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看守所建筑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看守所建筑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Detention House
JGJ 117-2000J3 7-2000 看守所建筑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2000‟ 16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公安厅„局>,计划单列市建委、公安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有关部门根 据 《 公安部1998年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公技监[1998‟71号)要求,由公安部监所管理局主编的《看守所建筑设计规范》,经审查,批准为强制性行业标准,编号JGJ 127-2000,自2000年8月1日起施行。原标准《看守所建筑标准》GA9-91同时废止。本规范由公安部监所管理局负责管理和具体解释,公安部监所管理局组织内部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2000年7月26日
看守所建筑设计规范的通知 总则
1.o.1 为规范看守所建设,使看守所建筑设计符合“坚固安全,方便管理,功能齐全,体现文明”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看守所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建筑设计。
1.0.3 看守所建筑应根据建设规模、管理模式的要求和基地环境及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地设计,并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规划要求相适应做到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经济适用
1.0.4 看守所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术语
2.0.1 看守所 detention house 羁押依法被逮捕、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留所服刑罪犯(以下统称在押人员)的机关。
2.0.2 监区supervision 看 守 所 内关押在押人员、依法实施武装警戒的区域。2.0.3 监室supervision room 在押人员起居用房 2.0.4 监房supervision building 由监室、室外活动场、管理通道和巡视道组成的建筑单元
2.0.5 管理通道managing passage 监房内用于收押、提讯在押人员和提供在押人员生活保障等管理工作的通道。
2.0.6 巡视道inspection passage 供民警对监室和室外活动场进行巡逻观察的通道。2.0.7 主通道primary passage 监房之间、监房与其他附属用房之间的封闭式连接通道 2.0.8 室外活动场outdoor playing place 监区内用于在押人员室外活动的有防护设施的固定场所 选址和总平面布局
3.1 选址
3.1.1 看守所选址应符合下列条件: 1.水电、交通、通讯便利,地势较高的地带;2.与各种污染源、易燃易爆危险品、高噪声、高压电线和无线电干扰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3.避开高层建筑、繁华商业区、居民稠密区及外事活动场所
3.2 建筑分区和总平面设计 3.2.1 看守所建筑根据看守所工作环节和建筑功能,应分为监区、行政办公区、留所服刑罪犯劳动区和武警营房区。
3.2.2 总平面布局应做到功能明确,联系方便。监区应置于看守所中央部位;监区围墙外应设有5m警戒区;其他功能区均应毗邻监区;行政办公区应置于看守所出人口处。
3.3 监区
3.3.1 监区必须设置围墙、警戒岗楼。监区内建筑应包括监室(含卫生间)、室外活动场、禁闭监室、留所服刑罪犯监室及其活动室(含文化教育室)、在押人员伙房、物品储藏室、图书室、浴室、医务室,看守民警值班室、管教办公室、谈话室、技术控制室等。
3.3.2 设计关押容量500人以上的看守所,在押人员伙房、技术控制室可设在监区外。
3.3.3 严寒和寒冷地区看守所的采暖锅炉房不得设在监区内。
3.3.4 监区建筑各部分的连接应设置封闭通道,并用防护门分隔;巡视通道应形成网络,并便于分区巡视;管理通道以直线布置为宜,避免死角;看守民警值班室应面对管理通道,按套间设置,管理半径不宜超过60m;技术控制室必须设置在较隐蔽、在押人员接触不到的位置。留所服刑罪犯监室及其活动室应单独设置,并加以隔离。
3.3.5 监区宜只设置一个出入口。设计容量500人以上 的看守所,可增设一个紧急出入口。监区出入口不得直接面对看守所出人口。
3.3.6 监区建筑间距应满足通风、日照和防火要求,不得低于当地住宅间距的规定,且不得小于lom。监区建筑与监区围墙间距不得小于6m, 3.4 行政办公区
3.4.1 行政办公区建筑应包括所领导办公室、内勤文印室、档案室、职能部门办公室、驻所检察室、接待室、会议室,收押检查室、在押人员财物保管室,讯问室、律师会见室、在押人员家属会见室。通讯室、电教室、警械武器库、专业技术用房,民警备勤宿舍、食堂、文娱活动室,传达室、发配电房、车库、仓库、浴室、小卖部等
3.4.2 设计关押容量500人以上的看守所收押检查室、在押人员财物保管室、讯问室、律师会见室可设在监区内。
3.4.3 行政办公区建筑布局应根据各类用房的功能要求分类集中设置,并与道路、绿化统筹规划设计
3.4.4 收押检查室应置于警戒线处,毗邻监区出入口,按套间设置,并具备收押登记、犯罪信息采集、安全检查和健康检查等功能。
3.4.5 讯问室、律师会见室、在押人员家属会见室必须设置封闭隔离通道,使外来人员与在押人员各行其道,确保在押人员不出警戒线 3.5 留所服刑罪犯劳动区
3.5.1 留所服刑罪犯劳动区建筑应包括劳动用房、仓库、卫生间(含盟洗室)、看守民警值班室等,并设置围墙等警戒设施。
3.5.2 设计关押容量S00人以下的看守所的留所服刑罪犯劳动场所可设在监区内,但必须隔离设置。
3.6 武警营房区
3.6.1 武警营房区建筑应包括营房、哨兵室、勤务值班室和军事训练等设施。建筑布局应方便值勤和内务管理。
3.7 通道
3.7.1 看守所主通路应与城市公路相连接,各功能区均应设有能通行机动车辆的道路。
3.7.2 监区内应设置环型消防车道;行政办公区应设置停车场。
3.7.3 进人监区的通道净宽不得小于4m.3.8 建筑朝向
3.8.1 看守所建筑应符合当地最佳建筑朝向。3.9 绿化
3.9.1 看守所绿化总面积应符合当地城市绿化的规定 3.9.2 监区及警戒区内不得种植高大树木。
3.9.3 行政办公区、武警营房区的建筑物前后和道路两侧应种植树木 建筑设计
4.1 监室
4〃L1 监室(含卫生间)面积应根据监室类型确定。监室应分为普通监室、特殊监室、留所服刑罪犯监室和禁闭监室。普通监室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小于2.6 m'(含铺位面积1.5 m2),设计关押容量每间8-15人。特殊监室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小于4.8m ',设计关押容量每间3^-5人。留所服刑罪犯监室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大于普通监室的指标,设计关押容量每间6--8人。禁闭监室每100^-150人设置一间,使用面积不得大于6m% 4.1.2 监室层高应根据气候条件确定。严寒和寒冷地区监室净高不宜低于4m;夏热冬冷地区监室净高不宜低于5m;夏热冬暖地区监室净高应控制在5.5-6.Om.4.1.3 监室卫生间应与床铺隔离,并做局部遮掩,设置水冲式便器和盟洗设施。使用面积2-3m' 4.1.4 监室内设置床铺。普通监室为通铺,距室内地坪高度为300-400mm,用厚度不小于30mm的木板连体铺设,并作防腐处理,固定在地垅上,地垅间距不得大于360mm,地垅两端设带防护网的通风孔;特殊监室设置固定式铁木床;留所服刑罪犯监室可设置双层床。
4.1.5 室外活动场应与监室连体设置,顶部加装钢筋防护网,网顶高度为3.2-3.6m,人均占有面积不得小干2-1-4.2 监室门窗
4.2.1 通往管理通道的监室门须两层设置,分别为铁栅门和钢板门,并设置门锁,钢板门上应设观察窗;通往室外活动场的监室门单层设置;监室门高为1.8 ^-2.O m,门宽为。.7-0.8 m。监室门开关必须由民警控制。
4.2.2 监室前后墙应设置监窗,并应符合巡视观察和通风采光的要求。监窗开关必须由民警控制。
4.2.3 监室靠管理通道一侧墙体上应设置加装铁门的送饭孔和送开水孔。孔净尺寸为150mm X 150mm,高度距地坪1.0 5m, 4.3 监房通道
4.3.1 监房主通道净宽不得小于2.4m ,管理通道净宽不得小于1.8m , 4.3.2 监室毗邻室外活动场一侧设置巡视道并形成网络,净宽不得小于1.0m, 4.4 监房建筑构造
4.4.1 墙体应符合下列要求: 监房墙体应采用强度不得小于MU10砖、石和M5的水泥砂 浆满浆砌实;监室地坪以上2m用1,2水泥砂浆粉刷墙裙,2m 以上部分作吸音处理;监室内墙的阴阳角做弧形,R)30mm;监室外包墙厚度不得小于370mm;其余墙体厚度不得小于240mm, 4.4.2 地坪应符合下列要求: 基层分层夯实,加浇C20混凝土层厚不得小于150mm,并用 1,2水泥砂浆加107胶或无砂水泥砂浆找平抹面或做现浇水磨石面层。
4.4.3 防护网应符合下列要求: 监 室 门 窗、室外活动场顶部和其他孔洞必须安装防护网。防护网的机械强度,不得采用小于直径18mm热轧圆钢;间距不得大于120mm X 150mm;接点须双面点焊;防护网顶四周边缘深人墙体不得少于l00mm,并用混凝土固定。
4.5 讯问室、律师会见室和在押人员家属会见室 4.5.1 讯问室、律师会见室和在押人员家属会见室应分别设门,供在押人员和外来人员分别出人,并应设置在押人员专用的固定式坐椅。
4.5.2 讯问室应用金属防护网分隔。内墙面采用吸音抹灰或安装其他吸音材料。
4.5.3 律师会见室和家属接见室应用安全玻璃或普通玻璃加金属防护网分隔,并安装双向免提式对讲器和必要的戒护设施。
4.6 技术用房
技术用房应满足防尘、防潮和隔音要求,技术控制室使用面积不得小于30m'/间,观察室和特审室不小于24m'/间。
4.7 岗楼、监区围墙 4.7.1 监区围墙应用构造柱加基础梁,无墙垛;墙身高度为5.0-5.5m>墙体厚度宜为370mm,用MU 10砖、石和M5水泥砂浆砌实;围墙顶部作弧形并根据有关规定预埋电网铁件,设巡逻道时须加护栏;内外墙面用混合砂浆粉刷。
4.7.2 监区应对角骑墙设置2个岗楼每个岗楼截面积不应大于4m',设置上下通道和御寒、避雨、避雷设施;单面围墙长度大于loom时,应在围墙顶部设置巡逻道或增设1个岗楼。监室环境和建筑设备
5.1 监室环境
5.1.1 监室及室外活动场应向阳设置 5.1.2 监室采光窗地比应控制在1/10.1/7 5.1.3 监室应设置自然通风道和机械通风设施,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地板面积的1/20 监室卫生间应设置自然抽风管道;夏热冬暖地区可设置屋面通风窗。
5.1.4 监室内空气声隔声标准应大于45dB,撞击声隔声标准应小于75dB。
5.2 电器设施
5.2.1 看守所动力照明应采用双路三相供电,并安装配电设备。只能一路供电时应自备发电机组。
5.2.2 监室照明应在巡视窗一侧安装射灯。高度不得小于3m,照度不得小于751x.5.2.3 监室电器线路应采用暗线敷设电器设备和灯具应安装安全防护罩
5.3 给排水设施
5.3.1 看守所给排水系统应列人城市总体规划,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可采用自来水,远离市区的可采取打井等办法自备水源,但饮用水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5.3.2 监室用水应通过暗敷管道供给,管径不得小于25mm,便器阀门安装部位距地面不得大于0.5m,下水设备应在地坪下埋设S弯,用直径150mm铸铁管引人室外窖井,并以直径不小于300mm的水泥管排人化粪池。
5.3.3 监室内排水泛水系数不得小于10Y,。5.4 采暖设施
5.4.1 安装在监室内的采暖设施应加安全防护网,管道应暗装。
5.4.2 采暖管道和地沟检修井口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并不得设在监室、室外活动场内。
第二篇:看守所建筑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看守所建筑设计规范
CodeforDesign ofDetentlon House③GJ】27——2000 j3了一200o(内部发行)2000 北 京
目次 总贝………………………………………………………………………二 术语………………………………………………………………………2 选址和总平面布局一………………………………………··’··”’””’””3
选址…………………………………………………………………… 3
3.2 建筑分区和总平面设计………………………………………………3 3 监区…………………………………………………………………… 3
3.4 H政办公区………………………………·’……··’…··’·’…’··’“”…·”4
3.5 留所服刑罪犯劳动区………………………………··”’…………““@’5
3·6 武警营房区…·,………………………………………………………·5 7 通道…………………………………………………………………… 5
3.8 建筑朝向………………………………………………………………5 9 绿化…………………………………………………………………… 5 建筑设计…………………………………………………………………6
监室…………………………………………………………………… 6
4.2 监室门窗………………………………………………………………6
4.3 监房通道………………………………………………………………7
4.4 监房建筑构造……………………………………··’…·”…’…··’…·“7
4.5 讯问室、律师会见室和在押人员家属会见室………………………7
4.6 技术用房………………………………………………………………8
4·7 岗楼工监区围墙………………………………………………………8 监室环境和建筑设备…………………………·’··’……’…·““’””””““““9
5.卫 监室环境………………………………………,……………………··9
5.2 电器设施………………………………………………………………9
5.3 给井水设施……………………………………………”………’…··’9
5.4 采暖设施……………………………………………………………10
卫工
* ﹃
本规范用词说明
条文说明 ~…··总 则
1.0.1 为规范看守所建设,使看守所建筑设计符合“坚固安全,方便管理,功能齐全,体现文明”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看守所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建筑设
计。
!.0.3 看守所建筑应根据建设规模、管理模式的要求和基地环境
及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地设计,并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城
市规划要求相适应。做到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经济适用。
1.0.4 看守所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
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二 术 语
2.0.1 看守所 detention house
羁押依法被逮捕、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留所服
刑罪犯(以下统称在押人员)的机关。
2·0.2 监区supervision
看守所内关押在押人员、依法实施武装警戒的区域。
2·0·3 监室 supervision room
在押人员起居用房。
2.0.4 监房 SSPSSV18lOO bUlldlllg
由监室、室外活动场、管理通道和巡视道组成的建筑单元。
2·0·5 管理通道 managing passage
监房内用于收押、提讯在押人员和提供在押人员生活保障等
管理工作的通道。
2·0·6 巡视道 InsPection Passage
供民警对监室和室外活动场进行巡逻观察的通道。
2·0·7 主通道 Primary Passage
监房之间、监房与其他附属用房之间的封闭式连接通道。
2·0·8 室外活动场 outdoor playing place
监区内用于在押人员室外活动的有防护设施的固定场所。
************** 1 总 则
1.0.1 本条主要提出了编制本规范的目的。本规范是为了规范看
守所建设,使看守所建筑设计符合“坚固安全,方便管理,功能
齐全,体现文明”的基本要求,在修订GAg—gi《看守所建筑标
准(试行讨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
看守所是羁押被依法逮捕、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和改造留所服刑罪犯的机关,担负着确保看守所安全,对在押人
员进行管理教育,保障刑事诉讼活动顺利进行和改造留所服刑罪
犯的重要职责,是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看守所的设计
质量直接影响看守所职能的发挥。
GA9—91(看守所建筑标准(试行北是1991年由公安部发
布实施的强制性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作为建国以来看守所基础设
施建设的第一个标准,它对于规范看守所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
作用。但是,由于该标准重点解决的是看守所规划建筑面积定额
问题,对看守所的总平面设计和建筑设计要求涉及不多且不具体,导致各地在看守所建设中设计原则不明确,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
看守所安全和管理教育的需要,造成布局不合理,管理有死角,安
全系数低,一些新建、迁建看守所刚刚启用就得改建。这正是修
订该标准的主要原因所在。
“坚固安全,方便管理,功能齐全,体现文明”是看守所建设 的基本要求,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看守所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它
强调确保看守所安全,物防是基础;强调基础设施要为管理和教
育在押人员提供物质保障;强调根据看守所工作需要设置各类用
房,并满足各类用房的功能要求;强调看守所要依法保障在押人
员的合法权益和基本生活条件,充分体现人道主义。
1.0.2 本条规定了本规范适用的范围,即适用于看守所的新建、【】************** 选址和总平面布局
3.1 选 址
3.1.1 看守所选址应符合下列条件:
1.水电、交通、通讯便利,地势较高的地带;
2.与各种污染源、易燃易爆危险品、高噪声、高压电线和无
线电干扰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3.避开高层建筑、繁华商业区、居民稠密区及外事活动场所。
3.2 建筑分区和总平面设计
3.2.1 看守所建筑根据看守所工作环节和建筑功能,应分为监
区、行政办公区、留所服刑罪犯劳动区和武警营房区。
3.2.2 总平面布局应做到功能明确,联系方便。监区应置于看守
所中央部位;监区围墙外应设有5m警戒区;其他功能区均应毗邻
监区;行政办公区应置于看守所出人口处。
***************** 二7 选址和总平面布局
3·2 建筑分区和总平面设计
3·2·l~3·2·2 本条规定了看守所建筑分区和总平面布局的要
求。根据看守所职能和工作环节,看守所建筑一般分为监区、行
政办公区、留所服刑罪犯劳动区和武警营房区。监区是关押在押
人员实施武装警戒的区域,是看守所建筑构成的核心。为方便对
在押人员实施武装警戒和管理教育,确保看守所安全,看守所总
平面布局必须将监区置于看守所中央部位,其他功能区应尽可能
毗邻监区,形成贴靠和夹包之势。行政办公区置于看守所人口处
是为了便于接待和管理各方面的来所人员。
【】**************
3.3 监 区
3.3.1 监区必须设置围墙、警戒岗楼。监区内建筑应包括监室
(含卫生间L 室外活动场、禁闭监室、留所服刑罪犯监室及其活
动室(含文化教育室L在押人员伙房、物品储藏室、图书室、浴
室、医务室,看守民警值班室、管教办公室、谈话室、技术控制
室等。
3.3.二 设计关押容量500人以上的看守所,在押人员伙房、技术
控制室可设在监区外。
3.3.3 严寒和寒冷地区看守所的采暖锅炉房不得设在监区内。
3.3.4 监区建筑各部分的连接应设置封闭通道,并用防护门分
隔;巡视通道应形成网络,并便于分区巡视;管理通道以直线布
置为宜,避免死角;看守民警值班室应面对管理通道,按套间设
置,管理半径不宜超过 60m;技术控制室必须设置在较隐蔽、在
押人员接触不到的位置。留所服刑罪犯监室及其活动室应单独设
置,并加以隔离。
3.3.5 监区宜只设置一个出人口。设计容量500人以上的看守
所,可增设一个紧急出人口。监区出人口不得直接面对看守所出
人口。
3.3.6 监区建筑间距应满足通风、日照和防火要求,不得低于当
地住宅间距的规定,且不得小于10m。监区建筑与监区围墙间距
不得小于6m。
【】******************
3.3 监 区
3·3·1~3·3·3 本条规定了监区的建筑内容,所规定的调整范围
主要是考虑大型看守所运送生活物资的车辆出人监区比较频繁,不利于安全;大型看守所的技术控制系统多实行分级控制,将总
控制室设在监区外与其他技术用房并建,这有利于实行集中管理。
采暖锅炉一般要附带煤场,置于监区不利于安全。
3·3·4 本条规定了监区建筑布局的原则和具体要求。监区建筑各
部分的连接应设置封闭通道,并用防护门分隔,是为了层层设防,提高安全系数;巡视通道应形成网络,并便于分区巡视,这是为
了保证民警巡视责任的落实和对紧急情况的果断处置;看守民警
值班室按套间设置,外间用于巡视值班,里间用于技术控制和电
脑信息处理;管理半径不超过60m是为了保证值班人员有效的通
视距离和巡视制度的落实;技术控制是管理在押人员的秘密手段,因此技术控制室必须设置在较隐藏、在押人员接触不到的位置。
3.3.主 监区出人口不得直接面对看守所出人口,是为了保证监区 的隐藏性,避免从看守所外部直视监区。
******************
3.4 行 政 办公 区 3.4.l 行政办公区建筑应包括所领导办公室、内勤文印室、档案
室、职能部门办公室、驻所检察室、接待室、会议室,收押检查
室、在押人员财物保管室,讯问室、律师会见室广在押人员家属
会见室,通讯室、电教室、警械武器库、专业技术用房,民警备
勤宿舍、食堂、文娱活动室,传达室、发配电房、车库、仓库、浴
室、小卖部等。
3.4.二 设计关押容量500人以上的看守所收押检查室、在押人员
财物保管室、讯问室、律师会见室可设在监区内。
3.4.3 行政办公区建筑布局应根据各类用房的功能要求分类集
中设置,并与道路、绿化统筹规划设计。
3.4.4 收押检查室应置于警戒线处,毗邻监区出人口,按套间设
置,并具备收押登记、犯罪信息采集、安全检查和健康检查等功
能。
3.4.5 讯问室、律师会见室、在押人员家属会见室必须设置封闭
隔离通道,使外来人员与在押人员各行其道,确保在押人员不出
警戒线。
【】******************
3.4 行政 办公 区
3.4.1~3.4.2 本条规定了行政办公区的建筑内容。所规定的调
整范围,是为了缩短管理路线,减轻民警劳动强度。
3.4.3~3.4.5 本条规定了行政办公区建筑布局的原则和具体要 求。行政办公区是看守所的门面,应在经济适用的基础上,做到
环境绿化美化;建筑布局根据各类用房的功能要求分类集中设置,是指按管理用房、特殊业务用房、行政办公用房、民警生活用房
和其他附属用房分类集中设置,这样有利于行政管理、工作保密
和安全防范;有关收押检查室、讯问室、律师会见室和在押人员
家属会见室的规定均是为了方便管理和确保看守所安全。
*********************
3.5 留所服刑罪犯劳动区
3.5.!留所服刑罪犯劳动区建筑应包括劳动用房、仓库、卫生间
(含盥洗室\ 看守民警值班室等,并设置围墙等警戒设施。
3.5.2 设计关押容量500人以下的看守所的留所服刑罪犯劳动
场所可设在监区内,但必须隔离设置。
3.6 武警营房区
3.6.1 武警营房区建筑应包括营房*哨兵室、勤务值班室和军事
训练等设施。建筑布局应方便值勤和内务管理。
3.7 通 道
3.7.l 看守所主通路应与城市公路相连接,各功能区均应设有能
通行机动车辆的道路。
3.7.2 监区内应设置环型消防车道;行政办公区应设置停车场。
3.7.3 进人监区的通道净宽不得小于4m。
3.8 建筑朝向 3.8.1 看守所建筑应符合当地最佳建筑朝向。
3.9 绿 化
3.9.l 看守所绿化总面积应符合当地城市绿化的规定。
3.9.2 监区及警戒区内不得种植高大树木。
3.9.3 行政办公区、武警营房区的建筑物前后和道路两侧应种植
树木。
【】***************
3.9 绿 化
3.9.1~3.9.3 本条规定了看守所绿化的要求。监区和警戒区内
不得种植高大树木,是为了防止在押人员攀登树木越墙逃跑。
*********************** 建筑设计
4.1 监 室
4·1·1 监室(合卫生间)面积应根据监室类型确定。监室应分为
普通监室、特殊监室、留所服刑罪犯监室和禁闭监室。普通监室
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小于2.6m2(含铺位面积1.5m2),设计关押容
量每间 8~15人。特殊监室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小于 4.8m2,设计关
押容量每间3~5人。留所服刑罪犯监室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大于普
通监室的指标,设计关押容量每间 6~8人。禁闭监室每 100~150
人设置一间,使用面积不得大6m2
4.1.2 监室层高应根据气候条件确定。严寒和寒冷地区监室净高 不宜低于 4m;夏热冬冷地区监室净高不宜低于 5m;夏热冬暖地
区监室净高应控制在5.5~6.om。
4.1.3 监室卫生间应与床铺隔离,并做局部遮掩,设置水冲式便
.器和盥洗设施。使用面积2~3m2。
4.1.4 监室内设置床铺。普通监室为通铺,距室内地坪高度为
300~400mm,用厚度不小于30mm的木板连体铺设,并作防腐处
理,固定在地找上,地期间距不得大于360mm,地垅两端设带防
护网的通风孔;特殊监室设置固定式铁木床;留所服刑罪犯监室
可设置双层床。
4.1.4室外活动场应与监室连体设置,顶部加装钢筋防护网,网
顶高度为 3.2~3.6m,人均占有面积不得小于2m2。
【】******************* 建筑设计
4.1 监 室
4.1.l 本条规定了不同类型监室的面积。采用确定人均使用面积
和设计容量方法,是为在保证安全和方便管理的原则基础上,给
予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一定的灵活性。普通监室容量8~15人既
便于民警巡视观察,又有利于在押人员互相监督;特殊监室3~5
人主要是考虑对重点关押对象的监护。
4.1.2 本条规定了监室层高。监室层高高于一般民用建筑,是为
了满足监室通风换气和设置民警巡视道的需要。但是层高过高会 增加造价,造成浪费。
4.1.4 本条规定了监室床铺的设置要求。普通监室床铺的制作要
求,是为了防止在押人员拆卸铺板行凶或以铺板为掩护挖洞脱逃。
***************** o
4·2 监室 门 窗
4·2·1 通往管理通道的监室门须两层设置,分别为铁栅门和钢板
门,并设置门锁,钢板门上应设观察窗;通往室外活动场的监室
门单层设置;监室门高为1.8~2.om,门宽为0.7~0.8m。监室
门开关必须由民警控制。
4.2.2 监室前后墙应设置监窗,并应符合巡视观察和通风采光的
要求。监窗开关必须由民警控制。
4.2.3 监室靠管理通道一侧墙体上应设置加装铁门的送饭孔和
送开水孔。孔净尺寸为150minX150mm,高度距地坪1.05m。
【】********************
4.2 监 室 门 窗
4.2.1 本条规定了监室门设置要求。通往管理通道的监室门须双
层设置是为了防止在押人员冲监闹事,保证民警人身安全。
***********************
4.3 监 房 通 道
4.3.1 监房主通道净宽不得小于2.4m,管理通道净觉不得小于1.8m。
4.3.2 监室毗邻室外活动场一侧设置巡视道并形成网络,净宽不得小于l.0m。
4.4 监房建筑构造
4.4.二 墙体应符合下列要求:
监房墙体应采用强度不得小于 MU10砖、石和 M 5的水泥砂
浆满浆砌实;监室地坪以上2m用1:2水泥砂浆粉刷墙裙,2m 以
上部分作吸音处理;监室内墙的阴阳角做弧形,R>=30mm;监室
外包墙厚度不得小于 370mm;其余墙体厚度不得小于 240mm。
4.4.2 地坪应符合下列要求:
基层分层夯实,加浇C20混凝土层厚不得小于150mm,并用
1:2水泥砂浆加107胶或无砂水泥砂浆找平抹面或做现浇水磨
石面层。
4.4.3 防护网应符合下列要求:
监室门窗、室外活动场顶部和其他孔洞必须安装防护网。防
护网的机械强度,不得采用小于直径 18mm热轧圆钢;间距不得
大于 120mmX 150mm;接点须双面点焊;防护网顶四周边缘深人
墙体不得少于 100mm,并用混凝土固定。
【】**********************
4.4 监房建筑构造
4.4.l 本条规定了监房墙体的制作要求。监室墙体在2m以上部
分要求作吸音处理,是为了增强吸音隔声效果,防止在押人员传
递信息;监室内墙的阴阳角做弧形,是为了防止在押人员撞墙自
杀自残;增加监室外包墙厚度是为了提高安全系数。********************** 4.5 讯问室、律师会见室和在押人员家属会见室
4.5.1 讯问室、律师会见室和在押人员家属会见室应分别设门,供在押人员和外来人员分别出入,并应设置在押人员专用的固定
式坐椅。
4.5.2 讯问室应用金属防护网分隔。内墙面采用吸音抹灰或安装
其他吸音材料。
4.5.3 律师会见室和家属接见室应用安全玻璃或普通玻璃加金
属防护网分隔,并安装双向免提式对讲器和必要的戒护设施。
【】*****************
4.5 讯问室、律师会见室和在押人员出回会见室
4.5.l 讯问室、律师会见室、家属会见室的设置要求是为了防止
在押人员侵害办案人员和律师;防止在押人员通过其家属传递违
禁物品。
***************
4·6 技术用房
技术用房应满足防尘、防潮和隔音要求,技术控制室使用面
积不得小于 30m2/间,观察室和特审室不小于 24m2/间。
4·7 岗楼、监区围墙
4.7.1 监区围墙应用构造柱加基础梁,无墙垛;墙身高度为5.0
~5.5m,墙体厚度宜为370mm,用MU10砖、石和M5水泥砂浆
砌实;围墙顶部作弧形并根据有关规定预埋电网铁件,设巡逻道
时须加护栏;内外墙面用混合砂浆粉刷。
4.7.2 监区应对角骑墙设置2个岗楼。每个岗楼截面积不应大于
4m2,设置上下通道和御寒、避雨、避雷设施;单面围墙长度大于
100m时,应在围墙顶部设置巡逻道或增设1个岗楼。-
【】***************
4.7 岗楼、监区围墙
4·7.二 监区警戒岗楼的设置要求是根据武警总部关于看守所警
戒不少于两个哨位的规定制定的。
*********************** 监室环境和建筑设备
5·1 监室环境
5.1.l 监室及室外活动场应向阳设置。
5.1.2 监室采光窗地比应控制在1/10~1/7。
5.1.3 监室应设置自然通风道和机械通风设施,通风开口面积不
应小于地板面积的1/20。监室卫生间应设置自然抽风管道;夏热
冬暖地区可设置屋面通气窗。
5.1.4 监室内空气声隔声标准应大于45dB,撞击声隔声标准应
小于75dB。
5·2 电 器 设 施 5.2.1 看守所动力照明应采用双路三相供电,并安装配电设备。
只能一路供电时应自备发电机组。
5.2.2 监室照明应在巡视窗一侧安装射灯。高度不得小于3m,照
度不得小于75lX。
5.2.3 监室电器线路应采用暗线敷设。电器设备和灯具应安装安
全防护罩。
5·3 给排水设施
5.3.1 看守所给排水系统应列人城市总体规划,生活用水和消防
用水可采用自来水,远离市区的可采取打井等办法自备水源,但
饮用水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85)。
5.3.2 监室用水应通过暗敷管道供给,管径不得小于25mm,便
器阀门安装部位距地面不得大于0.5m,下水设备应在地坪下埋设
S弯,用直径 150mm铸铁管引入室外窖??井,并以直径不小于 300mm的水泥管排人化粪池。
5.3.3 监室内排水泛水系数不得小于1%。
5.4 采 暖 设 施
5.4.1 安装在监室内的采暖设施应加安全防护网,管道应暗装。
5.4.二 采暖管道和地沟检修井口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并不得设
在监室、室外活动场内。
*************** 5 监室环境和建筑设备
5.2.
3、5.3.
2、5.4.
1、5.4.2 监室内所有管线所采用的暗装方
式以及设施设备安装安全防护装置和有关设置部位的要求,都是
为了确保看守所安全,防止在押人员利用管线和设施设备自杀、自
残或拆卸后作为行凶、脱逃工具。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看守所建筑设计规范
JGJ 127——2000
条文说明 目 次 总贝J……………………………………………………………………二 7 选址和总平面布局……………………………………………………玉9
3.2 建筑分区和总平面设计……………………………………………19 3 监区………………………………………………………………… 19
3.4 行政办公区…………………………………………………………20 9 绿化—……··,…………,…………………………………………… 20 建筑设计………………………………………………………………ZI
监室—………………………………………………………………·2二
4.2 监室门窗……………………………………………………………ZI
4·4 监房建筑构造………………………………………………………21
4.5 讯问室、律师会见室和在押人员家属会见室—…………………·ZI
4·7 岗楼、监区围墙……………………………………………………22 监室环境和建筑设备………………………………………………2
总 则
1.0.1 本条主要提出了编制本规范的目的。本规范是为了规范看
守所建设,使看守所建筑设计符合“坚固安全,方便管理,功能
齐全,体现文明”的基本要求,在修订GAg—gi《看守所建筑标
准(试行讨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
看守所是羁押被依法逮捕、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和改造留所服刑罪犯的机关,担负着确保看守所安全,对在押人
员进行管理教育,保障刑事诉讼活动顺利进行和改造留所服刑罪
犯的重要职责,是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看守所的设计
质量直接影响看守所职能的发挥。
GA9—91(看守所建筑标准(试行北是1991年由公安部发
布实施的强制性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作为建国以来看守所基础设
施建设的第一个标准,它对于规范看守所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
作用。但是,由于该标准重点解决的是看守所规划建筑面积定额
问题,对看守所的总平面设计和建筑设计要求涉及不多且不具体,导致各地在看守所建设中设计原则不明确,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
看守所安全和管理教育的需要,造成布局不合理,管理有死角,安
全系数低,一些新建、迁建看守所刚刚启用就得改建。这正是修
订该标准的主要原因所在。
“坚固安全,方便管理,功能齐全,体现文明”是看守所建设 的基本要求,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看守所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它
强调确保看守所安全,物防是基础;强调基础设施要为管理和教
育在押人员提供物质保障;强调根据看守所工作需要设置各类用
房,并满足各类用房的功能要求;强调看守所要依法保障在押人
员的合法权益和基本生活条件,充分体现人道主义。
1.0.2 本条规定了本规范适用的范围,即适用于看守所的新建、二7 选址和总平面布局
3·2 建筑分区和总平面设计
3·2·l~3·2·2 本条规定了看守所建筑分区和总平面布局的要
求。根据看守所职能和工作环节,看守所建筑一般分为监区、行
政办公区、留所服刑罪犯劳动区和武警营房区。监区是关押在押
人员实施武装警戒的区域,是看守所建筑构成的核心。为方便对
在押人员实施武装警戒和管理教育,确保看守所安全,看守所总
平面布局必须将监区置于看守所中央部位,其他功能区应尽可能
毗邻监区,形成贴靠和夹包之势。行政办公区置于看守所人口处
是为了便于接待和管理各方面的来所人员。
3.3 监 区
3·3·1~3·3·3 本条规定了监区的建筑内容,所规定的调整范围
主要是考虑大型看守所运送生活物资的车辆出人监区比较频繁,不利于安全;大型看守所的技术控制系统多实行分级控制,将总
控制室设在监区外与其他技术用房并建,这有利于实行集中管理。
采暖锅炉一般要附带煤场,置于监区不利于安全。
3·3·4 本条规定了监区建筑布局的原则和具体要求。监区建筑各
部分的连接应设置封闭通道,并用防护门分隔,是为了层层设防,提高安全系数;巡视通道应形成网络,并便于分区巡视,这是为
了保证民警巡视责任的落实和对紧急情况的果断处置;看守民警
值班室按套间设置,外间用于巡视值班,里间用于技术控制和电
脑信息处理;管理半径不超过60m是为了保证值班人员有效的通
视距离和巡视制度的落实;技术控制是管理在押人员的秘密手段,因此技术控制室必须设置在较隐藏、在押人员接触不到的位置。
3.3.主 监区出人口不得直接面对看守所出人口,是为了保证监区的隐藏性,避免从看守所外部直视监区。
3.4 行政 办公 区
3.4.1~3.4.2 本条规定了行政办公区的建筑内容。所规定的调
整范围,是为了缩短管理路线,减轻民警劳动强度。
3.4.3~3.4.5 本条规定了行政办公区建筑布局的原则和具体要
求。行政办公区是看守所的门面,应在经济适用的基础上,做到
环境绿化美化;建筑布局根据各类用房的功能要求分类集中设置,是指按管理用房、特殊业务用房、行政办公用房、民警生活用房
和其他附属用房分类集中设置,这样有利于行政管理、工作保密
和安全防范;有关收押检查室、讯问室、律师会见室和在押人员
家属会见室的规定均是为了方便管理和确保看守所安全。
3.9 绿 化 3.9.1~3.9.3 本条规定了看守所绿化的要求。监区和警戒区内
不得种植高大树木,是为了防止在押人员攀登树木越墙逃跑。建筑设计
4.1 监 室
4.1.l 本条规定了不同类型监室的面积。采用确定人均使用面积
和设计容量方法,是为在保证安全和方便管理的原则基础上,给
予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一定的灵活性。普通监室容量8~15人既
便于民警巡视观察,又有利于在押人员互相监督;特殊监室3~5
人主要是考虑对重点关押对象的监护。
4.1.2 本条规定了监室层高。监室层高高于一般民用建筑,是为
了满足监室通风换气和设置民警巡视道的需要。但是层高过高会
增加造价,造成浪费。
4.1.4 本条规定了监室床铺的设置要求。普通监室床铺的制作要
求,是为了防止在押人员拆卸铺板行凶或以铺板为掩护挖洞脱逃。
4.2 监 室 门 窗
4.2.1 本条规定了监室门设置要求。通往管理通道的监室门须双
层设置是为了防止在押人员冲监闹事,保证民警人身安全。
4.4 监房建筑构造
4.4.l 本条规定了监房墙体的制作要求。监室墙体在2m以上部
分要求作吸音处理,是为了增强吸音隔声效果,防止在押人员传
递信息;监室内墙的阴阳角做弧形,是为了防止在押人员撞墙自
杀自残;增加监室外包墙厚度是为了提高安全系数。
4.5 讯问室、律师会见室和在押人员出回会见室
4.5.l 讯问室、律师会见室、家属会见室的设置要求是为了防止
在押人员侵害办案人员和律师;防止在押人员通过其家属传递违
禁物品。
4.7 岗楼、监区围墙
4·7.二 监区警戒岗楼的设置要求是根据武警总部关于看守所警
戒不少于两个哨位的规定制定的。监室环境和建筑设备
5.2.
3、5.3.
2、5.4.
1、5.4.2 监室内所有管线所采用的暗装方
式以及设施设备安装安全防护装置和有关设置部位的要求,都是
为了确保看守所安全,防止在押人员利用管线和设施设备自杀、自
残或拆卸后作为行凶、脱逃工具。
第三篇: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1.0.1条为适应博物馆建设的需要,保证博物馆建筑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等基本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 本规范适用于社会历史类和自然历史类博物馆的新建和扩建设计。改建设计及其它类别博物馆设计可参照本规范有关条文执行。
第1.0.3条 博物馆分为大、中、小型。大型馆(建筑规模大于10000㎡)一般适用于中央各部委直属博物馆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中型馆(建筑规模为4000~10000㎡)一般适用于各系统省厅(局)直属博物馆和省辖市(地)博物馆;小型馆(建筑规模小于4000㎡)一般适用于各系统市(地)、县(县级市)局直属博物馆和县(县级市)博物馆。
注:建筑规模仅指博物馆的业务及辅助用房面积之和,不包括职工生活用房面积。第1.0.4条 藏品库区和陈列区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大、中型馆的耐久年限不应少于100年,小型馆的耐久年限不应少于50年。
第1.0.5条 博物馆建筑必须符合城镇文化建筑的规划布局要求,并应反映所在地区建筑艺术、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先进水平。
第1.0.6条 博物馆建筑设计必须与完整的工艺设计相配合,满足藏品的收藏保管、科学研究和陈列展览等基本功能,并应设置配套的观众服务设施。第1.0.7条 对古建筑的改建设计必须符合各项文物法规,保持原有建筑风貌,并应满足防火、防盗等安全要求。藏品库房以新建为宜。
第1.0.8条 博物馆建筑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第二章 基地和总平面
第2.0.1条 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交通便利、城市公用设施比较完备、具有适当的发展余地;
二、不应选在有害气体和烟尘影响较大的区域内,与噪声源及贮存易燃、易爆物场所的相关距离应符合有关部门的规定;
三、场地干燥,排水通畅、通风良好。第2.0.2条 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因地制宜,全面规划,一次或分期建设;
二、大、中型馆应独立建造。小型馆若与其它建筑合建,必须满足环境和使用功能要求,并自成一区,单独设置出入口;
三、馆区内宜合理布置观众活动、休息场地;
四、馆区内不应建造职工生活用房。若职工生活用房毗邻馆区建筑布置,必须加以分隔,并各设直通外部道路的出入口;
五、馆区内应功能分区明确,室外场地和道路布置应便于观众活动、集散和藏品装卸运送;
六、陈列室和藏品库房若临近车流量集中的城市主要干道布置,沿街一侧的外墙不宜开窗;必须设窗时,应采取防噪声、防污染等措施;
七、除当地规划部门有专门规定外,新建博物馆建筑的基地覆盖率不宜大于40%;
八、应根据建筑规模或日平均观众流量,设置自行车和机动车停放场地。第三章 建筑设计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3.1.1条 博物馆应由藏品库区、陈列区、技术及办公用房、观众服务设施等部分组成。第3.1.2条 观众服务设施应包括售票处、存物处、纪念品出售处、食品小卖部、休息处、厕所等。
第3.1.3条 陈列室不宜布置在4层或4层以上。大、中型馆内2层或2层以上的陈列室宜设置货客两用电梯;2层或2层以上的藏品库房应设置载货电梯。第3.1.4条 藏品的运送通道应防止出现台阶,楼地面高差处可设置不大于1∶12的坡道。珍品及对温湿度变化较敏感的藏品不应通过露天运送。
第3.1.5条 当藏品库房、陈列室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时,必须有可靠的防潮和防水措施,配备机械通风装置。
第3.1.6条 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内不应敷设给排水管道,在其直接上层不应设置饮水点、厕所等有可能积水的用房。
第3.1.7条 除特殊藏品或展品外,藏品库房和陈列室的楼面活荷载应按4KN㎡设计。
第二节 藏品库区
第3.2.1条 藏品库区应由藏品库房、缓冲间、藏品暂存库房、鉴赏室、保管装具贮藏室、管理办公室等部分组成。
第3.2.2条 藏品暂存库房、鉴赏室、贮藏室、办公室等用房应设在藏品库房的总门之外。
第3.2.3条 收藏对温湿度较敏感的藏品,应在藏品库区或藏品库房的入口处设缓冲间,面积不应小于6㎡。
第3.2.4条 大、中型馆的藏品宜按质地分间贮藏,每间库房的面积不宜小于50㎡。
第3.2.5条 重量或体积较大的藏品宜放在多层藏品库房的地面层上。第3.2.6条 每间藏品库房应单独设门。窗地面积比不宜大于1/20。珍品库房不宜设窗。
第3.2.7条 藏品库房的开间或柱网尺寸应与保管装具的排列和藏品进出的通道相适应。
第3.2.8条 藏品库房的净高应为2.4~3m。若有梁或管道等突出物,其底面净高不应低于2.2m。
第3.2.9条 藏品库房不宜开设除门窗以外的其它洞口,必须开洞时应采取防火、防盗措施。第三节 陈列区
第3.3.1条 陈列区应由陈列室、美术制作室、陈列装具贮藏室、进厅、观众休息处、报告厅、接待室、管理办公室、警卫值班室、厕所等部分组成。第3.3.2条 陈列室应布置在陈列区内通行便捷的部分,并远离工程机房。陈列室之间的空间组织应保证陈列的系统性、顺序性、灵活性和参观的可选择性。第3.3.3条 陈列室的面积、分间应符合灵活布置展品的要求,每一陈列主题的展线长度不宜大于300m。
第3.3.4条 陈列室单跨时的跨度不宜小于8m,多跨时的柱距不宜小于7m。室内应考虑在布置陈列装具时有灵活组合和调整互换的可能性。
第3.3.5条 陈列室的室内净高除工艺、空间、视距等有特殊要求外,应为3.5~5m。
第3.3.6条 除特殊要求采用全部人工照明外,普通陈列室应根据展品的特征和陈列设计的要求确定天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的合理分布和组合。第3.3.7条 陈列室应防止直接眩光和反射眩光,并防止阳光直射展品。展品面的照度通常应高于室内一般照度,并根据展品特征,确定光线投射角。第3.3.8条 当陈列室面积较大时,室内宜有相应的吸声处理。
第3.3.9条 陈列室的地面应采用耐磨、防滑、易清洁的材料。有条件时可选用有利于减轻观众步行噪声的铺地材料。
第3.3.10条 大、中型馆内陈列室的每层楼面应配置男女厕所各一间,若该层的陈列室面积之和超过1000㎡,则应再适当增加厕所的数量。男女厕所内至少应各设2只大便器,并配有污水池。
第3.3.11条 大、中型馆宜设置报告厅,位置应与陈列室较为接近,并便于独立对外开放。
第3.3.12条 报告厅宜按1~2 ㎡/座设计,室内应设置电化教育设施。当规模大于或等于300座时,室内应作吸声处理。有条件时可设置空气调节。第3.3.13条 大、中型馆宜设置教室和接待室,分间面积宜为50 ㎡。小型馆的接待室兼作教学使用时,应设置电化教育设施。第四节 技术及办公用房
第3.4.1条 技术及办公用房应由鉴定编目室、摄影室、熏蒸室、实验室、修复室、文物复制室、标本制作室、研究阅览室、行政管理办公室及其库房等部分组成。
第3.4.2条 大型馆必须设置熏蒸室、物理和化学实验室,位置应方便藏品的运送。中、小型馆若有馆际协作安排,可不设熏蒸室。
第3.4.3条 鉴定编目室、摄影室、修复室等用房应接近藏品库区布置.专用的研究阅览室及图书资料库应有单独的出入口与藏品库区相通。
第3.4.4条 鉴定编目室、实验室、修复室、文物复制室、标本制作室等用房的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1/6,室内光线应稳定、柔和。第四章 藏品防护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4.1.1条 藏品防护应包括温湿度、防潮、防水、光照、防烟尘、防有害气体、防虫、防鼠和防盗等要求。其它如防火、防雷等要求除应符合专业规范外,尚应执行本规范第五、六章的有关规定。第4.1.2条 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要求应根据室内温湿度要求、当地室外气象的计算参数以及是否设置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等设备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门窗应密闭,外墙的热惰性指标(D)不应小于4,屋顶的热惰性指标(D)不应小于3。第4.1.3条 当藏品库房和陈列室设置采暖时,围护结构的总热阻(Ro)应按现行的《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JGJ24)计算所得的最小总热阻的基数上,外墙再增加20%、屋顶再增加30%进行设计。
第4.1.4条 当藏品库房和陈列室设置空气调节时,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o)可参照现行的《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JGJ19)中推荐的数值采用。第4.1.5条 当藏品库房和陈列室不设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备时,外墙的总热阻(Ro)不应小于0.66㎡·K/W,屋顶的总热阻(Ro)不应小于0.90㎡·K/W。第4.1.6条 藏品库房应分别装置厚度不小于0.8mm的金属板窗、玻璃窗、金属板门和金属栅栏门;若设置采暖、空气调节设备时则应采取密闭保温措施。第4.1.7条 绿化设计宜选用有利于降温、滞尘、净化空气的树种,不得选用易生虫害和飞花扬絮的树种,并应防止紧贴藏品库房和陈列室的散水坡或排水沟种植。
第二节 温湿度要求
第4.2.1条 收藏对温湿度变化较敏感珍品的库房应设置空气调节设备。第4.2.2条 设置空气调节设备的藏品库房,冬季温度不应低于10℃,夏季温度不应高于26℃,相对湿度应保持基本稳定,并根据藏品材质类别确定参数,推荐值参照表4.2.2。藏品相对湿度 表4.2.2
第4.2.3条 未设空气调节设备的藏品库房,相对湿度不应大于70%,并宜控制昼夜间的相对湿度差不大于5%,贯彻恒湿变温的原则。第三节 防潮和防水
第4.3.1条 屋顶的排水系统应严防渗漏;藏品库房的地下层室内和地面层地面应有可靠的防潮措施。
第4.3.2条 水池、喷泉不应紧贴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布置。第四节 光照要求
第4.4.1条 藏品库房的窗扇玻璃厚度不应小于3mm,并宜采用漫射玻璃或其它防止阳光直射的装置。收藏对光特别敏感藏品的库房可选用过滤紫外线、吸收红外线的玻璃,或在玻璃上进行滤膜处理。
第4.4.2条 藏品库房室内和对光特别敏感展品的照明应选用白炽灯,并有遮光装置。陈列室内的一般照明宜用紫外线少的光源。
第4.4.3条 陈列室的一般照度应根据展品类别确定,推荐值参照表4.4.3。
第五节 防烟尘和防有害气体
第4.5.1条 若大气环境中的烟雾灰尘或有害气体的日平均浓度超过限值,设置通风或空气调节的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应对新风采取过滤净化措施。浓度限值应符合表4.5.1的规定。
烟雾灰尘和有害气体浓度限值 表
第4.5.2条 锅炉房、熏蒸室、化学实验室等用房应与藏品库房和陈列室间隔一定的距离,废气排放应作净化处理。
第4.5.3条 固定的保管和陈列装具应表面平整,构造简洁紧密。第六节 防虫和防鼠
第4.6.1条 食品小卖部、食品仓库等用房严禁靠近藏品库区和陈列区布置。未设空气调节设备的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应在能开启的外门窗上装置可拆卸的纱扇。第4.6.2条 藏品库房和陈列室的通风孔洞应加设防鼠、防虫装置.门与地面的缝隙不应大于5mm。有鼠地区的陈列室外门宜为金属门或下缘包覆金属板的木门。第七节 防盗
第4.7.1条 藏品库房的外窗和陈列室的地面层、二层外窗必须有可靠的安全防盗装置。
第4.7.2条 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在外墙上的水平连续遮阳、不同标高建筑相连外的高侧外窗、地下室和半地下室的采光通风口等处应设安全防盗装置。第4.7.3条 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周围不应有可供攀缘入室的高大乔木、电杆、外水落管、墙板等物。藏品库区不宜设置室外楼梯。
第4.7.4条 藏品库房总门、珍品库房及珍品陈列室应设置安全监视系统和防盗自动报警系统。第五章 防火 第一节 建筑防火
第5.1.1条 藏品库区的防火分区面积,单层建筑不得大于1500㎡,多层建筑不得大于1000㎡,同一防火分区内的隔间面积不得大于500㎡。陈列区的防火分区面积不得大于2500㎡,同一防火分区内的隔间面积不得大于1000㎡。第5.1.2条 藏品库房、陈列室的隔墙应为非燃烧体。防火分区内的隔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分隔。封闭式竖井的围护结构应采用非燃烧体及丙级防火门。
第5.1.3条 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内的固定装修应选用非燃烧体或阻燃材料。第二节 安全疏散
第5.2.1条 藏品库区的电梯和安全疏散楼梯应设在每层藏品库房的总门之外,疏散楼梯宜采用封闭楼梯间。
第5.2.2条 陈列室的外门应向外开启,不得设置门槛。第三节 消防设施
第5.3.1条 大、中型馆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第5.3.2条 珍品库房及大、中型馆内收藏纸质书画、纺织品等遇水即损藏品的库房应设置气体灭火装置。大型馆内的普通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宜设置预防作用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第六章 建筑设备 第一节 给排水
第6.1.1条 馆区内应有完整的排水系统将水就近排入城市的排水管网或水体。污水排放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的规定。
第6.1.2条 中、小型馆雨水管道的暴雨量设计重现期宜采用一年,大型馆宜采用二年。
第6.1.3条 应根据结构形式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屋面排水方式。藏品库房和陈列室的屋面应采用外排水系统,当必须采用内排水时应由管道将雨水以最短的距离引至室外。第二节 暖通空调
第6.2.1条 设置空气调节的藏品库房,室内温湿度应满足藏品防护的要求,符合第4.2.2条 的规定。
第6.2.2条 藏品库房和陈列室的采暖宜采用热风系统。若使用以水或汽为热媒的采暖装置,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渗漏。严禁明火采暖。
第6.2.3条 藏品库房和陈列室的采暖系统应分布合理,避免局部过热,藏品库房宜设置使室内相对湿度稳定在40~65%的加湿装置。
第6.2.4条 通风和空气调节的风管及其保温材料应采用非燃烧体。风管不宜穿过防火墙,必须穿过时应在该处设置防火阀,风管穿过墙、板的空隙处应用非燃烧体填充严密。风管应有良好的气密性,连接处必须有可靠的密闭措施。第6.2.5条 通风和空气调节的新风应经清洁过滤,在污染严重地区还应采取净化措施,符合第4.5.1条的规定。
第6.2.6条 空气调节设备宜安装在专门的机房内,并装置防火隔声门。机房内应采取消声、减振措施。
第6.2.7条 熏蒸室应设置独立的排风系统,废气排放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的规定。第三节 电气
第6.3.1条 大型馆的电气负荷不得低于二级,中、小型馆不得低于三级.防火、防盗报警系统应按一级电气负荷设计或设置应急备用电源。
第6.3.2条 监视和报警电气线路应与照明和动力电气线路分开设置,并敷设隐蔽。
第6.3.3条 藏品库房的电源开关应统一安装在藏品库区的藏品库房总门之外,并有防止漏电的安全保护装置。藏品库房内的照明宜分区控制。
第6.3.4条 藏品库房和陈列室的电气照明线路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暗线敷设,古建筑改建可为铜芯导线塑料护套线明线敷设。防火、防盗报警系统的电气线路应采用铜芯导线,并装套钢管保护。
第6.3.5条 陈列室内应设置使用电化教育设施的电气线路和插座。第6.3.6条 熏蒸室的电气开关必须在室外控制。
第6.3.7条 大型馆的陈列室应设置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导向标志。重要藏品库房宜有警卫照明。
第6.3.8条 大型馆不应低于二级防雷,中、小型馆不应低于三级防雷。珍品库房应为一级防雷。附录一 名词解释:
1博物馆建筑:供收集、保管、研究和陈列、展览有关自然、历史、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实物或标本之用的公共建筑。
2馆区:对基地内各类建筑物及道路、广场、绿地等占用的整个区域的总称。3藏品库区:对藏品库房及为保管藏品而专设的房间、通道、场地等占用的空间的总称。
4藏品库房:存放各类文物和标本的专设房间。
5暂存库房:暂时存放尚未清理、消毒的各类文物和标本的专设房间。6珍品库房:存放各类具有较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一级藏品及保密性藏品、经济价值贵重藏品的专设藏品库房。
7藏品库房总门:藏品库房及其室外通道、场地等所在区域的大门,位于藏品库区之内。
8缓冲间:在藏品库区或藏品库房的入口处专设的过渡房间,主要用以防止藏品在短时间内经受较剧烈的温湿度变化。
9装具:陈列和保管中使用的橱柜、台座、屏风、支架、板面、箱盒、镜框、瓶罐等器具。
10熏蒸室:用化学药品气化的方法对文物和标本进行杀虫灭菌工作的专设房间。
11陈列区:对陈列室及为参观、教育、休息而专设的房间、通道、场地等占用的空间的总称。
12陈列室:陈列、展览各类文物和标本的专设房间。
13技术用房:对藏品和展品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处理的专设房间。附录二 用词说明:
一、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作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作的: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作的: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二、条文中指明按其它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或规定)”。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的要求(或规定)”。
第四篇:餐饮建筑设计规范
餐饮建筑设计规范 总则
第1.0.1条 为保证饮食建筑设计的质量,使饮食建筑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等基本要求,特制定本规范。第1.0.2条 本规范适用于城镇新建、改建或扩建的以下三类饮食建筑设计(包括单建和联建):
一、营业性餐馆(简称餐馆);
二、营业性冷、热饮食店(简称饮食店);
三、非营业性的食堂(简称食堂)。第1.0.3条 餐馆建筑分为三级。一、一级餐馆,为接待宴请和零餐的高级餐馆,餐厅座位布置宽畅、环境舒适,设施、设备完善; 二、二级餐馆,为接待宴请和零餐的中级餐馆,餐厅座位布置比较舒适,设施、设备比较完善; 三、三级餐馆,以零餐为主的一般餐馆。第1.0.4条 饮食店建筑分为二级。一、一级饮食店,为有宽畅、舒适环境的高级饮食店,设施、设备标准较高; 二、二级饮食店,为一般饮食店。第1.0.5条 食堂建筑分为二级。一、一级食堂,餐厅座位布置比较舒适; 二、二级食堂,餐厅座位布置满足基本要求。
第1.0.6条 饮食建筑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以及国家或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 基地和总平面
第2.0.1条 饮食建筑的修建必须符合当地城市规划与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的要求,选择群众使用方便,通风良好,并具有给水排水条件和电源供应的地段。
第2.0.2条 饮食建筑严禁建于产生有害、有毒物质的工业企业防护地段内;与有碍公共卫生的污染源应保持一定距离,并须符合当地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的规定。
第2.0.3条 饮食建筑的基地出入口应按人流、货流分别设置,妥善处理易燃、易爆物品及废弃物等的运存路线与堆场。
第2.0.4条 在总平面布置上,应防止厨房(或饮食制作间)的油烟、气味、噪声及废弃物等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第2.0.5条 一、二级餐馆与一级饮食店建筑宜有适当的停车空间。第三章 建筑设计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3.1.1条 餐馆、饮食店、食堂由餐厅或饮食厅、公用部分、厨房或饮食制作间和辅助部分组成。第3.1.2条 餐馆、饮食店、食堂的餐厅与饮食厅每座最小使用面积应符合表3.1.2的规定:
类别
等级
餐厅与饮食厅每座最小使用面积(㎡/座)
餐馆餐厅
饮食店餐厅 食堂餐厅 一
1.30
1.30
1.10 二
1.10
1.10
0.85 三
1.00
—— ——
第3.1.3条 100座及100座以上餐馆、食堂中的餐厅与厨房(包括辅助部分)的面积比(简称餐厨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餐馆的餐厨比宜为1∶1.1;食堂餐厨比宜为1∶1;
二、餐厨比可根据饮食建筑的级别、规模、经营品种、原料贮存、加工方式、燃料及各地区特点等不同情况适当调整。第3.1.4条 位于三层及三层以上的一级餐馆与饮食店和四层及四层以上的其他各级餐馆与饮食店均宜设置乘客电梯。
第3.1.5条 方便残疾人使用的饮食建筑,在平面设计和设施上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第3.1.6条 饮食建筑有关用房应采取防蝇、鼠、虫、鸟及防尘、防潮等措施。
第3.1.7条 饮食建筑在适当部位应设拖布池和清扫工具存放处,有条件时宜单独设置用房。第二节 餐厅、饮食厅和公用部分
第3.2.1条 餐厅或饮食厅的室内净高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小餐厅和小饮食厅不应低于2.60m;设空调者不应低于2.40m;
二、大餐厅和大饮食厅不应低于3.00m;
三、异形顶棚的大餐厅和饮食厅最低处不应低于2.40m。
第3.2.2条 餐厅与饮食厅的餐桌正向布置时,桌边到桌边(或墙面)的净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仅就餐者通行时,桌边到桌边的净距不应小于1.35m;桌边到内墙面的净距不应小于0.90m;
二、有服务员通行时,桌边到桌边的净距不应小于1.80m;桌边到内墙面的净距不应小于1.35m;
三、有小车通行时,桌边到桌边的净距不应小于2.10m;
四、餐桌采用其他型式和布置方式时,可参照前款规定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第3.2.3条 餐厅与饮食厅采光、通风应良好。天然采光时,窗洞口面积不宜小于该厅地面面积的1/6。自然通风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该厅地面面积的1/16。
第3.2.4条 餐厅与饮食厅的室内各部面层均应选用不易积灰、易清洁的材料,墙及天棚阴角宜作成弧形。第3.2.5条 食堂餐厅售饭口的数量可按每50人设一个,售饭口的间距不宜小于1.10m,台面宽度不宜小于0.50m,并应采用光滑、不渗水和易清洁的材料,且不能留有沟槽。
第3.2.6条 就餐者公用部分包括门厅、过厅、休息室、洗手间、厕所、收款处、饭票出售处、小卖及外卖窗口等,除按第3.2.7条规定设置外,其余均按实际需要设置。第3.2.7条 就餐者专用的洗手设施和厕所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一、二级餐馆及一级饮食店应设洗手间和厕所,三级餐馆应设专用厕所,厕所应男女分设。三级餐馆的餐厅及二级饮食店饮食厅内应设洗手池;
一、二级食堂餐厅内应设洗手池和洗碗池;
二、卫生器具设置数量应符合表3.2.7的规定: 卫生器具设置数量
洗手间中
洗手盆
洗手水龙头
洗碗水龙头
厕所中 大小便器
餐馆一、二级
≤50座设1个,〉50座时每100座增设1个
≤100座时设男大便器1个,小便器1个,女大便器1个;〉100座时每100座增设男大或小便器1个,女大便器1个
三
≤50座设1个,〉50座时每100座增设1个
饮食店
一
≤50座设1个,〉50座时每100座增设1个
二
≤50座设1个,〉50座时每100座增设1个
食堂
一
≤50座设1个,〉50座时每100座增设1个
≤50座设1个,〉50座时每100座增设1个
二
≤50座设1个,〉50座时每100座增设1个
≤50座设1个,〉50座时每100座增设1个
三、厕所位置应隐蔽,其前室入口不应靠近餐厅或与餐厅相对;
四、厕所应采用水冲式。所有水龙头不宜采用手动式开关。
第3.2.8条 外卖柜台或窗口临街设置时,不应干扰就餐者通行,距人行道宜有适当距离,并应有遮雨、防尘、防蝇等设施。外卖柜台或窗口在厅内设置时,不宜妨碍就餐者通行。第三节 厨房和饮食制作间
第3.3.1条 餐馆与食堂的厨房可根据经营性质、协作组合关系等实际需要选择设置下列各部分:
一、主食加工间——包括主食制作间和主食热加工间;
二、副食加工间——包括粗加工间、细加工间、烹调热加工间、冷荤加工间及风味餐馆的特殊加工间;
三、备餐间——包括主食备餐、副食备餐、冷荤拼配及小卖部等。冷荤拼配间与小卖部均应单独设置;
四、食具洗涤消毒间与食具存放间。食具洗涤消毒间应单独设置;
五、烧火间。
第3.3.2条 饮食店的饮食制作间可根据经营性质选择设置下列各部分:
一、冷食加工间——包括原料调配、热加工、冷食制作、其他制作及冷藏用房等;
二、饮料(冷、热)加工间——包括原料研磨配制、饮料煮制、冷却和存放用房等;
三、点心、小吃、冷荤等制作的房间内容参照第3.3.1条规定的有关部分;
四、食具洗涤消毒间与食具存放间。食具洗涤消毒间应单独设置。
第3.3.3条 厨房与饮食制作间应按原料处理、主食加工、副食加工、备餐、食具洗存等工艺流程合理布置,严格做到原料与成品分开,生食与熟食分隔加工和存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副食粗加工宜分设肉禽、水产的工作台和清洗池,粗加工后的原料送入细加工间避免反流。遗留的废弃物应妥善处理;
二、冷荤成品应在单间内进行拼配,在其入口处应设有洗手设施的前室;
三、冷食制作间的入口处应设有通过式消毒设施;
四、垂直运输的食梯应生、熟分设。
第3.3.4条 厨房和饮食制作间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3.00m。
第3.3.5条 加工间的工作台边(或设备边)之间的净距:单面操作,无人通行时不应小于0.70m,有人通行时不应小于1.20m;双面操作,无人通行时不应小于1.20m,有人通行时不应小于1.50m。
第3.3.6条 加工间天然采光时,窗洞口面积不宜小于地面面积的1/6;自然通风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地面面积的1/10。
第3.3.7条 通风排气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各加工间均应处理好通风排气,并应防止厨房油烟气味污染餐厅;
二、热加工间应采用机械排风,也可设置出屋面的排风竖井或设有挡风板的天窗等有效自然通风措施;
三、产生油烟的设备上部,应加设附有机械排风及油烟过滤器的排气装置,过滤器应便于清洗和更换;
四、产生大量蒸汽的设备除应加设机械排风外,尚宜分隔成小间,防止结露并做好凝结水的引泄。第3.3.8条 厨房和饮食制作间的热加工用房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第3.3.9条 各加工间室内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地面均应采用耐磨、不渗水、耐腐蚀、防滑易清洗的材料,并应处理好地面排水;
二、墙面、隔断及工作台、水池等设施均应采用无毒、光滑易洁的材料,各阴角宜做成弧形;
三、窗台宜做成不易放置物品的形式。
第3.3.10条 以煤、柴为燃料的主食热加工间应设烧火间,烧火间宜位于下风侧,并处理好进煤、出灰的问题。严寒与寒冷地区宜采用封闭式烧火间。
第3.3.11条 热加工间的上层有餐厅或其他用房时,其外墙开口上方应设宽度不小于1m的防火挑檐。第四节 辅助部分
第3.4.1条 辅助部分主要由各类库房、办公用房、工作人员更衣、厕所及淋浴室等组成,应根据不同等级饮食建筑的实际需要,选择设置。
第3.4.2条 饮食建筑宜设置冷藏设施。设置冷藏库时应符合现行《冷库设计规范》(GBJ72-84)的规定。第3.4.3条 各类库房应符合第3.1.6条规定。天然采光时,窗洞口面积不宜小于地面面积的1/10。自然通风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地面面积的1/20。
第3.4.4条 需要设置化验室时,面积不宜小于12㎡,其顶棚、墙面及地面应便于清洁并设有给水排水设施。
第3.4.5条 更衣处宜按全部工作人员男女分设,每人一格更衣柜,其尺寸为0.50×0.50×0.50m3。第3.4.6条 淋浴宜按炊事及服务人员最大班人数设置,每25人设一个淋浴器,设二个及二个以上淋浴器时男女应分设,每淋浴室均应设一个洗手盆。
第3.4.7条 厕所应按全部工作人员最大班人数设置,30人以下者可设一处,超过30人者男女应分设,并均为水冲式厕所。男厕每50人设一个大便器和一个小便器,女厕每25人设一个大便器,男女厕所的前室各设一个洗手盆,厕所前室门不应朝向各加工间和餐厅。
第四章 建筑设备 第一节 给水排水
第4.1.1条 饮食建筑应设给水排水系统,其用水量标准及给水排水管道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的规定,其中淋浴用热水(40℃)可取40l/人次。
第4.1.2条 淋浴热水的加热设备,当采用煤气加热器时,不得设于淋浴室内,并设可靠的通风排气设备。第4.1.3条 餐馆、饮食店及食堂设冷冻或空调设备时,其冷却用水应采用循环冷却水系统。第4.1.4条 餐馆、饮食店及食堂内应设开水供应点。
第4.1.5条 厨房及饮食制作间的排水管道应通畅,并便于清扫及疏通,当采用明沟排水时,应加盖篦子。沟内阴角做成弧形,并有水封及防鼠装置。带有油腻的排水,应与其他排水系统分别设置,并安装隔油设施。
第二节 采暖、空调和通风 第4.2.1条 采暖
一、各类房间冬季采暖室内设计温度应符合表4.2.1的规定: 房间名称
设计温度℃ 餐厅、饮食厅
18~20 厨房和饮食制作间(冷加工间)厨房和饮食制作间(热加工间)干菜库、饮料库
8~10 蔬菜库洗涤间
16~20
二、厨房和饮食制作间内应采用耐腐蚀和便于清扫的散热器。第4.2.2条 空调 一、一级餐馆的餐厅、一级饮食店的饮食厅和炎热地区的二级餐馆的餐厅宜设置空调,空调设计参数应符合表4.2.2的规定;
房间名称
设计温度℃
相对湿度%
噪声标准db
新风量m3/h•人
工作地带 风速
一级餐厅、饮食厅
24~26 〈65
NC40
〈0.25 二级餐厅
25~28
〈65
NC50
〈0.3 二、一级餐馆宜采用集中空调系统,一级饮食店和二级餐馆可采用局部空调系统。第4.2.3条 通风
一、厨房和饮食制作间的热加工间机械通风的换气量宜按热平衡计算,计算排风量的65%通过排风罩排至室外,而由房间的全面换气排出35%;
二、排气罩口吸气速度一般不应小于0.5m/s,排风管内速度不应小于10m/s;
三、厨房和饮食制作间的热加工间,其补风量宜为排风量的70%左右,房间负压值不应大于5Pa。第4.2.4条 蒸箱以及采用蒸汽的洗涤消毒设施,供汽管表压力宜为0.2MPa。
第4.2.5条 厨房的排风系统宜按防火单元设置,不宜穿越防火墙。厨房水平排风道通过厨房以外的房间时,在厨房的墙上应设防火阀门。第三节 电气
第4.3.1条 一级餐馆的宴会厅及为其服务的厨房的照明部分电力应为二级负荷。
第4.3.2条 厨房及饮食制作间的电源进线应留有一定余量。配电箱留有一定数量的备用回路及插座。电气设备、灯具、管路应有防潮措施。
第4.3.3条 主要房间及部位的平均照度推荐值宜符合表4.3.3的规定。第4.3.4条 厨房、饮食制作间及其他环境潮湿的场地,应采用漏电保护器。
第4.3.5条 餐馆、饮食店应设置市内直通电话,一级餐馆及一级饮食店宜设置公用电话。第4.3.6条 一级餐馆的餐厅及一级饮食店的饮食厅宜设置播放背景音乐的音响设备。附录一 名词解释
1.餐馆:凡接待就餐者零散用餐,或宴请宾客的营业性中、西餐馆,包括饭庄、饭馆、饭店、酒家、酒楼、风味餐厅、旅馆餐厅、旅游餐厅、快餐馆及自助餐厅等等,统称为餐馆。
2.饮食店:设有客座的营业性冷、热饮食店,包括咖啡厅、茶园、茶厅、单纯出售酒类冷盘的酒馆、酒吧以及各类小吃店等等,统称为饮食店。
3.食堂:设于机关、学校、厂矿等企事业单位、为供应其内部职工、学生等就餐的非盈利性场所,统称为食堂。
4.污染源:一般指传染性医院、易于孳生蚊、蝇的粪坑、污水池、牲畜棚圈、垃圾场等处所。
5.餐厅:餐馆、食堂中的就餐部分统称为餐厅。40座及40座以下者为小餐厅,40座以上者为大餐厅。6.饮食厅:饮食店中设有客座接待就餐者的部分统称为饮食厅。40座及40座以下者为小饮食厅,40座以上者为大饮食厅。
7.就餐者:餐馆、饮食店的顾客和食堂就餐人统称为就餐者。8.主食制作间:指米、面、豆类及杂粮等半成品加工处。
9.主食热加工间:指对主食半成品进行蒸、煮、烤、烙、煎、炸等的加工处。
10.副食粗加工间:包括肉类的洗、去皮、剔骨和分块;鱼虾等刮鳞、剪须、破腹、洗净;禽类的拔毛、开膛、洗净;海珍品的发、泡、择、洗;蔬菜的择拣、洗等的加工处。
11.副食细加工间:把经过粗加工的副食品分别按照菜肴要求洗、切、称量、拼配为菜肴半成品的加工处。12.烹调热加工间:指对经过细加工的半成品菜肴,加以调料进行煎、炒、烹、炸、蒸、焖、煮等的热加工处。
13.冷荤加工间:包括冷荤制作与拼配两部分,亦称酱菜间、卤味间等。本规范统称为冷荤加工间。冷荤制作处系指把粗、细加工后的副食进行煮、卤、熏、焖、炸、煎等使其成为熟食的加工处;冷荤拼配处系指把生冷及熟食按照不同要求切块、称量及拼配加工成冷盘的加工处。
14.风味餐馆的特殊加工间:如烤炉间(包括烤鸭、鹅肉等)或其他加工间等,根据需要设置,其热加工间应按本规范要求处理。
15.备餐间:主、副食成品的整理、分发及暂时置放处。
16.付货处:主、副食成品、点心、冷热饮料等向餐厅或饮食厅的交付处。17.小卖部:指烟、糖、酒与零星食品的出售处。18.化验室:主要指自行加工食品的检验处。
19.库房:包括主食库、冷藏库、干菜库、调料库、蔬菜库、饮料库、杂品库以及养生池等。
附录二 本规范用词说明
一、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
二、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或规定”。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可参照„„执行”。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商店建筑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并应合理地组织交通路线,方便群众和体现对残疾人员的关怀
第2.1.3条 大中型商店建筑应有不少于两个面的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相邻接;或基地应有不小于1/4的周边总长度和建筑物不少于两个出入口与一边城市道路相邻接。
第2.1.4条 大中型商店基地内,在建筑物背面或侧面,应设置净宽度不小于4m的运输道路。基地内消防车道也可与运输道路结合设置。
第2.1.5条 新建大中型商店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前,按当地规划部门要求,应留有适当集散场地。第3.1.1条 商店建筑按使用功能分为营业、仓储和辅助三部分。建筑内外应组织好交通,人流、货流应避免交叉,并应有防火、安全分区。
商店建筑面积分配比例
建筑面积(㎡)营业(%)仓储(%)辅助(%)>15000 >34 <34 <32 3000~15000 >45 <30 <25 <3000 >55 <27 <18 第3.1.4条 商店建筑,如设置外向橱窗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橱窗平台高于室内地面不应小于0.20m,高于室外地面不应小于0.50m;
二、橱窗应符合防晒、防眩光、防盗等要求;
三、采暖地区的封闭橱窗一般不采暖,其里壁应为绝热构造,外表应为防雾构造。
第3.1.6条 营业部分的公用楼梯,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室内楼梯的每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40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6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8m;
二、室外台阶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30m;
三、供轮椅使用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两侧应设高度为0.65m的扶手,当其水平投影长度超过15m时,宜设休息平台。
第3.1.7条 大型商店营业部分层数为四层及四层以上时,宜设乘客电梯或自动扶梯;商店的多层仓库可按规模设置载货电梯或电动提升机、输送机。
第3.1.8条 营业部分设置的自动扶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自动扶梯倾斜部分的水平夹角应等于或小于30°;
二、自动扶梯上下两端水平部分3m范围内不得兼作它用;
三、当只设单向自动扶梯时,附近应设置相配伍的楼梯。
第3.1.10条 营业厅内采用自然通风时,其窗户等开口的有效通风面积,不应小于楼地面面积的1/20,并宜根据具体要求采取有组织通风措施,如不够时应采用机械通风补偿.第3.2.2条 普通营业厅内各售区面积可按不同商品种类和销售繁忙程度而定。营业厅面积指标可按平均每个售货岗位15㎡计(含顾客占用部分);也可按每位顾客1.35㎡计。注:营业厅内,如堆置大量商品时,应将指标计算以外的面积计入仓储部分。第3.2.3条 普通营业厅内通道最小净宽度应符合表3.2.3的规定。普通营业厅内通道最小净宽度
表3.2.3 通道位置 最小净宽度(m)
1、通道在柜台与墙面或陈列窗之间 2.20
2、通道在两个平行柜台之间,如:
A、每个柜台长度小于7.50m
B、一个柜台长度小于7.50m,另一个柜台长度7.50~15m
C、每个柜台长度为7.50~15m
D、每个柜台长度大于15m
E、通道一端设有楼梯时
2.20 3.00 3.70 4.00 上下两个梯段宽度之和再加1m
3、柜台边与开敞楼梯最近踏步间距离 4m,并不小于楼梯间净宽度 注:①通道内如有陈设物时,通道最小净宽度应增加该物宽度。
②无柜台售区、小型营业厅可根据实际情况按本表数字酌减不大于20%。③菜市场、摊贩市场营业厅宜按本表数字增加20%。
第3.2.4条 营业厅的净高应按其平面形状和通风方式确定,并应符合表3.2.4的规定。营业厅的净高
表3.2.4 注:①设有全年不断空调,人工采光的小型厅或局部空间的净高可酌减,但不应小于2.40m。②营业厅净高应按楼地面至吊顶或楼板底面之间的垂直高度计算。
五、各公共通道的安全出口及其间距等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
第3.2.12条 大中型商店为顾客服务的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不包括在营业厅面积指标内):
一、顾客休息面积应按营业厅面积的1~1.40%计,如附设小卖柜台(含储藏)可增加不大于15㎡的面积;
二、营业厅每1500㎡,宜设一处市内电话位置(应有隔声屏障),每处为1㎡;
三、应设顾客卫生间;宜设服务问讯台。
第3.2.13条 大中型商店顾客卫生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男厕所应按每100人设大便位1个、小便斗2个或小便槽1.20m长;
二、女厕所应按每50人设大便位1个,总数内至少有坐便位1~2个;
三、男女厕所应设前室,内设污水池和洗脸盆,洗脸盆按每6个大便位设1个,但至少设1个;如合用前室则各厕所间入口应加遮挡屏;
四、卫生间应有良好通风排气;
五、商店宜单独设置污洗、清洁工具间。
第三节 仓储部分 库房设计
库房内通道净宽度
表3.3.4 通道位置 净宽度(m)
1、货架或堆垛端关与墙面内的通风通道 >0.30
2、平行的两组货架或堆垛间手携商品通道,按货架或堆垛宽度选择 0.70~1.25
3、与各货架或堆垛间通道相连的垂直通道,可通行轻便手摊车 1.50~1.80
4、电瓶车通道(单车道)>2.50 注:①单个货架宽度为0.30~0.90m,一般为两架并靠成组;堆垛宽度为0.60~1.80m。②库内电瓶车行速不应超过75m/min,其通道宜取直,或设回车场地不宜小于6m×6m。第3.3.5条 库房的净高应由有效储存空间及减少至营业厅垂直运距等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设有货架的库房净高不应小于2.10m;
二、设有夹层的库房净高不应小于4.60m;
三、无固定堆放形式的库房净高不应小于3m。第四节 辅助部分
第3.4.2条 商店的办公业务和职工福利用房面积可按每个售货岗位配备3~3.50㎡计。第3.4.3条 商店内部用卫生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男厕所应按每50人设大便位1个、小便斗1个或小便槽0.60m长;
二、女厕所应按每30人设大便位1个,总数内至少有坐便位1~2个;
二、盥洗室应设污水池1个,并按每35人设洗脸盆1个;
四、大中型商店可按实际需要设置集中浴室,其面积指标按每一定员0.10㎡计。第一节 防火
大中型商业建筑中有屋盖的通廊或中庭(共享空间)及其两边建筑,各成防火分区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当两边建筑高度小于24m则通廊或中庭的最狭处宽度不应小于6m,当建筑高度大于24m则该处宽度不应小于13m;
二、通廊或中庭的屋盖应采用非燃烧体和防碎的透光材料,在两边建筑物支承处应为防火构造;
三、通廊或中庭的自然通风要求应符合第3.1.10条的规定。当为封闭中庭时应设自动排烟装置;
四、通廊或中庭的消防设施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
第4.2.1条 商店营业厅的每一防火分区安全出口数目不应少于两个;营业厅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直线距离不宜超过20m。
注:小面积营业室可设一个门的条件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
第4.2.2条 商店营业厅的出入门、安全门净宽度不应小于1.40m,并不应设置门槛。
第4.2.3条 商店营业部分的疏散通道和楼梯间内的装修、橱窗和广告牌等均不得影响设计要求的疏散宽度。第4.2.4条 大型百货商店、商场建筑物的营业层在五层以上时,宜设置直通屋顶平台的疏散楼梯间不少于2座,屋顶平台上无障碍物的避难面积不宜小于最大营业层建筑面积的50%。
第4.2.5条 商店营业部分疏散人数的计算,可按每层营业厅和为顾客服务用房的面积总数乘以换算系数(人/㎡)来确定:
第一、二层,每层换算系数为0.85; 第三层,换算系数为0.77;
第四层及以上各层,每层换算系数为0.60。
第4.2.6条 商店营业部分的底层外门、楼梯、走道的各自总宽度计算应符合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第五篇:《现行建筑设计规范》
内容简介:《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现行建筑结构规范大全》、《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修订缩印本(以下简称《规范大全》),自1994年3月出版以来,深受广大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工程施工人员的欢迎。但是,随着科研、设计、施工、治理实践中客观情况的变化,国家工程建设标准主管部门不断地修订、制订新的标准规范已成必然。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我社将根据规范的修订、制订情况,适时地对原《规范大全》修订缩印本做调整、补充,以飨读者。
《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修订缩印本收入建筑设计、建筑物理、建筑电气、建筑暖通与空调等方面标准规范,计5部分,116个;《现行建筑结构规范大全》修订缩印本收入建筑结构、工程抗震、勘察及建筑地基与基础等方面标准规范,计6部分,84个;《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修订缩印本收入建筑施工技术、质量验收、建筑安全等方面标准规范,计6部分,105个。以上《规范大全》的出版,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需要,受到热烈欢迎。但是限于篇幅等原因,这些规范的条文说明当时没有编人。
为使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规范条文,我社决定陆续出版配合以上《规范大全》的条文说明大全。继先期推出《现行建筑设计规范条文说明大全》后,本次推出《现行建筑施工规范条文说明大全》和《现行建筑结构规范条文说明大全》(以下简称《条文说明大全》)。为方便读者对照查阅,《条文说明大全》保留了《规范大全》的序号,对少数未能编入条文说明的规范,目录中标为“无”。
需要非凡说明的是,由于标准规范处在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中,而且出版社受出版发行规律的限制,不可能在每次重印时对《大全》进行修订,所以在全面修订前,《大全》中有可能出现某些标准规范没有被替换和修订的情况。
目录: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92 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50083-97 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J2-86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27998 工程抗震术语标准JGJ/T97-95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砌体基本力学性能实验方法标准GBJ129-90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14-2004 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2002年版)JGJl37-2001 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00 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 木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50329-2002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 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7-91 网壳结构技术规程JGJ61-2003 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2003
冷轧扭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5-97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 轻骨料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12-99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l4-2003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92 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GBJ130-90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 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设计规程JGJ/T22-98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和施工规程JGJ1-91 大模板多层住宅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20-84 V形折板屋盖设计与施工规程JGJ/T21-93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冷拔钢丝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与施工规程JGJ19-92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2004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 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复合载体夯扩桩设计规程JGJ/T135-2001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118-98 岩土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高层建筑岩土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83-91 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324-2001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5 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J135-90 烟囱设计规范GB50051-2002 钢筋混凝土筒仓设计规范GB50077-2003 架空索道工程技术规范GBJ127-89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混凝土电视塔结构技术规范GB50342-2003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2003年版)GB50038-94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01 6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93 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GB50267—97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140—2004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 工业构筑物抗震鉴定标准GBJ117—88 危险房屋鉴定标准(2004年版)JGJ125—99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 贯人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136—2001 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50269—97 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GBJ144—90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98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00 室外给水排水工程设施抗震鉴定标准GBJ43—82 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