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对对子活动
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对对子活动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3、训练学生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对联故事和根据教师的命题写出对联。
3、学生分组,选出小组长。
活动安排:
60分钟。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场谈话
无论是皇宫大殿,还是农家小院;
无论是楼台馆所,还是商业小店;
无论是名胜古迹,还是寻常茶园;
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满十过年……
在中国大地上,时时处处都能看到它——对联。
(边放幻灯边说下面的话,幻灯片中的图片上皆有对联)
紫禁城有之,岳阳楼有之,武侯祠有之,盐业历史博物馆有之,王爷庙有之,富顺文庙有之,荣县大佛寺有之……
对联,就那么不起眼的两句话,却蕴含着历史的沧桑;
就那么不起眼的两句话,却蕴含着时代的变迁;
就那么不起眼的两句话,却蕴含着智慧的思考,美好的祝愿和永恒的纪念…… 今天我们就将试着走进对联的世界,让同学们敏捷的思维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二、对联小史简介
幻灯片展示老师讲的内容:
对联小史
对联就是通常所说的对子,它作为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雅俗共赏,素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对联起源很早,可追溯到唐以后的五代时期。这是因为它是从律诗的对仗演化而来的。
最早的“对联”何时出现?据《宋史·世家·西蜀孟氏》载后蜀之主孟昶(chăng)“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清代,对联发展到纯熟的全盛阶段,它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行业,各个方面。
三、对联故事欣赏
明清时,读书专门有“对课”即“对对子”一门学科;古代文人也喜欢吟诗作对,对对子成了读书人之间一件平常又高雅的活动。至今,在民间都还流传着许多有关对联的故事,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三个组的同学给我们带来的对联故事,体会下对联在形式上和特点。
(三个组派代表上台讲对联故事)
小结:对联在形式上就是对偶句,字数相等,上下联节奏相同,相对词语的词性相同。
四、命题作对交流
幻灯片展示教师事先出的题,让各组派代表介绍本组应对的情况。
命题作对交流
1、以“粉笔”和“墨水”为内容写一副教师节赠联。
2、母亲50岁生日,请你拟一副寿联。
五、集体口头应对
通过以上的展示,我们更加认识了对联,其实就是对偶句;同时,同学们灵活的大脑已经开始运转,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口头对对联,一者检阅一下同学们平时的积累,二者再次为同学们的大脑热热身。
老师念上联,学生口头齐答下联,幻灯展示内容如下:
牛刀初试
第一组
过五关 文可安邦 青山不老
锦上添花 福如东海 明枪易躲
第二组
儿不嫌母丑 要想人不知 路遥知马力
客路青山外 家贫出孝子 酒逢知己饮
海内存知己 开轩面场圃 谈笑有鸿儒
第三组
有心栽花花不开 酒逢知己千杯少 良药苦口利于病
近水楼台先得月 沉舟侧畔千帆过 春潮带雨晚来急
六、分组应对竞赛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体的力量是最大的”,下面我们将进行分组竞赛,看幻灯片上出的题,组内可商量,看哪一个组对得又多又快。幻灯内容如下:
分 组 竞 赛
1、高高兴兴出门
2、老师反反复复讲
3、明月松间照 明月松间夜夜照
4、海上升明月 海上升明月寄相思
5、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看风光
七、师生小结活动
1、每组推荐一个同学起来谈活动的感受,限时2分钟。
2、教师小结,幻灯展示:
小 结
对对子是一种文字游戏,也是一种智力大比拼,它让我们在娱乐中学会谴词造句,学会驾驭语言。当赋予对联这种形式以恰当的内容的时候,它就有了生命力,这是拼音文字所不能比拟的。所以,我们每个同学都要热爱我们的汉语言文字,认真地学习它,正确地使用它,努力去发掘它的无穷魅力。
八、布置课后作业
调查收集本市一处名胜古迹的对联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掌故,下一次上活动课时在班上交流。
第二篇:(50例)“碰撞出思想火花”“凝聚成高度共识”:解放思想类过渡句
“碰撞出思想火花”“凝聚成高度共识”:解放思想类过渡句(50例)
1.循规蹈矩只会把我们引到错误的方向上去,墨守成规只会让我们湮没在历史的洪流当中。
2.不会总结、不善思考,思想就会停驻;不下功夫、不能坚持,脚步就迈不开。
3.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紧跟时代步伐;只有奋发进取,才能创造新的辉煌。
4.“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前瞻视野,“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
5.热烈的交流,碰撞出思想火花;深入的讨论,凝聚成高度共识。
6.善于预见他人预见不到的情况,善于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7.将“不可能”变成“一定能”,将“找理由”变成“找办法”。
8.既要来一场“思维里的革命”,又要来一场“体系性的重塑”。
9.一手抓当前,解决眼下难题;一手谋长远,涵养发展后劲。
10.绝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觉,绝不能让故步自封占据上风。
11.既要立足当前、直面问题,又要着眼未来、登高望远。
12.清除各种有形无形的栅栏,打破各种院内院外的围墙。
13.好经验、好做法固化下来,好气势、好态势保持下去。
14.既要想明白、更要做明白,既要有说法、更要有办法。
15.以宽广的思维“想事”,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干事”。
16.在解放思想中谋篇布局,在躬身入局中担当作为。
17.以历史的眼光看待过往,用发展的理念审视现在。
18.解放思想引领发展破局,改革创新厚植发展势能。
19.冲破思想观念上的障碍,打破体制机制的梗阻。
20.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应变求变。
21.嘴里说着“市场化”,骨子里还是“官本位”。
22.在提升效率上想办法,在加快速度上谋思路。
23.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
24.理念跟不上“理想”,能力跟不上“梦想”。
25.勇于突破“天花板”,敢于驶上“快车道”。
26.敢于打破路径依赖,善于突破思维定式。
27.不拘泥以往的经验,不照搬别人的做法。
28.在思路上开拓创新,在方法上推陈出新。
29.思想上的陈旧观念,执行上的层层衰减。
30.善学外智开阔思路,善借外力攀上高峰。
31.走在前的强势思维,敢创新的破局思维。
32.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领会是落实的前提。
33.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全力以赴推动开放。
34.观念上有“代差”,精神上有“落差”。
35.敢突破思想藩篱,敢打破陈规旧律。
36.开动脑筋勤想事,千方百计办成事。
37.结合实际谋思路,合力攻坚求突破。
38.立足当前谋长远,站位当地谋全局。
39.跳不出条条框框,打不破利益藩篱。
40.突破“惯性圈”,打破“舒适区”。
41.闯出“舒适区”,力戒“温吞水”。
42.跳出来想问题,跳进去抓落实。
43.克服路径依赖,摒弃成规陋习。
44.抬头志在万里,低头绣花功夫。
45.唯有找准坐标,方能善谋善为。
46.放下教科书,撕掉老黄历。
47.不想争第一,只求不垫底。
48.思想一松劲,行动退千寻。
49.敢于谋大事,善于破难题。
50.往下想三层,往前看三步。
第三篇:捕捉思维碰撞的火花—语文教学智慧
捕捉思维碰撞的火花
——语文课堂的教育智慧例谈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它所承载的信息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融入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我愿是学生的同伴更愿是学生智慧和心灵的欣赏者,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凭借教材中的语言,激发学生超越于知识之上的智慧、灵感、激情和创造性的生命活力,根据教材的语言特色、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自身的教学特点和风格,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裁剪,真正把教材当作例子,把学生的问题、困惑、兴趣、经验、感受等作为教学新的生长点,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师生在教学中进行思维的碰撞,言语的交流,问题的探究,生命的提升,在共同的生命活动中实现了双赢。
在《散步》的教学中,有学生提到:“假如‘我’决定走小路的话,母亲会是什么感受呢?虽然备课过程中我并没有思考到这个问题,很怕一时无法应对,但考虑到这是一个不错的假设,我灵机一动,把这个问题还给学生,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母亲不会生气的,因为她最后还是摸摸小孙子的脑袋,决定顺从小孙子走小路。也有的学生说,母亲心里多少是会有些不舒服的。为什么呢?他说不出,我就举了一个自己父母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其实父母年老了就像个孩子,喜欢口是心非,要哄,“我”这么做,母亲心里是很温暖的,我不这么做,母亲不会怪罪,但心里难免有疙瘩。这个课堂小插曲,让学生在感受到浓浓亲情的时候,也体悟了父母的心里,更知道该如何孝顺父母了。
在《陈太丘与友期》的教学中,讨论到对元方这一人物的印象时,我抛出了“元方入门而不顾”是否失礼”这一讨论,留下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思考,让他们的思维在短时间内沉静,又倏忽间崩裂炸开。学生们各抒己见,争论热烈,成为本节课的最大亮点之一。有同学说:不失礼。对于一个七岁孩子不能要求过高,元方只是想用这样的行动让父亲这位朋友受到教育、得到教训。一个7岁的孩子能想到且能做到这点,够大胆、聪明、智慧的了。有同学在继续丰富本小组的见解,巩固观点:认为“元方入门不顾”是“失礼”的同学按耐不住了,争着发言:作为一位父亲的同辈,元方的长辈,人家放下自己的姿态向你这孩子道歉,请求你的原谅,你元方作为一个受过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不该不给别人机会。不用说,持这方观点的同学还真是慧眼智心。顺着他们的说法,我又在班上强调了一下宽容的力量,渗透德育的教育目标。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我们应该磨练师生智慧共生的智慧课。具体到课堂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亲近文本并让自己的思想和灵感与文本思想情感碰撞。如何去亲近作者并与之进行心灵交流或者说去与文本、作者进行零距离的心灵对话。这样,老师引得精彩,导出特色;学生悟得其神,炼得其法,智慧共生的语文智慧课堂就这样形成了,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通过思维与情感互动,达到心灵相通,情感共鸣。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师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智慧共生的舞台。
第四篇:让班集体建设闪烁智慧的火花
让班集体建设闪烁智慧的火花
——在班集体建设总结研讨会上的讲话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兴则校盛,班衰则校衰。加强班集体建设旨在创设和谐、团结、向上的育人环境,激活学生乐学、善思、奋进和自主、自强、自立的内驱力,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旨在引领师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学会体谅、学会沟通、学会互相尊重、实现自我发展与完善;旨在夯实学校育人基础、提升学校育人品次、保障学校可持续发展。班主任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最直接、最主要的组织实施者,是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和参与者。“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定有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已成共识。优秀的班主任除了具备爱心、耐心、责任心以外,还需利用一些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工作,让班集体建设闪烁智慧的光芒。
一、重新审视班主任工作的地位和现状。
班主任工作是神圣的,任何一个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班主任的教育和培养。教育家王宝祥在他出版的《新时期班主任工作》这本书的自序中这样写道:“做一名中小学教师,如果没有当过班主任,或者做不好班主任工作,那么,他不能算一个完整的好的教师,只能算半个教师;他在育人事业中所做的贡献,就有了重要的欠缺;他所体尝到的教师职业的崇高与幸福,也会留下太多的遗憾。”所以,担任班主任,是教师职业生涯中不可忽缺的重要内容,是教师一生的光荣与骄傲。
班主任工作很辛苦,很劳累。据教育部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一位中小学班主任的工作量相当于任课教师工作量的2—2.5倍,而精神负担更重。究其原因主要有:其一,班主任这一角色负责的事情太多,正如教育专家任小艾老师所言“班主任是多种角色集于一身的工作。”于是,就形成了有目共睹的事实:来的早,走的迟;管学习,管纪律;管生活,管健康;管上课,管下课;管白天,管晚上,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家长负责………有时,还得面对种种来自不同方面的责难。其二,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和管理水平还不高,对于工作中许多规律性的东西缺乏理性的思考,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工作的意识还相对缺乏,工作往往疲于应付,前瞻性和创新性不够,工作效果常常是事倍功半。全国知名的班主任,如任小艾,李镇西,魏书生等,他们工作其实也很累,只不过总是心态乐观、精神饱满,善于在探索班主任工作规律上下功夫,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减少了无效劳动,增添了班级管理的智慧。所以,班主任要在纷繁复杂的事务中做到游刃有余,惟有学习,借助智慧的力量。
二、注重几种心理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有效运用。
1、运用“破窗效应”,创建良好的班级氛围
“破窗效应”理论源自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的一项实验。在这项实验中,詹巴斗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摆在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街区,并且把这辆车的车牌摘掉,把顶棚打了个洞。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放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车摆了一星期仍完好无损。然后,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好车的玻璃窗也敲了一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这辆车也被偷走了。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就“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窗户的玻璃,而这窗户又没有得到及时修理,人们就可能受到这一块破窗的暗示而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幢建筑物被打碎的窗户越来越多,最后整幢建筑物变得破烂不堪。
一个班级就像一辆汽车,当它完好无损时,同学、老师都会珍爱它,这个班的同学也在这充满肯定、赞扬的气氛中,产生了以班级为荣的思想,并自觉地维护班级荣誉,整个班级就会进入良性循环状态。相反,如果一个班级疏于管理,班主任对班级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没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或认为这只是个别现象,不会影响全局而放任自流,各种坏风气、坏思想、坏习惯就会乘虚而人,久而久之,整个班级就会陷入混乱状态,问题层出不穷。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谨防“破窗效应”出现:要制订并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用规则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做到防患于未然;要有一颗敏感细腻的心,时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采用集体教育和个别谈心的方法,把不牢固的“窗”及时加固、扭紧,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后进生是班级最容易破损的“窗”,班主任应将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爱心给予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对改正错误的学生不吝惜表扬,在班里形成正确的舆论和宽松的氛围。
2、运用“罗森塔尔效应”,培养学生对前途的期望。
罗森塔尔是著名的心理学家,他做过一个实验:他在一所普通中学的某个班里随便走了一圈,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来的学生真的成了班上的佼佼者。罗森塔尔这时才说,自己对这几个学生其实一点儿也不了解。是暗示对他们产生了积极的期望心理,从而提高了自信心。教育家的秘诀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对前途的期望,让学生朝着老师的期望发展,让学生对前途产生美好的期望。正如心理学上的“确认放大原理”:把目光盯在哪儿,被盯的地方就会放大。如果把教师的目光比作阳光,把学生的优点和缺点比作土里的种子,当我们的目光盯在他们的优点上,就像阳光照在优点的种子上,使优点的种子发芽成长;反之,目光盯在缺点上,就像阳光盯在缺点的种子上,使缺点的种子发芽成长。目光盯住优点,就会感觉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产生出自我完善的欲望,会让自己表现得更好。
(1)班主任既要善于为班级、学生制订可触的近期目标,又要善于描绘美好的远景蓝图,引领学生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不断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向着理想的目标迈进。
(2)班主任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成功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迈好第一步”主题活动,让学生对绚丽多彩的未来产生深切的期待。
(3)班主任宜采用正面引导方式,在学生心中产生积极的暗示。如在指出学生错误时,少用“你不应该……”而多用“你应该……”句式进行引导。
3、运用“共生效应”,建立互帮互助的学习“共生圈”
自然界有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而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共生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当充分利用“共生效应”,发挥优等生的带头作用,帮助学生建立互帮互助的学习“共生圈”。
(1)开展小组互帮互学活动。班主任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课堂活动分解到各个小组中,要求他们互相帮助,分工合作,共同参与,将小组的参与率和平均分作为评价的标准,因此,小组每个成员都必须对自己和组织内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不仅要自己获得成功,也要关心帮助其他成员获得成功。在“共生圈”内,一方面,班主任要引导探讨,互助提高,另一方面,要引导各“共生圈”小组之间竞赛,形成一个总的“共生圈”。这样,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2)开展帮扶结对活动。要求一名优等生结对帮助一名后进生,将后进生的进步和优等生的考核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互相帮助中结伴成长。
总之,要做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就要学习和研究一些心理效应,发挥各种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提高管理实效,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三、班主任智慧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显山露水。
优秀班集体的形成需要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需要优美的班级物态环境,更离不开精神生活的引领,班级文化就是班级的精神和灵魂。我校广大班主任老师,对班级文化建设从感知、认同、心动到行动,迸发出一股空前的工作激情,师生探讨、集思广益、精雕细琢,智慧碰撞,充分发挥了班集体中每个成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大家的智慧和双手共同创设喜爱的、富有特色的文化环境。精彩纷呈、百花齐放、优美高雅、富有教育性的班级文化不仅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和享受,也陶冶了师生情操,沟通了师生的心灵,浓郁的文化气息浸润在每个班级。
班级的文化建设包括了班名、班训、班规、班徽、班级励志歌曲等诸多内容,它们的设计展现出班主任独特的教学理念。比方说班训,我们见到的不仅仅是局限于团结、进取、自尊、自强一类的套话,而是很有个性特色,让人过目不忘。如:三(1)有理想就会有奇迹;三(5)让自己因我而自豪,让别人因我而幸福;三(6)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二(6)用进取书写成长,用辉煌记录青春;一(4)我们不是最好的,但我们会更好;……又如:三(3)班名:进取班,励志歌曲:奔跑; 三(5)班名:追梦班,励志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 三(8)班相同; 一(1)班名:未来班,励志歌曲:明天会更好;一(4)班名:鹰之班,励志歌曲:飞的更高;二(1)班名:追梦少年班,励志歌曲:真心英雄……无不给人未来以无限的遐想和美丽的憧憬。
教育是激荡心智、彰显个性、关照心灵成长的活动,它特别需要用智慧去润泽,去激活。打造温馨的班集体,守望着学生健康成长,我们永远保持在路上。
第五篇:让知识简单化,让思维的火花绽放
让知识简单化,让思维的火花绽放
这次暑期培训活动,为我们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带给了优越的学习条件。在培训期间,我用心学习,认真聆听专家讲座,观摩同仁的课堂教学,不断学习教学相关策略,用心去领悟教育理论观点,这次培训使我在教学理论和教育观念上得到了超多的补充,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同时也解决了一些我以往教学中的困惑。
专家讲座,让我有一种与名师对话的感觉,我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其中,刘老师的讲座中印象最深的时,让我明确了教学活动的目的一定要明确,一切活动都要从目的出发,有明确的目的,还要让孩子们明确活动要求达到的目的,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一言一行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还要在学习中让孩子经历教学中的知识,去体验去感受,去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去逐层探索,从而发现规律。讲座中还分析了我们要在课堂上做到的而却忽视的东西“如课堂教学要传授的不是技术而是思想”,我的教学中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往往是教给学生学会怎么做,而不是让学生去探究去思考,去产生思维的火花,通过学习让我豁然开朗。
杜老师给我们分享了“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认识”,数学的学习目的是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用数学知识来简单化,从量到数的过程是把具象化的知识抽象化,从而使其应用更加广泛,数学课堂传递的是思维,而不是技术。在新知的学习上可以通过合情推理发现,演绎推理验证的思路来设计,还要重视定义的应用,养成理解定义,应用定义的好习惯,很多的知识都可以通过定义来理解。
杨老师告诉我们概念的教学上要犹如生命的乐章一般存在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让孩子在课堂上经历春天的知识萌芽思考,夏天般的热烈探究,秋天开始收获满满的知识,冬之冷静思考酝酿知识进而升华,作为下次萌发的准备力量。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注意教学环节和目标的关系,设计意图必须明确,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去充分感受,完整经历概念认知的过程,从而形成概念,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形成一首优美的乐章。
这次教师培训,让我感受到自己深深的不足,教育是终生事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应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挤时光去学习充电,“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深深感悟到:读书学习,永无止境,方能使自我知识渊博、观察敏锐、充满自信,永葆教育智慧之活水永不干涸。向书本请教,听专家讲座,聆听名师的课堂,学习同伴的长处,为自我的教育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作好准备。一切的学习都是为了自我的实践,今后工作中我要用学到的东西来改善我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