结果:一个写下来的计划,会比一个只想到但没写下来的计划,完成的可能性要大很多。我没有去求证过,但自己是深以为然。
当然,到了二、三年级之后,SMART目标的设定就没那么幼稚了,而且更多会涉及学习计划。
什么?天天做计划?!
今年逃逃上了三年级,前几天他告诉我,他们开始使用Planner(计划本)了。我看了他的这个计划本,最前面有关于怎么设定目标,做好计划的讲解。
然后是每天的计划表,逃逃说他们每天早上会填写当天的计划,放学的时候检查一下是否都完成了。这架势倒是让我回想起当年在外企当码农时的工作生活,那个时候我们也是每天Daily Standup Meeting,(每日站会),也是每天检查完成了什么,接下来计划做什么......在美国这边,到了中学孩子就开始“走读”,类似我们的大学,孩子需要每节课都走动去不同的教室上他选修的课程,并没有固定的教室和班主任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能独立做好并执行学习计划就非常重要了。
从学前班开始学习SMART目标计划方法,先是每学年初的计划,再逐渐变成每天计划,就是要养成孩子做计划的习惯,使他们能够独立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为以后能更好地自我管理做准备啊。
而逃逃之所以在做计划这事上似乎比我都老练,其实是因为他做得多,做得熟练。可不是吗,小家伙从学前班就开始练,每个学期都在做,能不长点本事吗?!想起我以前上学时也被老师要求做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但怎么做似乎还得全靠个人琢磨。而在这边老师会直接手把手教他们怎么做,还提供各种各样的计划模板、工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计划就变成不是一项任务,而是一个习惯了。
第三篇:孩子有了厌学情绪,因为家长做了这件事
孩子分房,就找酷漫居
第四篇:暑期每天10分钟做好这件事 孩子成绩暴增
班主任提醒:暑期每天10分钟做好这件事 孩子成绩暴增
朗读是指清清楚楚的高声读诵,是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大声朗读对中小学生,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孩子有许多好处。暑假,每天坚持10分钟,帮孩子养成朗读的还习惯。
每每听到很多的家长抱怨孩子的成绩又下滑了,看到家长们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而四处去打听这个培训班那个加强班的,其实爸爸妈妈们忽略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朗读。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的起点和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同样的,朗读也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比如在数学解题时如果反复朗读题目,效果一定会更好。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中国当代诗文学家、教育家、诗人南怀瑾老师,在聊关于儿童为什么要读古诗词、古文,怎么读的问题时,也指出:读书,尤其是读中国书,就要高声朗诵。高声朗诵,有什么道理呢?这个含意很多,朗读多了,自然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学。换句话,也懂得文字和语言之间拼音的学问。
不管中文、外文,高声朗诵,慢慢悟进去,等长大了,音韵学懂了以后,将来的学问就广博了,假使学外文,不管英文、法文、德文,统统会悟到音韵的拼法,一学就会。
其实,高声朗诵的好处,远远不止这些。它能培养语感、加深印象、提高理解、产生自信!在孩子的脑海中,将阅读与愉悦联系在一起。
孩子大声朗读,有以下十大好处—— 1.有利于开发右脑
因为大声读实质是朗读者在自我欣赏自己的声音,久而久之,有利于孩子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
2.能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
性格内向者往往发出的声音也很小,如果孩子都能坚持大声读课文及其它文章、书籍,体会到优美发声的乐趣,孩子就会慢慢树立起信心,进而慢慢开朗起来。
3.有利于孩子体会到辩论、争论的价值
这是更好的、高质量地参与未来事务的一种素质。4.有利于改变自卑
大多数后进生的突出表现就是不会大声读课文,大声读不好课文。从大声朗读开始训练,许多后进生能在读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思考力。
5.大声读,使脑神经处于极度兴奋状态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多念本身就能刺激孩子深入理解文章、书籍。
6.有利于记忆材料
大声读需要集中精力,大脑处于“排空”状态,对记忆有很大帮助。7.大声朗读文章是语感形成的必由之路
学习语文,语感能力非常重要。语感能力的提高,意味着语言直觉思维能力的形成,相比理性思维,直觉能更加敏捷而准确地理解和判断语言的正误优劣。可以这么说,没有真正大声读文章,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语感。
诵读可形成良好的语感,背诵又是内化语文材料最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把诵读形成的语感积淀下来。诵读的结果会使孩子们“出口成章”,它所积累的大量词汇、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形式,对孩子具有直接的模仿和借鉴作用。
8.大声读文章有利于“诗性美”的再现
每篇文章、书籍都有着“诗”的美,都有着作者美的灵感,而大声读,可以将这种美还原。
9.大声读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
需要广泛深入思考、记忆的学科如果运用了大声读,学习效率一定会很高。10.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
大声读他人作品是学习的过程,大声读自己的作品实质是修改完善的过程。诵读和背诵可以把情绪最广泛地调动起来,名篇佳作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只有在诵读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文章的起、承、转、合,只有在诵读中才能深刻地体会到。
长期坚持诵读,就会从感性上、从直觉上、从整体上去认识、去体验、去占有名篇佳作的精髓,主动地消化和吸收,提高写作水平。
反复朗诵典范文章,久而久之,孩子们对文章内容的感性直觉增强了,心中有了格局,品文便知道优劣,下笔就有了章法,这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既然让孩子经常大声朗读如此重要,那么,老师和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朗读习惯呢?
1.朗读,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建立起好的习惯。越早带领孩子开始朗读,越容易养成习惯,效果越好。
2.朗读要选名家作品,让孩子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养成良好语感。朗读名篇集萃的语文课文,就是不错的选择。
3.朗读也是有技巧的,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尤为重要。
朗读这个好习惯是靠一朝一夕慢慢培养起来的,尽早给孩子朗读,你越早开始,做起来越容易,效果越好。
第五篇:家长,请千万不要替孩子做这4件事!
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尝试做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去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父母做得太多,反而阻碍孩子的成长。
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特别深,生怕孩子受一点伤害。总是担心孩子吃不饱穿不暖,不放心他们自由成长。其实这样反而阻碍了孩子的技能和思想的发展。
要知道,我们父母不可能事事都替孩子操心办事,有时候,放手也是一种爱!特别是下面提到的四件事,父母千万不要替孩子做。
替孩子背书包
读书是孩子的事,书包再重,也在他们的承重范围内。读书很苦很累还耗时,如果现在连书包都嫌重,那么还能指望他们坚持多久呢?
谁都想过轻松的生活,即使今天减了负,可明天依旧要负重前行,少那么一时两刻的重量,对孩子的作用是不大的,只会加深他们对学习的怨念,对书本重量的厌恶。
还是那句老话,“事做的多了,就顺了;路走得远了,就习惯了”,同样的,书包背得多了,孩子也就不觉得重了。
替孩子收拾
这是很多家长的一个习惯,要改掉。
前几天和一位教师朋友聊天,说到孩子的问题。她说,前段时间不是天气冷嘛,有家长给我打电话发微信,问:
“老师,您帮我问问XXX冷不冷,要不要送衣服去,上次给他收拾忘带了。”
“老师,我没给孩子带蚊帐,您说学校蚊子多不多啊?”
生活中,家长帮孩子收拾行李还说得过去,但有些孩子连地都扫不好,被子也不会叠。好像除了学习,其他一切都被家长包办了。
可能在部分家长看来,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可是有些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都没有,性格还是软软糯糯,娇气的很。这样的孩子,将来怎么在激烈的社会如何立足?
家长要明白:只有放手,孩子才有进步的可能。
替孩子道歉
当孩子闯了祸,或给别人带来麻烦时,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没有承担责任的能力,作为家长,代替孩子道歉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家长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没有帮助的。
举个栗子:
周末,龙龙的爸爸妈妈带他到小轩家做客。大人们坐在客厅里聊天,龙龙和小轩则在一起玩玩具。没一会儿,小轩突然伤心地哭了起来。家长们过去一看,原来是龙龙一不小心把小轩最喜欢的玩具枪弄坏了。
龙龙的妈妈对小轩说道:“小轩不要哭了啊,龙龙太不乖了,他怎么能并坏你的玩具呢?阿姨代他向你道歉,下次阿姨买个新的玩具赔给你,好不好?”小轩的爸爸妈妈一听,连连摆手说:“龙龙不要怕啊,不就是个玩具嘛,不用赔!”
其实孩子犯了错,或伤害了别人,理应道歉。由家长替孩子认错,对孩子来说,有害无利。如果孩子没能从错误中得到应有的教训,就不能对自己的言行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也就难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任。
生活中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只要孩子犯了错,很多家长就会主动向别人道歉,仿佛犯错的人不是孩子而是自己。其实,孩子虽小,做错事还是要自己担当的,而主动认错就是承担责任的第一步。
要知道,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而不自知!
替孩子做决定
记得马伊琍曾在微博上说过:大女儿爱马想打耳洞,她在给女儿寻找穿耳处时,突然想起自己以前穿完耳洞后一直发炎鼓小包。她打电话给医生,医生说:遗传的可能性大,不打耳洞就没事,一打才会发病,建议不打。听完医生的话后,她让女儿自己考虑清楚再做决定,最终爱马自己放弃了打耳洞。
如果换作我们,可能听完医生的话后,就会立马拒绝孩子的要求。可马伊琍却给我们展示了另一种做法: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讲清楚厉害关系,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这样即使将来后悔,也能吸取教训,不再犯错。
在我看来,家长应该随着孩子的长大而逐渐放权。三五岁的时候告诉他们怎么做,七八岁的时候给他们一些授权,读了大学以后,他们就应该完全做自己的主人。
很多父母认为自己是为了孩子好才要去管他,但是我有四个应该放权的理由:
第一,父母不见得懂孩子这一代,可能并不像孩子那样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第二,如果父母帮孩子做了太多决定,反而会造成他们日后责任心的缺失。
第三,父母管教太多,就会淹没孩子自己的声音,他们会找不到自己的兴趣,失去自信。
第四,如果施压太多,会给孩子沉重的负担。
爱孩子没错,可家长应该把这份爱放到长远来看,给他们有锻炼的集会,也给他们成长的机会。
送给所有父母一句话:
爱他,就要学会放手,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孩子终要自己学会面对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