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金粉世家》的悲剧主题定稿
论《金粉世家》的悲剧主题
张华
摘 要 张恨水的力作《金粉世家》主要描写了国务总理的七少爷金燕西和出身寒门的冷清秋的婚姻悲剧、金家由盛到衰的家庭悲剧,以及女性依附男性谋求生存的思想悲剧,传达了作者的悲剧意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女性的叛逆与反抗,体现了作家的现代批判精神。作者以其现实主义的态度,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封建大家庭从兴盛走向衰败的过程,展现了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生活方式的腐朽,揭示了封建贵族没落的必然性,为这个豪门世家唱出了一曲感伤的挽歌。爱情与反叛精神把金燕西和冷清秋连在一起,他们因相爱而结合,但最终却也劳燕分飞,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开始被抛弃时,婚姻的围城依旧不是固若金汤,这荒谬的现实未免让人过于心酸。
关键词 金粉世家 悲剧 家庭 婚姻 女性
On the “Jinfenshijia”tragic theme Zhang Hua Directed by associate professor Han Yanhong
Abstract Pick to Zhang Henshui’s masterpiece “Jinfenshijia” mainly describes the prime
minister in seven master Jin Yanxi and the Leng Qingqiu family marriage tragedy, gold family from prosperity to decline in the family tragedy, as well as the female dependent males seek survival thought tragedy, conveys the author’s consciousness of tragedy.At the same time also to a certain extent, shows the female rebellion and revolt, reflects the writer’s modern critical spirit.Its attitude of realism, feelings of compassion and a strong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for us to portray a feudal family from flourishing Downfall process, to show the dark and feudal society decadent lifestyle, reveals the inevitability of decline of the feudal aristocracy for this wealthy family sang a sentimental elegy.The splendid family comes to an end.Both Leng Qingqiu and Jin Yanxi make their own living.One they were happy couples,but now they seem to be strangers.They both feel sad.When they don’t agree with what their parents say,the love between them is gone.It made everyone fell sad.Keywords Jinfenshijia tragic family marriage women
引言
张恨水的通俗小说以佳人和才子相悦相恋,分拆不开,柳阴花下,像一对蝴蝶,一双鸳鸯一样的“那婚姻问题”来编织故事。[1]《金粉世家》更是奠定了张恨水的文坛地位,使他成为“国内唯一妇孺皆知的老作家”。[2]这部写于1927年2月14日至1932年5月22日,连载于《世界日报》,副刊“明珠”上的小说是张恨水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 的通俗巨制,[3]它历时5年又3个月,共112回,约100万字。这部家族小说主要描写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描绘了国务总理金家“树倒猢狲散”的家庭悲剧,国务总理的儿子金燕西与平民女子冷清秋从恋爱、结婚到婚变的爱情婚姻悲剧,同时表现了女性受压迫被物化,依附男性谋求生存的思想悲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家的悲剧人生观。
一、家庭悲剧
在这个冠冕堂皇的大家庭中,人与人的正常关系被扭曲异化了。夫妻之间,嫡庶之间,母子之间都充满了利害的算计。金太太与金铨的小妾翠姨之间你争我夺,金燕西结婚不几天,又去追逐别的姑娘。吴佩芳瞒着丈夫放高利贷,又恰恰放到丈夫身上,她担心丈夫没有偿还能力,赶紧又通过中间人将债款抽回。三嫂玉芬瞒着丈夫将自己的私房钱,投资于天津万发公司,风闻该公司行将倒闭,才不得已告诉丈夫鹏振,并借钱给他,要他到天津打探消息,将款子抽回。鹏振有了钱,趁机带了坤角到天津游玩,将打探消息之事搁在脑后,在妻子打电话询问时又“谎报军情”,结果公司倒闭,玉芬气得吐血。作者张恨水将大家族中的各个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给读者,每个人物的利益关系,人情冷暖都暗示了家族崩溃的必然。俗话说“家和万事兴”,而金家各个人物关系之间为了利益的争夺整日勾心斗角,机关算尽,他们甚至把自己的筹码完全压在了金铨官场的成败上,以致于最后金家衰败,一蹶不振。
家庭决定个人心史的社会属性,也影响个人心史的性格发展。生存环境的优越性使得大家族的子辈们都处于一种养尊处优的生活状态,不思进取,无所作为。“养不教,父之过”,父亲对于家族继承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4]《金粉世家》塑造了一个集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于一身、具有双重人格的人物——国务总理金铨。作为这个家族的大家长,无论从官场的业绩还是对下一代的影响上,金铨都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金家的衰亡。他在封建社会生活了大半辈子,受到封建文化的影响,其道德修养也被贴上了传统的恶劣的标签。在衙门里是下属望而生畏的活阎王,在儿女面前则是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在姨太太面前却心甘情愿扮演着小丑的角色。他虽有貌似通情达理慈祥可亲的一面,但作品也真实地揭露了他的虚伪。其实他也和他的后辈一样荒淫无耻,只不过比自己的子媳们更加虚伪罢了。他口口声声要与家里的丫头讲平等,声称要“解放”女奴,俨然是一副尊重女权的新派人物的面孔,其实他只不过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他反对儿子纳妾,自己却纳了两房妾,尤其是他身边那个浓妆艳抹的小妾翠姨以及他在她面前令人作呕的丑态,这正是给他的“道貌岸然”下了一个最好的注脚。表面上金铨与子女的关
系与以往大家族小说比较类似,利用职权安排儿子谋职、教育子女显亲扬名。在客观上反映了封建家庭亲子承荫造成子辈的依赖性,揭示了腐朽的父亲只能繁衍出一个个不肖子孙,最终导致家族的衰亡。作品未曾涉及他的国务总理的政治生涯,假如我们考虑古人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那么他的政绩也是可以想象的,作品中对盐务署办公的描绘和对官场中互相庇护的揭露,可见出他的“所谓”政绩。盐务署办公散漫,官员们相互庇护,就连茶房也说“忙着,就别来罢,大家都这样”。我们可想而知上层社会的工作和生活,而他们所“忙”的无非是赌钱、看戏、捧角儿、逛窑,整天过着醉生梦死、花天酒地的寄生生活,而刘宝善等一群只会讨好奉承、见风使舵的“帮闲”形象更加重了这个豪门的腐败气息。他们只想着在交际场如何周旋,如何攀附权贵,以便能从中谋得一些利益。作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个权贵之家骄奢淫逸、糜烂堕落的寄生虫的生活和腐朽透顶的灵魂,解剖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法家族模式”,“揭开了封建
[5]官僚上层豪奢生活的遮羞布”。生动地描绘了上层社会的腐败和世态人情,向人们揭示了豪门之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腐朽性、寄生性的实质,以及走向崩溃的必然性。由于对封建制度的缺乏认识,使作者对“金粉世家”的崩溃怀着同情与留恋,他意识到小家庭制度取代封建大家庭的历史趋势,他也在客观上描绘了封建大家庭崩溃时“飞鸟各投林”的景象,但是他对这个大家庭必然崩溃的原因,还是从“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封建观点上把握的。尽管他有着个人的痛苦和对社会的愤慨,但他的创作宗旨并非是要引起疗救的注意。他把金铨视为创业者,守成的金氏兄弟是败家子,所以金铨之死是金府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二、婚姻悲剧
金家中的几个公子虽然都是家有艳妻,但无一例外地在外寻花问柳,金燕西也不例外。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其实他们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受他们父亲的影响。金燕西是个地地道道的新式人物,豪门子弟,用作者的话说:“家里的银钱,每天像流水般的进来出去,所以他除了读书以外,没有一桩事是不顺心的。”[6]因此,金燕西的身上不免有豪门子弟的通病,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没有追求,没有责任感,养尊处优,吃喝玩乐。他不喜欢读书,喜欢看电影杂志,喜欢出入社交场合,参加舞会,对西方新的思想文化推崇倍至,他尤其喜好交际,而新文化的引入带来了交际自由,正合了金燕西的胃口,为了追求冷清秋,他特意将自己伪装成一位具有传统文化的新式学生。请人代自己写诗,赢得冷清秋的好感,力求在文化上向冷清秋靠拢,最终赢得冷清秋的芳心,而后又始乱终弃,移情别恋。
金燕西追女孩子,其方法是新旧和参,旧法子是借着搬家送了点心酒水拉拢冷太太,借着写诗起社接近了清秋的舅舅。有几个追求目标的亲人站在自己这边,那么成功率自然高了不少。此外,如生日上的祝寿尺牍,四骈六俪也很像那么回事,对精通国学的清秋来说自然是留了个好印象。新法子则更多了,送礼物送的可谓煞费苦心:要送鞋子,先买了鞋票,还巴巴的注上坤鞋让舅老爷转手送上;打听到清秋的生日,花大价钱买珍珠项链送她;不送衣服而送成匹的缎子,而且缎子的颜色也挑得赏心悦目。燕西追求清秋的手段令人眼花缭乱,乍读之下让人感动,但一对照前后文,只好说一句“性使然也”。对清秋之前的小怜,之后的白莲花,前后皆在的白秀珠,燕西的追求手段如出一辙,不能说燕西对清秋的感情是虚伪的,但至少是不长久的。从金燕西方面而言,他的爱情观就不是专
一、从一而终的。“若说交女朋友自然是交际场中新式的女子好,但是要结为百年的伴侣主持家事,又是朴实些的女子。若是我把那个女孩子娶了回来,我想她的爱情一定是纯一的,人也是温和的,绝不像交际场中的女子,不但不能干涉她的行动,她还要干涉你的行动啦。就以姿色论,那种自然美比交际场中脂粉堆里跳出来的人,还要好些呢。好,就是这样办。”从此段对燕西心理的描写也能够看出燕西只要求“结为百年的伴侣”对自己“纯一”,而不同样要求自己,正是这种心理的存在才会有他与白秀珠之间纠缠不清,时断时续的感情纠葛。最终将花花公子的本性暴露无疑,在他成为丈夫和父亲时,他没有尽到自己相应的责任,依然和平常一样,吃喝玩乐,没有任何收敛,从没有改变他的生活方式和我行我素的性格。
对于金燕西这样的挥霍者来说,他的真正兴趣和享受在于购买本身,一旦达到目的,他就要去寻找一个新的目标来满足自己的挥霍欲望。他婚后捧戏子,与白秀珠的约会就是他寻找的目标,所以也就渐渐地疏远了冷清秋。冷清秋虽在新式学校读过书,但是她又受封建家庭教育的影响及封建婚姻伦理的束缚,所以在她的脑海里依然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封建旧思想。张恨水说:“假使我当年在书里多写点奋斗有为的情节,不是给女士
[7]们也有些帮助吗?而现在情形中,这书免不了给人消闲的意味居多。”所以小说中的女性都没有为自己努力奋斗,而是选择做所谓的“寄生虫”,当然封建伦理也不允许女性出外谋生,即使接受新式教育的冷清秋也不例外,她认为女子就应该依靠男子。因此,她也选择了封建女性的传统道路,相夫教子,可是金燕西的不思进取,整天忙于交际,使他们之间的分歧与矛盾越来越深,最终导致了婚姻悲剧的产生。
冷清秋悲剧的开端在于她轻率的以身相许,这固然由于金燕西施展了诡计,但与她的顾虑——同金燕西的关系已经闹出去了,如果不结婚,便无法交代的无可奈何心理是
分不开的。同时冷清秋也被金钱蛊惑了双眼。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所谓的爱情在金钱面前也会贬值。金燕西和冷清秋的婚姻表面上是通过自由恋爱而结合,但他们婚姻的实质是建立在金钱上的,他们的相识、相恋、结合、分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和金钱紧密相连。冷清秋是一个出身贫寒却又心性高洁,有深厚文化修养的新时代的女性。她才貌双全,写文章的才华得到了金燕西父亲和大哥的赞赏,但是这样一位堪称新女性的知识分子却在金钱面前投降了。“聪明的人是不受诱惑,愚蠢的人,是不懂诱惑,至少小聪明的人,明知道诱惑之来,与已无利,而结果心灵一动,就进了诱惑之网了。”[8]以清高自许的冷清秋也成了这所谓的“小聪明”,虽然冷清秋信奉“齐大非偶”的观念,她自信自己不是贪慕虚荣的女子,并不想攀附豪门,但是当她面对漂亮的绸缎衣料,漂亮的鞋子,几千大洋的珍珠项链时,理智驱使她要去还,然而虚荣心又驱使她把它们留下来。最终虚荣心战胜了理智,面对金燕西的“豪追”她还是动摇并且投降了,自然而然,在金钱的攻势下,金燕西逐渐俘获了冷清秋的芳心,进而步入了婚姻殿堂。清秋的爱情是少女的懵懂,对燕西的金钱攻势她没有如其母冷太太那样隐隐觉得不妥。燕西送来礼物的时候往往都是清秋需要或能满足她的虚荣心的时候。如参加同学婚礼的衣服与鞋子,生日时华丽的项链,都送的恰到好处。一次次收下,一次次回礼,一来二去便也情根深种了。这才有了留宿西山等事,至此,清秋的命运也就注定了。燕西送的礼物多是衣服首饰,清秋回的却是抄经刺绣,一个花的是钱,一个用的是心,钱与心的交换,结果可想而知。这场没有来自传统封建家庭的阻力也没有承受太多经济压力的婚姻是浪漫的。但是这场建立在金钱上的浪漫婚姻是经不住残酷现实考验的。冷清秋嫁到金府,逐渐认识了金燕西纨绔子弟的真面目,但她依然幻想通过苦口劝说,委曲求全,使其回心转意。她要成为一个贤妻良母,但同时她又希望保住自己独立的人格。虽出身寒门,但她接受了新时代的教育,她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在金府每个人都会玩,都会打麻将。可是她不,她不同流合污,清白自许。所以,她在金府就显得格格不入,和她为伴的只有书本,所以她希望自己的丈夫多读书,谋个正当的职业。可是金燕西的无所事事,忙于交际的行为让她大为失望。她觉得“一个人只应该受人家钦仰,不应该受人家怜惜”,而金燕西的冷淡又时时伤害着她的自尊。金铨暴死,导致金府发生经济危机,使他们夫妻间的矛盾趋于激化,她连做梦都在思考:丈夫不可靠,怎么办?经过认真的自我分析,她认识到:“过去以为穿好衣服,吃好伙食,住好房屋,以至于坐汽车,多用仆人,这就是幸福,而今样样都尝遍了,又有多大意思?那天真活泼的女同学,起居随便的小家庭,出外也好,在家也好,心里不带一点痕迹,而今看来,那是无拘束的神仙世界了”。她终于看到:“自己过去是让金燕西花钱买了这颗心了。”“女子
屈服于金钱势力,实在可耻,作纨绔子弟的妻妾,真是人格丧尽。”她要另找出路,想到离婚,重获自由。贯穿于她这时的思想,是维持女子独立人格的要求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她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埋藏在她内心的“人格力量”觉醒了:“我为尊重我自己的人格起见,我也不能再去向他妥协,成为一个寄生虫,我自信凭我的能力还可以找碗饭吃,纵然找不到饭吃,饿死我也愿意。”[9]在冷清秋眼里,精神上的需求、自我独立,尊严的需求比物质需求更重要。冷清秋完全可以像佩芳、慧厂和玉芬一样打着小算盘,对金家这种腐败没落的生活方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守着这桩婚姻算了,可她没有。在冷清秋看来,夫妻是完全靠爱情维持的,既没有了爱情,夫妻结合的要素就没有了。于是,她带着儿子自闭于小楼学佛,又在一场大火中抱着儿子悄然隐去,宁可过自由的贫困生活。性格不同,观念不同,生活道路的选择也就不同,矛盾也会越来越多,从而导致悲剧的产生。
金燕西和冷清秋的分手,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在原因,就是金燕西的大男子主义的思想。小说中金燕西的大哥与大嫂,二哥与二嫂都常常吵架,当金燕西与冷清秋快结婚前,他们又在吵架,这时金燕西有一段心理描写,为后来他们的分手打下了一个伏笔,“我将来和清秋结了婚,难道也是这个样子不成?无论如何,我想自己得先振作起来,不要长了别人的威风„„若是男子对他夫人有很深厚的爱情,却落了一个惧内的结果,岂不让天下男人都不敢爱他妻?”男人的气势、男人的尊严、男人的观念在金燕西的思想中极为重要,他始终就没有把冷清秋放到与他平等的位置上。冷清秋是出身平民家庭,为了自尊,她又特别看重自我的位置,金燕西与冷清秋后来分手也就很自然了。
茅盾小说《虹》中的梅行素,挣脱了封建婚姻的枷锁后,便自由地投身到时代革命的洪流中,而冷清秋的使命仅仅只是拉扯大她的儿子。从尾声中我们可以看到,从感情上,她仍然受着已经不是她丈夫的金燕西的束缚,并未真正获得自由。
冷清秋的局限其实体现了作者的局限,作者肯定了人道主义追求和妇女解放运动,同时却对封建制度的本质缺乏认识。因此,作者一再通过冷清秋的总结,把她的悲剧归结为“齐大非偶”,据说,这是作者的一贯思想。妇女依附于男性,从根本上说,是封建制度造成的,金府上的几个媳妇(冷清秋除外)尽管拼命捞钱,竭尽心力控制丈夫,但她们都必须遵守只对女子单方面要求的贞操,而无法禁止自己丈夫嫖妓纳妾,玩戏子。吴佩芳有金钱,娘家有势力,她也基本控制了丈夫,却无法理直气壮地反对丈夫纳妾,她与金凤举的婚姻又何尝不是悲剧?金燕西对冷清秋本来就一直视为玩物,何尝有什么真正的爱情,冷清秋出身寒门,与金燕西结婚是悲剧,即使她出身豪门,娘家像白秀珠一样有势力,她能够控制金燕西,金燕西不敢虐待她,但这些都改变不了婚姻悲剧的性
质。嫁给以女性为玩物的纨绔子弟,必定是没有爱情的婚姻,而没有爱情的婚姻又必定是悲剧。如果说燕西与清秋的爱情悲剧是作品中一再提到的“齐大非偶”,那么凤举与佩芳、鹏振与玉芬等都是门当户对的婚姻,他们兄弟几人依然是嫖妓、纳妾、玩戏子,又何尝有真正的爱情?如果说“齐大”必定“非偶”,又怎样解释作品所肯定的小伶与贵公子柳春江的成功婚姻呢?可见《金粉世家》在几对夫妻的婚姻状态的展示上已经触及到婚姻悲剧的社会原因,仅仅由于作者缺乏对封建制度的认识,轻易地放过了深入揭露的好机会。作品中还有对两位姨太太的描写,一个是金铨的姨太太翠姨,一个是凤举的姨太太晚香,而两人最终都是以卷逃的方式离开金家,这更是从另一方面证明了金钱婚姻的不可靠。实际上燕西也是打着爱情的招牌,举着平等的幌子,喊着尊重女权的口号,把清秋视为玩物,一旦失去了新鲜感,自然就会弃之如敝屣,从而造成他和冷清秋婚姻的悲剧。
张恨水在《金粉世家》的原序中说过这样的话,“嗟夫,人生宇宙间,玄妙不可捉摸之悲剧乎?吾有家人相与终日饮食团聚,至乐也。然而今日饮食团聚,明日而仍饮食团聚否?未可卜也,吾有吾身,今日品茗吟诗,微醺登榻,至逸也,然则今日如此,明日仍如此否?又未可知也。”[10]人生无定,空为上,这是张恨水的人生观,这一悲剧的人生观深刻影响了《金粉世家》的悲剧结局。金铨贵为总理,结局还不是散的散,败的败。金燕西与冷清秋的爱情那么热烈,最后还不是各奔东西。在书的111回,写金太太上了西山,临走前她对大儿子说:“我老实告诉你罢,我今年54岁,中国外国,前清和中华民国,无论哪一种繁华世界,我都经过了,如今想起来又在哪里?佛家说的这个空字,实在不错”。小说越写越凄凉,到了结尾一片肃杀,曾经是车水马龙的金府门庭冷落,“秋风残照,何等凄凉,读这样的小说可以感叹人生的不定。”[11]
金家由盛而衰的家庭悲剧,金燕西与冷清秋的爱情悲剧似乎都是作家“人生无定,空为上”的人生观的体现。
三、女性思想悲剧
《金粉世家》在婚姻悲剧、家庭悲剧之外,更展示了女性依附男性谋求生存的思想悲剧以及她们一定程度上的反抗与叛逆。几千年来,男权文化使女性长期处于一种受压迫受奴役的附属地位,身上压抑的枷锁越来越沉重。长期浸润在积淀已久的封建文化中,女性对自身的思想和行动难以形成新的范式和标准。在历史上扮演的角色从来都是以客体的身份被动参与社会生活,而她们本身麻木地对一些不平等的思想形成几乎是毫无保
留的认可,她们自己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作为男性的附属品,认同主体身份的男性意志,这种“服从意志”久而久之便积淀成为一种“惰性”文化品格:对男性的依附。《金粉世家》中女性的悲剧命运也源于对男性物质和精神的依赖。当然,由于小说中的女性处于新旧时代交替时期,这使得她们既有在男权文化统治下的沉沦与屈服,也有为追求自由、平等、个人幸福、自尊自爱等作出的种种挣扎、反抗与叛逆。
在作品中,不管是旧式女子还是现代女性,不管是妻还是妾,都未能摆脱依附于男人的附属地位,都享受着男人给予她们锦衣玉食般的生活。在金家,金铨——凭借他的国务总理兼一家银行总董的资本,便养活了家中多少“寄生虫”。直到后期,总理呜呼哀哉去世,钟鸣鼎食之家失去了可靠的经济来源便变得惨不忍睹。在爱情婚姻方面,更是女性依赖性的集中表现。正是由于骨子里的这种依赖心理,女性往往会产生许多错误的爱情婚姻观念。作品中冷清秋的爱情婚姻悲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身原因:虚荣心作怪。是金燕西攻势强大的物质刺激,是金家显赫地位使她或隐或现地做起了灰姑娘的美梦。在金钱物质的驱使诱惑下,她迷失了自我。冷清秋的婚姻选择其实是大多数女性的选择:靠婚姻来改变命运,靠男人来改变命运。就如冷清秋说的:“我怎么会嫁于他,只因为婚前他为我花了不少银子,我竟没看清他这个标准的纨绔子弟,被他用钱收买,我十几年的书真是白读了。”《第二性—女人》说到:传统女人是一个被人也被自己哄骗的有知觉的人,她尝试去向自己伪装她的依赖性,实际上等于对它妥协。金太太便是一例。当她知道金铨和翠姨两人纠缠在一起时,她改变不了金铨那种对三妻四妾的贪欲,在大家庭穷途末路时,她用参佛来打发余生,她“不修什么来世”,“不闹什么出家”,“不谈什么大彻大悟”,“深感人生不过如是,富贵何为?名利何为?”金太太在“禅心伤晚节,珠泪双垂”中云:住在山上,又有什么不是办法?住在城里,办法又好在哪里?她把世上的一切事情甚至生死都看破了,看空了,人生如梦,世事如戏。她用佛来结束余生,实际上是对生命作出的妥协。丫鬟小怜私下与富家少爷柳春江暗中交往,最后离家出逃与之成婚,落入女人在依附男人生活中寻找归属感的窠臼。大少奶奶面对凤举的夜不归宿,面对他娶妾,只能向金太太请求作主,以泪洗面。最终在得知事情无回旋余地后无可奈何地忍下这一切。三少奶奶更是在款项出现问题时,全权依赖丈夫,无奈鹏振“谎报军情”,结果公司倒闭,最终酿成悲剧。翠姨决意要追求幸福时,她想到的出路:一是当姑子去,二是找职业学校。然而,过惯了寄生生活的女人是不容易真正独立的,她最可能的出路是待机再嫁吧!她们都把对婚姻的期待作为自己全部的希望,而又把它定位于对一个男人的依靠,可见决定女人命运的通常是男人,而转变女人生活的也通常是男人,可作品结尾告诉我们:男人往往是最不可靠的。“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12]
等待她们的是随时遭到男人的厌弃和蹂躏的悲剧命运。
但冷清秋毕竟是新时代的女性,她在女性人格独立、自我意识觉醒方面是与时代同步的。即使是受传统文化束缚,在新的时代中,在清醒的认识下也能够试图突出重围,解脱悲剧的命运。她严厉批判燕西的“女子读书无用”的谬论,批判纨绔子弟奢侈荒淫、不学无术、游手好闲的腐朽生活,坚持自己的价值取向,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她不顾金家森严的家规而提出外出教书。婚后,燕西不顾家,却经常与清秋争吵,认为清秋到了金家,吃的、穿的、用的都是他们的就应该一切顺从他,而且还常用难听的语言来刺激她,清秋并没有因此妥协,而是把戒指扔还,并指着燕西说道:“你就这样量定我了么?我今天就恢复原来的面目,不用你金家一点东西,这是你的戒指,你拿去。”为了证明这一点,她毅然决然搬上楼去,与世隔绝。最后,当她受到环境挤压而忍无可忍时,也能够勇敢地挣脱牢笼,从依附走向独立。清秋是个旧式女子,生活在新旧矛盾交替的边缘,却有着强烈的现代意识。她不屈服于被压迫的命运,采取了出走的形式来进行反抗。最终与金燕西离婚。有人说,清秋具有“林黛玉的才情,娜拉的勇气,翠翠的倔强。”[13]在逃离金家后,她靠着自己的双手,在大街上“书春”卖字,坚持走上“留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的自食其力的道路。晚香在凤举面前也不是一味的悲悲切切,而是一股脑将自己所受的委屈全抛出来,理直气壮地指责凤举,并提出:你给我一条出路。大少奶奶佩芳在对凤举无可救药时,大胆地提出:离婚。一个女子要去委曲求全的去仰仗丈夫,那太没有人格了„„决裂了,我就和你离婚。我没有什么条件„„不要金家一根草。在几千年来的封建传统社会中,有多少受婚姻牢笼束缚的被压迫被屈服的凄苦女子是不敢也想都没想过的字眼,而她们却勇敢直率地提出来了,为以后的女性自我解放和自我救赎都作出了很好的榜样。
四、结语
《金粉世家》是一曲哀婉感伤的挽歌,作者以通俗的语言,生动的笔触,悲悯的情怀为世人呈现出了金家由盛而败的家庭悲剧,书写了金燕西和冷清秋从恋爱到婚变的婚姻爱情悲剧,揭示了女性依附男人,毫无自主意识的思想悲剧,传达了作者的悲剧意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女性的叛逆与反抗,体现了作家的现代批判精神,使作品具有永久而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力量。
注释:
[1]鲁迅《二心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2]老舍《一点点认识》,《老舍全集》第1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3]丁帆、朱晓进《中国现当代文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4]郑柳燕《试论<金粉世家>中的父子关系》,《凯里学院学报》,第25卷,第2期,2007年4月。
[5]戴琥《论<金粉世家>的现实主义特色》,《广东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6]张恨水《金粉世家》第一回,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7]张占国、魏守忠《张恨水研究资料》,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8]张恨水《夜深沉》,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年。
[9]张恨水《金粉世家》第九十四回,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
[10]张恨水《金粉世家·自序》见《张恨水全集》第6卷,北岳文艺出版社,1993年。[11]汤哲声《被遮蔽的路径:中国传统章回小说的现代之途—张恨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赏析》,《名作赏析》,2010年第6期。
[12]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女人》,陶铁柱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13]王少栋《独特的认识价值和美学意义》,《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4月。
参考文献:
1.鲁迅《二心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2.老舍《一点点认识》,《老舍全集》第1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
3.黄永林《张恨水及其作品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4.张友鸾《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新文艺史料》1982年第1期。
5.温奉桥《现代性视野中的张恨水小说》,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6.张占国、魏守忠《张恨水研究资料》,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7.徐文滢《民国以来的章回小说》载《万象》,1942年12月。
8.张恨水《金粉世家·自序》见《张恨水全集》第6卷,北岳文艺出版社,1993年。
9.鲁迅《南腔北调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10.王少栋《独特的认识价值和美学意义》,《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4月。11.温奉桥 《张恨水新论》 济南: 齐鲁书社。
12.孔庆东 《超越雅俗——抗战时期的通俗小说》 重庆: 重庆出版集团 重庆出版社。
致 谢
本研究论文是在韩燕红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韩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谨向韩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张华
2014年10月于邯郸
第二篇:探究《金粉世家》婚恋悲剧
探究《金粉世家》婚恋悲剧 新户镇中学马兰
张恨水的《金粉世家》以金燕西冷清秋的恋爱、结婚、反目、离异为主线,写了一个豪门贵族之家----金府的衰败过程。这部书摆脱了才子佳人小说大团圆的俗套,写了金燕西冷清秋白秀珠三人的爱情在现代社会金钱物质利益的诱惑下变得脆弱不堪的婚恋悲剧。
“金粉”意为“黄金的粉末或金色的粉末”或.“花钿与铅粉。妇女妆饰用品”,喻指繁华绮丽的生活,“世家”是显贵人家,不难联想到“钟鸣鼎食之家”,另外,“金”也可以理解为故事的发生地金家,总的看来,这部书描写了金家大院内的繁华绮丽生活背后的悲欢离合。”
金燕西与冷清秋的第一次见面是在颐和园,金骑马,冷乘车,也可以说二人是“一见钟情”,当然这只是燕西单方面的想法,清秋此时于他是不相识的。而且此时燕西的感受也只是觉得这素净的装饰是百无一有的,并没有心灵上的碰撞。故事颇有点俗套,一见钟情,之后追求,之后恋爱,双方家庭虽说开始反对,最后还是颇为满意这门婚事。如果是外国的童话,应该会是这样的结局:王子和公主从此过着幸福而快乐的日子…可惜,这只是童话,而且冷清秋也不是公主,她是灰姑娘,这是一个中国版的灰姑娘的故事。如张恨水所言:“人生宇宙间,岂非一玄妙不可捉摸之悲剧乎?”这种悲剧意识贯穿于他整个的写作中,《金粉世家》当然也不例外。金燕西和冷清秋的结合是一个悲剧,一个从小养尊处优,热心于社交场合;一个出身清贫家庭,满腹才学。这样出身悬殊的两个人走到一起会有怎样结果? 金燕西对冷清秋是一见钟情,他对冷可谓是步步为营、煞费苦心,面对金的追求,冷清秋毕竟年纪尚浅,又有点爱慕虚荣,于是在西山轻率地以身相许。不得已,催着金燕西尽快完婚,期待着婚后能对她一如既往地温柔,可是,因周围独特的环境加上自身独特的性格,婚后的金燕西很快暴露了本来的面目:贪图享乐,滥交女友,对冷不管不问,折磨羞辱。百般无奈下的冷清秋移居西楼,最后,一把火烧掉了住房,也烧掉了金冷二人最后一丝情意。这是一出只求曾经拥有,不管天长地久的婚恋悲剧,这又是谁的错?
不难看出,张恨水对金冷的婚姻是批判的,作家借由冷清秋之口所要表达的是“齐大非偶”的婚姻观念。在作品中,至始至终都没有一个理想的爱情婚姻模式。金冷二人没有精神层面的交流,金燕西追求冷,也只是被她清冷、素净、雅致的外貌吸引,换句话说,他身边如白秀珠、乌二小姐、邱惜珍这些混迹于跳舞场上的女子已令他产生了审美疲劳。清丽脱俗的冷清秋,让他眼前一亮。他对冷只是一种好奇心、猎奇欲在作祟,所以当排除万难娶到冷之后,他回到原来的交际圈,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这时,出身小家庭的冷又一再地以自己的价值观去要求金燕西要顾家,多读书谋个正当的职业,希望他们的这个小家庭将来能有个立足之地。这些对于一向闲散自由惯了的金来说,都是束缚。除非金自觉约束,主动改变自己,否则别人对于他来说,只是外在的因素,起不到决定作用。再加上外界白秀珠、白莲花的一再引诱,金在偏离他们婚姻的轨道上越行越远。在金看来,妻子是不能干涉他的自由的,目睹三个兄长的婚姻生活,他决定不要步他们的后尘。所以,他弃珠取秋。白秀珠太刁蛮任性,大小姐脾气,对他管的太多;而外表孤高清冷的冷清秋应是他七少奶奶的最佳人选。可他不了解的是冷对他的爱是毫无保留的,不是白的自私,也不是邱惜珍的虚伪,她只想和自己的爱人生活到老。所以她必须为他们以后打算,睿智聪敏的她早就看出金府的支柱全在金铨一人,一旦大厦将倾,他俩一定会像失怙的幼燕,无处安身,所以她劝燕西上进,摆脱公子哥的浮华习气,只是这份苦心不被接受。
再看白秀珠,作为一个留过洋,受过西式教育的现代女性,她知道爱情必须自己争取。起初,她对金燕西霸道、刁蛮,以为燕西已被她牢牢抓在手里,结婚是必然的事,处处以“七少奶奶”自居,对于金家的各种事,她也是必要参加的。两人出了问题,她大吵大闹,以分手绝交要挟,殊不知这正合金之意。“败”给冷清秋之后,她扬言要把金燕西夺回来。倔强好胜的她宣布“人家既在我手上夺了去,我一定要现现本领,还要在人家手上夺回来”,她说到做到,千方百计利用燕西来达到她的目的:拆散鸳鸯。趁金冷二人夫妇不合再次走近金燕西,和金混迹于舞场电影院,并在金府衰败之际,抓住燕西对前途生计着急的机会,蛊惑要二人留洋德国。此时的白秀珠对金燕西已没有感情,她所要的就是虚荣心的满足,要金燕西发现她的温柔,抓住后再一把推开,这次的她只为赌气,与爱无关。白秀珠是有一定的手腕的,出身军事官宦之家的她深谙“张弛之道”,强硬的手腕失败后,改用怀柔政策。可以说,白秀珠为达到目的是不择手段。最后,她的报复成功了,金燕西最后落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法国女权主义作家波伏娃曾说:“女人是被变成女人的”,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文化传统下被扭曲、异化、压抑的“他者”地位。在这一点上,冷清秋表现得似乎更为激进一些。冷原本有知识,有独立生活所具备的一切条件。假使她没有遇到金燕西,或者她能够抵制住金的追求的话,那么她的一生一定会是另一种局面。但她为什么非要选择与自己门不当户不对的金家七少呢?还是虚荣心在作祟,金家显赫的地位、家世让她或隐或现地做起了飞上枝头的美梦,于是草草嫁入金家。在婚后遭受种种不公待遇后,冷清秋终于觉醒了,也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女子屈服于金钱势力,实在可耻…作纨绔子弟的妻妾,真是人格丧尽。”最后,从虚荣与悔痛中走出,为了维护做人的尊严,宣布,“我为尊重我自己的人格起见,我也不能再去向他求妥协,成为一个寄生虫。我自信凭我的能耐,还可以找碗饭吃,饿死我也愿意。” 冷清秋携子出走之后,为生计问题,靠卖字、课读,做手工苦度岁月,生活是十分窘困的。冷清秋的婚恋故事显示了长期被压抑在男权文化下的女性在觉醒之后意识到自己最起码的人格尊严,继而勇敢地试图与男权文化相抗衡。
金冷的爱情悲剧渗透着作家的人生理想和审美情感,灌注着作家对现实的发现和思索,具有给人以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的特殊价值。曾经那么背看好的一对分道扬镳,各奔东西,这是美的陨落,无可奈何的伤感,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周瘦鹃曾把悲剧比作残月,将其与大团圆结局相比,认为“看满月不如看碎月。圆圆的一轮像胖子的脸一样,又有什么好看。看他个残缺不全,倒觉得别有韵味呢。”的确《金粉世家》这部著作之所以经久不衰,大概就是因为充斥于字里行间的悲剧意蕴,吸引着人们去领略、体味它的美。一如那断臂的维纳斯,残缺着美丽着。
第三篇:金粉世家观后感
周一看完了《金粉世家》,一直找不到个时间来写下看小说整个过程感觉,最近很累很崩溃,金粉世家观后感。
相比电视剧,小说更加偏重金家整个大家庭的兴衰变化,对于金家各个角色的偏好也没有电视剧那么明显,所以我总感觉要找到一个角度来写读后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冷清秋除了多读几本书,本质上合凤喜是一致的,都是爱慕虚荣又被虚荣伤害的女子。
金燕西是一个喜好无常的纨绔子弟,他爱的只有新鲜感和他自己。
冷清秋和金燕西的爱情是一场非同类项合并的过程,结果只能是无解。
我看小说很疑惑的一个点是,为什么作者要一个美满的结局给柳春江和小怜?而电视剧,又为什么要用柳春江和小怜的悲剧先发生,来预示金燕西和冷清秋的悲剧?导演究竟想说什么?门当户对才是真理,不同阶级的人终于会分开,不管外力阻隔还是内力摩擦?
看电视剧时,我很喜欢前半部分,因为很繁华很美好,奢靡的生活总是令我向往,读后感《金粉世家观后感》。而看小说,我却偏好后半部分,那些人性的纠葛在金钱面前暴露无疑,赤裸裸的不干不净的真是无比的让我羞愧的,同时也让我觉得设身处地我也差不多如此。看破红尘爱红尘。看电视剧和看小说带给我的感受很不一样,看电视剧,我很容易入戏,很容易或喜或悲;而看小说,我更多地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地看着一个个悲剧或喜剧,反正不关我事。
要我我说这部小说里我最喜欢谁,那么答案是金太太。我感觉她是整部小说里活得最成功的人。有钱时,锦衣玉食,尽情享受;没钱时,素菜青灯诵佛,潇洒自在。金铨在世时,她维持整个大家庭,有条不紊,八个子女各个都疼,绝不厚此薄彼;金铨去世时,她替子女们分家,看出他们明争暗斗,内心一凉,却也依旧公平分割财产。整个金家,没有人能像她一样活得这么舒服心安。
第四篇:金粉世家读后感
金粉世家读后感
不久前又一次看过金粉世家,其中人物、剧情如旧,却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金家怎么这样说垮了就垮了?燕西和清秋的爱情故事有告诉我们什么?金家子弟最终归宿会怎样?
金家衰败的原因
金家衰落如山倒,首先,作为家长的金铨有重大责任!为什么?
作为国务总理的他似乎是仪天下兴亡为己任,可是他的缺乏深谋远虑,不仅过早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更结束了金家的生命。在整个剧中,就没有见到过他为政治的事说做过什么?再者,在白雄起开始对他不满时,并且在后来竟然没有察觉!
第二,他的生活作风不正派,老是在外面拈花惹草。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他的儿子们(欧阳于坚除外)都和他一样——有外遇!我们可以肯定,若是欧阳于坚也生长在大家庭里,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
生活奢靡。为什么要这样说?难道在那个时候作为一个四万万人口的国家的政府首脑,生活好些不可以吗?可以!可是明显过头了。白雄起,一个总长,相当于现在的部长(比现在的部长更有权势),家里的设置和金家不可以同日而语?还不是奢靡吗?
没有很重视子女的教育,这一点可以在他的几个儿子身上体现出了。常言道:虎父无犬子,可是他还真就栽培出四个犬子了,除了他对子女教育不是很重视的话我还真就找不出其他主要原因了。
最后,我们似乎还是要转过来同情这位总理了,同情他“生不逢时”。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有这开明的思想,有自由恋爱的观念,可是,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有如此观念,过早了。这不是恰好说明他“生不逢时”吗?
批评完当家长的了,现在说说他那四个不争气的儿子。作为民国总理的亲儿子,他们似乎就没有一丁点儿继承父辈事业的想法!老大是参与了政治生活,但看起来只是例行公事——总不能把金家、把他父亲的脸全丢尽吧。我们可以从他对工作的态度就不难看出。所以我推断:他参加那样的工作,是他父亲要求的。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当时社会的确存在着很多很多弊病,一粒洁白的大米掉进了墨水里,怎不教它受污?
燕西与清秋的爱情故事所启 2012-5-
1燕西与清秋的爱情,来得汹涌,去得訇然。
燕西在无意中见到清秋,一见钟情,便傻傻的寻找。后来又在花店里相遇,使得两人关系得以深化。金燕西为了追求清秋,不惜重金买下房屋,与之为邻。又买通学校,去学校里任教。为了进一步靠近她,还成立了诗社。他的投资也得到了回报,至少有表示心意的机会。接着,在一个晚上,他路灯向她表明了爱意,成就了一段经典的告白。她同意了他之后,就有了两人数次去游玩的浪漫时光。随着两人爱意的高涨,两人准备订婚了,虽然最终达到目标,燕西付出了较大的努力,得到了姐妹们帮助。然而,因为一点小误会,拉出了一个欧阳事件,最后还是由燕西认错挽回了危局。两人结婚了,但是好景不长,金铨的逝世使得整个家庭走下坡路了。燕西有了外遇,两人也积累了一些矛盾,最终无法调解,彼此不得不分开了。带着大家无穷的悬念就结束了。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他们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呢?
经济是恋爱基础。说实话,金燕西和清秋结好,除了清秋的舅舅出了力外(虽然目的不太好),恐怕与他么那些烂漫的二人世界不无关系。而要创造这些浪漫,没有雄厚的资金似乎是不可能的吧!至少不会那么容易。
有个慈祥宽容、思想开放的父母很重要。清秋虽淑,假如碰到个在乎门第的伯父、伯母,恐怕就是另一回事了吧。金家父亲也怀疑过清秋的动机,可是被她美丽的诗词征服了。他俩订婚的过程中,燕西的姐妹功不可没,试想,假如不是因为金家父母思想开明,哪个姐妹还敢多嘴?
争取主动是恋爱大战中的利器。在金燕西追求冷清秋的过程中,金燕西关键时刻的主动姿态为他自己赢得了不少加分。出现了欧阳事件后,燕西虽然诚恳、浪漫的道了歉,可是冷清秋似乎并愿意领情,若不是金燕西再次关键时刻主动地把她紧抱在怀里,那么二人的历史恐怕就要改写了吧!用欧阳于坚来做个对比,他似乎在这场竞争中就持了悲观的态度,总是显得那么不自信,更不主动,结果被他自己的弟弟打败。再看看白秀珠前期的失败,不也是输在被动吗?
适当的表白少不了。在冷清秋与金燕西的恋爱过程中,金燕西在路灯下对清秋的经典表白可以说是他们感情深化的转折点。因为如此有才的淑女再次之前就没怎么看好这个纨绔子弟,何况她身边已经有一个在学识方面远胜于燕西的欧阳于坚。
夫妻生活还是要有共同的价值观,至少应该接近。冷清秋和金燕西最终分离,普遍的人都觉得他们本来就不是一条道上的人,是个必然事件,尽管这其中还有可以挽回的机会。金燕西安于现状,没有什么大的理想,也不打算深造,而冷清秋却不是这样。她追求自立自主,还希望获得更多的学识。尽管前者可能是她为了摆脱内心深处的自卑的选择,但后者的进取却是有证明的。早在两人订婚之处,冷妈妈就问清秋还要不要深造,清秋肯定地回答了,而且似乎是有所计划的。
犯了错误要及时改正。这一点在欧阳事件的解决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清秋和燕西因为一点不起眼也很简单的问题引发了矛盾,第二天燕西去找她,却见到她和欧阳于坚有说有笑的并肩走着。燕西情绪失控,“不小心”把棒球达到了欧阳的脸上。叉一点,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我也会选择“不小心”地打一下对方,完了之后在诚恳地赔礼道歉,大显男儿宽广的心胸,最终转败为胜。后来燕西马上就进行了赔礼道歉,先付了医疗费用,再取得欧阳的原谅,最后去恳请清秋的原谅。如果他还麻木地等待,那么他等到的就是佳人的远去。这一启示在他们婚后也体现了出来。燕西整天出去了,夜晚才回来,清秋就不免说两句,结果金燕西并没有像原谅那样,反而……结果就加速了两人的分手!
沟通宽容很有必要。只一点主要体现在金燕西订婚时和婚后生活中。在订婚前后,没有耐心地和金家父母沟通,那么他们就直接死在萌芽状态了。婚后是个需要互相包容、及时沟通的漫长磨合,只是两人在磨合期就结束了曾经令人羡慕的爱情了。
门当户对似乎有点道理。这一点主要从个人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领域说起。生活在不同领域、不同阶层,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等方面总是有所不同的。正常情况下,来自贫富不同的两个家庭里的人,心理感受或者说是优越感、尊严等是会不同的。因此,小两口矛盾就会爆发出来,极少人克服了这些困难,但是大多数人就此终结了,即使山盟海誓铭心刻骨!我们自己究竟有多大心胸,我们本人再清楚不过,所以在门当户对这个问题上必须合理给彼此定位,免得双双受伤。
总而言之,我们很难改变现实,但较容易改变自己的心态。我们无论是现在还是在将来,都要做好为对方做些改变的准备,没有那个螺母和螺钉天生就一定是合适的。
第五篇:金粉世家读书笔记
金粉世家
《金粉世家》自序中说:‚人生宇宙间,岂非一玄妙不可捉摸之悲剧乎?‛在这部巨著的诸多悲剧中,笔者浅析一下冷清秋与金燕西爱情悲剧的必然性。张恨水先生曾经谈及自己写《金粉世家》是‚把重点放在这个家上‛,表明《金粉世家》的创作是非常自觉地把社会言情和家族小说结合在一起,而主人公冷清秋与金燕西的婚姻悲剧的描写,则体现出作者对主人公性格的深刻剖析与反封建的深刻命题。
《金粉世家》被称作‚新《红楼梦》‛,张恨水先生笔下的人物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对主人公的描述依然如此。冷清秋犹如一朵美丽的百合花,清新可人,贤淑温存,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她身上体现着真善美,但她的爱情为何以悲剧而告终呢?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不难发现,冷清秋自身的局限性导致了她婚姻的失败。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清新脱俗的冷清秋也没有走出世俗的樊笼,成了爱情的牺牲品。她和许多凡人一样,在爱情面前,看重了物质基础,忽视了对方的自身价值。
金燕西因为一见钟情而不惜重金租房子与冷清秋做邻居,一步一步接近、讨好,这对于聪明伶俐的冷清秋来说,其目的是能被看穿的。而在并不熟悉的时候,金燕西一次又一次送给了冷家许多贵重的东西。
小说第五回写金燕西送给冷家许多上等布料,‚清秋正爱上了这些绸料,巴不得一齐收下。不过因为觉得不便受人家的礼,所以主张退回一半。现在母亲说收下,当然赞成。笑道:‘收下是收下,我们怎样回人家的礼呢?’冷太太笑道:‘那也只好再说吧。’于是清秋把绸料一样一样的拿进衣橱子里去,只剩两个玻璃空匣子。‛冷清秋出身清贫,无缘无故收了金燕西这么贵重的礼物,已是默认了与之交朋友。然而金燕西的学问、性格她又了解甚少,只知道他是一个富贵子弟罢了,这便是悲剧的开端。男女做朋友,首先应该讲究心灵的契合,尤其是冷清秋这样具有新思想的女子,更应该追求纯洁、高尚的爱情。如果一开始就被金钱迷住了双眼,那就注定要失败,女子爱慕虚荣最终都没有好的结局。
乍看冷清秋出淤泥而不染,其实不然,她内心的虚荣造成了一生的遗憾。结婚是人生中的大喜事,对于家境贫寒的冷清秋来说,能在金家大宅门里生活,感觉是无比幸福的,她自认为是力争上流,可以永远摆脱贫穷。冷清秋在待嫁之时,穿着华衣,对自己即将嫁入金家的事情,又是一番想象,在独想中,自己的情绪也随着思想不断变化着:‚她心里也就想着,不料这段婚事居然成功了。从前曾到金家去过一次,只觉得他们家里堂皇富丽令人欣羡,到了现在,竟也是这屋子主人翁一个。想到这里,自然是一阵欢喜。‛虽然她本意上不图金家富贵,但能嫁入这样的豪门也是满足了一个少女本有的虚荣。直到金燕西穷形尽相的时候,冷清秋才发出了由衷的感慨:‚金钱买来的爱情,终究是靠不住的。‛然而,这种自省已经太迟了。
主人公冷清秋从人物出场到故事结局,性格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一直给人一种温存善良的印象。冷清秋婚前由于太单纯,太没有原则而有孕在身,只好奉子成婚,这在当时是有悖伦理的,是难以被接受的。冲动成就了恋爱的浪漫,也为婚姻埋下了不幸的种子。自古以来,女子一旦犯了这种错误,多数得不到幸福。一失足成千古恨,未婚先育使冷清秋在金家的地位更加动摇,她忍受了多少鄙夷,又面对多少困难,只有她自己心知肚明。孩子的降临不但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反而增添了许多烦恼,让她痛苦不堪。仅仅一年时间而已,好好的一朵百合花就被折磨得快要凋零了,要不是她自己逃出来,还不知道要弄到个什么结局,虽然最后只能以卖字为生,终究是心境开阔了。
婚后一味迁就,不会经营爱情。
小说第七十一回:‚清秋听他昨晚上这句话,正想问他昨晚在哪里睡的。忽然一想,彼此发生了好几天的暗潮,现在刚有一点转机,又来挑拨他的痛处,他当然是不好回答。回答
不出来,会闹成一个什么局面呢?如此想着,就把话来忍住。‛⑥面对丈夫的彻夜不归,可怜的冷清秋居然不敢理直气壮地询问,只是抱着‚大事化小‛的原则,以免破坏夫妻感情,这样的一味迁就就是懦弱,这样的懦弱只会让金燕西更加放荡,以至冷清秋产子之后,金燕西仍是常常彻夜不归,与两个戏子鬼混,和白秀珠一天亲密一天。面对丈夫的负心薄情,冷清秋也只有乘大火焚毁自己闭门学佛的小楼之际离开金家。
两个人在对于生活的理解上表现出的思想差异因为越来越多的婚后琐事而凸显。日复一日,才气逼人的冷清秋发现无法改变金燕西以后,就采取鸵鸟政策——既然无法改变,那就躲开,所以自己搬到西楼独住。迁居西楼独住是冷清秋的最后一招棋,她这样做,根本上还是期望让金燕西意识到一些什么并做出一些改变。其实,父亲的去世都没有挡住金燕西在外面花天酒地,儿子的降生都没有唤起金燕西的丝毫责任心,冷清秋的这最后一招棋也是徒劳。发觉此招无用,冷清秋的灰心情绪就日渐加重,直到最后绝望地离开了金家。
冷清秋和金燕西的三个姐姐,都是有知识有能力的女性,却过着一种寄生虫式的生活,当时的社会到底埋没了多少这样的人才啊!这一切的一切都暴露了北洋军阀卵翼下的官僚们骄奢淫逸、醉生梦死、糜烂堕落的生活,揭示了封建势力对青年男女的精神戕害。作者让冷清秋走进金府,去见证金府内部一切的腐败与堕落。冷清秋进金府就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那样,而与林黛玉不同的是冷清秋实现了自己的爱情,但最终没有将爱情进行到底,以一个避世者的态度离开了金府。王国维曾这样说过:‚《红楼梦》一书,彻头彻尾的悲剧也。‛《金粉世家》在某些方面很相似《红楼梦》的主题和氛围,其成熟程度远在《红楼梦》之后的人情恋爱小说之上。近百年风雨的朝夕来往,把金粉世家里的旧日风烟荡涤得干干净净,冷清秋与金燕西的爱情也随之分崩离析,再无任何守成的可能,只能任其灰飞烟灭,难言谁是谁非,应是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