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雾霾折射合理发展才是硬道理
雾霾折射合理发展才是硬道理
2015-3-1 周末本来是要审两篇稿的,压了有些时间了。不过看到《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同呼吸共命运》的纪录片,有些感想,就把过去写的一段东西翻出来,表示一点支持。这段文字是2013年3月9日写的,那天我从北京飞贵阳去看母亲,天气很糟糕,从北京市区到机场,一路可以感到飞沙走石,天空中飞扬着废纸片和塑料袋。两点多的飞机,耽搁到快5点多才起飞,当时因为风沙原因,机场进入飞行管控,关闭了一条跑道,各家飞机得排队等起飞指令。我们在飞机里坐等了两个多小时,写下了这段博文。后来才知道,当天T3航站楼的屋顶又被风掀开了一角。那趟飞机比较空,我自己选了个后部靠窗的位置。飞机起飞后,拍了几张窗外的景色,很霾。而且三个多钟头的飞行,一路霾到天黑,让我相信那天北京的雾霾不是一个局部问题,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局部污染问题。因为时间的原因,下面的文字可能会有些时间上的不和谐。此外,当时写的一段东西,我已经单贴在《从中国铁矿业说起》一文中。
我一直对北京的空气污染感到困惑,我当年念书的时候,天多半还是蓝色的,现在见到蓝天,觉得跟过节似的。2013年,年前躲过“世界末日”,我写了段《北京,北京》来纪念。没想到年后北京一直雾霾天气,PM2.5值持续飚高,北京的家人、尤其是老人不敢出门。网上也出来了大雾版《北京、北京》,叹息、伤感、无奈。让人觉得北京好像处在末日后遗症中。曾经在一个北京的朋友面前,无意说出一句话:北京人在那种环境下生活,习惯了,也就无所谓了。结果我的朋友说:孟津,不是我们不想有好的环境,我们是没有办法,我也想天天都看见蓝天白云。所以我觉得我的话有点冒犯了。但什么叫做合理发展?我不懂经济,没法说。我在很多偏远的乡村看到的情况,可以给我一点启示。比如我写《又见炊烟升起》,讲在贵州农村的见闻,传了几张照片,都是报喜不报忧的,我把难看的部分都剪掉了。实际的情况,我还是觉得有问题的。比如当地搞新农村计划,盖房子,按领导要求的设计式样盖,结果弄得很乱很难看。为什么不按当地的特色,当地的资源,按照当地的传统文化和习俗,盖一些有当地特色的房子呢?以我外行的眼光,我就认为那是一种不合理发展。
2008年北京举办夏季奥运会时,据说是行政命令,工业排放等得到了控制,天气情况好了。那时我对人为调控的说法多少有点怀疑,但也没有什么理由。后来多注意了一点,发现局部气候的可控制性好像是有可能的。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2009年国庆节前一天,北京一片雾霾,天安门广场上两排民族柱,立在一片灰色中,每排28根从这头差点就看不到那头。当时心里打鼓,明天要这样,城楼上站着的领导,看不见游行的队伍咋办。但第二天早上起来,天空非常晴朗,可以说是“国庆蓝”。阅兵式上,天上飞机看得很清楚,就别说地上的一切了。十来个钟头的时间,天气变化巨大。后来有人说,国庆那天天气控制得有点好过了头,以至于十一那天阳光过多,让城楼上观礼的领导和街上游行的群众都被晒得够呛,要是能稍微调节到多点云彩,挡点太阳,多点阴凉,就完美了。最近又有了APEC蓝的说法,但我前段时间去国科大山上看时,没有看见蓝色,APEC会场在一片灰暗中。北京的雾霾,似乎已经成为常态。当然,别的城市,也遭遇同样的问题。2014年元月,北京出现了20多天的雾霾,PM2.5经常爆表。三月份两会期间,老天也不给点面子,让各地代表的肺不爽。从很多报道和研究来看,雾霾天气和人类活动是有关的。新闻中也有很多如何治理雾霾的建议,但我见到的多数建议,感觉都是有点治标不治本的内容。就像为了控制腐败,政府规定领导到基层活动,海参鱼翅燕窝都不能吃,必须四菜一汤。管钱的人给自己定一个菜谱,四菜一汤,光天化日下少吃点,就能让世人相信一切都清廉了,简直是笑话。当钱能由纳税人监管,有道理才给你钱;拿了钱没干事,即使不进笼子里去,你得取下乌纱帽走人,腐败就不会是一个问题,它和吃海参鱼翅燕窝或者四菜一汤没什么关系。
造成雾霾天气的人为因素,和关几家工厂、提高燃油质量,多种树都有关。但问题的根本,在于中国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我曾经在一个博友的博文后留言,说了下面一句话:“我比较担心的是中国现在的发展,重复了西方社会的发展模式,而且各个地方自由发展,没有什么计划,以后会有麻烦。”文革后期,中国的经济处于危机边缘,那时老邓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口号。在那样的环境下,这是正确的。但中国的很多政策,一旦提出,既没有配套的平衡措施,也没有长远的规划,更没有纠错的机制。十多年前,我曾经问过一个做领导的朋友:为什么中国的稀土会以沙子的价钱卖出去?没有回答。后来我慢慢明白,所有看似有道理的东西,都要服从一种发展战略的主流思想。过去的几十年,发展才是硬道理,挣钱才是硬道理,GDP是硬道理,别的一切都要让路,能够增加GDP就是合理的,否则都是不合理的。一直纳闷,马克思主义都可以发展,别的为什么就不能变呢?
中国以一种独特的社会制度,走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老路上。追求眼下的物质丰富,而不是遵循传统,量入而出去发展,不仅考虑现在活着的人的利益,也考虑后代的利益。而这不仅是政府行为,也是个人行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过得好一点:开更好的车,住更大的房子,吃更好的食物,多有几件衣服换,能坐汽车就不骑车„。所以,雾霾天气的根本因素,来自我们自己,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批评政府、制度的同时,每个人也许可以检讨自己:个人行为和政府行为的一致性。
很多人,都把西方的工业化当作一种进步的参考标准,按那个标准去判断对错。我们一定要开着轿车去上班,才叫做社会的进步吗?我们为什么不把它视为一种慢性自杀行为?最糟糕的是,所有这些,似乎都在一种无序状态下进行。看看北京五彩缤纷的各种大型建筑,就能理解什么叫做无序。到各个地方上去看看,漂亮点的自然景观,当地政府多会建一围墙、修一门,坐地收门票。明明是一种破坏,但却被认为是发展了,因为收到了门票,收到了钱。钱再换来了宝马,宝马们又都喝油,油又在中东,只好千里万里去买去运,甚至还要担心油路被断。那么多的小煤窑低效率地开采煤炭,煤老板们赚到了钱,地方政府收到了税,但煤炭资源却没有被有效地利用。但谁能说这不是发展了?那可是硬道理。人们毫无顾忌地消费着子孙后代的资源,来满足眼下的生活。如果没有全国范围的协调发展,每个地方都追求自己的利益,很难想象长久下去,会是个什么样的结局。
任何社会,在不同的阶段都应该选择、调整对自己最有利的发展战略。如何合理的发展,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发展是要有代价的,只有对全社会的长远发展来说合适的发展,才是合理的,才是应该进行的。对于一个社会的发展,不是只算眼下的利益,而是要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利益。在对环境、资源、土地等问题上,中国可以向日本学习。日本的农田,每一个角落都修整得合理到家,很少看到垃圾乱扔的现象。到了夏天,城市里的酒店、会议厅中的冷气,也没有北京的酒店、会议厅开得那么凉爽。日本的国土资源和中国没有可比性,又坐在火山带上,危机意识比较高,他们不得不那样过日子。但中国的国土中,可耕地面积,适合居住、发展的土地,也没有960万平方公里,可使用的土地中,很多已经被使用了几千年,地力衰退,没有化肥就没法长庄稼。人们如果没有办法去加大可使用土地的面积,至少不要用各种污染,去破坏和减小这个可使用面积。城市是各种资源的主要消耗地。去年1月26日中国经济年会中,有数据表明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2.57%。但政府的持续发展方针,似乎仍然希望通过“城市化”来拉动经济,保持GDP的增长。为了持续的经济发展,预计还有几亿人进入城市化的队伍中时,中国有相对的资源应对政策吗?能源、矿产、粮食、水、空气、土地,等等,是否都准备好了?全方位发展成以物质丰富为标准的社会,即使做到了,如何维持,可以维持多久?城镇化一定是持续发展的好方法吗?农村现代化能够成为一种替代模式吗?说到底,人类文明,除了物质满足的路径,难道就没有另外一条路可走了吗?
调查报道很中肯,它的正面意义我就不说了,我对她的工作和奉献鞠躬致敬。我只说一些她没有说到的东西。第一,雾霾和发展有关,而发展和中国的历史和老百姓过日子有关。中国需要发展,这个前提需要交代清楚。不发展就只能挨打,这是硬道理,尤其是在过去百年的历史中来看这个问题。这对一个有悠久历史、众多人口的大国来说,和一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小国是没有可比性的。第二,在和西方国家的比较中,中国巨大的人口,改革开放前发展的严重延迟这个事实必须得考虑。比如她让住家附近的工地把土堆盖上,减少风沙这个例子,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北京在20年前到处开挖建房的时候,和现在基本建好的状况不可同日而语。同样的道理,修高速路,修地铁,修高铁,都会有类似的问题。发展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但如何能在合适的发展阶段进行合理的调整,把发展过程中的负面作用降到最低,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需要理性。第三,调查报道,似乎把解决雾霾的办法集中到用煤还是天然气上,并且拿伦敦的例子来做样板,这个概念我认为多少有点落伍了。使用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可燃冰),它们的基本性质和结果是类似的,来源也是有限的。而且调查报道,对于中国的化石燃料资源过于乐观,对可能涉及的国际政治问题也完全没有考虑。你需要的东西,别人也需要,而不能人人都同时拥有时,你怎么办?第四,我觉得她没有拓展其它的能源可能,比如太阳能、核能、风能、再生生物能源,是一个不够完美的地方。所以,我觉得她很精彩地展现了问题,也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从用天然气替代烧煤,到每个人的节制、举报、参与行为,但解决办法不够完整。有些地方,可以说是理想主义的幼稚。不过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完美的东西。她没有涉及的一个根本问题是,西方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一定是人类进步必然要走的路吗?柴静的思路,依然是以西方社会发展的轨迹为参考,并以此来判断对错。但中国,甚至人类有没有不同的、更好的发展路径?
无论我们的想法多么的幼稚,但我们的领导和老百姓,应该都希望能在蓝天白云下过日子,大家一起努力吧。以此文顶一下调查报告,她让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2013年3月9日北京
2013年3月9日北京机场
2009年9月30日下午天安门广场 2009年10月1日空警2000过场天安门
2015年元月20日鸟瞰APEC会场
第二篇:发展才是硬道理(模版)
怎样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极为重要的命题贯穿在邓小平的全都种论之中。那么,如何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重要命题呢?
第一,“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邓小平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时代的特点和脉搏,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邓小平认为,在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中,和平是发展的条件,没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就难以集中心思发展经济;而发展是实现和平的根本出路,发展问题或者说经济问题是核心。邓小平把发展问题同世界的和平和发展联系起来,指出第一世界国家中人口最多的中国,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就是说,中国加快发展起来,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大贡献。可见,发展是硬道理是一个带时代性和国际性的命题。
第二,“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开辟了人类掌握自己命运的新纪元。但是,社会主义仅仅是共产主义的低级形态,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人们正是通过今天的社会主义去憧憬明天的共产主义。如果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迟迟得不到发挥,不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发生动摇,而目会使人们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产生怀疑。因此,要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获得充分发挥,用事实来教育人说服人。只有更快地发展自己,社会主义才能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人民才能从心眼里拥护社会主义;才能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们相信社会主义,也才能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
第三,“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中国是在经济落后、文化落后、科学技术落后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的,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矛盾十分复杂,对外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对内要尽快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还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解决所有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要靠自己的发展。
第四,“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上个世纪60至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了第二次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在经济上获得了极打的发展,60年代后,我国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抓住了战后西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
带来的发展机遇,果断的实施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在很短的时间里实现了经济起飞。而我国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把握住这次历史机遇。从70年代末起,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带集体,抓住发达国家新一轮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的有力时机,果断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使经济走上了高速发展的轨迹,创造了经济史上的奇迹。邓小平对形势的分析从来就是运用二分法,既看到严峻的挑战,也看到发展的机遇;既看到不利的困难,也看到有利的时机。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邓小平再次反复强调要利用机遇,把握机遇,不可错过机遇,以实现发展。发展机遇稍纵即逝,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第三篇:浅析 “发展才是硬道理”
浅析 “发展才是硬道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 摘要:1992年初,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鲜明地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十年后,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就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就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我们党的生命之所在,发展是我们国家民富国强之根本。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
关键词:发展经济建设党执政兴国
一、历史经验的总结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文明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至今仍为各国史学家所称道。但是从18世纪末期开始,由于封建统治者不顾时势,闭关自守,夜郎自大,安于现状,固步自封,导致生产力发展非常迟缓。而当清朝统治者沾沾自喜于“康乾盛世”的余辉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却乘着工业革命的东风,迅速发展起来,中国被甩在了后面。于是,这个衰落了的封建帝国,沦为侵略的对象。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大举进攻面前,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使一个拥有数千年灿烂文明的泱泱大国,长期陷于灾难的深渊。历史就这样无情地上演了一曲被马克思称为“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落后就要挨打”,这就是近代中国历史留给我们的辛酸回忆和沉痛教训!
在血的教训面前,无数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只有发展才能救亡图存。他们为了实现强国富民的理想,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和探索,虽历尽艰辛但始终无法使旧中国摆脱落后挨打的悲惨命运。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才为中国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开辟了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但后来,由于一度偏离了经济建设这个工作重心,使我们国家在经济方面与发达国家本已缩小的差距又进一步拉大。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牢牢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坚持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不动摇,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933亿元,比1989年增长近两倍,年均增长
9.3%,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6位。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3]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多的主动和优势,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现阶段,无论从我国的基本国情,现实的生产力发展状况,还是从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以及国际形势变化的特点来看,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把经济搞上去。
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各国之间即竞争又合作,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合作中求发展,可以说发展经济已成为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无论大国还是小国都把发展经济作为头号任务。在这种形势下,发展中国家如果不能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必然会越来越大。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是保证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然要求,因此我国要把发展经济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低,发展还不平衡,与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还不能理直气壮的说我们比资本主义更优越。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能为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奠定坚实的基础。[1]
加快发展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和解决各种问题的关键所在。按照邓小平同志“三步走”的战略规划,我们已基本实现了前两个目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看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希望,部分人已过上了小康生活,他们希望国家保持经济的发展,以便为他们带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另一方面,随着改革的开放及深化、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也逐渐显露出来,特别是大中城市的就业压力增大,下岗人数增多,乡镇企业景气指数下降,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减慢,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增加投资、加快发展、扩大就业、提高收入、改善生活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我国之所以存在着大量的社会问题和矛盾,最根本的是因为经济比较落后生产力水平低,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全体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仅物质利益矛盾和问题直接根源于经济的相对贫穷,其他问题和矛盾也同社会
物质财富不充裕息息相关。发展中的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发展来解决。从长远来看我们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穿衣问题、住房问题、就业问题、交通问题、人口问题、教育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等,都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从当前来看,只有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保持经济较快增长,才有利于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减轻就业压力,促进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才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防范金融风险,维护社会稳定。
总而言之,复杂的形势、艰巨的任务,赋予发展特殊重要的意义。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离不开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斗争主动权,离不开发展;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离不开发展。只有加快发展,才能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生产力,才能使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实际利益,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显示自己的优越性,人民群众才能从内心里更加拥护社会主义,才能最终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
三、靠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展望新的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既有过去积累起来的老问题,也有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但不论解决什么问题,最终都是要靠发展。发展是基础,发展是根本。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
从国际看,应对复杂多变的局势,战胜种种风险和考验,最终要靠发展。目前,我们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科技的优势,短期内不会改变。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中国实行遏制和“西化”、“分化”图谋,也不会改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创造条件,加快发展,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我们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
从国内看,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战胜各种困难,最终也要靠发展。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最大的特点就是经济不发达,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快发展始终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这些前进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只能通过加快发展来解决。
四、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第一,这是由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并将长期执政的历史地位决定的。我们党执政的目的始终着眼于发展,执政的任务始终致力于发展,执政的措施始终围绕着发展来制定,执政的成效始终要由实践来检验;
第二,这是科学总结其他执政党兴衰成败经验教训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最为深刻的教训,生产力、先进文化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关系到执政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三,这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要求的,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维护与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显得迫切;
第四,这是适应当代世界发展变化实际的,当今世界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非常迅猛,综合国力的竞争不断加剧,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唯一正确决策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出来。
总之,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又面对世界范围内日趋激烈的竞争,能不能解决好发展的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国富民强都无从谈起。
五、可持续发展更是极其重要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国际上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观点,在所有的环境污染问题中,再没有比“贫穷污染”更为严重的问题了。一针见血,指出了国际社会存在的一个严酷现实,也从而划清了发达国家与发展国家两类不同的环境问题。因此,摆在发展中国家面前的紧迫要务是发展,为人民提供一个基本的生存和生活条件。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指导下,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经济建设高潮,社会生产力获得高速发展,国力不断加强,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不仅13亿人民满意,也得到国际社会一片赞誉之声。中国发展实践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发展是硬道理”,是战胜“贫穷污染”最有力的武器。
在基本战胜“贫穷污染”之后,我国早已跨入了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在我们充分肯定30年来经济上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在我国的大多数地区,环境问题早已从发展不足的问题演变成发展不当的问题。面临快速发展中形成的严峻环境形势,我们应当作深刻的反思,重经济,轻环保、“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再也不能走下去了,希冀通过经济发展来自动治愈环境问题的想法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形势下,现在已经到了正确认识和解决环境与发展长期不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持续的时候了,应该旗帜鲜明地提出“可持续发展才是硬道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才是硬道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把环保事业推动起来,确保环保规划的如期实现,促进国民经济全面持续协调发展。
为了摆正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关键性和根本性措施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党中央和国务院多年前就对这种转变作出了决策部署。但是,实施力度不够,转变速度过于缓慢。如果说前些年对转变发展模式往往从经济角度考虑,似乎可以慢慢来,那末今天不同了,我国已向全世界宣布: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要从2005年基础上减排40-45%,这是一项极其繁重、又必须实现的承诺,靠一般的节能减排是很难完成的,必须从经济“转型”
上找出路。这是挑战,也是机遇。只要敢于制度创新,淘汰落后产能,积极采用新技术,“转型”是可以推动起来的。迟疑徘徊,困难重重;改革创新,海阔天空。
[4]
在发展方针政策方面,国家正积极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环境管理措施上,近年来实施“节能减排”政策措施,颇见成效,是一项政策创新,说明政府实行依法行政、强化环境管理是大有作为的。应该将这种做法坚持下去,不断扩大充实控制指标,并且将监督和考核办法严格一点,强化环境管理的措施就可以成为我国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突破口。政府对这种改革应更坚定、步伐更大一些。
六、历史不会忘记小平同志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同志是继孙中山、毛泽东之后,影响中国历史发展最大的世纪伟人之
一。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是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中国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留给中国人民乃到世界人民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七个字可谓字字千钧,每每想起都会让人激动不已。
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1992年1月29日,南巡途中的邓小平来到珠江冰箱厂,当听说这个乡镇企业小厂在7年间,产量增加了16倍,排名全国第一,并出口到东南亚一些国家,他高兴地说:“我们的国家一定要发展,不发展就会受人欺负,发展才是硬道理。”随后“发展才是硬道理”传遍祖国大江南北,成为家喻户晓的一句名言。事实上这句话不但成为中国发展的战略思想,而且,也因为它的深刻和朴素已成为很多中国人的信念。
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兴衰。所以,经过建国6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极端重要性,因为“发展才是硬道理”,是解决当代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所以,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战略思想。我们要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要靠发展;我们要履行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责任,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也要靠发展。现在世界各国竞争激烈,都在发展,形势逼人,如果我们不加快发展,就会跟不上世界脚步。
因此,不断重复邓小平同志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可使我们头脑更加清醒,更加坚定自觉地坚持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用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2]
特别是在当前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前进道路上还会有许许多多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困难,我们只有让硬道理真正“硬”起来,通过加快发展积累更为雄厚的实力,才能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才能进一步增强应对风险和挑战的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才能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坚守“发展才是硬道理”不动摇。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0年修订版
[2] 《“发展才是硬道理”为啥能家喻户晓?》 2009年8月19日《人民日报》
[3]《变化1990年——2002年中国实录》、《交锋》凌志军
[4]《可持续发展才是硬道理》 曲格平2011年3月9日 《国际在线》
第四篇: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才是硬道理
国贸09020806090217张也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邓小平这样说:“对于我们这样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经济要发展得快一点,不可能总是那么平平静静、稳稳当当。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我依然记我们小的时候父母跟我们讲他们小时候到了七八岁才可以去上学,没上学之前他们都是去割野菜啊什么的,等他们上学了以后最好的也是读到初中啊高中的,因为他们没时间也没钱跟没心思读书,而我们现在已经不知道割野菜是什么感觉,也不知道怎么喂牲口,为了适应现在的社会更不会读到初中高中就不读了,现在到处都是大学生,因为社会在发展时代也在发展,同时我们也日日夜夜沐浴着国家发展带来的好处。
我个人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史过程。社会制度的确立,归根到底由生产力水平决定。我们从上学就学习到: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史过程。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类自身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
我们知道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水平时促进其发展,不适应时就成为桎梏阻碍其发展。但是,应该注意的是这种阻碍是相对的。即生产力在生产关系不适应其性质时,虽然会受其阻碍甚至受其破坏,但往往仍会有一定的发展。人类改造征服自然的能力是不断累加发展的,从而不断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社会的发展,而表现为自然史的过程。为此,人们的一切活动,只要能有利于推动生产力发展,即为“顺其自然”,是为革命;反之,阻碍破坏生产力发展,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为反动。革命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因此,发展就是硬道理。
最近我们很强烈的感应到物价的上涨,我们宿舍都喜欢吃水果,但是,我们每次去说过店都可以看到又涨价了,而且水果现在越来越大、越来越好,但是我们觉得只有科学的发展才可以给人民带来好处,如果盲目的大发展那么带来的可能又是经济危机或是大萧条,所以在当代社会我们需要是是健康的发展。
所谓健康的发展,就是要创建产权分明、政经分开的经济体制,形成清廉的政治、公平的社会,就是要融入现代人类文明,进行民主、法治建设;就是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现代国家制度、现代社会制度、现代城市制度、现代农村制度,不健康的发展还不如慢下来规范地发展。健康的发展只有具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才能做到。时代的不同变化,人们对发展也有了不同的要求,现代人要求健康发展,只有健康发展才能使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才能使综合国力得到发展。
总之,复杂的形势,艰巨的任务,赋于发展特殊的重要意义。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离不开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斗争主动权,离不开发展;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离不开发展。
第五篇:发展才是硬道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越来越面临市场的竞争和选择。这次我们考察的浦东钢铁公司,同样需要进行机制改革及产品结构的调整,这个过程充满着跳战与机遇。
这次通过对国营大企业的调查,进一步加深了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沦的理解,联系实际,进一步明确我们肩负的职责。
调查内容有如下几点:(1)浦东钢铁公司的概况;(2)目前企业的经营情况;(3)企业发展对企业员工的要求;(4)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浦东钢铁公司是大型铝铁联合企业,产品品种达四千多种,可以适用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各种领域。例如:航天航空,航海,工业,农业,民用,军用,医用。目的该公司有职工二万多人,分别服务于26个不同生产职能的生产、管理、科研部门。
浦东钢铁公司的主要生产产品为钢和钢材。该公司的全年钢产量能力为的200万吨,占全市钢铁生产的三分之一;钢材产品约为180万吨,占全市钢材生产的四分之一。
浦东钢铁公司全年的生产产值近40亿,在上缴税利最好的时期可达3—5个亿,是全市税利的大户。
目前企业已完成现代企业的改制,成为国家投资为主体的全民国营企业公司。
浦东钢铁公司是一个有8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新中国的诞生使钢铁企业得到了强大的发展。浦东钢铁公司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三中全会确立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十四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浦钢公司的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目前企业正面临产业结构调鳖,产品品种开发管理现代化,员工分流
再就业等十分艰巨的困难形势,企业改革到了艰难的阶段。企业员工、领导和群众正全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争取走出困境。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使我们看到了当前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基本面
貌。市场经济的竞争是十分激烈与无情的。如果没有适合市场的产品,企业就不能生存下去,就会被市场竞争淘汰。因此,在这种形势和社会大背景下,国营企业必须走改革的路。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也使我们看到了我们年青一代肩负的历史使命。目前我们虽然仍在高中学习,但不久的将来,我们都面临社会、企业的选择,所以一定要学习好基础知识,加强自身秦质,才能胜任将来的工作。我们的国家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市场经济又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这一点出发,我们要趁目前的良好学习条件和机会,抓紧学习,提高自己,为将来参与祖国建设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