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十项规定
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十项规定
第一条 校长是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身体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普通高等学校要充分认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加强体育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校长要切实履行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身体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要确保学校体育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第二条 保证体育课程质量
学校应严格执行国家对体育课程的规定,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或把体育课安排课外活动时间。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每周2学时的体育课,三年级以上学生(包括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原则上体育课班级人数不超过35人。
第三条 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学校体育部(院、系)、学工部、共青团要共同担负起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的任务。阳光体育运动应与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有教师组织、辅导的课外体育锻炼。
第四条 建立新生出早操制度
学校应建立一年级新生出早操制度,引导其他年级学生积极参加早操。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冬季长跑、健身操、太极拳等普及面大、简便易行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树立健康的理念,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学校要积极建立多种多样的学生体育社团和协会,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努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学校体育有特色,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锻炼。
第五条 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学校必须认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测试结果按要求上报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要建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公示制度,每年公示各院(系)《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并将学生个体情况反馈到学生所在院(系)。
第六条 学校每年举行二次综合性运动会
学校每学年至少要举行二次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为主题的全校性体育运动会。开发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体育竞赛项目,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把运动会办成学生喜爱、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体育节日。
第七条 切实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应按照开设体育课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配足配强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应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教师组织早操、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体育竞赛和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等应当计入教学工作量。要保障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体育教师享受与其工作有关的劳保待遇。
第八条 场地建设、器材配备达到标准
学校要切实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经费,学校公用经费要按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学校体育工作。
学校要认真落实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配备目录》,要完善学校体育设施和各项体育活动管理制度,确保体育设施配备质量和安全使用。
学校体育场地必须用于体育活动,不得挪作他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学校体育场地、体育器材或设备。学校室外体育场地要设法增加灯光设施,为学生参加晚间体育锻炼提供基本条件,为大学生体育活动拓展时间和空间。
第九条 严格执行学生达到体育基本标准的相关规定
体育课是学生毕业考试科目,体育课不及格不予颁发毕业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学生及其他先进荣誉称号、奖学金评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不到50分按肄业处理。
第十条 保障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安全
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明确安全责任、制定安全措施,保证体育设施的质量,定期进行维修和维护,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学生锻炼时的安全。
倡导学校为学生购买校园责任险,要积极引导学生家庭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学校处理好意外伤害事故提供必要保障。
第二篇: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十项规定
河南省教育厅
关于印发《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
十项规定》的通知
各高等学校:
为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中发〔2007〕7号)的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要求,加强我省高校体育工作,参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我厅制定了《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十项规定》。现将《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十项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
附件: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十项规定
河南省教育厅
2013年8月28日 附件
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十项规定
第一条 校长是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身体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普通高等学校要充分认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加强体育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校长要切实履行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身体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要确保学校体育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第二条 保证体育课程质量
学校应严格执行国家对体育课程的规定,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或把体育课安排课外活动时间。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每周2学时的体育课,三年级以上学生(包括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原则上体育课班级人数不超过35人。
第三条 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学校体育部(院、系)、学工部、共青团要共同担负起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的任务。阳光体育运动应与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有教师组织、辅导的课外体育锻炼。
第四条 建立新生出早操制度
学校应建立一年级新生出早操制度,引导其他年级学生积极参加早操。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冬季长跑、健身操、太极拳等普及面大、简便易行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树立健康的理念,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学校要积极建立多种多样的学生体育社团和协会,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努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学校体育有特色,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锻炼。
第五条 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学校必须认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测试结果按要求上报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要建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公示制度,每年公示各院(系)《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并将学生个体情况反馈到学生所在院(系)。
第六条 学校每年举行二次综合性运动会
学校每学年至少要举行二次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为主题的全校性体育运动会。开发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体育竞赛项目,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把运动会办成学生喜爱、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体育节日。
第七条 切实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应按照开设体育课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配足配强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应与其他学科 教师同等对待,教师组织早操、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体育竞赛和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等应当计入教学工作量。要保障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体育教师享受与其工作有关的劳保待遇。
第八条 场地建设、器材配备达到标准
学校要切实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经费,学校公用经费要按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学校体育工作。
学校要认真落实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配备目录》,要完善学校体育设施和各项体育活动管理制度,确保体育设施配备质量和安全使用。
学校体育场地必须用于体育活动,不得挪作他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学校体育场地、体育器材或设备。学校室外体育场地要设法增加灯光设施,为学生参加晚间体育锻炼提供基本条件,为大学生体育活动拓展时间和空间。
第九条 严格执行学生达到体育基本标准的相关规定 体育课是学生毕业考试科目,体育课不及格不予颁发毕业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学生及其他先进荣誉称号、奖学金评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不到50分按肄业处理。
第十条 保障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安全
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明确安全责任、制定安全措施,保证体育设施的质量,定期进行维修和维护,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学生锻炼时的安全。
倡导学校为学生购买校园责任险,要积极引导学生家庭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学校处理好意外伤害事故提供 必要保障。
第三篇:用发展的眼光看《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十项规定》
用发展的眼光看《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十项规定》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新乡市5所高校体育政策影响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前途是光明的,领导对学校体育政策的重视程度较高;符合大学生根本利益,得到了大学生的支持。道路是曲折的,在执行力方面,领导重视的“口号性”多于实际行动,降低了执行力;在执行机制方面,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健全性欠佳;在执行资源方面,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短缺等。
【关键词】大学生
高校体育政策
发展
执行现状
新乡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3.023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对象
新乡市部分大学生1000名、体育教师40名、领导(分管副校长或体育组组长)10名
访谈对象:体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1名、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1名、学校体育研究领域专家1名、学生10名、体育教师5名、领导(分管副校长或体育组组长)2名。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数据库,了解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其中文件及有关数据来源于教育部、河南省教育厅等相关部门的官方网站及权威公报。
2.访谈法确定访谈对象后,就《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十项规定》制定的流程、科学性、执行情况的检查与监督、执行效果评估等问题进行访谈。
3.问卷调查法制定《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十项规定影响力调查问卷》(包括《学生卷》和《体育教师及领导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医学院、新乡学院和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5所院校发放。问卷回收后,对所得相关数据进行常规数理统计。
4.实地考察法对新乡市5所高校进行实地考察,听取部分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学生的意见,深入了解高等学校体育政策的执行情况及影响执行力的深层次原因。
二、《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十项规定》影响力的实证调查结果
1.《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十项规定》总体评价基于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相关理论,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本文从基层了解体育政策的出台对高校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体育老师和领导对其学校重视体育工作程度的评价为“较重视”及以上的分别为72.0%和80.0%,说明体育老师和领导对于学校重视体育工作程度的评价较高。大学生对其学校体育工作满意度的评价为“较满意”及以上的为68.7%,说明他们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满意度较高。基于高校体育政策主体和客体的调研结果显示,总体上体育教师、领导和学生对体育政策发展的总体评价较高。
2.《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十项规定》相关政策发展现状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而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十项规定》(教体卫艺〔2013〕787号)相关政策要求:学校每学年至少要举行二次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为主题的全校性体育运动会。开发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体育竞赛项目,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把运动会办成学生喜爱、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体育节日。调查结果显示,上学年被调查学校均举行过1~2次全校运动会。从学生的实际参与情况看:50.1%的大学生参与过1次及以上的全校运动会;42.3%的大学生每周参与3次及以上的课外体育活动。从中可见,学生参与校运会、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较低。《十项规定》中第八条要求:场地建设、器材配备达到标准。调查结果显示:47.9%的大学生反映对其学校的体育设施并不满意。从中可见学校体育工作经费、体育设施和各项体育活动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第九条要求:严格执行学生达到体育基本标准的相关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考试科目,体育课不及格不予颁发毕业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学生及其他先进荣誉称号、奖学金评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不到50分按肄业处理。调查结果显示:有80.0%的学校未将“三好学生”、奖学金等评选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为依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十项规定的公布、宣传制度还未得到很好执行。
三、高等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现状分析与评价
第一,前途是光明的。学校对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学校体育相关政策得以有效执行的前提,而学生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满意度是执行效果的直接反映。体育老师和领导对其学校体育工作重视度极高,大学生对其学校体育工作的满意度也较高。可见《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十项规定》符合客观规律,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
第二,道路是曲折的。在与部分体育教师与领导的访谈中发现,这种重视的“口号性”多于实际行动。即使是表示重视学校体育政策的领导,在他们处于多重利益的考量中,经常会将学校体育政策的执行置于“可有可无”的境地。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健全性欠佳,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短缺,并不是每一所高校都具备十项规定实施的条件,导致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漏洞与疏忽。我们一定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参考文献
[1]何珈.学校体育政策的本质研究[J].实践与探索,2011(2):203.[2]王书彦.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41.[3]唐文玲,王娟.中学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现状实证研究―――以上海市20所中学为例.
第四篇:河南省学校体育工作十项规定
河南省学校体育工作十项规定
第一条 校长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
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认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
校长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要确保学校体育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第二条 开足开齐体育课
学校应当根据国家对体育课程设置的规定,开足开齐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认真组织实施体育课教学活动。
普通中小学校、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各年级和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小学1-2年级每周为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为3课时,高中每周为2课时;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1-2年级每周为2课时)。普通高等学校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包括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有条件的普通高等学校倡导和实施“三自主”教学模式。
第三条 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锻炼
凡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一小时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应排进课表,形成制度。
寄宿制学校要实行“三操、一活动”。即认真组织学生每天出早操、做课间操和眼保健操,抓好课外体育活动。非寄宿制学校要实行除早操外的“两操、一活动”。
第四条 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学校必须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要建立和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测试报告书要作为中小学生成长记录或中小学生素质报告书的重要内容,要列入高等学校和高中阶段学生档案,并作为学生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学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情况要作为评价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
第五条 学校每年举行一次综合性运动会 学校每学年至少要举行一次以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为主题的全校性体育运动会。开发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体育竞赛项目,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把运动会办成学生喜爱、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体育节日。
第六条 配足配齐体育教师
学校要按照中小学课程改革大幅度增加体育课时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课外体育活动的实际,按比例认真核定体育教师编制数额,保证体育教师的合理配备,配足配齐体育教师,满足中小学开足开齐体育课的需要。
对体育教师的职务聘任、工资待遇、教学、训练、群体活动等工作量应当与其他任课教师同等对待。要保障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体育教师享受与其工作有关的劳保待遇。
要合理确定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体育教师组织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体育竞赛和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等项工作应当计算工作量。
第七条 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经费投入
学校要切实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经费,学校公用经费要按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学校体育工作。
第八条 场地建设、器材配备达到标准
学校要认真执行《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配备目录》、《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和《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做好规划,在“十一五”期间配齐体育设施与器材。
要完善学校体育设施和各项体育活动管理制度,确保体育设施配备质量和安全使用。学校体育场地必须用于体育活动,不得挪作他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学校体育场地、体育器材或设备。
第九条 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
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学校要将学生日常体育成绩、体质健康状况、参与体育活动的表现作为重要评价内容。
第十条 保障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安全
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明确安全责任、制定安全措施,保证体育设施的质量,保障学生锻炼时的安全。
学校应为学生购买校园责任险,要积极引导学生家庭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学校处理好意外伤害事故提供必要保证。
第五篇: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第二章 要求与职责
第三章 配备与选聘
相关职务,并可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第四章 培养与发展
第十一条 高等学校应结合实际,按各校统一的教师职务岗位结构比例合理设置专职辅导员的相应教师职务岗位。专职辅导员可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
第十二条 高等学校应根据辅导员岗位基本职责、任职条件等要求,结合各校实际,制定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的具体条件,突出其从事学生工作的特点。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应坚持工作实绩、科学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相结合的原则,对于中级以下职务应侧重考察工作实绩。
第十三条 高等学校应成立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具体负责本校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
高等学校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一般应由有关校领导,学生工作、组织人事、教学科研部门负责人等相关人员组成。
第十四条 高等学校可根据辅导员的任职年限及实际工作表现,确定相应级别的行政待遇,给予相应的倾斜政策。
第十五条 辅导员的培养应纳入高等学校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享受专任教师培养同等待遇。
第十六条 高等学校应当鼓励、支持辅导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