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2习题全集

时间:2019-05-14 12:3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代汉语2习题全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代汉语2习题全集》。

第一篇:古代汉语2习题全集

第三单元 语法(上)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举例说明词类活用的条件。

二、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三、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是属于哪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状语)。

1、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荀子?天论)

2、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

3、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4、服侍者简其业,而游学者众。(韩非子?五蠹)

5、今京不度,非制也。(郑伯克段于鄢)

6、沛公旦日从百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7、君子远庖厨也。(齐桓晋文之事)

8、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季氏将伐颛顼)

9、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齐桓晋文之事)

1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

12、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

四、说明下列句中加点号的词的词性和用法,并把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能。(荀子?非十二子)

2、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

3、萁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4、晋侯饮赵盾酒。(晋灵公不君)

5、君子博学而日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6、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

7、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韩非子.说林下)

8、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10、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墨子?公输)

11、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孙子?谋攻)

12、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小五之一,小九之一。(郑伯克段于鄢)

五、说明下列各句中加“?”号饿词的词性和用法。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2、“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原道)

3、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4、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蹇叔哭师)

5、臣之所好者,道也。(疱丁解牛)

6、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晋灵公不君)

7、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齐桓公伐楚)

8、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9、若掘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郑伯克段于鄢)

10、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廉颇蔺相如列传)

11、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论语?述而)

12、却克伤于矢,流血及履。(齐晋鞌之战)

1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14、既而命西鄙北鄙二于己。(郑伯克段于鄢)

1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孟子?劝学)

六、标点并翻译下文。

1、平公射鴳不死使竖襄搏之失公怒拘将杀之叔向闻之夕君告之叔向曰君必杀之昔吾唐叔射兕于徒林殪以为大甲以封于晋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鴳不死博之不得是扬吾君之耻者也君其必速杀之勿令远闻君忸怩乃趣赦之(《国语?晋语八》)

2、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

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痣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痣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庄子?列御寇》)第四单元 语法(下)

一、古代汉语宾语前置主要有哪几个类型?举例说明。

二、什么是被动句?被动句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各类型的特点。

三、下面的句子哪些是被动句?哪些不是被动句?是被动句的,指出是用什么方法表达的被动句?

1、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4、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许行)

5、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五蠹)

6、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报任安书)

7、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前置宾语并说明宾语前置的条件。

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2、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是继!(齐桓公伐楚)

3、姜氏何厌之有?(郑伯克段于鄢)

4、大宛闻漠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张骞传)

5、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阳货)

6、子曰:“求,无乃尔是过欤?”(论语?季氏)

7、许子奚为不自织?(许行)

8、吉孰凶?何去何从?(楚辞?卜居)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判断句并说明起其特点。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2、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郑伯克段于鄢)

3、此亡秦之续耳。(史记?项羽本记)

4、亲朋好友,虎狼之国,不可信。(屈原列传)

5、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齐桓公伐楚)

6、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谏逐客书》

7、吾所欲者,土地也。(五蠹)

8、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微子)

六、说明下列各句的词序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

1、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论积贮书)

2、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乏,莫之振救。(论积贮疏)

3、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4、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

5、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公孙丑上)

6、何为久读此?(张中丞传后叙)

7、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冯谖客孟尝君)

8、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晋灵公不君)

七、说明下列各句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1、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2、行军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3、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5、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6、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墨子?兼爱)

7、上初即位,富于春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8、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而今有谁堪摘!(声声慢)

9、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齐晋鞌之战)

10、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食其根而竢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答李翊书)

11、乘坚策肥。(汉书?食货志)

12、脭醲肥厚。(七发)

八、把下面的短文加上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景公谓子贡曰子谁师曰臣师仲尼贤乎对曰贤公曰其贤何若对曰不知也公曰子知其贤而不知其奚若可乎对曰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皆知高高几何皆曰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说苑》)

2、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传诸使楚人曰使齐人传之曰齐人传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把可得矣引而置之荘嶽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腾文公下》)第五单元 古书的注解、标点和翻译 一、十三经的书名及其注疏者。

二、解释:传、笺、疏、章句、衍文。

三、古书注释术语“曰”、“谓”、“犹”、“貌”、“之言”、分别填入下面的括号里。

1、《礼记?王制》:“古者公田藉而不税。”郑玄注:“籍()也。”

2、《魏风马牛不相及?伐檀》:“实之河之侧兮。”毛传:“侧,()时也。”

3、《楚辞?涉江》:“冠切云之崔嵬。”王逸章句:“崔嵬,商()。

4、《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何晏集解:“同门()朋。”

四、问答题:

1、古书注解中的“谓”和“谓之”有何不同?

2、古书注解中的“读为”、“读曰”同“读若、读如”有何共同点?有何不同点?

五、下面的四段古文各有三种不同的标点,其中只有一种是正确的,请在正确的标点后打√。

1、《世说新语?雅量》:

○1谢公兴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语,徐向局。

○2谢公兴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语徐向局。

○3谢公兴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语,徐向局。

2、《荀子?修身》

○1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压受谏而能诚,难欲无进,得乎哉?

○2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压,受谏而能诚,难欲无进,得乎哉?

○3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压受谏而能诚,难欲无进,得乎哉?

3、《吕氏春秋?别类》:

○1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物多类,然而不然,故亡国僇民无已。

○2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物多类,然。而不然,故亡国僇民无已。

○3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物多,类然而不然,故亡国僇民无已。

4、王充《论衡?问孔》:

○1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2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3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六、改正下面句子中的译文。

1、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即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译文]远方的人不服,就搞好德政教化而把他们招来;他们既来到这里,就会安心地住在这里。

2、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孟子?许行》)

[译文]在这个时候,禹在外治水八年,三次经过自己家门却没有进去,他虽然想亲自耕种,能得到吗?

3、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孙子?谋政》)[译文]所以善于用兵的人,屈服于人家的兵力,就不能战斗了。

4、事智者 则法败,用力者寡则国贫。(《韩非子?五蠹》)

[译文]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多,法制就要败坏;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少,国家就要贫弱。

七、标点翻译下列古文。

1、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战之曰胡兄之国也子方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已遂不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乐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什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此二人说皆当也厚者为战薄者见疑则非知也难也处之则难也(《韩非?说难》)

2、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书荣乐之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离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西伯幽而演易周旦类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摄于饥寒富贵则流亡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曹丕《典论?论文》)

3、善食老者非家至户见衣而食之盖能为其立田里之制以安其业导树畜之产以厚其生使生有所养老有所终也近代之主以为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饱而特颁其布帛肉粟之赐则为养老之道书于是矣臣以为此小惠也非大德也何则赐之以布帛仁则仁矣不若劝其桑麻之业使天下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赐之以肉粟惠则惠矣不若教其鹅豚之畜使天下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然后牧以仁贤慎其刑罚虽不兴之年而老者得以寿矣不夺其力不扰其时难不兴之财而老者得以富矣使幼者事长少者敬老虽不兴之爵而老者得以贵矣(白居易《养老》)

第六单元 音韵

一、填空:

1、在音韵学中,照传统说法,“古音”指的是()音,是()时期的语音,以()音作为代表。“今音”指的是()音,即()时期的语音,以()音系为代表。

2、古代有三十六字母,相传是宋人在唐末和尚()创制的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增订而成的,大致反映了()之间的汉语语音系统。

3、叠韵指的是两个音节的()相同,双声指的是两个音节的()相同。

4、我国最早的一部韵书是三国时魏国的()所作的(),现已失传。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韵书是隋朝()编著的(),现在只保存若干残卷。北宋时,()等人奉敕撰成(),通称(),这是最早、最完整,目前最通用的一部韵书。它分韵为()韵。

5、律诗的四联各有自己的名称,第一联叫(),第二联叫(),第三联叫(),第四联叫(),一般来说,()和()要用对仗。

二、名词解释

阴声韵 阳声韵 入声韵 轻声韵 重唇音 舌头音 舌上音 广韵平水韵平声和仄声 韵 律诗 绝句 词 词牌 词谱

三、根据下面提供的首句平仄样式,写出律诗整个平仄格式,并用△号标出韵脚:

1、仄仄平平仄

2、平平平仄仄

3、平平仄仄仄平平

4、仄仄平平仄仄平

四、写出下面三首词的韵脚,简单说明其各自用韵的特点:

1、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关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园。

3、西江月 苏轼

照野瀰瀰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俗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五、默写出上古三十韵部和传统三十六字母。

六、问答题:

1、上古的韵部是根据什么材料归纳出来的?是怎样归纳的?

2、举例说明双声、叠韵。

3、举例说明“阴阳对转”。

4、举例说明“古无轻唇音”。

5、举例说明“古无舌上音”。

6、通假字分别同古今字和假借字有何区别?

7、词的平仄同近体诗的平仄有何不同?

8、举例说明“反切”的道理。今天解读古代“反切”有什么主要的困难?

七、在教师指导下练习写近体诗和词。

八、标点翻译:

1、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怀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汉之嗟汉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啃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毛诗序》)

2、故正义之臣设则朝廷不颇谏争辅拂之人信则君过不远爪牙之士施则仇雠不作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故明主好同而暗主好独明主尚贤使能而飨其盛暗主妒贤畏能而减其功罚其忠赏其贼夫是之谓至暗桀所以减也(《荀子?臣道》)

3、夫九州之人言语不同生民以来固然矣自春秋标齐言之传离骚目楚词之经此盖其较明之初也后有扬雄著方言其言大讲皆考名物之同异不显声读之是非也逮郑玄注六经高诱解吕即淮南许慎造说文刘熙制释名始有况假借以证音字耳而古语兴今殊别其问轻重清犹未可晓加以内言久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益使人疑孙叔言创而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于魏世此事大行高贵乡公不解反语以为怪异自兹厥后音韵蜂出各有土风边相非笑指为之喻未知孰是共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古今为之折衷摧而量之独金陵兴洛下耳(《颜氏家训?音辞》)第七单元近代汉语

一、名词解释

近代汉语;倒反词;《中原音韵》;平分阴阳﹑入派三声;浊音清化;科白;套数。

二、默写出《中原音韵》19韵部的名称。

三、问答题

1、近代汉语主要有哪些方面的文献材料?

2、试述近代汉语词 的特殊性。

3、近代汉语人称代词主要有哪些方面?试同古代汉语人称代词和现代汉语人称代词作一比较。

4、试述现代汉语普通声母j﹑q﹑x的来源

四、下文是一首元曲,选自王 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请认真阅读后,回答以下问题:

1、押韵字是哪些?

2、用的是《中原音韵》什么韵部?

3、对照课本中提供的的《天净沙》曲谱,用括号画出曲中的衬字。

看河桥飞虎将军,叛蒲东虏掠人民。

半万贼屯合寺门,手横着霜刀,高叫道要莺莺做压寨夫人。

五﹑标点翻译下列文章: 1﹑褚公

褚公于章安令迁太尉记室参军名字已显而位微人多未识公东出乘估课船送故吏数人投钱唐亭往尔时吴与沈充为县令当送客遇浙江客出亭吏躯公移牛屋下潮水至申沈令起彷徨问牛屋下是何物人吏云昨有一伧父来寄亭中有尊贵客权移之令有酒色因遥问伧父欲食饼不姓何等可共语褚因举手答曰河南褚季野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便于牛屋下修刺诣公更宰杀为具于公前鞭挞亭吏欲以谢惭公与之宴言色无异状如不觉令送公至界(《世说新语雅量》)注释:1估客:“估”同“贾”。2 修刺:写具名片。

2﹑著心去做,方始会成

先生痛言诸生工夫悠悠云今人做一件事没紧要底事也著心去做方始会成如何悠悠会做得事且如好写字底人念念在此则所见之物无非是写字底道理又如贾岛学作诗只思推敲两字只此推敲二字计甚利害他直得恁地用力所以后来做得诗来极是精高今吾人学问是大小大事却全悠悠若存亡更不著紧用力反不如他人做没要紧底事可谓倒置诸公切宜勉之(《朱子语类》卷七)注释:1先生:指朱熹。2底:同今日之“的”。下同。3计甚利害:忧言“有什么要紧”。3﹑石崇王斗富

王恺常与石崇斗宝王恺宝物不及石崇因此阴怀毒心要害石崇每每受石崇厚待无因为之忽一日皇后宣王恺入内御宴王恺见了姐姐就流泪告言城中有一财主富室家财巨万宝贝奇珍言不可尽每每请弟设宴斗宝赛他则个皇后见弟如此说遂召掌内库的太监内库中借他镇库之宝乃是一株大珊瑚树长三尺八寸不曾启奏天子令人扛往王恺之宅王恺谢了姐姐便回府用蜀锦做罩罩里翌日广设珍羞美馔使人去移在金谷园中亲石崇会宴先令人扛抬珊瑚树去园上开空闲阁子里安了王恺与石崇饮酒半酣王恺道我有一宝可请一观勿笑为幸石崇教去了锦袱看着微笑用杖一击打为粉碎王恺大惊叫苦连天道此是朝廷内库镇库之宝自你赛我不过心怀妒恨将来打碎了如何是好石崇大笑道国舅休怒此亦未为至宝石崇请王恺到后园中看珊瑚树大小三十余株有长至七八尺者内一株一

般三尺八寸遂取来赔王恺填库更取一株长大的送与王恺王恺羞惭而退自思国中之宝敌不得他过(《古今小说》三十六卷)注释:1那借:“那”,同“挪”。

第八单元 古代文化常识

一、填空:

1、中国古代文体按语言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三大类:()、()、()。

2、散文中的史传体主要有三种体裁:()体、()体、()体。

3、我国上古时期,氏和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姓是一种()号、氏是姓的()。()以后,姓氏逐渐合而为一,到()时期,通称为姓。

4、古代婚姻要经过六道手续,称为“六礼”,这六礼分别是()、()、()、()、()、()。

5、十二个月为一年,这是()历,太阳一周天为一年,这是()历;综合考虑二者的关系来定一年,这是()历。

6、省,本来是()名称。()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又在原来的“路”之上分设行中书省,简称()。明代改为(),但人民们习惯上仍称()。

7、秦代的中央官制,皇帝之下设()、()、(),称为“三公”。汉代三公指()、()、()。

8、汉代选拔人才,实行()制度;魏晋南北朝实行()制度;开科取仕,创立科举制度,则始于(),成熟于(),(),鼎盛时期则是()、()两代。

二、名词解释:

1、骈体文

2、诏令

3、谥号

4、避讳

5、三从四德

6、妾

7、二十八宿和四象

8、三正

9、分野

10、干支

11、关东

12、六部

13、三鼎甲

14、善本

15、伪书

16、巡抚和总督

三、问答题:

1、指出下列文章各属什么文体:出师表、师说、论积贮疏、郑伯克段於鄢、陋室铭、腾王阁序、指南录后叙、游褒禅山记、六国论、陈情表、轮台诏令、少年中国说、柳子厚墓志铭、段太尉逸事状、太史公自叙、风赋、原君、进学解。

2、下列古人的“名”和“字”之间在意义上的联系:

张华,字茂先; 李翱,字习之; 宰予,字子我; 屈平,字原; 颜回,字子渊; 晏殊,字同叔;

姜夔,字尧章; 吴敬梓,字文木。

3、试述先秦时期的“贞”和“淫”。

4、干支可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用得最普通的还是纪年和纪时。试述干支纪年的方法;试述干支纪时同现代24是该怎么对应联系。

5、试述荐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优缺点。

6、什么是丛书?什么是类书?试分别举出两种影响较大的丛书和类书家加以说明。

7、汉字是什么体系的文字?为什么汉字历数千年而不衰?

四、标点并翻译下文。

沛公使[张良]与韩信略定韩地立横阳君城为韩王而拜良为韩信都信都者司徒也俗前音不正曰信都或曰申徒或胜屠然其本共一司徒耳后作传者不知信都何因强妄生意以为此乃代王为信都也苦成城名也在盐池东北后人书之或为枯齐人闻其音则

书之曰库成敦煌见其字呼之曰车成其在汉阳者不喜枯苦之字则更书之曰古成氏堂溪溪谷名也在汝南西平禹字子启者启开之字也前人书堂溪误作启后人变之则又作开古漆雕开公冶长前人书雕以易省作周书冶复误作蛊后人有又传作古或复分为古氏成氏堂氏开氏公氏冶氏漆氏周氏此数氏者皆本同末异凡姓之离合变分固多此类可以一况离胜载也

第二篇:古代汉语习题

古代汉语(1)第一单元练习答案 一 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 丹(丶部)之(丿部)亞(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嚴(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書(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術(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二 “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 “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其中xíng、xìng、háng、hàng是一致的。《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行窳”的“行”读xíng。

三 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 1.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3.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经注·巫山、巫峡》)

“自、非”连用,假设连词,除非。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 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六书是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特征描画出来,其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如:目、木、鸟、手、又。

指事的主要特点是用记号指出事物的特点。如:亦、寸、本、刃、上。

会意的主要特点是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如:从、北、莫、休、明。

形声的主要特点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如:吐、忙、胡、破、故。

转注,论者或理解为同部首现象,或理解为词义互训现象,或理解为词义引申现象,等等。至今尚无一致看法。

假借指的就是这样一种情况:当语言中某一个词没有书写符号时,借用另一个读音近同的字来书写。这类情况习惯上称作本无其字的假借。如:借“汝”表第二人称之义,借“其”(箕,本义簸箕)表第三人称代词义。

转注、假借是从用字角度归纳出来的条例,称之为“二用”。五 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有什么意义?怎样辨别词的本义? 多义词中,处于词义派生源头之地位的义位为本义,在本义基础上派生的义位为引申义。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了解本义,有助于加深词义理解。

其二,了解本义,有助于辨析词义的古今异同。其三,了解本义,有助于驾御纷繁,理清头绪。

其四,了解本义、引申义,有助于掌握词义引申规律和特点。其五,了解本义、引申义,有助于掌握词义系统。

其六,了解本义、引申义,有助于理解词(字)的形义关系。

辨析词的本义,首先要从分析字形入手。因为汉字的形体结构与意义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字形所反映出来的意义往往是其本义。这就需要了解字形演变的历史,特别要当心字体传讹的情形。其次,确定词的本义,还必须要有实际的语言资料加以证实。一般说来,一个字的字形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与实际语言中作为词的意义相符合时,就是它的本义。必须把以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较为准确地辨别词的本义。

六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属于六书的哪一类?根据字形判断它们在句子中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北山愚公长息曰。(《列子·汤问》)

息,会意字,从自从心。“自”即“鼻”,古人认为心气必从鼻出,所以字形表示的本义是呼吸。此处是“叹息”义,为引申义。2.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列子·汤问》)尾,象形字,本义是尾巴。《说文解字》分析为从尸从毛(篆文毛字倒写),认为是会意字。此处是“岸、边”的意思,为引申义。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英,形声字,从艸,央声。本义是花。这里的“落英”即落花,用的是“英”的本义。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驚。(范仲淹《岳阳楼记》)

景,形声字,从日,京声。本义是日光。这里的“景明”即阳光明亮,用的是本义。驚,形声字,从马,敬声。本义是马受惊。这里用于形容波浪,为引申义。5.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集,会意字,从木从隹。本义是鸟聚集,这里说沙鸥飞落在一起,用的是本义。

锦,形声字,从帛金声。本义是丝织物上的花纹,引申出色彩艳义。这里用来形容鱼的色彩艳丽,用的是引申义。

6.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水经注·巫山、巫峡》)

旦,指事字,日在地平线上,本义是早晨。这里的“霜旦”即有霜的早晨,用的是本义。7.而河间王琛最为豪首。(《洛阳伽蓝记·王子坊》)

豪,形声字,从豕,高省声,本义是豪猪。豪猪的毛长而硬,有强横、不好惹等特点,故引申出“有权势的”、“豪奢”的含义。这里的“豪”是豪华奢侈的意思,为引申义。

首,象形字,本义是头。后引申出“开端”、“第一”等含义。这里是首位、第一的意思,为引申义。

8.盖本不足以记斯楼。(汪琬《传是楼记》)

本,指事字,本义是树根部,引申出“本来”、“原来”等含义。这里是本来的意思,为引申义。

七 解释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哪个是本义,哪些是引申义。(A)组: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间,参与。引申义。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史记·陈涉起义》)间,暗地里,秘密地。引申义。

3.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史记·管晏列传》)间,缝隙,空隙。本义。

4.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史记·韩信破赵之战》)间,小的,偏僻的。引申义。

5.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汪琬《传是楼记》)间,隔些时候。引申义。6.对曰:“愿少间。”(《史记·淮阴侯列传》)间,避开。引申义。

7.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间,乘间,暗中。引申义。

8.郤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左传·成公十六年》)间,破绽、漏洞,可以乘虚而入的空子。引申义。9.韩信使人间视。(《史记·韩信破赵之战》)间,秘密地,暗地里。引申义。

10.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间,中间。引申义。(B)组

1.发使使燕。(《史记·韩信破赵之战》)发,派遣。引申义。2.途有饿莩而不知发。(《孟子·梁惠王上》)发,发放仓粮赈济灾民。引申义。3.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发,射箭。本义。

4.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战国策·齐策四》)发,启封。引申义。5.夫鵷鶵发于南海。(《庄子·秋水》)发,出发。引申义。6.春心莫共花争发。(李商隐《无题》)发,开放。引申义。7.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告子下》)发,兴起。引申义。

8.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为政》)发,发挥。引申义。

9.文物以记之,声明以发之。(《左传·桓公二年》)发,发扬。引申义。

10.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老子·第三十九章》)发,震动,爆发。引申义。

八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词或词组,并说明它们古今意义的变化,指出其中哪些是词义的扩大、缩小,哪些是词义感情色彩和轻重的变化(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 1.饮于河渭。(《山海经·夸父逐日》)

河,古代专指黄河,今泛指一切河流,词义范围扩大。2.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论语·子路从而后》)丈人,古代是对老年人的尊称,今专指岳父,词义范围缩小。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巫山、巫峡》)响,古代指回声,今泛指声音,词义范围扩大。4.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洛阳伽蓝记·王子坊》)恨,古义遗憾,今义仇恨,词义程度古今不同,古义轻,今义重。5.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货,古有钱财、货币、出卖、货物等意义,今义为货物,词义范围缩小。售,古义卖出去,今义卖,词义范围扩大。6.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所以,古代是词组,表示凭借、手段、方式、方法、原因、结论等,今义是连词,用于因果关系的复句中,引出结果或结论,词义范围转移。

遭,古义为遇上时机,今义一般指遇上了不幸的事情。词义感情色彩古今不同,古中性,今贬义。

7.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范仲淹《岳阳楼记》)排,古义冲击,今义排列。词义转移。8.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范仲淹《岳阳楼记》)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词义转移。国,古义国都,今义国家,词义范围扩大。9.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汪琬《传是楼记》)购,古义悬赏征求,今义购买,词义范围扩大。10.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汪琬《传是楼记》)穷,古义指不通达,今义贫穷,词义范围转移。

古代汉语(1)课外辅导

第一单元

练习一,第六题答案要点

下列句子中加短线点的字属于六书的哪一类?根据字形判断它们在句子中用的是不是本义。

1.北山愚公长息曰。息:会意,引申义。

2.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尾:会意,引申义。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英:形声,本义。

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驚。

景:形声,本义。驚:形声,引申义。5.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集:会意,本义。锦:形声,引申义。6.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旦:指事,本义。

7.而河间王琛最为豪首。豪:形声,引申义。首:象形,引申义。8.盖本不足以记斯楼。本:指事,引申义。练习一,第七题答案要点

解释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短线之词的意义,并说明哪个是本义,哪些是引申义。A组: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音jiàn,参与。引申义。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间音jiàn,暗地里,秘密地。引申义。

3.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间音jiàn,缝隙,空隙。本义。

4.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间音jiàn,小的,偏僻的。引申义。5.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间音jiàn,隔些时候。引申义。6.对曰:“愿少间。” 间音jiàn,隔开。引申义。

7.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音jiān,顷间,这会儿。引申义。8.郤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

间音jiàn,破绽,漏洞,可以乘虚而入的空子。引申义。9.韩信使人间视。

间音jiàn,秘密地,暗地里。引申义。

10.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间音jiān,中间。引申义。B组

1.發使使燕。

發,派遣。引申义。2.途有饿莩而不知發。發,发放(指开仓赈济)。引申义。3.君子引而不發,跃如也。發,射箭。本义。

4.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發。發,启封。引申义。5.夫鵷鶵發于南海。發,出发。引申义。6.春心莫共花争發。發,开放。引申义。7.舜發于畎亩之中。發,起用。引申义。

8.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發,发挥。引申义。

9.文物以记之,声明以發之。發,显扬。引申义。10.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發。發,震动。引申义。

第二单元 词类活用部分

课堂讨论题 考察下列各句中的活用现象,答案要点 1.德子无已时

感激(您)——名+名。

2.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王)就要像君王,„„ ——名+名。3.公宫火。

起了火——名+名。4.公侵齐,门于阳州。

攻打(阳州)城门——名+介 5.大夫女女于大夫。(给吴国大夫)作女奴。6.既臣大夏而君之。

使(大夏)臣服,做(大夏的)君主——名+名;名+代 7.以人言善我。

善待(我)——形+代

8.诸将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秦)弱——形+名

9.吾大天而小毫末,可乎?

认为(天)大;认为(毫末)小。——形+名 10.晋灵公不君。行君道——副+名 11.狼不敢前。朝前走——助动+名 12.衣吾之所蚕。养蚕——所+名

13.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开花——名+名;名+者

14.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以(之)为陋——形+代

15.为臣而君,过而不悛,亡之本也。

像国君——动+而+名;有过错——名+而+动 16.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来(之),使之来——不及物动词+宾 17.城陷,贼以刃胁降巡。

使(张巡)投降——及物动词+宾

18.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像云一样(集在一起);像回响一样(应声而至);像影子随身一样(跟随着)。

课外补说——答疑 悛:改也。

中古音:1.七全切——今音quān 2.七旬切——今音qūn 从现代汉语规范角度看,宜取quān音,淘汰qūn音。

词序部分 课堂讨论题

考察分析下列各句中的宾语前置现象。答案要点

1.姜氏何厌之有?——“何厌”为前置宾语。

2.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何陋”为前置宾语。3.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余马首”为前置宾语。1、2、3句,在“宾语+代词+谓语”的结构中,宾语前置。4.圣王有百,吾孰法焉? ——“孰”为前置宾语。5.敢问夫子恶乎长?——“恶”为前置宾语。

6.子思曰:“如伋去,君谁与守?” ——“谁”为前置宾语。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为前置宾语。8.君奚为不见孟轲也?——“奚”为前置宾语。4、5、6、7、8句,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9.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之”为前置宾语。10.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之”为前置宾语。11.古之人不余欺也。——“余”为前置宾语。

12.然民虽有圣知,弗敢我谋;勇力,弗敢我杀。——“我”为前置宾语。9、10、11、12句,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被动结构部分 课堂讨论题

指出下面的句子,哪些是被动句,哪些不是被动句,被动句有什么不同形式? 答案要点

1.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非被动结构。

2.臣诚恐见欺於王而负赵。——被动结构,“见-於(于)”句。

3.今单于新困於汉,而昆莫地空。——被动结构,“於(于)”字句。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结构,“为-所”句。5.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非被动结构。

6.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被动结构,“为-所”句 7.才高见屈,遭时而然。——被动结构,“见”字句

8.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被动结构,“於(于)”字句。

副词部分 练习二第九题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或词组,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 词性、意义和用法有什么不同? 答案要点

1.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菟。少:古-稍微,程度副词;今义-少,形容词。2.子尾多受邑而稍致诸君。

稍:古-逐渐,时间副词;今-略微,程度副词。3.纣贵为天子,死曾不若匹夫。

曾:古-竟然,情态副词;今-曾经,时间副词。4.不可,直不百步耳。

直:古-只、仅,范围副词;今-不弯曲,形容词。5.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因:古-就、于是,副词;今-因为,连词。6.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竟:古-最终,时间副词;今-竟然,情态副词。7.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但:古-只,范围副词;今-但是,转折连词。

8.献公说,曰:“璧则犹是也。虽然,马齿亦益长矣。” 虽然:古-虽然如此,短语;今-让步连词。

古代汉语(1)复习——以练习形式巩固已学过的基本知识

壹、文字部分

一、填空。

1、就文字体系而言,汉字属于

文字。

2、汉字六书中,前四种是形体构成条例,后两种是用字条例,这叫做。

3、《说文解字》是一部的著作,为东汉

所编撰,共收字

个,将它们分为

个部首而编排。

4、许慎对汉字六书的解释中,对象形的解释是、,对形声的解释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是指,他对会意的解释是。

5、汉字的发展演变经理了多种形体,其主要形体依次是、、、、、。

6、汉字发展过程中,有古文字和今文字之分,二者的分水岭是。

7、“文”指,“字”指。

二、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羊马鹿鼎亦刃视旌捧歌阿郊渭裁腾基本末伐莫牧朝即涉逐从隻戒寸甘下朱一二鱼网手鸟耳户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三、指出下列形声字的意符和声符。

錦:意符,声符

;到:意符,声符

; 視:意符,声符

;颖:意符,声符

; 疆:意符,声符

;徒:意符,声符

; 辯:意符,声符

;誰:意符,声符

四、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所对应的今字、异体字或本字,并说明两者是古今字、异体字还是通假字的关系。

1、姜氏欲之,焉辟害?

2、淚落连珠子。

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4、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乎?

5、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6、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7、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

8、为轻煖不足于体与?

9、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10、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贰、词汇部分

一、解释下列各句中加有点号的词。

1、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2、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3、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4、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5、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6、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

7、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8、臣有一术,曰五禽之戏。

9、其始播百谷。

10、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11、大学始教,皮弁祭菜。

12、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齐發。

2、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3、舜发于畎亩之中。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6、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7、使妇人载以过朝。

8、首身离兮心不惩。

9、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

1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11、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12、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

13、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14、人谁无過?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15、川雍而溃,伤人必多。

16、蔡溃,遂伐楚。叁、语法部分

一、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2、宦官惧其毁己也,皆共目之。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5、(冯谖)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6、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7、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8、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0、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11、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12、齐威王欲将孙膑。

二、简答题

(一)举例说明古汉语名词类活用的条件。

(二)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

1、故事求远而失近,广藏而狭弃,斯之谓也。

2、臣之子皆下才也。

3、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

4、此诸臣之不肖也。

5、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

6、父母宗族,皆为戮没。7.若皋之所观,天机也。

8、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屨。

9、自今無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於此,將為戮乎?

10、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三)举例说明古汉语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答:古汉语中宾语前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寡人将谁朝而可?

2、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古之人不余欺也!

3、宾语用代词复指而前置:鸡鸣而驾,塞井夷灶,惟余马首是瞻。

三、辨析题

(一)“以八千人渡江”的“以”,可译为率领,可见“以”是动词。

(二)“其命维新”句可以翻译为“其(接受的)天命是新的”,可见“维”是判断动词。

古代汉语(1)复习题答案

壹、文字部分

一、填空。

1、表意体系

2、四体二用

3、分析汉字形义,许慎,9353,540

4、画成其物、随体诘诎,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指事,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5、金文、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6、隶书

7.独体字,合体字

二、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象形:羊马鹿鼎鱼网手鸟耳户 指事:亦刃本末寸甘下朱一二 会意:伐莫牧朝即涉逐从隻戒 形声:视旌捧歌阿郊渭裁腾基

三、指出下列形声字的意符和声符。

錦:意符 帛,声符 金 ;到:意符 至,声符 刀 ; 視:意符 見,声符 示 ;颖:意符 禾,声符 顷 ; 疆:意符 土,声符 彊 ;徒:意符 辵,声符 土 ; 辯:意符 言,声符 辡 ;誰:意符 言,声符 隹。

四、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所对应的今字、异体字或本字,并说明两者是古今字、异体字还是通假字的关系。

1、辟——避,古今字;

2、淚——泪,异体字;

3、蚤——早,通假字;

4、责——债,古今字;

5、取——娶,古今字;

6、螾——蚓,异体字;

7、奉——捧,古今字;

8、煖——暖,异体字;

9、信——伸,通假字;

10、景——影,古今字。贰、词汇部分

一、解释下列各句中加有点号的词。

1、皮:古义专指动物的毛皮、今义指人和动物的皮肤,词义范围扩大;

2、子:古义指子女,今义指儿子,词义范围缩小;

3、睡:古义指打盹,今义指睡觉,词义范围扩大;

4、怨:古义指仇恨,今义指埋怨,词义程度由重变轻;

5、臭:古义泛指各种气味,今义专指臭味,词义范围缩小;

6、爪牙:古义指得力的助手或勇猛的干将,今义指坏人的帮凶,词义感情色彩由褒义变为贬义;

7、恨:古义指遗憾、今义指仇恨,词义程度由轻变重;

8、禽:古义是鸟兽的总称、今义专指鸟类,词义范围缩小;

9、谷:古义泛指各种粮食作物、今义专指谷子一种作物,词义范围缩小;

10、涕:古义指眼泪、今义指鼻涕,词义范围转移;

11、菜:古义专指蔬菜、今义指包含蔬菜以及肉蛋等副食,词义范围扩大;

12、粮:古专指出行所带的干粮、今义指各种粮食,词义范围扩大;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發:发射、射箭,本义;

2、发:出发,引申义;

3、发:起用,引申义;

4、发:启发,引申义;

5、朝:早上,本义;

6、朝:朝见、上朝,引申义;

7、朝:朝廷、朝堂,引申义;

8、首:头,本义;

9、防:堤坝,本义;

10、防:防备,引申义;

11、本:树根,本义;

12、北:战败、失败,引申义;

13、过:超过,引申义;

14、过:过错、过失,引申义;

15、溃:堤坝决口,本义;

16、溃:溃败,引申义。叁、语法部分

一、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弱:形容词使动用法。

2、目: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3、小、小:形容词意动用法。

4、犬:名词作状语。

5、客:名词意动用法。

6、走:动词使动用法。

7、来、来:动词使动用法;安:形容词使动用法。

8、狼、虎:名词作状语。

9、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10、药:名词意动用法。

11、奴虏:名词作状语。

12、将:名词使动用法。

二、简答题

(一)举例说明古汉语名词活用的条件。

答:古汉语词类中名词词活用有以下几个常见的条件。

⑴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既非并列结构,又非偏正结构,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 A、形成动宾结构,前一个名词活用。例如: 遂王天下。(《韩非子·五蠧》)

B、形成主谓结构,后一个名词活用。例如: 大楚兴,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⑵名词放在所字后面,活用为动词。例如: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⑶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活用为动词。例如: 寡人欲相甘茂,可乎?(《史记·甘茂列传》)⑷名词放在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例如: 江水又东,径巫峡。(《水经注·巫山巫峡》)

⑸名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活用为动词。例如: 驴不胜怒,蹄之。(柳宗元《黔之驴》)

⑹名词后面有介词结构作补语,该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 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吕氏春秋·上农》)⑺名词用“而”连接,活用为动词。例如: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不耕而食,不蚕而衣。(《盐铁论·相刺》)

(二)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

(一)判断句:

1、臣之子皆下才也。

2、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

3、若皋之所观,天机也。

4、此诸臣之不肖也。

5、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

(二)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屨。

3、自今無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於此,將為戮乎?

(三)宾语前置

1、故事求远而失近,广藏而狭弃,斯之谓也。句式:宾语用代词复指。

2、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句式:宾语用代词复指。

三、辨析题

(一)不是动词,而是介词。

(二)不是判断动词,而是语气词。

第三篇:古代汉语习题2

(0192)《古代汉语下》复习思考题

一、词语解释

1.句读 2.倒置 3.并提 4.互文 5.引用 6.代称

7.委婉 8.上古音 9.中古音 10.对仗 11.平仄 12.小令

二、填空题

1.古代有所谓三十六(),大致反映了()之间的汉语声母系统。2.古代有所谓三十六字母,字母是声母的()。

3.明末古音学家()在《毛诗古音考》序言里指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反对朱熹的()说。

4.王力先生考订()时代古韵为29部,()时代为30部。5.近体诗除了句数固定、押韵严格之外,还讲究()和要求()。6.近体诗中八句的叫律诗,四句的叫(),超过八句的叫(),又叫排律。

7.近体诗的句数是固定的,律诗都是()句,绝句都是()句。8.律诗的四联各有自己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一般在()两联用对仗。

9.词最初称曲子词,又叫()句,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叫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叫()。

10.词调是指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词牌是各种词调的()。11.词可根据分段的不同分为单调、()、()、四叠。12.词根据字数的多少可分三类,传统的说法是五十八字以内为(),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

13.校勘古书有一些专门用语,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误加的文字叫(),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而脱落的文字叫()。

14.唐代出现了一种不仅解释古书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的古书注解,一般称之为(),也称为()。

15.譬喻根据本体、喻体、比喻词这三个成分的隐现,可分为()、()和借喻三类。

16.古人常用的委婉语主要有()、()、()和()等四种。

三、单项选择题

1.“油”和“笛”这两个形声字的声符相同而中古至今声母不同的原因是()①古无舌上音

②喻四归定

③古无轻唇音

④娘日归泥

2.“辅”和“捕”这两个形声字的声符相同而中古至今声母不同的原因是()①古无舌上音

②喻四归定

③古无轻唇音

④娘日归泥

3.“菲”和“辈”这两个形声字的声符相同而中古至今声母不同的原因是()①古无舌上音

②喻四归定

③古无轻唇音

④娘日归泥

4.“哗”和“烨”这两个形声字的声符相同而中古至今声母不同的原因是()①古无舌上音

②喻三归匣

③古无轻唇音

④娘日归泥

5.“怠”和“怡”这两个形声字的声符相同而中古至今声母不同的原因是()①古无舌上音

②喻四归定

③古无轻唇音

④娘日归泥

6.“仍”和“奶”这两个形声字的声符相同而中古至今声母不同的原因是()①古无舌上音

②喻四归定

③古无轻唇音

④娘日归泥

7.“常”和“棠”这两个形声字的声符相同而中古至今声母不同的原因是()①古无舌上音

②喻四归定

③古无轻唇音

④娘日归泥

8.“稠”和“调”这两个形声字的声符相同而中古至今声母不同的原因是()①古无舌上音

②喻四归定

③古无轻唇音

④娘日归泥

9.《汉书·地理志下》:“宣帝时,召信臣为南阳太守。”颜师古注:召读曰邵。“读曰”这个术语是用来()

①给汉字注音

②以本字释假借字

③声训

④以具体释抽象

10.《荀子·天论》:“老子有见于诎,无见于信。”杨倞注:“信读为伸。”“读为”这个术语是用来()

①给汉字注音 ②以本字释假借字 ③声训 ④以具体释抽象 11.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诗属于()①古诗 ②古风 ③近体诗 ④入律古风 12.曹丕《燕歌行》诗属于()

①古诗 ②古风 ③近体诗 ④入律古风 13.《焦仲卿妻》诗属于()

①古诗 ②古风 ③近体诗 ④入律古风 14.李白《蜀道难》诗属于()①古诗 ②古风 ③近体诗 ④入律古风

15.王维的《鹿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反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属于()

①古诗 ②古风 ③近体诗 ④入律古风

四、指出并说明下列各句中所用的修辞方式

1.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山海经·大荒北经)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3.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元稹《遣悲怀》)4.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煖不足于体与?(孟子·梁惠王上)

5.嫂蛇行匍伏。(战国策·秦策)

6.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战国策·赵策四)

7.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三国志·魏志·方技传)8.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左传·僖公四年)9.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之家)10.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同上)

11.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贤而死,乌获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战国策·秦策三)

12.鳏寡不闻犬豕之食,煢独不见牛马之衣。(洛阳伽蓝记·王子坊)13.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14.未尝不心游目想,移晷忘倦。(肖统《文选序》)

15.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司马迁《报任安书》)

16.夫人年逾耳顺,视听不衰。(庾信《伯母李氏墓志铭》)17.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也。(左传·昭公十九年)18.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棲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

19.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公孙丑下)20.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陶渊明《饮酒》)..21.延寿修史载此猥鄙无稽之语,岂不令人喷饭。(茶馀客话·六朝俗恶劣)..22.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矣。(左传·僖公二十三年).23.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24.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孟子·滕文公上)2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26.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27.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28.荒侯市人病,不能为人。令其夫人与其弟乱而生他广。(史记·樊郦滕灌列传)29.权起更衣,箫追于宇下。(资治通鉴·卷六十五)30.夫种,蠡无一罪,身死亡。(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五、把下面的短文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1)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举学者多似此类(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列子·说符)

3)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左传·襄公十五年)

4)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谒者延入王斗曰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使者复还报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请从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战国策·齐策四)

5)庄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为乐令国中曰有敢谏者死无赦伍举入谏庄王左抱郑姬右抱越女坐钟鼓之间伍举曰愿有进隐曰有鸟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庄王曰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举退矣吾知之矣居数月淫益甚大夫苏从乃入谏王曰若不闻令乎对曰杀身以明君臣之愿也于是乃罢淫乐听政所诛者数百人所进者数百人任伍举苏从以政国人大说是岁灭庸六年伐宋获五百乘 6)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娟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娟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7)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鸇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

8)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秦时为布衣少年有客相之曰当刑而王及壮坐法黥布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岂是乎(史记·黥布列传)9)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论语·颜渊)

六、分析下面这几首近体诗的平仄

1)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提示:“

一、落、说”为古入声字。)

2)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提示:“国、人、月、结”为古入声字。)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霑巾。

(提示:“阙、别、若、路”为古入声字。“为”在此诗中算平声字。)

4)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提示:“百、尺、摘、不”是古入声字。)

5)邯郸至夜思亲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提示:“驿、至、膝、得、说、着”是古入声字。)6)柳桥晚眺

陆游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提示:“跃、鹤、不、碧”是古入声字。)

7)夜宴左氏庄 杜甫 风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提示:“月、落、烛、不”为古入声字。)

8)望汉阳柳色寄王宰 李白 汉阳江上柳,望客引东枝。树树花如雪,纷纷乱若丝。春风传我意,草木别前知。寄谢弦歌宰,西来定未迟。

第四篇:王力古代汉语习题

一、结合字义,说明下列各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书: 休 亦 本 采 苗 文 姓 雨 目 責 考 其 婆 姚 豆 章 州 甘 朱 權

二、指出下列形声字的字义,并分析形符声符的位置关系: 旗 逃 裳 膏 匣 哀 衷 翼 病 架 杉 在 徒 被 晏 街

三、说明下列各组字之间是什么关系:

暖、煖; 从、從; 备、備; 舍、捨; 赴、訃; 礼、禮; 粮、糧; 泪、淚; 疲、罷; 伸、信; 反、返; 说、悦; 云、雲; 拿、拏; 矢、屎; 惭、慙; 强、彊; 淼、渺;知、智; 要、腰;

四、名词解释:

1、甲骨文;

2、小篆;

3、会意字

4、异体字

5、金文

6、部首

五、试述《说文解字》一书的作者、成书时代、该书性质以及释字体例。

六、简化汉字的方法有那些?分析下列各组繁简字用法上的异同。

1、发、發、髮;

2、饥、飢、饑;

3、钟、鍾;

4、丑、醜;

5、後、后;

6、余、餘;

第二单元 词 汇

一、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怎样辨别词的本义?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并指出是单音词还是复音词?

1、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庄子?秋水》)

2、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易经?革卦》)

3、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左传?桓公二年》)

4、布帛寻常,庸人不释。(《五蠹》)

5、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杜甫《兵车行》)

三、指出下列各句加点号的复音词是哪类单纯词或复合词。

1、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岳阳楼记》)

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

4、秦人开关而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过秦论上》)

5、秦国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韩非子?初见秦》)

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四、解释下列各句加点号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它们古今词义有和变化。

1、项羽乃疑范增与汗有私,稍夺之权。(《史记?项羽本纪》)

2、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从而后》)

3、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洛阳伽蓝记?王子坊》)

4、唐氏有弃地,货而不售。(《钴鉧潭西小丘记》)

5、则有去国还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6、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五、根据下面提供的例句,说明“发”,“约”两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并说明其引申方式。

1、发使使燕(《史记?淮阴侯列传》)

2、塗有饿莩而不知发。(《孟子?梁惠王上》)

3、君子引而不发。(《孟子?尽心上》)

4、夫鵷鶵发于南海。(〈庄子?秋水>)

5、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战国策?齐策》)

6、大王欲得壁,使人发书至赵王。(《史记》)

7、朝发白帝,暮宿江陵。(《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

8、开春发岁兮,白日出之悠悠。(《楚辞?九章?思美人》)

9、舜发于畎畝之中。(《孟子?告于下》)

10、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为政》)

11、于声,声成文谓之音。(《诗经?周南?关睢序》)1

2、发号施令,罔不有减。(《尚书?冏命》)

1、大信不约。(《礼记?学记》)

2、玉壶春酒。约群仙同醉。(陆游《谢池春》)

3、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

4、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子罕》)

5、相如度秦王虽齐,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6、约之阁阁,椓之橐橐。(《诗经?小雅?斯干》)

7、其文约,其辞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8、以深为根,以约为纪。(《庄子?天下》)

9、约其辞文,去其烦重。(《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10、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贞《生查子?元夕》)

六、查阅《词源》或《汉语大字典》,抄出下列词语的释义和例句,指出本义和引申义,整理引申义列。

1、间

2、发

3、过

4、息

5、及

6、约

7、张

8、举

七、借助工具书,辨析下列各组同义词。

1、城 邑 都

2、征 伐 袭 侵

3、军 帅 士 卒 兵

4、哭 泣 号 啼

5、怜 爱

第三单元 语法(上)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举例说明词类活用的条件。二、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三、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是属于哪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状语)。

1、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荀子?天论)

2、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

3、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4、服侍者简其业,而游学者众。(韩非子?五蠹)

5、今京不度,非制也。(郑伯克段于鄢)

6、沛公旦日从百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7、君子远庖厨也。(齐桓晋文之事)

8、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季氏将伐颛顼)

9、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齐桓晋文之事)

1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

12、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四、说明下列句中加点号的词的词性和用法,并把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能。(荀子?非十二子)

2、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

3、萁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4、晋侯饮赵盾酒。(晋灵公不君)

5、君子博学而日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6、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

7、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韩非子.说林下)

8、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10、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墨子?公输)

11、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孙子?谋攻)

12、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小五之一,小九之一。(郑伯克段于鄢)五、说明下列各句中加“?”号饿词的词性和用法。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2、“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原道)

3、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4、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蹇叔哭师)

5、臣之所好者,道也。(疱丁解牛)

6、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晋灵公不君)

7、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齐桓公伐楚)

8、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9、若掘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郑伯克段于鄢)

10、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廉颇蔺相如列传)

11、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论语?述而)

12、却克伤于矢,流血及履。(齐晋鞌之战)

1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14、既而命西鄙北鄙二于己。(郑伯克段于鄢)

1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孟子?劝学)

六、标点并翻译下文。

1、平公射鴳不死使竖襄搏之失公怒拘将杀之叔向闻之夕君告之叔向曰君必杀之昔吾唐叔射兕于徒林殪以为大甲以封于晋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鴳不死博之不得是扬吾君之耻者也君其必速杀之勿令远闻君忸怩乃趣赦之(《国语?晋语八》)

2、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痣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痣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庄子?列御寇》)第四单元 语法(下)

一、古代汉语宾语前置主要有哪几个类型?举例说明。

二、什么是被动句?被动句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各类型的特点。

三、下面的句子哪些是被动句?哪些不是被动句?是被动句的,指出是用什么方法表达的被动句?

1、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4、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许行)

5、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五蠹)

6、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报任安书)

7、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前置宾语并说明宾语前置的条件。

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2、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是继!(齐桓公伐楚)

3、姜氏何厌之有?(郑伯克段于鄢)

4、大宛闻漠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张骞传)

5、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阳货)

6、子曰:“求,无乃尔是过欤?”(论语?季氏)

7、许子奚为不自织?(许行)

8、吉孰凶?何去何从?(楚辞?卜居)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判断句并说明起其特点。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2、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郑伯克段于鄢)

3、此亡秦之续耳。(史记?项羽本记)

4、亲朋好友,虎狼之国,不可信。(屈原列传)

5、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齐桓公伐楚)

6、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谏逐客书》

7、吾所欲者,土地也。(五蠹)

8、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微子)

六、说明下列各句的词序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

1、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论积贮书)

2、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乏,莫之振救。(论积贮疏)

3、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4、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

5、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公孙丑上)

6、何为久读此?(张中丞传后叙)

7、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冯谖客孟尝君)

8、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晋灵公不君)

七、说明下列各句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1、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2、行军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3、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5、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6、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墨子?兼爱)

7、上初即位,富于春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8、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而今有谁堪摘!(声声慢)

9、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齐晋鞌之战)

10、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食其根而竢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答李翊书)

11、乘坚策肥。(汉书?食货志)

12、脭醲肥厚。(七发)

八、把下面的短文加上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景公谓子贡曰子谁师曰臣师仲尼贤乎对曰贤公曰其贤何若对曰不知也公曰子知其贤而不知其奚若可乎对曰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皆知高高几何皆曰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说苑》)

2、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传诸使楚人曰使齐人传之曰齐人传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把可得矣引而置之荘嶽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腾文公下》)第五单元 古书的注解、标点和翻译 一、十三经的书名及其注疏者。

二、解释:传、笺、疏、章句、衍文。

三、古书注释术语“曰”、“谓”、“犹”、“貌”、“之言”、分别填入下面的括号里。

1、《礼记?王制》:“古者公田藉而不税。”郑玄注:“籍()也。”

2、《魏风马牛不相及?伐檀》:“实之河之侧兮。”毛传:“侧,()时也。”

3、《楚辞?涉江》:“冠切云之崔嵬。”王逸章句:“崔嵬,商()。

4、《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何晏集解:“同门()朋。”

四、问答题:

1、古书注解中的“谓”和“谓之”有何不同?

2、古书注解中的“读为”、“读曰”同“读若、读如”有何共同点?有何不同点?

五、下面的四段古文各有三种不同的标点,其中只有一种是正确的,请在正确的标点后打√。

1、《世说新语?雅量》:

○1谢公兴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语,徐向局。○2谢公兴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语徐向局。○3谢公兴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语,徐向局。

2、《荀子?修身》

○1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压受谏而能诚,难欲无进,得乎哉? ○2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压,受谏而能诚,难欲无进,得乎哉? ○3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压受谏而能诚,难欲无进,得乎哉?

3、《吕氏春秋?别类》:

○1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物多类,然而不然,故亡国僇民无已。

○2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物多类,然。而不然,故亡国僇民无已。

○3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物多,类然而不然,故亡国僇民无已。

4、王充《论衡?问孔》:

○1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2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3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六、改正下面句子中的译文。

1、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即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译文]远方的人不服,就搞好德政教化而把他们招来;他们既来到这里,就会安心地住在这里。

2、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孟子?许行》)

[译文]在这个时候,禹在外治水八年,三次经过自己家门却没有进去,他虽然想亲自耕种,能得到吗?

3、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孙子?谋政》)[译文]所以善于用兵的人,屈服于人家的兵力,就不能战斗了。

4、事智者 则法败,用力者寡则国贫。(《韩非子?五蠹》)

[译文]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多,法制就要败坏;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少,国家就要贫弱。

七、标点翻译下列古文。

1、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战之曰胡兄之国也子方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已遂不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乐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什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此二人说皆当也厚者为战薄者见疑则非知也难也处之则难也(《韩非?说难》)

2、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书荣乐之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离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西伯幽而演易周旦类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摄于饥寒富贵则流亡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曹丕《典论?论文》)

3、善食老者非家至户见衣而食之盖能为其立田里之制以安其业导树畜之产以厚其生使生有所养老有所终也近代之主以为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饱而特颁其布帛肉粟之赐则为养老之道书于是矣臣以为此小惠也非大德也何则赐之以布帛仁则仁矣不若劝其桑麻之业使天下五十 者可以衣帛矣赐之以肉粟惠则惠矣不若教其鹅豚之畜使天下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然后牧以仁贤慎其刑罚虽不兴之年而老者得以寿矣不夺其力不扰其时难不兴之财而老者得以富矣使幼者事长少者敬老虽不兴之爵而老者得以贵矣(白居易《养老》)

第六单元 音韵

一、填空:

1、在音韵学中,照传统说法,“古音”指的是()音,是()时期的语音,以()音作为代表。“今音”指的是()音,即()时期的语音,以()音系为代表。

2、古代有三十六字母,相传是宋人在唐末和尚()创制的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增订而成的,大致反映了()之间的汉语语音系统。

3、叠韵指的是两个音节的()相同,双声指的是两个音节的()相同。

4、我国最早的一部韵书是三国时魏国的()所作的(),现已失传。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韵书是隋朝()编著的(),现在只保存若干残卷。北宋时,()等人奉敕撰成(),通称(),这是最早、最完整,目前最通用的一部韵书。它分韵为()韵。

5、律诗的四联各有自己的名称,第一联叫(),第二联叫(),第三联叫(),第四联叫(),一般来说,()和()要用对仗。

二、名词解释

阴声韵 阳声韵 入声韵 轻声韵 重唇音 舌头音 舌上音 广韵平水韵平声和仄声 韵 律诗 绝句 词 词牌 词谱

三、根据下面提供的首句平仄样式,写出律诗整个平仄格式,并用△号标出韵脚:

1、仄仄平平仄

2、平平平仄仄

3、平平仄仄仄平平

4、仄仄平平仄仄平

四、写出下面三首词的韵脚,简单说明其各自用韵的特点:

1、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关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园。

3、西江月 苏轼

照野瀰瀰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俗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五、默写出上古三十韵部和传统三十六字母。

六、问答题:

1、上古的韵部是根据什么材料归纳出来的?是怎样归纳的?

2、举例说明双声、叠韵。

3、举例说明“阴阳对转”。

4、举例说明“古无轻唇音”。

5、举例说明“古无舌上音”。

6、通假字分别同古今字和假借字有何区别?

7、词的平仄同近体诗的平仄有何不同?

8、举例说明“反切”的道理。今天解读古代“反切”有什么主要的困难?

七、在教师指导下练习写近体诗和词。

八、标点翻译:

1、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怀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汉之嗟汉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啃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毛诗序》)

2、故正义之臣设则朝廷不颇谏争辅拂之人信则君过不远爪牙之士施则仇雠不作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故明主好同而暗主好独明主尚贤使能而飨其盛暗主妒贤畏能而减其功罚其忠赏其贼夫是之谓至暗桀所以减也(《荀子?臣道》)

3、夫九州之人言语不同生民以来固然矣自春秋标齐言之传离骚目楚词之经此盖其较明之初也后有扬雄著方言其言大讲皆考名物之同异不显声读之是非也逮郑玄注六经高诱解吕即淮南许慎造说文刘熙制释名始有况假借以证音字耳而古语兴今殊别其问轻重清犹未可晓加以内言久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益使人疑孙叔言创而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于魏世此事大行高贵乡公不解反语以为怪异自兹厥后音韵蜂出各有土风边相非笑指为之喻未知孰是共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古今为之折衷摧而量之独金陵兴洛下耳(《颜氏家训?音辞》)

第七单元近代汉语

一、名词解释

近代汉语;倒反词;《中原音韵》;平分阴阳﹑入派三声;浊音清化;科白;套数。

二、默写出《中原音韵》19韵部的名称。

三、问答题

1、近代汉语主要有哪些方面的文献材料?

2、试述近代汉语词 的特殊性。

3、近代汉语人称代词主要有哪些方面?试同古代汉语人称代词和现代汉语人称代词作一比较。

4、试述现代汉语普通声母j﹑q﹑x的来源

四、下文是一首元曲,选自王 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请认真阅读后,回答以下问题:

1、押韵字是哪些?

2、用的是《中原音韵》什么韵部?

3、对照课本中提供的的《天净沙》曲谱,用括号画出曲中的衬字。

看河桥飞虎将军,叛蒲东虏掠人民。

半万贼屯合寺门,手横着霜刀,高叫道要莺莺做压寨夫人。

五﹑标点翻译下列文章:

1﹑褚公

褚公于章安令迁太尉记室参军名字已显而位微人多未识公东出乘估课船送故吏数人投钱唐亭往尔时吴与沈充为县令当送客遇浙江客出亭吏躯公移牛屋下潮水至申沈令起彷徨问牛屋下是何物人吏云昨有一伧父来寄亭中有尊贵客权移之令有酒色因遥问伧父欲食饼不姓何等可共语褚因举手答曰河南褚季野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便于牛屋下修刺诣公更宰杀为具于公前鞭挞亭吏欲以谢惭公与之宴言色无异状如不觉令送公至界(《世说新语雅量》)注释:1估客:“估”同“贾”。2 修刺:写具名片。

2﹑著心去做,方始会成

先生痛言诸生工夫悠悠云今人做一件事没紧要底事也著心去做方始会成如何悠悠会做得事且如好写字底人念念在此则所见之物无非是写字底道理又如贾岛学作诗只思推敲两字只此推敲二字计甚利害他直得恁地用力所以后来做得诗来极是精高今吾人学问是大小大事却全悠悠若存亡更不著紧用力反不如他人做没要紧底事可谓倒置诸公切宜勉之(《朱子语类》卷七)注释:1先生:指朱熹。2底:同今日之“的”。下同。3计甚利害:忧言“有什么要紧”。

3﹑石崇王斗富

王恺常与石崇斗宝王恺宝物不及石崇因此阴怀毒心要害石崇每每受石崇厚待无因为之忽一日皇后宣王恺入内御宴王恺见了姐姐就流泪告言城中有一财主富室家财巨万宝贝奇珍言不可尽每每请弟设宴斗宝赛他则个皇后见弟如此说遂召掌内库的太监内库中借他镇库之宝乃是一株大珊瑚树长三尺八寸不曾启奏天子令人扛往王恺之宅王恺谢了姐姐便回府用蜀锦做罩罩里翌日广设珍羞美馔使人去移在金谷园中亲石崇会宴先令人扛抬珊瑚树去园上开空闲阁子里安了王恺与石崇饮酒半酣王恺道我有一宝可请一观勿笑为幸石崇教去了锦袱看着微笑用杖一击打为粉碎王恺大惊叫苦连天道此是朝廷内库镇库之宝自你赛我不过心怀妒恨将来打碎了如何是好石崇大笑道国舅休怒此亦未为至宝石崇请王恺到后园中看珊瑚树大小三十余株有长至七八尺者内一株一般三尺八寸遂取来赔王恺填库更取一株长大的送与王恺王恺羞惭而退自思国中之宝敌不得他过(《古今小说》三十六卷)注释:1那借:“那”,同“挪”。

第八单元 古代文化常识

一、填空:

1、中国古代文体按语言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三大类:()、()、()。

2、散文中的史传体主要有三种体裁:()体、()体、()体。

3、我国上古时期,氏和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姓是一种()号、氏是姓的()。()以后,姓氏逐渐合而为一,到()时期,通称为姓。

4、古代婚姻要经过六道手续,称为“六礼”,这六礼分别是()、()、()、()、()、()。

5、十二个月为一年,这是()历,太阳一周天为一年,这是()历;综合考虑二者的关系来定一年,这是()历。

6、省,本来是()名称。()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又在原来的“路”之上分设行中书省,简称()。明代改为(),但人民们习惯上仍称()。

7、秦代的中央官制,皇帝之下设()、()、(),称为“三公”。汉代三公指()、()、()。

8、汉代选拔人才,实行()制度;魏晋南北朝实行()制度;开科取仕,创立科举制度,则始于(),成熟于(),(),鼎盛时期则是()、()两代。

二、名词解释:

1、骈体文

2、诏令

3、谥号

4、避讳

5、三从四德

6、妾

7、二十八宿和四象

8、三正

9、分野

10、干支

11、关东

12、六部

13、三鼎甲

14、善本

15、伪书

16、巡抚和总督

三、问答题:

1、指出下列文章各属什么文体:出师表、师说、论积贮疏、郑伯克段於鄢、陋室铭、腾王阁序、指南录后叙、游褒禅山记、六国论、陈情表、轮台诏令、少年中国说、柳子厚墓志铭、段太尉逸事状、太史公自叙、风赋、原君、进学解。

2、下列古人的“名”和“字”之间在意义上的联系:

张华,字茂先; 李翱,字习之; 宰予,字子我; 屈平,字原; 颜回,字子渊; 晏殊,字同叔;

姜夔,字尧章; 吴敬梓,字文木。

3、试述先秦时期的“贞”和“淫”。

4、干支可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用得最普通的还是纪年和纪时。试述干支纪年的方 法;试述干支纪时同现代24是该怎么对应联系。

5、试述荐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优缺点。

6、什么是丛书?什么是类书?试分别举出两种影响较大的丛书和类书家加以说明。

7、汉字是什么体系的文字?为什么汉字历数千年而不衰?

四、标点并翻译下文。

沛公使[张良]与韩信略定韩地立横阳君城为韩王而拜良为韩信都信都者司徒也俗前音不正曰信都或曰申徒或胜屠然其本共一司徒耳后作传者不知信都何因强妄生意以为此乃代王为信都也苦成城名也在盐池东北后人书之或为枯齐人闻其音则书之曰库成敦煌见其字呼之曰车成其在汉阳者不喜枯苦之字则更书之曰古成氏堂溪溪谷名也在汝南西平禹字子启者启开之字也前人书堂溪误作启后人变之则又作开古漆雕开公冶长前人书雕以易省作周书冶复误作蛊后人有又传作古或复分为古氏成氏堂氏开氏公氏冶氏漆氏周氏此数氏者皆本同末异凡姓之离合变分固多此类可以一况离胜载也

第五篇:古代汉语习题(一)附答案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专业

古代汉语练习题(上)

一、解释下列术语。(每題3分,共12分)

1、六书

2、四体二用

3、本义

4、词义扩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

1、“姜氏欲之,焉辟害”一句中的“辟”与“避”是一对。

A、古今字,B、通假字,C、异体字,D、繁简字

2、“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餘杯”一句中,“餘”今作“余”,它们是一对。

A、古今字,B、繁简字,C、异体字,D、通假字

3、就词汇音节结构而言,古代汉语词汇中占多数。

4、下列各词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

小人、仆、臣、不才、吾、予

5、下列各词中属于疑问代词的有:、。

吾、谁、余、莫、斯、夫、奚、其、或、若

6、“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一句中,“亟”字的词性是。

三、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每字0.5分,共10分)

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莫十徒问既采马础鹿本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四、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每句1分,共13分)

1、时:

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②问君西游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④时与出游猎。(《史记·吕太后本纪》)

⑤时移而治,不易者乱。(《韩非子·心度》)

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庄子·秋水》)

2、间:

①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前赤壁赋》)

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④遂与外人间隔。(陶潜《桃花源记》)

⑤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史记·屈原賈生列传》)

⑥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⑦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史记·陈涉世家》)

六、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每题2分,共10分)

1、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2、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3、缪公怨此三人,入于骨髓。1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

七、简答题:

1、许慎对汉字六书的解释是什么。(6分)

2、举例说明古汉语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7分)

3、举例说明古汉语的判断句。(7分)

4、举例说明古汉语的被动表示法。(7分)

八、翻译下列短文。(20分)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上)

一、解释下列术语:

1、六书:汉代的语言学家从汉字的形体结构分析出来的六种结构类属,(1分)即象形、指

事、会意、(1分)形声、转注、假借。

2、四体二用:清代语言学家戴震分析汉字“六书”得出的结论,(1分)认为汉字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为造字法,(1分)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这叫做“四体二用”。(1分)

3、本义:即词本来的意义,(1分)是从字形方面分析出来的、有古代文献做参证的、(1

分)最早的意义,是引申义的源头。(1分)

4、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1分)即由部

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1分)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1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8分,每空1分。)

1、A、古今字

2、B、繁简字

3、单音节词

4、吾、予

5、谁、奚

6、副词

三、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本題共10分,每字0.5分)

象形:羊矢壶马鹿指事:亦刃上十本

会意:伐盥莫既采形声:诚都徒问础

四、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时:

①季节(0.5分)本义(0.5分)

②时间(0.5分)引申义(0.5分)

③当时(0.5分)引申义(0.5分)

④时常(0.5分)引申义(0.5分)

⑤时代(0.5分)引申义(0.5分)

⑥按时(0.5分)引申义(0.5分)

2、间:

①门缝(0.5分)本义(0.5分)

②在„„中间(0.5分)引申义(0.5分)

③参与(0.5分)引申义(0.5分)

④隔断(0.5分)引申义(0.5分)

⑤离间(0.5分)引申义(0.5分)

⑥房屋单位(0.5分)引申义(0.5分)

⑦秘密地(0.5分)引申义(0.5分)

六、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每题3分,共15分)

1、河:古义专指黄河,(1分)今义泛指河流,(1分)词义范围扩大;(1分)

2、臭:古义泛指各种气味,(1分)今义专指臭味,(1分)词义范围缩小;(1分)

3、怨:古义指痛恨,(1分)今义指埋怨,(1分)词义程度由重变轻;(1分)

4、谤:古义指背后议论人,(1分)今义指诽谤,(1分)词义感情色彩由中性变贬义;(1分)

5、涕:古义指眼泪,(1分)今义指鼻涕,(1分)词义范围转移。(1分)

七、简答题:

1、许慎对汉字六书的解释是什幺。(6分)

答: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1分)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义;(1分)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1分)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1分)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1分)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1分)

2、举例说明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本题7分,每种方式举出一个例句即可)答:古汉语中宾语前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1分)如:A、寡人将谁朝而可?(1分)B、敢问何谓也?

2、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1分)如:A、三岁贯女,莫我肯顾。(1分)B、古之人不余欺也!

3、宾语用代词复指而前置。(1分)如:A、鸡鸣而驾,塞井夷灶,惟余马首是瞻。(1分)

B、当臣持竿临河时,心无杂虑,惟鱼之念。

4、强调介词“以”的宾语时前置。(0.5分)如:A、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B、《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0.5分)

3、举例说明古汉语的判断句。(7分,每种方式举出一例即可。)

答:古汉语中的判断句有以下几种:

1、“主语 + 谓语”,(0.5分)如:A、刘备,天下枭雄。B、荀卿,赵人。(0.5分)

2、“主语 + 者 + 谓语”,(0.5分)如:A、兵者,不祥之器。B、陈轸者,游说之士。(0.5分)

3、“主语 + 谓语 + 也”,(0.5分)如:A、张骞,汉中人也。B、曹公,豺虎也。(0.5分)

4、“主语 + 者 + 谓语 + 也”,(0.5分)如:A、陈胜者,阳城人也。B、南冥者,天池也。(0.5分)

5、“主语(者)+ 副词 + 谓语(也)”,(0.5分)

①表示肯定判断,如:A、(此)乃夫“长铗归来”者也。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0.5分)

②表示否定判断,(0.5分)如:A、匪报也,永以为好也。B、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0.5分)

6、“主语 + 判断词 + 宾语”,(0.5分)如:A、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B、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0.5分)

4、举例说明古汉语的被动表示法。(本题7分,每种方式举出一例即可。)

答: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语意上的被动句。(0.5分)如:A、蔓草犹不可除。B、西伯拘而演《周易》。(0.5分)

(二)被动句式:

1、“于”字句。用“于”字引出行为动作的发出者。(0.5分)如:A、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B、郄克伤于矢。(0.5分)

2、“见”字句。动词前加“见”字表示被动。(0.5分)如: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B、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0.5分)

3、“见„„于”句。动词前加“见”字,其后用“于”字引出行为动作的发出者表示被动。(0.5分)如: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0.5分)

4、“为”字句。动词前加“为”字表示被动。(0.5分)如: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B、而身为宋国笑。(0.5分)

5、“为„„所”句。动词前加“为、所”字表示被动。(0.5分)如: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B、少北,则为匈奴所得。(0.5分)

6、“被”字句。动词前加“被”字表示被动。(0.5分)如: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B、臣被尚书召问。(0.5分)

八、翻译下列短文。(本题共20分,其中标点7分,翻译13分。评分时,每错三处标点扣1分,扣完7分为止;翻译每句1分,译文准确无误得满分,基本准确但有表达错误得0.5分,译文错误不得分。)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参考译文:

郑国人在乡校游玩,来议论执政的得失。然明对子产说:“毁掉乡校,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人们早晚做完事情后到那里游玩,来议论执政的好坏。他们认为好的,我们就推行它;他们所讨厌的,我们就改正它。这是我们的老师,怎么能毁掉它呢?我听说过用忠善来减少怨恨的,没有听说过用作威来阻止怨恨的。难道不能很快地制止它?但是就像堵塞河水一样,大的决口发生,伤人一定会很多,我们是不能挽救的。不如开一个小口子加以疏导,不如我们听到它把它作为苦口良药。”然明说:“蔑从今以后知道了夫子您确实是可以事奉的。小人我实在没才能,如果真的这样施行下去,这样其实是郑国依赖它,岂独有利于二三位大臣?”仲尼听说了这些话,说:“从这件事来看,人们说子产不仁义,我不相信。”

下载古代汉语2习题全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代汉语2习题全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代汉语整理

    填空题 《十三经注疏》 《周易》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旧题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诗经》 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周礼......

    古代汉语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不属于双音合成词的是() A、若舍郑以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B、乃筑诸侯之馆、 .. C、寡君闻命矣 .. D、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日益骄固 ........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通论配套练习题(北师大) 汉字练习第一套 1.填空: (1)汉字形体演变六个阶段中的前四个阶段及其代表字体依次是: 商代的甲骨文、▁▁▁▁▁▁▁▁、▁▁▁▁▁▁▁▁、▁......

    古代汉语

    第五课 五柳先生传 一字: =吝 二虚词:1 、“因以为号焉”:“因”,连词,于是、就:“焉”,句尾语气词,表提示语气。1 、“或置酒而招之”:有时候(肯定性无定代词)2 、“曾不吝情去留”:语......

    古代汉语

    季氏将伐颛臾 原文: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

    古代汉语(汇编)

    名词解释 1.小学:汉代称文字学为小学,因儿童入学先学文字。隋唐以后,范围扩大,成为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的总称。至清末,章炳麟认为小学之名不确切,主张改称语言文字之学。 2.韵......

    《古代汉语》

    一、古代汉语的定义、分期及它的两大系统等 1、古代汉语,就是指我们的祖先长期使用的汉民族的共同语,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 2、古代汉语的历史分期:古代汉语的书面形式从有......

    古代汉语[本站推荐]

    第三单元语法(上)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举例说明词类活用的条件。 二、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三、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是属于哪类活用(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