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政策 人情关系与腐败

时间:2019-05-14 12:33: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形势政策 人情关系与腐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形势政策 人情关系与腐败》。

第一篇:形势政策 人情关系与腐败

简论人情关系与腐败

诸多腐败官员犯案之后都悔说其腐败堕落源于“礼尚往来”的人之常情,甚至是满腹委屈地说那是万不得已、不得不收,意思是说,如果不收则“情何以堪”。人情与腐败之间到底有没有一个法律所界分的明确界限?这个问题不弄清楚还会有“前腐后继”的官员们栽倒在所谓的“礼尚往来”定时炸弹下。

今天我们就从各个方面分析一下“人情关系”与腐败。

一.学理方面的分析:

讲究礼尚往来是我国的民间习俗和传统美德,正常适度的礼尚往来非但无可非议,而且是亲朋好友融洽关系、交流感情、和睦共处的有效渠道。而对于手中握有国家权力和公共资源的国家工作人员来说,他们所谓的“礼尚往来”就可能逾越本意而出现偏差,而差之毫厘就可能谬以千里。

尽管官员与百姓所收之礼在形式上没有区别,都是一定的以礼物形态表现的有价物,但两者“往来”的情形和性质可能大相径庭。对于官员们礼物上的交往来说,其行为走向有两种可能,即可能“来”的是他人的私人利益“往”的是自己的私人利益,也可能“来”的是他人的私人利益而“往”的却是国家的公共利益。前者确属一般的“礼尚往来”,后者则早已偏离“礼尚往来”的应有涵义而属于一种带有腐败性质的往来,笔者称之为“腐败往来”,因为其行为符合腐败的实质要件。对于官员礼物交往的行为应该引入一个更为准确的中性词即“礼尚往来”进行表述,就是指官员通过礼物或礼品为媒介的交往或往来活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官员们礼品往来行为的走向和性质进行甄别与界分,官员“礼尚往来”的性质有可能是“礼尚往来”,也有可能是“腐败往来”。

我国诸多腐败案中的落网贪官总喜欢拿礼尚往来说事,以企混淆视听并博取人们同情。我们既不能把官员“礼尚往来”统统看成是“礼尚往来”或“腐败往来”,更不能如现在诸多人所说的对官员“礼尚往来”一概进行法律规制,因为既然是“礼尚往来”就无需予以限制,因为中国文化中的“礼尚往来”是约定俗成了的褒义内涵,无端限制有违人情和常理,故而只能是对其“礼尚往来”中构成“腐败往来”的行为进行规制或制裁。

因此,必须首先从概念与内涵上予以澄清,才能正本清源而厘清正常的“礼尚往来”还是“腐败往来”,最终不为那些声称“礼尚往来”而大搞腐败的官员留下任何可乘借口。而官员“礼尚往来”是否导致腐败要看其行为走向性质,为此必须对官员礼尚往来的行为进行法律界分,对于正常的“礼尚往来”法律当然应于保护,对于“腐败往来”法律应于惩治。

二.理清观念上的偏差

人情,即人与人之间的共鸣性感情。它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组织和协调社会统一体、促进人际关系、保持社会稳定和谐有着重要影响。当这种感情交织,产生一定的相互作用后,便会形成人情关系。我国现实生活中官员收受礼品的行为十分严重,由于人们对于官员“礼尚往来”的行为性质在理解上存在较大偏颇,加之相关法律的缺漏,导致对其是否可能形成腐败的认知存在很大偏差。主要有以下三种认识:将“礼尚往来”等同于“礼尚往来”并认为均构成腐败,将官员们正常民间礼品交流中的人情往来行为也纳入腐败之列,显然过于严格和不近人情;认为一般的“礼尚往来”并不构成腐败,或者一般礼物并不纳入认定腐败的数额,只要不是现金或有价证券等,什么烟酒茶之类的礼品统统排除在受贿之外,在执法纪检部门中似乎成为了共识且付诸实施中。这种观点显然失之过宽,也为那些借口“礼尚往来”而大搞腐败之人埋下口舌;认为这是一种区别于一般腐败的“亚腐败”行为,如官员们大操大办红白喜事借机敛财之举一直为人们所广为诟病。相对于人们所熟知的腐败行为,这种现象往往被官员们冠以“礼尚往来”的头衔,使其更加具有隐蔽性,因此有学者称之为“亚腐败”。这种观点较为客观而且形象,确实可能形成一种有别于一般腐败的“亚腐败”现象,但明显带有折中色彩。

但总体而言,实践中人们经常把包含非即时性权钱交易的官员因私收礼与真正亲友间礼尚往来的收礼行为混为一谈,从而助长了复杂多样、形形色色的礼品贿赂,似乎送礼者与收礼者都出于朋友间交往的人情“善意”,这种行为是否腐败在我国一直处于“剪不断,理还乱”的境地。

因此,要正确理解和看待官员们“礼尚往来”的行为,对收受超过一定数量的礼品的行为决不能再用“礼尚往来”的说法予以看待和对待,并在此基础上要能够严格区分“礼尚往来”与“腐败往来”的字面含义与实质内涵,不能因为对于表面上的“礼尚往来”的误读误解而为实质上的“腐败往来”留下借口。就如在美国人看来,官员收送礼品的行为绝非私事,即使是收礼者没有给送礼者谋取非法利益,其收礼行为也是关乎或玷污了廉洁从政形象和政府威信的大事,必须予以认真对待和仔细规范,这种在观念上的理性认知和重视程度值得我国学习借鉴,为此转变观念势在必行。

下面,有请大家看下我们小组为大家准备的视频,纽约大学教授熊玠(jie)教授谈中国人情社会与腐败的关系。

看完了视频相信大家对腐败以及上文中所提到的现状以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那么紧接着就由我再为大家讲解一下我们小组对其如何解决所提出的些许拙见。

三.让法律来“说话”

制度的缺漏是致使一些官员最终走向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首先要完善立法。

我国虽有诸多相关党纪国法对官员收受礼品的行为进行规制,甚至每到节假日就三令五申,但是效果实在是不理想。重要原因是现有相关法律法规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不够具体细化而显得泛泛而谈,从而给腐败分子留下模糊的认识和狡辩的空间。

美国对官员的礼尚往来进行了极为详细而周全地规定,在对可能形成利益冲突而产生腐败的礼品送收行为具体列入禁止情形的同时,也对属于“礼尚往来”的情形进行了例外排除规定,这样使得在收送礼品问题上如何处理一目了然,法律界碑明显,不会产生什么歧义和偏差,当事人完全能够对照法律条款来掂量预测自己的行为性质,从而真正做到了在礼品收送问题上的有法可依。如规定的在某一场合收到并非索取的市场价值总计不超出20美元的礼物,在一年内从某一个人那里收取的累积市场价值在50美元以下的礼物,但不得因执行公务时改变行为而收取作为报答的礼物,而且不能是现金、礼券等,这就使得像我国一些官员所借口的诸多收受礼品的行为只是出于“礼尚往来”的说辞无立锥之地。在我国现实条件下下属不可能只送给上司们低于几美元的礼品,上级官员们更不会看上这点区区小礼,那些借婚丧嫁娶、过年过节、生日升迁而大操大办敛财的就更不用说了。

再如,美国政府道德法将各种利益冲突行为详细列举并予以规制,禁止什么、如何处罚、怎样遵守清清楚楚,如此具体规定就使得文强等人行为的腐败性质无可辩驳,就不会纠缠于主观意图如何评价,只要其从事了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礼尚往来行为就构成违法,这样才能行之有效地预防和惩治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和蔓延。因此,尽快制定详细的政府或从政道德法,应是我国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

同时要强化执法。要减少官员不正当收送礼品现象发生和蔓延,就必须加大执法的力度,严格依法办事,正确区分“礼尚往来”还是“腐败往来”。

在我国诸多腐败案中,许多落网贪官总喜欢拿人情关系中的“礼尚往来”说事。由于缺乏对“礼尚往来”概念的正确认知,加之我国法律方面的宽泛,使得这样的说辞比比皆是,人们的看法甚至在司法实践中也是似是而非、莫衷一是,执法标准模糊混乱,惩罚力度失之过宽。

其实,不管这些人的说法是否是其真实意思表示,也不管这些人当初收受这些所谓礼物时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官员们即使真的有往有来,那也是人家“来”的多,自家“往”的少或“往”的公家之礼,绝不会出现“逆流”现象,更绝非是基于平视态度并付出对价礼物的“礼尚往来”。而由于这种“礼尚往来”的行为比比皆是,近乎到了“法不责众”状态,纪检、执法和司法部门在很多情况下对官员所收礼品也并不纳入案值之中处理。

我们可以研究和借鉴美国的利益冲突理论来指导司法实践,就是将官员收送礼品的行为推定为可能形成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利益冲突,只要是客观上收送了一定数额的礼物的行为,构成违法就无须以给送礼者谋取非法利益为认定前提,除非符合法律上例外的规定,不管其主观上出于什么目的,都可以认定为违法行为而加以惩治,这样就避免了法律实践中的模糊认识与做法,从而使那些高喊“礼尚往来”的腐败分子失去掩人耳目的借口。而且要有一个强有力且直接隶属于高层的执法机构予以实施,美国对于政府道德法及其礼品规制的实施有一套严密的执法机构予以操作,即各类道德委员会或道德办公室进行专门执法,负责对政府道德法进行宣传教育、调查取证,甚至把该法律的要求张贴在每个办公室的墙上,以时刻提醒每个官员注意自己的言行。我国法律规定的一定级别官员礼品申报、财产申报等制度,由于执法不严而处于形式主义的状态,所以强化执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是预防和惩治官员从“礼尚往来”走向“腐败往来”的关键所在。

以上就是我们小组对人情关系与礼尚往来的简单分析,谢谢。

工商管理1101班

2014.3.28

第二篇:形势与政策,内地与香港关系

江苏理工学院

形势与政策(论文)

题目: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浅谈内地与香港关系)

姓名:张丽敏

班级:14商英3

学号:2014134312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浅谈内地与香港关系 【引言】占中”事件是一场违背“一国两制”原则、挑战中央权力、漠视基本法的严重社会政治事件,一场公然违反香港现行法律的非法活动,不仅给香港造成了数以千亿计的经济损失,影响了众多市民的生计,也对香港的法治根基、民主发展、社会和谐、国际形象以及香港与内地的关系造成了多方面的损害。未来的香港向何处去?香港人有必要深刻反思。

最近,香港“反水货客”的偏激行为甚嚣尘上。偶然之间在微博上看到了一个关于香港“反水货客”青年对一对母女蛮横的行为的视频,其 2

中的母亲已生气地将行李箱打开,并与几个反派的青年对峙。在一旁的小孩子已是惊骇的大哭起来,而在一旁无理取闹的青年仍没有觉得自己的行为过分,依旧不依不饶。看完此短片后,我很是难过。其实说实话,一些水货客的行为确实影响到一些香港民众的生活,对此我也感到十分抱歉。但是,我希望这些青年针对的是真正的水货客,而不是无辜的大陆游客。特别是对于一些小孩子,这会影响到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本来我们就是一个祖先,为什么又要抱着如此大的敌意生活呢?这让我不禁想到2014年发生的“占中”事件。

“占中”的真实诉求到底是什么?表面看来,一群充满政治狂热的学生们是要通过自己的街头政治为香港争取更大的民主空间,但背后的煽动和操纵者们要的显然不仅限于此,从矛头指向中央政府根据《基本法》原则规定特首人选必须在“爱国爱港”人士中产生之日起,人们就不难发现他们的真实动机是要为香港的未来预设一个巨大而危险的不确定性,是在试图以“颜色革命”的方式达到分裂香港社会、分裂国家的图谋。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危险的鼓吹,是拿香港社会和国家利益为个人的政治野心做铺垫,英美等西方也不敢公开支持这样的主张。因为任何人都不能否认,“一国两制”不能只讲“两制”,不讲“一国”,更不能只讲香港的高度自治权,不讲中央对香港的管治权,甚至排斥中央对香港的管治权。

其实,或许连学生自己内心深处也知道,对于“占领中环”这场非理性政治抗争行动,他们进行的是一场注定失败的“颜色革命”,因此他们在昔日繁华的中环“架床铺褥,涮起火锅,打起乒乓球,打起麻将”

来打发“占领”的时光,以偏执的无理争辩来与他人挑起事端,以绑架民众的正常生活来触犯众怒。当他们讪讪地无趣的回家吃饭,留下的一地鸡毛对香港的今天、明天将意味着什么? 【产生的大致原因】

(1)饱受困扰的政治生活。《基本法》对香港的政改早已有着明确的规范,2017年将要推行的特首普选为每一个香港人展示了公平参政的巨大空间。曾经亲历中英香港问题谈判的撒切尔夫人前秘书、现英国上院议员查尔斯-鲍威尔也表示,“香港拥有广泛的自治权,自治程度远超当年英方就香港问题与中国开展谈判时的预期”。但在“占中”者们随时可能发起的无休止、无限度的街头政治和非法占据中,政治共识将始终难以达成,过度的政治诉求将从此使香港的政局稳定饱受困扰,香港人引以为豪的民主、法治成为一句空谈。一个缺乏健康政治生态的香港会否成为新的政治常态?人们对此充满担忧。

(2)人为断裂的社会生态。香港历来以一个开放、自由的社会形象示人,然而此次少数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正在导致社会分裂的显现,“占中”者们把多元包容的香港社会推向了支持者、同情者、观望者、反对者的对立格局,尽管他们为自己的不负责任行为披上了追求民主、自由的外衣,但长时间店堂空空荡荡的商场、饭店业者,饱受街道阻塞之苦的出租司机,无法揽到大把大陆游客的导游无一不在抱怨这样罔顾他人、极不负责的行为。香港人早已厌倦无休止的民主争拗,业者需要维持生计的正常营生,父母需要学生有着正常的学业,香港社会需要更加安定有序的发展前景。也许,是他们该站出来为自

己的平静生活做点什么的时候了。

(3)扑朔迷茫的经济愿景。一场“占中”毁掉了“黄金周”数以千亿的市场预期。餐饮、零售和旅游业者成为最大的直接受害者,“占中”尚未结束,业界已保守地估计直接损失高达3500亿港元。然而,更加不利的长期效应才初露端倪:香港的自由港形象受到无法挽回的负面影响,担忧物流受阻的客商不得不重新权衡;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社会和政局的安宁是所有投资者的首要考虑,而“占中”期间已经导致的大批的投资者撤离这一是非之地;风光已久的旅游业在短期内难以吸引游客回归更是不争的事实。曾经繁荣稳定著称的香港从此埋下经济动荡的长期隐患。

(4)误入歧途的英式教育。曾经的香港教育以培养高、精、尖人才自居,英式教育下的学生们常常以绅士形象示人。然而当这些素日温文尔雅的大学生冲上街头充当政客们炮灰时,学校当局显现的不作为不禁让人对教育本身感到疑惑。“占中”期间,俊和发展集团致信香港大学等高校,表示暂停对港大等几所高校的奖学金支持,因为高校本应引导学生以合法方式表达理念,但港大等高校不阻止学生“占中”,令学生日后面对刑责。这一举措尚属个例,但无疑是对香港高等教育的理性反省。试想,且不论教育是否应为香港长期享有“文化沙漠”这一难堪的称号承担应有之责,起码近年来那些以赴港就学为荣的内地学子们,还会对继续一个纵容学生非理性行动的教育体系趋之若鹜吗?

(5)美国试图通过香港引爆中国。跟全球众多城市一样,美国首都

也有唐人街。美国在华人土地上——尤其是香港——的存在,或许并不那么显眼,但对于中国的政治体制而言,却不可小觑,甚至可能引爆动荡。这体现为肩负捍卫民主、人权、自由等“崇高使命”的所谓非政府组织,华盛顿利用它们,在此地织就了自己的网络,事实上,上述团体身后皆有白宫的翻云覆雨之手。【对此事件的评论】

第一,香港“占中”活动的前提是直接抗衡中央,冲击政权,带有浓厚的“颜色革命”特征,因而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与高度警惕,也让中共全党认识一致,必须坚持原则不让步,必须遏制西方势力的图谋。这是完全可以清楚看到的。

习近平强调:“中央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中央政府将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坚定不移支持香港依法推进民主发展,坚定不移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对于三个坚定不移,如何解读?其中不仅是向香港与国际社会宣示了立场,还向全党喊话,统一了原则。这就让香港“占中”活动在中共体制内无缝可钻。

第二,香港“占中”活动的效果是直接破坏“一国两制”政策,这就动摇了香港特区的法制根本,动摇了香港的社会制度的依存根本,动摇了香港人民的安身立命的民生根本。这样的政治骚动,不仅影响不了内地,在香港也会沦落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惨况。现在已经看出来了。

如果香港不实行“一国两制”,就必然是实行“一国一制”。中央不会改变“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香港的反派这样闹下去,就是在逼迫香港

实行与内地一样的社会制度,这一点,大家都想过没有?香港没有独立的一毫子的本钱,但是要实行内地制度,也就是朝夕之间的事情。这是现实啊!

第三,香港“占中”活动的过程是以挑拨香港与内地民众的情感为主打的,其不仅仅是反共,更是反中、反内地人民的具有所谓民粹情绪的政治斗争,这已经引起了内地民众的极大反感,同情者寥寥,内地反对者占最大的主流。一个好端端的香港,被政治野心家闹得臭不可闻,这对内地民众来说,是最大的教育。这也是清楚可见的。【反省】

虽然占中引起民怨冲天,但特区政府仍然保持克制,尽量试图以和平方式解决街头运动。随着街头能量的逐渐削减,两个多月之久的占领运动最终在十二月初以失败落幕。虽然反对派的政治诉求落空,但占中给香港社会留下了一长串需要香港人反思的课题。九龙社团联会理事长王惠贞在面见国务院港澳办主任王光亚之后回到香港,她说这也是王光亚需要问香港人的严肃问题。“希望我们能够就这次占中进行一个反思:香港是一个高度法治的社会,为什么却会发生将近八十天的违法占领事件呢?他希望我们能够思考一国和两制的关系,思考民主和法治的关系,也思考香港和内地的关系。”

纵观回归以后香港走过的路,“自治”有些被放大,而“一国”鲜有人提起。这就造成了反对派势力在回归后一路高歌猛进、步步紧逼,在一些议题上攻城略地、斩获颇丰。占中的失败,是他们第一次领教到“一国”的力量,第一次一无所得。而就像特首梁振英所表达的,占中同

时也提醒了整个香港社会,“高度自治”的底线在哪儿。“我相信经过两个多月的占领行动,大家都会认识到,要在2017年落实行政长官普选,一定要根据基本法和人大常委会的规定。任何违法行为、甚至带有胁迫性的行为,都不能迫使人大常委会作出一些不符合基本法的决定。相信过去两个月来,大家都认识到了这一点。”

自由与自治,是香港回归以来所享有的、在英国人统治时期从来没有享有过的权利。而对自由与自治权利最好的捍卫,就是正确理解什么是成熟的自由,什么是应有的自治。后占中时代,香港有社会裂痕需要弥补,有经济损失需要补偿,但对于自由和自治的正确理解,恐怕还是香港人最需要补上的一课。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当前大国关系新变化

当前大国关系新变化

浙江工商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社会工作1501 郝子凡 1520030122 当今世界,大国关系是牵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冷战后各国关系呈现出新发展,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进一步发展,大国之间的关系格局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然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存、局部冲突与动荡仍存,世界各国关系虽然看似风平浪静,然而却深藏着风风雨雨。国际关系时而缓和时而紧张,一切都建立在维护各国利益的基础之上。当前大国关系主要指的就是美俄关系、中美关系、欧美关系以及中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态势:美俄关系在历经曲折发展后重新走向较量,中美在相互适应中积极探索双方互利的合作关系,同时欧美盟友重新获得合作动力,而中俄关系也迎来较为缓和的时期。

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一些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迎来了较快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不断扩大贸易、发展生产,例如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在借助内部改革和外部良好机遇的有利条件下,很快提高了自身在国际上的地位,这对美国的霸权主义有着很大的冲击,导致美国领导下的西方世界的地位有所下降。

从不久前的G7峰会来看,其走向与面临的问题无疑折射出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的变化。一是G7峰会影响力下降,凸显西方发达国家整体实力削弱与国际格局多极化加速。近年来,G7峰会的落寞与新兴大国快速崛起形成了深刻的比照。冷战结束初期,G7曾囊括了世界前三大经济体,这7个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曾一度超过50%。然而时过境迁,2014年主要新兴大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超过发达国家;其中,中印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跃居全球第一和第三位。也是在2014年,由于乌克兰危机使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矛盾全面激化,G8峰会将俄罗斯排斥在外,重新变为G7集团。由此可以看出,未来俄罗斯与西方集团博弈仍将持续升温,成为影响国际关系演变的重要变量。三是面对此起彼伏的各种国际热点,本次G7峰会仍旧应对乏术、力不从心。反恐是本次G7峰会重点讨论的议题。中东伊斯兰国的异军突起,以及今年年初以来欧洲国家频繁发生的恐怖袭击,再次引发了西方国家的高度担忧。本次次G7峰会专门将反恐议题放在首日,但并未能就打击伊斯兰等议题提出具体方案,仅再次重申联合应对恐怖威胁的决心。

虽然不能保证所有国家都处于良好的合作关系状态,但目前来看,大国之间关系的发展趋势一定是朝着合作互利方向发展的。从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来看,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尤其是在奥巴马上台后,中美两国关系明显更加缓和,因为金融危机的阴霾笼罩,加之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美国背负着巨大的债务危机,不得不依靠中国的借贷以缓解燃眉之急。2015年9月份,习近平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以来中国外交理念的一次重大变化。新型大国关系内涵包括三个层次: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前无古人、后启来者,意在破解历史上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必然冲突这一难题,亦是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新的重大外交理念,清晰描绘了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国家意志和基本国策,选择合作共赢成为中国发展国际关系的旗帜;与此同时,捍卫事关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的核心利益,是中国的不二选择。这两点构成了中国外交战略的两大支柱。

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危机、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恐怖主义、核扩散等全球性问题和挑战日趋严峻。现实告诉我们,必须要开展有效的全球治理才能共度难关。顾总体看来,当前大国关系正从一种利益相悖或相同的简单敌友关系走向互利合作与利益竞争并存的关系演变,相互合作、合作共赢、互惠互利正成为日后大国关系的主要演变方向。美苏冷战后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格局将会被逐步打破,取而代之的将是新兴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而这些发展中国家大都主张合作互利实现共赢,一方面带动了世界各大国关系的友好合作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过去的一超多强或者单极格局正在走向解体。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正推动着国际体系关系的新变革。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正实现突破,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经济中的投票权重新分配;国际政治安全体系酝酿重要变化,随着国际关系和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改革联合国及安理会的呼声越来也大;国际规则竞争日益激烈,新兴发展中国家不断追求权益的平衡;区域和跨区域合作蓬勃发展,不同经济合作组织的出现,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不断加强。

当前大国关系的变化无非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逐步走向共同发展。经济全球化风险和机遇牵一发而动全身,经济全球化各国都无法避免,最终只能在博弈、调整与协调中实现共同发展。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作业——论中朝关系

形势与政策

文法学院

经济1201 王子俊 2012017

2论中朝关系

一、朝鲜简介

今天的朝鲜全称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8年9月,是位于亚洲东部朝鲜半岛北部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历史上的中朝关系

(一)、中国古代与朝鲜半岛的关系

从周到南北朝的700年间,朝鲜与中国基本是相安无事。611—614年,隋炀帝三伐高丽,动用113万军队,三战三败,损失惨重,国力耗尽,激起全国大起义。618年后,唐朝与朝鲜境内的新罗结盟灭百济和高句丽,新罗最终统一朝鲜半岛,与唐结成友好关系。14世纪元朝末年,高丽看到明灭元,攻占元大都后,遂决定弃元归明。1368年元朝覆灭后,都统使李成桂发动政变,自立为王,改国号为朝鲜,并建立了与明朝的友邦关系。1591年日本丰臣秀吉派兵20万侵入朝鲜,一度占领平壤。中国明朝皇帝万历派10万军援朝,历经8年最终击溃日军,保存了朝鲜山河,中朝友谊在历史上达到了顶峰。1618年朝鲜出兵袭扰后金配合明军的作战,后金为扫除后患于1636年攻占朝鲜,国王投降,成为清朝的属国,但不出一兵一卒参与对明作战,与清朝的宗主关系一直延续到中日甲午战争前。

(二)、近现代中国与朝鲜关系

1894年甲午战争清朝战败。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结束中朝宗藩关系,中国承认朝鲜独立,朝鲜沦为日本的“保护国”。

二战后,根据波茨坦协议成立朝鲜国,1945年朝鲜被美苏人为分裂,南北部成为两个不同意识形态的独立国家。

(三)、建国后中国与朝鲜关系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同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1951年7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的美国代表开始停战谈判,经过多次谈判,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1958年10月胜利撤离朝鲜,1961年7月,中朝两国签署《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中国由此成为朝鲜最坚定的盟友,进入1960年代后期,中朝关系有所降温,主要原因是中共与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苏联逐渐分道扬镳。鉴于中苏实力朝鲜更倾向于苏联。

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中朝两国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越来越大。虽然中朝仍维持较为密切的高层往来,两国领导人彼此也仍以“同志”相称并以超高规格款待对方,但双方除了相互赞美的客套话和回顾“鲜血凝成的友谊”外,已很难找到更多的共同语言。1992年,中国不顾朝鲜强烈反对,与韩国建立外交关系,中朝政治关系一度跌入谷底。但迫于孤立的国际地位和糟糕的经济状况,朝鲜又不能失去中国这个较为可靠的政治盟友和最大的外援国,朝鲜领导人只能默认中韩建交的事实。

2000年5月与2001年1月,金正日两次访问中国。从那时起,考察改革开放成就成为金正日访华的保留项目。他在与中国领导人的会面中,除了强调传统友谊,加强经贸合作也是必谈的话题。2003年8月27日开始,到2007年9月30日为止,中国、朝鲜、韩国、美国、俄罗斯和日本六国共同参与的旨在解决朝鲜核问题共进行六次会谈。

三、中朝关系现状

近年朝鲜大事多多。2006年10月9日,朝鲜进行第一次地下核试验。2009年5月26日,朝鲜进行了第二次核试验。2010年11月24日,发生在朝鲜和韩国海上界线延坪岛的炮击事件。2011年12月17日朝鲜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逝世。金正恩开始接掌大权,金正恩的时代来临。中国面临一个复杂难以捉摸的朝鲜。2013年3月5日,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突然发布消息,宣布1953年签订的《朝鲜停战协定》“完全无效”。中国开始面对一个复杂的朝鲜。中朝很多利益和价值观方面存在分歧。中朝关系变得有些脆弱或者说扑朔迷离。

政治上:2009年是中朝建交60周年,意识中朝双方就双边关系而言是极其重要的一年,双方将这一年定为“中朝友好年”充分体现了两国政府对中朝关系的重视。然而朝核问题一直给中朝关系带来变数,尽管如此,继续重视中朝传统友谊,维护半岛局势的和平与稳定符合国家利益。

经济上:

1、近年来中朝贸易关系发展稳定 贸易规模迅速扩大。2、朝鲜对中国贸易依存度增大。3、中国从朝鲜进口增多。4、中国与朝鲜贸易地区分布从东三省到沿海各省。双方一直保持较为活跃而又相对稳定的经贸合作交流关系。这对于东亚的和平、稳定、发展,对于朝鲜走出困境而融入国际社会,显然是好征兆。

军事上:中国唯一的军事盟国。中朝两国在1961年签订的《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至今有效。《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没有明确规定条约的期限,因此只要缔约双方没有决定修改和终止该条约,中朝两国之间的军事同盟条约义务就将始终有效。就地理位置而言,朝鲜半岛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亚洲大陆和日本诸岛屿的天然通道,是大陆力量与海洋力量相交汇的缓冲地区。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地缘关系必然使中国与朝鲜有紧密的共同安全利益。

四、中朝关系极为重要

首先,从地缘战略上看,朝鲜半岛是中国与海权大国的缓冲地带。历史上以中俄为代表的陆权大国与以日美为代表的海权大国都曾围绕朝鲜半岛问题进行过激烈的斗争,给中国东北乃至全国的安全造成过严重威胁。作为中国的邻邦,朝鲜半岛一旦被其他大国掌控,中国东北、华北、华东等多个战略方向和地区必将直接处于其他大国的压力之下,中国的战略回旋空间势必被大大压缩,而一旦东北地区成为中国安全的主要关注点,势必牵制中国对台湾问题、东南沿海领土权益等其他重大问题的战略考虑,中国对外战略将因此变得处处被动、时时受限。

其次,从军事安全上看,维持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对于维持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朝鲜半岛的任何一方拥有核武器必然会引起另一方以及周边国家的恐惧,由此导致的连锁反应必然是东北亚地区的核军备竞赛,这不利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也将影响近年来东亚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局面;由于地缘关系,朝鲜半岛无核化被破坏对中国危害尤甚。朝鲜半岛与中国东部心脏地带相邻,不用说出现战事,即使是由于某种缘由导致这里的核武器处于失控状态,或失手出现核事故对中国的影响都是致命的。

另外,从边境安全上看,维持半岛的和平有利于中国东北地区的稳定和建设,而如果半岛内部发生严重冲突,引起政治动荡,造成难民外流,就会对中国东北尤其是延边地区的社会稳定造成危害,也会对中国与半岛的经贸关系造成严重冲击,进而对中国的和平建设产生消极影响。因此,中国必须充分重视朝鲜半岛的地缘战略价值及其对中国安全所具有的独特意义。

五、中朝关系展望

应该说中国从自身安全的角度考虑是真诚地希望朝鲜半岛无核化的而且这个愿望也无可厚非。只是中国为了实现半岛无核化过于一厢情愿过于寄托于“中美双赢”的希冀从而选择了一条不是那么恰当的路线失去了至少是辜负了朝鲜的信任将自己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中国和有关各方应该认识到在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安全体系中制约美国比制约朝鲜更为重要。中朝之间的关系是否能恢复到不仅在地理上而且在感情上也唇齿相依的兄弟状态,前还看不到这种希望。但是即使不为朝鲜考虑,仅仅从中国自身的安全需要出发哪怕仅仅是为了保住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发言权,中国对朝鲜也必须不抛弃、不放弃。在未来的中朝关系上,特别需要中国对朝鲜有更多的理解、尊重和平等相待。有了理解、尊重、平等,主要是中国方面对朝鲜的理解、尊重、平等,两国才有可能恢复相互信任。这样才是两国共有的美好未来。

中朝关系必定会有转变,这种变化是中朝双方对对方的战略价值进行重新评估后出现的。20世纪90年中期以后,随着国际局势不稳定性加剧,中国在对外政策方面更加重视安全问题,特别是美国国内的“中国威胁论”及针对中国的军事政策更增加了中国的担忧。此后,为了因应美国的包围,中国不得不重新评估朝鲜的战略价值。1998年朝鲜结束了“苦难行军”,并开始进行对内和对外政策调整,对内开始探索能够强化体制生存力的政策转变,对外则试图摆脱在国际社会中的孤立地位和争取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从这种角度看,朝鲜认为中国还是对朝最友好的、并且是可以提供实质性帮助的国家。随着中朝从实利方面重新认识到相互关系的价值,两国关系进入了恢复期。但我认为这种变化过程并不能说明两国回归到过去的同盟关系或战略合作的过程。朝鲜和中国的合作关系增加是事实,但这种合作并不是过去式的理念、战略目标的共享,而是基于现实利益或战术目标的共享建立起来的。

金正恩时代的来临,中朝关系走向,将势必符合经济全球化要求,势必符合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势必符合中朝两国人民的利益,势必符合中朝两国传动友谊的继续公巩固和发展。金正恩时代的来临,从朝鲜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多个方面来说,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必须要加强与朝鲜的合作,在合作中促发展,在发展中巩固合作,继续深化友谊、发扬传统友谊,这些都值得我们进行期望。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朝关系及展望

中朝关系及展望

中国和包括今天南北两个朝鲜在内的整个朝鲜的关系,源远流长。远的不说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更和朝鲜密切相关。让我们中国人痛彻心脾的中日甲午战争,就是从日本侵夺朝鲜开始的。结果,应朝鲜政府之请出兵朝鲜的清朝军队,在平壤不明不白地让借机侵入朝鲜的日军占了上风,之后清军的北洋水师又在海战中全军覆没。软弱的中国清朝政府不仅损兵折将,还要赔日本银子,还被迫割让了台湾。

此后的朝鲜和中国,先后都投入了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斗争了几十年,终于打到日本投降了,朝鲜半岛却分成了两半。是谁分的?不是朝鲜人,也不是韩国人,是一个美国人。他随随便便这么一划,就出来了这条三八线。虽然当时仅仅是作为苏美军队的临时受降分界线,但后来却在复杂的国际政治博弈的格局中变成了朝鲜半岛南北分治的政治分界线。而这个格局,显然是三八线两边的朝鲜人都很难以接受的。虽然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1948年先后成立,使得朝鲜半岛出现了两个政权,但是南北双方都想完成半岛上同一民族的统一大业--甚至不惜诉武力,摩擦不断,最终酿成了内战。虽然南北双方矛盾尖锐对立,但在完成民族统一的意愿上是具有同一性的:都不甘于充当强权政治棋盘上的棋子,都要对强者决定弱者命运的国际强权政治实行反抗和挑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北朝鲜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多的几个国家之一。不到一年之后,就爆发了朝鲜战争。这场原本属于朝鲜民族内战的战争因美国军队率先介入而转化成为一场有20个国家和地区军队卷入的国际局部战争,而且因美国军队兵临鸭绿江边危及了新中国的安全,迫使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援朝,成为这场国际局部战争中冲突的一方。抗美援朝中我们耳熟能详的是“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金日成也是我这个年龄的中国人最早知道的外国领导人之一。我听说在我们棉布供应紧缺的时候,朝鲜的维尼纶帮助了我们。那时候,朝鲜是我们的“哥们儿”,而韩国是敌视我们的。

可是,逐渐的,我开始感觉到这个“鲜血凝成的”友谊并不那么单纯,而是疙里疙瘩的。好像我们中国老是有些人对朝鲜不高兴--先是不高兴他们不赞成我们的文化大革命,之后不高兴他们不赞成我们的改革开放,现在更不高兴他们一个劲地在那里试验核武器,搞得东北亚的人和全世界的人都不得安生。有些中国学术界的人甚至把中国派志愿军出兵朝鲜抗美援朝,都说成是中国“上了金日成的当”,对朝鲜的“主体思想”“先军战略”等等一概嗤之以鼻。与此同时,中国在1992年和韩国达成了建交协议。韩国不再是我们的敌国了。两国关系17年来不断升温,按照官方的说法,已经从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相形之下,虽然中国和朝鲜也保持着高层往来,也有文化交流,特别是《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还有效力,至少继续有效到2021年,但是与中韩关系相比,中朝关系明显冷清很多。两国贸易以边境贸易为主,只有中韩贸易量的零头。对于朝鲜核试验的问题,中国官方谴责的调门也愈来愈严厉。总之,从我个人的感觉,中国和朝鲜虽然建交以来有着非同寻常的历史关系--历史让我们血流在了一起,《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也让我们两国成为盟友,但是中国官方和媒体造成的舆论,尤其是中国竟然认可了联合国对朝鲜的制裁,已经让这鲜血凝成的友谊大大降温。

反观中国与韩国建交以来,关系已经上升到“战略合作伙伴”,虽然中国奉行和平外交,也确实主张与朝鲜半岛任何一方的交往都不损害另一方的利益,但是这些年来对南北朝鲜的实质性交往,一冷一热,对比实在鲜明。

朝鲜自从进行了核试验,就成了大逆不道的“挑战者”,被说成是挑战了半岛、东北亚乃至世界的和平和安全。

中国一贯主张朝鲜半岛无核化,金日成在世时,也曾与韩方达成过实现半岛无核化的共识。但是,朝鲜从无核到有核,只是表象,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追根溯源。事实已经证明,谴责 1 和制裁,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简言之,有关各方应该在更加务实的基础上寻求和建立真正尊重、兼顾和保障各方安全的冲突制衡机制。

回顾中国近代史就会发现,中华民族的安危兴亡大都与朝鲜有关:导致一系 列亡国灭种大祸的甲午战争,起自于朝鲜;日本第二次全面侵华战争也是起

自于朝鲜;50年代初在全世界眼里,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同样是起自于在朝鲜的抗美援朝战争。

地理位置造成了中朝两国唇齿相依的关系,现实历史造成了中朝两国的盟友关系。中国的国家安全,和这两重关系是分不开的。面对一些中国当年出兵朝鲜的质疑,很多中外学者指出,当时为了是否出兵朝鲜,成立还不到一年的新中国领导人斟酌讨论了一个月,才下定决心;而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墨西哥,美国的领导人可能不用5分钟就会做出出兵的决定。然而,面对冷战之后的新格局,急于投入西方主导的“国际社会”怀抱的中国学界,这些年来拼命将中国“漂白”,冷落朝鲜。可惜的是,即使他们挥刀自宫成了太监,落得的结果也仅仅是把自己搞得里外不是人--既没有得到美、日、韩的信任成为人家的自家人,还搞得自己曾经的盟友朝鲜对自己心生疑虑,越来越生分。“漂白”中国,有没有给中国带来安全呢?没有。中国非但没有成为人家的自家人,反而自身的安全也更加没有了保障。今天,在中国的周边,从东亚的韩国、日本,东南亚的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南亚的巴基斯坦,到中亚的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加上太平洋上的关岛,有我们的战略伙伴美国的10个军事基地。美国照样售台武器,照样给所有分裂中国的势力撑腰打气。

展望

应该说,中国从自身安全的角度考虑,是真诚地希望朝鲜半岛无核化的,而且这个愿望也无可厚非。只是中国为了实现半岛无核化,过于一厢情愿,过于寄托于“中美双赢”的希冀,从而选择了一条不是那么恰当的路线,失去了--至少是辜负了--朝鲜的信任,将自己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中国和有关各方应该认识到,在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安全体系中,制约美国,比制约朝鲜,更为重要!中朝之间的关系,是否能恢复到不仅在地理上而且在感情上也唇齿相依的兄弟状态,目前还看不到这种希望。但是,即使不为朝鲜考虑,仅仅从中国自身的安全需要出发,哪怕仅仅是为了保住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发言权,中国对朝鲜也必须不抛弃、不放弃。

在未来的中朝关系上,特别需要中国对朝鲜有更多的理解、尊重和平等相待。

有了理解、尊重、平等,主要是中国方面对朝鲜的理解、尊重、平等,两国才有可能恢复相互信任。以中国对朝鲜半岛和平的真诚愿望,中朝两国关系的良性发展,有利于中国周边安全问题的解决。

下载形势政策 人情关系与腐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形势政策 人情关系与腐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有感 经过这一学期五节课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新的了解。 首先,五位老师的课堂非常生动,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听,而老师的思维更是睿......

    形势与政策2017[范文模版]

    完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需要(一) 1【单选题】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为什么聚焦全面从严治党?(D) A、完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需要 B、神话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 C、解决党内存......

    形势与政策

    一、科学判断反腐败斗争形势 科学判断反腐败斗争形势是正确决策的前提,也是坚定反腐败信心的基础。形势判断不准确,不仅会影响人们对反腐败斗争的信心,还会影响今后反腐败斗争......

    《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反腐倡廉是富国强民的重要之举 读《“反腐:呈现四大趋势”》有感 姓 名: 学 号: 系 别: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班 级: 12级机电创新班 指导老师: 完成时......

    形势与政策

    成绩 论文题目: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我国的反腐形势 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 授课教师: 院 系: 年 级: 姓 名: 学 号: 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我国的反腐形势 腐败是人类社会的毒瘤。它损害......

    形势与政策

    一、 大学生应当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是社会主义精神和价值体系中最根本、最重要和最集中的价值......

    形势与政策

    践行伟大的“中国梦” ——《形势与政策》学习感悟 2015级环境工程 毕研栋 在本学期学习《形势与政策Ⅱ》课程中,我详细了解了专家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分析,以及中国现阶段的发......

    形势与政策

    关于2012-2013学年《形势与政策》 考试安排的通知 各班级 现将2012-2013学年《形势与政策》考试安排如下: 一、命题范围 1.本学年发放的《形势与政策》、《学习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