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金粉世家》中的城市形象
毕业论文(设计)
浅析《金粉世家》中的城市形象
analysis about images of the city in Noble Family
姓
名:
(四号宋体)
学
号:
(四号宋体)
系
别:
(四号宋体)
专
业:
(四号宋体)
年
级:
(四号宋体)
指导教师:
(四号宋体)
****年**月**日
The Story of a
摘要
《金粉世家》是通俗小说大家张恨水先生第一部现代意义的小说,文中通过描述平民女子冷清秋与军阀统治时期的总理少爷金燕西相知、相恋、结婚、离婚、出走的情感纠葛,穿插进数百个人物,写尽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官场黑暗、豪门堕落、社会混乱的现实。这部书被称作“20世纪的《红楼梦》”,张恨水先生坦言从十二岁开始就广泛地接触《红楼梦》,后来者研究《红楼梦》的人物性格、表现方式和梦境描写等三个方面对他影响最深,这里不再赘述。本文主要结合现实社会,以及文学变革的影响,研究《金粉世家》一书里北京城新的城市形象,探究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京城市的社会背景、民族风貌从而挖掘作品深层的意义。
关键词:通俗小说;军阀统治;城市形象
Abstract
The Story of a Noble Family is the first modern-meaning novel of Mr Zhang Henshui who was a famous writer on tawdry novels.The book tells the emotional entanglement between a commoner called Leng Qingqiu and a gentleman called Jin Yanxi who is the youngest son of the premier form their first meet to eventually separate , and also involved a hundred of people.It exposes the dark officialdom ,aristocratic degeneration and social turmoil ,and is hailed as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in the 20C.Zhang Henshui said frankly that he had frequently read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since 12 years old.Later researchers conclud that person’s character , the ways of expression and description of dreams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influenced him deeply,which we will omit.According to the real society and effects of Literature Revolution ,the essay mainly focuses on new images of Beijing City in the city of The Story of a Noble Family and studies its social background and national character under the govern of the Northern Warlords, by which we hope to tap the deeper meaning of the book.Key words: tawdry novels;the govern of the Northern Warlords;images of the city
目录
中英文摘要..........................................................1 1 简述文学作品中城市生活与时代、文学的联系..........................3
1.1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四要素.....................................3 1.2《金粉世家》成书时的社会环境.................................3 1.3 同时期文学作品中的城市形象..................................4 1.4 研究《金粉世家》城市生活时的两个关键点......................5、具体分析《金粉世家》中城市生活的表现.....................................5 2、1 《金粉世家》与《红楼梦》...................................5 2、2以金家为例探究城市中的生活方式..............................6 2、3 以金家为例探究城市里的政治环境.............................7 2、4 以金家为例探究城市里的经济状况.............................8 2、5小结........................................................8
3、从张恨水的生平与成就、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与书中城市背景的差异性等方面进行分析..........................................................9 3、1张恨水的生平与成就..........................................9 3、2《金粉世家》与《啼笑因缘》中军阀描写之对比..................9 3、3军阀统治的实质.............................................10 参考文献...........................................................12 致谢...............................................................13 1 简述文学作品中城市生活与时代、文学的联系
1.1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四要素
在《镜与灯—浪漫主义及批评传统》中,美国现代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四要素——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这一理论认为文学是由以上四者构成的活动。第一个是作品本身,因为作品离不开作者的创作,所以第二个是生产者,或者艺术家。第三个可以认为是“由人物和行动、思想和情感、物质和事件或者超越感觉的本质所构成”,通俗一点就是世界,因为 “任何作品总有一个直接或间接地导源于现实事物的主题——总会涉及、表现、反映某种客观状态或者与此有关的东西”。最后一个是读者,作品最终是要面向他们,引起他们的关注,才会具备意义。因此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构成了一个循环作用、互相影响的有机体。
1.2《金粉世家》成书时的社会环境
《金粉世家》取材,成书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研究一下社会环境,就可得知城市与时代、文学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政治环境上,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社会转型创造了条件。在经济基础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帝国主义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民族工业乘机发展,为文化与文学的繁荣提供了物质上的支持。而与文学发展最直接的是,清朝末年推举了一系列新政“废科举、兴学堂”,新式文化教育开始发展。清末从西方开始引入的现代印刷工业技术促成现代出版业的发展,这也刺激了大批报纸副业与专门文学杂志的出现,现代文学市场由此形成,并越来越规范化,稿费制度得以建立,为职业作家提供了经济保证。20世纪初,中国报业应运而生,北京和上海是当时办报刊最多的城市。据统计得知,1911年清朝覆灭后,北京报业出现办报高潮,一时间报纸多达50多种,是全国报刊总数的九分之一,位列第一,其中光是以妇女为主要读者的就有《女学日报》、《北京女报》、《女子白话旬报》等等。由此种种,我们可以看出北京作为千年帝都,伴随着清朝的结束,舆论环境的结束,民主共和国家的建立,使得民主与自由的思想空前高涨,它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最先响应时代的号召,展现出新的面貌和气息,与此同时,文学蓬勃发展,它不可避免地成为文学作品中新的描写对象。
1.3 同时期文学作品中的城市形象
茅盾的《子夜》可以说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开篇就是主人公吴荪甫的父亲吴太爷从乡下逃战乱来到上海这座魔都,十里洋场,光怪陆离,作者以一个成天捧着《太上感应篇》的乡下老顽固的视角展开对这座城市的描述——金钱、肉体、喧闹充斥其中,极大地刺激了吴太爷以及作者的视觉、听觉和思想神经,对比极为鲜明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巨变。上海表面上的现代化,其本质却是外资侵入,洋化了的商业经济城市。经过这样的“折腾”,吴太爷滑稽猝死,作者巧妙地讽喻了封建腐朽势力的瓦解崩塌,以此展开了对新兴资产阶级——名族资产阶级的刻画与描写。茅盾,与张恨水类似,也是新闻编辑,他对城市有着深厚的感觉,《子夜》全书非常完整地描写了大都市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和各个阶级、各个阶层的人物。他首次开创了“时代女性”和“资本家”两大人物形象系列,这是继鲁迅“农民”“知识分子”之后的两大创举,后来的作家沿着这两个方向,继续丰富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然而,由于作者自己的情感,他虽然写了民族资本家的实业救国失败,但在字里行间,由衷地表现出对十里洋场的生活的痴迷与向往。
另一个写北京城的作家是老舍,他自幼在皇城根儿下长大,并且是满族后裔的旗人,对老北京感情深厚,无限眷恋,这种感情也自然而然地流露在文字中。例如在作品《骆驼祥子》中对对北京城的描绘、对车行的描写、对北京人民的日常生活,都包涵着深深的情谊。尤其是在祥子的由奋斗到堕落的变化中,作者从外到内,从表到里,都是一种爱的同情、恨的控诉。
自从沈从文发表《文学者的态度》以来,文学上引发了京海之争,都市文学与乡土文迅速呈现出对立鼎盛的形势,打破了乡土文学独树一帜的局面,预示着随着城市化的加强,城市元素已经成为文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随着都市文学逐渐兴盛,不同城市的不同特色体系逐渐成熟起来,涌现了一大批后继者,而以京 4 海两派为代表的中国现代都市文学呈现出了别样的风采[8]。
1.4 研究《金粉世家》城市生活时的两个关键点
不同于京派和海派,张恨水作为文学主流之外的通俗小说大家,创造了一系列以城市为背景的作品,显示出了极强的适应能力,这与通俗作品本身的娱乐性、趣味性和市场性有很大关系。他早期在北京活动,因此其早期创作的《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作品,都以北方为背景。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是指“以清末明初大都市工商经济发展为基础得以滋长繁荣的,在内容上以传统心理机制为核心的,在形式上继承中国古代小说传统为模式的文人创作或经文人加工再创造的作品;基于符合名族欣赏习惯的优势,形成了以广大市民层为主的读者群,是一种被他们视为精神消费品的,也必然会反映他们的社会价值观的商品性文学。”因此在体现城市生活上,通俗作品也有它独特的审美视角和特点[9]。、具体分析《金粉世家》中城市生活的表现 2、1 《金粉世家》与《红楼梦》
以 “金”“粉”命名,纸醉金迷、镂金铺翠、银屏金屋、金鼓喧阗、油头粉面、粉墨登场、抟香弄粉、粉妆玉砌、等等,文中描写世家大族奢豪生活、门帷秘事的意图显而易见,这也是通俗文学自身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和可读性的需要。但与一般通俗作品不同,故事中极力开掘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对金家家族内部的刻画,主要不是放在保守昏聩的家长势力方面。因近代官僚是封建性和资产阶级性兼有的,家长甚至还有开明的假相,但子弟的不肖,根深蒂固的封建纨绔性,促成了迅速衰落。《金粉世家》主要围绕京城三世同堂的国务总理金家展开,以其七少爷金燕西和出身寒门的女子冷清秋的婚恋悲剧为主线,穿插 各个阶层的百十个人物,写出巨宦豪门一朝崩溃,整个家族树倒猢狲散的结局。
谈到世家大族,不得不提到《红楼梦》,还有巴金的《家》《春》《秋》,张恨水的《金粉世家》等。但如果要论揭露的深刻性和广阔性,可能谁也比不上《红楼梦》,但是它们又各有特色,如《家》《春》《秋》重年轻一代反抗精神的宣扬,《金粉世家》重婚姻爱情的探讨。其实,正是这些使得它们对《红楼梦》的继承和发扬充满了创新感时代感。
作为代表作之一,《金粉世家》约一百万字,由1927年2月开始在《世界日报》的副刊《明珠》上连载,连载5年。张恨水曾经自言深受《红楼梦》影响,而他的小说中,以《金粉世家》的结构和人物最与《红楼梦》相似。至今,仍有人将它与曹雪芹的《红楼梦》相媲美,因此一直被誉为20世纪的《红楼梦》。这部小说与《红楼梦》结构上的相似之处,最明显的就是作者整体性艺术结构都是“织锦”式的,首先用结构主线分出经纬,“界出地子,形成许多网眼,然后再用生活的彩线”来回织补。所谓网眼,实际上就是社会的窗口,它既能照亮生活的内容,又能使人物性格发出各自特有的光彩[1]。《金粉世家》秉承了《红楼梦》的现实主义精神,展现了“二十世纪交织在门第、权力与金钱中的中国社会”。
因此我们可以从对《红楼梦》的继承与新变中分析其中的城市生活,探究通俗小说城市生活的表现。2、2以金家为例探究城市中的生活方式
在生活方式上,开首的一段话“却说北京西直门外的颐和园,为逊清一代留下来的胜迹。相传那个园子的建筑费,原是办理海军的款项。用办海军的款子,来盖一个园子,自然显得伟大了......北京人从来是讲究老三点儿的,所谓吃一点,喝一点,乐一点,象这种地方,岂能不去游览?什么汽车马车人力车驴子,来来往往,极是热闹。”以颐和园遗址和北京人的日常生活方式揭开了全篇序幕,由此可知,颐和园的毁灭只是引起人们凭吊,清朝辱国、八国联军的硝烟是昨日梦靥,成为了历史,人们更多地是享受当下的悠闲舒适,为本文故事的展开提供了无干扰的外界环境。文中穿插了对金府的描述,但要以女主角冷清秋进金府的 6 描写最为集中和全面,这让我们联想到《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不禁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以女主角的视角观察和展现。“清秋留心一看......朱漆大门......首立一排西式高楼......门窗一律是朱漆的,鲜红夺目......两扇月亮门。进了东边的月亮门......船厅”这段话中的“朱漆大门”“西式高楼”“月亮门”“船厅”体现出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体现出了金府作为官僚豪门,既继承了封建性,也吸收了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除了传统的听戏,文中穿插了打网球、借剪发工具,穿“风流衫”等等。文中对大家族吃饭的描写,“原来他们家里,上学的上学......就不能一律。金太太就索性解放了,叫儿女媳妇们自己去酌定,愿意几个人一组的......也不用上饭厅了,愿意在哪里吃就在哪里吃。”不禁使人联想到《红楼梦》中贾母怜惜她们姐妹冬天跑来跑去吃饭,吩咐凤姐在大观园另置一个小厨房。这种不拘封建等级、民主开明的方式在《金粉世家》里比比皆是,如果说《红楼梦》体现的是老祖母对儿孙的疼爱和宠溺超越了礼法[2],那么到了《金粉世家》就更多的展现出了一种更为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这与北京作为千年帝都,伴随着清朝的结束,舆论环境的结束,民主共和国家的建立,使得民主与自由的思想空前高涨后离不开[5]。2、3 以金家为例探究城市里的政治环境
在政治上,《金粉世家》在思想上批判了官场的腐败,揭示了官场斗争的险恶以及勾心斗角,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并且以金家为主,与其相关的人物为辅,用小说中人物的所做所见所听来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现。官场腐败的描写主要由凤举、鹤荪、鹏振三人牵引出来,他们三位少爷依靠总理父亲的特权,自然而然地担任了重职和“肥缺”。金家光三少爷鹏振一人就可以领三个公务员的工资,并且只需报个到,不用上班做事,这种假公济私的腐败程度让人瞠目结舌。除了他们一家,在诗社中出现过的总长、少爷、参金事之流,莫不如此。金铨死后,其它当官的都排挤金家,废掉了他们的官位。《红楼梦》里“百足大虫,死而不僵”,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这这里可见世家大族一朝崩塌的类似结局。然而不同的是,金栓身为总理,被自己的门生白雄起活活气死,除了腐败,还有 7 军阀之间及内部的反攻倒算、阴谋算计。除了反面,以金家姐妹为代表,诗人革命家欧阳于坚、豪门弃妇冷清秋以及丫鬟小怜 都做出了对旧家族、旧势力的反抗,去往南方作为避难所或者参加革命,这也表征着当时表面上一派祥和的北京城只是暂时地“苟延残喘”,但是内部势力各种暗潮涌动,外部革命的号角即将奏起。2、4 以金家为例探究城市里的经济状况
在经济上,因为金家外务的往来,各种外国货充斥其中,四姐从日本带回来的货物、法国的香水大受吹捧。例文“秀珠接过一张来一看,那纸极薄,用手托着,隔纸可以看见手纹,而且那纸象棉织物一般,握在手上非常柔软。那纸上偏有很浓厚的香料,手一拿着就沾了香气......日本货,是四姐姐在东京寄来的......街上卖的那些粉纸叠又糙又厚,真不讲究。我想这种纸若是在夹衣服里,或者棉衣服里铺上一层,那是最好。一来,可以隔着里面,不让它磨擦,二来,有这种香味藏在衣服里......要强十倍。”这些话不禁让人联想到《红楼梦》里贾母带着刘姥姥游大观园,来到黛玉房中,提到糊窗户的纱,侃侃讲起“软烟罗”,足见贾母的见识和贾府的奢华。只是在《金粉世家》中,国货已经失去了传统的地位,让位于外国货。可以从现实中探轶,这是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一个缩影,虽然国民政府建立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但无论是国民政府还是民族资本家,都无力与西方先进的科技相抗衡。2、5小结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金粉世家》的城市形象一方面仿照《红楼梦》的情节,展现了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和可读性的通俗小说功能,另一方面由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了政治、经济和生活方式,从而显露出新的时代特点。
3、从张恨水的生平与成就、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与书中城市背
景的差异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3、1张恨水的生平与成就
《金粉世家》的作者张恨水,被誉为“通俗文学大师”,“中国大仲马”、“民国第一写手”,茅盾赞曰:“运用章回体而善为扬弃,使章回体延续了新生命的,应当首推张恨水先生。”老舍则称他“是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老作家。”他的一生共创作了一百二十余部中、长篇小说,另外出版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杂文,功力深厚,成绩斐然。除了在国内拥有众多的读者,作品还远销国外,影响深远。张恨水出身于新闻编辑,这一职业特点为他熟悉旧中国的市民生活、观察底层社会小人物的举手抬足、情趣追求,因此创造了很多成功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他十分擅于白描的手法,细致入微地刻划人物和社会生活。上世纪30年代,北京城有五六家报纸同时连载张恨水的长篇小说,鼎盛时期,每天下午两三点时,很多读者守在报馆门前,排队先睹为快[3]。据传,某小说中一女主人公劳累过度、情思抑郁,危在旦夕,报馆收到读者来信竟如大雪般飞涌,纷纷向作者请命。这种紧密的作者、读者、作品的互动无不得益于新文化运动之后报刊业等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可以说通俗小说克服了旧的局限,在张恨水手下,由旧到新,显示出了新的蓬勃生命力和包容力。3、2《金粉世家》与《啼笑因缘》中军阀描写之对比
“五四”运动后,张恨水赴北京任几家报社的记者、编辑,《金粉世家》是他早期在北方新闻生涯积累的一次集中展现。在反映家族衰亡方面,巴金的《家》与《金粉世家》相比,除了有文学类别的雅俗之别,更多的是作者批判态度的激烈与温良之分。同样地,在另一部奠定他全国性通俗小说大家地位的畅销书《啼笑因缘》中,张恨水也取材于北洋军阀,两者相比,《金粉世家》着墨于跨越门第之恋,以及军阀腐败之上建立的家族注定灰飞烟没;《啼笑因缘》着重于讲军阀的破坏力,以及对下层人民的恐吓与威慑。如果说《金粉世家》中的军阀势力 9 还带有一丝资产阶级的浪漫,比如文中的芍药会,组织诗社,带有文明的意味,其实更加体现出了军阀势力的虚伪做作,附庸风雅;而《啼笑因缘》中的封建恶痞的成分大大加重,军阀刘将军对沈凤喜“姿色”的霸占完全撕破了那种温情脉脉的诗意面纱,他利用手中的权势和金钱轻易地霸占了沈凤喜。他说:“有主儿要什么紧,漫说没出门、还是人家大闺女。就算出了门子,让咱们爷们爱上了,会弄不到手吗?”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城,实际上是清廷另一个影子,人民在其中遭受着沉重的压迫而不能自主,讽刺了北洋军阀统治的倒退性。
而在《金粉世家》中这种批判是从社会矛盾和阶层对立中体现出来的,但同时由于作者主观意识上或内在文化积淀的影响,许多情节和人物都可以在《红楼梦》种种追根溯源。小说里妻妾暗中斗法、大少奶奶吴佩芳放高利贷到自己丈夫身上,这些可以从王熙凤身上找到影子;而大少爷金凤举在外包藏妓女,与贾琏的“金屋藏娇”如出一辙;三少爷金鹏振大捧坤角,何尝不是贾府堕落子弟的行径呢......这些既满足读者娱乐性、消闲性和刺激性的需要,也是对社会腐败堕落现象的揭发,虽不动声色,但大快人心。它所涵盖的生活面极广:豪门、剧院、学校、剧场、公寓、会馆、街巷、俱乐部、高级饭店等等。人物也是众多,总统、学者、演员、军阀、文人、学生、车夫,三教九流无一不在作者的选材镜头中。以极广阔的视角展现了“二十世纪交织在门第、权力与金钱中的中国社会”。3、3军阀统治的实质
清朝覆灭以后,军阀势力大行其道,但究其本质,各派系都是封建主义者,政治上他们仍旧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文化上他们进行思想专制,为自己的统治寻找依据,大搞封建复古主义,思想上他们保留了浓厚的封建色彩,宗族主义和皇权主义色彩。他们妄图在仿效清廷,想做“土皇帝”,建立自己的“家天下”。因此他们把军队视为自己的私产,利用其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在中国大地上上演一场又一场争斗大戏。“有兵则有权,兵多则权大”成为这一时期最鲜明的政治特色。这一切都决定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方法极端残暴而且愚昧。他们 10 横征暴敛,草菅人命,穷兵黩武,争城夺地,罔闻国计民生,不顾人民死活。他们也曾披着“民意”“民主”的外衣,但都是为专制所用,实际上实行的是专制统治。
综上所述,有评论者称张很水的作品始终没有离开当时的时代,从《金粉世家》和《啼笑因缘》我们可以得出这两部书的既有差异,也有共鸣,军阀统治是其共同的时代背景,由于作者成书侧重点的不同,其中反映的城市生活有所差别,但无疑例外地都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各个侧面,对封建势力残余的代表军阀统治予以或猛烈的抨击,或辛辣的讽刺。这对我们研究20世纪初的社会现象提供了最真实的范例。
参考文献
①余昌谷:《金粉世家》与《红楼梦》结构同异论,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 ②刘福根.《红楼梦》骂詈语使用分析[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5):45—52 ③王晓文:《论张恨水小说中的市民价值观和文化心理趋向》,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2006年
④理查德·利罕《文学中的城市》吴子枫
⑤萧笛:;《论张恨水小说的文化价值取向》{J}.1995.(01)⑥王雁雁:《张恨水〈金粉世家〉的平民视角》,《名作欣赏》,2007年第1期.⑦袁瑾:《试论张恨水笔下的市民社会》,《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蔡译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09级中文试验班学生。
⑧张鸿声《都市文化与中国现代都市小说》,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 ⑨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⑩陈广士《才子佳人、平民意识、民族大节——张恨水的三重人格》,苏州大学,2008
致谢
在我论文的选题、开题到成文全过程,得到导师×××教授的悉心指导,特此感谢,同时也非常感谢×××学院的全体任课教师给予我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感谢×××教研组×××老师,为我的论文提供教学案例。„„(小四号宋体)
第二篇:金粉世家观后感
周一看完了《金粉世家》,一直找不到个时间来写下看小说整个过程感觉,最近很累很崩溃,金粉世家观后感。
相比电视剧,小说更加偏重金家整个大家庭的兴衰变化,对于金家各个角色的偏好也没有电视剧那么明显,所以我总感觉要找到一个角度来写读后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冷清秋除了多读几本书,本质上合凤喜是一致的,都是爱慕虚荣又被虚荣伤害的女子。
金燕西是一个喜好无常的纨绔子弟,他爱的只有新鲜感和他自己。
冷清秋和金燕西的爱情是一场非同类项合并的过程,结果只能是无解。
我看小说很疑惑的一个点是,为什么作者要一个美满的结局给柳春江和小怜?而电视剧,又为什么要用柳春江和小怜的悲剧先发生,来预示金燕西和冷清秋的悲剧?导演究竟想说什么?门当户对才是真理,不同阶级的人终于会分开,不管外力阻隔还是内力摩擦?
看电视剧时,我很喜欢前半部分,因为很繁华很美好,奢靡的生活总是令我向往,读后感《金粉世家观后感》。而看小说,我却偏好后半部分,那些人性的纠葛在金钱面前暴露无疑,赤裸裸的不干不净的真是无比的让我羞愧的,同时也让我觉得设身处地我也差不多如此。看破红尘爱红尘。看电视剧和看小说带给我的感受很不一样,看电视剧,我很容易入戏,很容易或喜或悲;而看小说,我更多地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地看着一个个悲剧或喜剧,反正不关我事。
要我我说这部小说里我最喜欢谁,那么答案是金太太。我感觉她是整部小说里活得最成功的人。有钱时,锦衣玉食,尽情享受;没钱时,素菜青灯诵佛,潇洒自在。金铨在世时,她维持整个大家庭,有条不紊,八个子女各个都疼,绝不厚此薄彼;金铨去世时,她替子女们分家,看出他们明争暗斗,内心一凉,却也依旧公平分割财产。整个金家,没有人能像她一样活得这么舒服心安。
第三篇:金粉世家读后感
金粉世家读后感
不久前又一次看过金粉世家,其中人物、剧情如旧,却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金家怎么这样说垮了就垮了?燕西和清秋的爱情故事有告诉我们什么?金家子弟最终归宿会怎样?
金家衰败的原因
金家衰落如山倒,首先,作为家长的金铨有重大责任!为什么?
作为国务总理的他似乎是仪天下兴亡为己任,可是他的缺乏深谋远虑,不仅过早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更结束了金家的生命。在整个剧中,就没有见到过他为政治的事说做过什么?再者,在白雄起开始对他不满时,并且在后来竟然没有察觉!
第二,他的生活作风不正派,老是在外面拈花惹草。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他的儿子们(欧阳于坚除外)都和他一样——有外遇!我们可以肯定,若是欧阳于坚也生长在大家庭里,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
生活奢靡。为什么要这样说?难道在那个时候作为一个四万万人口的国家的政府首脑,生活好些不可以吗?可以!可是明显过头了。白雄起,一个总长,相当于现在的部长(比现在的部长更有权势),家里的设置和金家不可以同日而语?还不是奢靡吗?
没有很重视子女的教育,这一点可以在他的几个儿子身上体现出了。常言道:虎父无犬子,可是他还真就栽培出四个犬子了,除了他对子女教育不是很重视的话我还真就找不出其他主要原因了。
最后,我们似乎还是要转过来同情这位总理了,同情他“生不逢时”。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有这开明的思想,有自由恋爱的观念,可是,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有如此观念,过早了。这不是恰好说明他“生不逢时”吗?
批评完当家长的了,现在说说他那四个不争气的儿子。作为民国总理的亲儿子,他们似乎就没有一丁点儿继承父辈事业的想法!老大是参与了政治生活,但看起来只是例行公事——总不能把金家、把他父亲的脸全丢尽吧。我们可以从他对工作的态度就不难看出。所以我推断:他参加那样的工作,是他父亲要求的。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当时社会的确存在着很多很多弊病,一粒洁白的大米掉进了墨水里,怎不教它受污?
燕西与清秋的爱情故事所启 2012-5-
1燕西与清秋的爱情,来得汹涌,去得訇然。
燕西在无意中见到清秋,一见钟情,便傻傻的寻找。后来又在花店里相遇,使得两人关系得以深化。金燕西为了追求清秋,不惜重金买下房屋,与之为邻。又买通学校,去学校里任教。为了进一步靠近她,还成立了诗社。他的投资也得到了回报,至少有表示心意的机会。接着,在一个晚上,他路灯向她表明了爱意,成就了一段经典的告白。她同意了他之后,就有了两人数次去游玩的浪漫时光。随着两人爱意的高涨,两人准备订婚了,虽然最终达到目标,燕西付出了较大的努力,得到了姐妹们帮助。然而,因为一点小误会,拉出了一个欧阳事件,最后还是由燕西认错挽回了危局。两人结婚了,但是好景不长,金铨的逝世使得整个家庭走下坡路了。燕西有了外遇,两人也积累了一些矛盾,最终无法调解,彼此不得不分开了。带着大家无穷的悬念就结束了。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他们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呢?
经济是恋爱基础。说实话,金燕西和清秋结好,除了清秋的舅舅出了力外(虽然目的不太好),恐怕与他么那些烂漫的二人世界不无关系。而要创造这些浪漫,没有雄厚的资金似乎是不可能的吧!至少不会那么容易。
有个慈祥宽容、思想开放的父母很重要。清秋虽淑,假如碰到个在乎门第的伯父、伯母,恐怕就是另一回事了吧。金家父亲也怀疑过清秋的动机,可是被她美丽的诗词征服了。他俩订婚的过程中,燕西的姐妹功不可没,试想,假如不是因为金家父母思想开明,哪个姐妹还敢多嘴?
争取主动是恋爱大战中的利器。在金燕西追求冷清秋的过程中,金燕西关键时刻的主动姿态为他自己赢得了不少加分。出现了欧阳事件后,燕西虽然诚恳、浪漫的道了歉,可是冷清秋似乎并愿意领情,若不是金燕西再次关键时刻主动地把她紧抱在怀里,那么二人的历史恐怕就要改写了吧!用欧阳于坚来做个对比,他似乎在这场竞争中就持了悲观的态度,总是显得那么不自信,更不主动,结果被他自己的弟弟打败。再看看白秀珠前期的失败,不也是输在被动吗?
适当的表白少不了。在冷清秋与金燕西的恋爱过程中,金燕西在路灯下对清秋的经典表白可以说是他们感情深化的转折点。因为如此有才的淑女再次之前就没怎么看好这个纨绔子弟,何况她身边已经有一个在学识方面远胜于燕西的欧阳于坚。
夫妻生活还是要有共同的价值观,至少应该接近。冷清秋和金燕西最终分离,普遍的人都觉得他们本来就不是一条道上的人,是个必然事件,尽管这其中还有可以挽回的机会。金燕西安于现状,没有什么大的理想,也不打算深造,而冷清秋却不是这样。她追求自立自主,还希望获得更多的学识。尽管前者可能是她为了摆脱内心深处的自卑的选择,但后者的进取却是有证明的。早在两人订婚之处,冷妈妈就问清秋还要不要深造,清秋肯定地回答了,而且似乎是有所计划的。
犯了错误要及时改正。这一点在欧阳事件的解决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清秋和燕西因为一点不起眼也很简单的问题引发了矛盾,第二天燕西去找她,却见到她和欧阳于坚有说有笑的并肩走着。燕西情绪失控,“不小心”把棒球达到了欧阳的脸上。叉一点,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我也会选择“不小心”地打一下对方,完了之后在诚恳地赔礼道歉,大显男儿宽广的心胸,最终转败为胜。后来燕西马上就进行了赔礼道歉,先付了医疗费用,再取得欧阳的原谅,最后去恳请清秋的原谅。如果他还麻木地等待,那么他等到的就是佳人的远去。这一启示在他们婚后也体现了出来。燕西整天出去了,夜晚才回来,清秋就不免说两句,结果金燕西并没有像原谅那样,反而……结果就加速了两人的分手!
沟通宽容很有必要。只一点主要体现在金燕西订婚时和婚后生活中。在订婚前后,没有耐心地和金家父母沟通,那么他们就直接死在萌芽状态了。婚后是个需要互相包容、及时沟通的漫长磨合,只是两人在磨合期就结束了曾经令人羡慕的爱情了。
门当户对似乎有点道理。这一点主要从个人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领域说起。生活在不同领域、不同阶层,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等方面总是有所不同的。正常情况下,来自贫富不同的两个家庭里的人,心理感受或者说是优越感、尊严等是会不同的。因此,小两口矛盾就会爆发出来,极少人克服了这些困难,但是大多数人就此终结了,即使山盟海誓铭心刻骨!我们自己究竟有多大心胸,我们本人再清楚不过,所以在门当户对这个问题上必须合理给彼此定位,免得双双受伤。
总而言之,我们很难改变现实,但较容易改变自己的心态。我们无论是现在还是在将来,都要做好为对方做些改变的准备,没有那个螺母和螺钉天生就一定是合适的。
第四篇:金粉世家读书笔记
金粉世家
《金粉世家》自序中说:‚人生宇宙间,岂非一玄妙不可捉摸之悲剧乎?‛在这部巨著的诸多悲剧中,笔者浅析一下冷清秋与金燕西爱情悲剧的必然性。张恨水先生曾经谈及自己写《金粉世家》是‚把重点放在这个家上‛,表明《金粉世家》的创作是非常自觉地把社会言情和家族小说结合在一起,而主人公冷清秋与金燕西的婚姻悲剧的描写,则体现出作者对主人公性格的深刻剖析与反封建的深刻命题。
《金粉世家》被称作‚新《红楼梦》‛,张恨水先生笔下的人物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对主人公的描述依然如此。冷清秋犹如一朵美丽的百合花,清新可人,贤淑温存,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她身上体现着真善美,但她的爱情为何以悲剧而告终呢?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不难发现,冷清秋自身的局限性导致了她婚姻的失败。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清新脱俗的冷清秋也没有走出世俗的樊笼,成了爱情的牺牲品。她和许多凡人一样,在爱情面前,看重了物质基础,忽视了对方的自身价值。
金燕西因为一见钟情而不惜重金租房子与冷清秋做邻居,一步一步接近、讨好,这对于聪明伶俐的冷清秋来说,其目的是能被看穿的。而在并不熟悉的时候,金燕西一次又一次送给了冷家许多贵重的东西。
小说第五回写金燕西送给冷家许多上等布料,‚清秋正爱上了这些绸料,巴不得一齐收下。不过因为觉得不便受人家的礼,所以主张退回一半。现在母亲说收下,当然赞成。笑道:‘收下是收下,我们怎样回人家的礼呢?’冷太太笑道:‘那也只好再说吧。’于是清秋把绸料一样一样的拿进衣橱子里去,只剩两个玻璃空匣子。‛冷清秋出身清贫,无缘无故收了金燕西这么贵重的礼物,已是默认了与之交朋友。然而金燕西的学问、性格她又了解甚少,只知道他是一个富贵子弟罢了,这便是悲剧的开端。男女做朋友,首先应该讲究心灵的契合,尤其是冷清秋这样具有新思想的女子,更应该追求纯洁、高尚的爱情。如果一开始就被金钱迷住了双眼,那就注定要失败,女子爱慕虚荣最终都没有好的结局。
乍看冷清秋出淤泥而不染,其实不然,她内心的虚荣造成了一生的遗憾。结婚是人生中的大喜事,对于家境贫寒的冷清秋来说,能在金家大宅门里生活,感觉是无比幸福的,她自认为是力争上流,可以永远摆脱贫穷。冷清秋在待嫁之时,穿着华衣,对自己即将嫁入金家的事情,又是一番想象,在独想中,自己的情绪也随着思想不断变化着:‚她心里也就想着,不料这段婚事居然成功了。从前曾到金家去过一次,只觉得他们家里堂皇富丽令人欣羡,到了现在,竟也是这屋子主人翁一个。想到这里,自然是一阵欢喜。‛虽然她本意上不图金家富贵,但能嫁入这样的豪门也是满足了一个少女本有的虚荣。直到金燕西穷形尽相的时候,冷清秋才发出了由衷的感慨:‚金钱买来的爱情,终究是靠不住的。‛然而,这种自省已经太迟了。
主人公冷清秋从人物出场到故事结局,性格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一直给人一种温存善良的印象。冷清秋婚前由于太单纯,太没有原则而有孕在身,只好奉子成婚,这在当时是有悖伦理的,是难以被接受的。冲动成就了恋爱的浪漫,也为婚姻埋下了不幸的种子。自古以来,女子一旦犯了这种错误,多数得不到幸福。一失足成千古恨,未婚先育使冷清秋在金家的地位更加动摇,她忍受了多少鄙夷,又面对多少困难,只有她自己心知肚明。孩子的降临不但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反而增添了许多烦恼,让她痛苦不堪。仅仅一年时间而已,好好的一朵百合花就被折磨得快要凋零了,要不是她自己逃出来,还不知道要弄到个什么结局,虽然最后只能以卖字为生,终究是心境开阔了。
婚后一味迁就,不会经营爱情。
小说第七十一回:‚清秋听他昨晚上这句话,正想问他昨晚在哪里睡的。忽然一想,彼此发生了好几天的暗潮,现在刚有一点转机,又来挑拨他的痛处,他当然是不好回答。回答
不出来,会闹成一个什么局面呢?如此想着,就把话来忍住。‛⑥面对丈夫的彻夜不归,可怜的冷清秋居然不敢理直气壮地询问,只是抱着‚大事化小‛的原则,以免破坏夫妻感情,这样的一味迁就就是懦弱,这样的懦弱只会让金燕西更加放荡,以至冷清秋产子之后,金燕西仍是常常彻夜不归,与两个戏子鬼混,和白秀珠一天亲密一天。面对丈夫的负心薄情,冷清秋也只有乘大火焚毁自己闭门学佛的小楼之际离开金家。
两个人在对于生活的理解上表现出的思想差异因为越来越多的婚后琐事而凸显。日复一日,才气逼人的冷清秋发现无法改变金燕西以后,就采取鸵鸟政策——既然无法改变,那就躲开,所以自己搬到西楼独住。迁居西楼独住是冷清秋的最后一招棋,她这样做,根本上还是期望让金燕西意识到一些什么并做出一些改变。其实,父亲的去世都没有挡住金燕西在外面花天酒地,儿子的降生都没有唤起金燕西的丝毫责任心,冷清秋的这最后一招棋也是徒劳。发觉此招无用,冷清秋的灰心情绪就日渐加重,直到最后绝望地离开了金家。
冷清秋和金燕西的三个姐姐,都是有知识有能力的女性,却过着一种寄生虫式的生活,当时的社会到底埋没了多少这样的人才啊!这一切的一切都暴露了北洋军阀卵翼下的官僚们骄奢淫逸、醉生梦死、糜烂堕落的生活,揭示了封建势力对青年男女的精神戕害。作者让冷清秋走进金府,去见证金府内部一切的腐败与堕落。冷清秋进金府就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那样,而与林黛玉不同的是冷清秋实现了自己的爱情,但最终没有将爱情进行到底,以一个避世者的态度离开了金府。王国维曾这样说过:‚《红楼梦》一书,彻头彻尾的悲剧也。‛《金粉世家》在某些方面很相似《红楼梦》的主题和氛围,其成熟程度远在《红楼梦》之后的人情恋爱小说之上。近百年风雨的朝夕来往,把金粉世家里的旧日风烟荡涤得干干净净,冷清秋与金燕西的爱情也随之分崩离析,再无任何守成的可能,只能任其灰飞烟灭,难言谁是谁非,应是历史的必然。
第五篇:金粉世家观后感
[金粉世家观后感]周一看完了《金粉世家》,一直找不到个时间来写下看小说整个过程感觉,最近很累很崩溃,金粉世家观后感。
相比电视剧,小说更加偏重金家整个大家庭的兴衰变化,对于金家各个角色的偏好也没有电视剧那么明显,所以我总感觉要找到一个角度来写读后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冷清秋除了多读几本书,本质上合凤喜是一致的,都是爱慕虚荣又被虚荣伤害的女子。
金燕西是一个喜好无常的纨绔子弟,他爱的只有新鲜感和他自己。
冷清秋和金燕西的爱情是一场非同类项合并的过程,结果只能是无解。
我看小说很疑惑的一个点是,为什么作者要一个美满的结局给柳春江和小怜?而电视剧,又为什么要用柳春江和小怜的悲剧先发生,来预示金燕西和冷清秋的悲剧?导演究竟想说什么?门当户对才是真理,不同阶级的人终于会分开,不管外力阻隔还是内力摩擦?
看电视剧时,我很喜欢前半部分,因为很繁华很美好,奢靡的生活总是令我向往,读后感《金粉世家观后感》。而看小说,我却偏好后半部分,那些人性的纠葛在金钱面前暴露无疑,赤裸裸的不干不净的真是无比的让我羞愧的,同时也让我觉得设身处地我也差不多如此。看破红尘爱红尘。看电视剧和看小说带给我的感受很不一样,看电视剧,我很容易入戏,很容易或喜或悲;而看小说,我更多地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地看着一个个悲剧或喜剧,反正不关我事。
要我我说这部小说里我最喜欢谁,那么答案是金太太。我感觉她是整部小说里活得最成功的人。有钱时,锦衣玉食,尽情享受;没钱时,素菜青灯诵佛,潇洒自在。金铨在世时,她维持整个大家庭,有条不紊,八个子女各个都疼,绝不厚此薄彼;金铨去世时,她替子女们分家,看出他们明争暗斗,内心一凉,却也依旧公平分割财产。整个金家,没有人能像她一样活得这么舒服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