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 总 则
1.0.1 为保证电影院建筑的设计质量,使其满足适用、安全、卫生及电影工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放映35mm的变形宽银幕、遮幅宽银幕及普通银幕三种画幅制式电影和数字影片的新建、改建、扩建电影院建筑设计。
1.0.3 当电影院有多种用途或功能时,应按其主要用途确定建筑标准。
1.0.4 电影院建筑应为观众创造安全和良好的视听环境,为工作人员创造方便有效的工作环境。
1.0.5 电影院建筑设计应遵循电影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并应与电影院工艺设计紧密配合。
1.0.6 电影院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3 基地和总平面 3.1 基 地
3.1.1 电影院选址应符合当地总体规划和文化娱乐设施的布局要求。3.1.2 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宜选择交通方便的中心区和居住区,并远离工业污染源和噪声源; 2 至少应有一面直接临接城市道路。与基地临接的城市道路的宽度不宜小于电影院安全出口宽度总和,且与小型电影院连接的道路宽度不宜小于8m,与中型电影院连接的道路宽度不宜小于12m,与大型电影院连接的道路宽度不宜小于20m,与特大型电影院连接的道路宽度不宜小于25m; 基地沿城市道路方向的长度应按建筑规模和疏散人数确定,并不应小于基地周长的1/6; 4 基地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出口; 5 基地和电影院的主要出入口,不应和快速道路直接连接,也不应直对城镇主要干道的交叉口; 电影院主要出入口前应设有供人员集散用的空地或广场,其面积指标不应小于0.2m2/座,且大型及特大型电影院的集散空地的深度不应小于10m;特大型电影院的集散空地宜分散设置。
3.1.3基地的机动车出入口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350352中的有关规定。4 建筑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1 电影院的规模按总座位数可划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四个规模。不同规模的电影院应符合下列规定: 特大型电影院的总座位数应大于1800个,观众厅不宜少于11个; 2 大型电影院的总座位数宜为1201~1800个,观众厅宜为8~10个; 3 中型电影院的总座位数宜为701~1200个,观众厅宜为5~7个; 4 小型电影院的总座位数宜小于等于700个,观众厅不宜少于4个。
4.1.2 电影院建筑的等级可分为特、甲、乙、丙四个等级,其中特级、甲级和乙级电影院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小于50年,丙级电影院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小于25年。各等级电影院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宜低于二级。
4.1.3 电影院建筑应根据所在地区需求、使用性质、功能定位、服务对象、管理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合理确定其规模和等级。
4.1.4 电影院宜由观众厅、公共区域、放映机房和其他用房等组成。根据电影院规模、等级以及经营和使用要求,各类用房可增减或合并。主要用房的分区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功能分区,合理安排观众厅区、放映机房区的位置;对于多厅电影院应做到观众厅区相对集中; 应解决好各部分之问的联系和分隔要求。各类用房在使用上应有适应性和灵活性,应便于分区使用、统一管理。
4.1.5人流组织应符合下列规定: 观众厅人流组织应合理,保证观众的有序入场及疏散,观众入场和疏散人流不得有交叉; 2 应合理安排放映、经营之间的运行路线,观众、管理人员和营业运送路线应便捷畅通,互不干扰。
4.1.6 各个观众厅、放映机房的层高设计应根据观众厅规模、工艺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综合确定。
4.1.7 电影院建筑外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影院出人口应设置明显的标识; 设有突出的广告牌等设施时,应安全可靠,且不应影响消防车辆的通行和人员疏散。4.1.8 电影院设置电梯或自动扶梯不宜贴邻观众厅设置。当贴邻设置时,应采取隔声、减振等措施。
4.1.9 电影院建筑的节能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中的有关规定。
4.1.10 锅炉房或冷却塔不宜贴邻观众厅设置;当贴邻设置时,应采取消声、隔声及减振措施。4.1.11 各类用房应按其噪声等级分区布置。有噪声的用房不宜与观众厅贴邻设置。当贴邻设置时,应采取消声、隔声及减振措施。
4.1.12 当观众厅屋面工程采用轻型屋面时,应采取隔声、减振措施。4.1.13 电影院建筑应进行无障碍设计,并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中的有关规定。
4.1.14 电影院建筑中的公共信息标志用图形符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信息标志用图形符号》GB10001中的有关规定。5 声学设计 5.1 基本要求
5.1.1 电影院建筑设计应包括声学设计,声学设计应贯穿电影院设计的全过程。
5.1.2 观众厅的声学设计应保证观众厅内达到合适的混响时间、均匀的声场、足够的响度,满足扬声器对观众席的直达辐射声能,保持视听方向一致,同时避免回声、颤动回声、声聚焦等声学缺陷并控制噪声的侵入。
5.1.3 观众厅内具有良好立体声效果的座席范围宜覆盖全部座席的2/3以上。5.1.4 观众厅的后墙应采用防止回声的全频带强吸声结构。5.1.5 银幕后墙面应做吸声处理。6 防火设计 6.1 防 火
6.1.1 电影院建筑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的规定。
6.1.2 当电影院建在综合建筑内时,应形成独立的防火分区。6.1.3 观众厅内座席台阶结构应采用不燃材料。
6.1.4 观众厅、声闸和疏散通道内的顶棚材料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墙面、地面材料不应低于B1级。各种材料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中的有关规定。
6.1.5 观众厅吊顶内吸声、隔热、保温材料与检修马道应采用A级材料。
6.1.6 银幕架、扬声器支架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银幕和所有幕帘材料不应低于B1级。6.1.7 放映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隔墙和不低于1.5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顶棚装修材料不应低于A级,墙面、地面材料不应低于Bl级。6.1.8 电影院顶棚、墙面装饰采用的龙骨材料均应为A级材料。
6.1.9 面积大于100m2的地上观众厅和面积大于50m2的地下观众厅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6.1.10 放映机房应设火灾自动报警装置。
6.1.11 电影院内吸烟室的室内装修顶棚应采用A级材料,地面和墙面应采用不低于B1级材料,并应设有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机械排风设施。
6.1.12 电影院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的送、回风总管及穿越防火分区的送回风管道在防火墙两侧应设防火阀:风管、消声设备及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6.1.13 室内消火栓宜设在门厅、休息厅、观众厅主要出入口和楼梯间附近以及放映机房入口处等明显位置。布置消火栓时,应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6.1.14 电影院建筑灭火器配置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6.1.15 电影院建筑设置自动喷水系统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中的有关规定设计系统及水量。7 建筑设备 7.1 给水排水
7.1.1 电影院应设置给水排水系统。
7.1.2 放映机房、小卖部以及多种经营用房宜根据使用要求设置给水排水设施。7.1.3 观众厅宜设置消防排水设施。
7.1.4 电影院用水定额、给水排水系统的选择,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篇:综合性多厅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与装修方案
综合性多厅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与装修方案
Multiplex——综合性多厅影院
综合性多厅影院的英文是Multiplex,指的是在同一屋顶下有多厅放映电影,同时又往往与其它娱乐业、餐饮业、零售商业等统一综合经营。多厅影院无论从影片节目的数量和时间上都为观众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同时也为影院提供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规模化经营的条件,由综合性影院组成的规模化的院线已经构成了现在电影放映业的新格局和发展趋势,是电影放映业产业升级的重要标志。多厅影院的发展
全世界第一座具有标志性的达6张银幕多厅电影院是由美国AMC国际院线集团于1969年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建立的Six West影院,后更名为Westroads Theatre;亚洲的第一家综合性影院是在1992年在新加坡由国际院线集团Golden Village(GV,金色村庄)兴建的GV Yishun影院,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综合娱乐影院,在一所建筑中容纳了10张银幕,以及购物中心、饮食中心等其他的娱乐设施。新加坡的Golden Village也因此被称为“亚洲综合影院的鼻祖”。
中国影院的多厅化也可以追溯到90年代初,经过多次改建,到1994年成都两个影城各已经拥有十几张银幕。之后是常州的亚细亚影城、新昆明影城;如今最出名也最成功的要算是杭州庆春电影大世界、广州天河电影城等;1997年开始,外资院线进入中国,环艺、鑫乐、嘉禾先后在上海、武汉、重庆建立了真正现代化的多厅影院。
近两年,多厅影院的建设成为我国电影事业发展的主流,一大批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多厅影院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各大城市中,如北京的新东安影城、华星影城,武汉的武汉影城、湖北剧场,杭州的翠苑电影大世界,广州的中华广场、深圳的城市广场等等。中国多厅影院的差距
将1000条舢板捆起来不会造成一艘航空母舰,将办公室挂上银幕,架上放映机变成放映厅,这些放映厅组合起来绝对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综合性多厅影院。中国的多厅影院从建立之初就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所在城市都成为票房支柱。然而与外资影院相比,我们的影院往往都是在原来一、二个影厅的基础上,从其他地方争取空间进行改建的,缺乏整体的现代化的设计与统筹,与现代意义的综合性多厅影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除了多厅化之外,我们在建设现代化的影院时,往往会忽视影院的工艺性能,即忽视了电影作为最佳声像载体、影院作为最佳观赏环境的作用,从画面大小、立体声、观众视线遮挡到座椅的舒适度,我们影院的在观赏体验上都存在着不足;另一方面,影厅从布局、装饰、声光处理还沿袭着传统模式,既没有降低建设和经营成本,没有提供更好的消费环境,也没营造出新鲜感和现代感。还有就是服务,无论从电脑售票到小卖部等等,既降低了观众的消费质量,也丧失了附加利润。多厅影院的选址与筹建 多厅影院的选址与投资回报
影院选址包括人口趋势预测和市场银幕容量分析。例如,当一个城市的一个区域成为目标,你要考察经济和人口统计方面的问题,如人口密度、家庭、收入、年龄、教育和职业,集中了解受过大学教育的青年人和家庭,这些是观众的核心(也是我们未来的顾客)。当考虑一个位置的时候,你也检验它附近的竞争的影院(“市场出清”)以及就近进行零售的可行性。由于发行商将城市分为放映区域,或者零售商业区域,另外一个要考虑的问题是影院会否可轻易得到影片拷贝。
影院投资、选址一定要做精密的投资回报率分析,根据投资动机、投资者构成、市场预期等因素,一般认为,5年内收回影院投资的项目是均是具有可操作意义的。
根据和利用我国行业现有的资源和经验,结合影片发行的格局和当地小商品、餐饮、娱乐业的布局,进行细致的市场可行性分析来进行。多厅影院的筹建
以下我们是借鉴国外的筹建方式。选址完成后,至少有两种方式继续进行。一种是买下那块地,另一种是签订一个长期的土地租赁协议并建一个多厅影院而不用现金。较为典型的方式是签订一个标准的“按要求土建”的租赁协议,协议中由发展商提供资金和建筑,并且或者由你来建,或者由发展商按你提供的规格来建。以上任何一种情况,成本包括法律事务、建筑设计以及开业前期费用(通常称为“软成本”),还有设备(座椅、银幕、小卖部柜台、墙面装潢、机房设备、地毯,等等),通常都由影院经营者承担。
同样要考虑的是影院所处的楼层不要太高,一方面难以达到当地消防、安全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不便于招徕观众;如果影院建在2、3层以上,建议修建电动扶梯。
这里会当然牵涉到承租方和租赁方相互责任和义务等诸多复杂的法律问题,例如公用电梯、洗手间、空调系统等投资或租金等,影院需要经过审慎的甚至艰苦的谈判,谋求尽量减少建设成本。
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影院设计,确定座位数量、银幕以及综合性多厅影院的总体配置。这一般都由外面的建筑师协助完成,通常要保证能进行就近的零售业务。制定整套的预算,并根据有竞争力的报价选择签约伙伴。建筑要看影院的复杂程度,一般需要5到6个月,还要有另一到两个月的“稳定期”。为造成最大的影响,影院开业通常选在暑假和圣诞两个高峰季节。影院的筹建是涉及到法律、经济、建筑、电影专业知识等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而我们需要一个专业的部门或者聘请专业顾问,与房产主或出租方、建筑设计院、设备供应商和工程商等相互协调,统筹租赁、建筑装潢、设备采购安装至交付使用等工作。多厅影院的设计和布局
多厅影院的经营优势基本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多厅给观众提供了多节目、多时段的选择,另一个是充分利用影院的各种资源,节约经营成本,因而在多厅影院的设计和本身结构布局上要充分体现这两点。
多厅影院的总座位数量和放映厅数量 很难界定一个多厅影院的标准规模。实际上,在前面所做的市场调查和可行性分析中应该就已经考虑到这一问题。我们应该根据当地电影市场状况、人流量、影片节目供应情况,建筑结构的限制等具体情况来统一考虑。一般我们认为: 不能少于三个厅,总座位数量不能少于500座,否则难以体现电影院的规模经营和规模效益; 每厅的座位数量不宜低于60,最多不宜超过500座;除了“Golden Class”式的豪华小厅,影厅过小不但难以体现规模效益,同时也将影响影厅观赏效果;
影厅数量不宜超过12个;过多的影厅将难以保证有足够的节目供应,同时规模效益也会受到上限的制约。
多厅影院的结构和布局
由于影片轮次不同、影片质量和观众群的不同,会造成相应不同的观众数量,多厅影院可因此设计为拥有不同座位数量的大小不同的影厅。这一点可以与建筑师因建筑结构和防火、疏散等要求的因素结合起来,满足各个方面的要求。多厅影院的各个影厅的规模、座位数量都相同显然与实际情况和要求相违背的。
但要考虑的是,无论影厅大小,多厅影院中各厅无论是从建筑风格、装修还是声光质量等各方面都不能有明显的差距,反对临时拼凑一些小厅。否则,只去过小厅的观众会认为电影不过如此,而去过大厅的观众不会去小厅忍受较差的观赏质量,降低了整个影城的质量。我们也不建议用录像厅来拼凑多厅影院,道理是一样的。
多厅影院应尽量考虑共用一个大堂,一个售票柜台、一个检票口、一个放映机房,尽量不要让影院跨建筑、跨楼层、多入口,这些都可降低投资和经营成本,提高放映工艺和质量,便于管理。
由于小卖部是影院收入的重要来源,因而,将小卖部设计在影院票房和入口之间显著位置也是要着重强调的。多厅影院的放映工艺
多厅影院的建设在国外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摸索,具有了一整套高标准的电影放映工艺要求和设备要求。多厅化只是给观众提供了更便利的选择空间和自由度,提高和保证电影放映的工艺性能,保证电影作为最佳音像载体的放映效果,才是影院得以在众多娱乐方式和传播媒体的竞争中立足的根本。因而国内外的专家将“高工艺性能”与多厅化同样作为新一轮影院改造的标志。
对于影院的放映工艺,国外推出了各类行业的和商业标准,如美国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SMPTE,THX,Dolby实验室等的相应标准,我国也在1994年和1998年分别推出了GB/T3557-94《电影院视听环境技术要求》和《数字立体声电影院技术规范》,这些都是我们建设影院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和规定。应该考虑的是,所有规范和标准都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而为突出电影院放映所具备的高工艺性能和彰显电影的效果和魅力。即将推出的“星级影院评定标准”,为我国多厅影院的建设建立了规范。我们将现代化多厅影院的工艺要求简述为四个“S”: Screen,大画面
电影放映的画面与投影、电视(即使是高清晰度、数码电视)相比,无论是在保真度、清晰度等都是最出色的,因而,保证大画面是显示电影优势和效果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地提高影院画面的幅度,最好能做到墙到墙(Wall to Wall)的银幕。由于画幅比例的问题,因而在影厅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要有充分的层高。一些办公室、招待所改建的影院,就是由于层高不够,影响画面宽度,从而降低了电影的放映效果。国内现在多数影院采用三幕等高,我们建议如果条件允许,也可考虑做到遮幅和宽银幕等宽,实际上这样提高了遮幅影片的画面面积。Stereo Sound,数码立体声
电影放映效果是由声和光两个方面构成,除了大画面,Dolby实验室、DTS公司等都开发了6.1路的立体声系统和技术,世界各国的主要影院都已经采用了数码立体声设备,完善了电影语言。我们在下文中会详细介绍。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不希望各厅的音响水平差距过大,不能一个厅采用了数码立体声,而几个小厅还在用单声道在放映。Stadium Seating,高起坡
Stadium Seating被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影院革新的重要内容,意思就是座位区象体育场式的高起坡,不但做到观众视线的绝对无遮挡,也会适当降低画面的高度,提高了观赏大画面时的舒适度。高起坡对影厅的高度、建筑结构等提出了较严格的要求。Seats,舒适的座椅
能让观众在固定座椅上舒适地坐上两个小时,并能经常来坐上两个小时,对座椅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不单是“软座”就行了。国内外座椅生产厂家都推出了新型的高背座椅,不但更符合人体力学,也具备了杯托等多样功能。除此之外,影厅建设中要考虑的工艺还包括:
1.背景噪声: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和减少影响影院背景噪声的所有声源的指标。可能的噪声源包括如空调系统、放映机、抽风扇、休息厅、变压器,以及从放映窗传出的机房噪声等。观众厅的噪声在任何频率段不能超过NC-30。
2.隔离:观众厅必须完全与其他噪声源隔离,包括杜绝从相邻的观众厅漏出的声音。这是与以往相比对多厅影院新提出的最需要重视的一个因素。THX要求隔声指标应达到STC60。3.混响:混响时间必须经计算在所需的混响限制之内。直接的混响如“直接回声”在电影放映期间绝对不能听到。但同时也要控制混响时间过短,使声音发“干”。
4.视角:建议的宽银幕(2.35:1)的视角从银幕到最远的座位是36度,26度是可接受的最小的值。(采用杜比的建议从银幕到最远座位的测量结果的视角大约是31度)。
5.放映:放映机必须放置于画面的中央(放映角度造成的画面误差应小于3%,最大不能超过±5%)。必须符合所有的SMPTE的放映标准。另外,银幕的照度也必须确认符合SMPTE的16英尺朗伯lamberts(± 4 英尺lamberts)的标准。其它——多厅影院的内部装潢、门厅与小卖部
多厅影院是一个设计到电影专业知识、建筑、装潢、广告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系统性工程,要借鉴从商场、游乐场、酒店等多方面的建设和管理经验。我们只侧重我国在一些观念上存在着较大误区的方面来介绍。影院的内部装潢格调应充分表现电影特色,充分利用电影海报、宣传画以及电影明星照片的广告效应,海报和宣传画要定期更新,以创造新片的热点和保持新鲜感;影院作为娱乐场所和文化消费场所,不要做得太过豪华和时髦,要创造出浓厚的电影氛围和一定的文化品位。建一个“五星级酒店”式的大堂绝对会对观众有吸引力。影院门厅(大堂)要采用明亮、舒适、整洁、明快的色调和装饰,并将这一色调逐步向影厅过渡,而影厅内部装潢切忌豪华,应采用深色调,内部装潢切忌采用浅色和反光材料,只保留银幕一个亮点,影厅墙壁尽量少用和不用复杂的装饰效果,毕竟观众来影院是看电影的。由于建筑装饰材料以及建声处理方式的不断革新,以及影院装修观念的演进,传统的穿孔石膏板、1.2米木墙裙的既满足建声要求又具装饰效果的装修方式已经早就被摒弃不用了。一个经验丰富的建筑师或声学顾问会采用更现代感的更经济的方式来进行厅堂内的建声处理。影院的门厅(大堂)和各个影厅的入口要做到标识明显,指示明确,布局合理,票房、小卖部、影片预告栏、洗手间都在明确而合理的位置。
小卖部的销售收入在国外是影院收入的重要来源,我国的影院还一直没有重视起来。同时,明快、整洁的小卖部及特色食品和饮料是招徕观众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外的影院很重视爆米花的销售,让爆米花的香味充满甚至溢出影院也是影院促销手段。有人开玩笑说,影院不是卖电影票而是卖爆米花的香味的。
第三篇: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1.0.1条为适应博物馆建设的需要,保证博物馆建筑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等基本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 本规范适用于社会历史类和自然历史类博物馆的新建和扩建设计。改建设计及其它类别博物馆设计可参照本规范有关条文执行。
第1.0.3条 博物馆分为大、中、小型。大型馆(建筑规模大于10000㎡)一般适用于中央各部委直属博物馆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中型馆(建筑规模为4000~10000㎡)一般适用于各系统省厅(局)直属博物馆和省辖市(地)博物馆;小型馆(建筑规模小于4000㎡)一般适用于各系统市(地)、县(县级市)局直属博物馆和县(县级市)博物馆。
注:建筑规模仅指博物馆的业务及辅助用房面积之和,不包括职工生活用房面积。第1.0.4条 藏品库区和陈列区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大、中型馆的耐久年限不应少于100年,小型馆的耐久年限不应少于50年。
第1.0.5条 博物馆建筑必须符合城镇文化建筑的规划布局要求,并应反映所在地区建筑艺术、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先进水平。
第1.0.6条 博物馆建筑设计必须与完整的工艺设计相配合,满足藏品的收藏保管、科学研究和陈列展览等基本功能,并应设置配套的观众服务设施。第1.0.7条 对古建筑的改建设计必须符合各项文物法规,保持原有建筑风貌,并应满足防火、防盗等安全要求。藏品库房以新建为宜。
第1.0.8条 博物馆建筑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第二章 基地和总平面
第2.0.1条 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交通便利、城市公用设施比较完备、具有适当的发展余地;
二、不应选在有害气体和烟尘影响较大的区域内,与噪声源及贮存易燃、易爆物场所的相关距离应符合有关部门的规定;
三、场地干燥,排水通畅、通风良好。第2.0.2条 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因地制宜,全面规划,一次或分期建设;
二、大、中型馆应独立建造。小型馆若与其它建筑合建,必须满足环境和使用功能要求,并自成一区,单独设置出入口;
三、馆区内宜合理布置观众活动、休息场地;
四、馆区内不应建造职工生活用房。若职工生活用房毗邻馆区建筑布置,必须加以分隔,并各设直通外部道路的出入口;
五、馆区内应功能分区明确,室外场地和道路布置应便于观众活动、集散和藏品装卸运送;
六、陈列室和藏品库房若临近车流量集中的城市主要干道布置,沿街一侧的外墙不宜开窗;必须设窗时,应采取防噪声、防污染等措施;
七、除当地规划部门有专门规定外,新建博物馆建筑的基地覆盖率不宜大于40%;
八、应根据建筑规模或日平均观众流量,设置自行车和机动车停放场地。第三章 建筑设计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3.1.1条 博物馆应由藏品库区、陈列区、技术及办公用房、观众服务设施等部分组成。第3.1.2条 观众服务设施应包括售票处、存物处、纪念品出售处、食品小卖部、休息处、厕所等。
第3.1.3条 陈列室不宜布置在4层或4层以上。大、中型馆内2层或2层以上的陈列室宜设置货客两用电梯;2层或2层以上的藏品库房应设置载货电梯。第3.1.4条 藏品的运送通道应防止出现台阶,楼地面高差处可设置不大于1∶12的坡道。珍品及对温湿度变化较敏感的藏品不应通过露天运送。
第3.1.5条 当藏品库房、陈列室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时,必须有可靠的防潮和防水措施,配备机械通风装置。
第3.1.6条 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内不应敷设给排水管道,在其直接上层不应设置饮水点、厕所等有可能积水的用房。
第3.1.7条 除特殊藏品或展品外,藏品库房和陈列室的楼面活荷载应按4KN㎡设计。
第二节 藏品库区
第3.2.1条 藏品库区应由藏品库房、缓冲间、藏品暂存库房、鉴赏室、保管装具贮藏室、管理办公室等部分组成。
第3.2.2条 藏品暂存库房、鉴赏室、贮藏室、办公室等用房应设在藏品库房的总门之外。
第3.2.3条 收藏对温湿度较敏感的藏品,应在藏品库区或藏品库房的入口处设缓冲间,面积不应小于6㎡。
第3.2.4条 大、中型馆的藏品宜按质地分间贮藏,每间库房的面积不宜小于50㎡。
第3.2.5条 重量或体积较大的藏品宜放在多层藏品库房的地面层上。第3.2.6条 每间藏品库房应单独设门。窗地面积比不宜大于1/20。珍品库房不宜设窗。
第3.2.7条 藏品库房的开间或柱网尺寸应与保管装具的排列和藏品进出的通道相适应。
第3.2.8条 藏品库房的净高应为2.4~3m。若有梁或管道等突出物,其底面净高不应低于2.2m。
第3.2.9条 藏品库房不宜开设除门窗以外的其它洞口,必须开洞时应采取防火、防盗措施。第三节 陈列区
第3.3.1条 陈列区应由陈列室、美术制作室、陈列装具贮藏室、进厅、观众休息处、报告厅、接待室、管理办公室、警卫值班室、厕所等部分组成。第3.3.2条 陈列室应布置在陈列区内通行便捷的部分,并远离工程机房。陈列室之间的空间组织应保证陈列的系统性、顺序性、灵活性和参观的可选择性。第3.3.3条 陈列室的面积、分间应符合灵活布置展品的要求,每一陈列主题的展线长度不宜大于300m。
第3.3.4条 陈列室单跨时的跨度不宜小于8m,多跨时的柱距不宜小于7m。室内应考虑在布置陈列装具时有灵活组合和调整互换的可能性。
第3.3.5条 陈列室的室内净高除工艺、空间、视距等有特殊要求外,应为3.5~5m。
第3.3.6条 除特殊要求采用全部人工照明外,普通陈列室应根据展品的特征和陈列设计的要求确定天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的合理分布和组合。第3.3.7条 陈列室应防止直接眩光和反射眩光,并防止阳光直射展品。展品面的照度通常应高于室内一般照度,并根据展品特征,确定光线投射角。第3.3.8条 当陈列室面积较大时,室内宜有相应的吸声处理。
第3.3.9条 陈列室的地面应采用耐磨、防滑、易清洁的材料。有条件时可选用有利于减轻观众步行噪声的铺地材料。
第3.3.10条 大、中型馆内陈列室的每层楼面应配置男女厕所各一间,若该层的陈列室面积之和超过1000㎡,则应再适当增加厕所的数量。男女厕所内至少应各设2只大便器,并配有污水池。
第3.3.11条 大、中型馆宜设置报告厅,位置应与陈列室较为接近,并便于独立对外开放。
第3.3.12条 报告厅宜按1~2 ㎡/座设计,室内应设置电化教育设施。当规模大于或等于300座时,室内应作吸声处理。有条件时可设置空气调节。第3.3.13条 大、中型馆宜设置教室和接待室,分间面积宜为50 ㎡。小型馆的接待室兼作教学使用时,应设置电化教育设施。第四节 技术及办公用房
第3.4.1条 技术及办公用房应由鉴定编目室、摄影室、熏蒸室、实验室、修复室、文物复制室、标本制作室、研究阅览室、行政管理办公室及其库房等部分组成。
第3.4.2条 大型馆必须设置熏蒸室、物理和化学实验室,位置应方便藏品的运送。中、小型馆若有馆际协作安排,可不设熏蒸室。
第3.4.3条 鉴定编目室、摄影室、修复室等用房应接近藏品库区布置.专用的研究阅览室及图书资料库应有单独的出入口与藏品库区相通。
第3.4.4条 鉴定编目室、实验室、修复室、文物复制室、标本制作室等用房的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1/6,室内光线应稳定、柔和。第四章 藏品防护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4.1.1条 藏品防护应包括温湿度、防潮、防水、光照、防烟尘、防有害气体、防虫、防鼠和防盗等要求。其它如防火、防雷等要求除应符合专业规范外,尚应执行本规范第五、六章的有关规定。第4.1.2条 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要求应根据室内温湿度要求、当地室外气象的计算参数以及是否设置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等设备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门窗应密闭,外墙的热惰性指标(D)不应小于4,屋顶的热惰性指标(D)不应小于3。第4.1.3条 当藏品库房和陈列室设置采暖时,围护结构的总热阻(Ro)应按现行的《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JGJ24)计算所得的最小总热阻的基数上,外墙再增加20%、屋顶再增加30%进行设计。
第4.1.4条 当藏品库房和陈列室设置空气调节时,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o)可参照现行的《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JGJ19)中推荐的数值采用。第4.1.5条 当藏品库房和陈列室不设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备时,外墙的总热阻(Ro)不应小于0.66㎡·K/W,屋顶的总热阻(Ro)不应小于0.90㎡·K/W。第4.1.6条 藏品库房应分别装置厚度不小于0.8mm的金属板窗、玻璃窗、金属板门和金属栅栏门;若设置采暖、空气调节设备时则应采取密闭保温措施。第4.1.7条 绿化设计宜选用有利于降温、滞尘、净化空气的树种,不得选用易生虫害和飞花扬絮的树种,并应防止紧贴藏品库房和陈列室的散水坡或排水沟种植。
第二节 温湿度要求
第4.2.1条 收藏对温湿度变化较敏感珍品的库房应设置空气调节设备。第4.2.2条 设置空气调节设备的藏品库房,冬季温度不应低于10℃,夏季温度不应高于26℃,相对湿度应保持基本稳定,并根据藏品材质类别确定参数,推荐值参照表4.2.2。藏品相对湿度 表4.2.2
第4.2.3条 未设空气调节设备的藏品库房,相对湿度不应大于70%,并宜控制昼夜间的相对湿度差不大于5%,贯彻恒湿变温的原则。第三节 防潮和防水
第4.3.1条 屋顶的排水系统应严防渗漏;藏品库房的地下层室内和地面层地面应有可靠的防潮措施。
第4.3.2条 水池、喷泉不应紧贴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布置。第四节 光照要求
第4.4.1条 藏品库房的窗扇玻璃厚度不应小于3mm,并宜采用漫射玻璃或其它防止阳光直射的装置。收藏对光特别敏感藏品的库房可选用过滤紫外线、吸收红外线的玻璃,或在玻璃上进行滤膜处理。
第4.4.2条 藏品库房室内和对光特别敏感展品的照明应选用白炽灯,并有遮光装置。陈列室内的一般照明宜用紫外线少的光源。
第4.4.3条 陈列室的一般照度应根据展品类别确定,推荐值参照表4.4.3。
第五节 防烟尘和防有害气体
第4.5.1条 若大气环境中的烟雾灰尘或有害气体的日平均浓度超过限值,设置通风或空气调节的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应对新风采取过滤净化措施。浓度限值应符合表4.5.1的规定。
烟雾灰尘和有害气体浓度限值 表
第4.5.2条 锅炉房、熏蒸室、化学实验室等用房应与藏品库房和陈列室间隔一定的距离,废气排放应作净化处理。
第4.5.3条 固定的保管和陈列装具应表面平整,构造简洁紧密。第六节 防虫和防鼠
第4.6.1条 食品小卖部、食品仓库等用房严禁靠近藏品库区和陈列区布置。未设空气调节设备的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应在能开启的外门窗上装置可拆卸的纱扇。第4.6.2条 藏品库房和陈列室的通风孔洞应加设防鼠、防虫装置.门与地面的缝隙不应大于5mm。有鼠地区的陈列室外门宜为金属门或下缘包覆金属板的木门。第七节 防盗
第4.7.1条 藏品库房的外窗和陈列室的地面层、二层外窗必须有可靠的安全防盗装置。
第4.7.2条 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在外墙上的水平连续遮阳、不同标高建筑相连外的高侧外窗、地下室和半地下室的采光通风口等处应设安全防盗装置。第4.7.3条 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周围不应有可供攀缘入室的高大乔木、电杆、外水落管、墙板等物。藏品库区不宜设置室外楼梯。
第4.7.4条 藏品库房总门、珍品库房及珍品陈列室应设置安全监视系统和防盗自动报警系统。第五章 防火 第一节 建筑防火
第5.1.1条 藏品库区的防火分区面积,单层建筑不得大于1500㎡,多层建筑不得大于1000㎡,同一防火分区内的隔间面积不得大于500㎡。陈列区的防火分区面积不得大于2500㎡,同一防火分区内的隔间面积不得大于1000㎡。第5.1.2条 藏品库房、陈列室的隔墙应为非燃烧体。防火分区内的隔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分隔。封闭式竖井的围护结构应采用非燃烧体及丙级防火门。
第5.1.3条 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内的固定装修应选用非燃烧体或阻燃材料。第二节 安全疏散
第5.2.1条 藏品库区的电梯和安全疏散楼梯应设在每层藏品库房的总门之外,疏散楼梯宜采用封闭楼梯间。
第5.2.2条 陈列室的外门应向外开启,不得设置门槛。第三节 消防设施
第5.3.1条 大、中型馆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第5.3.2条 珍品库房及大、中型馆内收藏纸质书画、纺织品等遇水即损藏品的库房应设置气体灭火装置。大型馆内的普通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宜设置预防作用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第六章 建筑设备 第一节 给排水
第6.1.1条 馆区内应有完整的排水系统将水就近排入城市的排水管网或水体。污水排放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的规定。
第6.1.2条 中、小型馆雨水管道的暴雨量设计重现期宜采用一年,大型馆宜采用二年。
第6.1.3条 应根据结构形式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屋面排水方式。藏品库房和陈列室的屋面应采用外排水系统,当必须采用内排水时应由管道将雨水以最短的距离引至室外。第二节 暖通空调
第6.2.1条 设置空气调节的藏品库房,室内温湿度应满足藏品防护的要求,符合第4.2.2条 的规定。
第6.2.2条 藏品库房和陈列室的采暖宜采用热风系统。若使用以水或汽为热媒的采暖装置,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渗漏。严禁明火采暖。
第6.2.3条 藏品库房和陈列室的采暖系统应分布合理,避免局部过热,藏品库房宜设置使室内相对湿度稳定在40~65%的加湿装置。
第6.2.4条 通风和空气调节的风管及其保温材料应采用非燃烧体。风管不宜穿过防火墙,必须穿过时应在该处设置防火阀,风管穿过墙、板的空隙处应用非燃烧体填充严密。风管应有良好的气密性,连接处必须有可靠的密闭措施。第6.2.5条 通风和空气调节的新风应经清洁过滤,在污染严重地区还应采取净化措施,符合第4.5.1条的规定。
第6.2.6条 空气调节设备宜安装在专门的机房内,并装置防火隔声门。机房内应采取消声、减振措施。
第6.2.7条 熏蒸室应设置独立的排风系统,废气排放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的规定。第三节 电气
第6.3.1条 大型馆的电气负荷不得低于二级,中、小型馆不得低于三级.防火、防盗报警系统应按一级电气负荷设计或设置应急备用电源。
第6.3.2条 监视和报警电气线路应与照明和动力电气线路分开设置,并敷设隐蔽。
第6.3.3条 藏品库房的电源开关应统一安装在藏品库区的藏品库房总门之外,并有防止漏电的安全保护装置。藏品库房内的照明宜分区控制。
第6.3.4条 藏品库房和陈列室的电气照明线路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暗线敷设,古建筑改建可为铜芯导线塑料护套线明线敷设。防火、防盗报警系统的电气线路应采用铜芯导线,并装套钢管保护。
第6.3.5条 陈列室内应设置使用电化教育设施的电气线路和插座。第6.3.6条 熏蒸室的电气开关必须在室外控制。
第6.3.7条 大型馆的陈列室应设置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导向标志。重要藏品库房宜有警卫照明。
第6.3.8条 大型馆不应低于二级防雷,中、小型馆不应低于三级防雷。珍品库房应为一级防雷。附录一 名词解释:
1博物馆建筑:供收集、保管、研究和陈列、展览有关自然、历史、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实物或标本之用的公共建筑。
2馆区:对基地内各类建筑物及道路、广场、绿地等占用的整个区域的总称。3藏品库区:对藏品库房及为保管藏品而专设的房间、通道、场地等占用的空间的总称。
4藏品库房:存放各类文物和标本的专设房间。
5暂存库房:暂时存放尚未清理、消毒的各类文物和标本的专设房间。6珍品库房:存放各类具有较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一级藏品及保密性藏品、经济价值贵重藏品的专设藏品库房。
7藏品库房总门:藏品库房及其室外通道、场地等所在区域的大门,位于藏品库区之内。
8缓冲间:在藏品库区或藏品库房的入口处专设的过渡房间,主要用以防止藏品在短时间内经受较剧烈的温湿度变化。
9装具:陈列和保管中使用的橱柜、台座、屏风、支架、板面、箱盒、镜框、瓶罐等器具。
10熏蒸室:用化学药品气化的方法对文物和标本进行杀虫灭菌工作的专设房间。
11陈列区:对陈列室及为参观、教育、休息而专设的房间、通道、场地等占用的空间的总称。
12陈列室:陈列、展览各类文物和标本的专设房间。
13技术用房:对藏品和展品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处理的专设房间。附录二 用词说明:
一、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作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作的: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作的: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二、条文中指明按其它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或规定)”。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的要求(或规定)”。
第四篇:餐饮建筑设计规范
餐饮建筑设计规范 总则
第1.0.1条 为保证饮食建筑设计的质量,使饮食建筑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等基本要求,特制定本规范。第1.0.2条 本规范适用于城镇新建、改建或扩建的以下三类饮食建筑设计(包括单建和联建):
一、营业性餐馆(简称餐馆);
二、营业性冷、热饮食店(简称饮食店);
三、非营业性的食堂(简称食堂)。第1.0.3条 餐馆建筑分为三级。一、一级餐馆,为接待宴请和零餐的高级餐馆,餐厅座位布置宽畅、环境舒适,设施、设备完善; 二、二级餐馆,为接待宴请和零餐的中级餐馆,餐厅座位布置比较舒适,设施、设备比较完善; 三、三级餐馆,以零餐为主的一般餐馆。第1.0.4条 饮食店建筑分为二级。一、一级饮食店,为有宽畅、舒适环境的高级饮食店,设施、设备标准较高; 二、二级饮食店,为一般饮食店。第1.0.5条 食堂建筑分为二级。一、一级食堂,餐厅座位布置比较舒适; 二、二级食堂,餐厅座位布置满足基本要求。
第1.0.6条 饮食建筑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以及国家或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 基地和总平面
第2.0.1条 饮食建筑的修建必须符合当地城市规划与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的要求,选择群众使用方便,通风良好,并具有给水排水条件和电源供应的地段。
第2.0.2条 饮食建筑严禁建于产生有害、有毒物质的工业企业防护地段内;与有碍公共卫生的污染源应保持一定距离,并须符合当地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的规定。
第2.0.3条 饮食建筑的基地出入口应按人流、货流分别设置,妥善处理易燃、易爆物品及废弃物等的运存路线与堆场。
第2.0.4条 在总平面布置上,应防止厨房(或饮食制作间)的油烟、气味、噪声及废弃物等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第2.0.5条 一、二级餐馆与一级饮食店建筑宜有适当的停车空间。第三章 建筑设计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3.1.1条 餐馆、饮食店、食堂由餐厅或饮食厅、公用部分、厨房或饮食制作间和辅助部分组成。第3.1.2条 餐馆、饮食店、食堂的餐厅与饮食厅每座最小使用面积应符合表3.1.2的规定:
类别
等级
餐厅与饮食厅每座最小使用面积(㎡/座)
餐馆餐厅
饮食店餐厅 食堂餐厅 一
1.30
1.30
1.10 二
1.10
1.10
0.85 三
1.00
—— ——
第3.1.3条 100座及100座以上餐馆、食堂中的餐厅与厨房(包括辅助部分)的面积比(简称餐厨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餐馆的餐厨比宜为1∶1.1;食堂餐厨比宜为1∶1;
二、餐厨比可根据饮食建筑的级别、规模、经营品种、原料贮存、加工方式、燃料及各地区特点等不同情况适当调整。第3.1.4条 位于三层及三层以上的一级餐馆与饮食店和四层及四层以上的其他各级餐馆与饮食店均宜设置乘客电梯。
第3.1.5条 方便残疾人使用的饮食建筑,在平面设计和设施上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第3.1.6条 饮食建筑有关用房应采取防蝇、鼠、虫、鸟及防尘、防潮等措施。
第3.1.7条 饮食建筑在适当部位应设拖布池和清扫工具存放处,有条件时宜单独设置用房。第二节 餐厅、饮食厅和公用部分
第3.2.1条 餐厅或饮食厅的室内净高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小餐厅和小饮食厅不应低于2.60m;设空调者不应低于2.40m;
二、大餐厅和大饮食厅不应低于3.00m;
三、异形顶棚的大餐厅和饮食厅最低处不应低于2.40m。
第3.2.2条 餐厅与饮食厅的餐桌正向布置时,桌边到桌边(或墙面)的净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仅就餐者通行时,桌边到桌边的净距不应小于1.35m;桌边到内墙面的净距不应小于0.90m;
二、有服务员通行时,桌边到桌边的净距不应小于1.80m;桌边到内墙面的净距不应小于1.35m;
三、有小车通行时,桌边到桌边的净距不应小于2.10m;
四、餐桌采用其他型式和布置方式时,可参照前款规定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第3.2.3条 餐厅与饮食厅采光、通风应良好。天然采光时,窗洞口面积不宜小于该厅地面面积的1/6。自然通风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该厅地面面积的1/16。
第3.2.4条 餐厅与饮食厅的室内各部面层均应选用不易积灰、易清洁的材料,墙及天棚阴角宜作成弧形。第3.2.5条 食堂餐厅售饭口的数量可按每50人设一个,售饭口的间距不宜小于1.10m,台面宽度不宜小于0.50m,并应采用光滑、不渗水和易清洁的材料,且不能留有沟槽。
第3.2.6条 就餐者公用部分包括门厅、过厅、休息室、洗手间、厕所、收款处、饭票出售处、小卖及外卖窗口等,除按第3.2.7条规定设置外,其余均按实际需要设置。第3.2.7条 就餐者专用的洗手设施和厕所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一、二级餐馆及一级饮食店应设洗手间和厕所,三级餐馆应设专用厕所,厕所应男女分设。三级餐馆的餐厅及二级饮食店饮食厅内应设洗手池;
一、二级食堂餐厅内应设洗手池和洗碗池;
二、卫生器具设置数量应符合表3.2.7的规定: 卫生器具设置数量
洗手间中
洗手盆
洗手水龙头
洗碗水龙头
厕所中 大小便器
餐馆一、二级
≤50座设1个,〉50座时每100座增设1个
≤100座时设男大便器1个,小便器1个,女大便器1个;〉100座时每100座增设男大或小便器1个,女大便器1个
三
≤50座设1个,〉50座时每100座增设1个
饮食店
一
≤50座设1个,〉50座时每100座增设1个
二
≤50座设1个,〉50座时每100座增设1个
食堂
一
≤50座设1个,〉50座时每100座增设1个
≤50座设1个,〉50座时每100座增设1个
二
≤50座设1个,〉50座时每100座增设1个
≤50座设1个,〉50座时每100座增设1个
三、厕所位置应隐蔽,其前室入口不应靠近餐厅或与餐厅相对;
四、厕所应采用水冲式。所有水龙头不宜采用手动式开关。
第3.2.8条 外卖柜台或窗口临街设置时,不应干扰就餐者通行,距人行道宜有适当距离,并应有遮雨、防尘、防蝇等设施。外卖柜台或窗口在厅内设置时,不宜妨碍就餐者通行。第三节 厨房和饮食制作间
第3.3.1条 餐馆与食堂的厨房可根据经营性质、协作组合关系等实际需要选择设置下列各部分:
一、主食加工间——包括主食制作间和主食热加工间;
二、副食加工间——包括粗加工间、细加工间、烹调热加工间、冷荤加工间及风味餐馆的特殊加工间;
三、备餐间——包括主食备餐、副食备餐、冷荤拼配及小卖部等。冷荤拼配间与小卖部均应单独设置;
四、食具洗涤消毒间与食具存放间。食具洗涤消毒间应单独设置;
五、烧火间。
第3.3.2条 饮食店的饮食制作间可根据经营性质选择设置下列各部分:
一、冷食加工间——包括原料调配、热加工、冷食制作、其他制作及冷藏用房等;
二、饮料(冷、热)加工间——包括原料研磨配制、饮料煮制、冷却和存放用房等;
三、点心、小吃、冷荤等制作的房间内容参照第3.3.1条规定的有关部分;
四、食具洗涤消毒间与食具存放间。食具洗涤消毒间应单独设置。
第3.3.3条 厨房与饮食制作间应按原料处理、主食加工、副食加工、备餐、食具洗存等工艺流程合理布置,严格做到原料与成品分开,生食与熟食分隔加工和存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副食粗加工宜分设肉禽、水产的工作台和清洗池,粗加工后的原料送入细加工间避免反流。遗留的废弃物应妥善处理;
二、冷荤成品应在单间内进行拼配,在其入口处应设有洗手设施的前室;
三、冷食制作间的入口处应设有通过式消毒设施;
四、垂直运输的食梯应生、熟分设。
第3.3.4条 厨房和饮食制作间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3.00m。
第3.3.5条 加工间的工作台边(或设备边)之间的净距:单面操作,无人通行时不应小于0.70m,有人通行时不应小于1.20m;双面操作,无人通行时不应小于1.20m,有人通行时不应小于1.50m。
第3.3.6条 加工间天然采光时,窗洞口面积不宜小于地面面积的1/6;自然通风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地面面积的1/10。
第3.3.7条 通风排气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各加工间均应处理好通风排气,并应防止厨房油烟气味污染餐厅;
二、热加工间应采用机械排风,也可设置出屋面的排风竖井或设有挡风板的天窗等有效自然通风措施;
三、产生油烟的设备上部,应加设附有机械排风及油烟过滤器的排气装置,过滤器应便于清洗和更换;
四、产生大量蒸汽的设备除应加设机械排风外,尚宜分隔成小间,防止结露并做好凝结水的引泄。第3.3.8条 厨房和饮食制作间的热加工用房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第3.3.9条 各加工间室内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地面均应采用耐磨、不渗水、耐腐蚀、防滑易清洗的材料,并应处理好地面排水;
二、墙面、隔断及工作台、水池等设施均应采用无毒、光滑易洁的材料,各阴角宜做成弧形;
三、窗台宜做成不易放置物品的形式。
第3.3.10条 以煤、柴为燃料的主食热加工间应设烧火间,烧火间宜位于下风侧,并处理好进煤、出灰的问题。严寒与寒冷地区宜采用封闭式烧火间。
第3.3.11条 热加工间的上层有餐厅或其他用房时,其外墙开口上方应设宽度不小于1m的防火挑檐。第四节 辅助部分
第3.4.1条 辅助部分主要由各类库房、办公用房、工作人员更衣、厕所及淋浴室等组成,应根据不同等级饮食建筑的实际需要,选择设置。
第3.4.2条 饮食建筑宜设置冷藏设施。设置冷藏库时应符合现行《冷库设计规范》(GBJ72-84)的规定。第3.4.3条 各类库房应符合第3.1.6条规定。天然采光时,窗洞口面积不宜小于地面面积的1/10。自然通风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地面面积的1/20。
第3.4.4条 需要设置化验室时,面积不宜小于12㎡,其顶棚、墙面及地面应便于清洁并设有给水排水设施。
第3.4.5条 更衣处宜按全部工作人员男女分设,每人一格更衣柜,其尺寸为0.50×0.50×0.50m3。第3.4.6条 淋浴宜按炊事及服务人员最大班人数设置,每25人设一个淋浴器,设二个及二个以上淋浴器时男女应分设,每淋浴室均应设一个洗手盆。
第3.4.7条 厕所应按全部工作人员最大班人数设置,30人以下者可设一处,超过30人者男女应分设,并均为水冲式厕所。男厕每50人设一个大便器和一个小便器,女厕每25人设一个大便器,男女厕所的前室各设一个洗手盆,厕所前室门不应朝向各加工间和餐厅。
第四章 建筑设备 第一节 给水排水
第4.1.1条 饮食建筑应设给水排水系统,其用水量标准及给水排水管道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的规定,其中淋浴用热水(40℃)可取40l/人次。
第4.1.2条 淋浴热水的加热设备,当采用煤气加热器时,不得设于淋浴室内,并设可靠的通风排气设备。第4.1.3条 餐馆、饮食店及食堂设冷冻或空调设备时,其冷却用水应采用循环冷却水系统。第4.1.4条 餐馆、饮食店及食堂内应设开水供应点。
第4.1.5条 厨房及饮食制作间的排水管道应通畅,并便于清扫及疏通,当采用明沟排水时,应加盖篦子。沟内阴角做成弧形,并有水封及防鼠装置。带有油腻的排水,应与其他排水系统分别设置,并安装隔油设施。
第二节 采暖、空调和通风 第4.2.1条 采暖
一、各类房间冬季采暖室内设计温度应符合表4.2.1的规定: 房间名称
设计温度℃ 餐厅、饮食厅
18~20 厨房和饮食制作间(冷加工间)厨房和饮食制作间(热加工间)干菜库、饮料库
8~10 蔬菜库洗涤间
16~20
二、厨房和饮食制作间内应采用耐腐蚀和便于清扫的散热器。第4.2.2条 空调 一、一级餐馆的餐厅、一级饮食店的饮食厅和炎热地区的二级餐馆的餐厅宜设置空调,空调设计参数应符合表4.2.2的规定;
房间名称
设计温度℃
相对湿度%
噪声标准db
新风量m3/h•人
工作地带 风速
一级餐厅、饮食厅
24~26 〈65
NC40
〈0.25 二级餐厅
25~28
〈65
NC50
〈0.3 二、一级餐馆宜采用集中空调系统,一级饮食店和二级餐馆可采用局部空调系统。第4.2.3条 通风
一、厨房和饮食制作间的热加工间机械通风的换气量宜按热平衡计算,计算排风量的65%通过排风罩排至室外,而由房间的全面换气排出35%;
二、排气罩口吸气速度一般不应小于0.5m/s,排风管内速度不应小于10m/s;
三、厨房和饮食制作间的热加工间,其补风量宜为排风量的70%左右,房间负压值不应大于5Pa。第4.2.4条 蒸箱以及采用蒸汽的洗涤消毒设施,供汽管表压力宜为0.2MPa。
第4.2.5条 厨房的排风系统宜按防火单元设置,不宜穿越防火墙。厨房水平排风道通过厨房以外的房间时,在厨房的墙上应设防火阀门。第三节 电气
第4.3.1条 一级餐馆的宴会厅及为其服务的厨房的照明部分电力应为二级负荷。
第4.3.2条 厨房及饮食制作间的电源进线应留有一定余量。配电箱留有一定数量的备用回路及插座。电气设备、灯具、管路应有防潮措施。
第4.3.3条 主要房间及部位的平均照度推荐值宜符合表4.3.3的规定。第4.3.4条 厨房、饮食制作间及其他环境潮湿的场地,应采用漏电保护器。
第4.3.5条 餐馆、饮食店应设置市内直通电话,一级餐馆及一级饮食店宜设置公用电话。第4.3.6条 一级餐馆的餐厅及一级饮食店的饮食厅宜设置播放背景音乐的音响设备。附录一 名词解释
1.餐馆:凡接待就餐者零散用餐,或宴请宾客的营业性中、西餐馆,包括饭庄、饭馆、饭店、酒家、酒楼、风味餐厅、旅馆餐厅、旅游餐厅、快餐馆及自助餐厅等等,统称为餐馆。
2.饮食店:设有客座的营业性冷、热饮食店,包括咖啡厅、茶园、茶厅、单纯出售酒类冷盘的酒馆、酒吧以及各类小吃店等等,统称为饮食店。
3.食堂:设于机关、学校、厂矿等企事业单位、为供应其内部职工、学生等就餐的非盈利性场所,统称为食堂。
4.污染源:一般指传染性医院、易于孳生蚊、蝇的粪坑、污水池、牲畜棚圈、垃圾场等处所。
5.餐厅:餐馆、食堂中的就餐部分统称为餐厅。40座及40座以下者为小餐厅,40座以上者为大餐厅。6.饮食厅:饮食店中设有客座接待就餐者的部分统称为饮食厅。40座及40座以下者为小饮食厅,40座以上者为大饮食厅。
7.就餐者:餐馆、饮食店的顾客和食堂就餐人统称为就餐者。8.主食制作间:指米、面、豆类及杂粮等半成品加工处。
9.主食热加工间:指对主食半成品进行蒸、煮、烤、烙、煎、炸等的加工处。
10.副食粗加工间:包括肉类的洗、去皮、剔骨和分块;鱼虾等刮鳞、剪须、破腹、洗净;禽类的拔毛、开膛、洗净;海珍品的发、泡、择、洗;蔬菜的择拣、洗等的加工处。
11.副食细加工间:把经过粗加工的副食品分别按照菜肴要求洗、切、称量、拼配为菜肴半成品的加工处。12.烹调热加工间:指对经过细加工的半成品菜肴,加以调料进行煎、炒、烹、炸、蒸、焖、煮等的热加工处。
13.冷荤加工间:包括冷荤制作与拼配两部分,亦称酱菜间、卤味间等。本规范统称为冷荤加工间。冷荤制作处系指把粗、细加工后的副食进行煮、卤、熏、焖、炸、煎等使其成为熟食的加工处;冷荤拼配处系指把生冷及熟食按照不同要求切块、称量及拼配加工成冷盘的加工处。
14.风味餐馆的特殊加工间:如烤炉间(包括烤鸭、鹅肉等)或其他加工间等,根据需要设置,其热加工间应按本规范要求处理。
15.备餐间:主、副食成品的整理、分发及暂时置放处。
16.付货处:主、副食成品、点心、冷热饮料等向餐厅或饮食厅的交付处。17.小卖部:指烟、糖、酒与零星食品的出售处。18.化验室:主要指自行加工食品的检验处。
19.库房:包括主食库、冷藏库、干菜库、调料库、蔬菜库、饮料库、杂品库以及养生池等。
附录二 本规范用词说明
一、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
二、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或规定”。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可参照„„执行”。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商店建筑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并应合理地组织交通路线,方便群众和体现对残疾人员的关怀
第2.1.3条 大中型商店建筑应有不少于两个面的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相邻接;或基地应有不小于1/4的周边总长度和建筑物不少于两个出入口与一边城市道路相邻接。
第2.1.4条 大中型商店基地内,在建筑物背面或侧面,应设置净宽度不小于4m的运输道路。基地内消防车道也可与运输道路结合设置。
第2.1.5条 新建大中型商店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前,按当地规划部门要求,应留有适当集散场地。第3.1.1条 商店建筑按使用功能分为营业、仓储和辅助三部分。建筑内外应组织好交通,人流、货流应避免交叉,并应有防火、安全分区。
商店建筑面积分配比例
建筑面积(㎡)营业(%)仓储(%)辅助(%)>15000 >34 <34 <32 3000~15000 >45 <30 <25 <3000 >55 <27 <18 第3.1.4条 商店建筑,如设置外向橱窗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橱窗平台高于室内地面不应小于0.20m,高于室外地面不应小于0.50m;
二、橱窗应符合防晒、防眩光、防盗等要求;
三、采暖地区的封闭橱窗一般不采暖,其里壁应为绝热构造,外表应为防雾构造。
第3.1.6条 营业部分的公用楼梯,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室内楼梯的每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40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6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8m;
二、室外台阶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30m;
三、供轮椅使用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两侧应设高度为0.65m的扶手,当其水平投影长度超过15m时,宜设休息平台。
第3.1.7条 大型商店营业部分层数为四层及四层以上时,宜设乘客电梯或自动扶梯;商店的多层仓库可按规模设置载货电梯或电动提升机、输送机。
第3.1.8条 营业部分设置的自动扶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自动扶梯倾斜部分的水平夹角应等于或小于30°;
二、自动扶梯上下两端水平部分3m范围内不得兼作它用;
三、当只设单向自动扶梯时,附近应设置相配伍的楼梯。
第3.1.10条 营业厅内采用自然通风时,其窗户等开口的有效通风面积,不应小于楼地面面积的1/20,并宜根据具体要求采取有组织通风措施,如不够时应采用机械通风补偿.第3.2.2条 普通营业厅内各售区面积可按不同商品种类和销售繁忙程度而定。营业厅面积指标可按平均每个售货岗位15㎡计(含顾客占用部分);也可按每位顾客1.35㎡计。注:营业厅内,如堆置大量商品时,应将指标计算以外的面积计入仓储部分。第3.2.3条 普通营业厅内通道最小净宽度应符合表3.2.3的规定。普通营业厅内通道最小净宽度
表3.2.3 通道位置 最小净宽度(m)
1、通道在柜台与墙面或陈列窗之间 2.20
2、通道在两个平行柜台之间,如:
A、每个柜台长度小于7.50m
B、一个柜台长度小于7.50m,另一个柜台长度7.50~15m
C、每个柜台长度为7.50~15m
D、每个柜台长度大于15m
E、通道一端设有楼梯时
2.20 3.00 3.70 4.00 上下两个梯段宽度之和再加1m
3、柜台边与开敞楼梯最近踏步间距离 4m,并不小于楼梯间净宽度 注:①通道内如有陈设物时,通道最小净宽度应增加该物宽度。
②无柜台售区、小型营业厅可根据实际情况按本表数字酌减不大于20%。③菜市场、摊贩市场营业厅宜按本表数字增加20%。
第3.2.4条 营业厅的净高应按其平面形状和通风方式确定,并应符合表3.2.4的规定。营业厅的净高
表3.2.4 注:①设有全年不断空调,人工采光的小型厅或局部空间的净高可酌减,但不应小于2.40m。②营业厅净高应按楼地面至吊顶或楼板底面之间的垂直高度计算。
五、各公共通道的安全出口及其间距等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
第3.2.12条 大中型商店为顾客服务的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不包括在营业厅面积指标内):
一、顾客休息面积应按营业厅面积的1~1.40%计,如附设小卖柜台(含储藏)可增加不大于15㎡的面积;
二、营业厅每1500㎡,宜设一处市内电话位置(应有隔声屏障),每处为1㎡;
三、应设顾客卫生间;宜设服务问讯台。
第3.2.13条 大中型商店顾客卫生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男厕所应按每100人设大便位1个、小便斗2个或小便槽1.20m长;
二、女厕所应按每50人设大便位1个,总数内至少有坐便位1~2个;
三、男女厕所应设前室,内设污水池和洗脸盆,洗脸盆按每6个大便位设1个,但至少设1个;如合用前室则各厕所间入口应加遮挡屏;
四、卫生间应有良好通风排气;
五、商店宜单独设置污洗、清洁工具间。
第三节 仓储部分 库房设计
库房内通道净宽度
表3.3.4 通道位置 净宽度(m)
1、货架或堆垛端关与墙面内的通风通道 >0.30
2、平行的两组货架或堆垛间手携商品通道,按货架或堆垛宽度选择 0.70~1.25
3、与各货架或堆垛间通道相连的垂直通道,可通行轻便手摊车 1.50~1.80
4、电瓶车通道(单车道)>2.50 注:①单个货架宽度为0.30~0.90m,一般为两架并靠成组;堆垛宽度为0.60~1.80m。②库内电瓶车行速不应超过75m/min,其通道宜取直,或设回车场地不宜小于6m×6m。第3.3.5条 库房的净高应由有效储存空间及减少至营业厅垂直运距等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设有货架的库房净高不应小于2.10m;
二、设有夹层的库房净高不应小于4.60m;
三、无固定堆放形式的库房净高不应小于3m。第四节 辅助部分
第3.4.2条 商店的办公业务和职工福利用房面积可按每个售货岗位配备3~3.50㎡计。第3.4.3条 商店内部用卫生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男厕所应按每50人设大便位1个、小便斗1个或小便槽0.60m长;
二、女厕所应按每30人设大便位1个,总数内至少有坐便位1~2个;
二、盥洗室应设污水池1个,并按每35人设洗脸盆1个;
四、大中型商店可按实际需要设置集中浴室,其面积指标按每一定员0.10㎡计。第一节 防火
大中型商业建筑中有屋盖的通廊或中庭(共享空间)及其两边建筑,各成防火分区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当两边建筑高度小于24m则通廊或中庭的最狭处宽度不应小于6m,当建筑高度大于24m则该处宽度不应小于13m;
二、通廊或中庭的屋盖应采用非燃烧体和防碎的透光材料,在两边建筑物支承处应为防火构造;
三、通廊或中庭的自然通风要求应符合第3.1.10条的规定。当为封闭中庭时应设自动排烟装置;
四、通廊或中庭的消防设施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
第4.2.1条 商店营业厅的每一防火分区安全出口数目不应少于两个;营业厅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直线距离不宜超过20m。
注:小面积营业室可设一个门的条件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
第4.2.2条 商店营业厅的出入门、安全门净宽度不应小于1.40m,并不应设置门槛。
第4.2.3条 商店营业部分的疏散通道和楼梯间内的装修、橱窗和广告牌等均不得影响设计要求的疏散宽度。第4.2.4条 大型百货商店、商场建筑物的营业层在五层以上时,宜设置直通屋顶平台的疏散楼梯间不少于2座,屋顶平台上无障碍物的避难面积不宜小于最大营业层建筑面积的50%。
第4.2.5条 商店营业部分疏散人数的计算,可按每层营业厅和为顾客服务用房的面积总数乘以换算系数(人/㎡)来确定:
第一、二层,每层换算系数为0.85; 第三层,换算系数为0.77;
第四层及以上各层,每层换算系数为0.60。
第4.2.6条 商店营业部分的底层外门、楼梯、走道的各自总宽度计算应符合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第五篇:《现行建筑设计规范》
内容简介:《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现行建筑结构规范大全》、《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修订缩印本(以下简称《规范大全》),自1994年3月出版以来,深受广大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工程施工人员的欢迎。但是,随着科研、设计、施工、治理实践中客观情况的变化,国家工程建设标准主管部门不断地修订、制订新的标准规范已成必然。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我社将根据规范的修订、制订情况,适时地对原《规范大全》修订缩印本做调整、补充,以飨读者。
《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修订缩印本收入建筑设计、建筑物理、建筑电气、建筑暖通与空调等方面标准规范,计5部分,116个;《现行建筑结构规范大全》修订缩印本收入建筑结构、工程抗震、勘察及建筑地基与基础等方面标准规范,计6部分,84个;《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修订缩印本收入建筑施工技术、质量验收、建筑安全等方面标准规范,计6部分,105个。以上《规范大全》的出版,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需要,受到热烈欢迎。但是限于篇幅等原因,这些规范的条文说明当时没有编人。
为使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规范条文,我社决定陆续出版配合以上《规范大全》的条文说明大全。继先期推出《现行建筑设计规范条文说明大全》后,本次推出《现行建筑施工规范条文说明大全》和《现行建筑结构规范条文说明大全》(以下简称《条文说明大全》)。为方便读者对照查阅,《条文说明大全》保留了《规范大全》的序号,对少数未能编入条文说明的规范,目录中标为“无”。
需要非凡说明的是,由于标准规范处在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中,而且出版社受出版发行规律的限制,不可能在每次重印时对《大全》进行修订,所以在全面修订前,《大全》中有可能出现某些标准规范没有被替换和修订的情况。
目录: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92 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50083-97 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J2-86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27998 工程抗震术语标准JGJ/T97-95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砌体基本力学性能实验方法标准GBJ129-90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14-2004 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2002年版)JGJl37-2001 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00 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 木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50329-2002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 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7-91 网壳结构技术规程JGJ61-2003 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2003
冷轧扭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5-97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 轻骨料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12-99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l4-2003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92 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GBJ130-90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 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设计规程JGJ/T22-98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和施工规程JGJ1-91 大模板多层住宅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20-84 V形折板屋盖设计与施工规程JGJ/T21-93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冷拔钢丝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与施工规程JGJ19-92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2004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 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复合载体夯扩桩设计规程JGJ/T135-2001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118-98 岩土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高层建筑岩土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83-91 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324-2001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5 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J135-90 烟囱设计规范GB50051-2002 钢筋混凝土筒仓设计规范GB50077-2003 架空索道工程技术规范GBJ127-89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混凝土电视塔结构技术规范GB50342-2003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2003年版)GB50038-94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01 6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93 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GB50267—97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140—2004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 工业构筑物抗震鉴定标准GBJ117—88 危险房屋鉴定标准(2004年版)JGJ125—99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 贯人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136—2001 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50269—97 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GBJ144—90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98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00 室外给水排水工程设施抗震鉴定标准GBJ43—82 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