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政治点题

时间:2019-05-14 12:09: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辛亥革命政治点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辛亥革命政治点题》。

第一篇:辛亥革命政治点题

【点题】

2011年辛亥革命是一百周年纪念。

【历年真题回顾】

2011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真题多选题第26提考查辛亥革命的意义

题干设问为:辛亥革命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次革命()

A.提出了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的重要原则

B.建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C.制定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答案】BCD

【思路剖析】辛亥革命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辛亥革命就是1911年发生的武昌起义;广义上的辛亥革命还包括这场起义的准备和结果,基本上可以等同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间段位1901年到1923年。从本题的整体看,可推论其使用的是广义。本题属于串联型考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和意义。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从历史功绩来看,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所以BCD正确。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提出了“平均地权”的主张,但没有将土地分给农民、实现耕者有其田,所以选项A不正确。

2010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真题曾经以09年人民日报的报告材料和建国60周年大庆胡锦涛讲话为背景材料考查辛亥革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义。

在材料1中,宋庆龄说: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这句话怎么理解。

材料2问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答案】第一问:孙中山励志救亡图存、振兴中华,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民主共和国的理想并没有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孙中山的遗志,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和新的发展方向,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二问:国家统一基本完成,对外获得民族独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建立,人民当家作者;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这些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贫穷落后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

【2000年文科辨析题32】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5分)

【答案】

(1)如果从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来说,它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2)但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从中国革命的全过程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这些胜利也是辛亥革命最后结出的丰硕果实。

【学术争论与背景介绍】

近期关于辛亥革命问题在学术界的认识和讨论以及最新修订的《中共党史》第一、二卷中都涉及此问题。需要本专业同学重视,只为考研的同学需要了解背景。

(以下文字来自新华网节选,相关标黑文字需要对应寻找关于史纲以及毛中特部分考点知识)

■如何看待辛亥革命在20世纪中国的“历史定位”?

理论周刊: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受到了极大的关注。那么,从百年来中国人民追求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的角度来说,该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影响和作用?

金冲及:革命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辛亥革命是中国人多年郁积的愤怒的大爆发。那时候,两个冷酷的事实沉重地压在无数中国人的心头。

一个是:极端深重的民族危机使人们痛感国家要灭亡了。在辛亥革命前短短十几年内,中日甲午战争和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列强在华纷纷划分势力范围,八国联军武装占领中国的首都北京和《辛丑条约》的签订,日俄两国在中国土地上开战,中国的邻邦朝鲜被日本强行吞并,这一连串令人惊心动魄的消息不停地传来。哪一个有爱国心的中国人还能够坐视不顾?“救亡”成了千百万中国人最强烈的要求。

孙中山在1894年兴中会成立时沉痛地写道:“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他第一个响亮地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年轻的鲁迅1902年在日本悲愤地写下“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句。陈天华在1904年呼喊:“要革命的,这时可以革了,过了这时没有命了。”隔了一百多年后重读这些话,依然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当年爱国者为祖国前途命运而焦虑的那种急迫心情。

另一个事实是:当时统治中国的清朝政府已是个一味媚外的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后皇皇上谕中“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那句话,刺痛了多少爱国者的心!陈天华写道:“朝廷固然是不可违拒,难道说这洋人的朝廷也不该违拒吗?”它激起人们广泛的共鸣。这个政府又是个极端腐败无能的政府。在清廷担任过侍郎的徐致祥早就说过:“吾立朝廷四十年,识近属亲贵殆遍,异日御区宇握大权者,皆出其中,察其器识,无一足当军国之重者。吾是以知皇灵之不永也。”这个政府还是个野蛮专制的政府,拒绝实行任何根本改革,人民没有任何民主权利可言。连原本十分温和的立宪派发动的请愿早开国会运动,也在清廷高压下失败。人们对这个政府已丧失掉最后一点希望。

长沙海关税务司伟克非在武昌起义前将近半年写给总税务司安格联的信中说:“毫无疑问,大多数老百姓是希望换个政府的,不能说他们是革命党,但是他们对于推翻清朝的尝试是衷心赞成的。”“我看在不久的将来,一场革命是免不了的。”

人心向背决定一切。在这种情况下,一场席卷全国的革命大风暴的到来,已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这场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了不起的巨变。新中国成立时,在天安门广场奠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镌刻着辛亥革命的英雄群像,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中把辛亥革命同新中国诞生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改革开放摆在一起,称为“二十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这是极高的评价,比其它千言万语更明白准确地说明了辛亥革命在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定位”。

■如何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内涵?

理论周刊:提到辛亥革命,人们一般想到的是1911年10月武昌首义,但事实上孙中山当时并没有参加领导这场起义,那么,为什么还说“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如何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内涵呢?

金冲及:“辛亥”,按中国传统的用干支纪年的方法,在这里就是指武昌首义发生的1911年。所以,外文中把“辛亥革命”译为“1911年的革命”。对辛亥革命,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用法。狭义的是指1911年的武昌首义和各省响应。广义的可以包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3年讨袁的“二次革命”失败那19年间的革命。人们比较多使用的是后一种说法。

武昌首义发生时,孙中山因为遭到清政府的追捕,确实身处海外,没有直接领导这次起义。但这场革命是在孙中山和他领导的同盟会的巨大思想影响下发生的。当绝大多数人还没有认识到必须推翻清朝政府前,孙中山已在1895年发动广州起义,成为这场革命运动的先驱。他领导的同盟会成立后,又开展了广泛的革命宣传,并组织了多次武装起义,其中1911年的广州“三·二九起义”震动了全国,大大激励了人们的斗志。因此,人们把孙中山看作革命的象征。他一回国,立刻被独立各省推举为临时大总统,这当然不是偶然的。

■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吗?

理论周刊:在辛亥革命的评价问题上一直存有分歧。有一种观点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那么,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金冲及: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实际上是对胡绳提出的一个观点的误读。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是这样说的:“如果脱离中国近代革命史的全过程来观察问题,也许会把辛亥革命看作不过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它并不是不结果实的。”这里的意思很明白:只要从“中国近代的全过程来观察问题”,就会清楚地看到“它并不是不结果实的”。

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几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又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长期压迫,要扫除内外种种障碍,从濒临灭亡到挺身站立起来,创造出令世界震惊的进步,实在是太不容易的事情。它只能是长期奋斗的结果,跨上了一个台阶后才能再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中间还会经历不少曲折,不可能一步达到,毕其功于一役。历史就是这样前进的。

辛亥革命在这漫长的征途上跨出了十分重要的一步。它不仅推翻了那个媚外、专制、无能的清朝政府,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从政治上讲,中国封建社会本来有个头,那就是皇帝。它是大权独揽的绝对权威,是反动统治秩序的严密网络赖以保持稳定的重心所在。辛亥革命突然把这个头砍掉了,整个反动统治就乱了套了,再也建立不起统一的稳定的统治秩序来。

从思想领域来说,一是民主精神的高涨,二是思想得到很大解放。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不会有七年多后的五四运动。怎么能把它说成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呢?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林伯渠在1941年写道:“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他所说的“青年”,如果还在,现在也得九十来岁了,至于今天的青年对辛亥革命的“过低估计”就更不足怪了。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史著上关于辛亥革命既胜利了又失败了的概括是矛盾的。事实上,说辛亥革命失败了,那是指它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能改变中国人的悲惨境遇,而且革命的果实一度被袁世凯攫取。说它取得了巨大胜利,是相对过去而言。说它又失败了,是指它没能完成面对的历史任务,那些根本性问题还需要中国人民下一步在共产党领导下继续探索和奋斗中去解决。它前进了一大步,但还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这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的统一。

■国共两党为什么都重视高举孙中山这面旗帜?

理论周刊:对于孙中山,国共两党都十分认同和肯定他:在国民党那里,他被尊为“国父”,蒋介石还以孙先生的继承人自居;在我们党这里,孙中山被称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爱国者”。这充分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巨大影响。那么,国共两党为什么都重视高举孙中山这面旗帜呢?

金冲及:当世界格局已经发生剧烈变动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该怎么办?它的出路在哪里?在孙中山以前,中国人做过多种尝试:由清朝统治集团中一部分人推行的洋务运动,自称可以导致中国的“自强”和“求富”,但在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中破产了;希望依靠无权的光绪皇帝来实行的戊戌变法,虽然起了重大的启蒙作用,但在封建顽固势力迅速反扑下也破灭了;下层民众自发的义和团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但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同样没有给中国指出真正的出路。他们都没有在中国人面前树立起新的救国的奋斗目标。

孙中山代表着一种新的社会力量,走上中国的政治舞台。面对近代中国千头万绪的社会矛盾,他提纲挈领地提出三个基本问题:民族独立,民主政治,民生幸福(也就是他所说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并且要用革命的手段来实现它。这些主张切中要害,在中国历史上还不曾有人这样提出过。它树立了一个新的奋斗目标,深深地影响了不止一代的中国人。辛亥革命时期其他思想家和政治家,在某些问题上可能比他说得更深刻,但从全局来看,要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没有人能够同他相比。

当然,作为先驱者,孙中山还有他的弱点:他提出了这些目标,却没有真正找到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道路,对这些目标的理解和后人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怎样,在中国人面前提出民族独立、民主政治、民生幸福这三大奋斗目标,主张用革命的手段去实现它,并且成为人们相当广泛的共识,这就在历史上迈出很大的一步。正因为如此,直到今天,中国共产党也好,绝大多数中国人也好,依然把自己看作孙中山开创的事业的继承者。

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把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称为“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每年国庆,天安门城楼上除了悬挂着毛泽东画像,在它对面还竖立着孙中山的巨幅画像。这是对孙中山崇高地位的尊重,也是他应该得到的荣誉。

再说中国国民党。它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在孙中山主持下,同共产党合作,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写道:“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中的革命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这三个政治原则,同共产主义在中国民主革命阶段的政纲,基本上是相同的。”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起来,背弃了孙中山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但是,孙中山在全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因此蒋介石依然举着孙中山的旗帜,以“孙中山先生的继承人”自居,这是他在一段时间内得到不少人信任、建立过相对稳定的统治秩序的重要原因。不过,在国民党内部确有一批真诚地相信孙中山革命三民主义的人,他们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好朋友。

■如何认识孙中山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地位?

理论周刊:近年来,有人提出了“告别革命”的观点,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提出了质疑;有人甚至在网上炒作孙中山到底是“爱国者”还是“卖国者”的问题,认为他并不“伟大”,也不那么“爱国”。您对此怎么看?我们该如何看待孙中山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呢?

金冲及:对于这些问题,需要结合近代中国的历史情况加以分析。

……

辛亥革命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可以说是迫不得已的。第一,当时中国面对的社会矛盾特别尖锐,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悬于一线,使那时的爱国者产生一种特别急迫的心情,不得不奋不顾身地投身武装起义。第二,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人民在内部没有民主权利,清政府顽固地拒绝一切根本改革,使任何温和的办法都不能得到结果。这迫使他们没有别的路可走,只能拿起武器。第三,中国是一个富有人民革命传统的国家,有这样的传统和没有这样的传统是大不一样的。没有这些原因,革命是不会发生的。

孙中山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国的民族英雄。他的遗嘱中写道:“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中也写道:“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大概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共识。

在革命进程中,当革命力量处于极端困难时,为了集中力量击败主要的敌人,他在国际交往中也作出过某些妥协和让步。这样做对不对自然可以讨论,但不能由此得出他“不那么爱国”的论断,正如不能指责列宁在布列斯特和约中作出的妥协和让步是“不那么爱国”一样。这里令人想起毛泽东说过的另一段话:“像很多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孙先生也有他的缺点方面。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

第二篇:九年政治热点题三

„„„„○„„„„题„„„ „班答 „ „ 年„九„:要级„班„ „ „ 不 „ „ „ „ 内 „ „ :„名„姓线 „ „ „ „ 封 „ „ „ „ :密号„考„„„○„ 思想品德中考热点题型试卷

(满分8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2017年9月14日,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在北京主持召开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暨攻关项目启动大会。环保部将建立“包产到户”跟踪研究机制,提出“一市一策”的大气污染综合解决方案。坚决治理大气重污染,政府应该()

A.始终把环境保护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B.树立顺应自然、不开发自然资源的生态文明理念

C.坚持“先污染后治理”原则,保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D.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2.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表示,必须强化科技支撑,找准大气重污染的成因和来源,研究更有效的措施,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大气重污染问题。这样做()①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

②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

③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④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举措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2017年9月18日,“2017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技术高峰论坛”主论坛在上海举行。中央网信办副主任杨小伟在会上表示,网络攻击、网络窃密、网络欺诈、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等现象频发,网络安全已成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群众福祉的重大战略问题。关于网络安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上网冲浪就是为了体验无限的自由

B.网络安全关系到国家利益,但是与中学生关系不大 C.网络安全既关乎人民福祉,也关系到国家安全 D.中学生要严厉打击破坏国家安全的行为

4.总书记指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创新和创业相连一体、共生共存。为此,我们要()①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创业发展 ②提高对创新创业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③把创新创业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④支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取缔其它产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九年级政治 第1页,共8页

5.2017年9月15日,2017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启动仪式在上海举办。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培育融合、协同、共享的双创生态环境。这说明()

①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

②我国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③我国已经成为创新型国家

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17年是双创周举办的第三年,主题为“双创促升级,壮大新动能”。这说明创新创业()

①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②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

③有利于实现国家振兴和民族伟大复兴

④能够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所有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大国外交》专题片第三集《中流击水》,讲述中国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积极有为的姿态投身世界事务,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全球治理体系,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这反映了()①中国是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

②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③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④中国主导世界发展,作用已被世界认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谈,双方强调两国在通过对话谈判最终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方面拥有共同目标,双方致力于维护半岛和平稳定。这说明()

A.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B.世界和平,战争的危险已经消除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D.中美两国共同左右世界发展格局

9.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双方要加强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制中的协调和合作,合力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会谈期间,中美双方重申致力于促进亚太地区和平、稳定与繁

九年级 政治第2页,共8页

荣。这说明()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②中美合力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承担着发达国家的国际责任 ③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④我国可以放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基点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特朗普访华期间,习近平主席指出,执法及网络安全事关两国人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是中美重要合作领域。希望双方围绕追逃追赃、禁毒、非法移民、打击网络犯罪、网络反恐、网络安全保护开展更多合作。这()①说明我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②需要双方扩大合作,各国之间毫无保留 ③表明经济全球化使各国联系日益紧密

④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领域的

A.①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11.最美孝心少年柯原当起了妈妈的小老师,给妈妈读书,教妈妈认字。为了不让妈妈那么辛苦,她还想办法来自己挣学费。因为她懂得孝敬父母是()A.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法律倡导的事情 C.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D.为人做事的唯一准则 12、7年前,娜迪热•艾买尔江与住在一楼的姜鸿艳夫妇相识。看到老人的儿女工作忙,不能时常陪在身边,娜迪热•艾买尔江每天放学,都会到老人家,陪他们聊天,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就这样,这个女孩陪伴姜鸿艳一同走过了七年。娜迪热•艾买尔江自觉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A.爱国

B.敬业

C.诚信

D.友善

13、索朗曲珍一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去世了,被送到西藏拉萨堆龙德庆县SOS儿童村。儿童村的妈妈巴桑卓玛患上了严重的腰间盘疾病,她便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她说,感谢社会上所有的爱心人士让我重新过上了更好的生活,等我长大了我也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向索朗曲珍学习,我们要()①尊重父母,关爱父母,回报父母

②心怀感恩,与人为善

③传承家庭美德,履行自己的责任

④听从父母安排,不对父母提任何要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2017年11月14日,由中国与瑞士共同策划、制作的纪录片《丝路新纽带:中欧班列》在上海发布。纪录片展现了一次辗转八国的人文大旅行和从东到西的多样文化和风土人情。这说明()

九年级政治 第3页,共8页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往往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②文化差异不复存在,每种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成果

③不同文化各有千秋,中华文化最优秀

④不同文化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实现多元和谐发展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③④ 15、2017年11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谈,双方强调两国在通过对话谈判最终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方面拥有共同目标,双方致力于维护半岛和平稳定。这说明()A.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B.当今天下太平,战争的危险已经消除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D.中美两国同为世界大国,共同左右世界发展格局

16、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南仁东,今年9月因病逝世。他主导提出利用我国贵州省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从论证立项到选址建设历时22年,主持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他长期默默无闻地奉献在科研工作第一线,与全体工程团队一起通过不懈努力,迈过重重难关,实现了中国拥有世界一流水平望远镜的梦想。南仁东的一生()

①顽强拼搏,名利双收

②勇担责任,奉献祖国 ③善于交往,为人友善

④不畏挫折,勇往直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7、天眼之父——南仁东,不计个人名利得失,长期默默无闻地奉献在科研工作第一线,与全体工程团队一起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了中国拥有世界一流水平望远镜的梦想。今年9月,南仁东因病逝世。2017年11月17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南仁东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南仁东()①做到了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②诠释了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社会 ③自觉履行了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2017年10月5日晚,中央有关部门组织拍摄的七集大型政论专题片《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在中央电视台首播。不忘初心,我们必须继续()

①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②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发展的根本基点

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④坚持以发展民主政治为中心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九年级政治 第4页,共8页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题„„„ „班答 „ „ 年„九„:要级„班„ „ „ 不 „ „ „ „ 内 „ „ :„名„姓线 „ „ „ „ 封 „ „ „ „ :密号„考„„„○„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44分)19、2017年11月5日19时4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这是北斗三号卫星的首次发射,也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实施的首次航天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步

(1)、我国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源于我国实施的哪些战略?

(2).我们怎样才能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实现科技强国目标?

(3)、青少年应该怎样为建设创新型强国做贡献?

九年级政治 第5页,共8页

20、材料一:2017 年 11 月 8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与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娅共同参观故宫前三殿。习近平沿途向特朗普介绍故宫的历史、建筑和文化,特朗普频频赞叹。习近平指出,人文交流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长期事业,事关中美关系长远发展的基础。

材料二:特朗普在故宫茶叙期间使用平板电脑向习近平展示外孙女阿拉贝拉用中文演唱歌曲、背《三字经》和古诗的视频。习近平夸奖阿拉贝拉中文水平进步,说可以打“A+”,表示她在中国已成为小明星,希望她也能有机会来中国。

(1)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蕴含着 “ 和 ” 的中国文化体现了哪些特点?

2.请你为特朗普夫妇及随行人员介绍几个能够代表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3.请你谈谈越来越多像阿拉贝拉一样的外国小朋友开始喜爱中文、学习中文的理由。

4.请谈谈你将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中美文化交流的使者?

九年级 政治第6页,共8页

21、材料分析:

材料一:

2017 年 11 月 9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谈。双方认为,今年以来中美关系取得重要进展。中美关系事关两国人民福祉,也关乎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选择,共赢才能通向更好未来。

材料二:习近平强调,中美关系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方愿同美方一道,相互尊重、互利互惠,聚焦合作、管控分歧,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多获得感,给地区及世界人民带来更多获得感。两国元首重申致力于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决定继续探讨关于改善两国互动的基本原则。

(1)为什么说 “ 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选择 ” ?

(2)在对外交流和合作中,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

九年级政治 第7页,共8页

22、材料分析题

2012年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站在新的历史关口:举世瞩目的成就背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逐渐显现。专题片指出,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开启了当今世界最具雄心的改革计划。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攻坚克难,砥砺奋进。1500多项举措,推动改革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等领域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

(1)材料反映出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

(2)、五年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最根本的一条是什么?

(3)、为确保全面小康目标如期实现,国家和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九年级政治 第8页,共8页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第三篇:2011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必看重点题

2011年专升本政治必看重点题目

一、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2)它们之间的区别表现在:两者虽然都是以客观物质世界为对象的,但具体科学研究的是物质世界某一特殊领域或某一特定层次的本质和规律,因而其理论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3)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另一方面,具体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简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答:(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即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

(2)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这表现在: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因为物质是世界上一切运动的主体与客观基础,设想离开物质主体的运动必然主张以意识为主体的运动,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如黑格尔“绝对观念”的运动。另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因为运动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存在形式与根本属性,设想离开运动的物质必然主张静止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最终陷入形而上学。如欧洲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实质上是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认静止的存在。恰恰相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绝对运动中存在着某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但相对静止不是物质的本质属性,而是绝对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三、简述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答:(1)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静止主要是指物质运动的三种特殊状态:其一是相对于特定的参照系而言,事物没有发生机械运动。其二是相对于质变而言,事物仍处在量变阶段。其三是相对于某种具体的物质运动形式而言,事物没有发生那种形式的运动而处于其他形式的运动之中。

(2)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运动与静止的对立表现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二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所谓运动是绝对的是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任何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永恒运动的,是无条件的。所谓静止是相对的是说,静止是运动在特定条件下的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另一方面,运动与静止的统一表现在: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即所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在运动与静止关系上有两种形而上学的错误:一种是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否认运动,只讲静止,将静止绝对化的形而上学不动论;一种是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只讲运动,否认静止的形而上学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四、简述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答:(1)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同一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相反而又相成的基本关系或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趋势和性质。具体表现为:第一,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这是指矛盾双方各自以对方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互为媒介,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第二,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这是指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存在相互渗透的渠道和桥梁,相互转化的趋势和可能。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2)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一,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表现在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关系。即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第二,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对立表现在二者之间是相对绝对、相互区别的关系。即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

五、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辨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答:(1)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因为:第一,唯物辩证法揭示的是事物的联系与发展,而对立统一规律揭示的是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动力,也就是说,所谓联系实质上是矛盾与矛盾、矛盾这方面与矛盾那方面的联系,所谓发展实质上

(2)国体是国家的阶级内容,政体是阶级统治的具体形式,所以国体与政体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使国体得以实现。

十一、简述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答:(1)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精神现象的总和。

(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依赖性。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的产生、变化与发展都根源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第二,社会意识的内容,无论其具体形式和水平如何,也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第三,社会意识中的阶级属性是对社会存在中阶级关系的反映。

十二、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

答:(1)在生产方式的矛盾统一体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二者间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则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则阻碍生产力发展。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方式及其矛盾运动。其中,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内容方面,是活泼易变的,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形式方面,是相对稳定的,因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始终存在着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着生产方式从低级向高级的不断发展。

十三、简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

答:(1)在社会形态的矛盾统一体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2)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

(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表现为积极地为经济基础服务,第一,从方式上看,上层建筑是通过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和领域的控制和调节来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第二,从内容上看,上层建筑一方面要保护和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要消灭和排斥异己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第三,从性质上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在整个社会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最终取决于其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如果上层建筑维护的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先进的经济基础,则该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社会性质是进步的,如果上层建筑维护的是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的经济基础,则该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社会性质是反动的。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形态及其矛盾运动,表现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社会形态的不断更新。

十四、简述人的价值?

答:(1)人的价值即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或意义。

(2)人的价值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做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简单地说就是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人的个人价值是指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对个人和自己对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简单地说就是社会对个人的满足程度的高低。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也就是贡献与满足的统一。

十五、简要说明毛主席思想科学概念的涵义?

答:毛主席思想这一科学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涵义:第一,毛主席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第二,毛主席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第三,毛主席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十六、简要说明毛主席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1)毛主席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主席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和策略;关于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等。

(3)毛主席思想活的灵魂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

答:第一,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这个基本国情,成为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第二,良好的群众基础;第三,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第四,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第五,共产党正确领导。

二十一、“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答:第一,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只有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第二,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第三,农村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基地,是开展土地革命,实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

二十二、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

答: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无议会可以利用,没有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只能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第二,中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0%以上,这就决定了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题的革命斗争,“工农武装割据”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斗争的最高形式;第三,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多次奋斗的结局也证明,革命在城市首先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已不存在,而反动统治相对薄弱的广大农村地区,正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阵地和夺取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的出发点。

二十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意义?

答:(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革命正确的道路,只有沿着这条道路前进,革命才能顺利发展,取得胜利。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理论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毛主席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进行革命夺取政权树立了榜样。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的理论及其实现,自始至终贯穿的基本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对于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二十四、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第一,论述了在中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必然性;第二,科学地分析了各个阶级在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地位;第三,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第四,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和任务。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和任务,对外是防止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的颠覆和破坏,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对内是镇压敌对势力的反抗,保护人民民主权利,组织和管理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中国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转变,并最终实现消灭一切阶级和一切国家的伟大目标。

二十五、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答:第一,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把民族资产阶级列入人民的范围,而不是列入专政对象;第二,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第三,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和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十六、简述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及意义?

答: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正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具有伟大的意义:第一,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尽快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摆脱贫困,消灭剥削的强烈愿望。第二,反映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经过建国后的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新中国的情况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增加,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课题。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正是反映了这种历史必然性。第三,集中反映了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发展和开创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创造性贡献,是毛主席思想的重要内容。

二十七、中国社会注意建设道路的提出及指导方针?

党把它称为毛主席思想。党的七大把毛主席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写到了自己的章程中,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十四、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哪些鲜明特点?

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既不同于西方的多党制。又不同于一党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和优点。其鲜明特点主要有:

(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各民主党派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形式,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3)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为活动准则,各民主党派都享有宪法规定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亡的平等地位。

十五、什么叫依法治国?实行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具有重大意义。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十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什么?

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主席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十七、“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是:

(1)坚持“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的中央政府在北京,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实行“两种制度”。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

(3)设置特别行政区,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

(4)实行“—国两制”长期不变。这种不变,既是承诺,又有《基本法》作保障。

十八、“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答:“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而提出的,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主要是:第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国家学说。在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内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可以长期并存;社会主义国家既可以为作为国家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也允许和保护一定地区范围内存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第二,赋予“和平共处”以新的涵义,把和平共处思想和原则创造性地运用于解决国内问题。

“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意义主要是:第一,它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符合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它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有利于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第二,它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范例,是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大贡献。

十九、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什么?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基本政策是什么?

答:(1)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已经不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而是各族劳动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具体的内部矛盾;主要是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在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上还存在差别。

(2)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坚持这一原则,必须反对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和分裂主义;坚决揭露和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一切分裂祖国的阴谋活动。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11成人高考政治串讲笔记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绪论

一、哲学常识:P1

1、哲学定义: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基本问题:P2 一个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两个方面:思维与存在谁为第一性的问题,即谁决定谁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反应存在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四条论据: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做出明确回答的问题。

如何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其它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是哲学史上各派哲学斗争的焦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也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基本问题。

3、哲学派别:P3 A、唯物主义就是物质(存在)第一性、意识(思维)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三个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就是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两个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变化、发展的,没有绝对静止和永恒不变的东西,有质变和飞跃,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主要不在于事物的外部,而在于事物自身所包含的矛盾性。三种形态古代朴素辩证法;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D、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彼此孤立和固定不变的,否认事物的根本质变和飞跃,认为事物运动变化的源泉在于外力的作用,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事物自身运动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马哲常识

1、马哲产生的三个条件:P5 社会条件

经济:资本主义的大机器工业开创了人们的视野:生产力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简化了人们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 表明经济关系是整个社会的基础 政治: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和成熟 自然科学条件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细胞学说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理论条件

十九世纪的德国古典哲学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和黑格尔辩证论

2、马哲的三个定义:P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的理论体系。

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P38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行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否定的性质和趋势。

普遍性、特殊性含义及其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无处不在),并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各有其特点。

关系:是相互区别的;相互渗透、相互联结;区别是相对立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5、辩证法范畴的含义(五对,十个)P43-45 ○1现象与本质: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

对立统一关系

意义:现象和本质的对立,决定了科学认识和研究的必要性。现象和本质的统一,决定了科学认识和研究的可能性。○2形式和内容: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内容是指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对立统一,相互作用,矛盾运动。

意义:根据内容决定形式的的原理,反对形式主义。

根据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原理,还应重视形式的作用,反对形式虚无主义。

根据形式与内容矛盾运动的原理,当形式对内容起促进作用时,要保持形式的相对稳定性;而当形式不适应内容、甚至阻碍内容发展时,要适应内容的发展需要。

○3原因和结果: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一定现象引起的现象。对立统一,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复杂多样性。

意义:正确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正确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科学地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预见性,有利于实 践的成功。○4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

对立统一关系

意义:把握必然性是认识和实践的基础。必须重视偶然性的作用。○5可能性和现实性:可能性是指事物依据其内在根据和外在条件有可能转化为其他事物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现实性是指现实存在的事物及其的内在根据和外在条件的综合。

对立统一

意义:它是正确思维和行动的理论指导,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要从现实性出发,并对可能性作全面分析,不能从可能性出发。尊重客观必然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使好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反对故步自封、看不到事物发展的必然前途、无所作为的庸人思想,也要反对脱离现实条件的空想和幻想。

第四章

1、时间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四条论据)P60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力量。

2、主体与客体关系(四条)P61 实践关系,即主体和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是最根本、最基础的关系。认识关系,即主体和客体之间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价值关系,即客体对主体的利益关系。

审美关系,指人们为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欣赏、感受、和体验的关系。

3、感性、理性概念和关系(概念中包含两个特点、三个形式)○1感性认识:是认识发展的初级阶段,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现象,对事物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其特点是直接性和形象性,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2理性认识:是认识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而得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3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又是相互联系的。两者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没有感性认识就没有理性认识,没有理性认识就没有感性认识;两者相互包含,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感性认识中包含理性成份,理

0○3核心:国家政权 ○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

○5上层建筑服务经济基础:保护和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消灭和排斥异己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6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表现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由基本适和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社会形态的不断更新。

5、社会基本矛盾是根本动力 积极斗争是直接动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和创造者P102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6、人的属性 :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决定人的本质)P114 本质:实质上是以后总社会关系的总和。价值: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概论

一、绪论

1、毛泽东思想常识

产生条件: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运动的发展呼唤新的理论,这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现实需要。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物质条件。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文化来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

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这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发展过程:P126-128 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

1919—1927 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1926、3《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927、3《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土地革命战争的前中期)

1927—1935形成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这是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标志,是马泽东思想最有独创性的理论 1928、10—11《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 1930、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0、5《反对本本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1935—1945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理论 1939、12《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第一次使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 1940、1《新民主主义论》

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6—1956形成了完整的政策、策略理论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关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的思想。科学含义(3条)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内容与创新(6条)P130

2○1五四运动P148:1919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彻底地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

○2南昌起义P171:1927年8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起点,明确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3八七会议P172:1927年8月7日,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方针;决定在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

○4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革命武装的绝对领导地位。○5秋收起义与井冈山: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初步形成了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

(2)武装斗争P170-171 ○1武装斗争的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3人民军队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原则:党指挥枪P176 ○4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以武装的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3)统一战线

领导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主力军 :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P185 同盟军:民族组产阶级。

抗日战争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P186 对资产阶级的政策:又斗争又联合,以斗争求团结。

(4)党的建设(三大作风):发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P195 第六、七章 中国建设

1、○1新民主主义社会特征:经济上实行以国有经济为主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主要矛盾:内部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外部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3社会性质:带有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它属于社会主义体系,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

2、P204过度时期总路线: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社会主义社会矛盾:P216 ○1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及其作用: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我们社会的前进。

○2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及各项处理方针: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矛盾,需要用专政的方法。人们内部矛盾属于非对抗性矛盾,用民主的方法。人民内部要在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在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科学文化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三部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一、二章 绪论

1、邓小平理论

产生条件(3条):P227 ○1时代背景条件 时代主题的转换,当代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 新的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 ○2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3实践条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总结 精髓(2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内容(9条):○1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别国经验和模式,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上,做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历史阶段,我们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级。

○3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

○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问题上,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6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7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8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强调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9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造。评价(2个):P231 第一次飞跃 四个创新:○1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2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3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的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4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2、三个代表 内容: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关系: 生产力是基础 文化是灵魂 人民群众是主体

贯彻: 与时俱进是关键 保持先进性是核心 执政为民是本质 意义: 立党之本 执政之基 力量之源 第三、四、五章 总论

1、首要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问题的基本理论问题。

2、社会主义本质:生产力方面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方面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根本目标方面的最终实现共同富裕。P246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4、三个有利于含义: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P257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四项基本原则含义

7、P25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3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P268 根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战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9、和谐社会六个特征: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P269 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章 分论

1、社会主义经济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两条含义、三条必然性):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P276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与基本框架P278 特征: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市场经济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企业是市场主体,是面向市场,根据市场需要安排其生产经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政府部门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具体事务,而是通过财政、税收、价格、金融等政策调节和引导企业的经营活动;生产经营活动都按照一套法规体系来进行,整个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法制基础。

框架:在所有制结构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方式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宏观调控上,使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长处,实现市场调节同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效结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2层含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一个原则: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2、社会主义政治 P294 ○1中国特色民主制度(4条)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依法治国(3条)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治理国家。

3、社会主义文化P301 ○1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基本方针重在建设,以立为本、持之以恒、贵在落实、务求实效。

③根本任务: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4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4、外交战略与对外开放 ○1邓小平的新判断: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P307

○2对外开放是长期国策:P310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大胆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统一;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5、一国两制

四个含义:一个中国、两个制度、高度自治、长期不变P320 两个意义:P321 在理论上的意义:

第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即在一个国家内部可以存在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 第二,发展了列宁的利用“资本主义促进社会主义”的思想 第三,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

第四,创作性地将实行两种不同社会制度运用于一个国家内部 在实践上的意义:

第一,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最佳方案

第二,为解决当代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6、P328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

依靠力量: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社会各民族各阶层的力量。

7、P331 ○1新时期党的建设总目标: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2总要求: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

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3重点内容: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第四篇:如何点题

在点题的位置上,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情况:

①在文章开头点题。如《小草》一文的开头:“很多人爱花,因为花朵鲜艳多彩;不少人爱柳,因为柳树柔美多姿。然而我却爱那平凡的小草。”文章一开篇,就开宗明义,点出题意,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

②在文章当中点题。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这段话,不仅揭示出了邱少云牺牲的伟大意义及文章的中心思想,而且加强了文章内容与题目之间的联系。

③在文章过渡处点题。如《爱美的妈妈》一文中的过渡段:“这就是我的妈妈,爱整洁,讲仪表。不过,你可千万不要认为我的妈妈只讲外表美,她的心灵更美。”这段话,不仅点明了题意,而且将文章前后内容自然、紧密地衔接起来。

④在文章结尾点题。如《谢谢您对我的帮助》一文的结尾:“手中的考卷就要答完了,让我在这有限的几分钟内,对您衷心地说一句:‘谢谢您,敬爱的王老师,感谢您6年来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段话既归纳了全文内容,又点明了题意,也写出了“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在点题的形式上,除一次性点题之外,还可以考虑以下两种情况:

①在首尾同时点题。如《难忘的一件事》,开头:“我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其中大多数已经模糊不清了,只有这件事至今仍记忆犹新。”结尾:“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但它将铭刻在我的脑海深处,永远提醒着我要做正直的人。”这样,首尾呼应,既使文章结构严谨,突出了中心,又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在记叙的过程中逐一点题。如《老水牛爷爷》一文中:写他“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的胡须”,点出“老”;写他“会凫水,而且凫得特别出色”,点出“水”;写他“脾气很怪,真像牛一样”,点出“牛”;写他“辈份最大”,点出“爷爷”。在记叙中逐一点题,文章恰似一出儿徐徐展开的话剧,引读者循文生情,渐入佳境。3

在点题的表达方法上,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情况:

①通过叙述点题。如《草原》一文的开头:“这次,我看到了草原。”这里用叙述的方法点题,话语中流露出第一次见到向往以久的草原的兴奋之情。

②通过描写点题。如《我的爸爸》一文的开头:“我的爸爸今年36岁,中等身材,乌黑的头发,一双明亮的眼睛衬着白皙的皮肤,显得十分慈爱、可亲。”这里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点明题意。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点题。当然,也可以通过描写环境、景物含蓄点题,或通过侧面描写间接点明题意。

③通过抒情点题。如《我爱我的老师》的结尾:“刘老师啊,我的好老师!您不但教我知识,还时时刻刻以自己的言行教我如何做人,教我如何关心他人。我从心底里喊一声:”刘老师,我爱您!“作者直抒情怀,点明题意,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④通过议论点题。如《记一件发生在身边的事》的结尾:”‘在没有心的沙漠,在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是啊,人间自有真情在。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奉献出一点爱,世界不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了吗?“这段议论,既点明题旨,也使文章增添了光彩。

从修辞的角度上,还可以考虑以下点题的方法:

①运用”反复“点题。如《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在开头、中间和结尾都写了”别了,我爱的中国!“这样”反复“点题,不仅表达了作者离别祖国的痛苦之情,还使文章完整如一,增强了抒情效果和感染力。

②运用”引用“点题。如《桂林山水》开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引用名句点题,言简意赅,既赞美了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又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

除”反复“、”引用“之外,还可以考虑运用比喻、拟人、一设问、反问、夸张、双关等修辞方法来点题。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取怎样的手法点题,总之,点题要与具体描述、具体事例的记叙紧密结合,使双方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决不能空喊口号,唱高调儿,说套话、大话。

注意事项

【思考练习】

(1)”点题“,指的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构思布局时,如何设计”点题"?

(2)拿出一至两篇自己以前写的文章,认真读一读,想想文中运用了怎样的点题方法,在此方面还有什么问题,然后动笔改一改。

第五篇:点题

记叙文是考场作文的得分利器,同学们已经经过了近一年时间的记叙文写作训练,绝大部分同学都懂得了记叙文写作的基本常识,如怎么确定文章主旨?怎么行文谋篇?怎么选择材料?怎么进行具体细致描写?等等。但是,很多同学还不知道记叙文的扣题点题方法,有些同学甚至没有扣题点题的写作意识。前不久,有个同学拿了自己写的一篇《欣赏》的文章给我看,文章写得不错,但是文章只在开头和结尾有点题,中间主体部分一次都没有点到“欣赏”或大意接近“欣赏”的文字概念,显然,文章中部没有扣题点题,这是记叙文写作之大忌,失分会很严重的。基于这种情况,本学案就针对“记叙文的点题”的问题和同学们谈谈写作中的操作办法,希望给同学们一些借鉴。

记叙文的“点题”,是指在文章中点明文题,点明立意的一种做法。这在考场作文中是很必要的。有的同学觉得自己的作文是合题的,立意又是明确的,点不点题无所谓,如果是竞赛作文,就真无所谓,如果是考场作文,应当是点题为妙。因为阅卷老师看的速度非常快,或许短时不能明白过来,还是很有可能的。所以在考场作文中一般不要省了这个操作。

【方法介绍】

是不是一定要在文中点文题(题目)呢?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文章完全合题,不点也能让人一下子看明白,那样的话不点也行,但如果你的文章有点“形散”,那就需要在文中多次点题。我建议我们的同学在考场作文中都要点题,多点题一定不会错的!

点题是揭示文章主旨的重要技法,点题有术。但文章究竟在何处点题,则无定规,应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而定。点题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开门见山法

这种方法是作者在篇首即将文章的主旨推出。篇首的点题起统领全文的作用,它可以引起读者对文章的关注和思考,便于读者对文章中心的感知和把握。

如朱自清着名的《背影》,文章扣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发了父子深情。文章开篇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段话用平实、简洁的语言告诉读者,思念父亲最难忘的是他的“背影”。这样开门见山,落笔点题,说“背影”,揭主旨,为全文罩上了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也为读者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起到了很好的预设作用。

二、卒章显志法

这种方法是作者在全文叙述或陈说的基础上,在文章有了水到渠成的蓄势后,将文章主旨在文末推出。这样的点题犹如江水陡掀波澜而又瞬间定格。它既是全文的总结,又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王周生的《这不是一颗流星》一文,选择了病房和万人体育馆两个地方,采用倒叙手法,写小浩波探望病危的阿婆,由此引出阿婆平时“最爱”小浩波的诸多事情。特别是阿婆为了保护小浩波,宁愿自己烫伤,从而激起小浩波一心要给阿婆买皮手套的念头,这种感情是那样的真诚纯洁,那样的深挚持久,以至阿婆死后,小浩波在万人体育馆看戏熊演出,还念念不忘要让阿婆戴上熊皮手套,好不再生冻疮。文章在篇末点题:“我原以为,孩子天真纯朴的念头像流星一样会转瞬即逝,现在我明白,这绝不是流星,而是一颗心,这颗心比大人们更真诚更纯洁。”“比大人们更真诚更纯洁”,在对孩子的褒扬中暗含着对大人们的批评,使文章所要表达的“大人们应该保持那一种赤子之心,让社会充满友爱,充满温暖”这一主旨得到了彰显。作者在篇末的点题,深刻地揭示了故事所蕴含的意义,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三、一线穿珠法

这种方法是作者在行文中数次点题,点题的话语犹如一条红线,把材料串联起来,使全文形成一个结构紧凑、中心突出的整体。

如有篇题为“读书真好”的满分作文,作者在文中恰到好处的点题,成了这篇文章成功的重要因素。作者开篇写道:“每当我陶醉在书的海洋中时,一种奇妙的感觉便充溢着我的心房,我似乎听到自己的心底发出由衷的感叹:读书真好!”这里,“读书真好”是作者第一次扣击题旨。作者巧妙地移用文题作为点题之语,先声夺人,给读者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第一印象。接着,文章由读书长真知——“我有甜蜜的感觉”写到读书益情智——“我得到心灵的净化”。前者直抒胸臆:“我有一种甜蜜的感觉:读书真好。”后者叙说感受:“……是的,读书真好。”然后再由读书助成长——读书“成了我精神的脊梁”,到最后读书促进步——书成为“人类进步的阶梯”。作者由“我”及人,由点到面,由叙感受而发感叹:“不仅是我,亿万个声音都会呼唤:‘读书真好!’”再次点题。最后,作者以“读书真好”四字独立成段,结束全文。这篇末的点题,是前面的内容的总结和升华。综观全文的数次点题,设置恰当,多而不腻,似一颗颗珍珠穿成的项链,放出夺目的光彩。

一般来说,文章点题与否,是衡量其高下优劣的一条重要标准。就叙述性的文章来说,除作者有意地运用含蓄的手法曲折地表达主旨的文章外,都应认真点题。不注意或根本没有点题的文章,只能给人以散乱、肤浅之感,而这样的文章是难以获得认可的。

下载辛亥革命政治点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辛亥革命政治点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年安徽省中考政治热点题(精选五篇)

    1.为了明天更美好,2013年的安徽省加速崛起、兴皖富民。推进皖江城市带与合肥经济圈聚合发展;皖北地区纳入国家中原经济圈规划;加快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皖南......

    点题式

    一、点题式 借用题记剖析文题的含义,以此阐明文题与话题的内在联系,拉近文题与话题的距离。 读者会清晰而深刻地理解把握题目的内涵。 1 如《真挚》的题记: 和煦的阳光普照大......

    辛亥革命

    迷雾后的盛装舞者 --《辛亥 摇摆的中国》读后感 如果说历史是一场舞蹈,时间是舞台上的迷雾,历史事件是迷雾后的盛装舞者,她的舞姿或妩媚、或超然、或激扬、或低迷……然而,坐在......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片段,初步了解孙中山早期活动。 2观看......

    辛亥革命

    推荐阅读:历史像一面古镜,往事历历在目。参加辛亥首义的湖北革命党人和全国的革命志士一样,是一群以近代知识分子和革命军人为主导的爱国进步群体,为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反对帝......

    辛亥革命

    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即将拉开帷幕之际,纪录片《辛亥革命》开始播放了。作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我感到十分有意义。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

    辛亥革命(汇编)

    ,但林宗素没有因此而放弃,她表示“愈挫愈勇”,决不气馁;并为此于宗孟女校创设“女子法政速成科”,以提高女子政治学识,养成参政能力。“女子同盟会”的领导人吴木兰也曾在一次宣讲......

    辛亥革命

    观《辛亥革命遗址》有感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们到达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走进大门,迎面是一幢精致典雅的两层小楼,房屋皆由红砖砌成,故当地人又称其“红楼”。 “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