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7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 - 浙江省温州中学
2007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
必须跨过这道坎(上海卷)
妈妈说:孩子,你长大了,以后的路有很多的坎要你自己去跨。爸爸说:孩子,没有跨不过的坎,只要你多找一些工具。
爷爷说:孩子,跨不去就不要硬跨,回来找爷爷商量,爷爷会帮助你跨过去。
我很庆幸生活在一个充满温情的家庭,有妈妈的疼爱,爸爸的支撑,爷爷的帮助„„儿时的梦想并不是神奇而灿烂的,我像千千万万普通孩子一样,生活在家庭的温馨里,过着安寂而快乐的生活,在爸爸妈妈羽翼下快乐的成长,可是当岁月的风霜夺去爸爸妈妈年轻的容颜的时候,我也被现实的洪流推到了生活的前沿,像个大人一样不得不自己面对人生的艰难。
当我第一次与别人争吵而不知道如何应对的时候,当是为自己的失败而悔恨低靡的时候,当我第一次因为帮助别人带来误会的时候,当我第一次独自买卖东西被人骗的时候„„我总是哭着回到家里,一如往常,寻求着家里的帮助,可是爸爸不再理我,爷爷只是慈祥的看看我,只有妈妈,依旧温存的抚摩着我头,意味深长的勉励着我:不要怕,孩子,自己去处理,以后再有这样的坎你就不会哭了!
我听了妈妈的话,一次又一次的跌倒,一次又一次的起来,善意的对待别人的批评,正确的对待自己的失败,真诚友好的帮助别人,诚信的与人交易„„我渐渐的明白,这些后来看看并不艰难的“坎”的独立的处理,或许让自己痛苦,可是痛苦的蜕变换来的是对于生活的理解与人生的认识的成熟。用妈妈的话说,我是伴着这道道人生的“坎”长大的。
然而,现在有一道“坎”,到目前为止依旧横躺在我的面前,那便是高考!我几乎竭尽全力来跨越,可是,直到今天早晨,我还在犹豫要不要去跨这道坎。我厌烦无数次的试卷的操练,我憎恶那般紧张的没有活力的竞争氛围,我控诉摧残我身心剥夺我创造自由的选拔人才的制度„„我想背叛,独立的去研究自己的奇思妙想,自由的接受自己的人生风雨。可是,我不能:妈妈告诉我,孩子你能行的;爸爸指责我,逃避不是英雄好汉;爷爷抚慰我,这是中国的现实。
我知道,我一直尽心的努力着,并非跨不过这道坎,我只是觉得自己的青春时光化在很多与我的兴趣,或者将来的发展没有太多的关系的知识层面上,有很多的概念我只要百度一下就可以找到,何必要去耗精劳神的去记,一些题目,我只要去想出了思路就可以了,何必一遍又一遍的去操练„„我把大量的时间放在理解与创造性的研究上多么好呀!
我把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孩子,你的话是对是,可是这道高考的坎你还得自己去跨。
我把想法告诉了爸爸:爸爸说,孩子,人生的有很多坎你可以回避,可高考这道坎你不能回避,学习是有方法的,考试也是有方法的,努力去找找,高考也可以变得轻松。
我把想法告诉了爷爷:爷爷说,孩子,爷爷当年没有机会参加高考,一直很痛心的失去了进大学深造的机会,大学里面有更自由的学术,有更系统深奥的知识,有很多有成就的专家教授,你只要跨过高考这道坎,你的兴趣会得到更广泛深入的发展,你的创造会更有实力。
是的,尽管我有着种种不愿跨越高考这道坎的情绪,可是,现在我来了,与1000万考生一样,已经坐在了这里„„
第二篇:浙江省温州中学校歌
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校歌① ① 〔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校歌〕1923到1924年,朱自清先生在这里任教,写了这首校歌,期间还创作了《温州的踪迹》。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校。前身为中山书院,1759年由温州知府李琬创建,地址在2013年的实验中学(仓桥巷)。1902年晚清大儒、教育家孙诒让改其为温州府学堂,后改为浙江第十中学堂。1912年改名为浙江省第十中学校。是浙江省温州中学的前身。②〔雁山〕泛指温州雁荡山。雁荡山分南北两山。南雁荡山在平阳县,北雁荡山在乐清市。北雁荡山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成荡,秋雁长来栖宿,故称。③〔云影〕白云投射下影子。言天高气爽,景色明媚;又言其变幻多姿。
④〔瓯海〕旧县名。这里指代温州。⑤〔潮淙〕潮水淙淙。白居易《草堂前新开一池》:“淙淙三峡水,浩浩万倾陂。”这句说瓯江潮水之气象万千。瓯江江心屿江心寺有南宋王十朋对联:云朝朝(潮)朝朝朝(潮)朝朝(潮)朝散,朝(潮)长长(涨)长长长(涨)长长(涨)长消。此两句描写了云起云散,潮涨潮落的景致,正代表了温州壮丽奇妙的景色。淙,流水声音。⑥〔钟灵毓秀〕钟,汇聚。毓:养育。凝聚了自然的灵气,养育出优秀的人物。这里指温州自然灵秀之气培育俊才。宋朝张明中《贺新郎》:“卓荦欧阳子,是江山毓秀钟灵,异才问世。” ⑦〔桃李〕比喻所教的学生或所培育的人才。《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者,夏得阴其下,秋得其实。” ⑧〔葱茏〕形容草木青翠而茂盛。郭璞《江赋》:“潜荟葱茏。”这句形容培养的人才极多。⑨〔怀籀亭〕在浙江省第十中学校高中部(今道司前西首)。为纪念孙诒让而筑。孙诒让字仲容,号籀。故曰怀籀亭。⑩〔讲诵〕都是两种读书方法,前者相当于说,后者相当于背诵。(见朱自清全集三《论诵读》)这句说同学们在努力学习。⑪〔中山精舍〕中山,浙江省第十中学校初中部(今仓桥巷实验中学校址)后面的小山名。晚清中山书院就设在这里。这里指代第十中学校。精舍,旧指书斋、学舍,集生徒讲学之所。《后汉书·包咸传》:“因住东海,立精舍讲授。” ⑫〔坐春风〕比喻受到良师的教导。《二程全书·外书十二》:“朱公 来见明道(程颢)于汝,归,谓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个月。’”这句说学生们受到良师的教导。⑬〔英奇匡国〕英,杰出的。《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奇,罕见的。英奇,这里指罕见的杰出人物。《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匡国:挽救国家。匡,救助护正。《左传·成公十八年》:“匡乏困,救灾患。” ⑭〔作圣启蒙〕圣,圣人,即道德和智能极高的人。作 圣,做圣人。启蒙,开发蒙昧。这里指通过教育,使后进的人们接受新事物而得到进步。⑮〔上下古今一冶〕把各行各业的古今知识熔为一炉。⑯〔东西学艺攸同〕攸,助词,无义。同,聚集。《诗经·小雅·车攻》:“我车既攻,我马既同。”这句说把中外的学术技艺集于一体。
雁山②云影③,瓯海④潮淙⑤。看钟灵毓秀⑥,桃李⑦葱茏⑧。怀籀亭⑨边勤讲诵⑩,中山精舍⑪坐春风⑫。英奇匡国⑬,作圣启蒙⑭。上下古今一冶⑮,东西学艺攸同⑯。
1923年
——《朱自清全集》第五册125页
校训“英奇匡国,作圣启蒙”,意为“英才匡扶国家,作圣贤的启蒙者”。来源于温州中学校歌。“英奇匡国”回答了“温中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作圣启蒙”则可理解为做一个为民智的启蒙做贡献,并且道德高尚的“圣人”。
第三篇:《周而不比》教案浙江省温州中学
而 不 比》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
2、背诵重点章句2.10 16.4 15.15 4.26 12.23 12.24
3、理解儒家人际交往观中关于择友、察友、处友方面的主要观点
4、请学生结合自我,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论语》中择友、察友、处友观的看法。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孔子择友、察友、处友方面的主要观点
2、难点:和而不同
三、预习要求
1、诵读课文、疏通文义、注出重点字词
2、背诵有关交友方面的章句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五四运动以来,有个口号,叫“打倒孔家店”,据此,我们温州一个著名的学者南怀瑾先生打了一个很好的比方,(切入)四书是哪四书?
《论语》是其中最经典的著作。
《论语》我们并不陌生,它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我们学过《论语十则》,还记得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请用一个词来形容朋友在你生活中的地位? 请说说你选择朋友的标准?
(二)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周而不比》,是有关儒家的交往观的,共十四章。(简单介绍论语原文及课文的编排),今天我们研习这一部分,希望对我们今后的生活有所借鉴,先看则小故事:
东汉有位叫荀巨伯的人,一日得急信,说一友病重。朋友远在千里。故荀巨伯赶了好几天的路才到了友人居住的村庄。到了这里以后。却发现这里的村庄被胡人围住了。他潜入城去探望朋友。朋友非常感动,让他快走。荀巨伯却说:“你这是什么话?你有难,不能走。全村的人都不在,我来了。看你这样我怎么能为了自己而弃你于不顾。”说完就动手为朋友擦洗身子。无论朋友怎样的劝说就是坚持不走。
村庄终于被胡人攻破了,胡人从破草屋里搜出了全村仅剩下的这两个人,对他们说:我们大军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你是何人,竟然不把我们放在眼里,难道你不怕死吗?故荀巨听完胡人的话说:“你们误会了,我并不是这村子里的人,到这里只是看望一个住在这里的病友。现在,我的朋友病重,危在旦夕。我不能因为你们的到来而不管朋友的。你们要杀就杀我,请不要杀这个垂死的病人。”
胡人听了,都被他的话镇惊了,各个垂下了头,最后钦佩而走,一村的人得以保全。朋友有诤友,有肝胆相照的朋友,也有酒肉朋友,狐朋狗友,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人交朋友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孔子选择朋友的标准?(板书:择友)
学生可能会回答16.4章。
16.4章
1、齐读。
2、观看于丹对择友的评读
3、于丹的解读,有何商榷之处?
当面对两种不同的解释的时候,我们只有看第三者的态度(幻灯片)
《说文解字》说:“谅,信也。”信,就是诚实。钱穆《论语新解》
便辟:辟读如僻。谓习于威仪,致饰于外,内无真诚,与友谅之谅正相反。善柔:假装和善。谓工于媚悦,与友直之直正相反。工媚悦者必不能守直道。便佞:巧言善辩。巧言口辩,非有学问,与多闻正相反。读法建议一
凡看文字,须先晓其文义,然后可以求其意。——程颐 归纳为
落实文字 读懂文章
4、对于孔子的这种交友观,你是怎样理解的?
提示:友直则闻其过,友谅则进于诚,友多闻则进于明。巧言令色,鲜矣仁,故友必择而后交,不可混搭滥交或毫无主见地被选择。
5、齐背第7章。
(四)选择朋友的标准有了,那怎样选择朋友呢?(板书:察友)
2.10
4.7 15.17 15.23
1、齐读
2、强调 “为”、“由”、“安”、“廋”“举”“废”的语义。
3、孔子选择朋友的方法是怎样的? 提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4、齐背
5、介绍“管宁割席”这一典故。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砾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①读书,有乘轩冕②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③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管宁和华歆在园子里一起抛地锄菜。忽然,两人看到地上有一块金子。管宁挥动锄头,对待金子和瓦块砾石没什么区别。华歆拿起金子,丢下锄头,离开了。还有一次,管宁和华歆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坐着轩车穿着冕服的人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扔了书跑出去观看。管宁割开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先生不是我的朋友啊。”。
评:这是管宁察看华歆的行为,考察他的兴趣爱好,因华歆太看重名利而不愿意与他交朋友。
6、你在交朋友时要作选择吗?你又是怎样选择朋友的? 提示:学生说得有理的就加以肯定。
学生可能会说是“跟着感觉走”,须引导他们,若不看他们的行为,不观察他们的经历,不考察他们的习惯兴趣,你就无从知道他们究竟是直、谅、多闻之人还是便辟、善柔、便佞之人,混搭滥交或毫无主见地被选择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7、请学生说说时下同学中存在的一些择友观,并说说对这些择友观的看法。
行为方式的人做朋友,或谁对我好我就跟谁好。总之是无标准无原则无目标。我们应该要牢记孔子的择友观,读法建议二
凡看孔孟,且须熟读玩味。须将圣人言语切己,不可只作一场话说。——程颐 归纳为 联系自己
联系生活
第二课时
(课间播放朋友的歌曲)(一)导入
好的朋友就像这一首首唱不完的歌„„ 朋友一词最早出现在„„
《周礼·地宫·大司徒》:“五曰联朋友” 郑玄注:“同师曰朋,同志曰友”。(板书)友,甲骨文„„
孔子很重视交朋友,《论语》中有很多精辟的交友之道,现在让我们简单的复习一下昨天的内容:
孔子择优的标准,齐背,(板书择友)孔子择友的方法,(察友)古人读《论语》的方法
齐读 读法建议一
凡看文字,须先晓其文义,然后可以求其意。——程颐 归纳为
落实文字 读懂文章 读法建议二
凡看孔孟,且须熟读玩味。须将圣人言语切己,不可只作一场话说。——程颐 归纳为 联系自己
联系生活
(二)课堂分析
俗话说“相识易得好,久住难为人”,交到了朋友,我们还必须学会怎样与朋友相处。(板:处友)
孔子认为应该怎样和朋友相处,找出有关语句 大致有15.15;14.34; 5.17;4.26;12.23
探究问题一
1、古汉语中怨/憾/恨的区别
2、如何理解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之、忠的词义 补充资料:(幻灯片)钱穆《论语新解》
敬之:此之字有两解:一,人敬晏子。人敬晏子,当因晏子之贤,不当谓晏子善交。
一、指晏子敬人。交友久则敬意衰,晏子于人,虽久而敬爱如新。此孔子称道晏子之德。孔门论人,常重其德之内蕴„„今从第二解。白话试译:
先生说:“晏平仲善于与人相交,他和人处久了,仍能对那人敬意不衰。4、5.17章的评读 补充资料:(幻灯片)南怀瑾《论语别裁》
《古文观止》上有一篇,辑自《史记·管晏列传》,提到晏子的车夫,一天回家时,太太要求离婚。车夫问什么原因,他的太太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载晏子经过门口,晏子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简朴无华,自居人下的样子。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显得意气扬扬、自足自满的样子。你竟是这样没有出息,不长进的人,所以我要离婚。晏子的车夫听了这番话,就马上改过,力学谦卑。晏子看见他突然一反常态,样子变了,觉得奇怪,问明了原因,晏子就培养他,从此立志读书,后来官拜大夫。从这个故事可知晏子有他了不起的地方,孔子尤其佩服他这个人对于交朋友的态度。他不大容易与人交朋友,如果交了一个朋友,就全始全终。
朋友之间的交往,多数人喜欢接交新友而轻慢故人,这也是人之常情。然而君子之交,依于礼义,重在相知,故淡如水。唯淡于水,故能长久。虽为久交之友,然不敢相忘,在于思朋友之德、感朋友相知之情,所以说才会“久而敬之”。探究问题二
小组讨论:选择这五章中的任意一章,发表自己的看法? 探究问题三
读了4.26;12.23这两章,你是否认为 孔子很圆滑?如不是,又该如何理解? 补充资料:
中国文化中友道的精神,在于规过劝善,这是朋友的真正价值所在,有错误相互纠正,彼此向好的方向勉励,这就是真朋友,但规过劝善,也有一定的限度,尤其是共事业的朋友。
——南怀瑾《论语别裁》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儒家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认为礼的运用,可贵之处就在于能和。以礼为美,以和为贵,但这个“和”必须“以礼节之”。按照不同阶层间的界限分别用“和”。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这两个章节的现实意义? 补充资料:
朋友之道,平等独立,不宜强加于人,即使忠言善告,也应适可而止;如不接受,也就算了,否则自讨没趣。这种“处世之道”,至今有用。但它之所以不仅是“处世之道”,因为它显现了作为本体的某种人际关系的具体的情理刻度。过此刻度则此关系不再维系。孔学中朋友之道最宜于现代的社会公德,即以独立、自主、平等的个体之间的关系为基础也。
——李泽厚《论语今读》 读法建议三
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程颐 归纳为 领悟思想
取其精髓
7、孔子提出了处友的各项原则,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提示:为了辅仁(板:仁)
孔子讲择友也好,处友也罢(周),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有益于仁德的培养,不是为了结党营私谋私利(比)。因为这些处友的原则都是符合孔子的“忠恕之道”,符合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道的,故而,辅仁之功,取友为大。结尾:
我们已经开始了《论语》的学习我们都在路上,可能坑坑洼洼,但是我们相信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心灵激荡 总有一种情怀,让我们精神坦然
《论语》就是这么一种力量,这么一种情怀,让《论语》成为我们的朋友
第四篇:《周而不比》教案浙江省温州中学
而 不 比》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
2、背诵重点章句2.10 16.4 15.15 4.26 12.23 12.24
3、理解儒家人际交往观中关于择友、察友、处友方面的主要观点
4、请学生结合自我,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论语》中择友、察友、处友观的看法。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孔子择友、察友、处友方面的主要观点
2、难点:和而不同
三、预习要求
1、诵读课文、疏通文义、注出重点字词
2、背诵有关交友方面的章句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五四运动以来,有个口号,叫“打倒孔家店”,据此,我们温州一个著名的学者南怀瑾先生打了一个很好的比方,(切入)四书是哪四书?
《论语》是其中最经典的著作。
《论语》我们并不陌生,它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我们学过《论语十则》,还记得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请用一个词来形容朋友在你生活中的地位? 请说说你选择朋友的标准?
(二)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周而不比》,是有关儒家的交往观的,共十四章。(简单介绍论语原文及课文的编排),今天我们研习这一部分,希望对我们今后的生活有所借鉴,先看则小故事:
东汉有位叫荀巨伯的人,一日得急信,说一友病重。朋友远在千里。故荀巨伯赶了好几天的路才到了友人居住的村庄。到了这里以后。却发现这里的村庄被胡人围住了。他潜入城去探望朋友。朋友非常感动,让他快走。荀巨伯却说:“你这是什么话?你有难,不能走。全村的人都不在,我来了。看你这样我怎么能为了自己而弃你于不顾。”说完就动手为朋友擦洗身子。无论朋友怎样的劝说就是坚持不走。
村庄终于被胡人攻破了,胡人从破草屋里搜出了全村仅剩下的这两个人,对他们说:我们大军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你是何人,竟然不把我们放在眼里,难道你不怕死吗?故荀巨听完胡人的话说:“你们误会了,我并不是这村子里的人,到这里只是看望一个住在这里的病友。现在,我的朋友病重,危在旦夕。我不能因为你们的到来而不管朋友的。你们要杀就杀我,请不要杀这个垂死的病人。” 胡人听了,都被他的话镇惊了,各个垂下了头,最后钦佩而走,一村的人得以保全。
朋友有诤友,有肝胆相照的朋友,也有酒肉朋友,狐朋狗友,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人交朋友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孔子选择朋友的标准?(板书:择友)
学生可能会回答16.4章。
(三)探究第16.4章
1、齐读。
2、观看于丹对择友的评读
3、于丹的解读,有何商榷之处?
(幻灯片)
《说文解字》说:“谅,信也。”信,就是诚实。钱穆《论语新解》
便辟:辟读如僻。谓习于威仪,致饰于外,内无真诚,与友谅之谅正相反。善柔:假装和善。谓工于媚悦,与友直之直正相反。工媚悦者必不能守直道。便佞:巧言善辩。巧言口辩,非有学问,与多闻正相反。读法建议一
凡看文字,须先晓其文义,然后可以求其意。——程颐 归纳为
落实文字 读懂文章
4、对于孔子的这种交友观,你是怎样理解的?
提示:友直则闻其过,友谅则进于诚,友多闻则进于明。巧言令色,鲜矣仁,故友必择而后交,不可混搭滥交或毫无主见地被选择。
5、齐背第7章。
(四)选择朋友的标准有了,那怎样选择朋友呢?(板书:察友)
2.10
4.7 15.17 15.23
1、齐读
2、强调 “为”、“由”、“安”、“廋”“举”“废”的语义。
3、孔子选择朋友的方法是怎样的? 提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4、齐背
5、介绍“管宁割席”这一典故。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砾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①读书,有乘轩冕②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③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管宁和华歆在园子里一起抛地锄菜。忽然,两人看到地上有一块金子。管宁挥动锄头,对待金子和瓦块砾石没什么区别。华歆拿起金子,丢下锄头,离开了。
还有一次,管宁和华歆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坐着轩车穿着冕服的人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扔了书跑出去观看。管宁割开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先生不是我的朋友啊。”。
评:这是管宁察看华歆的行为,考察他的兴趣爱好,因华歆太看重名利而不愿意与他交朋友。
6、你在交朋友时要作选择吗?你又是怎样选择朋友的? 提示:学生说得有理的就加以肯定。
学生可能会说是“跟着感觉走”,须引导他们,若不看他们的行为,不观察他们的经历,不考察他们的习惯兴趣,你就无从知道他们究竟是直、谅、多闻之人还是便辟、善柔、便佞之人,混搭滥交或毫无主见地被选择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7、请学生说说时下同学中存在的一些择友观,并说说对这些择友观的看法。
择友观:或就近(如同桌),或有权有钱(于己有利),或倾向于选择与他们具有相似行为方式的人做朋友,或谁对我好我就跟谁好。总之是无标准无原则无目标。我们应该要牢记孔子的择友观,读法建议二
凡看孔孟,且须熟读玩味。须将圣人言语切己,不可只作一场话说。——程颐 归纳为 联系自己
联系生活
第二课时
(课间播放朋友的歌曲)(一)导入
好的朋友就像这一首首唱不完的歌„„ 朋友一词最早出现在„„
《周礼·地宫·大司徒》:“五曰联朋友” 郑玄注:“同师曰朋,同志曰友”。(板书)友,甲骨文„„
孔子很重视交朋友,《论语》中有很多精辟的交友之道,现在让我们简单的复习一下昨天的内容: 孔子择优的标准,齐背,(板书择友)孔子择友的方法,(察友)古人读《论语》的方法
齐读 读法建议一
凡看文字,须先晓其文义,然后可以求其意。——程颐 归纳为
落实文字 读懂文章 读法建议二
凡看孔孟,且须熟读玩味。须将圣人言语切己,不可只作一场话说。——程颐 归纳为 联系自己
联系生活
(二)课堂分析
俗话说“相识易得好,久住难为人”,交到了朋友,我们还必须学会怎样与朋友相处。(板:处友)孔子认为应该怎样和朋友相处,找出有关语句 大致有15.15;14.34; 5.17;4.26;12.23 齐读,按照昨天学过的方法进行探究 探究问题一
1、古汉语中怨/憾/恨的区别
2、如何理解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之、忠的词义 补充资料:(幻灯片)钱穆《论语新解》
友久则敬意衰,晏子于人,虽久而敬爱如新。此孔子称道晏子之德。孔门论人,常重其德之内蕴„„今从第二解。白话试译:
先生说:“晏平仲善于与人相交,他和人处久了,仍能对那人敬意不衰。4、5.17章的评读 补充资料:(幻灯片)南怀瑾《论语别裁》
《古文观止》上有一篇,辑自《史记·管晏列传》,提到晏子的车夫,一天回家时,太太要求离婚。车夫问什么原因,他的太太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载晏子经过门口,晏子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简朴无华,自居人下的样子。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显得意气扬扬、自足自满的样子。你竟是这样没有出息,不长进的人,所以我要离婚。晏子的车夫听了这番话,就马上改过,力学谦卑。晏子看见他突然一反常态,样子变了,觉得奇怪,问明了原因,晏子就培养他,从此立志读书,后来官拜大夫。从这个故事可知晏子有他了不起的地方,孔子尤其佩服他这个人对于交朋友的态度。他不大容易与人交朋友,如果交了一个朋友,就全始全终。
朋友之间的交往,多数人喜欢接交新友而轻慢故人,这也是人之常情。然而君子之交,依于礼义,重在相知,故淡如水。唯淡于水,故能长久。虽为久交之友,然不敢相忘,在于思朋友之德、感朋友相知之情,所以说才会“久而敬之”。探究问题二
小组讨论:选择这五章中的任意一章,发表自己的看法? 探究问题三
读了4.26;12.23这两章,你是否认为 孔子很圆滑?如不是,又该如何理解? 补充资料:
中国文化中友道的精神,在于规过劝善,这是朋友的真正价值所在,有错误相互纠正,彼此向好的方向勉励,这就是真朋友,但规过劝善,也有一定的限度,尤其是共事业的朋友。
——南怀瑾《论语别裁》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儒家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认为礼的运用,可贵之处就在于能和。以礼为美,以和为贵,但这个“和”必须“以礼节之”。按照不同阶层间的界限分别用“和”。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这两个章节的现实意义? 补充资料:
朋友之道,平等独立,不宜强加于人,即使忠言善告,也应适可而止;如不接受,也就算了,否则自讨没趣。这种“处世之道”,至今有用。但它之所以不仅是“处世之道”,因为它显现了作为本体的某种人际关系的具体的情理刻度。过此刻度则此关系不再维系。孔学中朋友之道最宜于现代的社会公德,即以独立、自主、平等的个体之间的关系为基础也。
——李泽厚《论语今读》 读法建议三
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程颐 归纳为 领悟思想
取其精髓
7、孔子提出了处友的各项原则,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提示:为了辅仁(板:仁)
孔子讲择友也好,处友也罢(周),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有益于仁德的培养,不是为了结党营私谋私利(比)。因为这些处友的原则都是符合孔子的“忠恕之道”,符合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道的,故而,辅仁之功,取友为大。结尾:
我们已经开始了《论语》的学习我们都在路上,可能坑坑洼洼,但是我们相信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心灵激荡 总有一种情怀,让我们精神坦然
《论语》就是这么一种力量,这么一种情怀,让《论语》成为我们的朋友
第五篇:《周而不比》教案浙江省温州中学
而 不 比》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
2、背诵重点章句2.10 16.4 15.15 4.26 12.23 12.24
3、理解儒家人际交往观中关于择友、察友、处友方面的主要观点
4、请学生结合自我,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论语》中择友、察友、处友观的看法。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孔子择友、察友、处友方面的主要观点
2、难点:和而不同
三、预习要求
1、诵读课文、疏通文义、注出重点字词
2、背诵有关交友方面的章句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五四运动以来,有个口号,叫“打倒孔家店”,据此,我们温州一个著名的学者南怀瑾先生打了一个很好的比方,(切入)四书是哪四书?
《论语》是其中最经典的著作。
《论语》我们并不陌生,它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我们学过《论语十则》,还记得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请用一个词来形容朋友在你生活中的地位? 请说说你选择朋友的标准?
(二)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周而不比》,是有关儒家的交往观的,共十四章。(简单介绍论语原文及课文的编排),今天我们研习这一部分,希望对我们今后的生活有所借鉴,先看则小故事:
东汉有位叫荀巨伯的人,一日得急信,说一友病重。朋友远在千里。故荀巨伯赶了好几天的路才到了友人居住的村庄。到了这里以后。却发现这里的村庄被胡人围住了。他潜入城去探望朋友。朋友非常感动,让他快走。荀巨伯却说:“你这是什么话?你有难,不能走。全村的人都不在,我来了。看你这样我怎么能为了自己而弃你于不顾。”说完就动手为朋友擦洗身子。无论朋友怎样的劝说就是坚持不走。
村庄终于被胡人攻破了,胡人从破草屋里搜出了全村仅剩下的这两个人,对他们说:我们大军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你是何人,竟然不把我们放在眼里,难道你不怕死吗?
“你们误会了,我并不是这村子里的人,到这里只是看望一个住在这里的病友。现在,我的朋友病重,危在旦夕。我不能因为你们的到来而不管朋友的。你们要杀就杀我,请不要杀这个垂死的病人。”
胡人听了,都被他的话镇惊了,各个垂下了头,最后钦佩而走,一村的人得以保全。朋友有诤友,有肝胆相照的朋友,也有酒肉朋友,狐朋狗友,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人交朋友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孔子选择朋友的标准?(板书:择友)
学生可能会回答16.4章。
(三)探究第16.4章
1、齐读。
2、观看于丹对择友的评读
3、于丹的解读,有何商榷之处?
当面对两种不同的解释的时候,我们只有看第三者的态度(幻灯片)
《说文解字》说:“谅,信也。”信,就是诚实。钱穆《论语新解》
便辟:辟读如僻。谓习于威仪,致饰于外,内无真诚,与友谅之谅正相反。善柔:假装和善。谓工于媚悦,与友直之直正相反。工媚悦者必不能守直道。便佞:巧言善辩。巧言口辩,非有学问,与多闻正相反。读法建议一
凡看文字,须先晓其文义,然后可以求其意。——程颐 归纳为
落实文字 读懂文章
4、对于孔子的这种交友观,你是怎样理解的?
提示:友直则闻其过,友谅则进于诚,友多闻则进于明。巧言令色,鲜矣仁,故友必择而后交,不可混搭滥交或毫无主见地被选择。
5、齐背第7章。
(四)选择朋友的标准有了,那怎样选择朋友呢?(板书:察友)
2.10
4.7 15.17 15.23
1、齐读
2、强调 “为”、“由”、“安”、“廋”“举”“废”的语义。
3、孔子选择朋友的方法是怎样的? 提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4、齐背
5、介绍“管宁割席”这一典故。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砾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①读书,有乘轩冕②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③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动锄头,对待金子和瓦块砾石没什么区别。华歆拿起金子,丢下锄头,离开了。还有一次,管宁和华歆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坐着轩车穿着冕服的人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扔了书跑出去观看。管宁割开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先生不是我的朋友啊。”。
评:这是管宁察看华歆的行为,考察他的兴趣爱好,因华歆太看重名利而不愿意与他交朋友。
6、你在交朋友时要作选择吗?你又是怎样选择朋友的? 提示:学生说得有理的就加以肯定。
学生可能会说是“跟着感觉走”,须引导他们,若不看他们的行为,不观察他们的经历,不考察他们的习惯兴趣,你就无从知道他们究竟是直、谅、多闻之人还是便辟、善柔、便佞之人,混搭滥交或毫无主见地被选择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7、请学生说说时下同学中存在的一些择友观,并说说对这些择友观的看法。择友观:或就近(如同桌),或有权有钱(于己有利),或倾向于选择与他们具有相似行为方式的人做朋友,或谁对我好我就跟谁好。总之是无标准无原则无目标。我们应该要牢记孔子的择友观,读法建议二
凡看孔孟,且须熟读玩味。须将圣人言语切己,不可只作一场话说。——程颐 归纳为 联系自己
联系生活
第二课时
(课间播放朋友的歌曲)(一)导入
好的朋友就像这一首首唱不完的歌„„ 朋友一词最早出现在„„
《周礼·地宫·大司徒》:“五曰联朋友”
(板书)友,甲骨文„„
孔子很重视交朋友,《论语》中有很多精辟的交友之道,现在让我们简单的复习一下昨天的内容:
孔子择优的标准,齐背,(板书择友)孔子择友的方法,(察友)古人读《论语》的方法
齐读 读法建议一
凡看文字,须先晓其文义,然后可以求其意。——程颐 归纳为
落实文字 读懂文章 读法建议二
凡看孔孟,且须熟读玩味。须将圣人言语切己,不可只作一场话说。——程颐 归纳为 联系自己
联系生活
(二)课堂分析
俗话说“相识易得好,久住难为人”,交到了朋友,我们还必须学会怎样与朋友相处。(板:处友)
孔子认为应该怎样和朋友相处,找出有关语句 大致有15.15;14.34; 5.17;4.26;12.23 齐读,按照昨天学过的方法进行探究 探究问题一
1、古汉语中怨/憾/恨的区别
2、如何理解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之、忠的词义 补充资料:(幻灯片)钱穆《论语新解》
敬之:此之字有两解:一,人敬晏子。人敬晏子,当因晏子之贤,不当谓晏子善交。
一、指晏子敬人。交友久则敬意衰,晏子于人,虽久而敬爱如新。此孔子称道晏子之德。孔门论人,常重其德之内蕴„„今从第二解。白话试译:
先生说:“晏平仲善于与人相交,他和人处久了,仍能对那人敬意不衰。4、5.17章的评读 补充资料:(幻灯片)南怀瑾《论语别裁》
《古文观止》上有一篇,辑自《史记·管晏列传》,提到晏子的车夫,一天回家时,太太要求离婚。车夫问什么原因,他的太太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载晏子经
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显得意气扬扬、自足自满的样子。你竟是这样没有出息,不长进的人,所以我要离婚。晏子的车夫听了这番话,就马上改过,力学谦卑。晏子看见他突然一反常态,样子变了,觉得奇怪,问明了原因,晏子就培养他,从此立志读书,后来官拜大夫。从这个故事可知晏子有他了不起的地方,孔子尤其佩服他这个人对于交朋友的态度。他不大容易与人交朋友,如果交了一个朋友,就全始全终。
朋友之间的交往,多数人喜欢接交新友而轻慢故人,这也是人之常情。然而君子之交,依于礼义,重在相知,故淡如水。唯淡于水,故能长久。虽为久交之友,然不敢相忘,在于思朋友之德、感朋友相知之情,所以说才会“久而敬之”。探究问题二
小组讨论:选择这五章中的任意一章,发表自己的看法? 探究问题三
读了4.26;12.23这两章,你是否认为 孔子很圆滑?如不是,又该如何理解? 补充资料:
中国文化中友道的精神,在于规过劝善,这是朋友的真正价值所在,有错误相互纠正,彼此向好的方向勉励,这就是真朋友,但规过劝善,也有一定的限度,尤其是共事业的朋友。
——南怀瑾《论语别裁》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儒家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认为礼的运用,可贵之处就在于能和。以礼为美,以和为贵,但这个“和”必须“以礼节之”。按照不同阶层间的界限分别用“和”。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这两个章节的现实意义? 补充资料:
朋友之道,平等独立,不宜强加于人,即使忠言善告,也应适可而止;如不接受,也就算了,否则自讨没趣。这种“处世之道”,至今有用。但它之所以不仅是“处世之道”,因为它显现了作为本体的某种人际关系的具体的情理刻度。过此刻度则此关系不再维系。孔学中朋友之道最宜于现代的社会公德,即以独立、自主、平等的个体之间的关系为基础也。
——李泽厚《论语今读》 读法建议三
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程颐 归纳为 领悟思想
取其精髓
7、孔子提出了处友的各项原则,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提示:为了辅仁(板:仁)
孔子讲择友也好,处友也罢(周),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有益于仁德的培养,不是为了结党营私谋私利(比)。因为这些处友的原则都是符合孔子的“忠恕之道”,符合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道的,故而,辅仁之功,取友为大。结尾:
我们已经开始了《论语》的学习我们都在路上,可能坑坑洼洼,但是我们相信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心灵激荡 总有一种情怀,让我们精神坦然
《论语》就是这么一种力量,这么一种情怀,让《论语》成为我们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