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一)(DOC)

时间:2019-05-14 13:30: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的母亲(一)(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的母亲(一)(DOC)》。

第一篇:我的母亲(一)(DOC)

关于作者:

胡适(1891~1962),近代思想家,现代诗人、学者,提倡白话文。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1927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曾任教于国立青岛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四岁时便读父亲所作的诗。

五、六岁上私塾,学习古文。大概在十一岁时,已经能够自己看古文书。

关于本文:

本文选自《胡适自传》,标题是编者加的。它的体裁是传记,堪称文学的传记,传记的文学,既可供胡适研究者参考,具有史料价值,也可供文学爱好者欣赏、阅读,具有文学价值。

文中既写出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又写出了在大家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管理和维持家庭关系的不容易,表现出母亲的优秀品质,表达了爱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作者把自己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着重写出母亲对自己的“做人的训练”,对自己少年时代乃至一生的重大影响,由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

一、词语积累(给加红的字注音并解释)

文绉绉(zhō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翳(yì):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龌龊(wò chuò):不干净,脏。比喻人品质恶劣;或形容气量狭小,拘于小节

下流:这里指卑鄙、不道德的意思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轻薄:言语举动有轻佻和玩弄意味

二、分析课文,然后思考:

1、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2、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1)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2)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3)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4)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5)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

1)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

2)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

3)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4)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活。

三、课外探索。

1、母亲往往在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上,产生重要影响?同学们,你们的母亲,哪一点给你们的印象最深?请同学们结合具体的事情,把它们写一写。

《我的第一本书》学习要点

你的第一本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随着记忆,与作者一同感悟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理解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书”对我们共同的意义和给我们的启示。

关于作者: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蒙古族。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牛汉诗选》等。牛汉在“文革”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写下了不少诗作。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全文承载着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我的第一本书”这一主线,贯穿全文,把关于亲情与友情的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不仅令作者终生受用,更是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掌握下面的词语

1、为下列加红的字注音

马鬃(zōng)搀和(chān)调教(tiáo)

2、注意下面字词的书写。

幽默

梦幻

红薯

稀奇

奥秘

苦楚

崇敬

欣慰

3、成语积累

翻来覆去

磨磨蹭蹭

哄堂大笑

二、课文内容分析。

1、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并没有直接写“我的第一本书”,而是通过“前几天一位诗人的来访”自然引出本文的话题。

2、“我的第一本书”指的是小学一年级国语课本,它还有什么其它含义?

“我的第一本书”还表明了这第一本书在作者人生中的分量。

3、“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是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有怎样的理解?

“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它也指作者人生的每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4、“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如何理解这句话?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了作者童年生活的艰辛和沉重。作者自己家的生活是困窘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辛,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5、如何理解课文的最后两句话“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情、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人不能忘本”的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既是作者的课本,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6、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情感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现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三、思考问题:文中有哪三个人物最让人难忘?自选其中之一,虚构一篇小故事。

提示:二黄毛、乔元贞、老师“弄不成”。注意理解文中对这三个人物的描述。

四、牛汉创作过很多的诗歌,请同学们阅读牛汉的《悼念一棵枫树》,体会一下牛汉诗的特点。

悼念一棵枫树

我想写几页小诗,把你最后

的绿叶保留下几片来

——摘自日记

湖边山丘上

那棵最高大的枫树

被伐倒了……

在秋天的一个早晨

几个村庄

和这一片山野

都听到了,感觉到了

枫树倒下的声响

家家的门窗和屋瓦

每棵树,每根草

每一朵野花

树上的鸟,花上的蜂

湖边停泊的小船

都颤颤地哆嗦起来……

是由于悲哀吗?

这一天

整个村庄

和这一片山野上

飘着浓郁的清香

清香

落在人的心灵上

比秋雨还要阴冷

想不到

一棵枫树

表皮灰暗而粗犷 发着苦涩气息 但它的生命内部

却贮蓄了这么多的芬芳

芬芳

使人悲伤

枫树直挺挺的

躺在草丛和荆棘上 那么庞大,那么青翠 看上去比它站立的时候 还要雄伟和美丽 伐倒三天之后 枝叶还在微风中 簌簌地摇动

叶片上还挂着明亮的露水 仿佛亿万只含泪的眼睛 向大自然告别

哦,湖边的白鹤

哦,远方来的老鹰

还朝着枫树这里飞翔呢

枫树

被解成宽阔的木板 一圈圈年轮

涌出了一圈圈的 凝固的泪珠 泪珠

也发着芬芳 不是泪珠吧

它是枫树的生命 还没有死亡的血球

村边的山丘

缩小了许多

仿佛低下了头颅

伐倒了

一棵枫树

伐倒了

一个与大地相连的生命的母亲》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原文选自《胡适自传》,标题是编者加的。它的体裁是传记,堪称文学的传记,传记的文学,既可供胡适研究者参考,具有史料价值,也可供文学爱好者欣赏、阅读,具有文学价值。

文章内容翔实,饱含感情,既写出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又写出在大家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维持家庭关系的不容易,表达了爱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作者把自己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着重写出母亲对自己的“做人的训练”,对自己少年时代乃至一生的重大影响,由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从胡适一生的奋斗与追求,从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与成就来看,母亲对他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因此,教学本文应该从宏观上确立把握好重点,解决好难点,同时还要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

适《我的母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自传的语体特征。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

胡适《我的母亲》教案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胡适《我的母亲》教案 2007-03-16 亲》教案

容,了解自传的语体特征。

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

难点:

课文的基础上,能说出文章写了几件事来刻画母亲,归纳出母亲的性格特点。

句中所包含的感情,揣摩具体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2课时。

都有很多关于母亲的作品,歌曲诗词等。让学生回忆有关母亲题材的作品。

有这样一位母亲,对别人的孩子非常和善,对自己的孩子却十分严厉,有时鞭打孩子时,还不允许,对这样的母亲,他的孩子会怎样评价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

他的母亲:

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生于上海。幼年在故乡家塾读书,1904年随兄到上海,先后进梅溪,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赴美留学,先入康奈尔大学农科,1912年转文学院,修哲学、人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系主任是杜威。从此一生信奉杜威的实用主义。1916年开始与在美同学后写成《文学改良当议》,1917年1月发表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这是最早全面系统地文,在新文化运动初期产生重大影响。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新青年》编辑,1920话诗集《尝试集》。五四运动以后,思想逐渐趋于保守。1928年受聘担任中国公学校长兼文理学回北大任文学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32年5月创办《独立评论》。抗战期间一直担任驻美大使。大学校长。1949年到美国,次年任普林斯顿大学葛斯德图书馆馆长。1958年回台湾担任中央研究月24日中央研究院举行第五次院士会议,为欢迎新院士举行的酒会迎新院士举行的酒会结束时,世。

溪人,16岁时被许配给胡传作填房。时胡传年48岁,前妻曹氏去世十余年,他在外做官,家中没不方便,胡传长子长女都比冯顺娣大。为了家人,冯顺娣答应嫁到胡家。婚后第二年,来到上海,候,胡传死在厦门。当时冯顺娣只有23岁。

感知内容:

思考下列问题:

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又是“严父”?

庭背景资料介绍。

3.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学习上的督促,叫我早起,“催”去上学;

B.聆听教诲,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C.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慈母严父,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活。

通过具体的事例可以很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品格特征。

4.根据我们刚才的阅读,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把本文的提纲列出来

一.介绍我的小时侯的情况

二.回忆我的母亲

三.感谢母亲,总结全文

三.合作探究

1.要求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分组讨论:童年是美好的,作者的童年如何呢?

明确: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

文绉绉的大人们鼓励我装成先生的样子

除了一次演文角儿,不曾享受过儿童游戏的快乐

喜欢看书

只学得了读书、写字;

反对我学吹笙、吹笛、不允许我画画

小结:枯燥无味、没有乐趣,不快乐,传统教育方式约束了我的发展。

(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那你的呢?让学生童年的趣事)

2.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童年的一些事情呢?

明确:这些段落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出童年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人性格形成所起的作用。总的来说,作者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母亲给我的一点做人的训练和教诲,这不仅珍贵,让我永铭于心,而且与文末相呼应。另一个原因是,这篇文章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的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经历,或者说,是把母亲作为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

3.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她与家人相处有哪些特殊的困难?

明确:

在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训导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如何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4.朗读最后一部分,母亲对我的影响是怎样的?作者想起母亲时,有着怎样的感情?

明确:学生讨论,好脾气、能宽容人、体谅人。感谢母亲。

5.文章写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那种感情是如何体现的?

文章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这种感情表现在朴实的语言之中。对文章采用这种朴实的语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有些语句就包含感情:“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多久了”其中“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酒浆母亲的辛苦写得淋漓尽致。再如“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万分之一。”这句话写得极为苍凉,将母亲的凄凉生活景况的定性力透纸背,令人读来潸然泪下。其次,文章是用童年回忆童年往事的,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诚倾吐,甚至可以说,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母亲在自己成长历程中对自己的影响而说说自己的母亲。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白,对爱我们的父母应多些理解和体谅。我们应有一颗感激的心,并好好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四.小结:

课文记叙了我小时侯九年里的生活,回忆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和母亲与家人的和睦相处,字里行间全是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气的性格特征。文章语言朴实,自然而又蕴涵着真挚的感情,这一点我们在写作中应该好好借鉴,我们也应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用我们的真感情,用笔表达对父母、朋友的爱和感激。

真爱换取真情的一生——读胡适《我的母亲》有感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母亲。”——现代著名学者胡适的那几句感人肺腑的话语,那种对母亲刻骨铭心的真情流露,一直回旋在我的脑海里。一气读罢胡适的《我的母亲》,我也不禁潸然泪下,深感它对每一个已为人父母的,还是那些即将为人父母的,或是那些将来为人父母的,都将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胡适的母亲和胡适用他们的真爱和真情诠释了这样一个家庭教育的哲理——用真爱换取真情的一生。

胡适自幼失去了父亲,母亲用那瘦弱的身躯撑起了整个家。在家里,母亲一人担当起了慈母和严父两个角色——既要把母爱倾注给孩子,让他们感受家的温馨,又要严格管束孩子,让他们学会怎样去做人。事实证明,胡母的慈爱和严厉,实践了她作为家长的责职,也赢得了孩子对她的尊敬,这不得不让我们对她肃然起敬,同时我们从中也悟到了成功的家庭教育的真谛:真爱等于爱而有度,严而有格。

人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的,家庭教育既是启蒙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面对新世纪的教育,明确指出“教育成功的主要因素在于家庭环境内”、“改革教育应从家庭着手”、“家长作为第一任老师”的系统工程早已开始全面实施。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现代社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我国的家庭教育有着光荣的传统,孟母、岳母教育子女的故事家喻户晓,但是现代家庭教育实实在在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爱而无度,严而无格。对孩子的“溺爱”“宠爱”,使孩子从小失去了在艰苦环境和挫折中磨练的机会,另外“棍棒教育”、“恨铁不成钢”,过高期望成泡影,使不少家长失去了教育方向,一种“看不见的灾难”,严重的扭曲了孩子幼小稚嫩的心灵。种种迹象表明,家庭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因此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孟母”“岳母”“胡母”的出现,让更多的孩子在健康的家庭教育中得到真爱。

胡适在《我的母亲》中是这样说到他的既是慈母又是严父的母亲的:她每天催我早起、早学,要我学父亲做一个完全的人;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在我犯错时,无论怎样重罚,母亲总不许我哭出声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母亲很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胡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的理念和做人原则堪称先进,母亲的言传身教影响了胡适的一生,母亲的人格魅力使胡适成为了一个大度、大气、大智的一代名人,胡母用真爱换得了胡适的真情。在这里,我期待着更多的“胡适现象”的出现,我更期待着成功的家庭教育不断出现新热点、新气象、新模版,我真切希望“岳母”“胡母”的故事催生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新时代的好家长的成长、成熟、成功。

真情需要付出,真爱必有回报,有情的日子才是好日子,有爱的生活才是好生活。胡适用心、用情表露了自己对母亲的真情、真爱,同时他的作品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唯有真爱才能换来真情。愿全天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都能从胡适母亲教育子女的启示中悟到家庭教育的真谛——真爱等于爱而有度,严而有格。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冯顺弟尽管农村出身,不会识文断字,但对惟一的儿子胡适悉心教育,一心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乡贤。

胡适3岁前,母亲即让他认方块字,学了约有一千字。回到安徽家乡时,母亲望其读书心切,就让他在其四叔开的私塾里念书。因为个子太小,还要把他从念书的高凳上抱上抱下。胡适从小就对读书有兴趣,母亲对他也格外照顾。别的小孩学费只有二元,而胡适的母亲渴望他读书,故学费特别优厚,第一年就送六元,以后每年递增,最后一年加到二十元。母亲嘱托先生要为他“讲书”,每读一字,须讲一字的意思,每读一句,须讲一句的意思,这使胡适在学习上比一般的孩子更扎实。9岁时他就能看《水浒传》了。他不但把大量的小说“看”进去,还能把小说“讲”出来,向周围的本家姐妹们说书。这种办法使他更了解了古文的文理。

冯顺弟仁慈而质朴,为了主持好一大家子,时时处处小心谨慎,宁愿自己委屈也不愿弄得家庭不和。胡适的大嫂二嫂都生的是儿子,她们一不顺心便打孩子出气,一边打还一边说些尖刻的话来刺激胡适的母亲。母亲总是装着听不见,忍辱负重,从来没说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也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尽管处事逆来顺受,但却不接受人格的侮辱。胡适的五叔是一个游手好闲之徒,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胡适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肯定给他好处不少。不知怎么的,此话传到胡适母亲的耳中。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这一切胡适都看在眼里,他的身上留有卑贱低微的母亲的品格的烙印。胡适后来也坦承,他日后好脾气的养成,和他这段日子的冷眼旁观很有关系。

年的乡村生活,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深刻、无以替代的影响。胡适在上庄读到13岁时离开母亲赴上海求学。

冯顺弟对胡适既是慈母兼严父,又是“恩师”兼“严师”。她从不溺爱独子。胡适说:“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望一眼,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目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

有一个初秋的夜晚,胡适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胡适家住,她怕胡适冷,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他穿上。胡适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胡适随口答道:“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

胡适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来,我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胡适跪下,重重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母亲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胡适上床去睡。胡适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霉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胡适叫醒,真用舌头舔他的眼翳。

冯顺弟这种既严厉又保护其自尊心的教育方式,使胡适从小就懂得正经做人,爱惜名誉,这为他日后的不断上进奠定了基础。

胡适13岁时,冯顺弟毅然将他送往上海求学。徽州人固有“十三四岁,往外一丢”,送男孩出外学徒经商的习惯,但胡适毕竟是他母亲年轻守寡朝夕相处的独子!深明事理的母亲送儿子上路时没有在儿子和众人面前掉一滴泪。

到上海后,胡适初进梅溪学堂,后因其课程设置不完备,又进澄衷学堂,后转学中国公学。接受了许多新知识、新观念的胡适,经过一番曲折,于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官费赴美留学。此时他年仅19岁。因行期由政府决定,他竟未能回家乡向母亲告别。

胡适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初读农科,一年半后改读政治、经济,兼攻文学、哲学,后又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

在美留学七年间,胡适与母亲只能保持书信来往。他母亲在病重时也不让人告诉儿子,以免他中断学业。母亲冯顺弟早知邻人宋焕家中有一部《图书集成》是儿子一直求之未得的,当她得知宋家减价到八十元时,便借贷为儿子买下。为了资助胡适读书,她甚至不惜变卖自己的首饰。

胡适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1917年7月,他从美国学成回国,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为教授。然而第二年的11月,胡适劳碌一生的母亲在家乡不幸病逝。悲痛欲绝的胡适与刚完婚不到一年的妻子江冬秀回家奔丧,写下《先母行述》:“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勤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

胡适成为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并荣获三十五项美国博士桂冠。

第二篇:我的母亲《一》

作者: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姓舒舒觉罗氏(一说姓舒穆禄氏,存疑),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终年67岁。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的作品很多最著名的是:《茶馆》、《龙须沟》、《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断魂枪》。其中《猫》《母鸡》、《养花》﹑《北京的春节》等被选入课本。北京市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襁褓之中的老舍,家曾遭八国联军的意大利军人劫掠,还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难。老舍九岁得宗月大师资助始入私塾。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于1918年毕业。妻子:胡絜清,满族正红旗人,193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1958年受聘于北京中国画院,为一级美术师。

写作风格

1、北京的风俗文化、市民形象、人生步履与作者的主观情愫水乳交融,三位一体,调配出老舍小说特有的“北京味儿”。

2、以通俗化的幽默为重要特征的讽刺色彩,是老舍小说的又一重要特色。这一特色是狄更斯等英国讽刺小说中夸张、廓大、漫画化的讽刺手法与北京市民文化中的“打哈哈”两者糅合而成得。这种幽默既是以笑代愤,又是一种自我解嘲,即老舍自己所说的把幽默看做生命的润滑剂。

3、叙事语言和人物语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这种地方特色是以北京市民语言及俗文学语言为原料,加以煅烧锤炼的结果。语言平易而不粗糙,俗而通雅,清浅而又韵味十足。

写作背景: 老舍的这篇散文发表在1943年4月《半月文萃》第九、十期合刊上。老舍自幼丧父,由母亲独自带大,和母亲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老舍母亲病逝于1942年夏季,在北平。当时老舍孤身一人在大后方从事抗战文艺创作和组织工作。最初家人没敢把他母亲病亡的消息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独痛苦。拖了半年,才在家信里透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舍每次接到家信都不敢立即打开,怕有不幸的消息。这次也是一样。12月26日收到家信,仍不敢拆读,临睡之前,才打开,这时,他母亲去世已一年了。本文便是老舍为纪念母亲而写的。

第三篇:我的父亲母亲 影评一

信息学院A1031班黄贤桂11014020120

《我的父亲母亲》叙事结构分析

影片《我的父亲母亲》打破了以往传统的叙事结构,通过一种“现实——回忆——现实”的首尾呼应的线性结构完成了颇有纪实色彩,又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影片叙事。而这样一种叙事结构同样是在色彩的非常规运用下得以在观众的视线中呈现出来,如此清晰明了又精致。哀伤沉痛的黑白与温暖明亮的彩色交织,展现出一段现实和回忆的诉说。

影片《我的父亲母亲》总体上是一个大插叙,而这个插叙就是影片的主体内容。影片通过黑白与彩色两种色彩将顺序部分与插叙部分相区别,影片以“我”的画外音陈述为线索,通过讲述父亲母亲的爱情旅程作为回忆。插叙的回忆部分主要以红色和黄色为主色调。大红的棉袄,深红的红,鲜红的发卡是母亲爱情的见证;金色的麦田,鲜黄的山坡及蜿蜒的土路是他爱情的守候。爱情总是需要美丽的风景的。回忆中,这个落后的小山村如同一个生机盎然,温馨和谐的世外桃源。大远景中,蔚蓝的天空,金黄的山坡映衬着小鹿跳跃着的招弟,鹅毛般的雪花包裹着等待爱情的身影,无不令人感触至深,感动之人。而最后的镜头色彩从黑白中脱离叠化进入到彩色色彩,且将黑白镜头中年老的母亲与彩色镜头中年轻时的母亲奔走的画面进行切换叠化,同时环境也随之变换,春夏秋冬的环境变换喻指母亲40多年的奔跑,最终以母亲在小路上奔跑的大远景作为影片结尾并且定格。黑白与彩色的完美融合、现实与历史的结合使感情达到了最高点,这样使影片结构浑然一体。

而在影片的镜头组接中,导演在这部影片中对叠化运用也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有着重要意义。比如影片中叠化的第一次运用是母亲、父亲在通往县城那条山路上并肩而站的黑白照与彩色调的回忆中那条路慢慢地重合、分离,它包含了独特的内涵和象征意义,同一空间在几次现实和回忆的转换是由这样的叠化完成,画面里那条叠化的路象征了父母亲之间历经几十年风雨依然深沉热烈的情感,它诉说了母亲风雨雪水之中的执着等待。再比如那张母亲热烈期盼父亲能吃到自己做的饭的脸部特写和众多修建学校的男人们迈向那排摆着各种食物的桌子相叠化,也以此烘托了母亲对父亲的一见钟情和内心对爱情的渴望。当然在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还有很多值得称赞的地方。比如,对大块色调的运用,唯美的镜头画面,三宝的原创配乐等等。但是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张艺谋却用自己独特的导演手法为我们展现出来的一幕幕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了其中的诗意、浪漫、抒情和单纯。并为之而感动。

第四篇:《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一1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揣摩语言,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学会用截取法来表现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整体感知课文,揣摩语言,体会母爱。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产生对妇女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命运的深切同情,从而更加热爱新中国、热爱新生活。【教学重点】

目标2、3 【教学难点】

目标1 【教学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2.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请思考:本文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二、积累成语: 蹑手蹑脚 一饱眼福 娓娓动听 热泪盈眶 循循善诱 饮泣吞声 辗转反侧 万籁俱寂

三、教师通过范读,在语速、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方面作出示范,引导学生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配以《苏格兰摇篮曲》)学生边听读,边思考:

本文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板书)

元宵夜的“巡阅” 涌流的眼泪

丰富的内心世界 劳碌的身影

四、布置作业:

收集自己母亲常说的饱含母爱的话语或一些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学生活动: 莫泊桑说:“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请你讲一讲你熟悉的饱含母爱的话语和一个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学生自由发言,进行交流)2.多媒体播放满军的歌曲《懂你》,创设情境。

二、默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

1.通过这些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你试着填空)读了,我看到了一位 的母亲。请学生自由发言: 参考答案:

读了母亲背“我”赏灯,我看到了一位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的母亲。读了母亲讲故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情感丰富、才具被埋没的母亲。读了“我”受罚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既慈爱又识大体的母亲。读了母亲熬夜做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勤劳能干的母亲。2.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怀念、赞美 3.教师小结:

“我”的母亲是一个把全部的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儿女身上,为家庭奉献了一生,有一定的文化和丰富的情感,才具被封建社会埋没的普通妇女。作者抒发了对母亲的怀念、赞美之情,也表达了对旧社会妇女的同情。作者是怎样表达母子深情的呢?(导入下一环节)

三、研读赏析语言:

1.学生活动:四个片段中,哪些话语、哪些细节让你动情?请在书上圈点批注。2.学生活动:学生找出有关语句,把自己对作品的解读、感悟与大家交流;并把自己对作品的感悟通过朗读展现出来。

3.学生活动:议论的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你能从本文中找出议论句吗? 4.教师总结:

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

母爱是最温馨的。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抒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

四、写作训练:

1.这感人的一幕幕,充分表现了母爱的光辉,情真意切,感人至深。那么,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来表达这些情感?(学生讨论)(1)截取人物最典型的经历来写。(2)细腻而饱含真情的语言。(3)穿插必要的议论。2.假如让你来写《我的母亲》,你准备捕捉哪些闪光的瞬间?你打算采用哪些写人的手法?

3.学生列写作提纲,口述作文。

4.师生点评,对于能够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技巧并有所创新的学生,给予鼓励。

五、课外阅读推荐:

《感悟母爱——震撼心灵的118个真情故事》

六、布置作业:

每个人设计一张卡片,内容:最想母亲说的一句话。参考:

你的前半生我无法参与,你的后半生我奉陪到底。

第五篇:我的母亲

好久没去回忆了。那记忆中的人,是否安好?照片中泛黄的记忆,一点一点地被慢慢打捞起来。

一直以为,我是97年搬来广东的,后来和母亲闲聊,才知道原来自己一岁的时候就稀里糊涂的来到了这个居住至今的小山镇——蕉岭县。

呵,突然想起来,母亲的记性向来不好,所以,很多时候都是自己闹出点笑话,然后怪罪于我,让我好不开心。说到这里,母亲怪罪别人的本领,又让我回忆起好多不愉快的场景。记得那是大年夜,她错怪我,还振振有词,被逼无奈,火气突然一股脑的爆发出来,楼下的叔叔和爸爸闻声而来,说教一番,我和母亲,谁都没有屈服,按道理,应该是我道歉的。我没有这样做,印象当中,我从没向母亲或父亲道过歉。好吧,教育完了,他们走了,我还在气头上,母亲不一会儿,便没有了刚才的理直气壮,因为她发现自己错怪我了。“以后我再也不要见到你。”当时好像是这么说的吧。呵,自己一向最多只会说些狠话罢了。

母亲非常喜欢事后诸葛亮,然后又是一阵怪罪,当然我还背了黑锅。记得有一次,她自己由于太过匆忙,把桌子上的闹钟,撞到了地上,估计是坏了。好吧,故伎重施。“都叫了你不要把闹钟放到桌子上,说都说不听。。。”加之很不好的语气。我很是反感。分明没有说过,却在急忙中也要赖在我头上。不过在一旁看热闹的父亲,忽然,淡淡的走过,抛出一句话:谁弄坏的谁负责。哈,心中暗自欢喜片刻。母亲仍是抱怨着。却没人理她了。记得小时候,母亲,很喜欢骗人。经常是为了哄我而答应我一些合理的请求,然后理所当然的抛之脑后,从没有实现诺言。有一次,阿姨给我两块钱,让我去买糖吃。结果,晚上回到家中,母亲对我说,把两块钱放到一个布袋里,然后放到床底下,不然的话会被老鼠叼走。嗯,好吧。第二天一大早,当我兴冲冲的爬到床底去找,终是没有找着。现在想来,才知道,母亲才是那只大老鼠。

还是小时候,母亲于我来说,就是一尊大佛像,神圣不可侵犯。她不爽了,就打我。衣架、皮带、棍子。。。是她惯用的凶器。小时候经常是被打得遍体鳞伤,有时父亲会跟她合伙,那我就欲哭无泪了。记得有一次,我在一旁玩耍,母亲嫌我吵,骂了几次,然后直接冲过来,用手中的锥子,深深地刺入我的大腿,血流出来了,虽然现在早已忘了当时的疼痛,不过现在想来仍有点煞人。还有一次,仍是晚上,母亲买了水果,叫我来吃,让我先去洗手。我不听,说我不吃,我在门外再玩会儿。突然,看见一个杯子飞过来,狠狠地砸中了我右腿的脚踝,留下了一个眼睛一样的痕迹,现在仍然没有退去的结痂,仍然能让我记起那晚母亲的罪行。虽然早已没有感觉,心中也没有恨,只是觉得有点奇怪。大人都喜欢打小孩么?呵~~不知道呢~ 母亲像大多数中年妇女一般,很喜欢贪小便宜。记得那一年,我高三,过年,我和母亲去超市买菜。选了一个西兰花,母亲见那西兰花的根部太大了,便拿出小刀,欲要切去,我急忙劝阻,她不听。结果称量的时候,被售货员一阵坏声坏气的指责,可能出于对母亲的保护,我站在母亲前面,说那西兰花本是如此,旁边另一个售货员说没关系,就这样,可那个人仍是死咬着不放,真是烦人。围在人群中,好不尴尬,我回头狠狠看了一眼母亲,说:都是你。自己先母亲一步,回了家,闷闷不乐。现在想来,其实,应该责怪的那个售货员,大过年的,为了这芝麻点的小事,搞得大家在这本应喜庆的日子,多了一股不欢的气氛。要是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狠狠地骂她一顿~~ 母亲是一个奇怪的人,喜欢买很多好看的东西,却不拿来用。结果是完全当个摆设,最后,一一消失不见。所以,我常常会抱怨她的浪费。母的奇怪还体现在,喜欢把没用的东西,硬留起来。很多时候,我把自己没用的东西丢了,却发现,母亲悄悄地一一捡回。然后便不去理它了。于是又少不了一顿唠叨:没用的东西,你用来做什么。母亲没有说什么,但是我知道她是喜欢节约,没用的个东西,虽然没用处了,只要不扔了,仍然好像还是属于她的,心里好像有点安慰、踏实之感。我却很是反感,没用的东西,在我看来,应是丢了。母亲是个喜欢替人瞎操心的人。这让我很苦恼,也很无奈。记得那一年高考完,出了二本投档线504。她一个劲死命的研究我的那本报考指南。然后,自己胡乱的选了一些学校,说这个好,那个好。我先是一番解释,说到最后,我烦了,她仍是不罢休。一逮着机会,就问我什么时候去填报志愿,什么时候开始填报志愿啊。。烦。。我只是随便敷衍了几句,然后找了个时间,偷偷报了——广东海洋大学~哈。后来她知道了,骂了,又怎样呢?我就是报了。再后来,一本分数线降了——548。这个笨蛋,知道后急冲冲的跑回来,胡乱的骂我一顿,说我太急了,现在可以补录。天啊,我才538。还差了10分呢。况且,补录,应该是很冷门的专业的。又有什么意思呢?嘿~仍是这样,骂了好几回,她累了吧,也是终于善罢甘休了。我也一直懒得理她。哈~ 母亲,是个很喜欢逼迫别人的人,非常不善解人意。不,应当说,是喜欢逼迫我。我爸爸则不会这样,他只是在我学习上抱有很大的期望,然后一直是懒得去管我,因为我自我感觉一直也没让他失望过。虽然离他的希望还是有很大的距离。记得以前视力一直很好,高一,终于是近视了,看书看太久了的副作用~那时候,还没去配眼镜,有一晚散步,我只是随口说了声,有点看不清楚。然后母亲就一直让我看对面的招牌,然后一直拼命的问我~我开始很烦了,不想去回答,可是母亲仍是追着不放,就这样逼着,父亲终于忍不住了,说了句,你不要逼他了,他不想看,就不看了呗。然后也是像往常一样,闷闷不乐的回了家。所以,现在也是一样,很不喜欢跟母亲出去~无解

哈,在母亲眼里,钱很重要。那年暑假,我天天走一个小时的路程去钓鱼。要饲料,要鱼钩,鱼竿。她很不开心,在她看来,花不多的钱,就能买很多的鱼,我这样太烧钱了。我不解释那么多,用的是我打工来的钱。有些时候,饭没吃干净,可是就是不想吃了,就少不了一顿骂,我很是不爽。~哈~ 母亲还是个不听人劝的家伙。该是时候收工了,看到有生意来了,手便停不下来,本是5点多回家,经常弄到8、9点。真是无语了。就是这样,很不会计划考虑,也不听人劝。母亲的菜做的一般,最要命的是,经常能从饭菜里吃到头发,这让我很是讨厌~哈~让她戴帽子做菜,说了好多年,她应允了,却还是老样子。所以,一有机会,我就会去外面吃饭,要不然的话,就自己弄一顿,绝对比母亲做的好吃~嘿

不过,我最讨厌的还是母亲从来不听我的。小时候,我想要大一点的面包,她却要我买小一点的。虽然价格是一样的。她说我吃不完,可是,我就喜欢大一点的那个。最后什么也没有买。很多时候,我想要的,母亲,并没有给我。她给我的都是她认为我喜欢的,虽然我一直对她说我不喜欢。可是没用~呵~无解 我的母亲,很笨拙,没有读过很多书,虽然小时候很喜欢打我骂我,却也有一般母亲的天性。很小的时候,有一回我生病了,吐了一地,那天晚上,她便陪我一起睡,我很是开心~呵~ 母亲是个还算老实善良的人。那一年,父亲过世,家里花了好多钱,问中医院,借了几万块。后来,办完了白事。请客的时候,房东说母亲太笨了,借来的几万块钱本应该不用还了,他说:共产党的钱,都是老百姓那来的。党员一杯酒,百姓千杯利。我知道,他儿女都是中央的干部之类的~他说的话,很有份量,也很真实~可母亲不听,她说借了钱怎么好不还呢?之后,选了个好日子买了好多东西,去感谢中医院的那些叔叔阿姨们。这是母亲老实憨厚的一面。~嘿~ 母亲,还是个很保守的人。这倒是好是坏呢。不好评论,因为我也有点保守,却比母亲好得多~至少,我不会忌讳那些电视里亲热的镜头,于母亲而言,她很是反感的~所以,以前一有这些个镜头,一般是不许我看的~嘿

母亲,虽然用了好多年的手机,却连短信都没有几个标点符号,许多错别字~这让我哭笑不得~ 好吧,回忆的差不多了吧~回忆,真是考验记性呢~呵~ 回忆母亲,虽然,苦涩不堪,却也很有感觉~呵~这是我的母亲~

下载我的母亲(一)(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的母亲(一)(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的母亲》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初中人教版八下语文 《我的母亲》 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初二学生 学科:语 文 课时:1 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

    我的母亲(精选合集)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位中年妇女她的头发不能说是全白但也是白了以半了。 你们一定觉得奇怪吧,为什么中年妇女会有一头白发因为她有一个要她操废心的女儿,在她女儿上一年级的......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2011年3月18日凌晨1点,卧床久不能入睡,抽泣哽咽,思念母亲,故起床,作此传纪念之! ──题记 母亲黄检秀女士,生于1963年6月8日,卒于2010年11月21日,享年47岁。我的母亲不是......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教案 教学目标 一、理解文意,能概括出母亲的形象。 二、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过程 一、导......

    我的母亲

    母 亲 初生的婴孩刚刚脱离母亲的温床,便集中全身的力量大声地哭,也本能地就学会了呼吸,一个婴儿与大她十个月的我们称为“母亲”的人同时诞生。看过那初为人母眼神的人,便知道是......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课前播放《懂你》 一、情感导入 同学们,说到母亲,我们就会想到慈祥、勤劳、无私等字眼。正如歌曲中所唱,母亲“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母爱像贴身的背心......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沈晋虎 再过几天,就是母亲离开我们三周年的纪念日了,也许是一种心灵感应的缘故吧,最近我总是想起我的母亲,于是便想写一段关于母亲的文字来纪念我的母亲。但是在选择题......

    我爱母亲

    我爱母亲 ——读《可爱的中国》有感 方山乡小方小学朱丽娜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问我:“世界上最亲近的人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妈妈”。妈妈用乳汁把我养大,妈妈时刻关心......