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追寻李白》教案及说课
追寻李白
思想的苇草
【教材分析】
本单元题目为“追寻李白”,意在使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比较系统地了解被誉为“诗仙”的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人生经历和诗歌作品,了解影响我国乃至世界的李白文化的相关信息,并开展有关李白的文化活动。所谓“追寻”体现了主动探究的意识,也反应出本单元教材是按照一定的线索来整体谋划的。
本单元教材不同于一般教材,打破了以“单元”为整体、以“课”为单位的呈现方式,整个单元是一个综合性的系列学习活动,是一个线索清晰的整体,它的线索有二:一是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以诗为主了解李白的人生经历。二是关于李白的介绍,从生平到思想,从已知到未知,从国内到世界,从教材的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究与拓展。
本节课就是从李白的游历生涯入手,综合学习、了解、走近李白。【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多层次地朗读、吟诵《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夜宿山寺》《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四首古诗,了解李白游历祖国山川大河的经历。
2、能力目标:
教会学生如何赏析古诗,借以提高学生欣赏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互相协作,知道李白的生平,李白的诗文。培养他们收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导入学习,开始追寻“诗仙”李白的旅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学习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学习古诗时,自读自悟,学会赏析诗歌,体会四首古诗的内在联系。
难点:充实关于李白游历祖国山川大河的经历,体会游历在李白诗歌中的重要地位。【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查找相关资料。【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走近李白
(创设情境,课件辅助展示)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位大诗人,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寄情于山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让我们看到他儿时的天真烂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让我们看到他对友情的珍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让我们看到他思念故土之情。
这位诗人是谁?他就是我们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导入:对于一代诗仙李白,也许你觉得并不陌生,能说说你印象中的李白吗?(学生谈对李白的了解与认识。随学生发言,课件幻灯片3展示关于李白的图片及资料。)
师:同学们对李白的认识还是有些模糊,有些零散,现在,就让我们再去追寻诗仙李白的足迹,更多地了解他,更好地亲近他……(板书课题:追寻李白)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从学生似曾相识的李白诗句入手,从学生关于诗人李白的已有积累切入,引导学生开始本单元的学习,拉近学生与李白的距离,并利用多种媒体手段,把静态枯燥的材料融入到画面之中,使其能直接促进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搭起入境桥梁,入“境”入“情”,走进文本。
二、多维突破,释疑解难
1、介绍李白的游历生涯。
“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20岁时游历了巴蜀的名山胜水,25岁开始在各地长期漫游。从他流传下来的诗篇中我们可以看到李白游览的足迹,(出示幻灯片5,展示李白的多首游历诗歌。)
2、他足迹遍及了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出示幻灯片4,展示李白足迹图)
【设计意图】:古诗文与学生在时间上就相隔很远,因此这里让学生通过这些诗作了解李白游历的经历,拆除了隔断千里的心理防线,才能让学生走近古诗文,学好古诗文。
3、赏析《早发白帝城》
(1)、师介绍古诗背景: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李白他为了报效国家,做了唐朝皇帝的一个儿子“永王”李陵的参谋,后来被朝廷给他下了政治结论是谋反,因而获罪被贬到荒无人烟的夜郎城。一路上,他的心里悲伤极了,他走呀走呀,途中沿地势险要,江水湍急的三峡逆流而上。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长途跋涉,当小船慢慢的,慢慢地行驶到白帝城时,突然他接到了接到了皇帝平反的圣旨,“他无罪了,可以获得自由了”,欣喜若狂的他决定顺水行舟,返回江陵城(湖北省江陵县),途中便写下了一首世人传诵的古诗《早发白帝城》。
(2)、(出示本诗)指名朗读。
(3)、大家都能做到熟读成诵,但是是不是都做到了会鉴赏?
师:(边讲边板书:情感)诗歌鉴赏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理解诗的情感,体味它的情趣。如果你不知道这首诗具体是怎样的情感,就谈不上对诗的鉴赏。那么李白的这首《早发白帝城》你体会到了他当时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诗中强烈地表现出作者急切、高兴的心情。)
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快感。这既是写景,又是写人,更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啊!希望大家带着体会再来读诗。
4、赏析《独坐敬亭山》
(1)、出示本诗,讲解: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鉴赏本诗,可从意境的角度去体悟,(板书:意境)你能描述诗中体现了怎样的意境吗?
(2)、诵读赏析,进入诗的意境。(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5、赏析《夜宿山寺》
(1)、出示本诗,你觉得这首诗从哪个角度来赏析合适?(板书:修辞)(李白写诗的时候最善于联想,所以同学们读他的诗的时候,也要和他一起展开联想。)
(2)、感受诗句中夸张的修辞与联想的手法。
6、总结赏析方法
(课件出示:“学会赏析”赏析的角度可以选取:字词品味,诗意解析,画面欣赏,修辞辨识,情感体会,意境领悟)
【设计意图】:要鉴赏诗歌,就应该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而要想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必须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的时代背景,把握诗歌的意象,以人为本,仔细品味诗人的情感了解作者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特定环境,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诗、去感悟。因此,教会学生如何赏析古诗,在五年级这个年龄段很有必要,不同的赏析方法可以让学生有的放矢,借以提高学生欣赏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另外,在赏析中指导朗读,让学生注意重音、速度、韵味,边读边思考诗意,充分发挥形象思维能力,在头脑中再现诗中所描绘的情景,揣摩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调动主观情感,认真读诗,用心品诗,不再局限于诗本身的思想和内容,开始寻找诗的新的生命。这已是一种高品位的阅读。
7、品读《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课件出示这首古诗,在品读过程中,握住关键语句、重点字词,通过多媒体再现在学生眼前,帮助学生深入剖析、找到切入全诗的关键点。)
第一层次:读准字音,读懂词义。
让学生自读古诗,再指读古诗,要求达到第一层次的目标。第二层次:理解诗意,读出语气。
请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赏析本诗,再带着自己的理解来读诗句。(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掌握个别难理解的词句。)(板书:景物)
第三层次:心随文动,读出意蕴。
在理解全诗的内容后,请同学品味其中的景与情,带着情感再来读诗,读出诗的意蕴。
【设计意图】:新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三个层次的读,使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和品味到这首古诗所描写的景与情,从而激发了学生美的情感,增强学生美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课件的使用牢牢把握住了诗中的一些关键语句、重点字词,形象、生动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帮助学生深入剖析、找到切入全诗的关键点,进而准确把握古诗的诗韵、内涵,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本诗字斟句酌,用词精妙绝伦,是理解该诗的诗眼、诗魂。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不仅领略到诗中所表达的意蕴和意境,而且还领悟到诗中语言文字运用之妙。
三、感性共鸣,激发情感
师:读了这些诗句,如果让你用词句来形容李白,你会怎样说?(潇洒、豁达、开朗、自信……是一位气质豪放、才华横溢的天才诗人。)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绘景抒情,挥洒自如。
(课件出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点明:这句诗句选自杜甫的诗作,是人们对李白诗歌成就的最高评价,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们会继续追寻着李白的足迹,去认识他广交朋友的坦诚率真,去认识他关心国家,关心民众的博大胸怀,去认识他饮酒赋诗,纵情欢乐的豪情……
【设计意图】:“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好的音乐带给人的感觉。讲课也能讲出这种味道。在课的尾声再掀起一个高潮,让学生在精彩纷呈之中回味无穷。
四、提供空间,激励创新
向学生推荐两本课外读物(主要针对吃不饱的学生)以对李白的了解更加深刻、全面。
《李太白传》(学者所著,要读得有耐心) 《李白》(长篇小说,较浅显易明)
中国李白网 http://www.xiexiebang.com/newweb/
【设计意图】:最后的推荐读物环节,符合了课标提出的“向课外阅读延伸,向综合活动延伸,向生活延伸。”把“孤立地上好每节课”变成“了解、认识李白的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板书设计
追寻李白
一代诗仙 赏析
情感 意境 修辞 景物 媒体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中,我多次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激起学生对所学诗文的“兴奋点”,达到“课亦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切实激发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中我先以幻灯片的形式出示李白的多句诗句作为引子,让学生谈谈自己印象中的李白,打开学生的话匣子。然后展示出李白的头像及其介绍,把静态枯燥的材料融入到画面之中,使其能直接促进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搭起入境桥梁。引学生入“境”入“情”,走进文本,从幻灯片中进一步了解李白其人。
第二环节中出示我精心制作的李白游历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李白的足迹几乎遍布半个中国。紧接着出示一系列李白游历中的古诗诗句,让学生以读来走近古诗,读出韵味,初步感受古诗文韵味的魅力。
而下面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出示赏析方法,则旨在有效地引领学生学会如何赏析诗句。
教学古诗时课件的使用牢牢把握住了诗中的一些关键语句、重点字词,形象、生动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帮助学生深入剖析、找到切入全诗的关键点,进而准确把握古诗的诗韵、内涵,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本诗字斟句酌,用词精妙绝伦,是理解该诗的诗眼、诗魂。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不仅领略到诗中所表达的意蕴和意境,而且还领悟到诗中语言文字运用之妙。
而在教学古诗其间穿插多媒体动画演示,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启发想象,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使他们越读越觉的心旷神怡,不由自主的进入了“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诗境。
总之,在古诗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不仅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学得扎实有效,更能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第二篇:追寻李白练习题(本站推荐)
追寻李白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2、(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让你看到了儿时天真烂漫的李白。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让你看到了寄情山水的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让你看到了注重友情的李白。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让你看到了思念故土的李白。
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选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是人们评价李白诗歌成就的最具代表性的语句。
4、(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选自李白的诗《南陵别儿童入京》,这两句诗也最能代表他的真性情。
5、《早发白帝城》全诗写景抒情,抒发了诗人(轻快愉悦)的心情。“朝辞白帝彩云间”点出开船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白帝城)。(千里江陵一日还)写诗人的意愿,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达。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了长江一泻千里之势,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6、《独坐敬亭山》此时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夸《独坐敬亭山》是“传‘独坐’之神”了。
7、《夜宿山寺》是李白的一首记游写景短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以夸张的手法烘托出寺之高耸云霄。“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
8、《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写作该诗时诗人还不到二十岁。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叙述访友未遇的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对祖国山水的热爱和对友人的真挚)的感情。这首诗既是一幅山水画,又是一首友情曲。
9、《送友人》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描写了诗人与友人辞行时的情景。“孤蓬”在诗歌中都是(依依难舍、无可奈何)的象征。而(浮云)(落日)“孤蓬”都是送别诗常用的诗歌词汇。
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诗中的“龙标”代表(古县名,诗中的龙标代指王昌龄),“杨花落尽子规啼”点名此诗写于(暮春)时节。
1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这两句写景、叙事。句意:(杨花落尽,子规鸟儿不住的在啼,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五溪。)
左迁:(古称贬官降职。)
子规啼:(杜鹃鸟的啼叫。)
“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说明(路途遥远、艰难。)
1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抒情。句意:(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这两句表现诗人:(心中充满愁思,无人理解,只能将愁心寄予明月,别无他法。)
13、《沙丘城下寄杜甫》抒发了诗人与好友杜甫分别后独自一人回到沙丘城,倍感孤寂,无法排遣对好朋友的 “思君”之情。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句意:(究竟是为了什么原因,使我来到了这个地方?让我尝尽了孤独乏味的闲居生活。)
高卧:(这里指闲居。)
这两句抒发了诗人那种友爱欢快的生活消失这后的(复杂、苦闷)的感情。
14、“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句意: 自从你离开后,从早到晚陪伴我的只有那城边的古树,以及萧瑟的风吹叶动的声音。
日夕:(从早到晚。)
15、“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句意:(本想借酒消愁,怎奈鲁酒太薄,不能醉人;本想借歌解忧,怎奈齐歌虽艳,却听之无绪。)
不可醉:(没有那个兴趣去痛饮酣醉。)
空复情:(因为自己无意欣赏,歌声也只能徒有其情。)
16、“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句意:(我对你的思念之情,正如这一川浩荡的汶水,紧紧追随你一同南去。)
17、李白和杜甫的友谊至深。不仅有李白思念杜甫的名诗,杜甫也写下了对李白思念赞美的诗句,如:《春日忆李白》 诗中这样写到:(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18、《上李邕》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诗中李白以(大鹏)自比,表达自己(勇于追求、不畏权贵及远大)的志向。
19、“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句意:(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hè)飞起,凭借风力直上必天云外。)
扶:(凭借。)
摇:(盘旋而上的暴风。)
这句诗人以(大鹏)自比。极力(夸张)了这只大鸟的神力。让我们看到了心中(充满幻想)和(宏伟抱负)的李白。
20、“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句意:(如果风停了,大鹏飞下来,还能掀起江海里的巨浪。)
簸却:(掀起,掀翻。)沧溟:(大海。)
前四句诗人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个(力簸沧海)的大鹏形象——也是诗人自己的形象。让我们看到李白年轻时(胸怀大志)、(非常自负。)
21、“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22、句意:(世间的人们见我老是唱高调,听到我的豪言壮语都冷笑。)
殊调:(见解与众不同。)大言:(言谈自命不凡。)
23、“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句意:(也子尚且觉得后生可畏,你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
宣父:(指孔子。)丈夫:(这里指李邕。)
这句既是对李邕的(讽刺),也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显示出少年李白的(锐气)。
24、《秋浦歌》是一首(抒愤)诗,诗人五十四岁时去(秋浦)时所作,他临镜照影,惊见白发垂垂,有感而发。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了出来。
25、“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缘:(因为。)个:(这般。)
句意:(白发已经长到三千丈,只是因为忧愁才有这般长。)
“白发三千丈”是极度(夸张)之词。
从诗句中我们体会到诗人(壮志示酬,人已衰老的抑郁)之情。
26、“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霜:(这里指白发。)
句意:(不知道在清亮的明镜中,我从哪里得来的满头白发。)
27、《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金樽:(指酒具。)羞:(同“馐”,指菜肴。)直:(同“值”。)句意:(金樽里装着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里盛着精美的菜肴,价值万钱。)
“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句意:(端起酒杯,却又把酒店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放下了。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再现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又表达了李白(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的豪情壮志。
“欲渡黄河冰寒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句意:(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茫茫的风雪早已封锁住了大山。)
“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诗人引用了两个典故:一是:(姜太公溪边垂钓,八十岁终于被周文王重用。)另一个是:(伊尹做梦乘舟绕日月而行,不久被商汤重用。)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从这两句诗可以体会到:李白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泔沧海。”
济:(过,渡过。)
句意:(相信尽管前路困难重重,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两句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未来)的强音。表现了作者的(远大理想)。
28、李白爱酒,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写道: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让我们看到一个(胸怀磊落、蔑视权贵)的李白。
29、李白与剑。
李白的《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中,(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写出了他仗剑江湖之侠气。
李白的《塞下曲》中(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是他希望报国立功、雄心壮志的心声。
李白的《赠从弟宣州长史昭》中(知音不易得,抚剑增感慨)是他屡遭挫折、报国无门的感叹。
李白的《赠张相镐二首》(之二)中(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是他执著地追求理想的表现。30、李白与月。
《峨眉山月歌》:()
《古朗月行》:(《月下独酌》:(《九日龙山饮》:()))
第三篇:追寻高雅生活说课
《追寻高雅生活》说课稿
二十八中刘爽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题目是《追寻高雅生活》。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追寻高雅生活》是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情趣与兴趣,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在中考中也会涉及到这框的内容,因此是初中思想品德学习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懂得富有情趣的爱好能让生活更为美好。
(2)理解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能让人更多地感受到生活中的情趣。
(3)懂得在追寻高雅生活中的一些注意事项,特别要理解辨别、选择正当兴趣爱好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在现实生活中善于发现、捕捉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生活中美好的情趣,增强陶冶情趣的自觉性,使自己成为有高雅情趣的人。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说教材的重、难点
本着七年级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培养高雅情趣的途径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培养高雅情趣的途径,才能理解和掌握 提升情趣、陶冶情操。
2、教学难点:如何提升情趣、陶冶情操。
难点的依据:如何提升情趣、陶冶情操这部分内容较抽象;对情趣与情操之间的区别不是很明确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小品、游戏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让学生真正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思考评价法
2、分析归纳法
3、自主探究法
4、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我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我的家乡石河子》。让学生谈谈看了这段视频之后有什么感受?然后引出课题追寻高雅的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积极的和美的感受。其实,生活本身充满着欢乐,生活处处有情趣。设计意图是通过观察和感受周围生活的美和情趣,既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1、在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这部分我首先展示两则小幽默后让学生谈谈身边有风趣和幽默的人吗?和他们在一起时有什么感受?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对于陶冶身心、培养高雅的生活情操有什么益处?然后我在小结。这样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这既达到了知识目标:理解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能让人更多的感受到生活中的情趣的要求,同时也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好奇与从众(1)通过爱迪生孵鸡蛋的故事引出好奇心理这个知识点,同时让学生辨析是不是所有的好奇心理都是好的。引出要正确对待好奇心。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特点,用故事导出知识点,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辨析的环节采用讨论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2)通过学生表演小品引出从众心理这个知识点。让学生自己评价小品中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然后再完成P77页材料题。说说理由。在适当的时候教师作以点评和小结。这个环节让学生把观察身边的事例和课本上的知识点结合起来,既有趣味性又能达到教学效果。
3、在丰富的文化生活这部分的教授过程中,我采取让学生自我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才艺,例如画画或者唱歌跳舞等。然后让这些同学说说这些才艺带给他们怎样的生活感受。其他同学看后填完P77页“我的生活很精彩”提问:“丰富文化生活对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有什么重要意义?”这样学生能把切身感受和知识目标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主动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丰富自身的文化生活
4、在提升情趣陶冶情操这部分让学生欣赏歌曲《七子之歌》,让学生谈谈“每当唱起或听到这首歌时,你的心中会升腾起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后我做小结,明确知识点:在追求生活情趣的过程中,我们的情感世界,总能在无形中受到陶冶,提升为情操——一种价值追求的情感。
5最后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谈谈自己收获了什么,有怎样的感受。我再进行课堂小结。这样既能使学生总结本课知识,明确重难知识点,又能让学生总体感知本课的情感目标。
(三)课堂练习
结合课标让学生做练习,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设计意图是巩固知识点,达到考练结合的目的。
四、布置作业
书面作业:完成新课标单元检测中的本课时作业练习。
生活实践:找准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培养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
五、板书设计
追寻高雅生活
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重要条件
正确对待好奇心不盲目从众——重要前提
丰富的文化生活——重要途径
提升情趣陶冶情操——重要目标
六、教师感悟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塑造人的思想并以思想指导实践的德育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在思想上感悟知识,更要促使学生在行动上落实所学知识。考虑到学习对象是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他们的感性思维能力较强,而理性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弱,所以,我主要采取创设情景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与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首先,在导课部分,我利用了优美的音乐视频欣赏,谈话导入,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高雅的生活情趣不是天生的,我们对美的感受,正是建立高雅生活情趣的一项重要来源。其次,让学生表演小品,从身边的实例入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使课堂气氛也进入了高潮。但是这节课也有一些遗憾。
一是在 “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这一环节,当我把“请讲述你所知道的幽默故事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一问题抛给学生的时候,我非常真切地看到了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光茫”,孩子们心中有非常想说的活,又因为紧张或者不知道该不该说等因素没有举起手来,但是,孩子眼中的光芒没有激起我心中的激情,我只是将问题一带而过,错过了缓解学生紧张情绪的最佳时机。二是面对学生精彩的发言与总结,给与他们的评价不到位,没能及时给与他们适时的鼓励。
除此之外,我在语言表达上还有待提高,会有一些口头禅,不够简洁。课堂比较平和,不太有激情,可能会容易使得一些同学听觉疲倦,所以以后要多锻炼自己,让自己的课堂变得富有激情一些。
今后在教学中,应当多注意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生活体验,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和思考时间。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基本功训练,提高自身修养,为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打好基础。
第四篇:《追寻李白》 教学设计
追寻李白
【教材分析】
本单元题目为“追寻李白”,意在使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比较系统地了解被誉为“诗仙”的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人生经历和诗歌作品,了解影响我国乃至世界的李白文化的相关信息,并开展有关李白的文化活动。所谓“追寻”体现了主动探究的意识,也反应出本单元教材是按照一定的线索来整体谋划的。
本单元教材不同于一般教材,打破了以“单元”为整体、以“课”为单位的呈现方式,整个单元是一个综合性的系列学习活动,是一个线索清晰的整体,它的线索有二:一是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以诗为主了解李白的人生经历。二是关于李白的介绍,从生平到思想,从已知到未知,从国内到世界,从教材的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究与拓展。
本节课就是从李白的游历生涯入手,综合学习、了解、走近李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多层次地朗读、吟诵《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夜宿山寺》《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四首古诗,了解李白游历祖国山川大河的经历。
2、能力目标:
教会学生如何赏析古诗,借以提高学生欣赏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互相协作,知道李白的生平,李白的诗文。培养他们收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导入学习,开始追寻“诗仙”李白的旅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学习古诗时,自读自悟,学会赏析诗歌,体会四首古诗的内在联系。
难点:充实关于李白游历祖国山川大河的经历,体会游历在李白诗歌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走近李白
(创设情境,课件辅助展示)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位大诗人,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寄情于山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让我们看到他儿时的天真烂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让我们看到他对友情的珍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让我们看到他思念故土之情。
这位诗人是谁?他就是我们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导入:对于一代诗仙李白,也许你觉得并不陌生,能说说你印象中的李白吗?(学生谈对李白的了解与认识。随学生发言,课件幻灯片3展示关于李白的图片及资料。)
师:同学们对李白的认识还是有些模糊,有些零散,现在,就让我们再去追寻诗仙李白的足迹,更多地了解他,更好地亲近他„„(板书课题:追寻李白)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从学生似曾相识的李白诗句入手,从学生关于诗人李白的已有积累切入,引导学生开始本单元的学习,拉近学生与李白的距离,并利用多种媒体手段,把静态枯燥的材料融入到画面之中,使其能直接促进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搭起入境桥梁,入“境”入“情”,走进文本。
二、多维突破,释疑解难
1、介绍李白的游历生涯。
“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20岁时游历了巴蜀的名山胜水,25岁开始在各地长期漫游。从他流传下来的诗篇中我们可以看到李白游览的足迹,(出示幻灯片5,展示李白的多首游历诗歌。)
2、他足迹遍及了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出示幻灯片4,展示李白足迹图)
【设计意图】:古诗文与学生在时间上就相隔很远,因此这里让学生通过这些诗作了解李白游历的经历,拆除了隔断千里的心理防线,才能让学生走近古诗文,学好古诗文。
3、赏析《早发白帝城》
(1)、师介绍古诗背景: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李白他为了报效国家,做了唐朝皇帝的一个儿子“永王”李陵的参谋,后来被朝廷给他下了政治结论是谋反,因而获罪被贬到荒无人烟的夜郎城。一路上,他的心里悲伤极了,他走呀走呀,途中沿地势险要,江水湍急的三峡逆流而上。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长途跋涉,当小船慢慢的,慢慢地行驶到白帝城时,突然他接到了接到了皇帝平反的圣旨,“他无罪了,可以获得自由了”,欣喜若狂的他决定顺水行舟,返回江陵城(湖北省江陵县),途中便写下了一首世人传诵的古诗《早发白帝城》。
(2)、(出示本诗)指名朗读。
(3)、大家都能做到熟读成诵,但是是不是都做到了会鉴赏?
师:(边讲边板书:情感)诗歌鉴赏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理解诗的情感,体味它的情趣。如果你不知道这首诗具体是怎样的情感,就谈不上对诗的鉴赏。那么李白的这首《早发白帝城》你体会到了他当时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诗中强烈地表现出作者急切、高兴的心情。)
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快感。这既是写景,又是写人,更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啊!希望大家带着体会再来读诗。
4、赏析《独坐敬亭山》
(1)、出示本诗,讲解: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鉴赏本诗,可从意境的角度去体悟,(板书:意境)你能描述诗中体现了怎样的意境吗?
(2)、诵读赏析,进入诗的意境。(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5、赏析《夜宿山寺》
(1)、出示本诗,你觉得这首诗从哪个角度来赏析合适?(板书:修辞)(李白写诗的时候最善于联想,所以同学们读他的诗的时候,也要和他一起展开联想。)
(2)、感受诗句中夸张的修辞与联想的手法。
6、总结赏析方法
(课件出示:“学会赏析”赏析的角度可以选取:字词品味,诗意解析,画面欣赏,修辞辨识,情感体会,意境领悟)
【设计意图】:要鉴赏诗歌,就应该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而要想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必须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的时代背景,把握诗歌的意象,以人为本,仔细品味诗人的情感了解作者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特定环境,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诗、去感悟。因此,教会学生如何赏析古诗,在五年级这个年龄段很有必要,不同的赏析方法可以让学生有的放矢,借以提高学生欣赏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另外,在赏析中指导朗读,让学生注意重音、速度、韵味,边读边思考诗意,充分发挥形象思维能力,在头脑中再现诗中所描绘的情景,揣摩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调动主观情感,认真读诗,用心品诗,不再局限于诗本身的思想和内容,开始寻找诗的新的生命。这已是一种高品位的阅读。
7、品读《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课件出示这首古诗,在品读过程中,握住关键语句、重点字词,通过多媒体再现在学生眼前,帮助学生深入剖析、找到切入全诗的关键点。)
第一层次:读准字音,读懂词义。
让学生自读古诗,再指读古诗,要求达到第一层次的目标。
第二层次:理解诗意,读出语气。
请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赏析本诗,再带着自己的理解来读诗句。(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掌握个别难理解的词句。)(板书:景物)
第三层次:心随文动,读出意蕴。
在理解全诗的内容后,请同学品味其中的景与情,带着情感再来读诗,读出诗的意蕴。
【设计意图】:新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三个层次的读,使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和品味到这首古诗所描写的景与情,从而激发了学生美的情感,增强学生美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而课件的使用牢牢把握住了诗中的一些关键语句、重点字词,形象、生动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帮助学生深入剖析、找到切入全诗的关键点,进而准确把握古诗的诗韵、内涵,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本诗字斟句酌,用词精妙绝伦,是理解该诗的诗眼、诗魂。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不仅领略到诗中所表达的意蕴和意境,而且还领悟到诗中语言文字运用之妙。
三、感性共鸣,激发情感
师:读了这些诗句,如果让你用词句来形容李白,你会怎样说?(潇洒、豁达、开朗、自信„„是一位气质豪放、才华横溢的天才诗人。)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绘景抒情,挥洒自如。
(课件出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点明:这句诗句选自杜甫的诗作,是人们对李白诗歌成就的最高评价,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们会继续追寻着李白的足迹,去认识他广交朋友的坦诚率真,去认识他关心国家,关心民众的博大胸怀,去认识他饮酒赋诗,纵情欢乐的豪情„„
【设计意图】:“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好的音乐带给人的感觉。讲课也能讲出这种味道。在课的尾声再掀起一个高潮,让学生在精彩纷呈之中回味无穷。
四、提供空间,激励创新
向学生推荐两本课外读物(主要针对吃不饱的学生)以对李白的了解更加深刻、全面。
《李太白传》(学者所著,要读得有耐心)
《李白》(长篇小说,较浅显易明)
【设计意图】:最后的推荐读物环节,符合了课标提出的“向课外阅读延伸,向综合活动延伸,向生活延伸。”把“孤立地上好每节课”变成“了解、认识李白的综合性的学习活动”。
板书设计
追寻李白
一代诗仙
赏析
情感
意境
修辞
景物
第五篇:《追寻李白》教学设计
《追寻李白》教学设计
滦县第三实验小学 贾丽丽
【教材理解】本单元题目为‚追寻李白‛,意在使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比较系统地了解被誉为‚诗仙‛的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人生经历和诗歌作品,了解影响我国乃至世界的李白文化的相关信息,并开展有关李白的文化活动。所谓‚追寻‛体现了主动探究的意识,也反应出本单元教材是按照一定的线索来整体谋划的。
本单元教材不同于一般教材,打破了以‚单元‛为整体、以‚课‛为单位的呈现方式,整个单元是一个综合性的系列学习活动,是一个线索清晰的整体。
本节课就是从李白的游历生涯入手,综合学习、了解、走近李白。
【设计理念】将选取的代表李白写作特点、性格特点的十首诗共分成了三个部分:山水篇、友情篇、理想篇,从而让学习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了解李白、亲近李白,追寻到李白不朽的魂。山水诗篇中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寄情山水间潇洒豪放,喜好游历的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围绕这句牵引学生追寻李白之魂的总领句,重新去品读山水诗就会与李白的性情、追求、人生经历息息相关起来,从而真正追寻到一个有血有肉的李白,将其作品艺术成就、人格魅力融入到学生自己的生命认识当中。
【学情简介】有这样一句歌词:‚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作为
老师,我们懂得每一个孩子的心吗?这里的‚心‛,简单地说就是‚学情‛。前苏联的一位心理学家指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第一种称为现有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独立完成任务;第二种称为最近发展区,是一种准备水平,表现为学生还不能自行完成任务,需要老师的帮助,但是经过启发也许明天会独立完成任务。教学就是要把最近发展区水平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随着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又产生新的最近发展区,这样循环往复,在两种发展水平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地推动着学生向新的更高的发展水平发展。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对李白有了模糊的印象的基础上引导其更深一步地追寻李白,走近李白。由以前对李白的‚不关心‛转变为主动地去接近,去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多层次的朗读、吟诵三首诗。体会诗人在不同时期寄情山水的心境,感受诗人寄情山水的那份洒脱、爽朗与豪情,以此来了解李白的性格。
能力目标:教会学生如何赏析古诗,借以提高学生欣赏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互相合作,知道李白的生平、李白的诗,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开始追寻‛诗仙‚李白的旅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学习的意识。【教学重点】 自读自悟,学会赏析诗歌。通过诗风来了解李白、走进李白。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作品,感受诗人的情感。【教学方法】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1.搜集李白的有关知识及优秀作品2.课件 【课时安排】本单元共安排12课时,十首古诗的简单讲解用5课时,本课是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做个游戏(听提示,猜猜看),看看谁能最快猜出提示中的人物。课件1出示李白的相关信息
如果有学生猜出是李白,可以让他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
师:对于一代诗仙李白,也许你觉得并不陌生,能说说你印象中的李白吗? 2.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李白的图片及资料。(课件2关于李白的头像与资料)
3.指名吟诵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句。(课件3出示诗句)(适时点拨,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李白?)
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论送我情。(注重友情的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寄情山水的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天真烂漫的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念故土的李白)
同学们对李白已经有了一些模糊的印象和零散的记忆,现在就让我们再去追寻诗仙李白的足迹,更多地了解他,更好地亲近他,让我们一起追寻李白。(板书课题)
二.多维突破,品味风格
‚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20岁时游历了巴蜀的名山胜水,25岁开始在各地长期漫游。在他的游历生活中写下了不少有名的山水诗篇,《早发白帝城》就是其中的一篇。
(一)赏析《早发白帝城》
1.课件4出示本诗配乐朗诵。指名读古诗。
2、师:大家能做到熟读成诵非常好。我们不仅要会吟诵,还要学会鉴赏古诗。鉴赏古诗最重要的就是理解诗的情感。所谓‚一切诗语皆情语‛,我们要学会透过古诗本身,去体味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那么我们再来细细地读读古诗,你能体会到诗人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3.学生自读自悟,初步说出‚高兴‛的心情。师:谁能把高兴读出来?指名读
4.为什么高兴呢?师简介本首诗的写作背景,(课件5出示古诗背景)(广播给学生)
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李白他为了报效国家,做了唐朝皇帝的一个儿子‚永王‛李陵的参谋,后来被朝廷给他下了政治结论是谋反,因而获罪被贬到荒无人烟的夜郎城。一路上,他的心里悲伤极了,他走呀走呀,途中沿地势险要,江水湍急的三峡逆流而上。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长途跋涉,当小船慢慢的,慢慢地行驶到白帝城时,突然他接到了接到了皇帝平反的圣旨,‚他无罪了,可以获得自由了‛,欣喜若狂的他决定顺水行舟,返回江陵城(湖北省江陵县),途中便写下了一首世人传诵的古诗《早发白帝城》。
5、师:现在你知道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再来读读,还能体会出怎样的心情?
学生从而又读出了急切的心情。
师:从哪个字、哪个词能悟出诗人的这种急切与喜悦的心情呢?
学生回答 千里、一日、轻、万重山
5.学生带着这种心情朗读本诗(配乐:春江花月夜)每个学生都能入情入境。
6.欣赏古诗范读(Flash动画),模仿范读,带着这种感情师生齐诵。
7.师重读‚彩云间‛‚千里‛‚万重山‛,让学生体悟一种气势——豪放浪漫(板书)。
8师:那诗人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形成了这种豪放浪漫的气势? 学生回答(夸张、想象)追问学生是怎样的夸张?怎样的想象?
板书:夸张、想象
师:李白成功地在诗歌中塑造自我,强烈的表现自己豪放不羁的性格,毫不掩饰的抒发心中的感情,在生活现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夸张想象,因而他的诗歌形成了鲜明的豪放浪漫的特色。
(二)赏析《独坐敬亭山》
(课件9出示教师范读。指名读,再齐读。
小组合作探究:反复诵读古诗,你听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从哪些字、词悟出来的?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3.怎样理解‚相看两不厌‛?结合本诗写作背景。
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
2、你是怎样理解‚相看两不厌‛的?从中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李白?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和‚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在纯净的空间,只有敬亭山与诗人进行着精神上的交往;诗人的精神与敬亭山的神貌完全融汇在—起了。诗人把山人格化的同时,表达了自己从欣赏自然美的乐趣中获得的精神自由和超脱凡俗的自我肯定。
表面看来,这里是写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有情‛,愈是表现出人‚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4.诵读赏析,进入诗的意境。指名朗读(配乐:寒江残雪)(三)赏析《夜宿山寺》
1.(课件8出示本诗及图画)指名读古诗
默读这首诗,思考:这首诗是围绕哪个字写的?(高)同桌合作学习: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山寺之高的?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来体现山寺之高?你从中又读到了一个怎
样的李白? 预设点:
1、诗人是怎样表现山寺之高的?找出有关词句说一说。
‚手可摘星辰‛以星夜的美丽引起我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诗人用夸张的笔调和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了山寺高楼耸入云天的情景。
2、从‚不敢‛与‚恐惊‛心理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相距很近,这样山寺之高就不言自明了。
3、你从中又读到一个怎样的李白?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李白诗奇思涌溢,想人所不能想,说人所不敢说,敢于冲破一切束缚,破浪直前,无所顾忌,所以想象奇特,善于夸张是李白诗歌的一大特点。
3.想象诗的画面,边朗诵边做动作。(配乐:高山流水)仅此这两首诗还不能体现李白诗风的豪放浪漫,我们再来回忆回忆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有哪些能体现他的豪放浪漫 ?(课件6出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三、教师总结
师:读了这些诗句,如果让你用词句来形容李白,你会怎样说?(潇洒、豁达、开朗、自信……是一位气质豪放、才华横溢的天才诗人。)
李白把自己的感情全部用山水之景表达出来,体现了他诗歌的特点:寄情山水(板书)。他的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绘景抒情,挥洒自如。不管在何时,在何地,李白的诗都体现这种豪放浪漫的色彩。
提到自己的诗,李白说过:‚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杜甫也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课件11出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点明:这句诗句选自杜甫的诗作,是人们对李白诗歌成就的最高评价,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们会继续追寻着李白的足迹,去认识他广交朋友的坦诚率真,去认识他关心国家,关心民众的博大胸怀,去认识他饮酒赋诗,纵情欢乐的豪情……
四.课外延伸,品味诗风(课件10出示)作为资料广播给学生
《渡荆门送别》 《古朗月行》 《将进酒》 《北风行》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你从诗中的哪些诗句中看出李白诗风的浪漫主义色彩?自己体会着读读。【板书设计】
追寻李白
豪 夸张 喜悦 急切 寄 放 想象 孤寂 情
浪 拟人 相悦 山
漫 比喻 天真 水
《灯祭》教学设计
滦县第三实验小学 杨云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认读本课五个生字,理解‚称心如意‛、‚屋脊‛、‚妖娆迷人‛等词语的含义,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魅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感情充沛的句子,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的对父亲无限怀念的挚爱真情。
3、过程与方法:
指引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自读、感悟、探究‛等教学策略,品味语言。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要求会写的生字,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对重点词、句、段进行研读、感悟,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课题导入
1、师生共同板书课题,注意‚祭‛字不要写错。
2、齐读课题,不要只是单纯的去读这两个字,把自己上节课初步学习的感受读进去。闭上眼睛想一想文章的内容,尽量带着作者的心情再读课题。(三读课题)
3、上节课初读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感知,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父亲在世时为我做灯,我幸福、快乐;父亲去世后我用灯祭奠父亲,深深地怀念父亲。)
二、从中心问题入手,品读文本,体会无言的父爱
1、师: 在作者的心目中,那盏灯是怎样的呢? 预设:那盏灯在作者的心目中是不寻常的。
出示中心问题:那么这盏灯是怎样的不寻常呢?默读1-8自然段,那些语句体现了这盏灯的不寻常呢?勾画出相关语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预设:
(1)‚虽然做这样一盏灯总要花上一些功夫,但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到一盏称心如意的灯。‛从这句话体会到这灯是不寻常的。
通过哪个词语更能体会这灯的不寻常呢?
‚虽然…但‛体会到做灯需要花上一些功夫,但是想方设法的让女儿高兴。
‚称心如意‛是满意的意思,说明父亲做灯是为了让女儿高兴。
‚总‛:说明不是做一次灯,而是每年都这样。这样的坚持能体会到这灯是不寻常的。
如果你是女儿,此时是什么心情呢?(高兴、感动)指导朗读这句话。重读‚虽然…但‛‚总‛‚称心如意‛这些词语。
父亲坚持每年这样做灯,这盏灯又是怎么做成的呢?(2)第二自然段,做灯的过程能看出父亲制作的很用心,很细致,能体会到这灯是不寻常的。从哪能体会到父亲做灯很用心呢? A、将灯罩擦得亮亮的
B、底座是圆形的,木制的,有花纹 …
如果你是女儿,看到父亲如此细心的,用心的,一步一步地做灯,心里会是什么感觉?(幸福)
有了这盏让女儿幸福的灯,女儿是怎么做的?
(3)‚没有月亮的除夕里,这盏灯就是月亮了。‛体会到在女儿心目中,父亲做得灯跟月亮一样重要。从这句话看出父亲送我的灯是多么重要,在我的心中父亲的灯是那么光明美好。
那么女儿对灯的感情是什么样的?(珍惜)
读出珍惜的味道吧。
(4)‚我怀揣着一盒火柴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每到一家都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看着有多好,然后再心满意足地擦根火柴点着灯去另一家。‛体会到这灯是不寻常的。注意细节:作者为什么串完一家就将灯吹灭,到另一家再点燃?(预设:作者想多串几家,能多炫耀几家)听着别人的夸奖,心满意足的感受,炫耀着父亲做的灯也炫耀着做女儿的骄傲,这分父爱给了女儿炫耀的资本,所以不同寻常。读出炫耀之情。四读‚这灯是不寻常的。‛
(5)女儿提着灯逛得无限风光,满意归来时,父亲是什么表现呢?
读父女之间的对话。体会到,看着女儿高兴,父亲也是开心的。
指导朗读父女的对话,分角色朗读。
(6)‚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而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给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体会到灯对我的重要性,灯是不寻常的。①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作者在盼什么?
怎样的年就是有声有色的年?具体是什么样的? ‚妖娆迷人‛是什么意思? ②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这段是一个排比句式,一句比一句更深入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通过‚有盼头‛、‚有声有色‛、‚妖娆迷人‛体现出作
者对过年生活所感到的快乐、幸福、有趣,并且意思是递进的。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这些情感。(幸福、快乐)③带着怎样的语气读这句话?指名学生带着理解读这一段,突出词语‚有盼头‛、‚有声有色‛、‚妖娆迷人‛。教师范读。
全班齐读再次体会作者的幸福和快乐。
(7)通过以上品读的点点滴滴,不寻常的只是这灯吗?(浓浓的父爱)
换句子:那灯是不寻常的。——那爱是不寻常的。
三、进人物内心,感受阴阳两隔的悲痛之情
导语:因为享受惯了有父亲的幸福时光,没有父亲的日子是不可想象的。作者21岁那年,离年还有30天的时候,父亲因突发脑溢血永远地离开了,没有父亲的日子,女儿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 预设:悲伤怀念
你又从作者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她那种悲伤怀念之情?
1、默读课文后半部分,画出最能表现作者悲痛心情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2、课件出示‚父亲去世的当年我们没有点灯。别人家的院子里灯火辉煌,我们家却黑漆漆的。我多想提着父亲送我的灯到路上接他回来啊。‛
教师引导:父亲走了,女儿面对着黑漆漆的家,心也是黑漆漆的,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想到什么情景?
①父亲给我做灯的情景,可是父亲走了,再也没人给我亲手做灯了,因此我多想……
②提灯走东家串西家,别人夸赞的情景,可是我再也没有提着父亲亲手做的灯炫耀父爱的机会了,因此我多想…… ③父亲笑吟吟的等我回家的情景,可是父亲再也不能笑吟吟的迎接我提灯回家,再也不能和父亲开着玩笑享受着父爱了,因此我多想……
④过年时满院子的高灯与冰灯的情景,可是没有了父亲除夕夜院子里再也没有了红灯和冰灯的光明了,因此我多想……
3、还有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预设:没想到我迎来了……却再也迎不来父亲送给的那盏灯了。从此之后……接受灯的那种福气了)
四、升华拓展
因为回忆着父亲对女儿的爱,所以女儿悲伤,所以女儿怀念那突然离开的父亲…可是,无论怎样的呼唤,父亲与女儿还是永远的阴阳两隔了。除了这篇文章,作者不止一次的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了内心无限的悲痛和怀念,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其中《白雪的墓园》一个给父亲上坟的片段,值得我们去品味一番。
附:进山之后,我们的目光不停地朝父亲居住的地方眺望,好像久别归家似的那么望眼欲穿。有几只大鸟在墓地上面的树梢盘桓,像墓园守望者一样。我们到达父亲身边时就像看见上帝一样一齐跪下,我们做着最古老的祭奠。纸钱焚化时的氤氲烟雾使我仿佛看见了父亲的双手,他的确隔绝了
我们,这双手我们再也牵不到了。
《白杨》教学设计
三实小 李亚楠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同相似之处。
2.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如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边疆建设的其他人员等等。
2.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树,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白杨树的相关知识。
2.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3.教师板书:白杨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此时你一定在想,白杨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长呢?它会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学,可以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结果:
(1)对词语方面的讲解。
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清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高大挺拔: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的如此高大,令人赞叹。
(2)生字字形注意事项:
如,‚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3)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议论的事。
(4)把握作者的行文线索:在西行的列车上,爸爸和他的孩子看见窗外的白杨讨论白杨的特点,爸爸表明心迹。
三、细读品味,了解白杨的生活环境
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1.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1)白杨树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几乎没有生命的存在。明确白杨的生命力极强
(2)那里的天地都是浑黄的,经常飞沙走石,狂风四起。
明确白杨树的生活环境及其恶劣,教师引导学生想象飞沙走石的情景
(3)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是爸爸介绍白杨的话,要重点理解,明确白杨的特点:不择环境
坚强
不软弱
从来都那么直
(4)品读爸爸的话。读出对白杨的赞叹之情。
(5)把爸爸的话背诵下来。
2.此时的你最想对白杨树说点什么?
(1)唱一唱有关杨树的歌曲。
(2)介绍一下写白杨树的一首小诗。
(3)也可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存呢?
(4)也可对白杨树的喜爱之情等。
四、提出疑问,置留作业
刚才的同学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白杨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活呢?爸爸介绍了白杨,真的是单纯的在介绍白杨树吗?课下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下节课我们共同交流。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有关词语:戈壁 清晰 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 大伞 抚摸 介绍 边疆 陷入
2.指名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一段话。
二、剖析实质,表达心声
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么他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心呢?
学习第10 至12 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声。
1.指名读读这一自然段,说说‚表白‛是什么意思,解释说明;也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
思考:为什么说爸爸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呢?你是怎么理解的?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抓住表白一词进行理解。
爸爸看见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是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向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
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
2.白杨树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绿色战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环境又会怎样呢?
(1)讨论汇报,抓住爸爸和白杨特点的相似之处。
(2)大家交流课前准备的有关建设兵团或支边人员的有关影视资料。
(学生感受同时产生联想,感受爸爸和白杨树一样,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建设边疆,无私地奉献着自己一切的场景。)
教师抓住事物间的相通之处,引导学生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3.西部需要开发,祖国需要建设,那么需要许许多多像爸爸这样的边疆的建设者,正是他们才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不知道此时的你,面对如此高尚的爸爸,想说些什么呢?把你的心里话说给你的同学听好吗?
三、再现希望,体会写法
1.学习本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你能理解‚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的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的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的含义吗?
预设:
(1)高大的白杨指爸爸自己,身边的几棵小树即指他的孩子们。
(2)爸爸希望他的孩子也能扎根边疆,成为边疆的建
设者。
(3)这是爸爸的愿望,更能体现爸爸的高尚情操。
………
2.带着对父亲的敬意读一读这段话好吗?
3.体会写法:白杨树和爸爸有着相同的本质特点,他们不怕环境的恶劣,默默地为大地和人类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作者借助白杨的这个特点,明写白杨,暗写自己和与自己一样的边疆戍卫者。这种写作手法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带着对白杨树的赞叹,对边疆戍卫者的敬意,对西部未来的憧憬,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之中,去感受这种真真切切的奉献精神吧。指名感情朗读课文。边读边再一次感受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好吗?
《詹天佑》教学设计
滦县第三实验小学 吴丽娟 【教学内容】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至结束。【教学目标】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具体事例感悟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创新精神。、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和爱国精神,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詹天佑使用的开凿隧道的方法以及‚人‛字型铁路的设计思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5课詹天佑。(学生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毅然接受连外国人都不敢轻易尝试的任务----修筑京张铁路。他在修路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文讲了詹天佑在修筑铁路时的那几件事?(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接下来,我们一起跟随詹天佑到施工现场,用心去感受这位工程师的爱国情怀和杰出的设计。
二、学习4自然段,研究勘测线路,感受爱国情怀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指名读。【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在勘测线路的过程中,詹天佑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詹天佑是怎么说的,用——画出。怎么做的?用~~~画出。遇到困难他又是怎么想的?用︽︽︽画出,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学生根据要求学习第四段
3、交流
交流品读以下几句(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1)句1:(课件出示: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之类的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A、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他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别人。)
B、思考讨论:‚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为什么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C、这里有一个词请同学们注意一下,‚经常勉励‛想象一下,在什么情况下,詹天佑会这样勉励他的工作人员?(学生自由发言)
D、假如你就是詹天佑,当你看到工人工作消极,偶尔粗心,测量不精确,施工质量不高,你会怎么勉励工程人员呢?谁来读读这句话。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严谨的工作态度,了不起的詹天佑。
(2)句子2:(课件出示:‚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翻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指名)你能谈谈你的体会吗?(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与工人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
B、找同学到前面勾画表示动作的词语,并说说体会。(指名勾画)环境的描写更能说明什么?指名说。
C、教师小结:是啊!怒号的狂风吹动了漫天的黄沙,但吹不动詹天佑坚定的信念,陡峭的悬崖挡住了铁路的延伸,但挡不住詹天佑前进的步伐。我们仿佛看到了他跋山涉水的身影,看到他油灯下布满血丝的眼睛。
D、请同学们带着刚才想象的画面,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打动自己也努力打动别人。
指名读。
E、当詹天佑面临这么恶劣的环境,这么多的困难,他又是怎么想的呢?
(3)句3(相机出示句子: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A、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B、请孩子们,想一想,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仅仅遇到了勘测线路时的困难吗? 不是得,他遇到了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困难,老师上网也查录了一些资料(师补充)听了老师补充的资料相信同学们对詹天佑遇到的困难一定有了更深的感受,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F、大家谈的很好,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一定会有别样的触动,来,读出你心中的感受
佑总是想——生读
面对皇亲国戚横加干涉,无理取闹,詹天佑想——生读 当亲友牺牲,离去,当女婿被绑架,女儿身亡,詹天佑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他总是想——生读
G、我们还应学习这段的写作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心里活动表现人物的品质。
三、学习5自然段,体会“杰出”的智慧
1、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困难面前,詹天佑把一腔爱国情感转化为报国行动,詹天佑深深感动了我们,那么,他在开凿隧道时又是怎么做的呢?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5自然段,在书中各找出一个字来概括居庸关、八达岭山势的特点?并找出詹天佑开凿这两条隧道的方法。
3、课件出示:边读边把詹天佑开凿隧道的方法在纸上画下来。同桌合作画示意图,理解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采用的不同方法。
4、找同学上台演示。
5、教师演示开凿隧道的过程。(演示)从詹天佑对不同山势,采用不同的开凿方法,你体会到了什么?(聪明才智)
四、学习“设计线路”部分。
更令人惊叹的是,他在设计‚人‛字形线路时的奇思妙想,接下来我们就一同看一看课文的第6自然段。
(1)老师提一个问题,顺便检查一下你们平时读课文是不是认真,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解决了青龙桥的什么问题?
(2)四人为一小组,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学习这一段。边讨论边画出‚人‛字形线路。(标明方向)
(3)每小组选取一个代表,边演示火车的行走方式,边解说。可以用铅笔盒代替火车(注意配合)
(4)找人演示。(5)看课件演示
(6)从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的构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五、感情升华,总结全文
1、是啊!詹天佑真了不起!正是凭着满腔的爱国情怀,超群的智慧和大胆的创新,用铁一般的事实,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者,为所有的中国人争了一口气,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课件出示: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那就是詹天佑的塑像。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为什么说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内容‚是个笑话‛、‚还没出世呢‛等内容,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工程师不但能建成京张铁路,而且提前两年竣工。所以说是一个有力的回击。)
3、提问:为什么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引导学生抓住‚赞叹不已‛一词,展开合理想象: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是怎样赞叹的?
(许多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有的说;‚OK!詹天佑真了不起!;有的翘起大拇指说:‚詹天佑,中国人的这个!‛;有的耸耸肩,推开双手说:‚这样伟大的工程真是举世无双,空前绝后!‛)
小结:詹天佑让所有的中国人扬眉吐气了,他真不愧为中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有这样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最后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伟大而光荣的名字。(课件出示:詹天佑头像。)
六、拓展延伸
其实,像詹天佑这样的爱国人士还有好多。课件出示。希望同学们有时间去了解他们的故事,在了解故事的同时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你比如《詹天佑》一课,作者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来体现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和爱国情怀,而我们以前学过的《虎门销烟》则通过场面描写来突出林则徐的爱国情怀。希望同学们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20、詹天佑
杰出
爱国
勘测线路 一丝不苟
开凿隧道 聪明才智
设计‚人‛字形铁路 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