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洛宾观后感

时间:2019-05-14 12:39: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王洛宾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王洛宾观后感》。

第一篇:王洛宾观后感

歌海情天观后感

吃摆午饭就开始大扫除,当拖到客厅时自来水来水了,那水浑得像拖过地了的水一样。本来想大扫除完了就洗个澡,水太浑了就只好上网看电视。于是索性把这几天看的《歌海情天》看完。

这部电视讲述的是法国哲学青年詹姆斯偶然听到王洛宾的歌曲《在那听遥远的地方》,与中国姑娘纳宁在巴黎邂逅,并引发了一段传奇故事。台湾青年女作家山茶花远赴大陆探寻王洛宾的晚年奇恋。

电视剧歌海情天剧照

电视剧歌海情天剧照

三位青年在北京不期而遇,他们相约走遍西北五省,携手寻访王洛宾的人生足迹和民族音乐生成的土地,时空交错间他们共同谱写了一段民族团结的华美乐章。

该剧用当代和年代两条线交错并行的叙事手法,让人深刻地体会到那个遥远的年代传递给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

电视剧《歌海情天》主要人物来自美国、法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的维吾尔族、回族、藏族、哈萨克族和汉族的90后青年。通过人物、音乐和歌舞等画面向全世界全国人民传达当下西北特别是新疆各族人民真实的团结和睦的生活状态,而在该剧中,唐昕饰演具有多种性格的心理系研究生邢愫愫,这位短发女生在剧中将发生一系列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具体是何还未做相关透露。这部电视剧将展现出民族团结、其乐融融的景象,祖国正在欣欣向荣的发展,而该片则是这一现象的最好体现。

在这部电视剧中,我最不喜欢的演员是演王洛宾的,不管是年轻时的还是老年时的。其次是演台湾来的山茶花。这两个人物形像简直是这部影片的败笔。篇二:《阿娜尔罕》观后感

《阿娜尔罕》观后感

奎屯二中 邹燕丽 《阿娜尔罕》是一部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电视剧,尤其是前不久喀什发生巴楚恐怖事件,新疆安全稳定、民族团结教育又成为工作的首要。此时,中央电视台播放这部电视剧,教育意义十分重大,所以十三中学利用这个媒体平台对全体师生进行了一次民族团结教育

“《阿娜尔罕》生动、真实地再现了新疆和平解放前后,新疆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各种反动势力压迫,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史画卷,故事非常感人,这样一部电视剧,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三周年之际播出,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作家、王洛宾研究专家刘书环说。

我的感受是,《阿娜尔罕》在党的十八大之后播出,就是想让当今已步入现代生活的人们通过这部电视剧,重温历史,懂得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从而激励人们为实现中国梦、新疆梦付出不懈的努力。

《阿娜尔罕》开播以来,我基本上天天都在看,著名书法家王善国说。“《阿娜尔罕》拍得非常及时,极具教育意义。电视剧中农民的房屋、服装,劳作的场景都真实地还原了历史,把握住了这个戏的本质和作品的真实性,很多现代人可能不相信,可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看到这些都会流泪。而现在,我们生活在新时代,都过着舒适的日子,可以说现在很多普通人的生活条件比当时伯克家里的都好。此电视剧可以让全国各族人民回顾那段重要历史,从历史中获取精神力量。尤其是对年轻一代,是一种教育,他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从而懂得珍惜和感恩。” “《阿娜尔罕》传递给观众的,不仅是情感的震荡,还有灵魂的震颤,心灵上的洗礼,如果能再把大家引入思考,我想这部剧就成功了,”新疆东西方文化研究院的孔令仁说,“此剧生动、真实地还原了新疆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传统文化,能够吸引观众,同时也能让全国人民更好地了解新疆。” 最后我希望 “只有更好地了解各个民族的历史、风俗习惯、传统文化,我们整个大家庭才能和睦共处,和谐相伴。”

《阿娜尔罕》掀起名族团结教育热

奎屯二中 胡远 五月是鲜花盛开的季节,也是新疆各族人民喜庆的日子,因为在每年的这个季节里,全疆都会掀起一场民族团结教育的热潮,而近期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新疆本土电视连续剧《阿娜尔罕》的爆红,就显得意义非凡

《阿娜尔罕》讲述了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新疆南疆乡村一对维吾尔族青年男女的患难爱情与坎坷命运,真实生动地展现了新疆和平解放前后,维吾尔族人民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迁,深刻揭示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支持下,新疆各族人民才能推翻反动恶势力,争取和建设幸福美好的生活。《阿娜尔罕》是一部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电视剧,尤其是前不久喀什发生巴楚恐怖事件,新疆安全稳定、民族团结教育又成为工作的首要。

中央电视台播放这部电视剧,教育意义十分重大,所以奎屯二中领导利用这个媒体平台对全体师生进行了一次民族团结教育

《阿娜尔罕》开播以来,我基本上天天都在看,电视剧中农民的房屋、服装,劳作的场景都真实地还原了历史,把握住了这个戏的本质和作品的真实性,很多现代人可能不相信,可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看到这些都会流泪。而现在,我们生活在新时代,都过着舒适的日子,可以说现在很多普通人的生活条件比当时伯克家里的都好。此电视剧可以让全国各族人民回顾那段重要历史,从历史中获取精神力量。尤其是对年轻一代,是一种教育,他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从而懂得珍惜和感恩。” “《阿娜尔罕》传递给观众的,不仅是情感的震荡,还有灵魂的震颤,心灵上的洗礼,如果能再把大家引入思考,我想这部剧就成功了,”新疆东西方文化研究院的孔令仁说,“此剧生动、真实地还原了新疆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传统文化,能够吸引观众,同时也能让全国人民更好地了解新疆。”

《阿娜尔罕》再现红色经典

奎屯二中 雷智育

奎屯二中,每年5月都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主题活动,但今年显得格外生动,从观看传统说教形式的科教片,到现在由各个远教站点,利用iptv、有线电视、网络视频观看当红电视剧《阿娜尔罕》,在寓教于乐中,就完成了教育工作,这是名族团结教育工作的一大进步。

在《阿娜尔罕》热播时我校组织全体师生,观看完《阿娜尔罕》后,还在网络上搜集如民族宗教网的“《阿娜尔罕》再现红色经典”、网易新闻的“新疆群众观看《阿娜尔罕》反响强烈要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等信息,展开观感讨论,加深学习效果。

“阿娜尔罕”是维吾尔语“石榴花”之意,石榴花开,芬芳远播。本剧具有厚重的历史内涵和感人的爱情故事,讲述了两个贫苦青年的悲喜人生,他们对爱情的执著坚守、对压迫的抗争、对苦难的坚忍、对自由的渴望、对美好的向往,这无一不深深打动着远教站点的观众,在娱乐中增强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意识。

在《阿娜尔罕》热播时我校组织全体师生,观看完《阿娜尔罕》后,还在网络上搜集如民族宗教网的“《阿娜尔罕》再现红色经典”、网易新闻的“新疆群众观看《阿娜尔罕》反响强烈要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等信息,展开观感讨论,加深学习效果。

办公室的教师的一句《阿娜尔罕》收看完了,元芳,你怎么看?引发了大家热烈发言。大学生村官古丽扎提?巴依居马说:“《阿娜尔罕》接地气,有泥土味,看着挺真实的,让我们感到了现在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支部委员叶尔江?木合买提汗认为:“《阿娜尔罕》对各族干部群众在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民族团结教育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大家观看。”篇三:复兴之路第三集观后感

复兴之路第三集观后感

复兴之路第三集>观后感

(一)昨天学校让我们看了一段关于《复兴之路》的视频,感觉不过瘾,有头没尾的,最郁闷的还是要我们写观后感 最烦的就是这种制度式作业,其实看了之后还是有点感触的 虽然只是短短的一截大概是刚考完《企业战略管理》吧,很自然的就把这两者联系起来了。觉得治理一个国家就像经营一个企业一样,只不过这个企业很大很大而已,要想让这个企业发展壮大,战略制定的正确与否是非常关键的,而一个强大的领导队伍更是至关重要的,想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中华大地满目疮痍,一片狼藉,在国际上我们更是孤立无依的,除了苏联愿意和我们结为同盟国,但是在以毛主席为首的领导队伍的带领下,我们团结一致、雄心勃勃,用来七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计划18年任务,这个成果不能不让所有的中国人振奋。然而接下来的“十年浩劫”却让我们裹足不前甚至倒退,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年代,停滞不前就是一种倒退!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领导的失误,错误的方针路线让我们走了一大段弯路。

不得不感受到战略的重要性,不论是经商还是治国!

而好的战略还要加上一个好的领导!

复兴之路第三集观后感

(二)1953 年11月30日鞍山钢铁公司的数百工人被紧张和兴奋包围着,他们期待着一个历史性的时刻,9时许,中国第一根钢轨诞生了,近百年来中国机车只能行驶在外国重轨上的历史于这一刻终结。就在这一年鞍钢诞生了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中国最大规模的>自动化高炉也在这里投产。毛泽东亲自发来电报祝贺,称赞鞍钢的三大成就是1953年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巨大事件,此时,新中国经过3年时间>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被突出地提上了议事日程。

(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庞松)在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即将完成的时候,党中央毛泽东及时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就是要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基本完成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

那么,1953年开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为什么要同时进行,这将给中国带来一场什么样的变革?

在1945年的中国共产党七大上,毛泽东表达了对于未来的美好设想,他提出未来中国工业建设要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但是,当中国人真正掌握国家政权的时候却发现想要描绘出美丽的画卷是如此之难。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和苏联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政治与外交的角力,军事上剑拔弩张,世界被划分成两大阵营。冷战的阴云与对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忧虑笼罩了整个世界,也给新中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柯伟林)冷战孤立了中国,毫无疑问美国是这么做的,美国实施了对中国的禁运,这就切断了中国产品和许多传统的西方及日本市场的联系。新中国宣告成立的第3天,苏联政府发来外交照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对新中国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支持。两个多月后,毛泽东踏上了西去的列车前往莫斯科,这是他第一次出国,也是他出国访问时间最长的一次,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 邢广程)我们和苏联签定这个条约之后,就对中国国家的安全稳定乃至世界和平都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法律上的保障,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是非常大的。条约签订后迅速回国的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指出条约定下来比不定好,定下来,就有了靠,可以放手做别的事情。然而,此时却中国东北边境传来了隆隆炮声,建设的步伐被打乱了,1950 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借机派第七舰队开进了台湾海峡,10月,美军无视中国的警告,越过三八线,将战火扩大到鸭绿江边,新生政权的安全受到了威胁,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开始保家卫国的战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 约瑟夫·奈)美国犯了很严重的错误,美国低估了中国对这次战争的重视程度。我想美国越过三八线就是错误的开始。1950年时美国的钢产量是8700万吨,中国只有61万吨,双方相差140多倍。在与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较量中,志愿军战士用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扞卫了新中国的安全。而国力之间的巨大差距,也让人们认识到一个刚刚获得独立的民族距离真正的强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沈志华)在这个时候呢就面临一个问题,你搞整个国家经济发展计划怎么搞,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学苏联,因为中国没搞过社会主义。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社会主义苏联创造的人类历史上崭新的计划经济模式引起了世界的普遍关注,正是依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在建国后短短十几年间,就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这一发展模式吸引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刚刚实现民族独立的后发国家。1952年中苏两国就经济援助问题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谈判,两国政府最终商定,今后5年苏联给予中国必要的援助,开工建设骨干工程。新中国的工业建设在苏联的帮助下加快了进程。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以边计划、边执行、边修正的方式全面展开。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高级副院长 约翰·奎奇)计划经济的优势在于直接、高效,特别是在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这对当时迅速发展的中国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到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等等。新中国的工业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重大突破,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1951 年9月生活在贫困太行山区的农民李顺达第三次受到了国家主席毛泽东的接见。为解决生产资料匮乏的问题,早在解放区时期,李顺达就和6户农民成立互助合作组,将各家的生产工具集中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这个经验与毛泽东是想法不谋而合。1951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出台的《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中,毛泽东亲自加上了这样一段话:“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销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1952年年底全国出现了农民自愿组织的830多万个互助组和3600多个初级农业合作社,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这样开始了。1953年,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相继开始。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 朱佳木)主体是工业化,“三大改造”是两翼,就好比是一只鸟。这个“三大改造”是鸟的两翼,就是两个翅膀,有了这两个翅膀,我们的工业化才能够真正地能够得到实现。

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变革,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它对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成为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英国剑桥大学教授 彼得·诺兰)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空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是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这是一幅在20 世纪50年代非常有名的照片,照片的主角名叫李绍奎。1953年,毛泽东曾亲笔写信祝贺他创造了快速炼纲新记录。李绍奎和千百万新中国建设者们的热情来自哪里?这位炼钢工人常说的一句话透露了答案:“给自己干活,难道还能偷懒吗?”几千年来,普通百姓第一次成了国家的主人。1953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普选,人民代表大会自下而上逐级召开,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我国人民民主进入全新阶段。与此同时,伴随新中国一起诞生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延续在国家生活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使中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尊雕像为后人记录了一位新疆普通农民与国家领袖的>故事,库尔班·吐鲁木,一个在旧政权时期被奴役被欺辱的农民,60多岁才第一次从属于自己的土地里>收获了金灿灿的玉米。从此,库尔班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他要骑着毛驴去北京,感谢带给他>幸福生活的毛主席。库尔班不知道世界有多大,北京在哪里?他只知道向东一直走下去,就一定能到北京。

(库尔班的同乡 卡斯木·热合买提)1958年,库尔班大叔作为劳模第一次去到北京,见到了毛主席,回来的时候毛主席送给了他十多米布,库尔班大叔回来后把它做成了大衣穿上了。1959年,库尔班大叔作为自治区人大代表又去了北京,走的时候村里的乡亲们告诉他,这次去不要说别的了,就说要一台拖拉机的事情。到了北京之后,毛主席问这次你有什么要求呀。库尔班大叔说能给我解决一台拖拉机吗。毛主席就批了一台拖拉机。这是我们这里头一次来了拖拉机。

库尔班的故事后来经王洛宾谱曲,成为脍炙人口的民歌——《萨拉姆毛主席》,直到今天仍被广为传唱。20世纪50年代的激情岁月给定居北京的波兰裔作家爱波斯坦夫妇留下了这样的印象:“我们被一种同样的精神所感召,这是一种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的行动。没有真心实意地参加过这种集体劳作的人是很难体会这种感情的。1956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也就是在这一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建立,原计划用18年实现的目标只用了7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根本基础,中国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为中国共产党积累了进行建设的初步经验。1956 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系统阐述了处理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等问题,第一次提出体制改革的问题,认为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到集中到中央,而应当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同时强调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不能一切照搬。《林十大关系》标志着中国开始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随后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八大做了理论准备。

(毛泽东录音)我们并没有孤立的感觉,这样我们就一定能够一步一步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

(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石仲泉)这个时候主要矛盾几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过去搞阶级斗争就变为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当时的我们国家的生产还不能满足这个需要这个矛盾,因此我们党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尽快地要发展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

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之后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时也作为独立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之后的依次重要会议,八大既对建国以来七年的经验作了总结,也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规划。(中央党校教研部主任 柳建辉)八大提出关于主要矛盾的思想、关于经济建设的思想,有好多都是富有创意的创新精神,包括社会政治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包括执政党建设,这样一些思想,从目前来看,八大在党的代表大会历史上还是具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1957 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进一步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中的历史经验,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作出了一系列理论创造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理论观点。此时的中国,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交织着建设新国家的巨大热情,汇聚成了一股无穷的力量,鼓舞着领袖和普通百姓对未来的美好梦想。

然而,当对梦想的追逐变得狂热时,人们逐渐忽视了理性的声音。“一五”计划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中央和地方的不少领导干部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忽视经济规律,急于求成,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估计严重不足。此时社会主义阵营取得的成绩也让中国领导人备受鼓舞。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提出要在15年内赶超美国。为纪念十月革命40周年而来到莫斯科的毛泽东在大会上发表演讲,提出中国将在15年内钢产量赶超英国。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中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大跃进”,片面追求建设的高速度、高指标的“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

(英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对于中国如何实现工业化以及何时迅速地实现工业化,有很多理论,当时就想出了一些方法,像“大跃进”“后院炼钢炉”等等,虽然这其中大多数想法的初衷是很好的,但在经济上却过于理想化。

对速度的渴求同样出现在农业领域。1958年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一个多月时间里,全国74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就合并成为2万6千多个人民公社。正常的经济秩序被破坏,加之严重的自然灾害,1959年到1961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局面出现了。1960年,粮食和棉花产量跌落到1951年的水平。1957 年极少数右派分子乘全党整风之机,攻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由此开展了一场反右派斗争,但犯了严重扩大化的错误。这是杭州市庆春路上的一栋两曾小楼,中国最早提出控制人口增长理论的经济学家马寅初曾经生活在这里。1958年,79岁的马寅初因为《新人口论》遭到批判,这篇充满科学论断与调查研究的文章被一些批判者说成是政治阴谋,计划生育被指责为让中国断子绝孙,学术的正常表达变得异常艰难。这也意味着国家的社会生活已经变得不正常了。

渴望迅速摆脱落后面貌的愿望遭遇>挫折。在1960 年,苏联单方面撕毁了和中国签订的600个合同,撤走全部1390名在华专家,停止供应中国建设急需的重要设备,使250多个大型建设项目处于停顿、半停顿状态,新中国失去了唯一的外援,处在了建国以来国际、国内环境最为困难的时期。新中国追赶当时世界发达国家的速度慢了下来。篇四:电影《六盘山之恋》观后感

电影《六盘山之恋》观后感

电影《六盘山之恋》>观后感

王旭琴

作者简介:

王旭琴,女,1978年生。

爱好写作,现供职于宁夏固原市人民医院。

真是庆幸,在这个慵懒惬意的周末,在美女好友的邀约下,来到久违的电影院,观看电影《六盘山之恋》。

走进了新时代商场四楼电影城,干净整洁宽敞的放映厅里灯火辉煌,大半座位已满,人们都自觉遵守秩序,安安静静地等待着。瞅见跟墙面一样大的荧屏,我忽然有一种恍若隔世之感。很多人可以随时支配的消费,对于我而言,绝对的属于高大上的奢侈享受了。这么多年了,我都在瞎忙什么呀?居然连一场电影,都没有时间来看,也没有想起来要看。而今天,不是好友撺掇,也不知道猴年马月,我才会有这份雅兴。但不管怎样说,今天,我满心欢喜地走进了影院。

坐在柔软舒适椅子上的感觉,舒畅、开阔、大气,五脏六腑仿佛松动了起来。

高亢粗旷的宁夏花儿,滚过雄厚巍峨的六盘山,>故事发生的地方,位于峰恋叠障、碧绿苍茫的六盘山下。秀气火红的六盘山之恋几个大字跃入荧屏,电影开演了。男主人公赵大鹏,背着吉它,骑着摩托车疾驰在蜿蜒盘旋的公路上。他从遥远的北京城里,来到偏僻的小城宁夏固原,追寻西部歌王王洛宾的足迹,以及原生态花儿的根,来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在六盘山文化园里,结识了美丽清纯、能歌善舞的当地少女王燕,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打动了她,经过一番周折,燕子愿意跟随大鹏翻山越岭,深入民间收集花儿的第一手资料,并且给大鹏教唱花儿。少男少女的情愫,在悠扬的花儿声里,在须弥山肃穆的氛围里,在六盘谷淳厚的背景下,在火石寨浪漫的气息里,在老巷子淳朴的格调里,生根发芽„„最终,实现了梦想,也>收获了爱情。

影片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和梦想为线索,以固原境内所有旅游胜地的美景为依托,通过他们辗转学习花儿的不寻常经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真实巧妙地讴歌爱情的浪漫及美好,赞扬他们为梦想坚持不懈的决心和>勇气,间接表现固原丰富的旅游资源,彰显底蕴十足的人文文化景观。反映固原山美、水美、人更美的主题思想。

在隆德老巷子,起初求师无望被燕子拒之门外的大鹏,心有不甘地在她家大门外,支起了帐篷,夜夜怀抱吉它,深情歌唱,夜色朦胧,庭院深深,一切沉浸在夏夜浪漫的气息里。一幅澄净美妙静谧的乡村之夜,让人心醉。男女主人公在须弥山大佛楼前跪拜许愿;在菩提树下欢乐歌唱。

让观影者有机会一睹中国十大石窟之一须弥山的美景。一对相爱男女,来到久负盛名的王洛宾文化园,让他们更有信心努力学习花儿.红旗漫卷西风的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时尚靓丽的古雁岭公园,都留下了他们追求理想的足迹。

影片里有一处细节,特别打动观众。丈夫英年早逝,与两个年幼的女儿相依为命的王燕母亲,急症发作,住进了医院,需要做手术。一向顽强勇敢面对生活的燕子,被这突如其来的噩运击垮。拒绝了对她颇有好感的文化园老板———有妇之夫李浩宇的巨额资助。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这位执着顽强、努力同命运抗争的少女束手无策,以泪洗面。关键时刻,身无分文、只有一腔音乐梦的大鹏,忍痛割爱,变卖自己心爱的乐器。虽然杯水车薪,但这份真心,实在让人感动!感叹爱情的无私和伟大!大鹏对燕子意味深长的一句话:人的眼睛,有黑色的部分,也有白色的部分,我们通过黑色的部分,看见世界。也就是说,我们通过黑暗,看见了光明。相信这句绝妙的台词,不仅仅是安慰了落难的女主人公,也安抚了每一个在红尘里跌打滚爬、屡受>挫折的现代人。一场电影,有一句绝妙的台词,整场电影就立了起来。

出生于兰州的影坛新秀杨竣羽,在影片里饰演男主角,秦鸣悦是女主角。二人演技高超,大气温婉,真实自然,把少男少女清纯浪漫的爱情,演绎得恰到好处淋漓尽致催人泪下。影片所有的景取自固原地盘,在影视里一闪而过的镜头,自然位置却相距甚远。由此可见,摄制组的工作人员,曾经翻山越岭,历经千辛万苦。不由感叹:拍一部电影,是多么的不容易呀!从精彩的对白,也可以看出,本土导演姬建辉的功力的确不一般。他亲自演唱的影片主题曲,高亢、悠远、荡气回肠、蕴含固原人的淳朴真诚,穿过六盘山的重重大山,直击人的灵魂!为家乡的文化艺术事业不懈努力、坚持奋斗的儿女们,献上我们深深的敬意和祝福吧!没有他们,地势偏僻奇景如画的固原,就像一颗沉睡在海底的金子,也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才被世人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另外,为了完善故事设计的细节:李浩宇老婆的工于心计跟踪密探、王燕妈妈精神失常胡言乱语、马占宽、土豆泥的捕风捉影打小报告„„实力派演员们入木三分的表演,都让人忍俊不禁,增加了故事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总而言之,看了这个片子,在世俗里早已忘了爱情为何物的我,就在那一刻,着着实实被爱情打动了!内心深处,已经沉睡了十几年的爱,突然被点燃!爱情,无论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任何人身上,都是神秘而美好的!即使它在外人眼里,是多么的不可思议!更何况,是绝美的爱情故事,发生在一对金童玉女身上,发生在被人们忽视的人间仙境里。篇五:民间音乐欣赏作业

《中国民间音乐欣赏》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12生物班 1213050115 蒋法秀

这个学期选修了《中国民间音乐欣赏》,并不是因为我有多么喜欢音乐,而是因为我们这个专业必须选修一门艺术类或体育类的课,百般考虑之下才选了这门课。不过在黄老师耐心、满腹热情地指导下,我其实深感受益匪浅。在短短几次课的学习中,我觉得我对美好音乐的欣赏能力,而且我们学会的不仅仅是有关音乐这方面而已,做人做事也学会到很多。老师很负责,课上得很充实。他在教学中,乐曲鉴赏得很有感情,重要的一点是,他试唱得很有味道,圆润的嗓音中跳动着对音乐的热爱,丰富的表情更传达了对音乐的陶醉,具有相当大的感染力,有时我们觉得,光听老师试唱就是享受了。老师很大方、热情、幽默,不论在讲课还是试唱中,眉宇之间都散发出一股豪放之气,感觉学音乐的就是不一样。

上了那么多次课后也知道了中国民民间歌曲中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歌及多声部歌曲等不同的体裁;同是山歌,又因地区、民族的不同而风格迥异,且各具特点。

下面我谈谈我的观后感。我其实是所谓的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对于音乐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对音乐的兴趣上,认为好听就听,而不能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如音乐中所包含的感情,展现了什么样的意境,富含什么样的寓意等,那是我们无法体会出来的。就像韩红的《天亮了》 的背后的故事是如此凄惨,如果不是老师说我们估计也不会去探索,我们更不会去探究那些伟大音乐家的成名的血泪史。当然也可能不会知道壮族的很多风俗和文化。说实在的,我之前压根就不知道《壮锦》为何物,通过这门课我不仅有机会欣赏了《壮锦》,还通过它了解的壮族文化。欣赏《黄河大合唱》时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其抗日战争的独特历史背景。老师还告诉我们民族音乐涵盖非常广,只有具备多方面丰富的知识,才能把握作品精髓,言简意赅,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作品背景、主题思想,掌握欣赏方法。

在选中华民族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其实,音乐的功能不只是这些,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因为是欣赏课,所以我除了老师上课放的乐曲以外,我自己还特地在网上下载了一些比较传统的民族音乐来欣赏。这样的鉴赏课比枯燥的书籍更能启迪人。其次学习《中华民族民间音乐赏析》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面对民族民间音乐日益式微的今天在高校开展民乐教育可以扩大民乐的普及面。学习《中华民族民间音乐赏析》有利于丰富我们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我们的精神品位和艺术素养。

《中华民族民间音乐赏析》课已然结束,在此感谢老师专业知识的传授,使我从简单的“听歌”这样的肤浅理解到懂得欣赏音乐元素的基本欣赏方法的转变。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就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或许真的是这样我们不一定都要成为音乐家但是懂得欣赏音乐就是我们对音乐最直接的热爱的表现形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通过聆听这种方式阅读并分析有关音乐的背景和材料从而得到了审美的愉悦。而且这学期通过帮老师操作电脑,我有机会更近距离的学习这门课,有

更多机会了解像王洛宾、宋祖英、孙楠这样的音乐家们。如今通过音乐欣赏这门课我学习到了有关音乐的基本常识,在老师的教导下我懂得了如何去鉴赏音乐和如何去欣赏音乐,并深深的感悟到了音乐中能产生赞扬、歌颂人或事物的效果,这是需要有一定的音乐鉴赏、欣赏水平才能体会得到。现在我学会了如何去鉴赏、欣赏音乐我想在以后的生活中将在音乐的音符中过得更加的多姿多彩。总的来说这门课程的学习提高了我的个人素质的修养并且对民族音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具备了一些音乐鉴赏的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会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

第二篇:王洛宾墓碑碑文

王洛宾墓志铭王超海公元一九九六年三月十四日凌晨洛宾仙逝,二十日向遗体告别,二十二日送骨灰进京,边城乌鲁木齐三降大雪。天公为其志哀,世人无不称奇。王洛宾原名荣庭,一九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生于北京,三四年肄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三七年投身抗日救亡宣传。辗转千里,驻足青海。四九年参加解放军进入新疆。乐坛耕耘六十余载,创作歌剧六部,搜集、整理、创作歌曲千余首,出版歌集八部。情音怡神,中外沸扬,殊才饰疆,懿范 流光。洛宾名重。其歌获国家金唱片奖,《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为二十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达坂城的姑娘》和《阿拉木罕》等歌久唱不衰,他多次赴国外办音乐会与讲学,联合国总部展示其民歌成就,巴黎音乐学院音乐教材和世界歌星罗伯逊保留曲目均有其歌。王洛宾重谊。为学生幼儿谱曲,为边关将士挥笔,为工农大众抒情,为海外华人合唱团赠歌,情深意切,众口皆碑。洛宾谦逊。对民谣之父、音乐大师、西部歌王等称谓淡然处之,却将新加坡友人赠其“传歌者”三字视为珍宝。洛宾爱国。两次铁窗之苦,未断其云游乐海、振兴民乐之梦,终生致力于让中国民歌流行世界五百年之宏愿。洛宾大志。先生舍爱妻黄玉兰及三幼子在京只身西进。五一年妻病故后独身苦将三子养育成人,耄耋之年坚持自理,拈米舔骨节俭之至,乐骑单车至八十有二。其作品通俗朴实大气,盖源其品性也。千里驹兮杂于马群,需伯乐兮相而拔晋。西部曲兮流于民唇,承洛宾兮识而传真。驹无伯乐兮无以千里,曲无洛宾兮中外寡闻。民间瑰宝兮撷之于民,人间绝唱兮得之于心。传歌之志兮可喜可钦,洛宾之功兮青史永存。《音乐生活报》1996年5月31日评析:该墓志铭写得文彩飞扬,旷野大气,盖洛宾先生之品性滋染所致。全文介绍了洛宾并不复杂的经历后,重墨浓笔写其一生的艺术成就。而洛宾先生的艺术成果,作者洋洋洒洒写了很多,这些又均是久盛不衰的艺术珍品。其间所提到的洛宾先生的音乐活动又无不展现了其不求名利但求艺术,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文中提及先生妻故后独身将三子养育成人的事情,更是体现了王洛宾旷达洒脱的人生追求。最后一段用“楚辞”诗体对先生的一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驹无伯乐兮无以千里,曲无洛宾兮中外寡闻。民间瑰宝兮撷之于民,人间绝唱兮得之于心。传歌之志兮可喜可钦,洛宾之功兮青史永存。”这些评价是对洛宾先生最真诚也是最恰切的评价。

第三篇:碑文:王洛宾墓碑碑文

碑文:王洛宾墓碑碑文

公元一九九六年三月十四日凌晨洛宾仙逝,二十日向遗体告别,二十二日送骨灰进京,边城乌鲁木齐三降大雪。天公为其志哀,世人无不称奇。

王洛宾原名荣庭,一九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生于北京,三四年肄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三七年投身抗日救亡宣传。辗转千里,驻足青海。四九年参加解放军进入新疆

。乐坛耕耘六十余载,创作歌剧六部,搜集、整理、创作歌曲千余首,出版歌集八部。情音怡神,中外沸扬,殊才饰疆,懿范流光。洛宾名重。其歌获国家金唱片奖,《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为二十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达坂城的姑娘》和《阿拉木罕》等歌久唱不衰,他多次赴国外办音乐会与讲学,联合国总部展示其民歌成就,巴黎音乐学院音乐教材和世界歌星罗伯逊保留曲目均有其歌。王洛宾重谊。为学生幼儿谱曲,为边关将士挥笔,为工农大众抒情,为海外华人合唱团赠歌,情深意切,众口皆碑。洛宾谦逊。对民谣之父、音乐大师、西部歌王等称谓淡然处之,却将新加坡友人赠其“传歌者”三字视为珍宝。洛宾爱国。两次铁窗之苦,未断其云游乐海、振兴民乐之梦,终生致力于让中国民歌流行世界五百年之宏愿。洛宾大志。先生舍爱妻黄玉兰及三幼子在京只身西进。五一年妻病故后独身苦将三子养育成人,耄耋之年坚持自理,拈米舔骨节俭之至,乐骑单车至八十有二。其作品通俗朴实大气,盖源其品性也。

千里驹兮杂于马群,需伯乐兮相而拔晋。西部曲兮流于民唇,承洛宾兮识而传真。驹无伯乐兮无以千里,曲无洛宾兮中外寡闻。民间瑰宝兮撷之于民,人间绝唱兮得之于心。传歌之志兮可喜可钦,洛宾之功兮青史永存。

第四篇:碑文:王洛宾墓碑碑文

公元一九九六年三月十四日凌晨洛宾仙逝,二十日向遗体告别,二十二日送骨灰进京,边城乌鲁木齐三降大雪。天公为其志哀,世人无不称奇。

王洛宾原名荣庭,一九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生于北京,三四年肄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三七年投身抗日救亡宣传。辗转千里,驻足青海。四九年参加解放军进入新疆。乐坛耕耘六十余载,创作歌剧六部,搜集、整理、创作歌曲千余首,出版歌集八部。情音怡神,中外沸扬,殊才饰疆,懿范流光。洛宾名重。其歌获国家金唱片奖,《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为二十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达坂城的姑娘》和《阿拉木罕》等歌久唱不衰,他多次赴国外办音乐会与讲学,联合国总部展示其民歌成就,巴黎音乐学院音乐教材和世界歌星罗伯逊保留曲目均有其歌。王洛宾重谊。为学生幼儿谱曲,为边关将士挥笔,为工农大众抒情,为海外华人合唱团赠歌,情深意切,众口皆碑。洛宾谦逊。对民谣之父、音乐大师、西部歌王等称谓淡然处之,却将新加坡友人赠其“传歌者”三字视为珍宝。洛宾爱国。两次铁窗之苦,未断其云游乐海、振兴民乐之梦,终生致力于让中国民歌流行世界五百年之宏愿。洛宾大志。先生舍爱妻黄玉兰及三幼子在京只身西进。五一年妻病故后独身苦将三子养育成人,耄耋之年坚持自理,拈米舔骨节俭之至,乐骑单车至八十有二。其作品通俗朴实大气,盖源其品性也。

千里驹兮杂于马群,需伯乐兮相而拔晋。西部曲兮流于民唇,承洛宾兮识而传真。驹无伯乐兮无以千里,曲无洛宾兮中外寡闻。民间瑰宝兮撷之于民,人间绝唱兮得之于心。传歌之志兮可喜可钦,洛宾之功兮青史永存。

第五篇:王洛宾音乐会

2012王洛宾音乐会

历史,留给人的是往事与回忆。然而,历史却永远铭记着这位在大西北的热土上耕耘了半个世纪之久的音乐家。一生酷爱音乐的王洛宾,把毕生的心血和人生闪光的年华献给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搜集、整理、创作与传播。

坎坷,是人生的磨刀石

王洛宾在北平出生成长,是1937年10月投身革命队伍的青年知识分子。王洛宾的传奇人生,不仅在于他政治生涯的沉浮反差大,还在于他艺术生涯的传世名曲多。在音乐艺术领域里,王洛宾是一位嵩生岳降的旷世奇才;在人生跋涉长路上,王洛宾则是一位历经坎坷的艰难行者。28岁时,第一任妻子洛珊弃他而去;38岁时,第二任妻子黄玉兰撒手人寰。1941年,他被兰州反动当局以“共产党嫌疑”罪名秘密逮捕,在兰州城北大沙沟监狱囚禁三年。1952年,他因西宁居所被抄,误解政府对国民党起义人员的政策而“逾假不归”,被从北京押解回新疆,判处两年劳动改造。1960年,他因替受污辱的青年女演员申冤,被滥用权力的人以莫须有的罪名,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20年。1975年刑满出狱后,继续被政治管制。在无固定工作、无固定收入、无固定居所的苦苦挣扎中,一直熬到1981年才被彻底平反。从这些坎坷中不难看出,1941年到1981年的40年间,王洛宾有30年是在不自由的环境中生活的。

王洛宾不仅长期在政治压力中挣扎,而且生活上也多次陷入困境。黄玉兰病故后,王洛宾只身拉扯三个儿子,就连孩子冬天穿的毛线袜子他也要亲自编织。1975年出狱后,王洛宾既没有户籍,又无处安身,被暂时安排在监狱新生队参加劳动。新生队是获释人员就业前的过渡性单位,62岁的王洛宾不能久留,只好背上泥瓦匠工具,站在马路边上等人雇用,想用在监狱学到的手艺挣饭钱。在等待安置的日子里,他看过库房,做过小工,还为一些小单位写过短剧。直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一师请他创作歌剧时,音乐才帮助他拉开了暂无居食之忧的门拴。

在人生的坎坷面前,王洛宾是一个不服输的人。他不止一次地对学生们说,别人之所以放弃你,是因为你先放弃了自己。相信自己还是放弃自己,常常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王洛宾是一个视坎坷为磨刀石的人,坎坷与磨难没有动摇他立志音乐的选择,也没有动摇他爱国爱党的信念。他始终相信,人民需要音乐,人间需要光明。洛珊离开后,王洛宾以更大的热情创作抗战戏曲,宣传抗日战争。兰州三年苦狱,军统特务没有从王洛宾嘴里捞到贬损共产党的任何口供,王洛宾却用歌声把狱友凝聚到一起。1958年,王洛宾在被监控使用的情况下,仍满腔热情地参与创作歌剧《两代人》和音乐剧《步步紧跟毛主席》。音乐剧的主题歌《萨拉姆毛主席》一经唱出,很快传遍大江南北。剧组在北京怀仁堂为中央领导同志演出专场时,毛主席情不自禁地站起来鼓掌,但王洛宾却被抛在新疆,无缘分享那份本该属于他的荣誉。

王洛宾同所有爱国者一样关心国家的命运,在思想上不愿被时代抛弃,渴望早日获得创作的自由。他创作的歌曲中,有300多首是歌颂共产党、歌颂解放军、歌颂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铁窗后面的王洛宾还煞费苦心,以汉、维、英三种文字填词,把《共产党宣言》谱写成篇幅很长的《共产党宣言大合唱》,成为世界音乐史上为《共产党宣言》谱曲的第一个音乐家。当别人对他的鸿篇巨制不置可否时,王洛宾还执著的认为,“这个大合唱也许现在没人唱,但是将来总会有人唱,并且说不定是外国人先唱。”1976年毛泽东主席逝世,王洛宾在悲痛中创作歌曲《在农场的田野上》,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示对开国领袖的悼念。

虽然王洛宾在厄运面前有过彷徨甚至逃避,但在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他每次都作出了正确的选择。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王洛宾甘愿放下学业,加入北京学生南下请愿团到南京请愿,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王洛宾义无反顾地参加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组建青海抗战剧团和青海儿童抗战剧团,用一腔热血和抗战音乐唤起民众的抗日热情。担任青海军阀马步芳的上校音乐教官时,王洛宾创作音乐作品,鼓动军民抗战,坚守了爱国进步青年的政治底线。1945年,马步芳当面劝说王洛宾加入国民党,王洛宾冒着风险,犯颜谢绝,让马步芳一时语塞。1949年,王震将军率部解放青海,让一兵团宣传部长马寒冰动员王洛宾参军,王洛宾毫不犹豫地随军西进。行军途中,他为王震将军的诗作谱曲,创作歌曲《凯歌进新疆》。指战员唱着战歌,西出雄关,叩开了新疆的大门。

80年代以后,夕阳的霞光在王洛宾头上辉映,他的许多作品在国内外听众耳畔萦绕。最美的音乐就在自己的国土上

王洛宾油画

晚年的王洛宾曾用诗一般的语言写到:“人们都说,丝绸之路是骆驼队踩出来的,如果你喜爱音乐,就会发现,它是用美丽的民歌铺成的。”但是,大学时代的王洛宾,却对西洋音乐偏爱有加,充满热情。

20世纪前半叶,许多受过“五四”运动新文化洗礼的年轻人都认为,巴黎不仅是工人运动的发祥地,还是文化艺术的大殿堂,而美术和音乐则是这座殿堂上两颗耀眼的明珠。因此,一些有志于文化艺术作为的年轻人,都视巴黎为圆梦之地,王洛宾也不例外。

王洛宾在北京师范大学专修音乐时,主要接受西洋音乐的薰陶,受教员和教材的影响,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能坐在巴黎音乐学院的课堂里,谛听西洋音乐的美妙旋律,学习西洋音乐的作曲技巧。同时把中国的音乐精髓介绍给西方,让外国人了解中华民族音乐的精华奥义。

为早圆巴黎梦,王洛宾一走出大学校门,便忙于教书赚钱。他在北平扶轮中学担任音乐教师的同时,还兼任了另外两所中学的音乐教师,整天行色匆匆,在三所中学间往来穿梭。看到积攒的路费一天比一天多,王洛宾感到去巴黎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近。在父亲一位朋友的帮助下,当了三年音乐教师的王洛宾终于办好去法国的工读手续,等待踏上开往巴黎的轮船。这时的王洛宾,仿佛看到了埃菲尔铁塔上的朝霞,听到了巴黎圣母院的钟声。

就在王洛宾准备启程之际,侵华日军一手制造的“卢沟桥事变”发生了。卢沟桥的枪声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王洛宾的命运。1937年10月,他离开北平,前往山西八路军驻地,参加丁玲领导的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投身到宣传抗日救国的斗争洪流之中。1938年春天,王洛宾同战地服务团的萧军、塞克等人按照延安的指令到达兰州,准备前往新疆组建剧团,宣传抗战,后因新疆军阀盛世才阻挠而未成行。

去新疆的计划落空后,王洛宾不改初衷,在甘肃、青海进行抗日宣传,时间长达十年之久。在这片贫穷广袤的土地上,他被西部民歌的魅力征服了。王洛宾发现,西部民歌像一颗颗珍贵的璞玉,等待着人们去精心雕琢。在兰州、西宁等地演出时,王洛宾搜集了大量的民歌素材。这期间由他整理创作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半个月亮爬上来》、《掀起你的盖头来》、《康定情歌》、《青春舞曲》、《阿拉木汗》、《喀什噶尔舞曲》等十多首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民歌素材,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些厚重的原始积累,为王洛宾后来的音乐创作注入了深厚持久的活力。

王洛宾雕塑

西部民歌特别是新疆民歌的芬芳馨香,让王洛宾为之倾倒,去新疆的梦代替了去巴黎的梦。王洛宾发现,“最美的音乐就在自己的国土上”。

50年代的王洛宾,曾在南疆军区文工团工作过几年。那时,他不光深入农村牧区,搜集民间音乐素材;还深入边防部队,搜集军事音乐素材。新疆解放初期,骆驼是我军向昆仑山上部队输送物资的主要运力。1952年,为了创作一部歌颂骆驼队指战员的作品,王洛宾跟随官兵长途跋涉、爬冰卧雪,在氧气稀薄的昆仑山上,完成了大合唱《英雄的骆驼队》的构思,下山后连夜创作,一气呵成。

新疆是久负盛名的歌舞之乡,王洛宾是歌舞之乡名副其实的领歌人。1949年随王震将军进疆后,他的大半人生便烙上了无法剔除的新疆印记,即使走出蹲了15年的监狱大门,王洛宾也没有离开新疆,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在王洛宾看来,新疆民歌已溶入他的血液,浸润他的灵魂。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岁月中,天山南北,绿洲牧场,戈壁大漠,军营边卡,到处都有他留下的脚印,到处都有他留下的歌声。有资料表明,王洛宾整理创作的1000多首音乐作品中,有700多首融入了新疆原生态民歌的丰富元素。晚年的王洛宾用充满哲理的语言告诉人们:“我多年走在荒漠边缘,我的体会是,越是荒凉寂寞的地方,人的想象力就越丰富。”他郑重地向朋友表示:“我不会放弃新疆民歌,这是我的生命和生活的全部。”王洛宾用他的躯体和灵魂兑现了这个庄严的承诺。

德国诗人音乐家舒曼说过,“要留神细听所有的民歌,因为它们是最优美的旋律的宝库。它们会打开你的眼界,使你注意到各种不同的民族性格。”王洛宾用60多年的音乐实践证明,在音乐艺术领域,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王洛宾留学巴黎的愿望没有实现,但他的作品却被收入巴黎音乐学院的教材,成为世界歌星罗伯逊的保留曲目,在五洲四海的星空中回荡。音乐是宗教,爱情是信仰

王洛宾与三毛

爱情,是古今中外音乐创作的永恒题材。王洛宾搜集整理创作的民歌中,爱情歌曲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不仅因为优秀的西部民歌都闪烁着爱情的火花,还因为王洛宾自己对爱情的深切感悟和专注态度。王洛宾善于从爱与被爱的角度观察客观事物,发掘创作素材,创造音乐形象。诚如他自己所言:“五线谱上的音符,在琴弦上流淌,生命和爱情便有了新的乐章。”“尽管我这一生很坎坷,我的爱情都没有好的结果,但我仍然觉得爱情就是信仰。”王洛宾正是以宗教般的虔诚,主导感情世界,倾注感情投入。

青年时代的王洛宾对爱情歌曲颇有灵感。他在大学的处女作《云游》,就是对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爱情诗的配曲,毕业汇报演出时,博得师生们的一致赞扬。萧军反映抗日题材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被鲁迅先生认为是“显示着中国的一份和全部,现在和未来,死路和活路”的重要作品。作品中女主人公安娜吟诵的情诗,也被王洛宾冠以《奴隶之爱》的标题谱曲,很快传遍了中国大地的角落,王洛宾也成为给近代中国小说谱写插曲的第一人。

王洛宾长于捕捉民歌中迸出的情感火花。被他最初取名为《马车夫的幻想》最后定名为《达坂城的姑娘》的维吾尔族民歌,王洛宾初次听到时虽然不懂其中的内容,却被歌声旋律中流淌的天籁之音触动了。当弄清楚这是一首维吾尔族情歌时,他经过一夜的重新编写,便把本不适合汉族人演唱的民歌,变成了简短流畅,轻松欢快,适合多民族演唱的维吾尔族新民歌。这是王洛宾编写的第一曲维吾尔族民歌,也是我国第一首用汉语编配的维吾尔族民歌,王洛宾由此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推动新疆民歌在全国传播并走向世界的第一个音乐家。

富有诗意的纯情与浪漫,是滋润音乐创作的甘泉。融入藏族、汉族、哈萨克族和欧洲音乐元素的《在哪遥远的地方》,就是一首在青海湖畔用心泉浇灌出来的曼妙民歌。很难想象,如果1940年夏天王洛宾没有去青海湖畔的金银滩草原,如果没有草原上与藏族姑娘卓玛的邂逅相遇,如果没有卓玛绕到王洛宾身后,扬起多情的鞭子轻轻在他背上打一下„„《在那遥远的地方》就不会诞生,更不会成为一首跨越地域、跨越时代、跨越语言与种族的华人声乐艺术品。时到晚年,王洛宾依然难忘辽阔宁静的草原,难忘白云点缀的蓝天,难忘卓玛轻轻打在他背上的那一鞭。他发自内心的谈到:“边疆的民谣情歌使我每天都感到惊喜,也得到很多收获。”“丝绸之路的情歌,就是叙述男女之间没有任何条件的相亲相爱。”所以,他总是怀着质朴纯洁的心态,在自我感动中创作情歌。每当一首新的爱情民歌创作成功,王洛宾胸中都会有热流涌动。

王洛宾恪守的信条是:“一个音乐家不只要因音乐而伟大,更要因人格而伟大。”王洛宾一生充满浪漫,但那仅仅是对他钟爱的音乐和民歌而言。与他奔放不羁的外表相反,在他的骨子里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中国的传统观念。他曾经正色告诉朋友:“歌曲是创作。创作要有素材,要有感情,有激情,但不能说素材里的人就是你的情人,这不成笑话了!”王洛宾对待爱情专注如一,特别表现在他对妻子的态度上。1941年王洛宾虽然感觉自己被兰州当局抓进监狱是洛珊“出卖”了他,但在创作著名的《青春舞曲》时,他还是把自己的心情融入其中,并用“我的小鸟一去不回来”这样的词句表示对两人那段美好日子的怀念。1951年黄玉兰病故后,王洛宾悲痛难禁,抱愧终生,宁可自己拉扯三个孩子,也没有再结连理。

中年的王洛宾,才华横溢,相貌堂堂,虽然连经挫折,但暗中仰慕他的女性仍不乏人,只是王洛宾从不回应。晚年的王洛宾,像为霞满天的夕阳,引起女性的更多关注。对此,王洛宾都会温文尔雅地闪身躲开,既不让对方尴尬,也不使自己为难。

王洛宾的感情是深沉而内敛的。90年代初,当台湾女作家三毛向一团火一样在王洛宾身边燃起的时候,她最终无法将王洛宾这座冷峻的冰山融化。王洛宾只能以一首《等待》的忧伤歌曲,表达对三毛那热烈、真挚、坦率的感情。

乐于创作爱情民歌与半世孤身不续,反映了王洛宾爱情观的价值取向,也构成了他传奇人生的悲剧成分。

苦难中也有美,并且美得更加真实

王洛宾晚年

恩格斯讲过,“音乐是生活中最美好的一面。”尼采认为,“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海顿更是不无夸张地说:“当我坐在那架破旧的古钢琴旁边的时候,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慕。”

王洛宾的一生,是把音乐当作宗教崇拜的。唯其如此,他才发现“幸福中有美,幸福本身就是美;苦难中也有美,并且美得更加真实。”这个理念,是王洛宾的生活态度,也是王洛宾的创作哲学。在这个理念支配下,即使精神遭到打击,身体遭到摧残,他的音乐灵魂没有被碾碎;即使高墙隔断了原野,铁窗锁住了视线,他的创作火花没有被熄灭。在人生最黑暗的时期,他仍然激励自己:“我心中有架钢琴,日日夜夜弹奏乐曲,手指断了,心还在弹,没有人能使我离开音乐。”正是凭着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不仅“在苦难中发现了许多平常人美丽的心灵并获得创作源泉”,还发现“人必须有梦想,生活才有意义。”王洛宾的梦想,就是“要写出最好的歌曲让大家传唱五百年。”

90年代中期,王洛宾在国内外的声誉登上了人生的颠峰,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艰苦岁月、艰苦地区给予他创作的动力。

长期的监狱囚困,让王洛宾失去了人身自由,但他没有在自由来临之前消极等待,空耗生命。王洛宾以生命不息、创作不止的态度,在狱友中搜集素材,在劳动中发现素材,一支又一支歌曲在他的囚室诞生。在兰州监狱三年多,他写出了《炊烟》、《蚕豆谣》、《我爱我的牢房》、《云曲》、《想•惦•忆》等10多首歌曲。在新疆监狱15年,王洛宾创作的民歌多达20余首,《草原上的金太阳》、《天上的云》、《高高的白杨》、《撒阿黛》等民歌,都是这一时期创作的。其中被称为“囚徒之歌”的《高高的白杨》尤为感人。

《高高的白杨》,是以被人诬陷的年轻狱友吾甫尔江的爱情悲剧为题材创作的。吾甫尔江被错抓入狱,新婚妻子精神受到沉重打击亡故,吾甫尔江为纪念亡妻,立誓蓄发留须。王洛宾从吾甫尔江的爱情悲剧中看到了人性的大美,以遏制不住的激情写下了三段凄美的歌词,配上伊犁民歌的旋律,向人们奉献出一曲传唱不衰的维吾尔族情歌。在回忆《高高的白杨》创作经历时,王洛宾若有所思地说:“我的很多成功作品,往往不是在幸福中创作,而是在痛苦中完成的。”

人类的音乐史表明,音乐能为幸福锦上添花,更能为苦难雪中送碳。当音乐找到与诗的内在联系时,音乐能使人的精神爆发火花。因此,王洛宾十分重视歌词的编写,他所创作的民歌特别是情歌,绝大多数歌词都是由他自己改写或重写的。每一首歌词,都是一首浪漫的爱情诗。有的情歌,即使离开曲谱吟诵,也会令人感动。歌曲《等待》的歌词就让人唏嘘不已。这首感怀三毛的歌词写道:“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又等待,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人生本是一场迷藏的梦,且莫对我责怪。为把遗憾赎回来,我也去等待。每当月圆时,对着那橄榄树独自膜拜。你永远不再来,我永远在等待。等待,等待,等待,等待。越等待,我心中越爱。”(注:橄榄即歌曲《橄榄树》,系三毛作词的成名作。)从这首歌中可以感受到王洛宾苍凉悲伤而追悔莫及的心境。

王洛宾对悲剧美有着独特的敏感,对阳光美更有着热烈的关爱。年轻美丽的女警察沙阿代提•托乎提,就曾经是王洛宾心中美丽的偶像。在女主人公毫无所知的情况下,王洛宾以《撒阿黛》为歌名,专门为这位女警察写了一首乌孜别克风格的赞歌。这支从王洛宾心中流淌出来的歌曲,强烈地表达出人世间无限美好的恋情,唱出了作者渴望自由的心声,表达了对自然、对人类的大爱。20多年后,当沙阿代提得知《撒阿黛》是为她而写的歌曲时,简直不敢相信“在那样艰苦的情况下,王老师还能有这样一份美好的心情,写出了《撒阿黛》这支歌。”

当《高高的白杨》、《撒阿黛》等歌曲广为传唱并被收进大学教材后,人们从王洛宾的故事中渐渐悟到,生活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逆境中的王洛宾因为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才能不断的从自己的心弦上弹拔出最美的旋律。虽然王洛宾笔端有时淌出的不是音符而是心底的血,但他高兴,因为美的旋律能使传歌者和听歌者快乐。

王洛宾为歌迷签名

跨入80年代,从浴火中重生的国家和民族,把公道还给历史,把荣誉还给王洛宾。1988年,王洛宾享受副师级待遇光荣离休,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勋章”。1991年,王洛宾享受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在那遥远的地方》荣获文化部、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金唱片创作特别奖”。1993年,《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这期间,《洛宾歌曲集》、《在那遥远的地方》歌曲集、《丝路情歌》歌曲集、《纯情的梦—王洛宾自选歌曲集》相继出版,一场接一场的王洛宾音乐会在国内外连续举办。王洛宾透过歌曲,把美的享受奉献给人民,人民用热烈的掌声和绚丽的鲜花,把耀眼的音乐桂冠回馈给王洛宾。1994年12月28日,深圳举办王洛宾音乐会时,恰缝王洛宾81岁生日。会场上五六千名观众全体起立,齐声高唱《祝你生日快乐》。王洛宾获得了音乐家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人民群众的爱戴。

王洛宾的歌曲唱响了华夏大地,也唱响了联合国总部的哈马舍尔德礼堂。1994年,“丝路情歌—王洛宾作品音乐会”在这里举行,150多个国家的常驻联合国代表观看了演出。音乐会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王洛宾颁发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特殊贡献奖”。王洛宾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中国人。

1996年3月14日,83岁的王洛宾先生在乌鲁木齐总医院逝世。王洛宾是一个影响几代人的歌曲大家。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期王洛宾开始其歌曲专业创作生涯至去世,其作品中除民歌外,还有动员抗战救亡、歌颂人民军队、歌颂祖国建设、歌歌颂革命领袖等方面的歌曲,在不同的年代,为人们所熟悉、传唱,成为激励人们努力奋起进,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精神食粮,在整个华人世界甚至其他国家的人们心目中构筑了一座音乐的丰碑,人们永远会记住他。

2012《王洛宾金曲典藏》音乐会节目单(以现场演出为准)

(一)合唱

1、在银色的月光下

2、幸福的E弦

3、你送我一支玫瑰花

4、手挽手

5、萨阿黛

(二)男高音独唱

1、在那遥远的地方

2、嘎哦丽泰(青年男高音歌唱家 陈宇)

(三)女高音独唱

1、曲蔓地

2、新加坡的太阳

(青年女高音歌唱家 姚健萍)

(四)男中音独唱

1、天山牧民把歌唱

2、萨丽哈最听毛主席的话(著名男中音歌唱家 熊娜材)

(五)女高音独唱

1、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

2、思恋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 潘淑珍)

(六)男声四重唱

1、掀起你的盖头来

2、下四川

3、达坂城的姑娘

4、阿拉木罕

(著名中国“老泥车”男声四重唱组)

(七)女高音独唱

1、燕子

2、一杯美酒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 王静)

(八)合唱

1、亲爱的白兰地

2、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又名:都达尔与玛丽亚)

3、半个月亮爬上来

4、乌鲁木齐的月亮 终曲《青春舞曲》

合唱:中国音乐家协会爱乐乐团合唱团 钢琴伴奏:诸葛若玮、陈嫣 指挥:冯秋生

主持人:李小祥,张佳玲

信息来源:http://

下载王洛宾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王洛宾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音乐家王洛宾五篇范文

    “西北民歌之父”王洛宾 当今在中国大陆被尊称为“西北民歌之父”的民族音乐家王洛宾,一生编曲作词接近千首。他的作品之中,例如《掀起你的盖头来》、《青春舞曲》、《马车夫......

    王洛宾墓碑碑文 (写写帮推荐)

    王洛宾墓志铭王超海公元一九九六年三月十四日凌晨洛宾仙逝,二十日向遗体告别,二十二日送骨灰进京,边城乌鲁木齐三降大雪,王洛宾墓碑碑文。天公为其志哀,世人无不称奇。王洛宾原名......

    王洛宾狠扇日本人耳光历史故事

    1936年夏天,王洛宾到扶轮中学当音乐教员,每天早上骑车去五塔寺吊嗓子。一天,他顺着高粱桥河北岸,骑车往西走,看到河南岸有一群人发生了争执,王洛宾仔细一看,原来是三个日本......

    《宾虚》观后感

    《宾虚》观后感一个苦难民族苦难历史的缩影。历史上被灭亡的种族有很多,而犹太人的苦难之所以还被人记着,是因为犹太人中间出了一个大智慧的人——耶稣。整部影片讲述了两个故......

    宾虚观后感

    2016-2017学年第1学期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 13级 《影视文学鉴赏》课程期末考查试卷A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_______ 考试形式:论文考试 论文题目:评电影《宾虚》 答题要求......

    《塔洛》观后感

    《塔洛》剧照 引言: 这则观后应该是我姑姑在手机上敲出来的,想想单凭一部手机就能敲出这么多字也是蛮拼的。相较于我这个80后,我觉得她更懂得变迁给人带来的感受。她把那段......

    宾虚观后感[推荐5篇]

    他的声音让我放下手中的武器 ——电影《宾虚》观后感 贯穿整部电影有两条线索:宾虚的复仇和耶稣的救世。 宾虚故事的一开头,便是犹大与幼时好友重聚,本是无比喜悦与美好的事情,......

    《狼王洛波》读后感

    《狼王洛波》读后感15篇 《狼王洛波》读后感1 在这个暑假里我看了很多书,其中“动物文学之父”西顿写的《狼王洛波》这本书对我印象最深刻,意义重大,从中学到了很多很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