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问题的探讨
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问题的探讨
目前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的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比较关心关注的社会层面问题,它关系到家庭关系的稳定,也关系到就读大学子女的成长进步,进而上升到一个社会问题.这种沟通的顺利实现和质量与否,既是家庭关系研究课题,也是一个社会层面的研究课题,截止2005年8月,还没有发现有人专题讨论和研究这个课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经历,参考一部分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的经验教训,对一定范围内各个类型38名家长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家长与异地就读子女沟通课题有着比较明显的现实意义.但也存在误区和问题,下面仅从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的现状分析、重要意义、关注沟通课题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的现状分析
子女上了大学,到外地去读书,客观上就产生了一个家长与在外地上学子女联系、交流信息,互通情况的现象,我们把这种现象归纳为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的概念。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我们探讨和研究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的现状,加以分类并进行分析。
1、沟通的分类
一是从沟通的次数和程度上分类,大致可以分为:
经常沟通类。这类的情况多是在子女上大学初期,家长不放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孩子想家,有很多事情需要沟通而发生。也有少数家长坚持几年经常性和孩子沟通。还有孩子涉及就业选择、出国深造,择偶等重要问题时发生的阶段性经常沟通。这些沟通对孩子的成长进步是很关键的,对家庭关系至关重要。
一般沟通类。这类情况是大多数,一般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沟通,保证家庭成员之间的一般联系,对巩固家庭关系有着积极的意义。
很少沟通类。由于经济、文化、习俗,通信条件诸多原因,也有少数家长和孩子自身性格原因,导致很少沟通,对孩子成长培养独立性有好处,但是对孩子全面进步有负面影响,对巩固家庭关系不利。
基本不沟通类和不沟通类。这类情况对孩子成长进步极为不利,疏远了家庭成员的关系,是急需改进的对象。发生各种问题的学生多发生
在这一类当中。
二是从沟通的内容和性质上分类,基本可以分为:
经济支持和保障方面沟通。它对孩子经济保障、科学理财、节约办事、了解家庭经济情况有很大意义。
学习和生活方面沟通。了解和掌握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是每一个家长的愿望,向家长汇报学习生活是大学生应当做的事,但由于家长文化差异、性格、沟通基础的不同往往在一部分家庭中做的有差距。
对遇到问题解决方式决策类问题的沟通。遇到困难需要商讨、在是否就业和读研、出国等问题,家庭发生某种变故,家庭成员有重要情况发生的沟通。这类沟通对孩子有深刻的影响力,是沟通的重点之一。
各种新信息情况的沟通。这是目前沟通发展的方向,主要是学生学习的知识和家乡经济发展、家庭经营上的结合,新技术、各领域发展变化动向、外地经济发展的模式、经验等。我们积极倡导这一类沟通。
三是从沟通的形式、方式上分类,目前可以分为:
电话和短信沟通。是最常见的形式,方便快捷,亲切感人,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沟通手段,调查中发现90%以上家庭把它做为主要沟通手段。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和手机短信、校园寝室电话的普及,已是最受欢迎的方式。
书信沟通。它是传统意义上的沟通形式,但也不可忽视。有不便用语言沟通的内容时在表达祝贺、问候等时候可发挥书信沟通的作用,在书信沟通不发达地区还沿用至今,仍有重要作用。缺点是时效性差。
网络沟通。是新潮而发展迅速的的沟通形式,是将来发展的重点内容。电子邮件、MSN等聊天形式,为家长和大学生沟通开辟了新天地,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缺点是各方面原因目前还难以普及。
见面沟通。假期回家和家长到院校看望孩子,是最好的沟通形式,但毕竟次数较少,它的作用最大。
间接沟通。托人看望或捎东西、通过第三人代为问候、邮包寄东西、同学捎信也是沟通必不可少的内容。现在有些家长还沿用,收到好的效果。
2、现代通信科学技术发展对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产生积极影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通信手段发展日新月异,传统意义上的书信沟通交流在某种意义上说已经不是主要手段。手机、网上通信、各种家用电话、单位电话、话吧、公用电话的普及,特快专递的开展等等,已经把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的手段提高一个很大的层次,也可以说发生了质的变化。无论从时间的方便快捷,还是沟通的内容都是既快又丰富多彩,首先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付诸实施的家长和大学生都会有经验可谈。掌握和运用这些通信手段的程度如何,会直接影响到沟通的质量,每一位家长都应当认识和重视这个问题。当然,运用各种通信手段要建立在相应的经济条件之上。
3、目前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的误区和存在的问题
调查发现目前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的误区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只管钱不管事。有些家长认为供孩子念大学是自己的责任,掏钱是自己的事,孩子大了,鞭长莫及,让孩子自己闯,自己办,所以从根本上放弃了和孩子的思想交流,长此以往,和孩子渐渐在思想上陌生。
二是大撒手。这种情况有的是家长经济支持能力差,家境贫穷落后,无法与子女沟通,有的是凑够大学报道开学的学费后,一切就靠孩子自己了,是发生在少数家庭;还有的是家长工作、经商等忙、无暇顾及;还有的是个别大学生认为家长思想水平低,没有共同语言,拒绝和家长沟通,导致家长大撒手。
三是只管吃、穿、住,不关心学习和思想。大多数家长在孩子上了大学以后一个阶段,特别关心孩子的生活环境,如吃、穿、住等,各种沟通不断,往往忽视了孩子上大学以后的思想变化。一般地说,一个人上了大学,是一生当中思想变化最大的时期之一。恰恰是在这个时期家长与孩子应当进行有效的沟通。
四是过多沟通的问题。调查中发现有的家长一天之内给孩子打4个电话,事无俱细都管,不管不放心,既影响了孩子的独立思考、办事能力,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和有规律的生活。
近年来发生了大学生马家爵锤杀多名同学的事件,发人深省。据资料显示:2003年7月到2005年5月,相继有15名大学生自杀。还有相当数量的被追究刑事责任、开除学籍、纪律处分等等。这些现象是诸多
社会原因造成的,但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与家长的沟通,出事大学生多数是在郁闷痛苦、绝望中走向极端。所以说解决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的误区和存在的问题势在必行。
二、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是建设学习型家庭的客观需要。快速学习、终身学习、知识便利、倡导创新的社会,使我们逐渐进入学习型家庭,建设学习型家庭有一个深化、提升的过程,其中一个不可忽视要素就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积极的互动学习,家长与异地大学子女沟通是学习,是家庭掌握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建设学习型家庭,是以提高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为共同目标,符合家长和大学生的需要。建立家庭全员学习、父母带头学习、异地子女互动学习的家庭机制,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形成和谐温馨的家庭关系,营造人人好学的家庭气氛,追求丰富充实的生活内容,就应当充分重视家长与异地大学生家庭关系这一现象,有这种关系的家庭,就要把它纳入建立学习型家庭的内容。
2、是家长和大学生的共同需要。一方面是大学生家长的迫切需要,培养大学生,使子女成材是家长的重要希望,近年来对大学生家庭支出调查显示。大学生家庭用在大学生支出的比例在逐年上升。从理论上讲,投入多应该效果好,但是一部分家庭没达到这样的效果,究其原因与缺乏沟通有一定关系。只在经济上支持,不在思想上沟通,达不到好的效果,部分家长已经醒悟,有强烈的沟通愿望。另一方面大学生远离家庭,在生活、学习、关键问题、重要事情等问题上盼望得到家庭的支持,特别是在作出重要决定时、办事犹豫不决时、高兴需要有人分享时、痛苦需要有人帮助时,都有强烈的与家长沟通要求。
3、是稳定社会、家庭关系的实际需要。首先中国式的家庭形式,家长对大学生的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在稳定社会、稳定家庭关系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种政治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说,还不如家长的一个电话、一封信、甚至是一句话。特别是在大学生守法守纪、遵守纪律方面,家长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试想那些违法大学生、轻生大学生、如果家长能在临界点时及时沟通掌握情况,就会避免大部分不愉快事情的发生。其次要维系和加强家庭关系,稳定家庭关系,也客观上要求保持这种沟通。
4、是解决人们普遍关注而又忽视问题的迫切需要。家长与异地大学生交流沟通的事情,常常是同事、同学、朋友、亲属等议论最多的话题,其社会关注程度较高,但缺乏系统性的总结交流,更缺乏整个社会层面的关注,所以说是一个被忽视的问题。我们现在往往只认识它是个性家庭的事、一个大学生的事,没有认识到它是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如果从社会系统工程去考虑。需要有人去研究和探讨。
5、是正确解决子女急、难、重要问题的需要。解决异地就读子女急、难、重要问题就需要有畅通的沟通渠道,还要有坚固的沟通基础,有共同语言,有较为相近思维能力和形式。这些都靠平时的积累,培养,只有这样,有了事情才能统一意见,顺利地去解决问题。有了平时的沟通,家长才能知道孩子想什么、需要什么、怎么做才能给孩子以帮助。从大学生的角度说,只有平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才能让家长了解自己,从而使家长恰到好处地帮助自己。
6、是家长接受新思想转变自己思维方式的需要。家长在大学生面前,既是教育者,又是被教育者。在教育子女的同时,应当受到新知识、新思维的教育。放下架子,虚心向子女学习,会有无穷的乐趣和独到的意义。大学生的思想对家长的影响力也不可小视,家长和大学生的教育互动行为,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家庭建设有十分积极的影响。我接触的不少大学生家长正是通过子女的启发,焕发了精神,有了良好的精神面貌,促进了工作和家庭建设。需要更多的家长这样做。
三、共同关心关注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新课题
1、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课题是一个社会层面的问题,需要整个社会来关注。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新课题的提出,就是呼吁整个社会关注这一问题,把这一社会层面的问题,好的经验和应汲取的教训归纳整理,上升到理论高度,变一部分家长的感情沟通为有目的、有科学手段的理性沟通、变被动的遇到问题沟通为有计划、有提前意识的主动性沟通,变单向的家长教育为学习型的家长、大学生双向教育,为培养家长满意、社会需要的人才,全社会为之努力。
2、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是家长与子女两方面的事情,需要正确理解和配合。研究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是解决一部分家长和大学生目前沟通存在“代沟”现象,沟通渠道不畅通的问题。一部分
家长反映孩子不听话、难以深层次沟通的情况,很少有家长查找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而实际生活当中家长对沟通难是负有责任的,只有站在与孩子平等的角度,不断提高自己的沟通水平和艺术,才会有好的沟通效果。研究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也是解决一部分大学生不与、或很少与家长沟通问题。大学生在承认家长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落后、知识面窄、文化层次低等现实的基础上,应当承认家长的社会经验和丰富的阅历、对自己认识问题有启发和引导作用,主动与家长配合好,举全家之力、集全家之智慧,促进自己的成长进步。
3、充分发挥大专院校在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中的辅助作用。很少有院校从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的问题上进行辅导和教育、目前还很少有把这一课题与学校教育、文明建设、法制教育联系起来,特别是大学生事故、问题频出的院校,在这一点上更显得苍白无力,所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妇联组织、社会各界人士要行动起来,推动大专院校把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问题纳入院校的教育轨道,近年来大专院校由于家长与大学生沟通不畅、不及时而没有及时阻止事故发生的事实,足以使大专院校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和采取相应措施。
4、沟通主体应选择适合自己家庭特点的沟通形式和方法积极进行沟通。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特点、每个家长和大学生有他们的自己的特殊性。要做好沟通,即要学习人家好的经验和做法,也要符合自己的家庭实际,切不可照搬人家的做法。以上我介绍了一部分沟通的形式和方法,在实际生活当中,沟通主体要结合自己家庭的经济情况、地理环境、家长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自己经济上能够承受的、家长和学生喜欢的沟通方式进行沟通,不必和其他家庭进行不必要的攀比。
5、以沟通为纽带建立新型的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特殊家庭关系。独生子女家庭的日益增多、家庭和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新的家庭概念中应当不以户口户籍而分,我们应当承认和看到,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未婚大学生子女实际仍在家庭成员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臵,甚至是首要位臵。这就要求我们以沟通为纽带建立新型的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特殊家庭关系,从而通过这种特殊家庭关系的成员之间沟通,促进所有大学生家庭的文明家庭建设。
作者: 2005年9月20日
第二篇:首先建议家长加强与子女的沟通
首先建议家长加强与子女的沟通。
“养不教,父之过。”抚养孩子是父母应尽的职责,教育管理孩子也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孩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建议父母尽可能做到多多关心孩子,把自己的电话联系方式或通信地址告诉孩子,让孩子主动与自己进行交流,父母也经常打电话或以写信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一般来说,一星期至少通一次电话,以便及时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困惑等思想动态,及时为他们排忧解惑,给予精神思想上的帮助。或让家长留下一人在家照顾孩子的生活学习。如果有条件,最好把孩子带在自己的身边,以真正肩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有专家认为,在孩子的一生中,家庭教育占75%以上。一位教育心理学家说:没有亲情的教育是一种残缺的教育,而父母的关爱是其他任何事情无法替代的。
其次建议家长加强与孩子委托监护人的联系。
孩子有时候并没有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或思想表现如实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往往由于种种原因,隐瞒了事情的真相。因此家长不妨与委托监护人及时进行交流,在学习上,生活上,思想上,进行仔细询问,以便发现蛛丝马迹,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在调查时,有一班主任曾讲了这么一件事。班级有一学生在初
一、初二时表现良好,成绩在段里也是前十名。初三时,父母外出到温州打工,跟随祖母生活。结果成绩一落千丈。据同学反映,该生经常深夜外出上网吧,祖母年迈体弱,无法顾及。祖母打电话与其父母讲,结果孩子说,没这回事,是祖母瞎说,父母信以为真。因为这孩子平时在家表现很乖,父母给他的零用钱及压岁钱都舍不得用,他们不相信他会变得这么快。过年回家,父亲发现放在家里的三百块钱没了,才发现事情不妙,马上追问孩子,方知孩子沉溺网吧已久。
从学校的角度讲:
一、要建立留守学生档案首先建立家长联系卡,责任明确到班主任。
班主任把本班的留守学生的详细资料包括学生的住址、家长的联系电话、监护人、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内容整理好建立成家长联系卡。班主任经常与父母联系,介绍学生的平时情况,定期通电话家访,跟踪思想教育。家访的内容主要是向监护人反映学生的近况,指导监护人如何加强对学生的监督。
其次建立心理有偏差学生的档案。
此类学生的档案主要包括班级的《心理偏差学生名单》和《偏差学生转化谈话记录》两份表格。班主任把学生分配到任课老师,实行导师制,让任课老师一起做此类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学校而言,任课老师也是德育的重要资源,也是心理
老师,他们对学生品德发展有重要影响,正如彼得斯所说:“不管你是不是愿意,每一位教师都是道德教师。”
再次与家长签订《学生安全教育责任书》。
为了切实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维护学校的治安秩序,每个学期开学注册时,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监护人的职责,配合学校严格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子女的教导和管理。
二、组织进行教育
首先学校重视此类学生思想品德、心理、文明礼貌、集体主义和勤奋学习、法制等方面的教育。
聘请校外辅导员每学期开展法制教育讲座;聘任专职或兼职教师开设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健康咨询热线电话,定时向学生开放;以宣传栏、校园广播和团队活动为载体教育影响学生。从而培养此类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解决学生任性,倔强自私、冷漠、忧郁、多疑、缺乏同情心和热情,逆反心理重、不讲文明礼貌,上进心差,集体荣誉感弱,道德品行差,学习成绩差等方面的问题。
其次加强对委托监护人培训指导。
通过家长学校和家长会对留守学生的委托监护人进行培训,学习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掌握符合时代特征的隔代交流沟通艺术,以便更好地管教孩子。
第三篇:与家长交流沟通的问题
与家长交流沟通的问题。
在学生档案上,或回访记录上,报名登记表备注上,了解家长需求,希望孩子在哪里有提高或改善,如:作业、考试成绩、某种学习习惯、礼貌等等。大家可以想一下。然后有针对性的教育,到时家长认为孩子没学到东西,没提高什么的,我们有话说。
如何与家长沟通,沟通的话题。大家也要想一下。我认为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家长在家如何教育孩子。咱们都有家长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资料,大家要再认真学习。可以在网上找到很多这样的资料,这个我整理一些资料,组织大家学习。
家长应尽到的责任,告诉家长,不要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就是全是学校的责任了。关于家长的责任,在回访时要经常提及。有的学生学习效果不好,或作业不好时,要续费时,家长对学校不满意时,要问家长:你在家尽到你的责任没有。
急于求成的家长问题:学生记不住,不懂汉语意思等等。。告诉家长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举例说明。拿家长举例子,你这么大时,也不是过目不忘的,加强记忆有个过程。没有相同的孩子,不要老是同别的孩子的横向比较。家长会操作
英语教学中问题:学生听力不好是个普遍现象。培养锻炼学生听力,一个是学生在家听英语的作业能不能完成,家长监督的重要性。教师上课时用英语的习惯。课堂常用口语,务必注意,首先老师要养成习惯。以前有各种要求,必须的课堂用语。大家再分组整理必须的常用课堂英语。自己整理出来,自己要力行。经常有家长反映这方面问题。感觉很丢脸。
八天英语方面的粘连音技术的训练量。养成生切分单词的习惯。
第四篇:《家长怎样同子女沟通》教案
《家长怎样同子女沟通》教案
二七班 李会
教学目标:
1.让家长明白同子女交流的重要性,是子女成长的重要环节。2.掌握同子女交流沟通的方法途径,使之更好的同子女沟通交流。
3.让家长懂得交流沟通的艺术。教学重点:
如何恰当好处和不失时机的同孩子沟通交流。教学方法: 案例法、研讨法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尊敬的各位家长,很高兴今天又见面了,在这里我要衷心的感谢各位家长在过去的岁月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理解。今天这节课我将和家长们一起来探讨家庭教育中最头痛的问题,如何同子女沟通交流的问题。
2.一位母亲的心愿,作为一个母亲,我经常想,我把女儿带到这世界上来,我所要给予她的是什么——我一是希望她有个健康的体魄,这是人作为社会个体的立世之本;二是希望她有个向上的心态,能够独立乐观地去面对生活;三是在前两者基础上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研讨问题
什么是沟通交流,大部分家长可能把平时的无休的唠叨当成了沟通交流。其实是一个误区,真正的沟通交流是建立在朋友之间的心与心的交流,他所产生的应该是双双情感的碰撞和共鸣。
三、材料导语:
1.一位母亲诉说,孩子经常和她顶撞,非常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留长发,扎耳孔。因为孩子住校,校外经常有社会青年闲逛,孩子不慎和他们这些人就在一起了。她对孩子要求很严格,发现以后打骂过孩子。打骂过后,孩子表示愿意悔改,知道自己错了。孩子哭,她也哭。可是,现在老师告诉她,孩子已经不在学校,她这才知道孩子离家和离校已经七天了。
2.2006年春节刚过,四川省罗江县5名初中生集体离家出走,原因都是家里太压抑了,想到外面走一走,冷静地思考自己的未来。其中一位平时成绩很好的初二女生在家书中写道:“我真的很压抑,很不开心,我害怕妈妈的眼泪、爸爸的叹息和你们那种伤心的眼神。你们是好父母,但是你们忽略了我的感受。生活让我觉得好艰辛,没有满足,全是失望,我感觉不到快乐,只觉得压抑、痛苦。”
3.一组数据的警示,最容易逃学和离家出走的是处于“青春期”年龄段的人,具体就是初、高中的学生。有一组调查数据:85%的出走的孩子是在“青春期”。70%的出走的孩子的父母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值。90%的出走的孩子是处于单亲家庭并由母亲抚养。70%的出
走的孩子是所谓的“差生”。后两者往往有相关关系。
4.听一听家长平时是如何同孩子沟通交流的(家长探讨)5.那么造成不愿意同家长沟通交流的原因有那些?(1)是一种自然现象。
①初中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断乳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往往呈现出“自主性”和“闭锁性”的特点。
②他们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总想尝试着脱离父母的保护;他们的内心世界不轻易表露出来,不大爱对长辈讲话了。但是对父母感情还是很真挚的。
(2)父母的言行失当。孩子不愿意与父母沟通,很大一部分原因在父母身上。
孩子最烦心的是家长只问学习成绩, 最讨厌的是母亲唠唠叨叨, 最反感的是父亲动辄指责训斥, 最忌讳的是对孩子与异性接触的无端猜测和偷看日记、信函,侵犯孩子隐私, 最看不起的是家长自身的言行不一。(3)孩子的压力太大。
从小学到大学,压力最大的是初中学段。在家里,爸爸、妈妈要孩子给家长争气,在学校,领导、老师要孩子为学校争光。社会上,对孩子优劣的认同只是片面地看孩子是否考上了名牌高中。一天到晚10多个小时的学习,不少孩子身心疲惫不堪。巨大的心理压力已经把孩
子压得喘不过气来,父母再说些他们不感兴趣话题,孩子怎不反感?(4)父母对孩子不了解,不尊重。
父母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内心世界、理想是什么,兴趣爱好是什么,关心、热心的人和事是什么, 在家里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见,没有共同的话题和语言,久之形成“代沟”、“隔膜”。
6.如何解决以上这些问题,作为家长应该采取哪些对策?(1)父母应该改变观念 A 亲子沟通,父母是示范者。
B 亲子沟通,父母是主导者。亲子沟通的成败,父母是主要责任人。要有长期计划,不能临时抱佛脚。
C 亲子沟通,信任是前提,尊重、理解、欣赏、鼓励是关键。D 爱是一切教育的依托,好孩子是夸出来的。(2)父母要讲究策略
(A)要了解孩子关心的话题,拓宽交流内容。(B)不能只说不听,要多听少说。
(C)要创造一个和谐、民主、自由的沟通环境。所有的沟通都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小环境,比如可以走进孩子的书房谈,可以和孩子去公园谈,可以跟孩子在看电视时聊,但是千万别在饭桌上与孩子谈学习,谈过错。
(3)父母要讲究沟通的方式。
(A)口头交流。口头交流是主要沟通方式。父母与孩子交谈时,言语要温和慈爱,多用关切商量的语气,切忌居高临下地训导、审问。
要善于引导孩子倾诉,哪怕孩子的说法明显是错误的,也不要马上打断和批驳,一定要让他把话说完。无论孩子说什么,父母都要对孩子的话很在意。孩子得到父母的尊重和鼓励,才愿意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B)书信交流。好的书信, 不仅可以使孩子在当时受到教育,对孩子日后的发展也会起到。用书信与孩子沟通,更易于表达感情,显得更为慎重。书信还可以长久保存,孩子可以随时翻看。
(C)体态交流。有一种语言叫体态语,就是用姿势、动作、表情等传输出来的信息。很多场合,这种无声的沟通远比有声的语言更有效。父母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表情所蕴含的内容,都会随时传递给孩子,孩子能从父母的神态中读出家长的赞同与反对、高兴或恼怒。比如儿子要去参加考试,父亲送儿子出门时,拍拍孩子的肩头,配上坚定的眼神和微笑,也许比你唠唠叨叨说上半小时的鼓励话还有效。
7.怎样才能达到心灵的共鸣。
(1)家长同孩子应该建立一种朋友关系。(2)父母的爱不应该变成溺爱。(3)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4)对孩子应该充满信心(5)适当给孩子合理的空间。
(6)多表扬,少批评。多商讨,少指责。8.温馨提示,送上一剂良药。
热茶一杯+真诚一份+耐心六两+勇气一钱+理解一斤=沟通无限
第五篇:与家长沟通材料(本站推荐)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
如今,当教师难,当班主任更难。一个班级五六十位学生,一百多位家长,众口实在难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而班主任则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相渗透的直接操作者,如果与家长沟通不畅,久而久之,难免产生矛盾、积怨,甚至对立,严重影响班级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家校关系的和谐发展。下面我就“与家长沟通的技巧”这一话题,从三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初浅看法。
一、家长类型及沟通技巧:
1、唠叨型
典型症状:汇报孩子一天的安排,从刷牙到洗脚,不放过任何细节,同时向你诉说孩子的种种不良表现,如何让她伤透了心。她在一直诉说,你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分析:这种情况较多见于妈妈,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未能得到爸爸的支持,属于孤军奋战,她只看到孩子的缺点而忽略了孩子的优点。
对策:用具体的事例,帮助家长重新审视自己的孩子,让家长学会用欣赏的眼光来看自己的孩子。
2、成绩型
典型症状:家长和我讲,孩子在小学时优秀的表现,成绩如何好,上了中学以后学习如何不得法,学习效率低下,语数外不突出,小科目一无是处。
分析:这是绝大多数家长都具备的类型,不是应试教育不好,而是纯粹的应试教育不好,能不能在搞应试教育的同时融入一些人文关怀,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要改变,家长更要改变。做这件事情是有一定风险的,往往会陷入两难的境界,就好像在食品中加入添加剂,如果添加,有违自己的职业操守,如果不添加,产品的口味、色泽都将不被消费者接受,结果是为对方考虑,而对方却不买你的帐。
对策:我给家长们渗透一种思想,孩子的发展,除了学习,还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成绩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更要关注。
3、放任型
典型症状:孩子不听我的,他爸爸在外地,希望您帮帮我。
分析:孩子长期不服管教,让家长协助管理已成为不现实的想法。
对策:我认为首先要对该家长的情况表示同情,并让她注意孩子在家的表现,一有进步,马上表扬,重新树立家长对孩子的信心,重新树立孩子对家长的信心,同时要让孩子体会到进入中学后,充满了新意,并在感恩班会上让他说出对家长的感激之情,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活动,来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4、指导型:
典型症状:家长告诉我她的孩子是一位特殊的孩子,需要经常表扬,但在几次表扬之后,又有些骄傲,这时候需要进行适当的批评,同时注意孩子的内心是十分脆弱的,她的情感十分细腻,在她的心目中老师占有很高的地位,您的一个眼神都会对她产生影响,所以希望您注意批评的方法……
分析:这一类型的家长认为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章法,而且对于老师的管理透露出或多或少的担心,从家长的话中,能够感觉到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关注。
对策:找一个合适的机会让家长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度,家长对孩子的关注也是如此,过度的关心会让孩子喘不过气来,这是这一类家长没有意识到的问题。试想:我们全天候守在一株盆栽旁,不停地施肥、浇水、翻土,后果是我们每一位都能想到的,“生命有无法承受之重”。
二、日常沟通:
1、家访
作为一种日常沟通方式,越来越不被老师们看好。我们连邻居家都很少去,又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何必给家长制造麻烦,很多老师有这样的想法。
我倒是家访过几次,正好有几位学生住在我家附近,而且确实有必要进行家访。可以在事先预约的情况下,了解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及学习环境,也未尝不是一件行不通的事。如果不是家访,他们的情况我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
我曾经教过一位这样的学生,在班中表现良好,但是与家长的关系较为紧张,以致影响到了该同学的学习状态,于是我在班级中宣布,老师要去家访,有愿意者可向老师发出邀请,有三四位同学当真邀请我去他们家坐坐,其中没有我刚才提到的那位同学。我把他找来,他谈到了对家长的不信任和没有信心之类的话题,我说:老师去和你们家长谈谈怎么样,学生同意了,于是约定在两个星期后的周四晚上和该同学一起回家,不许准备晚饭,同时要求孩子从第二天上课开始,每天带一张由家长书写的前一晚在家学习情况鉴定书。学生如约都做到了,每天一张,鉴定写的都是批评的语言和不满的情绪,我安慰学生,在老师的眼中你还没有这样差,你要加倍努力,证明你可以。到了约定的时间,我在犹豫这件事情了,因为我也认为家访会给家长带来很大麻烦,但是当我走出校门的时候,这位同学已经在等候。一路上,我们很放松的聊了很多,我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鼓励,有些话学生在办公室是不会和你说的,在学生眼中,办公室是个很正式的地方,相对于谈心,更适合批评。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我了解到了家长在孩子面临中考时的焦急情绪,听到了家长对孩子的抱怨,看到了孩子在家长面前的无奈……所有这些,都让我感触颇多,第二天我给家长打了电话,进行了沟通,达成一致:家长要多鼓励、少唠叨,学生要在家中
有计划地学习,并在中间休息时与家长沟通自己的安排,而此时家长最好不要修改学生的计划。家访后,学生的状态确实发生了变化,甚至在一次月考中数学突破了100分(120分的满分),虽然他最终未能考取重点中学,但在中考前一个阶段,他的学习比以前更努力,与家长的关系也缓和了很多。
家访要目标专一,态度端正,注意职业道德。为学生所急,为学生所想的家访才可以在良性循环中发展,才能给我们的教育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面谈
当学生在校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情况,而用电话又显得不太正式时,可以将家长请到学校来面谈。
几点建议:
(1)如果不是需要马上见面的事情,要给家长选择的时间。只因为没交作业、说话等,便要求家长立刻赶到学校,甚至限定半小时、一小时,这样会给家长造成很大的麻烦,家长是赶了过来,满脸陪笑,连声道歉,但是在家长的心里,或多或少认为我们有些小题大作,因为我们完全可以换一个时间或换一种方式来获得同样的效果。
(2)如果家长和学生同时在场,要注意自己的语言。避免过激评价和无痛呻吟,不合适的语言不仅不能让家长感受到你的良苦用心,反而产生反感情绪;草草的谈话,没有达成任何协议,反而让学生觉得面谈没有任何威慑力,继续我行我素,让教师的管理陷入被动。
(3)请把握与家长面谈的主导权。
我们把家长叫来面谈,就是要告知她孩子在学校的真实情况,让家长配合共同完成老师制定的教育方案。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有些老师的方案被家长修改,甚至要面对家长的发难,诉说学校的管理如何不到位,这样的面谈将是一次失败的面谈。因此,我认为在与家长面谈前要充分了解家长的工作环境、家庭情况等个人信息,同时要明确本次面谈的主题,围绕主题从几个方面说明问题,需要家长做哪些事情,并按约定时间回访,让面谈起到实效,而不是家长与老师互相推诿责任的一次机会。
3、电话
通过电话与家长沟通,就是一次不见面的面谈,由于不是面对面谈话,我们应避免语言的随意性,告知家长本次通话的目的是什么,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说明即可。被长时间的通话所困扰时,要学会选择合适的时间说“不”。
4、短信
我个人很看好短信的沟通方式,只要是一款智能手机,就不会限定收件人的数量,群发一条短信对于我们来说不是难事,这样很容易就组建了一个以班主任为中心的信息网,能够第一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你可以将班会的主题发给家长,告知你与学生们达成的协议,希望家长积极配合;过节了,以朋友的身份发一条问候短信,家长和老师脱开学生的纽带,我们可以是很好的朋友;月考结束了,发一条短信,告知家长注意查收月考成绩条,并公布成绩主要指标,方便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成绩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改进;快到期中考试了,发一条短信,沟通复习策略,让家长协助学生进行复习,通过家长的帮助,让孩子树立信心;每满一个月,发一条短信,询问学生在家的学习状态,矫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只要是你认为合适的,就可以与家长取得沟通,在家长眼中,她收到的不仅仅是一条短信,而是一声问候、一份关爱,更是一种信赖,如果用信任作纽带,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还会有困难吗?
三、如何开好家长会:
家长会作为学校、家庭教育者双方相互交流教育思想、共同寻找教育方法的重要途径,越来越被教师和学生家长所重视。但是“千篇一律”的家长会、“雷打不动”的议程让家长厌烦,甚至出现家长逃避家长会的情况。在学生眼里,家长会就是为家长和老师交换情报准备的,老师和家长是“接头”的谍报人员,他们互相收集、交换情报从而更好地对付学生,家长会即为学生的 “受难日”。对老师来说,老师常常为开家长会犯难,不向家长反映真实的情况,有失职之嫌;向家长汇报了孩子的不足,又怕家长回去把问题夸大,对孩子拳脚相加,这会使孩子认为老师是告密者,和老师失去信任。如何让传统的家长会真正发挥其作用,值得每一位老师去思考。如何开好家长会?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会前:做好召开会议的准备工作,是会议成功的必要条件。
1、在家长会前一周通知会议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地点、咨询能否到会。
2、班主任要与发言的任课教师沟通会议内容,避免出现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各自为政”,搞的家长无所适从。
3、班主任把握机会,让学生谈一谈,希望和家长作那些方面的沟通。
二、会中:
家长和老师作为教育主体,他们之间的沟通十分重要,而家长会正是老师与家长沟通的好机会,以便于老师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如果将家长会搞成高分学生的“颁奖会”和低分学生的“批斗会”,这就使家长会失去了它的真正意义。
1、“谁来讲”
班长讲,在正式开会前讲,哪些学生的作业完成不好,值日不主动,与同学相处有问题(单独找家长汇报)。
任课教师讲,班主任介绍后,找一两门问题最突出的科任老师发言即可。用10~1
5分钟,讲自己在学生培养方面的理念,本学科的特点及家长如何配合。
班主任讲,用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曾经有过这样的家长会,先是专家讲,然后校长讲,科任老师讲,最后班主任再讲,家长一听就是三四个小时,积极性肯定不高。要尽量缩短家长会时间。
2、“讲什么”,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来确定,以初一年级第一学期为例。家长已经参加过十几次家长会,因此在初中的第一个家长会我们应该让家长们感受到新鲜的空气,这样有助于树立家长对学校和班主任的信心,也会给今后的管理带来很大的方便。
初一第一学期期中家长会的安排。安排家长座位(如果是在公共教室,可按学号排序),在座位上贴上学生的姓名及学号,给家长发放考试试卷,发放成绩通知条(作成工资条的形式),安排班长找个别家长汇报学生情况,安排签到人员及引领人员,同时播放学生在校时间的照片、视频及优秀作品,让家长从更多方面了解班级情况。班主任按会前通知的时间准时开始,避免等会。
家长会提纲:(1)为什么孩子从小学升入初中后会成绩大幅下滑(2)如何度过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期(3)管理理念(4)家长做什么.三、会后:做好与孩子的交流工作。
家长会后,班主任要召开一次与家长会配套的班会,肯定学生们在家的优秀表现,批评他们的不良表现,并要求限时改正,按约定的时间进行回访,同时渗透“诚信”与“感恩”教育。
家长会后,家长如何与孩子进行交流,消除学生“恐慌”家长会的心理,真正起到家长会的教育目的,这一点教师应该和家长共同探讨,使家长与孩子的交流达到较好的效果。
我要求家长耐心地对孩子说家长会的内容:一是先让孩子了解家长会的全过程;二是说说班主任的表扬与批评,如果自己的孩子受到了表扬,一定要重点加以肯定;三是告诉他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对他的评价,尽量做到客观、真实地转达;四是帮助孩子分析最近哪些方面有进步,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并找出原因;五是要求孩子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制定出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并按时检查计划完成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
四、几点建议:
第一、家长会必须主题明确。比如,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青春期心理辅导等方面的问题,分别召开相应的家长会,一次一个主题,内容集中,使家长会开得深入,进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比如本学期要召开几次家长会,每次家长会要解决什么问题,要有个通盘的打算,从而避免了盲目性。
第二、在家长会有了统一计划的基础上,要考虑这次家长会与上次家长会所讲内容的衔接问题,看上次家长会制定的教育目标是否达到,布置的教育任务是否完成,等等。然后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更明确、更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
第三、在需要的情况下发放问卷调查,在友好、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会议。使学生家长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为下次会议打下良好基础。
学生的教育要依赖于家长与老师的共同努力,一次成功的家长会,是一次教育的升华,会成为一种动力,这种动力树立了家长的信心、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夯实了老师的信心。
四、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教育是一门艺术,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技巧,才能让我们的教育行为有效化;我们很难达到“沟通零距离”的境界,但是掌握了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就可以减少与家长之间的误会;掌握了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就不会为教育所累,在沟通的同时也就多了一份教育带来的享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