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三个代表”要牢牢把握根本要求(毕业论文)(共5篇)

时间:2019-05-14 13:47: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贯彻“三个代表”要牢牢把握根本要求(毕业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贯彻“三个代表”要牢牢把握根本要求(毕业论文)》。

第一篇:学习贯彻“三个代表”要牢牢把握根本要求(毕业论文)

2000级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要牢牢把握根本要求

江泽民同志5月31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重要讲话和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三句话,把‚三个代表‛贯通起来,从整体上揭示了 ‚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尤其是‚关键‛、‚核心‛、‚本质‛三个词,对于我们更加深刻、准确地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只要牢牢把握这个根本要求,我们才能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与时俱进突出了 “三个代表”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1、与时俱进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什么‚时‛?时间之‚时‛,时代之‚时‛。何谓‚进‛?进取之‚进‛,前进之‚进‛。随时间前行,与时代共进。踏着时间的节拍,立于时代的潮头,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把思想理论不断推向前进,把我们党自身不断推向前进,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充分体现着马 克思主义关于辩证发展的思想和精神。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作为一种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而存在的。旧事物不断消亡,新事物不断出现。一个过程的结束,就意味着另一个新过程的开始。所以,恩格斯在论述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所作的变革时曾经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恩格斯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在这种思想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这种无限发展的思想,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大潮澎湃、百舸争流的壮观图景。自然在发展,社会在变动,时代在前进,无论哪一种政治力量,无论哪一种思想理论,要在历史的进程中占有自己的位置,发挥应有的作用,惟有紧紧跟上时代的脚步,与社会的变化相适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前进。谁若怠惰了、停滞了,谁若不思进取了,谁就必将被甩出历史的舞台,被时代的 潮流所淘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历史的法则是公平的,也是严格的。

2、与时俱进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深刻地把握这种无限发展的思想,对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提出了鲜明的要求。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改革开放是史无前例的全新事业,必须以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开创新的局面。实践永无止境,认识真理也不可能一次完成。当代世界的实际处在不停的变动之中,马克思主义必定要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因此,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基于这样的思想,江泽民同志明确地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2001年1月,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指出:‚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运用当代最新知识丰富自己,不唯本本,不守教条,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在‚七一‛讲话中,江泽民同志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特征 和发展规律的角度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同年8月在国防大学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又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绝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而应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在江泽民同志的倡导下,‚与时俱进‛成为当代中国最响亮、最有影响力的语言之一。

3、与时俱进催生了新的理论成果。‚三个代表‛本身,就是与时俱进的典范。‚三个代表‛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和深远的历史眼光,纵览世界文明的兴亡变迁,借鉴许多国家执政党的教训,总结我们党历史经验和我们党带领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深刻说明了走在时代潮流前列的极端重要性,向全党提出了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与时俱进‛的精神贯穿在每一个‚代表‛的要求之中。‚三个代表‛以历史和时代的发展为参照系,揭示了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和执政学说,又对其作出了新的重大发展,并赋予崭新的时代内容,把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和执政学说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三个代表‛贯穿的是与时俱进的精神,体现的是开拓创新的态度。

可以说,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孕育和催生了‚三个代表‛;而‚三个代表 ‛的丰富内涵,又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要真正理解‚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就必须深刻理解和领会与时俱进的精神。坚持与时俱进,才算抓住了贯彻‚三个代表‛的关键。

二、先进性阐明了“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什么叫先锋队?顾名思义,就是先进、先行、走在前列的意思。无论作为党的整体,还是作为党的成员,其素质、其觉悟、其行动,都应该走在前列,发挥先导、典范的作用。

走在什么前列?相对于人群而言,走在工人阶级的前列,走在全体中国人民的前列,走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前列;相对于历史进程而言,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走在由客观规律决定的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的前列。这就是先进性的本质内涵,也是对先进性的一种抽象。

其一、“先进性”与“与时俱进”有着内在的联系和统一性。与时俱进的‚进‛,是一种什么样的‚进‛?在前头 领进是一种‚进‛,在后面跟进也是一种‚进‛。显然,与时俱进所要求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因此,保持先进性,是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有没有这样的先进性,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政党、一个政府、一种政治力量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从而决定着它们的兴衰成败、生死存亡。我们党作为肩负着崇高历史使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坚持这样的先进性,才能始终充满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才能在历史的舞台上有所作为,才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才能因势利导,驾驭历史的潮流而不被这个潮流所淘汰。‚ 三个代表‛的最鲜明、最突出之处,就是把党放到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抓住决定党的历史地位的三个根本性问题,从社会发展规律和党的进步本质的高度,对党的先进性作出了最新、也是最集中的提炼和概括。‚三个代表‛说明了,一个政党到底是先进还是落后,从根本上,要看它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它的思想理论、价值观念是不是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它是仅为少数人谋利益,还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在中国,我们党之所以是先进政党,就是因为它能够正确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坚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正确把握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坚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 方向;正确把握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先进性,归根结底就表现在‚三个代表‛上。‚三个代表‛的核心,就在于它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总结我们党以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对党的先进性作了新的解读和规范,从而深化了我们对党的先进性的理解,指明了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战略方向和战略思路。‚三个代表‛把党的先进性与阶级性、群众性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把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的内容和要求更加紧密地统一起来,把对党的成员的要求与对党的路线纲领的要求更加紧密地融合起来,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先进性的思想作了新的提炼和概括。看我们党是不是先进的、看我们的党组织是不是先进的、看我们党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是不是先进的,关键就要看在这三个方面做得怎么样。把握了这一点,就把握了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

其二、“三个代表”对党的先进性的揭示和规范,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所谓抽象,就是说,它从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揭示了一个政党先进还是落后,根本上在于能否与时俱进,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三个代表‛本身,也是一种抽象。它从大量的社 会现象和历史经验中,抽象出了先进性的最主要内容。这种抽象,深化了我们对先进性本质的认识。没有这种抽象,就不能真正理解先进性的内涵和要求。所谓具体,就是说,‚三个代表‛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指南,实实在在的工作要求,实实在在的衡量标准。党是否先进,要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实际作为、实际作用。

所以,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先进性这一核心,深刻理解‚三个代表‛的本质、要求,自觉地在一切方面坚持和体现出先进性;另一方面,又要把先进性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落实在我们党的一切活动、一切政策、一切工作中。也就是要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上,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落实到发展先进文化上,努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落实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政策和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三、执政为民揭示了“三个代表”在价值关系上的本质规定和要求

‚三个代表‛,从主体力量上来说,回答和规范的是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提出‚三个代表‛,说到底是为了谁?服务于谁?‚三个代表‛的全部内容以什么为基点?以什么为归宿?作为执政党,执政的本质是什么?答案是:别无其他,为了人民。‚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句话,鲜明地体现了我们党的价值取向,从最主要之点上对这些问题作出了回答。

1、执政为民明确了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历史定位。当年,毛泽东同志曾提出‚立党为公‛的思想。在‚七一‛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提出了‚执政为民‛四个字,明确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贯彻‚三个代表‛,只有抓住‚执政为民‛四个字,才能抓住本质和要害。新形势下,党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根本的一点,是要真正牢记和做到‚执政为民‛四个字。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 富和精神财富,归根结底,都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人民的先锋队、民族的先锋队,负有组织和领导群众的责任,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但说到底,党应该是人民的公仆和代表。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公仆与主人、代表与被代表的关系,而不是其它任何关系。这是党与人民群众相互关系的基本定位。只有从这样一个定位出发,才能真正科学地解决党与人民群众关系中的其他一切问题。

‚三个代表‛,其三项内容各有侧重,说到底,都是为了人民。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执政为民把握了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核心。在党掌握政权的情况下,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核心,是受人民的委托,按人民的意愿执好政,掌好权。我们党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已经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我们执政的权力是谁授予的?归根结底是人民授予的。有个美国记者曾向毛泽东同志提问:‚你们办事,是谁给的权力?‛毛泽东同志回答:‚人民给的,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能够忠实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1954年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就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接受人民的委托执掌权力。这种权力来自于人民,所以必须受制于人民;归人民所有,所以必须服务于人民。党的一切执政活动,都要从人民的意愿和利益出发,把为人民谋取利益当作最根本的目的。归结起来,就是‚执政为民‛四个字。

3、执政为民体现了“三个代表”的最高价值。‚三个代表‛不是为了任何个人或少数人的,而是着眼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按这样的方向运用权力,才真正符合人民的意愿,这样的权力也才真正属于人民。按这样的要求贯彻‚ 三个代表‛,就能够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坚持执政为民,就真正坚持了党的先进性,体现了党的利益与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党的先进性与历史发展规律的一致性。这样的党,就始终是先进的党,也始终是充满活力的党。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本质就在于坚持执政为民。要把‚为民‛作为执政的基本出发点,执政、掌权,都要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能只为少数人的利益,更 不能只为个人的利益。手中的一切权力,都要用来为人民办事,为人民服务。制定一切纲领路线方针政策,都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使人民群众得到最大的和实际的利益。要把‚为民‛ 贯穿于执政行为的始终,在执政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都要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从制定方案,权衡比较,拍板决策,再到贯彻实施,检查督促,信息反馈,每一个程序,都要坚持‚为民‛的价值取向。要用‚为民‛的实绩检验执政的成效。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为民‛的结果怎么样?‚为民‛的成效好不好?都应该按‚三个代表‛的要求对照检查、总结和思考。牢记‚执政为民‛四个字,党的执政水平就能越来越高,成效就会越来越好。

姓名:徐坚敏 单位:沈阳军区空军政治部组织处 学区:空军学区沈空站 学员证号:***

第二篇:先进性教育体会---牢牢把握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根本要

先进性教育体会---牢牢把握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根本要

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举措。这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牢固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把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牢固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

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坚定信念。牢固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断提高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思想基础。

理想信念作为人们的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从来都是一种能动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最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站得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够自觉地、满腔热情地为党的事业而奋斗。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个关键首先在于在共产党人拥有自己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过去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负历史和人民的重托,最重要的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了一批又一批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忠贞不渝、甘洒热血投身于我们的事业、在人民群众中具有极大感召力和凝聚力的工人阶级先锋战士。正如邓小平指出的:“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履行好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必须不断坚定每个党员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地为实www.xiexiebang.com 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也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科学的执政理念。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就是通过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广大党员把党的最高纲领与实现党在现阶段的任务统一起来,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做到既要胸怀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坚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更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认真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

始终如一地坚持党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对所有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始终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必须切实解决好的根本问题。

共产党员如何对待群众,是一个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党性问题。自觉坚持党的宗旨,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我们党坚持的一贯原则。我们的党章历来开宗明义地要求为人民服务要做到“完全”、“彻底”、“全心全意”,这就摆正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真正彰显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色。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党的宗旨特别强调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这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政治原则,鲜明地体现了党的价值取向和执政理念。党本来就是为着人民的利益而组织起来的,党的一切执政活动都要从人民的意愿和利益出发,把为人民谋取利益当作最根本的目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党的宗旨的思想内涵,使党的宗旨充满了时代精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指导思想的核心。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证明,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虽然党在每一个历史阶段www.xiexiebang.com 的工作任务有所不同,为人民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也有所不同,但党的根本宗旨没有变,也不能变。苏联、东欧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丧失表明,如果宗旨变了,党就失去了执政基础,最终必然败下阵来。因此,只有牢记党的宗旨,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宗旨立得牢,执政才能执得好。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在新的形(转载自新世纪范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免费提供下载。)势下,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在不同的岗位上,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定地履行着党的宗旨,得到了人民的广泛赞誉。同时,也必须看到,当前确有少数党员干部淡化甚至忘掉了党的宗旨:有的不思进取,贪图安逸;有的不管群众疾苦,作风飘浮,工作不实;有的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堕落为人民的罪人。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背离了党的宗旨,同党的宗旨和党的性质是格格不入的,削弱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党的事业造成极大的损害。因此,我们要通过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使广大共产党员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两个务必”,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增强党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从而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伟大成果。

不断地增强党的观念

增强党的观念,按照党章规定履行党员义务,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定,积极完成党的任务,发挥好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条件。

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党的性质决定的,这既是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也是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只有使广大党员深刻理解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奋斗目www.xiexiebang.com 标和党员标准,从思想上牢固树立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决心,保持党的先进性才能有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我们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等人的先进事迹说明,党员只有具有了强烈的党的观念,才会珍惜党员称号,自觉履行党员义务,时刻用党员的标准约束规范自己,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每个党员只有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才能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政治立场,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具有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善于识别从“左”的或右的方面干扰党的基本路线、危害党和人民事业的思想和行为,并坚决地与之斗争;才能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考虑和处理一切问题,而不是从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出发考虑和处理问题;才能自觉、坚定地坚持正确的东西,旗帜鲜明地反对错误的东西,维护政治纪律的严肃性。党章规定了党员的基本权利、义务和行为准则,这是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加强党的政治纪律,特别要严格执行党章,遵守党内政治生活准则。所有党员都要严格遵守党章,按照党的要求和原则办事,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党的政治纪律的要求,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特别是在紧要关头和复杂环境中,做遵守和维护党的纪律的模范。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怎么样,经常地、大量地反映在本职工作上。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立足本职工作,埋头苦干,奋发进取,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共产党员要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生产、工作、学习和一切社会活动中,起带头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这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在新时期,对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基本要求是要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心系人民,关心群众,体察群众情绪,真正做到视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的疾苦急于一切,群众的呼声先于一切,为群众多办实事、多办好事,扎扎实实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在这方面做出表率,想问题、办事情、www.xiexiebang.com 作决策,必须把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在思想上尊重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不断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感情,不断引导和带领群众前进。要通过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使党员热爱党组织,说话、办事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在不利于党的言行面前要挺身而出,维护党的形象和利益。

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原则,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政治优势。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一项根本要求。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内容极为丰富,最主要的是:坚持与时俱进,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密切联系群众,认真实行群众路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等等。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是我们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强大精神支柱。过去,党依靠它团结人民、教育人民、动员人民,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社会实践,同样需要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共产党员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经济、社会生活出现了许多未曾遇到的新情况,党员队伍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都对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共产党员面临着新的考验。但是,由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奋斗中形成和总结出来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会www.xiexiebang.com 变,也不应当变。我们应当十分珍惜,把它作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继承和发扬起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服务。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坚持和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对于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对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胡锦涛同志指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一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这是根据新形势下我们党所面临的新任务以及党的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全党同志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只有将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熔铸到每个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之中,成为其自身具备的政治品格,才能扎实有效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每一名党员都要自觉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扬党的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积极进取和求真务实结合起来,把工作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随着实践的深化不断得到提高。广大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作风,发扬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坚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勇于开拓创新,坚决改变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精神状态和思想作风。只有这样,才能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全面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

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

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01日 09:00 来源:《求是》 期号:2012/13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我们党历来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得到极大提高。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关键阶段,持续不断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更加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深刻认识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意义

民生即人民生活,既包括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也包括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既包括对衣食住用行等生活资料的追求,也包括在生态和环境等方面更高的要求;既包括本代人生活,也包括后代人的生活。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待是无止境的,人们奋斗拼搏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更好的生活。就全社会而言,如果为增长而增长,就容易陷入一味追求GDP的泥潭,社会发展就会失去目标和方向;就企业而言,如果不顾一切地追求利润,忽略相应的社会责任,不考虑员工的生产环境和生活状态,这样的企业迟早会失去消费者的信赖,其发展也不会长久。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一宏伟目标既包括经济指标,也涵盖了城乡居民收入、住房、环境、教育、社会保障等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不断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使人民群众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物质和精神福祉,切实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实惠,过上更加美满幸福的生活,才是广大人民群众所期待的真正意义上的小康社会。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与资本主义制度相比,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一方面是有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是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建国初期的73元和改革开放初期的134元增加到2011年的6997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建国初期的235元和改革开放初期的343元增加到2011年的21820元。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已实现小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应看到,我们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生活状况与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善生活的愿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比,就是与发展程度大体相当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因此,只有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迫切要求和强烈愿望,缩小与其他国家的差距。

二、正确认识加快经济发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辩证关系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正确处理加快经济发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系。这两者本质上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处理好这一关系,要求我们既要着眼长远,又要把握眼前,实现在加快经济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中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实现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才能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生产决定消费,生产量决定消费量,生产结构决定消费结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前提是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形成强大的物质基础有赖于生产发展。只有生产发展了,才能实现充分就业,劳动者才有收入。只有生产发展了,国家才有充裕的财力用来解决贫困人口问题,才能提高人们工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才能更好地发展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等各项事业。经济发展的程度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发达国家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之所以要比发展中国家高,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国家有相对更高的生产力水平。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之所以能够得到极大改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保障和改善民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人是生产力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其素质的提高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因素。保障和改善民生,可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文化和思想素质,通过教育投入和支出形成人力资本从而推动发展。马克思说,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中介运动:生产中介着消费,它创造出消费的材料,没有生产,消费就没有对象;同时消费也中介着生产,正是消费为产品创造了主体,产品在消费中才得到最后完成。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可以扩大消费,通过扩大消费需求诱导投资需求,促进生产发展并形成以消费促进生产的良性循环。只有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开放成果,才能形成广大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的高度认同,从而增强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形成全社会良好的发展氛围。2011年我国人均GDP已达5400美元,已经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在这一关键的发展阶段,要想避免掉进拉美国家遭遇的“中等收入陷阱”,需要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改革与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两者既有相互促进也有互相制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正确处理了经济发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系,既促进经济发展,又不断地改善民生,实现了发展与改善民生的互动,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也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国民经济总量一定的前提下,用于发展的积累和投资多了,能够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消费自然就少了;如果一个时期消费多了,投资和积累就必然减少。投资率和消费率多高才算合适,在不同国家、不同发展阶段并没有一个固定标准。参考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世界各国平均投资率一般处在21%—22%。而自2003年以来我国投资率一直维持在40%以上,2010年更是达到了改革开放以来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的48.6%,成为全世界投资率最高的国家。尽管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比较低而且分布不均衡,工业化和城市化任务还没有完成,积累率或投资率适当高一点属于正常现象,但显然目前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已超出了合理范围,依赖过高的投资维持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把解决当前民生改善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问题作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取向。

三、努力实现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

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坚持不懈。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要摒弃传统的过度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过度消耗资源和能源、过度牺牲和污染环境的发展模式,努力走出一条追求经济增长质量,减少资源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的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发展道路。保障和改善民生既包括持续不断地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也包括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等;既要为当代人谋求福利,更要顾及下一代人的生活。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重点扩大消费需求;由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协调拉动转变,重点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做强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重点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世界上多个国家包括我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已经证明,市场机制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体制机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形成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分配体制。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政府的职责,更要把它转化为亿万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只有充分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生产力才会像火山一样从内部迸发出来,人们生活水平才能够得到最大的改善。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每个国家和地区都从开放中获得了好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实施改革开放,我国不仅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而且直接推动了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以最快的速度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因此,在今后的改革发展进程中,无论遇到什么风浪,我们都要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在改革开放中促进科学发展,在科学发展中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共同富裕。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在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分好蛋糕与做大蛋糕同样重要。经过30多年的改革,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继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一是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环节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在坚持按生产要素贡献参与分配原则的前提下,保护合法收入、打击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千方百计地消除贫困。二是加快形成促进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关系民生的生产要素和资源进入农村、进入贫困地区的有效机制。三是要确保把更多财力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突破了10万亿元,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重要基础,下一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均衡配置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努力改善城乡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条件,把更多的财政收入用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来。

(执笔:赵振华)

第四篇:学习贯彻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牢牢把握我省未来发展的根本遵循

学习贯彻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牢牢把握我省未来发展的根本

遵循

《陕西日报》XX年5月17日牢记遵循才能把好方向,把好方向才能行稳致远。刚刚闭幕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总书记立足全局、着眼长远,对陕西工作作出追赶超越的科学定位,提出“五个扎实”的明确要求,为我省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追赶超越、“五个扎实”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陕西的具体化。追赶超越是科学定位,“五个扎实”是根本路径,反映了陕西发展的大势所趋、使命所系、民心所向。追赶超越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陕西工作的殷殷重托。经过全省人民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今天的陕西发展已经站上新的起点,但欠发达的基本省情并未根本改变。与全国一道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奋力追赶超越,深入落实“五个扎实”。要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始终把发展抓在手上,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不断筑牢追赶超越的坚实支撑;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优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不断巩固追赶超越的重要基础;扎实加强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省,不断增强追赶超越的精神动力;扎实保障和改善民生,面向大多数、关注最底层,尽心竭力做好民生工作,不断彰显追赶超越的价值追求;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夯实管党治党责任,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不断强化追赶超越的根本保障。

牢牢把握我省未来发展的根本遵循,奋力追赶超越、落实“五个扎实”,就是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使追赶超越成为全省上下的思想共识、决胜全面小康的行动纲领、衡量各项工作的基准和标杆;就是要扬长补短、提质增效,把我省区位、科教、能源、文化、军工等优势,变为追赶超越胜势,既实现经济总量追赶,又实现发展质量超越,更实现发展模式创新;就是要统筹兼顾、系统提升,坚持“四化同步”,注重追稳平衡,守住稳定、安全、生态、廉政“四条底线”,做到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就是要解放思想、埋头苦干,跳出“城墙思维”,站在“秦岭之巅”,把“跳起来摘桃子”的进取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结合起来,通过拼搏争取最好结果。

沿着总书记指明的前进方向,牢牢把握根本遵循,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放眼全国定位陕西未来发展,确立了今后五年要“通过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富民强省步伐,建设富裕和谐美丽陕西,奋力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奋斗目标。对照这一宏伟目标,我们必须加快落实“五新”战略任务,走出一条贯彻中央要求、遵循客观规律、具有陕西特色的发展之路。

新目标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召唤新作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上下的重要工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新一届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追赶超越、“五个扎实”这一我省未来发展的根本遵循,倍加珍惜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机会,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和担当意识,勠力同心、砥砺前行,振奋精神、顽强拼搏,低调务实不张扬、撸起袖子加油干,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奋力谱写陕西追赶超越的新篇章!

第五篇:学习贯彻胡锦涛“七一”讲话要把握好“三条主线”

学习贯彻胡锦涛“七一”讲话要把握好“三条主线”

中共中央办公厅7月1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1.4多万字,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科学性和时代性,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推进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通读整篇讲话,“伟大”一词出现34次,其中核心的关键词为“伟大历程、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学习贯彻好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就要从全面把握这样“三个伟大”入手,认真领会讲话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

第一,要全面把握建党90年的伟大历程。作为庆祝建党90年大会的讲话,如何总结好、回顾好我们党90年的伟大历程,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运用了“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大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代核心”(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两大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精辟的论述,回顾了我们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总结了党和人民创造的宝贵经验,科学描述了我们党逶迤而又气势磅礴,雄厚而又绚丽多彩的伟大历程。在学习贯彻胡总书记“七一”讲话时,通过对“伟大历程”的全面理解,可以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是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曲折前进并不断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是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的地位、中国历史发展方向和中国社会面貌,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

第二,要全面把握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回顾党的伟大历程,我们深刻认识到,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无论是革命战争时代,还是长期执政的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课题,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不断总结和运用自身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着力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分析了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所带来的“四种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和“四种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围绕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课题,部署了“五个必须坚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要求,细致,深入、系统地概括了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五个方面的任务即思想理论建设、干部人才建设、党的作风建设、党的制度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可以说,这五个方面的建设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学习贯彻胡总书记“七一”讲话时,要紧扣这五个方面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着力提高党的建科学化的水平。

第三,要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回顾过去是为开拓未来。加强党的建设不是空洞的、抽象的,必须体现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当中。无论是回顾党的伟大历程,还是部署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其最终落脚点就是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胡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目标,用了“四个继

续”(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来概述体制改革、经济建设、民主政治、文化发展、发展稳定等方面的大政方针,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貌。学习总书记“七一”讲话,就要把促进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大事,把促进文化发展作为第一支撑,任何一条都不可偏废,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感悟伟大历程,可以凝聚力量促奋进;创新伟大工程,可以永葆本色立潮头;推进伟大事业,可以实现民族复兴之大业。学习贯彻胡总书记“七一”讲话,就要牢牢把握这样“三条主线”,科学总结党的90年伟大历程,深刻领会党的建设新伟大工程,努力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把学习贯彻“七一”讲话精神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下载学习贯彻“三个代表”要牢牢把握根本要求(毕业论文)(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贯彻“三个代表”要牢牢把握根本要求(毕业论文)(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