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必背75首古诗含注解49-75

时间:2019-05-14 13:48: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必背75首古诗含注解49-75》,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必背75首古诗含注解49-75》。

第一篇:小学必背75首古诗含注解49-75

古诗整理材料16

49、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注释

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爱:喜欢。

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体大味美。

④君:你。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⑤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⑥**:波浪。

⑦一叶舟:像落叶漂浮在水面的小船。

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

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作品鉴赏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通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然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1] 表达作者对渔民工作痛苦艰险的同情和对百姓的怜爱。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年~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皇祐四年)字希文,原名朱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汉族,祖籍陕西彬州(今陕西省咸阳市彬县),生于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公元1015年(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恢复范姓,后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这首诗概述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本文描绘了生活劳动的艰苦。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艰辛。

50、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 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宋代诗人,汉族,字介甫,晚号半山,谥号“文”,世称王文公,自号临川先生,晚年封荆国公,世称临川先生又称王荆公,江西临川(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产生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动改革,力图革除北宋存在的积弊,推行一系列措施富国强兵,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在文学上具有突出成就,是唐宋时期八大家之一,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

赏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泊船:停船。泊,停泊。

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和瓜洲相对。

2、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县南,与京口相对

3、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4、间(jiān):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去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根据本平仄格律、“间”字固有的词义,以及古人语言习惯,此“间”字必须为平声。“一水间”为体词性偏正词组,内部结构与“咫尺间”、“几步间”、“一瞬间”、“一念间”相同,中心词为“间”,限定成分为“一水”。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按古人文言的说法,即所谓仅“一水之遥”。王安石是想说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说它们之隔离。

5、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当时家居于此。

6、隔:间隔。

7、数重:几层。读shù chóng

8、绿:吹绿了。

9、何时:什么时候。

10、还:回。

译文

春日夜里,行船停泊在瓜洲岸边,我隔江遥望对岸的京口,心里想,这里与我居住的钟山也就只隔着几座大山,和煦的春风吹绿了长江南岸的草木,而我何时才能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返回家乡呢? 赏析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52、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

①书:书写,题。

②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③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④无苔:没有青苔。

⑤成畦(qí):成垄成行。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⑥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据《汉书·西域传序》记载,汉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加以领护。

⑦将:携带。绿:指水色。

⑧排闼(tà):开门。闼:小门。《史记·樊郦滕灌列传》:“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羣臣。羣臣绛灌等莫敢入。十馀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张守节正义:“闼,宫中小门。”

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李靖]乃雄服乘马,排闼而去。”

清侯方域《宁南侯传》:“[左良玉]走匿牀下。世威排闼呼曰:„左将军,富贵至矣!速命酒饮我!”

徐迟《祁连山下》:“风景排闼而入。”

⑨送青来:送来绿色。

这是作者题写在湖阴先生居室墙壁上的一首诗。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是作者的朋友。译文

茅草房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来一片翠绿。

修辞手法

后两首诗句,诗人运用了对偶的句式,又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给山水赋予人的感情,化静为动,显得自然化,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

简析

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护田”与“排闼”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融化无痕。诗人用典十分精妙,读者不知典故内容,并不妨碍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而诗歌的深意妙趣,则需要明白典故的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讲了湖阴先生的无私教师育人的品质,赞颂了他的善施教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

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盖,掩盖。

3.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4.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赏析

这首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1.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2.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3.奇:奇妙。

4.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洒豚欲上时。

注释

1.惠崇:宋初僧人,擅长歌和绘画。这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图》所做的题画诗。晓:早晨。

2.蒌蒿:生长在河滩上的一种草本植物,可以食用。芦芽:芦笋。烹调河豚时,用蒌蒿和芦笋做佐料,味道十分鲜美。

3.河豚:一种有毒的鱼,经过加工后可以食用。河豚欲上时:河豚春天要从海里回游到江河,初春正是河豚将要逆流而上的时候。

解说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将要回游的河豚是画家画不出的,诗人用他的想象,把江南初春特有的气氛表现得多么真切啊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北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2)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从侧面看。

(3)各不同:不相同。

(4)识:认识;清楚。(注:这里不是看清楚,没有看的意思,只有清楚的意思。)

(5)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

(6)缘:同“原”,因为;由于。

(7)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译文

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啊!赏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

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

1.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译文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赏析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

三衢(qú)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诗人资料

曾几(jī)(1084~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赣州(今属江西)人,徙居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畿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

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注释

①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衢江区,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⑤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

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⑦黄鹂:黄莺。赏析:

诗作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首句写出行时间,“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往往多雨,但现在却“日日晴”,写天晴,也是写诗人的愉快心情。天晴人心也晴,那么明睸,那么开朗!次句写出行路线。诗人乘船去游山去了,“泛尽”了舟,到了小溪的尽头,又换走山路——三衢山中之小道,其乐无穷,其雅无穷,其趣无穷。第三句写“绿阴”,游山归来的路目,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译文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诗意

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示 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1.示儿:给儿子们看。

2.但:只。

3.九州同:祖国统一。

4.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5.家祭:对祖先的祭祀。

6.乃翁:你的父亲。

赏析

陆游是南宋爱国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题意思:秋天的夜里,天快要亮的时候,走出篱笆门,忽然对面吹来一阵凉风,心中产生一股伤感,于是写下这首诗。

(1)将晓:天将要亮。

(2)篱门:用竹片或竹竿编的门。

(3)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4)“五千仞”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八尺为一仞(一作七尺)。

(5)岳:指西岳华山。岳: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和西岳华山。

(6)摩天:碰到天。摩:摩擦、接触。

(7)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8)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9)胡尘: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指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10)南望:远眺南方。

(11)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译文

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爱国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历史背景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61、四时田园杂兴(1)(宋)范成大

昼 出 耘 田 夜 绩 麻,村 庄 儿 女 各 当 家。童 孙 未 解 供 耕 织,也 傍 桑 阴 学 种 瓜。

作者背景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虽写过不少爱国诗篇,但最著名的还是田园诗,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农村生活和风土人情。注词释义

杂兴: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

耘田:锄草。

绩麻:即缉麻,把麻搓成线。

童孙:幼小的孙子。

未解:不能,不会。

供:担任,担负。

傍:靠近。古诗今译

白天出去锄草夜里缉麻,农家儿女都能各自持家。小孙子还不会耕田纺织,也靠近桑树阴学习种瓜。名句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宛如农村生活的长幅画卷。本篇是其中的一首,写的是夏日村庄的生活场景:男耕女织,日夜操劳,虽然辛苦,却也其乐陶陶。最精彩的是后两句。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农村孩子的游戏,也多是模仿大人的劳动。一个“学”字,透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极富生活情趣。诗中没有出现老人的形象,但称农夫农妇为“儿女”,称小孩为“童孙”,分明是老农的口吻,是一位老祖父眼中的农家乐事图。这里有写实的成分,更蕴含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理想。语言通俗浅显,文笔清新轻巧,使人由景见情,给人以极美的艺术享受。

jiě gòng

bàng sāng yīn

62.四时田园杂兴(2)(宋)范成大

梅 子 金 黄 杏 子 肥,麦 花 雪 白 菜 花 稀。日 长 篱 落 无 人 过,唯 有 蜻 蜓 蛱 蝶 飞。

译文: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简析: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jiá

注词释义:

1、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2、肥:指果肉肥厚。

3、麦花:荞麦花。

4、菜花:油菜花。

5、日长:夏天已近,白天越来越长了。

6、篱落:篱笆。

7、惟有:只有。

8、蛱(jiá)蝶:菜粉蝶。

63.小 池(宋)杨万里 泉 眼 无 声 惜 细 流,树 阴 照 水 爱 晴 柔。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早 有 蜻 蜓 立 上 头。

作者背景

杨万里(1124-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诗通俗清新,流畅自然,人称“诚斋体”。诗的内容以山水风光自然景色为主,所以他的好朋友曾经幽默地跟他开玩笑说“处处山川怕见君”。注词释义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爱惜。

细流:细小的流水。

照水:倒映在水面。

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指刚出生的、紧裹着的嫩小荷叶尖端。古诗今译

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名句赏析——“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

6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 竟 西 湖 六 月 中,风 光 不 与 四 时 同。接 天 莲 叶 无 穷 碧,映 日 荷 花 别 样 红。

作者背景

杨万里(1124-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诗通俗清新,流畅自然,人称“诚斋体”。诗的内容以山水风光自然景色为主,所以他的好朋友曾经幽默地跟他开玩笑说“处处山川怕见君”。注词释义

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曾做过直阁秘书等官。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的。古诗今译

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名句赏析——“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惊采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我们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65.春 日(宋)朱熹 胜 日 寻 芳 泗 水 滨,无 边 光 景 一 时 新。等 闲 识 得 东 风 面,万 紫 千 红 总 是 春。

作者背景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字元晦(huì),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今江西婺源)人。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写过一些好诗,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观书有感》等较著名。注词释义

胜日:风光美好的日子。

寻芳:游赏美景。

泗水:河名,流经山东曲阜一带。

滨:水边。

等闲:轻易,随便。

总是:都是。古诗今译

良辰探寻美景在泗水之滨,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轻易便能识得东风的妖面,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

名句赏析——“万紫千红总是春。”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这些意思如果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难免枯燥乏味。本诗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当然,如果读者全不理会那些哲理,只把它当作一首游春诗来欣赏,那也是读者的权利,朱熹是无可奈何的。

sì shuǐ bīn

66、观书有感(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注释译文

1.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2.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3.“天光”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4.徘徊:来回移动。5.为:因为。

6.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7.那得:怎么会。8.那:怎么的意思。9.清如许:这样清澈。10.如:如此,这样。11.清:清澈。

12.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观书有感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

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观书有感二首作品鉴赏

从题目看,这两首诗是谈观书体会的,意在讲道理,发议论。弄不好,很可能写成“语录讲义之押韵者”。但作者写的却是诗,因为是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了形象,让形象本身来说话。

是抒发读书体会的哲理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半亩的“方塘”不算大,只有半亩地的一个方方的池塘,但它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一鉴”的“鉴”,就是“镜”,照人的镜子,“镜”和“鉴”是一个意思。“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那样打开了。“半亩方塘”虽然不算大,但它却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天光云影”都被它反映出来了。闪耀浮动,情态毕见。作为一种景物的描写,这也可以说是写得十分生动的。这两句展现的形象本身就能给人以美感,能使人心情澄净,心胸开阔。这一种感性的形象本身,它还蕴涵着一种理性的东西。很明显的一点是,“半亩方塘”里边的水很深、很清,所以它能够反映“天光云影”;反之,如果很浅、很污浊,它就不能反映,或者是不能准确地反映。

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作进一步的挖掘,写出了颇有哲理的三、四两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的“渠”,不是“一渠水”的“渠”,它相当于“它”的意思,这里是指方塘。“问渠”就是“问它”。在这个地方“它”指代的是“方塘”。诗人并没有说“方塘”有多深,第三句诗里边突出了一个“清”字,“清”就已经包含了“深”。因为塘水如果没有一定的深度的话,即使很“清”也反映不出“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情态。诗人抓住了塘水“深”而且“清”,就能反映“天光云影”的特点。但是到此诗人并没有结束,他进一步地提出了一个问题。“问”那个“方塘”“那得清如许?”问它为什么这么“清”,能够反映出“天光云影”来。而这个问题孤立地看这个“方塘”的本身没有法子来回答。诗人于是放开了眼界,从远处看,终于,他看到了“方塘”的“源头”,找到了答案。就因为“方塘”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活水”。这个“方塘”由于有“源头活水”的不断输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而且“清”。“清”得不仅能反映出“天光云影”,而且能反映出“天光”和“云影”“共徘徊”这么一种细致的情态。这就是这一首小诗所展现的形象和它的思想意义。

67.题临安邸(宋)林升 山 外 青 山 楼 外 楼,西 湖 歌 舞 几 时 休? 暖 风 熏 得 游 人 醉,直 把 杭 州 作 汴 州。

作者背景

林升,南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的一位读书人,其他情况都无从查考。注词释义

临安:即诗中的杭州(在今浙江),南宋的国都。

邸:旅店。

直:简直。

汴州:北宋的国都,在今河南开封。古诗今译

山外有青山楼外有楼,西湖的歌舞何时方休?暖风把游人熏得陶醉,简直把杭州当作汴州。

名句赏析——“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只想偏安一隅,在杭州大造宫殿园林,仅花园就修了40多所,其他贵族富豪的楼台亭榭更是不计其数。这首诗的前两句,从空间和时间的无限,写尽杭州的山水楼台之美和歌舞升平的景复象。“几时休”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复国的事业几时能着手?然而,暖洋洋的风把游人吹得好像喝醉了酒,飘飘然,陶陶然,个个醉生梦死,毫无忧患意识,竟然把江南的杭州当作了中原的汴州。“暖风”语意双关,既是温暖的自然风,也是纸醉金迷的靡靡之风。末句既是讽刺,又是警告:长此以往,必将重蹈覆辙,杭州也会像汴州一样,沦于金人的铁蹄之下。全诗不用典故,篇幅极短而内蕴丰富,语言平易而忧愤深沉。

xūn dé

biàn

68.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yīng

应 怜 屐 齿 印 苍 苔,小 扣 柴 扉 久 不 开。春 色 满 园 关 不 住,一 枝 红 杏 出 墙 来。

chǐ

作者背景

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字嗣宗,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原姓李,后嗣龙泉(今浙江龙泉)叶氏。长期隐居钱塘西湖,《游园不值》广为传诵。注词释义

不值:没有遇到主人。

屐:一种木头鞋,底下有齿,可以防滑。

小扣:轻敲。

柴扉:用树条编扎的简陋的门。古诗今译

园主人该是怕木屐齿踩坏了苍苔,为什么客人轻敲柴门久久地不开。那满园的美丽春色怎能关闭得住,一枝红色杏花已经早早探出墙来。名句赏析——“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以“游园不值”为题,本是说自己游园的目的没有达到。可是诗人却由此生发感想。他想,这可能是因为主人怕踩坏园中的青苔,怕破坏了园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让自己进来的缘故罢。短短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善解人意,也写出了他那一片怜春惜春的情怀!但这首诗更为脍炙人口的还是后两句。柴门虽然不开,满园春色却难以关住,你看一枝红杏探出墙头,不正在向人们炫耀着春天的美丽吗?“关不住”、“出墙来”,简单的几个字,写出的并不仅仅是园中美丽的春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写出了一片春意盎然。尽管主人没有访到,但作者的心灵已经被这动人的早春景色完全占满了!

juǎn

69.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 遍 山 原 满 白 川,子 规 声 里 雨 如 烟。乡 村 四 月 闲 人 少,才 了 蚕 桑 又 插 田。

诗词注释

1.2.3.山原:山陵和原野。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平地。子规:鸟名,杜鹃鸟。

才了:刚刚结束。蚕桑:种桑养蚕。插田:插秧。

乡村四月诗句译文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乡村四月作品鉴赏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田野风光和农忙景象,前两句描绘自然景物: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出了出来。以“绿遍”形容草木葱郁,“白满”表示雨水充足,“子规声”暗寓催耕之意,生动地展现出“乡村四月”特

有的风物。后两句叙述农事繁忙,画面上主要突出刚刚收完蚕茧便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卷。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其实那不是雾,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广阔,笔触细腻;色调鲜明,意境朦胧;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四月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这首诗全篇语言朴实生动,风格平易自然,富有生活气息,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之情。[2]

[4]

乡村四月作者简介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南宋诗人,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生卒年不详,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屡考进士不中,布衣文人。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他的诗大多讲究技巧,有清新淡远的意味,讲究锤炼字句,写景善白描,时有佳句,为人传诵,著有《四岩集》、《苇碧轩集》。

70.墨 梅(元)王冕 我 家 洗 砚 池 头 树,朵 朵 花 开 淡 墨 痕。不 要 人 夸 颜 色 好,只 留 清 气 满 乾 坤。

作者背景

王冕(1287-1359),元代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梅花屋主等。诸暨(今浙江诸暨)人。出身贫寒,少年时常常白天下田、放牛,晚上去佛寺长时灯下读书。工于画梅,又擅长作诗。诗风质朴自然。注词释义

墨梅: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洗砚池:传说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池边练习书法,在池水里洗刷毛笔,池水都变成了黑色。

淡墨痕:用洗砚的池水浇灌梅花,花朵上显出淡淡的墨痕。

清气:清香之气。

乾坤:天地。诗中指人间。古诗今译

长在我家洗砚池边的梅花树,花儿朵朵都染上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别人夸奖它颜色美好,只求得让清香之气充满乾坤。名句赏析——“朵朵花开淡墨痕。”

这是一首语言质朴,不同一般的题画诗。梅花本是彩色的,她不会因为墨池水的浇灌而变成黑色。显然,这墨梅不是现实中所有,而是出自于诗人的画笔之下;同时,这也不是对梅花外表之美的描摹,而是诗人对梅花品格的赞美。试想,那傲霜斗雪的梅花,即便没有那娇艳颜色,她那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凌寒独开的高洁品格不照样值得我们去歌唱、去赞美吗?这同诗人自己不畏权贵、蔑视功名利禄的高洁情怀是多么一致。所以诗

人看来,他画笔之下的梅花不需要有美丽的颜色,只要能长久保留住她的清香之气就足够了。这是诗人对梅花精神的独特体会,也是这首诗的高妙之处。

71.石灰吟(明)于谦 千 锤 万 凿 出 深 山,烈 火 焚 烧 若 等 闲。粉 骨 碎 身 浑 不 怕,要 留 清 白 在 人 间。

作者背景

于谦(1398-1457),明代军事家、诗人,永乐进士。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诗歌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注词释义

1、出深山:意思是说石灰是从深山中开采出来的。

2、等闲:寻常,平常。

3、清白:指石灰颜色纯洁雪白。古诗今译

经过千万次锤打出自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若等闲。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留人间。

名句赏析——“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写志的诗,相传是作者17岁时所作。石灰是古人建筑中用于涂抹和粘合的主要原料,它由石灰石烧制而成,须经过山中千锤百击的开采和熊熊烈火的冶炼。诗人把这一过程用拟人的方式形象地描写出来,借石灰的自吟来表现诗人自己那种不畏艰险、不怕磨炼、敢于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和清白高洁的优秀品格。诗的语言简洁、生动,全诗贯注着一种磊落刚正的英雄之洁气,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72.竹 石(清)郑燮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者背景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清乾隆年间的进士,兴化(今江苏兴化)人。诗风质朴泼辣,在画坛上也是独树一帜,称其为“扬州八怪”之一。注词释义

1、立根:扎根、生根。

2、原:本来。

3、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

4、磨:折磨,挫折。

5、击:打击。

6、坚劲:坚韧、刚劲。

7、任:任凭。

8、尔:你。

古诗今译

咬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任

xiè

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名句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佳。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她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73.所 见(清)袁枚méi

牧 童 骑 黄 牛,歌 声 振 林 樾。意 欲 捕 鸣 蝉,忽 然 闭 口 立。

词句注释

①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②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③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④欲:想要。⑤捕:捉。⑥鸣:叫。⑦立:站立。

所见白话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所见创作背景

诗人在旅途的路上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幕触发了诗人的诗兴,就写下了这一首“所见”。

所见文学赏析

这首诗的第一句平平而起,不着痕迹。第二句调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从而形成一个高潮。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和盘托了出来。他几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简直不知道世间还有“忧愁”二字。正因为心中欢乐,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行云,“振林樾”。

三四句仍然是继续描写神态。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忽然”发生了变化:由响而静、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闭口注目鸣蝉的瞬间神态写得韵味十足。而“闭”和“立”两个动词,则把这个牧童天真的神态和孩子式的机智刻划得淋漓尽致。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4]

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别专注。“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起伏变化中获得了巨大的艺术效果。诗的语言,明白如话,质朴无华,十分本色。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5]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同时这首诗不顾及格律,活泼自由,语言浅显明了,形象自然生动。综观全诗,它所描绘的和平、宁静和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所刻划的活泼、自在和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表现了诗人的一种“真性情”。诗人曾经说过 “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毋庸讳言,诗所描绘、所刻划的,正是诗人毕生追求的境界,也正是他所一再强调的“真性情”。

作者简介

袁枚(公元1716年一公元1797年),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诗人、散文家。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弟子,提倡妇女学文,女弟子尤众。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其文自成一家,与纪晓岚齐名,时称“南袁北纪”。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等。

74.村 居(清)高鼎 草 长 莺 飞 二 月 天,拂 堤 杨 柳 醉 春 烟,儿 童 散 学 归 来 早,忙 趁 东 风 放 纸 鸢。

注释

①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②杨柳拂堤: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③散学:放学。

④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村居白话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

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村居创作背景

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在远离战争前线的村庄,宁静的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有感于春天来临的喜悦而写下此诗。

村居文学赏析

首联写时间和自然景物。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读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颔联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颈联和尾联写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3]

村居作者简介

高鼎(1821~1861),字象

一、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清代后期诗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其人无甚事迹,有关他的生平及创作情况历史上记录下来的很少,而他的《村居》诗却使他名传后世。著有《村居》、《拙吾诗稿》等。

gōng

75、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yīn

shì

九 州 生 气 恃 风 雷,万 马 齐 喑 究 可 哀。我 劝 天 公 重 抖 擞,不 拘 一 格 降 人 才。

作者背景

龚自珍(1792-1841),一名巩祚,字(?王+瑟)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道光进土,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在诗歌创作上也有相当高的成就,诗风瑰丽,有“龚派”之称。他的诗饱含着忧国愤世的激情和对理想的憧憬,语言恣纵雄奇。

注词释义

1、己亥:道光十九年。

2、九州:指中国。

3、生气:活力,生命力。

4、万马齐喑:比喻当时的中国死气沉沉。

5、喑:哑。

6、究:终究、毕竟。

7、重抖擞:重新振作、奋发起来。

8、不拘一格:打破常规,采用多种方式。

9、降:赐给、给予。这里有产生、选用的意思。

古诗今译

九州内生机勃勃要有风雷激荡,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可哀。我劝告天公要重新把精神振作,打破一切清规戒律去选用人才。

名句赏析——“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是首借题发挥,极力提倡“更法”,抒发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的诗作。龚自珍生活的时代正当清政府腐败衰落的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诗人用象征的手法,写了这首感情激越的诗篇。大自然要保持生气勃勃的状态就要有风雷的激荡,如果在死气沉沉的空气中则一切都会窒息。同样,中国要重现勃勃的生机,也必须要实行重大的变革。天公在诗中原指主宰宇宙的玉皇大帝,这里则借指清朝统治者。诗人希望当朝统治者能奋发有为,因而大声疾呼,不拘一格地选用人才,表达出一种渴望社会变革的急切心情。全诗充满了诗人关注社会政治的激情,想象奇物,气势生动,催人奋进,满腔爱国热情跃然诗中。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作者背景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注词释义

官军:唐王朝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泛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相当于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

剑外:剑门关之外,即今四川剑南一带。

蓟北:今河北省北部。当时为安、史叛军根据地。

初闻:乍听到。

涕泪:眼泪。

却看:回头看。

漫卷:胡乱地卷起。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春天。指春光明媚。

巴峡:在今重庆市东的嘉陵江上。

巫峡: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

襄阳:在今湖北襄樊。

古诗今译

在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回头看妻儿没有了愁容,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禁得欣喜若狂。白日里引吭高歌且纵情饮酒,明媚的春光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立即动身走巴峡穿巫峡,然后经襄阳而转向那旧都洛阳。名句赏析——“青春作伴好还乡。”

这是杜甫52岁流落到梓州时被称为生平第一首快诗的佳作。因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后人说:此诗句句有喜悦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如此等,都是非常精当的评语。

第二篇:四年级必背古诗及注解

四年级必背古诗及注解 早梅(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注释:⑴迥:远。⑵傍:靠近。⑶发:开放。⑷销:通“消”,融化。

赏析: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

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注释:1、渔火:渔船上的灯火。2、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3、寒山寺:苏州枫桥附近的寺院。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

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

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2.青海:指青海湖。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4.穿:磨破。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7.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译文: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芙(fú)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注解:1、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2、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jiá)蝶飞。简析: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唯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

霜月(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注释: ⑴霜月:《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寒蝉鸣,仲秋之月鸿雁来,季秋之月霜始降。”

⑵“初闻”两句:《晋书·乐志》:“淮南王,自言尊,百尺高楼与天连。”按:“水接天”之水,一说指霜月之光,即俗言月华如水。则此句乃言秋空明净,月色澄清。⑶“青女”两句:《淮南子·天文训》:“至秋三月,地气不藏,乃收其杀,百虫蛰伏,静居闭户,青女乃出,以降霜雪。”高诱注:“青女,天神,青腰玉女,主霜雪也。”素娥:谢庄《月赋》:“集素娥于后庭。”李周翰注:“常娥窃药奔月,……月色白,故云素娥。”婵娟:左思《吴都赋》:“檀药婵娟,玉润碧藓。”吕向注:“檀药婵娟皆美貌。”斗婵娟即比美。

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注释:1.竹枝词:巴渝(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的民歌。歌词杂咏当地风物和男女爱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一优美的民间文学形式,曾引起一些诗人爱好并仿制。刘禹锡仿作的《竹枝词》现存十一首。2.晴:与“情”同音,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表面上说天气,实际上是说这歌声好像“无情”,又好像“有情”,难以捉摸。

赏析:这首诗摹拟民间情歌的手法,写一位初恋少女听到情人的歌声时乍疑乍喜的复杂心情。

终南望余雪(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注释:1、终南:山名,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面。2、林表:林梢。3、霁色:雨后的阳光。赏析: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是作者在长安的应试诗。诗写遥望积雪,顿觉雪霁之后,暮寒骤增;景色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朴实俏丽。

江南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1.啼:叫。2.山郭:靠山的城墙。3.酒旗:酒店门前高挂的布招牌。4.南朝:公元420-589年,南方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的总称。当时建立了大批佛教寺院。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解:1、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2、轻罗:柔软的丝织品。3、流萤:飞动的萤火虫。4、天阶:露天的石阶。5、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

赏析: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坐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1.中庭:即庭中,庭院中。2.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3.栖:休息。4.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念人的思绪。

鉴赏:题中的“十五夜”,结合三、四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诗题,有些版本作《十五夜望月》,此处以《全唐诗》为准。杜郎中,名不详。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rèn)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注释:诗题意思:秋天的夜里,天快要亮的时候,走出篱笆门,忽然对面吹来一阵凉风,心中产生一股伤感,于是写下这首诗。(1)将晓:天将要亮。(2)篱门:用竹片或竹竿编的门。(3)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4)“五千仞”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八尺为一仞(一作七尺)。(5)岳:指西岳华山。岳: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和西岳华山。(6)摩天:碰到天。摩:摩擦、接触。(7)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8)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9)胡尘: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指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10)南望:远眺南方。(11)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历史背景: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爱国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南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释:

1、僵卧:直挺挺躺着。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无所作为。僵:僵硬,僵直。

2、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

3、不自哀:不为自己而感到悲伤,不为自己哀伤。

4、尚:副词,还,仍然;表示事情的继续或残存状态。

5、思:想着,想到。为:介词,为,为了;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

6、戍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戍(shù),守卫。轮台,现在的新疆轮台县,汉代曾在这里驻兵屯守。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点。

7、夜阑:夜深。阑:残尽。

8、卧听:躺着听。

9、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中“风雨大作”相呼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风吹雨”也是时局写照,故诗人直到深夜尚难成眠。

10、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11、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

示儿(南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1.示儿:给儿子们看。2.但:只。3.九州同:祖国统一。4.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5.家祭:对祖先的祭祀。6.乃翁:你的父亲。

赏析: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这种遗恨从生前留到死后。在生命弥留之际,心情更为沉痛。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shì)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lóu)蒿(hāo)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tún)欲上时。注释:

1、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2、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

3、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4、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5、上:指鱼逆江而上。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

1、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2、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隆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3、寻常:经常。

4、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5、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6、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7、君:指李龟年。

此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解】:1、过:拜访。2、具:准备。3、轩:窗户;场圃:打谷场和菜圃,指农家的小院。4、就: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已(yǐ)亥(hài)杂诗

(清)龚(gōng)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1.这是《己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3.恃(shì):依靠。4.喑(yīn):哑。5.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6.究: 终究,毕竟。7.天公:造物主,这里指天帝。8.重:重新。9.抖擞: 振作精神。10.降:降生。11.九州:中国。12.风雷:风、雷一般的样子。

赏析: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1黄沙: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黄沙道:指的就是从该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2“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3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4鸣蝉:蝉叫声。5旧时:往日。6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7见:通假字,同“现”。8忽见:忽现,指小店忽然出现。9西江月:词牌名。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读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生活美。词的上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展现了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全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诗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水调歌头(北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水调歌头】:词牌名。【丙辰】熙宁九年(1076)【达旦】早晨;白天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把酒】端起酒杯。【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宫殿前左右6 竖立的楼观。【归去】回到天上去。【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不胜】经受不住。【弄清影】弄:赏玩。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何似】哪里比得上。【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但愿】但:只。【千里共婵娟】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第三篇:五莲县小学六年级下学期20首必背古诗及注解

01 八阵图 唐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注释

①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②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③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④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译文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02 马上作 明 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注释

①驱驰:策马疾驰,这里指奔走效力。②主:指明朝皇帝。③江花:指南方的花。

④边月:边塞的月亮。这里的边塞指山东沿海登州卫等地。03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唐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译文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04 归园田居 晋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注释

①守拙:拙(zhuō)本义是“笨”,也作谦词,这里取其引申义,即原始的,本真的。“守”是“坚持”的意思,“守拙”一方面是自谦,另一方面,表示自己安守本分,反对虚伪技巧,向往归真返朴。

②暧暧(ài):依稀,模糊,看不清。译文

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十三年。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梢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05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注释

①冰:形容极度寒冷。

②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译文

风雨把春天送归这里,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已经是冰封雪冻最寒冷的时候,悬崖边上还盛开着俏丽的梅花。梅花虽然俏丽,但并不炫耀自己,只是为了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等到百花盛开的时候,她将会感到无比欣慰。06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注释

①沁园春:词牌名,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②橘子洲:在长沙附近的湘江中。

③舸(gě):大船。

④同学少年:毛泽东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毛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⑤遒(qiú):强劲。

⑥遏(â):阻止。译文

在深秋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看万座山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满江秋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雄鹰敏捷矫健,在辽阔的蓝天里飞翔,鱼儿轻快自如,在明净的水底里时沉时浮,一切生物都在秋天里争求自由。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主宰? 回到过去,我和我的朋友,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达官贵人,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大家是否记得,当年我们在江水中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驶而来的船? 07行路难 唐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注释

①羞:通“馐”。②直:通“值”。

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象吕尚垂钓溪上,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08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注释

①常记:长久记忆。②藕花:荷花。

③争渡:这里指奋力划船渡过。译文

还时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

大家争着划呀,船儿抢着渡,惊起了满滩的鸥鹭。09摸鱼儿 宋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注释

①摸鱼儿:来自唐教坊曲《摸鱼子》,应是民间捕鱼时所歌。

②长门事:司马相如《长门赋序》中写陈皇后失宠后,用百金为酬让相如作文以悟主上而终得宠。此事与史实有出入。

③蛾眉:喻美好的才情。④危楼:高楼上的栏杆。译文

再也经受不起几次风雨,美好的春季又急匆匆过去了。爱惜春天,尚且还经常担忧花儿会开得太早而凋谢太快,那么,何况如今面对这无数红花落地的残春败落景象。我劝说春光:你暂且留下来吧,听说芳草已生遍天涯,会遮住你的归路,你还能到哪里去呢?怨恨春不回答,竟自默默地归去了。只有屋檐下的蜘蛛仍在整天殷勤地吐丝结网,网住漫天飞舞的柳絮,想保留一点春的痕迹。

汉武帝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定准的重逢佳期又被耽搁了。那是因为陈皇后的美貌有人嫉妒,纵然用千金重价买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满腹情意该向谁倾诉?你们不要高兴得蹦跳了,你们没有看见杨玉环、赵飞燕早都变成尘土了吗?忧国而不能参政,只能作个闲官的心情愁苦极了!不要去高楼上凭栏远眺,夕阳正落在暮霭笼罩的柳树梢上,长夜即将来临,望之使人断肠。10 山亭夏日 唐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译文

夏季天长了,绿树枝叶茂盛,树阴非常浓密;池塘中水平如镜,映照着楼台的倒影。微微的山风吹来,水晶帘轻轻飘动;满架的蔷薇正在盛开,整个院子里充满了花香。11 诫子书 三国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

①选自《诸葛亮集》。

②夫君子之行:德才兼备人的品行。夫,句首助词,无实意; ③君子,德才兼备的人; ④行:品格行为。⑤淡泊:心情恬淡,不慕名利。⑥宁静:指安静,精力集中。⑦广才:增长才干。

⑧淫慢则不能励精:过度享乐和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淫,过度;慢,怠惰散漫;励,激励,奋勉。⑨险躁则不能治性: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⑩枯落:枯枝落叶。文中指无所作为的人。⑪接世:对社会有用。⑫庐(lú):简陋的房屋。译文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12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注释

①九州:指中国。

②生气:活力,生命力。

③万马齐喑:比喻当时中国死气沉沉。④喑:哑。

⑤究:终究、毕竟。

⑥重抖擞:重新振作、奋发起来。

⑦不拘一格:打破常规,采用多种方式。

⑧降:赐给、给予。这里有产生、选用的意思。译文

九州内生机勃勃要有风雷激荡,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可哀。我劝告天公要重新把精神振作,打破一切清规戒律去选用人才。13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注释

①据日本藏《又玄集》,此诗题作《贬官潮州出关作》。

②左迁:贬官。古人以右贵左贱,故称贬官为左迁。韩愈因反对唐宪宗迎佛骨,被贬潮阳。这首诗是赴潮州途中所作。

③蓝关:蓝田关,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距长安不远。《地理志》:“京兆府蓝田县有蓝田关”。④湘:韩愈的侄孙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后四年,即长庆三年(823),韩湘进士及第,后为大理丞。⑤一封两句:元和十四年(819),唐宪宗遣使者迎佛骨入禁中,三日后乃送佛寺。朝臣无谏阻者,韩愈一生致力于兴儒辟佛,时任刑部侍郎,独上《论佛骨表》谏阻,言辞激切。宪宗大怒,欲置韩愈死地,幸得宰相裴度等力保,方得免死,贬为潮州刺史。此诗即在赴潮州途经蓝关时所作。潮州一作潮阳。旧说潮州距长安八千里。

⑥秦岭:在蓝田县内东南。马不前: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 ⑦瘴江:此泛指南方多瘴气之水。《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载蹇叔哭师语:“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又遭此难,情绪十分低落,满心委曲、愤慨、悲伤。前四句写祸事缘起,冤屈之意毕见。他坚持说自己是“欲为圣明除弊事”,可见其无悔且不屈之意。后四句悲歌当哭,沉痛凄楚,却又慷慨沉雄,不卑不弱,境界宏阔,大气磅礴。

⑧侄孙湘:韩湘,是韩愈之侄韩老成的儿子。

⑨朝:早晨。⑩九重天:借指皇帝。⑪潮阳:今广东省潮安县。⑫路八千:形容潮阳离京城非常遥远。⑬圣明:指圣明天子或圣明的时代。⑭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⑮肯:岂肯。⑯将:因。⑰衰朽:衰弱多病。⑱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这时韩愈已五十多岁。⑲秦岭:即终南山,山脉连绵,横亘陕西省南部。⑳瘴江边:充满瘴气(西南地区山林里一种能使人生病的毒气)的韩江边上,指贬所潮阳。译文

一封奏章早晨上报给我们皇上,晚上把我降职到八千里外的潮阳。本来是为皇上消除政治上的弊端,哪敢惋惜晚年生命把自身来思量?低云横障秦岭,马儿插翅难飞翔。知道你远道而来一定是有打算啊,好葬我的尸骨在瘴气弥漫的韩江边。14 念奴娇•赤壁怀古 北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注释

尊:通“樽”,酒杯。

译文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15 采桑子 宋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注释

①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宋时属颍州。晏殊、欧阳修、苏轼都在颍州做过太守。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州,写了一组《采桑子》(十首)。②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③涟漪:水的波纹。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译文

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山园小梅 宋 林逋(bū)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注释

①众芳:百花。摇落:被风吹落。暄妍:明媚美丽。②疏影斜横: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③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④霜禽:寒雀。⑤合:应该。

⑥微吟:低声地吟唱。⑦狎:(音“峡”),亲近。

⑧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柏板。金樽:豪华的酒杯。译文

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不用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春雪 唐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释

①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

②故:故意。

译文

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爱莲说 宋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①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②蕃:多。③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著名的诗人。他很爱菊花,常在诗里写到,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④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⑥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⑦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⑧亭亭:耸立的样子。

⑨亵(xiâ)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⑩隐逸者:隐居的人。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⑪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⑫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⑬噫(yī):叹词,相当于“唉”。

⑭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

⑮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鲜,少。⑯宜乎:宜,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是很多的。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至于爱牡丹的人,人数当然就很多了!木兰辞 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注释

①唧唧(jī jī):织布机的声音。

②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梭(suō)子。

③惟:同“唯”。只。④军贴:军中的文告。

⑤可汗(kâ hán):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最高统怡者的称号。

⑥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⑦ 爷: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

⑧愿为市鞍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⑨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⑩辔(pâi):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⑪溅溅(jiān jiān):水流声。

⑫朝、旦:早晨。

⑬(胡骑(jì):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⑭啾啾(jiū jiū):马叫的声音。

⑮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战争。

⑯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过。

⑰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

⑱策勋十二转: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十二转为最高的功勋。

⑲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的财物。强,有余。

⑳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21不用:不愿做。

○22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23郭:外城。

○24扶将:扶持。

○25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26霍霍(huò huò):磨刀的声音。

○27著:穿。

○28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29帖花黄:帖同“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30火伴:同“伙伴”。同伍的士兵。当时规定若干土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

○31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

32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傍地走,并排跑。

译文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雄兔的脚喜欢乱搔乱扑腾,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当它们挨着一起在地上跑的时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第四篇:小学必背古诗104

白鹤小学语文复习资料

(一)姓名: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1、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七步诗 曹植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6.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8.登鹳鹊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9.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白鹤小学语文复习资料

(一)姓名:

11.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2.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4.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5.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6.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7.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9.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0.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1.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鹤小学语文复习资料

(一)姓名:

22.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3.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5.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6.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27.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8.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9.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0.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 31.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2.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白鹤小学语文复习资料

(一)姓名:

33.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4、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柢。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3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6.逢雪送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7.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8.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9.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40.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41.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

42.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4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44.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5.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白鹤小学语文复习资料

(一)姓名:

46.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47.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4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49.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50.忆江南 白居易

(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5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52.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3.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4.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5.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56.《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白鹤小学语文复习资料

(一)姓名:

57.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58.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59.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60.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1.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62.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

63.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4.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65.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6.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67.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白鹤小学语文复习资料

(一)姓名:

68.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9.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7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71.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72.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73.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74.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75.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76.墨梅 王冕

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77.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7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青山遮不 白鹤小学语文复习资料

(一)姓名:

79.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8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81.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82.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83.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84.乞巧 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85.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江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86.游山西村

南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87.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88.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89.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白鹤小学语文复习资料

(一)姓名:

91.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92.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93.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94.牧童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95.舟过安仁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诗经 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98.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稻花香里说丰年,旧时茅店社林边,听取蛙声一片。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00.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元代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01鸟鸣涧 ·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白鹤小学语文复习资料

(一)姓名:

102.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03.浣溪沙

苏轼

游蕲(qí)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傍晚细雨中布谷鸟阵阵啼。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

104.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译文: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浙东的山是美女的黛眉舒展凝聚。要问朋友去哪里呢?到山水交汇的地方。才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好友离去。如果你到江南赶上了春天,就千万不要辜负了这美好的景色,一定要留住春天与你在一起。

第五篇:小学必背古诗

小学各年级优秀古诗文必背篇目

一年级上学期(1篇)

咏鹅(鹅、鹅、鹅)骆宾王

一年级下学期(3篇)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 悯农(锄禾日当午)李绅

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范仲淹

二年级上学期(3篇)

悯农(春种一粒粟)李绅

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贾岛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 白

二年级下学期(3篇)

风(解落三秋叶)李峤

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

池上(小娃撑小艇)白居易

三年级上学期(3篇)

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卢纶

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

三年级下学期(3篇)

乐游原(向晚意不适)李商隐

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李清照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

四年级上学期(4篇)

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胡令能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 蜂(不论平地与山尖)罗隐

四年级下学期(4篇)

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高适

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甫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张继 五年级上学期(4篇)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陆游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王安石

五年级下学期(4篇)

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杨万里

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王冕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陆游

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

六年级上学期(5篇)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 牧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苏轼

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范成大

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林 升

六年级下学期(2篇)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 翰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

各年级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一至二年级提倡阅读适合学生知识水平的课外读物

三年级上学期

必读书目:《中国寓言故事精选》、《天方夜谭》

选读书目:《我要做个好孩子》、《中国历史故事精选》

三年级下学期

必读书目:《安徒生童话集》、《成语故事精选》

选读书目:《中华美德故事精选》、《中国神话故事》

四年级上学期

必读书目:《木偶奇遇记》、《小学科学知识故事》

选读书目:《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寄小读者》、《爱的教育》

四年级下学期

必读书目:《中国童话故事精选》、《格林童话集》

选读书目:《世界之最》、《小百科》系列丛书

五年级上学期

必读书目:《上下五千年》、《克雷洛夫寓言》

选读书目:《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昆虫记》、《中国兔子德国草》 五年级下学期

必读书目:《叶圣陶童话》、《草房子》

选读书目:《海底两万里》、《小学科学知识故事》(高年级)、《三毛流浪

记》

六年级上学期

必读书目:《一千零一夜》、《张天翼儿童文学全集》

选读书目:《呼兰河传》、《小王子》、《郑渊洁童话选》

六年级下学期

必读书目:《冰心儿童文学全集》、《汤姆索娅历险记》

选读书目:《好兵帅克》(捷克)、《红雨伞》、《长袜子皮皮》

下载小学必背75首古诗含注解49-7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必背75首古诗含注解49-7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必背(全文)

    一、七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背诵 【观沧海】(曹操 东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小学必背古诗篇目

    小升初必背古诗文目录 苏教版: 一年级:《锄禾》、《悯农》 二年级:《登鹳鹤楼》、《春雨》、《春晓》 三年级:《山行》、《枫桥夜泊》、《望庐山瀑布》、《绝句》 四年级:《江南......

    南京市小学必背 古诗

    四年级上 1、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

    小学二年级必背古诗

    一、“课例研究”的有关内容 1、明确“课例研究”的内涵 “课例研究”是在新课改深入开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校本教研活动方式,是一种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研究,它围绕如何......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老师版改为带注解)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新课标) 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题解】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

    必背古诗72首

    1.江 南 (汉乐府) 江 南 可 采 莲,莲 叶 何 田 田!鱼 戏 莲 叶 间。 鱼 戏 莲 叶 东,鱼 戏 莲 叶 西,鱼 戏 莲 叶 南,鱼 戏 莲 叶 北。 2.敕勒歌(北朝乐府) 敕 勒 川,阴 山 下,天......

    五年级必背古诗

    五年级第一学期 1.《西江夜行》 【唐】张九龄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2.《......

    三年级必背古诗

    三年级必背古诗 鹿 柴 作者:王维 年代:唐 体裁:五绝 类 别:山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简析】: 首二句见辋川中花木幽深,静中寓动.后二名有一派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