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五章:宪法练习题(基本权利与义务)
宪法练习题(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公民 2.宗教信仰自由 3.基本权利
4.选举权
5.国籍基本义务 7.庇护权
8.平等权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1.现行宪法第5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上的特权。
A.宪法和法律 B.国家政策
C.行政法规 D.地方性法规
2.现行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A.人身自由 B.住宅
C.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D.人格尊严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关于它的具体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不准确的?
A.社会成员享有相同的立法表决权
B.法律以同样的标准对待所有社会成员
C.反对任何在宪法和法律之外的特殊权利
D.禁止歧视任何在社会关系中处于弱势的社会成员
4..根据我国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我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遭受自然灾害时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B.我国公民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其出版自由也被剥夺
C.我国公民有信仰宗教与公开传教的自由
D.我国公民有任意休息的权利
1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
A.环境权
B.平等权
C.出版自由
D.受教育权
13.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选项中哪一种情况不是公民获得物质帮助权的条件?
A.公民在年老时
B.公民在疾病时
C.公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时
D.公民在丧失劳动能力时
14..关于《宪法》对人身自由的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A.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B.生命权是《宪法》明确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属于广义的人身自由权
C.禁止非法搜查公民身体
D.禁止非法搜查或非法侵入公民住宅
(二)多选题
1、下列选项中,哪些选项属于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文化权利()? A、科学研究自由 B、出版自由
C、文艺创作自由 D、结社自由
2、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保护的表述,哪些是是正确的()? A、年满18周岁的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宪法规定了对华侨、归侨权益的保护,同时也规定对侨眷权益的保护
C、宪法对建立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未加以规定
D、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
3、以下对我国公民的物质帮助权理解正确的是()
A、该权利是一项受益权,享受者不一定具有劳动者的身份
B、成为该权利主体的前提是权利的享受者必须对社会作出过贡献
C、对暂时丧失劳动能力的公民也可以成为该权利的主体
D、年老的、患有疾病的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中国公民都可以成为该权利的主体
4、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有关我国公民权利的表述是正确的?()A、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B、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C、任何国家机关在接到公民提出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后,都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D、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造成损失的,受害人有依法请求赔偿的权利
5、我国《宪法》第33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下对平等权的理解正确的有()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而不是指立法上的平等
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意味着要取消一切差别,各方面都应做到绝对均等
C、“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公民权利能力上的平等,而不是行为能力上的平等
D、“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只是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的平等,并不意味事实上的平等
6、根据我国现行宪法和法律,下列哪些人可以具有中国国籍?()A、张某出生在中国澳门,父亲为意大利人,母亲为中国人
A.受教育权
B.财产权
C.继承权
D.劳动权
19.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哪些说法不正确?
A.为了收集“第三者插足”的证据,公民可以委托私人调查机构以各种形式对“第三者”进行跟踪
B.为了收集犯罪证据,公民可以委托法官对犯罪嫌疑人的通信进行监听
C.商场保安人员有权根据商场的规定,对“盗窃嫌疑人”当场进行搜身检查
D.商场保安人员有权对拒绝搜身检查的顾客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
20.下列有关我国公民权利的表述哪些符合宪法的规定?
A.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B.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C.任何国家机关在接到公民提出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后,都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
D.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造成损失的,受害人有依法请求赔偿的权利
21.刘某系某乡女村民,已生育三个女儿,现在又怀上了第四胎。乡、村两级干部决心把她作典型处理。于是,在某日一大早便破门而入,将还在睡梦中未及穿戴整齐的刘某强行带到村委会教育了一整天,并决定取消其读小学三年级的女儿“三好学生”的称号。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乡村干部的行为侵犯了刘某作为公民的哪些宪法权利?
A.人身自由
B.住宅不受侵犯
C.受教育的权利
D.人格尊严
22.根据宪法和法律,下列哪些表述是不正确的?
A.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科学研究的自由
B.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艺术创作的自由
C.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出版著作的自由
D.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23.某县人民法院审理一民事案件过程中,要求县移动通信营业部提供某通信用户的电话详单。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说法何者为正确?
A.用户电话详单属于宪法保护的公民通信秘密的范围
B.县人民法院有权要求县移动通信营业部提供任何移动通信用户的电话详单
C.县移动通信营业部有义务保护通信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D.县人民法院有权检查任何移动通信用户的电话详单
24、①美国《独立宣言》与《美国联邦宪法》给予了人权充分保障
②法国《人权宣言》明确宣布“人们生来并且始终是自由的,并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该宣言成为此后多部法国宪法的序言
D.《宪法》的空间效力及于国土全部领域,是由主权的唯一性和不可分割性决定的
三、判断说明题
1.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2.宪法规定:国家保障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3.宪法规定,对公民的申诉、控告、检举和实际困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认真对待,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四、简答题、1. 人身自由的基本含义?
2.何谓人权,人权的三个发展阶段,人权与公民权之间的关系。3.试述平等权。
4.简述公民的人身自由。
5.简述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
第二篇:宪法第五章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答案
宪法练习题(第五章)(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民,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自然人,作为法律概念,公民依法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同时,承担宪法所规定的义务。
2.宗教信仰自由,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有信教自由和不信教自由;信此宗教自由和信彼宗教自由;在同一宗教内,有信此教派自由也有信彼教派自由;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自由,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自由;有按宗教仪式信教自由,也有不按宗教仪式信教自由。
3.基本权利,由宪法赋予公民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表明了公民的宪法地位,反映了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相互关系,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运行的基础。
4.选举权,是指选民依法选举代议机关代表和特定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的权利。
5.国籍,是指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国籍反映了一个人同某一特定国家固定的法律联系。基本义务,公民的基本义务即宪法义务,是指由宪法规定的,为实现公共利益,公民必须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必要性。它是公民对他人、社会和国家的首要法律义务,是国家和社会创制公民普通法律义务的应当性宪法依据。
7.庇护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因为政治原因要求避难的外国人,可以给予受庇护的权利。庇护权,又称为“政治避难权”、“居留权”,是指一国公民因政治原因请求另一国准予其进入该国居留,或者已进入该国请求在该国居留,经该国政府批准而享有不被驱逐或不被引渡的权利。
8.平等权,是指公民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不合理的差别对待,要求国家给予同等保护的权利。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公民一切其他权利实现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基本原则。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1.A 2.D 3.A 4.B.5.D
6、D 7.D 8.B 9.A 10.C 11.C 12.A
13.C 14.B
(二)多选题
1、AC
2、BD
3、ACD
4、ABD
5、ACD
6、ABC 7.AB 8.ABCD 9.ABD 10.ACD 10.ABD 11.ABCD
12.ABCD 13.ACD 14.CD `15.AB 16.ABCD 17,.ABCD 18.BC 19.ABCD 20.ABD 21.ABD 22.ABD 23.AC 24.ABC 25.BD 26.BCD
27.BCD(正确的)
28.ABD
三、判断说明题
1.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正确。
2.宪法规定:国家保障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映了公民权利与国家机构之间的价值取向,亦即由国家机构管理人民改变为国家机构的权力来自人民。第二,公民基本权利的条款有所增加,内容更加充实具体。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条款1954年宪法是14条,1975年宪法是2条,1978年宪法是12条,而现行宪法则增加到18条,而且内容更加充分、具体、明确。第三,更加强调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条件。在规定公民基本权利的同时,宪法还确定了相应的物质和法律保障,使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现实基础。
第四,更加强调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的一致性。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宪法还要求公民在行使权利和自由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不可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
4.中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1、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 第一,享有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主体的广泛性。第二,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范围的广泛性。
2、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平等性
第一,公民在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方面一律平等。A、任何公民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一律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B、公民的正当权利和合法利益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国家机关不得以任何理由歧视任何公民,公民有权要求得到平等的对待; C、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以外的特权。第二,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即司法机关根据事实和法律,平等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平等地追究一切违法犯罪的法律责任。
3、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现实性 第一,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内容的现实性。我国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是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的,因而切实可行。具体表现在:一是客观上的确需要而又非确认不可的就坚决予以规定;二是能做到的就规定,能做到什么程度就规定到什么程度。第二,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既有物质保障又有法律保障,因而是可以实现的。
4、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第一,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主体是一致的,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第二,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如劳动、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第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相互促进。公民基本权利的有效保障将促使公民自觉地履行义务,义务的自觉履行将为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扩大创造条件。第四,权利的享有上附有条件,即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5.简述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
1、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宪法第52条)维护国家统一即维护国家主权的独立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同一切分裂祖国的行为进行斗争,是实现公民权的必要条件之一。维护民族团结是指公民有责任维护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和互助关系,同一切迫害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进行斗争。
2、遵守法纪和公德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宪法第53条)
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宪法第54条)
4、保卫祖国义务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宪法第55条)
5、依法纳税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宪法第56条)。
第三篇: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的规定,主管机关接到集会、游行、示威的申请书后,应当在申请举行日期的下列选项中的哪一法定时间之内,将许可或不许可的决定书面通知其负责人?()A.3日
B.2日 C.4日 D.5日 2.我国社会团体的登记管理机关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机关?()A.民政部和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民政部门 B.公安部和县级以上的公安机关 C.司法部和县级以上的司法行政部门 D.民政部和省级以上的人大常委会 3.地方性的社会团体,由所在地下列哪一选项中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A.人民政府 B.上一级人民政府 C.人大常委会 D.公安机关 4.登记管理机关对社会团体的活动行使下列选项中的哪些权力?()A.领导 B.指导 C.监督 D.业务指导 5.迄今为止,我国现行宪法共经历了四次修订,其中,哪次修订规定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内容?()A.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B.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C.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D.20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6.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文化权利?()A.科学研究自由 B.出版自由 C.文艺创作自由 D.欣赏自由 7.非法拆阅邮件或窃听公民电话等通讯内容的行为侵犯了公民下列选项中的哪项权利?()A.通信自由 B.隐私权 C.通讯秘密 D.人格权 8.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科学研究的自由 B.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艺术创作的自由 C.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出版著作的自由 D.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9.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权利是属于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体系中政治自由的范畴?()A.批评建议权 B.宗教信仰自由 C.言论自由 D.平等权
10.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关于劳动的表述中,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劳动是公民谋生的手段 B.劳动是每个公民的职责 C.劳动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D.劳动是公民致富的源泉 答案解析: 1.[答案] B [解析] 我国集会游行示威法第9条规定,主管机关接到集会,游行、示威申请书后,应当在申请举行日期的二日前,将许可或者不许可的决定书面通知其负责人。不许可的,应当说明理由。逾期不通知的,视为许可。因此,B项为正确答案。2.[答案] A [解析] 我国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6杀规定,国务院民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因此,A项为正确答案。3.[答案] A [解析] 我国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7条规定,全国性的社会团体,由国务院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地方性的社会团体,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跨行政区域的社会团体,由所跨行政区域的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因此,A项为正确答案。4.[答案] C [解析] 我国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27条规定,登记管理机关履行对社会团体违反本条例的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对社会团体违反本条例的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等职责。因此,C项为正确答案。5.[答案] D [解析]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对现行宪法第33条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条文为: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力,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6.[答案] B [解析] 我国现行宪法第4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因此,A项“科学研究自由”和 C项“文艺创作自由”均为宪法所明文规定的公民的文化权利,D项“欣赏自由”属于“其他文化活动”之列,也是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文化权利。而B项“出版自由”则属于宪法第35条所规定的政治自由,不属公民的文化权利。
7.[答案] C [解析] 通信自由是指公民与其他主体之间传递信息和信息不受国家非法限制的自由。通信秘密是指对公民的通信(包括信件、电报、电传、电话等各种信息传递方式),他人不得非法隐匿、毁弃、拆阅或者窃听。隐匿或毁弃信件、电报等行为是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拆阅邮件或窃听公民的电话等通讯内容则是侵犯公民的通信秘密。因此,C项为正确答案。8.[答案] C [解析]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政治自由,包括言沦、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而其他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领域的权利和自由如科学研究、艺术创作、宗教信仰等不属于政治范畴,而与政治权利并列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此外,我国《刑法》第54条规定:剥夺政治权利为剥夺下列权利:(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3)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4)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因此,C项中的出版自由属于政治权利,为正确选项。9.[答案] C [解析] 我国现行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因此,C项为正确答案。批评权是指公民有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提出批评意见的权利;建议权则指公民有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权利,他们不属于基本的政治自由,故A项错误。宗教是一种历史现象,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在它存在的条件尚未消失的时候,它还会继续存在,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是指公民依据内心的信念,自愿地信仰宗教的自由。但是,信仰宗教或者从事宗教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服从社会整体利益的要求,它并不是一项政治自由,B项错误。平等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公民其他一切权利实现的基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基本原则。平等权是指公民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给予同等保护的权利。不属于政治权利和自由,故D项错误。10.[答案] C [解析] 宪法第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ABD项无此说法。
第四篇: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在此,我们首先要明确,区别于人民,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一)公民和国籍
1.公民指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这里应该注意的是确定一个自然人属于何国公民的标准是国籍。
2我国国籍法关于国籍取得的规定
(1)我国不承认双重国籍,一旦取得中国国籍,就不得保留外国国籍;一旦具有外国国籍,即不具有中国国籍。
(2)国籍的出生取得(《国籍法》第4-6条)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父母无国籍或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3)注意国籍法第12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和现役军人,不得退出中国国籍。
(二)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概念 一.平等 权
平等权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同等保护的权利。平等权首先表现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二.政治权利和自由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指选民依法选举或被选举为代议机关代表和特定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的权利。在我国,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但是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二)言论自由
1.言论自由是指公民有权通过各种语言形式,针对政治和社会中的各种问题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言论自由不限于口头形式,还包括书面形式、广播电视等。
2.言论自由的限制:不得侮辱、诽谤、诬告陷害他人,不得泄露国家机密、商业秘密、他人隐私。
(三)出版自由
1997年国务院通过的《出版管理条例》规定:反对宪法基本原则的、危害国家主权和统一的、危害国家安全的、破坏民族团结的、泄漏国家机密的、有黄色或暴力及不道德内容的、侮辱诽谤的和其他有害出版物不属于出版自由保护的范围。
(四)结社自由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社会团体的成立实行核准登记制度。我国社会团体的登记管理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第二,社会团体必须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有关政策。社会团体不得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活动。国家保护社会团体依照其登记的章程进行活动,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
第三,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机关对社会团体的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五)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注意《集会游行示威法》的下列条文:
第6条 集会、游行、示威的主管机关,是集会、游行、示威举行地的市、县公安局、城市公安分局;游行、示威路线经过两个以上区、县的,主管机关为所经过区、县的公安机关的共同上一级公安机关。
第7条 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依照本法规定向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并获得许可。
三.监督权和获得赔偿权
第41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四.宗教信仰自由
第36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五.人身自由
(一)人身自由的概念
第37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二)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三)住宅不受侵犯
(四)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40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六.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权利
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权利主要是一种积极受益权(财产权除外),即要求国家主动予以保障的权利。
(一)财产权
第13条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二)劳动权
劳动权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从事劳动并取得相应报酬的权利。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三)休息权
第43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四)生活保障权
生活保障权是指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达到一定年龄和一定工龄后离职休息,并依法享有相应的生活待遇的权利。
(五)物质帮助权
第45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
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六)受教育权
受教育权是指公民平等地享受教育的权利。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七)文化权利和自由
第47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七.特定主体的权利
(一)妇女权利
第48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
(二)婚姻、家庭、母亲、儿童、老人的权利
第49条【婚姻家庭制度】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三)华侨的正当权益、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
第50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四)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第32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因为政治原因要求避难的外国人,可以给予受庇护的权利。
第五篇: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教案
第一节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保护人权是宪法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以人权为基础形成的宪法权利是宪法教学的最重要内容。学习本章内容,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人权和公民权基本理论,把握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的关系,强化权利意识和宪政民主观念。【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人权和公民权基本概念
2.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的关系
教学难点: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的关系 【司法考试考点】
国籍的取得与丧失;公民与人民的区别;八大基本权利;五大基本义务;人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教学方法、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案例式教学 教学学时:1学时 【教学内容】
宪法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一、国籍
(一)国籍是自然人被确定属于某一国家成员的法律上的资格或者身份,是区分本国人和外国人的惟一标准。国籍具有对内和对外两种意义。对内的意义是,一个人一旦取得某一国家的国籍后,就可以享受该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也承担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对外的意义是,具有某一国家国籍的人,其合法权益受到该国家的外交保护。
(二)国籍的取得方式有两种:
1、出生取得国籍方式:有三种。
A、血统主义原则,就是一个人出生时以父母的国籍为依据确定其国籍;
B、出生地主义原则,就是以一个人的出生地所属的国家为依据确定其国籍;
C、采用血统主义与出生地主义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其国籍。
我国采用以血统主义为主、出生地主义为辅的混合主义原则,包括三项内容:一是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的具有中国国籍;二是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的,他依然具有中国国籍;但若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且定居外国,本人出生即有外国国籍的,则不具有中国国籍;三是父母无国籍,或国籍不明,且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的,具有中国国籍。
2、继有取得国籍方式:
外国人或无国籍人申请加入中国国籍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申请人须愿意遵守中国宪法和法律;二是须出于本人自愿。且同时必备以下条件:①申请人是中国人的近亲属;②申请人定居在中国;③有其他正当理由,例如享有在中国政治避难的权利等。只要具备上述前提并符合上述条件,就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国籍。若本人未满18周岁,可由监护人或其他法定代理人代为办理申请手续。在国内,可以向当地市、县公安局申请;在国外,可向中国外交代表机关或领事机关申请。上述机关负责受理申请并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然后由中国公安部审批。公安部批准并由有关公安机关发给证书后,申请人取得中国国籍,就丧失了外国国籍。
二、公民
(一)公民的概念
公民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自然人。各国普遍的做法是,将取得国籍作为取得本国公民资格的法律条件。公民的概念在我国的使用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解放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使用的是“人民”和“国民”两个概念。1953年的选举法开始使用“公民”作为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主体。1954年宪法正式使用“公民”作为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体。1975年宪法和1978年宪法沿用了这一称谓。1982年宪法也使用了这一称谓。根据本条的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公民”与“人民”的区别
在宪法学上,我国的“公民”与“人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属性不同。公民是法律概念,他是和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相对应的一个法律概念。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它对应的词是敌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在现阶段,依据《宪法》序言第10段的规定,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所以公民和人民是两个不同属性的词。
2、范围不同。公民和人民所指的范围不同。二者是一个包含关系。公民的范围大?还是人民的范围大?当然是公民的范围大,公民当中不仅包含了人民,还包括了取得了这个国家国籍的犯人、精神病患者、未成年人,当然还包括拥有我国国籍的敌对分子。他的范围要比人民的范围大。并且公民的范围固定,只要具有中国国籍,你就是中国公民。
因为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不同的政治任务和政治需求,人民的概念是发生变化的。比如抗战时期所讲的人民和解放时期所讲的人民,是不是一个范围呢?抗战时期的政策是减租减息,地主实际上是包含在人民的范围当中的。到解放战争时期,地主是作为斗争的对象的。所以公民和人民的范围是不同的。
3、引起的法律后果不同。公民当中的人民,是完全的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而公民当中敌人的权利和义务都受到限制。比如说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他不享有政治权利当中的选举被选举权。有些义务是不能承担的,比如说为国家服兵役的义务。
4、公民通常所表达的是个体的概念,人民所表达的是集体概念。
三、权利和义务
(一)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含义:
1、权利,就是人们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实现某种愿望或获得某种利益的可能性。公民的基本权利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在国家生活中享有的最主要的最基本的权利。特点有:A、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国家权利体系中的基础。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普通法的立法依据,普通法律不能与宪法相抵触,那宪法当中规定的基本权利就成为一个国家其它法律规定公民具体的权利的立法依据和基础。B、是稳定的权利体系。因为宪法本身具有稳定性,所以宪法本身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也具有稳定性,不会轻易改变。C、基本权利具有不可转让性。宪法里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体现了公民的法律身份、公民的法律地位,不可转让,只能被剥夺,不能自动放弃。
2、义务也就是公民按照宪法和法律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的某种责任。基于这种责任,公民必须为一定行为,否则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这里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形式。例如: 法律要求消防人员在火灾现场必须救火,这就是对消防人员提出作为要求,那消防员的义务就是积极救火,如果消防人员不作为,那就是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是作为。咱们再说说不作为,法律规定不得假冒他人注册商标,A的义务就是不得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那如果A实施了假冒他人注册商标之行为,就是触犯了法律。理解了作为与不作为,大家还要知道,公民义务是基于国家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公民对于义务的履行不具有选择性。法律强执行规定是指法律规定必须这样做,不能这样做的条款,具体体现为“应当怎样怎样”、“不得怎样怎样”,例如“转让房屋所得应当依法纳税”,这是要求作为。“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不得结婚”,这是要求不作为。这些都属于法律强执行规定。
3、我们把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称做基本权利和义务,它是公民最主要的、必不可少和最低限度的权利和义务。是公民享有其他法律规定的具体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基础。
(二)我国公民的八大基本权利:
1、公民的平等权;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监督权;
5、人身自由;
6、文化教育权利、7、社会经济权利
8、特定主体(妇女、老人、儿童受国家的保护;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权利和利益。)
(三)我国公民的五大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
四、公民权与人权(一)人权的概念
人权是指作为自然的、社会的人所固有的权利,包括生存权、发展权及公民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享有的权利。
人权在法律上往往表现为具体的公民权利。公民权是公民权利的简称,与我国宪法中的公民基本权利的概念是一致的,只不过公民基本权利是8个最基本的权利,公民权的涵义更广泛些。案例:上海“钓鱼执法”案件
今年10月14日晚,上海某公司司机孙中界驾驶面包车行驶在路上时,遇到一男子衣着单薄恳求搭车,男子上车几分钟后,孙中界的车即被两辆车包围、逼停,随即孙中界被指认涉嫌黑车经营,被罚款1万元。
孙中界回公司后遭遇指责。他认为自己遭遇了“钓鱼”执法,他无法接受自己做了好事反被冤枉,遂用菜刀切断左手小指以示清白。此事引发极大关注,一时间,针对“钓鱼执法”的追问占据各大媒体头条位置。
10月26日,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召开新闻通气会,公布处理意见。浦东新区区长姜木梁在会上表示,“10·14”事件中确实存在使用不正当取证手段,浦东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10月20日公布的调查结论与事实不符,浦东新区政府为此向社会公众公开道歉。■点评: 法治建设为何要靠血的代价来推动?这促使我们思考今天的法治建设,应当由个案的纠错转向健全宪法人权保障机制、确立良好的宪法运行机制和制度安排,充分尊重公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国家权力的监督与制约。
案例:江苏先育后婚考公务员者遭拒录事件
徐州女考生王莹于今年2月,报考了江苏省的公务员考试,王莹在笔试、面试、体检阶段都顺利通过,但在政审阶段由于此前“未婚生育”,属非婚生育,最终被组织部门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为由淘汰。9月7日,王莹向徐州市中级法院提交了诉状,分别将铜山县委组织部以及徐州市泉山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诉至法院。徐州市中级法院认为“铜山县委组织部并非行政主体”,裁定对该案不予受理,同时告知王莹到徐州市泉山区法院起诉泉山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点评: 《公务员法》规定了录用公务员的条件,以及不能录用的情形。本案当事人所在地的组织部门在政审时把她刷掉了,我理解主要是认为她未婚先育、品行不良好。将一个本属于个人私生活的隐私问题作为考察职业能力的条件,本身即构成了歧视。
五、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一)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
广泛性表现在:第一,享有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主体非常广泛。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绝大多数人是国家的主人,这就决定了在我国,享有权利的主体非常广泛。我国现阶段的权利主体包括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以及其他服从国家法律的人;即使那些极少数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也仍然享有与其身份相适应的公民权利。比如根据法律规定,罪犯除依法被剥夺或限制的权利以外,享有申诉权、辩护权、合法财产不受侵犯权、控告权与检举权等等。第二,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的范围非常广泛。根据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人身等各个方面。从基本权利体系来看,包括政治权利、人身权利、宗教信仰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等等。随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与自由的范围将得到进一步扩大。
(二)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平等性表现在:第一,公民在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方面一律平等。具体说来,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出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职位高低,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一律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公民的正当权利和合法利益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国家机关不得以任何理由歧视任何公民,公民有权要求得到平等的对待和服务;
3、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以外的特权,任何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第二,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也就是说,司法机关必须根据事实和法律,平等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平等地追究一切违法犯罪的法律责任。比如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三)公民权利和自由的现实性
现实性表现在:第一,实事求是的精神。具体表现为:
1、现实中迫切需要的,就明确予以规定;
2、坚持价值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原则;
3、虽应规定,但根据我国国情在长时间内做不到,就不予确认;
4、权衡利弊,不适合规定的就不规定。
第二,具有物质和法律的保障性。任何权利和自由的实现都离不开物质和法律作为后盾,我国宪法中规定了公民广泛的自由和权利,同时又采取许多措施来保障这些权利和自由的实现。
(四)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一致性表现在:第一,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主体是一致的。我国现行宪法第33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在一般情况下,不允许某些公民只享受权利,而另一些公民则只履行义务。
第二,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如劳动、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第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公民基本权利的有效保障将促使公民自觉地履行义务,公民义务的自觉履行将为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扩大创造条件。
六、公民行使权利和自由的原则
宪法确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并保障在现实中得以实现和受到尊重的权利和自由,这是民主宪政的基本要求。但应当注意,权利和自由并不是没有限制,任何权利和自由的行使都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其他相应的条件的限制。
我国现行《宪法》第51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是防止滥用权利的限制性规范,也是我国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和自由的一条总的指导原则。
总之,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会受到限制,但我们也要注意,限制不是为了消灭权利和自由,而是必须适当且不涉及权利和自由的本质内容。
小结:通过本节课我们知道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指宪法规定的公民最主要的、必不可少的和最低限度的权利和义务,在公民权利义务体系中处于核心和基础地位,是公民在国家中所处地位的反映。
知道了宪法明确规定我国公民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规定了我国公民应当履行的基本义务。对于这些权利和义务,我们了解了其特点是: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平等性、现实性、一致性。【课堂训练】
1、如何取得一国国籍?
2、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含义
3、公民享有哪些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4、分析讨论:有人说:“既然宪法和法律给了我的权利,那么我就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你认为对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