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权谨救狐看狐仙信仰
从权谨救狐看狐仙信仰
缪碧玉 尹钊 权谨救狐
传说明朝宣德年间,徐州有位名叫权谨的年轻人进京赶考,途中忽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倾盆大雨紧锣密鼓地落下来。权谨急忙撑起油布伞,快步疾走,打算赶紧找一个地方避避雨。就在这时,从路旁草丛中猛地蹿出一只狼狗模样的动物,挡住了权谨的去路。权谨大惊,刚要转身跑开,却又见那动物蹲坐在那里,两条前脚掌合十,像人一样对着权谨不住地作揖,嘴里还嘤嘤直叫,好像遇到了什么急难,想要寻求权谨的庇护。他心想:这动物既不十分像狗,也不十分像狼,倒像是书上写的修仙的狐狸。权谨一向心地善良,从不杀生。看到这种情况,不禁起了恻隐之心。这时候,雷声越发大作,雨也下得越发急,雷过处只见一个红红的大火球从远处向这边极速滚来。权谨顾不得雨水打湿了衣服和书卷,赶忙打开书箱,让狐狸藏进去,然后背起箱子,撒开腿疾跑起来。大火球围着权谨不住地滚动,可就是不能碰着他的身体。权谨背着增加了几十斤重量的行李,又急又怕,步履蹒跚地走了足足有一顿饭的功夫,才摆脱了大火球的围追堵截。等到云收雾敛,天空放晴,权谨才打开书箱,将狐狸放出来。那狐狸对着权谨恭恭敬敬地拜了两拜,拖着长尾巴向路边的树丛跑去,不一会儿就跑没影了。
几天以后,权谨赶到京城,进了考场,打开卷子一看,真是神奇,凡是考卷上有疑难的地方,旁边都有一群小蚂蚁在忙忙碌碌地排成字句,意思贴切又精彩,权谨大喜过望,赶忙依样誊抄在考卷上。等到放榜的时候,他竟然高中探花。
当权谨向人们说起这段经历的时候,人们都说:“权谨心地善良,救了狐仙一命,考试的时候,那狐仙就来报恩了。”后来,权谨做了文华殿大学士,由于博学多才,为人忠厚,不久又被擢升为太子太傅。待到告老还乡的时候,皇帝下令为他修建了一座牌坊,并御笔亲书四个大字“天朝元辅”。这就是后来百姓口中的“权谨牌坊”,原坐落在统一街上,现重建于户部山三层状元街东侧。
权谨牌坊
提起权谨,在徐州几乎无人不知。《明史》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第一百八十四《权谨传》记载:权谨,字仲常,徐州人。十岁丧父,即哀毁,奉母至孝。永乐四年荐授乐安知县,迁光禄署丞,以省侍归。母年九十终,庐墓三年,致泉涌免驯之异。有司以闻,仁宗命驰驿赴阙,出其事状,令侍臣朗诵大廷,以示百僚,即拜文华殿大学士。谨辞,帝曰:“朕擢卿以风天下为子者,他非卿责也。”寻扈从皇太子监国南京。宣宗嗣位,以疾乞归,改通政司右参议,赐白金文绮致仕。
权谨画像
与故事中一样,权谨确实是仁义之人,但在他进京赶考途中是否与狐仙有过这么一段匪夷所思的经历,则很难说。反观原文,似有很多疏漏之处。既然大雨滂沱,火球又如何能在雨水中熊熊燃烧?蚂蚁排字句,这么不同寻常的事情怎么可能不引起巡考人员的注意?这么看来,这则传说附会名人,凭空编造的可能性比较大。然而相对于真实性而言,故事背后隐含的文化意义、心理因素、民俗价值才是让它熠熠生辉的东西。我们正要通过这则传说故事为我们打开的窗口来窥一窥古代社会生活的面貌,并瞥一瞥潜藏在人们意识深处的狐仙信仰的魅影。
我国的狐仙信仰
在旧社会里,我国民间对狐狸非常敬重,忌讳用“狐”字,而以“大仙”呼之。小孩子自少不经事起,大人便百般告诫:“莫冲撞了大仙。”狐仙俨然成了人们得罪不起的神祗。与此同时,在我国的语言中,“狐狸精”以及“老狐狸”却又是骂人的专用语,“狐狸精”特指以色相迷惑男人、破坏婚姻的妖艳女子;“老狐狸”则专指老奸巨猾、擅长专营的人。在社会上,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骂人话语,人们在使用它们的过程中似乎又无所禁忌。狐仙、狐狸精、老狐狸,三种名称三种意象,正体现了我国民间对狐狸的复杂认知。任何复杂的认知都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我国民间的狐狸观也不例外。
据考证,在先秦时期,狐狸在人们的眼中,只是一种自然动物。《诗经.卫风》.<有狐>记载:“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诗经.齐风》.<南山>亦记载:“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这里的淇是指淇水,为一河名。南山是齐国山名,又名牛山。可见当时人们在山边、河岸、草丛中都能轻而易举地看见狐狸敏捷的身影。狐狸喜欢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讨生活。尽管它们的活动不免受到人类的限制,但由于它们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以及超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得以和人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和平相处,老百姓也习惯于见到狐狸出没于他们的村庄农舍,乃至通都大邑。这样寻常的动物是不足以引起人们的畏惧之情的。相反,狐狸偷鸡盗粮的行径甚至让人恨之入骨。虽然如此,在有些先秦文士的眼里,狐狸也不是一无是处。《礼记》.<檀公>篇记载:“古之人又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古人认为狐狸虽行为不端,至死犹正首向丘。山丘是狐狸生长的地方,这种恋栈的表现,被古人视为“不忘本”。“不忘本”是人之所以为仁的基本原则,人类尚且不易做到,而狐狸作为一种小兽,却能身体力行,委实令许多先哲们深深感动,便以“仁”许之。然而,把狐狸视为一种仁兽在当时只是文人们的看法,在民间狐狸依然是人们习以为常的动物,为了获得温暖轻盈的狐狸皮做成进贡给王公贵族的“狐貉裘”,人们完全可以杀狐取皮。
到了汉代,我国的狐狸观有经历了戏剧性的变化,狐狸从一种普普通通的动物,演变成人人敬畏的妖神。自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承载理性思想的书籍几乎绝迹,民间的巫祝文化,齐鲁的神仙方术等非理性思想大肆漫延。正是在这种思想背景下,人们开始疑神疑鬼,也对狐狸产生了种种不安的情绪。比如狐鸣。狐狸一般而言是极为沉静的动物,但在冬天的夜晚,它们有时会发出号叫。尤其是雌狐。它们总是发出连续而尖锐的叫声,有时听着像狗叫,有时听着像猫叫,有时像婴儿的哭泣声,有时像人的狂笑声。因声音变化多端,难以形容,故而在漆黑的夜晚听来,令人格外毛骨悚然。这种不安的心理在方士的煽风点火下很容易发展为迷信心理。狐鸣这种动物的自然属性已经扭曲为不详的征兆。自然而然地,狐狸这种动物也被视为妖兽而与人类水火不容。
魏晋时期狐狸观延续汉末遗风,隋唐时期,由于胡、汉各民族交融,不仅社会思想开始出现多元化的迹象,连宗教信仰也开始呈现多元化的面貌,人们尝试着将各种信仰纳入理智的思考的范围内,敬畏神怪的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只是人们在用理智排斥神怪的同时,也用理智包装神怪。狐魅在道士的口中,愈来愈玄,它们可以幻化人形,可以魅惑单身过客,当时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对怪诞离奇的事情,查不出所以然,就栽赃嫁祸给狐魅,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谈狐色变。人们无力解决狐魅带给他们的恐惧,只要纷纷妥协。将狐魅像瘟神一样的供奉起来,这就产生了狐神。《朝野佥载》记载:“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食饮与人同。事者非一主。”百姓只求平安,只要能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慰藉和保护,无论是神还是魅,都能得到人们的虔诚祭祀。
狐神崇拜自宋朝以来愈演愈烈,民众不仅在家供奉狐神,还为狐神修建狐王朝。官吏到任,必须先拜谒狐王朝,然后视事。这样狂热的信仰引起文人的警惕,他们开始普遍丑化狐狸,狐狸遭到了文人全面的口诛笔伐。《本草纲目》曰:“狐鼻尖尾大,善妖魅。”朱熹注《诗经》.<北风>“莫赤匪狐”一句:“狐,兽名,似犬黄赤色,不祥之物,人所恶见者也,所见无非此物,国将危乱可知。”《封神榜》、《三遂平妖传》等小说也不约而同地把狐狸精塑造成反面形象,尤为突出的是祸国殃民的苏妲己,这样的塑造几乎为平民百姓全盘接受,可以说宋明文人丑化狐神的行为对于盲目迷信的世人是一记当头棒喝。
清朝是满族人统治中原的时代。满族人信奉的萨满教崇信万物有灵,他们相信虎、蛇、狐、熊等动物具有神灵,而且神灵会选择这些动物附体。“狐仙下神”被他们认为是很自然的一件事。上行下效,狐神又一变而为狐仙。虽然前有宋明文人义正辞严的讨伐,人们依然相信狐仙是狐仙,狐狸精是狐狸精,二者如同泾渭一样分明。狐仙就是狐神,是人们的保护神,狐狸精是妖精,是为害人间的祸首。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否则狐仙就会还以颜色,这就产生了种种禁忌。狐仙与狐妖在人们的认知上所造成的混乱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蒲松龄和纪晓岚二人更是带动了这种风气,《聊斋志异》几乎成为历朝历代狐狸精故事的集大成之作。民国之后,随着各地破除迷信活动的开展,已经不大有人相信鬼神,狐仙信仰自然就逐渐销声匿迹了。
传说考辨与崇狐心理
权谨救狐的故事是我偶然翻阅《徐州民间故事》系列时看到的,这则传说是我国古代小说“报恩”主题的体现。人有恩于狐,狐狸就会知恩图报。它们虽然属于异类,但能有此义举,令人折服。在这则故事中,狐狸似乎是作为仁兽的形象出现,知恩图报也可以看作是“不忘本”的表现。而主人公的时代背景是明朝时期。经历了宋明文人的有意贬低,狐狸故事不仅在质量上,而且在数量上,都跌到了创作历程的谷底。在整个文人圈刻意丑化狐狸的时候,与整个时代潮流背道而驰去创作狐狸助人的故事是不明智的做法,所以这则传说的创作时间不应当是明朝。相反原文反复出现“修仙”、“狐仙”等字眼,似乎透露故事创作的时代背景应该是清朝,但又不尽然。值得注意的是,故事中的狐狸始终以半人半兽的形式出现,比如文中有着大量“从路旁草丛中猛地蹿出一只狼狗模样的动物”“却又见那动物蹲坐在那里,两条前脚掌合十”“嘴里还嘤嘤直叫”“拖着长尾巴向路边的树丛跑去”这样的表述,显然文中的狐仙尚没有退去动物的体貌,这与清人笔下或美艳动人、或清新脱俗、或俊朗飘逸的狐仙形象相去甚远。而狐狸幻化人形作为传说故事的一种常用模式至少在魏晋六朝时期就已经趋向成熟。这说明这则传说很可能拥有一个时代较早的雏形。从魏晋到民国,历代都有数目众多的狐狸故事产生。有新创,也有旧的情节更趋于精雕细刻,这后者就属于累积型创作。所以权谨救狐的故事有可能也是旧胎新做的产物。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类故事中,主人翁多为名人官吏。这正迎合了民间信仰狐仙的心理。自隋唐之后,人口成倍增加,而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并未相应增加,通过科举改变自身命运成为难事,与少数金榜题名的幸运儿相比,大多数读书人只能惨淡度日,于是那些成功越过龙门的世子便成为民众美化乃至神化的对象。无论权谨曾经多么愚钝或者貌不惊人,他现在已然成为博闻强识、宅心仁厚的典范。而权谨救狐的传说在肯定权谨人格魅力的同时又把他的高中归功于狐仙的鼎力相助。这样的处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安慰了落第士子的情绪。名落孙山不是因为技不如人,而是有超自然的力量在发挥作用。无论社会怎样发展,人的潜能得到了怎样的开发,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经验到自身能力的不足。在这种无助情绪的笼罩中,人们强烈渴望得到某个强有力的神灵的庇佑。动物比人类更能敏锐地感应到自然灾害,因而人们从很久以前就对动物的灵性抱有敬畏的态度,久而久之,动物的这种敏锐性对身处恐惧中的人而言变成了未卜先知的超能力,动物信仰就此萌芽。狐狸具有的灵敏的听觉、嗅觉以及不同寻常的号叫声都增添了它们的神秘感,将狐狸神格化似乎成为必然。当狐仙这一神灵形象树立起来之后,人们便在它身上寄予了更多的期待,比如渴求平安、发财致富、求取功名。在人类的生命底线里,万物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有利于我,都可以视为神明。
作者介绍:尹钊
联系电话:*** Email:yinz@jsnu.edu.cn 邮编:221009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解放路321号10号楼1单元502室
尹钊,男,现为江苏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江苏省收藏家协会理事、徐州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发表收藏论文一百余篇,出版收藏书籍《收藏随笔》、《古代艺术品鉴赏》等。
第二篇:看信仰心得体会
看信仰心得体会
观看信仰心得体会<1>
近日,由中央组织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大型理论文献纪录片《信仰》,成为我我们党员干部热议的话题。在收看了这部纪录片后纷纷感慨:“这是一部激人奋进的党史教育片,它带给人们的是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动,真实可信”。
通过观看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在这样一个先进的、坚强的集体中,始终有无数马列主义的信仰者,为了追求人类最美好的共产主义事业不辞劳苦甚至不惜牺牲。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首先要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从他们身上找到前进的信心、榜样的力量,要充分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和构成,充分了解其先进性合理性和伟大性,以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在认识上根本的认可和接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才可能去积极的传播和践行,所以大量的社会主义书籍是必看的,各种先进模范的视频是要看的,因为这是改变一个人观念的大问题,是对所有新时代人们进行的精神领航。
我们已经远离硝烟烽火,对共产党人的考验依然剑悬头顶。是执政为民,还是执政为己?是贴近群众,还是酒色升平?是公私分明,还是占公为私?是为大多数人利益奋勇开拓,还是为小集团利益围墙筑垒?在国家人民需要的时刻,是挺身而出还是胆怯逃离?在理论文献纪录片《信仰——我们的故事》里,我听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新一轮的集结号:到“中国共产党100年,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10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心得体会 www.xiexiebang.com)我们经历了多少艰难险境,多少次历尽艰辛,绝地前行。为绝大多数人民谋利益,这是共产党人信仰的出发点,是共产党人由始至终对人民最庄严的承诺。或许前面还有湍流险滩,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将人民视为上帝,人民就会成为承载我们的大地,我们就是不可战胜的。“责任、人民、国家”,让我们记住这些神圣的字眼。它们会赋予我们丰富的想象力,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操。它们会让我们产生战胜畏怯的勇气和舍弃安逸的精神。它们将指引我们做该做的,能做的,和我们会做的,去为神圣使命而奋斗。
观看信仰心得体会<2>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张文芬10070502015)
6月24日至25日晚,为庆祝建党91周年,展示各个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理想信念和传奇故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全篇共分为三集。第一集:只要主义真;第二集:壮志换新天;第三集:时代先锋行。每集时长约50分钟,影片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故事,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信仰》兼具了政论片、文献片、纪实片之长,将展现历史、刻画人物、阐述理论融为一体,以人带史、以事论理,主题鲜明突出,故事真实感人,表现手法新颖,是一部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观赏性很强的经典电视片,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教育片,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优秀电视片。该片着重“有情、有义、有力量”的表达,用人的故事讲党的道理,播出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虽然只有短短三集,却包含了许多鲜为人知的镜头资料,是我们党克服重重困难走向胜利的缩影,是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历史的宝贵教科书。
90多年来,正是一代又一代信念如铁、百折不挠的优秀儿女忠诚践行党的宗旨,勇立时代潮头,植根中国大地,与人民心连心,为旗帜添风采,我们党和她所领导的民族伟业才能于艰苦卓绝中砥砺奋进,于风云变幻中风光无限。
观看了这部纪录片之后,我认为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共产党员的信仰,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三集里,分别阐释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面貌以及党员的理想信念。系统地观看下来,我发现不论是“只要主义真”的建党之初的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壮志换新天”的建国之初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抑或“时代先锋行”的改革开放后的现代化建设时期,不同时期党员的使命和职责不同,但是党员的信念始终不变,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论是奔向战场杀敌,还是跳入油田挖井,或者献血植树造林,行为不同,可信仰始终如一,正如片中彭湃的孙女彭伊娜所说:“他们更关注„大我‟而不是„小我‟,所以他们是为了实现一个„大我‟去寻找信仰,去践行信仰。”国家和民族是“大我”,个人是“小我”。共产党员可以为了“大我”而忽略“小我”,甚至可以牺牲“小我”来保全“大我”。生命对于人的意义不言而喻,可比生命更高的东西是什么呢?“时代先锋行”这集中有一段话给出了答案——“一位外国哲人说过,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反复地思索,越会觉得它永远新鲜,并不断增长对它的赞叹和敬畏:一个是头上的星空,一个是心中的道德。”
我认为应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教育科学,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重要的是行动和实干,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人活着要有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奋斗的激情。德才兼备,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知识渊博的合格接班人。
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要结合自身学习生活实际,认真查找不足之处,从现在做起,团结同学,坚持正义,少说空话废话,多干实事正事,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创先争优,努力学习,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为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添砖加瓦。第三篇
袁红波
中组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学习观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按照上级的要求,我于2012年6月24日-26日分别观看了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该片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每集时长50分钟,该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党的90多年光辉历程为背景,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是一部兼取政论片、文献片、纪实片之长,融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经典电视片,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教育片。
通过观看《信仰》,本人认为:信仰和信念是一个完整的精神体系和思想境界,是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基础。信仰和信念涉及到我们执政党的指导思想、社会制度、发展方向、前进道路、党的建设等重大问题,是每个共产党员政治立场、政治原则的根本问题。
看了《信仰》,使我更加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更加坚定科学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在坚定信仰信念信心中增添工作新干劲、树立新形象,在工作中干出新的成就。
通过观看《信仰》,我看到了个人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让我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增强了工作的的信心和干劲。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勤奋学习。加强学习是坚定信仰和信念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学习,做到“博学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通过学习,以先进人物为榜样,从而督促自己,不断进步。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紧跟时代的节拍,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体现价值,才能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要强化理论学习,增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自觉性。作为共产党员,必须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它是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必要条件,也是理解、掌握和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所必须的思维方式。
二、培养自己的世界眼光。新世纪,谁有世界眼光,谁就能抓住时机,在经济和科技竞争中领先。作为执政党最基层的党员,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开阔的视野,学会敏锐观察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种变化,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
三、爱岗敬业。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坚定信仰和信念,最根本的是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于我来说,能否严格要求自己,严于解剖自己,能否自觉地改造自己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确立并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自己能否不断进步的关键。要锤炼忠诚坚定、攻坚克难的作风、埋头苦干的作风。特别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面临考验的关键时刻,既要有信仰信念,更要践行信仰信念;既要开拓创新,更要埋头苦干,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扬一鼓作气、一马当先的魄力,发扬勇当标兵、争当尖兵的锐气。在免疫规划工作中苦干、实干,干出样子、干出水平。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做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模范。
罗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袁红波
第三篇:从《聊斋志异》中的狐仙形象看蒲松龄的女性观
从《聊斋志异》中的狐仙形象看蒲松龄的女性观
刘 晨
摘 要: 一部《聊斋志异》五百多篇关于神仙狐鬼精魅的志怪小说。就有八十多篇描写狐仙。其中狐仙的形象各异,与前代对狐的描写有独特之处。在蒲松龄先生笔下的狐通人情,性聪慧,从中可以表现这位落魄书生独特的女性观。
关键字: 《聊斋志异》; 蒲松龄 ; 狐仙 ; 女性观
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一生清贫凄苦充满悲剧。年少成名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然而此后却始终不第。对于一个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来说 “学而优则仕”是对他们人生价值与自我尊严的最好证明。然而,蒲松龄却直至71岁才破例补为贡生。他一生以设帐授学为业,始终未放弃对从仕的追求,面对人生的接连打击,他以“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对联自勉。作品流传于世并影响最大的为《聊斋志异》,全书将作者一生的不得志与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反映出来,“孤愤”之情贯穿全书。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这样评价《聊斋志异》“专集之最有名者”。在中国古代小说中集大成者当之无愧的应是《红楼梦》,而与《红楼梦》在形式上互补的则属较前于他的《聊斋志异》,书中多描写花妖狐魅,在这与个现实世界中完全不同的世界中,有一个美好而观之可亲的异人生物。
《聊斋志异》中有五百多篇故事,其中八十多篇是描写狐仙的。狐仙的形象最早记载于《山海经》中“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狐是亦正亦邪的形象,九尾狐象征子孙繁息。《说文解字》中狐的解释为“袄兽也,鬼所乘之”。可见狐在中国早期是祥瑞的代表。《玄中记》中:“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能知千里之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志。千岁即与天通,即天狐,为四大祥瑞之一”。汉之后,狐仙的形象渐渐与淫邪放荡联系在一起。“狐者,先古之淫妇,其名曰阿紫,化为为狐”。而在《聊斋志异》中的狐仙则“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知非复人。”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女性一直作为男权主义下的附庸,她们对婚姻几乎没有主动选择的权利。从《诗经》中的弃妇诗《氓》,汉乐府的《孔雀东南飞》,唐传奇中的李娃到三言二拍中的杜十娘,再到《红楼梦》中的女儿王国。女性在这个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艰难的生存,是男权世界中情欲的工具,色情的对象,廉价的劳动力。千百难免来这种压迫从未停止,女子的三从四德“行不露足,笑不漏齿”,缠小脚。女性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各朝各代的文学作品因为主体的落后的女性观对女性地位没有正确的认识。《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多为放荡,淫邪,一心胸狭
窄的形象出现;《三国演义》则是男权世界中交易的筹码;《水浒传》中的女性更没有一个良好形象出现;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则多具智慧与美貌,且具有反抗的意识出现在文学史上。
一、蒲松龄的狐仙世界
㈠ 独立精神与侠文化的集合体
《聊斋志异》中有八十多篇描写弧线的篇目其中著名的有《莲香》《红玉》《青凤》《娇娜》构造了一个女性的理性王国。这里的狐仙形象与前代有很大的区别。㈠独立的精神与侠文化的集合体
中国古代的妇女在男权为核心的封建社会中艰难生存。而《聊斋志异》则更加突出女性的形象,在婚恋关系中他们则处于主动者的一面。在爱情中她们敢爱敢恨,婚姻中蔑视礼法。热心善良颇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侠的精神。
在《红玉》中狐女红玉敢于只出现在故事的开头与结尾。她敢于冲破封建的樊篱,“一夜,相如坐月下,忽见东邻女自墙上来窥,视之,美。近之,微笑,招以手,不来亦不去。固请之,乃梯而过,遂共寝处。”红玉愈墙而与耿生相会,被耿父知后以礼法相诟骂,红玉离开并留下钱使耿生娶卫氏。不过卫氏也没有和耿生白头到老,她被一个退休的御史看中。卫氏自杀,耿父气死。在耿家遭遇变故后,有无名男侠为其报仇,而红玉则救起耿生的遗孤,并使耿家大富大贵。蒲松龄评价说:“其子贤,其父德,故其报之也侠,非特人侠,狐亦侠也。”此时的狐灌以传统文化中的侠义精神。
另一个关于狐仙与书生的故事《莲香》我们还可以看出狐仙的侠义精神和强烈的独立精神。莲香主动找到桑生与其结秦晋之好,并且不断照顾桑生,当桑生遭遇到女鬼的侵扰之时,莲香劝说桑生离开女鬼。当桑生病入膏肓之时,又及时返回解救丧生,并促成桑生与女鬼的婚姻。在这个故事中莲香在两性关系中一直占据着主动者的位置,明显地成熟与桑生与女鬼,主导着事态的发展进程。
在《张鸿渐》中,张鸿渐在整个故事中完完全全以软弱,目光短浅的书生形象出现。当舜华听说家中收留一个男子时,及怒斥老妪“一门细弱,何得纳匪人”。见到张鸿渐时发现他是一个忠厚老实可以依靠的人。舜华性世界则“妾以君风流才士,欲以门户相托,遂犯瓜李之嫌。得不相避弃否?”而张鸿渐告之以家中有妻子,舜华则曰:“妾有楄心,于妾愿号之不忘,于久,愿君之忘之也。”当张鸿渐思念妻子时舜华用仙力送他归家。当其又遭官府追捕,则又蒙舜华相救。而当张问“后会何时?”“女不答,再问之,推坠马下而去!”如此侠情,如此独立,不再是男权世界中的附庸,而是构建了一个与男权世界相抗衡的女性世界。舜华的冷静谨慎的对待自己人生路进行探索,进行思考,对爱情的追求与婚姻的忠贞,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实属罕见。
《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在那个封建礼教森严的社会中女性不解的斗争谱写了一曲壮歌。
㈡ 狐亦有性格
蒲松龄在刻画狐仙形象,对其进行艺术加工,狐仙们性格各异,但大都天性善良,对爱情敢爱敢恨。这样鲜明的个性,使《聊斋志异》更加生动。
《丑狐》中作者一改才子佳人的情节模式,以一个丑狐作为故事的主人公。
这在传统小说中实属不易。故事是这样描述丑狐的“衣服炫丽而颜色黑丑”。丑狐找到穆生,并时常赠之以金银。当穆生家中逐渐富裕,而“女贿赂渐少,生由此厌之,聘术士,画符于门”丑狐于是讨之所增,使穆生家“财物尽去之,惟当年破被存焉。”也另寻他人。期间两人相遇,穆生则“长跪道左”,“女无言,但以素巾裹五六金遥掷之,反身径去”。这样的一个样貌虽丑,但她同样具有追求爱情的权利,丑狐亦是可悲,她所看重的穆生也不过是贪得无厌,薄情寡性的负心人而已。当穆生对丑狐厌倦,找道人驱逐她时。丑狐对他也施以报复,但并不绝情,这样一位敢爱敢恨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
在《凤仙》中讲述了这样一位独立的女性。凤仙嫁给了“游荡自废”刘赤水。那是一个以“贫富为爱憎”的畸形社会中。风仙不堪忍受,为了让不求上进的丈夫刻苦读书而化身镜中,不与之相见,以激励其苦心读书。蒲松龄评其曰:“冷暖之态,仙凡固无殊哉!惜无好胜佳人,作镜影悲笑耳。吾愿恒河流沙仙人,并遣娇女嫁人间,则贫穷海中,少苦众生矣!”凤仙比她的丈夫更加具有人格魅力,更加明事理。她敢于在现实面前奋斗以改变自己的现状。
马瑞芳教授曾这样评价阿绣——聊斋最美。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建构了一个美女如云的女性世界,而在这些另人相惜相怜的女性中,阿绣着实令人难忘。在人间与狐界,两个阿绣两世不断比美。民间少女阿秀“娇丽无双”。使得刘子固为之痴迷。不断借买扇之由前来搭讪,当刘子固得知民间阿绣已许配广宁姚氏,于是希望遇见和阿绣有着相似容貌的。不久便遇到羡民间阿绣之容,不断地模仿而与之斗美的狐女阿绣。刘子固以为眼前的狐女就为自己心仪的民间女阿绣,其仆人提醒刘子固眼前的阿绣“其面色过白,两颊少肉,笑处无微涡,不如阿绣美”。因为处于荒凉之中,就提醒刘子固小心遇到鬼魅,刘子固越想越怕,于是布置人来捉狐女阿绣。面对刘子固的负心狐女阿绣并未怀恨在心,而是黯然离开,欲与人间阿绣再斗美。
狐女阿绣从乱军中救起了民间女阿绣,并把她带到刘子固的身边,促其良缘,在新婚时狐女阿绣突然出现刘母和家人都分辨不清真假阿绣,只能根据之前仆人提供的面颊与酒窝的诀窍中分清。狐女“索镜自照,赫然退出”第二次当刘子固酒醉之时出现在他面前问道:“郎视妾与狐姐孰胜?”答曰:“卿过之,然皮相者不能辨也。”被狐女嘲笑曰:“君亦皮相者也”。狐女于人间女阿绣三次正面的斗美,生动曲折。狐女阿绣孜孜不倦的追求着美,美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可是谁又能向阿秀一样如此执着,狐女阿绣单纯善良,她不仅是美的追随者也是美的化身美的代表。阿绣是外表美与内心美的结合。阿绣美的有个性。
㈢ 狐女的智慧
《聊斋志异》是一部佳人辈出的书,其中有很多是美丽与智慧的统一体。美与智慧于一体地人物总是给予了作者对人最美最良好的期盼,将人性中美好一面的终合体。这部由鬼怪撑起来的书中那些美丽而又充满智慧的狐仙们展示着压抑了一千多年的女性智慧,在这部小说中不同于之前出现的狡猾奸诈,而是智慧。
在《狐谐》中,万福偶遇一狐女,她成为万福的情人,万福的客人得知后变想一睹狐娘子的风采,其中有一客人名孙得言,他与狐娘子的一问一答中总处于下风。孙得言说:“得听娇音,魂魄飞越,何吝容华,徒使人间生相思”。在讲究“朋友妻不可欺”的时代中,一句“闻声相思”是对朋友的大不敬,而狐娘子机智灵活的运用孙得言的姓回答:“贤哉孙子,欲为高祖母作行乐图耶!”这样的回答不仅教训了无礼轻薄者,而且抱住了自己的面子。在万福家宴请客时,孙得言又发难,说出了一副对联“妓这出门访情人,来时万福,去时万福”,以调笑万
福与狐女。在座的人都无以相对,而狐女则对曰:“龙王下诏求直谏,鳖也‘得言’,龟也‘得言’”。“四座无不绝倒”。狐女的口才与文思不输给任何一个书生。在《三言二拍》中对口齿伶俐的女性灌之以泼妇,而在蒲松龄是的世界中对女性智慧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在另一篇故事中颜氏不满丈夫才疏学浅,径直女扮男装参加科举考试,结果高中。她把封建重压下的才干充分的释放出来,也告诉世人女子也可以和男子一样有为官之才。
《辛十四娘》中冯生纵酒归后遇到容色娟好的辛十四娘并娶得狐女辛十四娘。婚后告诫冯生与之相交的楚公子非善类,让他尽量远离,而冯生不听十四娘的劝阻,的罪于楚公子。十四娘得知后说“轻薄之态,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希吾身”在世事人情面前,十四娘远比冯生高明。在冯生遭陷害入狱之后十四年奔走解救冯生,上下打点。看到现实中的人情冷暖和社会的黑暗面,有了离开这个现实世界的想法,她为冯生找到一个良家女儿—禄儿。当冯生被释放回家时,十四娘要将禄儿许给冯生,冯生拒不纳。十四娘施展法术将自己变成又老又丑又黑的老妪,如果以前的冯生对十四娘的迷恋是由于十四娘的美貌,而经过牢狱之灾的冯生则是爱,依旧对十四娘不离不弃。对于这样一位美好的女性,她美丽超脱尘外,聪慧而遍尝人间世情,见解远高于男子。蒲松龄给予了太多关于读书人的品性于十四娘身上。在故事的结尾十四娘名列仙籍,成仙是人对生活的最高追求。蒲松龄珍爱十四娘,因此让她成仙,不忍心让她在尘世中被玷污。
在《小翠》中,王太常年少时无意间救起了一只狐狸,狐狸为报恩,将女儿小翠嫁给了王家的傻儿子,小翠天性烂漫,喜欢玩闹,她和傻丈夫在院中以玩皮球为乐,让傻丈夫满头大汗去捡球,甚至一脚把皮球直接踢到老公公的脸上。一会又把丈夫画的花头粉面,演霸王别姬,这在那个压抑女性个性男尊女卑的社会中极为罕见。在小翠看似荒唐的戏玩中,却帮助夫除掉政敌王給谏,使王家度过一次又一次难关。小翠可以扮吏部尚书让王給谏终止阴谋,可以与傻丈夫以龙冠龙袍为戏,让王給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落了一个充军的下场。小翠用她的机智与聪明与黑暗的官场斗智。小翠这样一个娇弱的女子,却把政敌玩弄于鼓掌之中,让那些阴谋在小翠的天真无邪前是如此的不堪。对于蒲松龄这样一个仕途长期失意的秀才来说,蒲松龄用着小翠的天真无邪与智慧在鞭策在痛斥那个充满阴谋与邪恶的官场与社会。
二、蒲松龄的女性观
在古代小说中一个女子与异性主要社会关系中表现为一是血缘关系,二为夫妻关系。而生活在封建社会末期的蒲松龄对男女关系进行了深一层次的探讨。在《娇娜》中他提出了“腻友”的概念。孔雪笠在皇普家设帐授业,因胸前起了一个肿胞,疼痛难忍。皇普公子请来娇娜来治疗。作者在描写娇娜时“娇波流慧,细柳生姿”这让卧床的孔雪笠“望见颜色,嚬吟顿忘,精神为之一爽”这是在《聊斋》中非常常见的一见钟情的模式,可是作者并没有将故事落入俗套中,而是让孔雪笠最终娶了和娇娜不相伯仲的阿松,娇娜和孔雪笠则成亲戚。当娇娜嫁人之后再遇危险时,孔雪笠不顾自身安危奋力解救娇娜以致自己身亡。娇娜大哭曰:“孔郎为我而死,我何生焉!”“以舌度红丸入,又接吻而呵之”这突破了封建社会所提倡的男女之大防,是对儒家“男女授受不亲”的讽刺。蒲松龄曰:“余于孔生,不羡其得艳妻,而羡其得腻友也。观其容可以忘饥,闻其声可以解颐。得此良友,时一谈宴,则‘色授魂与’,尤胜于‘颠倒衣衫’”。腻友概念的提出使男女关系更加丰富,不再停留在“情”与“性”的层面上即超越了传统,也反映
出传统中患难与共的美德。这样的描写也是对女性地位进行深一层次的思考,这种思考的深度超越了前代,也影响了后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蒲松龄的女性王国中有这样一位笑得天真烂漫的女孩婴宁。“婴宁”之名取自庄子所说的“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其名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宁者”(《庄子·大宗师》)。这种忘乎境外,不以成败为扰的心境,塑造婴宁的形象,作者在《跌坐》中也曾说“闭户尘嚣息,襟怀自不樱”。作者长期忍受科场的长期失意,生活清贫之苦,在老庄思想的影响下,对自然多了一份皈依之情。
婴宁从小成长在一个没有人间世俗气的“乱山合沓,空翠其肌”的鬼狐世界中,尘世的污浊之气丝毫没有影响到她,婴宁爱花,爱笑,笑的是如此的烂漫无邪。在第一次与王子服相遇时,她丢下头上的花,王子服“拾花怅然,神魂丧失”。再次与婴宁相见时,婴宁“执杏花一朵,俯首自簪”小说全文,对婴宁的描写离不开花,花是婴宁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在婚后婴宁依然“爱花成癖,物色遍威意,窃点金钗,购佳种,数回,阶砌篱园,无非花者”。婴宁爱笑,初见王子服时“笑容可掬,笑语自去”。自此之后她的每次出场与笑不离,再见王子服时“嗤嗤笑不已”“见生来,狂笑欲坠”在那个对女性要求“喜莫大笑”“笑不漏齿”的压抑年代,婴宁独树一帜。“笑”与“花”是婴宁外表美与心灵美的象征,她像一白纸那样的清纯,丝毫没有男女之大防的概念。当王子服暗示与她结为夫妻时,婴宁回答:“我不惯与生人寐”。没有恼羞成怒,没有扭扭作态,而是很自然的回答。在母亲问起时,又是很天真的回答:“大哥欲与我共寝。”礼法在婴宁这里似乎根本不存在。不过这在三从四德的封建社会社会中婴宁是没有生存空间的。结局中婴宁因为教训轻薄的西邻子,而遭到婆婆的怒斥,“大笑失礼”从此婴宁“竟不复笑,虽故逗,亦终不复笑”。那个天真烂漫的女子,最终还是被封建礼教所吞噬。婴宁是作者最钟爱的女性,称为“我婴宁”“笑矣乎我婴宁”。婴宁的不复笑,是作者人生理想的破灭。
三、蒲松龄的女性观的横向比较
蒲松龄以狐妖鬼魅构建了一个女性王国中对女性的美进行了极大的肯定,对女性智慧也进行了赞许,蒲松龄以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落魄秀才对女性不公的地位进行了抗议,对女性价值进行了重新审视。他将自己对人生,对人性的种种思考注入这些美丽的女性身上。与之前的作品有较大的区别。《西游记》中狐是妖的形象出现得,而对与女性的定位也没有摆脱传统的范畴。在《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中有三名女性,从她们的绰号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女性观,母大虫,母夜叉。这些与美和女性的美好特征都没有关系。扈三娘随随便便便被宋江嫁给没什么能耐的王英。美丽的女子大多恶毒,淫荡。如:潘金莲,阎婆惜。《三国演义》这部以男性为主的小说中对女性的描写也是不公。貂蝉是男人操纵权利更替的工具,孙尚香是男权主义下政治联姻的工具,她们没有选择自己幸福的权利,只能再说男权主义下艰难生存。而与蒲松龄建构的女性世界有继承性的是稍后的《红楼梦》。曹雪芹对生活在大观园中的女孩子们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女子都较男子更干净,才情气质都胜于男子。
结束语
蒲松龄对于女性的理解与定位,站在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上,超越了前人,也启示了后人。
参考文献:
《聊斋志异》
蒲松龄
光明日报出版社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小说史》 郭箴一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史》 袁行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聊斋志异选评 》
杨义
岳麓书社
《马瑞芳讲聊斋 》
马瑞芳
中华书局
致谢
此次论文从10年十一月份开始着手写作,至11年3月正式截稿。期间我的指导老师周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指导我论文写作,对周老师我致以最诚挚的感激,感谢老师辛苦的付出。这是我第一次写作学术论文,不知道如何去选题,如何去查阅资料,如何去用辩证的思想去思考问题。期间我有过迷茫,有过焦躁,有过抱怨,甚至想过放弃。是老师教给我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我最困惑时,指引我向正确的方向走去。老师很忙,工作很辛苦,但仍抽出时间悉心指导我们写作。老师很细心,甚至看出我文章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贵烦的问题。在这篇论文终于到了最后的完成阶段时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还有我的舍友们,同学们。与我一同去查阅资料,在我灰心时不断的鼓励我,正是有了他们的关心我才能坚持下来,静下心来写作论文。与我一起探讨问题,帮我开拓思维,从另一个方面思考问题,帮我不断完善我的论文。还有我的父母,他们辛苦的抚养着我,鼓励我学习,给予了我最大的支持。
第四篇:从国旗看国家信仰(范文)
To learn the national beliefs from the flags 【Abstract】We can learn the national beliefs from the flags.Flag helps us understand the world and communicate with people from other countries better.【Key Word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flag;national beliefs
Mutualunderstanding is the base ofcommunication.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quires that we must first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cultures in the world.Small, which is only a globe;the world is too big, in which a person can never walk to every place in his or her whole life.I think one of the most direct and effective way to have some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a country is to study the national flags.Different flags have their own colors and patterns.Whenever I see them, numerous scenes of history flashthrough my mind.It is true that the national flag tells the long story of a country.What a national flag looks like is closely connected to plenty of historical reasons and natural causes.The flag manifeststhe national religious belief.We often see across on flagsofthe Nordic countries like Denmark, Sweden, Norway, Finland, Iceland and some other countries.Thecross is a Christian faith marker.There are also many national flags withthe pattern of a star anda crescent moon.In the case of Turkey, the Turkish flag was rectangular and red, with a white crescent moon and a white five pointed star on the side.The crescent moon and the star means the belief of Turkish people in Islam.It is also a symbol of brightness.Almost all countries whose flag hasthe pattern of a star and a crescent moon believe in Islam.This pattern is the symbol of Islam, which is right from Turkey.The original graphic is just asconcise as what the Turkey flag painted.Surely, somecountrieswill make changes, but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thesymbol is still.Some national flag styles are also relevant to the state system.To take the United Kingdom for example,many people are always confused by the concept of the UK, Great Britain and England.In fact, it can be very easy to make a distinctionby studying the British flag.At the same timewe will have a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the British constitution.The official name of the British flag is “the union flag”.The shape on the British flag is a mixture of the original England(white with red cross of St George's flag), Scotland(blue and white cross of St.Andrew's banner)and Northern Ireland(white with Red Cross flag of St.Patrick)flag signs.The UKrepresents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Great Britain refers to the island of Great Britain, which is the main part ofthe territoryin the UK.Great Britain is composed of England, Scotland and Welsh.England is a federation of the UK.Some people say that the flag is the face of a country.The British flag is a face showing that the UK isa United Kingdom andEngland, Scotland and Northern Ireland are all deserve respect.It is on behalf of the UK’s state system.The history of a nation may also reflect on the flag.For example, flags of many countries occupiedbyNapoleonhave the same color as the French flag which respectively representing liberty, equality and fraternity.To give another example, the five-star red flag is a symbol of the Chinese people’sarduous struggleand great unity during the Democratic Revolution in China.Sometimes, the flag also reflects the natural environment.TheArabia countries’ flagsoften have the green color.Gree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lors in Arabia country.Because lots of them live in the desert, the oasis is very important.So, green represents hope of living.This is similar to that maritime countriesusually have blue on their flags.Through the above analysis, we can summarize that there must be some reasons for each national flag to have its own characteristics.And these reasons are precisely what people value most.When we know the national flags, we must make good use of this advantageto communicate with international friendsbetter in the proces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If we are in another country, flags sometimes remind us of some local taboos.For example, the Swedish blue yellow cross flag was a private flag and the Royal Naval flag of the king of Sweden,it is not appropriate to use blue and yellow as commercial;there is a famous sayingon the flag of Saudi Arabia that goes, “there is no God but Allah, and Mohamed is the messenger of Allah”.It shows the Muslim absolute reverence for God.Ordinary people cannot wear yellow robe;black on Egyptian flag is on behalf ofa long history with foreign oppression, so the Egyptians very taboo black......Flag has its own story.Listen to it, understand it andmake it our bridge to other culture.With the stories of flags,let us embrace theworld and, at the same time, show ourselves.Bibliography 1.杨黎炜.世界国旗图志.知识出版社.2007,7 2.视频:http://
http://
3.http:// 4.http://blog.renren.com/share/241781336/4492340697
第五篇:看科学发展,与信仰对话
看科学发展,与信仰对话,共迎十八大
为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建团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青年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科学发展的新成就,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理想信念,根据《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开展“与信仰对话-科学发展新成就’于场校园报告会”活动的通知》精神,院团委决定组织展开“与信仰对话-‘科学发展新成就’校园报告会”活动。
此次,我们的活动主题为“看科学发展,与信仰对话”。为此,学校也做了一系列的活动。10月24日,在电教室开展“实践归来话成就,青春喜迎十八大”的大学生“科学发展新成就”报告会,各系组织参加暑假社会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学生代表与一、二年级分享社会实践经历与体会,汇报实践成果,展示实践中了解到的各地推动科学发展的成就和案例,阐述当代青年的使命和责任。2012年10月底至11月,学院将会对学生存在的思想、困惑,解读党团只是理论,营造学习十八大精神的良好氛围。增强团员服务意识,激发团学组织的活力,提高团学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开展“信仰指引人生路,青春共语十八大”的主题报告会。2012年10月至12月,各班团支部以班级板报、主题班会、座谈会等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团日活动,重点向学生推荐经典理论书籍或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理论文章,并给予推荐点评。在全院范围掀起开展以研读中外马克思主义经典名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和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要内容的读书类活动。
党的十八大,是我们党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于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今年我们党将召开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们要把握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式的分析判断和对工作的整体部署上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结合实际开展工作,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优秀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方远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