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中国高等教育中高校学风建设的看1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小学期课程论文
题 目:论中国高等教育中的高校学风建设 学生姓名:张恒
学院专业: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 学 号:1115010185 指导教师: 许文贤
年月 16日 2012 7
论中国高等教育中的高校学风建设
论中国高等教育中高校的学风建设
张恒
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现阶段中国的国内外局势,来阐述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对于中国现阶段社会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外界对中国高等教育探索的历程,及现阶段高等教育中体现的种种问题,反思中国高等教育中的高校学风建设出现中的种种偏差。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本文鉴于学风建设的这一重要性,详细阐述了高校学风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及原因,结合国家教育部的有关学风建设的种种意见总结出自身关于学风建设措施的建议。
关键字:高校学风建设 学术腐败 高校“官本位”
21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竞争空前激烈的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席卷,世界多极化局势的发展,以及科技革命的迅猛冲击,知识俨然已成为一个国家立于世界之林的有效筹码。各国关于经济,科技,国防,综合国力等方面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适应世界的变化也在进行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现在就是社会建设的特殊时期。《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曾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作为一项特殊的人类活动,对于社会与国家的最突出贡献之一就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尤其是高等教育,一直被誉为是中国教育事业中产生持续重要影响的核心领域。现阶段,中国高等教育一直都是国家及社会持续高度重视的热点问题。
众所周知,在我国,i高等教育包括全日制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两个类型,后者属于成人教育范畴。中国高等教育分为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4个层次,授予相应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中国高等学校分为文、理、工、农、林、医药、师范、财经、政法、体育、艺术等科。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高教界对高等教育开展过有关专业设置,课程建设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并引进国外经验加以分析和参考。90年代初,受到市场经济理论的冲击,相应的宏观研究与改革实验曾一度在教育界掀起波澜。进入21世纪,随着全社会对“以人为本”思想的认同,以及“教育服务”意识和理念的传播,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逐渐加大,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问题被凸显出来,人们的关注热点逐渐转回到高校内部的教学。
本文也是根据现阶段中国高等教育中各大高校出现的高校教学质量被社会质疑,高校学者信任危机,高校“官本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等问题来反思,中国高等教育为何看上去如此“千疮百孔”。在我看来,最致命的一击还是因为学风建设。
一.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优良的学风,需要一种长期以来的信念,持久的追求,不懈的坚持才会形成的一种无形的理念,时时敦促着高校学子为知识而拼搏,为学术而忠诚,为社会而奉献。
论中国高等教育中的高校学风建设
二.高校学风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高校学风状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产生如此严重而普遍的忧虑。
(一)学术腐败。
学术腐败,主要是指利用学术权力谋取不正当的利益。体体现在利用学术资源谋取非正当利益或者利用不正当资源谋取学术利益,如权学交易、钱学交易、学色交易等。近年来高校教师抄袭剽窃,论文造假之事频频见诸报端,学界丑闻岑出不穷,如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王铭铭1998年出版的著作《想象的异邦》共32万多字,却有10万字左右来自他自己所翻译的哈维兰的《当代人类学》。合肥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杨敬安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人工智能研究界广为人知。2000年,一位以色列博士向一学术网站投诉,反映杨敬安在一篇公开发表的论文里,几乎逐字逐句地抄袭这位博士的论文。2001年9月,合肥工业大学调查证实,截至1999年底,杨敬安有6篇论文严重抄袭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更有甚者,2005年6月,北京媒体曝出一考研女生指控某高校一名思想政治学教授,用考研试题和答案与她进行“性交易”。ii
(二)高校“官本位”。
“官本位”,顾名思义,iii是指这个国家的社会价值观是以“官”来定位的,官大的社会价值高,官小的身价自然小,与官不相干的职业则比照“官”来定位各iv自的价值。谋官需要付出相当的精力和时间,不完善的用人制度给投机取巧,不学无术之辈提供了良机,使得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业务优秀的教师在利益分配上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从而失去了心理平衡,对学科建设,学术风气,教书育人,学术研究,教师队伍建设,高校人际关系,崇尚科学精神等产生一系列恶劣的多米骨效应。,“官文化”充斥整个大学校园,不仅存在于学校管理层中,还蔓延到了学生会等自治组织中。由此带来的结果是,本应是大学主导者的教授们没有什么话语权,只能想方设法地去迎合权力,或者主动投身官场谋求出路。造成学术上创新的缺失,学业上积极性的打压,如此一来,何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三)高校畸形的师生关系。
在高校教学中,最基本的是师生关系,根据媒体和学术界普遍反映的状况,教师教风的变化也会极大地影响学风的形成。在不少高校,由于教师受到“政绩”观和校绩观的影响,数量的虚浮掩盖对质量的追求,导致许多学生逃课厌学,网上下载,找人代课代笔,考试抄袭等从而影响了校园的学风建设,为今后学术骗局埋下了深深的祸根。其次,不良师生关系,还体现在不少高校对大学生不满教学的反应毫不在意,只是一味指责,而不去思考如何因材施教,调整教学策略,至今任由教师习惯于“满堂灌”,下课走人,不与学生交流,一些高校甚至在学生考试出现80%-90%不及格的情况后,只埋怨学生,简单地用留级,开除等激化矛盾的方式解决问题。试问这样如何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于学习中,试问这样的教育如何能实践出“名师出高徒”名言。
(四)浮躁的学风盛行,功利色彩浓厚。
论中国高等教育中的高校学风建设
有些大学生只看重学习成绩,以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就有好工作,导致应试倾向严重。思想上只重视业务知识的学习,忽视道德品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集体观念和劳动观念淡薄,不讲究个人与公共卫生,仪表、举止、语言缺乏文明,这对自身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还有的大学生受到了市场经济和金钱价值观的影响,有些学生过多考虑个人利益,在学习上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正确,学习态度功利化,甚至以能不能为自己创造更多物质条件为学习目标。然而这种浮躁风气不仅仅表现在学生身上,目前高校老是出现了史无前例的挣钱欲望,许多教师为了增加收入,将相当多余的时间用在校外兼课上,个别的已经到了有课必上的地步,这样用于科研研究的时间大量减少,心绪不静,奢谈学术研究!
三.产生高校学风偏差原因
v高校学风是外部社会和学校本身各种综合因素所致。
(一)外部社会
我国的教育是适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或者说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教育机构,教育内容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然而vi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到来,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席卷,世界经济大开放大融合,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开始出现国际化,思想指导从计划经济下的“等,靠,要”的办学思想变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思想。自此,“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了教育界耳熟能详的口号。但也因为如此,教育涉及了经济利益和功利色彩。vii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看,市场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以只得把某些原则扩大到社会领域,从而造成混乱.坦而言之,高校各种急功近利的现象,本质上是资本再生产的高速机体里的裂变。市场经济带来的一些不正当竞争和社会腐败现象,尤其是在法治不健全的今天,使情况更加恶化。许多高校学子沉迷于物质享受中,受到社会不正之风的腐蚀,或因不满不正之风而产生消极,颓废情绪等,都影响了高校优良学风的建设。其次,由于国家教育经费总体上投入较少,未解决科研金飞和教师收入问题,高校各单位承受着很大的紧急压力,千方百计地搞创收,使教师和科研人员消耗本应该用于科研的时间和精力,那科研的质量和效果不言而喻,因此学分也会日益受到影响。
(二)学校本身
1.大学行政化
我认为是大学行政化促使学术腐败和高校“官本位”滋生。大学内部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行政机构成为学校主导部门,大学内部的所有资源配置,无论是经费来源、专业设置、招生计划、职称评定、研究课题、教学方案,等等,一律由行政官员主导的行政管理系统控制。这样的资源配置方式,导致大学内部的所有竞争,都变成了对权力的争夺或者向权力献媚的竞赛。教授和教育家被边缘化,大学的肌体和灵魂就像烂苹果一样从内向外发生病变。大学教师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迅速改变。
2.缺乏强有力的监察机构和惩治措施。
论中国高等教育中的高校学风建设
在学术诚实问题上,我们可以做一下对比。2005年10月30日《新京报》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副教授范*帕里耶斯被发现编造和修改科研数据,杜撰合作者姓名后被学校正式开除。学院负责科研的副校长爱丽丝*盖斯特发表声明说,科研诚实是该校的根本原则,开除范*帕里耶斯,表明校方极其严肃的对待这些问题。然而,中国现有的不少学术诈骗案例,终因为七里链条的复杂性而不了了之,值得现今政府和高校反思。
3.畸形的高校师生关系
我认为高校教学模式也是促使高校师生关系不良,影响学风建设的一大重要因素。教学中“灌输服从模式”成了高校中的普遍现象,大学之所以称之为大学,七教学和教育方法的改变应该是最为关键的。而现有的僵化的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现阶段的学风建设,更有甚者会抹杀高校学子对学习的热诚,抹杀其创造力,致使高校死气沉沉,万马齐喑,更别提思想灵魂的革新。
4.制度僵化
我认为高校相关制度的僵化不能与时俱进是一重要问题。在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中普遍发现,高校对于教学的相关规定虽有一些明确的规定,但总体看来比较简单和僵化,对于类似像教学模式,教学前的准备性指导,学业测试中对能力和见解的褒奖,对教学中的质疑的讨论和鼓励,对多角度教学评估等具体方面没有明确的导向和规定,总体上对教学改革的促进缺少制度的支持和保障。
5.教育理念宣传不够
我认为高校内部关于教育理念和教育使命的宣传力度不够远远不够。一个学校的教育宗旨和教学理念是该校学风形成的一重大举措,各个学子也是因为各大高校的教育宗旨和教学理念来鞭策自己,找到自身的价值和既定的目标。然而,现今各大名校大力宣传的知识千篇一律的校园见解和校园历史,没有大学使命大学目标这样的鼓励,怎么能让莘莘学子明白大学精神为何物?没有精神,哪来的学风!
四.解决现状的措施
(一)教育部的有关意见
2011年12月2日,教育部以教技〔2011〕1号印发《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该《意见》分充分认识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构建学风建设工作体系、强化高校的主体责任、建立学术规范教育制度、加强教师的科研诚信教育、切实改进评价考核导向、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加强科学研究的过程管理、强化全方位监督和约束、规范学术不端行为调查程序、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建立定期检查制度13部分。具体措施我将它总结为以下几点:
充分认识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 构建学风建设工作体系。
论中国高等教育中的高校学风建设
强化高校的主体责任
建立学术规范教育制度。加强教师的科研诚信教育。切实改进评价考核导向。
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加强科学研究的过程管理。
强化全方位监督和约束。
规范学术不端行为调查程序。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建立定期检查制度。
(二)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以自己的立场提出一些建议:
1.改革大学现行体制,大学去行政化问题刻不容缓。
国家应改革政府对大学的管理模式,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充分遵循大学教育规律,赋予大学合理的、充分的自主权,使大学能够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自由度;其次要改革大学内部的治理模式,由官本位回归学术本位,明确学术主导和管理服务两个系统的职能边界,既要革除教授的官员化,也要革除行政人员的“教授化”、“学衔化”,让“教授”职称回归本义。
2落实学风建设的机制体制,是确保学风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
学风建设体制机制的建立使学风建设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但只有将这些机制体制落到实处,才能充分保证学风建设取得实效。高校内部应建立起完善的奖惩机制和合理的科研评价机制和监督约束体系,以严肃,慎重,规范的态度和措施来对待学术,并确实落到实处,不要流于标语花和形式化。
3.建设各大高校自己的个性校园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自己的价值观,选贤任能,消除“官本位”思想。
4.各高校要大力开展学术规范教育。
多多加强各高校学术规范教育活动,在本科生、研究生中组织学术规范宣讲活动,同时将科学道德列入大学课程,培养青年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同时也要增强学术活动人员的自律性和自觉性。教师是高校科研工作的主体,同时也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学风建设是一项现实而迫切的课题。
6.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校加强对教师教授“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多元智能”等先进思想的教
论中国高等教育中的高校学风建设
育,改革现有僵化教育模式,改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地学习氛围。
尾注
i 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 iii 百度百科 iv 《高校学风现状分析》倪乐雄(2006-10-9)v 《高校学风现状分析》倪乐雄(2006-10-9)vi 《现代高等教育思想探索》杨广德著 vii 《高校学风现状分析》倪乐雄(2006-10-9)
参考文献
[1] 《把脉中国高等教育》 杨东平何怀宏 周国平等著 曹保印 编 [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
[2] 《现代高等教育思想探索》 杨广德著[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 [3] 《中国教育十大热点问题》 方晓东等 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7月 ii
第二篇:高校学风建设
寝室文化建设是高校学风建设的着力点
[摘要] 本文从大学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出发,指明当前大学学风存在的不良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营造良好大学学风的途径。文章特别就寝室文化建设对于良好学风的养成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通过寝室文化建设促进良好学风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校 学风寝室文化
一.学风的内涵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大学生的学风,是指其学习目的、态度和方法等方面综合反映出来的学习状况。一般说来,学生的学习风气,直接反映一个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高等学校作为人才的摇篮,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她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
在这个意义上说,加快高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学风建设作为高校自身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知识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影响到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最终将影响到学校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因此,加强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工程。
二.学风的不良现状
大学生作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是未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学生家庭和整个社会对他们无不寄予厚望。应该说,大多数学生都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上大学学习机会,都能够按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孜孜以求,勤奋好学,努力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但是,我们在充分肯定大学生群体主流积极上进的同时,也经常看到发生在大学校园中的许多令人痛心的现象。上课迟到、在课堂上做与听课无关的事情、自修时间不用于学习等情况随处可见;自习时间里,教室、图书馆等学习场所经常唱起“空城计”;抄袭作业、逃课旷考、考试作弊等现象也屡见不鲜。学习风气不好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学习成绩滑坡和违纪事件增多。上述情况表明,当前大学生学风问题不容忽视,学风建设函待加强。
三.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学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有在校师生必须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全员参与到学风建设中来。良好师风师德的影响,政治辅导员、相关管理人员的监督,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都为学风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文化对人的行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文化氛围对优良学风的养成是大有裨益的,而学校寝室文化又是校园文化最基本的内核,是构成整体校园文化的基本细胞。那么如何通过寝室文化的建设推进优良学风的形成?这里做一些简要的探讨。
四.寝室文化的界定及其对于学风的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上学收费制和学分制逐步实行,使得原来意义上的班集体有所淡化和弱化,而学生寝室作为“集体”的含义却在进一步拓展和强化,寝室文化建设相应地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寝室是集学生学习、休息、娱乐、交际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场所,青年学生们在这个自由天地里用自己的言行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时代特色的寝室文化。
我们可以将“寝室文化”界定为:大学生以寝室为主要活动空间,在共同学习生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环境和氛围。具体包括:寝室成员的寝室公约、学习方式、生活习惯、人际交往方式、道德氛围、室内环境布置、日常用品摆设等。
对于良好学风的养成而言,寝室氛围对于学生的影响力是突出的。学习,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也是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的主旋律。大学生有近二分之一的时间要在寝室度过,寝室文化作为教育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不仅具有人员集中,时间集中等优点,而且具有教育形式广、教育面广等优势。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寝室成员间相互探讨、相互帮助、取长补短、交流学习体会是十分自然的事,这是强化课堂学习知识,消化提高,融汇与贯通的有效途径之一。寝室内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寝室成员的专业学习、技能训练、学习纪律和成才有着密切的相关度。寝室“小气候”的优良学风对广大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常常可以看到:寝室某一成员的刻苦学习会带动寝室成员勤奋读书,而懒散的作风则会像病毒一样扩散到宿舍每个同学。
此外,优雅的寝室环境可以陶冶人的心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环境对人有很大的影响。让学生自己动手,优化、美化寝室环境,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有针对性地在寝室选择有关科学家、名人的立志名言张贴在墙上,在寝室内适当布置,始终保持寝室整洁卫生等,这些都利于形成一个适于学习的优美环境,让学生拥有幽雅舒适的学习环境。
五.寝室文化促进优良学风形成的有效途径
1.重视寝室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和发展起来的。在特定的条件下,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可能成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诱因。所以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对大学来说,最主要的是要营造浓郁的寝室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使整个居住环境都能体现知识和学习的气氛。
寝室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培育祟尚科学、求知创新的校园精神,这正是学风建设所需要的。学校要积极地开展“雅室设计大赛”、“文明卫生寝室升级赛”等系列活动,建设和繁荣寝室文化,创建文明寝室。
学校可以通过寝室文化月、寝室文化设计赛、书画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寝室小制作、社团活动等,给大学生一个充分锻炼和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如以宿舍为单位开展学习政治理论和邓小平理论等活动,组建“党章学习小组”、“大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等政治理论性协会、社团,促进政治理论学风的形成;在寝室发掘一批“作家、记者、诗人”,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同学学习成才;在寝室宣传科技活动的开展,如“挑战杯、电脑大赛、数学建模、力学竞赛”等全国性科技竞赛,激发学生“祟尚科学,坚持真理”、“学科学、爱科学”的意识,吸引和激发广大同学综合运用知识、学习新的知识,从而推动学风建设。
2.充分利用宿舍橱窗等阵地,加强学风建设的宣传教育
学生宿舍一般都设有橱窗,在开展学风建设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辟有关学风建设专栏,组织广大师生探讨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学风建设的措施,进一步推动学风建设。此外,各楼层可以布置宣传板,让同学们在业余时间在自己的版报中展示出本寝室同学的风采,以此向学生宣传身边优秀的榜样,培养一种学先进、做先进的好风气。此外版报内容还可开辟一些专栏,如好书点评、历史上的今天、警钟长鸣、科技信息等。这样学生的情操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学生的素质也会得到提高。
在学风建设中,学生的素质过硬是关键,希望以这种途径开创同学争上游、争先进、讲团结、讲友谊的风气,营造健康向上、前进求实的学习风气。
3.健全规章制度,推进学风建设
学校要把大学生在寝室里的表现进行量化,列入德育考核的内容,同时将学生在寝室文化建设与管理中的情况与学生的切身利益挂钩,具体为与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的评比结合起来,与奖学金的评定,与学生的入团、入党、毕业分配鉴定结合起
来,以此强化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教育意识。这些措施必须认真实施,严格管理,督促学生遵守各项制度,用制度和规范来约束大学生在寝室中的行为,从而为学生在寝室正常地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
4.树立典型,开展示范教育
在寝室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树立典型的寝室,可以对广大的同学起到很好的示范教育的作用。具体而言,对于优秀的寝室,根据其不同的特点进行挂牌,比如对一个有学生党员的寝室挂牌“党员寝室”,寝室卫生一直很好的挂牌“卫生免检寝室”等等。这样,既可以对其它寝室起到一种示范作用,又能对挂牌的寝室起到激励作用,激励之下的挂牌寝室又会更加努力,积极进取,争创新的佳绩,因而其示范作用进一步得到加强,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积极向上的良性循环。
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建设的过程,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为高校学风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维,王慧琦.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理论界.2006(8)
[2]李秀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J].理论观察2005(5)
[3]龚建林.寝室文化建设初探[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4]刘鹤成.学生寝室文化的结构模式及其管理建设[J].鄂州大学学报2004(3)
[5]曲贵江.高校寝室文化的分析与研究[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2(1)
[6]曾志伟.寝室文化建设——高校德育工作的突破点[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1)
第三篇:浅谈高校学风建设
试论我院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管系陈怡
摘要:学风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也是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集中体现。作为校园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风建设水平从一个方面反映着高校的办学能力,它对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界定了高校学风的内涵,接着分析了我院学风建设中的优势和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风;学风建设
众所周知,学风好坏是高等学校办学思想、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生思想品质、学习态度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高校学风建设是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及高校校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积极思考开展学风建设问题,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的形势下,我们面临新的复杂的情况。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个性、道德品质发生着变化,纵观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发展轨迹,总的来看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面貌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在社会急剧转型期,竞争加剧,观念失衡,物质利益凸显,网络化的普及,以及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等因素的增加,给大学生学习、生活、价值观念等带来较大影响,甚至使他们产生种种迷茫和困惑。在学习上,很多同学认识和理解不到位,对大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不能适应,学习功利化思想严重,缺乏学习动力,对专业不感兴趣,学习散漫,旷课、迟到、早退现象在大学校园里屡见不鲜,学生沉迷网吧、过分迷恋小说现象大大存在,部分学生诚信意识淡漠、荣辱观颠倒,这些现象给学风建设带来不和谐的声音,起到较坏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首先界定了高校学风的内涵,接着分析了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
一、高校学风的内涵及其体现
对高校来说,学风好坏直接关系着办学质量的好坏。学风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原国家教委和教育部从1993年开始,对普通高等学校开展本科教学评估以来,虽然评估工作分类很多,评估方案指标体系也在不断修改并完善之中,但无论怎样,都把学习风气作为主要观测点。关于高校学风概念的界定,许多学者和高校工作者发表了很多见解,在语言表述上也各有千秋。总结起来,一般多认为高校学风是指高等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治学目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这是一种较为广义的说法,实际上包括三个层面:领导治校、教师治学、学生学习。目前高校学风谈论的主体对象应该是学生,学风是校风的一个重要标志和构成。如果把学风的内涵过分扩大,不利于抓住学风建设的主要矛盾。为此,高校学风也可这样阐述: 学风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是学生在校园中,经过长期教育和影响逐步形成的行为风尚。这里首先强调学风的主体是学生,其次强调学风是学生在校行为的整体反映,最后还强调优良学风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它是一个积累过程,不是一朝一日的事。
二、我院在学风建设中的优势。学校的学习风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校园氛围。美丽幽静的校园环境,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外部条件,它们会感染、熏陶、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拼搏进取;另一方面,学生管理。优良学风的形成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优良学风的学校必须有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化的日常管理工作。我院在这两大方面存在的一定的优势,从1993年建校以来,创办人就致力于校园环境的改造与美化,升达建筑风格古朴而凝重,蕴含传统文化精华的匾额,随处可见。校园内励志的条幅,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从全方位营造出“宁静、好学”的升达精神。第二个方面,在管理制度方面,升达有完善严谨的规章制度,并且按照创办人提出的升达行事准则“计划创新、执行彻底、考核严谨、赏罚分明。”使我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有较强的执行力。在学生管理方面,我院建校以来,对于学生的严格管理,是一贯的管理风格。同时,创办人又进一步提出“三三三”制,更加明确了严而不苛的管理理念。所以,我院的学风建设有良好的基础,有建校14年优良传统的积淀。
三、我院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本人多年从事教学及管理工作的经验,本文认为当前我院学风之中主要有下属问题:
首先,面对压力,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差。作为兼有知识分子和青年双重身份的大学生是社会上对新事物最敏感、最积极的群体,思想观念及行为上受社会变迁的影响显得直接和尖锐,他们一方面担负家庭的期望和重托,学习有些急功近利,另一方面又面临着角色转换和角色定位的困惑,处在学习和就业的压力下,自身的心理和实际能力难以适应现实生活。面对着新的学习方法、有实力的竞争对手、专业的兴趣和潜力、就业和深造的矛盾、经济的拮据和压力等,很多同学又感到力不从心,当学习没有取得预期成绩时,心理上觉得难以适应和接受,造成学习兴趣低落,转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寻求精神解脱。
其次,部分学生诚信意识淡漠、荣辱观颠倒。现在的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即使有些农村学生不是独生子女,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也很少劳动。从小到大整个生活主要就是学习,生活领域狭隘,易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同学在学习中没有明确的奋斗日标和人生理想,缺乏明确而科学的学习和生活规划,在生活中盲目追求“轻松快乐”,缺乏吃苦精神,错误地理解社会上所提倡的“快乐成才”的观念,认为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是不快乐的,从而滋生出“不劳而获、好逸恶劳”的错误价值观,部分同学抄袭他人作业或论文,甚而使用作弊手段通过考试,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诚信意识淡漠,荣辱观颠倒。有的同学在生活消费上,相互攀比,追求高消费,追逐名牌,过分讲究衣着打扮,而没有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
再次,自控能力差,缺乏吃苦精神。中学阶段的严管环境和只注重学习成绩不注重其他能力培养的应试教育模式,造成部分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律能力较弱,对大学相对宽松的教学管理模式不适应。同时,缺乏吃苦精神,学习上没有毅力,学习散漫。
最后,部分教师的教学质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少数教师教学方法和内容陈旧,教学水平和吸引力不够,无法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知识面拓展;有的教师上课不愿意花精力进行课堂管理,对于课堂上学生的各种迟到、早退、打磕睡、吃零食等现象既不引导教育,也不纪录管理,更不执行学校关于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日久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行为的随意性和不严肃性,影响了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
四、完善我院学风建设的对策
学风建设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学生本科阶段的学习是最基础的,一定要扎实认真,一个高呼60分万岁的毕业生和一个坚持高分的毕业生,体现的不仅是分数的差异,他们学习的态度,处理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将截然不同。学生只有热爱专业,刻苦学习,才能心态平和,才能学到基本的本领,这种态度和本领对他今后的成才会很重要。因此,在学风建设上绝不能手软,一定要严格要求,绝不纵容,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思想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鉴于此,本文人为主要可以采取下属对策:
首先,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学时代处于人生的思想道德养成和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要阶段,需要全面地认识人生和社会,也需要明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需要在适应现代生活中具备知荣知耻、尊荣拒辱、尚荣斥辱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伦理。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对于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持久的学习目标,端门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学生也才能客观地对待现实社会,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作用,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成才上来,树立起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观
念,刻苦学习,报效祖国。
其次,加强制度建设,优化学习氛围。根据学校、院系的具体情况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和制度,加强混合教学班学生上课签到、抽查制度、学生宿舍学风建设和管理制度、辅导员联系任课老师制度,教学督导制度等,加强课堂、宿舍的管理督促力度。辅导员应深入了解学生在课堂、在宿舍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分类研究解决。同时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多开小班会、寝室会,举办高年级和低年级同学学习交流与生活体会等活动,就同学们反映的学习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作相应的处理、引导。对低年级同学,加强大学学习方法的引导和适应性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对高年级同学,在低年级养成习惯的基础上要加强督促和管理,因人而异,因势利导,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职业教育,引导他们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以便适应将来的发展。
再次,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抓好课程的建设和管理,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把教学方法改革作为根本手段,教育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努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感染性、针对性,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学校应建立开放型实验室,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和开展课外学习和科技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风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课外时间进行学习,提高自学能力,更新学习观念,学会利用网络获取有益信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更强的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如各学科竞赛、“挑战杯”竞赛、数模竞赛、电了设计大赛、网页设计大赛等活动,支持学生开展各种科技制作、发明、创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带头作用,在学生中形成互学互助、赶、学、帮、超的学习氛围。坚持管理和引导井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风
建设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校要在健全制度,规范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挖掘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把建设优良学风转化为广大学生的自觉行动。通过开展“优秀大学生成材报告会”、“优秀大学生学习、工作与社会实践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引导同学们积极向优秀大学生石齐,激发同学们遵章守纪、刻苦学习的自觉性。由于所选拔的优秀大学生在年龄、生活经历、成才条件与广大同学较接近,能产生更多的共鸣,使大家感到亲切可信,更易激起他们的上进心。对同学们的成才起到榜样示范、激励、约束和自我教育作用。同时积极开展优良班风、优良学风的创建活动,调动广大学生积极性,通过发挥学生党员、积极分了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带动所负责的班级、宿舍和身边的同学勤奋学习、积极向上,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营造积极向上、互学互助、公平竞争的学风和班风,你追我赶,在学风良好的集体中团结友爱,共同提高。
总之,学风是一所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的根本所在,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一所大学的之根本。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涉及面很广,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管理部门和学生下干部各方面力量的作用,既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又抓课堂教学质量、日常管理、考风考纪和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形成“齐抓共管”的氛围。同时,要建立具体可行的制度,形成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长抓不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四篇:浅谈高校学风建设
浅谈高校学风建设
导读]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高逃课率、高不及格率、高淘汰率等现象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高逃课率、高不及格率、高淘汰率等现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教学手段信息化、就业市场化等复杂背景下,如何抓好当代大学生的学风,已成为众多高校关注的共 关键词:大学生;学风建设;问题;成因
学风是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来的态度和风气,是其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精神等内在品格在学习上的外部反映。学风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它渗透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之中,其实质是教育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和动机,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优良的学风既是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教育质量的重要内涵。全国高校学风建设会议强调:高校要加强学风建设,塑造大学精神。然而随着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在高校学生群体学风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在当前已经引起学校、社会和家庭的高度关注。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大学生学风建设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a.学生自身缺乏学习动力,这是导致学风恶化的根本原因。很多同学进入大学以后,缺乏明确的目标,尤其是低年级新生对于如何安排大学学习生活比较迷茫,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致使逐渐迷失自我。b.教师教学缺少吸引力。近年来,学生旷课现象愈加普遍,几乎每位同学均有不同程度的旷课经历,旷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自身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其次认为教师教学水平是影响学生到课情况的主要因素。c.考试作弊现象较为普遍。相当一部分同学对考试作弊存在侥幸心理,不能正确认识考试这种检测形式,影响了良好学风的形成。d.学生学习负担重。学生花相当大的时间在课堂听讲上,课后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所学内容及时复习,也较少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影响了知识面的拓宽。e.学生缺乏积极的兴趣和爱好。随着计算机普及应用,很多同学迷恋游戏和上网,有些甚至身陷其中,不能自拔,严重的影响了学习。
基于此,我们便不难发现,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工程,学风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社会声誉,甚至关系学校的生死存亡。为此,学校应重视学风建设,切实加强学风建设。在校大学生既是良好学风的创立者、诚信传播者,又是一个受益者。我们在具体的工作落实中应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理想的标杆,品行的榜样,学习的表率,生活的强者”作为大学生示范群体的培育目标,以“先进性与群众性,普遍性与特色性,分层实施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为工作原则,遵循“培育、整合、建设、提升”的基本工作思路,及时发现并指导学生群体中那些思想基础好、自主发展意识强并形成一定特色的群体,使之按照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进一步发展、提高,成为学生示范群体,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主力军。
同时,针对现今高校学风的现状,我们还可以清醒的认识到,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它的解决既需要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学风建设的重要性,还需要学校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并配以一系列的思想教育工作,同时需要教师良好
教风的带动和感染,需要一整套相互配套的制度。
那么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最为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几个方面入手,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的带动、树立学风建设,以求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a.加强诚信教育,带动学风。在开学之初,就通过一系列的诚信活动带动良好学风的形成。如新生入学教育、开学典礼、主题班团会及成功人士宣传等等,让他们充分理解诚信的重要性,另外,应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确做一个有诚信的人,首先要从优良学风的形成做起,使他们了解到上课积极思考、独立规范地完成作业,虚心求教,刻苦钻研等好学风才是诚信的具体表现,而抄袭作业,考试作弊,不懂装懂等现象不仅是不良学风的表现,更是不讲诚信的表现。b.加强班风建设,促进学风。现今大学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大学辅导员缺乏,精力有限。而整体良好学风的形成,最终是需要每个班级都能形成一种优良的学风。无疑,辅导员资源的缺乏就决定了抓班风的任务必会最终落到学生干部的肩上,尤其是我们的班干部。因此,抓班风应从学生干部抓起,从班干部、寝室长抓起。因为无论是上级精神的传达,还是学校规章制度的落实,最终都要靠我们的班、团干部。而且,班、团干部最了解本班的实际情况,他们知道本班存在着哪些问题,对后进同学的性格、家庭背景也有一定程度地了解,能够找到最切合实际的办法去帮助他们,他们也知道教师在教学方面有些什么问题,同学对老师有哪些意见,可以及时地将这些信息反馈给老师。所以,只有抓好这一批人,再由这些人领导和带动周围的人,才能最终促进整体学风的提高。为次,我们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首先,要加强学生干部的学风建设意识,让学生干部们认识到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积极性。只有让他们拥有了抓好学风建设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他们才会支持、配合学校的学风建设,积极主动地搞好本班的班风建设。其次,学生干部自己必须做好表率,树立威信,这样才有感召力去号召和带动周围的人。c.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促进学风。我们应多方位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向他们宣传加强学风建设的意义和具体做法。建议家长大力配合学校管理,重视学风建设,鼓励他们积极提出宝贵意见,与此同时,加强家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优良学风。d.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树立学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应该邀请成功人士、优秀学生以经验交流会、新老生座谈会、班会等形式介绍经验,同时加强人生观、学习观教育、组织优秀学风班级事迹展,是同学通过教育和学习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了解自己的差距。e.充分利用帮教的作用,校正学风。对学习还存在困难的学生,我们应秉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理念,积极采取帮教措施。一是先进带后进,使学习优秀的学生与学习较差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教,帮他们及时解决学习上的问题。二是对一些懒散成性、不能独立自觉学习、家长教育无效的学生,辅导员要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耐心教育和引导,督促检查落实学习情况。三是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这些学生加以辅导,努力缩短他们与优秀学生之间的距离。学校要为他们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学习进步档案,以促进他们学风的转变。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又能发现学风建设又是广大学生自主的自我教育活动,对每个学生个体来说优良学风的形成首先在于为自己构建强烈的学习动力。于是,我们的工作又该偏向以下两个方面:
a.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学术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各高校应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巨大的育人功能。规划、布置好各种橱窗、展牌、宣传栏,完善校园的人文景点;着力抓好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清新、整洁的学习环境;大力
开展校园科技文化活动,鼓励教师、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高校应认真抓好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阵地和团体建设,重点扶持一批优秀学生团体,通过学生团体的活动来凝聚人才、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b.大力加强学生科研工作。学生科研工作是学风建设的重要评价指标。各高校应逐步完善大学生科研活动的管理机制,逐步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立项制度。更要深入研究大学生科研的特点和特色,逐步形成学生科研的优势项目和基地,鼓励有能力的同学都能投入到科研活动中。总之,学风建设是高校现今工作的主旋律,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是高校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对高校的学风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树立长期建设的思想,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形成全员意识和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运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力推进学风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高校人才的各项素质。
参考文献
[1]赵沁平.在全国高校学风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R].2004,5.[2]任海林.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3]程样国,舒涛,韩艺.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南昌大学学报,2005(5)
[4]易联树,袁成.对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3(4)
[5]王文涛,谢水波.高校学风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
第五篇:高校学风建设
浅析高校学风建设
——纠正不良学习习惯,提高上课学习效率
【作者】 龚芸【单位】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土建分院
【摘要】
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为了迎合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大高校持续扩大招生。然而在高校扩大招生的同时,各大高校的学风学纪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当今的大学课堂上,平凡出现大规模的旷课逃课现象,上课同学也是出现大面积的低头现象。面对这个大学生的高淘汰率,高不及格率,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教学手段信息化、就业市场化等复杂背景下,如何抓好当代大学生的学风,已成为众多高校关注的共同问题,尤其是工作在学生教育一线的辅导员,更应值得深思。
【关键词】 大学生学风建设问题学习效率
黄钟大吕,是国家的和谐;祥和互助,是社会的和谐;共享天伦,是家庭的和谐;学风蕴秀,是校园的和谐。学风是学生在学习上体现的态度和风气,是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目的,及学习精神等内在品格在学习上的外部表现。学风建设在各个高校教育建设中都是重要的一项建设环节,它渗透在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之中,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培养科学发展、全面发展的思维观念,为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良好的学风建设不仅是一所高校办学,教育质量的体现,更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从而真正实现中国梦!然而在当下社会人才稀缺,高校大规模扩招的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突显种种问题,不仅学校高度重视,同时社会,家庭也高度关注。我作为一名辅导员教师,深有体会。
首先,我们应先关注大学生大范围出现此现状的原因:
1.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革新,信息交换速度越来越快,几乎所有的大学生运用现在化设备(智能手机,电脑,移动网络)即可足不出户获取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这种生活方式便利快捷,同时也催生这批90后大学生在行动与思维两方面出现懒惰现象,同时电脑游戏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使本在温室里生长的90后们用简单便捷的方式获得数倍大的愉悦。现代化的科技促使了大学生慵懒的生活态度,即使上课学习是大学生的本职工作,他们也更愿意放弃繁重的工作,用简单的生活方式获取最大的快乐。
2.繁重压力下的解放;在进入大学前,学生们都是长期生活在繁重的学习日常当中,在学校有班主任老师管理,在家父母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同时他们还有最为重要的目标,那就是高考。而大学的学习生活却与高中的有天壤之别,大学的学习生活主要要求自主学习,没有外界压力介入,同时大学学习较为轻松,自主安排时间较多,学生学习选择时间较多。对于刚刚结束高压学习生活条件下的大学生来说,在大一时期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习生活过于散漫,想要纠正则就要花上更多的时间去改正。
3.社会舆论导向;由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当代大学生吸收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信息,信息鱼龙混杂,并且当代网络信息缺乏有效管理,尤其中国大陆网络暴力充斥整个互联网。大学生在接受如此庞大的信息过程当中无法有效过滤消极信息,此类信息给许多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当中带来消极思想,在大学生养成正确价值观念的关键时期植入金钱至上、知识学识不重要等种种不良观点,学生们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同时懒惰思想的催生导致学生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4.教学方式的一成不变;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在科学技术快速革新的今天,师生关系已大不如从前,从以前的“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学
生自主学习,但是老师的引导也尤为重要。但是现在高校中很多讲师,他们在上课过程中完全不结合当下社会实际,完全按照课本进行单一的“念书”教学,这使本来就枯燥无味的科学技术更显乏味,同时他们不主动了解学生想法,仅为完成教学任务盲目教学,使得大量学生旷课,就算是来到教室的同学也成了低头族的一员。
5.教学设施,教学环境的革新;如今的90后大学生在自主独立生活前都是家中的皇上,公主,他们在“温室”中成长。而且时代在变化,一所学校有足够的校园文化底蕴是需要长期的积淀才产生的,一所学校有了足够的校园文化底蕴的同时,也就说明它的教学环境与教学设备已经受到这个时代的淘汰。对于与高科技产品长期相处的90后大学生来说,尖端的教学设备和适宜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尤为重要的。但是很多学校因线路老化,或是其他原因未更新教学设备,这就导致教师教学过程当中的滞后性,同时也让大学生在严酷的教学环境下无法安心学习。
以上仅为五项当前影响大学生正常上课学习的关键原因,对于逃课现象,我认为严格的考勤制度(学生会的考勤,班委的考勤以及任课老师与辅导员老师的考勤)能很大程度上减少与杜绝学生旷课的情况发生,但是“身在教室心在外”的学生在教室中不仅不能安静的认真上课,更是低头族,这不仅影响老师上课心情,也严重影响认真学习的学生们的学习态度。
针对以上五项影响学校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切实做到纠正不良学习风气,完善教学教育制度,点对点、线对线的作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达到校园学习风气的改善尤为重要。
1.大一严格学习制度是大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大一时期的早操,晚自习,早读课程等一系列严格的教学任务要求学生严格完成,这不仅是给刚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不完全放松的机会,同时也是让同学养成一个早睡早起的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在保障学生在校期间身体健康的同时,提高同学上课学习效率。
2.健全的观察体制与心理辅导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内在影响其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要让大学生们在课堂上“抬头”做人,健全的心理观察体制与心理辅导工作是不可或缺的。这需要辅导员老师将及时有效的以各种途径获取各个同学确切的心理变化,并以一定的时间规律开设类似“心灵鸡汤”的主题班会,帮助同学在内心里学会学习,理解学习的内在意义。
3.新的上课制度;在保证习惯与心理等问题良好的情况下,在教学现场实行有效的措施是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涣散注意力的重要保证。其中,移动电子产品是涣散同学们注意力的罪魁祸首之一,而要让同学们放下它们且无怨言则是我们老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并有效的将课堂制度进行有效的改革。例如:某高校采用课堂手机编织袋的形式要求同学上课前将手机放置于相应自己学号编织袋内。这不仅有效的节约了因考勤而浪费的点名时间,同时也从教学一线杜绝了“低头族”的产生。
4.教育方式的转变;传统教学的枯燥是绝大多数大学生成为“低头族”的重要原因,所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刻不容缓。这不仅需要任课老师本着负责的态度备课教学,同时也需要学校根据各专业开设多方面的专业类活动,这不仅是使普通的教学生动起来,也极大程度的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
5.教学环境的改善;人类社会的进步催促着人们不可能再在闷热的教室内工作学习,所以学校应在条件富裕的情况下为同学们打造最为舒适的学习环境,并将校园的绿化做到最极大化。
从上述观点意见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学风建设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本质的教育,同时也关系到校园,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基于此,我们不难发现,高校的学风建设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人才工程,它不仅关系到一所高校内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更关系到一所高校的声誉甚至于一所高校的存亡。为此,学校应重视学风建设,切实加强学风建设。在校大学生不仅要是良好学风的创建者、诚信传播者,更要是一个受益者。我们在具体的工作落实中应
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理想的标杆,品行的榜样,学习的表率,生活的强者”作为大学生示范群体的培育目标,以“先进性与群众性,普遍性与特色性,分层实施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为工作原则,遵循“培育、整合、建设、提升”的基本工作思路,及时发现并指导学生群体中那些思想基础好、自主发展意识强的同学并将他们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群体,使之按照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进一步发展、提高,成为在校学生的示范群体,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主力军。
同时,我们还应该意识到,学风建设不是一项简单而又简短的工程,是需要各高校长期持之以恒的努力去建设的,并针对各时期阶段大学生出现的各类不良学风现象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学校采取有效引导的同时应大力宣传学风建设,让每一位在校大学生都能深刻体会到学风建设的重要性,配以一系列规范加以约束,这才能使每一位大学生都成为学风建设的受益者,并在离开校园后成为祖国的一名优秀栋梁。
参考文献
[1]赵沁平.在全国高校学风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R].2004,5.[2]任海林.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3]程样国,舒涛,韩艺.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南昌大学学报,2005(5)
[4]易联树,袁成.对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3(4)
[5]王文涛,谢水波.高校学风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