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二十本商业书籍(图文)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二十本商业书籍(图文)来源: OSU商科帮的日志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二十本商业书籍(图文)
1、《追求卓越》(In Search Of Excellence):世界最畅销的工商管理书籍
* 作者:托马斯·彼得斯(Tom Peters):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学大师之一,后现代企业之父
* 全书名:《追求卓越——美国企业成功的秘诀》(In Search of Excellence: Lessons from America's Best-Run Companies)* 出版社:哈珀与罗出版公司(Harper & Row)* 首次出版:1982年
* 被誉为:
o 世界最畅销的工商管理书籍 o 美国优秀企业的管理圣经
o 《福布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工商书籍
《追求卓越》开启了商业管理书籍的第一次革命。彼得斯本人回顾本书时说:“《追求卓越》首次描述了那些行之有效的东西。它的风格是刻意形成的。”作者的意图就是要恢复管理学的基本面貌,赋予那些被管理专家们所视而不见但却在实践中表现出强大生命力的东西以应有的地位。《追求卓越》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以实际案例为基础,结合大量的事实、数据与分析,而且文笔生动流畅,撷取案例说理浑然天成,引用名家理论如数家珍,文中随处可见的精彩引言更是画龙点睛。因此,任何人都可以从欣赏一个个的企业梦想中感受到激情。
《追求卓越》自1982年出版以来,被译成近20余种文字风靡全球,仅在美国就销售了600 万册,全球发行量高达900万册!该著作创造了“彼得斯时代”,是有史以来最畅销的管理类书籍,许多跨国大企业视彼得斯的著作为发展创新的经典。
2、《基业长青》(Build to Last):20世纪90年代选出两本最重要的管理书籍之一
* 作者: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和杰里·波拉斯(Jerry I.Porras)* 全书名:《基业长青—企业永续经营的准则》(Built to Last: Successful Habits of Visionary Companies)* 出版社:哈珀·柯林斯一般图书出版集团(HarperCollins)* 首次出版:1994年
* 被誉为:
o 20世纪90年代选出两本最重要的管理书籍之一 o 《福布斯》20世纪20本最佳商业畅销书
如果说《追求卓越》是开启商业管理书籍的第一次革命,那么《基业长青》则使这次革命达到一个高潮,为所有经理人和创业者带来灵感。
柯林斯和波拉斯在这本富于创造性的书中打破了旧有神话,提供了新颖的见解,并为那些有志于建立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伟大公司的人提供了实际指导。
3、《企业再造》(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连续八周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全美最畅销书
* 作者: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詹姆斯·钱皮(James A.Champy):企业再造之父
* 全书名:《再造企业——工商业革命宣言》(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 出版社:哈珀·柯林斯一般图书出版集团(HarperCollins)* 首次出版:1993年
* 被誉为:
o 连续八周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全美最畅销书 o 最畅销的商业类图书之一
《企业再造》的第一段就开宗明义,吹响了向巨人挑战的号角。这个吹响号角的人就是迈克尔·哈默,他被誉为“企业再造工程的鼻祖”,《企业再造》以福特、IBM及贝尔公司的案例及相关的成功经验,介绍企业如何进行自我改造。本书系统阐述了企业流程再造即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也译做“企业流程重组”“流程再造”)思想,提出再造企业的首要任务是BPR,只有建设好BPR,才能使企业彻底摆脱困境。BPR理论随即成为席卷欧美等国家的管理革命浪潮,并被誉为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斯密专业分工理论之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企业管理理论。
4、《门口的野蛮人》(Barbarians at the Gate)
* 作者:布赖恩·伯勒
* 出版社:哈珀·柯林斯一般图书出版集团(HarperCollins)* 版次:1990
《纽约时报》TOP1畅销书《福布斯》评诜的20本最具影响力的商业书籍之一,纪实性的报道,令人瞠目结舌的事件,再现了华尔街历史上最著名的公司争夺战——美国RJR纳贝斯克公司收购的前因后果„„详尽而充分地叙述了多边厮杀的真情实况,再现了华尔街金融操作的风风雨雨。该书提供了最高水平公司金融操作的具体细节,全面展示了企业的管理者如何取得和掌握公司的控制权。
《门口的野蛮人》是一部精彩的华尔街商战纪实巨著,是每一个公司管理者和对华尔街金融感兴趣的专业人士的必读之书。
5、《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竞争战略领域的又一圣经
* 作者: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竞争战略之父 * 全书名:《竞争优势--营造并保持最佳表现》(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出版社:自由出版社(Free Press)* 首次出版:1985年
* 被誉为:
o 竞争战略领域的又一圣经
o 迈克尔·波特的著名三部曲之一
这是美国哈佛商学院名牌教授迈克尔·波特的著名三部曲之一,是本领域的又一圣经。他的每一部书都成为国内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及在读研究生的必读书目。他的所有理论都建立在全面细致的科学调研的基础之上,极富操作性。
《竞争优势》阐述企业在实践中将这些普遍理论付诸实施的问题。书中研究的是一个企业如何才能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这些成果源于作者在过去十年中在竞争战略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该书反映了作者日益深化的信念,即许多公司战略的失败是由于不能将广泛的竞争战略转化成为获取竞争优势的具体实施步骤,这种思想旨在将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沟通起来,而不是像该领域中许多著作那样将二者割裂开来。
6、《引爆流行:小事如何产生大变化》(The Tipping Point: How Little Things Can Make a Big Difference)* 作者:马尔科姆·格莱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 出版社:利特尔&布朗出版社(Little Brown)* 版次:2000
* 被誉为:
o 《福布斯》评选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20本商业图书之一。
o 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长达10个月,2005年度再度蝉联冠军。o 《财富》评选的商务人士必读的75一图书之一。
o 一本妙趣横生的书,帮助你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看待世界。——《财富》
o 格拉德威尔的作品魅力非凡,触及人们的思想深处,会影响善于思考者的世界观。——迈克尔·刘易斯 畅销书《说谎者的扑克牌》作者 o 一部让人不忍释卷的作品,一次不循常规的探险,捕捉社会风潮中的蛛丝马迹。——《每日电讯》
o 不仅是令大众读者如痴如醉,格拉德威尔的这部作品更是商务人士的福音,帮助他们把头脑中的创意转换成众人风靡的潮流。
——《出版人周刊》
o 本书解决了关于流行的三大难题,谁创造流行?流行的奥秘何在?如何创造流行?
7、《跨越鸿沟》(Crossing the Chasm: Marketing and Selling Technology Products to Mainstream Customers)
* 作者: Geoffrey A.Moore 著
* 出版社:哈珀·柯林斯一般图书出版集团商业分社(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出版时间:1999
在台湾先行出版的《龙卷风暴》《大金刚法则》,事实上是本书《越鸿沟》的续作。但由于本书初版于1991年问世,书中所举个案与例证,已与《龙卷风暴》中文版问世的全球环境大相径庭,所以《跨越鸿沟》的中文版一直未在考虑之列。幸作者墨尔先生于 1999年改版更新数据,让整个技术采用生命周期的理论得以完整在台呈现;从此一改版的动作,也可见本书的理论中心之历久弥坚。
《跨越鸿沟》所讲是高科技产业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也就是新兴高科技产品的营销策略,也唯有跨越了鸿沟阶段,才能继续往主流市场迈进,甚至进入龙卷风暴阶段。本书已是全球各商学院所有关高科技管理的必读教材,更是产业界、学术界,乃至于主管科技政策方向的财经界所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
8、《摩根财团》(The House of Morgan: An American Banking Dynasty and the Rise of Modern Finance)
* 作者:(美)彻诺 著,金立群 校译
* 出版社:亚特兰大月刊出版社Atlantic Monthly Press * 出版时间:1990
本书以广泛的采访和新开放的家族和商业档案为基础,是一部追逮证验、穷根究底的力作、如实记载了摩根和墨索里尼、日本军国主义者、墨西哥独裁者和纳粹财政部长的秘密关系。本书还表明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摩根的诸公司如何从绅士风度的典范演变为—个充满着敌意兼并、垃圾债券和杠力收购的咄咄逼人的新世界中的先锋。最后一部分循着摩根行进入日本、法国、沙特阿拉伯和巴西的足迹,描绘了摩根各公司与许多著名人士的交往,其中包括亨利·福特、鲁珀特·默多克、阿德南·卡舒吉和保罗·沃尔克。《摩根财团》引人入胜地叙述了一个不寻常的机构及其管理者,鞭辟入里地审视了隐藏在历史事件、著名政治家和在一个半世纪以来改变了世界的众多工业帝国背后的真正的威力——金钱。
《摩根财团》一书叙述银行和金融社会150年中的历史,囊括了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区的历次景气和恐慌,对现代金融世界的兴起所作的铺陈深入透彻,今人手不释卷。《摩根财团》荣获1990年美国国家图书奖,也许是迄今为止有关美国银行王朝历史的第一部宏篇巨著。本书畅销书《福特》和《洛克菲勒》一样,展现了史诗小说般的宏大场面和磅礴气势,追溯了J.P.摩根帝国从维多利亚时代在伦敦默默创业开始,—直到1987年股市崩溃时期的历史。本书是一卷丰富的历史全景图,描述了摩根四代人和他们所创造的威力巨大而又秘不外露的公司——J.P.摩根公司(摩根担保公司)、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建富。
9、《六西格玛之路》(The Six Sigma Way)
* 作者:彼得·潘蒂(Peter S.Pande et al), 罗伯特·纽曼Robert P.Neuman, 罗兰·卡法那夫(Roland R.Cavanagh)* 出版社:麦格劳·希尔公司(McGraw-Hill)* 出版时间:2000
《六西格玛之路》用指导真实世界的方法解开了6σ管理法之谜。对于任何想实施6σ管理法的公司来说,买一本《6σ管理法:追求卓越的阶梯》绝对划算。
《六西格玛之路》介绍了公司 6σ管理法的实施、领导、培训过程中将遇到的各种难题以及对策。它关注的焦点是6σ管理体系的重要步骤和质量改进活动。
无论你是6σ管理法的门外汉,还是以对其有深刻认识的行家,本书都使你获益匪浅。6σ管理法将帮助你把公司推向巅峰。
10、《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美国企业界和政府管理部门的一本“圣经”
* 作者:斯蒂芬·科维(Stephen R.Covey):美国《时代》周刊“25位最有影响力的美国人之一”,人类潜能导师 * 全书名:《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出版社:西蒙和舒斯特公司(Simon & Schuster)* 首次出版:1989年
* 被誉为:
o 美国公司员工人手一册的 书,美国政府机关公务员人手一册的书,美国官兵人手一册的书
o 美国企业界和政府管理部门的一本“圣经” 《高效能人士的七种习惯》是史蒂芬·柯维最著名的一本着作。自1989年问世至今,曾高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长达7年之久,在全球70个国家,以28种语言发行,总销量超过了l亿册。这本书在美国成年人中极具影响力,号称是“美国公司员工人手一册的书,美国政府机关公务员人手一册的书,美国官兵人手一册的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几乎成了美国企业界和政府管理部门的一本“圣经”。甚至当俄文版《高效能人士的七种习惯》在莫斯科上市时,连总统普京也向俄罗斯公民大力推荐阅读这本书,他对媒体不无感慨地说,俄罗斯应该出现这样伟大的思想家。
11、《谎言家的纸牌》(Liar's Poker)
* 作者: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 出版社:W.W.诺顿出版社(W.W.Norton)* 时间:1999年
* 被誉为:
o 《福布斯》评选的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20部商业书籍之一 o 《财富》推荐的75本商务人士必读书之一 o 美国《商业周刊》年度最佳商业图书 o 捕捉投资世界蛛丝马迹的探险游戏
o 透视20世纪80年代华尔街商业文化的经典之作
o 令人兴奋不已,本年度最佳财经读物 ——《福布斯》杂志
o 栩栩如生,令人回味无穷„„抓住了一个时代的精髓,一部罕见的力作。——《财富》杂志
o 如果你想了解真正的华尔街,那么请读《说谎者的扑克牌》,你还会有爆笑不已的额外收获„„一部文笔精彩、妙趣横生而又富于洞察力的作品,你会希望在下一个经纪人打来电话之前把它看完。——《每日新闻》
o 刘易斯刻划出如此生动的场景,你仿佛可以看到汗珠从交易师的眉间沁出又滴下来。从内部来看,所罗门兄弟公司简直就是一座运动乐园。——《商业周刊》 o 迈克尔·刘易斯写东西就像他做债券推销员一样成功。也许是因为这两项工作都有一个共同要求:把故事讲得娓娓动听。——《纽约时报》
o 一部令人惊奇而又深受启迪的作品。——《时代》周刊》
“说谎者的扑克牌”是华尔街上金融家们玩的一种休闲游戏,以最善于瞒骗他人而实行心理欺诈者为胜。迈克尔·刘易斯将其用为隐喻。描述了自己在华尔街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的所罗门兄弟公司里四年的工作经历—一从意外受雇、接受培训,直到成长为只凭一个电话即可以调动数百万美元资金的明星交易员。在书中,刘易斯将投资世界中许多不为人知的技巧、诀窍和手段娓娓道来,披露了自己是如何参透华尔街的波谲云诡、逐步掌握投资走势的,让读者有了感同身受的体验。
本书的另一个亮点,是从作者的视角展示了所罗门兄弟公司在20世纪80 年代的戏剧性历史,特别对1987年10月美国股市大崩盘进行了深刻的描写,从而折射出华尔街在那个年代是如何在大起大落中保持发展的。本书的风格独树一帜,笔法生动风趣,将华尔街深奥的投资手法融入有趣的故事当中,让读者在捧腹大笑的同时又陷入深深的思考。这也使本书获得了专业人士和广大读者的认可,成为美国长销不衰的投资经典著作。
12、《创新者的窘境》(The Innovator’s Dilemma):20世纪最有影响的20本商业书籍之一
* 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M.Christensen):1995年度麦肯锡奖得主 * 全书名:《创新者的窘境:大公司面对突破性技术时引发的失败》(The Innovator’s Dilemma:When New Technologies Cause Great Firm to Fail)* 出版社: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M.Christensen)* 首次出版:1997年
* 被誉为:
o 20世纪最有影响的20本商业书籍之一 o 最佳商业类出版著作“全球商业书籍奖”
o “布兹·艾伦与汉弥尔顿年度最佳商业类书籍奖”
1997年,当《创新者的困境》(The Innovator’s Dilemma: When New Technologies Cause Great Firm to Fail)。英文版出版时,克里斯滕森仅仅是哈佛商学院的助理教授。而此书一出,就此确立了他在创新技术管理领域的权威地位。同时获颁最佳商业类出版著作“全球商业书籍奖”(Global Business Book Award),及“布兹·艾伦与汉弥尔顿年度最佳商业类书籍奖”(Booz Allen and Hamilton Award)。在这本书中,克里斯滕森提出了“摧毁性(Disruptive)技术”的概念,成为为数不多的高科技领域核心的“元问题”之一。由此,克里斯滕森也跻身大师级管理学者的行列。
13、《日本公司》(Japan Inc.)
* 作者: 石森章太郎(Shotaro Ishinomori)* 副标题: Introduction to Japanese Economics(The Comic Book)(The Comic Book)* 出版社: 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出版年: 1988-05-10
《日本公司》作者石森章太郎(Shotaro Ishinomori)参与动漫制作《幻魔大战》、《幻魔大战》、《吉尔伽美什(时间之碎片)》、《人造人间》。
在开创了日本漫画历史的漫画家里,在开创了日本漫画历史的漫画家里,石森章太郎是与藤子.F.不二雄,赤冢不二夫,横山光辉等人同时代的大师级人物,他对日本漫画的贡献也是无可比拟的。在他的一生众多的作品里,《假面骑士》是最具创意的一部,本作品曾经使超人战队系漫画和影视文化成为只有日本人能接受的,最独特的商业文化之一。但是,石森章太郎由于没能脱离60年代时超人漫画潮流,曾一度沉沦。在创作了一部描写日美经济冲突的政经漫画巨著后,石森才再度崛起。
14、《贼巢》(Den of Thieves):全美第一商业畅销书
* 作者:詹姆斯·B·斯图尔特(James B.Stewart):记者的楷模 * 全书名:《贼巢》黑幕重重的华尔街(Den of Thieves)* 出版社:西蒙和舒斯特公司(Simon & Schuster)* 首次出版:1991年
* 被誉为:
o 全美第一商业畅销书 o 普利策新闻奖作品
o 《福布斯》影响世界商业最深远的二十本书籍之一
20世纪80年代,华尔街金融犯罪猖獗,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让少数人迅速成为巨富,却使大量无辜的公司和个人投资者破产。全美第一畅销书――《贼巢》栩栩如生地描写了华尔街上的四大“金刚”――迈克尔·米尔肯、伊凡·布斯基、马丁·西格尔和丹尼斯·利文,如何建立起了金融史上最大的内幕交易网,如何差点卷走数十亿美元的赃款,以及备受打压的政府执法人员是如何战胜重重困难,从而使这“四大恶人”受到法律制裁的。不少人因为看了这本书而把证券业作为自己人生的第一选择,或者坚决放弃了投资任何股票,远离证券圈。
贼巢主要描述了四个关键角色,以及他们之间通过利益关系建立起来的关系网。这个关系网利用内幕交易(互通信息和对敲)、投资银行发行债券、参与公司并购的便 利条件和资金的流动,从金融市场上卷走了数十亿美金。并且,由于他们的败露造成公众对股市的不信任,直接导致了1987年的股市崩盘。
15、《德鲁克文集》The Essential Drucker
* 作者: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之父、大师中的大师
* 出版社:哈珀·柯林斯一般图书出版集团商业分社(HarperBusiness)
《德鲁克文集》由三本书组成:《个人的管理》、《组织的管理》和《社会的管理》,由日本长期担任德鲁克著作日文翻译的笃男植田先生选编,选编的内容均为德鲁克所有着作中,特别是近10 年来的新著中的精华。
《德鲁克文集》论述内容全面,它系统地浓缩了德鲁克先生的管理思想,可谓“三叶乃尽知秋”,因此得到了德鲁克先生本人的首肯及褒扬。《德鲁克文集》在日本推出后,立即成为该国当时的管理学畅销书之一。
如何使管理井然有序,并使管理人员富有成效,这两项开发任务是60年来作者一直为之努力的两大工作重点。实际上,作者之所以得到人们广泛认可的原因就是因为作者对管理的实践方法和职业经理人的素质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16、《为未来竞争》(Competing for the Future):近十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商业类书籍 * 作者: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世界一流的战略大师;C.K.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国际上公认的公司战略和跨国公司管理领域的专家 * 全书名:《竞争大未来:未来成功的基础》(Competing for the Future)* 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首次出版:1994年 * 被誉为:
o近十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商业类书籍 o 《商业周刊》年度最佳管理图书
《为未来竞争》(Competing for the Future)是加里·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于1994年合作完成的著作。这本书一问世,就被众多商业刊物赞誉为近十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商业类书籍,引起了人们对管理学新理念的深层思索。
在这本书中,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反对当时那种把主要精力放在竞争压力上的战略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企业竞争的主要目标是从对手那里赢取市场份额,因此,它们的战略策划和决策过程也会受到对手的行动或潜在行动的影响。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则尖锐地提出,这种思想有误导之嫌。在他们看来,企业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优势和顾客的需求上,而不应首先考虑对手是如何做的,再来决定自己采取何种行动。他们明确提出:把市场定位对准顾客需求是企业在竞争中胜出的关键。
17、《巴菲特之道: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的投资战略》(The Buffett Way: Investment Strategies of the World's Greatest Investor)* 作者:罗伯特·哈格斯特龙(Robert G.Hagstrom)* 全书名:《沃伦·巴菲特之道: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的投资战略》(The Warren Buffett Way: Investment Strategies of the World's Greatest Investor)* 出版社:约翰·威利父子公司(John Wiley & Sons)* 首次出版:1991年
巴菲特是一个天才的投资家,同时也是一个声名狼藉的股票家,他可以通过购买股权来轻易地抬高一个公司的股价。在投资年鉴中,巴菲特可说是大师中的大师。他从一无所有开始,仅投资股票和企业,即累积了庞大的财富,成为20世纪巨富。回顾过去40年,股市的风云变幻足以将侥幸致富者淘汰出局,然而巴非特却在股市中屡创佳绩,40年来更是年年获利。巴非特的投资方法,是市场学者和交易员宣称的不可能存在的绝技。
这本书涵盖了他一生的传奇经历和他创新性的、高成功率的投资哲学和战略。这激励着投资者以主人的姿态参与到企业的建设和重筑中去,而不是简单地肢解然后卖掉它!
18、《杰克·韦尔奇自传》(Jack:Straight from the Gut):CEO的圣经 * 作者: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通用电气公司总裁,世界第一CEO * 全书名:《杰克·韦尔奇自传》(Jack:Straight from the Gut)* 出版社:时代华纳贸易出版公司出版 * 首次出版:2000年 * 被誉为: o CEO的圣经
o 影响世界商业最深远的二十本书籍之一 o 全球管理领域经典巨著
o 20世纪美国《福布斯》最有影响力的管理书之一 o 创美国自传体版权收入历史之最
《杰克·韦尔奇自传》是韦尔奇退休前所作,本书稿酬高达700万美元,他在书中推心置腹、侃侃而谈,将自己的成长岁月、成功经历及经营理念和盘托出。比如这位管理奇才如何开创了一种独特的管理模式,帮助庞大多元的商业帝国摆脱“金字塔”官僚体制的痼疾,走上灵活主动的道路„„本书为全世界渴望成功的商业人士树立了一个经典范例,堪称一部CEO的“圣经”。这本自传的出版将是他一生管理经验的见证。
韦尔奇在本书中首次透露管理秘决:他在短短二十年间将通用电气从世界第十位提升到第二位,市场资本增长30多倍,达到4500亿美元。他的成长岁月、成功经历及经营理念也将和盘托出。本书将成为世界上所有梦想成功人士的必读书。
19、《从优秀到卓越》(《Good to Great》)* 作者:(美)柯林斯 著,俞利军 译
* 出版社:哈珀·柯林斯一般图书出版集团(HarperCollins)* 出版时间:2001 《从优秀到卓越》是超级畅销书《基业长青》的作者柯林斯的又一力作,它描绘了优秀公司实现向卓越公司跨越的宏伟蓝图。《基业长青》揭示了公司保持卓越的秘诀,但书中提到的公司自始至终都出类拔萃。对于那些业绩平平的公司,如何才能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呢?是不是卓越的企业都有所谓的特殊“卓越气质”?发展的瓶颈是不是真的难以突破?
针对这一问题,柯林斯和他的研究小组历时5年,阅读并系统整理了6000篇文章,记录了2000多页的专访内容,创建了3.84亿字节的电脑数据,收集了 28家公司过去50年,甚至更早的所有文章,进行了大范围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了如何使公司从优秀到卓越的令人惊异而振奋的答案。柯林斯发现,公司从优秀到卓越,跟从事的行业是否在潮流之中没有关系,事实上,即使是一个从事传统行业的企业,即使它最初默默无闻,它也可能卓越。柯林斯提出了一整套观点,“只要采纳并认真贯彻,几乎所有的公司都能极大改善自己的经营状况,甚至可能成为卓越公司”。
20、《新新事物--硅谷文化》(The New New Thing: A Silicon Valley Story)* 作者: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 出版社:W.W.诺顿出版社(W.W.Norton)* 出版时间:2000年
Michael Lewis was supposed to be writing about how Jim Clark, the founder of Silicon Graphics and Netscape, was going to turn health care on its ear by launching Healtheon, which would bring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 industry's transactions online.So why was he spending so much time on a computerized yacht, each feature installed because, as one technician put it, “someone saw it on Star Trek and wanted one just like it?”
第二篇: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二十本商业书籍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二十本商业书籍
1、《追求卓越》(In Search Of Excellence):世界最畅销的工商管理书籍
作者:托马斯·彼得斯(Tom Peters):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学大师之一,后现代企业之父
* 全书名:《追求卓越——美国企业成功的秘诀》(In Search of Excellence: Lessons from America's Best-Run Companies)* 出版社:哈珀与罗出版公司(Harper & Row)* 首次出版:1982年
* 被誉为:
o 世界最畅销的工商管理书籍
o 美国优秀企业的管理圣经
o 《福布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工商书籍
《追求卓越》开启了商业管理书籍的第一次革命。彼得斯本人回顾本书时说:“《追求卓越》首次描述了那些行之有效的东西。它的风格是刻意形成的。”作者的意图就是要恢复管理学的基本面貌,赋予那些被管理专家们所视而不见但却在实践中表现出强大生命力的东西以应有的地位。《追求卓越》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以实际案例为基础,结合大量的事实、数据与分析,而且文笔生动流畅,撷取案例说理浑然天成,引用名家理论如数家珍,文中随处可见的精彩引言更是画龙点睛。因此,任何人都可以从欣赏一个个的企业梦想中感受到激情。
《追求卓越》自1982年出版以来,被译成近20余种文字风靡全球,仅在美国就销售了600 万册,全球发行量高达900万册!该著作创造了“彼得斯时代”,是有史以来最畅销的管理类书籍,许多跨国大企业视彼得斯的著作为发展创新的经典。
2、《基业长青》(Build to Last):20世纪90年代选出两本最重要的管理书籍之一 * 作者: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和杰里·波拉斯(Jerry I.Porras)* 全书名:《基业长青—企业永续经营的准则》(Built to Last: Successful Habits of Visionary Companies)* 出版社:哈珀·柯林斯一般图书出版集团(HarperCollins)* 首次出版:1994年
* 被誉为:
o 20世纪90年代选出两本最重要的管理书籍之一
o 《福布斯》20世纪20本最佳商业畅销书
如果说《追求卓越》是开启商业管理书籍的第一次革命,那么《基业长青》则使这次革命达到一个高潮,为所有经理人和创业者带来灵感。
柯林斯和波拉斯在这本富于创造性的书中打破了旧有神话,提供了新颖的见解,并为那些有志于建立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伟大公司的人提供了实际指导。
3、《企业再造》(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连续八周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全美最畅销书
* 作者: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詹姆斯·钱皮(James A.Champy):企业再造之父
* 全书名:《再造企业——工商业革命宣言》(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 出版社:哈珀·柯林斯一般图书出版集团(HarperCollins)* 首次出版:1993年
* 被誉为:
o 连续八周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全美最畅销书
o 最畅销的商业类图书之一
《企业再造》的第一段就开宗明义,吹响了向巨人挑战的号角。这个吹响号角的人就是迈克尔·哈默,他被誉为“企业再造工程的鼻祖”,《企业再造》以福特、IBM及贝尔公司的案例及相关的成功经验,介绍企业如何进行自我改造。本书系统阐述了企业流程再造即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也译做“企业流程重组”“流程再造”)思想,提出再造企业的首要任务是BPR,只有建设好BPR,才能使企业彻底摆脱困境。BPR理论随即成为席卷欧美等国家的管理革命浪潮,并被誉为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斯密专业分工理论之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企业管理理论。
4、《门口的野蛮人》(Barbarians at the Gate)* 作者:布赖恩·伯勒
* 出版社:哈珀·柯林斯一般图书出版集团(HarperCollins)
* 版次:1990
《纽约时报》TOP1畅销书《福布斯》评诜的20本最具影响力的商业书籍之一,纪实性的报道,令人瞠目结舌的事件,再现了华尔街历史上最著名的公司争夺战——美国RJR纳贝斯克公司收购的前因后果„„详尽而充分地叙述了多边厮杀的真情实况,再现了华尔街金融操作的风风雨雨。该书提供了最高水平公司金融操作的具体细节,全面展示了企业的管理者如何取得和掌握公司的控制权。
《门口的野蛮人》是一部精彩的华尔街商战纪实巨著,是每一个公司管理者和对华尔街金融感兴趣的专业人士的必读之书。
5、《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竞争战略领域的又一圣经
* 全书名:《竞争优势--营造并保持最佳表现》(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出版社:自由出版社(Free Press)* 首次出版:1985年 * 被誉为:
o 竞争战略领域的又一圣经
o 迈克尔·波特的著名三部曲之一
这是美国哈佛商学院名牌教授迈克尔·波特的著名三部曲之一,是本领域的又一圣经。他的每一部书都成为国内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及在读研究生的必读书目。他的所有理论都建立在全面细致的科学调研的基础之上,极富操作性。
《竞争优势》阐述企业在实践中将这些普遍理论付诸实施的问题。书中研究的是一个企业如何才能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这些成果源于作者在过去十年中在竞争战略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该书反映了作者日益深化的信念,即许多公司战略的失败是由于不能将广泛的竞争战略转化成为获取竞争优势的具体实施步骤,这种思想旨在将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沟通起来,而不是像该领域中许多著作那样将二者割裂开来。
6、《引爆流行:小事如何产生大变化》(The Tipping Point: How Little Things Can Make a Big Difference)* 出版社:利特尔&布朗出版社(Little Brown)* 版次:2000
* 被誉为:
o 《福布斯》评选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20本商业图书之一。
o 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长达10个月,2005再度蝉联冠军。
o 《财富》评选的商务人士必读的75一图书之一。
o 一本妙趣横生的书,帮助你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看待世界。
——《财富》
o 格拉德威尔的作品魅力非凡,触及人们的思想深处,会影响善于思考者的世界观。
——迈克尔·刘易斯 畅销书《说谎者的扑克牌》作者
o 一部让人不忍释卷的作品,一次不循常规的探险,捕捉社会风潮中的蛛丝马迹。
——《每日电讯》
o 不仅是令大众读者如痴如醉,格拉德威尔的这部作品更是商务人士的福音,帮助他们把头脑中的创意转换成众人风靡的潮流。
——《出版人周刊》
o 本书解决了关于流行的三大难题,谁创造流行?流行的奥秘何在?如何创造流行?
7、《跨越鸿沟》(Crossing the Chasm: Marketing and Selling Technology Products to Mainstream Customers)* 作者: Geoffrey A.Moore 著
* 出版社:哈珀·柯林斯一般图书出版集团商业分社(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 出版时间:1999
在台湾先行出版的《龙卷风暴》《大金刚法则》,事实上是本书《越鸿沟》的续作。但由于本书初版于1991年问世,书中所举个案与例证,已与《龙卷风暴》中文版问世的全球环境大相径庭,所以《跨越鸿沟》的中文版一直未在考虑之列。幸作者墨尔先生于 1999年改版更新数据,让整个技术采用生命周期的理论得以完整在台呈现;从此一改版的动作,也可见本书的理论中心之历久弥坚。
《跨越鸿沟》所讲是高科技产业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也就是新兴高科技产品的营销策略,也唯有跨越了鸿沟阶段,才能继续往主流市场迈进,甚至进入龙卷风暴阶段。本书已是全球各商学院所有关高科技管理的必读教材,更是产业界、学术界,乃至于主管科技政策方向的财经界所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
8、《摩根财团》(The House of Morgan: An American Banking Dynasty and the Rise of Modern Finance)* 作者:(美)彻诺 著,金立群 校译
* 出版社:亚特兰大月刊出版社Atlantic Monthly Press * 出版时间:1990
本书以广泛的采访和新开放的家族和商业档案为基础,是一部追逮证验、穷根究底的力作、如实记载了摩根和墨索里尼、日本军国主义者、墨西哥独裁者和纳粹财政部长的秘密关系。本书还表明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摩根的诸公司如何从绅士风度的典范演变为—个充满着敌意兼并、垃圾债券和杠力收购的咄咄逼人的新世界中的先锋。最后一部分循着摩根行进入日本、法国、沙特阿拉伯和巴西的足迹,描绘了摩根各公司与许多著名人士的交往,其中包括亨利·福特、鲁珀特·默多克、阿德南·卡舒吉和保罗·沃尔克。
《摩根财团》引人入胜地叙述了一个不寻常的机构及其管理者,鞭辟入里地审视了隐藏在历史事件、著名政治家和在一个半世纪以来改变了世界的众多工业帝国背后的真正的威力——金钱。
《摩根财团》一书叙述银行和金融社会150年中的历史,囊括了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区的历次景气和恐慌,对现代金融世界的兴起所作的铺陈深入透彻,今人手不释卷。《摩根财团》荣获1990年美国国家图书奖,也许是迄今为止有关美国银行王朝历史的第一部宏篇巨著。本书畅销书《福特》和《洛克菲勒》一样,展现了史诗小说般的宏大场面和磅礴气势,追溯了J.P.摩根帝国从维多利亚时代在伦敦默默创业开始,—直到1987年股市崩溃时期的历史。本书是一卷丰富的历史全景图,描述了摩根四代人和他们所创造的威力巨大而又秘不外露的公司——J.P.摩根公司(摩根担保公司)、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建富。
9、《六西格玛之路》(The Six Sigma Way)* 作者:彼得·潘蒂(Peter S.Pande et al), 罗伯特·纽曼Robert P.Neuman, 罗兰·卡法那夫(Roland R.Cavanagh)* 出版社:麦格劳·希尔公司(McGraw-Hill)* 出版时间:2000
《六西格玛之路》用指导真实世界的方法解开了6σ管理法之谜。对于任何想实施6σ管理法的公司来说,买一本《6σ管理法:追求卓越的阶梯》绝对划算。
《六西格玛之路》介绍了公司 6σ管理法的实施、领导、培训过程中将遇到的各种难题以及对策。它关注的焦点是6σ管理体系的重要步骤和质量改进活动。
无论你是6σ管理法的门外汉,还是以对其有深刻认识的行家,本书都使你获益匪浅。6σ管理法将帮助你把公司推向巅峰。
10、《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美国企业界和政府管理部门的一本“圣经”
* 作者:斯蒂芬·科维(Stephen R.Covey):美国《时代》周刊“25位最有影响力的美国人之一”,人类潜能导师
* 全书名:《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出版社:西蒙和舒斯特公司(Simon & Schuster)* 首次出版:1989年
* 被誉为:
o 美国公司员工人手一册的 书,美国政府机关公务员人手一册的书,美国官兵人手一册的书
o 美国企业界和政府管理部门的一本“圣经”
《高效能人士的七种习惯》是史蒂芬·柯维最著名的一本着作。自1989年问世至今,曾高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长达7年之久,在全球70个国家,以28种语言发行,总销量超过了l亿册。这本书在美国成年人中极具影响力,号称是“美国公司员工人手一册的书,美国政府机关公务员人手一册的书,美国官兵人手一册的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几乎成了美国企业界和政府管理部门的一本“圣经”。甚至当俄文版《高效能人士的七种习惯》在莫斯科上市时,连总统普京也向俄罗斯公民大力推荐阅读这本书,他对媒体不无感慨地说,俄罗斯应该出现这样伟大的思想家。
11、《谎言家的纸牌》(Liar's Poker)* 作者: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 出版社:W.W.诺顿出版社(W.W.Norton)* 时间:1999年
* 被誉为:
o 《福布斯》评选的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20部商业书籍之一
o 《财富》推荐的75本商务人士必读书之一
o 美国《商业周刊》最佳商业图书
o 捕捉投资世界蛛丝马迹的探险游戏
o 透视20世纪80年代华尔街商业文化的经典之作
o 令人兴奋不已,本最佳财经读物 ——《福布斯》杂志
o 栩栩如生,令人回味无穷„„抓住了一个时代的精髓,一部罕见的力作。——《财富》杂志
o 如果你想了解真正的华尔街,那么请读《说谎者的扑克牌》,你还会有爆笑不已的额外收获„„一部文笔精彩、妙趣横生而又富于洞察力的作品,你会希望在下一个经纪人打来电话之前把它看完。——《每日新闻》
o 刘易斯刻划出如此生动的场景,你仿佛可以看到汗珠从交易师的眉间沁出又滴下来。从内部来看,所罗门兄弟公司简直就是一座运动乐园。——《商业周刊》
o 迈克尔·刘易斯写东西就像他做债券推销员一样成功。也许是因为这两项工作都有一个共同要求:把故事讲得娓娓动听。——《纽约时报》
o 一部令人惊奇而又深受启迪的作品。——《时代》周刊》
“说谎者的扑克牌”是华尔街上金融家们玩的一种休闲游戏,以最善于瞒骗他人而实行心理欺诈者为胜。迈克尔·刘易斯将其用为隐喻。描述了自己在华尔街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的所罗门兄弟公司里四年的工作经历—一从意外受雇、接受培训,直到成长为只凭一个电话即可以调动数百万美元资金的明星交易员。在书中,刘易斯将投资世界中许多不为人知的技巧、诀窍和手段娓娓道来,披露了自己是如何参透华尔街的波谲云诡、逐步掌握投资走势的,让读者有了感同身受的体验。
本书的另一个亮点,是从作者的视角展示了所罗门兄弟公司在20世纪80 年代的戏剧性历史,特别对1987年10月美国股市大崩盘进行了深刻的描写,从而折射出华尔街在那个年代是如何在大起大落中保持发展的。本书的风格独树一帜,笔法生动风趣,将华尔街深奥的投资手法融入有趣的故事当中,让读者在捧腹大笑的同时又陷入深深的思考。这也使本书获得了专业人士和广大读者的认可,成为美国长销不衰的投资经典著作。
12、《创新者的窘境》(The Innovator’s Dilemma):20世纪最有影响的20本商业书籍之一
* 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M.Christensen):1995麦肯锡奖得主
* 全书名:《创新者的窘境:大公司面对突破性技术时引发的失败》(The Innovator’s Dilemma:When New Technologies Cause Great Firm to Fail)* 出版社: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M.Christensen)* 首次出版:1997年
* 被誉为:
o 20世纪最有影响的20本商业书籍之一 o 最佳商业类出版著作“全球商业书籍奖”
o “布兹·艾伦与汉弥尔顿最佳商业类书籍奖”
1997年,当《创新者的困境》(The Innovator’s Dilemma: When New Technologies Cause Great Firm to Fail)。英文版出版时,克里斯滕森仅仅是哈佛商学院的助理教授。而此书一出,就此确立了他在创新技术管理领域的权威地位。同时获颁最佳商业类出版著作“全球商业书籍奖”(Global Business Book Award),及“布兹·艾伦与汉弥尔顿最佳商业类书籍奖”(Booz Allen and Hamilton Award)。在这本书中,克里斯滕森提出了“摧毁性(Disruptive)技术”的概念,成为为数不多的高科技领域核心的“元问题”之一。由此,克里斯滕森也跻身大师级管理学者的行列。
13、《日本公司》(Japan Inc.)* 作者: 石森章太郎(Shotaro Ishinomori)* 副标题: Introduction to Japanese Economics(The Comic Book)(The Comic Book)* 出版社: 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出版年: 1988-05-10
《日本公司》作者石森章太郎(Shotaro Ishinomori)参与动漫制作《幻魔大战》、《幻魔大战》、《吉尔伽美什(时间之碎片)》、《人造人间》。
在开创了日本漫画历史的漫画家里,在开创了日本漫画历史的漫画家里,石森章太郎是与藤子.F.不二雄,赤冢不二夫,横山光辉等人同时代的大师级人物,他对日本漫画的贡献也是无可比拟的。在他的一生众多的作品里,《假面骑士》是最具创意的一部,本作品曾经使超人战队系漫画和影视文化成为只有日本人能接受的,最独特的商业文化之一。但是,石森章太郎由于没能脱离60年代时超人漫画潮流,曾一度沉沦。在创作了一部描写日美经济冲突的政经漫画巨著后,石森才再度崛起。
14、《贼巢》(Den of Thieves):全美第一商业畅销书
* 作者:詹姆斯·B·斯图尔特(James B.Stewart):记者的楷模
* 全书名:《贼巢》黑幕重重的华尔街(Den of Thieves)* 出版社:西蒙和舒斯特公司(Simon & Schuster)* 首次出版:1991年
* 被誉为:
o 全美第一商业畅销书
o 普利策新闻奖作品
o 《福布斯》影响世界商业最深远的二十本书籍之一
20世纪80年代,华尔街金融犯罪猖獗,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让少数人迅速成为巨富,却使大量无辜的公司和个人投资者破产。全美第一畅销书――《贼巢》栩栩如生地描写了华尔街上的四大“金刚”――迈克尔·米尔肯、伊凡·布斯基、马丁·西格尔和丹尼斯·利文,如何建立起了金融史上最大的内幕交易网,如何差点卷走数十亿美元的赃款,以及备受打压的政府执法人员是如何战胜重重困难,从而使这“四大恶人”受到法律制裁的。不少人因为看了这本书而把证券业作为自己人生的第一选择,或者坚决放弃了投资任何股票,远离证券圈。
贼巢主要描述了四个关键角色,以及他们之间通过利益关系建立起来的关系网。这个关系网利用内幕交易(互通信息和对敲)、投资银行发行债券、参与公司并购的便 利条件和资金的流动,从金融市场上卷走了数十亿美金。并且,由于他们的败露造成公众对股市的不信任,直接导致了1987年的股市崩盘。
15、《德鲁克文集》The Essential Drucker * 作者: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之父、大师中的大师
* 出版社:哈珀·柯林斯一般图书出版集团商业分社(HarperBusiness)
《德鲁克文集》由三本书组成:《个人的管理》、《组织的管理》和《社会的管理》,由日本长期担任德鲁克著作日文翻译的笃男植田先生选编,选编的内容均为德鲁克所有着作中,特别是近10 年来的新著中的精华。
《德鲁克文集》论述内容全面,它系统地浓缩了德鲁克先生的管理思想,可谓“三叶乃尽知秋”,因此得到了德鲁克先生本人的首肯及褒扬。《德鲁克文集》在日本推出后,立即成为该国当时的管理学畅销书之一。
如何使管理井然有序,并使管理人员富有成效,这两项开发任务是60年来作者一直为之努力的两大工作重点。实际上,作者之所以得到人们广泛认可的原因就是因为作者对管理的实践方法和职业经理人的素质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16、《为未来竞争》(Competing for the Future):近十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商业类书籍
* 作者: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世界一流的战略大师;C.K.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国际上公认的公司战略和跨国公司管理领域的专家 * 全书名:《竞争大未来:未来成功的基础》(Competing for the Future)* 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首次出版:1994年 * 被誉为:
o近十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商业类书籍 o 《商业周刊》最佳管理图书
《为未来竞争》(Competing for the Future)是加里·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于1994年合作完成的著作。这本书一问世,就被众多商业刊物赞誉为近十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商业类书籍,引起了人们对管理学新理念的深层思索。
在这本书中,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反对当时那种把主要精力放在竞争压力上的战略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企业竞争的主要目标是从对手那里赢取市场份额,因此,它们的战略策划和决策过程也会受到对手的行动或潜在行动的影响。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则尖锐地提出,这种思想有误导之嫌。在他们看来,企业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优势和顾客的需求上,而不应首先考虑对手是如何做的,再来决定自己采取何种行动。他们明确提出:把市场定位对准顾客需求是企业在竞争中胜出的关键。
17、《巴菲特之道: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的投资战略》(The Buffett Way: Investment Strategies of the World's Greatest Investor)* 作者:罗伯特·哈格斯特龙(Robert G.Hagstrom)
* 全书名:《沃伦·巴菲特之道: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的投资战略》(The Warren Buffett Way: Investment Strategies of the World's Greatest Investor)* 出版社:约翰·威利父子公司(John Wiley & Sons)* 首次出版:1991年
巴菲特是一个天才的投资家,同时也是一个声名狼藉的股票家,他可以通过购买股权来轻易地抬高一个公司的股价。在投资年鉴中,巴菲特可说是大师中的大师。他从一无所有开始,仅投资股票和企业,即累积了庞大的财富,成为20世纪巨富。
回顾过去40年,股市的风云变幻足以将侥幸致富者淘汰出局,然而巴非特却在股市中屡创佳绩,40年来更是年年获利。巴非特的投资方法,是市场学者和交易员宣称的不可能存在的绝技。
这本书涵盖了他一生的传奇经历和他创新性的、高成功率的投资哲学和战略。这激励着投资者以主人的姿态参与到企业的建设和重筑中去,而不是简单地肢解然后卖掉它!
18、《杰克·韦尔奇自传》(Jack:Straight from the Gut):CEO的圣经 * 作者: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通用电气公司总裁,世界第一CEO * 全书名:《杰克·韦尔奇自传》(Jack:Straight from the Gut)* 出版社:时代华纳贸易出版公司出版 * 首次出版:2000年 * 被誉为: o CEO的圣经
o 影响世界商业最深远的二十本书籍之一 o 全球管理领域经典巨著
o 20世纪美国《福布斯》最有影响力的管理书之一 o 创美国自传体版权收入历史之最
《杰克·韦尔奇自传》是韦尔奇退休前所作,本书稿酬高达700万美元,他在书中推心置腹、侃侃而谈,将自己的成长岁月、成功经历及经营理念和盘托出。比如这位管理奇才如何开创了一种独特的管理模式,帮助庞大多元的商业帝国摆脱“金字塔”官僚体制的痼疾,走上灵活主动的道路„„本书为全世界渴望成功的商业人士树立了一个经典范例,堪称一部CEO的“圣经”。这本自传的出版将是他一生管理经验的见证。
韦尔奇在本书中首次透露管理秘决:他在短短二十年间将通用电气从世界第十位提升到第二位,市场资本增长30多倍,达到4500亿美元。他的成长岁月、成功经历及经营理念也将和盘托出。本书将成为世界上所有梦想成功人士的必读书。
19、《从优秀到卓越》(《Good to Great》)* 作者:(美)柯林斯 著,俞利军 译
* 出版社:哈珀·柯林斯一般图书出版集团(HarperCollins)* 出版时间:2001 《从优秀到卓越》是超级畅销书《基业长青》的作者柯林斯的又一力作,它描绘了优秀公司实现向卓越公司跨越的宏伟蓝图。《基业长青》揭示了公司保持卓越的秘诀,但书中提到的公司自始至终都出类拔萃。对于那些业绩平平的公司,如何才能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呢?是不是卓越的企业都有所谓的特殊“卓越气质”?发展的瓶颈是不是真的难以突破?
针对这一问题,柯林斯和他的研究小组历时5年,阅读并系统整理了6000篇文章,记录了2000多页的专访内容,创建了3.84亿字节的电脑数据,收集了 28家公司过去50年,甚至更早的所有文章,进行了大范围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了如何使公司从优秀到卓越的令人惊异而振奋的答案。柯林斯发现,公司从优秀到卓越,跟从事的行业是否在潮流之中没有关系,事实上,即使是一个从事传统行业的企业,即使它最初默默无闻,它也可能卓越。柯林斯提出了一整套观点,“只要采纳并认真贯彻,几乎所有的公司都能极大改善自己的经营状况,甚至可能成为卓越公司”。
20、《新新事物--硅谷文化》(The New New Thing: A Silicon Valley Story)* 作者: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 出版社:W.W.诺顿出版社(W.W.Norton)* 出版时间:2000年
第三篇:二十本红色经典书籍推荐
红色经典书籍推荐
1、《复活的档案》
为《青年参考》报“秘闻显影”版近两年来的精彩文章集锦。所选文章的作者多为中国社科院专家、中国前外交官、驻外记者等,有部分文章是国外的第一手解密档案,在国内独家披露。具有权威性,可信度。文章涉及中外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多数文章以新解密的历史档案、当事人新近的回忆、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依据,或给出颠覆性的结论,或给历史以新的解释,文章条理清晰,持论公允。文笔晓畅,文字通俗,可读性强。
2、《牛虻》
(The Gadfly)是英国女作家艾捷尔〃丽莲〃伏尼契出版于1897年的歌颂意大利革命党人牛虻的小说。他参与了反对奥地利统治者、争取国家独立统一的斗争,最后为之献出了生命。小说涉及了斗争、信仰、牺牲这些色彩浓重的主题。苏联的著名文学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卓娅和舒拉的故事》都提到了伏尼契的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牛虻。1953年7月,由李俍民翻译的《牛虻》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感染了无数年轻读者,革命者牛虻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形象之一。
3、《红岩》
1961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罗广斌、杨益言著。小说以“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现重庆城内的学生运动、地下斗争、集中营的狱中斗争,以及川北农村的武装斗争。1958年,罗、杨两人因一段共同的革命经历携手合作,撰写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后在此基础上写成的长篇小说《红岩》,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传世杰作。40年来,《红岩》被译成十几种文字,由《红岩》改编的电影《烈火中永生》、歌剧《江姐》更是家喻户晓。该书总印数已超过1000万册,高居我国现当代长篇小说发行量榜首。这部书影响教育了新中国几代青少年,被誉为“共产主义的教科书”、“共产党人的正气歌”。
4、《青春之歌》
1958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杨沫著。作品以“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这一时期的爱国学生运动为背景,塑造了以林道静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形象。《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正面描写知识分子斗争生活的优秀长篇小说。《青春之歌》问世后,曾由郭开的一篇讨伐文章引起过一场争论。那场争论虽然由于茅盾先生的公允之言而得以平息,但作者此后对小说进行的增补修改,文艺界一直存有歧见。
5、《林海雪原》
1958年出版,曲波著。此书描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一部分穷凶极恶的匪徒频频骚扰我后方普通群众,残杀无辜的老百姓,我人民军队奉命进山歼匪而发生的惊心动魄的英雄故事。从1955年2月到1956年8月,在一年半的业余时间里,曲波完成了《林海雪原》的写作。曲波代表作《林海雪原》成功地塑造了杨子荣、少剑波等英雄形象,情节曲折惊险,故事引人入胜,细致深刻地再现了惊心动魄的剿匪斗争,富于传奇色彩。曾多次再版,被改编成话剧、京剧、曲艺和电影,并被译成英、俄、日、阿拉伯等多种文字出版。
6、《三家巷》
1959年出版,欧阳山著。这部作品以2 0年代的广州为背景,将个人的成长道路、家族的兴衰沉浮与历史的风云变幻融为一体。描绘出中国革命初期既轰轰烈烈又错综复杂的时代画卷。初取名为《革命与反革命》,1957年正式动笔,改名为《一代风流》。1959年出版第一部《三家巷》,主要表现“一个叫周炳的打铁出身的知识分子的半生经历”。
7、《创业史》
196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柳青著。《创业史》通过描写梁生宝领导的互助组对渭河平原蛤蟆滩建立、巩固到发展的过程,反映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农村发生发展的历史,真实地表现了在这场社会大变
革中农民的思想、心理及人际关系的深刻变化。《创业史》也并非完美无缺。由于历史的局囿,“左”的思潮在作品中也留下了许多难以磨灭的印痕。完成于1977年的修改版,更有令人为之扼腕的缺撼。
8、《旧山河》
《旧山河》是刀尔登的历史文化随笔集。《旧山河》以另类的視角和犀利的笔触,重写历史中的各色人物和轶事,见人之所未见,引领读者去思考中国几千年的文明给中国历史、给国人,乃至对当下带来的影响。《旧山河》作者刀尔登的文风从容、收放有度,不铺张,见好就收,常被误以为是深刻,其实他追求的不是深刻,就是刁。
9、《铁道游击队》
刘知侠著。《铁道游击队》中刘洪、李正、王强的名字已妇孺皆知,作家刘知侠笔下的《铁道游击队》大都是微山湖区抗日时期的真人实事。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的作者、著名作家刘知侠,1918年生于河南省汲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艰苦斗争中,他与山东父老同生死、共患难,曾多次参加战斗并参与过指挥作战,从一位采访报道英雄事迹的记者走上了反映革命斗争历史、讴歌无产阶级英雄的作家之路。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蜚声中外,发行量达400多万册。
10、《光荣与梦想》
本书是美国的一部断代史,勾画了从1932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任期内水门事件的四十年间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全景式画卷。这是一部场景宏大,又描写细腻的历史巨著。本书在1979年曾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过,它的面世在当时及以后的漫长岁月里曾在中国读者中引起过较好的反响,甚至对一大批中国记者的写作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1、《南京浩劫:遗忘的大屠杀》
张纯如(Iris Chang),1968年3月28日出生于新泽西州普林斯顿。1989年获得伊利诺伊大学新闻学士学位,曾任美联社和《芝加哥论坛报》记者,后于约翰〃霍普金大学获得写作硕士学位。作者实地采访多位大屠杀幸存者,并佐以大量历史档案、第三方当事人的日记和书信,多视角回溯了南京大屠杀这一被遗忘的历史事件。书中讲述屠杀发生时“中国人个体的故事:失败、绝望、背叛和幸存的经历”以及那些冒着生命危险帮助中国平民的西方人士的故事。并在书的最后部分探讨了某些势力意图将南京大屠杀从公共意识中抹去的行为。
12、《雷雨》
作者曹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出版,这部作品是曹禺的第一个艺术生命,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雷雨》一发表,就震动了文坛。剧本以扣人心弦的情节,简练含蓄的语言,各具特色的人物,和
极为丰富的潜台词。如刀刃一般在读者的心弦上缓缓滑过,那抖颤而出的余音,至今未息。
13、《城南旧事》
作者林海音,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出版,《城南旧事》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小说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14、《中国30年:人类社会的伟大变迁》
作者库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本书以一个美国人的视野全面审视了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变迁。作者专程考察了中国20多个省份的40余座城市,独家采访了众多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建设者,其中包括百余位省部级官员、企业领袖和专家学者。
15、《呐喊》
作者鲁迅,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出版,《呐喊》是鲁迅1918年——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封建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的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16、《四世同堂》
作者老舍,作品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一道反法西斯的伟大历程及生活画卷,可歌可泣,气度恢弘,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是一部感人的现实主义杰作。
17、《我的伯父周恩来》
作者周秉德,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出版,《我的伯父周恩来》作者回忆她和周总理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的往事。从家人的视角再看周恩来,会发现他更为深邃复杂的人格魅力;这幅真实展现周总理的全景图,对很多细节的记录,读来莫不令人感动、伤怀……
18、《傅雷家书》
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作为子女,也可从书中透出的丝丝真情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理解父母们的用心良苦。
19、《平凡的世界》
这部作品是路遥其毕生呕心沥血之作。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孙、田、金三家的命运为中心,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这部小说曾激励许许多多中国的青年。
20、《红星照耀中国》
美国埃德加•斯诺著,中国李方准等译,《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第四篇:二十年来《读者》最具影响力的文章,存下来好好看
二十年来《读者》最具影响力的十篇文章,存下来好好看
故事兮猗 6天前
①
蠢人的天堂(1981.01)
艾·辛格
某一时,某一处,有一个叫卡狄施的富人。他有一独子名阿特塞。卡狄施家中一位远亲孤女,名阿克萨。阿特塞是个身材高大的男孩,黑头发黑眼睛。阿克萨是蓝眼睛金黄头发。二人年纪大约一样。小时候,在一起吃,一起读书,一起玩。长大了之后二人要结婚那是当然的事。
但是等到他们长大,阿特塞忽然病了。那是没人听说过的病:阿特塞自以为是已经死了。
他何以有此想法?好像他曾有一个老保姆,常讲一些有关天堂的故事。她曾告诉他,在天堂里既不需工作也不需读书。在天堂,吃的是野牛肉鲸鱼肉;喝的是上帝为好人所备下的酒;可以睡到很晚再起来。而且没有任何职守。
阿特塞天生懒惰。他怕早起,怕读书。他知道有一天他须接办他父亲的业务,而他不愿意。
既然死是唯一进天堂的路,他决心越早死越好。他一直在想,不久他以为他真的死了。
他的父母当然是很担忧。阿克萨暗中哭泣。一家人竭力说服阿特塞他还活着,但是他不相信。他说:“你们为什么不埋葬我?你们知道我是死了。因为你们,我不得到天堂”。
请了许多医生检视阿特塞,都试图说服这孩子他是活着的。他们指出,他在说话,在吃东西。可是不久他很少吃东西,很少讲话了。家人担心他会死。
于绝望中,卡狄施去访问一位伟大的专家,他是以博学多智而著名的,他名叫优兹医生。听了阿特塞的病情之后,他对卡狄施说:“我答应在8天之内治好你儿子的病,但有一个条件。你必须做我所吩咐的事,无论是如何的怪。”
卡狄施同意了,优兹说他当天就去看阿特塞。卡狄施回家去告诉他的妻、阿克萨和仆人们,都要依从医生的吩咐行事,不得起疑。
优兹医生到了,被领进阿特塞的屋内。这孩子睡在床上,因断食而瘦削苍白。
医生一看阿特塞便大叫:“你们为什么把死人停在屋里?为什么不出殡?”
听了这些话,父母吓得要命。但是阿特塞的脸上绽出了微笑,他说:“你们看,我是对的。”
卡狄施夫妇听了医生的话虽然惶惑,可是他们记得卡狄施的诺言,立即筹备丧葬事宜。
医生要求将一个房间准备得像天堂的样子。墙壁挂上白缎,百叶窗关上,窗帘拉密,蜡烛日夜点燃。仆人穿白袍,背上插翅,作天使状。
阿特塞被放进一具开着的棺材,于是举行殡仪。阿特塞快乐得筋疲力竭,睡着了。醒来时,他发现自己在一间不认识的屋子里。“我在哪里?”他问。
“在天堂里,大人,”一个带翅膀的仆人回答。
“我饿得要命,”阿特塞说道,“我想吃些鲸鱼肉,喝些圣酒”。
领班的仆人一拍手,一群男女仆人进了来,都背上有翅,手棒金盘,上面有鱼有肉,有石榴和柿子,凤梨和桃子,一个白胡须高个子的仆人捧着斟满酒的金杯。
阿特塞狂吃了一顿。吃完了,他说要休息。两个天使给他脱衣,给他洗澡,抱他上床,床上有丝绸的被单和紫绒的帐盖。阿特塞立刻怡然熟睡。
他醒来时,已是早晨,可是和夜里也没有分别。百叶窗是关着的,蜡烛在燃烧着。仆人们一看见他醒了,送来和昨天完全一样的饮食。
阿特塞发问:“你们没有牛奶、咖啡、新鲜面包和牛油么?”
“没有,大人。在天堂总是吃同样食物的。”仆人回答。
“这是白昼,还是夜?”阿特塞问。
“在天堂里无所谓昼和夜”。
阿特塞吃了鱼、肉、水果,又喝了酒,但是胃口不像上次好了。吃完后他问:“什么时候了?”
“在天堂里时间是不存在的。”仆人回答。
“我现在做什么呢?”阿特塞问。
“大人,在天堂里,不须做任何事。”
“其他的圣徒们在哪里?”阿特塞问。
“在天堂里每一家有其自己居住的地方。”
“可以去拜访么?”
“在天堂里彼此居处距离很远,无从拜访。从一处到另一处要走好几千年。”
“我的家人什么时候来?”阿特塞问。
“你父亲还可再活二十年,你母亲再活三十年。他们活着便不能到此地来。”
“阿克萨呢?”
“她还有五十年好活。”
“我就要孤独这么久吗?”
“是的,大人。”
阿特塞摇头思索了一阵。随后又问:“阿克萨现在预备做什么?”
“目前她正在哀悼你。不过她迟早会忘掉你,遇见另一年轻人,结婚。活人都是这个样子。”
阿特塞站了起来开始来回踱着。这是好久好久以来第一次想做点什么事,但是在天堂里无事可做。他怀念他父亲,思念他母亲,渴念阿克萨;他想研读些什么东西;他梦想旅游,骑他的马;他想和朋友聊天。
终于他无法掩饰他的悲哀。他对一个仆人说道:“我现在明白了,活着不像我所想的那样坏。”
“大人,活着是艰苦的,要读书,要工作,要经管事业。在这里一切轻松。”
“与其坐在此地,我宁愿去砍柴,搬石头。这种情况要维持多久?”
“永无尽期。”
“永无尽期待在这儿?”阿特塞急得乱抓头发,“我宁可自杀。”
“死人不能自杀。”
到了第八天,阿特塞绝望到了极点,一个仆人照预先的安排,过去对他说:“大人,原来是错误了,你并没有死。你必须离开天堂。”
“我还是活着吗?”
“是的,你活着,我带你还阳。”
阿特塞欢喜得忘其所以。仆人蒙上了他的眼睛,在房屋的长廊上来回走了几趟,然后带他到他家人等候的房间,打开他遮眼的布。
是睛朗的天气,阳光射进敞着的窗户。外面的花园里,好鸟时鸣,蜜蜂嗡嗡。
他快乐得亲吻他的双亲和阿克萨。
他对阿克萨说:“你还爱我么?”
“是的,我爱你,阿特塞。我不能忘记你。”
“果然如此,我们就该结婚了。”
不久,婚礼举行了。优兹医生是上宾。乐师奏乐,宾客自远方来,都给新娘新郎带来精美的礼物。庆祝七天七夜。
阿特塞与阿克萨极为幸福,白头偕老。阿特塞不再懒惰,在当地成为最勤奋的”“商人。
婚礼之后阿特塞才发现优兹医生治疗他的经过,原来他是住进了蠢人的天堂。后来他和阿克萨时常把优兹医生的神奇治疗法讲给他们的子孙听,以这样的一句话作结束:“天堂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当然没有人知道。”
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981.04)
普希金(俄)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将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③
如能再活一辈子(1982.01)
Erma
Bombeck
一位幽默作家答复了最难回答的问题。日前有人问我,如果我能从头再活一辈子,可有什么地方愿加改变?
没有,我回答说,但是我随后又想:如果我从头再活一辈子,我会少说多听。我会请朋友们来家吃饭,哪怕地毯有污痕,沙发褪了色。我会好整以暇地静聆爷爷回忆他年轻时的一切。
我决不再坚持夏天关闭汽车窗子,只为了我的头发刚做好,刚喷过发胶。
我会点完那支雕成玫瑰的红粉蜡烛,而不让它自己慢慢融化。
我会像孩子们一样地坐在草地上而不怕草把衣服弄脏。我会在看电视时少哭少笑些,而在观察人生时多哭多笑些。我会多分担一些我丈夫的责任。
我会有病就躺在床上,不妄想事事非我不可。我会在买任何东西,不再只因其合用、耐脏、担保用一辈子不坏。
怀胎九月,我不再恨不得早点分娩,而愿时时刻刻地深自了解我体内的生长,是我帮助上苍创造奇迹的惟一机会。
孩子猛吻我的时候,我会永远不说:“慢些,先去洗手好吃饭。”
我会更多说我爱你……更多说我抱歉……但如果能再活一辈子,我会抓住每一分钟……仔细地看,看得真切……而且深深体验人生,永远不放弃。
④
母亲的账单(1983.10)
乃粒
小彼得是一个商人的儿子。有时他得便到他爸爸做生意的商店里去瞧瞧。店里每天都有一些收款和付款的帐单要经办。彼得往往受遣把这些帐单送往邮局寄走。他渐渐觉得制己似乎也已成了一个小商人。
有一次,他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也开一张收款帐单寄给他妈妈,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点事的报酬。
某天,妈妈发现在她的餐盘旁边放着一份帐单,上面写着:
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
为取回生活用品
20芬尼
为把信件送往邮局
10芬尼
为在花园里帮助大人干活
20芬尼
为他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10芬尼
共计:60芬尼
彼得的母亲收下了这份帐单并仔细地看了一遍,她什么话也没有说。
晚上,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边找到了他所索取的60芬尼报酬。正当小彼得如愿以偿,要把这笔钱收进自己口袋时,突然发现在餐盘旁边还放着一份给他的帐单。他把帐单展开读了起来:
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
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0芬尼
为他十年中的吃喝
0芬尼
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
0芬尼
为他一直有个慈爱的母亲
0芬尼
共计:0芬尼
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过了一会儿,他怀着一颗怦怦直跳的心蹑手蹑脚地走近母亲,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小心翼翼地把那60芬尼塞进了她的围裙口袋。
⑤
一个人一生只能做一件事
周涛(1989.07)
“一个人一生只能做一件事。”这句虽非至理也不出名的话是谁说的?
是我。
有一天我和几位客人聊天,谈起了不少的作家已经弃了笔,去做能赚钱的生意。他们说,你呢?你怎么看?
我就回答了这句话。
是的,人各有志,人一辈子只能做一件事。弃了笔的作家,也许值得羡慕,但我以为未尝不值得怜悯,因为他这样做就已经承认他一生没有力量完成文学这件事。
一个放弃了初衷的人,在茫茫人世间,在每日每时的变化和运动中,他有选择的自由,但他的内心说不定是凌乱的。当然还有一些人,他们当初来到世上,就不曾抱有初衷,而只想凑热闹。现在热闹凑完了,也就该到别的地方凑新的热闹去了,社会永远不会只在一个地方热闹。
这种人一生在世,就压根儿没打算去做好任何一件事,而只想在所有能引起他兴奋的事中捞好处,压根儿不想能奉献什么。
这一切都发生在文学失去了轰动效应之后。失去了轰动,它已不再是社会热闹的焦点,于是,热衷于谈论《百年孤独》的人们,忍受不了哪怕只有十年的寂寞,大势已去,真是“无处话凄凉”。
但是,剩下的,并非淘汰的。恰似朱老总、陈老总在南昌起义之后带队伍所经历的情状。那些坚韧的、抱业守志初衷不改的真作家们却像冷静的雪峰那样,清醒地俯瞰着世上的一切,他们看着雪水在春天纷纷离去而并不感到忧伤或孤独,相反,他们感到轻松和欢愉。
雪水自有它该去的地方。雪峰们却并不会因此“贫雪”。
有一座名叫博格达的雪峰就坐落在离我不远的位置,我喜欢远远地凝望它。它是蓝的,一种坚硬有质感的蓝。这种独特的蓝使它和天空的蓝区分开来,使我的肉眼能够看清它高耸于天空傲岸的轮廓。在阳光炽热而强烈的溅射中,它蒸腾着力量和光芒,默然无语,缓缓呼吸,有如一位无所不知的伟大神灵。
你如果心态宁静地久久凝视着它。兴许会听见它的声音,听懂它的话语呢!“喧嚣的大势已去,崇尚创造的时候已经来了。”
这声音在我心里久久回荡、深深弥漫,一直渗入血液和骨髓。我感动、感激。
我心里说,“我的神,你算看透了我了。”
多年来,我做的所有的事其实都在为做一件事做准备,所以,那些所有的事都不算事。
多年来,我东突西进、杀伐征战,仿佛有点儿战果,而实际上是我始终没有摸到那件事的边缘。
多年来,我居于喧嚣的闹市,各种叫卖声嘈杂,起哄和讨价还价的叫声震耳欲聋;真诚的声音是微弱的,它还没有离开口唇就被可怕的声浪淹没得无声无息。
我也受到过扰乱,产生过疑问。这时候我就来到一视野空旷的地方,独自凝视那座博格达神。它仿佛能够医治我的灵魂,因为我信任它。渐渐地我就平静下来,在它的那种严峻崇高目光的俯视下,反省自己,物欲的骚动又会平息下去。
我想,博格达呀,你一生中究竟做了多少事呢?你仿佛什么也没做,连一步也没挪动过,你一生所做的事不过就是屹立着,永远也不垮下去。
你俯视着人们,冷冷地看人们争来斗去,生老病死;一代人的利害智愚随他们的肉体埋进土里,下一代人又重新开始那老一套。他们忙忙碌碌,终生忧烦,似乎有永远做不完的事,临死,到彻底休息的时候一想,原来什么也没做??——笛声响了,时间到了。
所以人们老是想着:“要是能够重活一回多好……”重活一回的话,你愿意干什么:“干文学!”我说,“假如我有这才能。”
如果苍天不赋予我文学才能呢?“那我只好……当一个问心无愧的中国公民。”
⑥
一碗清汤荞麦面(1989.11)
(日本)玲木立夫
一
对于面馆来说,生意最兴隆的日子,就是大年除夕了。
北海亭每逢这一天,总是从一大早就忙得不可开交。不过,平时到夜里12点还熙攘热闹的大街,临到除夕,人们也都匆匆赶紧回家,所以一到晚上10点左右,北海亭的食客也就骤然稀少了。
当最后几位客人走出店门就要打烊的时候,大门又发出无力的“吱吱”响声,接着走进来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妇人。两个都是男孩,一个6岁,一个10岁的样子。孩子们穿着崭新、成套的运动服,而妇人却穿着不合季节的方格花呢裙装。
“欢迎!”女掌柜连忙上前招呼。
妇人嗫嚅地说:“那个……清汤荞麦面……就要一份……可以吗?”
躲在妈妈身后的两个孩子也担心会遭到拒绝,胆怯地望着女掌柜。
“噢,请吧,快请里边坐。”女掌柜边忙着将母子三人让到靠暖气的第二张桌子旁,边向柜台后面大声吆喝,“清汤荞麦面一碗——!”当家人探头望着母子,也连忙应道:“好咧,一碗清汤荞麦面——!”他随手将一把面条丢进汤锅里后,又额外多加了半把面条。煮好盛在一个大碗里,让女掌柜端到桌子上。
于是母子三人几乎是头碰头地围着一碗面吃将起来,“咝咝”的吃吸声伴随着母子的对话,不时传至柜台内外。
“妈妈,真好吃呀!”兄弟俩说。
“嗯,是好吃,快吃吧。”妈妈说。
不大功夫,一碗面就被吃光了。妇人在付饭钱时,低头施礼说:“承蒙关照,吃得很满意。”这时,当家人和女掌柜几乎同声答说:“谢谢您的光临,预祝新年快乐!”
二
迎来新的一年的北海亭,仍然和往年一样,在繁忙中打发日子,不觉又到了大年除夕。
夫妻俩这天又是忙得不亦乐乎,10点刚过,正要准备打烊时,忽听见“吱吱”的轻微开门声,一位领着两个男孩的妇人轻轻走进店里。
女掌柜从她那身不合时令的花格呢旧裙装上,一下就回忆起一年前除夕夜那最后的一位客人。
“那个……清汤面……就要一份……可以吗?”
“请,请,这边请。”女掌柜和去年一样,边将母子三人让到第二张桌旁,边开腔叫道,“清汤荞麦面一碗——!”
桌子上,娘儿仨在吃面中的小声对话,清晰地传至柜台内外。
“真好吃呀!”
“我们今年又吃上了北海亭的清汤面啦。”
“但愿明年还能吃上这面。”
吃完,妇人付了钱,女掌柜也照例用一天说过数百遍的套话向母子道别:“谢谢光临,预祝新年快乐!”
在生意兴隆中,不觉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除夕夜。北海亭的当家人和女掌柜虽没言语,但9点一过,二人都心神不宁,时不时地倾听门外的声响。
在那第二张桌上,早在半个钟头前,女掌柜就已摆上了“预约席”的牌子。
终于挨到10点了,就仿佛一直在门外等着最后一个客人离去才进店堂一样,母子三人悄然进来了。
哥哥穿一身中学生制服,弟弟则穿着去年哥哥穿过的大格运动衫。兄弟俩这一年长高了许多,简直认不出来了,而母亲仍然是那身褪了色的花格呢裙装。
“欢迎您!”女掌柜满脸堆笑地迎上前去。
“那个……清汤面……要两份……可以吗?”
“嗳。请,请,呵,这边请!”女掌柜一如既往,招呼他们在第二张桌子边就座,并若无其事地顺手把那个“预约席”牌藏在背后,对着柜台后面喊道:“面,两碗——!”
“好咧,两碗面——!”
可是,当家人却将三把面扔进了汤锅。
于是,母子三人轻柔的话语又在空气中传播开来。
“昕儿,淳儿……今天妈妈要向你们兄弟二人道谢呢。”
“道谢?……怎么回事呀?”
“因为你们父亲而发生的交通事故,连累人家8个人受了伤,我们的全部保险金也不够赔偿的,所以,这些年来,每个月都要积攒些钱帮助受伤的人家。”
“噢,是吗,妈妈?”
“嗯,是这样,昕儿当送报员,淳儿又要买东西,又要准备晚饭,这样妈妈就可以放心地出去做工了。因为妈妈一直勤奋工作,今天从公司得到了一笔特别津贴,我们终于把所欠的钱都还清了。”
“妈妈,哥哥,太棒了!放心吧,今后,晚饭仍包在我身上好了。”
“我还继续当业余送报员!小淳,我们加油干哪!”
“谢谢……妈妈实在感谢你们。”…
这天,娘儿仨在一餐饭中说了很多话,哥哥进得了“坦白”:
他怎样担心母亲请假误工,自己代母亲去出席弟弟学校家长座谈会,会上听小淳如何朗读他的作文《一碗清汤荞麦面》。这篇曾代表北海道参加了“全国小学生作文竞赛”的作文写道,父亲因交通事故逝世后留下一大笔债务;妈妈怎样起早贪黑拼命干活;哥哥怎样当送报员;母子三人在除夕夜吃一碗清汤面,面怎样好吃;面馆的叔叔和阿姨每次向他们道谢,还祝福他们新年快乐。………
小淳朗读的劲头,就好像在说;我们不泄气,不认输,坚持到底!弟弟在作文中还说,他长大以后,也要开一家面馆,也要对客人大声说:“加油干哪,祝你幸福。……”
刚才还站在柜台里静听一家人讲话的当家人和女掌柜不见了。原来他们夫妇已躲在柜台后面,两人扯着条毛巾,好像拔河比赛各拉着一头,正在拚命擦拭满脸的泪水。……
三
又过去了一年。
在北海亭面馆靠近暖气的第二张桌子上,9点一过就摆上了“预约席”的牌了,老板和老板娘等呵、等呵,始终也未见母子三人的影子。转过一年,又转过一年,母子三人再也没有出现。
北海亭的生意越做越兴旺,店面进行了装修,桌椅也更新了,可是,靠暖气的第二张桌子,还是原封不动地摆在那儿。
光阴荏苒,夫妻面馆北海亭在不断迎送食客的百忙中,又迎来了一个除夕之夜。
手臂上搭着大衣,身着西装的两个青年走进北海亭面馆,望着坐无虚席、热闹非常的店堂,下意识地叹了口气。
“真不凑巧,都坐满了……”
女掌柜面带歉意,连忙解释说。
这时,一位身着和服的妇人,谦恭地深深低着头走进来,站在两个青年中间。
店内的客人一下子肃静下来,都注视着这几位不寻常的客人。只听见妇人轻柔地说:“那个……清汤面,要三份,可以吗?”
一听这话,女掌柜猛然想起了那恍如隔世的往事——在那年除夕夜,娘儿仨吃一碗面的情景。
“我们是14年前在除夕夜,三口人吃一碗清汤面的母子三人。”妇人说道,“那时,承蒙贵店一碗清汤面的激励,母子三人携手努力生活过来了。”
这时,模样像是兄长的青年接着介绍说:
“此后我们随妈妈搬回外婆家住的滋贺县。今年我已通过国家医师考试,现在是京都医科大学医院的医生,明年就要转往札幌综合医院。
之所以要回札幌,一是向当年抢救父亲和对因父亲而受伤的人进行治疗的医院表示敬意;再者是为父亲扫墓,向他报告我们是怎样奋斗的。我和没有开成面馆而在京都银行工作的弟弟商量,我们制订了有生以来最奢侈的计划——在今年的除夕夜,我们陪母亲一起访问札幌的北海亭,再要上三份清汤面。”
一直在静听说话的当家人和女掌柜,眼泪刷刷刷地流了下来。
“欢迎,欢迎,……呵,快请。喂,当家的,你还愣在那儿干嘛?!2号桌,三碗清汤荞麦面——!”
当家人一把抹去泪水,欢悦地应道:
“好咧,清汤荞麦面三碗——!”
⑦
手表
外婆的礼物太棒了,你猜也猜不到昨天晚上,我放学回来以后,邮递员来了。他给我带来一个包裹,里面是外婆给我的礼物。这个礼物可了不得啦,保证你猜也猜不到:是一只手表!太棒了!小朋友们又要眼馋了。
爸爸还没有回家,因为今天晚上他要在单位吃饭。妈妈教我给表上弦,然后把表给我戴在手腕上。幸好今年我已经学会看钟点了,不像去年小的时候。要是还像去年一样,我就老得问别人:“我的手表几点了?”那可就太麻烦了。
我的手表可好玩了,那根长针跑得最快,还有两根针要仔仔细细看好久,才能看它们动一点儿。我问妈妈长针有什么用,妈妈说,在煮鸡蛋的时候,长针可有用了,它能告诉我们鸡蛋煮熟了没有。
7点32分,我和妈妈围着桌子吃饭。太可惜了,今天没有煮鸡蛋。我一边吃饭一边看我的手表。妈妈说汤要凉了,叫我快点儿吃。长针只转了两圈多一点儿,我就喝光了汤。7点51分,妈妈把中午剩的蛋糕端来了。7点58分,我们吃完了。妈妈让我玩一会儿,我把耳朵贴在手表上,听里面发出的滴答声。8点15分,妈妈叫我上床睡觉。
我真开心,差不多和上次给我钢笔的时候一样开心。那次弄得到处都是墨水。我想戴着手表睡觉,可妈妈说这样对手表不好。我就把手表放在床头桌上,这样只要我一翻身就能看到它。8点38分,妈妈把电灯关了。
咦,太奇怪了!我的手表上的数字和指针在夜里发光哪!现在,要是我想煮鸡蛋也用不着打开电灯。我睡不着,就这样一直看着我的手表。后来,我听见大门开了:是爸爸回来了。我可高兴了,因为我能给他看看外婆给我的礼物。我下了床,把手表戴好,从房间里跑出来。
我看见爸爸正踮着脚上楼梯。“爸爸,”我大声说,“看看外婆给我的礼物,多漂亮呀!”爸爸吓了一大跳,差一点从楼梯上摔下去。“嘘,尼古拉,”他对我说,“嘘,你要把妈妈吵醒了!”灯亮了,妈妈从房间里走出来,“他妈妈已经醒了!”妈妈对爸爸说,样子不太高兴。她问爸爸吃什么吃了这么长时间。“啊,得了,”爸爸说,“还不算太晚嘛。”
“现在是11点58分。”我很得意,因为我很喜欢给爸爸妈妈帮忙。
“你妈妈可真会送东西。”爸爸对妈妈说。
“都什么时候了,还在说我母亲,何况孩子还在这儿呢。”妈妈满脸不高兴地说,然后叫我上床去乖乖睡一大觉。
我回到我的屋子,听到爸爸和妈妈又讲了一会儿话。12点14分,我开始睡觉了。
5点7分,我睡醒了。天开始亮了。真可惜,我手表上的字不那么亮了。我用不着急着起床,今天不上课。可是我想,我说不定能帮爸爸的忙:爸爸说他的老板老是怪他上班迟到。我又等了一会儿,到了5点12分,我走进爸爸和妈妈的屋子里,大声喊:“爸爸,天亮了!你上班又要迟到了!”爸爸又吓了一大跳,不过,这里比楼梯上保险多了,因为在床上是摔不下去的。可是,爸爸气坏了,就像真地摔下去一样。妈妈也一下子醒了。
“怎么啦?怎么啦?”妈妈问。
“又是那只表,”爸爸说,“好像天亮了。”
“是的,”我说,“现在是5点15分,马上就要到16了。”
“真乖,”妈妈说,“快回去睡觉吧,现在我们已经醒了。”
我回去上床了。可是,他们还是没有动。我在5点47分、6点18分和7点2分连着又去了三次,爸爸和妈妈最后才起床了。
我们坐在桌旁吃早饭。爸爸冲妈妈喊:“快一点儿,亲爱的,咖啡再不来,我就要迟到了。我已经等了5分钟了。”
“是8分钟。”我说。
妈妈来了,不知为什么直看我。她往杯子里倒咖啡的时候洒到了台布上,她的手发抖了。妈妈可不要生病啊。
“我今天早些回来吃午饭,”爸爸说,“去点个卯。”
我问妈妈什么叫“点个卯”。妈妈让我少管这个,到外面去玩。我第一次觉得想上学了,我想让小朋友们看看我的手表呢。
在学校里,只有杰弗里带来过一次手表。那只表是他爸爸的,很大,有盖子和链子,可好玩了。不过,好像家里不许他拿,这家伙惹祸了。那以后,再也没见到大手表。杰弗里跟我们说,他屁股挨了一顿揍,差一点再也见不着我们了。
我去找阿尔赛斯特,他家离我家不远。这家伙是个胖子,可能吃了。我知道他起床很早,因为早饭他要吃好长时间。
“阿尔赛斯特!”我站在他家大门口喊,“阿尔赛斯特!有好东西给你看!”
“阿尔赛斯特出来了,手里拿着面包,嘴里还咬着一个。
“我有一只手表了!”说完,我把胳臂举到他嘴里的面包旁边。阿尔赛斯特斜眼看了看,又咽了一口,才说:“有什么了不起的。”
“我的表走得可准了,它有一根专门用来煮鸡蛋的针。而且,它晚上还能发光呢。”我告诉阿尔赛斯特。
“那表的里头呢,是啥?”阿尔赛斯特问。
“这个,我忘了看啦。”
“先等我一会儿。”阿尔赛斯特说着跑进屋里去了。出来的时候,他又拿了一只面包,还有一把铅笔刀。
“把你的表给我,”阿尔赛斯特对我说,“我用铅笔刀把它打开。我知道怎么开,我已经开过爸爸的手表了。”
我把手表递给阿尔赛斯特,他就用铅笔刀干起来了。我真怕他把我的手表给弄坏了,就对他说:“把手表给我吧。”
可阿尔赛斯特不肯,他伸着舌头,想把手表打开,我上去想把手表抢回来。刀子一滑,碰上了阿尔赛斯特的手指,阿尔赛斯特一叫,手表开了,跟着又掉到地上,那时正好是9点10分。等我哭着回到家,还是9点10分,手表不走了。妈妈抱住我,说爸爸会想办法的。
爸爸回家吃午饭的时候,妈妈把表给了他。爸爸拧拧小钮。他瞅瞅妈妈,瞅瞅手表,又瞅瞅我,对我说:“听着,尼古拉,这只手表没法儿修了,不过你还能用它玩。这样反而更好,再也不用为它担心了,它总是和你的小胳臂一样好看。”
他的样子很高兴,妈妈也那么高兴,于是我也一样高兴了。
现在,我的手表一直是4点钟:这个时间最好,是吃巧克力夹心小面包的时间。一到晚上,表上的字还能闪光。
外婆的礼物真了不起。
⑧
向中国人脱帽(1992.12)
钟丽思
记得那是十二月,我进入巴黎十二大学。
我们每周都有一节对话课,为时两个半钟头。在课堂上,每个人都必须提出或回答问题,问题或大或小,或严肃或轻松,千般百样无奇不有。
入学前,前云南省《滇池》月刊的一位编辑向我介绍过一位上对话课的教授:“他留着大胡子而以教学严谨闻名于全校。有时,他也提问,且问题刁钻古怪得很。总而言之你小心,他几乎让所有的学生都从他的课堂上领教了什么叫做‘难堪’……”
我是插班生,进校时,别入已上了两个多月课。我上第一堂对话课时,就被教授点着名来提问:“作为记者,请概括一下您在中国是如何工作的?”我说:“概括一下来讲,我写我愿意写的东西。”
我听见班里有人窃笑。
教授弯起一根食指顶了顶他的无边眼镜:“我想您会给予我这种荣幸:让我明白您的首长是如何工作的。”
我说:“概括一下来讲,我的首长发他愿意发的东西。”
全班“哄”地一下笑起来。那个来自苏丹王国的阿卜杜勒鬼鬼祟祟地朝我竖大拇指。
教授两只手都插入裤袋,挺直了胸膛问:“我可以知道您是来自哪个中国的么?”班上当即冷场。我慢慢地对我的教授说:“先生,我没听清楚你的问题。”
他清清楚楚一字一句,又重复一遍。我看着他的脸。那脸,大部分掩在浓密的毛发下。我告诉那张验,我对法兰西人的这种表达方式很陌生,不明白“哪个中国”一说可以有什么样的解释。“那么,”教授说,“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雪花在窗外默默地飘。在这间三面墙壁都是落地玻璃的教室里,我明白地感受到了那种突然冻结的沉寂。几十双眼睛,蓝的绿的褐的灰的,骨碌碌瞪大了盯着三个人来回看,看教授,看我,看我对面那位台湾同学。
“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我说。马上,教授和全班同学一起,都转了脸去看那位台湾人。那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同胞正视了我,连眼皮也不眨一眨,冷冷地慢慢道来:“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
话音才落,教室里便响起了一片松动椅子的咔咔声。
教授先生盯牢了我,又递来一句话:“您走遍了中国么?”“除台湾省外,先生。”
“为什么您不去台湾呢?”“政府不允许,先生。”
“那么,”教授将屁股放了一边在讲台上,搓搓手看我。“您认为在台湾问题上,该是谁负主要责任呢?”“该是我们的父辈,教授先生。那会儿他们还年纪轻轻哩!”教室里又有了笑声。
教授却始终不肯放过我:“依您之见,台湾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如今?”“教授先生,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一人做事一人当’。我们的父辈还健在哩!”我说,也朝着他笑,“我没有那种权力去剥夺父辈们解决他们自己酿就的难题的资格。”
我惊奇地发现,我的对话课的教授思路十分敏捷,他不笑,而是顺理成章地接了我的话去:“我想,您不会否认邓小平先生该是你们的父辈。您是否知道他想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我想,如今摆在邓小平先生桌面的,台湾问题并非最重要的。”
教授浓浓的眉毛如旗般展了开来升起:“什么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呢,在邓小平先生的桌面上?”“依我之见,如何使中国尽早富强起来是他最迫切需要考虑的。”
教授将他另一边屁股也挪上讲台,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坐好,依然对我穷究下去:“我实在愿意请教:中国富强的标准是什么?这儿坐了二十几个国家的学生,我想大家都有兴趣弄清楚这一点。”
我突然一下感慨万千,竟恨得牙根儿发痒,狠狠用眼戳着这个刁钻古怪的教授,站了起来对他说,一字一字地:“最起码的一条是:任何一个离开国门的我的同胞,再不会受到像我今日要承受的这类刁难。”
教授倏地离了讲台向我走来,我才发现他的眼睛很明亮,笑容很灿烂。他将一只手掌放在我肩上,轻轻说:“我丝毫没有刁难您的意思,我只是想知道,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他们自己国家的。”然后,他两步走到教室中央,大声宣布:“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下课。”
出了教室,台湾同胞与我并排儿走。好一会儿后,两人不约而同地看着对方说:“一起喝杯咖啡好吗?”
⑨
夏令营中的较量
(1993.11)
孙云晓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了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
A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
在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当年放牧的乌兰察布盟草原,中日两国孩子人人负重20公斤,匆匆前进着。他们的年龄在11—16岁之间。根据指挥部的要求,至少要步行50公里路,而若按日本人的计划,则应步行100公里!
说来也巧,就在中国孩子叫若不迭之时,他们的背包带子纷纷断落。产品质量差给他们偷懒制造了极好的理由。他们争先恐后地将背包扔进马车里,揉揉勒得酸痛的双肩,轻松得又说又笑起来。
可惜,有个漂亮女孩背的是军用迷彩包,带子结结实实,使她没有理由把包扔进马车。男孩子背自己的包没劲儿,替女孩背包不但精神焕发,还千方百计让她开心。他们打打闹闹,落在了日本孩子的后面。
尽管有男孩子照顾,这位漂亮女孩刚走几里路就病倒了,蜷缩一团瑟瑟发抖,一见医生泪如滚珠。于是,她被送回大本营,重新躺在席梦思床上,品尝着内蒙古奶茶的清香。
日本孩子也是孩子,也照样生病。矮小的男孩子黑木雄介肚子疼,脸色苍白,汗球如豆。中国领队发现后,让他放下包他不放,让他坐车更是不肯。
他说:“我是来锻炼的,当了逃兵是耻辱,怎么回去向教师和家长交待?我能挺得住,我一定要走到底!”在医生的劝说下,他才在草地上仰面躺下,大口大口地喘息。只过了一会儿,他又爬起来继续前进了。
B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
下午,风雨交加,草原变得更难走了,踩下去便是一脚泥水。
当晚7点,队伍抵达了目的地———大井梁。孩子们支起了十几顶帐逢,准备就地野炊和宿营。内蒙古的孩子生起了篝火。日本孩子将黄瓜、香肠、柿子椒混在一起炒,又熬了米粥,这就是晚餐了。日本孩子先礼貌地请大人们吃,紧接着自己也狼吞虎咽起来。
倒霉的是中国孩子,他们以为会有人把饭送到自己面前,至少也该保证人人有份吧,可那只是童话。于是,有些饿着肚子的中国孩子向中国领队哭冤叫屈。饭没了,屈有何用?
第二天早饭后,为了锻炼寻路本领,探险队伍分成十个小组,从不同方向朝大本营狼宿海前进。在茫茫草原上,根本没有现成的路,他们只能凭着指南针和地图探索前进。如果哪一组孩子迷失了方向,他们将离大队人马越来越远,后果难以预料。
出发之前,日本宫崎市议员乡田实先生驱车赶来,看望了两国的孩子。这时,他的孙子已经发高烧一天多,许多人以为他会将孩子接走。谁知,他只鼓励了孙子几句,毫不犹豫地乘车离去。这让人想起昨天发生的一件事:当发现道路被洪水冲垮时,某地一位少工委干部马上把自己的孩子叫上车,风驰电掣地冲出艰难地带。
中日两位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是何等的不同!我们常常抱怨中国的独生子女娇气,缺乏自立能力和吃苦精神,可这板子该打在谁的屁股上呢?
C日本孩子吼声在草原上震荡。
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中日两国孩子胜利抵达了目的地狼宿海。
当夏令营宣告闭营时,宫崎市议员乡田实先生作了总结。他特意大声问日本孩子:“草原美不美?”
77个日本孩子齐声吼道:“美!”“天空蓝不蓝?”
“蓝!”“你们还来不来?”“来!”
这几声狂吼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中国人。天哪!这就是日本人对后代的教育吗?这就是大和民族精神吗?当日本孩子抬起头时,每个人的眼里都闪动着泪花。
在这群日本孩子身后,站着的是他们的家长乃至整个日本社会。
据悉,这次由日本福冈民间团体组织孩子到中国探险的活动得到日本各界的广泛支持。
政府和新闻机构、企业不仅提供赞助,政界要员和企业老板还纷纷送自己的孩子参加探险队。许多教授、工程师、医生、大学生、小学教师自愿参加服务工作。活动的发起者、该团体的创始人河边新一先生与其三位女儿都参加了探险队的工作。他们的夏令营向社会公开招生,每个报名的孩子需交纳折合7000元人民币的日元。一句话,日本人愿意花钱送孩子到国外历险受罪。
D中国孩子的表现在我们心中压上沉甸甸的问号。
日本人满面笑容地离开中国,神态很轻松,但留给中国人的思考却是沉重的。
刚上路时,日本孩子的背包鼓鼓囊囊,装满了食品和野营用具;而有些中国孩子的背包却几乎是空的,装样子,只背点吃的。才走一半路,有的中国孩子便把水渴光、干粮吃尽,只好靠别人支援,他们的生存意识太差!
运输车陷进了泥坑里,许多人都冲上去推车,连当地老乡也来帮忙。可有位少先队“小干部”却站在一边高喊“加油”,当惯了“官儿”,从小就只习惯于指挥别人。
野炊的时候,凡是又白又胖抄着手啥也不干的,全是中国孩子。中方大人批评他们:“你们不劳而获,好意思吃吗?”可这些中国孩子反应很麻木。
在咱们中国的草原上,日本孩子用过的杂物都用塑料袋装好带走。他们发现了百灵鸟蛋,马上用小木棍围起来,提醒大家不要踩。可中国孩子却走一路丢一路东西……
短短的一次夏令营,暴露出中国孩子的许多弱点,这不得不令人反思我们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的问题。第一,同样是少年儿童组织,要培养的是什么人?光讲大话空话行吗?每个民族都在培养后代,日本人特别重视生存状态和环境意识,培养孩子的能力加公德;我们呢?望子成龙,可是成什么龙?
我们的爱心表现为让孩子免受苦,殊不知过多的呵护可能使他们失去生存能力。日本人已经公开说,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第二,同样是少年儿童组织,还面临一个怎样培养孩子的问题。是布道式的,还是野外磨练式的?敢不敢为此承担一些风险和责任?许多人对探险夏令营赞不绝口,可一让他们承办或让他们送自己的孩子来,却都缩了回去,这说明了什么呢?
是的,一切关心中国未来命运的人,都值得想一想,这个现实的矛盾说明了什么。
全球在竞争,教育是关键。假如,中国的孩子在世界上不具备竞争力,中国能不落伍?
⑩
把信带给加西亚(1998.1)
艾尔伯特·哈伯特
这篇短文,发表于1899年。
这篇文章,几乎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把它翻译出来。
在一切有关古巴的事物中,有一个人最让我忘不了。当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无法带信给他。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
怎么办呢?
有人对总统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找得到。”
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关于那个名叫罗文的人,如何拿了信,把它装进一个油纸袋里,封好,吊在胸口,3个星期之后,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加西亚——这些细节都不是我想说明的。我要强调的重点是:美国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罗文;而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
像他这种人,我们应该为他塑造不朽的雕像,放在每一所大学里。年轻人所需要的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只是聆听他人种种的指导,而是要加强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把信带给加西亚”。
加西亚将军已不在人间,但现在还有其他的加西亚。凡是需要众多人手的企业经营者,有时候都会因一般人无法或不愿专心去做一件事而大吃一惊。懒懒散散、漠不关心、马马虎虎的做事态度,似乎已经变成常态;除非苦口婆心、威逼利诱地叫属下帮忙,或者,除非奇迹出现,上帝派一名助手给他,没有人能把事情办成。
不信的话我们来做个试验:你此刻坐在办公室里——周围有6名职员。把其中一名叫来,对他说:“请帮我查一查百科全书,把某某的生平做成一篇摘录。”
那个职员会静静地说:“好的,先生。”然后就去执行吗?
我敢说他绝不会,反而会满脸狐疑地提出一个或数个问题:
他是谁呀?
他过世了吗?
哪套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放在哪儿?
这是我的工作吗?
为什么不叫查理去做呢?
急不急?
你为什么要查他?
我敢以十比一的赌注跟你打赌,在你回答了他所提出的问题,解释了怎么样去查那个资料,以及你为什么要查的理由之后,那个职员会走开,去找另外一个职员帮助他查某某的资料,然后,会再回来对你说,根本查不到这个人。真的,如果你是聪明人,你就不会对你的“助理”解释,某某编在什么类,而不是什么类,你会满面笑容地说:“算啦。”然后自己去查。
这种被动的行为,这种道德的愚行,这种心灵的脆弱,这种姑息的作风,有可能把这个社会带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危险境界。如果人们都不能为了自己而自动自发,你又怎能期待他们为别人采取行动呢?
你登广告征求一名速记员,应征者中,十之八九不会拼也不会写,他们甚至不认为这些是必要条件。这种人能把信带给加西亚吗?
在一家大公司里,总经理对我说:“你看那职员。”
“我看到了,他怎样?”
“他是个不错的会计,不过如果我派他到城里去办个小差事,他可能把任务完成,但也可能就在途中走进一家酒吧,而当他到了闹市区,可能根本忘了他的差事。”
这种人你能派他送信给加西亚吗?
近来我们听到了许多人,为“那些为了廉价工资工作而又无出头之日的工人”以及“那些为求温饱而工作的无家可归人士”表示同情,同时把那些雇主骂得体无完肤。
但从没有人提到,有些老板一直到年老,都无法使有些不求上进的懒虫做点正经的工作,也没有人提到,有些老板长久而耐心地想感动那些当他一转身就投机取巧的员工。
在每个商店和工厂,都有一个持续的整顿过程。公司负责人经常送走那些显然无法对公司有所贡献的员工,同时也吸引新的进来。不论业务怎么忙碌,这种整顿一直在进行着。
只有当公司不景气,就业机会不多,整顿才会出现较佳的成绩——那些不能胜任,没有才能的人,都被摈弃在就业的大门之外,只有最能干的人,才会被留下来。为了自己的利益,使得每个老板只保留那些最佳的职员——那些能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
我认识一个极为聪明的人,他没有自己创业的能力,而对别人来说也没有一丝一毫的价值,因为他老是疯狂地怀疑他的雇主在压榨他,或存心压迫他。他无法下命令,也不敢接受命令。如果你要他带封信给加西亚,他极可能回答:“你自己去吧。”
当然,我知道像这种道德不健全的人,并不会比一个四肢不健全的人更值得同情;但是,我们也应该同情那些努力去经营一个大企业的人,他们不会因为下班的铃声而放下工作。他们因为努力去使那些漠不关心、偷懒被动、没有良心的员工不太离谱而日增白发。如果没有这份努力和心血,那些员工将挨饿和无家可归。
我是否说得太严重了?不过,当整个世界变成贫民窟,我要为成功者说几句同情的话——在成功机会极小之下,他们导引别人的力量,终于获得了成功;但他从成功中所得到的是一片空虚,除了食物外,就是一片空无。
我曾为了三餐而替人工作,也曾当过老板,我知道这两方面的种种甘苦。贫穷是不好的,贫苦是不值得推介的,但并非所有的老板都是贪婪者、专横者,就像并非所有的人都是善良者。
我钦佩的是那些不论老板是否在办公室都会努力工作的人,我也敬佩那些能够把信交给加西亚的人。静静地把信拿去,不会提出任何愚笨问题,也不会随手把信丢进水沟里,而是不顾一切地把信送到。这种人永远不会被解雇,也永远不必为了要求加薪而罢工。
文明,就是为了焦心地寻找这种人才的一段长远过程。这种人不论要求任何事物都会获得。他在每个城市、村庄、乡镇,以及每个办公室、商店、工厂,都会受到欢迎。世界上极需这种人才,这种能够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
当我重新阅读
《一碗清汤荞麦面》时
忍不住再次为之感动落泪。。
亲爱的这十篇文章
哪一篇最打动你呢?
-end-
往期精彩
· 春秋战国为何叫春秋?这两个字,和人民息息相关
· 最吉利的9大梦境,你梦到过吗
版权声明:《故事兮猗》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并感谢原创作者辛勤劳动,如侵权请联系
转自:网络
第五篇:最具影响力班主任学习心得体会
最具影响力班主任学习心得体会
细细阅读了25位影响力班主任候选人的事迹后,我跟深刻的认识到:一个班主任的力量是不可小视的,班主任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班主任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我理解的“最具影响力的班主任”首先要努力营造一间润泽的教室。每个人在这间教室里都感到舒适、自由自在,彼此依赖。只有教室润泽,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孩子们的心性才能自由舒展。其次,要让学科知识散发魅力。“谁站在讲台前,谁就决定着教育的品质”,班主任要凝聚科任教师团队,让课堂真正吸引孩子。再次,就是生命的编织。班主任能真正融入孩子、读懂孩子,把自己的生命和孩子们的生命相编织,共同成长。
此次学习,让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不仅使我从理论上重新认识了班主任工作的内涵,更从一些优秀班主任的案例实践上,给了我处理班级事务的启示。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来指导工作,不断学习、反思、总结,努力做好班主任工作。通过这次学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个班主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为班主任要有爱心,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这爱是无私的,是平等的,是面对每一个学生的。只有做到了平等的爱每一个学生,才会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而这一点正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才会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我们的教育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作为老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权,学生的独立性,学生的差异性,不要用成人的是非观念判断学生,孩子是一个成长中的人,虽然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是在人格上完全与自己平等,具有令人憧憬的未来。所以我们要像对待我们的同事那样来尊重学生,与他站在同一个角度上看待他的世界,走进他的心里,多给予孩子们需要的尊重、信赖、理解、宽容与等待。
二、作为班主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班主任的职责就是培养健康的班集体和精神健康的人。班主任是一份十分辛苦的工作,要与几十名学生打交道,操心费力,但是从许多的优秀班主任身上我看到了,班主任工作也是其乐无穷的。这源于一份强烈的责任心,对班级负责,对学生负责,更是对自己良心负责。任小艾说过“教师的职业是一项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职业!不允许失败。对每一个老师来讲,你的学生可能在你的班级里是百分之一,但在每一个家庭来讲,这个孩子就是百分之百!就是父母头顶上的一片天!”所以,我们必须要责任心,认真工作,为每一个学生负责,尽心尽力,不求回报,对得起自己的良知,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牢牢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踏实做好班主任的本职工作。
三、作为班主任要讲智慧,要善于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教育必须有爱,教育也需要技术。没有爱的技术是危险的,而无技术的爱是无力的。教育要真正起到作用,教师的智慧,独特的工作方法,宝贵的工作经验是万万不可缺少的。好的教育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打磨成美丽的鹅卵石。教师要因材施教,遇到突发事件,光有爱心和责任心是不够的,还要讲求方法,因为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人,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在处理问题时要讲方法。其根本的原则就是既能处理好问题,又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
通过专家介绍优秀班主任魏书生、李振西、任小艾等的一些优秀案例,使我认识到与他们存在的差距,在处理偶发事件上,有时缺乏教育机智。在班级管理上,有时缺乏有效的工作方法,导致自己辛苦不说,又收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大爱无边,师爱无痕,也许只有无痕的教育,才能在孩子的心田里留下最深的痕迹。那么优秀的教育机智,工作方法从何而来呢?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只有从读书学习和在工作实践中勤于探究、及时反思、善于总结中得来。
四、作为班主任要不断学习,在工作中积累经验。
我们都是普通教师,学识不够高,方法也不够灵活,要多向优秀班主任和专家学习好的管理班级的方法,并根据自身的条件去进行变通应用,只有这样才会不断进步。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想自己的学生好学,教师必须先好学,只有学而不厌的教师才会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读书是进步的阶梯。
从这些优秀班主任身上,出国留学网看到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爱好读书,喜欢积累,在工作中勤于反思,及时总结。任小艾老师向我们推荐了几本好书有法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卢梭写的自传体小说《爱弥儿》、e阿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美国的著名教育家詹姆斯·多伯森写的《施爱与管教的艺术》和《陶行知全集》,还有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等等。任老师还说“不学习永远不可能在反思和总结中认识自我!”我们学校倡导做书香教师,每一位老师都养成了读书学习的好习惯。我读过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记录了详细的读书笔记,写下了读书体会,并自觉地将书中的好方法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虽然我也读过一些书,但这远远不够,我打算继续多读书,多向优秀班主任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
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成才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在工作中只有讲究科学、创新、艺术,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来。我争取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要注重教育方法的研究,不断学习,研究学生、家长、社会的新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班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多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积极探索,善于总结,使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