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4 12:29: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诚信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诚信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第一篇:诚信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深入挖掘教材 分年级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实践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常遇到令人担忧的诚信现象:有些孩子承诺完成一件事夸下海口,结果敷衍了事;有些孩子不完成作业却对家长说老师没布置作业,对老师说作业本忘在家里。有些孩子犯了错却想方设法隐瞒、推塞、委过他人。有些孩子向父母谎报学习成绩,模仿父母笔迹签名。有些孩子抄袭作业、考试作弊„„而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必定是一个忠诚老实、信守诺言、说话算数、不说谎话、做事认真负责的孩子,对别人交代的事情不敷衍了事,在做错事是能主动认错,借了别人东西能及时归还,拾到财物会主动交公。诚实守信的孩子懂得用自己的思想与行动对自己、对同伴、对家人、对未来负责。因此,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实践与研究是非常有必要,对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以及孩子未来的成功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2、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体制浪潮的冲击下,社会上许多不良观念、行为无不每时每刻地侵蚀着学生纯洁的心灵。子女歧老、虐老、不关心、不赡养父母的现象时有发生。天大地大不如票子大,爹亲娘亲不如金钱亲,在农村许多老人住的是小、矮、偏、旧的房子,干的是既照管孙辈又种田糊口的活,穿的是子女们穿过的衣服,兜里没有一分钱,小病挺着,大病靠着。社会上不讲诚信的事比比皆是:做了好人反遭误解,抓了小偷自己却成了“贼”,救助了弱者反被说成图谋不轨。在家庭中,夫妻相互欺骗并教育孩子说谎欺骗他人。甚至在学校里,有些教师也诱导学生欺上瞒下„„。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作为一张白纸的少年儿 童,他们没有一点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近墨者黑。再加上现在的小学生,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部分家长对孩子是娇生惯养,因而一些学生在家庭中养成了骄纵任性,自私自利,好逸恶劳,无礼无信,只图索取,不知回报,不听父母的话,顶撞长辈等不良习气。再就是这些年农民工大量增加,留守儿童逐年增多,致使这些孩子家庭教育欠缺,受社会负面影响较大,各方面素质较差„„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生活镜头:父母将饭菜做好了,三四遍都叫不动趴在电视上的孩子;吃过饭后孩子只管玩,没有人帮父母收拾一下饭桌;有好吃的,父母总是留给孩子,而孩子却很少想到父母;孩子一旦生病,父母急前忙后,而父母身体不适时,孩子却很少过问;父母教导孩子,孩子却大声顶撞;父母辛勤劳动,勤俭节约,孩子却好吃懒做,零嘴不绝;孩子欺骗顶撞老人和长辈,父母却默认颌首„„

这一切,导致了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少年儿童观念错位,是非混淆,纪律松散,学习懈怠,感恩意识淡薄,诚信观念缺失,责任心匮乏。

3、家长和社会的心声。近几年,少年儿童中存在的种种不良现象,已逐步演变成为一系列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这极大地触动了广大家长社会有识之士,他们不约而同地发出感叹:加强少年儿童的品德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有很多家长来到学校,找到老师,向我们倾诉自己的心声,感慨对孩子管教的无助,积极向学校建言献策,希望学校把孩子的思想、行为教育放在首位,加强对孩子进行孝道教育和诚信教育,增强孩子的感恩意识和诚信观念,以确保家庭、社会的和谐。

鉴于上述原因,为了更好地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努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推动学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 建设,尽快提升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素质,创办让人民更加满意的教育,自2015年春季以来,我们与时俱进,在前段“感恩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广泛论证,确立了一个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支点”与抓手——诚信教育。我们以“以孝心呼唤爱心,用诚信塑造人格”为宗旨,作为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抓手,进一步提升和增强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

二、研究的问题和目标: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探索创立一套有效的教育途径、方法和运行机制。

2、编纂一套分年级的诚信教育教材。

3、构建诚信课程运作和教研体系。

4、营造诚信教育的舆论氛围、环境氛围和文化氛围。

5、创设诚信教育系列活动。

6、实施诚信教育,净化学生心灵,实现教育的内化和外延。

一是使学生的孝心情感,迁移到尊师爱生上,使学生诚信魅力影响到老师同学。

二是使学生的孝心情感,迁移到维班爱校上,使学生诚信魅力影响到班级学校。

三是使学生的孝心情感,迁移到敬老爱亲上,使学生诚信魅力影响到长辈亲人。

四是使学生的孝心情感,迁移到护家爱村上,使学生诚信魅力影响到族人村民。

五是使学生的孝心情感,迁移到亲党爱国上,使学生诚信魅力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二)研究的目标

总的目标是:以孝心呼唤爱心,用诚信塑造人格。具体目标是:

(一)构建起科学合理的诚信校本课程,通过编写校本教材,上好诚信课,向学生灌输诚信理念,做好养成指导,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二)以诚信文化为依托,打造起具有美化和育人功能的校园文化带。以此提升学校环境品味,增强校园育人功能。

(三)学校通过诚信课、诚信系列活动,使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诚信形象,并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

1、使学生在学校里树立起个人诚信形象:热爱学校和班级、热爱老师和同学;严格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学风、考风、学习习惯和日常行为等方面做到:不说谎,不抄袭,不作弊;主动承认错误并改正不足;说实话,做实事,言必信,行必果;阳光处事,真诚为人;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做一个对同学有帮助,对班级有益处,对学校有贡献的人。

2、使学生在家中树立起诚信形象:孝敬父母、长辈,关心兄弟姐妹,热爱家庭;虚心听取父母教诲,不顶撞父母,多和父母沟通;不做“小皇帝”、“小公主”,提倡俭朴生活,合理消费,不攀比;提倡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动做家务,干农活,为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言行一致,对自己所做的事勇于负责。通过与家人的接触、交流,力争用自己的诚信言行去影响父母,影响所有家庭成员,使整个家庭行孝守信,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创建和谐、幸福家庭。

3、使学生在社会上树立起诚信形象:尊老爱幼,不恃强凌弱,关爱弱势群体,凡事有爱心;不贪便宜,明辨善恶;有礼有信,遵守社会公德;真诚待人,恪守承诺;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倡导良好社会风尚,做一个有知识、有道德、有爱心、讲诚信、遵纪守法的小公民。同时,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诚信言行,尽可 4 能地影响家族所有成员和其他村民,以至达成所有的家人、族人、村民共同守孝、明理,讲诚守信,为营建文明村庄,创建和谐社区尽心尽力。

总之,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使学生具有诚信意识,掌握诚信知识,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用诚信去呼唤爱心,让学生人人爱父母,爱长辈,爱家庭,以至达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的崇高境界。

三、研究的过程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布局,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学校高度重视“孝心·诚信”教育活动的开展,将该项活动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大队辅导员及不分班主任参加的诚信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第二是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拟定具体实施细则,精心设置活动流程。第三,大造舆论,广泛发动,首先向全校广大师生发出活动倡议,号召广大师生踊跃参与。其次向所有学生家长发放了《开展“诚信”教育活动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们通报活动目的及方式方法,争取学生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再次就是精心组织召开了由全校师生和学生家长参加的“诚信”活动的启动大会,在校内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创建诚信校园文化,开设“诚信知心屋”,营造浓郁的诚信教育环境。

1.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本书,学生可以在“多看”中“多记”,进而“多问”。多彩的校园文化是一幅画,学生可以在学习、欣赏中树立起诚信意识。因此,我们结合学校绿化美化,打造起美化、育人功能的校园文化景观带,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学校以“请热爱你们的父母,请尊敬我们的老师”、“亲善求幸福,爱心促和谐”、“以诚为本,诚信做人”等活动内容为主题,把诚 5 信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在学校大门口两侧及校舍后面的空闲墙壁上,书写诚信启示语,将古代二十四孝图及近现代的一些伟人、名人的孝亲、诚信故事制成喷绘展板,悬挂在所有校舍的前墙壁上,并在校园空地上布设诚信格言标语牌等,着力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此引导师生对照修正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让同学们学习在孝心、诚信之中,生活在孝心、诚信之中。

另外,我们还设立了诚信长廊,开辟了诚信主题画墙,做到美化和教化的完美统一。学生们空闲时间在这里读诚信名句,画诚信图画,用心领悟诚信内涵„„真正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2.开设“诚信知心屋”,为学生的诚信教育提供心里保障。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猛发展的时期,待人处世较天真,但又多迷惑,“诚信知心屋”的开设,则成了众多学生找回自信与勇气的港湾,明辨真善美的空间。“老师,昨天晚上我要给妈妈洗洗脚,她却不用我,我该怎么办?”“老师,我村的一位大爷,到我家让我爸爸买他家的猪肉过年,明明我家没割肉,我爸却说过年的肉早割好了,这不是在说谎骗人吗?我想问,但又不敢,我内心很矛盾。”„„学生心中的疑问困惑总是在辅导员老师的耐心引导讲解下,解除谜团,打开心结。

(四)规范诚信课,强化诚信课教研活动,以课堂为主阵地,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1、加强教研,认真上好诚信教育课。我们以年级为单位专门成立了诚信课程研讨组,定期组织任课老师进行诚信课集体备课与授课方法的研讨。学校将《孝心.诚信教育读本》列为学生的正式课程,要求各班每周上好一堂“孝心·诚信”教育课,每学年授课节数不少于三十二课时。做到诚信课教学计划、教材、6 时间、教员四落实。同时,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搜集整理一份“诚信”教育资料,设计一份“诚信”教育活动方案,指导学生开展一项“孝心·诚信”教育活动,撰写一篇“诚信”教育论文。学校随时对该课程的进展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并将其成绩列为教师的工作量化成绩,以确保该课程的正常进行。诚信课的开设,丰富了学生的诚信知识,增强了学生的诚信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诚信水平。五年级学生张珂在诚信日记中写道:“我们孝敬父母不一定做出像子仲负米、陈毅为母洗尿裤那样的感天动地之孝,但至少我们要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让父母为我们省心、放心、舒心。替父母洗件衣服、盛碗饭等。”六年级学生刘安然在学习了《妈妈,休息一天吧》一文后,在小组交流会上谈出了自己的体会:父母劳累了大半辈子,为了使我们健康成长,付出了许多汗水,作为子女的我们,应该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真心实意的去做一个好子女。

2、以“诚信”教育为载体,上好生活指导课,大力开展养成教育。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这是我校诚信活动的基点。我校把养成教育根植于“孝心·诚信”教育这一活动平台,号召同学们学会自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要求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爸妈省心;别人有事热心帮,献社会爱心”。活动中,给各年级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并让教师认真上好指导课,手把手教学生自理的方法和技巧。

一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上掌握洗手、洗脸、洗头、穿衣和刷牙等方法和技巧,力争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靠别人。平时,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饮食卫生,初步形成安全意识;不说谎,不骗人,初步树立诚信观念。基本养成讲卫生,有礼貌,懂安全,讲诚信的良好习惯。努力做到让爸妈省心、放心和欢心。

三四年级学生要在一二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打扫卫生,7 洗晾衣服,收拾饭桌,整理房间等,安全意识和诚信观念进一步增强,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基本形成。

五六年级学生要在三四年级的基础上再掌握做饭、炒菜等方法,能主动并熟练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学会帮助父母干一些田间农活。

平时做到尊老爱幼,扶弱助强,有爱心和责任心。能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懂礼守信,做一个言行文明,品行端正的好少年。

另外,要求学生平时要学会、学精一技之长,以用于在校帮助同学,回家孝敬父母。做有益于他人,有助于父母的好孩子。为了使诚信生活指导更加扎实,更加有效。我们出台了《学生生活能力大比武实施方案》每年的放寒假前,在全校学生中举行生活技能大比武,评选出生活技能小能手。到目前,我们已举行了两届,共评选出了100多名小能手。

(五)签订“协议书”,印发“考核单”,促进校内校外结合,强化“诚信”教育的家庭和社会的辐射功能。

在诚信教育过程中,我们树立大教育观,把开设“诚信”教育放到现实社会的背景下来思考,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与沟通,成立了“孝心诚信”教育家长委员会,建立了“家校携手、共同育人”的诚信教育机制。

我们精心设计了“诚信教育协议书”,学校与家长以协议书的形式,规定了双方在诚信教育方面的各自责任。如:学校的主要责任是以诚信教育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提高对学生诚信行为的教育力度。家长的主要职责一是在家庭中要以身作则,在孝敬父母、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等方面,为子女做出表率,提高家庭的思想道德品位;二是家长要及时督查子女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不正当的诚信行 8 为,不要听之任之,更不能纵容迁就,要及时教育、纠正,向学校通报等。

我们每学期还向家长印发《家庭诚信教育考核单》。学期末,由家长根据子女在家的表现进行量化,并以此作为学校评定学生本学期的操行等次和评选五好学生,十佳诚信之星的主要依据。这种形式的家校携手育人的诚信教育活动,在对学生进行有效地道德教育的同时,对家庭和社会也产生着较大的辐射作用。

(六)以孝敬父母,真诚为人,做诚信星为目标,以诚信课、诚信日为阵地,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

1、在前两年扎实开展“使妈妈高兴”活动的基础上,学校在每年的三月和九月全面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行孝有信集中行动,主要实施行孝“五个一”,即:“每天送爸妈一句问候,回家为爸妈泡一杯清茶,每天为爸妈捶一次背,每天帮爸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每天给爸妈一个惊喜。”;做到诚信“三个不”,即“不说谎,不骗人,不虚情假意。”

2、设立“孝敬日”,布置孝亲作业,开展孝行体验。把每周日、学生父母的生日、母亲节、父亲节、“三八”妇女节定为我校学生的“孝敬日”。要求学生在“孝敬日”里承担至少一小时的家务劳动,并写出孝行感悟。

3、实施“日行一孝”。要求学生每天至少向亲人孝行体验一次。如给父母到杯热水,递条毛巾,给母亲梳梳头,洗洗脚,捶捶背,给父母洗件衣服等。

4、大力开展诚信主题周活动。该活动的宗旨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短期的切实可行的诚信活动小目标。从而增加该活动的时效性和趣味性。我们利用诚信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背记学校“孝道八心”、“诚信歌谣”以及诚信歌咏等比赛活动。活动中,要求同学们在背记中感悟诚信之道,在高歌中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从 9 而激发同学们的活动热情,推进学校诚信教育的进程。

5、开展“文明进学校,服务进社区,孝心进万家”活动。号召同学们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有礼有信,遵规守纪;回家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善待他人;进社区参加公益活动。公益活动主要组织队员们利用周六上午到社区服务,如:到社区表演节目,清扫卫生,为孤寡老人梳头、洗衣、整理房间等,将孝心付诸行动,向社会奉献爱心。

6、将孝心诚信工程与“爱心、责任心”教育活动相结合。在学生中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做诚信事,争三好生”活动,号召学生有爱心,负责任,在校做一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一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好少年。通过活动,教育学生把孝心献给父母,把爱心献给社会,把忠心献给祖国,把关心留给他人,把诚信留给自己。使全校学生能够讲文明,懂礼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知恩图报,有爱心、责任心,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不断得到发展。

7、组织学生利用双休日,写一篇孝心诚信作文,画一幅孝心诚信图画,讲一个孝心诚信故事,欣赏一篇孝心诚信美文,学唱一首孝心诚信歌曲,搜集并背诵一些关于“母爱、父爱、孝心、诚信”的名言、谚语、诗文等,以此加深学生的诚信体验,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孝心、诚信意识。

8、开展“诚信之星”评选活动。为巩固活动成果,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活动,每学期,结合阶段性总结,学校要广泛开展“十佳诚信之星”评选活动。首先要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发放“关于诚信之星评选致家长的一封信”,并召开家长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另外各班利用班会、队会进行再发动,引导学生知道怎样做,如何去做。活动以总结和评选两种形式进行,号召全体队员每人写出一份行孝总结,用演讲的形式在小组和班级中进 10 行竞选发言,然后投票选举,每班推出5名诚信星候选人上报学校少先大队。然后少先大队再以走访和调查的形式,采纳家长和社会人士的意见,按“行孝影响度”确定出我校“十佳诚信星”。“十佳诚信星”评出后,少先队不失时机地组织了一次“诚信星”演讲会,号召全体师生向他们学习。同时,组织人员对他们的事迹进行拍照行文,作为学校诚信教育成果进行存档,并对其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截止到目前,我们已成功地评选出两届马庄小学十佳诚信之星,对活动起到了有力地推动作用。

(七)注重八个结合,保证诚信教育的全面渗透。

1、诚信教育与少先队活动有机结合:把孝道教育列为少先队活动的重要内容,每阶段提出一个品德教育目标,每次活动突出一个主题,既丰富了少先队活动的内容,又使诚信教育生动活泼,形式多样。

2、诚信教育与学校常规管理相结合:在实施诚信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规范训练、良好学习习惯的指导、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做到人人懂诚信、学诚信、做诚信,个个有美德、扬美德。以美德规范学生的行为,树立起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

3、诚信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将诚信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各学科结合的方式各有不同。如:在语文课上,可以把诚信教育的实践活动与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相结合;与思品课教育相结合,主要是联系课本中的相关内容组织实践活动,丰富书本上、课堂上的教育内容。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要把诚信教育内容从狭义和广义上与之结合,起到互补作用。

4、诚信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教育学生讲诚信,必须坚持知行合一,通过实践活动检验教育效果,把认知付诸行动,内化为品质。实践活动以家庭和学校为中心点,要求学生按照学校 11 规定的“诚信歌谣”,“孝道八心”的内容,在家直接或间接地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校做一些尊敬老师,帮助同学的事,养成孝敬父母,关爱家人,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的良好品德。在此基础上,将爱心逐渐辐射到社会,服务于社区。

5、诚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很有必要在做好学校诚信教育的同时,也应对家长进行相关内容的指导,营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一是办好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通过家长学校,采用专题讲座,使学校的教育活动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二是邀请家长参加主题班队活动,不但让广大家长充分了解学校教育活动的内容,而且使他们在班队活动中亲身感受到孩子的诚意、孝心。使他们能主动自觉地配合学校投入到对孩子的诚信教育上来。三是要求家长在家庭中教育、督促自己的子女,围绕学校指定的“诚信歌谣”、“诚信八心”去践行诚信。家长要为子女做好表率,并适时将孩子在家的表现反馈到学校。四是学校要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的诚信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活动的方式、方法。

6、诚信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营造立意新颖,主题鲜明的浓厚校园文化。能够使学生随时随处学习在诚信之中,生活在诚信之中,感悟在诚信之中。

7、诚信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过程中,来自家庭中、社会上的一些有关成效的负的因素,使不少学生产生了对诚信、孝心的困惑。对此,我们设立了“诚信知心屋”,配备了心理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和心理疏导。让学生在诚信教育的沃土中健康而快乐的成长。

8、诚信教育与师德建设相结合: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首先做到。在学 12 校实施诚信教育中,教师的品德修养水平对诚信教育的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因而我们十分重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身正示范”教育,并把师德教育列入对教师工作考核之中。督促教师在工作上、家庭中、社会上,处处事事做诚信人,使整个学校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的诚信格局。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一)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的诚信、爱心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研究检测结果表明,学生诚信意识、诚信行为呈现良性变化。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全体学生中出现了“六多六少”的好现象:

一是尊敬老人的多了,嫌弃老人的少了。学校开展了解长辈的活动后,到敬老院、社区为老人服务更是人人争做、周周都有。全校送温暖小分队,更是活跃在帮贫济困的行列中,如六(1)班同学连续四年轮流定期到马庄敬老院为老人整理房间、洗头、洗衣、捶背、按摩等。给孤寡老人送去温暖,每逢老人节学生带着自编的小节目来到老人中间慰问演出。另外在公共汽车上让座,搀扶老小过马路,给公共绿地浇水、拔草等事例,比比皆是。

二是讲究节俭的多了,乱花零钱的少了。在诚信教育活动中,逐渐杜绝了学生吃零食、乱花零钱的现象;零用钱小储蓄活动。各班反映,自开展诚信教育以来,学生比吃穿,乱花钱的大大减少。他们认为,乱花父母艰辛劳动换来的血汗钱,就是对父母的不孝。

三是家庭和睦的多了,不讲文明的少了。有的学生对父母的陋习敢于提出意见。如劝父母不要赌博,说话办事要讲诚守信,和睦邻里等。他们认为家庭和睦,离不开“孝亲敬长”,而“孝亲敬长”绝不是一味地“盲从”父母。

四是主动做家务的多了,好吃懒做的少了。诚信教育系列活 13 动之学生生活技能指导课,学生不仅学会了整理房间、个人洗刷等日常的生活技能,还学会了部分做家务、干农活的本领。据大部分家长反映,现在的学生自己的事自己会做了,能做了,象穿衣、洗衣等也不用我们协助了,有时还能主动地帮我们干一些家务农活,我们在孩子身上省心了。还有的家长说:我们的孩子现在知道疼人了,有好吃的知道让我们了,饭前饭后也能主动帮我们整理饭桌。在学校的诚信教育下,孩子懂事了,我们真的很开心。

五是勤奋学习的多了,厌倦读书的少了。“诚信课”课堂上当学生在辅导老师组织下学习了动人的诚信故事后,再开展辩论活动,不少学生听时热泪盈眶,议时慷慨激昂,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憾,激发了勤奋学习的热情。不少学生认识到: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回报父母,报效祖国。才是真正的“孝”。

许多学生不但在学校学习期间获益不少,深有体会,而且在小学毕业以后,还有不少学生来信感谢母校的道德教育,“如今,我已离开了母校,但我依然坚持‘日行一孝’活动”而有这样感受的学生何止一个两个!“诚信课”,使学生“爱父母”的情感很自然地迁移到了爱同学、爱他人关心集体的境界上。正如五年级一位班主任在同家长沟通时说:“通过开展诚信教育,关心他人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学生认识到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是道德行为,现在班上,不管是哪位同学有困难,都会有人抢着去帮他。同学忘记带学习用品,马上有人借给他;同学不会做作业,马上有人辅导他;同学病了住院,马上有人上门补课;同学摔伤了,马上有人扶着去卫生室上药。”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诚信”教育活动,学生的感恩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增强,道德素养有了质的飞跃,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 14 迅速增高,学校的声誉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均不同程度地树立起良好的人格形象,有效地影响了家人、族人和其他村民。但是我们组织学生开展诚信教育的起点比较低,仅之是为学生建立爱心、学会做人,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此日积月累,“诚信”必然会逐渐内化为学生心理素质的深层成份,融于学生的情感主体。

(二)对社会的影响:

家校互动,小行动影响了大气候。诚信教育除学校对学生进行规范的课程教学和系列活动外,我们还开辟了诚信家长学校,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形成了“老师——学生——家长——学生”互动的教育链。老师教导学生,老师影响学生,学生诚信家长、诚信家庭,家长规范自己、示范孩子。最终达到老师、家长、学生共诚信,老师、家长、学生去影响带动身边的人共诚信。从而使家庭和睦、邻里和睦,村庄和谐、社区和谐。我们开展的“诚信教育”已深入家家户户,并对家庭、社会产生了积极有效的辐射影响。诚信教育给学生带来了快乐,给家庭带来了和睦,给社会带来了和谐。诚信教育的开展深受社会各界的赞誉和好评。潍坊市人大代表贾悦镇龙宿村党支部书记鞠德民说:“学校的一个‘诚信工程’,架起了社会千万座孝心、爱心桥,真做到我们心里去了。”

(三)活动取得的成果: 本课题取得了显著效果。

1、学校网站先后对我校的“诚信”教育进行了宣传。

2、《西部晨风》《灵宝晚报》等新闻媒体先后对我校的“诚信”教育情况作了专题报道。

3、学生的文明素养得到质飞跃。

(四)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诚信育人模式。

1、开设诚信课,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和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的构建,为我校诚信活动打造出了良好的教育平台,诚信教材的应用为课程的开设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2、将“诚信”工程融合于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结合学校绿化美化工程,以诚信文化为依托打造起多处具有美化、育人功能的校园文化景观带,以此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使同学们平时学习在孝心、诚信之中,生活在孝心、诚信之中。

3、我们对诚信教育的探索,是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开辟出的一条科学合理的育人新路。我们抓住诚信教育的本质,着力从思想、方法、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整体的探索和改革,初步形成了以“诚信八心”和“诚信歌谣”为主体内容的诚信教育模式:

“诚信八心”

常问好,有礼貌,让父母舒心。少空谈,多帮忙,让父母省心。勤学习,创佳绩,让父母开心。求上进,有理想,让父母欢心。有矛盾,多自省,让父母顺心。有主见,不迁就,待他人真心。不说谎,不欺骗,做人要诚心。知感恩,持正义,献社会爱心。

“诚信歌谣”

自己的事自己干,不给父母添麻烦。家务劳动帮着干,多为父母减负担。学习出行离家前,禀告父母莫挂牵。艰苦朴素少花钱,不与别人比吃穿。思想学习勤汇报,恳求父母多指点。

批评教育不顶撞,感谢父母要求严。为人在世品行高,孝敬父母最当先。同学之间勤交往,诚信二字记心间。言必信来行必果,履行承诺是关键。不说谎话不行骗,诚信做人众人赞。

五、课题研究的体会

1、社会公认、易于操作

学生诚信品德的形成,是每个家庭都渴望看到的结果。非常适合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因为诚信行为可大可小,可高可低,既可以高标准,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适当的活动,随时随处都可以进行,容易体现,容易检验,也易于评价。

2、重在实践,贵在持之以恒。

道德教育少不了“明理、激情、导行、内化”四大环节。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实践,因为只有反复实践,才能将正确的认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并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成自然、终生可受益。目前学校德育工作最薄弱的一环恰恰是实践这个环节。我们强调,在诚信教育中不仅要用好书本,更要做好实践作业。这样诚信教育自然成了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亲身体验、培养美德、强化素质的有效载体。

3、始终坚持不断总结、不断创新理念。

不断总结,才能不断地发现先进典型。推广典型,才能推动面上的工作向高处提升,向深处发展。学校每年都隆重举行“十佳诚信之星”、“诚信小组”、“诚信教育先进班级”及“生活小能手”的评比活动。并规定不是诚信星不得评为“五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创新来自不断的实践,来自于深入的调研,更来 17 自于群众的创造。

4、上下配合、同心同德、真抓实干。

我们的诚信教育活动之所以能顺利开展,除了它有深厚的民族根基且又符合当前广大群众的需要这一根本原因外,还在于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广大教师及全体学生家长的全力支持、通力合作。

六、存在的问题

诚信教育校本课程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方面。学生诚信品德的培养,诚信教育对社会的辐射带动等需要长期,不间断的进行,如何经常化、制度化,不断丰富其内容,提高其层次,还有待于研究,否则,已取得的成果也不容易巩固。

我们的工作还刚开了个头,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路还很漫长。但有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广大师生、学生家长真心实意的支持,我们要满怀信心的将这项合民意、得民心的工作继续抓下去,并力争做出更大的成就。

第二篇:《小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解析

《小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当今的社会,不守承诺、欺骗欺诈等失信现象屡禁不止,如每年都不可避免的“高考作弊”、“金华火腿”“太仓肉松”事件等这些社会的非诚信行为对儿童、青少年的污染已经相当严重。据《北京晨报》报道,一位小学一年级学生为了免受家长责骂竟将考卷“调了包”;另有一位平时成绩一贯优秀的学生,因为在期末考试中发挥不好,竟然逼迫家长给老师送礼以求得好成绩。当家长送礼未遂时,该生却怪罪家长“不舍得上礼”。另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在成都一小学的一次家长会上,全年级238人中竟有9名学生“聘请”了临时家长。而在我们身边,学生考试作弊、言行不

一、欺骗他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首先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对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教育、良好道德习惯、诚信意识的培养与研究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这方面我们缺乏切实可行的系统的教育内容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学校在养成教育方面显得苍白无力。其次,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现在的青少年中,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在这种“四二一式”的家庭教育中,父母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十分普遍,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逐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把责任都推给父母,推给他人,久而久之,势必淡化其对自己、对学习、对家庭、对社会诚实守信的意识。再者,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良风气,诸如党内的腐败现象、社会上一些人损人利己的行为、言行不一等现象的存在,学生耳闻目睹,无形之中受到影响,给其还未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混乱,这也是影响少年儿童诚信意识形成的重要原因。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当一个社会对现实的道德状况不满意时,它首先应求助于教育。”由此可见,在学校教育中,使小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牢固他们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教育他们从小做一个讲诚信、讲道德、守法纪的人,是今天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具有高度责

任感、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型人才而奠定基础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学校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诚信是道德之基石,是立人之根本。树木之初重育苗,立人之始在于幼。诚信教育应从小抓起,小学是十分关键的一个阶段。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品德之优劣,事业之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学时期打下的基础。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他们在各方面都还不成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此时进行诚信教育,正是绝好的时期。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德育任务,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主渠道。本学科教学的主旨在于通过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公民教育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在这其中作为公民最重要的素质之一的诚信教育自然而然地成为本学科最为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因此,在品德与社会(生活)学科教学中开展诚信教育研究有学科的必要性与研究的可行性。

基于这些原因,要求我们在品德与社会(生活)学科教学中,乃至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广泛而深入地进行有效的诚信教育研究与实践,以此塑造初中学生健康的人格是极其重要的。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党中央国务院《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公民道德十条基本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中小学生守则》第九条: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六条: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考试不作弊。

3、儒家诚信思想。在儒家经典文献中,诚信问题一直备受历代儒生的高度关注。诚信是人立身之本,是做人之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论语》首篇《学而》中,孔子及其弟子反复地谈到“信”,足见孔子及其儒家对于诚信问题的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诚信,是现代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根本目的在于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4、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强调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即生活即教育。他提出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强调了学生诚信品格塑造的重要性。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道德层面目标:从小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及其良好的社会道德观,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有效提高学生对“诚信”的道德认知水平,增强他们实践“诚信”的自觉性。

2、行为层面目标:有效提高学生对“诚信”的道德情感体验,完成诚信品德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让学生做到“三守”:守信、守时、守纪;“三诚”:诚恳、诚实、诚信;“三实”: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三不”:学会做人不撒谎、自主作业不抄袭、诚实考试不作弊。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验,提出小学生良好诚信行为的培养方案,做到良好诚信行为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学科层面目标:通过学科教学实践研究,探索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有效落实诚信教育的新途径,形成本校独有的诚信文化积淀。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小学阶段学生诚信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

研究的预期目标为:学生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正确评价并指导自己的行为方式;同时培养出一支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进而促进品德组全组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以学生为主体,实现诚信道德内化的教育目标。在开展诚信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处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

 在诚实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话,作业和考试求真实,不抄袭、不作弊。

 在守信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遇到失误时,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 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集体合作意识。

2、以学科教学为载体,探索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寓教育于学科教学中,深化学生的诚信意识,指导学生自觉的诚信行为。注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诚信教育的具体要求和有效方法。

3、挖掘诚信教育资源,从学校实际出发,以校园文化积淀为基础,充分发挥学校人格教育总课题的辐射与指导作用,发掘校园的精神、制度、物质文化中诚信的内涵,整合学校内部的资源,在教育教学的实践领域实现诚信教育的教育目标、教育手段等方面的优化、统一。

4、以教师为主导,引领学生践行诚信之道。教师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身教重于言教。在日常的诚信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同样是教学相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为学生的行为起着示范作用。因此,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直接影响着诚信教育的效果。在诚信教育中关键要提升教师的诚信素质。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

全校1-6年级的学生。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学科渗透、实践活动、环境创设中,不断挖掘教育资源,提高学生践行诚信行为的自主性与自觉性,探索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2、个案研究法: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抽取部分典型学生作为个案,将课题实施前后个案的诚信情况作比较。

3、调查法和观察法:调查法用于了解教师、家长对学生诚信培养的看法以及学生诚信水平的前测。教师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有关诚信的行为习惯的表现。

4、经验总结法:在大量活动个案与实践资料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不断反思,积累经验教训,撰写论文,形成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过程

(一)广泛宣传发动,浓厚舆论氛围

1、通过动员大会与主题班队会,让全体学生人人都知道“诚信教育” 的重大意义。

2、充分发挥载体功能,利用黑板报、专栏、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诚实守信”教育活动。

3、充分发挥德育队伍资源优势,关工委、校外辅导员、综治副校长等都是宝贵的德育资源,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潜移默化,更有助于提升宣传效果。

4、深入挖掘、大力宣传弘扬“诚实守信”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学生,使教育活动深入到班级、到学生、到家庭。

(二)立足课堂教学,发挥主渠道作用

1、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是体现诚实守信的内容。教师应当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社会的实际、学生的实际进行诚实守信的专题教育活动。

2、不仅德育课程中要重点突出诚实守信的教育内容,在其他相关学科教学中,特别是语文、艺术等学科中也有机渗透诚实守信的内容。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施环节上,教师采用科学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努力使诚实守信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如语文学科进行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诚信、良好行为习惯等内涵的古诗文,在学生中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利用古诗文好读、易记,诗文典故容易理解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背诵古诗文,初步理解含义;中高年级会讲解,悟出做人的道理,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使学生从小在朗朗的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体会自己的行为,增强诚信意识。

班队会活动利用榜样激励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小学生具有模仿榜样的特点。我们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诚信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先进人物,通过报告会、座谈会,上门参观、走访、校刊文稿等形式,感受诚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同时要求教师与家长时刻注意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在思品课、班队活动以及其他课外活动中注重学生的情境体验,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培育学生对父母、老师、伙伴、他人,对集体、祖国、社会、自然的爱心,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的道德认知在道德情感的激励下不断提升,进而变为行动的动力。

(三)抓好师德建设,提高育人效益。

师德和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诚实守信教育的效果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水平。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用饱满的热情真诚地赞美一切美的事物和现象,抨击各种不良的行为;要在以其广博的才学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能将自己的人格与正义融入一言一行中,用楷模的力量去引导学生,熏陶学生,启迪学生的道德觉悟,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让每位教师以良好的师德成为直接面对学生的诚实守信的表率和模范。

(四)开展多种活动,促进道德内化

一滴水能折射阳光的七彩斑斓,举手投足可显示品德素养的高下优劣。诚实守信教育应见微知著,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不说谎话、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明礼守纪、拾金不昧等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抓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学校以少先队组织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诚信活动。

1、召开“诚信从我做起”动员大会。号召全体师生诚实守信,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向全体师生提出课题要求。并向全体同学发出诚信倡议书。

2、课题研究和读书活动结合,让有关诚信的优秀书籍浸润学生的心灵,做到用优秀的文化塑造人。

 1—6年级让学生收集并背诵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

 3—6年级开展以“诚信”为内容的手抄报制作比赛。 1—2年级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绘画比赛。 1—6年级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国旗下一分钟演讲。

3、通过班队会等活动进行诚信教育。班队会课信息量更集中,也是向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主阵地。各班均举行一次以“诚信”为主题的班队会。

4、将诚信教育活动作为八荣八耻教育活动的有效延伸,提高德育的整体性。

5、倡导班级每月评选“诚信之星”。学期末再从中评出学校“诚信之星”。并在校园进行宣传,形成榜样。

6、将学生的诚信表现列入星级班队评选之中,让教育常规化,日常化。

7、各班积极开展主题班会活动。

8、各中队每学期都出一期“校园盛开诚信花”为主要内容的板报。

9、各中队每学期评选优秀“诚信少年”。

通过开展诚信活动,让学生从小就生长在一个明理诚信的环境中,为他们人格完善奠定坚实基础。

10、开展“诚信与税收”宣传活动。

为了进一步在校园内创设诚信氛围,使广大师生树立诚信意识,提高文明素养,强化诚信观念,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优良品德,扎实推进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结合2009年4月份第18个全国税收宣传月,学校少先队联合丰泽区国税局开展了“诚信与税收”宣传活动。

2009年3月31日星期二下午,全校师生上了同一个主题“诚信与税收”的班队课。队员们通过各种形式了解税收知识后,在自制的宣传单上绘画、创编广告语,孩子们用稚嫩的画笔描绘出了“诚信纳税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美好生活”、“税收让社会更加和谐”的动人画面,发出了“今天小小宣传员,明天诚信纳税人”、“诚信纳税,幸福万家”、“依法索要发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倡议,号召身边所有人加入诚信纳税的队伍中,为建设和谐泉州尽一份力。

八、课题研究成果

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在课题组的努力下,我们完成了研究任务,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形成了一系列课题成果,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一)理论成果

通过研究,形成诚信教育的一般性原则如下:

1、主体性原则。在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才会在主动参与教育活动中提高认识,把这项教育变为自身的需要,从而增强诚信行为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阶段性原则。在诚信教育过程中,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个体道德的发展是分阶段的连续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儿童诚信的发展属道德发展范畴,也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判断是非的标准是能否得到成人的奖励或惩罚。对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诚信教育时,勿需向他们讲过多的大道理,关键是帮助他们养成说实话、不撒谎的行为习惯。小学中年级的孩子

常以一种“对等”的方式去看待诚信问题,即“你怎样对待我,我就如何对待你,你对我说谎,我也对你说谎”。通过问卷调查我们还发现,他们认为抄别人的作业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因为这样做并没有损坏别人什么。因此,对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我们要善于创造诚实守信的风气,并用事例向孩子讲明“诚信”对个人、集体和社会的意义。到了小学高年级,孩子会重视人际间的协调并有努力做个“好孩子”的倾向。在这一时期,我们要对孩子表现出的诚信行为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知道诚信对于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极具价值。

3、示范性原则。在诚信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成人行为的示范性。个体诚信的发展要经历一个由模仿到内化的过程。儿童表现出的最初的某些具有“诚信”性质的行为或是带有“欺诈”性质的行为多半可以在其生活环境中找到影响源。在个体的成长环境中,父母和教师是儿童最早的模仿对象,他们的行为和诚信程度影响着儿童诚信行为的发生和发展。与家长相比,教师对于个体诚信的发展作用更大一些。这是因为,父母是家庭成员的代表而教师是社会主流文化的象征(教师与学生通常没有血缘关系)。另外教师在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目中往往是知识和道德的双重权威。如果教师的行为具有欺骗性,那么学生个体往往会认为整个社会是颇具欺诈性的不公正的社会,日后他们会把响应欺诈行为“回报”给社会。因此,要在学校树立诚信的观念和行为习惯,教师首先应当以身作则,坚持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行为过程和行为结果是否正当合理。

4、实践性原则。在诚信教育过程中,要让孩子直面真实性的道德冲突。只有当个体直接面临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矛盾和冲突,并切实解决了这些矛盾和冲突时,个体的诚信才能得到真实性成长。个体诚信发展直接动力来源于个体诚信发展的现有水平和他人或社会对其诚信水平的期望和要求之间的矛盾。一般而言,当个体直接面临与自身利益切实相关的矛盾和冲突时,往往要经历一个连续而有阶段的心理过程。个体诚信行为的发生一方面取决于个体自身的道德水平,另一方面还要以个体诚信行为动机与行为报偿的权衡结果为基础。如果个体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得出放弃诚信可以不受处罚反而能获得可观报酬的经验时,那么即便个体具备诚信观念和诚信行为的动机甚至诚信的行为习惯,久而久之,一部分个体也会选择放弃诚信。在诚信教育中,我们要合理运用学生社会活动和交往中的真实的带有冲突性的诚信情境。对于那些选择诚信行为,主动放弃既得利益的个体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于那些为了获得某种行为结果而放弃行为过程合理性的带有欺骗性质的个体进行及时批评和纠正。只有当这种矛盾状态和总体环境条件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向上地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时,学生的诚信观念和行为方式才能真正形成。

5、结果与过程并重原则。在诚信教育过程中,既要关注孩子行为的结果,又要关注孩子行为过程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个体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时时刻刻受到他们所接触的成人社会的影响,而成人社会的价值取向又是社会文化传统积淀的结果。例如,中西方文化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评价的依据和重点是不同的。西方文化既重视行为结果的意义,又重视行为过程的正当性;而中国文化更关注行为结果,忽视或不关注行为过程和获取结果手段的道德意义。中国这种传统文化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对诚信问题的认识和评价。例如,中国人对孩子好坏、成功与否的看法多半是看重他们的最终学业成就。如果孩子在重大考试中通过作弊或其他不正当的方式取得优异的成绩,一些家长或教师竟会给予默认甚至赞许。这种过分看重行为结果而忽视行为过程正当性的评价方式使得欺诈等非诚信行为有了被容忍的社会心理基础。

(二)实践成果

1、教师方面——积累经验、促进成长

①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了让课题研究达到预期目标,学校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更新教育理念,使德育为首的观念深深扎根于教师的心灵。近两年来,我校教师围绕课题开设的公开课和撰写的论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洪纯红老师撰写的《关注生活性 体现活动性 彰显开放性——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探微》一文获福建省2010年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优秀教学论文评选二等奖,她执教的《买东西看什么》一课获泉州市2009年品生品社课堂优质课展评一等奖;陈淑贤老师执教的《说到就要做到》一课参加泉州市区《生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有效性教学研究》课题研讨暨市直学校校级教研获得好评。

②积累课题研究经验。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绩表明:我校采用行动研究法从学校管理、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和品德课及咨询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思路是正确的,既从不同的角度全面整体的关注、促进了学生的诚信教育,使学生初步形

成了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又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教师们已能熟练地运用心理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融洽了师生关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的整体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良好的校风校貌和成绩使我校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2、学生方面——健全身心、塑造人格

课题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小学阶段学生诚信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给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水准、思想情感等都带来了明显的积极影响,引导学生做到良好诚信行为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同时促进了良好校风、班风的形成,学校被评为福建省“文明学校”、“示范小学”、“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存在问题

一方面,教育者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会影响到学生的诚信心理和人格的发展;教师的素质会影响到实验的效果。我们的实验对教师自身的关注较少;另一方面,学校的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家长与学生的全员参与;并且应在教育教学中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今后设想

一方面将继续开展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保持教育的连续性,坚持以培育学生的诚信品格为己任,踏踏实实地进行课题研究,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教育,为学生将来成为一位道德高尚的人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者品格、能力、修养等方面的和谐提高,追求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

第三篇:小学生诚信教育结题报告

小学生诚信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其要求与国际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要求是一致的。可是在社会经济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部分人群为了追逐自己的利益而使诚信丧失如:食品安全、贪污腐败、造假制假.....时刻发生充斥着人们的价值观也影响着正在形成价值观的小学生;家庭方面由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执行,这一代的儿童少年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做错了事闯了祸面对责任和担当时往往是逃避、推脱如说假话、找替身、拿父母当挡箭牌.......他们缺的不是爱,而是责任和诚信;在学校教育方面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德育这一块仍处于被忽视或被轻视状态对于小学生诚信习惯的养成有一定的影响.......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小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如何,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地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诚信教育已是学校非智力教育的一项重要德育教育,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的主要职责之一。

大多数小学生对“诚信”的含义和“诚信”的价值已经有着清醒的认识,但是由于小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而且还不成熟,所以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来帮助孩子达到全面的知、情、意的发展。

二、理论依据:

诚信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教育规律,利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受教育者诚信品格所进行的教育,包括三层内涵:首先,指培养诚信之人的教育,即使受教育者成为富有理念和诚信品质的教育。其二,指教育本身是诚信的,即教育自身对受教育者、社会和国家是诚信的。其三,指教学自身的诚信,即在自觉和自在中教学诚信的教育。

本课题将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内容,从学习、生活、礼仪等方面实施养成教育。特别是作为诚信教育重要内容的言行一致和学会负责的教育,包括说和做相一致,对自己、对家庭和社会负责的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人。真诚待人和乐于助人的教育。真诚待人、乐于助人是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包括真诚地理解、对待他人,人际交往中要信守承诺,富于爱心和同情心,力所能及、主动地帮助他人等。通过教育,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关心他人的能力,提高个人的社会亲和力。学校继续开展以“我做合格小公民”的“五小”实践活动为主的系列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小学生文明素质提升行动和“三爱三节”教育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社会道德习惯,在参与社会活动中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等等。

三、研究目标

研究的目标放在学生对诚信的落实行动上。不要求学生有多么伟大的诚信事例,但是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判断事情的错与对,并能正确选择有意义的解决办法。在生活中对同学、朋友、老师、家长,甚至是善良的陌生人,能够以诚挚的心来对待。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从小立志做讲诚信、讲道德的人。

四、研究内容

1、培养学生诚实待人、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遵守承诺、言行一致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勇于负责、知错能改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作业认真、考试不作弊的好习惯。

5、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运用讨论法、榜样激励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构建育人网络,在教师的指导与家长的大力配合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做到说话算数、不说谎话,对别人交代的事情不敷衍了事,自己做错了事情主动承认,借了别人的东西及时归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人格修养。

1、讨论法

让师生分析目前诚实守信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存在问题的根源。

2、榜样激励法

开展“诚信银行”实践活动,每月评选出“诚信之星”在学生中树立学习好榜样。

3、调查法 本课题以探究学生诚实守纪习惯培养为出发点,在全校师生及家长中展开调查,收集比较客观的信息,通过对资料的处理,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念,形成新理论,提高教育实效性。

4、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法。结合我校教学和德育工作,把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的教育渗透到学校教学教育工作中,并结合个案做好案例分析。通过定期开展评价活动,有效地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中构建学生主体地位。

5、定期召开学生交流会、家长学生座谈会,及时总结经验,反馈研究信息。调整试验方案,定时定期完成研究部署。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经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组,确立研究的目标。

(2)收集相关资料,为课题研究进行可行性论证。(3)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召开课题开题会,邀请专家进行课题研究指导。

(2)通过调查、测试,对小学生诚信现状和小学诚信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形成调查报告,为后面的研究工作提供依据。(3)设计初步的实践措施及方法。a、诚信每一天。

诚信每一天是诚信教育环节中的一小部分,可以让学生们搜集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或者阅读相关的小故事,每天在黑板上写一条诚信名言,或者是课前讲一个诚信小故事,同学听了故事有什么感想可以说一说、写一写。b、诚信对待学生。人的交往是相互的,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等都在发展期,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个良师益友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诚信待学生,学生也会耳濡目染的学习,渐渐内化为自己的品质。

c、与语文课程的课堂教育紧密联系。

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中,有很多是可以作为诚信教育的素材的,在进行课堂教授的同时,把握好的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教育。d、与课后诚信活动整合。

理论的东西讲的再多,学生也不见得会懂,要在具体的事情当中让学生亲身体验、理解诚信的含义与意义。

(4)在实践中继续完善研究措施与方法。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全面达到方案制定的研究实践目标,总结出可供推广的小学生诚信教育和诚信品质培养的途径、方法、实践活动,形成论文及课题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1、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实现课题实验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课堂教学是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本次实验中我们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寓德于教的作用,将课题实验的内容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采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办法。显性教育即挖掘教材中的教育点,将诚信教育有机地融入其中。而隐性教育则是本次教育的重点,特别倡导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诚信品质的过程。可以说,寓德于教无处不在。

2、坚持常规教育,坚守道德教育阵地。

(1)、召开“诚信从我做起”动员大会。号召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并向全体同学发出诚信倡议书。

(2)、对学生开展诚信调查问卷。然后根据收回的问卷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写出调查报告,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

(3)、课题研究和读书活动结合,让有关诚信的优秀书籍浸润学生的心灵,做到用优秀的文化塑造人。

a、让学生收集并背诵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

b、编辑绘制《诚信名言警句集》。内容均由学生搜集整理,搜集整理的过程就是诚信思想渗透的过程。

c、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故事会。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小学生诚信教育调查报告

为了了解及梳理我校学生诚实守信的现状,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设计的问题以学生的学校主活为圆心、家庭和社会生活为半径展开,主要涉及对同学的诚信,对家长的诚信,对老师的诚信,在金钱面前的诚信,对自己学业报告的诚信。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凡涉及到学生的自身利益或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密切的事物,学生的诚信度就比较低,且与眼前利益关系越密切,学生诚信缺失的状况就越严重。比如:向家长报告自己的在校情况通常是报喜不报忧,成绩考得不理想时不告诉家长,和自己要好的同学犯错误时不如实向老师汇报,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等。第一次调查表的数据统计出来后,我们课题组对这些数据进行了专门的分析与研究,并请各班班主任老师协助课题组对自己班级的数据情况作了进一步详细的分析,召开了学生座谈会,找一些学生进行了个别交流,还走访了部分学生家长。在调研中,我们得出结论,造成这些现状的原因是:

1、社会原因:商品经济社会中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及整个社会诚信道德的缺失。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短斤缺两,假冒伪劣,以次充好,尔虞我诈,人才市场上的假文凭,文艺界、体育界的假唱、假球、假哨,学术界的剽窃等等现象给了孩子们巨大的负面影响。“老实人吃亏”,“不讲假话,办不成大事”这些言论似毒蛇一样吞噬着孩子们纯洁的心灵。

2、家庭原因:家长的一些不正确的教育行为以及自身的一些不诚信行为影响了年幼的孩子。孩子涉世之初,父母亲往往“谆谆教诲”:“社会很复杂,老实人要吃亏的,你的脑子可要活络点。”父母亲在给孩子言传时,又往往辅以身教,部分学生家长经常采用先哄骗孩子说出实情,应允孩子绝不责怪,待孩子诚实相告后立即破口大骂,动手就打的“教育方法”,造成孩子撒谎,不愿说出实情,报喜不报忧。这也是当今学生诚信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3、学校原因:学校教育中某些弄虚作假现象,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欺骗。像公开课前的反复操练,甚至连回答问题的同学都事先指定,考试前故意让成绩差的学生坐在成绩好的学生旁边,让学生“互相帮助”等等。教育工作者的不当言行,“熏陶”着涉世不深的学生们稚嫩的心灵,加深了学生对诚信教育的困惑。在他们看来,只要是对学校、对班级、对个人有好处,说谎是没有过错的。认知发展到这种程度,在行为上当然要体现出来。这也是学生诚信缺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4、学生的自我抵御力不够导致诚信缺失。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是非观念淡薄,意志品德不坚,敌不过外来的不良引诱,例如: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现象。

(二)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课题组成员经过研究,撰写了论文《浅谈学校教育中的诚信教育有效策略》《浅谈社会对小学生诚信教育的影响》《浅谈家庭教育中的诚信教育》,论文从学校中的诚信教育,家庭中的诚信教育,社会中的诚信教育三个层面进行了阐述。

九、收获与反思: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年来,诚信教育虽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一件件小事中依然可以看到诚信教育已经在学生心中扎下根,家长和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也不断有所感悟,不知不觉间,“诚信”已成为衡量自我发展的尺度。

第四篇:结题报告《分析化学》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的研究

《分析化学》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的研究

一、选题意义

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和,业无信不稳,世无信不安。中国传统道德认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只有以诚待人,以信立业,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才能使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相处。一个人的言行如果失去了“诚信原则”,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条件。诚信无论是对于治学经商、治国理政,还是对于修身齐家、为人处世来说,都是最基本的要求,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个人品行,拥有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一生中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

医疗服务涉及到人的生命安危,医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医疗工作,除了要求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外,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诚实守信尤为重要。古今中外的许多医学家本着对生命的敬重,都把诚信作为基本信条,以仁慈之心爱护病人、以济世救人作为自己行为的道德准则。我国传统的医学文化将诚信作为医生的职业要求,提出“医乃仁术”、“无德不医”、“大医精诚”、“人命至重,贵逾千金”等等职业准则。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生命与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高,诚信成为维系和调节医患间互信、互利良性互动关系,保障医疗卫生事业和整个社会存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纽带,是每一个医务人员的立身之本、处世之宝,也是每一个医疗卫生机构的立业之本。

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赢利原则对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急功近利、只重结果不看过程的错误观念四处蔓延。“诚信”意识在人们头脑中渐渐淡漠,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日渐风行。一些政府部门欺上瞒下,朝令夕改,谎报政绩,大搞“浮夸”,“官出数

字,数字出官”;日常生活中,假货、假钞、假冒商标、假账、假发票等等大行其道,拖欠赖账,随意毁约等等违信之事层出不穷,走私,骗汇,偷税,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屡见不鲜;在学术领域,假学历,假论文,假科技成果时见报端,一方净土也被腐蚀;人际交往中,尔虞我诈,背信弃义、讹诈等现象使人们互不信任„„。这些社会现象,无情地改变着人们的社会意识,诚实守信的人成了“傻冒”,坑蒙拐骗之徒成了“能人”。这些,不可避免地对我们的大学生产生影响。在被称为“净土”的校园中,诚信缺失的现象也在部分同学身上屡有发生:骗取助学贷款、骗取助学金;拉帮结派捞取党票及奖励;编造理由请假不上课,抄袭作业,考前通过各种渠道打听考试内容,缩小考试范围,考试作弊;在实验课中,不按照程序和条件操作,不尊重实验原始记录,编造和修改实验数据迎合实验结果,对实验误差和异常现象没有分析或不认真分析,不按真实实验过程和结果书写实验报告或抄袭实验报告等。

如何加强医学生诚信教育,培养医学生的诚信素养,树立医学诚信道德理念,是医学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在医学生的培养中加强诚信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承担着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法公民的重任,因此,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法理意识,提高大学生社会行动的诚信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但现在的诚信教育仅仅靠政治课来进行,因为没有联系到具体的实际,而且教育的时间也非常有限,其效果非常弱。学科教育是学生专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教师有意识地对教学过程优化,使知识、技能、思想教育三者有机地融为一

体,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德育的实效性。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教授曾经说过的:“为贯彻全面的化学教育,化学教学既要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更要训练科学方法思维,还要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化学实验课是实现全面的化学教育的最有效的教学形式 [1] ”.《分析化学》教学中蕴含有大量的诚信教育因素,如果注重挖掘和融会贯通,并把它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必将取得教学和教育的双重效果。

二、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一)诚信的概念

《礼记中庸》言“诚者,天之道也”。诚就是实际有,真实无妄的意思;二是德性之义。诚作为道德范畴,其指向不再是自然界而是人本身。“诚”有真实、实在、不虚假等意思,主要是指一种真实的,诚实的心意或是心态。就是要求人们说话办事要讲实际,符合事实,真心真意,不能欺骗别人。“信”有确实,信实,信用,相信,信奉等意思,主要是对指信从、信任的行为或守信行为的一种确认。《论语为政》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即为人要信实;《论语阳货》言:“子曰:“能行五者天下为人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即信是修为人的五行之一。在今天“诚信“一词就是诚实不欺的意思,也就是强调忠诚老实,实事求是,讲求信用,遵守承诺,恪守诺言,不蒙骗和欺诈他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赋予了诚信日益丰富的时代内涵。现代意义的诚信,是对法律、规则和契约的忠诚,体现出诚信。华中师范大学的高玉平教授讲“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诚信可以为个人建立高尚的

人格力量,可以为单位增加宝贵的无形资产,可以为社会建立稳固的生产生活秩序,可以为国家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结合学校教育,教师工作要坚持“对学生诚信,对家长诚信,对学校诚信,对党和社会诚信”,教育学生“对自己诚信,对他人诚信,对家庭诚信,对学校和社会诚信,对国家和民族诚【2】信”。

(二)国内外诚信教育研究现状

到目前为止,我国对诚信教育的研究,除了在品德教育、道德教育等专题中略有涉及外,在《分析化学》课程中渗透诚信教育的专题研究尚无人问津。笔者所能看到的涉及到诚信教育为主题的资料主要有:中共中央国务院《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赵亚夫等主编的《历史教育价值论》、《国外历史教育透视》、《学会行动·社会课程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等著作。虽然中西方的文化、价值观都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对于诚信是人类共通的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活动准则,则是意见一致。西方国家也重视诚信品格的教育。沈晓敏主编的《社会课程与教学论》里介绍了美国、日本等东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公民意识教育的目标,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方式,其中也蕴含着对诚信意识的教育培养。张艳芬的《澳大利亚“公用”课本中的诚信教育》和《从校长打赌看美国诚信教育》等文章介绍了当今世界各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内容真是应有尽有,而从中可以看出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也一直很重视诚信品格的教育。

三、诚信教育在《分析化学》教学中渗透的意义和可行性

(一)《分析化学》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的意义

德育不仅是教育的根本手段,更主要的,它是教育的核心本质,是目的,是灵魂。德育是教育之纲,纲举方能目张。教育关系国家、民族兴衰存亡,而在德育的诸方面中,“诚信教育”是致关德育成败,起主导性、决定性和占支配地位的方面。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就己经非常重视学校的诚信教育了。《弟子规》谈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明确地把“信”放在第一位,把学习《六艺》放在第二位。《大学》中开宗明义讲到:“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庸》也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一生热爱教育,他承袭了儒家思想,主张学校教育必须把诚信教育放在首位,他要求学校教育以诚信教育为目的:“学校之正、不患法制之不胜,而患理义不足悦其心。”就是要使学生“明人伦”,以修养其孝佛忠信之道,实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宗旨。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主张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人做真人,他这样概括:“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要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必须重视“诚信教育”对教育乃至对整个社会综合、和谐发展的提纲挚领,举足轻重的巨大能动作用。因为受教育者优良的思想品德在持之以恒的教育下一旦形成,即化作心灵内部道德环境。在这种积极向上的内部道德环境的影响下,受教育者必将继续发展和提高其思想品德。积极向上的内部道德环境是一种持续的能动的力量,赋予受教育者以自我教育的能力,使之能自觉地提出自我思想品德修养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目标和方法,并努力付诸实现。这种内部道德环境的形成,就是德育过程的终极目标。这一目标,正是学校教学历来倡导的外因转化为内因的“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也正是教育目的的本质和核心。毋庸

置疑,无论社会形态如何变化,“诚信道德”必将是贯穿于人类社会教育发展和文明进程的永恒的思想【3】。

诚信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让受教育者全面了解诚信的内涵与意义,让受教育者加强对诚信的道德认识,形成诚信的道德情感,强化诚信的道德意志,并外化为诚信的道德行为,最终形成诚信人格和诚信世界观。诚信教育,从教师的角度,要求教师全面理解学校“行以至诚”的教育价值,理解诚信的内涵与对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从“立人”的高度去看待学校诚信教育的现实意义,并转化为自己育人的自觉行为,在平时的言语行为中为学生做好榜样;还要深入思考社会热点,针对社会现象从“真善美实”的角度引导学生诠释“诚信”更多的内涵;还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注重有意识地教育学生,将诚信教育思想落实于课堂教学与日常的教育工作之中。诚信教育,从学生的角度,就是对诚信的认知、认同、内化、外化的过程。学校教育过程中不仅要从理性的角度开展诚信知识的教育,也要的具本的情景中培养学生讲诚信的情感,特别要在利益情景中提高诚信意识,还要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落实诚信行为。当然,专科学校诚信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大学生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时期,他们具有在各方面获取信息能力,但是分辨能力、理解能力及自控能力的发展程度还不高,社会问题往往不能全面分析,只看到一些消极的东西,缺乏正确的分析能力。因此,医学高专的诚信教育应该针对大学生特定的生理心理特点来展开。

《分析化学》诚信教育渗透是指化学教师结合《分析化学》教学内容进行诚信教育。在《分析化学》课堂中进行诚信教育是学校诚信教育中一种重要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4年施行)第三条指出:“教师是履行

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在各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是教学具有教育性规律的反映。正如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所言: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或者品格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对道德教育的评价超过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论”,他说,“道德的目的是各科教学的共同的和首要的目的,而且是永远发展的过程”。”他认为:“道德就是教育。知道如何把表现道德价值的社会标准加到学校所用的教材上,这是十分重要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丁肇中教授认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最重要的品质是“能和别人竞争、站在别人前面、诚实”。著名无机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戴安邦教授谆谆寄语同行:“化学教学不仅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更要训练科学思维和方法,还要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可见,化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诚信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学科教育进行渗透具有重要意义。

(二)《分析化学》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的可行性

《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这就要求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教育,另一方面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力求找到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方法,在课堂中找到一条途径,使化学教学和诚信教育相互渗透,必须“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寓诚信教育于学科教学之

中”,“传道”于“授业”之中,从而能真正“解惑”,这是每一位学科任课教师的重要责任。在各学科中,《分析化学》以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能够使诚信教育在《分析化学》教学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渗透。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分析化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诚信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科技,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这门自然科学充满了丰富的德育内容:如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老老实实做人;我国物理化学家程镕时诚实做人、勤奋做事;有机化学家胡宏纹敬德修业、自强不息等科学家的诚信故事,化学家们为科学发展矢志不渝钻研到底不放弃的精神鼓舞着学生们执着追求真理„,对同学们客观对待事物,正确把握人生具有积极指导作用;《分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分析化学》实验贯穿于整个《分析化学》课程,体现了以事实为依据的实验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而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分析化学》知识,教师可利用此平台对学生进行和谐发展必要性、重要性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求真的欲望;另外化学发展史,化学家带给人类的精神财富等等都能给学生更多的启示。因此,在《分析化学》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具有可行性。

(三)诚信教育的方法

学校诚信教育可分为专门性诚信教育和渗透性诚信教育。专门性诚信教育就是以诚信教育为目的和内容而开展的有领导、有组织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如按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要求开设的思想政治课、法制课、班会课等各项活动等。渗透性诚信教育中的“渗透”本是自然科学的一个术语,在化学

学科的诚信教育领域里,也存在着类似自然科学中的渗透现象。它首先表现为对知识的拓展,显示其内在意义及相互联系,而对作品思想、情感的分析中也离不开渗透。比之知识的渗透,这是较高层次的,其作用直指向化学教学的终极目标。渗透当然是启发,但它更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启发,是一种轻松而幽默的启发,是一种既注重拓展又不断深入的启发。应当说,“渗透”既是学科的特色,又集中表现了教学艺术对德育的要求。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成功地对学生进行了知识、思想与感情的【4】有效“渗透”。

诚信教育渗透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归纳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目标,制定方案,有向渗透。《分析化学》学科中蕴藏着丰富的诚信教育内容,教师熟悉教材,通览整个学期《分析化学》的学科内容,制定诚信教育渗透方案。制定时要深入挖掘每次课教材的诚信教育素材,结合学生具体实际,确定本次课诚信教育要达到的具体目的。制定好每学期、每次课的诚信渗透目标也就是走好了诚信教育渗透的第一步。二是利用教材,有机渗透。可以以某一知识点中的诚信教育内容为突破口,将诚信的思想贯彻进去,比如在讲授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时,适时引入“三鹿奶粉事件”,介绍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实际上是通过测定蛋白质中的含氮量,间接测定蛋白质的量,加入三聚氰胺提高了样品中的氮含量,虚假地提高了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通过引入该实例,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该事件奶粉制造企业不诚信带给社会危害的同时,自己也自食苦果,企业倒闭,负责人入狱。生动的事例教育同学们不诚信只能带来一时的“财富”,带来的确实无穷的痛苦。三是改进教法,灵活渗透。《分析化学》教学中不同的内容渗透诚信教育的方法不同。

比如通过分析化学实验、课堂拓展、实训参观、课题研究等方式灵活生动地渗透德育,不仅能体现教学的艺术性,更能提高诚信教育的易接受性。四是内外结合,多面渗透。除了课堂中诚信教育渗透,在课外活动、拓展活动、社区服务等多个点进行渗透。

四、本项目研究的主要思路、框架设计

(一)本研究课题将密切联系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把医学大专学生存在的诚信方面的问题,归纳总结,结合学生实际,联系《分析化学》的理论及实践,整理出有关诚信教育方面的资料。然后通过科学史、实验操作规范、考试方法改革等多种方法,进行诚信教育渗透,为学生人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研究一般要经过:

1.前期准备 课题组成员要详细了解当前医学大专学生诚信教育的大背景,通过案卷分析等方法,归纳医学大专学生在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2.诚信教育资料 根据《分析化学》的教学实际,联系学生生活和行业知识,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搜集和整理相关诚信教育资料。

3.教育渗透 在《分析化学》理论教学、实验操作、作业检查、实验报告等方面融入诚信教育的知识,教育学生以诚信为荣,帮助他们分析现实社会和集体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使他们懂得讲诚信、守规范的重要意义,养成诚信自觉性。

4.强化训练 学生诚信的形成过程,在于强化训练,在授课、实验和作业练习中对学生思想、行为等方面进行反复训练,促进学生诚信行为规范养成,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5.检查督促 由于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阶段,诚信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不稳固。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不诚信行为就会重新萌发。为此,我们要注意加强检查督促,在诚信养成教育中,充分挖掘教育教学中诚信教育的因素,聚合诚信教育的各种积极因素,形成和谐共振的综合效应。使学生的诚信意识多方面反复强化,逐步渗入灵魂深处。

6.自觉行动 通过教学渗透使学生的诚信品质上升到理性认识高度,使其成为必备的个人修养。

(二)本课题的研究,采用以下方法综合完成:

1.文献法 搜集、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

2.实验法:选定实验对象,分析总结,由特殊到一般,以点带面,典型引路,深入研究。

3.学科渗透法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化学小故事、实验操作、作业、考试等,寻找科学与人文的合理链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4.问卷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比实验前后学生对一些“诚信”问题的看法,总结出实验的效果。

(三)研究程序

本课题研究为期一年,实验将分成以下三个阶段完成: 1.准备阶段(2013年1月—3月)

确定实验成员、实验目标、操作人员的分工、培训,落实任务和措施。2.实验阶段(2013年3月---2014年3月)

实施各计划的具体操作,举行交流研讨会,定期总结工作。

3.总结阶段(2014年3月---2014年5月)

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成册,收集典型的个案材料,接受专家鉴定。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我们结合实际教学中出现的德育问题进行思考,首先是对我校的8个班级中476名学生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476份,收回问卷454份,其中废卷22份,有效问卷432份。问卷内容包括:助学贷款、考试、实验等方面11个问题。问卷统计如下表所示: 问题

为了考试过关或是为了获得

8% 奖学金而作弊

不喜欢或认为不重要的课,13% 找理由不参加 编造理由拖欠学费 编造理由申请助学贷款 集体劳动时借故不参加 实验课不按操作规范操作 编造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抄袭作业及实验报告 不爱护实验室的仪器 实验结束将废液倒入水池 找工作面试时,编造虚假的25% 个人简历

同意 不同意 91%

没考虑过 1%

80% 98% 99% 99% 85% 94% 95% 97% 83% 66%

7% 0 0 0 0 0 0 0 6% 9%

2% 1% 1% 15% 6% 5% 3% 11%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同学具有较强的是非观;具有良好的自律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调查统计结果也显示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说是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具体反映。在回答“为了考试过关或是为了获得奖学金而作弊”时有8%的同学选择同意;“不喜欢或认为不重要的课,找理由不参加”有13%的同学选择了同意;同意“实验课不按照操作规范操作”的同学占总数的15%;认可“编造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的同学占总数的6%,这些数据反映出同学们在学习中认可学习中的一些不诚信行为,这与目前我国的教育管理有一定的关系,学生学习压力太大,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诚信意识不足。“不爱护实验室的仪器”持同意的占3%;同意“实验结束将废液倒入水池”的占11%,反映出同学们在学习中并没有将集体感、环保意识与诚信联系起来,更没有意识不诚信不仅为害他人,也将损害自身利益。

(一)不诚信的主要表现

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我们总结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1.考试作弊屡禁不止

据课题组老师亲身观察,近些年学生考试作弊还是较普遍的,学生考试作弊的方式也层出不穷,不断更新,据统计有10%左右的学生经常作弊,有40%以上的学生有过作弊行为,作弊的动机既有担心课程不及格,也有为了争取奖学金;不但成绩较差的学生存在作弊行为,而且平时成绩较好的学生也存在作弊行为。

2.实验报告抄袭司空见惯

为了应付老师,实验报告的抄袭对于不少学生是家常便饭,许多同学为了抽出时间去上网、打牌、外出游玩,将别人的实验报告一抄了事。对于本次试验的目的不清楚,实验原理不理解,甚至于对于整个实验步骤也不明白。有的同学为了达到较好的实验准确度和精密度,抄袭别人的实验数据或编造实验数据。

3.实验操作应付了事

由于参加实验的目的不明确,在实验课中实验态度不城信,实验操作只是为了应付老师,马马虎虎,应付了事。具体表现为:不听实验老师讲课,不看老师演示,自己练习时随心所欲,如在移液管、滴定管等玻璃仪器的使用中,有的左手持移液管;有的用漏斗加溶液。再如减重称量法中用手直接拿放称量瓶、不按照规则记录数据等。再如滴定过程中,两个同学共同操作一个滴定管、不按要求正确摇动锥形瓶、终点的正确观测和正确读数等,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都不理想。由于没有认真预习,不了解实验的内容,在实验过程中边看课本边做实验,实验步骤丢三落四,打碎仪器的事时有发生。分析实验是几个人共用一套仪器和试剂,有的学生不按规定取放试剂,造成试剂污染,这种行为造成其他同学无法达到正确的实验结果。

4.不诚信行为屡见不鲜

高校学生不诚信行为不仅表现在学习中,在生活中也有比较突出的表现。入校时开假证明骗取助学贷款;由于每年的优秀毕业生专升本推荐名额,学生们为了提高自己在班级中的名次,考试作弊现象比较突出;为了进入学生会或加入党组织,请客送礼比较普遍;在实习中,只答应不落实,对待病人敷衍搪塞;找工作时虚假夸大学习成绩和能力等等。

5.缺乏信任感和责任感

在课题组老师与学生的交谈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表示缺乏对他人的足够信任感,由于现在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责任意识比较弱。由于缺乏真诚与信任,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整天玩手机或电脑,而不愿意与同学们交往;在与人相处时,对别人不信任甚至造成误解。由于缺乏责任感,对学校、班级或其他同学的事情,漠不关心。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分析

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实际上是社会、家庭、学校诚信缺失的一个缩影。导致大学生们诚信缺失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意志力差,缺乏自律

多年的学习,学生们在讨论诚信道德时都有大量的理论与案例,并不缺乏诚信的基本知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当关系到学生们自己的个人利益时,就又能够找到无数个理由来为自己的不诚信行为解释,使理论与行动相背离,这主要是意志力的问题。另一方面,大学生社会经历少,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关系的全面理解和认识,容易受到消极观念的影响。

2.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

教育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渗透影响着学生们的思想。学生们在课堂上接受诚信教育,经不起现实中的一个不诚信实例的冲击。如拼爹升官、卖丑出名、名人的假学历、虚假的电视广告宣传、与现实严重不符的数字政绩、学校老师的假论文等,使诚信教育成了“空中楼阁”。所有的这些不诚信实例在告诉学生:诚信是“傻瓜”,社会的机遇是给那些不诚信的人的。相对于整个社会大环境,学校政治课上的诚信

教育明显担当不起“防火墙”的任务。

3.学校德育工作的滞后。

在高招不断扩招的情况下,学生数量的增加和社会迅速变化的影响,造成高校普遍存在着德育工作滞后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重视不够,德育工作仅仅局限于政治课中,没有与学生的具体学习联系起来。二是没有时代感,现在社会信息量非常大,学生接触到的信息非常多,如果继续用原来的方法进行教育,学生很难接受。三是学风不正。一部分学生所学专业自己不喜欢,还有一部分学生上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得到那张毕业证,学习的动力不足。四是教育理念不到位。在职业教育中管理者更重视学生的“能力”,更多地重视学生毕业后适应工作岗位的情况,对于思想问题重视不够。此外,近年来高校扩招,生源素质有所下降,也给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4.家庭教育乏力。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一方面,父母的娇惯,使他们缺乏承担责任的意识和勇气;另一方面,从小缺乏同龄的伙伴,容易形成不善于合作、自私、胆怯、不关心同伴等不良心理。由于升学的压力,很多家长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带着他们四处上辅导班,把时间全部放在孩子的学习上,忽视或根本没有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不诚信行为不但不进行教育,还给予鼓励和帮助,甚至有的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做一些有违诚信的事情。家庭的教育是学生诚信教育的主要阵地,家庭诚信教育的缺失是导致学生诚信观不强的主要因素。

5.诚信制度不健全。

我国现行的诚信教育制度不健全。人们应当做到的诚信行为没有制度的规范,全靠传统、习惯、舆论去遵守,因此缺乏严肃性。人们的失信行为得不到惩罚,纵容了失信行为的一再发生,诚信者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使更多的诚心者失去对诚信的信赖。在高校,通过考试作弊可以得到较高的奖学金,通过送礼拉票获得党票,通过伪造假证明骗取贫困补助„„,不诚信者通过“不诚信”获得“收益”,即使被发现也没有制度进行惩罚。将会使更多的学生去尝试不诚信带来的“硕果”。

六、《分析化学》诚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一)在理论教学中渗透诚信 1.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渗透诚信意识

“爱国”与“诚信”密不可分,热爱自己的祖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国”不是一句空洞的言语,它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诚信”是国家的重要形象之一,每一个公民的诚信汇集成一个诚信的民族,一个诚信的民族才能在世界上得到尊重。《分析化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若能紧密结合教材,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我国化学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我国化学家对科学发展的重要贡献,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可以逐步渗透学生的诚信意识。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和含有高超的冶炼技术的“司母戊”方鼎,到近代的“侯氏制碱法”的发明,新中国成立后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的诞生和“天宫一号”的发射,以及最近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上天等等,结合这些事例联系教材内容加以展开,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也了解了中华民族的光辉文化,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把爱国主义情感转化为诚信的动

力。

2.培养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激发诚信责任

《分析化学》为人类带来了新科技、新技术,造服人类,使生活更美好。一百多年来,新物质层出不穷,从1900年的50万种,到2000年的1650万种,《分析化学》己经成为自然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重要科学基础。如果没有哈勃1909年发明的高压催化合成氨技术,全世界的粮食产量至少减少一半;如果没有化学合成的各种高效新药,人均寿命至少要减少20岁;如果没有化学合成技术制造出来的电路芯片,我们无法利用网络感知世界;如果没有核燃料的发明,我们无法探知地球以外的美妙和精彩;如果没有化学处理技术,那么全世界堆积如山的垃圾将会使我们的地球不再美好,“准晶体”的发现又使我们有了更多的应用材料,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知着化学为我们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和美好。但是化学的发展也在人们的利用中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白色污染不断在占用土地,污染水源和空气;食品添加剂滥用不断危害着人体健康;雾霾天气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例如2008年发生的无锡蓝藻水污染事件、紫金矿业水域铜离子超标导致水域污染事件、四川涪江锰矿水污染事件、大连原油污染海域事件等问题无一不与化学有着紧密的关系。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大都指向诚信问题,虚假的宣传;虚假的数字„„正在不断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生存。

重视环境保护,治理环境污染,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热点,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的呼声日趋高涨。因此利用现实的环保问题,进行诚信教育渗透能得到学生的强烈共鸣。例如在学习“沉淀滴定”后补充对“氟利昂”的介绍,展示卫星拍摄的南极

上空臭氧层空洞的照片指出,空调等的使用,导致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严重地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真实展现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例如在讲“配位滴定中钙镁离子的测定”时,补充介绍淡水资源的危机、水体的污染便可蕴涵其中:1980年在发展中国家约有3/5的人很难获得安全用水,约有18亿人由于使用受到污染的水而遭到疾病的威胁。从全球来看,淡水资源短缺,分布又不均匀,而水污染又在进一步加剧,造成淡水供需矛盾尖锐。这样尽可能地让学生认识到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极大危害,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重要性。通过以上例子,使学生明确保护环境不但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诚信是环境保护的基础。这种寓环保教育于化学教学的做法,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增强了他们的法制观念。如果在《分析化学》教学中与时俱进,加强对大学生的环保教育,不仅能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而且可以培养每个同学把环境保护与个人利益相联系的自觉意识,从而是他们确实认识到诚信关系你和他,也关系着自身。

3.运用案例教学法渗透诚信教育

给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家坚持真理的典型事例,鼓励学生坚持真理,诚信做人。例如在教学中介绍创建元素周期表的门捷列夫,老老实实做人;英国化学家戴维不畏生命危险对氟进行研究;拉瓦锡承受巨大压力推翻了长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他在1982年发现了准晶体,可是所有人都嘲笑他,但是在30年后证明他的发现是正确的,得奖的风光背后,是谢赫特曼在嘲笑中的坚持,正是这种坚持,改变了科学界对固体材料的看法,找到了除晶体、非晶体外的第三种可能。这些例子都表明,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具

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坚持、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也可给学生介绍一些现实生活中由诚信缺失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对他们进行警示教育。如哈药二厂假药致人死亡事件(由于药厂检验员失职和渎职,把不合格的丙二醇当成合格的丙二醇使用);三鹿牛奶中的三聚氰胺事件;假蜂胶事件;毒胶囊事件等等。如果教师结合社会实际及时地将报纸、杂志、网站所报道的各种新闻和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来弥补教材的不足,将诚信教育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始终,多引导学生关注身边比比皆是的有关信息,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某些化学方面的杂志、书籍和网上知识,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明白不诚信只可能带来一时之利,但自己终会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学会拒绝各种经济利益的诱惑而坚守诚信。

4.作业与考试要适合学生实际,培养学生的诚信思想

布置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练习强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因此作业的难度和多少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在批改作业时,通过任课老师的细致工作,既要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整性,又要检查作业完成过程的真实性,从而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独立思考能力及过程中体现出的诚信度分别作出评判,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由于现在生源的层次差别较大,在考试中既要检查大多数学生的掌握情况,也要考虑基础较差学生的实际。确实保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通过努力学有所获,诚信地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

(二)在实验教学中渗透诚信

《分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一方面,可以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训练和培养,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操作,耐心观

察,实事求是地记录。为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思想意识,我们对实验的每一个细节都具体要求。实验预习的检查以提问或小测验的形式进行,对每个同学的每次预习都进行量化,这种形式避免了有些同学抱有侥幸心理蒙混过关。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由老师讲解和演示后,通过提问或随机找同学演示的形式,促进学生注意观察和思考;每次实验以小组的形式,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操作。实验结束后,每个学生的实验结果要由教师签字做好记录,每个小组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最后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总结分析。这样既可防止一部分学生浑水摸鱼,伪造实验数据,又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对实验的评判的重点放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和方法的掌握,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把实验结果的精确性放在次要位置,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对那些在实验中虽有失误但尊重了实验事实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对抄袭或篡改实验数据的学生,给予批评教育,并与平时成绩相联系。

针对部分学生迟到、早退、甚至逃课以及在实验课上乱拿试剂,不按要求污染试剂的现象,单独找这些同学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原因,在思想上使这些同学认识错误。并约定好时间让他们帮助老师准备实验、分发实验用品。让他们知道不遵守实验室纪律会对同学们的实验课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也体会老师准备实验的辛苦。通过以上这些做法让他们意识到遵守时间、遵守约定的重要性。将整个实验过程中的卫生情况进行量化,对不承担值日责任及不按要求值日者酌情扣分,作为实验成绩的参考之一。

(三)利用教师的榜样作用进行诚信教育渗透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通过自身的文明守信的言行、广博的才学,爱岗敬业的精神、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古今中外,在品德方面都对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孟子讲的“教者必以正”;王夫之的“身先作范”;叶圣陶的“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卢梭曾说:“教师是一个道德卓越的人,应该受过良好教育,有睿知,是学生的楷模”; 第斯多惠强调“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效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教师要从各方面做学生的榜样”;

因此,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严谨治学的态度,更要求教师的品德高尚、具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境界。笔者认为,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体现在以下几点: 1.广博的才学育诚信

古人云,“学富为师”。作为诚信榜样的教师,首先必须自己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如果身为教师对本专业知识一知半解,学识匮乏,本身就是不诚信的表现,不可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只有在教学上思维填密,思路敏捷的老师,在课堂上能引经据典的老师,才能够在让学生佩服的同时,带给他们效仿学习的精神动力。因此做为一名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大学所学的那点知识,科技迅速更新,分析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要求一名分析化学老师紧跟时代,不断学习,才能够以自己名副其实的才学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并激励他们求真求实。

2.以身作则育诚信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

试想一名教师上课迟到、早退、旷课,如何来要求自己的学生不能迟到、不能早退、不能旷课呢?可是在现实中确实存在一些老师教师上课时提前下课,上课时接打电话,收发短信,擅自调课,自己玩游戏而让学生自习等等。这些正说明了现实中教师言行不一的不诚信现象非常严重。如此的老师必然会对学生形成不良影响。要知道“正人先正己,修业首修身。教师在具体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要公正、公平和诚信,这样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首先作为老师要以身作则,不迟到早退,及时书写教案与讲稿,不弄虚作假,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其次有些学生在加入学生会或社团找老师推荐时,我们应看清楚推荐材料,以实际情况为主,不要帮学生做“伪证”,从而使学生在与他人交往时尽量以事实为基础,不要弄虚作假。

七.结论与反思

本研究表明,在《分析化学》教学中进行诚信教育渗透是有意义的,也是可行的。化学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诚信教育内容,渗透诚信教育的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教师在提高自己专业理论水平的同时,要认真钻研教材并积极搜集整理诚信、环保等有关素材,依据教学内容适时插入,把诚信教育内容有机地和学科教学相结合,可在为学生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优良的诚信素养、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等,使他们能成为有高度责任感和诚信的人才。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 ①通过对学校教育各因素的观察,寻找到当前医学专科学生出现不诚信行为的原因。

②对《分析化学》教学中诚信教育渗透的具体内容进行挖掘。

③利用具体案例的形式对化学教学中《诚信教育》渗透的基本途径进行实践研究,获得一些经验。

限于本人研究水平和研究条件的限制,本研究也存在一些有待完善和发展的地方: ①研究收集的资料以静态资料为主,动态资料很少,难免对研究的成果有所制约,今后应在动态资料的收集上做更多工作。

②由于诚信教育渗透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效果来,由于《分析化学》课程在大二开设,学生第三年就下去进行实习,诚信教育的渗透实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后期的访谈中,大学生的认识虽已有提高,但收效较微,这也体现出诚信教育渗透需要持久性。

③受研究条件限制,仅对本学校的药学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存在片面性。

康德说:“有两种伟大的事物,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著的思考他们,我们心中就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减的赞叹一与敬畏—我们头上的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为什么当我们想起心中的道德法则,会产生有增无已的赞叹与敬畏?那是因为其中蕴含了人类的善的愿望与追求。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道德教育能促使学生的心灵结出最美丽的果实。

参考文献

[1].戴安邦..全面的化学教育和实验室教学[J].大学化学, 1989,(01):32 [2] 张振铭.大学生诚信教育反思[J].林区教学,2011,(05):64.[3] 王楠.浅谈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思考

[J].天府论坛,2009,(s1):303.[4] 魏忆南.诚信教育—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基石[J].教育与职业,2005,(20):57.

第五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武清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材料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乔玉秀

武清区下伍旗镇中学

2012年4月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2010年4月,我校英语组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被列为武清区立项课题,经过两年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近二十年来国外对英语阅读的研究有了巨大的发展,阅读的研究已从教育和心理的研究中独立出来形成体系,并提出了多种英语阅读的理论模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与深化,对中学生英语掌握运用的要求日益提高。在初中英语课程中,阅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英语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更多的阅读技能,让他们成为独立的阅读者。无论是考试中遇到越来越多的阅读理解题,还是今后日常工作和学习中要大量阅读的英文资料,都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对中学生英语阅读的研究甚少,对英语阅读所存在的主要障碍不甚了解。中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结构应该是怎样的,也有待于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在英语学习中,听、读是对语言信息进行输入,这是学习语言的首要条件。但是,听力输入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吸收信息有局限性,而阅读则是比较可行的方法,它可以随时随地让阅读者大量地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同时,阅读能力的提高还能为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能使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语言材料,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理解英语这一世界性语言的魅力。同时,阅读能力是英语自学能力的基础,具备了这种能力,将为他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一直以来在上英语阅读课时把重点单纯地放在单词、句型结构和语法等基本知识目标上,以为学生们有了基本的语法和词汇就可以形成阅读能力,这种阅读方法不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正确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要使其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与加强对学生阅读教学实践指导并探讨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开展阅读教学实践的研究活动就显得十分必要。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与内容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和发展是英语课程标准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研究,探索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构建一套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掌握基本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并深受学生喜欢的阅读教学模式。

(一)研究目标

总体目标:巩固和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逐步形成他们的英语阅读习惯和能力。帮助学生善于、乐于了解异国文化,拓展实践空间,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

分级目标:

七年级:能正确流利地进行朗读;能从文中找出有关信息,理解大意;借助工具书,提高理解的准确度和阅读的速度。

八年级:能用复杂的语句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传递信息。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九年级: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们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解决如何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能力的培养等问题。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考虑语言的难易程度,内容是否符合初中生的年龄与兴趣,是否吸引学生。同时尽量与新课标英语的任务型教学相结合,注意形式与内容的搭配,逐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阅读材料。

1、扩大学生阅读数量

我们的社会进入了信息的社会,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需要我们去接收去处理。所以学生有必要扩大自己的视野、活跃自己的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学生有必要进行扩展阅读,增大自己的阅读量,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尽可能多地撷取信息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不断跟上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

2、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学生们的与读书水平。只有掌握正确英语阅读方法,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教学。我们的研究就是选择一些简便易行、成效显著的阅读方 2 法向学生推荐,使学生的阅读活动有方法可依凭,能增进他们取得良好阅读效果的信心。略读、默读、跳读、扫读、猜读等方法。

3、训练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人们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顺利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活动的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能力。苏霍姆林斯基称阅读能力为“掌握知识的技能”,中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就如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就能受到美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同时也能在阅读中大量吸收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课题着重研究如何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方法首要在于选择读物,要从易到难,逐步增加难度;其次是对理解程度的要求要适当,对同一篇读物,随阅读遍数的增加再进而提出进一层的理解要求,使学生经过几遍阅读之后达到较好的理解程度;第三是对阅读速度的要求,要逐步训练,使学生掌握略读、默读、跳读、扫读、猜读等方法,以增进阅读的速度。同时,要让理解与速度得到很好的协调,和谐发展。

5、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教师开发课程的能力。

教师对要善于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全面、深入、准确地了解教材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绝不能局限于写成文字的显性教材,还必须把握隐性教材。凡是能影响学生,使学生受教育、丰富知识的内容都可以看作是教材。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与具体措施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外在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从而直接感知和记录学生对所学阅读材料的兴趣、理解程度、掌握情况等。

2、实验法:根据实验目的,对中学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分年级进行不同的设计、探索,并将不同课堂教学现象做记录、分析,寻求最佳的教学模式。

3、案例研究法:对比较典型的阅读教学的材料进行分析,或对课堂案例进行微格研究,直观地体现研究情况。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实施措施: 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主要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4月-2010年7月)

1、理论学习。只有教师的理论知识丰富了,才能打好课题研究的基础,所以10年5月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阅读各地教育报刊杂志并学习教育科研理论和相关理论的文献,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不断充实学习内容,进一步明确实验目的和意义,为课题研究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2、聘请英语教研员到校作讲座,召开相关人员会议,确立课题,申报课题。

3、进行问卷调查,课题实施前进行阅读教学测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摸底测试,以便做到心中有数,更好地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

4、落实班级、教师、学科组任务,确立研究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课题组成员明确了各自的任务,这样就保证了人人有任务、各尽其职、分工合作完成共同的目标。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年8月-2012年2月)

此阶段为实验的主要阶段,要收集资料,采用案例研究法研究教学全过程,并做好阅读教学策略的调整。

1、理论付诸实践。通过理论学习,课题小组成员开展相关的“阅读教学”研究,并在实践中收集相关的资料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摸索出适合本校学生的“阅读教学”的方法。

2、观摩研讨,总结摸索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设计研究”的方法、模式及途径。开展校内英语“阅读教学课”展示活动,组织听课并进行研讨,同时进行优秀案例分析,要求教师撰写心得体会,以提高教师阅读教学水平,逐步完善阅读教学模式。

3、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2月-2012年4月)

整理档案,进行数据分析;论证阅读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总结实际操作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形成成果报告;通过开设研究课,撰写实验论文以及编定优秀课例、案例集等形式推广研究成果。

五、研究成果

在教学研究中,我们通过激活学生与文本相关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阅读经验和审美经验呈现阅读内容,安排教学过程。通过积极调配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审美经验去理解把握新的阅读对象、审美内容,激发学生打破原来的审美认知,建立新的认知关系,提高阅读的热度,引领阅读的深度拓宽阅读广度,提高了学生阅读审美认同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实践成果

1.增大了阅读数量,学生词汇量明显增长。

词汇与阅读紧密相连,词汇是阅读的基础。语言能力是形成阅读能力的首要因素.语言能力包括词汇、语法、语音及篇章理解能力等.其中词汇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语言的主体。在阅读中学习词汇、记忆词汇。为迅速扩大词汇量,有些学生喜欢背词典或是词汇手册,这种记忆方法是不科学的,它既费时费力,又枯燥乏味,遗忘率很高,孤立的单词是不容易记忆的,所以我们把它们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这样更便于认识和记忆,并且词义记得准确、清楚。例如,在学习中我们会遇到这样两个词组:“out of question” 和“out of the question”,这两个词组哪个是“毫无疑问,确实无疑”的意思,哪个又是“不可能的,不值得考虑的”意思呢?通过字典,我们可以将两个词组意思区分开,但这种记忆是暂时的,由于记忆时缺乏语境,加之两个词组拼写十分相似,很快又将两个意思混淆了,如果我们在一定语言环境中记忆它们,记忆效率会大大提高,在阅读中我们会遇到这样一个句子“Their victory is out of the question because they've lost too many men..”他们是不可能胜利的,他们损失的人太多了,记住这个句子,两个词组的意思自然就清楚了,另外,大量阅读还能保证词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反复出现,从而加深印象,大大提高理解和记忆效率。通过实验发现,学生学习108个单词,回复7次后,全部记住,216个词,重复6次,记住80%,在两年中我们坚持阅读与单词记忆相结合的方法,学生词汇量讯速增长,而且记忆准确、牢固。

2.教给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

在阅读中,学生如遇到长、难句子,往往不会正确识别和分析,造成理解失误。例如,阅读材料中有的地方使用了插入语,有的地方是从句,文化背景知识缺乏造成阅读障碍,针对这些情况,就需要我们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

(1)、略读:通过整体粗读,领略内容大意,帮助理解,为细读作准备。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找出主题句,抓住中心,使学生理解主题句与文章的具体事实细节的关系,没有主题句的段落就引导学生依靠段落中的衔接、句际关系来分析、推断和概括段落的大意,从而达到整体理解的目的,获得文章表达的正确的信息。

5(2)、跳读:寻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数字、人名、地名等把握住关键词,利用语法过渡词,语气转折词及时态等,抓住文章脉络。

(3)、细读: 分段细读,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结构,处理语言点,抓住主要事实,关键信息,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帮助深化理解。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与段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而每段的内容都与主题有着很重要的联系,所以弄清文章结构上的问题,对于把握文章主题、文章大意非常重要。

(4)、推读:推测未直接写明的含义、因果关系以及词义猜测 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新的单词、表达法或语法。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这样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形成了一种能力,这也是英语阅读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猜词的能力是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一个环节,但是若遇到了关键的词句且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则要提倡学生使用手中的工具书,自行查阅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5)、概读:要求学生从每篇标题,到各个部分都进行概读、以归纳出要点, 概括作者的主旨、意图、观点、态度,这样就能了解全文的概貌。对于这些阅读方法我们在阅读课的过程中一点一点进行练习,每节课选择一种主要的阅读技巧让学生来练习,然后进行综合运用,并总结一些做题小技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训练。

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课题组的每一名教师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牢记在心,通过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现在学生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果;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二)理论成果

掌握了指导学生的阅读策略(1)、师生互动型策略

这种策略有助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关系融洽。它的特点是:教师导入,学生感知 → 学生精读,教师讲解 → 巩固操练,内化语言操作过程:

①、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绘生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Wonders 6 of the world》时,老师先用图辅助大峡谷的宏伟,由于学生们对大峡谷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有些语句在材料中反复出现,因此他们不但表现出很强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简单描述。

②、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的交流、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的含义与用法。还可以设计一些YesNo question 或简单的Choice。这一步要求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

③、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进行表演、复述等凭借互动共振的效应,促进语言材料的内化。如七年级教材中有“My favorite things”这样的主题。根据学生对周围的人物感兴趣的特点,我们选了两篇关于家庭成员和同学的小文章,让学生们阅读。虽然涉及了现在进行时和一般现在时,但由于贴近学生生活,是他们所熟悉的内容,爸爸正在干什么,妈妈在干什么,同学英语说得好不好等。因此学生容易理解,看起来也并不感吃力。接着老师就文章中的语法点、时态稍加点拨,学生很快掌握,在表演时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实际,穿插一些阅读材料和PEP教材中的内容和句子结构。

2、主动参与型策略

它的基点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特点是:自读理解 → 交流讨论 → 小结巩固这种教学策略比较适合高年级,一般选择的阅读材料语言难度不大,接近他们外研教材中所学的内容,并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或者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例如,下面是一首歌曲,你能概括出它的主旨大意吗?

Spring is gay with flowers and songs, Summer is hot and days are long.Autumn is rich with fruit and grain, Winter brings snow and the New Year again.这首歌曲描述了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情况,根据这些细节我们可以把这首歌曲的主旨大意概括为Four Seasons。

以上两种皆运用在课堂教学中,第三种则适用于课外阅读。

3、自主开放型策略

这也可以称之为弹性阅读,以课外读物为本,进行阅读教学。此方法一般在高年级使用。可以有两种安排:一是腾出课堂教学的 1/3时间用以自读,教师提供一些课外读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材料自由地阅读;二是鼓励学生课外广泛阅 7 读。阅读的内容应该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兴趣爱好,是课堂所学的延伸。英语阅读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使学生逐渐获得独立阅读英语的能力。通过广泛地阅读慢慢摸索一些技巧,如:我们如何读懂谜面,猜出谜底呢?(It has a big face, but it has no eyes and ears.It has no legs ,but it has three hands.It has no mouth, but it can say “tick, tick”.Can you guess ? What is it?)第一步,我们仔细从谜面中找出线索。第二步,我们把这些线索联系起来。第三步,我们思考整合这些线索。最后,我们试着推断结论,猜出谜底。

阅读材料的合理选择与编写

(1)、精心设计,深挖教材资源。每篇文章题材、体裁都有所不同,教师需要根据具体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针对初中英语阅读材料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的特点,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英语阅读材料的兴趣,给他们做好阅读前的心理准备。

(2)、合理安排精读和泛读的文章。

目前,单靠课本提供的阅读材料,是远远不足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要给学生的阅读任务做定时定量的要求,以每日两篇文章为底线。在要求学生定时定量广泛阅读的同时,还要注意阅读的质量。教师每周可挑选出1—2篇较好的文章,对文章的句子结构、用词、习语、词语搭配等进行简单的讲解,以达到扩充学生语言知识的目的。对于特别精彩的文章,还可以要求学生背诵。

(3)、注重训练的过程,掌握好节奏的快慢,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阅读教学可分前、中、后三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都有所侧重。教师要重视整个教学过程,不仅仅强调结果,还很重视教学过程中自身角色的变化及节奏的掌握。

(4)、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的要求要逐步提高。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采取循序渐进﹑有的放矢的原则,对每个年级的培养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七年级的重点应放在激发学生阅读英语文章的兴趣上,选材以趣味性、故事性的文章为主。同时,还要逐渐培养学生猜测生词的能力。八年级的重点,则是培养学生具备基础的阅读思维能力,如对文章细节的理解能力、对词句的理解能力及计算能力等。同时,教师传授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九年级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深层理解上。如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推理能力、归纳能力等。

六、课题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我们的课题已实施了两年,在实践中,我们根据新课标的知识体系、语言结构以及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选择了配套阅读材料,并在不断改进调整中。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意愿,并不断完善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工作,我们随机对七、八、九年级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在学生们认真答题后,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明确,但不少学生并没有养成一种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还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

(2)大部分学生都认同通过阅读的途径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非常明确课外阅读的目的就在于不断地增强自己的语言感觉。

(3)课外阅读的效果是显著的,学生已经懂得运用一定的阅读技巧来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能力。

(4)男、女生在阅读活动中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女生在许多方面都优于男生。(5)课外阅读活动与学生成绩之间也存在相关性,但具有年级特点。其中,阅读习惯对于三个年级学生的成绩都呈显著性相关。

所以通过英语阅读学习,我们认为我校每位学生都有了不小的收获。通过英语阅读学习,孩子词汇量猛增,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英语的理解能力提高了,通过阅读技能的培养,语感也增强了,学生对英美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家长对我们英语阅读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都相当满意,并鼓励我们继续实践和研究下去。

当然,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目前还不是很成熟,有待于总结和提高。针对工作中的不足,我们会尽快使它完善。以后在英语阅读教材的选择上能考虑到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更多地给学生进行语言输入,尤其是英美文化知识的提高,为学生更好地感悟语言而努力。我们还将继续深化阅读教学的实践和研究,在已取得的教学模式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如何在课堂上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增加语言的输入量。我们相信,经过不断的调整优化阅读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我们的阅读教学研究一定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朱纯 《外语教学心理》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年 彭聃龄 《语言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年

曾葡初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4第二期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4 第十期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下载诚信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诚信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生个性化作文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生个性化作文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生个性化作文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生个性化作文实践研究》是本人2008年11月申请并被立项的xx市“十一五”个人研究课题......

    小学生诚信教育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诚信教育实践研究》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诚信”是道德之基石,是立人之根本,是小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重要内容。诚信是人类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德,世界各国均重视国......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合集]

    《初中写作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结 题 报 告 《初中写作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课题组 由前郭县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隋国英老师主持,长龙中学语文组承担研究的《初中写作教......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学生诗词鉴赏水平的策略 青河县中学语文组荆丽娟孙团结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是诗歌的王国,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诗词以其深厚的文化背景、意味悠......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快乐周末 快乐语文 -------课题研究报告 学校:登封市直一初中 姓名:景慧鸽 课题研究报告—— 快乐周末 快乐语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仍受传统教学思想......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南山中心学校 “探究数学学习中生活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县级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课程理念与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动态已被世人认......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课题结题报告的格式要求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的格式要求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格式要求:1、课题结题报告背景及立项 (800~1000字左右) 2、课题结题报告简介 (500字左右) 3、课题结题......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数学课堂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的调查研究》结 题 报 告 自2014年1月加入‚数学课堂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的调查研究 ‛以来,我们学校本着‚真实、扎实、求实、落实‛的研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