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整理精品激发写作乐趣
。。
。。
激发写作乐趣,使学生乐写
库尔勒市第一小学
娄玙薇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主要体现在读、写两个方面,而写又是主要矛盾。学生进入写作阶段后,“写”就体现在作文上。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固然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写作技能的教学,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在培养兴趣、提高能力上下功夫,让学生爱写、会写。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使学生下笔有神,乐写、善写作文呢?在教学中,我是从这几方面去做的。
一、积累写作素材
1、从社会生活中摄取。小学生尽管阅历浅,然而毕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关键在于挖掘。例如记暑假的一件事,学生在暑假里经历的事可多了,这些事需要理,需要再现。通过家庭认识社会,开拓视野也很重要。例如《我爱家乡的xx》,要求写家乡的特产或住家附近的景物。学生虽然生活在家乡,但因为没去专门了解,不一定懂得清楚,要是让家庭配合,帮助提供,他们写起来就不困难了。
2、在平时小练笔中积累。平时把所见所闻及时记录下来,既是小练笔,又是积累素材。有了积累素材,才有内容。允许学生在小练笔中大胆的写,内容、题材、篇幅不限。(1)班会课是捕捉材料的一个窗口。老师批评了谁,表扬了谁,这些内容都可以以日记的形式写成不同性质的文章。(2)每周一升旗时校长总结一周情况时所讲的话应注意听讲,讲话的内容是小练笔的好素材。(3)家庭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如生活条件、人与人的关系发生变化等。(4)和周围人交往时,对这些人的看法或从这些人口中了解到的一些事情,都是写作的素材。(5)学了一篇文章后自己的感受以及想对主人公说的话等等。
3、从开展活动中丰富。课堂中创设情境,开展钉纽扣、踢毽子等比赛,创设小品表演等情境,课外开展各种活动,如登山、野炊、乒乓球赛等,都有利于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
4、做自己的“作文集”。
喜爱范文、熟悉范文,正是学生写作文的起始,让学生在作文园地里精心采撷,把自己喜爱的、可借鉴的作文编成集子,变为自己的“作文集”。一是多方面、多角度地搜集,即从报刊上裁剪下来,从学校、老师、同学那里转抄过来,从网上下载下来,从自己的作文中挑选出来;二是规定一定的时间阅读、筛选。这个阶段是学生潜入海底寻觅珍宝的过程,也是激发兴趣的过程。
学生积累了大量写作的材料之后,自然会有感而发,再加上适当的指导,学生就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而不是空洞、无病呻吟的文章了。
二、加强作文指导
有了生活素材,还必须引导学生深化对素材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在其中的指导与其他语文训练一样要经历一段由“扶”到“放”的过程,并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由于小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较差,虽然有时他们经过持续观察后占有的材料十分丰富,且富有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但是在他们的头脑里,这些材料是零乱的、分散的,没有大小轻重之分,尤其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小学生,他们不会根据中心思想选取相关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所以大多学生写起来思前不想后,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到哪里,这就难免出现辞不达意、详略不当的毛病。我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一定的示范指导,方能使学生较快地领会取材的思路、写作的方法,并有助于其过渡到半独立和独立的主动习作实践。如:在课堂中设计生动的情境让学生练说、练写,并结合学生实践情况进行集体讨论;通过课文及课外读物的阅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准备表述的,并进行仿写训练;经常有计划地参观、访问;组织班队会等活动后及时练写;指导学生写好生活日记等方法。在练笔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审题、选材、表达诸方面应进行周全的考虑,分步让学生深入体会。如在一次关于爸爸的作文训练中,我采用了多步选择的方法。第一步:在生活日记中寻找关于爸爸的事例。第二步:采用以说为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各自爸爸特点的词语,有些词语不太准确,但经过老师筛选后,让学生选择一个最准确的。第三步:选择能反映爸爸特点的事例。第四步:学生练笔,选出一篇代表性习作评点。第五步: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解放思想,还给学生“自由”,儿童有自己的情感,要让他们实现“以我手写我口,以我口表我心”的愿望。我指导学生写一件你听到或看到的表现社会主义新风尚的事,批改时发现一位同学写的却是他上街看见流氓殴打一位群众,人们袖手旁观,和他气愤的心情。当时我一气之下用笔重重地写下了“离题,重写”,并在讲评课上批评了一通。这位同学当场哭了,站起来争辩说:“真事为什么不可以写!”随即把作文本撕了个粉碎。看来我把他的积极性大大地挫伤了。那篇文章是小作者真情的流露,要是能在肯定他表达了真情实感的同时,帮助他全面地看问题,于作文于育人,效果可能要好得多。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写作的激情来自对生活的热爱。心有所动,总想表达出来。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爱星星、月亮、大地、花草树木,更要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产生各种情感体验,酝酿一吐为快的欲望。
三、增强学生写作成就感
在作文教学中,小学生普遍存在“怕写不好作文”的心理障碍,对作文缺乏兴趣,丧失信心,这直接影响作文质量的提高,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突破这种心理障碍,培养学生自主作文的信心。我在批改作文时,精心挖掘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对观察仔细、表达得体或有创见的作文,不管是全篇文章,还是只言片语,只要有可取之处,都给予表扬,写上几句赞扬鼓励的眉批。对写作有困难的或缺乏兴趣的学生,要适当降低要求,劣中选优,沙里淘金,从点滴入手,热情扶持,诱发上进的火花,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词、一个句子用得好,也要让他们觉得自己会写,自己能写。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念,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个经过努力,最终能获得成功的先苦后甜的过程,充分体验作文过程中的自我成功感。我还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找出作文的优缺点,养成自我探究的良好习惯。另外,我在教学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大家 听,请同学帮助修改,做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我鼓励同学们积极的投稿,我班许多同学的作文发表在库尔勒晚报,巴音郭楞日报上,同学们从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班级里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种喜欢作文的氛围。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相信长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练笔,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论文
姓名:娄玙薇
单位:库尔勒市第一小学
第二篇:激发写作乐趣
激发写作乐趣,使学生乐写
梅川镇小学董睿睿
作文具备较强的文字运用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方面。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引用学生的话就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实这两点正是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使学生下笔有神,乐写、善写作文呢?在平时的教学摸索中,我认为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积累材料,丰富文库。
中华民族是一个泱泱大国,物产丰富,有着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历史的长河里激起过多少朵晶莹浪花,文学的宝库里有多少脍炙人口的杰作。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语言华丽多彩,生动活泼,内容深邃,意义深远。因此值得学生学习、借鉴。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像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教会学生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任何事情,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尽可能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组织参观、游览,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二、有感而发,缘事而发,积极写作。
“文学贵为有感而发,缘事而发。”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文为心声的道理。有许多学生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他们总认为要写有意义的事,要写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影响颇大的大事,而对于鸡毛蒜皮、琐碎小事则感到没有必要写,也没有内容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学生对生活缺乏体验,心中缺少对生活真切的感受。因此,常常一节课过后,有的学生作文本上仍然孤零零地躺着一个题目。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生活联想,形成生活积淀。生活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的宝库,我们身边每天发生着不可计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为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到“日忆”,即每日一忆,对当天发生的事情进行一次回忆,想想有什么事可以
成为作文素材。对“日忆”的要求是入睡前,把一天中经历的事情在脑海里演一遍电影——这是会想。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思考可以把它写成什么作文——这是会选。也有的学生觉得事情不少,可惜没有意义,不能写成作文。因为他们对“有意义”理解很狭隘,以为只有好人好事才算有意义。其实不然,凡是对自己或他人具有教育作用,对事物的认识程度有所提高的事情都是有意义的。比如:因为我上课讲小话、插嘴,不遵守纪律,被老师批评了,这是坏事。但是有意义,它使“我”认识到那样做是错的;班里的两名同学打架,这是坏事,但是它使“我”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要求学生把这些事情记叙下来,积极动脑,写成一篇篇有血有肉,棱角分明的佳作。打破旧框框,学生纷纷开始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变得有意义起来,这就为作文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材料宝库,不再为无事可写发愁了。
三、等级打分,激励学生。
具体做法是将作文分为A、B、C三级。在第一次评改时,教师有意识控制A级人数,只有极个别优秀作文可打A级,修改后有进步的可升A级。对那些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善于抓住进步点,闪光点,稍有进步便予以升级。同时辅以“表扬信”等通知家长的形式,家校结合,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持久写作兴趣。
四、师生同评,写有所成。
乍一看,大家可能认为这是笔误。甚至有经验的老教师会提出质疑:“我从教几十年,没有听说过‘师生同评’这句话。每次作文讲评,都是我一言堂,学生洗耳恭听。”其实这并非笔误,而正是我们所要强调的。现代教育飞速发展,教育观念也有了本质的改变,提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应该与学生平等相处,在课堂上形成平等、和谐的关系。讲评时启发学生评价,教师当堂朗读学生写的作文,引导他们仔细聆听,说说哪些作文写得较好,为什么?学生兴趣激发了,都踊跃发言,教师再朗读作文评语,学生惊讶地发现自己的评价有的与教师的如出一辙,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适当给予表扬、鼓励,不失时机地说上一段话,如:“同学们都很聪明,都能当小老师了。下面,老师再念一些文章,看看哪位医生火眼金睛,一下子就能找到病症所在。”学生们思维活跃了,如一匹匹良驹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奔驰,每篇文章所存在的毛病都被他们发现了。教师再给优秀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使小作者通过面对全体学生朗读优秀习作,产生一定的成功感。还可以通过网络,把优秀习作发到有关网站,推荐发表,刊登。写作中存在毛病的学生通过师生同评这一过程,找到了纰漏,就会仔细回忆,开动脑筋,认真写好自己的作文。而那些经常被教师、同学大力褒奖,又被推荐发表的学生,就会产生一定的成功感、荣誉感,会更有信心,争取继续写出佳作,并积极投稿。一时还没有习作发表的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练笔,作文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班级里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种喜欢作文的氛围。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我相信长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阅读、多积累、多感悟、多练笔,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第三篇:激发写作乐趣
激发写作乐趣,使学生乐写
作文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具有多种交际功能:概括事物意义,与人交流感情,影响教育他人,自我表现、自我教育、创造新经验等。具备较强的文字运用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方面。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引用学生的话就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实这两点正是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使学生下笔有神,乐写、善写作文呢?笔者认为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积累材料,丰富文库
中华民族是一个泱泱大国,物产丰富,有着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历史的长河里激起过多少朵晶莹浪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库里有多少脍炙人口的杰作。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语言华丽多彩,生动活泼。内容深邃,意义深远,因此值得学生学习、借鉴。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想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教会学生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尽可能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组织参观、游览,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二、有感而发,缘事而发,积极写作
“文学贵为有感而发,缘事而发。”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文为心声的道理。有许多学生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他们总认为要写有意义的事,要写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影响颇大的大事,而对于鸡毛蒜皮、琐碎小事则感到无必要写,没有内容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学生对生活缺乏体验,心中缺少对生活真切的感受。因此,常常一节课过后,有的学生作文本上仍然孤零零的躺着一个题目。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生活联想,形成生活积淀。生活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的宝库,我们身边每天发生着不可计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为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到“日忆”,即每日一忆,对当天发生的事情进行一次回忆,想想有什么事可以成为作文素材。对“日忆”的要求即入睡前,把一天中经历的事情在脑海里演一遍电影——这是会想,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思考可以把它写成什么作文——这是记得。为了带动全班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日忆,笔者经常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比赛,看看谁说得是数量多,质量高。比赛时,总是以身作则,跟学生一起参赛,说一说今天有哪些事可以写成作文。他们听了,心悦诚服,大受启发,纷纷聚首,争相发言。也有的学生觉得事情不少,可惜没有意义,不能写成作文。因为他对“有意义”理解很狭隘,以为只有好人好事才算有意义。其实不然,凡是对自己或他人具有教育作用,对事物的认识程度有所提高的事情都是有意义的。比如:因为“我上课讲小话,插嘴,不遵守纪律,被老师批评了,这是坏事,但是有意义,他使“我”认识到我做错了;班里的两名同学打架,这是坏事,但是他使“我”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要求学生把这些事情记叙下来,积极动脑,写成一篇篇有血有肉,棱角分明的佳作。打破这些框框,学生纷纷开始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变得有意义起来,这就为作文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材料宝库,不再为无事可写发愁了。
三、等级打分,激励学生
具体做法是将作文分为A、B、C、D四级。在第一次瓶盖时,教师有一是控制A级人数,只有极个别优秀作文可打A级,修改后有进步的可升级。对那些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善于抓住进步点,闪光点,稍有进步便予以升级。同时辅以“表扬信”等通知家长的形式,家校结合,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持久写作兴趣。
四、师生同评,写有所成乍一看,大家可能认为这是笔误。甚至有的有经验的老教师会提出质疑:“我从教几十年,没有听说过„师生同评‟这句话。每次作文讲评,都是我一言堂,学生洗耳恭听。”其实这并非笔误,而正是笔者所要强调的。现代教育飞速发展,教育观念也有了本质的改变,提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诚然,学生是一个有意识、有自觉性的人,而不是认教师摆弄的胶泥或装填的料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生活经历以及个性特征、知识水平、人格尊严,学生有其自主作用和独立倾向。因此,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与学生平等相处,在课堂上形成平等、朋友关系。江平时,教师当堂宣读学生写的作文,引导他们仔细聆听,说说那些作文写得较好,为什么?启发学生评价。学生兴趣激发了,都积极踊跃发言,教师再宣读作文评语,学生惊讶的发现自己的评价与教师的有的出自一辙,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适当给予表扬、鼓励。不失时机地说上一段话:“同学们都很聪明,都能当小老师了。下面,老师再念一些文章,看看那位医生火眼金睛,一下子就能找到病症所在。”学生们思维活跃了,如一批批良驹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奔驰,每篇文章所存在的毛病都被他们发现了。教师再给优秀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使小作者通过面对全体学生朗读优秀习作,产生一定的成功感。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把优秀习作发到有关网站,推荐发表,刊登。写作中存在毛病的学生通过师生同评这一过程,找到了批漏,就会仔细回忆,开动脑筋,认真写好自己的作文。而那些经常被教师、同学大力褒奖,又被推荐发表的学生,就会产生一定的成功感、荣誉感,会更有信心,争取继续写出佳作,并积极投稿。一时还没有习作发表的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练笔,作文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班级里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种喜欢作文的氛围。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笔者相信长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练笔,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工作中已实施了几年,多年的实践与总结,得知目标教学的尝试与开展对优
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做出有益的探索。
学校为了全面、具体地在确定每堂课的教学目标,组织全体老师学习目标教学的模式,设计教学目标的制定。在科组教研活动和工作的教学实践中,为了能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我从目标演示、出示以及一堂课的知识反馈环节实践中得到启示,现总结出来谈谈收益。
一、标引入多元化、生动化
导入新课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手段。引入新课环节是一节课中的先契,引导好了,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唤发起来,调动学习积极性。那么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就能水到渠成地引流下去,学生会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在导入新课的教学环节中,我会采用多种艺术手段来紧扣课文内容,知识的重点、难点,巧妙地展示目标,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钻透教材,认准目标,制定出合乎本课教材和该班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为了能把学生注意力尽快调动起来,又让学生有确定的学习任务,我会运用富有艺术性的方式巧妙地出示教学目标。很多时开设新课,考虑到新课学习内容与旧知识连接不十分严密时,可以用直接口述的方式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直奔主题;有时我又会把教学目标包藏在教具中,用教具作背景引出学习目标。例如在上“写一种水果或蔬菜”的作文课时,我先出示一张苹果彩图,让学生进行看图想话、说话;然后引入:这苹果图美吗?谁想得到它,请你完成苹果图后面的目标要求。此时此刻,学生的思维已达到一种兴奋的状态,再加上这么直观的看和想,诱和求,学生很乐意接受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果教者再花些功夫去指导写作,那么本次写作的重难点肯定会一一突破的。
有时连上两节语文课,学生容易产生疲倦感觉。怎样利用目标的出示去为教学任务服务呢?很多时,我会把学习目标分成几个小点,运用“瓜分法”或“摘果法”出示学习目标,即每学一个内容或知识点前或后就出示一个学习目标,让学习效果好的同学获取一个“果实”,当然,这要付出动脑去想问题解问题的代价去换取的。在这个同步过程中,学习的目标既明确了,学生的知识点也接纳了,而且常常会收到满意的效果,这是我上课时出示教学目标屡试不爽的原因了。其实,学习目标出示的方法和方式何其多,我举的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两种罢了。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能为教学服务,效果不错,用什么方式也无妨,这可能就是古人说的“万变不离其宗”吧!
一、识达标要落实
为了检查教学目标是否真的落实,学生学习的知识去到哪个程度,教师可以在知识反馈中检查。也只有通过不断地复习巩固,才能切实提高语文基础知识。
怎样复习、巩固知识,可以从两方面去做好。
1、在讲读课文过程中进行复习、巩固。阅读一篇新课文的时候,要注意启发学生边学习边复习,运用以前学到的基础知识,去理解语言文字,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锻炼听说读写能力。这样,既复习、巩固了已有的知识、技能,又学习了新知,训练了新的技能,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基础必然越来越扎实。
2、在运用基本功的过程中复习、巩固、提高。这方面最常用的措施是独立完成课堂练习,也就是目标教学模式中的达标测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矫正和补偿知识错漏,以保证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有侧重点地提高学生对某些问题的认识水平。因此,在练习时我会根据教材特点、教时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好测评题目。除此以外,还做好评讲工作,因为评讲可以大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让学习好的学生当“小老师”来评讲答案,是我在达标测评环节中积累的一个经验。几个学年下来,发现学生在测评这环节中的学习气氛特别浓,表演欲特强,个个都想做得快做得对,好有机会来指挥同学学习,一领“当官”的英姿。日子长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完成作业的速度快了,但答案的准确率却不低。有时能力强的学生几下子就完成了,嫌老师测评题太少了。针对学生吃不饱的情况,我又动脑了,于是,每次测评的题目都设计好几组基础题供全班同学做,保证每个学生有机会动手动脑。在此基础上,还设计一两组难度较高的题目给“吃不饱”的学生做,这也许是叫分层练习吧!这样一来,“吃不饱”的学生不再闹“饥荒”了,往往是瞑目沉思地去钻研难题。经过时间的实践训练,学生的思维有所发展,个别优秀的学生课后自找IQ题来做,连平时学习一般的学生也加快基础题的完成速度后“碰碰”这些难题,看到学生在学习竞赛中的好成绩,我会心地笑了,这也许是为学生的进步而笑,也许是为自己辛勤探索的课题有收获而笑吧!
目标教学开展到今天,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或多或少也会总结到一些成功经验的。总的来说,目标教学的开展总体方向是正确的,是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将为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深化起着重要作用。
第四篇:小学语文激发写作乐趣使学生乐写
作文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具有多种交际功能:概括事物意义,与人交流感情,影响教育他人,自我表现、自我教育、创造新经验等。具备较强的文字运用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方面。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引用学生的话就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实这两点正是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使学生下笔有神,乐写、善写作文呢?笔者认为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积累材料,丰富文库
中华民族是一个泱泱大国,物产丰富,有着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历史的长河里激起过多少朵晶莹浪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库里有多少脍炙人口的杰作。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语言华丽多彩,生动活泼。内容深邃,意义深远,因此值得学生学习、借鉴。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想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教会学生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尽可能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组织参观、游览,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二、有感而发,缘事而发,积极写作
“文学贵为有感而发,缘事而发。”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文为心声的道理。有许多学生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他们总认为要写有意义的事,要写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影响颇大的大事,而对于鸡毛蒜皮、琐碎小事则感到无必要写,没有内容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学生对生活缺乏体验,心中缺少对生活真切的感受。因此,常常一节课过后,有的学生作文本上仍然孤零零的躺着一个题目。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生活联想,形成生活积淀。生活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的宝库,我们身边每天发生着不可计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为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到“日忆”,即每日一忆,对当天发生的事情进行一次回忆,想想有什么事可以成为作文素材。对“日忆”的要求即入睡前,把一天中经历的事情在脑海里演一遍电影——这是会想,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思考可以把它写成什么作文——这是记得。为了带动全班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日忆,笔者经常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比赛,看看谁说得是数量多,质量高。比赛时,总是以身作则,跟学生一起参赛,说一说今天有哪些事可以写成作文。他们听了,心悦诚服,大受启发,纷纷聚首,争相发言。也有的学生觉得事情不少,可惜没有意义,不能写成作文。因为他对“有意义”理解很狭隘,以为只有好人好事才算有意义。其实不然,凡是对自己或他人具有教育作用,对事物的认识程度有所提高的事情都是有意义的。比如:因为“我上课讲小话,插嘴,不遵守纪律,被老师批评了,这是坏事,但是有意义,他使“我”认识到我做错了;班里的两名同学打架,这是坏事,但是他使“我”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要求学生把这些事情记叙下来,积极动脑,写成一篇篇有血有肉,棱角分明的佳作。打破这些框框,学生纷纷开始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变得有意义起来,这就为作文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材料宝库,不再为无事可写发愁了。三、等级打分,激励学生
具体做法是将作文分为A、B、C、D四级。在第一次瓶盖时,教师有一是控制A级人数,只有极个别优秀作文可打A级,修改后有进步的可升级。对那些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善于抓住进步点,闪光点,稍有进步便予以升级。同时辅以“表扬信”等通知家长的形式,家校结合,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持久写作兴趣。四、师生同评,写有所成
乍一看,大家可能认为这是笔误。甚至有的有经验的老教师会提出质疑:“我从教几十年,没有听说过‘师生同评’这句话。每次作文讲评,都是我一言堂,学生洗耳恭听。”其实这并非笔误,而正是笔者所要强调的。现代教育飞速发展,教育观念也有了本质的改变,提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诚然,学生是一个有意识、有自觉性的人,而不是认教师摆弄的胶泥或装填的料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生活经历以及个性特征、知识水平、人格尊严,学生有其自主作用和独立倾向。因此,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与学生平等相处,在课堂上形成平等、朋友关系。江平时,教师当堂宣读学生写的作文,引导他们仔细聆听,说说那些作文写得较好,为什么?启发学生评价。学生兴趣激发了,都积极踊跃发言,教师再宣读作文评语,学生惊讶的发现自己的评价与教师的有的出自一辙,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适当给予表扬、鼓励。不失时机地说上一段话:“同学们都很聪明,都能当小老师了。下面,老师再念一些文章,看看那位医生火眼金睛,一下子就能找到病症所在。”学生们思维活跃了,如一批批良驹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奔驰,每篇文章所存在的毛病都被他们发现了。教师再给优秀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使小作者通过面对全体学生朗读优秀习作,产生一定的成功感。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把优秀习作发到有关网站,推荐发表,刊登。写作中存在毛病的学生通过师生同评这一过程,找到了批漏,就会仔细回忆,开动脑筋,认真写好自己的作文。而那些经常被教师、同学大力褒奖,又被推荐发表的学生,就会产生一定的成功感、荣誉感,会更有信心,争取继续写出佳作,并积极投稿。一时还没有习作发表的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练笔,作文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班级里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种喜欢作文的氛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笔者相信长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练笔,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小学语文论文激发写作乐趣,使学生乐写小学语文激发写作乐趣使学生乐写责任编辑:飞雪阅读:人次
第五篇:激发写作热情
激发写作热情,培养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由于中考作文分值比例高,难度大,因此,它成了众多家长和考生关注的焦点。“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有些同学“谈文色变”,无话可说。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而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我在作文教学中注重改革课堂教学,善于点拨学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最终形成能力。
一、改革课堂作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我认为一堂好的作文课,应该飞扬着激情,燃烧着思想,闪烁着青春;一堂好的作文课应该是一首诗,应该是一幅明丽的画,应该是一曲动听的歌。使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在上作文课时,先以轻松的话题引入课题,让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情境,从而使他们产生“我要写”的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
2、更新评改理念,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改革评改方法,构建创新作文的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作文是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评改是学生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它的作用是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以不断提高作文质量。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是:学生包写作,教师包评改。其结果是教师疲于奔命而学生收效甚微。如何把教师从评改作文的重负中解脱出来,又能使学生作文水平不断提高,是一个尚未彻底解决的问题。
“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大家在多年的作文教学改革和探索中所形成的共识。于是相继出现了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生自改、小组互改及师生综合改等评改作文的方法和措施,但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毕竟有限,且操作程序繁复,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可以说,评改作文如果不改变“纸上谈兵”的方式,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教师都难得轻松,相对来说,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比包办代劳更费心机。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
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实施系列化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更新观念,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实施了系列化作文教学。
(一)引导阅读,唤起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二)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培养观察习惯。鲁迅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只有贮备丰富的材料,写文章时才会挥洒自如,而观察是我们贮备材料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写作”实际上是一种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和表情达意的创新方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心理、行为的过程,是一种把看清楚、想清楚的东西写清楚的能力。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引导学生观察时要注意:
1、观察事物要善于捕捉事物的特征。
2、观察事物要有序。
3、观察事物需要想象和联想。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一个人的写作能力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多作摘抄、作笔记,作周记,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1、搜集积累名言、警句、对联、歌词、谚语、歇后语、成语故事等。
2、摘选诗词佳句、文章妙语。
3、赏读名作,摘录简介。
以上各项每一周可侧重做其中一项内容进行专项作文语段训练。落实中,可用一两节课时间,搞一些比赛如:歇后语、成语故事比赛等,以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使他们热爱写作,并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三)帮助学生归纳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这样做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靓丽的标题。话题作文要求在以话题内容为范围的前提下自拟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醒目的标题是一篇文章最引人注目的亮点。要想使文题靓丽新颖,可采用如下方法:
(1)引用式。直接引用与材料中心相吻合的诗句、名句、歌词俗语、广告语等做文章标题。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诗句)、《绿叶对根的情意》(歌词)这类文题醒目,易引起读者共鸣。
(2)修辞式。即用修辞格来拟标题,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借代等手法,用这种方法拟定标题形象传神,有感染力。例如《面具》(比喻)、《诚信出走》(拟人)。
(3)幽默式。有些记叙类作品内容风趣、语言诙谐、格调轻松,这时可以相应地拟一则幽默式标题,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从而获得读者的第一青睐。例如《老班趣谈》。
(4)标点式。标点符号属于无声的语言,以标点作为文章的标题,可使文题新颖独特,引发读者要看个究竟的兴趣。例如《?!》。
2、文章要富有真情实感。一篇文章能否写出真情实感,是写作成败的关键所在。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就是说写好文章的秘诀在于写出真情实感。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呢?
(1)写作时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真人真事。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感受才真切,体会才深刻,写出文章才是真挚情感的流露,只有自己受感动的事情才可能去感动别人。如:《长大的感觉有的涩》一文,小作者选取了自己初中生活中一段独特的经历,为自己歌,为自己泣,真切感人。
(2)说真话,不随意夸大。冰心说:“写文章要有科学的态度,也就是认真诚实,实事求是,没有科学的态度,一定写不出真挚感人的文章。”因此,在写作时,切忌内容虚假,无病呻吟。
(3)抒情要真切。对自己所描述的事物有足够深厚的感情,而不是故作深沉,哗众取宠;要能驾驭自己的笔来抒情,使感情浓淡相宜,而不是矫揉造作。
3、如何使文章富有文彩。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有真情实感,还要有文彩,力求生动、形象、有感染力。
(1)融诗词佳句、文章妙语入文。在作文中,恰当的引用诗词佳句或文章妙语,可提高文章的品位,增添文学情趣。比如《追求》一文中有这样一段:
“一蓑烟雨任平生”,经历过“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雄伟奇绝,“细看不是扬花,点点是离人泪”的凄清情思,苏轼,一位在华夏文化上不可缺少的人物,在烟中腾云过了,在雨里行走过了,最后所追求向往的不过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境界。
这段文字,恰到好处地引用诗句,为文章平添了动人的魅力。
(2)将名言、警句、寓言故事、歌词等入文。生活中,一些名言、警句、寓言故事、歌词等都很富有生活情趣,我们把它灵活的引进作文中,可使文章的语言亲切自然,新颖独特。
(3)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写作中,恰当的运用修辞方法,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机,使苍白的文字披上绚丽的色彩,使语言极具艺术性和感染力,令人耳目一新。
(4)善于捕捉心中的感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点点滴滴的感悟,幸福也罢,痛苦也罢,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感悟,其实是写出好文章的情感源泉。如果能善于捕捉它们,那么,情文并茂的文章将出自你的笔下。
4、凤头展彩,豹尾余响——如何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元代著名散文家乔梦符提出作文之法不外乎六个字“凤头、猪肚、豹尾”这就是说文章的开篇要俏丽,先声夺人。而结尾应醒目有力,余味无穷。
怎样开头才是“凤头”呢?
(1)开头简洁精悍,切入文题。这种作文方法入题快,气势强,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
(2)巧设悬念,引人入胜。开篇巧设悬念,会使文题曲折跌宕,易调动读者阅读全文的胃口。
(3)开篇抒情,真情感人。开篇就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表达出来,使语言抒情色彩浓厚。如:《秋叶的月牙儿》一文的开篇是这样写的:“秋夜,月牙儿刚爬上枝头,撒下淡淡的、朦胧的光,轻轻柔柔的,一缕飘进果园,舔着静谧的夜,吻着挂满果实的枝丫,吮吸着收获,阵阵愉悦的醉人的笑语,时时从果园深处飞出,回荡在月色里,浸透在茫茫的沃野。”开篇将自己对故乡的一片真挚情感抒发的飘送悠远,读来是一种惬意。
怎样结尾才是“豹尾”呢?
(1)结尾要扣题。这样会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全面又明确的认识。
(2)结尾要含蓄,耐人寻味。峰回路转的风景易引发读者的兴趣;委婉含蓄的语言易拨动读者的心弦。令人思考。如《冬绪》的结尾:“又一阵风吹过,那片不肯落的叶终于还是落了,这也是必然吧!然而,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和思考的余地。
5、善用创新出美文。只有充满个性魅力的文章,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作文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立意上创新。写文章要有独特的见解,别人浅见我深见,让人读后有耳目一新的感
觉,这样的立意才能深刻而有教育意义,才能给人以启迪。
(2)形式上创新。形式上创新主要表现在可以写出不同体裁的文章,如书信、日记、寓言、童话等;说明文可采用第一人称的拟人手法,使文章生动,记叙文可用拟小标题的形式等,可以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文章的选材运用与众不同的形式。
(3)语言上创新。鲜活的语言可以为文章注入新内涵,使读者产生新感觉,触发新感悟。如,可采用词语的反常搭配法,例如《野炊》中:“不在乎/吃什么/只是/嚼嚼阳光”这种反常规的搭配方法,能产生“失落浪起”的审美效果。
6、整体训练。在前一段时间里,通过专项训练,同学们已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和方法,但这些知识还比较零乱,还需要教师把这些知识连成线,穿成串,进行整体训练,使局域网变成广域网。
三、赏识成功,鼓励创作,激发兴趣
俗话说:“乐此不彼”,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作文课后,我经常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我还鼓励学生办班级手抄报、写广播稿、评论社会热点问题等,并鼓励他们向报刊社投稿。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首先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摸熟门径,让那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都成为“小儿科”。作文写作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书面体现,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不能一蹴而就,而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只有这样,到考试写作时,学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