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选择题锦集之四:俗语中的哲理

时间:2019-05-14 13:35: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选择题锦集之四:俗语中的哲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选择题锦集之四:俗语中的哲理》。

第一篇:2010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选择题锦集之四:俗语中的哲理

2010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选择题集锦之四:俗语中的哲理

1、常言道:“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两句话共同反映了唯物论中的原理()

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2、上述两句话共同反映了辩证法中的()原理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D、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结果

3、“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俗语体现的哲理是()

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⑵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

⑶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⑷辩证法思想

A、⑴ B、⑴⑵ C、⑴⑵⑶ D、⑴⑵⑶⑷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据此回答

4、这一说法的哲学寓意是()

A、人在客观事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事物的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5、在有的情况下:“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是因为()

A、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B、从实际出发是我搞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C、事物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利用和改变

6、在常人手里有心栽花花不开,而园艺工程师能做到有心栽花花盛开。可见()

A、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差别 B、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受主客观条件制约

C、人努力程度如何是成功与否的前提D、人们只有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7、“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明哲理是()

⑴梦是客观事物作用于脑留下的印象,以梦的形式剪接组合而成 ⑵梦境的素材在客观世界都能找到

⑶梦是一种意识活动,但归根到底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

⑷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A、⑴⑵⑷ B、⑴⑵⑶ C、⑵⑶⑷ D、⑴⑶⑷

8、“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山腰点桐,山下务农“,”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这些农谚告诉我们()

A、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基础 B、要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要善于承认矛盾

9、”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哲学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

A、本质和现象 B、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 C、真象和假象 D、真理与谬误

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哲学角度理解,它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书本和实践都是认识的来源

C、既要学习间接经验,又要获得直接经验 D、书本知识越多,实践经验越丰富

11、”名师出高徒“包含的主要哲学道理是()

A、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B、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D、外因对事物发展不仅是不可缺少的,有时甚至起非常重大的作用

12、”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一谚语包含这样哲理()

A、按照木头的纹理劈柴就会势如破竹,迎刃而解

B、做任何事情,如果不尊重客观规律,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劳而无功

C、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D、客观规律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3、”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这一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A、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B、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定认识 D、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14、俗语说:”花在树则生,离树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A、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局部的性质和意义体现离不开整体

C、既要通观全局,又要照顾局部 D、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5、”心动不如行动“,主要体现了()

A、认识的根本任务是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D、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16、”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这俗语蕴含的哲理是()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17、”听其言,观其行,知其心“。这句俗语反映认识论的道理是()

A、认识了现象就等于认识了本质 B、任何现象都能反映本质

C、透过现象能够认识本质 D、现象和本质总是一致的

18、”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

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

C、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D、是形而上学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19、”知人难,知己更难“。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人们的认识具有局限性,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知己“属主观唯心主义 D、对自己一分为二需要毅力和勇气

20、”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这一段话主要体现了()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D、矛盾着的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21、”万变不离其宗“,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A、现象总是表现本质的,不表现为本质的现象是不存在的 B、要以不变应万变,以不动制万动

C、现象存在于本质之中,静止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运动离不开静止,静止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2、对于神灵,有人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

A、是正确的,它否认了神灵的存在 B、是错误的,它肯定了神灵的存在

C、是正确的,它看到了观念是可以改变的 D、是错误的,因为神灵的有无是个无法确定的问题

23、中国的民间谚语说:”瑞雪兆丰年“。这一说法()

A、属于人们主观臆造的联系 B、反映了农作物与气候,环境联系密切 C、说明农作物收成好坏是”天“主宰的 D、否认联系的客观性,是一种无根据的猜测

24、俗语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创造条件,化难为易,走向成功

B、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难事,就怕有人有心制造麻烦与困难

C、只要有决心和干劲,什么难事都可以化为易事而获得成功

D、世界上事情本身无所谓难与易,是有些人的心里有难易

25、”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与君指上听?"这一首古诗体现了()

(1)联系的观点(2)矛盾的观点(3)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A(1)(2)(4)B(1)(2)(3)C(2)(3)(4)D(1)(2)(3)(4)

答案(俗语哲理)

1-5 BADBA 6-10 DBCAD 11-15 DBABB 16-20 BCCDB 21-25 ABBAB

第二篇:俗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俗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1、常言道:“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两句话共同反映了唯物论中的()原理 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2、上述两句话共同反映了辩证法中的()原理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D、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结果

3、“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俗语体现的哲理是()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⑵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 ⑶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⑷辩证法思想 A、⑴ B、⑴⑵ C、⑴⑵⑶ D、⑴⑵⑶⑷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据此回答

4、这一说法的哲学寓意是()A、人在客观事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事物的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5、在有的情况下:“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是因为()A、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B、从实际出发是我搞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C、事物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利用和改变

6、在常人手里有心栽花花不开,而园艺工程师能做到有心栽花花盛开。可见()A、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差别 B、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受主客观条件制约 C、人的努力程度如何是成功与否的前提 D、人们只有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7、“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明哲理是()⑴梦是客观事物作用于脑留下的印象,以梦的形式剪接组合而成 ⑵梦境的素材在客观世界都能找到 ⑶梦是一种意识活动,但归根到底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 ⑷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A、⑴⑵⑷ B、⑴⑵⑶ C、⑵⑶⑷ D、⑴⑶⑷

8、“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山腰点桐,山下务农”,“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这些农谚告诉我们()A、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基础 B、要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要善于承认矛盾

9、“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哲学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A、本质和现象 B、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 C、真象和假象 D、真理与谬误

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哲学角度理解,它强调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书本和实践都是认识的来源 C、既要学习间接经验,又要获得直接经验 D、书本知识越多,实践经验越丰富

11、“名师出高徒”包含的主要哲学道理是()A、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B、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D、外因对事物发展不仅是不可缺少的,有时甚至起非常重大的作用

12、“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一谚语包含这样哲理()A、按照木头的纹理劈柴就会势如破竹,迎刃而解 B、做任何事情,如果不尊重客观规律,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劳而无功 C、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D、客观规律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3、“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这一谚语的哲学寓意是()A、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B、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定认识 D、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14、俗语说:“花在树则生,离树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A、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局部的性质和意义体现离不开整体 C、既要通观全局,又要照顾局部 D、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5、“心动不如行动”,主要体现了()A、认识的根本任务是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D、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16、“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这俗语蕴含的哲理是()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17、“听其言,观其行,知其心”。这句俗语反映认识论的道理是()A、认识了现象就等于认识了本质 B、任何现象都能反映本质 C、透过现象能够认识本质 D、现象和本质总是一致的

18、“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 C、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D、是形而上学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19、“知人难,知己更难”。从哲学上看,是因为()A、人们的认识具有局限性,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知己”属主观唯心主义 D、对自己一分为二需要毅力和勇气

20、“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这一段话主要体现了()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D、矛盾着的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21、“万变不离其宗”,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A、现象总是表现本质的,不表现为本质的现象是不存在的 B、要以不变应万变,以不动制万动 C、现象存在于本质之中,静止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运动离不开静止,静止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2、对于神灵,有人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A、是正确的,它否认了神灵的存在 B、是错误的,它肯定了神灵的存在 C、是正确的,它看到了观念是可以改变的 D、是错误的,因为神灵的有无是个无法确定的问题

23、中国的民间谚语说:“瑞雪兆丰年”。这一说法()A、属于人们主观臆造的联系 B、反映了农作物与气候,环境联系密切 C、说明农作物收成好坏是“天”主宰的 D、否认联系的客观性,是一种无根据的猜测

24、俗语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创造条件,化难为易,走向成功 B、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难事,就怕有人有心制造麻烦与困难 C、只要有决心和干劲,什么难事都可以化为易事而获得成功 D、世界上事情本身无所谓难与易,是有些人的心里有难易

25、“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与君指上听?”这一首古诗体现了()(1)联系的观点(2)矛盾的观点(3)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A(1)(2)(4)B(1)(2)(3)C(2)(3)(4)D(1)(2)(3)(4)答案(俗语哲理)1-5 BADBA 6-10 DBCAD 11-15 DBABB 16-20 BCCDB 21-25 ABBAB

(俗语哲理)1-5 BADBA 6-10 DBCAD 11-15 DBABB 16-20 BCCDB 21-25 ABBAB

(诗文哲理)1-5 CBABB 6-10 CACCB 11-15 DDDDC 16-20 DCDBC 21-25 ACACA 26-30 ACBCA 31-35 DCCBD 36-40 CCBDC 41-45 AABCB 46-48 ADD

第三篇:俗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俗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1、常言道:“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两句话共同反映了唯物论中的(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原理

2、上述两句话共同反映了辩证法中的(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原理

3、“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俗语体现的哲理是()

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⑵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 ⑶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⑷辩证法思想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据此回答

4、这一说法的哲学寓意是(事物的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5、在有的情况下:“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是因为(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6、在常人手里有心栽花花不开,而园艺工程师能做到有心栽花花盛开。可见(人们只有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7、“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明哲理是()

⑴梦是客观事物作用于脑留下的印象,以梦的形式剪接组合而成 ⑵梦境的素材在客观世界都能找到

⑶梦是一种意识活动,但归根到底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

8、“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山腰点桐,山下务农”,“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这些农谚告诉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9、“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哲学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本质和现象)

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哲学角度理解,它强调的是(书本知识越多,实践经验越丰富)

11、“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一谚语包含这样哲理(做任何事情,如果不尊重客观规律,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劳而无功)

12、“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这一谚语的哲学寓意是(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13、俗语说:“花在树则生,离树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局部的性质和意义体现离不开整体)

14、“心动不如行动”,主要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15、“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这俗语蕴含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6、“听其言,观其行,知其心”。这句俗语反映认识论的道理是(透过现象能够认识本质)

17、“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18、“知人难,知己更难”。从哲学上看,是因为(对自己一分为二需要毅力和勇气)

29、“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这一段话主要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0、“万变不离其宗”,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现象总是表现本质的,不表现为本质的现象是不存在的)

21、对于神灵,有人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它肯定了神灵的存在)

22、中国的民间谚语说:“瑞雪兆丰年”。这一说法(反映了农作物与气候,环境联系密切)

23、“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与君指上听?”这一首古诗体现了((1)联系的观点(2)矛盾的观点(3)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第四篇:俗语哲理选择题

俗语哲理选择题

1、常言道:“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两句话共同反映了唯物论中的()原理

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2、上述两句话共同反映了辩证法中的()原理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D、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结果

3、“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俗语体现的哲理是()

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⑵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

⑶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⑷辩证法思想

A、⑴ B、⑴⑵ C、⑴⑵⑶ D、⑴⑵⑶⑷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据此回答

4、这一说法的哲学寓意是()

A、人在客观事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事物的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5、在有的情况下:“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是因为()

A、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B、从实际出发是我搞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C、事物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利用和改变

6、在常人手里有心栽花花不开,而园艺工程师能做到有心栽花花盛开。可见()

A、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差别

B、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受主客观条件制约

C、人的努力程度如何是成功与否的前提

D、人们只有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7、“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明哲理是()

⑴梦是客观事物作用于脑留下的印象,以梦的形式剪接组合而成⑵梦境的素材在客观世界都能找到

⑶梦是一种意识活动,但归根到底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

⑷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A、⑴⑵⑷ B、⑴⑵⑶ C、⑵⑶⑷ D、⑴⑶⑷

8、“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山腰点桐,山下务农“,”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这些农谚告诉我们()

A、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基础

B、要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要善于承认矛盾

9、”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哲学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

A、本质和现象 B、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

C、真象和假象 D、真理与谬误

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哲学角度理解,它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书本和实践都是认识的来源

C、既要学习间接经验,又要获得直接经验

D、书本知识越多,实践经验越丰富

11、”名师出高徒“包含的主要哲学道理是()

A、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B、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D、外因对事物发展不仅是不可缺少的,有时甚至起非常重大的作用

12、”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一谚语包含这样哲理()

A、按照木头的纹理劈柴就会势如破竹,迎刃而解

B、做任何事情,如果不尊重客观规律,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劳而无功

C、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D、客观规律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3、”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这一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A、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B、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定认识 D、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14、俗语说:”花在树则生,离树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A、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局部的性质和意义体现离不开整体

C、既要通观全局,又要照顾局部 D、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5、”心动不如行动“,主要体现了()

A、认识的根本任务是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D、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16、”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这俗语蕴含的哲理是()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17、”听其言,观其行,知其心“。这句俗语反映认识论的道理是()

A、认识了现象就等于认识了本质 B、任何现象都能反映本质

C、透过现象能够认识本质 D、现象和本质总是一致的

18、”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

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

C、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D、是形而上学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19、”知人难,知己更难“。从哲学上看,是因为()A、人们的认识具有局限性,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知己“属主观唯心主义

D、对自己一分为二需要毅力和勇气

20、”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这一段话主要体现了()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D、矛盾着的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21、”万变不离其宗“,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A、现象总是表现本质的,不表现为本质的现象是不存在的 B、要以不变应万变,以不动制万动

C、现象存在于本质之中,静止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运动离不开静止,静止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2、对于神灵,有人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

A、是正确的,它否认了神灵的存在 B、是错误的,它肯定了神灵的存在

C、是正确的,它看到了观念是可以改变的

D、是错误的,因为神灵的有无是个无法确定的问题

23、中国的民间谚语说:”瑞雪兆丰年“。这一说法()

A、属于人们主观臆造的联系

B、反映了农作物与气候,环境联系密切

C、说明农作物收成好坏是”天“主宰的

D、否认联系的客观性,是一种无根据的猜测

24、俗语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创造条件,化难为易,走向成功

B、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难事,就怕有人有心制造麻烦与困难

C、只要有决心和干劲,什么难事都可以化为易事而获得成功

D、世界上事情本身无所谓难与易,是有些人的心里有难易

25、”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与君指上听?"这一首古诗体现了()(1)联系的观点(2)矛盾的观点(3)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A(1)(2)(4)B(1)(2)(3)C(2)(3)(4)D(1)(2)(3)(4)

参考答案

1-5 BADBA

6-10 DBCAD

11-15 DBABB 16-20 BCCDB

21-25 ABBAB

第五篇:俗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俗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1、常言道:“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两句话共同反映了唯物论中的()原理 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2.上述两句话共同反映了辩证法中的()原理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矛盾是普遍存在地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D、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结果

3.“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俗语体现的哲理是()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⑵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

⑶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⑷辩证法思想 A、⑴ B、⑴⑵

C、⑴⑵⑶

D、⑴⑵⑶⑷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据此回答 4.这一说法的哲学寓意是()A、人在客观事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B、事物的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5.在有的情况下:“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是因为()

A、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B、从实际出发是搞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C、事物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利用和改变

6.在常人手里有心栽花花不开,而园艺工程师能做到有心栽花花盛开。可见()

A、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差别 B、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受主客观条件制约 C、人的努力程度如何是成功与否的前提

D、人们只有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7.“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明哲理是()

⑴梦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留下的印象,以梦的形式剪接组合而成 ⑵梦境的素材在客观世界都能找到

⑶梦是一种意识活动,但归根到底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 ⑷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A、⑴⑵⑷ B、⑴⑵⑶

C、⑵⑶⑷

D、⑴⑶⑷

8.“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山腰点桐,山下务农”,“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这些农谚告诉我们()A、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基础 B、要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要善于承认矛盾

9.“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哲学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A、本质和现象

C、真象和假象

B、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 D、真理与谬误

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哲学角度理解,它强调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书本和实践都是认识的来源

C、既要学习间接经验,又要获得直接经验 D、书本知识越多,实践经验越丰富

11.“名师出高徒”包含的主要哲学道理是()

A、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B、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D、外因对事物发展不仅是不可缺少的,有时甚至起非常重大的作用 12.“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一谚语包含这样哲理()A、按照木头的纹理劈柴就会势如破竹,迎刃而解

B、做任何事情,如果不尊重客观规律,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劳而无功

C、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D、客观规律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3.“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这一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A.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B、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定认识 D、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14.俗语说:“花在树则生,离树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A、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局部的性质和意义体现离不开整体 C、既要通观全局,又要照顾局部 D、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5.“心动不如行动”,主要体现了()A、认识的根本任务是实践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16.“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这俗语蕴含的哲理是()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 C、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17.“听其言,观其行,知其心”。这句俗语反映认识论的道理是()A、认识了现象就等于认识了本质 B、任何现象都能反映本质 C、透过现象能够认识本质

D、现象和本质总是一致的

18.“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

C、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D、是形而上学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19.“知人难,知己更难”。从哲学上看,是因为()A、人们的认识具有局限性,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知己”属主观唯心主义

D、对自己一分为二需要毅力和勇气

20.“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这一段话主要体现了()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D、矛盾着的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21.“万变不离其宗”,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A、现象总是表现本质的,不表现为本质的现象是不存在的 B、要以不变应万变,以不动制万动

C、现象存在于本质之中,静止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运动离不开静止,静止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2.对于神灵,有人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A、是正确的,它否认了神灵的存在B、是错误的,它肯定了神灵的存在 C、是正确的,它看到了观念是可以改变的D、是错误的,因为神灵的有无是个无法确定的问题

23.中国的民间谚语说:“瑞雪兆丰年”。这一说法()A、属于人们主观臆造的联系

B、反映了农作物与气候、环境联系密切 C、说明农作物收成好坏是“天”主宰的 D、否认联系的客观性,是一种无根据的猜测

24.俗语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创造条件,化难为易,走向成功 B、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难事,就怕有人有心制造麻烦与困难 C、只要有决心和干劲,什么难事都可以化为易事而获得成功 D、世界上事情本身无所谓难与易,是有些人的心里有难易 答案(俗语)

1-5BADBA 6-10DBCAC 11-15 DBABB 16-20BCCDB 21-24ABBA)

下载2010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选择题锦集之四:俗语中的哲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选择题锦集之四:俗语中的哲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菏泽市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会议

    菏泽市高三政治 二轮复习会议在鄄城一中召开 2013年3月15日至16日,菏泽市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会议在鄄城一中召开,会议围绕“高三二轮复习备考”这一主题,首先听取了鄄城一中刘丹......

    高三政治二轮专题复习思路探析

    高三政治二轮专题复习思路探析-------以党和政府专题为例一、知识梳理与回顾课前学生预习,梳理知识结构,课堂展示。如下:学生点评补充,教师点拨(略)。二、明确考点1.中国共产党领......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八学案(范文大全)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学案 专题八 当代国际社会 【考情分析 明确考向】 见复习材料 【主干梳理知识构建】 见本单元主干知识讲义 【热点探究 能力提升】 探究问题一 “神九”与......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学案总结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一 1.中国人民银行于2015年11月12日起发行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这意味着( ) ①国家有权规定人民币的面值以及实际购买力 ②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备考经验交流

    黄陂区2011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备考经验交流一、本区复习备考的做法 我区在教研室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区一中的龙头作用,形成了团结协作,资源共享,积极探讨,共同进步的备考风格。具......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备考计划

    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高三政治备考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年级组的计划目标为统帅,以高考政治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教......

    高三政治复习(教师)选择题计算汇总

    高考政治计算题汇总 通过对高考计算题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考更加注重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这是历年高考政治试题命制过程中比较稳定的方面;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更加突出对学生综......

    高三二轮复习指导

    高三二轮复习指导 距离高考还有150天,也进入了高三的二轮复习,针对同学们复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我想需要给他们以下的特别指导。 一、作文的提高 有同学提出了这个问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