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荞面饸饹

时间:2019-05-14 12:47: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乡的荞面饸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乡的荞面饸饹》。

第一篇:家乡的荞面饸饹

家乡的荞面饸饹

饸饹是我们家乡的美食之一,事红白喜事的美味佳肴,也是招待客人的主食。家乡的饸饹有浇汤的,有凉拌的,有大碗的,有中碗的,当然也有小碗的。

饸饹的五分之一事荞面,五分之四是麦面,再加上少许的碱,用温水掺和而成,揉成团,切块,再把床子放在热气腾腾的锅上,再把和好的面放在床子中间的窟窿。一个人握住床子的柄压,一个人用筷子在锅里把压下来的饸饹面上轻轻拨动,以防面黏住。压好以后,在锅里煮一会,捞出来放在凉水里,就可以吃了。

饸饹的美味还在于汤,在陕西淳化,饸饹汤有豆腐的,有鸡汤的,有羊汤的,还有土豆的。不过,我认为还是豆腐汤比较好吃。辣椒、豆腐和油是不可少的材料,用豆腐做的汤,那是一个香味四溢。

把做好的汤浇在盛有饸饹的碗中,再放上香菜和葱花,红绿相间,真是色味俱全,一看就让你垂涎三尺。

我们家乡的饸饹不但是美味教育,而且还特别著名。想吃,那就快点来品尝吧!吃一口,一定让你咦辈子都忘不掉那个味道。

第二篇:一碗饸饹的味道杂文随笔

我的忘年交党书记是淳化人,淳化县是荞麦的出产地和荞面饸饹的发源地之一,淳化人的红白喜事或者逢年过节时款待亲朋好友,早餐铁定是要吃荞面饸饹的。我也最爱吃饸饹,特别是最喜欢淳化好仁村饸饹的味道,好仁饸饹不论是夏天凉拌着吃,还是冬天浇着热汤臊子吃,都称得上是一种绝佳的美食,它的滋味让我久久难以忘怀。为此,我还特意为淳化饸饹写了一首《荞面香》的打油诗:

汉武雄风聚宝地,甘泉乌荞补精气,夏播秋收穗穗长,瑞雪盼年过冬粮;

两千余年沟壑壮,乌麦甜荞三角秧,荞麦乌麦养生良,秦汉福地麦名扬!

荞麦吃法百余样,泡茶酿酒煮米汤,家长里短吃家常,淳人最馋饸饹长;

手工臊子大肉汤,自家面食最吃香,新人临门主忙乱,自家灶台妯娌转;

客人上座盘上饭,自家荞面自家蒜,自家菜油辣子拌,热汤凉菜满桌面;

姑娘嘴刁葱油蒜,开胃消食美容颜,三高老人汤一碗,杀菌消炎又止汗;

浴霜荞花观赏赞,甘泉氧吧荞麦面,养胃保健常吃面,品正味纯没棱边;

汉武豪情雄歌呖,金碧辉煌夷平地,碎瓦残砾满荞地,滋根壮苗藏埂里;

荞农汗落荞花里,风吹雨淋化作泥,蜂飞百里荞蜜采,荞花面香随风来!

凑巧和有趣的是,这篇《荞面香》被咸阳日报副刊2016年12月2日正式刊出。当时我很激动,咸阳日报给我的这点小小的鼓励,使我对党书记和淳化的荞面饸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经常带着老婆和孩子去吃荞面饸饹。

我很清楚地记得,党书记第一次领我去吃淳化饸饹的情景……

当时,党书记接了一个电话后,赶忙安排了自己手头上的日常工作,急匆匆地招呼了司机和随路捎上了我,便驱车赶去好仁村……电话是好仁村支部书记王解放打来的,好仁村是党书记单位下派帮扶的重点贫困村,王支书告诉党书记说:“好仁村贫困户老王,现在病情严重,医生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书,人可能熬不过今天……”

一向沉稳、睿智的党书记,这时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听党书记在路上说:“老王家是3口人,有2亩初果期的苹果园、3亩小麦,又是低保,属于产业扶贫户,前季栽种了2亩西红柿……今年他们单位,前季给老王家送去了果蔬专业肥料,后季又买了两只绵羊进行圈养,老王最近查出来患有慢性疾病……这一年多来,他几乎一个月就要去一次好仁村,只要来了就一定要去老王家,看看他家的情况,和他拉拉家常,问问他有什么困难?还能帮他点什么忙?老王也总是不分远近地和他拉着家长里短……”说着说着,党书记的眼睛已经有些湿润了。

可是,当我们赶到好仁村时,党书记怎么也想不到,老王好好的一个人十几天不见就病危了?但更让他惊诧的是,他刚踏进好仁村办公室的门时,看到好仁村王支书凝重的表情,并语气沉重地说:“党书记,您来了,老王走了,他没等住您……”空气瞬间凝固了,大家都像雕像般站着,沉默了许久。

王支书询问道:“党书记,我把老王的家属招呼来,和您见个面,您再慰问一下,咋样?”

“我们去他家里,吊唁!”党书记坚决地说。

“吊唁?合适吗?”王支书疑惑地问。

“没有什么不合适?老王是咱们的亲人了,给亲人吊唁那会不合适?”党书记道。

于是,党书记、村干部和我等人,来到了已故老王的家,家属和亲戚看见车子在自家门前停下,便快步迎出了院子。他们个个身穿白衣、面容憔悴、眼睛红肿,僵硬的嘴角强颜露出一丝笑容,抖动着双手和党书记等人一一握手,热情地拉扯着发烟、倒水。

这时,院里已经搭起了帐篷,几十个亲朋和邻居分工忙碌着……

“我们先给老王鞠个躬吧?”党书记用商量的口吻、询问的眼神,淡淡地说。

其他人默许地点点头,大家一起来到了老王灵堂前,党书记就站在最前排的中央,手捧一杯清酒,庄重地、缓缓地倒在了脚前的地上,一鞠躬、二鞠躬……这时,院子有人窃窃私语道:“党书记和老王家,又没有什么亲戚和交情,那伤心的神情好像是失去了亲人似的,党书记真是老王的知心人、群众的好干部啊!”

听了乡亲们的话,随行的人脸上红红的、心里热热的,但党书记肯定没听到,他正忙着安抚家属呢!

党书记和随行人员把礼品和慰问金交给家属后,家属便忙招呼他们吃饸饹。王支书急忙阻挡着说:“不吃了,不吃了!党书记,到我家里吃一顿便饭,在这里吃人多,不好吧?再说你们单位有纪律,在这里吃有些不妥当,我怕对您影响啊?”

“就在这里吃!都回到了自己家里了,吃家里的一碗饸饹面有啥呢?”党书记斩钉截铁地说道。

于是,我们便坐齐了一桌,就在院子搭建的四面没有遮挡的敞篷里,桌子上放着两碟菜,一碟大豆芽、一碟红萝卜丝、一碟蒜泥、一袋盐和一壶醋。党书记在院子里的二十几个人四十几双眼睛的注视下,我们神情自诺、坦坦荡荡地吃了一碗饸饹面,而且吃得还有滋有味……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吃到淳化饸饹,看到党书记的为人处世、敢于担当的做事风格和干群一家亲的为民情怀!

是啊!一碗淳化荞面饸饹,党书记当着那么多群众的面敢坦坦荡荡地吃群众的饭,敢做给群众看……心中牵挂着贫困群众,那种为民情怀不能不让我和随行的人肃然起敬!

我看,党书记就像一碗荞面饸饹,荞麦从泥土中种下来又从泥土中收获,如同党书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个样。党书记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每个人把群众当亲人,当家人,为群众真心实意的办点实事,密切联系群众,走到群众中去就像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那么自己吃家里的一碗荞面饸饹又有什么关系呢?!

从此以后,我从心里敬佩党书记这个爱民如子的忘年交,我吃了一次略带忧伤和辛辣滋味的淳化饸饹,就深深地爱上了它那种特有的味道……

第三篇:小学作文:家乡的面

家乡的面

家乡的面可有名了!我市大多数人可都知道它。这么有名的面叫什么呢?它就是——次坞打面。

在我市大大小小的次坞打面馆最起码有60多家,可正宗的次坞打面却只有我们次坞镇有。

傍晚我去离家最近的面馆,一进门,别说人还挺多的,店不是很大,但大大小小的桌子都已经坐满了顾客,估计有很多都是慕名而来的诸暨人吧!他们一个个都在耐心地等待面条的出炉。

在等待的时候,我注意到,打面师傅握着看上去有点夸张的擀面杖,将案上面团反复打压。擀面杖在一片“麦田”里犁铧了半来个小时后,这个面团便成了薄薄的面皮,再折叠起来切成面条。烹饪时,两只锅同时进行,一锅沸水煮面条,一锅炒菜,适时将面条放入炒菜锅,然后根据个人口味喜好,放入各式料头,就成一碗风味独特的次坞打面,有牛肉面、猪肝面、腰花面、青菜面、三鲜面……

我的面前终于摆上了一碗大排面。面条非常有劲道,分量很足,上面有豆腐干、豆芽还有大排,它的汤里放了高汤,据老板说这是前一天晚上熬好的,然后做每一碗面的底汤,难怪这么鲜美呢!

做一碗面的人力、时间、成本可想而知,但是价格却很实惠。一般8元钱,由不同的料头决定加价,最贵的也15元左右。难怪生意那么红火呢。

不管你是不是诸暨人,只要喜欢吃面,就来吃次坞打面吧,保证让你只要吃过一次,就会爱不释手,回味无穷!

第四篇:家乡的臊子面

家乡的臊子面

——舌尖上的故乡之一

杨仲伦

俗话说:“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逢年过节,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汤圆。我的家乡在大西北,逢年过节时既不吃汤圆,也不吃饺子,而是吃一顿货真价实的臊子面。

我小时候的家乡,小麦产量很低,乡亲们一年四季以玉米面为主食,也没有什么蔬菜,终年以酸菜为副食,臊子面应该是最奢侈的美食了,尤其是除夕晚上全家人团聚,不仅祭祀祖先的是臊子面,全家人必须要吃的也是臊子面。

所谓臊子面,将白面面条煮熟后,捞到碗里,再在上面浇上已经加工好的臊子,然后再端到餐桌上。

这种臊子有荤素两种,先说荤臊子的做法,既然是荤的,当然里面有肉了。因为以前农村人,平常很少见到肉,只有在过年或者红白婚丧大事时,才会杀猪有肉吃,因此,臊子的主要一道食材就是猪肉,其次是土豆、萝卜、豆角、豆腐等家常菜。做的时候,先在砂锅或者铁锅里倒一点清油,把切好的葱末或者蒜苗末在锅里炒出香味,这叫做炝锅,然后再把已经切成一厘米见方的猪肉丁放进去炒熟,再把与猪肉丁同样大小的土豆丁、萝卜丁、豆角丁或者豆腐丁放到锅里炒出香味,再倒进水煮开,一锅香味扑鼻的臊子就算做好了。我们家乡的臊子,其实就是肉菜汤。

但是,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素臊子,因为家乡在穷乡僻壤,大多数人家祖祖辈辈日子都过得比较清苦,不逢年不过节不办红白大事,就不会杀猪,即使杀猪的人家,除了吃几顿新鲜肉,少腌制一点腊肉外,大都要把猪肉在集市上卖掉换成钱再买棉花布匹及其它生活用品,谁还舍得把猪肉全吃掉呀!因而,平时偶尔吃臊子面时,只能吃素臊子,也就是清油炒菜丁加水一煮就成了。

再说臊子面的面条,当下,城里人下馆子吃面条时,都点手擀面。我们家乡的臊子面那可是地地道道的手擀面了。擀面条是一道技术活,也是一道体力活,一般由家里心灵手巧的年轻媳妇擀。擀面条之前,先要准备好灰碱水,就是在一个竹笊篱里面铺一层黄表纸,然后把锅灶里烧过的柴草灰装到笊篱里,倒进凉水过滤,过滤出的水是淡黄色的,叫灰碱水。擀面条和面时,必须要掺进少量的灰碱水。因为用灰碱水和的面擀面条,既不会发酵变酸,又使面条劲道韧性,吃起来香口感好。臊子的面条一般要提前擀好,在扫干净的土地上晾几个小时,到下锅之前再切成细细的面条,也许是灰碱水的碱化作用,也许是晾在黄土地上接了地气的原因,这时的面条薄如蝉翼,柔如黄绢,长如丝线,简直就是一个艺术品了。

做好的臊子面盛进碗里,端上餐桌,那一根根洁白的面条,一颗颗棕色的肉丁,一粒粒各色的菜丁,冒着香气,漂着油花,看一眼就口水直流。恨不得马上就吃,不过,不用急,还有最后一道工序,那就是大西北人餐桌上少不了的两种调味品——醋和辣椒,醋是陈年香醋,辣椒是油烫辣椒。碗里有了这两样东西,原本浅色的臊子汤,又增加了两样颜色,深褐鲜红,更加醒目,诱人食欲。

开始吃饭了,大家都端起碗,拿起了筷子,争先品尝。香醋味隽永绵长,辣椒味热辣火烫,有的人挑拣肉丁先过馋瘾,有的人挑起面条兹溜吮吸,有的吃得扑扑腾腾热汗直流„„小孩们辣得直伸舌头,却又舍不得放下碗筷。

小的时候,我家住在下街,每逢家里吃臊子面,妈妈就让我提着小瓦罐到上街去买醋。上街里有两家卖醋的,一家是姓陈的开的专门买醋的店铺,他家的醋又酸又香很好吃,但店主人是不苟言笑满脸严肃的老爷爷,我有点害怕他,所以很少去他家买醋。另外一家是李姓人家开的“祥盛真”杂货铺,除了水烟、咸盐、红糖、火柴、蜡烛等农村常用的杂货外,他

家的醋又酸又香。店主人是一位身体微胖,留着短胡须,面容慈祥的老爷爷,大人们都称他“祥盛真老汉”,每次我去买醋的时候,他总是笑眯眯地问我:“要吃臊子面了吧!”我也微笑着点头称是。

我小的时候,非常腼腆,害怕接触陌生人,也不好意思到别人家借东西,有时,到井上去打水,如果忘记带井绳,都是让妹妹去借。但是,唯有吃臊子面的时候,如果奶奶把炕干的辣椒装在盆子里,让我到邻居的一位老爷爷家的石臼中捣成辣椒粉时,尽管这位老爷爷的脾气不太好,好多人都被他训斥过,可我就天不怕地不怕了,也不知是辣椒还是臊子面给我壮了胆,我总是把干辣椒捣得细细的,干完活把周围收拾干干净净,从没有受到过老爷爷的训斥,回家后还会得到奶奶的夸奖。

臊子面,有我多少甜蜜的回忆,有我多少深切地缅怀。

臊子面,那是故乡最让人魂萦梦绕的一道美食。

第五篇:难忘家乡大柳面

难忘家乡大柳面

由于工作的需要,天南海北的漂泊成了家常便饭,每到一个崭新的城市,我都会压抑不住女孩子爱吃的天性,去搜寻当地的特色小吃。

山西的刀削面,广州的炒河粉,云南的过桥米线,陕西的羊肉泡馍……每每吃起来都是口齿留香,回味无穷,只是再美味的小吃都抵不过我对家乡大柳面的钟爱。

我出生在齐鲁大地德州市宁津县一个小村庄里,这片肥沃的黄河冲击平原不但孕育了纯朴善良的民风民情,还孕育了代代繁华的文化底蕴:关于蟋蟀的,关于桌椅的,关于美食的……这一切的一切都叫我难以忘怀。

“长官包子,大柳面,要吃驴肉上保店。”这是宁津人耳熟能详的三大美食。而这三大美食中我最爱的就是大柳面。

“宁津大柳面源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最初由张家面铺所创。经过张家人一代一代的传承和发展,大柳面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食品。其特点是:细如粉丝,色如嫩柳,滑爽可口,软而有力。盛于碗内,状如弓弦,素有“弓弦面”,“金丝缠碗”的美称。调卤讲究,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夏季凉面、冬季温面,四季皆宜。

大柳面的制作有特别的工艺。以精粉为原料,加入适当比例的配料,配料以盐碱为主,不同季节,配料的比例也不一样,然后加水和面,擀成薄片。醭面以细玉米面为最佳,现在一般都使用玉米淀粉。冬季用温水和面、夏季用冷水和面。面和好后醒面据温度不同的变化而变化,然后擀成薄片。擀面时醭面以细米面为佳。切条时,讲究刀功,要轻按快切寸面十刀、切成后撒开如网,搭杆如丝,手缠成缕。下锅煮时,手持面条如提纲撒网,扇面状下至开水锅内,开锅后挑翻一滚,迅速捞出,这样溜煮,虽细如粉丝,但韧而不断,缕分条析,筋软光滑。”

看大柳面的制作过程就像在欣赏书法大师握笔疾书,如行云流水,叫人叹为观止。而吃起来更是爽滑劲道,沁人心脾。

小时候家里很贫穷,每餐的主食都是白面和玉米面掺着的发糕,佐菜也都是那些常见的自己地里种的白菜,萝卜,只有逢年过节才可以改善一下生活,吃上一顿白面饺子。每当老人谈起关于大柳面的这段历史和制作过程,总是听到口水直流,幻想什么时候才可以吃一碗家乡正宗的大柳面。

每当把这幻想告诉母亲,母亲就会叹口气,在我们多次幻想的催促下母亲给我们每人做了一小碗手擀面,撒上点芝麻葱花,浇上点炸酱汁,看我们狼吞虎咽的吃完又意犹未尽的样子,母亲辛酸无奈而又感慨万千:“其实大柳面就是手擀面,只是饭店里制作起来比较麻烦费事,卤子多,小料足,家里条件不好,只能炸点大酱做炸酱面,等有条件了我就给你们做西红柿鸡蛋卤,蘑菇肉丁卤,叫你们吃个够。”于是我们就用孩童的单纯,幻想着那些卤子的味道。盼望着自己快点长大,家里早点过上有钱人的生活,可以顿顿吃上母亲做的大柳面。而那碗“山寨”版的大柳面也留存进我们的记忆里。

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村的生活越来越富有了,而我也终于在饭店里尝到了大柳面的味道,它和母亲做的手擀面有异曲同工之妙,面条都是特别绵软有力,滑爽可口,韧而不断,筋软

难忘家乡大柳面

光滑,只是大柳面的卤子有好多种,青椒肉丝,鸡蛋西红柿,蘑菇肉丁,笋丝肉丁,肉沫酱汁…….只是这种炸酱卤子比母亲做的香醇浓厚,里面有肉丝,葱花,鸡蛋。小料更是多达几十种,花生碎,胡萝卜丁,豆芽、西红柿、豆角、茄子、青豆、蒜薹、黄瓜丝、香椿芽、香菜末、火腿肠末、芝麻酱、香醋、大蒜……。还没动筷子,一桌子色彩缤纷的佐料就让人垂涎欲滴。再看那盛入碗中的面条细如粉丝,色如嫩柳,晶莹透亮,状如弓弦。端起一闻,一股令人愉悦的浓郁麦香洋溢面前。尝上一口,只觉绵软柔韧,润滑异常,滋感清新爽利。一桌子的人围在一起,你吃炸酱面,我吃西红柿鸡蛋卤,我加点黄瓜丝,你撒点香椿芽,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就吃出不一样的温馨,不一样的亲情。而这正宗大柳面的味道也深深刻进了我的脑海里。

毕业了工作了,每到一个新的城市,利用工作的空闲时间,我必会搜寻当地的特色小吃,想找一种可以和大柳面相媲美的小吃。吃过桂林米粉,吃过山西刀削面,吃过陕西凉皮,吃过云南米线,吃过兰州拉面……这些小吃也是各具特色,美味异常,只是却找不出大柳面那种叫我刻骨铭心的味道。那种叫我总是想起母亲的味道。

漂泊异乡的日子总是充满艰辛和无奈,初来陌生的城市总会想起父母,想起家乡,我就会买点面粉,学着母亲的样子,不怕麻烦的做手擀面吃,老公总是劝我:“出去吃点刀削面吧,自己做多麻烦。”而我总是一笑置之,其实我喜欢这种麻烦,喜欢在这种麻烦里找寻家的感觉,找寻母亲就在身边的感觉。

如今我已习惯了异乡漂泊的生活,每次打电话回家总会和母亲唠叨起大柳面的味道,母亲总是笑话我对于一碗大柳面的纠结。其实我真真难忘的不仅是那一碗家乡的大柳面,更多的是那一缕缕浓厚的乡音和乡情。

下载家乡的荞面饸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乡的荞面饸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