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星际穿越》中的物理学
《物理学基础与前沿专题》课程论文
题目:《星际穿越》中的物理学
姓 名:
林亚南 学 号: SY140954 年 级: 2014 院 系:
理学院 专 业:
学科教学(物理)专业 任课教师: 邹斌
2014年
12月日
《星际穿越》中的物理学
一、为什么宇宙飞船要旋转?
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首先简单解释一下对于在太空飞行的宇航员来说何谓 “失重”。下面是一些关键点:
(1)太空里仍有万有引力;
(2)当宇航员(和飞船)只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加速时,宇航员就会有失重感;
(3)对于宇航员来说,这种感觉就像重力“消失”了;
(4)但人类并不怎么能感觉到重力,因为它作用于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部分。
事实上,我们将重量和接触到的外力,例如地面支撑我们的力,联系起来。我们称这种力为“表观重量”(apparent weight)。
飞船当然受到引力,但引力都用来改变飞船的速度了。宇航员感到的“失重”,失去的其实是表观重量。而解决失重感的方法,就是对物体施加某种力,使之具有表观重量。
图1 地球上与飞船上的宇航员所受的力
上面的图中有两个宇航员。左边那个站在地球上,右边那个站在宇宙飞船里。如果宇航员处于引力非常小的地方(如深空),唯一使他“感受到重量”的方法办法就是令地面对他施加支持力。这种情况下,右边的宇航员也能像左边的一样感受到重量。
那么要如何在太空里对宇航员施加这个力呢?这就要从力的性质入手了。大家对下面这个公式应该十分熟悉:
这个公式表明物体会在其受到的(净)合力下加速。力和速度都是矢量,现在我们只研究极短时间内物体的运动状况。在这个极短的时间段内,物体的平均加速度是:
图2 宇宙飞船中的宇航员的速度
做圆周运动需要加速度,这一点其实我们早就知道了——每次开车转弯时,你都能感受到这股沿着角加速度方向的力。宇宙飞船在旋转时的原理亦是如此。宇航员(在旋转飞船里)受到的表观重量只取决于两点——圆周的半径和旋转的速度(通常用角速度ω表示)。以合适的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飞船里的宇航员也可以获得表观重量。下面是在旋转飞船里的表观重量的表达式(用重力加速度g来衡量):
大的宇宙飞船(半径r比较大)不需要转得太快。如果飞船比较小,就要转快一些。
图3 《星际穿越》中的宇宙飞船
二、宇航员能活着穿过虫洞吗?
(一)虫洞是什么?
虽然爱因斯坦和他的助手纳森·罗森(Nathan Rosen)最早不这么叫它,但是虫洞最初的确是他们的智慧结晶。当时他们正在试图用各方法来解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方程,以及用一个纯粹的数学模型来解释整个宇宙,包括重力,以及构成物质的各种粒子。其中包括的一种方法是将空间描述成两个几何面,其间由“桥”连接,而在我们的感知中,这些桥就是粒子。
1916年,另外一位物理学家路德维希·弗拉姆(Ludwig Flamm),同样是在解爱因斯坦的方程的时候,独立发现了这些“桥”。不幸的是,这个“万有理论”并不成功,因为这些“桥”的表现并不像是真正的粒子。但是爱因斯坦和罗森在1935年发表的论文使得“穿越时空结构的隧道”这个概念得以流行,其它物理学家不得不认真地考虑这些隧道带来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学家约翰·惠勒(John Wheeler)在研究“爱因斯坦-罗森桥”的数学模型时,创造了“虫洞”这一术语。他指出,这些桥很像虫子钻过苹果后留下的洞。一只蚂蚁从苹果的一端爬到另一端,选择一是绕着苹果弯曲的表面爬上半圈,选择二则是抄苹果上的虫眼这条小路。想象一下在更高纬的空间里,如果我们所处的三维时空就像是苹果皮一样弯曲着的,那么穿越高维空间实体的“虫洞”,必然可以让我们更快地在三维空间中的两个点之间往返。这听上去有些奇怪,但从数学上来说,这是的确是广义相对论的一个合理的解。
(二)我们能通过由经典的史瓦西黑洞造成的虫洞吗?
惠勒意识到爱因斯坦-罗森桥入口的特性与史瓦西黑洞(Schwarzschild black hole)的描述恰好相符:一个由物质组成的球体,密度大到连光也无法从它的引力场中逃逸。天文学家认定黑洞是存在的,认为大质量恒星核心坍缩之后就会形成它们。所以黑洞可以同时是虫洞,亦即星际旅行之门吗?数学上来说,可能可以——但是没人能活着完成这次旅行。
图4 影片中花朵状的永恒号太空船正在接近虫洞
在史瓦西模型中,黑洞的核心是一个奇点,一个具有无限大密度的,中性的,静止的球体。惠勒计算了如果三维空间中两个相距遥远奇点跨越更高维度相连会发生什么——形象一点儿说,就是两个史瓦西黑洞通过隧道相连。他发现这样的虫洞天生就不稳定,这样的隧道可以形成,但是很快就会收缩“夹止”(即从中收缩断开),重新形成两个独立的奇点。这个过程非常快,隧道从形成到断开的时间如此之短,以至于连光都来不及从中穿过。而且如果宇航员想要从中通过的话,必然会遇到其中的一个奇点——这是件必死无疑的事情,因为奇点巨大的引力会将任何一个试图靠近的人撕得粉碎。
索恩也在这部电影的配套书籍《星际穿越中的科学》中写道:“任何试图穿越(虫洞)的人或物都会在夹止过程中被毁灭。”(三)如果黑洞转起来,形成一个克尔黑洞呢?
当然我们还有选择的余地:广义相对论认为还有可能存在着一种转动着的克尔黑洞(Kerr black hole)。与史瓦西黑洞中的球体不同,克尔黑洞中的奇点是一个环。有一些模型认为,人可以舒服地从这个环的中间通过,就像篮球通过篮筐那样。但是索恩对此观点有诸多异议。在1987年他发表的一篇关于穿越虫洞的论文中,他提出克尔黑洞的喉部具有一个非常不稳定的区域,叫做柯西视界(Cauchy horizon)。数学告诉我们,任何物质,包括光,试图通过这一视界的时候,这个通道都会坍缩。而且即使通过什么特殊的途径使得这个虫洞稳定下来,量子理论告诉我们虫洞里也将充满各种高能粒子。涉足克尔黑洞,会被炸得像薯片一样脆。
(四)如果再加入一些量子理论呢?
现在的关键是,经典引力理论尚未与量子理论完美结合——虽然有很多研究人员试图搞定它,但是用数学来表示量子世界依然很难实现。不过在一方面,普林斯顿大学的胡安·马尔达西那(Juan Maldacena)和斯坦福大学的伦纳德·萨斯坎德(Leonard Susskind)认为,虫洞可能是量子纠缠态的物理表现——这种状态下的物体不论距离多远都是相互关联的。
爱因斯坦曾讥讽量子纠缠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并拒绝接受这一理念。但是很多实验告诉我们量子纠缠是真实存在的——这一现象甚至在商业上都得以应用,例如在银行交易时用以保护在线传输的安全性。根据马尔达西那和萨斯坎德的理论,大量的纠缠态变化会改变时空的几何形态,以纠缠态黑洞的形式形成虫洞。但是这个版本的虫洞并不会使星际穿越之门。
“这些虫洞并不能让你超光速航行,”马尔达西那表示,“但是它可以让你与虫洞里的人见面,当然得提前警告你们,两边的人会同时死于引力奇点的作用。”(五)除了黑洞,我们还有其他的选择吗?
所以,黑洞是个大问题。那,虫洞可能是什么?哈佛-史密森尼天体物理中心的阿维·勒布(Avi Loeb)表示其实要形成一个虫洞的话,我们还有很多可能性:“因为我们现在还没有一个理论可以很好地将广义相对论与量子理论统一起来,所以我们还不知道能够形成虫洞的时空结构都有哪些可能性。
还有一个问题。索恩在他1987年的工作中发现,符合广义相对论的任何类型虫洞都会坍缩,除非它是由具有负能量的“奇异物质”支撑着的。他认为我们有证据表明奇异物质的存在,因为实验表明真空中的量子涨落似乎会产生一个负压,就像两面紧靠着的镜子一样。勒布还表示,我们观察到的暗能量可能进一步暗示着宇宙中奇异物质存在的可能性。
图5 我们的宇航员,似乎真的凶多吉少。
“纵观宇宙近代史,不难发现河外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而且速度越来越快,就像是受到了反重力的作用一样,”勒布表示,“如果我们认为宇宙中充满具有负压力的物质,就可以解释宇宙的加速扩张„„就像是我们制造一个虫洞所需要的那种一样。”当然,这两位科学家都认为,自然形成一个虫洞需要的奇异物质太多了,而且只有高度发达的文明才有可能收集足够的奇异物质,来维持虫洞的稳定。
当然其他的物理学家并不太相信这一观点。马尔达西那表示: “一个稳定的,可以穿行的虫洞的存在会让人十分困扰,因为这与已知的物理学定律相违背”。北欧理论物理研究所的萨宾·霍森菲尔德(Sabine Hossenfelder)对此更加怀疑:“我们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它(奇异物质)存在。实际上很多人都认为它不可能存在,因为那样的话真空就会不稳定。”即使奇异物质存在,想要漂亮地穿越虫洞,可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实际的效果可能取决于虫洞周围的时空曲率,以及虫洞中的能量密度,霍森菲尔德表示:“这里发生的情况可能和在黑洞里发生的差不太多:潮汐力太大,试图穿越的人被撕碎。”
三、五维空间是如何呈现的?
影片高潮片段,我们见识到了所谓的“五维时空”,要把这个概念呈现在大银幕上是非常困难的。通常认为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四维时空,也就是三个空间维度加一个时间维度,而五维时空则有四个空间维度。拥有四个空间维度的立方体被称为超立方体,双重否定团队的任务便是用视觉来呈现这个超立方体。从艺术角度讲,他们本可以很抽象地表现这个空间,但是受导演影响,团队决定尝试按照超立方体确切的样子来制作。
图6 基普在黑板上解释四和五维空间中的引力情况
由于人类目前无法理解四个空间维度,因此诺兰设计让库伯掉入超立方体的其中一个面里。我们知道立方体的面是二维的,因此超立方体面是三维的。诺兰正是让库伯掉入超立方体的“三维面”,才使得库伯没有灰飞烟灭。同时,墨菲的卧室位于超立方体的另外一个三维面上,在五维时空里他们隔得如此之近,这也是为什么库伯会在超立方体中看到墨菲的卧室。
图7 库伯可以从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来看墨菲的卧室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回到过去是不可能的,即便是进入高维时空。但影片中设计让引力波可以穿越时间,影响过去,而对库伯来说,他需要看到所有的时间,从过去到未来。正如塔斯所说,五维时空里时间是实体,就像一根线,你可以看到线上从头到尾的每个瞬间,但是,要改变过去瞬间发生的事情,只有借助引力波。
于是,电影制作者开始思考超立方体里面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尤其是如何展现“时间是一个实体”,如何展现所有物体在整个时间线上的每个瞬间。富兰克林得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不能让画面显得太过杂乱,又要从库伯的角度观察时间线上不同瞬间墨菲卧室里发生的事情。
他的办法是把墨菲卧室的六个像缩小,并让每个像发射两条垂直的线,这两条线就是“时间线”。每当时间线相交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个卧室的像,因此整个五维空间里可以有无数个卧室的像,这些像位于时间线不同的位置上,因此每个像所代表的时间不同,库伯只要沿着时间线漂浮,就可以看到墨菲卧室的过去或未来。
图8 垂直的时间线组成无数个墨菲的卧室
四、关于超大黑洞——“卡冈图雅”
(一)黑洞是什么样子的?
图9 电影中展示的“黑洞”形象
为什么黑洞看起来会是这个样子?
“当然啦,黑洞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当基普·索恩(Kip Thorne)望着在他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黑洞时,心里便是这样想的。这个黑洞其实是一个有史以来最精准的黑洞模型。它以接近光速旋转着,将宇宙的物质一点点地吸引过去。理论上讲,黑洞本是一颗恒星,然而它最终没有熄灭或爆炸,而是像做塌了的蛋奶酥一样,坍塌成一个小小的、不可逃逸的奇点(singularity)。一道光轮环绕着里面的球形大漩涡,看起来似乎既从上面弯过去,也从下面弯过去了。
但这一切都十分自然,因为黑洞附近常常发生奇怪的事。例如,黑洞引力极大,以至于弯曲了宇宙的结构。爱因斯坦对此进行了解释:质量越大的物体,产生的引力就越大。像恒星和黑洞这样的物体就能产生巨大的引力,导致光线弯曲,时空扭曲。更神奇的是,如果你离黑洞比我近,我们对时间和空间的感觉会不一样。相对来说,我的时间会过得快一点。
为了向观众传达黑洞是球状的这一信息,它看起来会像是个圆盘,唯一能看到的就是它如何使笔直的光线拐弯。吸积盘是一团凝聚在一起的物质,它围绕着黑洞旋转。电影制作者发现可以用这圈环绕的碎石来确定黑洞的外观。
特效人员做了一个巧妙的演示。她建立了一个多色的平面圆环代表吸积盘,然后把它放在旋转的黑洞的外周。一些非常非常奇特的事情发生了。“我们发现黑洞外围扭曲的时空同样弯曲了吸积盘,”弗兰克林说:“因此吸积盘并不像是土星环那样围绕着一个黑色的球,相反,光线弯曲会产生这样一个奇特非凡的光晕。”
图10 特效人员构建出了黑洞模型
根据索恩提供的公式,特效人员构建出了黑洞模型,黑洞周围的光呈现出奇特的景象。
图11 电影中的吸积盘形象
这就是为什么当索恩第一次看到黑洞的最终效果时会觉得“就该是这样嘛”。双重否定团队开始认为一定是渲染器里出了bug导致这个效果,但是索恩意识到他们已经正确地建立出与他给出的数学公式一致的现象模型。
尽管如此,没有人会知道黑洞到底是什么样子的——除非他们真的造一个出来。黑洞周围那些被吸过去但是逃脱一劫的光,在黑洞的阴影附近展示了出人意料的复杂特征图谱。而发光的吸积盘则在黑洞的上下方以及前方出现。(二)“卡冈图雅”自转到底有多快?
旋转黑洞会导致很复杂的星象场,也会导致黑洞本身和吸积盘左右看起来不对称。如果按照导演诺兰的要求,米勒行星上的1个小时等于地球上的7年,那么“卡冈图雅”的自转几乎需要达到黑洞的最大可能自转(仅比最大可能自转慢100万亿分之一)。索恩在科学设定中使用的都是这样的自转速度。然而诺兰对广大电影观众是很负责任的,为了减少这种不对称和复杂的背景带来的困惑,他把卡冈图雅的自转降到了最大可能自转的 60%。
补充说明:克尔黑洞的自转受到广义相对论的限制,如果旋转再快的话,裸奇点就会出现,这在目前的大多数理论中不被允许。无论运动多快的物质进入到黑洞,都不可能再增加黑洞的自转。高速旋转的极端克尔黑洞周围会看到很多复杂的现象。(三)为什么靠近黑洞的人没有被吸积盘的辐射杀死?
“卡冈图雅”吸积盘的温度只有几千度,与大多数黑洞吸积盘不同。而太阳的表面温度也不过 5500 ℃,太阳光中高能的 X 射线、伽马射线很少,对地球上的我们无害。同样,温度只有几千度的吸积盘,对“卡冈图雅”的3颗行星是无害的。
补充说明:吸积盘的温度与吸积物质的多少等因素相关,单位时间内吸积的物质越多,吸积盘的温度就越高。按照设定,“卡冈图雅”已经很久没有吃到东西了,饿到了极度“贫血”的地步,所以吸积盘的温度就降下来了。
黑洞的视觉效果呈现—— 一团发光物质围绕着它,并逐渐被引力吞掉——是相当合理的。但是如果你进入了这个区域,那你要么会被灼热的伽马辐射杀死,要么会被引力撕开
(四)人类真的可以活着靠近黑洞吗?
NO.如何死掉?
视频:掉入黑洞的2.5种死法
第二篇:星际穿越观后感
星际穿越观后感
星际穿越>观后感
(一)我去看《星际穿越》,不是冲着导演或者演员的名气,而仅仅是因为喜欢这个题材。去年上映的《地心引力》我特别喜欢,所以遇到类似的关于外太空的科幻类电影,也一并喜欢了。在看电影前,受很多人对这部电影评价为“烧脑”一词影响,我以为影片很深奥,会充斥一堆我不懂的词汇,比如四维空间、五维空间、虫洞、摩尔斯电码啥的。但真看电影的时候,发现这完全不影响我理解剧情。反正我又不是把这个电影当>物理教学片看的。
看完《星际穿越》,我的感受是这样的:目瞪口呆、心惊肉跳、百感交集„„
让我目瞪口呆的,是电影画面。黄沙滚滚的地球、浩瀚宁静的星河、旋转的探索者、瑰丽的球形虫洞、掀起滔天巨浪的海啸、一碰就碎裂开来的冰云、一望无际的冰冷荒川、永远没有尽头的五维空间„„虽然不是看的 IMAX 版本,但画面仍让我目瞪口呆。
让我心惊肉跳的,是电影的音效。电影音效特别有冲击力,画面和声音配合得天衣无缝,飞行器的轰鸣声近在咫尺、完美逼真、从各个角度穿到人耳朵里,整个电影院就像是一艘巨大的飞行器,我似乎也身临其境,跟着主人公在太空里探险。电影放映过程中,我像坐过山车一样感觉到惊险刺激,几次惊叫出声,或是因为心跳太快、差点喘不过气,不得不紧紧按住胸口,怀疑自己要犯心脏病了。这种体验,是从来没有过的。
让我百感交集,是电影的情节。
我自认为是个感性的人,也不止一次在电影院里热泪盈眶;但看《星际穿越》时,我竟然没有哭。但没有哭不等于没有被感动,事实上这份感动是太深太重,以至于我走出电影院、走在回家的路上时,那份感动才慢慢从心里溢出,让我的眼眶慢慢地红了。
男主人公库珀和女儿墨菲的父女情是影片的一大亮点。影片一开始,库珀 带着儿女去开心地追赶、捕捉无人机、在学校老师面前力挺儿女时,我就知道这是一个好父亲了。到后来,表现父女情的情节越来越精彩。影片里库珀和墨菲告别时墨菲执意不愿送别、库珀无奈开车离去后墨菲才冲出家门大喊“爸爸”,已经让人心酸;当库珀经历了“天上一小时,地上七年”之后,在空间站里看视频,看到儿女渐渐长成他离开时的年纪、他却无法兑现回家的诺言时泪流满面时,全场也随着他沉默;库珀跌入五维空间面对着他离家时的女儿却只能以幽灵般的方式存在、无法用言语和女儿交流,全场跟着一起揪心;而最后库珀在近百年之后与白发苍苍、即将辞世的女儿重逢时,那画面让人只想捂着嘴说“不要”„„库珀的爱是内敛的,而墨菲的爱则是坚韧的。墨菲执意不要库珀离开、数十年不愿跟库珀联系、在所有人都以为库珀不在人世时继续等待、并且从事有可能接触库珀的工作、最终破解谜题、救出困在五维空间的库珀、在自己垂垂老矣不久于人世时与库珀重逢„„都是因为爱。因为对父亲的爱,对重逢的渴望,她才创造了奇迹,改变了结局。
女主角艾美利亚和父亲布兰德教授的父女情相比之下刻画得并不多,但她带给我了不一样的震撼。她起初是冷淡的,不愿意和库珀多说话,说是节约空气,要保持沉默。她曾因在“海啸星球”不听库珀安排,间接导致一名同事被海啸拍得粉碎,惹库珀第一次发飙。在接下来,库珀和她在下一个要去的星球发生分歧时,她坦然承认自己是因为爱和信任才选择去向,但她的决定被库珀否定了,她也因此错过了和恋人活着见面的机会。在“冰山星球”,库珀遭人暗算,生死垂危时抓到了联络艾米利亚的呼叫器,艾米利亚及时赶到救了库珀。最后,库珀放弃了自己活的机会,在把艾米利亚送往她恋人所在的星球时,把飞船和燃料及能源留给她,自己消失在黑洞里,艾米利亚泪流满面„„他们不是恋人,而是战友。他们之间没有煽情的对白,只有默默的信任、理解和托付。但这样一份感情,却能让人生死相依;所以影片最后库珀刚刚脱离险境回到伊甸园般的人世,便毅然踏上新的征途、去寻找阿米莉亚,我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配角们的戏也让我动容。发现“冰川星球”的曼恩博士算是偏反面的角色了;为了活命,他不惜编制谎言;为了成就自己的梦想,他袭击库珀、炸死战友,抢走飞船,最终丧命在爆炸中。但他算恶人吗?似乎也不算。他是一个叛变者,但是并不能因此而抹杀他作为先行者的>勇气和贡献。他不是天生的恶人。他在离开垂死挣扎的库珀前那段内疚而无奈的话,我相信是发自内心的。他不如库珀和艾米利亚那样勇敢而坚定;但懦弱,也是人性中的一部分。曼恩没有战胜懦弱,也因此而错过了当英雄的机会。
最后,说几句影片里对我有启发的台词。
1.“身为人父后就必须有一份责任铭记于心,那就是无论如何都要保证孩子的安全。”这是库珀在阿米莉亚问他为什么离开地球前不告诉女儿墨菲离开的目的时,做出的回答。作为一位母亲,我懂他的苦心。他宁愿被墨菲误解、抱怨,宁愿拼死一搏去换来孩子的平安,也不愿意让他们接下来的岁月,活在地球毁灭的恐惧里,或是在地球毁灭时惊惶逃窜。给孩子安全感,守护好孩子,是父母给孩子的最简单的>礼物。
2.“我们救不了地球,我们应该离开它。”影片虽然从“拯救地球”开始,但最终的结局是“拯救人类”,人类离开了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球,在新的星球生生不息。就像毛毛虫化茧成蝶前,要告别>温暖舒适的窝、去面对冰冷凶险的世界一样,我们也应该伴着自己的成长,学会离开。没有离开,没有告别,就没有新生。
3.“他们就是我们。”影片开始冥冥之中的“幽灵”、“先兆”、“神秘人”,到最后都是库珀他们自己。改变我们命运的推手,永远是我们自己,只是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4.“爱是一种力量,让我们穿越时空感受它的存在。”影片的主线便是库珀和墨菲的爱。即便失去联系数十年,即便不在同一时空,即便咫尺如天涯,即便有过误解和伤害„„但爱在那里,始终不变,指引着库珀回家,指引着墨菲与父亲重逢。你相信爱吗?我是相信的。它或许是一种执念,但它更是一种力量。心里有爱的人,是>幸福的。它可以引领我们、去挑战未知的领域、发现全新的自己。
„„不觉中啰嗦这么多,得赶紧停笔了。总之,这部 169 分钟的电影,带给我的感受,是全新的;我很想说一点与众不同的词,但最后只能说:值得一看。
星际穿越观后感
(二)气候剧变,沙尘暴频繁,庄稼濒死,物种灭绝„„《星际穿越》描述的情景,令人震撼、疑惑且久久不能“释怀”.环境恶化,人口膨胀,食物耗尽,有些人往往想的不是如何保护地球,而是以人类在外太空寻找新家园为主线。马修麦康纳饰演的宇航员穿越时间后,与年迈的女儿相会。不得不说电影本身巨大的信息含量已经远远超出了我对物理的理解范畴了,不过与其讨教其中一些没看懂的物理现象,我更享受的是科幻外衣下的家庭伦理片。
因为这部电影给了我太多的面,文艺的、哲学 的、科幻的,还有一个恒古不变的精神力:爱。爱,love ,在这里变成了高维空间量子态的一种具体的、实际存在的力,就跟重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力相类似。当库珀即将离开家园时,在墨菲又悲伤又气愤地对库珀说 “ 为什么你就是不相信你应该留下来 ” 的时候,被深深触动,心里五味陈杂,爱别离的滋味不是好受的。然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定数。手表、散落的书籍,桩桩件件都是线索,牵连着这对父女的心。
置身于浩瀚的宇宙星际中,感受着作为一名父亲的心情,是拯救,是舍己,是惦念,还是期盼?从太空中回望地球的感觉估计只有飞船上的人才能体会得到吧。在通过科学家们在 太阳系 中的 土星 附近发现了一个 虫洞 时,紧张、激动、兴奋,满怀于心,探险小组期待通过它可以打破人类的能力限制,到更遥远外太空寻找延续生命希望的机会。通过这个虫洞穿越到太阳系之外,目标是找到一颗适合人类移民的星球。在这艘名叫做 “Endurance” 的飞船上,探险队员着面临着前所未有,人类思想前所未及的巨大挑战。人心难测,库珀与同行的人经历了种种磨难后,在太空看着儿女发来的消息,悲欣交集,潸然泪下;当他们从一个星球回来后,自己明明感觉过了不久,地球却已经过了二十三年,转眼之间,儿子毕业了、成家了、有孩子了。宇宙如此浩瀚,地球如此渺小。库珀穿越至五维世界后,看着女儿生活中的每一幕,却无法真正回到某个时点,百感交集。
剧中主角的女儿名为墨菲,冲破重重阻碍,>克服困难,终于通过手表这个媒介,不仅解救了地球上的人类,还救了她的父亲。以其命名的“墨菲定律”意味着: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墨菲定律 ” 是一种>心理学效应,由 “爱德华 ·墨菲(Edward A.Murphy)工程师提出的,主要内容包括: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墨菲定律的原句是这样的: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这一点让很多人心神不宁,战战兢兢,但是我却觉得不必纠结于此,反正会出错,何必去那么努力的苛求完美,人生就是因为太苛求才会让自己那么纠结。
即使在现实中感觉再拥挤,我们在这个宇宙中也还是>孤独的,有什么是比全人类和平地共同生活在地球上更重要的事情?有什么理由让我们不去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一个人?有什么理由去破坏这和平美好的一切?还有什么比爱更重要?爱有很多种,父母对子女的爱,朋友之间的关爱,恋人之间的爱,对熟悉的人的爱,对陌生人的爱,对宠物的爱,对一切众生的 ”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 的爱,广义的爱,狭义的爱。谁知道明天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不用慈悲包容的心去爱每一个人、爱每一个生命? 库珀一直面临着回到女儿身边和拯救全人类的艰难抉择,是对女儿的爱让他在被陷害时不失信念、拼命求助、摆脱种种困境,最终回到女儿身边,即使女儿已白发苍苍,但能回来,一切都是值得的。
哲学 :这部电影的顾问是请的 Kip Thorne ,他是当今世界上研究广义相对论下的天体物理学领域的领导者之一。我很难辩解这些物理科学现象是有很多槽点漏洞瑕疵还是无懈可击的。我只知道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 哲学 , 哲学 的尽头是神学。而所谓神性,便是人性。后面部分的五维空间再现很有意思,据说还有更高十三维的空间 ,原始佛经讲佛陀进入甚深禅定能见到三十三天的世界,我们这个世界不过是个投影似的存在,所以说诸法空相,一切唯心造。更高维的空间的生物甚至没有肉体的存在。所以回归到人性,这部片表达的中心最终还是爱,爱是一种力量,让我们超越时空感受它的存在。一直都对各种天文理论好奇,宇宙于我而已是一个神秘、深邃、拥有无数的秘密等待人类去发掘的存在。听闻星际穿越这部电影后又陆续看到各种触动人心的影评,于是以最快的速度去看了。最近周围各种熟人离职,心里不是没有感觉到冷清的。前天又一个要好的同事回去,虽然心满意足地饯行了一场,但是心里那种分崩离析的感觉并没有消失,无常两个字一直沉在我的心底,沉甸甸的。此乃前言。
过去未必就真的过去,未来也未必就在未来。过去和未来未必不会有重叠的时刻,不禁想到 ” 因缘会聚时,果报还自受 “”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过去的自己做出让现在的自己后悔的决定,这后悔不必要也不可避免。只有不去做可能会让将来的自己后悔的事情。时间不等人,过去早已过去,即使能回到过去也无法改变它了,活在当下,拥抱每一个现在,去爱每一个生命。百感交集时听见了赞歌一般的诗篇,美得让人热泪盈眶(狄兰 · 托马斯的《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白昼将尽,暮年仍应燃烧咆哮; 怒斥吧,怒斥光的消逝。虽然在白昼尽头,智者自知该踏上归途,因为言语未曾迸发出电光,他们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好人,当最后一浪过去,高呼着他们脆弱的善行 本来也许可以在绿湾上快意地舞蹈,所以,他们怒斥,怒斥光的消逝。狂人抓住稍纵即逝的阳光,为之歌唱,并意识到,太迟了,他们过去总为时光伤逝,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严肃的人,在生命尽头,用模糊的双眼看到 失明的眼可以像流星般闪耀,欢欣雀跃,所以,他们怒斥,怒斥光的消逝。而您,我的父亲,在生命那悲哀之极,我求您现在用您的热泪诅咒我,祝福我吧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怒斥吧,怒斥光的消逝。让我们仔细体味这诗篇,体味这艺术之作!
星际穿越观后感
(三)一向对天文宇宙学很感兴趣,所以很喜欢这部电影,包括去年的《地心引力》,我都爱不释手。老实说,这部电影涉及到维度、虫洞、时空、黑洞等许多人类未知的事物,这些话题非常吸引我。不过在这里,我只想谈点科学与宗教。
所谓科学其实不断在验证佛教的正确性,包括宇宙观和世界观。佛教其实本就是关于世界和人生的科学,就如弦理论验证宇宙存在十三个维度,而佛教已证世界有无穷维度一般;就如量子物理验证宇宙源自虚无,而佛教已证”相由心生“”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就如我们睥睨蚂蚁而高维世界俯视我们一般;就如影片最后,宇宙之博爱,等同于佛教之慈悲一般;至于宇宙之他方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更是无穷无尽无量无边。其实何需虫洞,我们的心本就可以突破一切物质,不过是因为我们对这个世界太过执着。
佛教说,科学永远无法得出世界的真相,因为执着于思考,执着于观察到的一切。世界成住坏空不断循环,永远没有真实的存在,更何况执着实验数据的科学。《金刚经》言:”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宇宙浩渺广大,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人类不过是三维世界的一粒沙子,众多频道的一个波段。也许只是多维世界物种观察我们的玩物,也许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也许人生苦短本就是事实。而关于这方面,佛教提出了解脱之道,就好比把我们从密不透风的玻璃瓶中解放出来,那就是修行。
纵观其它学派,”心学“创始人王阳明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老子《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类似的哲理实在太多。先哲的智慧在于他们脱离了常人思考的桎梏。而我们敬畏他们,并不多加思考,甚至内心斥他们为异类。就好比《平凡的世界》说的,常人只会把圣人的事迹和名言反复咀嚼和传颂,却从不照做,这就是常人永远无法成为圣人的原因。
第三篇:《星际穿越》观后感
《星际穿越》观后感
《星际穿越》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科幻电影,剧情无非是地球出现危机,主角拯救世界。科幻电影的专业性很强,但《星际穿越》与其他科幻电影相比较,却在情感方面有很大不同,给我了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影片的男主角库珀是一个内心很纠结的人,他热爱太空,热爱生命,他愿意飞上太空拯救地球,但他同时也是一位父亲,他也希望能够陪在孩子们身边,陪他们长大。他爱地球,更爱他的孩子。这是极为矛盾的,他必须在拯救地球和孩子们之间做出选择。所以当布兰德教授把他的孩子们的未来摆在他的面前时,他最终还是选择离开地球。
库珀在那个“一小时等同于地球上的七年”的星球时,他拼命节省时间,想要快点回到飞船上,知晓女儿的消息,他不想错过女儿的成长,可当他回到飞船上的时候还是已经晚了,他的女儿的年纪已经和他一样大了。这听起来很荒谬,可他却是真实的错过了女儿的成长。他在飞船里看着已是中年的女儿发来的视频消息痛哭流涕,我不知道他到底是出于错过女儿成长的遗憾还是面对女儿的抱怨的后悔。
库珀的内心很纠结,他在四维空间看见曾经和女儿待在一起的自己,知道自己就是女儿的幽灵时,分明是希望女儿能够把自己留在地球上的,他给女儿留下“stay”的线索,让女儿用摩尔斯电码破译,希望女儿能让自己留在地球,陪他们长大。但在他在发现塔斯也还活着时,他却选择了顺应事情的发展,在墨菲的房间里留下航天局坐标的线索。他分明知道这个坐标是一切开始的源头,他也清楚留下坐标自己就会离开女儿,但他还是选择留下线索。他的内心也许是更加偏向于大无畏的。
电影的最后,库珀从四维空间离开,再醒来时,已经躺在土星的“库珀空间站”了。他终于见到了他的女儿,可他的女儿已经是一个白发苍苍的九十多岁老人了,而他却还是离开地球时的样子。对于库珀来说,他只离开了女儿几天而已,而对于墨菲,他已经离开了好几十年了。时间很奇妙,也很令人无奈。
整部影片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库珀在四维空间给墨菲留下线索时对塔斯说的话“爱,塔斯,是爱。就像布兰德说的,我和墨菲之间的交流是可以量化的,这才是关键。那现在该怎么做?找到沟通方式,那块儿表。”爱这个字贯穿了整部影片,库珀出于爱,离开地球;墨菲出于爱,在地球上等待父亲回来;布兰德在宇宙中寻找埃德蒙斯,也是出于爱。影片的结局算得上完美,或许也是因为爱。
第四篇:《星际穿越》观后感
《星际穿越》观后感
《星际穿越》主要讲述了一队探险家利用他们针对虫洞的新发现,超越人类对于太空旅行的极限,从而开始在广袤的宇宙中进行星际航行的故事。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星际穿越》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星际穿越》上映前,克里斯托弗·诺兰告诉观众两件事。第一,有五部太空电影对他的创作影响巨大,分别是《XX:太空漫游》、《异形》、《第三类接触》、《太空先锋》,以及《超时空接触》。第二,《星际穿越》是一部考验观众科学素养的电影,建议观看前,先补习相关物理知识和经典太空电影。
我原样照做了,并且在影片开始后不久,就体会到诺兰的良苦用心。这次他实实在在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从影史诸多太空经典博采众长,镶嵌进这部无与伦比的杰作中。在我印象里,很少有哪个导演能从如此多名片中摘取灵感,却仍然使作品看上去充满原创性。这位擅长高概念电影的商业片巨匠,再次以一个从未涉足的题材领域为题,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气候剧变,沙尘暴频繁,庄稼濒死„„《星际穿越》描述的未来景观,其灵感正来自上世纪60年代经典科幻剧《迷失太空》,该剧开头也是环境恶化,人口膨胀,食物耗尽,而两部作品中都以人类在外太空寻找新家园为主线。马修麦康纳饰演的宇航员穿越时间后,与成年女儿相会,也与90年代电影版《迷失太空》博士遭遇来自未来的儿子不无相仿。
对《XX:太空漫游》的致敬自不必说,首先《星际穿越》最大的前提:人类在一个超然神秘力量指引下发起星际远航,就与《XX》如出一辙。只不过库布里克当年逼格较高,智慧生命放置大黑板的做法晦涩难解,而本片中直接开个虫洞等人去钻的用意不言自明。诸如飞船在虫洞中的航行,飞船与空间站漫长的对接等视觉印象,都令人想起《XX》的经典画面。最妙的是《XX》主角以垂暮老人之躯在陌生房间里苏醒,也由马修在土星医院苏醒得到呼应,那医生还不忘加上一句,你已经是个124岁的老人了,哈哈,更统一也够微妙。
马修作为一个顶尖飞行员,担起远征太空的使命,是诺兰对1983年讲美苏太空竞赛的《太空先锋》一片的借鉴。《星际穿越》开头的一组闪回中,马修驾机逼近极速,仍咬紧牙关一往无前,随后画面切到一段记录访谈,你若看过《太空先锋》,一定会有一份熟悉感。
马修父女通过破译神秘来客的密码,一举找到隐藏的航天局,这又是诺兰拿斯皮尔伯格的《第三类接触》做的延伸。该片中,幽浮事件的遭遇者通过拼凑蛛丝马迹,推算出政府与外星人的接触所在地,他们的到达让军方十分惊讶,就像本片中安妮眠彭蝴等科学家一样。
马特戴蒙饰演的宇航员,是《XX》的电脑哈尔和《异形》中生化机械人爱什的交杂。温言软语、谦和无害的外表下,有一颗比任何地外环境更为险恶叵测的人心,再度印证《XX》和《异形》的主题之一:危险永远在最防不胜防之处。就像哈尔和爱什一样,该角色用“伟大的目标”为谋杀行为开脱,但不像前两个机械生命,他毕竟是有感情的血肉之躯,喋喋不休只为让内心好受,叫人愤恨之余,也有一丝同情。
马修女儿的角色,几乎是《超时空接触》中朱迪輠斯特饰演的女科学家的翻版:童年具有科学探索精神,意志坚定,智力超群,将毕生奉献给天文事业,而两片的压轴同样是父女通过跨越时空进行“神交”,当然诺兰的处理方法要炫上百倍。有趣的是,当年《超》中马修麦康纳演的是女科学家的情人,留在地球作后应,而本片他演了该角色的父亲,而且亲自出征,两片对比,正应了“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这绝不可能是巧合,绝对是诺兰兄弟故意开涮的,太狡猾了。
其他零星的联想包括:未来教材中记载美国登月是政治骗局(美国教材也歪曲历史!),与1977年的惊悚片《摩羯星一号》照应,该片讲述一名宇航员揭发政府伪造登月的阴谋;用一支笔穿透纸上两个孔来解释虫洞原理,这一课在《撕裂地平线》我们已经上过了;全片周而复始、首尾合一的结构,与旧版《人猿星球》五部曲有着似曾相识。由于个人看片量和记忆都有限,关于诺兰脚下“巨人”的总结到此为止,也欢迎补充。
很多同场观众抱怨没有看懂,但此前被媒体炒作的“烧脑”一次,用在这里并不恰当。烧脑指的是观众要开动脑筋才能跟上叙事,而看不懂《星际》,缺的并非思维活跃度,而是知识储备。本片既没有《记忆碎片》那样支离的叙事结构,也无《黑暗骑士》缠绕的多线叙事,基本上是线性的平铺直叙,不用动什么脑筋就能跟上故事。如果感到影片艰深难解,那么多半是对基本的物理概念缺少了解所致。这当然不能怪观众,也怪不得主创,毕竟他们操弄的是一个如此硬核的命题。
当然,我们能看出影片尽力做了大量科普,尤其是前两幕,十万个为什么风格的台词几乎遍布每一场对话。我完全能想象诺兰兄弟写剧本时的殚思竭虑,思考如何用最精炼通俗的语句,说明尽可能多的科学事实,同时不破坏整体的叙事氛围——毕竟你不能让一群受过专业训练的科学家老是谈论入门问题。从这个角度看,影片台词的成就令人赞叹,既随时紧扣住主角面临的局面,又简明扼要地普及相关理论,即使是纯科普片,也很少能做到更出色。我强烈建议那些立志振兴中国科幻的电影人,认真钻研此片的台词技巧——尤其是正在鼓捣《三体》的那一群,诺兰多么及时而贴心地奉上了一个完美的范例。
通常来说,把“爱”带进科幻片主题,会软化其内核。在那些爆米花科幻片中,我们常看到爱唤醒了人性、人性战胜一切强大武力这样的大俗套。编导也知道这在逻辑上丝毫站不住脚,但没办法,谁叫观众是有血有肉的感情动物,为了让他们移情,不得不违背科学精神来编织天方夜谭。然而,一厢情愿炮制人性击败药物、电脑和外星人,就像在抗日神剧里炮制大侠手撕鬼子一样,终究是一种高级的意淫,给观众的鼓舞也肤浅有限,而诺兰的做法是迎难而上,真正把爱作为终极力量,却依然无损硬科幻的质地,这才是电影所能传达的高级感染力。当海瑟薇首次提出似是而非的理论,包括观众都相信那是缺乏科学精神的自我慰藉,而在结尾,竟真的是这种看似虚无的精神力量,使危机得以化解,时空得以打破,文明得以延续,亲人得以团聚,而诺兰做得有理有据,令人于情于理无法不接受。
《星际穿越》再次展示了诺兰商业片技巧的炉火纯青。首尾浑然一体的时间循环片不少,《星际穿越》在常规的套路上增加了变体,顺带将五维空间的奇观炫耀一番,显示了不拘一格的追求;第三幕那句“准备对接”,则是最顶尖的英雄时刻,任何一部惊险片能有这样一个桥段,已经足够跃于水准之上。《星际穿越》具有雄奇的野心,也遵循诺迷熟悉的路数,简单比较它与《黑暗骑士崛起》的情节点:韦恩重披战袍,正是麦康纳起航太空;蝙蝠侠断背,高谭陷落,差不多正是马特“谋反”,太空站行将失陷,两片都以主角都在一场肉搏中失败为拐点;黑暗骑士崛起,高谭得救,对应麦康纳勇闯黑洞,文明存续,两主角均以一个明知不可为的壮举扭转局面:蝙蝠侠洞穴跳跃,麦康纳不可能的接轨。而在形式上,诸如玉米田与太空营救、土星基地与海瑟薇的平行剪辑,包括那份水到渠成的节奏感,都可以从《黑暗骑士崛起》中找到毫发不爽的范例。所以综合来看,这是部一点也不循规蹈矩的商业科幻片,却也是一部未越雷池一步的典型诺氏电影。《星际穿越》再度证明了诺兰模式的巨大潜力,它可以被套用到任何类型,却能超脱该类型本身。
第五篇:《穿越星际》观后感
《穿越星际》观后感
《穿越星际》观后感1
电影史上最著名的银幕黑洞是库布里克的《20xx太空漫游》。电影中宇航员大卫在经历了一些列和飞船电脑斗智斗勇之后,进入了一个神奇的隧道一样的空间。这个进入空间的镜头有近乎十分钟之长,没有对话和任何情节发展,就是光影在银幕上不断变幻。大卫透过的这个隧道式的空间被普遍认为是进入黑洞。在这个漫长的视觉隧道结束之后,大卫来到了一个房间,他发现自我迅速变老,代表宇宙终极奥秘的黑石再次出现,还有一名星孩。
和《20xx太空漫游》比较,诺兰对黑洞的展示是具体的,从无边无际的飞沙到以三维形态投影存在的高维时空都触目可见,可逐一逻辑分析。在黑洞时空扭曲的内部,库珀的行为依然和之前拯救人类命运的大设定息息相关,黑洞之外的故事在黑洞之内延续、发展,最后完满闭合。库布里克则完全相反,在宇航员大卫在透过黑洞之后,库布里克完全是以超逻辑的视觉象征的方式来终结电影的。大卫的变老、黑石的出现和星孩的诞生彼此之间没有叙事上的逻辑关联,甚至任何一种试图把黑洞边界之后的资料和之前进行叙述性上逻辑关联的尝试都将失败。换一种说法,诺兰的黑洞之旅是以已知推测未知,是给出答案,是闭合的;库布里克的则是以未知表现未知,是提出问题,是开放性的。
在我看来,随着科技发展,维度变幻,任何以肯定状态存在试图给出答案的方法有可能被证伪;而提问题则是老实的(或狡猾的,取决于你的决定视角),精准地以视觉符号表现全部的未知也比提出某种形态的答案更加困难。库布里克用具象的视觉符号来表达一种抽象的哲学概念,对宇宙的未知进行了同样抽象的诗一般的视觉猜想,这是我认为为什么《20xx太空漫游》能由科幻最后上升到哲学,至今依然是无法被超越的最伟大的科幻电影。
比较之下,《星际穿越》对黑洞的视觉展示是无比壮丽的,而既然我们此刻谁都不理解黑洞,都在猜想,都不确定,那么诺兰在电影中所进行的“爱”的猜想也便未尝不可。然而一旦提出解说,就难免落于巢臼,尤其这个解说只作为完整故事的结尾匆匆出现,不再进一步被逻辑拆解分析研究。在这一点上,《星际穿越》的确更类似于《超时空接触》,充满了科幻的激情和热忱,却还没能站到哲学的高度,由科幻最后走向严肃的信仰。
所以《星际穿越》最终解决的并不是科幻最终极的哲学问题,它解决的还是好莱坞的问题。
《穿越星际》观后感2
今天是8月8号,我难得的休假日,又恰好爸爸休息,我们便在家里看了一部电影,电影的名字叫——《星际穿越》。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地球末日来临时人类在太空中找寻新定居点的故事。很久很久之后的未来世界,小麦、秋葵这些农作物等都因为枯萎病而相继灭绝,全球被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到来的漫天遍野的沙尘暴笼盖着,全球的人类都极其缺乏食物。现任农民的前宇航员库珀,因为在女儿墨菲的房间里发现了重力场现象,被布兰德老教授劝说,忍痛告别女儿,和布兰德(布兰德教授的女儿)、罗米利、多伊尔另外三个宇航员踏上了拯救人类,寻找其他适合人类居住星球的星际探索之路。
在星际穿越路上,我也一样感受了外空一个小时而地球历经七年的沧海桑田,窥见了未知星球和黑洞的壮伟与神秘。感觉到在浩瀚宇宙的绝望和孤独的角落,总有一份超越了时空的笃定情怀将他们紧紧相连。
今天也是我们中国传统的爸爸节,也许这个节日已经被很多人忘记了,但在这部电影中,主人公库珀向我诠释了最完美的父爱。电影里面有句话说:“父母在生命垂危时,眼前总会浮现出孩子的脸,从而做出不可思议的事。”而库珀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刻,想着回家见女儿一面,在奄奄一息之时,想到了女儿还在地球等着他回去,而坚持了下来。每次当他在飞船上接收到女儿发来的无线电报时,总会在屏幕前默默抽泣,看到这儿,我的眼眶也不觉间的湿润了。我想,库珀因为有拯救世界,拯救人类的重任在身,不能回家陪伴着女儿身边的他,一定很痛苦吧。
我还记得电影的后半部分,库珀在高维空间里凭着跟女儿的心有灵犀与默契,即使没有通讯,没有联络,没有跟她说上一句话,但他通过摩斯密码传给女儿关键信息从而拯救了世界。而库珀也在经历了种种困难后,在高维空间里想要告诉曾经的自己留下来,虽然没有成功,但好歹后来他们都平安无事。影片的末尾,因为时间的差异,已经一百二十多岁的库珀,看着床上白了头发的女儿笑着对他说“你永远是我的幽灵。”我想这里指的就是志同道合,心有灵犀的,永远懂她,爱她的爸爸。
影片结束了,而电影里主人公库珀的一举一动,一思一想,都让我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走出了影院,库珀不是宇航员,不是拯救世界的超人,而是伟大的父亲这一形象,在我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
《穿越星际》观后感3
影院大规模复工之后选择的第一部是即将下线的《星际穿越》。这些年越来越关注太空题材的影片,会被片中人类面对寂寞无助和生存极限时,所显露出人性的本质所感染而自省,再比如《火星救援》《地心引力》《太空旅客》等等。
关于科幻内容的演绎
《星际穿越》无疑在科幻理论上最硬核的一部,也将虫洞黑洞穿越时空五维空间等演绎得明了生动(这部分值得二刷)。
科技强国,我朝各位大师除了刷历史,刷热点,刷情感,也刷刷科幻题材,给年轻一代更多的引导和启发吧。
感人的场景与对白
片中有很多经典对白,最打动我的一句:(当孩子出生时)现在我们(父母)就是孩子以后的回忆了。看上去很深情的一句,其实也很扎心。
而最感人的一幕是虽然不知生死,子女每年还是会定期向身处外太空的父亲发去视频信号,分享成长点滴。而与世隔绝每日生活在狭窄的飞行器中的父亲,看到这些早已泪崩,也因此一直抱着要回到地球拯救人类的坚定信念。
关于选角
选角方面,马修麦康纳那口浓重的口音(德州?)实在是不符合太空宇航员的人设,缺乏严谨专业的态度。印象中,最具科技感的男星非《源代码》中的Jake莫属。
女主方面,安妮海瑟薇偏重情感演绎,还是桑德拉布洛克在《地心引力》中的表现更具宇航员气质。
把自己吃成胖子的马(特)达(蒙)太适合演反面角色了,而迈克尔凯恩不愧是英国老戏骨,就是越老越帅的那一挂的,鉴定完毕。
关于电影音乐
虽然不是诺兰的死忠粉,但他对色彩和音乐的偏好如此鲜明,很容易就听出影片的音乐出自作曲大师—汉斯季默之手,他在《敦刻尔克》中的音乐斩获奥斯卡奖。
关于观影感悟
影片带来的最大启示是人性的表露在关键时刻会决定人类的生死存亡,自私和过多的情感介入会导致决策方向性的偏差。那些性命攸关的任务一定要交给对的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影片试图渲染只有爱可以穿越时空,而事实上,人类的生存欲和心存希望才是驱动一切发展的原动力,包括但不限于穿越时空。
《穿越星际》观后感4
影片中的墨菲,天赋和努力都是极好的,但是脸上的痛楚与迷茫却从未消失,并不苍老的面容,却总是有着挥之不去的阴云……
直到见到父亲,墨菲已经是即将离开人世的老人,而此刻父亲却还是中年男子。但眼神的流动,超越了皱纹、苍老、生死……流动在女儿眼中的欣慰与幸福,流动在父亲眼中的疼爱与怜惜,让我彻底泪奔。
生命即将结束的墨菲,脸上终于有了孩子般的甜蜜。从内心迸发出来的幸福与安慰,从她拿起手表,认出父亲从未离开时,就开始了。
一直面容冷冷的她,被赋予了活力,对哥哥的深情拥抱,对爱人的激动一吻,亦是来自这份爱的流动——事实上,爱就是一种能量,一种流动,而非争夺和垄断。爱,无论流向谁,它都是一种流动。
当爱流动起来时,真正的和解才可能出现,和解之后,才能真正看到自己,看到对方,进而看到我们,我们本自一体,但那一体,不是强加,不是执着……是一种同在和联结。
就像身处五维的库珀要发送信号给墨菲,但是五维和三维无法沟通,库珀忽然想起可以通过爱来沟通,继而他将爱量化到了留给女儿的手表上,将要告诉墨菲的信息转换成秒针的运动。
机器人怀疑:“如果她不拿那块表呢?”
库珀笃信:“她会,因为那是我送给她的”。
是的,即便是逃难的危机时刻,爱亦是心中最最珍贵的收藏,这就是潜意识中的相信,是一份深刻联结,是父女之间的心灵默契。
亦如,库伯看到墨菲在推导公式时所说:“我以为选的是我,其实选的是她,选她来拯救世界……”
亦如,库伯看到女儿最终成功推导出公式,可以拯救人类时说:“他们就是我们……我现在的情形跟墨菲一样,我们都一样。”
这就是联结了。
虽然机器说人类现在没有与高维联结的能力,但如库伯所言:“总有一天,人类可以进入一个超越我们所知的四维空间的人类文明”——在那里,我们都一样。
事实上,也许,我们已经具备了这个能力,至少具备了这个能力的种子,比如,某个时刻,孩子在想妈妈的时候,妈妈正巧梦到了孩子;某个时刻,你想到分别已久的某人时,却突然在街头邂逅;你想和某人说一句话时,后半句却被他精准地说出……
这不是巧合,是感应,是联结,是一种超越时空的高维沟通,是来自心灵与心灵的纯净意念,是自我救赎的可靠依托,是心想事成的有力回响……
《穿越星际》观后感5
早就从网上看到,最近上映的大片《星际穿越》罕有的被网友一边倒的评价为五星,几个朋友观后也如是说。恰巧朋友的公司有赠票,于是和朋友一同前往院线观看。
影片长度近三个小时,用当下最流行的说法,整部影片全场几无尿点,情节紧凑,剧情感人,画面唯美,特效一流。唯一让人感到不适的就是剧中高深莫测的科学术语及专业理论,幸好早有准备,从网上已了解了一些相关的基本常识和名词解释。
其实,这部片子走的路线依旧是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老套路。虽然如此,我们不得不佩服好莱坞在影片制作方面,态度的严谨和对科学的尊重。据说,这部片子的制片人之一就是太空理论及相对论研究领域的专家,这也难怪影片中会出现如此之多的专业对白。
看完这部影片,给我最大的感受倒不是恶补了很多科学知识,让我脑洞大开,而是这部影片所表达的另一层更深层次的寓意,那就是亲情与时间。
在我们还没有完全了解宇宙的时候,我们所能知晓的,至少在现有认知的情况下,人,是唯一具有思想和感情的生物体。而在我们生活的三维空间里,时间只是我们计量人生的虚拟工具而已。但在这部影片中,在我们未知的世界中,时间在五维空间中,已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物体,人们可以在五维空间中,翻看过去,阅览现在,预知未来。可是,无论是三维、四维,还是五维,时间无论是虚拟的还是实体的,有一点是无法改变的,那就是:你可以在不同的空间,将时间放长或者缩短,但不可逆转;你可以回到过去或者走进未来,但发生的和即将发生的,你不可改变。
而贯穿整部影片的另一条主线就是亲情。在这个世界上,友情和感情其实都是短暂的,唯独亲情才是无私的长久的。这部影片也很好的诠释了这样一个简单明晰的道理。无论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人类的亲情已超越了所谓虫洞、黑洞的力量,更超越了时间的概念,它才是整个宇宙最为强大的,所以在影片的最后,主人公才最终意识到,不是靠外界的力量才能挽救人类,而靠的是自己,靠的是永不放弃的亲情。
一部好的影片,演员的演技、制作的精良、情节的跌宕、特技的炫耀,那只是硬件,而要表达的人性的光辉、正能量的传递才是影片的精髓所在。《星际穿越》很好的将两者融为一体,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影片!
《穿越星际》观后感6
最近上映的《星际迷航之超越星辰》,故事架构上与前作相比,稍显简单,整部电影的情节明晰,无外乎一百年的前辈宇航员面临绝境诉求无助之后的绝地反击和报复。只不过这场报复时间太过漫长,长达一百多年,曾经探索深空的英雄人物,最终异化成了人类的强敌。
类似的情节在美国电影里随处可见,大部分都是揭露退伍军人因为得不到妥善安排和被政府漠视而铤而走险,比较有名的电影当属基努里维斯主演的《生死时速》,讲述了一个爆破专家绑架校车报复社会的故事。《星际迷航超越星辰》只不过将类似复仇场景搬到了未来的太空探索之中,换汤不换药,谈不上创新。
要说电影所要表达的深刻主题,就是在太空深处,异域他乡,强烈的无助感和孤独感扭曲了人心,造就了一个滔天恶魔,他凭借遇险星球上得天独厚的生命延长条件,得以实施自己计划。也就是说,在探索未来宇宙的过程中,迷失的不仅仅是飞船本身,更需要关注和克服的巨大障碍,就是人心和精神的双重迷失。
电影的特效场景足够震撼,尤其是坐在IMAX巨幕影院里,这种感受更加强烈和真实,以至于散场之后,一个五大三粗的老爷们连声感叹:我到现在脑袋还在晕,场面太真实了,想不晕都难。当然,这名观众所谈的感想并未掺假,然而比起前几部系列电影,这部影片在特效设计上并无新奇之处,相反,还抄袭了很多科幻电影的场景。比如出现场面最多的蜂群战斗机袭击太空城和星舰的画面,其实就是《黑客帝国3》中电子乌贼攻击地下城场景的翻版,并且拍摄的震撼程度要比黑客帝国差得多。总之,对于一名身经百战的科幻迷观众而言,本片的特效最多刚刚及格。
电影还有一处情节让人莫名其妙,那就是副舰长乌胡拉是如何识破本片最大反面角色的真面目的?仅仅凭借一段百余年前失事飞船留下的简短录像,就突然脑洞大开联想到了失事船长与这个大反派有关?这个情节特别突兀,很难服众。
有人说,看《星际迷航》就是看情怀,相对于美国影迷而言,他们有长达四十年的长寿电视剧《星际迷航》的熏陶,整整积累了三代人的观影基础,引爆票房理所当然,但是这种情怀在国内影迷身上并不存在,大家还是关注电影本身是否好看。虽然本片也存在一些缺点,但是在娱乐大众方面,无疑成功了。
《穿越星际》观后感7
20xx年11月12日内地上映的电影《星际穿越》在当年可谓名声大噪,很多观众走出电影院纷纷表示看不懂,并且还声称自己的知识不足以去理解这部电影。到底电影里的哪些场景让国人觉得自己的物理知识不够用了呢?让笔者为大家一一梳理。
这是导演诺兰首次给我们呈现视觉意义上的黑洞,很直观形象。
黑洞理论。就目前人类的天体物理研究水平,黑洞只存在于理论的数据模型,在太空探索中并没有发现真实的黑洞存在。黑洞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很多人都会有这个疑问,也促使很多人想去探究这个神秘黑洞的庐山真面目。非常感谢诺兰导演,把我们从那些晦涩难懂科学论文关于黑洞的描述中解放出来,直接从视觉意义上直观呈现黑洞的样子。当然,电影中的这个黑洞并不是导演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电影剧组的幕后科学团队经过大量资料搜集整理通过电脑合成后成为了这个样子。嗯,原来黑洞是如此美妙,太神奇了,让人印象深刻。
穿越黑洞的过程惊心动魄,也很精彩。
穿越黑洞。在人类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我觉得穿越黑洞边缘是不太可能实现的。人类对宇宙黑洞的研究表明,黑洞是宇宙中的最神秘的存在,它无处不在却又仿佛不存在。我们在明它在暗,它巨大的吞噬能力能将恒星等天体轻而易举地分解殆尽,连光都逃脱不了它的手掌。虽然电影中男主角库珀凭借高超的驾驶技术和舍小我为大家的牺牲精神成功穿越了黑洞边缘,但是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球形虫洞,时空之间的捷径,真的是这样子的吗
虫洞模型。电影中给我们呈现出的是球形虫洞。现在宇宙研究表明,虫洞可能存在于我们太阳系的'某处,只是没有被我们发现而已。已故著名天体物理学家霍金在其《时间简史》一书中详尽介绍了虫洞的前世今生。笔者人为,探寻宇宙智慧生命,必须借助虫洞这种超时空途径去进行短期的星际旅行才能实现。
总之,《星际穿越》这部电影是宇宙题材电影中不可多得的佳作。笔者建议大家多看几遍,所谓温故而知新,每看一遍,你就对电影里那些在当初觉得难以理解的场景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穿越星际》观后感8
未知,对于任何年代的人而言,都是一种近乎疯狂的期待。
当夕阳落下地平线,夜幕降临,会有多少人抬头仰望星空呢?时而思索,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是否有着其他种族,也在凝视着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家园相较于已知的宇宙,不过是点点繁星中微不足道的一颗,借助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我们总算走出蔚蓝的星球,飞向深邃的银河,知晓我们的独特、脆弱、渺小。
《星际穿越》是一部充满超现实主义和梦幻色彩的太空冒险的影片。电影的主题很绝望,也很恐怖。故事发生在不久的未来,人类肆意妄为的行为加剧了地球自然环境的恶化,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一部分人固步自封,企图在最后时刻重回农耕时代度过危机,而一些人则将视线放在了外太空。但绝望和恐怖的背后,还蕴含着希望。在沉甸甸的希望背后就是令人心酸的乐观主义。
土星附近出现的虫洞给了人类一个飞向外太空延续生命希望的机会,而其间带给我们的冲击很是震撼。在穿越虫洞时飞船队发现时间流逝一个小时等于地球七年,这无疑给了所有探险者当头一棒:原来他们所执行的计划从一开始便只有带着人类的种子库找寻机会,而被留在地球的人类都被“伟大的科学家们”抛弃了。男主在与家人重逢和拯救全人类的未来之间必须做出选择,耗尽所有飞船能量送出同伴脱离虫洞吸引后,他义无反顾地走向虫洞,探索时间的奥秘。
根据剧情我们可以联想,应该是未来了解了五维空间的存在建造了电影中的四维空间,并且利用主角(男主和女儿刚开始在书房的奇遇)这条历史线,一步一步构造虫洞、让他们接近黑洞、最终引导男主进入超立方体,让处于这段历史起点的人类从五维时空中找到拯救人类历史的切入点,让他领悟到自己处于四维时空中,并且可以翻阅到女儿书房全部的历史,通过引力传递信息给女儿,破解理论中谜团,从而拯救三维世界中的人类。
简而言之,低维度的我们在高维度的“我们”的指引下,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达到时光回溯的效果。试想,有一天我们真的掌握维度的秘密之后,世界又会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
当我们真的迎来这一天,你又会做何选择呢?
《穿越星际》观后感9
《星际穿越》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科幻电影,剧情无非是地球出现危机,主角拯救世界。科幻电影的专业性很强,但《星际穿越》与其他科幻电影相比较,却在情感方面有很大不同,给我了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影片的男主角库珀是一个内心很纠结的人,他热爱太空,热爱生命,他愿意飞上太空拯救地球,但他同时也是一位父亲,他也希望能够陪在孩子们身边,陪他们长大。他爱地球,更爱他的孩子。这是极为矛盾的,他必须在拯救地球和孩子们之间做出选择。所以当布兰德教授把他的孩子们的未来摆在他的面前时,他最终还是选择离开地球。
库珀在那个“一小时等同于地球上的七年”的星球时,他拼命节省时间,想要快点回到飞船上,知晓女儿的消息,他不想错过女儿的成长,可当他回到飞船上的时候还是已经晚了,他的女儿的年纪已经和他一样大了。这听起来很荒谬,可他却是真实的错过了女儿的成长。他在飞船里看着已是中年的女儿发来的视频消息痛哭流涕,我不知道他到底是出于错过女儿成长的遗憾还是面对女儿的抱怨的后悔。
库珀的内心很纠结,他在四维空间看见曾经和女儿待在一起的自己,知道自己就是女儿的幽灵时,分明是希望女儿能够把自己留在地球上的,他给女儿留下“stay”的线索,让女儿用摩尔斯电码破译,希望女儿能让自己留在地球,陪他们长大。但在他在发现塔斯也还活着时,他却选择了顺应事情的发展,在墨菲的房间里留下航天局坐标的线索。他分明知道这个坐标是一切开始的源头,他也清楚留下坐标自己就会离开女儿,但他还是选择留下线索。他的内心也许是更加偏向于大无畏的。
电影的最后,库珀从四维空间离开,再醒来时,已经躺在土星的“库珀空间站”了。他终于见到了他的女儿,可他的女儿已经是一个白发苍苍的九十多岁老人了,而他却还是离开地球时的样子。对于库珀来说,他只离开了女儿几天而已,而对于墨菲,他已经离开了好几十年了。时间很奇妙,也很令人无奈。
整部影片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库珀在四维空间给墨菲留下线索时对塔斯说的话“爱,塔斯,是爱。就像布兰德说的,我和墨菲之间的交流是可以量化的,这才是关键。那现在该怎么做?找到沟通方式,那块儿表。”爱这个字贯穿了整部影片,库珀出于爱,离开地球;墨菲出于爱,在地球上等待父亲回来;布兰德在宇宙中寻找埃德蒙斯,也是出于爱。影片的结局算得上完美,或许也是因为爱。
《穿越星际》观后感10
《星际穿越》是一部上映的科幻巨著,拿到今天来讲,因为本来就有一些东西,是超越电影里所述的那玄之又玄的时间与空间的。
电影讲述的是在未来地球上,土地贫瘠,粮食问题严重,人们不再像往常一样仰望星空迸发灵感,而是希望把所有的经费投入到维持人类这个庞大的集体的苟延残喘当中,可此时前NASA宇航员Cooper因为一些偶然因素得知前NASA成员仍在一个位置区域内进行拯救人类的计划,于是Cooper飞向太空,来到孤独的宇宙另一端……
《星际穿越》首先作为一个科幻电影,科学硬实力自然没得讲:虫洞,黑洞,黑洞潮汐力,相对论,墨菲定律……这些都是这部电影得以完成的坚实后盾。但同时也有一些逻辑和科学上的漏洞:比如火箭发射离工作区域那么近?比如男主是如何突然获得操控重力的能力?比如在吞噬一切光的黑洞里男主仍能看见银白色的飞船?其实也无所谓,电影终究是电影,我们不必像研究一本学术类文本去对每一个角落刨根问底。同时因为它是电影,相对于科教读本表达了更多的一些东西。
而这些东西,便是那唯一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的东西――爱。
那主人公为什么要抛开手中的土地,去太空完成危险的任务?为什么他说:“我曾选择一直做守护者,而现在我要做开拓者”?不仅仅是因为他一直仰望着星空,更是因为他爱着女儿,不希望女儿在贫瘠的地球上死去。为什么女儿Murph在父亲消失几十年后一直坚持对黑洞及量子力学的研究?为什么一直坚持向飞船发送视频?因为她爱着父亲,他坚信父亲依然存在,他始终盼望着能与父亲重逢。
正是这份爱,穿越了维度的限制,逃脱了黑洞的束缚,在无数个不知名的窗户内穿梭着,飞过星系,飞过宇宙,在我们不为人知的世界的另一个尽头,让父女找到了彼此,即便宇宙再远再无穷,即便时空再扑朔迷离,即便两人只是整个世界这个极为庞大的坐标系中两个小到可以忽略的点,有爱,将这两个点连成线段,彼此也不再会孤独。
或许这正是,导演诺兰在这片浩瀚无垠的星空中想表达的东西。不管你拥有多么无懈可击的定理或运算公式,也请永远不要忽视爱的力量。爱,高于上帝;爱,凌驾于宇宙。
《穿越星际》观后感11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一队探险家利用他们针对虫洞的新发现,超越人类对于太空旅行的极限,从而开始在广袤的宇宙中进行星际航行的故事。
在不远的未来,随着地球自然环境的恶化,人类面临着无法生存的威胁。这时科学家们在太阳系中的土星附近发现了一个虫洞。他们利用虫洞到达了多个星球。
看完电影,我的感触很多。我赞叹墨菲的聪慧。欣赏布兰德的无畏。但令我记忆犹新的,还是库泊那种勇于奉献的精神。
在茫茫宇宙中,存在着许多的未知,这便是整个电影的最大看点。库泊在充满危险的宇宙中寻找一线生机。
置身电影中,忘记自己在何处。突然被触动是在墨菲又悲伤又气愤地对库珀说:“为什么你就是不相信你应该留下来”的时候,心里五味杂陈,爱别离的滋味不是好受的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胜阴。我这等俗人尚未看破,故仍在苦海。
从太空回望地球的感觉估计只有看这部电影或者当宇航员才能体会得到吧。库珀在太空看着儿女发来的消息,悲欣交集,叫人落泪;当他们从一个星球回来后,自己明明感觉过了不久,地球却已经过了二十三年了,转眼之间儿子已经毕业、成家了、有孩子了,快得叫人不敢相信。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来得及好好看看爱着的人他们就老去,自己却被困在他们的世界之外,对他们的世界不能产生丝毫影响。这世界,难道真的是黄粱一梦?想起传说中那些闭关修行的人,一闭关一出关,物是人非,人海茫茫,何去何从?
库珀一直面临着回到女儿身边和拯救全人类的艰难选择,是对女儿的爱让他在被陷时不失信念、拼命求助、摆脱种种困境,最终回到女儿身边,即使女儿已经白发苍苍,但能回来,一切都是值得的。
过去未必就真的过去,未来也未必就在未来。过去和未来未必不会有重叠的时刻,不禁想到“因缘会聚时,果报还自受”。过去的自己做出让现在的自己后悔的决定,这后悔不必要也不可避免。只有不去做可能会让将来的自己后悔的事情。时间不等人,过去早已过去,即使能回到过去也无法改变它了,活在当下,拥抱每一个现在,去爱每一个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