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风险应急预案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提高企业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突法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及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1·3 工作原则
企业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应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加强对环境事故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指导,使企业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
(3)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可为本企业和其它企业及社会提供服务,在应急时快速有效。1·4应急预案适用范围
本厂区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包括废气、废物、粉尘、噪音事故排放等对河水造成污染、对当地大气环境造成污染、以及对厂区员工或周围居民的生命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环境污染事故。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厂区范围内人为或不可抗力造成的废水、废气、固废(包括危险废物)、粉尘、噪音、破坏事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危急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等。1·5危险辨实与评估
厂区如发生环境污染事故,从物质的属性上分主要有污水、大气;从事故的类型分主要有火灾、废水事故排放、大气事故排放等。
最易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是化学品存储区、柴油储罐、生产区、废水处理区等,是防范事故的重点区域。人的操作失误、防护不力、管理措施不到位和工作场所的设备设施存在隐患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发生事故时,采取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主要环境因素分析 2·1易燃易爆物品
本公司仓库贮存的易燃易爆品、现场特殊生产设备,在搬运、装卸、堆放、使用过程中,若操作、管理以及生产使用不规范,极易着火或爆炸。2·2其它因素(1)用电事故
公司厂区内电气设备较多,电气网路相对繁杂,而且大功率机械加工设备相对较多,如果漏电或绝缘损坏、老化,维修不及时或误操作等,有可能造成火灾事故。(2)噪声伤害
本厂各种生产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噪声。操作者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会对操作者的听力、神经系统等产生危害。(3)粉尘、废气(氮、硫化物)、污水超标排放
如本厂在生产过程中粉尘、有害气体、污水超标排放,则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2·3 向环境转移途径 空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要素是危险性物质向环境转移的最基本的途径,同时这三种要素之间又随时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随着空气和水体环境发生迁移、分散稀释和降解转化运动。
2·4 次生/伴生污染
根据危险因素分析,本公司库房、煤磨袋收尘、锅炉、煤自燃等,一般会引起火灾、爆炸,同时易挥发物料、粉尘、有害气体向外环境溢出或扩散,很可能产生的伴生/次生污染。2·5 事故危害的分类和分级 2·5·1分类
事故分为二类,一类:火灾和爆炸;二类:一般泄漏、排放。2·5·2分级
按事故危害程度分级。
(1)一类I 级:发生生产控制、设备故障等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一类II 级:少量可燃液体或气体泄漏起火,在现场能迅速切断泄漏源并扑灭的火险。
(2)二类I 级:范围性粉尘含量、烟气有害物排放超标,并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二类II 级:局部性粉尘含量、烟气有害物排放超标,并对环境造成影响。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应急救援设备、器材配备
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消防水池、消防泵、干粉灭火器以及相关应急设施、设备。4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 4·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
企业组建“重大环境事故应急救援小组”,由总经理俞利群任组长,俞利明、金士锋任副组长,组员由生产部、保安部、供应部、公司办各主要负责人 担任。4·2 各成员职责
4·2·1 组长负责组织、指挥厂区的应急救援工作,协调部门关系。4·2·2 副组长全面协助组长的救援组织、指挥工作,及时报警,及时向上级政府部门汇报事故情况、向邻近单位通报事故可能带来的影响。在组长外出时全面履行组长、副组长职责。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4·2·3 生产部组织各车间经验足、身体好的精干力量组成应急小分队,在组长指挥下进行现场事故紧急处理,解救被困人员,控制事态发展,消除事故后患。事故处理完毕后及时清理现场,马上恢复生产。平时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能力。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4·2·4 保安部在应急救援时,疏散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的人员,维持现场秩序,保证救援物资、人员畅通。
4·2·5 应急救援时做好物资保障工作,平时及时采购生产部上报的应急物资。
4·2·6 公司办主要负责事故现场调查取证,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调查分析主要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和范围,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协助组长、副组长完成事故应急预案的修改或完善工作;负责编制环境污染事故报告,并将事故报告向上级部门汇报。5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5·1 报警
泄漏事故为I 类或I 级的,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应迅速向市主管部门等上级领导机关报告。在储存、运输中,如操作人员或巡检时发现危险目标发生泄漏,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操作人员无法控制时,应立即用电话向公司事故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总经理)汇报,组长找不到立即向副组长汇报。遇到重大险情时组长、副组长立刻向政府有关部门报警。
各职能部门及生产车间主要负责人电话24 小时畅通。报警和通讯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a 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b 事故类型:火灾、爆炸、泄漏(暂时状态、连续状态); c 估计造成事故的泄漏量; d 事故可能持续的时间; e 健康危害与必要的医疗措施; f 联系人姓名和电话。6 风险防范措施
对已确定的危险目标,根据其可能导致事故的途径,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避免事故发生。各种预防措施必须建立责任制,落实到企业和各人。一旦发生情况时,尽力降低危害的程度。6·1废水事故排放的风险防范措施 本厂污水处理站由专门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和解决。(1)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责任人。(2)实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并严格执行。(3)做好劳动保护具的放置和管理工作。
(4)做好安全防护设施管理工作,持续进行安全生产和安全培训。6·2粉尘事故排放的风险防范措施
(1)建立公司内部环保管理三级网,制定环保行动计划,不断改进公司的环保工作,以减少来自社会关于公司环保问题的投诉、来信或反映。
(2)中控操作人员24小时对在线除尘设施的操作监控,在操作中严格按除尘设施的设定运行参数进行操作和监控,及时发现和掌握运行中的参数变化,调整参数至正常运行范围,使其保持和稳定在最佳运行状态。当判断除尘器现场故障时,应及时通知巡检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处理。
(3)中控操作人员在保证窑、磨、装包机等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在开、停窑、磨、装包机等设备过程中,应尽全力减少和消除粉尘超标排放。遇开停窑、磨等不可避免的工艺超标排放(非责任事故性排放)时,中控主任有责任向公司或环保局环境监察职能部门的有关人员汇报或说明,并作好相应记录,以便事后查询。
(4)巡检人员和岗位人员按公司环保管理三级网制度(一级:巡检工或岗位人员;二级:环保管理技术人员、车间主任;三级:各部门领导)。逐级解决和反映环保设施问题,对现场控制的除尘设施,巡检人员应严格履行工作标准,及时发现、报告、处理除尘器故障。
(5)各车间主任、值班长、中控操作人员应积极协助环保管理技术人员的日常工作,及时提出检修内容或建议。
(6)工艺、机械、电气、仪表等专业主管及技术人员负责配合环保管理技术人员搞好本厂环境保护工作,积极地搞好与环保设施相关联工作。
6·3 废气超标排放的风险预防措施
(1)定期进行在线监测数据比对,保证在线监测数据的准确性。(2)环保工程师负责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烟气排放情况在线监控,及时发现和掌握运行中的数据变化,并通知中控调整参数至正常运行范围。当排放超标时,应及时通知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处理。6·4 噪音超标的风险防范措施
(1)本厂的噪音问题由专门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和解决。(2)积极寻求新材料、新技术对厂界噪音进行降噪处理。6·5 发生物料泄漏后的具体预防及应急措施
针对物料泄漏、废弃物排放失控的部位和原因,用提前准备好的沙袋、消防等设施,进行覆盖、拦截、引流等措施,启动相应的水泵,并对雨水沟和污水沟进行相应的切换,以防止污染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采取相应的回收、吸附等措施清除污染物,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要重点保护污水处理装置正常运行,一旦泄漏物料进入污水系统,将事故废水切入事故蓄水池,以防污水排入附近水环境,造成超标排放。生产装置区等应有备用防护服,面罩,以及手套、氧气瓶、应急灯等相关的救生装置若干,以应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需要。7 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7·1 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方式、方法
当发生重大爆炸或泄漏事故时,由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实施紧急疏散、撤离计划。事故区域所有员工必须执行紧急疏散、撤离命令。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应立即到达事故现场,设立警戒区域,指导警戒区内的员工有序的离开。警戒区域内的各班班长应清点撤离人员,检查确认区域内确无任何人滞留后,向事故应急救援小组汇报撤离人数,进行最后撤离。当员工接到紧急撤离命令后,应对物料进行安全处置无危险后,方可撤离岗位到指定地点进行集合。7·2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发生重大事故时,可能危及周边区域的单位、居民安全时,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应与政府有关部门联系,配合政府工作人员引导相关人员迅速疏散至安全地方。7·3 消防设施
根据水泥企业及设计规范要求,厂区内应设置水消防系统、干粉及泡沫消防系统。并满足消防水用量、泡沫及干粉灭火器用量。7·4 应急通信、报警及照明
整个厂区各系统的通信电缆均各自独立,自成系统。整个厂区的报警系统采用消防报警系统、手动报警和电话报警系统相结合方式。整个厂区的照明依照《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设计。在防爆区内选用隔爆型照明灯,正常环境采用普通灯。7·5 救援设备、物质及药品
公司的汽车配备专职驾驶员,随时可作应急之用。厂区内危化品仓库均配备所需的个体防护设备,便于紧急情况下使用。8 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 8·1 事故救援工作结束的确定
当事故已得到有效控制,事故现场处置已完成,现场监测符合要求,由相关部门宣布事故应急工作结束,并进行事故现场的善后处理,对厂区进行恢复、重建工作。9 公众教育
我厂将负责对企业邻近地区开展公众宣传和发布本企业有关安全生产的基本信息,加强与周边公众的交流,如发生事故,可以更好的疏散、防护污染。采取的方式:口头宣传等。10 演练计划
10·1 演练分类及内容 10·1·1 演练分类
(1)组织指挥演练:事故应急救援小组按应急救援预案要求,以组织指挥的形式组织实施应急救援任务的演练;
(2)单项演练;生产部组织应急小分队开展的应急救援任务中的单项科目的演练;
(3)综合演练;由事故应急救援小组按应急救援预案要求,开展的全面演练。10·1·2 演练内容(1)事故应急处置抢险;(2)通信及报警信号的联络;
(3)各种标志、设置警戒范围及人员控制;(4)厂内交通控制及管理;
(5)向上级报告情况及向友邻单位通报情况;(6)事故的善后工作。10·2预案评估和修正
事故应急救援小组经预案演练后应进行讲评和总结,及时发现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的问题,并从中找到改进的措施,对预案有关程序、内容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第二篇:医院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医院环保事故应急处理工作预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为依据,正确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原因造成的局部或区域环境污染事故,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快速有效的进行现场应急处理、处置,保证院区及周边环境、居住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止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特制定适合本院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应急救援预案的指导思想:体现以人为本,一旦发生突发事故,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快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二、应急预案适用范围
本院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包括废水、危险废物事故排放等对河水造成污染、对当地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对院内员工或周围居民的生命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环境污染事故。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院区范围内人为或不可抗力造成的废水、废气、固废(包括危险废物)、破坏事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危急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等。
三、危险辨实与评估 医院内如发生环境污染事故,从物质的属性上分主要有污水、固废。从事故的类型分主要有危险品泄露、火灾、废水事故排放、大气事故排放等。
最易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是化学品存储区、废水处理区等,是防范事故的重点区域。人的操作失误、防护不力、管理措施不到位和工作场所的设备设施存在隐患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四、指挥机构、职责和分工
(一)指挥机构
指挥机构:机构内含现场指挥机构,负责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指挥工作。
总指挥:吴有华 副总指:陈建平
成 员:翁永建 段 萍 张吉霞 范亚玺 廖 旻
魏 武 陈雪花 段晓琴 张俊娥 孙玉芬 牛红育 赵悦彤 张七海
(二)指挥机构职责
负责“预案”的制定、修订;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组织实施和演练;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发生重大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践救援行动;向上级汇报、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三)成员分工
总指挥:组织指挥院区的应急救援。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负责现场医疗事故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工作。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
其他人员:现场及有害物资扩散区域内的洗消、监测工作;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负责维持事故现场稳定,对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
五、风险防范措施
对已确定的危险目标,根据其可能导致事故的途径,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避免事故发生。各种预防措施必须建立责任制,落实到企业和各人。一旦发生情况时,尽力降低危害的程度。
(一)化学品制度的管理措施
1、储于钢瓶内的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受热膨胀,压力升高,能使钢瓶爆炸。
2、有些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相互接触后会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燃烧爆炸。
3、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除具有爆炸性外,还具有易燃性、爆炸或中毒等事故。
(二)废水事故排放的风险防范措施
本院污水处理站由专门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和解决。
1、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责任人。
2、实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并严格执行。
3、做好劳动保护具的放置和管理工作。
4、做好安全防护设施管理工作,持续进行安全生产和安全培训。
六、事故应急措施
1、废水事故排放应急措施:紧急停电时若出现废水系统的供电模块故障,单靠废水调节池的调节容量来缓冲整个院区产生的废水风险是很大的,利用备用的发电设备应急使用。
2、监测系统发现废水水质异常;发现时必须加大对废水排放口的监测频率,及时查找事故发生原因并排除。
七、事故处置程序
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应立即将事故情况上报后保部或环保中心。报告内容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事故的简要情况、污染源种类、数量、性质、伤亡人数等等。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
根据专项指挥部总指挥的指令,立即组建现场救援组明确成员及现场组长和副组长,并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组员接到命令后,立即赶到现场,根据污染源总类、数量、性质为事故处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防止事故的扩大蔓延,防止二次危害的发生。要对现场的重要物资和设备等进行安全转移。
(一)现场污染控制
1、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切断污染源,隔离污染区,防止污染扩散。
2、及时通报和疏散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人员并参与受危害人员的救治。
(二)现场调查与报告
1、污染事故现场勘察和技术调查取证。
2、环境监测:一般要求水污染在4小时内,气污染在2小时内定性检测出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可能的危害。24小时内定量检测出污染物的浓度、污染的程度和范围,发出检测报告,并采取污染跟踪监测,直到污染事故处理完毕,污染警报消除。
八、现场保护
医院内必须保护事故现场,参加救援抢救的每个人要严格保护事故现场,确因抢险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作出标志、拍照、纤细记录和绘制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主要痕迹、物证等。
九、应急保障
保证事故应急救援所需要经费充足、通信保障、物资保障、宣传和培训等。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培养一技术批训练有素、有责任心的专业人士。
十、预案管理与更新
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或者应急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应及时修改预案。
第三篇: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总则 1.1编制目的
建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提高公司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正确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原因造成的局部或区域环境污染事故,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快速有效的进行现场应急处理、处置,保护厂区及周边环境、居住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止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维护社会稳定。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法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为依据,制定本预案。1.3工作原则
公司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应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
1.3.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加强对环境事故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先抢救人员、控制险情,再消除污染、抢救设备,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员工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3.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指导,使公司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公司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各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
1.3.3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可为本公司和其它公司及社会提供服务,在应急时快速有效。1.4应急预案适用范围
本厂区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包括废气、废物、粉尘、噪音排放及浓硫酸泄露等对河水造成污染、对当地大气环境造成污染、以及对厂区员工或周围居民的生命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环境污染事故。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厂区范围内人为或不可抗力造成的废水、废气、固废(包括危险废物)、粉尘、噪音、浓硫酸泄露事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危急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等。1.5危险辨识与评估
厂区如发生环境污染事故,从物质的属性上分主要有污水、大气;从事故的类型分主要有火灾、废水事故(硫酸泄露)排放、大气事故排放等。最易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地方是化学品存储区、生产区、废水处理区等,是防范事故的重点区域。人的操作失误、防护不力、管理措施不到位和工作场所的设备设施存在隐患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发生事故时,采取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主要环境因素分析 2.1易燃易爆物品
本公司仓库贮存的易燃易爆品、现场特殊生产设备,在搬运、装卸、堆放、使用过程中,若操作、管理以及生产使用不规范,极易着火或爆炸。2.2其它因素 2.2.1用电事故
公司厂区内电气设备较多,电气网路相对繁杂,而且大功率设备相对较多,如果漏电或绝缘损坏、老化,维修不及时或误操作等,有可能造成火灾事故。2.2.2.噪声伤害
本厂各种生产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噪声。操作者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会对操作者的听力、神经系统等产生危害。2.2.3.粉尘、废气(氮、硫化物)、污水超标排放
如果本厂在生产过程中粉尘、有害气体、污水超标排放,或硫酸等大量泄露则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2.3向环境转移途径
空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要素是危险性物质向环境转移的最基本的途径,同时这三种要素之间又随时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随着空气和水体环境发生迁移、分散稀释和降解转化运动。
2.4次生/伴生污染
根据危险因素分析,本公司危险化学品库房的危化品很多都是易燃易爆品,一旦起火爆炸,都会有易挥发物料、粉尘、有害气体向外环境溢出或扩散,很可能产生伴生/次生污染。2.5事故危害的分类和分级 2.5.1分类
事故分为二类,一类:火灾和爆炸;二类:一般泄漏、排放。2.5.2分级
按事故危害程度分级: 2.5.2.1一类:
I级:发生生产控制、设备故障等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II级:少量可燃液体或气体泄漏起火,在现场能迅速切断泄漏源并扑灭的火险。2.5.2.2二类: I级:范围性粉尘含量、烟气有害物排放超标,并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II 级:局部性粉尘含量、烟气有害物排放超标,并对环境造成影响。3 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应急救援设备、器材配备
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消防水池、消防泵、干粉灭火器以及相关应急设施等。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 4.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
公司应急救援小组,由总经理***任组长,副总经理***、***、****任副组长,组员由各部门负责人担任;滨河厂区应急救援小组由总经理助理***任组长,***任副组长,组员由***、***、***担任。4.2 各成员职责
4.2.1 组长负责组织、指挥厂区的应急救援工作,协调部门关系。4.2.2副组长全面协助组长的救援组织、指挥工作,及时报警,及时向上级政府部门汇报事故情况、向邻近单位通报事故可能带来的影响。在组长外出时全面履行组长、副组长职责。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4.2.3生产总监组织各车间经验足、身体好的精干力量组成应急小分队,在组长指挥下进行现场事故紧急处理,解救被困人员,控制事态发展,消除事故后患。事故处理完毕后及时清理现场,马上恢复生产。平时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能力。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4.2.4办公室在应急救援时,疏散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的人员,维持现场秩序,保证救援物资、人员畅通。
4.2.5综合管理部在应急救援时做好物资保障工作,平时及时采购各部门上报的应急物资。
4.2.6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和人资部主要负责事故现场调查取证,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调查分析主要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和范围,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协助组长、副组长完成事故应急预案的修改或完善工作;负责编制环境污染事故报告,并将事故报告向上级部门汇报。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5.1报警
泄漏事故为I 类或I 级的,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应迅速向市主管部门等上级领导机关报告。在储存、运输中,如操作人员或巡检时发现危险目标发生泄漏,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操作人员无法控制时,应立即用电话向公司事故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总经理)汇报,组长找不到立即向副组长汇报。遇到重大险情时组长、副组长立刻向政府有关部门报警。
各职能部门及生产车间主要负责人电话24 小时畅通。报警和通讯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a 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b 事故类型:火灾、爆炸、泄漏(暂时状态、连续状态); c 估计造成事故的泄漏量; d 事故可能持续的时间; e 健康危害与必要的医疗措施; f 联系人姓名和电话。6 风险防范措施
对已确定的危险目标,根据其可能导致事故的途径,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避免事故发生。各种预防措施必须建立责任制,落实到公司和个人。一旦发生情况时,尽力降低危害的程度。6.1废水事故排放的风险防范措施
本厂污水处理由办公室和工程部负责沟通和解决。6.1.1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责任人。6.1.2实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并严格执行。6.1.3做好劳动保护具的放置和管理工作。
6.1.4做好安全防护设施管理工作,持续进行安全生产和安全培训。6.2粉尘事故排放的风险防范措施
在操作中严格按除尘设施的设定运行参数进行操作和监控,及时发现和掌握运行中的参数变化,调整参数至正常运行范围,使其保持和稳定在最佳运行状态。当判断除尘器现场故障时,应及时通知工程部维修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处理。逐级解决和反映问题,对现场控制的除尘设施,维修人员应严格履行工作标准,及时发现、报告、处理除尘器故障。
6.3废气超标排放的风险预防措施
6.3.1定期进行监测数据比对,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6.3.2当排放超标时,应及时通知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处理。6.4噪音超标的风险防范措施
6.4.1本厂的噪音问题由办公室进行沟通和解决。6.4.2积极寻求新材料、新技术对厂界噪音进行降噪处理。6.5发生物料泄漏后的具体预防及应急措施
针对物料泄漏、废弃物排放失控的部位和原因,用提前准备好的沙袋、消防沙等设施,进行覆盖、拦截、引流等措施,启动相应的水泵,以防止污染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采取相应的回收、吸附等措施清除污染物,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要重点保护污水处理装置正常运行,一旦泄漏物料进入污水系统,将事故废水切入事故蓄水池,以防污水排入附近水环境,造成超标排放。
生产车间等应有备用防护服,面罩,以及手套、氧气瓶、应急灯等相关的救生装置若干,以应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需要。7 人员紧急疏散、撤离与救助
7.1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方式、方法
当发生重大爆炸或泄漏事故时,由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实施紧急疏散、撤离计划。事故区域所有员工必须执行紧急疏散、撤离命令。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应立即到达事故现场,设立警戒区域,指导警戒区内的员工有序的离开。警戒区域内的各班班长应清点撤离人员,检查确认区域内确无任何人滞留后,向事故应急救援小组汇报撤离人数,进行最后撤离。当员工接到紧急撤离命令后,应对物料进行安全处置无危险后,方可撤离岗位到指定地点进行集合。7.2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发生重大事故时,可能危及周边区域的单位、居民安全时,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应与政府有关部门联系,配合政府工作人员引导相关人员迅速疏散至安全地方。7.3消防设施
厂区内应设置水消防系统、干粉及泡沫消防系统,并满足消防水用量、泡沫及干粉灭火器用量。7.4应急通信、报警及照明
整个厂区的报警系统采用消防报警系统、手动报警和电话报警系统相结合方式。在防爆区内选用防爆型照明灯,正常环境采用普通灯。7.5救援设备、物资及药品
公司的汽车配备专职驾驶员,随时可作应急之用。厂区内危化品仓库均配备所需的个体防护设备,便于紧急情况下使用。
公司配备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消防水池、消防泵、干粉灭火器以及相关应急设施、应急物资如防毒面具、耐酸防化服、防酸面罩、耐酸手套、耐酸雨鞋、应急车、检修工具、急救药品等。7.6急救、防护措施(主要针对硫酸泄漏)7.6.1急救
7.6.1.1皮肤接触:用湿布擦去硫酸,脱去污染的衣服,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者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如严重者应就医。7.6.1.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立即到医院就医。
7.6.1.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予输氧,或者用2~4%的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如有不适者应就医。7.6.1.4食入:误服者用牛奶、蛋清、植物油等口服,不可催吐,并立即送医院进行治疗。7.6.2预防措施
7.6.2.1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蒸汽或烟雾时,必须佩带防毒面具或供气头盔。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如正压式氧气呼及机或空气呼吸机)。
7.6.2.2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睛。
7.6.2.3身体表面防护:穿防酸服(防腐材料制作)戴橡胶手套。7.6.2.4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酸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7.6.2.5在有硫酸作业时,必须穿防酸服、橡胶手套和护目镜,否则,可有权拒绝作业。8 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 8.1事故救援工作结束的确定
当事故已得到有效控制,事故现场处置已完成,现场监测符合要求,由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宣布事故应急工作结束,并进行事故现场的善后处理,对厂区进行恢复、重建工作。9 公众教育
我公司将负责对公司邻近地区开展公众宣传和发布本公司有关安全生产的基本信息,加强与周边公众的交流,如发生事故,可以更好的疏散、防护污染。采取的方式:口头宣传等。10 演练计划 10.1演练分类及内容 10.1.1演练分类
(1)组织指挥演练:事故应急救援小组按应急救援预案要求,以组织指挥的形式组织实施应急救援任务的演练;
(2)单项演练:生产车间组织应急小分队开展的应急救援任务中的单项科目的演练;
(3)综合演练:由事故应急救援小组按应急救援预案要求,开展的全面演练。10.1.2.演练内容
(1)事故应急处置抢险;(2)通信及报警信号的联络;
(3)各种标志、设置警戒范围及人员控制;(4)厂内交通控制及管理;
(5)向上级报告情况及向友邻单位通报情况;(6)事故的善后工作。10.2预案评估和修正
事故应急救援小组经预案演练后应进行讲评和总结,及时发现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的问题,并从中找到改进的措施,对预案有关程序、内容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第四篇:公司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XX公司
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提高企业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突法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及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l.3 工作原则
企业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应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加强对环境事故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指
导,使企业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
(3)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可为本企业和其它企业及社会提供服务,在应急时快速有效。1.4应急预案适用范围
本厂区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包括废气、废物、粉尘、噪音事故排放等对河水造成污染、对当地大气环境造成污染、以及对厂区员工或周围居民的生命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环境污染事故。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厂区范围内人为或不可抗力造成的废水、废气、固废(包括危险废物)、粉尘、噪音、破坏事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危急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等。1.5危险辨实与评估
厂区如发生环境污染事故,从物质的属性上分主要有污水、大气。从事故的类型分主要有火灾、废水事故排放、大气事故排放等。
最易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是化学品存储区、柴油储罐、生产区、废水处理区等,是防范事故的重点区域。人的操作失误、防护不力、管理措施不到位和工作场所的设备设施存在隐患是造成事故发生 的主要原因。
发生事故时,采取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主要环境因素分析 2.1易燃易爆物品
本公司仓库贮存的易燃易爆品、现场特殊生产设备,在搬运、装卸、堆放、使用过程中,若操作、管理以及生产使用不规范,极易着火或爆炸。2.2其它因素(1)触电事故
公司厂区内电气设备较多,电气网路相对繁杂,而且大功率机械加工设备相对较多,如果漏电或绝缘损坏、老化,维修不及时或误操作等,有可能造成火灾事故。(2)噪声伤害
本厂各种生产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噪声。操作者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会对操作者的听力、神经系统等产生危害。(3)粉尘、废气(氮、硫化物)、污水超标排放
如本厂在生产过程中粉尘、有害气体、污水超标排放,则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3 向环境转移途径
空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要素是危险性物质向环境转移的最基本的途径,同时这三种要素之间又随时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随着空气和水体环境发生迁移、分散稀释和降解转化运动。
2.4 次生/伴生污染
根据危险因素分析,本公司库房、煤磨袋收尘、锅炉、煤自燃等,一般会引起火灾、爆炸,同时易挥发物料、粉尘、有害气体向外环境溢出或扩散,很可能产生的伴生/次生污染。2.5 事故危害的分类和分级 2.5.1分类
事故分为二类,一类:火灾和爆炸;二类:一般泄漏、排放。2.5.2分级
按事故危害程度分级。
(1)一类I 级:发生生产控制、设备故障等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一类II 级:少量可燃液体或气体泄漏起火,在现场能迅速切断泄漏源并扑灭的火险。
(2)二类I 级:范围性粉尘含量、烟气有害物排放超标,并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二类II 级:局部性粉尘含量、烟气有害物排放超标,并对环境造成影响。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应急救援设备、器材配备
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消防水池、消防泵、干粉灭火器、事故池
以及相关应急设施、设备。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 4.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
企业组建“危险品库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在企业应急指挥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编为综合协调组、抢险救灾组、后勤保障组及医疗救助组四个行动小组,组织机构如下图所示。各个行动小组又可以分为多个分小组。4.2 指挥机构
4.2.1专项指挥部:组建一个针对环境污染事故的专项指挥机构。
现场指挥机构:机构内含现场指挥机构,负责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指挥工作。总指挥:XXX 副指挥:XXXXXXXXXXXXXX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X 4.2.2、日常应急救援办公室:负责应急救援的日常工作。组长:XXX 成员: XXXXXXXX 4.2.3、物业管理(行政):协助事故报警及事故处理工作,包括保卫治安、医疗、消防、物质供应等。组长:XXXXXX 成员:XXXXXXXXXXX 4.2.4、应急救援专家组织
根据发生事故的特点,组建应急救援专家组,由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建。组长:XXXXXX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XX 4.3 指挥机构职责
负责“预案”的制定、修订;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组织实施和演练;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发生重大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邦发、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想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4.3.1成员分工
专项指挥部总指挥:组织指挥厂区的应急救援。
物业管理处: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负责现场医疗事故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工作。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
日常应急救援办公室:现场及有害物资扩散区域内的洗消、监测工作;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
其他人员:负责维持事故现场稳定,对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
4.4 日常应急救援组的职责
在发生事故时,应急小组积极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通过平时的演习、训练,完善事故应急预案。主要职责如下:
①主要负责事故现场调查取证;调查分析主要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和范围,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
②承担与当地区域或各职能管理部门的应急指挥机构的联系工作,及时将事故发生情况及最新进展向有关部门汇报,并将上级指挥机构的命令及时向应急指挥小组汇报;
③进行环境污染事故经济损失评估,并对应急预案进行及时总结,协助领导小组完成事故应急预案的修改或完善工作;
④负责编制环境污染事故报告,并将事故报告向上级部门汇报。5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5.1 报警
泄漏事故为I 类或I 级的,指挥部成员应按专业对口迅速向市主管部门等上级领导机关报告。在储存、运输中,如操作人员或巡检时发现危险目标发生泄漏,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操作人员无法控制时,应立即用电话向公司接警室报警。
公司现有通信状况:调度指令通过电话传达。程控总机备有应急电源,以确保24 小时畅通。
各职能部门及生产车间主要负责人电话24 小时畅通。在储存、运输中,如操作人员通过报警装置或巡检时发现危险目标发生泄漏,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操作人员无法控制时,应立即电话向应急指挥小组报警。依据泄漏事故的类别和级别,应立
即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有关成员汇报,确定启动应急救援程序。并通知领导小组其它成员与相关部门。报警和通讯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a 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b 事故类型:火灾、爆炸、泄漏(暂时状态、连续状态); c 估计造成事故的泄漏量; d 事故可能持续的时间; e 健康危害与必要的医疗措施; f 联系人姓名和电话。6 风险防范措施
对已确定的危险目标,根据其可能导致事故的途径,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避免事故发生。各种预防措施必须建立责任制,落实到企业和各人。一旦发生情况时,尽力降低危害的程度。6.1废水事故排放的风险防范措施
本厂污水处理站由专门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和解决。(1)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责任人。(2)实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并严格执行。(3)做好劳动保护具的放置和管理工作。
(4)做好安全防护设施管理工作,持续进行安全生产和安全培训。6.2粉尘事故排放的风险防范措施
(1)建立公司内部环保管理三级网,制定环保行动计划,不断改进公司的环保工作,以减少来自社会关于公司环保问题的投诉、来信或
反映。
(2)中控操作人员24小时对在线除尘设施的操作监控,在操作中严格按除尘设施的设定运行参数进行操作和监控,及时发现和掌握运行中的参数变化,调整参数至正常运行范围,使其保持和稳定在最佳运行状态。当判断除尘器现场故障时,应及时通知巡检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处理。
(3)中控操作人员在保证窑、磨、装包机等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在开、停窑、磨、装包机等设备过程中,应尽全力减少和消除粉尘超标排放。遇开停窑、磨等不可避免的工艺超标排放(非责任事故性排放)时,在国家法定休息日期间,中控室主任或值班长有责任向公司或环保局环境监察职能部门的有关人员汇报或说明,并作好相应记录,以便事后查询。
(4)巡检人员和岗位人员按公司环保管理三级网制度(一级:巡检工或岗位人员;二级:环保管理技术人员、车间主任;三级:各部门领导)。逐级解决和反映环保设施问题,对现场控制的除尘设施,巡检人员应严格履行工作标准,及时发现、报告、处理除尘器故障。
(5)各车间主任、值班长、中控操作人员应积极协助环保管理技术人员的日常工作,及时提出检修内容或建议。
(6)工艺、机械、电气、仪表等专业主管及技术人员负责配合环保管理技术人员搞好本厂环境保护工作,积极地搞好与环保设施相关联工作。
6.3 废气超标排放的风险预防措施
(1)定期进行在线监测数据比对,保证在线监测数据的准确性。(2)环保工程师负责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烟气排放情况在线监控,及时发现和掌握运行中的数据变化,并通知中控调整参数至正常运行范围。当排放超标时,应及时通知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处理。6.4 噪音超标的风险防范措施
(1)本厂的噪音问题由专门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和解决。(2)积极寻求新材料、新技术对厂界噪音进行降噪处理。6.5 发生物料泄漏后的具体预防及应急措施
针对物料泄漏、废弃物排放失控的部位和原因,用提前准备好的沙袋、消防等设施,进行覆盖、拦截、引流等措施,启动相应的水泵,并对雨水沟和污水沟进行相应的切换,以防止污染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采取相应的回收、吸附等措施清除污染物,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要重点保护污水处理装置正常运行,一旦泄漏物料进入污水系统,将事故废水切入事故蓄水池,以防污水排入附近水环境,造成超标排放。
生产装置区等应有备用防护服,面罩,以及手套、氧气瓶、应急灯等相关的救生装置若干,以应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需要。7 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7.1 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方式、方法
当发生重大爆炸或泄漏事故时,由应急指挥组实施紧急疏散、撤离计划。事故区域所有员工必须执行紧急疏散、撤离命令。应急指挥组应立即到达事故现场,设立警戒区域,指导警戒区内的员工有序的
离开。警戒区域内的各班班长应清点撤离人员,检查确认区域内确无任何人滞留后,向指挥组汇报撤离人数,进行最后撤离。当员工接到紧急撤离命令后,应对物料进行安全处置无危险后,方可撤离岗位到指定地点进行集合。
7.2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发生重大事故时,可能危及周边区域的单位、居民安全时,指挥组应与政府有关部门联系,配合政府工作人员引导相关人员迅速疏散至安全地方。7.3 消防设施
根据水泥企业及设计规范要求,厂区内应设置水消防系统、干粉及泡沫消防系统。并满足消防水用量、泡沫及干粉灭火器用量。7.4 应急通信、报警及照明
整个厂区各系统的通信电缆均各自独立,自成系统。整个厂区的报警系统采用消防报警系统、手动报警和电话报警系统相结合方式。整个厂区的照明依照《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设计。在防爆区内选用隔爆型照明灯,正常环境采用普通灯。7.5 救援设备、物质及药品
公司的汽车配备专职驾驶员,随时可作应急之用。厂区内危化品仓库均配备所需的个体防护设备,便于紧急情况下 使用。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 8.1 事故救援工作结束的确定
当事故已得到有效控制,事故现场处置已完成,现场监测符合要求,由相关部门宣布事故应急工作结束,并进行事故现场的善后处理,对厂区进行恢复、重建工作。9 公众教育
我厂将负责对企业邻近地区开展公众宣传和发布本企业有关安全生产的基本信息,加强与周边公众的交流,如发生事故,可以更好的疏散、防护污染。采取的方式:口头宣传等。10 演练计划 10.1 演练分类及内容 10.1.1 演练分类
(1)组织指挥演练:由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和各专业小组负责人分别按应急救援预案要求,以组织指挥的形式组织实施应急救援任务的演练;
(2)单项演练;由各专业小组各自开展的应急救援任务中的单项科目的演练;
(3)综合演练;由应急救援指挥组按应急救援预案要求,开展的全面演练。10.1.2 演练内容
(1)事故应急处置抢险;(2)通信及报警信号的联络;(3)急救及医疗;
(7)各种标志、设置警戒范围及人员控制;
(8)厂内交通控制及管理;
(10)向上级报告情况及向友邻单位通报情况;(11)事故的善后工作。10.2预案评估和修正
指挥部和各部门经预案演练后应进行讲评和总结,及时发现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的问题,并从中找到改进的措施,并对预案有关程序、内容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第五篇:环境风险防范应急预案
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为依据,正确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原因造成的局部或区域环境污染事故,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快速有效的进行现场应急处理、处置,保护厂区及周边环境、居住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止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制订适合本厂区的环境污染事 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应急救援预案的指导思想:体现以人为本,一旦发生突发事故,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快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二、应急预案适用范围
本厂区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包括废水、废气、危险废物事故排放等对河水造成污染、对当地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对厂区员工或周围居民的生命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环境污染事故。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厂区范围内人为或不可抗力造成的废水、废气、固废(包括危险废物)、破坏事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危急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等。
三、危险辨实与评估
厂区如发生环境污染事故,从物质的属性上分主要有污水、大气。从事故的类型分主要有危险品泄露、火灾、废水事故排放、大气事故排放等。
最易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是化学品存储区、生产区、废水处理区等,是防范事故的重点区域。人的操作失误、防护不力、管理措施不到位和工作场所的设备设施存在隐患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四、指挥机构、职责和分工
(一)指挥机构
1、专项指挥部:组建一个针对环境污染事故的专项指挥机构。
2、现场指挥机构:机构内含现场指挥机构,负责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指挥工作。总指挥:刘大南
副总指:邸广民
成员:李惠洲张万里徐毅许孝彬金超飞张红军黄埔毅文
3、日常应急救援办公室:负责应急救援的日常工作。
组长: 邸广民
成员: 李惠洲张万里 徐毅许孝彬金超飞张红军黄埔毅文
4、物业管理(行政):协助事故报警及事故处理工作,包括保卫治安、医疗、消防、物质供应等。
组长:李惠洲
成员:张万里 徐毅许孝彬金超飞张红军黄埔毅文
5、应急救援专家组织安全环保部
6、根据发生事故的特点,组建应急救援专家组,由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建。
组长: 刘大南
成员: 邸广民李惠洲张万里徐毅许孝彬金超飞张红军黄埔毅文
(二)指挥机构职责
负责“预案”的制定、修订;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组织实施和演练;检
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发生重大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邦发、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想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三)成员分工
专项指挥部总指挥:组织指挥厂区的应急救援。
物业管理处: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负责现场医疗事故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工作。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
日常应急救援办公室:现场及有害物资扩散区域内的洗消、监测工作;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
其他人员:负责维持事故现场稳定,对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
五、风险防范措施
对已确定的危险目标,根据其可能导致事故的途径,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避免事故发生。各种预防措施必须建立责任制,落实到企业和各人。一旦发生情况时,尽力降低危害的程度。
(一)化学品制度的管理措施
1、储于钢瓶内的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受热膨胀,压力升高,能使钢瓶爆炸。
2、有些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相互接触后会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燃烧爆炸。
3、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除具有爆炸性外,还具有易燃性、爆炸或中毒等事故。
(二)废水事故排放的风险防范措施
本厂污水处理站由专门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和解决。
1、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责任人。
2、实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并严格执行。
3、做好劳动保护具的放置和管理工作。
4、做好安全防护设施管理工作,持续进行安全生产和安全培训。
六、事故应急措施
1、废水事故排放应急措施:紧急停电时若出现废水系统的供电模块故障,单靠废水调节池的调节容量来缓冲整个厂区产生的废水风险是很大的,利用备用的发电设备应急使用。
2、监测系统发现废水水质异常:发现时必须加大对废水排放口的监测频率,及时查找事故发生原因并排除。
七、事故处置程序
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应立即将事故情况上报物业管理处、环保中心。报告内容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事故的简要情况、污染源种类、数量、性质、伤亡人数等等。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根据专项指挥部总指挥的指令,立即足见现场救援组明确成员及现场组长和副组长,并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专家组接到命令后,立即赶到现场,根据污染源总类、数
量、性质为事故处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防止事故的扩大蔓延,防止二次危害的发生。要对现场的重要物资和设备等进行安全转移。
(一)现场污染控制
1、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切断污染源,隔离污染区,防止污染扩散。
2、及时通报和疏散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人员并参与对受危害人员的救治。
(二)现场调查与报告
1、污染事故现场勘察和技术调查取证。
2、环境监测:一般要求水污染在4小时内,气污染在2小时内定性检测出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可能的危害。24小时内定量检测出污染物的浓度、污染的程度和范围,发出检测报告。并采取污染跟踪监测,直到污染事故处理完毕,污染警报消除。
八、现场保护
厂区内必须保护事故现场,参加救援抢救的每个人要严格保护事故现场,确因抢险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作出标志、拍照、纤细记录和绘制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主要痕迹、物证等。
九、应急保障
保证事故应急救援所需要经费充足、通信保障、物资保障、宣传和培训等。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培养一批训练有素、有责任心的专业人士。
十、预案管理与更新
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或者应急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应及时修改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