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4节气含义诗词和农事歌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
含义
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一般在公历的2月3日至5日入节。“立”是“开始”的意思,“春”是蠢动,表示万物开始有生气。立春象征着春天的开始,气温回升,万物复苏,大地回春。
诗词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 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立春偶成》 【宋】 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农事歌
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雨水
含义
雨水为春季第二个节气,在公历2月18日至20日入节。此时万物始苏,随着天气的渐渐回暖,冰雪融化,降雨量逐渐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 14
诗词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农事歌
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惊蛰
含义
惊蛰一般在公历的3月4日至7日入节。蛰是藏的意思,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诗词
《拟古九首.其三》 【晋】 陶渊明
仲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yú)。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 14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农事歌
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春分
含义
春分在公历每年的3月19日至22日入节。此时太阳直射赤道,一天中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逐渐昼长夜短。另外,春分正值春季三个月中间,平分了春季。
诗词
《春日田家》 【清】 宋琬
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wěi)蒿(hāo)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农事歌
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
/ 14
清明
含义
清明一般在公历4月4日至6日入节。这时寒冬已经远离,大自然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天清气朗,万物初长,一切清洁明净,故谓之“清明”。
诗词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农事歌
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谷雨
含义
谷雨在公历4月19日至21日入节,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谷雨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才得以生长。
诗词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
【宋】 欧阳修
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灩生光辉。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吾已买田清颍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农事歌
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迟延,家燕归来淌头水,苗圃枝接耕果园。
/ 14
立夏
含义
立夏在公历5月5日至7日入节。立夏意味着告别春天,气温明显回升,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生长的旺季,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茁壮成长,故谓之“立夏”。
诗词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农事歌
立夏麦苗节节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温棚防风要管好。
小满
含义
小满在公历5月20日至22日入节。所谓“满”,是指夏熟作物籽粒的饱满。此季,大麦、冬小麦等夏熟作物已经结果、颗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诗词
《乡村田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 14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农事歌
小满温和春意浓,防治蚜虫麦杆蝇,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绒剪毛防冷风。
芒种
含义
芒种在公历6月4日至7日入节。这时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要抓紧时间抢收。稻谷、黎、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忙种】。
诗词
《芒种后积雨骤冷三绝》
【南宋】 范成大
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插秧寒。
农事歌
芒种雨少气温高,玉米间苗和定苗,糜谷荞麦抢墒种,稻田中耕勤除草。
夏至
含义
夏至在公历6月20日至22日入节。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
诗词
/ 14
《竹枝词》 【唐】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越女词五首.其三》
【唐】 李白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农事歌
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劣选好种,消雹增雨干热风,玉米追肥防粘虫。
小暑
含义
小暑在公历7月6日至8日入节。“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天气已经炎热,但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称之为小暑。
诗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农事歌
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玉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闲。
大暑
含义
大暑在公历7月22日至24日入节。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我国广大地区一
/ 14
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也是喜温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
诗词
《大暑》 【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农事歌
大暑大热暴雨增,复种秋菜紧防洪,勤测预报稻瘟病,深水护秧防低温。
立秋
含义
立秋在公历8月6日至9日入节。立秋的到来意味着暑去凉来,大自然开始迈入秋天,秋高气爽,月明风清。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诗词
《立秋》 【宋】 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农事歌
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深翻深耕土变金,苗圃芽接摘树心。
处暑
含义
处暑在公历8月22日至24日入节。“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此暑气即将结
/ 14
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诗词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农事歌
处暑伏尽秋色美,玉米甜菜要灌水,粮菜后期勤管理,冬麦整地备种肥。
白露
含义
白露在公历9月6日至9日入节。这个时节,气温下降,天气转凉,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诗词
《幽兰》 【唐】 崔涂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白露沾长早,春风到每迟。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农事歌
白露夜寒白天热,播种冬麦好时节,灌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苹果忙采摘。
/ 14
秋分
含义
秋分在公历9月22日至24日入节。此日同春分一样,昼夜等长。此后,气温降低速度明显加快,尤其是在秋雨之后降温更加明显。
诗词
《章台夜思》 【唐】 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农事歌
秋分秋雨天渐凉,稻黄果香秋收忙,碾谷脱粒交公粮,山区防霜听气象。
寒露
含义
寒露在公历10月7日至9日入节。寒露节气气温进一步降低,渐有寒意,地面的露水即将要凝结成霜。
诗词
《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农事歌
寒露草枯雁南飞,洋芋甜菜忙收回,管好萝卜和白菜,秸杆还田秋施肥。
/ 14
霜降
含义
霜降在公历10月22日至24日入节。霜降也就意味着出现初霜,草木开始枯黄,大地开始呈现一片深秋景象。
诗词
《燕歌行》 【三国】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农事歌
霜降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防冻日消灌冬水,脱粒晒谷修粮仓。
立冬
含义
立冬在公历11月6日至8日入节。立冬既是冬季的开始,也是万物生机归终、封闭收藏之时。
诗词
《立冬》 【明】 王稚登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农事歌
立冬地冻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培田整地修渠道,农田建设掀高潮。
/ 14
小雪
含义
小雪在公历11月21日至23日入节。此节气,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率较高,气温迅速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世界,所以叫小雪。
诗词
《小雪》 【唐】 戴叔伦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农事歌
小雪地封初雪飘,树葡萄快埋好,利用冬闲积肥料,庄稼没肥瞎胡闹。
大雪
含义
大雪在公历12月6日至8日入节。此节气,天气更加寒冷,大雪前后,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诗词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农事歌
大雪腊雪兆丰年,多种经营创高产,及时耙耘保好墒,多积肥料找肥源。
冬至
含义
冬至在公历12月21日至23日入节。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各地气候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开始
/ 14
“数九”。
诗词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农事歌
冬至严寒数九天,羊只牲畜要防寒,积极参加夜技校,增产丰收靠科研。
小寒
含义
小寒在公历1月4日至7日入节。进入小寒节气,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
诗词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唐】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xí)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zhù)献捷。
/ 14
农事歌
小寒进入三九天,丰收致富庆元旦,冬季参加培训班,不断总结新经验。
大寒
含义
大寒在公历1月19日至21日入节,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大寒前后是一年中天气最冷的季节。
诗词
《梅花·当年腊月半》 【南北朝】 庾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农事歌
大寒虽冷农户欢,富民政策夸不完,联产承包继续干,欢欢喜喜过个年。
/ 14
第二篇:节气农事谚语
节气-农事-农谚
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人在屋里热得躁,稻在田里哈哈笑。不热不冷,不成年景。六月不热,五谷不结。六月下连阴,遍地出黄金。六月连阴吃饱饭。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丰,粮丰棉丰。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
九里的雪,伏里的雨,吃了麦子存了米。白天光照强,夜晚露水狂,庄稼丰收有希望。伏天大雨下满塘,玉米、高粱啪啪响。伏天大雨下过头,秋季庄稼要减收。
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烟。遇到伏旱,就要减产。
遇到伏旱,赶快浇灌,单靠老天,就要减产。伏旱伏旱,并不少见。
要旱要旱未真旱,准收棉;要涝要涝未真涝,粮丰产。大暑前后,衣裳溻透。大汗冷水激,浑身痱子起。伏天穿棉袄,收成好不了。六月盖棉被,新米倒比陈米贵。
天气欲变有前兆,虫畜禽鱼能预报:
燕子低飞蛇过道,鸡晚宿窝蛤蟆叫,盐坛出水烟叶潮,大雨不久就来到。蚂蚁搬家蛇过道,燕子低飞雨来到。蚂蚁搬家蛇过道,家里有人场里跑。蜢虫子打脸,下雨难免。蜻蜓飞满天,大雨下满湾。
蜻蜓成群绕天空,不过三日雨濛濛。蜻蜓高,晒得焦;蜻蜓低,满地泥。蝴蝶屋内飞,下雨不到黑。蜜蜂不出巢,当天有雨浇。今天蜜蜂忙,明天雨衣忙。飞蚁扑打天有雨。
细蚊满街转,大雨连成串。今晚蚊子恶,明天有雨落。今晚蚊子狂,明天雨一场。蚊子嗡嗡叫,明天雨来到。牛虻叮人,大雨倾盆。夜间蝎子多,白天大雨落。蝎子水缸底下爬,天公就要把雨下。蚂蚁垒窝留门避风雨。
门留南,雨来北;门留北,雨来南;留门雨向正相反。蜘蛛添网主天晴,蜘蛛悬吊雨濛濛。雨中知了叫,预报天晴了。雨中蝉鸣,就要天晴。蝼蛄唱歌,有雨不多。蝈蝈叫得欢,必定是晴天。蚂蚁满地跑,天气一定好。蜘蛛结网天必晴。牛打喷嚏天下雨。牛舐前蹄雨就到。
牛嚎猪吃草,雨下小不了。狗刨地,天下雨。
狗咬青草晴,猫咬青草雨。猪洗澡,雨不小。猪仔衔草雨要到。猪撒欢,不雨也阴天。猫洗脸,雨不远。羊群贪饱雨不小。
羊吃草没个饱,明天就要洗个澡。羊贪草,雨不小。羊碰角,大风刮。
羊拥挤把头碰,狂风就要吹头顶。驴刨槽,阴天晴不了。
猪在圈外睡觉,近日天气晴好。鸡犯愁,雨当头。
母鸡上窝晚,明日阴雨天。鸡往高处跳,大雨快来到。鸡愁雨,鸭愁风。
上窝晚,天要变;上窝早,天要好。母鸡背雏鸡,后天要有雨。
鸡捉虱子又咬毛,大雨顷刻就来到。母鸡打架,将有雨下。鸭不安,天要变。
鸭子叫呱呱,不是下大雨,就有大风刮。早呱呱,风刮大;晚呱呱,雨哗啦。鸭子草地飞,即刻大风吹。晴天鹅洗澡,预示雨要到。晴天鹅扑翅,大雨没多时。乌鸦没好声,不是下雨是刮风。
乌鸦哑声叫,大雨要来到;乌鸦叫声响,将有风一场。喜鹊洗澡,雨要来到。
啄木鸟叫三声,不是下雨就刮风。斑鸠鸟儿叫,雨落打树梢。鹁鸪叫两声,有雨不肯晴。天上水鸡叫,必定雨来到。
早鸹阴,晚鸹晴,半宿鸹叫不到明。久晴雀吵雨,久雨雀吵晴。雨中公鸡叫,霎时天晴了。久雨麻雀叫,不晴也转好。喜鹊叫得早,天气晴得好。
喜鹊清早高枝叫,天气一定晴得好。鱼打漂,雨来到。
池塘鱼儿跳,大雨就来到。河里鱼跃雨,雨中蝉鸣晴。河里鱼打花,天上有雨下。
鳝鱼停在水皮上,一两天内有雨降。泥鳅往上翻,必是大雨天。蚂蟥上爬吊钩,大雨哗哗淋丘。甲鱼上洼,大雨哗哗。青蛙哇哇叫,大雨要来到。
癞蛤蟆白天出洞,很快就有大雨倾。雨蛤叫不停,风雨不容情。蚯蚓堆粪,雨淋地湿。蚯蚓身带土,不雨也雾露。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蚯蚓早出晴,暮出雨。蚯蚓雨里叫,有雨没多少。水蛇盘柴头,地下大雨流。
蝎虎子成群屋里跑,大雨很快就来到。老鼠朝家跳,大雨要来到。家鼠活动早,阴雨将来到。水底泛青苔,天有大雨来。桃树出胶,大雨要到。槐树叶子卷,雨在明天晚。树枝鲜叶落,下雨也随着。葡萄须,滴水点,有雨不会远。谷子生白根,大雨就来临。蘑菇冒出头,地上雨水流。
地瓜秧窜白尖,下雨不过两三天。石上有水雨,草上有水晴。
石磙发潮像出汗,久旱下雨不用算。石头出汗,大雨连绵。柱腿石发潮,临近雨就到。地板返潮,雨将来到。
清早碱地返潮,近日将有雨浇。井亮底,天要雨。瓮穿裙,雨淋淋。
盐出水,铁出汗,雨水不少见。干咸鱼滴水,不是阴天是下雨。咸物返潮天将雨。铁器腥潮,阴雨就到。火灶憋烟,雨落当天。炊烟向下埋,不久有雨来。烟囱不出烟,不是下雨就阴天。屋里不出烟,必定雨绵绵。早晚烟扑地,天公有雨意。灶灰潮作块,将有大雨来。炊烟团团转,出门带雨伞。
旱天厨房落烟油,雨在明天晌午头。炊烟笔直上,望雨是空想。烟打棚,天要晴。
门难开和关,下雨在眼前。开关门轻松,近日要刮风。船前出水泡,大雨要来到。船上桅杆响,大风还刮一两晌。远闻火车叫,大雨要来到。疮疤痒,雨要响。
腰酸腿疼疮疤痒,大雨不过一半响。筋骨疼,雨打洞。
关节痛,疮疤痒,不久雨水满地淌。大暑来,种芥菜。
中伏萝卜末伏芥,立秋前后种白菜。中伏萝卜末伏芥,立秋种的疙瘩菜。中伏萝卜末伏芥,秋后再种蔓菁菜。中伏种萝卜,末伏种油菜。
过了大暑不种芥,过了小暑不种豆。黄瓜下了架,茄子打提溜。豆子开花,墒沟里摸虾。豆子结荚,地里生蛙。豆子泡了花,开花不结荚。积水漫多高,多高荚无着。
瓜怕刮,烟怕淹,豆子就怕大水漫。花期旱一段,产量减一半。
旱收芝麻涝收豆,不旱不涝收绿豆。三遍豆子粒儿圆,八遍谷子米汤甜。芝麻不怕旱,只怕雨水溅。要吃芝麻油,伏里晒出头。要使芝麻香,伏里晒太阳。高粱扬花不要雨。
高粱开花地裂璺,家家座下高粱囤。荞麦地里养泥鳅。
谷子就怕卡脖旱,地瓜过旱不长蛋。花生缺雨不扎针,玉米遇旱穗难伸。玉米苗期不怕旱,就怕大雨接连灌。玉米苗子小,就怕水来泡。
长到尺多高,明显能抗捞,串种就比直播好。虽无积水地泥涝,十来八来就坏了。
玉米受涝叶变红,由红变紫更严重,紫来紫去丧了命。玉米齐膝高,拔节时间到,轻施拔节肥,丰产基础牢。
玉米齐胸穗打苞,正需大水和肥料,抓紧重施攻穗肥,秆壮叶茂产量高。头遍追肥一尺高,二遍追肥正齐腰,三遍追肥出毛毛。玉米怕旱、怕涝、又怕虫,三怕不防难收成。葱怕雨淋韭怕晒,伏里有雨好种麦。伏里有雨多种麦,九里有雪多种菜。
农事农谚
(一)春不种,秋无收。
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五月端午晴,烂稻刮田膛。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老。有水才有谷,无水守着哭。水库是个宝,防旱又防涝。
稻田水多是糖浆,麦田水多是砒霜。人靠饭养,稻靠肥长。肥田长稻,瘦田长草。土肥长谷,猪肥长肉。万物土里生,全靠两手勤。只要功夫深,土里出黄金。好种长好稻,坏种长稗草。三年不选种,增产要落空。好儿要好娘,种田要好秧。
作物不好胡搭配,乱点鸳鸯要吃亏。麦秀寒,冻煞看牛囝。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桃花落在尘土里,打麦打在泥浆里;桃花落在泥浆里,打麦打在尘土里。腊雪不烊,种田人饭粮;春雪不烊,断脱人肚肠。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
日落西北满天红,不是雨来就是风。日出猫迷眼,有雨不到晚。东方日出白,就要有风发。月着蓑衣,天要下雨。半夜无星,大雨快临。要知明天热不热,就看夜星密不密。乌云接日头,半夜雨稠稠。日落乌云洞,明朝晒得背皮痛。
天上起了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棉花云,雨快淋,缸爿云,晒死人。东南风,干松松;东北风,雨祖宗。东风急溜溜,半夜雨稠稠。西风刹南脚,泥头晒勿白。
立夏东南百草风,几日几夜好天公。小暑起燥风,日日夜夜好天公。
五月南风落大雨,六月南风海要枯。
虹高日头低,明朝着蓑衣;虹低日头高,明日晒得背皮焦。东虹日头西虹雨。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南天霍西(闪电)火门开,北天霍西有雨来。东霍霍(闪电),西霍霍,明朝仍旧干卜卜。小暑一声雷,黄梅倒转来。
早雾一散见晴天,早雾不散是雨天。雾里日头,晒破石头。六月里迷露,要雨到白露。
三朝雾露发西风,若无西风雨不空。早晨落雨饭后停,饭后下雨不得晴。
雨前麻花(小雨)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停。
一落(下雨)一个泡,落过就好跑;一落一个钉,落煞落勿停。蛇过道,大雨到;蛇上树,有大雨。鸡啁风,鸭啁雨,蚂蚁拦路要落雨。蜻蜓成群绕天空,不过三日雨蒙蒙。
河底泛青苔,必有阵雨来;烟囱不出烟,一定阴雨天。正月八,二月八,小猫小狗全冻煞。(寒潮来临)
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十月南风转一轮。清明有雨正黄梅,清明无雨少黄梅。端午落雨还好熬,初六落雨烂脱瓦。夏至三朝雾,出门要摸路。(多雨)正月二十不见星,沥沥拉拉到清明。
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日头,雨打黄梅脚,车水车断黄牛脚。未秋先秋,踏断蛮牛。(干旱需戽水)
农事农谚
(二)1、立春落雨,一年多雨。
2、雷响惊蛰前,一个月不见天。
3、春分秋分,日夜平分。
4、春分后落雪米,百廿日后见风水。
5、春雷早,台风多。
6、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
7、雷响立夏,无水洗犁耙。
8、雨打芒种头,河鱼眼泪流;雨打芒种脚,河潭刮三刮。
9、黄梅迷雾,雨在半路。
10、夏至西南风,久雨落满潭。
11、夏至有雷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12、夏至大滥(大雨或久雨),黄鱼当饭,棉花烂了成片坛。
13、日长,长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
14、小暑一声雷,重新做黄梅;小暑起西北,鲤鱼飞上层(兆水涝)。
15、立夏起东风,小满、芒种、夏至满(指多雨)。
16、小满无雨晴得猛。
17、芒种不落雨,二日半做大水。
18、夏至寒,多雨水。
19、夏至落大雨,八月做大水;夏至无大雨,八月无大水。20、小暑多晴天,大暑多雨天。
21、大暑不落到立秋,立秋不落到处暑;处暑无雨白露枉来临(兆晴旱)。
22、热在三伏,冷在三九。
23、伏里不热,九里不冷。
24、小暑银雨,大暑金雨。
25、吃了重午粽,还要冻三冻。
26、五月不热,五谷不结;六月盖被,有谷无米。
27、六月不响雷,十六个酿禾雨作一堆;早稻挑不归,晚稻晒成灰。
28、淘浪(夏沿海阵雨)淘,有米没有柴。
29、日暖夜寒,海水也干(兆夏旱)。30、红云盖顶,找地安艇(兆台风)。
31、西风转西北,搓绳缚茅屋(兆台风)。
32、台风靠雷压,压一日,保一日。
33、六月怕尽,七月怕半,八月怕初(指台风易登陆时节)。
34、立秋响雷公,今后怕台风。
35、立秋闻雷,百日见霜。
36、夏至响空雷,早稻挑归,晚稻成灰。
37、立秋勿落要秋旱。
38、六月立秋赶紧收(台风来早);七月立秋慢慢收(台风来迟)。处暑勿雾,晴到白露。
39、处暑晴,霜雪早来临;处暑雨,霜雪迟半月。40、白露日落雨,一滴雨,一枚虫。
41、霜降不降,有四十九日沆(兆久雨)。
42、七月秋霖(小阵雨)八月乌(阴天)种田儿郎好唱歌。
43、立冬无雨一冬晴。
44、冬至红,年边滃(湿烂);冬至乌,年边疏(少雨)。
45、冬至挂虹,一个月雨蒙蒙。
46、雨夹雪,落勿歇。
47、腊月暖,六月旱;腊月寒,六月水。
48、冬暖要防春寒。
49、立冬落雨一冬落(指烂冬)。50、立冬发雾冬至雨。
51、大寒小寒要春梅。
52、谷雨前,好种棉;谷雨后,好种豆。
53、大麦不过夏;小麦不过满(夏指立夏,满指小满)。
54、芒种前后,夜当日走。
55、五月挂虹,瓜果没种。
56、棉花立了秋。大小一齐揪。
57、白露白露,一箩番茹一箩芋。
58、白露白茫茫(晚稻扬花),寒露黄沙沙(晚稻成熟)。
59、晚稻不吃寒露水,小麦不听交夏雷(交夏即立夏)。
农事农谚
(三)冬雪是麦被,春雪是麦鬼。
麦盖三场被,枕着馒头睡。
春打六九头,备耕早动手。
雨水修渠道,抽水把地浇。
惊蛰地气通,搂麦要进行。
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
清明雨纷纷,植树又造林。
谷雨前和后,种瓜又点豆。
立夏种油料,同时插水稻。
小满防虫患,农药备齐全。
芒种麦登场,龙口夺粮忙。
夏至伏天到,中耕极重要。
小暑管玉茭,人工授粉好。
大暑种蔬菜,生活巧安排。
立秋棉管好,力争伏天桃。
处暑送肥忙,复种多推广。
白露收大秋,早熟又早收。
秋分已来临,种麦要抓紧。
寒露收谷忙,细打又细扬。
霜降快打场,抓紧入库房。
立冬不砍菜,受害莫要怪。
小雪不畏寒,建设丰产田。
大雪冰封山,积肥管麦田。
冬至副业忙,有钱又有粮。
小寒三九天,把好防冻关。大寒不停闲,总结再向前。
砂地搓淤泥,好的真出奇。
碱地施层砂,强似把肥加。
谷雨麦怀胎,麦喜胎里富。
麦怕胎里旱,麦怕三月寒。
麦收四月风,立夏见麦芒。
西南火旱风,收麦要减成。
小满粒不满,麦有一场险。
大麦上了场,小麦发了黄。
蚊子见了血,麦子见了铁。
秋风镰刀响,寒露割高粱。
寒露下葡萄,白露打核桃。
麦出七天宜,麦出十天迟。
谷六麦十三,必定见绿尖。
九月菊花开,小麦苗出来。
庄稼是支花,全靠肥当家。
种地不施粪,等于瞎胡混。
地靠人来养,苗靠肥来长。
好树开好花,好种结好瓜。
早种三分收,晚种三分丢。
苞米种的浅,丢了主人脸。
除虫如除草,一定要趁早。
间苗要间早,定苗要定小。
棉花锄七遍,桃子赛蒜瓣
第三篇:《节气歌》
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节气歌》教学反思
(2011-04-15 15:41:22)
标签:
分类: 清泉教学反思 教育
文/zhenghuicui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二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是
六、甘一,下半年逢
八、甘三。
人的记忆非常奇特,小时候或读书的时候背诵过的篇章,现在只要稍做复习便能清楚印至脑海中。但是,毕业后,工作中背过的一些篇章,无论当时印象有多深刻,无论是暂时、快速记忆还是有一段时间强化记忆的,但只要一两年不动、不思考便忘之九霄云外。背诵《三十六计》(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不知花了多少时间,但如今仍然忘得一干二次,想起的只有只字片语。就像《节气歌》一样,至少教过两次了吧?但是仍不能很好地背诵下来。想来,这样的教学准备实在不过关,于是教学之前,细细查阅了相关资料,原来:
立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谷雨: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夏至: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 “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白露: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冬季开始。
小雪: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数九严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这是我在“百度文库”上收集到的资料 这些节气中,我对“惊蛰”“小满”“芒种”“处暑”“寒露”最不了解。根本就不知道这个节气是因何特点而定的。如今查了之后才明了。
了解了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的特点,我再来读《节气歌》,结果还是发现了一些比较有趣的东西。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这首诗每句写六个节气,即一个季节的节气。
2.每句开头的第一个字,分别是一年四季,这里指的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即该季节由这一天开始。
3.而每句诗的第四字又是“春、夏、秋、冬”四个字,只是这里是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意思为这个季节过半了。两春之间夹着两个季节,后面也是两个季节。
这样一分析,发现背诵这首诗歌就方便了许多。
当然,教学时,并不是我将所知道的知识全盘倾倒给学生,而是让他们去读,去了解二十四节气后,再让他们发现诗歌的秘密,然后才说说每个节气的特点。相信,这首诗在学生的脑海中远会比我深刻许多。
细细想想,其实想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语 文老师并不件容易的事,自己需要大容量,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还要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最佳途径。总之,身为语文老师,首先应该是个生活的有心人,知识的储存人,教学的用心人!
二十四节气歌》教学设计
一、内容简介:
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中的语文知识,教材中只给出了这首《二十四节气歌》,提供了学生自己去搜集整理积累交流的模式,要求就是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记住二十四节气歌,并了解与二十节气相关的一些知识。
二、课时目标:
1、熟记二十四节气歌;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课前准备:
组。
2、动手收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在小组内交流,用抢答赛的形式在全班交流。
熟记二十四节气歌;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有关知识。
学生收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教师制作一组幻灯片(课件);将学生分成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把握
同学们,每当上课铃响,大家都知道应该回到教室上课了。爸爸妈妈瞧着钟表,好自己的时间去上班,也不会迟到。可是古代的农民伯伯们呢?他们不上班不上学,没有铃声没有钟表,他们靠什么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呢?你知道吗?这可难不倒咱们聪明智慧的老祖先们。他们呀,为了比较准确地把握季节变换的时间,特意设定了()。为了方便记住这些节气,还把它们编成了诗歌,人人记诵在心间,即使一字不识也能耕田种地,也能准确无误地春种秋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节气歌》。
(二)初读感知。(5分钟)
领读;分组轮读;对坐齐读。
1、出示儿歌,学生试读;听读录音,纠正错音;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小老师
2、逐句指名说说每句中所包含的节气,显示,众生修正。
句中四季节气不同„„)
3、师生击掌接读各节气名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四季四句;开头先“立”;
(三)再读感悟。(3分钟)
1、观看唯美视频,引导说出节气名称。
节气歌读一读?
2、引导美读:原来,24节气还包含了这么多优美的风光啊!谁能美美地把这首
3、她读的美不美?如果我把24节气歌编成这样,请你们读一读,看看还美不美?
4、为什么这样读起来感觉就不美呢?不够简洁,缺少韵律美。
5、划分停顿朗读:再读,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律美。
过渡:
原来,节气歌和古诗一样,每句长短一致,朗读时讲究节奏,就可以突出它的韵
24节气歌呀,不仅所含的风光美,韵律美,而且知识也很丰富哦。
(四)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资料(5分钟)
(五)答题赛(15分钟)
(1)、指名四位代表上前,副组长记分,值日生看举手顺序。
(2)、宣布规则:小组读题,代表答题。公布答案,正确加分。错误或说不出答案可以求助自己团队,队友里面有人答对了也能给你这一小组加分。本组都答错或答不出,那这一题只能让别的组抢答。都答不对则直接显示答案。每答对一题记十分。有人不举手就说话,老师没点名就说话,违反规则,你那组一次扣两分。
(3)、依次出示以下题目,轮到的小组齐读题目。学生代表回答。答不出点名帮助,还答不出,抢答,重点相机播放图片、视频,加深印象。
1、一年分为哪几个季节?(春、夏、秋、冬)每个季节几个节气?(六个)
2、每个季节是从哪个节气开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4、表示降水开始,雨量增多的节气是什么?(雨水)
3、表示各种躲藏起来过冬(冬眠)的动物开始被惊醒是哪个节气?(惊蛰)
5、“雨水增多,大大有利于谷类作物的生长”描述的是哪个节气?(谷雨)
6、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指哪个节气?(白露)
8、虽然开始下雪,一般雪量较小,并且夜冻昼化。(小雪)
9、天气渐冷,开始有霜是说哪个节气?(霜降)
7、哪个节气的意思是说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末成熟?(小满)
10、天气已经很热,但不到最热的时候指哪个节气?(小暑)
12、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是哪个?(大暑)
(寒露)
11、哪个节气表示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处暑)
13、“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说的是哪个节气?
14、表示冬天来临的节气是哪个?(立冬)
15、表示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的节气是哪个?(芒种)
16、人们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是在哪一天?(清明)
17、民间有些人家喜欢熏制腊肉、火腿并祭祀祖先。你知道是哪一天吗?(冬至)
18、一年中最冷的节气是哪个?(大寒)
降)
19、民间传统,人们到了哪个节气开始上山摘茶籽、忙于播种麦子等农作物?(霜
20、“节气就是节日,节日也就是节气”这个说法对吗?(不对)
22、春季包括公历的哪几个月?(2月、3月、4月)
一样长)
21、二十四节气是按农历推算的、还是按公历推算的?(是按公历推算的)
23、“春分秋分,昼夜平分”是什么意思?(表示春分、秋分这天的白天和黑夜
24、我们这里有这样一个习俗:在这天,大人会煮鸡蛋给小孩吃,意思是说这天吃了煮鸡蛋不会退夏(退瘦)。请问这是哪天?(立夏)
(4)、评比,颁发荣誉组牌。为获胜组鼓掌。
(六)欣赏二十四节气歌儿歌版本
了哪些?
奖励:紧张的答题环节结束了,接下来我们来放松一下。
(七)读背节气歌:咱们24节气呀,里面还含着很多古诗词的文化呢,你发现
1、学生自由读背,显示。
2、指导联系。
(八)小结。(1分钟)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出色,既记住了二十四节气歌,又学到了很多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其实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如果同学们课后的时候能主动去搜集,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九)作业:
24节气歌呀,是咱们经典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古代人耕田种地的法宝。可是现代有很多人已经不会背诵24节气歌了。今天咱们学会了24节气歌,回家就可以考考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如果不会咱们可以当小老师,教教他们,好不好?也可以制作几张二十四节气邮票。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立冬:冬季的开始。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小寒:气候开始寒冷。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第四篇:关于惊蛰节气打雷农事谚语
惊蛰节气农事谚语
惊蛰描述着雷声将小动物惊醒,预示着春天的来临。关于惊蛰,有不少的谚语。一是雷打在惊蛰前,那一年的雨水就特别多,“雷打惊蛰前,四十九天不见天”(杭州),容易产生低温阴雨天气。但对于山区就不同了,“雷打惊蛰前,高山好种田”,雨水虽多,但对于山区农田好排水,雨多倒是一件好事。
二是雷在惊蛰当天响起,就不管种什么都丰收,如:“惊蛰闻雷米如泥”“惊蛰雷鸣,成堆谷米。”
三是惊蛰过了好多天都未听到响雷,那就会因缺雨水而影响收成。
惊蛰至,雷声起。
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
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冷惊蜇,暖春分。
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惊蛰不藏牛。
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惊蛰闻雷,谷米贱似泥。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二月打雷麦成堆。惊蛰地气通。惊蛰断凌丝。地化通,见大葱。
正月打雷为大旱,大旱之年必然没有粮食,做贼的必然遍地
雷电在自然界中具有不可思议的巨大威力。
自古以来,汉族民间对雷电存在着不解和恐惧心理。尤其在不该有雷
电的时期里,有雷鸣电闪,人们更以为是将有灾祸的预兆。河南方城一带,有俗语云: “正月打雷土谷堆,二月打雷粪谷堆,三月打雷麦谷堆。”土谷堆,即为疫病将临,坟头激增之意。十月已进初冬,也不该再响雷了,故而民间亦有忌十月响雷的俗语。
如河北一带云,“十月雷,阎王不得闲”,“十月雷,人死用耙推”。意指十月内有雷电,来年有灾疫。
江苏一带,也有“十月雷,人尸拌来堆”的说法,其意相同。
俗话说:“正月雷打雪,二月雨不歇。三月桃花水,四月干开裂。”
正月雷声发,大旱一百八(即180天)。
正月打雷秕壳飞,二月打雷谷堆堆 正月里打雷,满地贼。二月里打雷,麦谷堆 正月间打雷坟堆堆
正月里打雷土鼓堆 二月里打雷麦鼓堆...那三句的意思是正月打雷不好,二月打雷正好,三月打雷最好。
正月打雷人骨堆,二月打雷牛骨堆,三月打雷稻谷堆。
意思是说,正月打雷预示当年易出现疫情,在旧社会卫生防疫和医疗条件较差的情况下,疫情漫延,可能出现大规模的人群感染并死亡;
二月打雷则预示当年气候干旱,土地难以耕作,耕牛会很累,甚至累死很多; 三月打雷最好,因为此时的雷声预示着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粮谷堆成山。
谚语
关于雷打雪这一现象,中国有这样一些谚语: 雷打雪,人吃铁。[4] 正月雷声发,大旱一百八。[5] 正月雷打雪,二月雨不歇,三月少秧水,四月秧起节。[6] 正月打雷坟成堆,二月打雷麦成堆,三月打雷谷成堆。[7]
咱这有正月打雷遍地是贼的说法,意思是,正月里打雷预示着来年的收成不好,吃不饱肚子,就心生贼念。
正月打雷为大旱,大旱之年必然没有粮食,做贼的必然遍地
有俗语云:“正月打雷土谷堆,二月打雷粪谷堆,三月打雷麦谷堆。”土谷
堆,即为疫病将临,坟头激增之意。二月和三月,正是初春和仲春季节,由于雷电的作用,空气中的氮素激增,随雨入地,能使农作物高产。俗语云“春雨贵似油”。故而有“二月打雷麦谷堆”之说。这充分表现出民众对正月打雷是很忌讳的。对于不该打雷的季节而打雷,当地民众亦是倍加忌讳的。
二月二,龙抬头(指龙王在天宫过完年,正式上班)。农历二月二以后打雷才算正常呢,今年怎么正月里就开始打雷了呢?正月打雷可不是什么好征兆,从民间流传来看,二月二为龙抬头之日,因为,四大龙王在正月初一去天宫过年后,正月十五在龙宫搞大庆,因此元宵节闹龙灯,一直到正月三十处在庆贺之中,不正式上班工作。从二月二开始,龙王们正式上班工作,行云布雨,滋润大地苍生万物。即,从二月二之后,才能听到隆隆的雷声。如果正月听到雷声,说明人间大地发生了不太平的事情,龙王们不得不提前工作,并且带有怨气,迁怒于整个一年中,这一年就很难保证风调雨顺。
以下是关于正月打雷的俗语,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正月打雷,遍地是贼!
正月雷声发,大旱一百八(即180天)。正月雷主旱,天旱不可避免!
正月打雷秕壳飞,二月打雷谷堆堆 正月打雷土谷堆 ,二月打雷谷堆堆
正月雷打雪,二月雨不歇。三月桃花水,四月干开裂。看来,今年风调雨顺的可能性很小很小了。
老天保佑,虽然今年正月里打雷,但我们一样能够国泰民安!正月打雷为大旱,大旱之年必然没有粮食,做贼的必然遍地
专家解释:从科学角度而言,正月打雷没什么不好。
第五篇:小满节气歌七律诗词(10首)
小满节气歌七律诗词(精选10首)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满节气歌七律诗词(精选10首),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
【宋】欧阳修
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
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残食饱。
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
野堂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
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
2.《自桃川至辰州绝句四十有二》
【宋】赵蕃
一春多雨慧当悭,今岁还防似去年。
玉历检来知小满,又愁阴久碍蚕眠。
3.《晨征》
【宋】巩丰
静观群动亦劳哉,岂独吾为旅食催。
鸡唱未圆天已晓,蛙鸣初散雨还来。
清和入序殊无暑,小满先时政有雷。
酒贱茶饶新而熟,不妨乘兴且徘徊。
4.《初夏游张园》
【宋】戴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5.《十九弟生日》
宋·项安世
西堂旧作春池梦,南国今逢小满天。
重四巧排黄阁印,百分宜泛紫金船。
夜闻素月初生涯,晓看丹枝已属贤。
万种春红都敛避,一庭槐日翠阴圆。
6.《小满》
元·元淮
子规声里雨如烟,润逼红绡透客毡。
映水黄梅多半老,邻家蚕熟麦秋天。
7.《七绝·小滿日口号》
明·李昌祺
久晴泥路足风沙,杏子生仁楝谢花。
长是江南逢此日,满林烟雨熟枇杷。
8.《四月二日与黄观澜员外傅仲圭都事同访单德甫宪使不值》
明·陶安
得闲来访单绣使,上堂只逢双墨君。
小轩雨久长新树,近午风生驱宿云。
更策羸骖寻雪洞,偶看稚子摘池芹。
连营万屋无闲地,小满初晴麦气薰。
9.《落第南还晚泊黄牛村》
明·何吾驺
两山断尽夕阳边,荡漾溪沙泊小船。
石壑带云阴欲雨,茅檐笼树暝含烟。
新凉牛犊归桑薄,小满人家割麦田。
何日数椽山里住,倦游空自忆林泉。
10.《吴门竹枝词·小满》
清·王泰偕
调剂阴晴作好年,麦寒豆暖两周旋。
枇杷黄后杨梅紫,正是农家小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