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分析(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12:05: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气候变化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气候变化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分析》。

第一篇:气候变化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分析

气候变化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分析

【2017-10-12】

大豆在不同生长阶段所需的水分和温度均有所差异。A.优良率同单产的关系

作物最终单产和早期优良率之间有没有直接的联系呢?通过分析历史数据,我们发现7月单产和优良率相关系数只有0.299,8月二者相关系数为0.490,进入9月,随着大豆生长期间各种不确定因素逐渐明朗,干扰因素下降,优良率对单产的解释效果较好,9月相关系数为0.780,10月相关系数达到0.837,优良率指标能较好解释单产。

对于单产而言,其实5月单产和最终单产从本质上来说没有较大区别。5—7月大豆刚播完还处于开花期,那时的单产数据主要由USDA下属机构世界农业展望局(WAOB)给出,WAOB有两套预估单产的模型,一套模型主要依据天气因素来预估单产,包括温度和降水量这两个参数;另一套模型根据种子技术调整来预估单产。而8月至次年1月的单产则是USDA的另一个下属机构国家农业统计服务局(NASS)给出的。两者最大的不同是WAOB是用模型预估,而NASS的报告数据则完全来自于田间的调查。这也是为什么通过7月优良率的变化来预估8月单产不太准确的根本原因。

图1:单产与7月大豆优良率关系(单位:%,蒲/英亩)

图2:单产与8月大豆优良率关系(单位:%,蒲/英亩)

图3:单产与9月大豆优良率关系(单位:%,蒲/英亩)

B.降水对作物的影响 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作为全球最主要的三个大豆生产和出口国,其天气变化往往是大豆市场投资者所重点关注的。下面我们来看看三个大豆生产国的大豆生长时间。

图4: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大豆生长时间

大豆生长时间长度为90—120天,大约4个月,生长周期包含4个阶段:种植期、开花期、灌浆期和收获期。北半球大豆主产国是美国,每年5—6月播种、9—10月收获;南半球大豆主产国是巴西和阿根廷,每年主要在10—12月播种,次年3—5月收获。

目前,美豆种植最大的几个州分别是伊利诺伊州(11.85%)、爱荷华州(11.62%)、明尼苏达州(9.33%)、北达卡他州(7.07%)、印第安纳州(6.84%)、密苏里州(6.62%)、内布拉斯加(6.32%)和南达科他州(5.86%)。其中印第安纳州降水数据缺失,此处不予考虑。从数据的可获得性和简单性原则出发,我们选取美豆种植面积较大的七州作为样本进行考察。这七个州大豆种植面积占全国55%以上。对于美国而言,一个简单的方法判断当年天气好坏,可以从优良率指标考虑。优良率高说明当年天气状况良好,反之代表天气不好,从数据来看,天气完美的“典范”出现在2004年、2009年、2010年以及2014—2016年。平均优良率低于60%的年份为:2001—2003年、2005年、2008年以及2012—2013年。

对于降水而言,主要会引起旱灾和洪涝。干旱是大豆最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对市场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干旱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决定大豆的减产数量。大豆各个生长阶段的耗水量差异很大。播种到出苗时期,耗水量大约占总耗水量的5%,如水分不足或中途落干,种子在土壤中很容易丧失生长能力,即使勉强发芽出苗也难以达到全苗壮。出苗到分枝时期,耗水量约占总耗水量的13%。分枝至开花,耗水量约占总耗水量的17%,由于花芽陆续分化,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这一时期大豆对水分的要求开始增长,及时灌水对大豆生长发育均有促进作用。开花至鼓粒阶段,大豆需水最多,约占总耗水量的45%,是大豆需水的关键时期,蒸腾作用强度在这个时期达到高峰,干物质也直线上升。因此这个时期及时而充分的供给水分,是保证大豆高产的重要措施。大豆鼓粒至完熟,耗水量大约占总耗水量的20%,这一时期若干旱缺水,则瘪粒、瘪荚增多,粒重下降。

分析天气状况不好的2001—2003年、2005年、2008年以及2012—2013年的数据,我们发现这些年份大豆的优良率普遍在60%以下,下面我们对优良率和降水指标做进一步分析。大豆在出苗期所需水分较少,而7—8月结荚期到鼓粒期是大豆生长所需水分最多的时期。美国夏季温和多雨,这样的季节性特征也让大豆市场天气炒作集中在种植期和结荚期,而在收割期一般降水较少,因此,收割期天气炒作一般较少。通过分析大豆优良率和降水数据可以发现,6—8月当月度降水达到85—120毫米时,优良率整体会在60%以上;当月度降水不足80毫米时,优良率普遍较低,容易引起对干旱的炒作。

图5:大豆优良率和降水量(单位:mm,%)

图6:降水量和美豆价格(单位:mm,美分/蒲)

C 温度对作物的影响 从温度来看,大豆是喜温作物,在各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在整个生长期,大豆最适生长温度为日平均气温20℃-25℃,其中幼苗最适生长温度为20℃—21℃,花芽分化期最适生长温度为21℃—23℃,开花期最适生长温度为23℃—26℃,结荚鼓粒期最适生长温度为21℃—23℃,成熟期最适生长温度为19℃—20℃。整个生长期所需积温,一般要求在2400℃—3800℃。美国大豆主产区的平均温度对大豆生长来说较为适合,市场对于温度的炒作主要在9月落叶期和收割期,会有早霜担忧。低温天气会使大豆延迟成熟,株矮叶小,从而影响大豆结荚数量,最终影响大豆的单产。2009年9月,美国天气模型预测大豆主产区出现寒流可能引发霜冻威胁。降温预测引发了投机资金入市做多,大豆当周涨幅达5.61%。2012年4月,阿根廷大豆产区出现寒冷天气,导致大豆产量进一步下滑,霜冻炒作让美豆当月上涨7.30%。近几年,美国大豆主产区因整体播种进度提前,大豆受霜冻影响减小。

图7:大豆优良率和温度(单位:℃,%)

天气炒作永远是农产品永恒的话题。就大豆而言,不同生长阶段所需的水分和温度均有所差异。而美国较巴西、阿根廷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相同的天气灾害对不同国家大豆的损害亦不相同,投资者需要分时、分地多多思考。

图8:降水量和美豆价格(单位:℃,美分/蒲)

第二篇:环境因素对大豆化学品质及产量影响研究

环境因素对大豆化学品质及产量影响研究

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粮油兼用型作物,在国民经济及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豆是植物油及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大豆的脂肪及蛋白质含量是由不同品种本身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同时还受生态条件(诸如地理经纬度、海拔高度、光照强度、水分、温度、肥料等)影响。为了提高大豆的品质,在选择优质品种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改善其生态条件来提高其品质。不同的肥料对大豆品质的影响,前人已做了大量的深入性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大多是研究微肥对大豆品质的影响,而且这些试验多在温室中进行。本文利用大豆生产中的最常用的三种常规肥料,在大田生产条件下研究其对大豆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优质大豆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研究表明,不同的施肥水平对大豆产量及品质影响较大,各肥料组合处理对产量、脂肪和蛋白质的影响都达到显著水平;蛋脂总量相对稳定,不同施肥水平间差异不显著。氮肥对蛋白质的影响较大,磷钾肥对脂肪影响较大,但是每种肥料的影响作用都不是单独作用,而是与其它两种肥料的共同作用。此外,每种肥料都有一个最佳施用量。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施肥组合为:尿素80 kg+磷酸二铵180 kg+氯化钾20 kg/公顷;脂肪含量最高的处理为:尿素60 kg+磷酸二铵180 kg+氯化钾50 kg/公顷;蛋脂总量最高的处理为:尿素60 kg+磷酸二铵120 kg+氯化钾50 kg/公顷;产量最高的处理为:尿素60 kg+磷酸二铵120 kg+氯化钾50 kg/公顷。

关键词: 大豆 肥料 品质 蛋白质 脂肪

第三篇:全球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评分:

《国家地理与旅游安全》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分析所在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工业工程 学号:2015520411 姓

:样子

联系电话:*** E-mail:1223605733@qq.com

2016年6月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摘要:全球旅游业界正逐步达成一个共识: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气候变化给旅游业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旅游资源的影响、旅游产品开发的影响及旅游业管理和经营的影响3个方面。面对愈演愈烈的气候变化形势,国际性的、区域性的旅游相关组织以及旅游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国家都在积极采取措施,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同时,旅游理论界对该问题的研究方法也趋于多元,由定性向定量演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旅游业是全球变化影响下的敏感和脆弱的产业之一,科学分析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各种影响,提出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措施,有助于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分析气候变化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措施。希望通过这些研究可为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决策提供理论指导,从而更好的发展旅游产业。

关键词:气候变化;旅游业;影响;对策措施

一、引言

全球气候变化不仅是环境问题、能源问题,而且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与政治问题,已成为人类在本世纪面临的最复杂、最严峻挑战之一[1]。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四次评估(简称IPCCAR4),在1990-2100年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8℃- 6.4℃。由于全球变化的幅度已经超出了地球本身的自然变率,必然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2]。气候变化对中国潜在的威胁也是巨大的,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干旱和洪涝灾害增加,山地冰川普遍退缩,西部山区冰川面积在几十年减少20%以上; 在21世纪末,水资源利用将受到较大威胁,农业生产费用增加,生产潜力将降低; 全球变暖将对中国的冻土、沼泽、荒漠产生严重影响,这些变化都是不可逆转的[3]。

旅游业是严重依赖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的产业,气候变化对全球与区域旅游业产生着现实和潜在的影响[4]。相对农业、林业、渔业等其他经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济部门而言,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方面常常被忽视[5]。为探讨旅游业如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及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在2007年举办的“第二届全球变暖与旅游大会”上强调:“气候变化是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21世纪千年发展目标构成最严重威胁的因素,全体行业部门应该紧急行动起来,认真面对气候变化”[6],并将2008年世界旅游日主题确定为“旅游: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复杂,旅游资源类型丰富,不少旅游地的生态环境脆弱,旅游业也极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应对气候变化的部署,国家旅游局2008年11月发布了《关于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立足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充分认识区域性气候变化的特征和规律,全面把握对旅游业的不利与有利因素。2009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实施旅游节能减排工程”和“倡导低碳旅游方式”。所以,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旅游业的可能影响,探索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影响的科学对策,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有非常迫切而有意义的工作。鉴于上述背景,本文采用文献归纳总结、专家访谈、演绎推理等方法,综合以往研究成果,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旅游业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并探讨旅游业如何适应这些影响,旨在为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提供理论指导与决策依据。

二、气候变化对旅游业产生的影响

(一)气候变化对旅游资源分布的影响

中国拥有大量具有地域特色的优良旅游资源,而旅游资源是中国旅游产业体系中首先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物质基础之一。全球气候变化会导致我国许多类型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空间分布等方面发生变化,尤其是水域类、生物类、建筑遗址人文类旅游资源,这些变化往往是通过影响旅游资源的生成与赋存环境而实现的[7]。

气候变化将改变旅游资源的分布状况,特别包括沿海和高山。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研究表明,过去100(1905年—2005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升高了0.74℃,预计到20世纪末将上升1.1℃—6.4℃[8]。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灾难气候,如:高温、干旱、强降水。地球南极冰山融化加剧海平面的上升等,威胁到已有旅游目的地的存在。

(二)气候变化对旅游产品开发的难度加大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部分地区旅游资源的依存环境趋于恶化,开发利用难度加大。北方地区干旱少雨,缩小了水体、湿地、冰雪类旅游产品的开发空间。例如高山地区冬季滑雪旅游是一个重要的旅游活动项目,目前世界上滑雪旅游者每年达3.3亿人次,全球滑雪旅游的直接收入每年约达90亿美元,滑雪旅游的基本条件是“可靠的积雪”,一般认为,至少要有30厘米厚的积雪才能保证滑雪旅游的安全[9]。海平面上升、厄尔尼诺和风暴潮等增多,威胁海滨度假和滨海观光旅游,例如,温热的海水将使大面积的珊瑚礁死亡。对我国而言,南方夏季暴雨、冬季冰雪增多,导致旅游基础设施、接待设施的建设增加和维护成本的增多。

(三)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经营和管理的影响

气候变化引发国际旅游增长率的下降,将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气候变化对我国旅游业经营和管理带来挑战。首先是旅游业风险管理的引入,旅游部门一方面自身要提高对气候变化风险的认识,另一方面要通过制定、修改相关标准及条款来引导全行业增强对气候变化风险的认识,如在景区评定标准中要求景区配备高标准的防范气候灾害设备。极端天气往往与气候变化密不可分,如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灾害给旅游业造成了巨额损失,仅张家界的旅游接待人数比2007年同期减少50.4%,旅游收入减少42%[10]。旅游主管部门已有一定的政策规范强调灾害的防治、管理工作,大多数景区、旅游企业也有专门的防灾安全措施。但总的来说理念尚没有从“减轻灾害”转变到“预防灾害”。因此,强调对风险的准备和评估,重点是山岳型景区和滨海型景区以及地处气候过渡带上的景区,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制度、应急管理预案等。其次,加强部门合作与协调,如气象、民政等部门,对气候变化风险进行长期监测、监控,并开展长期性研究,共同商讨对策。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措施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根据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与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建议我国旅游业应采取以下对策措施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与挑战。

(一)提高旅游全行业对气候变化的认识

气候变暖对旅游业影响具有长期性、潜在性的特点,旅游管理部门应不断引导全行业提高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能力,利用各种手段普及气候变化方面的相关知识,营造全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良好环境。主要手段有:(1)举办气候变化培训和研讨班等,提高其对应对气候变化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促使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2)鼓励游客出行时选择环境友好型交通工具和旅游活动,从而减少碳足迹,同时强化他们的风险沟通和教育,有效避免公众的情绪化反应导致风险“社会放大化”。(3)通过制定、修改相关标准及条款来引导全行业增强对气候变化风险的认识,比如在旅游景区评定标准中要求景区配备高标准的防范气候灾害设备、在其网站上及时更新发布景区气候风险信息及应对措施、强化景区安全导引系统设计与使用; 细化旅游发展规划中的防灾规划,有针对性地制定包括气候风险在内的防灾规划等。

(二)加强旅游资源保护与创新

针对气候变化对森林型、草原型、冰雪型、海滨型、湿地型、遗址遗迹文化型等类型的旅游资源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相关部门应积极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创新,增强其应对气候变化的潜力,促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森林型与草原型旅游资源,应充分预测气候变化可能对资源造成的不利影响,配置防火灭火的相关设施,预防病虫害对这类旅游资源的影响。湿地型、滨海型与冰雪型旅游资源应考虑气温上升引起旅游资源的消亡。冰雪型旅游目的地可提供降雪基础设施与增加滑雪设施作为气候变化适应对策。遗址遗迹文化型旅游资源则应科学地加强资源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尽量保护与修复其原生环境,做到修旧如旧,保持文物的原真性。同时,善于利用和整合因气候变化衍生的新型旅游资源,重视开发与气候因素密切相关的雾淞、雪淞、云海、雨景、雪景等景观。

(三)重视国际合作,借鉴国际经验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旅游业具有明显的全球化特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更离不开全球的紧密行动与合作[11]。中国是世界旅游组织2005—2007东亚太地区委员会主席国,又是世界旅游组织2007—2011执行委员会成员国和附属成员评审委员会成员国。利用这个平台,中国可以积极借鉴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先进经验。同时,构建与世界旅游组织其他成员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长期合作关系,构建自己的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组织,比如中国-欧盟、中国-澳洲、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以互办“旅游年”为契机,出台共同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计划,举办相关的学术论坛和成果展示,把双边或多变的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模式化、常态化。

四、结束语

全球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到我国的产业繁荣、国家实力和生存环境,也关系到每个人的财富、健康和未来。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对中国旅游业造成的影响也将越来越深远、越复杂,对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同时,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UNW-TO)、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气象组织(WMO)估计,2005年由于旅游的交通运输、住宿及其他相关活动所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已占总排放量的4.9%,这已引进相关业界与学界的关注。因此,必须综合协调旅游产业本身与其关联产业,提高认识,共同努力,趋利避害,统筹制定中国旅游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策略,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对旅游业带来的各种影响,保障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将旅游产业建设成为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目标的实现。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参考文献:

[1]朱世龙.北京市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减排对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9): 93-98,106.

[2]王长科,刘洪滨,罗 勇.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J].科学中国人,2005,(11): 24-26.[3]2050 中国能源和碳排放研究课题组.2050 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9.[4]Hein L,Metzger M J,Moreno A.Potential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ourism: A Case Study for Spain [J].Current Opinion i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2009,(1):170-178. [5]Scott D,McBoyle G,Schwartzentruber M. Climate Chang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Climatic Resources for Tourism in North America [J].Climate Research,2004,(27): 105-117.

[6]WTM(World Travel Market). Why the Ministers’Summit 2007 is Crucial to the Industry [R].The UNWTO Ministers Summit on Tourism and Climate Change,2007.

[7] 钟林生, 唐承财, 成升魁.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探讨[J].中国软科学,2011(2):36.[8]任力.低碳经济与中国可持续发展[J].社会科学家,2009(2):47-50.[9]Abegg B,Elsasser H.Klima,Wetter and Tourismus in den Schweizer Alpen.Geographische Rundschau,1996,48(12):737-742.[10]吴普.气候变化情景下的中国旅游业及其对策[N].中国旅游报,2009-01-20.[11] 钟林生, 唐承财, 成升魁.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探讨[J].中国软科学,2011,(2):34-41.

第四篇: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宿迁市农业局何井瑞

气候资源是自然资源中影响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提供的光、热、水、空气等能量和物质,对农业生产类型、种植制度、布局结构、生产潜力、发展远景,以及农、林、牧产品的数量、质量和分布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热量是决定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与热量的关系更为密切,光合作用最适宜的温度是20℃-30℃,其下线温度为O℃-5℃,这对规划作物布局、安排农事活动等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个地区热量的累积值不仅决定该地区作物的熟制,还决走着农作物的分布和产量。气候变暖,会由于生长期延长而使得作物的产量提高。但气候变暖后,如果没有新的适应技术,主要作物的生长期会普遍缩短,这会对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有负作用。例如宿迁市以往冬小麦的适宜播期在9月25日左右,随着全球变暖,现在的适宜播期在10月5日-10月15日,整个生育期缩短7-10天。同时,近年我市夏天温度平均温度与以往相差不大,但是高温天气减少,导致夏熟作物热量积累不够,生长量偏小,单产徘徊不前。热量资源增加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受降水变化的制约,如果降水不能相应增加,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2、气候变化对作物品质和产量的影响。CO2浓度的升高,会导致农作物品质下降。CO2又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在其它条

件不变的情况下,其含量增加有利于植物生长,作物生长发育加快,对于有限生长习性的谷物,由于生育期缩短而减少品质降低;而对于无限生长习性的作物如块根作物和牧草,则有利于生长期延长,增加产量。对产量的影响可能主要来自于极端气候事件频率的变化。同时,增温直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速率这两个决定作物生产率的主要过程。大气中CO2浓度倍增后,温度升高、作物原有品种发育速度加快和生育期缩短是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3、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对农业影响最大的是极端气候条件,比如干旱、风暴、热浪、霜冻等,气候变化对这些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的影响情况尚知之甚少,但是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近年来我市极端天气的增加。

4、气候变化对作物病虫害的影响。气候变暖会使农业病虫害的分布区发生变化。低温往往限制某些病虫害的分布范围,气温升高后,这些病虫害的分布区可能扩大,从而影响农作物生长。同时温室效应还使一些病虫害的生长季节延长,使害虫的繁殖代数增加,一年中危害时间延长,作物受害可能加重。据统计,我国农业产值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大约为农业总产值的20%~25%。

5、气候变化对化肥、农药使用的影响。肥效对环境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尤其是氮肥,温度增高1℃,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速效氮释放量将增加约4%,释放期将缩短3.6天。因此,要想保持原有肥效,每次的施肥量将增加4%左右。

气候变暖也将改变农药的施用。随着气候变暖,作物生长季延长,昆虫在春、夏、秋三季繁衍的代数将增加,而冬温较高也有利于幼虫安全越冬,各种病虫害出现的范围扩大,加剧病虫害的流行和杂草蔓延,这意味着这些地区将不得不施用大量的农药和除草剂。

二.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

1、调整农业结构和种植制度。调整农业结构就是要针对未来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可能影响,分析光、温、水资源重新分配和农业气象灾害的新格局,改进作物、品种布局,有计划地培育和选用抗旱、抗涝、抗高温和低温等抗逆品种,采用防灾抗灾、稳产增产的技术措施及预防可能加重的农业病虫害。在改革种植制度时要深刻了解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而开展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防御农业气象灾害的研究。

2、培育和选用抗逆品种,加强稳产增产技术研究。发展生物技术,选育适应气候变化的作物、家畜新品种。要加强光合作用、生物固氮、生物技术、抗御逆境、设施农业和精确农业等方面的技术开发和研究,力求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以强化人类适应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能力。为此,必须建立及强化农技推广体系,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选育优良品种是最根本的适应性对策之一,将生物技术与常规农业技术的融合,通过体细胞无性繁殖变异技术、体细胞胚胎形成技术、原生质融合技术、DNA重组技术等,快速有效地培育出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的作物新品种。

3、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应变能力和抗灾减灾水平。加强

节水农业和科学灌溉的研究、推广及应用,研制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生产新工艺,开发自动化、智能化农业生产技术,强化综合防治自然灾害的工程设施建设,对提高农业产量、增强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防御灾害能力具有长远意义。

4、监测作物病、虫、草害与畜禽疾病的变化趋势并加强综合防治。气候变暖、大气CO2增加与紫外光的增强必然会对各种作物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危害程度、病原、害虫与杂草的种群结构以及天敌种类等产生连锁影响,畜禽动物疫病状况亦会有所变化。

5、建立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这是抗御气候变化的根本性措施,包括:适应气候变化及调整农业布局;合理规划农业耕作;发展生态农业与资源节约型农业;推行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增加农业系统的抗逆性和可恢复性。

第五篇:关于气候变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关于气候变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在2010年的8月7到20号,我在湖南进行了了关于“气候变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的调查.对于这个调查的进一步研究,我参阅许多报刊书籍,经过多方面的调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气候的变化情况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气候变化”的定义是,“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全球和中国的气候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变化的特点就是全球变暖,它不但是一个科学问题,一个环境问题,一个能源问题,也是各国政府和各国人民所关注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我们对于气候,通常用四个字来描述,就是冷、暖、干、湿。气候变化有两样因素,它有自然规律的变化,也有人类活动的变化。在地理学、地质学或者气候学里边,我们分别有一万年、四万年、十万年的气候变化周期。最近多年来,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导致了气候的变化,即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除了温室气体之外,我们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等,也可以造成气候变化。温室效应是大家经常提到的一个名词,由于二氧化碳浓度在不断增加,温度也不断上升,地球渐渐变得温暖起来。调查结果显示,气候的变化已经明显地影响到我们自然生态系统,同时对农业影响很大。

二、影响气候变化的原因

据调查,近年来气候变化特别大,每年的差别也很大。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气候反差这么大呢?以下就是导致气候严重变化的两个主要原因:

(一)、自然的气候波动

自然气候的波动包括太阳辐射的变化,火山爆发等。气候系统所有的能量基本上来自太阳,所以太阳能量输出的变化被认为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一种辐射强迫,也就是说太阳辐射的变化是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外因。引起太阳辐射变化的另一原因是地球轨道的变化。地球绕太阳轨道有三种规律性的变化,一是椭圆形地球轨道的偏心率(长轴与短轴之比)以10万年的周期变化;二是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地球轨道的倾角在 21.6°~24.5°间变化,其周期为41000年;三是地球最接近太阳的近日点时间的年变化,即近日点时间在一年的不同月份转变,其周期约为23000年。而火山爆发之后,向高空喷放出大量硫化物气溶胶和尘埃,可以到达平流层高度。它们可以显著的反射太阳辐射,从而使其下层的大气冷却。这些自然气候的变化使人类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巨大变化。

(二)、人类活动的影响

调查实证研究证明,在人类对大气圈污染之前,我们地表的平均温度是正十五度。但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干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逐渐增加,因此地球的温度也在不断升高。

对于人类的这些活动,我也做了相应的了解。温室效应是大家经常提到的一个名词,即地球通过大气层从太阳接受到短波辐射,然后地面吸收,以长波辐射向大气圈外太空释放。那么,哪些东西是造成排放温室气体的呢?我觉得主要有这样几个:一个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比如煤、石油还有开采过程等。我们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就会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而如农业和畜牧业也能够向大气中排放甲烷,这些气体都会增加大气当中的温室气体成份,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增加,从而影响到了气候的变化,使地球升温。这就是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气候变化。有很多基本数字证明,近年来大气当中的二氧化碳,是逐年递增的。

二、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当我们将这些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影响摆给别人看时,我们是否有十足的底气,可以让对方有同样的危机感?当然,气候的变化,对一个基本上不了解全球变暖的正常人来讲,似乎没什么影响。但是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的确有很多,它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那么,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到底有哪些呢?下面我将要说说它的主要几点。

(一)、形成许多大型的灾难

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指出,气候变化已经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造成了沿海海平面上升、西北冰川面积减少、春季物候期提前等,而且气候变化未来将继续对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台风海啸等灾难不单会直接破坏建筑物和威胁人类生命安全,而且会带来许多次生灾难,尤其是台风、飓风等灾难所带来的大量降雨,会导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严重威胁了交通安全和居民生活安全;气温升高还会从海洋直接吸取水分,还会从陆地吸取水分,使得内陆地区大面积干旱,从而粮食减产,饲料也一定会减产;而气温升高所融化的冰山,冰雪积累的速度远没有融化的速度快,甚至有些冰山已经不再积累,这就断绝了当地的饮用淡水,这将会带来因缺水而产生的冲突和战争。我们每年所遭受和面临的灾难越来越多,损失的生命和金钱数目越来越大,越来越让人难以接受。

(二)、给人类生理机能及生活造成影响

气候的变化,会给人类生理机能造成影响,人类生病的几率将越来越大,各种生理疾病将快速蔓延,甚至会滋生出新疾病。如眼科疾病、心脏类疾病、呼吸道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类疾病、病毒类疾病、细菌类疾病等。人们社会在医疗上所支付的金钱将越来越多,死于非命的人将越来越多。温度的上升,使许多无脊椎类动物,尤其是昆虫类生物提早从冬眠中苏醒,而靠这些昆虫为生的长途迁徙动物却无法及时赶上,错过捕食的时机,从而大量死亡。昆虫们提前苏醒,因为没有了天敌,将会肆无忌惮地吃掉大片森林和庄稼。没有了森林,等于无形当中增加了二氧化碳的含量,加速全球变暖,形成恶性循环;没有了庄稼,就等于人类没有了食物;而蜜蜂数目的大量减少,也是自然界食物链彻底崩溃的前兆。没有了蜜蜂帮助传播花粉,植物将无法繁殖。也就是说,庄稼无法繁殖,无法结果,人类将没有食物。全球人类将面临食物短缺,为争夺食物而引发的战争将越来越多,越来越近。

三、面对气候的变化,我们应采取的措施

随着气候变暖和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气候与环境变化对各行各业的影响日益突出。需要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性;尽快制定在可持续发展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中长期战略;进一步提高公众保护全球气候的意识,建立环保型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为适应气候与环境变化,需要我们采取积极措施,趋利避害。首先适应气候与环境变化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需要纳入国家、地方和部门的可持续发展规划;第二,要将气候与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纳入法制轨道,加强领导和协调,严格执法,建立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第三,运用经济手段,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拓宽投资渠道,保障适应和减缓气候与环境变化投入的需要;第四,充分认识气候与环境的公共安全与资源属性,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气象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第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参与能力。

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应对气候变化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结合起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地区规划。一方面抓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一方面抓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采取一系列法律、经济、行政及技术等手段,大力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适应能力,加强科技开发和研究能力,提高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完善气候变化管理机制,努力实现本方案提出的目标与任务。

四、总结

在这全球一体化的21世纪里,作为我们高素质人才的大学生们也应当跟上时代的步伐,面对气候变化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去减小它的影响。大家都是热爱生活的人,都是充满爱心的人,都是肯为环保事业奉贤自己力量的可爱的人。但我们只是在宣传环保时,忘却了一点,那就是对方的感受。如果我们可以对对方的心理进行推敲,拿捏,在了解了对方后,再通过恰当的方式进行宣传,宣传效果岂不会更加理想?对症下药,这是无论在哪里都适用的完用理论。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将全球变暖所带来的更震撼人心的影响,告诉周围人的话,那么,大家必定会重新审视环保的重要性,并发自内心地为自己、为家人、为朋友、为地球奉贤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下载气候变化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分析(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气候变化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分析(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及中国经济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及中国经济的影响 气候条件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关键因素之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日常天气和气候变化趋势非常为人们所关注。全球变......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队大豆产量有何影响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队大豆产量有何影响 摘要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一项科技含量高、实用实效、增产效果显著的农业部重点推广的新技术,它因土、因作物、因产量科学施肥,解决了长期......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周曙东 周文魁 朱红根 王传星 王艳 摘要: 阐述气候变化的特点, 分析农作物对温度、降水变化的敏感性, 昆虫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探讨了农业......

    气候变化对农业潜在影响与对策

    气候变化对农业潜在影响与对策 气候是发展农业最重要的环境条件之一。农业是以土地、水、气候能源和生物等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产业,这些资源环境的质量状况对农业发展和粮食安......

    试论全球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doc

    综合自然地理学论文 试论全球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引发了粮食安全危机,本文通过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的影......

    关于气候变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的调查报告5则范文

    实践主题:气候变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实践时间:2011年5月 实践参与人:2008级日语班 张天宪 调查方法: 走访调查、问卷、采访、参考资料 现将实践情况报告如下: 气候条件是万物赖......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黑龙江省东京城林业一中 段敬文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 影响 对策 未来全球性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生产将产生明显的影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

    麦播以来河南干旱情况分析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河南省农业气象信息 河南省农业气象中心2009年6月15日2008-2009年河南省冬小麦干旱影响综合评估 2008-2009年我省秋冬连旱,冬小麦干旱面积不断扩大,遥感监测干旱比例最高达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