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法交换律 (朝三暮四的故事)
加法交换律(朝三暮四的故事)
宋国有一个很喜欢饲养猴子的人。他家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懂他的心意。他宁愿可减少全家的口粮,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然而过不了多久,家里就越来越贫困了。他打算减少猴子吃桃子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不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从今天起给你们的桃子改为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了吧?”猴子一听,十分恼怒,想了一会,他又说,给你们的桃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够了吧?猴子一听,一个个都在地上打起滚来,非常高兴。
猴子聪明吗?为什么?
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在数学中也有这样的现象:3+4=7,4+3=7 这就是加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第二篇: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经历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体验获得数学知识、探索数学规律的常用策略。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渗透变与不变和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经历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渗透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难点: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小猴子吃桃子。小猴子最喜欢吃桃子了,猴妈妈每天上午发给小猴3个桃子,下午发2个。时间长了,小猴不高兴了,怎么每天下午都少一个桃子啊?于是,猴妈妈每天上午发给小猴2个桃子,下午发3个。这下,小猴子高兴地笑了。
听完这个故事,你想对小猴说点什么啊?
同学们真聪明,能够抓住桃子的变与不变进行分析。
今天,我们就抓住数学中的变与不变来探索规律。(板书:变与不变)
二、探索规律
(一)加法交换律
1、咱们在数学运算中已经学习了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根据你的学习经验,想想在运算的过程中,有没有数的位置变了,而得数不变的现象呢?你认为在什么运算中有? 生:加法、乘法
2、你能举出一个加法算式的例子吗? 师适时板书,示范写法。(比如:2+5=5+2 2+5=7,5+2=7,交换加数的位置后,得数不变,用等号连接。)有同学说乘法中也有,也请你举例来验证一下。
3、观察并思考:
(出示幻灯片,学生理解并说出算式)
4、反馈:
现在我们以黑板上的几道算式为例,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左边的加法,你发现什么规律没有?看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加数位置变了,得数没变。
师:出示定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这是我们数学运算中一个很重要的运算定律,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加法交换律)
5、用字母表示:
加法运算中有这样一条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我们可以写出多少个这样的算式?
能不能想个办法,用一个式子就能表示出这个定律呢?可以同桌
商量一下。
反馈:字母、符号等。
(二)乘法交换律
通过刚才加法交换律的学习,现在请你观察这些乘法算式,你一定有所发现,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生:乘法交换律(师板书)字母表示(师板书)
(三)联系旧知
刚才我们通过举例、观察、归纳概括出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其实,这两个运算定律我们很早就接触过了。比如,我们一年级学习的看图写两个加法算式,应用了什么定律?再比如,二年级学习的根据一句乘法口诀写两个算式,应用了什么定律?所以说,这两个定律我们已经接触过了,只是今天我们把它归纳概括出来了。
三、达标检测:
1、完成练一练1.2.3题
2、比比谁算得快!(本节不做)
25+49+75 60+58+40 50×18×2 40×12×5
四、猜想验证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归纳概括出了加法的交换律和乘法的交换律,知道两个数相加或两个数相乘,存在交换律。那么三个数相加或相乘,是否也可以用交换律?减法和除法是否也存在交换律呢?
2、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同桌两人合作,举例进行验证。
3、反馈:
请你汇报的时候先说你的猜想是什么?再说怎么验证的?最后说结论是什么。
师小结:加法和乘法,我们写出了几百个算式,都符合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交换因数位置,积不变。而减法或除法中,只有被减数、减数相等或者被除数、除数相等的时候得数不变,其他的时候都不行。那我们能说减法和除法有交换律吗?因为我们能够举出一些反例,证明交换位置以后,结果变了,所以这个猜想不成立。
五、学习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探索,归纳概括出了加法的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我发现大家很会学习。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的学习过程好吗?
举例——观察——归纳概括出结论——猜想——验证 这是我们数学学习中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叫做归纳猜想法
第三篇:《加法交换律》教案
《加法交换律》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科书P28/例1加法交换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
2.让学生学会用符号或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3.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进行教学。
4.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会用符号或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运算律。【教学过程】 一.课前一分钟
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个语言游戏,好吗?老师说个词,你们把它倒过来。比如:我说“喜欢”,你们说:“欢喜”。会说吗?
练习:来回——回来;亮光——光亮;语言——言语;千万——万千。板书:好听——听好;提问——问题;好学——学好。提出希望:这节课充分展示自己,回答好问题,学好知识。二.讲授新课
谈话:你们会骑自行车吗?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1.探索发现规律
出示例1李叔叔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1)让学生读题,口头列式解答,教师板书.板书: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提问:你还记得在加法算式中,“40”和“56”叫什么,”96”叫什么吗?(2)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回答:两个加数相同,和相同;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同。)(3)提问:两个算式的得数相同,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板书:40+56=56+40 教师说明:这样的式子叫等式。
(4)想一想:这个等式说明了一个什么规律?(引导学生说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2.例举验证规律
提问:是不是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都不变呢?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两个数,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求出它们的和。学生练习并汇报。
提问:根据这两个算式能写出怎样的等式?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若干个等式)3.概括总结规律
(1)观察这些等式,想一想它们都说明了一个什么规律?(引导学生说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教师说明:这个规律叫加法交换律。
(2)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吗?(文字、符号、图形或字母)(引导学生说出字母表达式:a+b=b+a)4.类比拓展规律
师:我们用举例的方法验证了加法有交换律。讨论:减法、乘法和除法中有交换律吗?举例验证。三.巩固应用深化规律
想一想以前学过的知识中,那些地方应用过加法交换律?(加法验算)下面我们应用加法交换律再做一些练习: 1.对口令(规则:师说2+3,你对3+2)25+65 999+888 同桌对口令 2.填空
36+()=64+36 300+600=()+()()+65=()+35 630 +()= a+()280+()=()+()3.先填上“>”“<”或“=”,再说说你的发现。
30+50+70 O 30+70+50 45+35+65 O 65+35+45 200+40+300 O 40+300+200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发现:三个加数相加,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教师引申:如果更多加数相加,任意交换它们的位置,和变吗?(不变)4.运用加法交换律,你能写出几个算式? 3+4+7=()+()+()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例1李叔叔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加法交换律
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40+56=96(千米)字母表达式:a+b=b+a 56+40=96(千米)40+56=56+40 学生例举的若干个等式
检测练习
班级: 姓名:
1.判断下列等式是否符合加法交换律,72+28=28+72()
75+25=125-25()20+380=370+30()
3+4+5=4+5+3()a×400=400×a()
2.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
()+35=45+()
36+()=()+64 200+500=()+()
()+x=()+y 7+8+3=7+()+()
4+()+6=4+()+9 3.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38+456= 307+348=
123+2847= 1432+2418=
4﹡ 运用加法交换律,你能写出几个算式?
25+49+75=()+()+()=()+()+()=()+()+()=()+()+()=()+()+()
第四篇:加法交换律教案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入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受加法运算律。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规律。【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过一两周,我们学校就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校运会了,最近,同学们锻炼的热情可高了,我们一起看看吧!(课件出示学生们体育活动场面图)提问: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估计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以下几种,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跳绳的有多少人?(2)女生有多少人?
(3)跳绳的比踢毽子的多几人?(4)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5)跳绳的男生比跳绳的女生多多少人?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解决“跳绳的有多少人?”和“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两个问题。
二、探究规律,形成方法。
1、探究加法交换律,形成方法。
(1)引导观察,发现问题。提问:谁能解决“跳绳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怎样列式计算?指名回答,教师板书:28+17=45(人)(2)还可怎么列式?板书:17+28=45(人)
(3)这两个算式都是求跳绳的有多少人?仔细观察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不同在哪里?(引导学生说出:加数相同,得数也一样,只不过是把加数的位置调换了一下)。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连接这两道算式?(等号)板书:28+17=17+28 这是一个等式,读一读。
2、枚举归纳,积累感知。猜想、验证:同学们,是不是所有像这样的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都不变呢? 请同学们写几个这样的式子,同桌相互验证。合作交流,概括规律。
3、反馈:你是怎样验证的? 提问:这样的式子你能写完吗?
4、个性创造,构建模型。
问:你们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文字把这些式子全表示出来?
学生尝试用符号、图形或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教师巡视,并选一些典型的进行板书。(学生可能有类似以下一些表示方法:√+×=×+√ ▲+■ =■ + ▲ 甲数+ 乙数=乙数+甲数 a+b=b+a 等)交流:向其他同学介绍你的表示方法。
5、小结:同学们想出来的方法可真多!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叫做加法的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通常我们用a来表示第一个加数,b来表示第二个加数,这些算式可以用字母表示为:a+b=b+a 联系旧知,简单应用。
这个规律其实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你们记得以前在什么地方见过它吗?
三、探索加法结合律
1、提出问题: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①学生列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发现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并指名两人板演不同方法的算式。②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观察和比较这两个不同算式的计算结果。
③这两道算式结果相同,我们可把它写成怎样的等式? 板书:(28+17)+23=28+(17+23)
指出:这两个算式中三个加数分别相同,加数的位置也相同。但两个算式中相加的顺序不同:左边的算式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相加;右边的算式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相加。不管哪两个数先加,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2.出示下面两组算式,观察并探索其中的规律。
(30+10)+50○30+(10+50)(27+23)+47○27+(23+47)讨论:
①这几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②你从这些例子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③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示? 板书:(a+b)+c=a+(b+c)提问:这里的a表示什么?b表示什么c表示什么?(a+b)+c表示什么?a+(b+c)表示什么?
3.小结:三个数连加,改变运算顺序,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
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同学们你们觉得自己学得怎样?下面就来考考你们?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眼力大比拼:判断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82+0=0+82 4+5=7+2(84+68)+72=84+(68+72)(A+B)+26=A+(B+26)30+8+47=47+30+8 75+(48+25)=(75+25)+48
2、智慧大比拼:巧开密码箱。96+35=35+□
204+□=□+204(怎样填,就是一把开密码箱的万能钥匙)
560+(140+40)=(560+□)+□(如果用运算律填,你有几把开箱钥匙)
3、速度大比拼:不改变运算顺序,男生队和女生队赛一赛,看哪队算得又对又快? 男队:(38+76)+24 88+(12+45)(65+79)+35 女队:38+(76+24(88+12)+45(65+35)+79 通过这场比赛,你想说些什么?
原来巧用运算律还能使计算简便呢!这是我们下一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四、分享收获,布置作业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2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发现这些规律的?相信大家今后会应用这种方法发现更多的数学奥秘!
第五篇:加法交换律教案
加法交换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交换律,灵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观察法、引导发现法、讲授法。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师:学习新知之前,我们先来做一组口算题:
35+27 43+65
2、上面这组题都属于哪种运算?(加法运算)
师:那么你们知道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在加法35+27=62中,谁能说说35、27、62的名称
师:你真聪明!
师小结:刚才我们巩固了加法的意义,其实在数学王国里,加法还有很多的奥妙在里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探究加法的交换律
1、李叔叔准备骑自行车去旅行一个星期。今天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40+56=96(千米)为什么?还有不同的做法吗?
56+40=96(千米)
同样的问题,我们列出不同的两道算式那么40+56表示什么?56+40又表示什么(都是求李叔叔今天一共骑的总路程)。
两道算式都表示李叔叔今天一共骑车的总路程,是多少千米呢?(96)那你能不能用一个特殊的符号把两个算式连接起来?40+56=56+40 再仔细观察这个等式,等号左边和右边有什么相同点? 相同点:等式两边的两个加数相同。哪不不同点呢?
不同点:两个加数位置不同。位置怎样了?板书(交换)
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师:像这样的等式你们能在写几个吗?20+83=83+20
19+7=7+19 师:像这样的等式多不多,(多)那么同学们能不能用更简洁的方式把它表示出来呢?比如说,我们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字母,图形,汉字都可以
生1:可以用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生2:可以用○+□=□+○
生3: 我们可以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可以写成: a+b=b+a
师:同学们想出来的方法可真多!在数学上通常用字母AB表示两个加数,这个等式就可以写成:a+b=b+a(AB是可以是哪些数呢?(表示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同学们,我们把这个规律用简洁的方式表达了出来,那能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呢?
生: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那么这个规律能给它取个名字吗?(板书交换律)在数学上通常用字母AB表示两个加数,加法交换律就可以写成:a+b=b+a
三、专题练习
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一个定律,加法交换律。那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
闯关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65=()+35
300+600=()+()
()+147=147+()
()+200=()+()
四、拓展训练
练一练习题
五、归纳总结
新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今天我们 学习了加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那么加法还有什么规律呢,我们下节课研究。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
40+56=56+40 a+b=b+a(加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