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常见手势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含义
常见手势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含义
1.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手指头伸直或者略屈(OK手势):中国和世界很多地方:零或三美国.英国:OK.即赞同.了不起的意思法国:零或没有泰国:没问题.请便日本.缅甸.韩国:金钱印度:正确.不错突尼斯:傻瓜
2.食指和中指上伸成V形.拇指弯曲压于无名指和小指上:世界大多数地区:伸手示数时表示二.用它表示胜利据说是二战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发明的.不过在表示胜利的时候.手掌一定要向外.如果手掌内向.就是贬低人.侮辱人的意思了.在希腊.做这一手势的时候.即使手心向外.如手臂伸直.也有对人不恭之嫌.3.左手或者右手握拳.伸直食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数字一法国:请求提问新加坡:最重要澳大利亚:请再来一杯啤酒
4.举大拇指:中国:好.了不起.有赞赏.夸奖之意意大利:数字一希腊:拇指向上表示[够了“.向下表示[厌恶”.[坏蛋“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好.行.不错.1.握手
美国:北美人在见面时握手相互致意.他们从儿童时代起就学会握手时要紧紧地有力握一 下.其他地区:虽然几乎全球都以握手为欢迎对方的方式.但日本人仍然喜欢向对方鞠躬致意(但不久将迎合西方人的习俗.也用握手致意).东南亚人是两掌在胸前对合作祈祷状.中东人和许多东方人在握手时.往往轻轻握一下.那是因为在他们的文化里.紧紧握手意味着挑衅.2.目光接触
美国:当向人致意或和人交谈时.北美的小孩就已知道要正视对方.如果不看着对方.这通常被认为是羞怯或者是缺乏热情.或者――甚至更糟――是懦弱.其他地区:恰恰相反.日本和韩国的父母亲教导他们的子女不要正视对方而要转移目光.避免目光接触.他们认为.目光直接接触是威胁对方.或者可能会有暗示性欲的.3.挥手
美国:北美人不论是在向人打招呼还是告别.或者只是要引起离他较远的人注意.他们举臂.张开手.来回摆动.其他地区:在欧洲大多数地方.这个动作表示”不!“.欧洲人在打招呼或告别时.习惯于举臂.将手在腕部上下挥动.好像篮球运动员运球的动作.意大利人可能用完全不同的手势:他们举手.仅手指向内摆动.4.召唤
美国:北美人要召唤别人通常是先挥手以引起对方的注意.然后把手转过来做向内舀的样子.美国人还有一种召唤人的手势.那是伸出食指(手掌朝着自己的脸).将该食指向内屈伸.其他地区:这两种示意召唤的手势在世界的其他地区都可能被误解.在欧洲各地.要表示”到这儿来“的手势是举臂.手掌向下.然后将手指作痒状.至于屈伸食指这个手势.在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只用来召唤动物的.从来不用来召唤人.5.表示胜利的”V“字形的手势
美国:用食指和中指形成V字形.这差不多在全球都可理解为示意”胜利“或者”和平“.其他地区:然而.注意.在英国.如果你伸出食指和中指形成V字形.手掌向着自己的脸.这等于示意”他妈的!“ 6.”O.K.“的手势
美国:北美人经常并热情地炫示这个手势:拇指和食指构成环形.其他三指伸直.其他地区:然而.注意.在法国这个手势表示”零“或”毫无价值“.在日本.它的意思是”钱“.好像是在构成一枚硬币的样子.在巴西.苏联和德国.这象征人体上非常隐蔽的孔.因此.在那些国家里.决不要打这个表示”O.K.“的美国手势.7.竖起大拇指
美国:这个在北美以及许多别的国家里非常普遍的手势常被用来无声地表示支持和赞同:”干得好!“.”O.K.“或者”棒极了!“以及其他十几种表达用语.其他地区:然而.在某些地区.这个手势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在澳大利亚.如果大拇指上下摆动.这等于在说.”他妈的!“北美人用竖起的大拇指表示要求搭便车.但在尼日利亚等地.这个手势却被认为非常粗鲁.因此必须避免这么做.在日本和德国.竖起的大拇指也用来计数:在日本这大拇指表示”5“.但在德国则表示”L“.8.”钩住他们的双角“ 美国:大多数得克萨斯州人会识别这个手势(举起拳头.把食指和小指直)为得克萨斯大学的集合集号.因为它象征该校的标志和吉祥物.著名的得克萨斯长角公牛的长角.其他地区:但是.在意大利.同样的手势却表示某个人的妻子有外遇.在非洲.它可以表示祈求上帝降祸于别人.在巴西和委内瑞拉.同样的手势却被认为是用以避邪的祝愿幸福的表示.9.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美国:在正常的社交情况下.北美人站在一起时.一般相互间隔30英寸左右.大约为一臂之遥.这个间距被认为是使个人感到”舒适安逸的范围“.其他地区:然而.东方人的间距一般还要大些.相反.拉丁语系人和中东人则靠拢得多――有时甚至脚趾抵脚趾.并肩站时两肘相触.因此.北美人必须锻炼自己使能容忍这么靠近的位置.因为如果挪动身体退让会发出一个不友好的信息.10.碰触
美国:北美人不喜欢碰触.好朋友之间会偶尔碰一下对方的前臂或肘部.非常好的朋友之间也许甚至会把一个手臂围着对方的肩膀.但是点头之交决不会拥抱.其他地区:东方人也和美国人一样避免这种身体的接触.但是拉丁语系人却喜爱热情拥抱和亲切地拍拍对方的背.在中东甚至可以看到两个阿拉伯男友手拉手地在路上走.这只是表示友情.11.接吻 美国:北美人通常只是给爱人和母亲亲吻.有时在亲近的女亲属之间亲吻.但是两个男人很少亲吻.其他地区:拉丁语系人.欧洲南部的人和俄罗斯人.不论男女.相识的人之间通常亲吻脸颊.但这只是佯作在脸颊上吻一下.有时在两边脸颊上都吻一下.或者甚至”吻三下“:先吻一边面颊.再吻另一边.再回过来吻先一次吻的那边.顺便说一下.欧洲大陆亲吻女士的手这个礼仪现在几乎已看不见――只有在意大利和其他罗曼语系文化群落的一小部分骑士风度的人才这么做.12.祝酒
美国:北美人偶尔礼节性地举杯或碰杯相互祝酒.但是在婚礼上.男傧相所要承担的几乎就是祝酒.其他地区:在世界其他地区.祝酒比较普遍.也比较复杂和重要.为了避免难堪.北美人应该先学会当地的祝酒习俗.并且准备好一套简短精炼的和巧妙得体的祝酒辞来应付即席祝酒的需要.13.挤进已有人就坐在两排座位间的狭通道
美国:允看体育比赛或在剧院里.北美人通常是脸向前.背朝着已就坐在观众.侧身在两排座位间的狭通道挤过去.其他地区:在苏联以及一些欧洲国家.人们进入两排座位之间的狭通道则是脸对着已就座的观众.如果脸不对着已就坐在观众.则被认为是非常粗鲁的.要遵循当地人的习俗.请观察别人是怎么做的.14.”我看见一位漂亮的姑娘“
美国:北美人要表示这个信息是频频扬眉毛.或者吹口哨.其他地区:意大利人是伸出食指在面颊旋动来表达这个信息.希腊人是轻抚下巴.法国人则吻自己的手指头.巴西人则用双手假装一个望远镜并且对着那美丽的目标.15.吹口哨
美国:北美人向漂亮女人吹口哨.但也在运动场上作为喝彩的形式.或者在一场杰出的演出.又拍手又吹口哨.在这些场合.吹口哨都表示赞扬.其他地区:然而.在全欧洲.在这种公共场合下.吹口哨表示的意思恰恰相反.它表示不赞成.反对.甚至嘲笑.16.点头和摇头
美国:在世界大多数地方.上下点头表示”是“.左右摇头表示”不“.其他地区:然而.在保加利亚.他们的习惯刚好相反.他们点头表示”不“,而表示”是“他们左右摇头.17.”请你听电话“
美国:北美人要表达这个信号先握拳.然后把拇指和小指尽量伸直来模拟一架电话听筒.再把这个手势放在耳边.但这并不是全球公认的信号.其他地区:例如.阿根廷人所接受的手势是伸出食指在太阳穴或耳边划圈――也许是老式的手摇电话机的残迹.(但是.对北美人和德国人来讲.这也是表示”那太荒唐了!“的信号.)20.最后.把拳头向上击向另一只手的手掌
美国:可以看到一个北美人随意甩动双臂.无意识地把一只手的拳头击人另一只手的手掌中去.其他地区:然而.在智利.你得当心.这种完全相同的手势只具有一个意思:”他妈的!"
第二篇:美国人手势的含义
美国人手势的含义
你计划出国旅游或者在准备接待一位国外友人。当谈到通过示意动作或身势语来传递信息的时候,你如何辩别什么是粗鲁的示意动作,什么是得体的示意动作?或者如何辩别什么是粗俗的示意动作,什么是粗鲁的示意动作?
这里列举了20种美国人最常用的示意动作和身势语。我给你最好的忠告是要善于观察,对你周围发生的情况要感觉敏锐,以免发生误解。要敢于提问题。
1、握手
美国:北美人在见面时握手相互致意,他们从儿童时代起就学会握手时要紧紧地有力握一下。其他地区:虽然几乎全球都以握手为欢迎对方的方式,但日本人仍然喜欢向对方鞠躬致意(但不久将迎合西方人的习俗,也用握手致意)。东南亚人是两掌在胸前对合作祈祷状。中东人和许多东方人在握手时,往往轻轻握一下,那是因为在他们的文化里,紧紧握手意味着挑衅。
2、目光接触
美国:当向人致意或和人交谈时,北美的小孩就已知道要正视对方。如果不看着对方,这通常被认为是羞怯或者是缺乏热情,或者――甚至更糟――是懦弱。其他地区:恰恰相反,日本和韩国的父母亲教导他们的子女不要正视对方而要转移目光,避免目光接触。他们认为,目光直接接触是威胁对方,或者可能会有暗示性欲的。
3、挥手
美国:北美人不论是在向人打招呼还是告别,或者只是要引起离他较远的人注意,他们举臂,张开手,来回摆动。其他地区:在欧洲大多数地方,这个动作表示“不!”。欧洲人在打招呼或告别时,习惯于举臂,将手在腕部上下挥动,好像篮球运动员运球的动作。意大利人可能用完全不同的手势:他们举手,仅手指向内摆动。
4、召唤
美国:北美人要召唤别人通常是先挥手以引起对方的注意,然后把手转过来做向内舀的样子。美国人还有一种召唤人的手势,那是伸出食指(手掌朝着自己的脸),将该食指向内屈伸。其他地区:这两种示意召唤的手势在世界的其他地区都可能被误解。在欧洲各地,要表示“到这儿来”的手势是举臂,手掌向下,然后将手指作痒状。至于屈伸食指这个手势,在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只用来召唤动物的,从来不用来召唤人。
5、表示胜利的“V”字形的手势
美国:用食指和中指形成V字形,这差不多在全球都可理解为示意“胜利”或者“和平”。
其他地区:然而,注意,在英国,如果你伸出食指和中指形成V字形,手掌向着自己的脸,这等于示意“他妈的!”
6、“O.K.”的手势
美国:北美人经常并热情地炫示这个手势:拇指和食指构成环形,其他三指伸直。其他地区:然而,注意,在法国这个手势表示“零”或“毫无价值”。在日本,它的意思是“钱”,好像是在构成一枚硬币的样子。在巴西、苏联和德国,这象征人体上非常隐蔽的孔。因此,在那些国家里,决不要打这个表示“O.K.”的美国手势。
7、竖起大拇指
美国:这个在北美以及许多别的国家里非常普遍的手势常被用来无声地表示支持和赞同:“干得好!”、“O.K.”或者“棒极了!”以及其他十几种表达用语。其他地区:然而,在某些地区,这个手势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在澳大利亚,如果大拇指上下摆动,这等于在说,“他妈的!”北美人用竖起的大拇指表示要求搭便车,但在尼日利亚等地,这个手势却被认为非常粗鲁,因此必须避免这么做。在日本和德国,竖起的大拇指也用来计数:在日本这大拇指表示“5”,但在德国则表示“L”。
8、“钩住他们的双角”
美国:大多数得克萨斯州人会识别这个手势(举起拳头,把食指和小指直)为得克萨斯大学的集合集号,因为它象征该校的标志和吉祥物,著名的得克萨斯长角公牛的长角。其他地区:但是,在意大利,同样的手势却表示某个人的妻子有外遇。在非洲,它可以表示祈求上帝降祸于别人。在巴西和委内瑞拉,同样的手势却被认为是用以避邪的祝愿幸福的表示。
9、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美国:在正常的社交情况下,北美人站在一起时,一般相互间隔30英寸左右,大约为一臂之遥。这个间距被认为是使个人感到“舒适安逸的范围”。其他地区:然而,东方人的间距一般还要大些。相反,拉丁语系人和中东人则靠拢得多――有时甚至脚趾抵脚趾,并肩站时两肘相触。因此,北美人必须锻炼自己使能容忍这么靠近的位置,因为如果挪动身体退让会发出一个不友好的信息。
10、碰触
美国:北美人不喜欢碰触。好朋友之间会偶尔碰一下对方的前臂或肘部。非常好的朋友之间也许甚至会把一个手臂围着对方的肩膀。但是点头之交决不会拥抱。其他地区:东方人也和美国人一样避免这种身体的接触,但是拉丁语系人却喜爱热情拥抱和亲切地拍拍对方的背。在中东甚至可以看到两个阿拉伯男友手拉手地在路上走,这只是表示友情。
11、接吻
美国:北美人通常只是给爱人和母亲亲吻。有时在亲近的女亲属之间亲吻。但是两个男人很少亲吻。其他地区:拉丁语系人、欧洲南部的人和俄罗斯人,不论男女,相识的人之间通常亲吻脸颊。但这只是佯作在脸颊上吻一下,有时在两边脸颊上都吻一下,或者甚至“吻三下”:先吻一边面颊,再吻另一边,再回过来吻先一次吻的那边。顺便说一下,欧洲大陆亲吻女士的手这个礼仪现在几乎已看不见――只有在意大利和其他罗曼语系文化群落的一小部分骑士风度的人才这么做。
12、祝酒
美国:北美人偶尔礼节性地举杯或碰杯相互祝酒。但是在婚礼上,男傧相所要承担的几乎就是祝酒。其他地区:在世界其他地区,祝酒比较普遍,也比较复杂和重要。为了避免难堪,北美人应该先学会当地的祝酒习俗,并且准备好一套简短精炼的和巧妙得体的祝酒辞来应付即席祝酒的需要。
13、挤进已有人就坐在两排座位间的狭通道
美国:允看体育比赛或在剧院里,北美人通常是脸向前,背朝着已就坐在观众,侧身在两排座位间的狭通道挤过去。其他地区:在苏联以及一些欧洲国家,人们进入两排座位之间的狭通道则是脸对着已就座的观众。如果脸不对着已就坐在观众,则被认为是非常粗鲁的。要遵循当地人的习俗,请观察别人是怎么做的。
14、“我看见一位漂亮的姑娘”
美国:北美人要表示这个信息是频频扬眉毛,或者吹口哨。其他地区:意大利人是伸出食指在面颊旋动来表达这个信息。希腊人是轻抚下巴,法国人则吻自己的手指头,巴西人则用双手假装一个望远镜并且对着那美丽的目标。
15、吹口哨 美国:北美人向漂亮女人吹口哨,但也在运动场上作为喝彩的形式,或者在一场杰出的演出,又拍手又吹口哨。在这些场合,吹口哨都表示赞扬。其他地区:然而,在全欧洲,在这种公共场合下,吹口哨表示的意思恰恰相反,它表示不赞成,反对,甚至嘲笑。
16、点头和摇头
美国:在世界大多数地方,上下点头表示“是”,左右摇头表示“不”。其他地区:然而,在保加利亚,他们的习惯刚好相反。他们点头表示“不”;而表示“是”他们左右摇头。
17、“请你听电话”
美国:北美人要表达这个信号先握拳,然后把拇指和小指尽量伸直来模拟一架电话听筒,再把这个手势放在耳边。但这并不是全球公认的信号。其他地区:例如,阿根廷人所接受的手势是伸出食指在太阳穴或耳边划圈――也许是老式的手摇电话机的残迹。(但是,对北美人和德国人来讲,这也是表示“那太荒唐了!”的信号。)
18、表示长度等
美国:如果你问一位北美人“6英寸有多长?”,他或她会伸出两个食指,把两指相距约6英寸以表示这段间距。其他地区:然而,在哥伦比亚,以这种方式用两个食指表示间距被认为是非常粗鲁的。因此,哥伦比亚人用另一种示意动作来表示间距和高度。表示间距,他们会伸出一只手和前臂,用另一只手掌的掌刃来标示所需要的间距。要表示高度,他们伸出手,手掌向下,但这只表示动物的高度。要表示人体的高度,则把手掌竖起来,掌刃向下。
19、敲门
美国:在北美人的家里,通常将浴室门半开着。这样,我们可以知道没有人在用浴室。其他地区:在欧洲人的家里,浴室门通常是关着的。因此,总得先敲门。有一个重要的补充说明,在墨西哥,在敲门时,务必不要用我们通常用的节奏“dum-de-de-dum-dum…dum-dum”(或者按二段古老的乐句“刮脸和理发,二角五分”的节奏来敲门)。在墨西哥,这一特殊的节奏带有非常庸俗和粗鲁的信息。
20、最后,把拳头向上击向另一只手的手掌
美国:可以看到一个北美人随意甩动双臂,无意识地把一只手的拳头击人另一只手的手掌中去。其他地区:然而,在智利,你得当心,这种完全相同的手势只具有一个意思:“他妈的!” 这里给你20条忠告,使你知道什么是粗鲁的示意动作,什么是得体的示意动作。记住这些你就可以改变你的称号,从“无知的外国人”改为“有学问的外国人”。
第三篇:莫要乱打“手语”:出国旅游需知中外手势含义不同
手是人身体上活动幅度最大、运用操作最自如的部分。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忘不了它。事事处处离不开它。即使在社交场合也要尽情发挥它的功能。于是五彩缤纷的手势语也就应运而生。手势语是人体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无声语言。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人们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尊工具。世界不同的国别或相异的民族,同一种手势语表达的意思可能大体相同或相近,也可能截然相反。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手势语:
向上伸大拇指:这是中国人最常用的手势,表示夸奖和赞许,意味着“好”、“妙”、“了不起”、“高明”、“绝了”、“最佳”、“顶呱呱”、“盖了帽了”、“登峰造极”。在尼日利亚,宾客来临,要伸出大拇指,表示对来自远方的友人的问候。在日本,这一手势表示“男人”、“您的父亲”。在南朝鲜,表示“首级”、“父亲”、“部长”和“队长”。在美国、墨西哥、荷兰、斯里兰卡等国家,这一手势表示祈祷幸运;在美国、印度;法国,则是在拦路搭车时横向伸出大拇指表示要搭车。在印度尼西亚,伸出大拇指指东西。但在澳大利亚,竖大拇指则是一个粗野的动作。
向下伸大拇指:世界有相当多的国家和地区都使用这一手势,但含义不尽相同。在中国,把大拇指向下,意味着“向下”、“下面”。在英国、美国、菲律宾,大拇指朝下含有“不能接受”。“不同意”、“结束”之义,或表示“对方输了”。墨西哥人、法国人则用这一手势来表示“没用”、“死了”或“运气差”。在泰国、缅甸、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拇指向下表示“失败”。在澳大利亚,使用这一手势表示讥笑和嘲讽。在突尼斯,向下伸出大拇指,表示“倒水”和“停止”。
向上伸食指:世界上使用这一手势的民族也很多,但表示的意思不一样。中国人向上伸食指,表示数目,可以指“一”,也可指“一十”、“一百”、“一千”……等这样的整数。在日本、南朝鲜、菲律宾、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墨西哥等国,食指向上表示只有一个(次)的意思。在美国,让对方稍等时,要使用这个手势。在法国,学生在课堂上向上伸出食指,老师才会让他回答问题。在新加坡,谈话时伸出食指,表示所谈的事最重要。在缅甸,请求别人帮忙或拜托某人某事时,都要使用这一手势。在澳大利亚,在酒吧、饭店向上伸出食指,表示“请来一杯啤酒”。在墨西哥、缅甸、日本、马来西亚,这一手势表示顺序上的第一。在中东,用食指指东西是不礼貌的。
向上伸中指:两千多年来罗马人一直称中指为“轻浮的手指”。事实上,单独伸出中指的手势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不意味着好事情,普遍用来表示“不赞同”、“不满”或“诅咒”之意。在美国、澳大利亚、突尼斯,这种手势意味着:搞那种关系”,表示侮辱。在法国,表示行为下流龌龊。在沙特阿拉伯,表示恶劣行为。在新加坡,表示侮辱性行为。在菲律宾,表示诅咒、愤怒、憎恨和轻蔑。在中国,表示对方“胡扯”或对对方的侮辱。不过,在缅甸和尼日利亚,向上伸出中指表示“一”,在突尼斯表示“中间”之意。
伸出食指和小指:在欧洲大多数国家,人们向前平伸胳膊,再伸出食指和小指做成牛角状,用来表示要保护自己不受妖魔鬼怪的侵害。在非洲一些国家,这种手势若指向某人,则意味着要让那人倒霉。在拉丁美洲许多国家,把伸出食指和小指的手竖起来,则表示“交好运”。但在意大利,这一手势表示自己的老婆有了外遇。
中指和食指交叉相叠:在中国,中指和食指交叉相叠表示数目“10”和“加号”;在香港,这一手势则表示“关系密切”。在英国、美国、法国、墨西哥、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这一手势表示“祝愿”、“祈祷幸运”。在澳大利亚,表示“期待”、“期盼”。在斯里兰卡,表示“曲折”和“邪恶”。在印度,表示“结束”、“完成”。在荷兰,表示“发誓”、“赌咒”,或指“对方撒谎”。在尼日利亚,表示东西或数字“相加”。
屈伸手指:在拉丁美洲、英国、美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突尼斯以及亚洲、非洲部分地区,人们伸出下臂,稍微抬起,手心向上屈伸手指,表示“让人走过来”。但这一手势在中国是用作招呼动物或幼儿的。中国人招呼人的手势是:将手臂前伸,手心向下,变动所有手指。然而这一手势在英美等国又是招呼动物的。
摆手:在欧洲,人们见面时习惯用“摆摆手”来打招呼。其具体作法是:向前伸出胳膊,手心向外,但胳膊不动,只是用手指上下摆动。如果欧洲人前后摆动整只手,则表示“不”、“不对”、“不同意”或“没有”。但是美国人打招呼时总是摆整只手。在世界许多地方,摆手表示让人走开。在希腊和尼日利亚,在别人脸前摆动整只手意味着极大的侮辱,距离越近侮辱性越大。在秘鲁,前后摆动整只手则表示“到这儿来”。
搓手:在欧美国家,摩搓双掌,表示“完成了所作的事”。在非洲,人们常用“搓手”这一手势来表明自己与某件事毫不相干、没有关连。其具体搓法是:先用左手手心搓右手手背,从手腕一直搓到手指尖。
双手拇指相绕:在英美等国,双手大拇指不停地有规律地互相旋绕,表示“无事可做”、“闲极无聊”之意。
第四篇:不同颜色在中西方的不同含义
不同颜色在中西方的不同含义
——从不同颜色在中西方的不同含义看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往来日益频繁,各国之间的交际成为必然。学了跨文化交际这门课程后,我们都知道交际包括语言交际(verbal communication)和非语言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而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为非语言交际(胡文仲,1999)。
为了能更好地与他国进行交际,我们必须首先了解他国文化。色彩作为非语言交际中的一种符号,它是否在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含义呢?下面,笔者主要就几种颜色在我国和西方国家的不同含义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红色(red)
在中国,红色传统上代表着喜庆,比如在婚礼和春节都喜欢用红色来装饰。结婚,生孩子等叫“红喜”。忧郁中国的政治环境,红色还象征着党和国家以及革命。比如近几年兴起的“红歌潮”。说到潮流,在中文里,红还代表着“流行,受欢迎”的意思,比如“红遍大江南北”“大紫大红”。而在英文中,red代表“暴力,血腥,或者危险”。如red ruin(火灾),red battle(血战),red tape(官僚主义)。
二、绿色(green)
在中国,绿色象征着“勃勃生机,生命和希望”,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绿色还代表着健康、天然,比如我们把健康、天然、无污染的食品称作“绿色食品”。但是,绿色也有不含的象征意义,如老婆背叛老公,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我们就说她给她老公戴了“绿帽子”。而在英文中,green除了表示钱财外,如green power(财团);还表示没有缺乏经验,如green hand(新手)。英语中除了green with envy,还有green-eyed monster和green-eyed,都表示“妒忌”(而中文中用“红眼”表示)。
三、黑色(black)
在中国,黑色除了表示邪恶外,如“黑心”,还有其正面的象征。在京剧脸谱里,黑色脸既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如“包公戏”里的包拯;又象征威武有力、粗鲁豪爽,如“三国戏”里的张飞,“水浒戏”里的李逵。而在英文里,black既代表着邪恶、灾难和耻辱,如black 911,black sheep(败家子);还有“愤怒、气愤”的意思,例如black in the face(脸色铁青),to look black at someone(对人怒目而视)。
四、粉红色(pink)
在中国,粉红色象征女性,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粉红色也代表初恋,那种羞涩、懵懂、纯纯的感觉。而在英文中,pink表示精华、极致,如the pink of perfection(十全十美的东西/人);pink也象征上流社会,如pink tea(上流社交活动)。
五、紫色(purple)
在西方,自古以来紫色就是宗教的颜色。在基督教中,紫色代表至高无上和来自圣灵的力量。犹太教大祭司的服装或窗帘、圣器,常常使用紫色。天主教称紫色为主教色。主教穿紫色;红衣主教穿朱红色。待降节(等待耶稣的诞生)的主要颜色是紫色。紫色代表神圣、尊贵、慈爱,在高礼仪教会(如天主教、圣公会),会换上紫色的桌巾和紫色蜡烛。
和西方不同,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紫并非正色,乃为红色加蓝色组合而成。有关紫色的最早运用。当首见于《论语》,《论语·阳货》中有“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也,恶利口之覆邦也”。由于《论语》这一典故,人们往往把以邪犯正,以下乱上比作以紫夺朱。王莽篡汉,《汉书·王莽传赞》则书为“紫色蛙声,余分闰位”,把王莽篡汉说成是以紫夺朱,蛙声打鸣。清时之文人曾骂满清王朝为“夺朱非正色,异姓尽称王”,这也是以紫夺朱的运用。
六、蓝色(blue)和黄色(yellow)
在中国,一提到黄色,大多数人就会想到“黄片”。的确,黄色在中国是具有“下流”的意思,但黄色也可象征皇族,如“黄袍加身”。此外,黄色还可代表财富,因为黄金的颜色就是黄色。而在英文中,人们不用yellow来表示下流,而是用blue,如blue talk(下流的谈话),blue video(爱情动作片)。在英文中,人们用blue表示高贵。而在中国,蓝色是民众、劳动人民的代表,例如我们用“蓝领”来代表那些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资收入者。
七、结束语
颜色,作为非语言符号中的一种,不仅表现出个人对不同颜色的喜好,还能反映出不同的文化含义。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在日后与其他西方国家的交际中避免一些因文化差异带来的不便和矛盾。笔者只是探讨了极少的几种颜色在中西方的不同文化含义,对不同颜色在不同国家所表示的含义仍有待进一步地研究,且这一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2、吴彬,赵平“浅析颜色词在中英文化中的差异”,江西农业大学,2003.3、蒋栋元 “论颜色及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四川外语学院,2002.4、魏峰 “颜色词在英汉语言中的差异”,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03)。
第五篇:关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企业文化特色的研究
关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企业文化特色的研究
李伊杰 物流管理141 1404082006
摘要:文化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定的文化必定包含着自身的民族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组织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组成之一。因此,由于民族文化差异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发展水平等不同,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具备现代企业文化普遍性的同时,又有着各自文化的特殊性。
关键词:西欧,美国,日本,中国,企业文化
前言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文化是建立在传统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的。并且,与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因此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特征。任何一种形式的企业文化都有它的长短利弊,我们应相互学习,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经济发展全球化,企业经营国际化的趋势下,企业领导人应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这是同境外企业进行合作、拓展海外市场,实施跨国经营的前提。本文主要介绍西欧、美国、日本和中国的企业文化特点。
一、西欧
西欧位于欧洲西半部,海岸线曲折,气候宜人,有着众多的港湾,因此水陆交通十分方便。这些为西欧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地理条件。而西欧文化是基督教文化、犹太教文化、希腊文化和拉丁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产物,在共同的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下,西欧各国拥有共同的道德基础。在此基础上,西欧的企业文化普遍有着一种哲学意义。总的看来,西欧各国企业文化有以下几个特征。
1.精神色彩、人文主义色彩浓郁
西欧企业文化的精神主要来源于基督教。基督教一直称为永生之道,基督教信仰的是上帝爱世人,主要在于“尽心尽意尽力哎上帝”及“爱人如己”两点。[1]在此基础上,西欧国家的企业家普遍强调职工互爱与劳资和谐,实施雇员参与制度与高福利制度,并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重视培养员工的自信心。同时,西欧的企业普遍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以人为本,追求理性管理
由于坚实的法律保障,加上尊重人格、强调民主的价值观,西欧各国的企业管理精神和管理文化深深根植于理性的基础上,企业管理工作力求做到制度化、程序化,以此作为高效率的保证。德国是西欧国家中实行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制度最好的国家。日耳曼民族是西欧最富有理性的民族,德国人处事稳重扎实,做事谨慎周密。德国企业的运行机制建立在理性基础上,严格的组织体系、完善的管理制度、认真的管理态度造就了德国企业优化制度、优化策略、优化服务的观念。要求民主是人文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各国强大的工会力量就是这一精神的体现。
3.继承传统,重视发展
西欧国家尤其是英、法等国非常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要求企业从自己的民族特点出发,生产经营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以满足对市场的需求。英国的消费者比较保守,追求气派、矜持、庄重,讲究等级,其传统习惯不轻易改变。德国的啤酒、汽车,法国的红酒、时装、香水等被一代又一代企业家培育成世界精品。但过分坚持传统,从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创新与发展。
4.目标明确,培养员工
西欧民族素来有着渊源极深的宏图大志,人民富有进取心。因此,企业都制定着明确的奋斗目标,一旦确定了目标,便会以高昂的斗志和顽强的毅力去实现。并且,西欧各国企业十分注重培养和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强调建立员工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感,在实践中有一种将企业建立成一种“学习型组织”的愿望和倾向。[2]
二、美国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强国,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达,这与它的企业文化密切相关。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大国,民族文化复杂,历史文化根基浅薄。但是,移民文化具有“杂交优势”,有利于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且大力推动了美国组织文化思想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企业文化。
1.讲究效益,追求利润
美国企业是独立自主的经济组织,组织的一切活动都可以归结为经济活动,因此组织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讲求经济效益,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的获利状况不仅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也决定着企业及企业家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地位。不但如此,美国企业家还存在一种过分追求短期利润的急功近利的企业文化取向。这一企业文化的特质除了逻辑地由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决定外,也与投资人及社会公众对企业及其经营者的评价模式有关。[3] 2.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至上
美国文化是世界移民所带来的多种民族文化兼收并蓄的结果。具有冒险精神与自我奋斗精神的移民们为寻求自身的发展,背井离乡,开拓进取,他们信仰个人至上,提倡个人奋斗,崇尚独立、自由、平等、竞争,这些思想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美国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因此,在人们的观念里,人是高于组织的,组织不过是特定人群的集合。所以,美国企业能够在尊重个人价值、个人选择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力,为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3.英雄主义,崇尚权威
在近代工业革命中,美国先后涌现出大量的创业英雄与金融巨鳄。创业者的价值,不仅在于创业者本身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更在于它对社会人们的启迪和激励作用。人们崇拜创业者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是创业者为英雄。美国企业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必然造成权威主义,即企业领导人喜欢运用权力影响而造就职工崇拜的心理。
4.重视法律,崇尚契约精神
美国是一个尊崇法律、纪律严明的国家,公民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这使得美国企业的法律意识比较浓厚。美国人普遍认为,如果没有正当的法律过程,就不能有正义和公平。此外,美国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也只是在契约或合同形式下确定下来的利益关系。
三、日本
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繁,民众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与中国的长期交流使日本接受了儒家学说的等级观念、忠孝思想和宗法观念;民族单一,内聚力强;战后从西方引进了先进的管理方法,从而形成了东西融合的独具特色的日本企业文化。
1.以社为家,国家至上
与欧美国家民众相比,日本人具有更强的企业观念和国家观念。日本人的价值观念更强调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协调统一。企业一般具有追求自身利益和报效国家的双重目标,员工将爱国之情体现和落实在对企业的效忠上。
2.强调民族价值观念,富有团队精神
日本在建立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十分注重继承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民族精神是日本企业文化的基石,这种企业文化以人为中心,推崇中国儒家“仁义礼智信”。并且,日本企业倡导员工和睦相处,合作共事以实现共同目标,以“和”为本,注重劳资关系和谐。
3.柔性管理,兼容并包
日本企业管理中始终强调以人为中心,重视感情投资与道德教化,充分发挥人、价值观、作风、技能的有机组合。同时,日本在企业管理中积极引进和传播西方管理理念与方法,重视推崇中国传统文化,努力发掘和创造日本民族管理理论和方法,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形成了古今一体、东西合璧的企业文化。[4]
四、中国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史悠久,传统的民族文化中蕴含着许多优秀的组织文化管理理念,但也有一些“糟粕”观念。前者是当今建设社会企业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后者则妨碍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1.政治与经济相结合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制度,因此政治文化在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中始终居于主导地位。但其中问题也比较明显,政企难分,易导致企业失去原有的作为经济独立自主的经济实体的许多属性,缺乏经济活力。企业的日常活动也常常受政治运动的影响和干预。[5] 2.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追求统一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既注重发掘和吸取古代优秀传统组织管理思想,又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文化。但由于传统文化的惯性,追求某种一般化模式、追求大统一思想仍是当今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特点。缺乏创新和个性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应尽快解决的问题。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将上述国家或地区的企业文化特征概括为:西欧的企业文化是一种传统的、人文主义色彩浓厚的企业文化;美国是一种效率优先、追求利益的企业文化;日本是一种东西合璧、兼收并蓄的企业文化;中国式处于社会变革中的尚未充分发育的企业文化。所有这些企业文化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应注意吸收先进国家的企业文化的精华,并将其根植于自己的民族文化中,培育出自己的优势与特色,才能不断发展,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冯友兰.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2]张光忠.世界营销比较[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5.[3]赵曙明.东西方文化与企业管理[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5.[4] 孙彤.组织行为学教程[M].北京:高教出版社,1990.[5]郝真.企业文化建设的运作.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