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七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时间:2019-05-14 00:5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七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七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第一篇: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七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

——七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员

2013年12月30日10:20 来源:人民日报

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意识形态工作发挥着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的重要作用。从“唤起工农千百万”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宣传思想工作一直是我们党的看家本领和制胜法宝。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的情况下,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对我们党的一个现实考验。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总书记对意识形态工作高度重视,在系列讲话中充分阐述了做好工作的基本方针、基本原则,深刻回答了当前面临的关键问题、紧迫问题,明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把握好方向目标、重点任务和基本遵循,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开创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

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意义,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尤其是当前,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我们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需要围绕根本任务,找到立足点。正如总书记所强调的,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没有变,也不能变,那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才能实现“两个巩固”、增强“三个自信”,牢固树立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共同理想。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需要把握基本要求,找到着力点。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做好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培育我们的精神家园;坚持党性原则,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坚持来之不易的宝贵经验,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宣传阐释好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全党动手、全党参与,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

宣传思想工作能点亮精神的火炬、吹响前行的号角。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坚持意识形态工作的正确方向,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我们就一定能够稳固党的群众基础、筑牢党的执政基础,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使“中国号”现代化巨轮行进更平稳,驶向更开阔的水域。

第二篇:七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

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

—— 一论学习贯彻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员

2013年08月21日10:00 来源:人民日报

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召开了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这是一次全局性重要会议,对于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事关宣传思想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和基本遵循。讲话统揽全局、思想深刻,蕴含着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是一篇纲领性文献。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

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就要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三个事关”,指明了意识形态工作引领社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强大支撑作用,道出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意义。只有从推动事业长远发展、巩固党的群众基础执政基础的高度,认清肩负的责任、面临的挑战,我们才能进一步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的自觉性坚定性。

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就要牢牢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和着力点。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其根本任务没有变,也不能变。这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实现这“两个巩固”,关键是要解决好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问题。实现“两个巩固”、坚定信仰信念,宣传思想工作就有了立足点、聚焦点、着力点,就能进一步增强“三个自信”,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共同理想。

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就要牢牢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遵循。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经济社会转轨转型,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正如总书记指出的,宣传思想工作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坚持来之不易的宝贵经验,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宣传阐释好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些基本要求,既蕴含着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又蕴含着对新形势新任务的科学判断,具有很强的战略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贯彻落实这些基本要求,宣传思想工作就能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众人拾柴火焰高。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全党参与,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调动各方面力量,发挥各方面优势,从而形成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强大合力。现在,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方向任务明确,关键是认真抓好落实。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旗帜、团结一心、奋发进取,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心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要两手抓

—— 二论学习贯彻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员

2013年08月23日09:54 来源:人民日报

坚持中心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两手抓,这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巨大成就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健康发展的一个基本要求。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总书记深刻阐明了党的中心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定位和关系,明确提出了正确把握这两项工作的实践要求,为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指明了方向,为统筹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发展是硬道理。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们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抉择,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30多年来,正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把人民生活搞上去,才使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事实胜于雄辩。从根本上说,没有扎扎实实的发展成果,没有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空谈理想信念,空谈思想道德建设,最终意识形态工作也难以取得好成效。因此,只要国内外大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能也不应该改变。这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的根本要求,也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要求。

我们说经济建设是中心工作,并不是说其他工作都不重要了,可以一俊遮百丑了。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应该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并非是物质生活好就水到渠成了。只注重物质文明建设,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忽略精神力量引领社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强大支撑作用,就会在精神上丧失群众基础,物质文明建设最终也搞不好。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越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越要抓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党的中心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相辅相成,坚持两手抓,二者才会相得益彰。要使“中国号”巨轮顺利前行,不断取得新的胜利,既要有硬实力,也要有软实力;既要切实做好中心工作、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坚实物质基础,又要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为中心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既不能因为中心工作而忽视意识形态工作,也不能使意识形态工作游离于中心工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是虚的、软的、可有可无的,而是有其内在规律和科学方法的。这里的关键,是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新的形势下,继续做到两手抓,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进一步增强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党的群众基础就会更加坚实,党的执政基础才能更加稳固。

凝聚在共同理想的旗帜下

——三论学习贯彻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员

2013年08月26日10:07 来源:人民日报

有什么样的信仰,就有什么样的选择;有什么样的理想,就有什么样的方向。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概括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明确指出了宣传思想工作的努力方向,是做好新时期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原则与重要遵循。

理想信念是我们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从井冈山精神到长征精神,从大庆铁人精神到载人航天精神,崇高信仰、远大理想发挥着巨大激励和鞭策作用,让我们穿越90多年艰辛历程,写下让世界瞩目的“中国震撼”。

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环境、对象、范围、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多元、多变的思想冲击之下,在拜金、拜物等观念腐蚀之下,一些党员干部丧失了最初的信仰,算命看相求神拜佛者有之、心为物役名利至上者有之、信念动摇精神空虚者有之,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坚定的信仰始终是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这决定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仍然是坚持“两个巩固”、增强“三个自信”,牢固树立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共同理想。

从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面对全球化、信息化的开放执政环境,处身利益诉求、矛盾问题交织互联的转型发展时期,党员干部更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只有把远大理想和现实目标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

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新干部、年轻干部尤其要抓好理论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教育不仅要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而且要面向全社会开展。只有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才能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把全党全国凝聚在共同理想的旗帜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就必定能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成为实现中国梦最强大的支撑。这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使命,也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无上光荣。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

—— 四论学习贯彻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员

2013年08月27日09:51 来源:人民日报

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是意识形态领域关乎舆论导向的重大问题,只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宣传思想工作者才能明确方向、站稳立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总书记的讲话,重申了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为宣传思想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舆论格局中更好地体现党的主张、更好地反映人民心声指明了方向。

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本来是一个有着明确答案的问题。然而,在一些人那里,却变得“复杂而敏感”。比如,有人问“你是替党讲话,还是替老百姓讲话”、“你是站在党的一边,还是站在群众一边”;有人振振有词地说人民群众人数超过党员,所以人民性大于党性。类似这种似是而非的说法,把党性和人民性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搞碎片化,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必须加以廓清和纠正。

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党性和人民性都是整体性的政治概念,党性是从全党而言的,人民性也是从全体人民而言的,不能简单地从某一级党组织、某一部分党员、某一个党员来理解党性,也不能简单地从某一个阶层、某部分群众、某一个具体人来理解人民性。只有站在全党的立场上、站在全体人民的立场上,才能真正把握好党性和人民性。

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讲党性。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这是大原则,决不能动摇。宣传思想工作者要增强党的意识,尽职尽责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要符合党的要求,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讲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要坚决克服有些宣传报道脱离生活、不接地气、同群众贴得不够紧的问题,坚决克服一味迎合市场带来的低俗化现象。同时,要看到人民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认真研究不同群众的思想文化需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坚持团结引导,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使更多知识分子参与实际工作,激励他们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聪明才智。

坚持党性,宣传思想工作才能有明确的立场和指向;坚持人民性,宣传思想工作才能获得活力源泉和动力根基。把党性和人民性统筹好、实践好、统一好,宣传思想工作就能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做到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弘扬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

——五论学习贯彻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员

2013年08月28日10:04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积极向上的思想动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凝聚13亿人的奋进力量。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明确了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突出了不可偏离的工作重点,是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实践指南。弘扬主旋律,社会思想就有了主心骨;传播正能量,社会发展就有了动力源。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无论是党和人民奋斗历程的宣传教育,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重大成就和进步的宣传教育,或者是先进人物先进典型的宣传教育,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夯实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为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精神力量。

今天,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国际形势在风云变幻中经历着大变局,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越是应对巨大挑战和困难,越是深化改革、攻坚克难,就越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发挥正面宣传鼓舞干劲、增强信心、凝聚共识的作用,不断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光是做做样子、满足于完成任务,这样的正面宣传毫无意义,群众也不会买账。做好新形势下的正面宣传,还需下一番苦功夫、真功夫,摸透传播规律、讲究宣传艺术、对接群众需求,把握好时、度、效,在改进创新中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深入实际才能鲜活生动,贴近群众才能打动人心。不管是形势宣传还是成就宣传,不管是典型宣传还是主题宣传,都要力戒居高临下、照搬照抄的空洞说教,摈弃语言生硬、形式刻板的模式套路,杜绝过度包装、拔苗助长的虚假典型,多挖掘那些富有时代气息、代表社会主流、具有广泛认同的人和事,多用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故事、讲道理。只有这样,才能让正面宣传跟上群众需求和时代步伐,使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也需要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阵地意识。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找准思想认识的共同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从而引导社会情绪、社会心理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新航程上,唱响时代主旋律,提振全社会的精气神,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中华号”巨轮就一定能乘风破浪、奋力前行。

在创新中赢得主动权

——六论学习贯彻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员

2013年08月29日09:38 来源:人民日报

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生机,哪里有创新哪里就有活力。

“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总书记深刻阐释了改革创新的重要性,系统提出了宣传思想工作重点要抓好的“三个创新”,为打好宣传思想工作主动仗明确了主攻方向,为赢得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指出了实现路径。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革命时期,“一支笔”唤起工农千百万,成为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初期,真理标准大讨论推动了改革开放大幕开启。从“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到“三贴近”、“走转改”,宣传思想工作的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是做好今后工作的重要遵循,一定要认真总结、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当前,思想文化不断交流交融交锋,观念意识日益多样多元多变,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传播手段迅速发展,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条件已大不一样了。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不日新者必日退”,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只有在创新中赢得主动权,宣传思想工作才能回答好时代考题,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宣传思想工作要跟上时代的节拍,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这“三个创新”,是重中之重。理念创新,就是要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手段创新,就是要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特别是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基层工作创新,就是要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充实队伍力量、改善工作条件,提升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能力与水平。做好这“三个创新”,才能把握社会脉搏、反映时代精神、贴近现实生活,让宣传思想工作始终成为社会进步的先导。

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增强宣传思想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大局意识、判断能力、业务水平,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引导广大群众多看主流、多看本质、多看光明面;另一方面,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同时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最忌抱残守缺、固步自封,必须吐故纳新、与时俱进。坚持以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问题,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中国梦凝聚起强大正能量。

客观认识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

—— 七论学习贯彻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员

2013年08月30日09:45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已不可能自外于世界,世界也早已离不开中国。在中国更好融入世界的进程中,正确认识和看待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是全党同志乃至全国人民应当学好的必修课。

“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的这一明确要求,鲜明揭示了宣传思想工作在对内宣传与对外传播方面的基本任务,突出强调了其在帮助人们客观认识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方面的重大责任。

认识中国、解读中国,可能有多种角度。但不论怎样的认识和解读,都不能背离基本事实。宣传阐释中国特色,就是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支撑,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这是我们宣传阐释中国特色的基本逻辑。这个逻辑,可以从近代以来我国发展跌宕起伏、人民斗争波澜壮阔的历史角度去解析。沿着历史的脉络,把基本事实和基本道理讲清楚,把中华文化的传统和优势讲清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讲清楚,人们就会对当代中国有一个清晰全面的客观认识,就会对我们道路、理论、制度的特色和优势有一个科学把握,也才会真正懂得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

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看清楚中国还不够,还必须睁眼看世界。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对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对世界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有及时、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发展我们自己。一方面,要增强我们的宣传自信,客观、全面、真实地报道世界,好的要报道,不好的也要报道,打开我们的国际视野;另一方面,也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把中国故事讲好,把中国声音传播好,让国际社会对中国有一个客观、充分、理性的认识。

鲁迅先生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全面把握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客观认识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才能更好地汲取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魂,更好地走向并融入世界,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第三篇:八论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

牢记嘱托 勇于担当重任

——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

湖北日报 龚信力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湖北结束时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湖北近年来各项事业取得的成绩,对湖北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论述深刻,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全省上下要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部署上来,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头等重要的政治任务,掀起全面、深入学习的高潮。

总书记和党中央十分重视湖北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重要地位。2005年8月,在即将进入“十一五”的关键时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湖北,要求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5年多来,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牢记总书记嘱托,认真谋划、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的过程。在“十二五”开局的关键时刻,总书记再次视察湖北,叮嘱我们要紧紧把握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宝贵机遇,在新的起点上,把湖北打造成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总书记强调湖北作为老工业基地,一定要下更大决心、用更大气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要从自身禀赋和发展基础出发,提升传统产业科技含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总书记要求湖北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农业资源优势、科教优势,建设农业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要求湖北为保障全国生态安全、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总书记还告诫我们:人民群众评价我们的工作做得好不好,往往是看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是不是不断提高。湖北必须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勇于担当,进一步明确方向、明确任务、明确重点,推动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明确方向,就是要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湖北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这一条是管根本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含糊。

明确任务,就是要继续深入推进重要战略支点建设。实践证明,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决策和总书记要求湖北构建战略支点的指示高瞻远瞩,完全符合湖北实际,必须毫不动摇,一以贯之。必须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要继续完善支点建设框架,不断壮大支点实力,逐步增强支点功能。要把“两圈一带”战略作为支点建设的总体布局,把推进“一主两副”加快发展作为支点建设的突破口,统筹推进大别山和武陵山两个试验区的发展,与兄弟省市联手,加快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应该看到,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地域相连、文化相通、人缘相亲,如果形成跨省域城市集群,就可以在全国形成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新的经济增长极。

明确重点,就是要全面推进总书记强调的四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扎实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扎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人有三宝:精气神”,“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归根到底,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抓担当、抓责任、抓落实。勇于担当就是要平时勇于担责,关键时刻勇于担“难”。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勇于夺冠的进取精神,勇敢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要责任;要切实加强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敬业、勤业、精业,真正使湖北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好于、优于、快于其他地区,真正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改革创新等方面走在中部地区前列,真正发挥战略支点的功能作用,努力把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让荆楚大地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二论学习贯彻胡锦涛讲话精神:构建具有湖北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

湖北日报讯 龚信力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湖北的重要讲话,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总书记要求湖北一定要下更大决心、用更大力气,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要求湖北从自身禀赋和发展基础出发,加快构建适应市场需求、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总书记的指示,为湖北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

应该说,湖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已取得了明显进展。以食品、纺织为代表的轻工业、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都跻身千亿产业行列;7个千亿产业的崛起,改变了过去“山多峰小”的状况。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湖北经济的结构性缺陷并没有根本改变。作为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偏重,资源型、高耗能行业较多;第一产业加工偏弱,制造业增加值比率较低,市场竞争力依然较弱;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传统服务业比重偏大,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快,产业总体水平不高。因此,湖北经济发展方式的粗放型特征总体依然明显;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所在。

当前,湖北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着诸多有利条件。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加快推进,有利于湖北更高水平地承接国际资本转移;中国经济持续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为湖北注入强大动力。湖北经济自身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将推动湖北教科、人才优势加速转化为经济优势,由“九省通衢”向“九州通衢”飞跃进一步拓宽了湖北的经济地理空间。现在的关键是,湖北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按照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要求,把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与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结合起来,把淘汰落后产能与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结合起来,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切实构建适应市场需求、具有湖北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

重塑传统支柱产业优势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两个重点。要大力提升传统产业科技含量,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促进装备制造、汽车、钢铁等特色优势产业由大变强,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中部乃至全国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要着力实现重点领域突破,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深化国际合作,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在巩固壮大电子信息、生物、先进制造等为主体的特色高新技术产业群的同时,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工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同时,增强生产性服务业配套能力,提高生活性服务业整体质量,促进服务业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大力推广节能、低碳技术,发展低碳经济,全面促进节能减排;切实实现传统产业品牌化、优势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把湖北经济增长建立在整个产业结构的进化之上。

改革开放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抓住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企业集团重组、产业组织重组、区域重新布局的机遇,进一步提高开放水平,引导各类资本投向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将增量增长与存量改造相结合,把承接产业转移与调整结构相结合,释放整个经济的结构效应。要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兼并落后企业、困难企业;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支持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形成一批在各自行业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调整经济结构是破解发展进程中深层次矛盾的重要手段。湖北必须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促发展,在调整结构中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把经济增长建立在绿色增长之上,让“千湖之省”碧水长流。

三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

湖北日报 龚信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湖北重要讲话中指出,科技创新是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湖北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相对集中,科教优势比较明显,应该在科技创新上有更大作为。这是总书记对湖北科技创新寄予的厚望,也是总书记交给湖北的一项光荣战略任务。湖北必须牢牢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

湖北科教实力雄厚。全省现有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13万人,各类研究机构1500个;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4个,居全国第一位;去年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奖项居全国第三位。湖北完全有能力在全国科技创新中有更大担当。一直以来,党中央十分重视湖北科教大省地位,不论是批准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还是批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本质上都要求湖北在全国科学发展中肩负重要责任。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有更大作为,不仅是湖北经济发展自身的需要,更是履行党中央赋予湖北重大改革、发展使命的需要。

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有更大作为,就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科技创新能力包括上游研发能力和下游商业转化能力。在上游,要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重点突破产业升级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在下游,要把牵住“牛鼻子”的缰绳交给各类市场主体,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近年来,湖北大力实施科教兴鄂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步提高。但是,与湖北发展的客观需要比,与党中央寄予湖北的希望比,差距还比较大。比如,科研基地数量众多,科技产出在科技论文、获奖成果、申请专利和承担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等方面优势突出,但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够明显;科技人员配置也存在比较严重的错位。在美国,80%以上的科研人员在企业,而我省这个比例为40%,其中工业企业只有20%。因此,谁来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对湖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至关重要。

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经济建设的主体来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要逐步改进、完善、加强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龙头,襄阳、宜昌2个国家级高新区为两翼,11个省级高新区为节点,沿长江、汉江两线串珠布局的高新技术产业基本框架,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效载体;要围绕现有7大支柱产业向更大规模、更高层次发展,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开创和拓展,针对影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课题和对全省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若干重要领域,加大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抢占科技发展的先机和制高点;要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努力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开发一批重大产品,造就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通过改革,把湖北跨越发展建立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之上。“国以才立,业以才兴”。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有更大作为,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努力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建设人力资源强省,为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要完善政策措施,用实践培养人,用机制留住人,用制度保障人,用事业激励人。要加强创新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继续组织实施人才“百人计划”,吸引紧缺和关键领域人才来鄂创业。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为湖北优秀科技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社会环境,让创新火花竞相迸发、创新智慧不断涌流。“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湖北突出的优势在科教,崛起的希望在创新。湖北要以创新促发展,向总书记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湖北答卷”。

四论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沐农业以现代化甘霖 湖北日报 龚信力

“湖广熟、天下足”。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湖北重要讲话中指出,湖北要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推进农业强省建设,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取得新成效。这为湖北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给农业浇灌现代化甘霖,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指明了方向。

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的经验表明,现代农业具有巨大的生产率潜力。湖北是传统农业大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肩负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我国经济正处在工业化高速推进阶段,农业不仅要满足日益增多的非农人口的多样化食品需求,还要为工业部门提供更多的资源品。因此,推动农业现代化,不仅是湖北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政治责任,也是湖北发挥农业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湖北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明显进步。2010年,湖北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2147亿元,是“十五”末的1.9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831元,比2005年增加了2732元,年均增长13.5%。农业农村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是,我省农业发展基础不牢的问题仍然突出,农业生产方式仍然陈旧,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两增同步”压力仍然很大。2010年,我省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1.39∶1,而发达国家这个比例一般为3∶1或4∶1;我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也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湖北农业所拥有的巨大发展潜力,迫切需要进一步挖掘、释放出来。

给农业浇灌现代化甘霖,就是要以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抓手,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

民以食为天,国以食为安。浇灌农业以现代化甘霖,必须在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上获得新进展。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只有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湖北才能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一定要按照国家“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实施要求,始终抓好粮食生产,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抓好大型商品粮基地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充分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强各级政府抓粮自觉性,实现粮食稳定增产。

始终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作为主攻方向,把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把推进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础保障,把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根本动力。具体说来,在产业体系上,加快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显著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能力,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社形成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在科技进步上,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在提高装备能力上,推进劳动过程机械化,增强水利对农业的保障能力。在经营组织上,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加快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通过对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改造,真正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实现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开辟新途径,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为把湖北建成中部重要战略支点作出贡献。五论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上下给力新农村建设

湖北日报讯 龚信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湖北视察时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所谓“战略任务”,就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具有重要影响的任务。我国经济是典型的“二元结构”经济。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二元结构”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突出。可以说,现代化建设最繁重的任务是农业现代化,和谐社会建设最大的板块是农村,实现全面小康最艰难的目标是农民的小康。没有农村工作的新局面,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进展。湖北是农业大省,不论是发挥农业优势,增强湖北经济综合竞争力,还是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整体推进湖北现代化建设,都必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

党中央一直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年都有强农、惠农政策出台。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三农”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特别是今年“三万”活动,“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必将有效构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现在的关键是,要进一步把中央精神与湖北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上下给力,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两增同步”。

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必须强化产业支撑。其中,重点是依托优势和特色农产品资源,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农业获取社会平均利润的能力。要培育壮大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倍加重视、精心呵护培养、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和吸引城镇工商资本下乡,以工业模式经营农业,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鼓励农民创业和就地就近就业。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抢抓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的重大历史机遇,突出加强农田排灌等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全面提升农业抗灾减灾、旱涝保收能力。还要以“六改五通”为重点,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体系,逐步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

湖北地域广阔,各地发展差异较大。我省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取决于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等发展“短板”能否拉长。省委、省政府已经启动了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和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建设,从支持两个薄弱区域加快发展入手,统筹协调推动全省新农村建设。当前,蓝图已经绘就,必须投入更深的感情、更多的精力、更优的政策,确保这两个区域的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

加快新农村建设还必须深化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在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突破。要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在户籍制度、就业市场、土地管理、教育医疗、公共财政、金融体制等方面进行创新,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通过财政、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促进城乡融合、互动联动,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形成乡村治理新机制。“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鱼米乡”。自然赐予湖北得天独厚的条件,盛世赋予我们建设新农村的历史责任。让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跨越式发展的奋进姿态,在荆楚大地书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壮丽篇章。

六论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务民生之实 湖北日报讯 龚信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是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评价我们的工作做得好不好,往往是看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是不是不断提高。”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从执政为民、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务民生之实,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民生问题看得见,摸得着,十分具体,事事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我省改革发展既处于难得黄金发展期,又处于经济社会双重转型的矛盾凸显期,一方面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高了,另一方面矛盾与问题也确实多了、复杂了。有些问题在我们看来可能是小事、琐碎事,在群众身上可能就是大事、压头事;有些问题在我们看来可能不急,可以缓一缓,但在群众身上可能就火烧眉毛,是难事。如果我们视而不见,一拖二推三躲,或者敷衍塞责,华而不实,搞花架子,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伤害群众感情;而且,久拖必生民怨,引起民愤。近年来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令人痛心的事件,不少都与此有关联。

中央、省委十分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采取了很多重大举措,效果显著,深得人心。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又对保障和改善民生进行了全面部署,湖北也对今后5年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具体安排。现在的关键是,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对群众的感情,视群众为父母,“视民之不安如疾痛在乃身”,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民生情怀,抓好各项民生大事的落实。从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望闻问切”,对症下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

要切实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解决好城乡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切实扩大就业、促进创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强就业援助,并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扩大就业规模,保障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切实加快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明显缓解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切实加快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搞好健康湖北全民行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到实处,必须加快建立经济发展与改善人民生活同步共进、发展成果与人民共建共享机制,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相辅相成。没有群众的富裕,发展就失去了目的;没有群众的参与,发展就失去了依靠。要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让公共财政等资源更多地向民生倾斜,尤其要向困难群体倾斜,让人民群众充分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同步,大力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在处理发展与民生的关系上,我们一定要牢记“六民”要旨,即民评民说是标准,民心民力是依靠,民意民生是依据,民议民怨是方向,民惠民富是目标,民苦民痛是失职。要通过民生问题实实在在地解决,提高我们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号召力,建成发展的统一战线,顺利实现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七论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解答好社会管理这个新课题 湖北日报讯 龚信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湖北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

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课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包括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保持社会稳定等社会管理方面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出来,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已难以完全适应新的社会环境,有的甚至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拉美化”的教训表明,社会发展问题处理不好,“起飞”的经济也可能停滞甚至倒退。因此,能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从某种意义上讲,问题暴露出的社会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着力方向。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了解基层、群众的问题。要带着信访的问题,带着已经发生的问题,带着可能冒出的问题,带着外部刚刚出现的问题,带着近期思考的问题,到基层去。遇到问题要迎难而上,遇到问题要抓住不放,遇到上访要现场办公。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解决一些久拖不决的遗留问题,切实解决影响安定团结局面的大问题,切实解决阻碍科学发展的根本问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在解决问题中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符合湖北实际的社会管理方法,实现社会管理的创新。

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一切社会管理的过程,归根到底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必须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与做好群众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创造性和实效性。要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社会组织管理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完善社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体系五大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生存需求、安全需求和发展需求,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

要巩固好、发展好“三万”活动的成果。“三万”活动本身有阶段性,但群众工作是党的“生命工程”,密切联系群众是永恒的主题。要以“三万”活动为新起点,不断增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解决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违背群众意愿的突出问题,着力提升广大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断创新群众工作的渠道、载体和机制,着力探索促进社会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

总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跨越式发展与加强社会管理互为手段、互为目的。只有抢抓机遇,跨越式发展,才能为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把社会管理搞好了,群众安居乐业,跨越式发展才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必须同步推进跨越式发展和加强社会管理,为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凝聚强大力量。八论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抓落实是真考验 湖北日报讯 龚信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湖北重要讲话中指出,“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任务已经确定,关键是要狠抓落实,把美好蓝图变成现实。这一要求,对推进我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任何事业,都不可能自然生成;湖北跨越式发展的宏伟蓝图,需要我们根据实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一步一步去干,一个一个突破,不断积小胜为大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湖北处于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既要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又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课题,必须拿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血性,敢于“涉深水、破坚冰、啃硬骨头”。唯有这样,才不会辜负历史机遇对湖北的惠顾,才不会辜负湖北跨越式发展这样一个伟大时代。

抓落实,考验一个领导班子驾驭全局的水平。一个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责任重于泰山,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把本部门、本单位各项事业的发展,把重大战略决策在本单位、本部门的落实,作为当务之急、重中之重的大事,抓紧抓好。在抓落实的过程中,要敢于担当,敢于负责任。要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完善考核评价、监督检查、责任追究制度,用制度管人,让各级领导干部敬业、勤业、精业,对失职者要坚决追究,不姑息迁就。

抓落实,衡量一个领导班子治事理政的能力。领导班子能力大小,就是看他们在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各项方针政策过程中,能不能落到实处,能不能在落实中根据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创新性的思维和举措。治事理政,一是要在其位谋其政,谋政就是谋事,把本职工作认真地谋划好、落实好;二是要敢抓敢管,敢于得罪人,敢抓敢管就会有冲突、有矛盾,这个时候就要既讲原则又讲灵活性,在党和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社会法律道德的底线之上,灵活地、人性化地解决好矛盾,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诉求。

抓落实,验证一个领导班子克难攻艰的意志。要发展,就会遇到困难,一个领导班子,它克难攻坚的意识有多强,能力有多大,往往就意味着它能带领这个团队开拓创新的步子迈得多大。

克难攻坚要做什么?就是要我们勇于担当,勇于担“难”。矛盾解决得越多,发展的步子就越大;不想克难攻坚,就是不想承担发展之责;躲避克难攻坚,就是躲避发展的机会。我们现在不缺一般意义上的领导干部,我们缺的是敢于担当敢于克难攻坚的干部,你不干、你避难避险,就请让别人来干。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往往就是干大事、出业绩的地方,困难大、矛盾多的时期,往往就是开拓创新、大有作为的时期。

抓落实,检验一个领导班子实践政治理念、执政观念的责任。一个领导班子,一定要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和责任意识,要有舍我其谁的担当气概,勇敢地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

抓落实,我们要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和真抓实干的精神,增强抓落实的自觉性,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完善抓落实的机制,解放思想抓落实,改革创新抓落实,转变作风抓落实,形成合力抓落实,督促检查抓落实,通过实干苦干,通过狠抓落实,谱写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第四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专题

新思想 新观点 新论断 新要求

——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总书记把握时代和实践的新要求,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结合多年从事党政工作的实践总结和理论思考,围绕深化改革、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中国梦、密切党群关系、反腐倡廉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了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讲话重要精神,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内涵与实质,中国民生研究院根据自身的专家资源,组建“学习宣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专家宣讲团”,并由北京四海昌信咨询中心负责具体实施。组织权威专家对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行解读。

一、课程特色

课程内容定制化:本次培训主题围绕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展开,在此主题下设定多个分课题,根据客户需求准确定位培训内容,联系客户实际进行课程内容设置,使培训更具实效性,切实达到良好的 培训效果。

专家资源优质化:本次培训积极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对专家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合理分类,将专家 的研究特长与每个专题内容相匹配。

教学路径多样化:为了使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更好的学习贯彻到基层,创新培训方式,采用举办专题培训班、专家上门授课、组织专家课题调研等方式,有针对性的急客户所需、答学员所问、解学员所获。

客户类别差异化: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不仅需要各级党政机关认真学习和积极贯彻,同时,各级企事业单位也要深刻领会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针对这一特点我中心将客户 分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三类,根据客户分类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

二、课程时间

2014年6月-10月

三、课程内容

(一)党政机关专题班

课程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

李君如: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教授

周为民: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主任、教授,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课程二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白津夫: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副局长,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王健: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原主任、教授,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特约研究员

课程三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简政放权

郑新立: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民生研究院高级顾问

竹立家:国级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课程四 深化社会治理——推进依法治国

卓泽渊:中央党校报刊社副总编辑、《理论动态》主编、教授

傅思明: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宪法与行政法教研室主任、教授,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特约研究员

课程五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密切干群关系

戴焰军:中央党校党建部副主任、教授,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姚桓: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原副局级校委委员、教授

课程六 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田培炎:中央政策研究室党建局局长

李永忠: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教授

(二)国有企业专题班

课程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

王怀超:中央党校副教育长、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教授,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辛向阳:中国社科院马列主义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课程二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陈东琪: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李义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特约研究员

课程三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谈国企改革

张立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马骏:国务院发展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

课程四 深化财政税收改革

刘尚希: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王雍君: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教授

课程五 新形势下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张文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张春晓: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咨询部部长

课程六 干部作风建设与反腐倡廉

戴焰军:中央党校党建部副主任、教授,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刘经宇:北京市纪委研究室原主任、新闻发言人

(三)事业单位专题班 课程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

张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邓纯东: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

课程二 解读《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人员管理与绩效考核

吴江: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孙建立:国家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副司长

课程三 解读《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人员管理与工资福利

何凤秋: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工资福利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课程四 深化财政税收改革

贾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刘尚希: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课程五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周熙明:中央党校文史部主任、教授

张军:北京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课程六 干部作风建设与反腐倡廉

李永忠: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刘经宇:中共北京市纪委研究室原主任、新闻发言人

四、联系方式

联 系 人:吴亚光 何丽颖 杨林 王艳红 朱春松 赵策

联系电话:010-68998188

真:010-58938759

第五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最近,我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通过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等形式学习了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家普遍觉得受益匪浅,获益良多,令人鼓舞。现将我作为一名党员的一些切实的、重要的心得体会和收获小结如下:

一、争当学习型干部,不断学习提高食品监管能力

食品药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关乎千千万万的家庭幸福与安康,关乎党和政府的形象。群众关心,领导关切,社会关注,是天大的民生大事。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具有专业性、技术性等特殊要求,要做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让群众满意,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本领及正确的举措方法,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不断学习,要主动把加强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主要方法。一是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业务知识和法学理论知识学习。学习和掌握《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规定,通过学习,更新观念、拓宽工作视野,更加科学有效实施监管。二是学以致用。在边学习、边总结、边提高、边指导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监管能力和整体素质。

二、改进工作作风,求真务实,提高服务意识。

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食品药品安全是重大的基本民生问 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切实增强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心无旁骛抓落实,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决纠正工作态度,摒弃自以为是,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思想,切实增强食药监管工作的责任感,全力服务群众。多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结合实际情况,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把工作做到实处,避免程式化、虚浮化,不急功近利,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镙丝钉的作用,将改进作风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持之以恒,决不能虎头蛇尾,形成一阵风。要以优良的作风取信于民,真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三是切实树立自律意识。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洁身自好,加强修养、增强党性,淡泊名利,慎重交友,做到多进书店,多些书香味,少点麻将声,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粮食,防止意志衰落,始终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满怀激情地做好各项工作。

总之,学习总书记关于学习的重要论述,学之愈久,受益愈丰,让我们在习总书记的引领下,做一名合格的食品安全保卫战士。

下载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七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七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免费分享创新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省部级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培训班后感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处......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根据***的统一部署,我有幸参加了第二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专题轮训班,期间认真学习了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观看了......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五四讲话精神心得体会五月四日,总书记在 “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 主题团日活动中同广大优秀青年座谈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中总书记对我们青年人提出......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自治区讲话精神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自治区 重要讲话精神专题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自治区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述了事关内蒙古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的一系列重大理......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心得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心得 —孙勤总经理讲话、生态文明建设、国企改革、党的群众路线 及苏联亡党亡国20祭之心得 转化厂:郭明亮根据地矿事业部和公司安排,于5月26......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8月23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中心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要两手抓——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中心工作与意识形......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重要讲话精神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重要讲话精神 在海南即将迎来建省办经济特区2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海南要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吉林调研重要讲话精神

    变中求新,适应发展新常态 ——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吉林调研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吉林调研时强调,适应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保持战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