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用菌栽培技术 结课论文
平菇栽培初步研究
摘要:平菇是著名中外的食用菌之一。它的栽培史很短,从本世纪初开始进行人工栽培的研究,以后种植日益增加。为满总市场需要,平菇的高产技术成为继续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平菇扥营养价值、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高产栽培方法、管理技术、适时采收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字:平菇
高产 栽培技术 生产过程 管理技术
平菇,学名为侧耳,又称北风菌,天花菌等。各又有不同名称,如:美味侧耳、鲍鱼菇、凤尾菇。它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食用菌。经常食用平菇,对降低血压和减少胆固醇有显作用,对贫血、植物性神经紊乱、肝炎等有一定疗效。由于平菇含有酸性多糖,对癌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增进人体健康、延年益寿有独特的功效。
平菇栽培容易,适应性强,生产周期短,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产量高,成为北方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好途径。
我国人工栽培的侧耳属食用菌种类繁多,达15种[1],俗称平菇的侧耳,狭义上仅糙皮侧耳(P.ostreatus)一种,广义上则包括分类学上称之为糙皮侧耳(P.ostreatus,俗称灰平菇)、紫抱侧耳(P.sapidus,俗称灰平菇)、佛罗里达侧耳(P.florida,俗称自平菇)、凤尾菇(P.sajorcaju,常俗称高温平菇)、肺形侧耳(P.pulmonarius,俗称珍珠菇)、黄自侧耳(P.corncopiae,俗称姬菇)的6个种。
平菇种植栽培是一项比较成热的技术,但怎样以低廉的成木、较小的劳动强度帮助菇农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原辅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劳动力价格普遍提高的今天,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1 材料与方法
1.1栽培场所和原料
环境空气清新,水源卫生、方便,场地周围清洁,远离(100m)畜禽圈舍、公路干线等污染源。生产场地采用翻土、晒白、灌水等措施进行消毒。1.2培养料
选择无霉变、无雨淋、无害虫、不结团,富含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的棉籽壳、玉米芯、黄豆秸等作主料,麸皮、玉米面作辅料。原料在收获前 1 个月不能施用高残留农药,重金属含量不能超标。
母种培养基:PDA加富培养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KH2PO43 g,硫酸镁1·44 g,蛋白胨2·2 g,加水1000 mL,pH为7·0[2]。
原种、栽培种培养基:棉籽壳80%,麸皮18%,石膏1%,过磷酸钙1%。按常规方法制备母种、原种和栽培种[2]。2 培养料配制 2.1 培养料配方
平菇的拌料配方:木屑和玉米芯 78%、麸子 15%、玉米面 5%、白灰 2%;另外加 0.1%多菌灵。2.2装袋
装袋技巧[3.1]:平常操作过程中,装袋时袋料一般都比较虚,容易造成菌丝徒长,细弱无力,出菇后期出菇量明显下降。装袋时应尽量把料压实!对菌丝生长造成一定的压力,使其粗壮有力,生活力强。再者,装袋时装袋者为加快速度,总是把菌种撒在袋料表面就扎口,这样容易把菌种集中在料面中央,减小菌丝分布面积,延长发菌时间,增加袋料被杂菌感染的机率。正确的做法是把菌种均匀地撒在料面中央后,再把一部分掖在靠近菌袋的袋料边缘,扎口后,使菌种把整个料面覆盖,3-5d菌丝恢复生长后,能够最大面积地开始吃料,快速生长,提早出菇。
2.3蒸料
每锅可蒸 400~500 袋的拌料,2 h 后出锅,把蒸料温度降到 30 ℃进行装袋接菌。滑子菇菌丝生长速度慢,分解培养基能力差,一般用半熟料[3.2]。目前,生产中平菇用发酵料较多,既省燃料又省时。2.4发酵
发酵的目的是使料充分腐熟,有利于食用菌菌丝的生长,而同时产生的白色放线菌不利于霉菌(绿霉菌、黄曲霉菌、面包菌等杂菌)生长。
2.4.1 发酵料的下料。
发酵料一定要在温室内进行,以防发酵期间着雨[4]。生产中以 1 万袋为计算单位,每生产 1 万袋平菇,需要 80 cm×120 cm 的麻袋装 600 袋打好的玉米芯过20 mm×24 mm 的粉碎机筛。具体配方 : 每 4 袋玉米芯为 1摊,每摊加麸子 10 kg、二铵 800 g、尿素 500 g(增加养分,调节 C/N)、白灰 1 kg(调节酸碱度)、菌灵 150 g。pH 值为 11~13,发酵后的 pH 值为 7~8。2.4.2 发酵过程
按比例加入料以后,首先要加足水,按照料水比 1∶1.6 的比例加入。一般料堆的高度是 1.2 m,宽度是1.5 m,当料温升到 55 ℃时必须打眼,用直径 5 cm 的木棍插到料底,平均每隔 30 cm 打 1 个眼,以防厌氧发酵影响平菇的生长。料加水后 24 h 要检查水分的适度,以用手握料能滴2~3 滴水为度,如果水分不足,要在第 1 遍翻堆时加水,第3、4 遍翻堆时不再加水。料加水后,在室内温度 10 ℃的情况下,2~3 d 就可以达到 55 ℃,进行第 1 次翻堆。翻堆一定要均匀,使料达到有氧发酵。翻完第 1 遍堆后 1~2 d,温度达到 75 ℃时翻第 2 遍堆,此时调酸碱度,把白灰均匀地撒在料堆上,翻堆并搅拌均匀[5]。一般料堆翻到第 3、4 遍时,2 d 翻 1 遍。2.4.3 发酵终止标准
料色深咖啡色或黄褐色,没有滑黏的感觉,无刺激性气味;有零星的白色放线菌,发酵料的 pH 值为 7~
8、湿度以手握有水线或刚能滴 1 滴水为宜,如果水多则再翻 1 遍堆。3 接种 3.1 接菌
接菌前做到“四消毒”,即菌种、人员、工具、接种室消毒[4]。消毒用气雾剂菇保一号。发酵终止后,要把料摊平,温度降到 30 ℃以下时可以装袋。装料用袋规格是 24 cm×50 cm、两端开口的塑料袋。装袋前用缝纫机均匀地做出 4 道孔洞,有利于平菇的呼吸透气。装料时,装 1 层料后即在孔洞的周围撒 1 层菌,共装 5 层料 4 菌。料装的要紧,不能太松,装完后把袋子两端扎上。3.2 养菌
接菌后要多次检查,注意料温变化。料温要保持在 20~25 ℃,如超过 30 ℃,则会因受热产生杂菌而感染病害。加强通风降温,同时将菌袋翻堆降温,堆成“井”字型,以防堆料产生过多热量。养菌要求无光,经 20 d 左右菌丝长满后用散光照射,刺激出菇。4 出菇管理 在出菇之前把长满菌丝的袋由“井”型堆改成生产用堆。白色品种一般 3~5 d 现菇,黑色品种一般 7~10 d 出菇。平菇现蕾后,应注意通风、增湿工作。出菇要求有微弱的散射光500~800 lx、温度 10~15 ℃、相对湿度 80%~90%。增加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可向地面、墙壁、空间喷水,切忌直接向幼蕾喷水,一般正常天气每天喷水 2 次,而且浇水时要注意大通风,谨防平菇在厌氧高温的情况下感病而长出畸形菇。随着菇体的长大,应增加湿度,每天要轻喷、勤喷,以保持空气新鲜、湿润[6]。4.1 开袋
当白色真姬菇生理成熟,菌袋变软、颜色转为土黄色时,可以移入出菇房。打开菌袋,冬季袋口留 3 cm,夏天袋口留 5 cm。去除菌袋料面上的老菌块、小菇蕾,促使新原基成丛地形成,达到整齐出菇的目的。4.2 催蕾
真姬菇是一种好气喜湿的食用菌,通过调节温度、湿度、通气、光线等条件,促使真姬菇尽快现蕾。4.2.1 温度。
白色真姬菇子实体分化发育的适宜温度为 12~18 ℃,最适温度为 14~16 ℃。在 8 ℃以下或 22 ℃以上时难以分化出子实体[7]。8~10 ℃的温差有利于其子实体的快速分化,并可以增加菇蕾密度。6.2.2 通气。
4个排气扇,2 进 2 出,自动控制换气 20 min/h,视具体情况调节通气时间和次数,以控制二氧化碳浓度在0.1%~0.2%。4.2.3 湿度。
保持相对湿度 90%以上。菇袋用无纺布覆盖,雾化器开 10 min,停 20 min,以保持无纺布湿而不滴水为宜。至菌毛长出,停水掀开无纺布晾菌 2~5 d。菌毛倒伏至小菇蕾(芝麻点)长出后盖上无纺布,恢复喷雾。4.2.4 光线。
菇蕾发生初期需光照 1~10 lx,菇蕾发生中后期需 50~100lx,每天开灯 1~2h,进行间歇控制,菇蕾催齐后停灯。4.3 出菇
4.3.1 温度。
白色真姬菇子实体在 8~22 ℃的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 14~16 ℃。在 5~8 ℃的低温和 22~25 ℃的高温下仍能缓慢生长,但低温易造成菇盖畸形和大脚菇,高温使菇盖变薄、易开伞。4.3.2 通气。
自动换气 10 min/h,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 0.3%以下。4.3.3 湿度。
空间相对湿度提高到 90%~95%。如空气湿度不足,子实体难以分化,甚至导致菇蕾死亡。但在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中,长期过湿且通气不良的环境也影响子实体的正常发育,导致菌柄发暗,出现菌盖上长瘤的现象[8]。菇蕾长到 3~5 cm 高时,掀开无纺布,雾化器开 20min,停 10 min,采收前逐步减少直至停止喷雾。4.3.4 光线。
菇蕾长到 8~9 cm 时增加光照到 200 lx,每天开灯 2~3 h。5 病虫害防治[9] 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方法。提倡生物防治:培养料配制可采用植物抑霉剂和植物农药,如中药材紫苏、菊科植物除虫菊、木本油料植物菜籽饼等制成的植物农药杀虫杀螨。用寄生性线虫来防治蚤蝇、瘿蚊和眼菌蚊等。5.1物理防治
实行物理防治栽培场所采用 30W 紫外线灯照射或臭氧灭菌器消毒杀菌。安装黑光灯诱杀蚊、蝇、虫蝉等昆虫。对菇场进出口或通风口安装纱窗、纱门,以防害虫飞入。经常保持环境卫生,撒生石灰粉消毒。5.2化学防治
严格科学用药坚持以防为主,在确需使用化学农药时,须选用施保功、锐劲特、克霉灵等在食用菌上获得登记的农药。6 采收
白色真姬菇在菌柄长到 12~14 cm,菌盖变薄,还未开伞时采收。采收太早子实体未充分发育,影响风味和产量;采收太晚子实体老化,价值降低。采收时将真姬菇从培养料上轻轻旋下,要求轻采、轻拿、轻放,尽可能减少机械损伤。7 包装
挑去菌柄 8 cm 以下的小菇、盖上长瘤的雪花菇和弯曲、不开伞的畸形菇。将挑选的菇柄大小长短均匀一致的白色真姬菇放入打包机中,用单向透气膜包装 150 g/袋或 500g/袋 ;也可将真姬菇切去菇脚后直接装入塑料食品袋,抽真空后包装成 2.5 kg/袋。将包装好的白色真姬菇装入泡沫箱,移入冷库,在 0 ℃下维持 10 h[10],发运销售。8 参考文献
[1] 卯晓岚.我国常用常见食药用菌名称[M].中国食用菌,2002,21(4): 25-26.[2] 骆昌芹.平菇栽培中常见问题解决办法[J].农家科技,2008(12):16.[3.1] 瞿岚霏.提高平菇种植效益的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5):56-57 [3.2] 于培海,田俊霞,蒋万兵,等.平菇栽培中出现的问题及防治措施[J].宁夏农林科技,2009(5):88-89.[4] 李艳梅,李玉莲,曹静雄.平菇菌床杂菌的防治[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5):115,118.[5] 张月明,陈丽敏.平菇栽培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J].中国瓜菜,2008(6):53-54.[6] 杨志虎.平菇发菌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河北农业科技,2006(10):30.[7] 暴增海,马桂珍,肖巧琳.真姬菇的生物学特征及栽培[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423-5423,5431.[8] 郑宇,林兴生,陈福如.真姬菇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J].食用菌,2001,23(3):12-13.[9] 杨海文,胡新华,耿文惠,魏淑云.平菇最新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 2010.06(38)
第二篇:食用菌栽培技术学习心得
无心插柳
——食用菌栽培技术学习心得
自高中迷上生物学,虽然懊恼自己因偏科不能近二本学校的生命科学院,不能身着白褂研究前沿科学。但是进入我校生物教育专业后我亦觉得老天待我还不错,我的心愿也不算落空,所以一直虔诚的学习着。
学校的设备有限,也空有我一腔激情,最后实验大多被局限了,也没有些许成果可言。于是就更注重其他不需要精密仪器的专业知识。不能自己搞科研,就时刻关心科研动态,也不枉自己的专业修为,不是个科学家,也修个皮囊装装样子。
高考假期在家无事,我一直关注CCTV7的《农广天地》和《科技苑》,每天早早把菜摘好,才能在饭点前不受打扰的守着电视。也不求甚解每有创意新型农业典型就记下。我想总有一日能用上,我那“生态农场”借鉴这些可不是很好。就用这一点一滴的农业技术典型堆砌真我的“生态农场”。
《食用菌栽培技术》只是大三的选修课,且这期不知何如竟没有开设相应的实验课,学校附近也没可供实习的基地,所以一开始我也想其他同学一般,并不重视,上课或看公招书或看自己的散文小诗歌甚至补补晚上失眠的空缺,在我看来这课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总之,没怎么放在心上。
国庆回家见习,每天跑上跑下,非常充实,我终于又找到了从前忙碌的快乐,每天追着老师听课,请教他们的教学经验,努力备课,只为把第一次讲课做的精细再精细一点。见习的那几天,天气很闷热,透着灰蒙蒙呢的光,但是那几天我的心里是亮堂的,抬头时笑容似乎都能对应的云团驱散。我惊喜每个老师夸奖,惊喜教过的孩子们的问好,我想要就是这种充满挑战的忙碌的日子,这种每天肾上腺素会忽然急速上升的感觉,才让我觉自己是也活生生的人。
回学校,首先必须经过晕车的洗礼,那可不比一场感冒对我的伤害小,然而我不能让自己的生活和身体一起跌进冰窖,我不能以身体的虚弱为借口不认真学习,我也厌倦了日无所获得日子,我还想把见习时的亢奋状态延续下去。
于是,我开始思考我要怎样来对待我的课业,还是每天只带个躯体去课堂上跑龙套吗?那我回学校干嘛,还不如在中学教生物,心情好愿意去做好每一件事,那收获可不比在学校少,至少我的教法会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已在学校的事实是不能改变的,那就改变自己的心境吧,好好歹歹每天都会过去,何不好好听课,学点东西,那样自己才算充分利用为时不多的在校时间,也免得日后遗憾。
我每天除了了带公招书和散文诗类,也还是好好的带上教科书,一本杂记本,方便在有新知识点时及时记下,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道理我还是懂的。
而在众多的选修课中,除了因爱好植物喜欢《园林花卉学》,《食用菌栽培技术》就是最喜欢的了,且不谈学到了什么技术,就食用菌一些基本情况介绍就已经很吸引我,因为我本来就很喜欢吃蘑菇或者说食用菌。我认为那是更能让我“清心寡欲”的食物,没有血腥和杀戮,也不似有些青菜一般味同嚼蜡,却又能满足人体所学的各种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需要,而且或脆爽或绵柔。总之,我对其爱不释手,东坡《于潜僧绿筠轩》中有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说“食可无肉,尚需有菌”。
我确乎是一个感性的人,是个唯心主义者,对于《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学习方法我也什么成系统的学习方法,但我知道积极汲取有利于自己的“营养”。
在《食用菌栽培技术》的课堂里,我了解到平时不知的食用菌常见病虫害,以及防治方式。不仅用“未来菌农”的身份要求自己注重防治方法技术,也加强了作为消费者对食用菌的安全问题的重视。学会了辨识食用菌的优劣好坏,当然也学会了不少挑选低毒少药的食用菌的方法。
因为没有实际操作,所以我的一切知识仅限于理论基础,即便如此,我也觉得收获颇多,还遐想万千。我知道不常见的鲜色的野生蘑菇都得谨慎对待,也知道它们的致病原理,所以这对喜欢野外探寻的我,无疑是好事,至少我不会误食这些毒蘑菇,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而这些大多生活在了无人烟的地方的毒蘑菇们,它们无疑也是生物界的瑰宝,更是引起我的发现欲求知欲。
佛说“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这些毒蘑菇之所以魔的形象示人,是因为人类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式,事物总是相生相克,人类不能使其为自己服务,所以这些精灵只得高举自己的武器予以自我防护。
比如粪锈菌,现在是怀疑有毒,有人吃了内化为自身物资,有人吃暴毙而亡,这是为什么呢?是什么样的人密码决定着它是天使还是魔鬼?答案现在还不为人知,但一定就存在与人们的机体里,现在的我没有条件做研究,但我想我这些思考会是有得以验证的一天,不久的将来会有有足够知识有良好条件的科学家来解决这些问题。
面多众多的食用菌栽培基质,我也有自己的选择。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我是不赞成传统的香菇生产方式的用大量的原木生产香菇和大跃进大炼钢铁是 的道理并无两样。现代食用菌栽培技术原料取材广泛,常用的有作物秸秆、果壳、蔗渣、木枝、木屑和畜禽粪便等。从理论上说,凡是纤维素或木质素含量较高,并且不含有毒副产物或抑制真菌生长物质的植物材料,都可以作为食用菌栽培的原料。
某些地区发展桑蚕业,就可利用桑秆和蚕沙等副产品(废弃物),作为食用菌栽培的良好材料。此外,板栗、油茶及核桃等桂西北地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副产物,也可以作为食用菌生产的替代原料,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再说说我对灵芝盆栽的思考,当我第一次听说这个项目我不禁眼前一亮。一直以来我只想过用植物作盆景。比如一些景天科多肉植物,稍加修饰,配以不同的花盆、碎石块、小玩偶营造不同的意境就可得到赏心悦目的效果。灵芝本为食用佳品,生活中不常见,虽见过也因从前不了解栽培方法,所以从未思考过。
课堂上看到的灵芝盆景是在灵芝造型好的基础上加以寿星祥瑞之品,相互映衬,以求锦上添花的效果,并且经过这样小小的加工灵芝身价就成倍增长,作为一个即将走人社会的应届毕业生,这可是一个挣钱的金点子,可不比种普通的食用菌更具开发价值吗?
老师的提点是,直接把灵芝菌体脱水,再配以花盆固定,附上一些基质或者塑料的“土壤”不仅可以以假乱真,还可以长期保存,更具有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就可以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欲。
我的引申思考,灵芝本有沧桑古朴祥瑞之意,必定广受欢迎,而大型的的灵芝盆景纵使受欢迎,大所面对的消费人群有限,是普通大众购买了所不及,不如普通人每月工资才一两千,他会舍得花几千上万来买个干灵芝放着吗?
而生活不能没有绿色,想我一样的小清新小文艺大有人在,既然有人在为高端消费制造“灵芝盆景”我何不为普通大众打造一款“灵芝意境”,正好满足文艺青年们的精神需求。
灵芝盆景以大型的株型颜色俱佳的芝体为主,对灵芝品质要求甚高。倘若以其古风作为点缀,只需一些小型而完整边角就可起点睛之笔岂不妙哉。比如兰花仙骨其下藏个探头探脑的小灵芝岂不灵动有趣,再比如假山峭壁间悬个灵芝,让人感慨生命之顽强,亦或是仙姑道童手执灵芝倒是比玉如意更有自然之意……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我相信我今日的幡悟所学到的知识有一天会出现在某个生态农场里,那里桃红柳绿,碧草青青,鱼儿水中游,羊儿山上叫,我用残草牛羊的粪便种出鲜美可口的蘑菇低毒低害绿色安全;我开块地来专门种花,搭配灵芝配送精品花店或者送给知己好友……
生态农场是我的梦想,但现在因为《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启发,再一次添砖加瓦,那一天这可无意间落到心上的柳条儿,定会依依舞动与繁花相映成趣!
学号:20113302 姓名: 2013年11月25日
第三篇:大棚食用菌栽培技术
大棚食用菌栽培技术
教学目的:使全体学员掌握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高产技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常见的食用菌
二、学习食用菌丰产栽培技术
塑料大棚丰产栽培与食用菌常规栽培技术基本相同,我们以典型的低温品种香菇、典型的高温品种紫木耳以及大多NT中温型品种的平菇为代表,采用塑料菌袋栽培的方法,简介其大棚综合丰产栽培技术。1.大棚香菇丰产栽培技术1.1栽培准备工作 从接种到出菇约需90~120天,整个生长期约300~330天,一般于夏、秋高温季节在室内降温条件下制备栽培袋(规格为17厘米×34厘米,圆形)菌块,秋末冬初出菇。香菇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3~32℃,适温为10~28℃,子实体的生育温度为5~25℃,适温为12~17℃,栽培方式为床架式,一个棚内安排宽65厘米的栽培床6行,主走道宽50厘米,其它走道宽35厘米,中间床架分上、中2层,包地面为3层立体式。两边床架设一层床面,包地面为2层。紧靠大棚两边的两行床不设床架,只在地面E栽培一层。每2层床面间隔距离为50~60厘米,床沿高20厘米,地床床沿可用红砖拱立排成。整个大棚地面用红砖面平,或将面整平再种香菇。其栽培方式可分固体原种栽培或液体菌种制作后栽培二种。主要措施为:斜面母种一原种(摇瓶菌种)一(液体栽培种)一栽培袋菌种脱袋排放一菌块恢复生长和转色培养一出菇管理一采收。排放菌种前先在床面上垫上地膜,先垫一边,再将菌种脱袋,成排均匀摆放在床面上。排完一个床面,将另一边地膜覆盖于菌块之上,不必盖紧盖严,便于通气。以后精心培管,待转色、出菇,直到采收后床膜才予以撤换。1.2转色、出菇管理 出菇前,菌丝有一段转色的生理变化,这一期间,棚温要保持在20~23℃之间,还要掀盖地膜以通风、保温。要防止高温、高湿所带来的菌丝陡长,形成厚菌皮,影响产量、质量。如果条件适宜,自脱袋至转色约需10天。转色后菌块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这段时期称为出菇期。①秋冬菇(10~12月),由于棚温过高,须经常揭膜降温,长期保持棚温在10~15℃之间。每收获1次,须短时间揭开床膜换气,以促发育。②冬菇(1~2月)这时气温低,菌丝生长缓慢,宜于晴天对地面喷水保湿,通常以保温为主。③春季菇(3~6月)首先是将菌块浸水,含水量为60%即可。其次是控制棚温,保持昼夜温差在20~25℃到10~15℃,也即10℃的温差。以后气温升高,可适当揭膜降温。2.紫木耳栽培技术要点2.1发育条件 紫木耳适应广,菌丝在5~39℃之间即可正常生长,子实体为0~42℃,紫木耳喜高温、高湿,对氧气要求不严格,缺氧环境中,仍可正常生长。其菌丝体培养宜在黑暗中进行,因在较强散射光照射下,会过早成熟,影响产量。子实体则可在高温高湿强光直射下旺盛生长,耳片大而肥厚,颜色紫红至紫褐,品质优良,因此可作四季栽培。2.2栽培方法 有三种,均采用17厘米×34厘米的筒膜料,两头接种,然后栽培。2.2.1床架式 设置床架方式与香菇同。再将菌袋两端用绳子扎紧,袋面上用刀片划上4~5条纵向缝隙,即可排放(下同),一般为卧放在床架上,排满后,需盖上地膜。2.2.2吊挂式 棚内设成排木桩,菌袋吊挂在木桩上,其间距离自定,留出走道进行管理即可。菌袋齐地面至桩顶一一吊挂,袋距5厘米,桩下部地面可卧排,以后,每3~5行桩用整块地膜全部罩盖住即可。2.2.3沙畦式 内设数个长方形不漏水的浅床坑,上铺河沙,厚5~10厘米,此法最适高温干旱情况下应用。排放前沙层灌足水,再行排放菌袋,畦面上方亦可设置一定高度木架,木桩吊挂菌袋以增加产量,排、吊完好用整块大膜覆盖。2.3四季管理2.3.1春季 先于冬季在室内加温培养菌袋,早春排放出菇。棚温白天控制在之5~30℃,夜间控制在5~10℃以上,晴天在棚内喷水,虽降低了棚温,但不会降得过低,而水与水气会吸热并贮存,晚上释放以提高棚温。这对于延长棚温在15℃以上时间,促进紫木耳生长有利。2.3.2夏季 气温由低向高,对耐高温的紫木耳栽培有利。主要是降温保湿,一是揭去棚膜,加盖二层遮阳网,二是喷水保湿,可使棚温下降4~8℃,促进生长。2.3.3秋季 为培植紫木耳的黄金季节,初秋仍须降温保湿,晚秋则要覆盖棚膜保温,气温高时又要揭膜降温,以利获得高产、稳产。2.3.4冬季 利用秋季自然温培养菌袋,初冬排放。晴天可适当揭膜降温,风雨天就要盖膜保温。晚冬气温偏低,可加强升温管理,尽力延长15℃以上气温时间,以促生长。3.平菇栽培技术要点3.1发育条件平菇品种有高、中、低温型和广温型等数种,菌丝生育温度为5~36℃,子实体为5~30℃,一般为8~18℃,最佳制种期为9月~翌年4~5月。平菇耐湿,栽培时可直接喷水在菌袋和菇体上,其子实体发育期间,需充足氧气,故栽培时要常开前后门和提升棚膜,降低裙膜通气供氧。3.2栽培方法 有3种,均采用22厘米×44厘米的菌袋,两头接种,出菇。3.2.1床架式 床架设置同香菇,排放菌袋,间距不少于5厘米,只排放一层,两头及破缝均可出菇。3.2.2墙式 在床架上像砌墙样,将菌袋码放成墙式,一个床面可堆成两道袋墙,长与床同,高约3个菌袋直径的高度,为立式结构,只能两头出菇。3.2.3地面式 不用床架,菌袋直接在棚内堆砌成墙式,长与棚同,高度以高而不倒为度,中间高,两边低,与棚相似。3.3四季管理3.3.1秋季(10~12月)选用中温及广温型品种,10月上旬开始进行菌块排放及出菇管理。主要管理措施是降温通气-保湿,需保持棚温在8~18℃之间。3.3.2冬季(1~2月)选用低温和广温型品种,主要管理措施是保温通气保湿,在一天中尽可能延长棚温8~18℃的时间。3.3.3春季(3~6月)选用中、高温型品种。前期以保温通气一保温措施为主,后期以降温一通气一保温措施为主。3.3.4夏季(7~9月)选用高温型品种。揭去棚膜,加盖遮阳网,主要管理措施为降温,使棚温降至28℃以下,同时加强水的管理,经常喷水降温保湿,以促高产。
三、学员交流经验
第四篇:食用菌栽培技术教学大纲
食用菌栽培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种植专业学生选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重点讲授黑木耳、香菇、榆黄蘑、滑菇、平菇、杏孢菇等品种的栽培技术,同时从食用菌的生产方案设计、菌种的培养、配方、接菌、田间管理、杂菌污染的防治、害虫的防治、采收等各个环节做出详细的介绍,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
(二)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旨在较为全面的介绍食用菌的基础理论和实用栽培技术,从而为广大学生和食用菌爱好者提供更好的借鉴。
在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兼顾我国南北方不同地区的教学需要,以典型食用菌为主,适当介绍一些新的食用菌品种和新的食用菌栽培新技术。要运用微生物学知识掌握食用菌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消毒灭菌、菌种生产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更好地服务于食用菌栽培的生产实践。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食用菌的概念与分类。
2.重点掌握黑木耳、香菇、滑菇、平菇、金针菇等品种的栽培技术。
3.掌握食用菌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消毒灭菌、菌种生产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具有食用菌栽培专业技能。2.具有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技术技能。
3.具有食用菌管理技术和收获贮藏的技术技能。4.具有食用菌加工技术技能。
三、教材 推荐使用教材:
《食用菌菌栽培技术》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推荐参考书目:
《食用菌菌栽培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版 《食用菌菌栽培技术》 东北大学出版社 2010版、课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 论 教学要求:
掌握:食用菌的概念及食用菌名称的演变。熟悉:食用菌的价值及与农业的关系。
了解: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食用菌的标准化生产及毒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食用菌的概念
一、食用菌的概念
二、食用菌名称的演变 第二节 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 第三节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
一、食用菌的营养价值
二、食用菌的药用价值 第四节 食用菌的标准化生产 第五节 毒菌
第一章 食用菌学基础知识 教学要求
掌握:食用菌的形态结构;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熟悉: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菌种的保藏方法。了解:食用菌的分类地位;食用菌的生活史。教学内容
第一节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和分类
一、菌丝体的形态结构
二、子实体的形态结构
三、食用菌的分类地位
第二节 食用菌的生长发育与生活史
一、食用菌的生长
二、食用菌的生活史
三、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第三节 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
一、食用菌的营养类型
二、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 第四节 菌种保藏
一、菌种的保藏方法
二、菌种退化的原因和复壮措施 第二章 菌种的制作 教学要求
掌握:食用菌母种、原种和栽培种的制作技术。熟悉: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了解:液体菌种。教学内容
第一节 母种的制作
一、培养基的制备
二、母种的转接
三、组织分离
四、孢子分离 第二节 原种的制作
一、谷粒原种
二、棉籽皮原种和锯木屑原种 第三节 栽培种的制作
一、栽培种培养基的制备
二、接种与培养 第四节 液体菌种
第三章 木腐型食用菌的栽培 教学要求
掌握:香菇和侧耳的栽培技术。
熟悉:黑木耳、银耳和金针菇的栽培特点。教学内容
第一节 香菇
一、香菇的生物学特性
二、香菇的栽培技术 第二节 侧耳
一、侧耳的生物学特性
二、侧耳的栽培技术 第三节 黑木耳
一、黑木耳的生物学特性
二、黑木耳的栽培技术 第四节 银耳
一、银耳的生物学特性
二、银耳的栽培技术 第五节 金针菇
一、金针菇的生物学特性
二、金针菇的栽培技术 第四章 草腐型食用菌的栽培 教学要求
掌握:双孢蘑菇和草菇的栽培技术 熟悉:鸡腿菇的栽培特点。了解:竹荪的栽培特点。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双孢蘑菇
一、双孢蘑菇的生物学特性
二、双孢蘑菇的栽培技术 第二节 草菇
一、草菇的生物学特性
二、草菇的栽培技术 第三节 鸡腿菇
一、鸡腿菇的生物学特性
二、鸡腿菇的栽培技术 第四节 竹荪
一、竹荪的生物学特性
二、竹荪的栽培技术
第五章 其它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简介 教学要求
掌握:白灵菇和杏鲍菇的栽培技术。熟悉:茶树菇、灵芝和猴头菇的栽培技术。教学内容
第一节 白灵菇
一、白灵菇的生物学特性
二、白灵菇的栽培技术 第二节 杏鲍菇
一、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
二、杏鲍菇的栽培技术 第三节 茶树菇
一、茶树菇的生物学特性
二、茶树菇的栽培技术 第四节 灵芝
一、灵芝的生物学特性
二、灵芝的栽培技术 第五节 猴头菇
一、猴头菇的生物学特性
二、猴头菇的栽培技术
第六章 食用菌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教学要求
掌握:竞争性杂菌及其防治。
熟悉:虫害的种类及其防治方法;生理性病害及其防治。了解:真菌性、病毒性、细菌性病害及其防治。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一、竞争性杂菌及其防治
二、真菌性病害及其防治
三、细菌性病害及其防治
四、病毒性病害及其防治
五、生理性病害及其防治 第二节 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一、昆虫类害虫及其防治
二、食用菌害螨及其防治
三、食用菌线虫及其防治
四、软体动物及其防治
第七章 食用菌产品的储藏及加工 教学要求
掌握:食用菌产品的初级加工技术。熟悉:食用菌产品的储藏保鲜技术。了解:食用菌深度加工技术。教学内容
第一节 食用菌产品的储藏保鲜
一、冷藏技术
二、低温气调储藏技术
三、辐射处理
四、减压储藏
五、速冻加工技术
第二节 食用菌产品的初级加工
一、盐渍技术
二、糖渍技术
三、干制技术
四、罐藏技术
五、冻干加工技术 第三节 食用菌深度加工
一、食用菌糖果与休闲食品加工
二、食用菌饮料加工
三、食用菌浸膏、冲剂加工
四、食用菌调味品加工
五、食用菌美容化妆品加工
六、食用菌保健药品加工 第四部分 实验指导
一、实验条件与要求
二、实验内容
实验一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观察 实验二 食用菌母种的制作
实验三 食用菌原种和栽培种的制作 实验四 食用菌的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 实验五平菇栽培技术 实验六 香菇栽培技术 实验七 金针菇栽培技术 实验八 木耳栽培技术 实验九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实验十 白灵菇栽培技术 附:实验一到实验六为必做实验 附录:
1.常用母种培养基配方
2.培养料中碳氮比例的计算方法 3.培养料的含水量 4.食用菌产品的分级
第五篇:《食用菌栽培技术》教案
一、概论
(一)品种分类 根据商品特性,分为鲜品和干品两大类 1.鲜品类
(1)野生鲜品类:姬松茸、鸡枞菌
(2)人工栽培鲜品类:平菇、猴头菇、香菇,茶树菇、草菇、双孢蘑菇,滑菇、金针菇、鸡腿菇
姬松茸
鸡枞菌 枞菌 枞菌 枞菌 枞菌 枞菌
平菇
平菇
平菇
猴头菇
猴头菇
香菇
香菇
茶树菇 茶树菇
草菇
草菇
双孢蘑菇
滑菇
金针菇
金针菇
鸡腿菇
鸡腿菇
2.干品类
(1)野生干品类:松乳菇、红椎菌、肚菌
(2)人工栽培干品类:姬松茸、香菇、竹荪、茯苓、银耳、木耳、灵芝
松乳菇
红 椎 菌
红椎菌
肚菌
肚菌
竹荪
竹荪
竹荪
茯苓
茯苓
银耳
银耳
木耳
木耳
灵芝
(二)生物学特性(P1)
1.形态学特征:食用菌虽然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但不管是什么食用菌,都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个基本部分组成。
2.影响食用菌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p4-5):
温度、水分、光照、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酸碱度(pH值)
(三)市场前景(p6)1.营养价值
(1)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糖的特点;(2)富含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多糖等营养成分。
(三)市场前景(p6)2.医疗保健价值:能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人体健康。
二、食用菌的制种技术(P9)
菌种:在生产实践中,常将经过人工培养并进一步繁殖的食用菌的纯菌丝连同培养基质一同叫做菌种。根据菌种来源、繁殖代数及生产目的的不同,把菌种分为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和栽培种(三级种)。
(二)消毒与灭菌(P12)1.食用菌制种和栽培的中心工作就是如何防止和控制各种杂菌的污染,以获得菌丝体或栽培体的纯培养。
2.消毒与灭菌的方法(P12):物理消毒灭菌、化学消毒灭菌。3.常见的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灭菌法和紫外线杀菌法。
4.常见的化学消毒灭菌法:(1)气雾消毒灭菌法(2)液体消毒灭菌法
(三)接种与培养(P16)1.接种:将菌种移至新的培养基的过程。2.菌种培养
(四)菌种质量鉴定(P18)优良菌种的共性:“纯、正、壮、润、香”
三、食用菌的常规生产技术(P24)
四、几种地方特色食用菌栽培(P34)
(一)香菇栽培 1.营养; 2.温度; 3.湿度;4.空气;5.光线;6.酸碱度(pH值)
5(最适)
:
五、常见食用菌病虫害防治(P70)(一)常见杂菌种类与防治(P70)食用菌最常见和为害较严重的杂菌主要有:木霉、曲霉、链孢霉、青霉、毛霉
(二)真菌性病害的种类与防治(p77)
(三)食用菌害虫的种类与防治(p78)1.食用菌常见害虫种类(p78):
瘿蚊类 菇蚊类 跳虫类 线虫
2.食用菌常见害虫的防治方法:
(p79-80)
(1)科学合理选择和设计食用菌生产场所;
(2)培养室和出菇场的门窗安装纱门(3)灯光诱杀(4)生物防治
(5)施用植物杀虫剂(6)菇潮间隔期,用溴氰菊酯等喷洒空间、墙壁、床架。
六.(生产实例)香菇代料栽培管理技术(p36-41)
1.培养料配制:木屑78%、麸皮18%、蔗糖1%、石膏粉2%,过磷酸钙0.5%、尿素0.3%、硫酸镁0.2%。先将麸皮、石膏粉及其它辅料按比例称好,充分搅拌,然后再添加到木屑中,干翻搅2-3次,然后加水,含水量达到55-60%,再搅拌2-3遍,建堆闷2-3小时即可装袋。2.菌筒制作与培养:(1)制作菌袋(2)装料(3)消毒、灭菌(4)接种、培养 3.脱袋转色 4.催蕾、出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