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时间:2019-05-14 12:58: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近现代史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第一篇: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学 号:8190115127 姓 名:韩 静 专 业:工 程 管 理

论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关键字:中国共产党 中华民族 抗日战争 胜利

从1937年7月7日发生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终战诏书,日本侵华战争遭到彻底失败。至此,中华民族进行的八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族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中,由于国民党政府面对日本的大举侵略,却将其军队的主力用于“围剿”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对日本实行妥协退让。国际联盟和英、美等国政府则采取对日姑息、纵容的政策。这使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计划步步得逞。

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动员几乎全部军事力量,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向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发起战略进攻。相继占领了北平、天津、太原、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一大批城市。日本的大举进攻,使中国的大片土地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在这些地方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

面对日本的野蛮侵略,中国人民毅然奋起,英勇抵抗。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与当时国民党当局采取的不抵抗主义形成鲜明的对照,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在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即发表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的目的是使中国完全变成它的殖民地。党的各级组织要求每一个党员必须发挥自己全部的积极性,英勇地走上民族解放战场的战争,成为参加民族解放战争的先锋和模范。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和广大的工人、农民是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坚力量。上海、天津、广州、北平等地工人纷纷举行反日大罢工和抗日示威游行,组织抗日救国会,开展抗日募捐。冀东农民开展打游击等斗争。北平、南京、上海等地大中学生举行罢课、示威、街头宣传等活动。各地学生还到南京请愿,要

求蒋介石出兵东北,收复失地。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也要求国民党当局“改弦更张”、“与民更始”,变更“剿共”政策,“全国一致对外”。国民党军队中的部分爱国官兵受到了这些事件的影响进行了局部抗战。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同这部分国民党官兵的抗日合作。

在以一二九运动为标志的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高涨之际,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呼吁全国各党派、各界同胞、各军队都应捐弃前嫌,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停止内战,共同抗战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中国共产党确信,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坚持抗战,并使抗战的胜利成为人民的胜利。与国民党实行的片面抗战路线不同,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主张实行全面抗战的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在中国,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进行人民战争,首先和主要的,就是要发动和组织广大的农民,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和群众工作,创建抗日民主政权,逐步把落后的村建设成为先进的革命阵地。中国共产党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敌后农村,在新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条件下,继续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游击战在敌后的广泛开展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迫使敌人不得不把用于进攻的兵力抽调回来保守其占领区,从而对阻击日军的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后,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开始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团结抗战的局面逐步发生严重危机,出现了中途妥协和内部分裂两大危险。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总结反“磨擦”斗争的经验,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抗日民主根据地是认真贯彻和实现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抗战和争取胜利的坚强阵地。加强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首要的、根本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提出,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民主专政。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是在敌后发动抗日游击战争,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

1945年9月2日,日本天皇和政府以及日本大本营的代表在东京湾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签署向同盟国的投降书。侵华日军128万人向中国投降。至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总结: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全国各界民众以不同形式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投入了全民族抗战。在祖国存亡危急的关头,中华儿女表现了空前的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第二篇: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期中论文

题目 :浅析近代中国人对中国出路的探索 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年级 :2010级

班级 :BG1001班

姓名 :后涛

学号 :101001010109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2011年11月

内容提要:1840 年古老中国的大门被洋枪洋炮轰开起 , 备受欺凌的中国人便在封建势力压迫下产生的怒火与几千年爱国情结的驱使下开始了艰难的探索此后的一百余年影响和制约中国社会变化的因素可以主要概括为民族危机、乡村危机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危机。面对发展存亡问题,各阶级依自身不同的成熟程度而先后做出了不同的反应。面对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农民阶级的表现先是近乎邪教的太平天国起义,而后是19世纪末盲目排外、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即便是放在完全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他们都不能算是成功的达到改朝换代,重新分配社会资源的周期性农民大起义。地主阶级的开明分子在19世纪中叶也开始了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但在愈演愈烈的欧风美雨面前最终难脱轰然倒塌的命运。同时,上层阶级也首次意识到了救亡图存的紧迫性,“维新变法”迫不及待的展开了。然而这次运动就像一名早产儿,不存在成功的基础。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然而革命的结果是不尽如人意的,可以说辛亥革命只是砍倒了一棵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合抱的大树,它们的枝叶在革命后仍纠缠散落在中国大地上,它们的根仍深埋在中国社会的土壤之中(各路封建军阀就是代表),虽然少了参天大树的遮蔽,但是新生命依然难以尽情成长。孙中山同志把中国引导向资本主义的道路,可是就中国来说注定要失败的。而后李大钊把马列主义带到了中国,为中国人民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社会主义道路)指引了方向。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中国化,更加顺应了中国的发展和壮大。

关键字:国家出路,探索,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毛泽东 正文: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国门洞开,近代史的序幕也开始缓缓拉开。面对发展存亡问题,各阶级依自身不同的成熟程度而先后做出了不同的反应。

两千年的封建制度使农民和地主成为当时中国最主要的两大阶级,它们也几乎同时做出了行动。然而落后的生产状况和落后的阶级状况容易导致不成熟的政治行动。19世纪下半叶,出现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造成中国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面对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农民阶级的表现先是近乎邪教的太平天国起义,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企图用绝对平均主义方案改造社会。然而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且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认识。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太平天国运动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第一,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第二,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第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第四,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第五,冲击

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而后是19世纪末盲目排外、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即便是放在完全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他们都不能算是成功的达到改朝换代,重新分配社会资源的周期性农民大起义。更何况此时的中国已开始被无可抗拒地卷入资本主义占主导的新世界中,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使这些农民运动仿佛成为一种无以为继的历史的倒退。当然从积极的角度出发,他们反抗侵略、打击封建统治仍是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为了挽救清政府危机,镇压人民反抗,稍分洋商之利,地主阶级的开明分子在19世纪中叶也开始了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恭亲王奕訢和军机大臣文祥、桂良,地方大吏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他们想把中国着艘即将沉没的大船驮起来。他们兴办工厂,采用官办,官督商办的形式,并由此,产生了官僚资本。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军工企业。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但作为制度的组成部分,他们不可能认识到制度本身才是最大的罪孽,因此洋务运动的结果也一如其重要的领导人李鸿章一样,仅仅成为大清一时的裱糊匠,勉强维持局面,但在愈演愈烈的欧风美雨面前最终难脱轰然倒塌的命运。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定,既是清政府彻底沦为列强工具的开始,也标志着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彻底征服。然而洋务运动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其一,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生产力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其二,洋务运动中翻译了一些外文书籍,介绍了一些西方的科技和文化,给封闭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兴办新式教育机构,培养了一批受到新式教育的人才。其三,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知识促使人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旧的观念受到冲击,新的思想得到传播。

制度可以被征服而民族却不能任人宰割,此时,上层也首次意识到了救亡图存的紧迫性,“维新变法”迫不及待的展开了。然而这次运动就像一名早产儿,不存在成功的基础。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是梁启超和康有为。维新派的主张摇摆于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妥协也没能取得封建统治阶级的支持;依靠力量无从谈起,仅是寄希望于毫无实权的封建偶像皇帝身上,这种想法正如运动本身的理想一样虚妄。这样的救亡,难免夭折,结果只是证明希望封建政权本身通过改革顺应潮流向资产阶级政权转化是不现实的,根本在于中国欠缺维新改良、君主立宪的土壤,这种缺乏不是戊戌六君子的鲜血所能灌溉滋养的。戊戌维新作为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竟失败得这么快,暴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不同于典型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并不是资本家,而只是具有资产阶级思想和政治经济取向的革命者,其政党也不过是有些松散的同志联盟。革命凭借几分幸运的天时地利人和首先在武昌取得成功,接着清政府统治便在全国范围内土崩瓦解,顺利程度甚至远超出了革命者的期望。这种现象既可以说明人们对于腐朽统治的反抗情绪压抑良久,一触即发,也可以看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即使是表面的貌似平静,只要不至于危及生存他们也不愿加以破坏,从而损害眼前利益;而一旦有成功的希望,也能热情的支持以期获取更大的利益,毕竟只有资产阶级政权才能最大保障和发展资产阶级的利益。革命的结果是不尽如人意的,风暴过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仍旧是中国发展最大的障碍。可以说辛亥革命只是砍倒了一棵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合抱的大树,它们的枝叶在革命后仍纠缠散落在中国大地上,它们的根仍深埋在中国社会的土壤之中,虽然少了参天大树的遮蔽,但是新生命依然难以尽情成长。“实业救国”“政党内阁”是民初的两大政治思潮,但是两者却都难以完全付诸现实,更别说产生什么良好的效果;对外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驱除鞑虏不过是排满而已。原先人们以为革命一旦胜利那么各项如关乎民族、民权甚至民生问题的工作都能顺利进行可大家发现事实上周围仍是一片黑暗,看不到尽头,看不到出路。但是一个全国性政权的瓦解毕竟还是能给不同的政治力量以更为自由的试验实践的空间,让他们证明自己的道路能否带领中国走向成功。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但是在国内,它推翻推翻清王朝,结束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建立亚

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国际方面,沉重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鼓舞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辛亥革命告诉我们:必须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势力,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始终不敢这样做,因而失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不能幻想帝国主义的支持。不能对封建势力妥协,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迫使孙中山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致使伪装共和的袁世凯轻而易举地窃取了大总统职务,辛亥革命归于失败。辛亥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和资本主义失之交臂,中国人民的民主革命斗争仍任重而道远。

而后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过新文化运动的中国,为马列主义的传播准备了条件。李大钊,毛泽东等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经过比较鉴别,终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种时代条件和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前提下产生的;毛泽东思想的本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而次源则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毛泽东思想产生、形成的过程,也就是马列主义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融会贯通的过程。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思想理论渊源。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迫切要求用新的本阶级的思想武器来指导和革命政党的领导,这就为马列主义传入中国和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创造了社会条件,奠定了阶级基础;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则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间基础。自此,中国不断发展,不断壮大,终于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参考文献: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6月)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历史一本通》

第三篇: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正道可道沧桑可观

------观《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感悟

姓名:张冬妮专业 :环境设计学号:20135711历史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只有全面系统地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把握未来。通过观看《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我看到500年前那红色久远的过往,感受到了信念的力量、重温了信仰的味道,尤其是领悟了社会主义先驱们对信仰、信念忠诚坚守的高尚品格和巨大价值。更让我懂得了中国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332年,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到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160余年,贯穿这500年发展的一条红线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美好理想。革命的道路从来都不平坦,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尤为艰难。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中国社会发展斗争的必然结果。谈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不得不提中国的近代史。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纵观中国近代史,这一金玉良言更显得尤为重要。中国近代史这一阶段所发生的重大事件,足以让每一个国人深刻反思并总结。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曾经在漫长的岁月里,走在世界的前列。然而,从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末期,西方英、美、法等国家相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却仍然在封建主义道路上缓慢发展。19世纪3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为了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商品市场,英国迫切要打开中国的大门。1840年,英国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同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从此步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一些地主阶级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开始寻求强国御辱之道。“师夷长技以制夷”并开始学习西方先进思想和技术。但是不久,新思潮还是化为泡影。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的背景下,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然而太平天国运动的最终失败也反映了农民阶级运动的局限性。而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历史告诉我们,旧式的农民战争推翻不了封建阶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面对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带来的双重打击,清政府内部形成了洋务派和顽固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政府统治,并且开展了洋务运动,但是随着甲午战争的惨败,洋务运动也宣告破产。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反对专制统治,实行君主立宪,学习并传播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但是百日维新依旧是以失败告终。这也说明了资本主义改良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在不断的总结历史,探索出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从此,中国进入了一个历史的新纪元。

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过,不断奋起抗争,探索到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下进行什么样的革命、如何革命的基本规律,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在1949年后的近30年中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积累了在中国这样

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让我想到了习主席提出的“中国梦”。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也是社会主义梦。中国梦不仅是对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的深刻总结,也是对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规律的系统把握。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想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更应该承担一份责任。“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年有梦,中国梦就有强大的实现力量。马克思说过:“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一方面我们要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为自己的未来国家的未来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在锻炼自己能力的同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同时我们要紧跟党走,认真学习党的政策方针,紧跟党的步伐。实现“中国梦”的路并不是依靠青年学生一腔热血就可以实现的。青年学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才能寻求到努力的方向,才能寻求到实现“中国梦”持续奋斗的精神动力。

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前途是光明。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四篇: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辛亥革命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摘要: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辛亥革命。它给旧中国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曙光。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阀门。虽然它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辛亥革命带给中国政治体制、对外关系、社会经济、教育文化、风俗观念的一系列新变化,给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字:辛亥革命 中国的发展 影响

一、辛亥革命发生背景

二十世纪头十年是 中国大变动的十年。随着 100 年义和团及包括百日维新、立宪运动等一系列改革的失败,中国人民对清政府的信心受到了严重影响,加之汉族对满族统治的不满,人民生活陷入大混乱。许多仁人志士开始呼吁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效仿英法等国建立共和国。早期的革命分子主要聚集在国外,大多数是青年学生和海外华侨, 其中孙中山就是一名杰出的革命活动家。他提出发动一场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即:民族革命,驱除外国列强和满清统治;民主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社会革命,平均地权和财富。

二、对政治的影响

民主是当前中国社会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关系中国未来的重要问题。早在一百多年前,孙中山提出的”三明主义”就包含了“民主”。这也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切实第一次把民主的思想带到了中国,并将“民主”思想真实的与老百姓的生活实践起来。

孙中山及其革命党人通过民主革命改造中国政治面貌的实践,应当成为我们思考与把握当前政治体制改革创新的一份重要历史遗产。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在吸取了旧中国必将灭亡的教训后,认识到“民主”无论是对老百姓的生活还是一个执政党的长久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于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等成了早起新中国民主的典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领域启动了一系列新的制度安排,而它们的有效施行必须依赖于社会主体相配套的观念、意识与素质。例如,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效果与公民的参与意识以及为此而行动的强度与水平成正比。随着我国公民社会的日益壮大,由公民组成的社会团体、非盈利组织以及信息灵通、具有批判性且对行政合法性感兴趣的公共舆论,出于维护自身利益或公共利益的需要,对政府信息公开可以起到推动和监督的作用。无论是一系列重大社会公共事件的信息披露,还是政府“三公”消费情况的公开,都可以观察到当前我国在政府信息公开领域的官民互动正在推向一个新的更自觉的阶段。“民主”已经成为现代中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对文化的影响

(1)习俗影响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女子停止缠足。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其他社会习俗也逐渐得到了改变。这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辛亥革命后,西方的节日也随之传入我国,圣诞节、感恩节等节日也涌入中

国,而由于中国通行西历,这些节日也得到了更好的普及。圣诞节西历每年12月25日,是基督教会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是基督徒庆祝耶稣基督诞生的庆祝日。感恩节是美国和加拿大节日,由美国首创的,原意是为了感谢印第安人,后来人们常在这一天感谢他人。这些节日都需要一定的西方文化土壤,无疑影响着中国文化。

(2)礼节影响

辛亥革命后废除了跪拜礼,代之以简鞠躬握手礼;废除“大人”、“老爷”,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这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现在,朋友见面和初次认识都握手,政界、商界、学界等交流圈更是握手频频的地方,总之,握手成了目前最普遍的社交礼仪。

(3)服饰影响

辛亥革命后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领礼服,就是将满洲的服饰废除。废除了满族服饰,但民国政府不是采取措施恢复汉服,而是给中国人穿上了西装,还有用西装改的新国服中山装。而如今,西装已成为现代人在重要场合必穿的一种礼节性服饰。

(4)艺术影响

辛亥革命之前,我国的音乐美术等艺术的发展受到外来的影响较少,国画、书法等艺术普及较好,音乐上有宫商角徵羽五音系统和十二平均律等。《周礼·春官》中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称“八音”,也是最早的乐器分类法之一。而在近代,特别是辛亥革命后,传统的以儒家为主的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受到很大的否定,传统艺术的发展随之受到西方的严重冲击。西洋画、西方乐器以及西方的艺术理论给中国的艺术以很大的影响。辛亥革命后,很多到海外留学的中国音乐家回国之后,开始演奏欧洲古典音乐,也开始用五线谱纪录新作品。大城市里组成了新兴交响乐团,混合欧洲古典音乐和爵士乐,在音乐厅和收音机里非常流行。油画等西方艺术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5)教育的影响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创建了以考试权独立为核心的文官考试制度,取代了八股取士的制度,新式教育进一步发展,西学逐渐昌盛,各种教育类新式报刊纷纷涌现。而当代的考试机制在某些方面或多或少的借鉴了当时的教育方式。

四、对经济的影响

在洋务运动后,清政府也开始创办实业,但是大多数都是掌握在官僚的手中。普通老百姓没权利也没资本去创办实业,仍以最原始的农业为生存的基础。但是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从中就涌现了像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一大批实业救国的企业家。他们有的是弃官从商,有的就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都没有什么官僚的背景。这也是辛亥革命后与洋务运动时企业的根本区别所在。

辛亥革命后, 中华民国刚刚建立,孙中山就坚决主张, “今共和国初成, 兴实业为救贫之药剂, 为当今最重要的政策”。[1]这似乎与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提出的“发展 才是硬道理”有异曲同工之妙。两位伟人都远见地意识到要想

让国家快速的发展、强大起来,经济是一切物质与政治、思想的基础。

如今,中国已成为除美国外的第二大经济体,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领导者或多或少都是在借鉴历史的基础上才做出决策的,其中也不免就包含有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时经济的成功之处。

六、结语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当我们再次回首100年前那场神州大地上轰轰烈烈的革命时,它已不再仅仅是场革命运动那么简单。它虽然最终因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的果实以失败告终,没能实现它原本的理想宏图,但是它所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的影响将流传万古。因为它更多的留给人们的是思想上的启迪,可以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追寻历史,虽然历代都有革命运动,但是他们只是用一个封建王朝去替代前一个封建王朝,用一个新的帝王去坐前一个帝王的宝座。然而,辛亥革命后,在引进先进的理论思想后,革命者们从生活到思想无不在影响着大众。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些也正是从那时沿袭下来。所以,辛亥革命在对中国的发展上一直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当年,孙中山先生告诫人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今天,我们在辛亥革命 100 周年之际,就必须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学习和弘扬辛亥革命先驱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中国的全面现代化,为实现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而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饶怀民.《辛亥革命与清末民初社会》

[2]李文海.《辛亥革命百年的历史思考》

[3]《中国近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

[4] 曾丽雅.《继承辛亥革命精神的当代意义》

[5] 《孙中山全集》.中华书局

第五篇: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学 院: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伟大的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

关键词:反帝反封建,新民主主义革命,工人阶级,北京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它必然是中国历史舞台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如果说,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之一,是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那么,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第四,五四运动是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运动。

第五,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1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2 这次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3 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4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5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6政治影响: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革命爆发以后,世界历史进入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工人阶级在运动中显示了强大的政治威力,它以不再是资产阶级的追随者,而作为运动的主力军在斗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运动的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因为从世界革命战线看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7对中共的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从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8对学术界的影响: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延续和发展,它把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思想由知识分子推广到全国群众。使提倡新思想新文化成为一种风气,同时也促进了文学革命的深入和广泛发展,开创了中国文学时代,使中国科学和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9思想方面:五四运动促进了全国民众的思想解放,西方的各种新思想陆续传入中国,其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的思想和政局带来巨大影响,可见五四运动的重要性不可言喻!

五四运动有它特殊的背景。

一、新思想的传播与社团的发展。西方思想在晚清尤其是在甲午战争之后大量传入中国并影响年轻一族,而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展,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影响了学生以及一般市民。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人权、自由等大旗,从思想、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社团组织在民国的发展,包括少年中国学会、工学会、新民学会、新潮社、平民教育讲演团、工读互助团等等,为五四运动在全国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以北京大学为首的高等教育发展。中国的教育制度在清末的新政中,学习西方及日本学制而改革。到了民初,高等教育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北京大学,在校长蔡元培的领导下,引进了开放的学风,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李大钊、陈独秀、章士钊、胡适、辜鸿铭(英国文学)、刘师培、鲁迅(周树人,教中国小说史)、钱玄同(教音韵学)、吴梅(教戏曲史)、刘半农(教新文学)等被聘请于北大任教,同时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开放进步的思想和精神,这种思想和精神成为五四运动的重要动力。

二、民国初年以来的反日以及国耻情绪。1915年1月,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北洋政府在5月9日,接纳了其中大多数的要求,这原本日方要求保密的协定,为新闻界所得知,并发布该协定,激起了民族主义的情绪,使中国知识分子及民众对于日本以及“卖国”的政府强烈的不满,被认为这是国耻,同时也引发了不少反日的活动,这种情绪在五四运动中进一步发展而发挥作用。在中国对德宣战,与日本同为战胜国,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没有收回,反而被日本扩大了,这一换文成为巴黎和会上日本强占山东的借口。

三、一次大战期间工商阶层的发展。清末以来,中国的工商业虽有所发展,但在西方产品的输入情形下,中国本土工商业的发展仍然有限,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使欧洲各国产业无力东顾,中国的工商业获得很大的发展,参与工商业的人口持续增加,民族工业,尤其是轻工业得以巨大发展,城市中的工商阶层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也更显重要,在五四运动中,他们成为声援爱国学生的主要力量。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取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合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洋政府竟准备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民主、科学的精神;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运动中青年学生为先锋;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发挥主力军作用;李大钊和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指导和推动了运动的发展,并起到了领导作用。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是中国的伟大革命,更是中国不屈的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张海鹏,【中国近代史论著目录】,上海人民出版。

杨立强,【再论中国近代的中心】,复旦学报。

陈赞才,【中国人寻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道路】

下载中国近现代史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近现代史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姓名: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班级:学号: 为中华之复兴而读书 ——观《复兴之路》有感 一个城市可以征服,一个民族却不可以战胜。中华民族,历经了血雨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论文

    实践题目:行走间的记忆--寻访旧城改造进程中苏州里弄遗存的老式生活 一、 实践时间 2016.11.10、11;2016.11.17、18 二、 实践背景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自古“原田腴沃,常......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义和团悲剧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应用化学 班级:2009级1班 姓名:胥兴钰 学号:2009071846义和团悲剧 这学期新开了一门课程“中国近现代史”,每次坐在课堂上......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合集)

    中国近现代史 纲要论文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课题题目:海光寺签约(《天津条约》的签订) 课题组员:李 洁1005024207(国贸2班)吕晓丽1005024220(国贸2班)缪女子1005024116(国贸......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辛亥革命失败了吗? 系院: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老师: 目录: 一, 摘要 二, 关键词 三, 正文 (一),辛亥革命背景 1,历史背景 2,社会环境 (二),辛亥革命的影响 1,辛亥革命对政治的影响 2,辛亥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暑期社会实践参考题目 一、社会调研 1、 2、 3、 4、 5、 6、 我家乡的近现代爱国主义基地、近现代历史遗迹介绍及观后感。 我家乡的英烈故事(1840-1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第 1 页 中国参与朝鲜战争前后的中苏关系变化 摘要:朝鲜战争的爆发,历来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其各方发动战争、参加战争的动机,也不是一句话可以概括的。有观点认为,在这其中,中国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摘要: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拉开了辛亥革命序幕,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在此之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随后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