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休闲农业如何讲好品牌故事(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12:56: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休闲农业如何讲好品牌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休闲农业如何讲好品牌故事》。

第一篇:中国休闲农业如何讲好品牌故事

中国休闲农业如何讲好品牌故事 作者:荣振环 笔者曾经研究过世界品牌100强中的所有品牌,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秘密,就是所有的知名品牌都会有打动人心的故事。无论是它们如何起家的故事、产品产生的故事、企业文化的故事、还是坚持品牌理念的故事,它们都讲得生动异常。正是这些品牌故事,赋予了品牌以生机,增加了人性化的感觉,也把品牌融入了顾客的生活。说到品牌故事,实际上是将品牌植入故事中,这是品牌高效表达和传播的一种方式。所以,绝对不要低估一个好故事的能量和作用。品牌故事的作用 在给休闲农业提供品牌咨询时,提到品牌故事的作用,笔者倾向于把这种作用总结为对内和对外两点。对内是指南针,引导员工的认同感 品牌故事对内起到向心力的作用,会变成组织的典范,影响员工的行为,最终将行为品牌化。很多休闲农业之所以没有品牌知名度,关键在于没有品牌故事。我们之前分析过台湾的薰衣草森林,它本身就以品牌故事擅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回复“薰衣草”详细了解。对外是一面旗帜,领航品牌高效传播 好的故事能够较好地传播品牌的核心诉求或者品牌声誉,使得人们通过多渠道、多手段传播故事的同时,感受到故事中所植入的品牌价值,并且广为传播。当年中国移动正是靠一个故事,掀起了一波传播浪潮。2002年中移动受到联通CDMA的低价攻击,他们连续开了24个小时的会议来讨论如何应对联通的低价策略。他们不想低价跟进,玩价格战。最后经过讨论发现,联通的广告不怎么样。移动决定从感知价值上寻求突破,于是他们把焦点放在消费者上,并且根据这个理念拍摄了一个广告:一艘船在海上出事了,就是因为一个乘客带着全球通,结果全船的人都得救了。打通了一个电话,就能够提供最高的价值——生命。

最后广告语说,“关键时刻,信赖全球通”。这个广告归其根本就是在讲述一个故事,表述全球通信号好,甚至能够拯救生命,这是对竞争对手“信号差”的绝对反击。可见,中国移动正是利用品牌故事快速应对竞争对手的挑战,提升品牌感召力。如何挖掘品牌的故事 上述提到了品牌故事的作用,那么中国休闲农业如何挖掘品牌的故事呢?当然,从产品和业务层面可以创造很多品牌故事,但这些故事往往只作用于单一业务或者产品。

我们更期望休闲农业能够从更高的层面挖掘出独特的品牌故事,以此凸显品牌价值,强化社会责任,提升品牌形象。

下面我以中粮集团的案例为例,来看看集团企业如何从三个维度讲述自己的品牌故事,并且产生正向关联。第一维度,事关领军人物的故事 很多企业的领袖或者领军人物都具有令人称道的故事,企业要懂得挖掘。这些故事不一定多么恢弘,很可能就是工作中的细节和一种偏执的追求,但是却能够给品牌带来价值。

当年宁高宁入主中粮后,他个人的奋斗故事一度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因为宁高宁是一步步从华润的基层员工做起来的,没有任何背景,靠踏实的奋斗成为华润的董事局主席,后来又接管中粮。宁高宁有一个特质成为被人津津乐道的焦点,这就是读书。

在宁高宁的简历里,他最大的爱好是“逛书店、买书和看书”。由于爱看书,每到一个新地方,最吸引他眼球的就是“书店”两个字。笔者的一个朋友曾经在书店偶遇宁高宁并合影留念。宁高宁爱逛书店和买书,并且家里藏书非常丰富,除去多次搬家的“损耗”,据说现在宁高宁家里还有“一两万本书”,这些都是经过多次淘汰留下的“精品”。宁高宁曾说,“读书其实是一种深度的安静,人在安静的地方呆长了,心也会得到调养”。相信这是宁高宁能够静水深流、修身养性,做出杰出成就的关键之一。

而正是宁高宁的这种特质,才有了中粮的忠良书院,其成为传播中粮理念、文化和品牌的优良载体,成为培育中粮精英队伍的一流企业大学,让中粮更为人瞩目和备受尊敬。第二维度,宣传企业文化的故事

形成故事来提升传播力,建立共识,激发共鸣。前面我们提到中粮的忠良书院,也是宁高宁文化变革的产物之一。2004年,宁高宁空降中粮集团后,将新文化清风吹进了传统氛围浓厚的国企,以一系列关键性改革推动了中粮集团的新国企之路。比如启用中粮全新CIS体系,提出“自然之源,重塑你我”的品牌理念;改革“中粮中层管理干部大会”为“中粮经理人年会”,既有对会议的重新定位,也包含了对全体参会人员的重新定位;仿照GE的韦尔奇领导力中心为中粮建立了自由的培训基地——忠良书院;将内刊《今日中粮报》更名为《企业忠良》,短短几个个字的变化将对企业经理人队伍的期许充分体现出来,传递了中粮新的“忠良文化”。“忠良文化”要求中粮的经理人和员工做到又“忠”又“良”,即“高境界做人,专业化做事”,这成为支撑中粮的“产业链好产品”品牌主张的灵魂。第三维度,弘扬品牌理念的故事 每个企业都存在一定的品牌主张或者理念,比如品牌核心价值、品牌定位、品牌口号等等,这些需要以品牌故事为载体实现更好的传播效力。

比如中粮的品牌理念是“产业链、好产品”,这条理念背后实际上也是一段故事。2008年底的一个下午,宁高宁独自一人坐在家中出神。当年,中粮业绩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资产和营业收入都超过了1000亿元,然而他隐隐感觉到下一步面临的瓶颈。中粮盈利主要来自油脂加工与股票投资,再加上玉米、大米、面粉、麦芽等,稳定性并不强,更大的问题是几年来各项业务都是单兵作战。望着眼前几个沙发,宁高宁突然想到,同样是这些沙发,如果散乱堆放为什么就特别难看?他随手抓过一张纸写下“产业链”三个字,心中猛然一动,“好像一下子顿悟了”。

如果把中粮的资产像沙发一样重新排序,排序的规律是从“出口”也就是从终端消费品切入,反推到各个环节,产品就能在链条里走得更长,例如大豆进来,以小包装油出去;小麦进来,以方便面出去,整个公司会由此成为一部前后联动的机器。这样,产品在每个环节都有监控保障,最终才能孕育最好的产品。正是这次 “神启”的时刻和顿悟,“产业链”在宁高宁头脑中刻下深刻的烙印。由此,才有了“产业链、好产品”这个品牌理念。总之,品牌故事意味着,企业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主动或被动地将品牌文化、定位、价值、愿景等品牌内涵故事化,最后以品牌故事推动营销以达到目的。做 故事就像砸向消费者心窝的重磅炸弹,它越过了理性筑成的森严防线,直捣黄龙来俘虏消费者的心。毕竟,在这个“随便扔一个物件,都能砸到与广告有关的东西”的时代,品牌想要传播,如果不穿上动人故事的外衣,人们就会熟视无睹,把你堵截在记忆之外。作为休闲农业,企业比较传统,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此时,最为关键的是先要讲好企业的品牌故事,怎么讲呢?不妨从领军人物、企业文化、品牌理念入手,通过这些品牌故事彰显企业形象,凸显企业主张,让品牌传播产生具有生命力的扩散效应,进而源远流长。

第二篇: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本站推荐)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文化有一种永久广大的价值,是一种对人类持续发展的价值,因为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谐相处及深度了解,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我其实没有特殊的想法。但我在2016年参加了一次外国留学生讲座,我们还参观了华侨历史博物馆和其他几个地方,我看到留学生,包括我自己,对当地文化有了一种更高更新的认识和了解。这个感受非常重要,因为我自己也曾是留学生,在国外待了很久。我觉得,今天要让这些年轻人了解中国文化,一定要运用我们当地的优势。

我想起2004年在牛津大学做讲座教授的时候,牛津大学也举办了一次留学生活动,主要内容就是了解牛津。牛津下面有一个城市叫Argenden,是早期英国人最早居住的地方。市长Abson先生接待了我们,他是当地人,已经做了10年市长,就要退休了。留学生们都很兴奋,想了解英国的起源。市长也非常亲切,和我们很投缘,我们谈得很好。通过交流,我更深入地了解到英国人早期是如何发展的。

这种体验让我从学术以外的途径更深刻地了解到当地人的奋斗和遭遇,这个很重要。之前提到的参观华侨历史博物馆,就是同样的感觉。我感到外国留学生们也很想深入了解中国,了解当地人在那个时代遭受了什么痛苦,了解中国人吃苦耐劳、开创事业的精神。这对留学生来说是一次文化教育。这是我结合自己经历的真实感受。

文化教育包括很多方面。首先教育是一个方面,教育留学生怎么去了解中国文化。开一门课程很重要,开一门中国文化教育课程,这是基础。其次讲座也很重要。2016年那次活动,我和一些留学生有过个别交流,了解他们的求学经历,也深度认识到一些问题。让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反映出文化沟通、文化管理和文化教育三个层面的问题。留学生管理,文化沟通很重要。要让不同文化的留学生不仅了解中国的形象,还要了解形象背后的真实故事。如果没有真实的感受,就无法了解真实的形象。尤其是有些人会从形象中去看负面的东西。其实这些负面只是暂时的,任何国家都会有,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形象后面的真实和价值,以及真实的精神,这很重要。这就不仅是感知,更是感性。什么是感性呢?就是能够欣赏,能够感动,他们自身受到了启发,收获了东西,有了自己的心得。他们会觉得在学习知识技能以外,还能够找到一些生命中有意义的东西。他们可以认为,人在不同的时空、不同的条件下创造出了不同的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它代表人性的价值,代表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对留学生有很大启示。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把管理教育变成文化教育,变成中国文化的认知。

所以,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留学生不仅掌握表象和形象,更要掌握真实。中国虽然遭受了很多灾难,但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历久而弥新。这是不断创新的文化,是欣欣向荣的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需要他们去体验。这里还要提到的是感怀,就是留学生将来怎样回想中国。假如他们中有些人回国后做了国家领导人或者是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人,他们要能感受到并感谢他们在中国的这段留学经历。能感怀中国,能记住并持续与中国的交流。

美国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有过一些好的案例。夏威夷大学成立了中西文化中心,1965年我到夏威夷大学教书,后来成为该中心文化传播的高级顾问。当时的中心主任Jack就是研究communication(交流)的,不仅是Inter personal(人际沟通),更重要的是文化沟通。教育管理中最重要的是沟通,这个沟通应该是基于习俗和文化的沟通。中心有一个很好的做法是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组织起来,在当地开会,来传播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这是中国留学生教育和管理需要借鉴的,要鼓励留学生自己成立校友会,与中国保持联系。我觉得这是推广文化教育的很好的方式,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强调要感怀中国,留学生从中国学到的东西如能在当地发挥影响,才能说明他们与中国有持续的沟通和联系,说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有著良好的沟通。这有助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互动和交往,这也是当今中国推动新型全球化进程的表现。

讲好中国故事,就要搞清什么是“中国故事”。这方面,一个人在其他国家的经验很重要。回想我自己读书的过程,在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大学的时候,我是怎样感受美国的文化和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怎样去了解这个地方的。这虽然是个人的事情,但对每一个留学生来说都很重要。

让外国留学生了解中国的内涵是什么,要说明的“中国故事”是什么。前面说到要让外国留学在生活学习中吸收到对他们有用的一些元素、一些概念、一些价值,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应该提供这样一些内涵,让他们深度了解中国。这可以分成三到四个层次,从生活日常、历史文化传统到哲学思想传统,最后是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成果,了解中国的生态,了解中国的全球化事业和目标,比如“一带一路”倡议,重要的是了解它的价值,帮助他们真正感知中国,欣赏中国。这需要从几方面来加强。

首先就是让他们认识中国的人物、人性、人情,尤其是家庭和谐的伦理,中国人强调伦理,生命观、生活文化的内涵,这些东西是西方缺少的,却是对人类未来发展有用的。这些可以通过不断的交往、沟通产生一种影响,所以要注重生活上的日常。我们的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所处地域也有优势,北方、中部、南方都有各自的地方特色,例如文化圣地、地方建设、风土人情等,都能反映出深厚的文化价值和生命价值,一定要让他们认识到这一点。中国不是一个宗教文化的国家,但是其价值在于注重人的生命、情感,在于人的伦理和家庭伦理,这促使人类走向终极发展,产生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人类共同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相处,这是普适性、世界性的特质,不是一般的地区性因素。这也涉及到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人重视自然,对自然的尊重,对人的尊重,对人的关系的认识,演变成现在的文化传承。要让外国留学生真正了解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文化传统,就要区分表象和真实,历史的发展,有起伏,有转折,有好与坏,中国作为地球上持续发展的文化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其生命观、价值观的确有它的重要意义。

其次是对历史文化的了解,这可以通过好的读物、电影去了解,这也是国际教育管理的方式。我们作为中国故事的主讲人、提供者,自己有没有认识到中国文化的优良,能不能掌握中国文化的本质,是对自我的考验,这就需要进一步掌握中国的天地观、天人观、生命观。重要的是一种认识,如果自己都不能掌握,如何去让别人了解呢?只有自己了解了,然后才能建立一个平台去发挥,从各方面来补充、提供这样一种认知。不一定非要成为思想者、哲学家,但是要提供这样一个平台。例如华南理工大学的国际教育学院就是这样一个平台,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品牌意义,应该广为推广。该学院强调一种领导性的、积极性的、体验性的、参与性的学习方式,既是沟通也是教化,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且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对中国的崛起,以及对中国参与世界事务都具有积极性。

中国文化有一种永久广大的价值,是一种对人类持续发展的价值,因为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谐相处及深度了解,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表现来看,中国的发展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解决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之间的一些矛盾;从深度来看,发展需要更好的形式,虽然有矛盾,但是这些矛盾可以合理化解,并不能妨碍中国价值的追求。可以说这就是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价值自信,这在留学生教育中很重要。留学生教育就是文化沟通教育,留学是国与国之间交往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孔子说:“近者悦,远者来。”我们要做到让近邻很高兴,就是我所说的感性。不仅要让他们了解,还要能够欣赏,能够感怀。这里说的感怀并不是感恩,而是他们能够从中受益,得到回报,达到“近者悦,远者来”的效果。“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拥有很好的文德,拥有自己的优势,尤其是有文化方面的感染力,就能吸引人来,来了就跟他们沟通,给他们启示。

当前中国在经济、科技、环境发展方面的成就很显著,也开始注重地区发展。在中国的文化价值中,是重视自然、环境的。都市?l展与乡村发展如何取得一种平衡,是一个问题。我不太希望看到乡镇的城市化,而是希望看到城市的乡镇化,让我们的国家保存生态的美感。几个月前,我在北京开会,参观了北京西山的一个文化小镇,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方向。我想中国未来的发展,在文化的积极推广之下,会成为人类最宜居的地方,这对我们周边的国家也有启发意义。我们经过长远的思考,在传统中看到了现代中国的发展方向,在现代中还保存着中国传统文化,这是我们在经济科技发展中应该掌握的。

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意义是个原则性问题,今天的中国要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示范性的文化体系,不是外加性的、强加性的。西方要把霸权主义价值体系强加于别国,中国从易经传统,到孔子儒家,到道家则都强调以自我修养示范于他人,改进人的品质,这是我们的文化价值观。我们看到,任何把霸权主义价值体系强加给别人的行为,基本上没有回归到人性所追求的正义及公平,而最后都要失败。

假设人之为人,是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人会关爱他人,即仁爱原则;另一个就是公平,要相互平等对待。这两点刚好就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一个国家要成为公认的大国,必须得有这样的内涵和价值。虽然在历史长河中一定会出现很多问题,但更多体现出来的是价值、生命力和可行性,出现的问题也都能合理地解决。这一点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很重要,我们需要塑造一个文化的模型,借此来扩大人文性的影响,而不是强加性的宣传。所以,要讲中国故事,必须有一个中国故事的模型,而底本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模型。

中国的文化推广不是为了中国,而是为了世界。中国的文化、民族、社会和个人,都是有精神和理想的,我认为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模型。无论是留学生本人还是从事留学工作的人,除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同时也在扮演中国文化的推广者、传播者的角色。要想传播,就得先有传承,掌握本就属于自己的东西,传播出去,然后才能创新,才能吸取别人的精华,才能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作者系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现为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

第三篇: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快车”正驶向世界

国家主席习近平近几年数次踏出国门,在四洲十四国留下中国烙印,参加数次国际会议,会晤六十几国领导人,畅谈新型国际关系,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发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等重大议题的讲演。习主席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发起者与践行者,讲述“中国故事”,阐明“中国机遇”,提出“中国方案”,表明“中国态度”,在国际社会上带起了“最炫中国风”。我们的大国风范正在焕发光彩,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中国快车”正徐徐向世界进发!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快车”并不是第一次驶向世界,在以往的旅途中,有许多美好的故事,书写了一篇篇佳话。如今,习主席正驾驶全新的“中国快车”,搭载“中国故事”、“中国机遇”、“中国方案”、“中国态度”,在世界上掀起一股搭乘热潮。“中国快车”在中国故事之道上,用中国故事推动人类文明复兴,超越现代化,实现包容性全球化,推动形成三种世界秩序:文明秩序、国际秩序、公民秩序,这是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的时代担当。“中国快车”搭载的中国故事是以“站在人类文明高地”为精神境界,以实现21世纪的“张载命题”:为天地立心,为人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中国快车”搭载的是艺术与修养。中文,是世界上唯一一种非字母的文字,其底蕴博大精深,让许多文化爱好者充满好奇,让中国蒙上一层神奇的面纱。我们中国主张文化内涵与历史底蕴,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我们想要与世界互通,与时代契合,想让中国故事在世界上入脑、入心。中国从不干涉别国内政,因为中国文化尊重异性、主张多样性,无论是道家的“道法自然”、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亦或是佛家“不作孽”思想中都有这种精神的体现。“中国快车”更是开辟了“一带一路”,让世界与中国互通有无,让中国智慧融通世界智慧。“中国快车”有“四特”——特长历史、特大规模、特世俗社会、特殊崛起,一些国家人民没有充分了解这些特点,对中国崛起进行谩骂围攻,但是我们搭载的是艺术与修养,我们有充分的耐心与毅力让世界了解中国,热爱中国。孔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今天,我们就是秉承这样的祖训,仍是完善自己,说服世界。我们的“一带一路”不是“马歇尔计划”,而是传承于丝绸之路,德国人李希霍芬对两千年的东西方文化、贸易之路起了个名字即丝绸思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快车”正式抱着重新开启“丝绸之路”的目的,唤起包括欧洲人在内的各种文明的共同回忆,共创复兴前景,致力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中国快车”树立的是文化自觉的旗帜。向世界讲中国故事是一个熟悉中国国情、世情的过程。古训有知行合一,讲好中国故事是一种行动自觉。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主题,无论身在何地都在不自觉地讲中国故事,以言行或信念。“一带一路的倡议”不只是中国的,而是世界的。“中国快车”通过讲好中国故事,以亲身经历打动听众的心弦,引发世界共鸣。中国故事对世界的启发,体现中国对世界的担当,折射的是时代的趋势。“中国快车”通过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认识到中国故事给他们带来的机遇,推动世界持久和平、和平繁荣的机会,体现的是费孝通先生“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境界。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一带一路”,正是融通中国梦与沿线各国梦的媒介。

“中国快车”的动力是文化自信。我们的文化长卷举世无双,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近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民族解放、人民革命过程中形成的红色文化和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就是我们的自信所在。此外,在我们秉承开放、包容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与世界其他文明交融产生的具有新时代特质的当代文化也是自信来源之一。如果说只讲文化历史太过于空洞,那么我们还有文明留下的印记——历史文物,它是历史的实物见证,文物中蕴含着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追求的许多故事。虽然文物不会说话,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文物去讲故事,只要我们重视并做好文物价值的研究、阐释、展示、传播等工作,就能发挥好文物资源在文化传承、教育民众中的重要作用。如果说历史文物离我们过于遥远,那近代的革命文化也是很好的载体,革命文化不但内容丰富,而且现实感强,更能激励人。“中国快车”致力于向世界传达平等开发的心态,期望建立一种客观全面、真实自我的中国形象,打破国际舆论环境中对中国的固有成见,向世界展现更好的中国。

“中国快车”传播的是中国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出的重大时代课题,也是对党和国家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源远流长,翻开浩瀚的中华历史长卷,每一个时期都会发生许多引领时代、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故事。既然中国有这么多好故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让我们更加清楚认识自己,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读懂中国,与中国和平共处?母庸质疑,讲好中国故事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中国正逐渐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心,我们不仅要阐明中国政府政策主张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底蕴,也必须懂得西方逻辑,在科学与艺术之间,阐明中国发展之道,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国家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可以说,讲好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和平理念,是世界的期盼,也是中国的担当。我们的底气来自悠久的历史,日新月异的发展进步,是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支撑,不仅要讲给世界听,也要讲给自己听。

“中国快车”是潮气蓬勃的快车。当前,超过1.8亿中小学生、近3600万大学生和毕业5年内的4000多万当代青年,共同组成庞大又朝气蓬勃的青年群体。青年是民族复兴的生力军,是国家富强的中坚力量,更是中国故事的讲述着和倾诉者。通过运用好中国故事的讲堂,不仅可以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同时也掷地有声、旗帜鲜明的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中国发展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一定要讲好中国特色主义理论的故事,其中关键在于讲出和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中国特色”。这种特色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所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思想观点;二是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所具有的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快车”是一列含有奋斗气息的快车。“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这是一句来自《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抗战歌曲歌词,历经74年成为经典,好的典故是长脚的,经典的故事是需要的。对中国自己来说,讲好党的故事凝聚党心,赢得民心,中国可以通过讲故事,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铁人王进喜和新中国的石油工人靠人拉肩抗干革命,新世纪劳模、青岛港许振超创造出了船时效率和单机最高效率的两项世界纪录。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国工人是用行动讲述、书写中国故事的重要群体,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新闻传媒广泛深入宣传我国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优秀技术工人的事迹和贡献,让大国工匠续写中国故事的新篇章。中国故事是中国人民的故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讲好百姓艰苦奋斗的故事、传统美德的故事、无私奉献的故事、和平友好的故事。要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中国故事有血有肉,有情有义。

“中国快车”承载的是厚重的文学。理由的《扬眉剑出鞘》承载着无数中国人心底的强国梦,鲁光的《中国姑娘》奏响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何建明的《国家》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感染人激励人,徐刚的《伐木者,醒来》唤醒人们对大自然的深沉之爱,王宏甲的《智慧风暴》引发一股经久不息的知识旋风,黄传会的《中国新生代农民工》为奋斗的打工者写心画像,徐剑的《东方哈达》以高原建设者们的无私无畏温暖人,赵瑜的《寻找巴金的黛莉》传递文学的恒久诗意,丁晓平的《五四运动:历史的现场和真想》回望一段不平凡的辉煌。马娜的《天路上的吐尔库》、王国平的《一枚铺路的石子》、李琭璐的《落寞夕阳——中国农村留守老人采访记》聚焦当代中国人平凡而不普通的人生,闪耀着动人的光彩。我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如同一条流光溢彩的中国故事长河绵延不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中国人在奋斗自强的路途上创造的新故事,时时鼓舞着作家们用心去发现,用笔墨去书写。文学是时代的文体,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期间的得失甘苦必将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启迪。

“中国快车”用文艺气息传播中国故事。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之一,就是希望文艺界要讲好中国故事。一个人学习知识、积累经验、了解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听故事开始的。小时候我们都爱听故事,因为一个好故事会让人一辈子去怀念,并且从中获益,比如“东郭先生与狼”、“司马光砸缸”和“铁杵磨成针”等这些经典故事,为什么传递了一代又一代,教育和影响着不同时代、不同价值观、不同价值的人,就是因为这些故事生动精彩且蕴含了深刻的做人道理和人生经验,都具备了入心、入脑的艺术感染力。新中国成立以来,在60多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迎来了伟大的社会进步,这种进步是由一件件生动鲜活的事情组成的,是由一个个平凡的小人物推动的。用史学的尺度来衡量,这是“个人规模的历史”,是色彩缤纷的峥嵘岁月。中国故事就是以中国和中国人民为核心、真实再现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客观正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准确反映中国人民的生活与心声,完整体现中国人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气质,全方位、大视野、多角度地呈现中国的发展与进步的文学作品。讲述“中国故事”,并非简单地为讲故事而讲故事,我们是在以文学的形式凝聚中国人丰富而独特的经验与情感,描述出中华民族在一个新时代最深刻的记忆,想象与创造一个新的世界与未来。中国故事应该是凝聚了中国人共同情感的故事,在其中可以看到我们这个民族的特性、命运与希望。歌德在他的时代曾经以这样的句子形容人类精神深处的激情与困惑:灵魂永远骚动着渴望安宁,肉体永远劳作着寻觅休息。21世界的我们不论从哪里出发,似乎还是能够碰见这两句话。我们可以从这样的句子里感受到另一种巨大的挑战和热望,对于一个以写作为重要生命形式的人,它洋溢出一种不屈不挠的悖论的魅力。在每一时刻都有不可计数的信息沿着光纤飞奔的当今世界,文学依然是不断擦亮我们心灵的智慧之书,它会使精神欢愉,使灵魂有光,使天地温暖,使生命芬芳。

“中国快车”拥有中国灵魂。我们这个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千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自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他们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当今世界上,如果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总书记的话语铿锵有力。我们中华文化为什么让我们这么自信?概况起来五个字:源广深高重。源就是五千年源远流长,我们的文脉从未中断;广就是包罗万象,不仅儒释道,诸子百家,还有五十六个民族创造的文化,以及我们和世界交流融合的文化,洋洋大观;深就是博大精深,我们的任何一个流派、文化现象都是博大精深的,流传几千年,不断丰富拓展;高就是山高水长,很多史料典籍都达到了世界的最高水平;重就是重大影响,中华文化对世界产生的深刻影响,有目共睹。近代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浴血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古老中国的深刻变化和13亿中国人民极为丰富的生产生活,中国故事值得讲的东西有很多。

讲好中国故事是总书记在2013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目的是要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能够更加了解中国。但是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去努力,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是行动中的故事讲述者,尤其是我们青年一代,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积极履行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每一个中国人的一言一行都是在讲述中国故事,我们并不知道哪方面的言行可能会成为传播中国故事的载体,因此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成为了中国故事的形象使者,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将被动讲述方式转换为可控的、主动的言谈举止。让我们面带微笑,跟随“中国快车”驶向世界,传播中国好故事,让世界倾听中国好声音,看到更加生机勃勃的中国!

第四篇:与时俱进讲好中国故事

与时俱进讲好中国故事

林洸耀

2013-3-8 5:52:02来源:《 人民日报 》(2013年03月08日 03 版)我在北京已经工作了16年,参与两会报道,今年也是第十六次。

每年的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国际媒体驻京记者自然全力以赴。今年,我们早早动手,春节前就开始了两会报道前期准备。这几天,我们整个团队更是全员作战,文字图片齐上阵,力求客观准确地向世界讲述两会故事。

这些年两会的变化让我感受深刻。这几年来,总理记者招待会总是持续一两个小时。两会变得更加开放,这是一个很好的印证。两会每年如期举行,人们对中国两会的兴趣点却在变得越来越多元。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环保等等,每一个话题都吸引不同读者关注。要说今年两会,城镇化是一个热门话题。代表委员深入讨论这个话题,媒体舆论高度关注。路透社也不能没有详细报道,原因很简单,城镇化与中国经济未来走向紧密相关,后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

两会变化背后是中国变化。刚到北京时,路透社在京只有4名文字记者,2名中国助理,1名图片记者,可是今天,加上中国助理,我们已经有了将近100名员工。为什么扩充这么快?崛起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焦点,因此也是新闻的富矿。举个例子,16年前,路透社不需要报道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不需要报道中国的外汇储备,但是今天如果我们仍不关注这些问题,就肯定会落在世界经济形势变化的后面。

在北京这么多年,我看着这座古都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多元。在这里工作,与时俱进最重要。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用微信,我也只能学着用。一个存在经济盲点的新闻记者显然讲不好今天的中国故事,所以干了多年时政新闻的我,这两年也开始兼顾财经新闻。

中国的变化也推动我不停学习,不停调整。路透社当初把我派来北京,是因为我看过1000多部武侠片,中文说得不错。来了之后我才明白,中国的现实是如此复杂,上海、北京都代表不了中国。如果不谦虚学习,我就只会是盲人摸象,难以为读者讲清种种中国概念。“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我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提醒自己用诚惶诚恐的态度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为路透社北亚首席记者,记者洪延青、胡泽曦采访整理)

第五篇:外国人讲好中国故事

外国人讲好中国故事

80年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跨越了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将当时中国的真实情况介绍给世界,特别是其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的真相。1938年,毛泽东在接受一名德国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对斯诺的评价和感激:“当我们被整个世界遗忘的时候,只有斯诺来到这里来认识我们,并把这儿的事情告诉外面的世界。所以我们将永远记住斯诺对中国的巨大帮助。”《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的作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他的书中说:“当时几十万美国人,包括我自己,读了这本书,从中得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的初步印象,同时对他们的目标和救国抱负,对他们的艰辛和牺牲精神,也有所了解。”在中国,斯诺被视为中美沟通的桥梁;在美国,他的作品成为美国政府了解中国的重要资料。斯诺意识到了中美两国之间存在的差异,他从现实出发,试图缩小不同观念与看法间的差距。他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通过解读中国政治形势,斯诺用更准确、更具包容性的观点来描述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使他能够较为准确地预见到其后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斯诺的经验,对今天和平发展的中国进行国际间的人文交流仍然有很多借鉴意义。

未来5年,中国在“十三五”期间计划实施的100项重大工程中,最后一个项目是“建设讲好中国故事队伍”。这个队伍中应该有更多理解中国的国际友人,他们是人文交流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

外国人讲好中国故事

在国际间的人文交流中,相互的理解与友谊不但是由“中国如何看待和对待世界”所决定,也是由“世界如何看待和对待中国”来决定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们,在不同的时期对中国的看法都不相同,彼此间要用平等和包容的精神谋求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1993年在北京大学成立以来,通过斯诺纪念活动来广交国际朋友,让更多的外国人来讲中国故事。两年一度的斯诺国际研讨会在美国和中国轮流举行,斯诺和中国的故事影响着更多美国友人的加入,研讨活动已经从纪念斯诺先生拓展到教育、医疗、企业合作等各个领域。比如以“人文交流:创新友谊和谐”为主题的第15届斯诺研讨会就包括中美高等教育的合作与战略机遇、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国际合作、水污染治理与绿色经济、中医的价值与成果导向研究等4个分论坛,中国陕西省延安市与斯诺家乡――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宣布筹建“姐妹城市”,美国斯诺纪念基金会启动在华埃德加?斯诺医生实习计划及实施美国和中国的音乐交流计划等。

让外国人讲中国故事,也要请进来、送出去。为了更好地让大学生了解国际友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贡献,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专业选修课“名记者专题”中邀请了克鲁克、马海德、阳早寒春夫妇等十几位国际友人的二代或三代后人举办系列讲座,向学生们介绍建国前后这些著名国际友人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所作出的贡献,这门课受到青年学生们的欢迎。海伦?斯诺的家乡是美国犹他州雪松市(Cedar City),在200g年举办的建市158周年活动上,雪松市市长Gerald Sherratt主持了海伦?斯诺铜像揭幕仪式,他认为海伦?斯诺是这座城市的骄傲。当时我在雪松市的南犹他大学连续问了几个大学生,他们都不知道海伦?斯诺是谁。2013年,我再次访问这座城市,来到海伦?斯诺铜像所在的市中心广场时,一位美国青年主动过来给我讲海伦?斯诺二战期间在中国的故事。

青年人讲好中国故事

青年是思想解放的先锋,青年人的价值观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未来方向。“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不同文明间的人员往来,尤其要推动青年人之间的交流。多年来,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在北京大学与国外的大学和机构共同举办了让大学生和中学生参与的纪念活动和学术活动,努力使青年人成为民间外交和人文交流的主体,通过融入不同的文化,通过了解彼此的故事,通过跨越常常隔阂我们的成见和误解,增进沟通,成为深化国际关系的活力。通过高校之间的活动增进相互理解,促进友谊,为中外青年学生人文交流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学科间的交流活动、青年论坛、论文比赛开展自由交流和对话,增进沟通。青年成为中外交流大舞台上的积极因素,为促进中外交流、深化国际关系增加活力。

在中美人文交流中,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主要是通过斯诺的影响力来拓展中美青年之间的交往。以翻译海伦?斯诺的作品为内容的“海伦?斯诺翻译奖”竞赛活动已经举办了6届,吸引了数千名大学生参与,中美两国获奖学生将分别赴美国和中国的相关高校交换学习一个学期。2014年,来自海伦?斯诺家乡的南犹他交响乐团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联合奉献了一场蕴含中西方音乐特色的精彩演出,其中《汉调――行云流水》由北大中乐学社民族管弦乐团与美国南犹他大学打击乐团共同演绎。由中美双方联合编导、作曲、演出的《海伦之梦》大型现代舞剧也在中美两国巡演。

在中英人文交流中,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主要依托由李约瑟1965年创办的英中理解协会拓展中英青年之间的交往。李约瑟在抗战期间受命执行援华任务,行程5000里,给困难中的中国科学界以实际、真诚的帮助,向中国大学及图书馆赠送科学书籍7000余册,资助60余名学生赴英国留学,并编写了著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史》,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灿烂文明,并提出近代科学为何在西方诞生而未在中国发生的著名的“李约瑟难题”。英中理解协会成立的目标是让更多的英国人能够更理解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政治制度的中国,2015年,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与英中理解协会在李约瑟的母校奥多中学举办了第一届论文大赛,安娜贝尔?巴克荣获第一届论文奖(论文题目:《李约瑟对理解中国历史与现实的启示》),2016年她被牛津大学录取,专业方向是中国历史。今年,乔治?何克的母校圣乔治中学也将参加第二届论文比赛,更多的英国青年学生将通过论文比赛来讲中国的故事。

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英国白金汉宫讲了何克的故事:“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盟友,中英两国人民相互支持、休戚与共,谱写了中英友好的历史佳话。我们不会忘记,英国曾经向中国提供了宝贵的经济和道义援助。一位中文名字叫作何克的英国记者,积极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仅撰文揭露日本侵略者暴行,还担任陕西双石铺培黎学校校长,为带领学生向安全地区转移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为进一步促进中英人文交流,2016年9月,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与英中理解协会携手北京出版集团在伦敦举办“品读北京”英国书展,将举行何克的著I SEE A NEW CHINA的中英文版本首发式,并将同时举行二战期间英国援华总队的负责人Arthur Clegg的《支援中国(1937-1949)――回忆一次被遗忘了的英国人民援华运动》,现任英中理解协会主席Zoe Reed父亲(抗战期间李约瑟从双石铺培黎学校带到英国读书的中国青年)的回忆录,以及李约瑟传记中文版的首发式,具体生动地体现中英两国人民在相互支持、休戚与共中谱写的中英友好历史佳话。北京出版集团展示的500多本中国经典图书将赠给伦敦新办的中英双语学校,让更多的英国孩子来品读北京,了解中国。

讲好中国故事要体现共同发展的思想

中外人文交的源泉来自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友谊。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也是各国同舟共济、携手共进的时代。讲好中国故事,要体现共同发展的思想,这是沟通中外的密钥。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时代潮流,“共赢”的指向就是共同发展。在实现共同发展这一愿景中应承担的义务,“计利当计天下利”“对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繁荣都肩负重要责任”“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共同发展体现了文明的平等与融合,讲好中国故事,要认同文明多样性,主张文明平等和文明间的对话、交流、互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间应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让更多外国友人来讲好中国故事,在国际舞台上去展现今天的中国发展,无疑将改善世界对中国的印象,有助于中国在世界上获得更多倾听者、更多以心相交的朋友,从而提升中国软实力。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编辑出版的《寻梦中国――中美人文交流访谈录》,用20个美国人的故事讲述在中国也有一个可以实现的梦。本书以中英文双语出版,采访对象中第一部分为目前仍然生活在中国的著名国际友人的家庭,以深度访谈的形式再现他们和他们的后代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的重要贡献。第二部分为目前活跃在中国教育、科技界的新一代国际友人,展现他们在中国实现和成就了自己的梦想,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和科技仓Ⅱ新所作出的突出贡献。第三部分为近年来中国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在这本书中可以找到很多国际友人讲中国故事的感人话语。寒春说:“我们在中国待了一辈子,不是为养牛而来中国的,是为信仰而来。”潘威廉说:“我从来没有想过,在中国可以过上如此幸福的生活。”雷蒙说:“感觉在中国工作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约翰?桑顿说:“在过去的10年里,我花了越来越多的时间在中国上。如果我能够对双方都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将构成一个理想的事业。”马克?力文说:“不要认为中国梦只是中国人的事。我有一颗中国心,当然也有中国梦。”

向世界说明真实的中国,让世界把目光投向中国――80年前斯诺做到了,今天我们更有必要做到,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和平发展,让更多友好的目光投向中国。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们,在不同的时期对中国的看法都不尽相同。今天的中国,应该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努力引导各方面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的发展和国际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他们用各色眼睛看着这个红色的国家,我们无法回避。人文交流只要秉持包容精神,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通过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各国人民友谊,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维护世界和平,这样文明间就能够和谐共处,相互促进。(作者系北京大学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教授)

下载中国休闲农业如何讲好品牌故事(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休闲农业如何讲好品牌故事(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国考面试热点:“中国品牌日”讲好中国品牌故事

    2018国考面试热点:“中国品牌日”讲好中国品牌故事 热点背景: 2017年4月24日,国务院同意设立“中国品牌日”的批复,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具体工作......

    坚持特质 讲好中国故事

    坚持特质 讲好中国故事 提要: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坚守责任和担当,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内涵,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故事,以打造自身特质来争取媒体竞争主动权,抢占舆论主阵......

    讲好脱贫攻坚中国故事[合集]

    讲好脱贫攻坚的中国故事2020 年是中国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讲好脱贫攻坚中国故事,有利于彰显中国脱贫......

    学习《讲好中国故事》心得体会

    学习《讲好中国故事》心得体会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本人完整的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感触颇多,启发深刻。让我清醒的认识到,“两学一做”学习教......

    讲好中国故事先要讲好自己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先要讲好自己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先要讲好自己故事 王旭明 2014-08-15 21:46 阅读(23648)评论(0) 最近,笔者参加了一场全国小学生讲故事比赛并有幸当评委,很有些......

    休闲农业园区品牌提升战略

    休闲农业园区品牌提升战略 作者:山合水易规划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休闲农业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休闲农业的数量越来越多,分布区域越来越广泛,模式越来越多样化,然而,早期开发的休闲农......

    中国休闲农业专家简介

    1. 俞孔坚 俞孔坚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全国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并在北京大学创办两个硕士学位点:景观设......

    休闲农业

    东北地区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分析 摘要: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生产为依托并结合现代旅游的一种高效农业。本文以东北地区的现代休闲方式和观光农业发展为中心,介绍了东北地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