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简析《金粉世家》对《红楼梦》的借鉴
1、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恨水可以算是一位高产作家,其创作中、长篇小说一百一十多部,读者甚广、影响甚远。他在现代通俗小说史上,乃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张恨水饱受中国古典小说的熏陶,对《红楼梦》更是爱不释手而深受其影响。他曾经谈到,想写一部像《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式的小说,但这两部小说都有一种毛病,就是说,完了一段又递入一段,完全没有结构。他要在小说中找出一位贯穿始终的主人公,再添几个陪客穿插在里面,然后读者可以增加许多赏玩之外,这就是他所谓“用作《红楼梦》的办法来做《儒林外史》”。[1]因此他在创作《金粉世家》时,正是把他多年所受《红楼梦》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实践在自己的匠心独运上,但他始终没有达到《红楼梦》那样炉火纯青的地步。《金粉世家》无论从艺术结构、人物塑造还是悲剧结局上,我们都可以清楚看到《红楼梦》与《金粉世家》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看出张恨水自觉学习、借鉴《红楼梦》优点的苦心追求。《红楼梦》对《金粉世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2、《红楼梦》塑造形象的突出优点,给了张恨水以深刻的影响和启迪。两部长篇巨著都塑造了精明强干的女性形象,由此体现了二人妇女观上的相似性。曹雪芹借宝玉口说道:“天地间灵淑之气只钟于女子,男子不过渣滓而已”、“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儿便觉浊臭逼人。”书中不少女子不仅伶牙利齿,能诗擅赋,而且行止见识、聪明才智都不让须眉。同样,张恨水的妇女观也是比较进步的。《金粉世家》中同样体现了男浊女清的思想。金家子弟仗着祖荫,不学无术,游手好闲,或则勾搭良家女子,或则捧坤角,逛窑子;而金府上的女子则聪明伶俐,知书达礼,为人正直。特别在冷清秋身上,集中表现了作者进步的恋爱观。他对于冷清秋敢于摆脱妇女对男子的依附地位,敢于冲出没有爱情的婚姻束缚,过自食其力的独立生活极为称道。
3、在结构上,张恨水成功的借鉴了《红楼梦》缜密的网状结构,使《金粉世家》成为一个首尾呼应、自足的生命整体。剖析这部小说与《红楼梦》结构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两者整体性艺术结构都是“织锦”式的。这种“织锦”式结构,既不同于“竹节蛇”式的单线发展结构,也不同于“豆腐干”式的复线或多线发展的块状结构。《红楼梦》《金粉世家》“织锦”式的艺术结构,就像《红楼梦》中晴雯补裘一样,作者首先就是用结构主线分出经纬,“界出地子,形成许多网眼,然后再用生活的彩线”[2]来回织
[4]补,最后便织成了五彩斑斓的艺术。
0
4、所谓网眼,实际上就是社会的窗口,它既能照亮生活的内容,又能使人物性格发出各自特有的光彩。我们知道,显示生活本身经常是以纷然杂陈的形式出现的,往往是许多事件与人物俱来,而不是也不会仅仅以单一的形式出现,一个人的故事结束了,另一个人物才掀帘登场。曹雪芹、张恨水在构思他们的作品时,所采用的就是这纷然杂陈的生活形式,但又摒弃了生活本身那种自然形态的杂质,而选取那些足以使生活与人物都发光的事件,进而展开充分的描写,绘制成激动人心的艺术画面。比如抄检大观园,就是《红楼梦》中描写的一次重大事件,也是两条线索交织成的一个很大的网眼,它相当集中地反映了贾府主子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从这一回书中我们发现丰富的生活内容和人物性格以及作者与人物的思想倾向,都在这个网眼中鲜明而又突出地体现出来。金铨去世则是《金粉世家》中两条线索交织而成的一个最大的网眼,也是作者精心安排的一个重要结构关节。这位国务总理一死,金家一世繁华,便如落花流水,不可收拾了。三姨太出逃,儿媳们闹分家,金太太上山学佛念经,家里接二连三出岔事,甚至盐务署裁人,也将金家三公子的名字裁掉了,这就将大大小小的矛盾都扭在了一起。还有许多小网眼,如两部作品中多处出现的联诗情节, 《红楼梦》中的“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金粉世家》中的“顷刻千金诗吟花烛夜”,都表现出主人公的才气,虽从小处着手,但却透露着作品的文化底蕴。《红楼梦》《金粉世家》中可以说是到处布满了这种作为社会窗口的结构网眼,它虽然没有使读者一下子就能掌握情节脉络,但生活中有意义的东西却都围绕着这些网眼聚集起来结成透明的晶体,发出耀眼的光。
5、大体而论,《红楼梦》是以宝黛爱情为主线,以四大家族尤其是贾府的盛衰为副线的。作者正是以这两条线索为经纬,形成许多网眼,然后盘根错节,在极其广阔的生活场景上,勾画出了封建社会鲜明的艺术图画。这两条线索不仅在结构上陵替消长,而且在内容上互相补充,相得益彰。没有贾府瞬息间的繁华,宝玉和黛玉就不可能在景色如画的大观园里走上他们曲折多难的爱情历程,而他们具有真正意义的爱情归于毁灭,则是整个贾府诸多悲剧中最深刻动人的一幕。《金粉世家》也是“用一个贵族家庭为背景,写一对夫妻的悲欢离合”[3]——即以金燕西和冷清秋的恋爱、结婚、反目、离异为主线,以内阁总理金铨的豪门家族兴衰史为副线,通过金冷二人的爱情悲剧,反映金钱门第观念对男女爱情的腐蚀,又通过对金铨等人的描写,反映北洋军阀时代官僚们勾心斗角、荒淫无耻、腐化堕落的生活。这两条线索在书中交织发展,时隐时现,互相衬托,渐次展开。这就像一支钢琴 与小提琴的二重奏,时而悠扬,时而铿锵,时而各擅其能,时而配合精妙,但奏出的却是一曲和谐完整的主题旋律。《红楼梦》也好,《金粉世家》也好,其中所反映的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故事线索千头万绪,决不是一主一副的两条线索所能完全总揽的,但不管多么复杂与纷繁,却无不或直接或间接地与这两条线索发生联系。这就是由许多大的网眼再生发出许多小网眼,人物的悲欢离合,贵族家庭的兴衰际遇,就在这大大小小的网眼中透露消息。
6、《红楼梦》中一些主要人物,都不是某类孤立性格的代名词,是活生生的,交织着生活中各种缺点与优点的圆形人物。他们六欲齐备,七情具发,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金粉世家》中的不少人物也都血肉丰满,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而不是只有单一性格的扁平人物。贾府的子弟可分为两类,一类如贾琏、贾珍、贾蓉之流,靠着祖上荫庇,不学无术,整日寻花问柳,吃喝玩乐;另一类如宝玉、黛玉。金府子弟亦可分为两类,一类以金凤举、金鹤荪为首,整日花天酒地,逛窑子,捧坤角,过着纸醉金迷,挥金如土的奢靡生活;另一类如冷清秋及金府的四姐妹,尤其是冷清秋。在第一类人身上集中体现了封建贵族子弟卑劣空虚的品性;第二类人则否认传统礼教,藐视功名利禄,同情被压迫者,主张人与人的平等,从而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叛臣逆子。贵族弟子的这两种走向,不论哪一种,都无疑加速了封建社会的日趋瓦解。
7、金燕西和贾宝玉无论是从家庭背景还是性格思想上,都有相似之处。贾宝玉是个品性独特的公子哥儿,生于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的贾府,府中上上下下无人可以代替他的地位,是老祖母的心肝宝贝,命根一样。在他身上无疑有着一般纨绔子弟的缺点:任性、耍脾气、一切要人服侍伺候;但他又有着可贵的民主意识:同情贫穷的刘姥姥、不对奴才摆架子、尊重女性、藐视功名利禄,又确实是封建贵族之家的叛臣逆子。书中的典型人物跨越了时空界限而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给读者强烈的心灵震撼。金燕西也是一个纨绔子弟,灵魂空虚,用情不专,贪图享受,挥金如土。但作者也没把他写的一无是处。他也有着一定的民主思想,常说我是很以出身于资产阶级自愧的、并能与下人一起谈自由平等、外出开车不慎压死驴子立即下车扶起赶驴人向他道歉并赔偿、敢于打破门阀观念追求爱情,娶平民女子为妻。
8、林黛玉和冷清秋的气质和性格都非常相似。如果把世间美女分为两种:丰润娇媚型和清丽哀婉型的,那么两人都属于后者。性格方面,二人都一样的心高气傲但也一样的 坚定执着。林黛玉是个内慧外秀的女子,她“心较比干多一窍”,在贾府生活“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6]一开始就受到了心理上的压抑。然而黛玉虽然寄人篱下却生性孤傲,天真率直,胸无城府,爱恨分明,言行举止间并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好恶。对于贾府的统治者,她也从来不说奉承话故意讨好。出于孤苦的身世和强烈的自尊,黛玉对于他人的歧视和讥讽分外敏感。基于自卫心理,黛玉有时出语未免尖刻,有时也哭哭闹闹,给人“小性儿”的印象。而这样的气质和脾性,不仅很难让她融入贾府这个复杂的大家庭中,反倒加重了别人对她的成见。如此循环往复,情势的发展越来越使她伤心难受,以至悲从中来,唱出了令人断肠的《葬花辞》:“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7]孤苦的身世,孤傲的性格,孤独的处境加上多病的身体,使正值花样年华的黛玉产生了如此深重的悲苦意识。因此,当爱情遇到阻力时,弱小的黛玉只能用泪水和死亡来表达抗议。寻求爱情而能得其所爱,这是黛玉在冷酷的人世上得到的唯一安慰;得其所爱而不能共偕连理,这是黛玉在贾府中的不幸命运;预感爱情有始无终而又一往情深去爱,则是黛玉心志坚定、执着追求自主生活的体现。冷清秋是个才貌双全的平民少女。初遇金燕西,她美丽的容貌和清雅的气质就像磁石一样吸引了这个纨绔子弟,并成了燕西千方百计追求的目标,而涉世未深的经历以及金燕西甜言蜜语和殷勤的举动,又使冷清秋很快落入情网之中,并以身相许,最后只得与金燕西匆匆结婚。冷清秋以为自此便可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可谁知,婚后不长时间的共同生活,金燕西便露出了他纨绔子弟的真面目,这个以女性为玩物的浪荡公子,把妻子认同陌路,依旧与分流戏子,时髦女郎日夜厮混,过着挥金如土、花天酒地的生活。心高气傲的冷清秋面对这种屈辱的生活,陷入深深的烦恼和悔恨之中。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她没有采取断然行动,她对燕西还抱有一份幻想,企图通过劝说、忍让等待他回心转意。等到金铨暴死,燕西与白秀珠旧情萌发,并打算抛妻弃子跟着秀珠一同去德国时,冷清秋方觉自己的人格和自尊受到了致命的伤害。她终于痛苦的认识到:“自己过去是让金燕西花钱买了这颗心,女子屈服于金钱势力,实在可耻。作了纨绔子弟的妻妾,真是人格丧尽”。[8]她禁不住一次次在内心喊“离婚!离婚!”[9]她下定决心同燕西决裂,傲然宣布:“我为尊重我自己的人格起见,我也不能再去向他求妥协,成为一个寄生虫。我自信,凭我的能耐,还可以找碗饭吃;然找不到饭吃,饿死我也愿意。”[10]
[5]
9、除了外貌和气质,使她们魅力更长久的,是二人都具备的超人才华。林黛玉琴棋诗书无所不通,尤其她的诗才,可谓大观园群芳之首。她不但擅诗还擅弹琴,她看的古琴谱,在宝玉眼里简直是天书。清秋的才气就连金凤举也称赞她,“真是看不出来,一个十几岁的女子,有这样好的文字,前途实在未可限量。” [11]美貌使她们的形象光彩熠熠,充满魅力,而才情更如锦上添花。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曹雪芹和张恨水,在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选取了相似的手法,赋予了两位女性形象以独特的气质和美感。
10、《红楼梦》与《金粉世家》最显而易见的相似之处就是它们都具有悲剧性。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越是美,越是有价值的人生被生生毁灭,悲剧性也就越深刻,越动人。贾宝玉与林黛玉,金燕西和冷清秋的爱情最终都是以悲剧收场。曹雪芹呈现给我们的是宝黛的爱情悲剧,张恨水则呈现的是金冷的婚姻悲剧。其实,金冷二人的婚姻悲剧正是宝黛爱情悲剧的延续。这一点更加体现了张恨水在借鉴《红楼梦》的同时,始终保持自己的创作个性。造成金冷婚姻悲剧的原因也深受宝黛爱情悲剧的影响。金冷二人这段看似金玉良缘的婚姻结果却是一场悲剧,二人除了最初的两情相悦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共同之处作为婚姻的基础,却因怀孕而仓促结婚,悲剧在这一刻就已埋下伏笔。
11、造成金冷二人悲剧,首先要归结于社会原因。这是一个男权社会下的悲剧,男人把女性当玩偶,到手之后并不珍惜。婚前,燕西为追到清秋,不惜甜言蜜语,想尽办法讨好清秋。而与清秋结婚后他却并没有珍惜维护这段感情,反而在外面胡闹,彻夜不归。全然不顾清秋一人在家寂寞,且有孕在身,更需要照顾。从他的种种言行来看,他对清秋的爱情并没有几分,只是把清秋当作独特的女子作为追求对象来考虑,一旦猎到了,便毫不珍惜。在这样一个封建大家庭中,纯洁的爱情根本得不到长久的存续,在纸醉金迷、惟利是图的年代,“真爱”更不会有施展的余地。封建礼教、门第观念束缚了太多人的自由,尽管冷清秋和金燕西结合了,然而大团圆并不是完满的结局,厄运恰恰潜伏在这体面的幸福当中。在男权占据统治地位的传统社会中,女性只能处在被扭曲、被压抑、被异化的“他者”地位,概莫能外。所以小说中女主人公的悲惨命运最根本的原因应当归结于其所处的时代,归咎于其所在的社会。在《红楼梦》中我们可以看到宝玉与黛玉之间的爱情是建立在蔑视功名富贵,不谈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这样的思想基础上的。这样的思想对封建社会来说是大逆不道的,因此宝玉与黛玉之间的爱情是叛逆者之间的爱情。自然,贾府的统 治者们作为封建社会的卫道士是不允许这样的爱情存在发展的,他们可以采取一切残酷的手段来摧毁宝黛之间的爱情,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宝黛的爱情只能以悲剧告终。透过这个爱情婚姻悲剧,我们也了解到,在封建社会,悲剧不仅存在于社会底层的平民、家仆之间,也存在于贵族中。如宝玉,这个贵族公子尚且不能把握自己的爱情婚姻,遑论其他人呢?这就是说,在封建社会里,悲剧是无所不在的,而悲剧的根源就是罪恶的封建制度。
其次是性格差异。一个人的性格往往决定他的命运,冷清秋亦是如此。清秋性格平静内向,喜孤独,不爱交际,遇事易消极。婚后,清秋除了与金家四姐道之和六姐润之这两位比较开通的姐妹谈得来之外,也没有什么朋友,很少和下人聊天,说话喜欢拐弯抹角,回避问题实质,不正面解决问题,而且喜好生闷气,与燕西相处的也不融洽,常自我怜惜,伤心哭泣,言语间也透着消极之处,真个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燕西则与其相反,性格开朗,处事乐观,爱交朋友,喜欢合群的生活,朋友多。他和家中上下、老少相处都很融洽,连下人都能打成一片。他可以和下人嬉闹玩牌,还故意输钱。燕西一回到家,清秋不是睡觉就是冷言冷语,要么就是哭哭啼啼。燕西自然不愿意面对这样的场面,于是更加夜不归宿,心思也开始转向几个戏子和前女友秀珠身上。性格迥异使得二人的行为无法产生交集,因此,当冷清秋的“冷”性格与金燕西醉生梦死所要找的“热”氛围发生矛盾时,悲剧就发生了,清秋终究逃不过被遗弃的命运。冷清秋的“处世冷峻”为其性格增添了不少镇定,也为其命运增添了一些凄惨。无疑,冷清秋的傲慢与反抗为其命运增添了些许悲剧色彩。她认为夫妻是完全靠爱情维持的,既然没有了爱情,夫妻结合的要素就没有了,要这个名义上的夫妻何用?反是彼此加了一层束缚。于是,冷清秋携子出走了,尽管她最终脱掉了锦绣枷锁,获得了行动上的自由,然而黯然隐居的结局未免有些凄凉。从这个意义上讲,冷清秋的悲剧不仅是命运悲剧,更是性格悲剧。《红楼梦》中,宝玉虽然认识到了男性社会的黑暗与丑陋,但他却无力也无意去改变,而是选择了逃避,沉浸在少女世界的纯洁之中。在纯洁的少女中能够理解宝玉思想的人也是极少的。宝玉寻寻觅觅,也只找到了一个知音,那就是林黛玉。他们都一样地有叛逆的思想,在志同道合的基础上,他们产生了纯洁的爱情。对宝玉来说,他和黛玉之间的美好爱情显然是他对现实失望之后唯一的向往和追求。然而,爱不爱谁,宝玉坚持了自己的选择;但是,娶谁作妻子,宝玉自己是一点权力也没有的,一切决定于父母之命。而宝玉性格中的逃避和软弱决定了他不可能用实际行动去反抗贾府统治者的安排。于是,悲剧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12、当然,我们不能因此认为《金粉世家》可以与《红楼梦》比肩,是又一部不朽的 艺术巨著。由于自身世界观的局限,也由于艺术才能的不逮,虽然张恨水在摹仿、学习《红楼梦》中,使《金粉世家》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但无论是在主题的开掘,还是手法的运用上都远逊于《红楼梦》,但曹雪芹对张恨水的影响,《金粉世家》对《红楼梦》的借鉴在小说中却随处可见,让这两株文学大树绿荫交汇,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第二篇:金粉世家观后感
周一看完了《金粉世家》,一直找不到个时间来写下看小说整个过程感觉,最近很累很崩溃,金粉世家观后感。
相比电视剧,小说更加偏重金家整个大家庭的兴衰变化,对于金家各个角色的偏好也没有电视剧那么明显,所以我总感觉要找到一个角度来写读后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冷清秋除了多读几本书,本质上合凤喜是一致的,都是爱慕虚荣又被虚荣伤害的女子。
金燕西是一个喜好无常的纨绔子弟,他爱的只有新鲜感和他自己。
冷清秋和金燕西的爱情是一场非同类项合并的过程,结果只能是无解。
我看小说很疑惑的一个点是,为什么作者要一个美满的结局给柳春江和小怜?而电视剧,又为什么要用柳春江和小怜的悲剧先发生,来预示金燕西和冷清秋的悲剧?导演究竟想说什么?门当户对才是真理,不同阶级的人终于会分开,不管外力阻隔还是内力摩擦?
看电视剧时,我很喜欢前半部分,因为很繁华很美好,奢靡的生活总是令我向往,读后感《金粉世家观后感》。而看小说,我却偏好后半部分,那些人性的纠葛在金钱面前暴露无疑,赤裸裸的不干不净的真是无比的让我羞愧的,同时也让我觉得设身处地我也差不多如此。看破红尘爱红尘。看电视剧和看小说带给我的感受很不一样,看电视剧,我很容易入戏,很容易或喜或悲;而看小说,我更多地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地看着一个个悲剧或喜剧,反正不关我事。
要我我说这部小说里我最喜欢谁,那么答案是金太太。我感觉她是整部小说里活得最成功的人。有钱时,锦衣玉食,尽情享受;没钱时,素菜青灯诵佛,潇洒自在。金铨在世时,她维持整个大家庭,有条不紊,八个子女各个都疼,绝不厚此薄彼;金铨去世时,她替子女们分家,看出他们明争暗斗,内心一凉,却也依旧公平分割财产。整个金家,没有人能像她一样活得这么舒服心安。
第三篇:金粉世家读后感
金粉世家读后感
不久前又一次看过金粉世家,其中人物、剧情如旧,却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金家怎么这样说垮了就垮了?燕西和清秋的爱情故事有告诉我们什么?金家子弟最终归宿会怎样?
金家衰败的原因
金家衰落如山倒,首先,作为家长的金铨有重大责任!为什么?
作为国务总理的他似乎是仪天下兴亡为己任,可是他的缺乏深谋远虑,不仅过早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更结束了金家的生命。在整个剧中,就没有见到过他为政治的事说做过什么?再者,在白雄起开始对他不满时,并且在后来竟然没有察觉!
第二,他的生活作风不正派,老是在外面拈花惹草。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他的儿子们(欧阳于坚除外)都和他一样——有外遇!我们可以肯定,若是欧阳于坚也生长在大家庭里,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
生活奢靡。为什么要这样说?难道在那个时候作为一个四万万人口的国家的政府首脑,生活好些不可以吗?可以!可是明显过头了。白雄起,一个总长,相当于现在的部长(比现在的部长更有权势),家里的设置和金家不可以同日而语?还不是奢靡吗?
没有很重视子女的教育,这一点可以在他的几个儿子身上体现出了。常言道:虎父无犬子,可是他还真就栽培出四个犬子了,除了他对子女教育不是很重视的话我还真就找不出其他主要原因了。
最后,我们似乎还是要转过来同情这位总理了,同情他“生不逢时”。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有这开明的思想,有自由恋爱的观念,可是,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有如此观念,过早了。这不是恰好说明他“生不逢时”吗?
批评完当家长的了,现在说说他那四个不争气的儿子。作为民国总理的亲儿子,他们似乎就没有一丁点儿继承父辈事业的想法!老大是参与了政治生活,但看起来只是例行公事——总不能把金家、把他父亲的脸全丢尽吧。我们可以从他对工作的态度就不难看出。所以我推断:他参加那样的工作,是他父亲要求的。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当时社会的确存在着很多很多弊病,一粒洁白的大米掉进了墨水里,怎不教它受污?
燕西与清秋的爱情故事所启 2012-5-
1燕西与清秋的爱情,来得汹涌,去得訇然。
燕西在无意中见到清秋,一见钟情,便傻傻的寻找。后来又在花店里相遇,使得两人关系得以深化。金燕西为了追求清秋,不惜重金买下房屋,与之为邻。又买通学校,去学校里任教。为了进一步靠近她,还成立了诗社。他的投资也得到了回报,至少有表示心意的机会。接着,在一个晚上,他路灯向她表明了爱意,成就了一段经典的告白。她同意了他之后,就有了两人数次去游玩的浪漫时光。随着两人爱意的高涨,两人准备订婚了,虽然最终达到目标,燕西付出了较大的努力,得到了姐妹们帮助。然而,因为一点小误会,拉出了一个欧阳事件,最后还是由燕西认错挽回了危局。两人结婚了,但是好景不长,金铨的逝世使得整个家庭走下坡路了。燕西有了外遇,两人也积累了一些矛盾,最终无法调解,彼此不得不分开了。带着大家无穷的悬念就结束了。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他们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呢?
经济是恋爱基础。说实话,金燕西和清秋结好,除了清秋的舅舅出了力外(虽然目的不太好),恐怕与他么那些烂漫的二人世界不无关系。而要创造这些浪漫,没有雄厚的资金似乎是不可能的吧!至少不会那么容易。
有个慈祥宽容、思想开放的父母很重要。清秋虽淑,假如碰到个在乎门第的伯父、伯母,恐怕就是另一回事了吧。金家父亲也怀疑过清秋的动机,可是被她美丽的诗词征服了。他俩订婚的过程中,燕西的姐妹功不可没,试想,假如不是因为金家父母思想开明,哪个姐妹还敢多嘴?
争取主动是恋爱大战中的利器。在金燕西追求冷清秋的过程中,金燕西关键时刻的主动姿态为他自己赢得了不少加分。出现了欧阳事件后,燕西虽然诚恳、浪漫的道了歉,可是冷清秋似乎并愿意领情,若不是金燕西再次关键时刻主动地把她紧抱在怀里,那么二人的历史恐怕就要改写了吧!用欧阳于坚来做个对比,他似乎在这场竞争中就持了悲观的态度,总是显得那么不自信,更不主动,结果被他自己的弟弟打败。再看看白秀珠前期的失败,不也是输在被动吗?
适当的表白少不了。在冷清秋与金燕西的恋爱过程中,金燕西在路灯下对清秋的经典表白可以说是他们感情深化的转折点。因为如此有才的淑女再次之前就没怎么看好这个纨绔子弟,何况她身边已经有一个在学识方面远胜于燕西的欧阳于坚。
夫妻生活还是要有共同的价值观,至少应该接近。冷清秋和金燕西最终分离,普遍的人都觉得他们本来就不是一条道上的人,是个必然事件,尽管这其中还有可以挽回的机会。金燕西安于现状,没有什么大的理想,也不打算深造,而冷清秋却不是这样。她追求自立自主,还希望获得更多的学识。尽管前者可能是她为了摆脱内心深处的自卑的选择,但后者的进取却是有证明的。早在两人订婚之处,冷妈妈就问清秋还要不要深造,清秋肯定地回答了,而且似乎是有所计划的。
犯了错误要及时改正。这一点在欧阳事件的解决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清秋和燕西因为一点不起眼也很简单的问题引发了矛盾,第二天燕西去找她,却见到她和欧阳于坚有说有笑的并肩走着。燕西情绪失控,“不小心”把棒球达到了欧阳的脸上。叉一点,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我也会选择“不小心”地打一下对方,完了之后在诚恳地赔礼道歉,大显男儿宽广的心胸,最终转败为胜。后来燕西马上就进行了赔礼道歉,先付了医疗费用,再取得欧阳的原谅,最后去恳请清秋的原谅。如果他还麻木地等待,那么他等到的就是佳人的远去。这一启示在他们婚后也体现了出来。燕西整天出去了,夜晚才回来,清秋就不免说两句,结果金燕西并没有像原谅那样,反而……结果就加速了两人的分手!
沟通宽容很有必要。只一点主要体现在金燕西订婚时和婚后生活中。在订婚前后,没有耐心地和金家父母沟通,那么他们就直接死在萌芽状态了。婚后是个需要互相包容、及时沟通的漫长磨合,只是两人在磨合期就结束了曾经令人羡慕的爱情了。
门当户对似乎有点道理。这一点主要从个人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领域说起。生活在不同领域、不同阶层,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等方面总是有所不同的。正常情况下,来自贫富不同的两个家庭里的人,心理感受或者说是优越感、尊严等是会不同的。因此,小两口矛盾就会爆发出来,极少人克服了这些困难,但是大多数人就此终结了,即使山盟海誓铭心刻骨!我们自己究竟有多大心胸,我们本人再清楚不过,所以在门当户对这个问题上必须合理给彼此定位,免得双双受伤。
总而言之,我们很难改变现实,但较容易改变自己的心态。我们无论是现在还是在将来,都要做好为对方做些改变的准备,没有那个螺母和螺钉天生就一定是合适的。
第四篇:金粉世家读书笔记
金粉世家
《金粉世家》自序中说:‚人生宇宙间,岂非一玄妙不可捉摸之悲剧乎?‛在这部巨著的诸多悲剧中,笔者浅析一下冷清秋与金燕西爱情悲剧的必然性。张恨水先生曾经谈及自己写《金粉世家》是‚把重点放在这个家上‛,表明《金粉世家》的创作是非常自觉地把社会言情和家族小说结合在一起,而主人公冷清秋与金燕西的婚姻悲剧的描写,则体现出作者对主人公性格的深刻剖析与反封建的深刻命题。
《金粉世家》被称作‚新《红楼梦》‛,张恨水先生笔下的人物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对主人公的描述依然如此。冷清秋犹如一朵美丽的百合花,清新可人,贤淑温存,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她身上体现着真善美,但她的爱情为何以悲剧而告终呢?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不难发现,冷清秋自身的局限性导致了她婚姻的失败。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清新脱俗的冷清秋也没有走出世俗的樊笼,成了爱情的牺牲品。她和许多凡人一样,在爱情面前,看重了物质基础,忽视了对方的自身价值。
金燕西因为一见钟情而不惜重金租房子与冷清秋做邻居,一步一步接近、讨好,这对于聪明伶俐的冷清秋来说,其目的是能被看穿的。而在并不熟悉的时候,金燕西一次又一次送给了冷家许多贵重的东西。
小说第五回写金燕西送给冷家许多上等布料,‚清秋正爱上了这些绸料,巴不得一齐收下。不过因为觉得不便受人家的礼,所以主张退回一半。现在母亲说收下,当然赞成。笑道:‘收下是收下,我们怎样回人家的礼呢?’冷太太笑道:‘那也只好再说吧。’于是清秋把绸料一样一样的拿进衣橱子里去,只剩两个玻璃空匣子。‛冷清秋出身清贫,无缘无故收了金燕西这么贵重的礼物,已是默认了与之交朋友。然而金燕西的学问、性格她又了解甚少,只知道他是一个富贵子弟罢了,这便是悲剧的开端。男女做朋友,首先应该讲究心灵的契合,尤其是冷清秋这样具有新思想的女子,更应该追求纯洁、高尚的爱情。如果一开始就被金钱迷住了双眼,那就注定要失败,女子爱慕虚荣最终都没有好的结局。
乍看冷清秋出淤泥而不染,其实不然,她内心的虚荣造成了一生的遗憾。结婚是人生中的大喜事,对于家境贫寒的冷清秋来说,能在金家大宅门里生活,感觉是无比幸福的,她自认为是力争上流,可以永远摆脱贫穷。冷清秋在待嫁之时,穿着华衣,对自己即将嫁入金家的事情,又是一番想象,在独想中,自己的情绪也随着思想不断变化着:‚她心里也就想着,不料这段婚事居然成功了。从前曾到金家去过一次,只觉得他们家里堂皇富丽令人欣羡,到了现在,竟也是这屋子主人翁一个。想到这里,自然是一阵欢喜。‛虽然她本意上不图金家富贵,但能嫁入这样的豪门也是满足了一个少女本有的虚荣。直到金燕西穷形尽相的时候,冷清秋才发出了由衷的感慨:‚金钱买来的爱情,终究是靠不住的。‛然而,这种自省已经太迟了。
主人公冷清秋从人物出场到故事结局,性格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一直给人一种温存善良的印象。冷清秋婚前由于太单纯,太没有原则而有孕在身,只好奉子成婚,这在当时是有悖伦理的,是难以被接受的。冲动成就了恋爱的浪漫,也为婚姻埋下了不幸的种子。自古以来,女子一旦犯了这种错误,多数得不到幸福。一失足成千古恨,未婚先育使冷清秋在金家的地位更加动摇,她忍受了多少鄙夷,又面对多少困难,只有她自己心知肚明。孩子的降临不但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反而增添了许多烦恼,让她痛苦不堪。仅仅一年时间而已,好好的一朵百合花就被折磨得快要凋零了,要不是她自己逃出来,还不知道要弄到个什么结局,虽然最后只能以卖字为生,终究是心境开阔了。
婚后一味迁就,不会经营爱情。
小说第七十一回:‚清秋听他昨晚上这句话,正想问他昨晚在哪里睡的。忽然一想,彼此发生了好几天的暗潮,现在刚有一点转机,又来挑拨他的痛处,他当然是不好回答。回答
不出来,会闹成一个什么局面呢?如此想着,就把话来忍住。‛⑥面对丈夫的彻夜不归,可怜的冷清秋居然不敢理直气壮地询问,只是抱着‚大事化小‛的原则,以免破坏夫妻感情,这样的一味迁就就是懦弱,这样的懦弱只会让金燕西更加放荡,以至冷清秋产子之后,金燕西仍是常常彻夜不归,与两个戏子鬼混,和白秀珠一天亲密一天。面对丈夫的负心薄情,冷清秋也只有乘大火焚毁自己闭门学佛的小楼之际离开金家。
两个人在对于生活的理解上表现出的思想差异因为越来越多的婚后琐事而凸显。日复一日,才气逼人的冷清秋发现无法改变金燕西以后,就采取鸵鸟政策——既然无法改变,那就躲开,所以自己搬到西楼独住。迁居西楼独住是冷清秋的最后一招棋,她这样做,根本上还是期望让金燕西意识到一些什么并做出一些改变。其实,父亲的去世都没有挡住金燕西在外面花天酒地,儿子的降生都没有唤起金燕西的丝毫责任心,冷清秋的这最后一招棋也是徒劳。发觉此招无用,冷清秋的灰心情绪就日渐加重,直到最后绝望地离开了金家。
冷清秋和金燕西的三个姐姐,都是有知识有能力的女性,却过着一种寄生虫式的生活,当时的社会到底埋没了多少这样的人才啊!这一切的一切都暴露了北洋军阀卵翼下的官僚们骄奢淫逸、醉生梦死、糜烂堕落的生活,揭示了封建势力对青年男女的精神戕害。作者让冷清秋走进金府,去见证金府内部一切的腐败与堕落。冷清秋进金府就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那样,而与林黛玉不同的是冷清秋实现了自己的爱情,但最终没有将爱情进行到底,以一个避世者的态度离开了金府。王国维曾这样说过:‚《红楼梦》一书,彻头彻尾的悲剧也。‛《金粉世家》在某些方面很相似《红楼梦》的主题和氛围,其成熟程度远在《红楼梦》之后的人情恋爱小说之上。近百年风雨的朝夕来往,把金粉世家里的旧日风烟荡涤得干干净净,冷清秋与金燕西的爱情也随之分崩离析,再无任何守成的可能,只能任其灰飞烟灭,难言谁是谁非,应是历史的必然。
第五篇:金粉世家观后感
[金粉世家观后感]周一看完了《金粉世家》,一直找不到个时间来写下看小说整个过程感觉,最近很累很崩溃,金粉世家观后感。
相比电视剧,小说更加偏重金家整个大家庭的兴衰变化,对于金家各个角色的偏好也没有电视剧那么明显,所以我总感觉要找到一个角度来写读后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冷清秋除了多读几本书,本质上合凤喜是一致的,都是爱慕虚荣又被虚荣伤害的女子。
金燕西是一个喜好无常的纨绔子弟,他爱的只有新鲜感和他自己。
冷清秋和金燕西的爱情是一场非同类项合并的过程,结果只能是无解。
我看小说很疑惑的一个点是,为什么作者要一个美满的结局给柳春江和小怜?而电视剧,又为什么要用柳春江和小怜的悲剧先发生,来预示金燕西和冷清秋的悲剧?导演究竟想说什么?门当户对才是真理,不同阶级的人终于会分开,不管外力阻隔还是内力摩擦?
看电视剧时,我很喜欢前半部分,因为很繁华很美好,奢靡的生活总是令我向往,读后感《金粉世家观后感》。而看小说,我却偏好后半部分,那些人性的纠葛在金钱面前暴露无疑,赤裸裸的不干不净的真是无比的让我羞愧的,同时也让我觉得设身处地我也差不多如此。看破红尘爱红尘。看电视剧和看小说带给我的感受很不一样,看电视剧,我很容易入戏,很容易或喜或悲;而看小说,我更多地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地看着一个个悲剧或喜剧,反正不关我事。
要我我说这部小说里我最喜欢谁,那么答案是金太太。我感觉她是整部小说里活得最成功的人。有钱时,锦衣玉食,尽情享受;没钱时,素菜青灯诵佛,潇洒自在。金铨在世时,她维持整个大家庭,有条不紊,八个子女各个都疼,绝不厚此薄彼;金铨去世时,她替子女们分家,看出他们明争暗斗,内心一凉,却也依旧公平分割财产。整个金家,没有人能像她一样活得这么舒服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