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学期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
第一学期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
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初一教材内容为生物和生物圈、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共三个单元。安排了一系列的观察实验和探究活动,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创设学习的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真正让学生了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进而领悟生物圈对于人类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与生物圈最密切、最直观的关系,就是人类的生存需要从生物圈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二)学生分析:
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初一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很新鲜好奇,作为教师应唤起他们的热忱,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产生学习动力,以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
二、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养成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命、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三、具体措施:
1、备课标、备教材
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要求,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本单元本节课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确定三基内容同时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教学过程之中。
2、备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注意课内外活动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
(1)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学生接受新知识可能遇到的问题。
(2)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
(3)教师能在每一堂课上找到与学生能产生共鸣。
3、备教法、备学法
根据新课标,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突出设计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最优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
4、备习题
要精选习题,以消化、巩固当堂所学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附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致同学们 第二周:第一单元第一章 第三周:第一单元第二章 第四周:第一单元第二章 国庆节放假一周
第六周:第一单元第二章 第七周:第一单元第三章 第八周:第二单元第一章 第九周:第二单元第一章 第十周:复习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第二单元第一章 第十二周:第二单元第二章 第十三周:第二单元第二章 第十三周:第二单元第三章 第十四周:第二单元第三章 第十四周:第二单元第四章 第十五周:第二单元第四章 第十六周二十一周:准备期末复习考试
第二篇:2011—2012学第一学期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
2011—2012学第一学期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
授课教师:王伟
一、课程总目标
在新课标下,生物学科努力要实现的是: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生能将生物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二、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一)教材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上,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加体会到生物与生活的关系。
(二)学生情况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有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但也有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
三、教学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总体情况,在备课时,知识的难易程度要控制好,应适应大部分的学生。实施教学时,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学习生物的乐趣如:进行课堂互动等;教学手法灵活,这样既让基础差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又要让学习层次较高的学生有发展提升的空间。同时,注意学生的动手及协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及生活经验出发开展教学,培养学生以生物学的角度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对之加以解答或寻得答案。认真备课和批改作业,耐心解答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学校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积极组织生物学习小组,对生物学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指导。努力学习有关生物教学理论,不断提高对“课改”的认识,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突破。
四、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教学内容
1(9.3-9.9)概要:生物学什么?
2(9.10-9.16)(中秋节放假)第一章生命的世界形形色色的生物
3(9.17-9.23)第一章生命的世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4(9.24-9.30)第二章 探索生命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5(10.1-10.7)国庆放假
6(10.8-10.14)第三章 细胞实验:显微镜使用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7(10.15-10.21)第三章细胞细胞是生命活动基本单位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
8(10.22-10.28)第四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分化成组织生物体的器官、系统
9(10.29-11.4)期中复习
10(11.5-11.11)期中考试期中评卷
11(11.12-11.18)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光合作用
12(11.19-11.25)第五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呼吸作用
13(11.26-12.2)第五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吸收作用和蒸腾作用(12.3-12.9)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运输作用(12.10-12.16)第六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种子萌发形成幼苗(12.17-12.23)第六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营养器官的生长(12.24-12.30)第六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生殖器官的生长(12.31-1.6)(元旦放假)第七 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1.7-1.13)期末复习(1.14-1.20)期末考试(放寒假)
第三篇:2011-2012 学第一学期七年级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2011-2012 学第一学期七年级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金鼎中学:任加静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从生物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来看,生物实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物实验对于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具有其他教学内容和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新的课程理念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落实和实施,都离不开生物实验。为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更好地实施实验教学,现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小组的协作精神。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实验目的
本学期的几组探究实验训练学生通过探究测量获取数据,设计表格,记录和整理数据的能力。
设计营养午餐,运用所学的合理营养的知识帮助家长健康的生活,培养学生关心长辈的情感。
利用显微镜观察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措施
1、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反应速度的测试等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引导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大胆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2、在探究实验中训练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观察实验、手机和分析资料等一般技能外,要侧重训练应用和评价的技能。
3、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明确相互协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团结合作的精神。
4、通过实验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要求学生严格认真的按照实验要求来操作,细心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6、培养学生井然有序的工作习惯。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放回原处,整理好实验台,填写好实验记录。、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一个环节。
第四篇:2017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2017-2018学上学期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生物学科的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把学生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全面贯彻新课改的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能够拥有较高的应试能力,考出好的成绩。与此同时,激发他们多观察大自然中的生物现象,并能积极参加绿化、美化环境的活动与保护野生动物以及爱护卫生等实践活动。
二、学生情况分析
生物知识、现象与人类密切相联,学生对生物现象产生疑问多,大部分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浓厚。但是,学生刚步入初中,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的繁多复杂,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有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对学习生物学这科不够重视,对老师布置的作 业不认真完成,没有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但也有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生物学很感兴趣,对老师布置的课外实验能按时完成,积极配合老师上好每一节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素养方面:基础知识要做到较好的掌握。
(2)能力培养方面: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实验能力,了解一些自然现象,以及生物科学的发展前景。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通过这一学期的生物课程的学习,能够建立一种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能够增强环保的意识,积极爱护环境,初步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和环境观。
四、教材分析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上,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加体会到生物与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按照学校课时安排,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作如下计划。
1、(9.11-9.15)致同学们;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2、(9.18-9.22)第一单元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二课时);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3、(9.25-9.30)第一单元第二章 第三节;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二课时);
国庆放假(10.1-10.8)假期复习作业
4、(10.9-10.13)月考与成绩评析;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植物细胞(二课时);
5、(10.16-10.20)第三节 动物细胞;第四节 细胞的生活;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6、(10.23-10.27)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三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第四节 单细胞生物;
7、(10.30-11.3)期中复习(单元检测、期中检测)
8、(11.13-11.17)期中复习与期中考试(前2个单元)
9、(11.20-11.24)期中评卷;第三单元第一章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二课时);
10、(11.27-12.1)第二节 种子植物;第二章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二课时);
11、(12.1-12.8)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二课时);
12、(12.11-12.15)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二课时)
13、(12.18-12.22)复习与月考;
14、(12.25-12.29)第五章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二课时);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二课时);
15、(1.4-1.5)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二课时);第六章 爱护植被 绿化祖国
17、(1.8-1.12)总复习
18、(1.15-1.19)总复习
19、(1.29-2.2)总复习期末考试与评卷
六、教学措施(应对策略和教学设想)
1、精心设计导语,通过生动的语言,借助情感教育,激发学习兴趣,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2、做好演示实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之目的。培养学生以生物学的角度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对之加以解答或寻得答案。
3、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4、在语言、板书和操作等方面达到规范、准确和熟练。
5、针对教材和学生的总体情况,在备课时,知识的难易程度要控制好,应适应大部分的学生。
6、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积极配合老师上好每一节课。
7、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注重班级学生成绩的平衡发展。
8、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已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9、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
10、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
11、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1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
13、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14.每个单元测验一次,随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15、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16、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17、帮助学生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18.对学生严格要求,课前认真预习,课上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后认真复习,争取把当天学习的知识消化.作业及时认真完成。
总之,通过本学期教育教学,全面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有关知识的同时,培养相应的能力,以应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想尽一切办法、尽一切努力在期末考试的检测中考个好的成绩,给学生和家长一个满意的答卷。
第五篇:沪科版2011—2012学第一学期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
通过本学期课程的学习,要求达到以下教育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5)初步获得生物圈中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的基本知识。
(6)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生理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7)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教育教学措施:
1、精心设计导语,通过生动的语言,借助情感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2、做好演示实验,完成学生实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之目的。
3、把录音、录像、投影、幻灯、多煤体等教学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
4、在语言、板书和操作等方面达到规范、准确和熟练。
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要求,主要有:
(1)正确使用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收集、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设计实验的能力。
应对策略和教学设想:
1、鼓励学生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
案的设计和实施。
2、打破课堂内外的约束,有计划地安排必要的调查、访问、参观等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活动,保证活动的落实,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交流。
3、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4、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5、倡导探究性学习。
6、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7、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
8、真正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质量为目标”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想听并听懂。
9、帮助学生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总之,通过本学期教育教学,全面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有关知识的同时,培养相应的能力,以应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