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理想中未来学校
未来的学校
转眼到了2101年。这时的学校可不是普通的学校了,会是什么样的呢?请听我慢慢介绍吧。
未来的学校是一座网络学校,每间教室的周长是700米,每张桌子的周长是8米,上面放着一台高级电脑。
老师将语文课时,同学们只需望着电脑,因为老师所讲的段意、解词、中心思想……全都输入到电脑里了,而且不用人工输入,电脑只要一听到声音,就立刻把老师所讲的话装进电脑里,你还不用自己动手,电脑就帮你保存起来了。这样同学们就不用拿笔记在书上了。黑板、课本等学习用品也就淘汰了。
数学课上,老师只要说一遍题,电脑的屏幕上就立刻出现许多数学题,你可以在电脑上解答,如果你有不会的题,电脑可以教你,可以把你教到学会为止。要是你做完了题,按一下键盘上的“确认”,电脑就会告诉你哪些题对,哪些题不对。
该上活动课了,你只要告诉电脑“活动课到了”,它就会在一瞬间带你到活动场所----游乐场,你可以在游乐场里面尽情的玩耍,什么摩天轮、探险船、过山车、疯狂老鼠……一样又一样等着你玩。下课了,电脑会提醒你,然后又以时光隧道里把你送回教室。
未来的学校多么神奇呀,未来的孩子们将是多么的幸福呀!
第二篇:理想中的未来教室
理想中的未来教室
我理想中的未来教室布满着五彩缤纷的色彩、有一扇可以随心所欲的通往苍翠的森林、无边尽界的海洋......等许多地方的任意门,让我们拥有更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学生每天上下课时,上下楼就有手扶梯可搭,不用背着沉重的书包,并且还能调整速度,真是方便!到了教室时,门会自动打开,而且会跟你说:请进!,到了座位时,强壮的大象还会帮你把书包放下来、椅子拉开,累的时候,高大的机器人还会帮你按摩释放压力、帮你抄联络簿,真是既轻松又方便!上课时,老师只要插入记忆卡在新型电脑里,粉笔就会自动的把要写的字一字不漏的写出来;学生使用电子的课本则会轻易翻到要上课的那一页,要写字或解题时,我只要用手轻轻的一挥,字就会像精灵点字一般迅速的显现出答案与重点提示,真是神乎奇技!到了中午吃饭时,人人都化身为魔术师,只要在纸上画一个冰淇淋,冰淇淋就会马上变出来,偶尔,也可以来一杯甘甜可口的红茶。吃饱时,还会把盘子、杯子收走,还有服务生帮忙扫地收拾善后。午休时,座椅可自动调整躺下、棉被还会自动盖上、教室的温度会随着气候做改变,午休结束时还会有一碗热腾腾的姜汤或冰凉痛快的刨冰,能让人长得又高大又强壮,还能让疲劳的思绪变得充满活力,也可以使上课变得更专心一致,学习效率也跟着提升了,真是既营养又有效!如果以后的科技这么发达的话,想象作文 www.xiexiebang.com 我想要当一位工程师,到时候,我就可以发明出全世界第一间自动化的未来教室,那么就太好了!
第三篇:我理想中的未来生活
我理想中的未来生活
《新概念·中考》 2007年第5期
我理想中的未来生活
(本文字数:957)《新概念·中考》 2007年第5期
[考场佳作二]
我理想中的未来生活
时间的轮盘已经转到了21世纪,人类的物质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然而纵观人类的进步,环境问题却越来越严峻:野生动物面临灭绝,森林遭到大肆砍伐,河流遭到污染„„
而我的理想生活应该是怎么样的呢?我希望是——
远看山有色
山再也不是光秃秃的,而是被绿色覆盖。人们携妻带子,老少相携,在大山的密林中愉悦地畅游。或坐在地上,或躺在草上,尽情地倾听大自然的语言;或在村中漫步;或夹着一本书靠在树旁品读;或与小朋友们一起在草丛中捉蟋蟀;或加入“绿色工程”,为再造青山出一份力„„
近听水无声
河水浑浊发臭已经是过去的历史了,经过人工“治疗”,水已经变得清澈见底了。简直不用消毒即可饮用了。那倒污水的“哗哗”声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儿童在水中嬉戏玩耍的欢笑声。我们可以坐在小船上,双脚拨着水流,愉快地唱着歌,让头发随风飘散,让水轻轻抚摩我们的双脚„„
春去花还在田野里不再撒用化学肥料了,而是用一种新型的对土质无害的绿色农家肥。田野不再是寸草不生,到处一片艳丽,红的、白的、黄的、粉的„„五颜六色,应有尽有。加上人工温室的培养,谁还会再说“花落知多少”呢?
人来鸟不惊
此时,世界上已经没有濒临灭绝的动物,人类与鸟类以及其他野生动物都建立了友好和睦的关系。房顶上、树上、电线上,鸟儿在呼朋引伴,亲热地与人类打招呼。你可以轻轻地走过去,抚摩鸟儿的羽毛。小鸟在你的手掌上啄着,痒痒的,真舒服„„
这就是我理想中的未来生活。
[亮点透视]
本文从环保的角度描述了理想中的未来生活。既是返璞归真,又充满时代气息。以富有诗意的小标题串起的4个段落,俨然4幅美好的生活画面,幅幅令人神往,特别是“小鸟在你的手掌上啄着,痒痒的,真舒服”等细节描摹,笔触细致鲜活,充满童真童趣。4个小标题分别借用古诗化新意,工整典雅,醒人耳目。
(荐评教师/温志成)
第四篇:我理想中的学校
我理想中的学校
仵大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校长,大家好!根据中心校安排今天我们在这里推心置腹共同探讨“我理想中的学校”,现就自己的观点阐述如下,如有不正之处敬请指正。
据说在哈佛大学350年校庆之际,有人问校长:你认为学校最值得夸耀的是什么?校长回答说,我们不在乎学校出了几位总统,出了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是在乎哈佛是否为每一个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条件,是否使每个学生都能走向成功!这段话高度概括了哈佛这所世界名校的办学理念与特色。历史名校不是自封的,它是在其自身长期发展过程中,首先活跃了思维,解放了思想,才传承并引领社会的文明,积淀了学校文化,形成了学校的传统和特色。
学校之名,名在文化传统的进步,名在不断地开拓创新,名在校长、教师、学生活跃的思想品质和无限的潜能。
我觉得今天的申庄小学,应朝着“高质量、有特色、开放型、现代化、镇内一流”的办学目标迈进的历程中,应该更加致力于对教育本质和学校内涵的挖掘与打造。
我理想中的学校一定要有一位能给予学校灵魂的好校长,一个爱读书、有理想、有着不尽追求的校长。因为,校长的思想,便是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校长的个性,便是一所学校的办学个性。
我理想中的学校,是融中外于一体、承前启后为一脉、独具立校之本、独创建校之新,有着集80余年历史文化积淀之精华所铸就出的一种大气却不张扬、厚重却不逼人、谦和却不乏创新的办学风格,以及那种不奢华而求本色、不浮躁而讲稳重、不虚妄而重学养的学府风范。
我理想中的学校,是敢于冲破传统教育天空低压的云层,敢于挣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和狭隘眼界,“创全面发展之优,示素质教育之范”的学校。在“以人为本、力行创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引领下,为不同潜能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使之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规划人生的意识、自主创业的技能以及面对未来新生活的勇气和毅力。
我理想中的学校,更应是培养未来教育家的摇篮,是一所利于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学校。因为,“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是激励与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学生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现成真理的人。”(摘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通过校本教研、个人反思、同伴互动、专家引领,使每一位教师具有一种研究的自觉。不仅增强了研究意识、主体意识,而且激发出一种有效的主体创造精神。我坚信,这样的团队必定朝气蓬勃、战无不胜。
总之,理想中的学校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使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使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几个要素间的协调运转,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我想这将是我与我的同事们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理想的太阳城”。学校有一支师德高尚、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 校园处处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有序
校园环境优美,宣传标语齐全且能体现时代性 各类硬件基本能达标,多媒体设备能满足教学需求
第五篇:理想中的学校音乐教育
理想中的学校音乐教育
这是一所普通中学,有高中、初中二十个左右班级,学生千余人。
这里有四位专职音乐教师,男女各二。他们都是从音乐专业学校中培育出来的,也具有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他们的志愿只想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并有不断“充电”的习惯,四个人拧成一股绳,配合得非常默契。
四位教师的钢琴视奏能力及演奏水平均还不错,也有一定的中外音乐欣赏能力和理论修养,每人都会歌唱一些艺术性较高的中外歌曲,且感情很深邃,风味较浓郁。他们也能演奏一两件中西乐器,如提琴、长笛、黑管或二胡、琵琶、筝、扬琴、笛、唢呐等等。因为各有一专多能的音乐复合特点,故四人常常举办音乐会,节目有独唱、重唱、独奏、重奏(中西曲目均有),不过多以著名的中外小品为主,易于诱导学生进入音乐艺术的门庭,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美的浸润。他们认识到教师的“现身说法”极其重要。
这样的音乐教师阵营,是校长在聘请教师时心中的一个谱,并不是漫无目的,而是有所选择,或经过一定时间的考验后,把合乎条件的尽量续聘。为了教学,不讲人情关系,因为办好教育的核心是师资水平。
除了这四位音乐专业教师外,其他学科的教师中,也有对音乐艺术的特殊爱好及修养的。有的擅于古琴,有的擅于京剧、昆曲或其他地方戏及曲艺(如弹词、大鼓等等),他们也是学校中搞音乐活动的积极分子,如参加合唱队、器乐合奏或在音乐会中参加独唱、独奏等节目,有的也会在平时对学生进行音乐单项的辅导。实际上,他们也是业余的“音乐教师”,因为琴棋书画的业余爱好,本身是几千年来我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在自娱又娱人的过程中来实生活。
学校里有两大间相连的音乐教室,中间用活动的木板或能隔音的厚幕布相隔,便于必要时两房打通能容纳多一倍师生听课或听音乐。因为这里是全校的音乐活动的中心。在平时,则可以两间房分开进行小型音乐活动,如一间在进行合唱,另一间在进行器乐合奏;或者一间在作音乐讲座,另一间则在举办音乐欣赏活动。总之,相当灵活。
音乐教室里有能高低活动的五线谱黑板。但不用粉笔,而由教师用按钮操作或书写,黑板上就会显示出音符及文字,五线谱也可任意缩小或放大。所以,称之为黑板、实际上是极其灵便的电子屏幕。
两间音乐教室里都各有一架钢琴,除此,在校内还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又有隔音设备的几间琴房,平时供学生练习钢琴用。并有可供四重奏或丝竹乐练习的琴房多间。这些大小不一的琴房也可兼作小型音乐欣赏室,故每一室均备有各种音响设备,如CD机、VCD机、多媒体等等。
在音乐教室及大小琴房里,挂满了印刷精美的音乐图片及示意表。如中外音乐家挂图、中外乐器简图、中外名曲曲目简表、中外基本音乐理论简明图解、中外音乐发展历史简表------,这些图片经常更换,使学生不断地从中获取知识,以及得到最新中外音乐动态的信息。
大小琴房及音乐教室中均备有常用的中西乐器,以及各乐器的练习曲集及入门指导书籍。VCD中也有指导如何入门的各种技巧手法及诱人入门的简短乐曲片断。供学生们自学,必要时也可请教老师指点,或由老师请校长擅长于此的人士作指导。
另有一间“音响资料室”,储藏着中外乐曲的CD、VCD、DVD、磁带等等,科学地编了号,并由专人管理(由师生轮流),供师生借去欣赏聆听,且备有乐曲的简单介绍及欣赏指南(大部分是音乐教师自己编写,以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这些资料大多由学校选购来,也有一部分是历届校友从国内外来赠送学校,也有家长们捐赠的。热门的名曲备有好几种版本(如同一乐曲移植到不同乐器中演奏,或同一乐曲由不同指挥家、表演艺术家等演唱、演奏),至于音乐书籍及乐谱,那更丰富多彩,且备有复印机供学生复印(只收成费)。音响资料室还兼任全校“背景音乐”的播放工作,使全校师生在16小时内始终能听到优美的中外音乐的小品,短小精悍,轮番播放,让学生在“一生、二熟、三爱、四迷”的过程中,得到美的滋润。同时,在长期的接触音乐之中,又无形中得到了音准感、节奏感、音色感、调性感的渗透,更重要的是“乐感”的无形感知。因为熏陶的力量是无穷的,“耳濡目染,不学而能”,正是艺术教学的良好途径及方法。当然,在某些学科需静静地给学生思考时,教师也可在这一学科教室内外暂时关闭“背景音乐”的播放。
音乐教室里的一角,有几个橱窗,里面陈列着中西乐器,如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短笛、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圆号、小号、长号、大号以及定音鼓等等,这是学校为师生管弦乐队的所需而购置的。另一教室的一角,则陈列着古琴、筝、扬琴、琵琶、柳琴、阮、二胡、中胡、箫、笛、唢呐、管子、锣鼓等等,这是学校为民族管弦乐队的需要而购置的。这些乐器有一部分也是校友或社会上热心人士所捐赠。至于学生自备的乐器,也大多集中在音乐教室里代为保管。至于琴弦、膜片,或其他消耗零件,则由校方供应,某些乐器不慎损坏,简单的由乐器修理小组在劳技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理,复杂的则送至特约的乐器修理专业单位修理,他们也每月一次定期到学校里来,为钢琴调律及整音,所以,这里的钢琴的音律都是相当准的。
这个学校所以有这些场地和设备,也是校长重视美育所致(还包括绘画、雕塑、工艺、体育、戏剧等等学校的设备),因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具、教师、教材、教法又是四者不能缺其一的。虽然,学校经费并不宽裕,校长就采取“急需先购、逐步增添”的策略,同时千方百计争取社会资助。这样,惨淡经营,积少成多,才有现在这样规模。但校长并不到此满足,他还想扩大管弦乐队及逐步建立铜管乐队,他还提倡劳技与艺术课的合作,自己动手修理乐器及制造乐器,所以,这里某些乐器(如二胡、扬琴、月琴、筝、琵琶、转调笛等等)都在师生动手又动脑,模仿加创造中,一件一件地制造出来了(还包括画具、体育用具等等)。
这个学校的音乐教学方式,充分注意到美育的特点及性能,又充分注意到艺术教学的熏陶性及感染性。因此,它并不按班级集体听课的传统方式,而是突出“以欣赏为先导,以活动为中心”的形式来进行。即使唱歌、演奏、音乐基本常识,仍是在“美感”的前提下进行技术训练。且允许学生能“各选其好、各择其美”,教师则“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因场地、设备、器材、教师、时间的有限,学校里各班级的音乐课时是错开交叉的,只有每天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里,才有全校性的音乐活动及体、美、劳活动。这时候,就是全校的合唱、合奏及共同音乐活动时间(如举办小型演唱会及比赛),至于大型音乐会则放在双休日或晚间,地点则在大礼堂。
虽然,音乐课是不考试的,也不严格计算课时出勤率,但大部分学生还是兴致勃勃地争先恐后地来到音乐活动场地,来获取美的享受。所以,一到音乐课,学生们就会各选其好,各择其美地进行欣赏活动或乐器演奏,或参加合唱、重唱、独唱、独奏。只要参加过几次音乐活动,便会姜太公钓鱼直勾子,愿者乐意地自觉参加,并且“乘兴而至,乘兴而去,明日再来”。音乐教室好如一块磁铁,把学生爱美之心紧紧地吸引过来。因为都是“乘兴而至”,所以学习特别起劲,进步也极快,这正是心理学中指出的:“凡经过美感的、动过情的、感兴趣的印象最深,进步最快”,并且易于促使个性的发展。
当然,也有个别学生因种种原因(如只重视知识课或为数理化争高分等等)对音乐课不感兴趣或不重视,那也不必勉强,并要相信他们会在同伴的影响下,逐步地来参加音乐活动,因爱好音乐艺术本身是人类共有的本性。不过教师仍应再检查教材及教法中是否尚有不合乎美育本意的成分,设法予以改进。如歌唱教材中是否尚有少情缺意,只有标语口号或概念语言充斥、形容词堆砌的歌词,音调无个性特色的千歌一味、百歌一格的共性化因素;如器乐曲教学中只着重于技术而缺乏能引导美感的情况;如只一味灌输不结合实用的音乐基本常识等等。
因此,合唱曲、独唱曲、重唱曲、齐唱曲,音乐教师都把关很严,除了篇幅较短外,歌词都是充满了感情、意境、形象,曲调个性也很鲜明,且大多是专词专曲的通谱歌曲(尽量避免一曲二词)。这样,在能打动唱者内心情感,引起共鸣的音乐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身心上有所感染,情感上有所触发,去憎恨谁、热爱谁。即使是政治上很强的、歌颂党和祖国的,也应该用情感来打动人,而不是以概念来说服人。如朱践耳的《唱支山歌给党听》,句句是情,且块块有对比,层层有新意,起伏也很明鲜。这完全是根据音乐艺术的功能而确定,即音乐是表现人们感情的艺术,“以美诱人,以情感人”是它的特性。另一方面“(音)乐者(快)乐也”,它是通过娱乐来潜移默化地感化人的灵魂的。
除感情外,美和形象化的音乐也是引人入胜的契机,如合唱训练,教师总是以多声部时值较长的和弦轻声歌唱开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和声的美(包括乐器),也不一定先从二部合唱再三部、四部分合唱的机械式理解秩序渐进。一开始,也可选用法国佛兰德作曲家拉索(1532—1594)的《回声》(八部合唱),这是似难而易的合唱曲,因为生活的联想(田野回声),又形象生动,起伏跌宕自然,对比明鲜,使学生兴趣盎然,似乎在合唱声中,大家都进入密林,大有宛临其境的感觉。这对锻炼学生想像力很有裨益。
各种声乐曲,在教材的安排上基本上是中西皆有,且曲曲风味迥异,尽量避免共性化、类型化的音调,以更多的获取乐曲的个性美。因为艺术是讲究“与众不同”的,同时也可让学生在感性上懂得中外古今有别,东南西北有殊,收放藏露有异,从而开阔了听域,增长了知识。对选择民歌作教材,更应该是曲曲经过词曲上的加工或改编,并配上多声部伴奏或改编成合唱曲,但需努力保留民歌的朴实和独特风韵的要素。应看到民歌风格的多样性与原始的粗劣性共存,往往有的民歌未经加工难以引起学生们美感。
未经考验的新创作歌曲一般不作教材,特别是中国人写西洋风味的歌曲更需慎重对待。对于外国经典性名曲,也要选择适合学生程度的,填词或译词要非常美,富有诗意并口语化,更要有耐思和“藏一半,露一半”的含蓄性,直来直去,总不是佳作。
所以,四位音乐教师的演唱会,其乐曲及伴奏、歌词,都是艺术性相当高的中外传世名曲,短小精悍、耐人寻味、百听不厌。应该看到这些歌曲是有诱导性的,发人美感,又有诱有学唱的魅力,学生在动听、动情、感化人后,纷纷要求复印曲谱,借听音响资料,以及有迫切地请教师作辅导的要求。
在器乐的学习上,音乐教师共同地感到过去注意技巧多,注意乐感及情感的表现少;运用西洋教材多,运用中华民族风味的少。因此,在钢琴、小提琴、大提琴、长笛、黑管等等西洋乐器的学习上,选用中西兼有的教材,并根据程度,曲曲均配有伴奏,尽量做到曲曲有轻重、快慢、疏密、明暗、高低、渐突的变化及对比,使之有表现感情的因素。在中国乐器的学习中,尽量选用有转调功能的乐器,在教材中也插入西洋乐曲,让学生懂得“乐器是工具”的道理。至于传统乐曲,大部分都有“初、中、高”不同程度的演奏谱,如丝竹曲名曲《三六》,就有“一引、一合头、一插花、一尾声”组成的浓缩《小三六》,然后加入“一引、二合头、二插花、一尾声”的《中三六》,最后才是《三六》全曲(均可独立演出)。对琵琶传统名曲《十面埋伏》,也可以“号角”、“排阵”、“鏖战”、“楚歌”、“结尾”分割,并稍加适合程度的整理,到最后才演奏十几段的原曲(这种根据不同程度的名曲教材,在西洋音乐中很普遍,如莫扎特的《星光灿烂》钢琴变奏曲,初学者用简单的“Easy谱”,然后进入稍深的《小星星》,最后才给12次变奏的莫扎特原作谱)。
几人一组,自由结合的独奏(有钢琴伴奏)、弦乐重奏、木管乐重奏、民乐小组奏,是每天都会在大小琴房中活动的,学生完全有自由选择更换乐器及乐曲,以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及“多面手”的培育。因为教师们明确,我们是在培养音乐爱好者,而不一定将来个个都成音乐家。并明确能歌能奏的特色学生只不过是素质教育组成中的极少部分。全面的素质培育是智、德、体、美、劳(技)、创、群及世界观的综合。
音乐欣赏课的规模有大、有中、有小,也有个别聆听。学生自由参加,大型欣赏讲座则把两个音乐教室中间的板壁移向墙边。所谓讲座也只是以听乐为主,教师插入讲解,以帮助理解。欣赏是音乐教学的最重要项目,目的在给学生得到美的享受、美的滋润和美的知识。同时,在感性上能辨别音乐上的正邪、高下、雅俗良莠、古今、中外等等。使进入社会及接触社会时,有一种音乐上的免疫力,不致被社会上低俗、庸俗音乐所俘虏,甚或去趋靡争痂,在精神上受到腐蚀。因为庸俗下流的艺术同样有潜移默化的熏染功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锣鼓小组在这个学校里有十几个,因音量很大,都被“封锁”在装有隔音设施的小房间内或偏僻之处,使不致影响学校宁静的环境及邻近的居民。锣鼓的音色组合及不同节奏的组合非常丰富,是节奏训练的良好教材,但都已实行“科学化了”了,即锣鼓谱均有每项乐器的节奏音符及强弱、渐突、快慢标记,同时又不废除传统的“锣鼓经”。学生都饶有兴趣地参加,凡经过锣鼓练习的人,当他们视奏器乐合奏谱时,反应特别灵敏。不过不大会有长期只在锣鼓队里“栖身”的人。
鉴于我国音乐基本知识(乐理)百年来只把世界音乐共性的东西灌输给学生,而缺少中华民族的个性部分,因此,四位音乐教师的教习都会实行“世界共性加中华民族个性”,并且是结合唱奏实际、化整为零地随需随学,而不是系统地集中讲解,或让学生像学数学口诀一样,死记硬背,弄得枯燥乏味。不过在一定时间里,也有几次集体参加的系统讲座,比较灵活。所谓共性与个性,例如中国调式并不限于大小调,而有宫、商、角、徽、羽五种调式;音阶也有移宫式的中国五声音阶及含降si的燕乐七声音阶;含升fa的(传统)七声音阶,不设导音的自然七声音阶;在转调技巧上,有中西共有的向宫音上下四五度的移宫,向宫音上下大二度的移宫,至于三度、六度的转调在中国极为稀见而西洋比比皆是;另如在节拍上,中国尚有“强弱弱弱”、“强弱弱强”、“强强弱强”等四拍子;“强弱强”、“强强弱”三拍子;“弱强”二拍子;每拍均强的“一拍子”;无固定节拍的“散拍子”;有“散唱正伴”的“双重节拍组合”------。并且举了大量实例来展示,使学生的知识更全面。至于对极少数学生要求学习作曲法、和声学的,则在个别辅导时也给予中国风味的旋法及和声的内容,不过教师在这方面要有不断学习及研究作前提。
音乐课还常常与戏剧、戏曲、曲艺、诗歌朗诵、舞蹈、武术、艺术体操相结合,并与这些艺术学科的指导教师合作。在“随需随学,急需急学”情况下,音乐教师也会在教学中得到一些知识,有些则需要从校外临时请一些擅于此项的能手来帮助。不过在平时欣赏活动中,也安排一些戏曲、曲艺、舞蹈的内容。在具体活动中,随着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边唱边演,边唱边舞,并可作为音乐会的节目组成内容和形式的一部分。
虽然以培育音乐爱好者为目的,但绝对不能忽略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根本任务。至于有希望及可能使个别可以培育成未来的音乐家的,要鼓励扶持,并能得到家长支持,给予时间、物质条件以及在社会上请音乐专家予以指导,但也要防止“只钻音乐,不论其他”的倾向。因为要在音乐上得特殊的成就,还必须有其他学科的基础和修养,犹如金字塔,基础底座越大,其尖端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